社区流动人口的管理意义(精选13篇)
曲欣欣 法学081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社会管理方面呈现出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特别是社会流动人口的管理问题已经引起多方关注,而我们现在所研究的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以及加强社区服务对我们的社区有着重要的意义。一,管理的目的与意义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有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流动人口总量达到2.21亿,在劳动年龄人口中,1980年以后出生的占42.8%、逐步成为流动人口的主体。流动人口在城市谋生,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子女入学、医疗卫生、计划生育等问题凸显出来,这给城市管理带来困难。了解并解决流动人口遇到的这些问题,是社区管理的优势所在,因此,社区人口管理是流动人口管理的最为有效的方式。
城市社区流动人口管理是社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管理体制转轨和城市管理重心下移的表现。其主要特征是,社区流动人口管理是对社区地域范围内的流动人口进行管理;社区流动人口管理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的自治功能,管理形式不拘一格;社区流动人口管理着眼于社区居民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强调社区居民的参与;社区人口管理是富有弹性的经常性工作,能快速及时地反映流动人口的需求并提供相应的服务。在这种大环境与前提之下,如何能够较好的进行社区流动人口的管理工作是每个社区人都亟待解决的大问题.要想做好流动人口的管理工作就必须的正确的认识流动人口的真正含义:社会流动人口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结构中所处位置的变动,亦称社会流动。它通常是指社会成员从一个阶层向另一个阶层的流动,有时只限于从一个职业群体向另一个职业群体的流动。这是一个深层次的社会管理学问题又是一个深刻的社会实践问题,具有社会历史性、综合性和动态性特征,折射在人们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领域。社会主义转型期的社会流动人口状况,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素逐步渗透,尤其是生产力中人的活跃因素,其作用大于经济和技术引起的流动,同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这个体系比资本主义社会更加开放,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出现了社会各种利益阶层或利益集团,这些利益阶层或利益集团和政治、经济、文化均开始显示独立性,而且影响力日渐加大,引发了新的社会流动。正是因为人口的流动性大不方便控制和管理,所以我们的目的就是要找到协调社区居民与社区流动人口的最佳途径。使得社区的本土居民与临时流动人口和睦相处,和谐稳定。
城市社区流动人口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通过社区流动人口管理,能使大规模的流动人口化整为零,进入城市社区成为社区居民的一员,取得与原居民同样的居民身份,流动人口在社区层面管理缓解了政府公共管理的压力。其次,流动人口面对城市的陌生环境,在农村形成的生活经验无以应对,在社区层面进行流动人口管理,满足流动人口的工作和生活需求,能够改善流动人口的生存质量,有利于使之尽快地融入城市社会,减少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最后,从流动人口的需求出发,做好城市社区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实际上是改善流动人口的民生状况。因此,城市社区流动人口管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使科学发展观在社区层面得到贯彻和落实。
二,加强社区服务的目的与意义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扩大,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方面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在这个变革中,城市人口大量集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以地域为特征的社区在短时期内大量兴起,社会的结构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急剧变化。在城市社区中,如何体现党在居民意识形态上的领导地位,如何落实“三个代表”,如何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如何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到实处,如何加强政府对社区的管理和服务,把基层和基础打牢,这是需要我们研究的新的重大课题。
城市社区工作是在党的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社区工作是一项内容广泛的社会系统工程,其实质是对我们传统的管理体制的改革,是在改革中的制度变革和创新。其重要意义在于:
1、加强社区服务工作是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的需要
2、加强社区服务工作是从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迫切需要
3、加强社区服务工作是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它可以有效地解决社会管理职能分工的问题
4、加强社区服务工作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充分体现党的领导和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有效途径
5、加强社区服务工作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市民生活质量的需要
6、加强社区服务工作是新形势下改进机关工作作风的需要。
当前要重点开展好的社区服务是:面向群众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特殊群体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优抚保障服务,面向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服务。社区服务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探索的一条贴近基层、服务居民的社会化服务新路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调查辖区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78例, 占当地肺结核病发患者数的48.15%。其中男51例, 女27例, 男女比为1.89∶1。年龄16~64岁。涂阳病例45例, 涂阴病例33例, 涂阳病例占患者总数的57.69%。市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结核患者登记本、结核病细菌学实验室登记本及肺结核患者的门诊病历、治疗记录卡;2005-2012年我社区肺结核患者管理登记本、肺结核患者随访督导记录单。
1.2 方法
1.2.1 建立防治体系
建立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防科、市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 (市人民医院) 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三位一体, 分工明确、协调配合的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3]。 (1) 市疾控中心结防科:负责组织开展全市结核病防治规划管理、疫情监测与处置、实验室质量控制、防控技术指导、健康教育促进;负责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防医师和结防督导医师的业务培训、指导, 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结防工作督导考核, 考核结果汇总上报市卫生局作为年度综合目标考核依据之一。 (2) 市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 (市人民医院) :负责对肺结核病患者进行诊断、制定治疗方案实施治疗、登记相关信息及治管患者病案信息的专报录入;落实政府规定的结核病部分项目免费诊疗政策。 (3)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站) :负责肺结核患者疫情报告, 并将其转诊至市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协助追踪肺结核患者;根据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制定的治疗方案, 对本辖区在管的肺结核病患者按照DOTS策略进行督导管理。
1.2.2 社区管理具体干预措施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站) 是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社区管理的实施主体。 (1) 定期利用电话、上门等形式进行督导随访。首先向患者宣教结核病防治知识, 让其知道坚持治疗是预防传染的关键;只要坚持规则治疗, 结核病是可以治愈的, 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选择并培训家庭督导员, 以督促患者每天清晨服药, 并向其说明所服药物种类、剂量, 若出现不良反应马上向医师说明, 不能自主停药;坚持按化疗方案规则治疗, 并完成规定疗程是治愈结核病的关键;告诫其切不可以自我感觉良好而认为已经治好自主停药, 若未按规定疗程完成治疗, 将会引起结核病的复发、结核菌耐药、严重者导致死亡;使患者明白督导治疗的意义、按时服药、完成规定疗程治疗的重要性。 (2) 每月对在管肺结核患者进行督导, 询问患者是否及时复诊痰检及服药治疗情况等;对延迟复诊>3d的患者及时督查随访患者, 检查该患者的治管卡, 了解患者服药情况, 并携同患者所在社区站医师上门宣传动员其立即到市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复诊, 在治管卡上注明下次预约复诊日期。 (3) 疗程满2、5、6个月 (复治8个月) 按期到市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复诊查痰。 (4) 定期预约患者以座谈的形式进行督导随访, 让患者相互之间彼此交流坚持治疗的体会, 并邀请已经治愈患者参加, 谈谈治疗心得, 消除麻痹大意心理和轻视结核病的危害性, 发现有不配合治疗的进行个别指导。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78例患者中完成全疗程治疗 (涂阴6个月, 涂阳8个月) 治愈52例 (66.67%) , 跨疗程治疗治愈数20例 (25.64%) , 合计治愈率92.31%。
2.2 跨疗程治愈因素
跨疗程治愈主要因素为: (1) 耐药; (2) 治疗期间长期低热而停药; (3) 药物不良反应; (4) 服药期间肝功能异常而停药。
2.3 未治愈情况
78例患者中未治愈数6例, 其中未完成疗程因经济承受能力或其他因素回老家, 无联系方式, 中断管理3例;治疗期间肝功能长期异常, 经保肝治疗不能恢复, 而自动放弃治疗1例;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 (胃肠反应、过敏反应或关节炎等) 未经抗不良反应治疗即自动放弃治疗1例;完成规定疗程后未达到临床治愈标准而放弃抗结核治疗1例。
3 讨论
调查表明, 患者社区有效管理情况有明显改善, 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有所提高, 错服药、漏服药的发生率减低, 患者完成治疗情况有好转。由于肺结核病治疗疗程长, 药物不良反应大, 很多患者往往不能坚持规则服药, 造成病情迁延不愈或结核杆菌耐药, 影响了肺结核病的成功治疗率。全程督导下的短程化疗 (DOTS) 是控制结核病最有效的手段[4]。
流动人口流动性大, 缺少相关的经济医疗保障及社会支持, 结核病治疗费用也是影响流动人口治疗完成情况的因素。国家对于结核病患者的免费政策仅限于一些基本药物, 而对于一些结核病治疗时所需要的价格较高的辅助药物 (抗肝毒性药、抗不良反应药) 及辅助检查则需要患者自费, 这对于经济状况相对较差的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来说无疑是影响完成治疗的重要因素。
流动人口对结核病相关知识和国家免费治疗政策了解很少[5], 结核病防治意识差, 居住不稳定, 缺乏有效的联系方式, 服药依从性差, 导致对流动人口的追踪管理困难, 采取各种有效的管理措施包括健康促进、提供激励机制、跨区域转诊追踪、
参考文献
[1] 周扬, 许卫国, 竺丽梅.江苏省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效果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 2008, 8 (11) :1970-1972.
[2] 杨石波, 李群, 缪梓萍.浙江省2001-2002年外来人口中肺结核病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 2004, 26 (3) :170-172.
[3] 卫生部.机构与职责·江苏省结核病防治项目实施方案[S].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 (卫生部令第92号) , 2009.
[4] 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在中国结核病防治高层研讨会上的讲话[J].结核病健康教育, 2005, 1:7-8.
【关键词】流动儿童;预防接种;接种率;改善措施
近年来,随着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加,许多孩子随父母来到城市成为流动儿童,由于进城务工人员的居住场所不固定,随意性大,对接种疫苗的认识程度不高、信息不畅、对接种疫苗不了解等原因,导致这部分流动儿童不能按时接种疫苗,漏种、误种、不接种的现象常常发生[1-2]。预防接种就是常说的打“防疫针”,是把疫苗(用人工培育并经过处理的病菌、病毒等)接种在健康人的身体内使人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抗体,获得特异性免疫,从而提高机体对传染病的防御能力[3]。儿童及婴幼儿最易感染各种传染病。因此,定期为儿童进行预防接种是儿童保健的主要环节。人工免疫方法可分为自动免疫和被动免疫两种[4]。目前,我国儿童接种的疫苗以白喉、百日咳、麻疹、脊髓灰质炎等为主。城市接种主要集中在社区卫生服务站接种。为了提高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率,保护流动儿童身心健康,要做到每个流动儿童都能及时预防接种。社区卫生服务站必须加强对流动儿童接种的管理。
1 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的现状
1.1 流动儿童的家长对计划免疫接种认识不足,由于进城务工人员多数平时都忙于打工、挣钱,受文化水平、生活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一部分进城务工人员对孩子的计划免疫接种还没有足够的重视,他们中的大部分只知道有病看病,而不知道无病早防、计划免疫接种是预防孩子得传染病的重要途径,致使这部分儿童不能按时接种疫苗,漏种、误种、不接种的现象时常发生。
1.2 社区卫生防疫宣传工作不到位、宣传方法欠妥。因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比较繁杂,大多居无定所,居住条件环境差,大多早出晚归,远离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宣传资料和计划免疫接种提示一般都张贴在卫生服务站以及辖区的小区周围,因此这部分人员平时无法看到、更不去留意,政府通过地方电视和地方广播公布的阶段性计划免疫信息他们平时也无法获得,所以常规的宣传方式存在盲区、不到位。
1.3 超生人员对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有顾虑,多数进城务工人员一般都是为了躲避当地政府计生部门的追查带老婆来到城市的,在城市里东躲西藏,居无定所,待孩子出生后,刻意去隐瞒,生怕别人知道,普遍存在恐惧心理,致使这部分孩子不能接受计划免疫接种。
1.4 预防接种责任意识较弱。有些从事计划免疫工作的人员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工作积极性,使一部分流动儿童未能及时建卡和免疫接种,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有歧视,认为流动儿童预防接种不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
2 对策
2.1 领导重视从行政上、业务上狠抓落实,促使社区计划免疫工作人员积极主动,想方设法采取各种措施搜索随迁进城务工人员儿童信息,减少免疫空白点。
2.2 执行法律法规,加强管理,要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动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中的有关规定,凭计划免疫接种证入托、入学制度,依法加强辖区内管理[5]。
2.3 建立健全流动人口管理制度,与工商、公安、计划生育、乡镇、居委会、接收进城务工人员的单位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发挥进城务工人员人口流动管理部门职责,尽可能使进城务工人员到相应理部门注册登记,摸清随迁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状况。
2.4 社区常年开设计划免疫接种。社区卫生服务站要常年开设计划免疫接种,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建立一条绿色通道,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做到随到随建卡、随接种。
2.5 建立横向网络。各社区卫生服务站之间要建立计划免疫横向网络,对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一旦发现,应及时建卡和转卡、补种,各社区服务站之间要协调统一、互通信息、及时联系,使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尽量能在就近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计划免疫接种[6]。
2.6 广泛宣传。根据进城务工人员流动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普及免疫知识,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宣传单、标语、接种证等多种形式,多方位地反复开展计划免疫知识的宣传教育[7],尤其是城乡结合部,进城务工人员租住地较为集中的地方,让家长带领儿童主动到社区卫生服务站登记造册、免疫接种,由现在的被动服务变为主动免疫服务。
参考文献
[1]鲍文娴.外来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现状调查及应对措施探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9,23(4):58-59.
[2]王小燕.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状况调查分析及应对措施[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157-158.
[3]马旭峰.建立以社区为基础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模式的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24(3):1848-1849.
[4]曹熊燕,方杭燕.城镇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现况调查[J].浙江预防医学,2011,23(12):77-78,83.
[5]苑波.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工作的探讨[J].医药前沿,2013,(34):388.
[6]李红.影响社区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的因素分析[J].青岛医药卫生,2013,45(5):397-398.
山丹县清泉镇长城社区位于山丹县东大门,地处城乡结合部,是商业网点集中、流动人口居住、经商、务工较多的社区。辖区内有行政事业单位25个,商业门店206个,小区楼院20个。常住人口1911户,4232人,下设6个居民小组,现有已婚育龄妇女1255人,是山丹交通、文化、商业密集中心之一
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中,针对商业门店多,居住分散面广,人员流动性大的特点,于2005年成立了社区计划生育办公室和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现有社区计生管理员1名、信息员28名、义务监督员10名,同时从社区公益性岗位人员中选拔了2名年龄轻、文化程度高、责任心强、熟悉计划生育业务的人员担任流动人口协管员。现有计划生育办公用房24㎡、药品药具专用柜1个、检查床1个、药具箱1个,基本满足了社区计划生育工作的服务管理工作需求。
在流入人口当中成立了以户籍所在地为主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会,选聘了有工作热情、有威望的外籍人员担任会长。多次组织人员上街入户进行政策宣传和生殖健康咨询活动,举办政策宣传及生殖健康讲座,定期免费提供计生技术服务、发放避孕药具,受到流动育龄人口的广泛赞誉。截至2008年底清理在册流动人口175人。其中流入人口48人(省内13人,省外35人),建档48人。流出育龄人口127人(省内50人,省外77),办理婚育证明118人,持证率为92.91%。
一、社区流动党员管理现状
(一)社区流动党员队伍的特点
从2004年襄樊市国有企业实行改制以来,大部分破产改制企业社会工作移交给社区管理。目前,纳入社区管理的流动党员对象主要是:没有党组织的外商投资企业和私营个体经济组织中的党员,破产改制企业的失业党员,与原所在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的下岗职工党员,离退休职工党员,进城务工经商的流动党员及其他流动党员。其构成特点:
一是居住分散,分布广泛。以***办事处为例,现有579名党员,原有自管党员230名,移交过来349名。这些流动党员分布在社区的每一个角落,他们有的居住在子女、亲戚家中,有的居住在外地,有的长期在外地工作,也有的因拆迁(户口在该街道辖区)人户分离,成为空挂党员,等等。客观上造成了党内难以组织的状况。
二是组成复杂,层面不同。社区流动党员的年龄、文化、职业、境界各不相同,年龄上从20多岁到70多岁,年龄悬殊;文化程度有大学、中专、小学,层次相差大;职业各行各业,经历各不相同;思想境界有高有低,素质较高的尚能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履行党员义务,素质较低的满腹怨言,不积极参加党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人员组成的复杂性,造成思想观念的差异,党员间共同语言缺乏,交流少,形成组织生活内容的单调、枯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组织生活的开展。
三是流动性大,难以掌握。有的离退休党员长期与子女一起居住,不在本地居住,有的党员长期在外地打工,有的党员因城市建设拆迁等问题,成了空挂党员。使得这部分党员难以联络,难以掌握他们的情况,组织生活也成了一句空话。有的把《组织关系介绍信》揣在身上,不到属地党组织报到,成为“口袋党员”。
四是情况不明,联系难度大。由于在企业改制前已处于关停倒闭状态,改制时大部分企业负责人已不在其位,企业的主管部门只能凭借一份《党员花名册》移交,社区只能见册不见人,成了无联系方式、无居住场所、无工作单位、无音信的“四无”党员。
(二)社区流动党员管理现状
目前,*****事处在每个居委会都成立了社区党委或党总支,实行在街道党工委的统一领导下进行管理,各社区居委会党委或党总支针对流动党员的实际情况以居住地、集中地建立了改制企业家属院党支部13个,流动党支部2个。通过建立基层党组织,实施对流动党员进行管理,开展党内组织生活。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一些实际问题:
一是观念上的不认同,增加了教育管理的难度。流动党员中,一些离退休党员、下岗失业党员大部分对原所在单位、地域有着难以割舍的联系和感情,有的企业级别较高,移交到社区后思想反差大,如今将他们的组织关系交由社区党组织管理,他们在观念上认为是被单位、社会所抛弃和遗忘,思想上存有不满,行动中表现出对社区组织活动的抵触,有的居然提出退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社区教育管理的难度。
二是流动党员结构的多元化,对管理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流动党员的不断增多,党员队伍结构日益趋向多元化和复杂化,对党内组织生活,在内容上、时间上、形式上都有了新的不同的需求。而社区的教育管理方法往往较为单一,大多不论老少、文化高低,都由各支部组织理论学习或是参观学习,组织生活质量不高,缺乏对党员进行个性化教育和面对面的交流,很难及时了解和掌握党员的真实思想动态,管理有效性较低。
三是经济利益格局的调整,对党员在社区中如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出新的考验。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党员提供了更大的发挥才能和展示先进性的舞台。但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使部分社会成员价值取向多元化、社会活动分散化和行为方式实用化。面对这些新变化,置身于这一大背景中,作为同样是“人”的党员,自然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部分党员的党性观念发生弱化,部分党员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受到某种利益驱动而发生急剧变化,甚至对共产主义信仰产生动摇。一些党员思想认识适应不了新的形势,仍停留在计划经济“吃大锅饭”上,尤其是部分下岗职工党员以及离退休党员,由于经济收入低等因素造成心理失衡,对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不理解,对党组织的教育存在抵触情绪,对改革的举措不赞同、不配合、不支持;对我们的党惩治腐败持悲观态度,甚至对党的领导失去信心。如何教育引导“问题党员”增强党性观念,自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确实是当前社区党员管理教育的一个不小的难题。
四是社区基层党建设施滞后,不能适应流动党员大幅增加的新形势。社区流动党员的管理,目前主要是依托于社区的党委(总支)开展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而居委会的办公场地和条件普遍较差,随着党员的不断增多,党组织活动场地、活动经费都难以落实,加之目前居委会的体制关系没有理顺,居委会承担了大量的行政工作,居委会党支部人员配备不强,精力有限,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流动党员的管理教育工作。
二、关于社区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思考
流动党员是藏于社区的宝贵财富,他们当中很多人是原来单位的骨干分子,工作经验丰富,党性观念强,有的还是优秀的党务干部。如何利用、挖掘这一人力资源,对于社区建设至关重要。针对目前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现状,当前流动党员的管理教育工作应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建立完善的社区党建组织机制。目前,*****办事处建立了“一居一支”或“一院一支”的基层党建架构,但社区居委会党支部的硬件和软件都需进一步加强和健全。硬件上,要通过各种渠道解决居委会的办公场地,软件上要配备好社区党支部人员,注重发挥好社区离退休党员干部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党支部党务工作人员的素质培养,提高党建工作水平。同时进一步理顺社区居委会体制关系,完善党员管理教育的街道、社区层级责任制,形成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社区党组织为基础,社区全体党员为主体,社区各类党组织共同参与的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将流动党员的管理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对流动党员管理,坚持以教育引导为主的原则,从方便其生活、工作的实际出发,通过社区党校开展学习、演讲、报告会、座谈会、墙报、电教等各种形式广泛宣传教育,让流动党员认清形势,转变观念,树立“社会人”的观念,增强社区意识,尽量保证每一个党员都不掉队。发动党员积极参与社区各项活动,并将参与情况进行反馈,形成互相依赖、互相监督的有效机制,促进“大社区”党员管理教育的深入开展。
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组织活动。党组织活动在完善“三会一课”、思想汇报、学习记录、心得体会等制度基础上,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而且是广大党员喜闻乐见的活动,寓教育管理于各项激励性活动中。针对不同层面党员的特点,开展独具特色的活动,例如在离退休党员中开展“夕阳红”活动等,丰富流动党员的文化生活,使党员在活动中受到熏陶和教育,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
四是为流动党员解决实际困难。社区党组织要切实关心流动党员的生活和工作,寓教育管理于服务之中。广泛开展“进党员家、知党员心、解党员难、暖党员心”活动,进一步深化党内帮扶工程,把上级党组织温暖送到每个特困党员心中。在政治上、工作上和生活上备加关心流动党员,尽可能地为下岗职工党员尤其是生活困难的党员做好服务,组织他们参加培训,学习专业技能,并根据其特长推荐给有关部门和单位,实现再就业。同时鼓励他们参加社区服务工作,或是自谋职业,并为他们提供服务、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再就业和克服困难,使流动党员时刻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自觉服从党组织的管理。
一、利用宣传单、宣传册、宣传画、宣传窗等多种形式及时向流动人口提供计划生育政策法规、优生优育、避孕节育、生殖健康和便民维权服务措施等动态信息,教育引导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保证流动人口实现计划生育的知情权。
二、坚持“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原则,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纳入经常性工作范围,为流入人口提供与户籍人口同等的免费服务。《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免费发放率达到100%,流动人口建档率,协查通报率,《婚育证明》发证率,验证率环孕情服务率均达到95%以上。
三、建立健全登记制度,完善管理台账,及时填写各种卡册报表,审查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相关证明、证件。
四、免费为外出育龄群众发放《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监督流出育龄夫妇落实绝育措施,定期为辖区内的流出、流入已婚育龄妇女提供环、孕情检查和生殖健康服务。
五、加强对流动人口家庭的上门访视工作,建立定期联系制度,尽力帮助流动人口家庭解决生产、生活、生育方面的实际困难和具体问题。
六、加强流动人口户籍地和现居住地的沟通与联系,适时掌握流出人口的婚育、节育等变更信息,坚持与流出育龄人口签一份合同、建一份档案,发一份信函,打一个电话,送一份宣传品的“五个一”管理。
七、坚持“谁用工、谁负责、谁收益、谁管理”的原则,对辖区内为流入人口提供或租赁住房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管理,签订管理合同,落实责任追究。
1 系统分析
(1) 技术可行性:系统功能比较简单, 易于实现。硬件方面, 市场状况可以满足;软件方面, 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 2000, 前台开发采用JSP技术, 开发人员技术比较成熟, 因此是可行的。
(2) 经济可行性:系统维护、运行不需要太多人力、物力, 系统操作比较简单, 开发使用成本较低, 给管理带来更多便利。
(3) 社会可行性:伴随时代的发展, 社区管理服务必然成为便民利民的有效措施, 社区信息化管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 系统总体结构
本系统主要实现以下功能:常住人口管理、暂住人口管理、社区救助管理、计划生育管理、社区服务活动管理、各类信息统计汇总管理、用户与数据管理 (如图1所示) 。
3 数据库设计
针对系统功能分析, 数据库里建立的表较多, 主要的表有:用户基本信息表、常住人口信息表、暂住人口信息表等。
4 系统功能实现
(1) 系统权限:系统管理员可以使用系统中所有权限, 如添加、修改、查询、删除记录等。用户只能使用系统中的查询功能, 不能使用其他功能。
(2) 系统登录界面:提供验证码操作, 如验证码错误, 则提示重新登录。登录成功后, 即可对该系统后台数据库的信息进行一系列的操作。
(3) 常住人口管理:对居民户口簿信息查询、修改、添加、删除。包括对常住人口居民通讯录信息的添加、修改、查询、删除等功能。
(4) 暂住人口管理:对暂住人口基本信息、房屋出租信息、车辆信息以及暂扣物品信息等进行管理。
(5) 社区救助管理:对社区人口信息查询、修改、添加、删除等操作, 包括对社区低保人员、失业人员、优抚人员、两劳人员、工作对象、老年人及残疾人信息的查询、录入、编辑、删除功能。
(6) 计划生育管理:完成对育龄妇女基本信息的录入、查询、修改、删除。
(7) 社区信息的统计、汇总管理, 如图2所示。
5 结论
本系统前台采用JSP技术, SQL Server 2000作后台数据库, 界面简易, 功能全面, 实现了社区人口的信息化管理, 避免了管理人员的重复性劳动, 提高了社区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摘要:本文基于JSP技术开发社区人口管理系统, 主要针对社区人口、社区救助、社区活动、社区信息汇总统计等进行日常管理与维护, 可以大大提高社区居委会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管理系统,JSP技术,SQL Server2000
参考文献
[1]吕庆莉, 陈桦.利用JSP开发动态Web应用系统[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2006 (4) :94-97.
[2]杨学会.JSP编程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56-78.
[3]阎宏.Java与工程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2:8-24.
关键词:社区流动人口 育龄妇女 避孕方法【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128-01
社区流动人口具有较强的不稳定性,由此导致很多育龄妇女容易出现怀孕现象,从而对其正常的生活和工作造成较大影响,如果采取人工流产方法,则会对育龄妇女的身心造成巨大损害,从而严重制约了其生活质量的提高。此种情况不仅对社区的育龄妇女造成巨大影响,同时也对我国的人口管理产生不利,影响到和谐社会的构建[1]。因此,对于社区的流动人口育龄妇女,应当加强对其避孕措施的实施,以降低育龄妇女的受孕率,确保其能够进行正常的生活及工作,并更好的配合我国对社区流动人口的管理。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社区调查的200例流动人口育龄妇女,年龄在19-3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5.9±2.5岁,对其采用的主要避孕方法进行分析,并对各种避孕方法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和探讨,对调查过程中所得的各项数据进行记录,以评估各种避孕方式对育龄妇女的影响。
1.2 方法。通过对育龄妇女的避孕方法进行分析可知,主要有自然避孕法、安全套避孕法、口服避孕法、节育环避孕法、避孕贴避孕法、避孕针避孕法、皮下药物植埋避孕法等。
自然避孕法:主要是对人体的排卵期进行掌握,以达到避孕措施,此种方法的好处是不会对身体产生任何负面影响,但由于女性的排卵期会随着体温的变化而产生差异,从而导致避孕失败率较高,失败率达2-20%。
安全套避孕法:此种方法安全可靠、效果显著,对人体没有副作用,但是,如果戴套不当,中途出现破裂或脱落,则会严重影响避孕效果。此外,有些人还对橡胶过敏,出现不适感,还有人认为不能够亲身接触,难以产生感觉,失败率为2-15%。
口服避孕药:口服的避孕药包括药丸、药片、药膜等,分长效和短效,此种方法比较适用,应用较为普遍,但避孕药会由于工作的原因忘记服用,如果漏服,会导致月经紊乱,长期服用甚至会导致闭经,因此应当慎服。
节育环避孕法:主要是指置入子宫内节育器的方法,可以在子宫内存放5-10年,效果显著,而且副作用较少,但当前我国育龄妇女的主要避孕措施。对于此种方法,85%以上的育龄妇女可以接受,但要保证日常性生活卫生、清洁[2]。
避孕贴:此种方法属于药物避孕方法,但不是口服,主要通过皮肤传达药性,避孕贴的药效可以维持7天,对于流动较为频繁的育龄妇女较为适用,但使用时应当注意清洁。
避孕针:只需要打一次针,便可以维持三个月,效果显著,但此种避孕方法的副作用较为敏感,血管栓塞的风险较大,必须要有专业的医师指导才可以应用。
皮下药物植埋避孕法:主要是对外国技术的应用,长期有效,但需要专业医师指导,停用时应当由专业医师拆除,但会在皮肤处留下瘢痕,或者导致月经不调,今年来较为少用。
1.3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计量数据采用X2检验、t检验。
2 结果
本文调查社区的200例流动人口育龄妇女,其采用不同方法避孕的效果较好,其中,采用节育环避孕法的效果尤为显著,而且对于育龄妇女的副作用较小,调查的200例妇女中,有164例采用此种方法避孕,占82%,对于育龄妇女的效果显著,而且副作用较小。
3 讨论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由于地域影响,导致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从而导致人口流动较为频繁,而对于社区的流动人口育龄妇女来说,则面临着意外怀孕危机,从而不利于其生活和工作的正常进行。因此,对于社区的流动育龄妇女,应当采取有效地避孕措施进行预防,以减少对女性的身心伤害。通过对调查的200名社区育龄妇女避孕方法进行分析可知,采用节育环避孕对于女性的效果较为显著,而且副作用较小,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了流动人口育龄妇女生活质量的提高。但对于不同类型的避孕需求,也可以根据育龄妇女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选择,如避孕套、避孕贴等,以达到避孕要求,從而更好的提升自身生活质量,也更加利于我国对社区流动人口的科学化管理,并有效提高社区流动人口的整体素质[3]。
参考文献
[1]禤健蓉,胡倩环,张朝红,严健渝,何倩桃,潘国英,胡妙芳,林丽敏,陈群芳.顺德区流动人口育龄妇女节育避孕知情选择认知和需求调查[J].中国实用医药.2008,41(23):54-55
[2]赵晖,杨丽,谭斌.广州市社区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情况调查[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0,63(09):69-70
(2011年5月24日)
根据市委、政府的要求和开化镇社区工作的安排部署,沙坝社区全力开展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试点建设工作,经过一季度采取摸底调查、制度上墙、人员就位、多方协调等措施和四月份扩大宣传、专题研究、实时监测等各项工作的努力,沙坝社区的流动人口管理机制已初步成型。5月份以来,社区一方面根据《沙坝社区流动人口管理方案》逐步落实工作计划,一方面根据实际不断调整工作思路,将工作做到最好。现将5月份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进一步扩大宣传,全面提升社区民众意识 在沙坝社区联合西华派出所于4月20日召开的流动人口管理专题研究会上,再次强调了做好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并决定开展一次宣传活动,扩大流动人口管理的影响。因此,社区在5月4日开展了主题为“更好服务流动人口,请您前来登记注销”宣传活动。此次活动,社区印发了“流动人口登记、注销程序及材料”等相关资料,使群众了解开展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重大意义,鼓励流动人口主动配合,自觉前来办理相关手续;鼓励房屋出租人主动向社区提供暂住人口信息。
二、继续落实每月一查制度和保持对坝北路拆迁项目的 监测
根据四月份的清查情况,此次重点清查对象是待租民房,目的是摸清其近期的出租情况。在五月份的清查活动中,沙坝社区共清查房屋280余栋,流动人口214余人,包括上月已经登记的211人,与上月相比,五月份新增出租民房3栋,新流入4人,流入来源地为其他社区;流出6人,流出去向分布在永通社区、新平坝社区和红旗社区,工作人员已经及时对新流入和流出的人员办理了登记和注销手续。
沙坝北路拆迁改造工程进入到二期拆迁工作阶段,涉及到150余栋居民房和居民500余人,部分群众属于外来务工人员和暂住人员。由于拆迁改造项目工期长、情况复杂,社区决定对此保持长期性的监测,做好这部分流动人口的登记服务和管理工作,并主动联系了开发商和评估公司,采取上门调查登记等方式,掌握了搬迁户的走向,并主动为其办理相关手续。
三、更新清查数据和出租房管理示意图
沙坝社区及时将五月份清查数据进行了统计整理,在《沙坝社区出租房管理示意图》上进行标示,以便公众获取最新的流动人口信息。
四、存在的困难和建议
一是房东和租房人不向社区提供真实信息,对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不理解、不支持;二是在社区开展清查时情况复杂,出现特殊情况时没有相关执法权使社区面临很多困难;三是沙坝北路拆迁项目产生的流动人口大量流入试点街道,加大了试点街道的管理难度。
——朝阳路社区流动人口及出租房屋管理情况典
型材料
一、概况
朝阳路社区位于乌苏市西南部,地处城乡结合部,辖区面积2.15平方公里,共有居民1025户、3044人;其中流动人口198户,449人,出租房屋312间。朝阳路社区各巷道都是平房区,平房区内出租屋,设施简陋,房屋条件差,租金低(100-500元/月不等),因出租屋租金低,承租人更换频繁,承租人基本信息不便掌握。这些流动人口大都就业于娱乐场所、建筑工地、集贸市场,有的还从事旅店业、修理业、旧物收购等特种行业。他们文化素质低、法律意识淡薄、生活贫困,给流动人口管理带来很大难度。
针对社区流动人口情况复杂、管理难度大的实际情况,社区多
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此项工作,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拓展服务上下功夫,提出了转变观念,强化管理,优质服务,以管理带服务,以服务促管理,从源头上预防流动人口的违法犯罪,有力地促进了
二、管理的主要措施
1、成立流动人口管理机构
为了进一步规范管理、明确责任,成立了社区流动人口和出租
屋管理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以社区书记为组长、社区其他相关人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为社区流动人口的管理提供了组织保障。
2、严格管理,形成长效机制
社区积极按照市政府、街道流动人口管理有关要求,组织全体社区干部、楼栋长和信息员,定期在全社区范围内开展流动人口清 我社区的社会稳定,有效地维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查工作,对所有流动人口进行登记办证。积极做到四个确保:一是确保所有流动人口登记到位;二是确保每位流动人口都有暂住证、婚育证明;三是确保所有私房出租户登记到位;四是确保每位私房出租户都签订治安责任书、计划生育责任书,坚持长效管理。
3、分片包干、责任到人
社区与社区干部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要求社区干部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社区干部实行分片包干,以“社区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为工作目标,充分发挥楼栋长、巷道长的作用,逐户登记人口信息,实行人口管理“一口清”。同时,社区干部与社区片警相互配合、定期检查、信息共享,为流动人口管理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对提供有价值信息人员实行奖励。
4、坚持登记与整顿相结合,做到“整改隐患,规范管理”。
为提高流动人口与出租房屋清查实效,社区干部与社区民警实行弹性工作制,采取电话预约、门缝留条、巷道设点、邻里带信等形式开展工作。同时,在清理整顿过程中,将清查登记与对治安隐患整改、对违法行为的查处相结合。发现并整顿各类火灾、治安隐患10余处,有力促进了工作的深入开展。
5、做好信息资料录入,实行科学管理
建立出租房屋和暂住人口台帐,每月汇总各居民小组《出租房屋暂住登记表》,将变更信息录入微机。微机化管理一方面能够为外来人员管理和服务提供科学的资料依据;另一方面,能够及时协助公安机关排查出外来人员违法犯罪行为。
三、存在问题
1、个别社区工作人员对流动人口管理认识不够到位,工作上存在畏难情绪。
2、流动人口管理防控措施还存在薄弱环节,“以房管人”措施还
没有很好的落到实处。
3、社区工作人员不足,信息员队伍不够健全。
4、出租屋房主不主动配合社区工作,管理难度加大。
四、建议
1、牢牢抓住房主这一环节,与城管、派出所、房管局联合,加大对房主的监管力度,建立房主到社区备案制度,掌握管理的主动权。
2、壮大社区人员队伍,配备专职流动人口排查、登记人员,使流动人口管理工作规范化。
3、加强宣传,提高辖区居民参与流动人口管理的意识,群防群治,形成合力。
4、完善信息奖励制度,调动广大信息员的积极性,真正发挥信息员的作用。
朝阳路社区
2011年7月27日
社区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城市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主力军,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因此,社区在某种意义上代表着政府的形象。
社区工作完全可以做得更好。因为一有政策引导、二有资金支持、三有领导重视,那么最关键的一环便是社区工作者如何用心去做了。社区是联系居民群众与政府之间的纽带,所以我认为社区工作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便是居民的意见和建议是否能够真实地层层反馈到上级,使政府能够真实地了解居民群众的意见与需求,以便根据居民群众的意见与需求及时修正政策更新服务措施。以我短时间的工作经历尚不能提出更有创见的意见和建议,只有以下几点不揣冒昧地提出来:
1.建立居民来访及电话来询登记制度。可以由居民科制定统一的表格,由社区定期上报居民科。一来可以了解居民的需求,二来可以了解社区的工作情况。
2.制作综合服务通讯录。常常有居民到居委会咨询一些居委会工作人员无法解决的事情,我们可以以“这不归居委会管”搪塞过去,而居民反问“我们该找谁呢”,我们常常无言以对。社区有一些便民通讯录,可惜不够全面,希望能够做得更完善。这个通讯录应当是一个长期工程,随时可以更新,它要解决的便是“居民遇到困难不知该找谁”的问题。
3.完善定期走访制度。现有的走访制度常常局限于节日走访,局限于走访固定人群。可以以一些小型社区为试点,展开逐户走访,居委会可以不必完全掌握社区居民的基本情况,但起码要做到社区的居民都知道居委会的地址、电话、服务项目等基本信息。
4.启用与扩充社区图书室及音响设备,建立活动室。有书架、有书,却没有读者,有大屏幕电视、有音响却没有观众和听众,这是很多社区的常见现象。如何让这些资源发挥更好的作用为居民服务而不是成为摆设,需要动员社区工作者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了。有些社区限于办公场地,无法开展这项工作,而上级盲目统一配送实在是浪费资源。
5.建立居民科与居民的直接联系机制。现在的体制常常是居民群众的问题通过社区居委会反馈到居民科,其中一些信息难免失真。如何建立居民科与居民之间的直接联系是个难题,毕竟现在已经不是微服私访的时代。
6.逐步明确社区党组织、居委会与服务站的职责分工与合作。在我看来,服务站是政府为群众服务之“手”,居委会是居民自治并向政府反馈意见之“手”,两只手的结合方能实现社区工作的效率与规范。目前诸多试点正朝着这一方向努力,大部分社区任重而道远。
(一)强化责任,健全网络
狮象坪社区始终高度重视社区信访维稳工作,强化“一把手”负总责机制,并形成分管人员具体抓、各居民小组齐抓共管的责任网络。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信访工作原则,认真处理居民来信来访,做到不推诿、不敷衍。对社区重点上访对象,实行“包保责任制”,社区对每个重点对象落实一个包保责任人,有效制止了重点对象无理上访或越级上访的问题。特别是开展“创建平安信访社区”以来,狮象坪社区确定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社区”的总目标,以“四个一”为措施,全力打造平安社区。即:一份责任书,制定了“信访包保”责任书,与各居民小组长、社区信访包保责任人进行层层签订。同时,在特殊时期,社区每天均有一名干部负责公开接访,接访情况每周汇总,每月召开专题会研究一次,对排查出的问题进行分工,明确责任,采取措施,限期解决。对每一起信访案件,做到了“三定”,即:定责任人、定办理人、定办结时间,社区负责人亲自抓,并且一抓到底,不留尾巴,使领导责任制、包案制落到实处。
(二)强化排查,不留死角
社区高度重视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坚持集中排查与经常性排查,重点排查与全面排查相结合,对重大节假日、政治敏感时期、重要会议、重大活动期间进行重点排查、定期排查。在日常工作中,坚持不定期排查,在排查中坚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对矛盾纠纷排查按照“统一受理、集中梳理、归口管理、限期办理、巩固治理”的工作思路,确保把矛盾纠纷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如:松柏镇城区水网改造由于收费偏高,部分困难居民准备上访,我们在排查中得到信息,及时组建专班逐户上门做工作,了解第一手情况,及时与城建部门衔接,协助党委、政府研究解决办法,稳定居民情绪,担当政府与居民沟通的桥梁,最终把信访苗头化解在社区内部,维护了社会稳定。
(三)强化服务,塑造形象
松柏镇社区信访和维稳工作任务十分艰巨,信访工作人员肩负的担子十分沉重。为此,我们按照区、镇党委、政府的要求,对社区干部群众特别是信访干部在接待方式方法和服务水平上严格要求,一是要做到“四要八不”。即:要心平气和,不激化,不对立;要主动面对,不畏缩,不回避;要耐心倾听,不厌烦,不急噪;要平等对待,不摆架子,不耍官腔。二是要做到“一心、二热、三声、四快”。即:接待来信来访群众要真心,接待来信来访群众要热情,服务要热诚;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快速受理,快速登记,快速办理,快速反馈。社区信访干部能够做到“一张笑脸迎客,一把椅子让座,一杯热茶暧心”。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信访工作中去,及时解决群众要求合理的问题。
(四)强化创新,改进作风
我们针对信访工作实际,确立了信访工作“关口前移,重心下移,超前防范”的工作思想,今年我们大张旗鼓地开展了“四访促和谐”活动,即:开门接访、主动约访、带案下访、上门回访。立足一个信访问题,明确一名领导、一个班子、一抓到底。通过活动的开展,社区信访工作实现了“三变”。一是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主动下访,对信访苗头和倾向及时排查和处理。二是变消极应访为主动约访,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三是变重复上访为一案终结。我们实行了领导包案责任制,使信访难题得到了有效化解。如:原明珠超市非法集资上千万元,给广大居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后虽经政府解决,挽回了部分损失,但部分居民仍然有很大损失,很多居民有集体上访苗头,我们在走访调查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即组织社区干部、党小组长、楼栋长,逐户走访,交心谈心。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细致的做好解释工作,争取了大多数居民的理解和支持,有效化解了矛盾。
(五)强化宣传,化解苗头
为了做好社区居委会的信访和维稳工作,充分调动社区各方面的力量,把信访和不安定因素化解在基层。一是发挥社区党员、社区志愿者的积极性。通过他们向社区居民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广泛征集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社情民意,及时发现和化解矛盾,为构建和谐社区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二是畅通信息渠道,通过在社区设立宣传栏、信访举报箱、印制便民利民联系卡等方法,将社区工作人员联系方式和服务宗旨等告知辖区居民,居民可以24小时拨打电话求助。三是聘请社区中情况熟悉、热心社区工作、具有一定素质的居民担任社区信访联络员、信息员,对信访和不安定因素了如指掌。在此基础上,我们及时深入到户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尽量不将矛盾上交,使信访和维稳工作形成了网络化,使大部分信访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第二,要有责任意识。社区工作系于全局,责任重大,社区工作者要树立干一行、爱一行、乐意吃苦、乐意为人、率先垂范、廉洁勤政、无私奉献精神,要有崇高的事业心和强烈的责任感,始终不能忘记自己的职责,始终不能忘记做好本职工作,从小事入手,从小事做起,树好自身形象,增强自身责任,才能把凝聚党心,民心的工作做好。
第三,要有任务意识。社区工作是“市民社会”工程的“设计师”和“工程师”,所担负的社区党建、社会治安、社区文化、社区卫生、社区环境、社区就业、等其它领域的任务,可谓社区是个“针鼻子”社区工作者就必须尽心尽力,忘我工作,了解社情民意,讲究方法、讲究技巧、讲究艺术,从点滴做好、做实每件事,赢得社区居民的认同和爱戴。
【关键词】资本积累;相对过剩人口;资本有机构成;失业
一、相对过剩人口理论的基本内容
(一)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及其形式
马克思“把剩余价值当作资本使用,或者说,把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叫做资本积累。”随着资本积累的进程,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会发生变化,即随着资本构成的提高,可变资本的相对减少,就会出现劳动力需求的相对减少,从而形成相对过剩人口。
相对过剩人口通常有三种形式:流动的过剩人口、潜在的过剩人口和停滞的过剩人口.流动的过剩人口是指临时失业的工人,这种形式在城市和工业中心最为普遍。潜在的过剩人口是指农业过剩人口。停滞的过剩人口是指现役劳动军中就业极不固定的人。主要包括在家内劳动中替工厂主和包买商干活的城乡劳动者。
(二)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积累的必然产物
随着总资本量的增长,它的可变部分即合并于总资本的劳动力的绝对量也会增加,但增加的比例越来越小。不仅追加资本所能吸收的工人越来越少,而且原有固定资本的更新,新技术和机器设备的采用,又使越来越多的工人被游离出来。在这两种情况下,由于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要吸收与以往一样多的工人,都要求以递增的速度加快积累。而这种不断加快的积累以及与其伴随而来的资本集中,又成为使资本构成发生新的变化的原因,从而成为可变资本再次迅速减少的原因。可变资本的相对减少随着总资本的增长而加快,而且比总资本本身的增长还要快,因而不能吸收全部待业人口。这是造成相对过剩人口的真正原因。
(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特有的人口规律
就社会总资本来说,资本积累的运动是周期性地变化的。在经济繁荣时期,积累会扩大,可以大量地吸收工人;在经济危机时期,积累会缩小,从而大量的排斥工人。就不同生产部门来说,积累的运动与对劳动力需求的增减,会有不同的情况。在某些生产部门,虽然资本的总量没有增长,但由于资本的集中,生产资料的积聚,资本构成提高了,从而对劳动的需求就会绝对地减少;在有些生产部门,虽然资本的总量增长了,但由于资本构成的提高快于资本总量的增长,可变资本部分和它所吸引的劳动力同样会绝对地减少;在另一些生产部门,资本时而在原有构成的基础上进行积累,从而吸引工人,时而又改变它的构成,从而排斥工人。
(四)相对过剩人口的作用
第一,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一个条件。相对过剩人口不仅是资本积累的必然产物,同时它又反过来成为资本积累的“杠杆”。相对过剩人口形成一支可供资本支配的“产业后备军”,可以为不断变化的资本增殖的需要提供一个随时剥削的人身材料。第二,相对过剩人口有利于调动劳动者就业的积极性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降低劳动成本,强化劳动纪律。“决定工资的一般变动的,不是工人人口绝对数量的变动,而是工人阶级分为现役军和后备军的比例的变动,是过剩人口相对量的增减。”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形成的一支强大的产业后备军来迫使工资的变动符合资本增值的要求。第三,相对过剩人口是为资本主义生产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本,可以促进社会分工,产生新的生产部门,有利于顺利实现产业的调整和升级。相对过剩人口最初在劳动密集型产业部门大量被吸收,在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的过程中,随着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变为资本密集型产业,这些相对过剩人口又被释放出来。
二、相对过剩人口理论的现实意义
据统计,2012年末我国失业率为4.1%,2013年1月美国失业率为7.9%,欧元区失业率为11.9%。我国的失业率统计指标为城镇登记失业率,这一指标的不足在于,在一定时间内,其反映总体失业状况的敏感度不高,而且有一部分失业人员没有进行登记,主要包括正在寻找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和在改革开放中形成的农民工群体。所以它并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我国的失业状况。
分析我国当前失业问题的成因,既有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社会共有的普遍性原因,又有基于我国当前制度创新和体制改革特定阶段的特殊性原因。其一,在资本积累过程中,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必然出现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从而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其二,我国存在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形成潜在的过剩人口。其三,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我国的工业化进程经历了一个结构升级和资本深化的过程,经济增长带动的就业大大下降。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适当缓解当今的就业问题:第一,继续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数量。目前,国家一方面国家继续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但同时又规定符合法律、法规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第二,健全劳动力市场,拓展就业信息渠道。劳动就业服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应准确掌握职工下岗失业情况,及时收集、发布用工供需的变化、发展动态以及就业的形势、政策等信息,建立多形式、多层次的信息服务、职业咨询、就业指导、劳动协作等业务一条龙系列化服务体系。第三,从整体上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一方面发展高等教育,另一方面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既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掌握新技术和新知识,又可以改善就业结构,接受教育和再教育的人数保持一定的存量,也会对缓解就业压力起到一定的作用,最后达到吸收就业的目的。第四,应建立健全失业保障制度,解决失业人口的生活保障。要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即所谓“三条保障线”制度。第五,发展和扶持劳动密集程度高、资本密集程度低的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就业机会。在宏观政策上必须体现和引导扶持和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充分利用丰富劳动力资源,也就是用人力资源的积累代替相对稀缺的资本资源积累,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路线。第六,保持适当的经济增长速度, 增加社会总不变资本的数量。要提高社会资本总量,必须依赖于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可以延缓甚至抵消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对可变资本数量的影响,从而一定程度地减轻社会就业压力。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75
[2]张衔.《资本论》与社会主义经济专题研究讲义[D].成都:四川大学.2012
[3]王珏、吴振坤、左彤.《资本论》介绍(第一卷)[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
[4]刘永贵. 马克思的相对过剩人口理论及启示[J].当代经济.2007(02)
[5]李朝林. 马克思的相对过剩人口理论与我国失业问题[J].经济与管理.2004(01)
[6]崔丹、钟思远. 资本积累过程中的就业问题[J].天府新论.2006(06)
1 工作目标
实有人口管理是社会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涉及不同人群、多个部门、众多环节的系统性工作。以往,人口的基础信息管理主要是通过本市人员的户籍管理以及来沪人员的居住证管理来实现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员流动的频繁,人户分离的情况越来越普遍,同时还有相当数量的来沪人员由于各种原因未办理居住证,对这些人如何实现有效地管理和服务,便成为一个崭新的课题,而原先的人口管理方式在管理覆盖面以及信息更新方面的不足便突显了出来。同时,基于实有人口的众多管理业务信息分布在各个职能部门,部门、条块业务信息不共享,使得社区在实有人口管理上也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为此我们按照体制创新、流程再造的要求建立全区统一的实有人口管理信息平台,构建区、街道、居委会三级联动、资源共享的实有人口信息管理维护机制,形成具有我区特色的实有人口管理方法,提升我区实有人口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2 主要做法
2.1 明确职责、规范操作,建立统一的组织领导体系
2.1.1 建立区、街道、居委会三级人口信息管理机构
(1)区层面,成立区实有人口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
负责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及街道的人口信息管理维护工作,对街道上传至区里的人口信息数据进行审核和筛选,并做好区人口信息数据和市人口信息数据的上传比对完善和下发应用。
(2)街道层面,成立街道实有人口管理领导小组
街道主任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下设街道人口与信息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推进街道实有人口信息的管理维护工作,包括对人口变动信息进行筛选、审核、更新以及组织协调相关人员进行培训等工作。
(3)居委会层面,成立居民区人口综合管理服务站
居委会主任担任站长,成员由社区民警、治保干事、就业援助员、计生干事、楼组长、物业公司负责人等组成,具体负责居民区人口信息采集、维护和管理工作。人口综合协管员专职负责采集核对实有人口信息,及时将实有人口变动情况反馈给辖区内的相关职能部门,更新实有人口数据库。
2.1.2 制定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先后制定了《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管理考核办法》、《区实有人口数据维护管理办法》、《加强街道实有人口信息库建设的方案》、《关于加强街道人口与信息管理办公室建设意见》、《区街道人口与信息管理办公室工作职责(试行)》、《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及居民区事务受理服务点的工作人员首问责任制》等管理办法和制度,保障了实有人口管理维护工作的高效运作。
同时,还建立各项考核和奖惩制度,区人口办建立日常的检查和考核制度,采取检查和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实有人口的管理维护工作进行检查考评。同时,街道层面也建立了相应的考核制度,将考核结果作为科室年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2.2 明确内容、动态维护,确保人口信息的准确性
2.2.1 明确维护目标
通过建立维护区实有人口信息平台,全面掌握区域内实有人口的动态情况,规范本区实有人口管理,实现社区资源共建共享,为各项工作的决策和发展提供分析依据,进一步提升政府管理与公共服务水平,实现区实有人口管理和服务全覆盖的目标。
2.2.2 明确维护对象
区实有人口信息平台信息维护及更新主要围绕居住在本区域范围内的实有人口变动情况进行,可分为本市常住人口、外地来沪人员、人户分离人员以及居留的境外人员四大类,其中来沪人员、人户分离人员是维护工作重点。
2.2.3 明确维护内容
维护内容主要包括三类信息:人口基础信息、人口扩展信息、人口地图信息。人口基本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性别、身份证号、户籍地址、住址、联系电话、籍贯、民族等8个关键字段。人口扩展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各种业务、状态等信息,如统战情况、计生情况、婚姻情况等。人口地图信息是指街道新建楼宇、拆迁楼宇,门牌号码变动、新兴产业等涉及到地理位置更新、变动等信息。
2.2.4 明确维护流程
动态维护实有人口数据。根据实有人口信息维护的要求,户籍人口的信息维护主要通过采集、核查人员的基本信息、充实人员的扩展信息来实现,而来沪人员的信息维护主要依托居住证办证信息,对已办证人员进行核查,对未办证人员进行信息采集并督促办证的方式来实现。区实有人口维护的流程图如下图1所示。
2.2.4. 1 基层(居委会)核对采集
以社区综合协管员专职管理为主,利用居委会工作人员、物业管理人员、房屋租赁协管员及楼组长等社区人力资源,采用上门采集数据、下发信息核查、物业提供信息等多渠道的方式,及时维护辖区内人员的变动信息。
2.2.4. 2 街道筛选审核
街道对居委会、业务科室反馈上来的人员变动信息做有效性的初步审核,并对重复性数据进行筛选,对问题数据组织以社区综合协管员等信息维护人员再次进行核查,并协调相关职能科室对实有人口的扩展综合信息进行完善和更新。
2.2.4. 3 区内筛选核对
街道将比对完善后的实有人口变动信息传送区实有人口信息库,区人口办对定期对街道的上传数据进行重复性筛选并核对。
2.3 依托“一口受理”平台,丰富实有人口综合信息
要发挥实有人口信息库的基础性作用,就必须要推进基于实有人口信息库的业务应用,为此我区建设了区级层面统一的,以实有人口数据库为支撑,以资源整合、信息共享为目标的“一口受理”平台,实有人口信息管理与“一口受理”平台相互联动,实有人口数据为“一口受理平台”提供数据支撑,同时通过“一口受理”平台受理条线业务,沉淀相关业务信息,避免了两次输入,使得条线业务资源为区实有人口管理和业务办理服务,丰富了实有人口的业务信息,也保证了人口业务信息维护的法定性。同时,通过事项办理与状态扩展信息的关联,使业务信息与状态信息保持联动,如:市民到社区服务中心办理独生子女光荣证业务,办结后除产生相应事项的办理记录外,其个人扩展信息的计生一栏就可以看到其生育情况为“一孩”。
3 主要成效
实有人口管理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系统性工作,目前在区、街道、居委会三个层面都能够通过实有人口信息管理平台进行相关的管理、维护和应用,同时,我区也在积极推进基于实有人口数据库的业务应用,为进一步做好民生服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3.1 构建了一体化信息管理平台,实现数据联动共享
基于实有人口数据库,构建了一体化信息管理平台,整合条块资源,实现数据的联动共享。社区作为实有人口数据变动信息的主要来源,通过基层将捕捉到信息反馈到管理层,以便信息得到及时更新,为各项实有人口的业务应用提供最新鲜的“血液”。同时,在区、街道、居委会三个层面都可以根据权限对相关的实有人口信息进行管理和维护,充分利用实有人口数据库开展工作,真正实现“一次输入,多次使用”的目标。
3.2 开展了多级应用,提升为民服务水平
基于实有人口数据库,构建了区级层面统一的、条块联动的“一口受理”平台,实现了韩正市长提出的“让市民少跑一趟路,少踏一个门槛,少走一道程序”的工作要求。开发建设了市区联动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信息系统,创新了计划生育管理模式,大大减轻了基层计生干部工作量,得到了广大老百姓的认可。
3.3 提供领导决策支持,提升政府工作效率
基于实有人口数据的管理和维护,利用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以及业务处理所沉淀的各种业务数据库,通过信息系统把大量的无序数据转化为有价值的知识信息,提供精确化的数据分析,为全区各级领导和部门的查询、决策提供科学、全方位、动态和实时的信息和图表,为领导决策、风险分析和预警提供服务。同时,充分考虑整体性、灵活性、多样性的需求,通过多样性的数据统计和图表查询,在不同的层面,给予不同的分析决策支持。
4 结束语
结合区社区信息化工作的实践,对区实有人口管理工作进行了阶段性的总结。由于大城市社区实有人口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非常需要政府部门间的通力协作,具有相应的机制保障,并持之以恒,而目前城市的实有人口管理及社区信息化工作尚存诸多问题,希望本文对同行及社区信息化工作者提供一些借鉴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汪向东.我国电子政务的进展、现状及发展趋势[J].电子政务,2009(7):44-68
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国内经济的迅猛发展,各地区经济,文化,物资,交流日益频繁,特别是作为劳动力的人的流动量最大。新时期人口流动是一种复杂的、自在的带有强烈商品意识的流动。人口流动也由原来向西北、向东北的政策性流动转变为乡村向城镇流动、县市向地区、省城流动、内地向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流动。在大量的流动人口中90%的人处于劳动年龄,育龄阶段。这些人文化素质极不平衡,绝大部分为初中以下文化水平,有的甚至为文盲、半文盲。这些流动人口在城市中定居下来寻找就业机会,成为该城市外来人口,在一定社区内便形成社区内的外来人口。在大量的外来人口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的同时也因为其自身的一些特点和当地管理部门管理不当等原因给社会治安带来了较大负面影响。
一、外来人口引发的治安问题
外来人口多数来自经济不发达地区当来到经济较发达地区后发现两地存在较大的贫富差距,往往在其心理上形成强烈的不平衡感,加之处于陌生环境,原有的群体间监督效能弱化,往往会经不住物质的吸引而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目前对社区外来人口的管理存在着诸多弊病,极易引发各种社会问题。
首先,对外来人口管理体制混乱,管理力度不够,各部门各自为政、多头管理互不衔接,导致对社区外来人口的无序管理。其次,对外来人口生产、经营单位、场所管理力度不够。大量外来人口在社区内从事第三产业,其中少数人为了牟取暴利在生产经营中大量制造假冒伪劣产品,以及偷税漏税,较大程度上干扰了当地市场秩序,造成国家税收的流失。再次,对外来人员的生活场所管理不够,大量外来人员分散居住在出租房内,利用出租房实施违法犯罪行为。同时也成为少数人逃避计划生育的栖身地。最后,对外来人口的疏导不够,一些外来人员因找不到工作和暂居地而露宿街头,无序地流散社区内。这些现象不仅严重影响市容市貌而且极易引发各种犯罪。外来人口不受地域、户口限制,来去自由居无定所,给政府各项管理带来许多困难,加上一些地方重收费、轻管理,从而导致外来人口脱管、漏管严重。
二、加强对外来人口管理
(一)、加快对外来人口主管机关-派出所的内部改革
作为对外来人口管理的主要机关-派出所在对社区内的外来人口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派出所的工作首先要抓好静态基础工作,成立外来人口管理小组,配齐专职内勤,每个居委会、每个警区聘请一至二名户口协管员,搞好户口登记和日常人口管理,对暂住人口进行登记照相、发函调查、核发暂住证,形成外来人口总册,要求底子清、情况明、档案完备。同时注重同各地公安机关互相配合协查逃犯。改变由片区民警一手管理的现状,形成以片区民警为主,外口小组协调管理的新型管理模式。坚持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和长期、有效的原则,把措施落实到个人。
(二)、加强外来人口工作、生活娱乐场所的管理
外来人口进入城市后其工作范围多集中在工厂、工地等体力劳动密集型场所和第三产业等服务性质的行业。搞好外来人口管理的很大的一部分精力要放在对用工单位、常所的管理。一方面要在用工单位建立外来工人管理组织,对每一个外来员工情况登记造册、记录在案,由本单位管理组织的负责人负责作好暂住证,了解每一外来员工的来去方向,汇总到派出所。同时及时发现外来员工中可疑人员和可疑情况,及时向公安机关汇报,配合公安机关对流窜作案和负案在逃的犯罪分子的打击缉捕工作。另一方面要联合劳动、消防、卫生等部门敦促用工单位合法用工、维护、保障外来工人的合法权益,防止出现因非法用工如限制外来工人的人身自由、非法延长劳动时间等造成的外来工人人身财产利益损失和由此引发的矛盾冲突。在用工单位开展法律教育,教育引导工人遵守法律秩序增强道德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在管理好外来人口工作场所同时要管理好外来人口的生活场所和娱乐场所。外来人口多居住在出租房和非法搭建的临时性建筑物内。这种情况造成人口居住分散、混乱、管理困难。改变这一状况的有效手段就是立足现有的法律法规,坚持清理整顿防止私自出租房屋,并适当控制出租数量。加强出租房管理,严格审批条件,完善审批手续,明确处罚标准明确出租人的责任义务,使其间接成为出租房内外来人口的管理监督者。坚决拆除违章建筑,消灭外来人口违法犯罪孳生场所。
在外来人口业余生活上,积极发展健康、积极走向的社区文化,满足广大外来人员的精神需求,使人们的素质潜移默化中提高,有效抑制赌博、传看黄色书刊和音响制品等活动,减少犯罪诱发因素。从活跃、净化社区文化入手,通过社区自身优势的发挥,形成精神文明小区。创造有利于预防减少犯罪的社区文化氛围,增进邻里的亲和性,增进成员互相信任和理解,防止因矛盾而引发犯罪活动,从而更有效地管理外来人口。
(三)、积极开展外来人口就业指导
大量外来人口进入社区内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能找到工作。无序的就业会引发各自社会问题,同时就业的困难引发各种犯罪。开展就业指导是促使社区内外来人口良性流动的有效途进。首先在外来人员中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调整好主观认识与客观现实之间的矛盾,克服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做好就业前的准备。其次指导成立就业中介所,进行就业登记开拓就业渠道,促使外来劳动力的有序正常流动,防止因就业困难而引发各总违法犯罪事件。最后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化补习,劳动技能训练,提高外来劳动力的素质,增强多工种的适应能力、自我发展能力。
(四)、预防外来人口犯罪
外来人口是社区内的犯罪高发人群,加强外来人口的犯罪预防是管理好外来人口的关键之一,也是搞好社会治安的关键之一。
通过限制犯罪工具和手段预防犯罪。加强对枪支弹药、民用爆炸物品管理。防止恶性案件发生,限制犯罪破坏能量,减轻人民群众对犯罪的恐怖感;加强对剧毒物品及某些可能制作剧毒物品的管理,防止其被用作实施反犯罪的工具。加固犯罪分子可能染指的作案目标,为犯罪分子设置作案障碍,增大其被发现、被捕获的可能性,迫使其对觊觎目标望而却步。
加强各种犯罪分子易涉足的场所管理。通过加强对旅店业的管理有利于稽查负案在逃的犯罪分子,又可以防止外来人员利用旅店作为进行盗窃、抢劫、诈骗、吸贩毒的场所.通过各种物防、技防、人防,最大限度地预防外来人员的犯罪,把外来人员的犯罪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严厉打击外来人员的违法犯罪活动
严厉打击外来人员的违法犯罪活动是遏制外来人员违法犯罪的有效手段。通过对杀人、强奸、抢劫、吸贩毒的严厉打击,防止其泛滥,净化社会空气,同时促使其它控制措施更好发挥作用。另外严厉打击外来人员的违法犯罪要注重对各种有组织犯罪的打击。由于外来人员多来自几个想对集中的省份,人员之间易形成“老乡情节”,有利于形成发展有组织犯罪,并可能在各成员团体中蔓延开来,形成各种犯罪团体,严重威胁社区的治安稳定。
四、开展联合执法
外来人口在社区内就业生活涉及公安、消防、税务、卫生等各方面。对外来人员的管理不仅要由公安人员来进行管理还要由其他各有关执法部门进行管理。要对外来人员进行有效赶管理就必须以公安机关为首结合各有关执法部门进行管理,形成一个联合执法部门,从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进行控制,使外来人员的生产、生活纳入正常、合法的轨道,防止违法犯罪的发生。
五、开展对外来人员管理的预测
管理机关在对外来人员管理的历史和现状基础上,运用科学方法和理论,对有关外来人员的各种现象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对一定空间内外来人员的各种状况进行推断预见,从而科学地确立外来人员管理的总体目标和必要前提,实现对外来人学地管理外来人口,使对外来人口的管理由经验型向科学型、由滞后型向超前型的转变,为国家制订科学的社会政策和完善刑事立法提供依据。
【社区流动人口的管理意义】推荐阅读:
社区流动人口如何管理07-26
社区流动党员管理制度09-07
流动党员的管理11-20
流动人口管理研究06-24
流动人口管理相关制度06-30
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档案11-30
在全市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07-11
流动人口管理站制度10-22
外出流动人口管理制度01-05
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站职责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