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用期录用

2024-08-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试用期录用(精选4篇)

试用期录用 篇1

某纺织机械修理公司欲招聘三名车工,具体录用条件为:(1)男性,30岁以下;(2)有本市城镇户口;(3)具备三级车工的技术水平;(4)身体健康;(5)无刑事犯罪记录。小雨(7年车工经验)和小童(2年车工经验)均刚被一家企业裁员出来,看到招聘广告便去应聘,并顺利通过面试,于2月12日均与该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约定合同期限三年,岗位是车工。不同的是企业看到小雨有7年的同行业工作经验,面试表现出色,就未与其约定试用期;而与小童约定了三个月的试用期。两人干活非常认真、仔细,只是由于当初他们从事的工作技术含量较低,面对新的环境及新的工作要求均感到有点力不从心。两个月过后,车间主任对二人的技术水平也开始感到不满。5月11日,就在小童试用期的最后一天,车间主任召集小雨和小童进行三级工考核。方式是根据专门考三级车工用的图纸,加工出合格的零件;同时挑选了几名工程师、技师和检验员组成了公司技术考核组。5月12日,技术考核组对两人加工的零件进行了考评,认为均不合格,两人技术水平都不够三级。5月13日,公司作出决定:由于小雨、小童不具备三级车工的技术水平,不符合公司的录用条件,从而与之解除劳动合同。二人对此不服,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申诉,要求恢复劳动关系。

仲裁结果

劳动仲裁委员会支持了小雨和小童的诉请,裁定恢复两人与公司的劳动关系。

专家点评

小雨和小童虽均获得了仲裁支持,但情况有所不同,需要分别讨论。

焦点一:企业虽对招聘岗位设定了录用条件,但没有与所录用员工约定试用期,后来发现员工不符合录用条件时能否解聘该员工。

答案是否定的。虽然纺织机械修理公司明确地知道自己需要怎样的员工,并且将这种想法贯彻在了具体的录用条件里,但错误地解读了法律授权企业解除不符合录用条件员工的立法本意。《劳动法》第二十五条第一款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本条首先传递给企业的信息就是该条款明确的适用时间试用期。因而,企业虽然落实了“录用条件”要素,但忽略了适用的时间前提没有与小雨约定试用期,相当于自己放弃了使用该项条款的权利,最终设计得再周详的“录用条件”都只能成为无用的摆设。

焦点二:企业对试用期员工的考核以及因员工不符合录用条件而对其所作的解聘决定,是否可以放在试用期满后。

答案仍然是否定的。纺织机械修理公司与小童约定了三个月的试用期,并且设定了录用条件,分别满足了企业以“员工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解除劳动合同”的时间前提和法律依据,如果企业在事实依据和解除时间方面同样依法行事,顺利解除不符合录用条件的员工基本不成问题。但本案例中,企业偏偏在这两个问题上出了偏差没有在适当的时间内将“员工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事实固定为法律事实;没有在法律允许的时间内做出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劳动部办公厅对《关于如何确定试用期内不符合录用条件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请示》的复函[劳办发〔1995〕16号]文明确规定:“对试用期内不符合录用条件的劳动者,企业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若超过试用期,则企业不能以试用期内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解除劳动合同。”而本案中,公司尽管是在试用期内进行的考核,但通过考核证明小童不符合录用条件(技术水平不够三级)的结论,却是在试用期满后才得出的。这说明证明小童不符合录用条件,不是在试用期间,而是在试用期后。因此,无论是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证明时间,还是从公司做出解除劳动合同决定的时间,公司都丧失了劳动合同解除权,更不能以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来解除小童的劳动合同了。

忠告及对策

企业设定录用条件是为了确保招聘的员工可以满足企业的需要,并且保证一旦发现员工不符合录用条件,企业可以合法、顺利地与其及时解除合同。为达成这一初衷,企业不仅要重视“录用条件”,更重要的是应当与试用期配合使用。第一,我国《劳动法》规定的试用期制度,是以劳动合同双方在合同中有明确约定为前提的。若劳动合同中对此没有约定,就不能适用试用期制度。更不能以试用期内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解除劳动合同;第二,对试用期员工是否符合录用条件的考核应放在试用期满前完成;第三,对试用期内不符合录用条件的劳动者,企业应当在试用期内作出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

试用期录用 篇2

经典案例:

某公司招聘张先生为华东区的营销总监,并与张先生签订了3年的劳动合同,约定试用期为4个月。但在3个月后,公司却单方面提出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张先生不服,找公司理论,公司告知其在试用期,单位可以随时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张先生不满公司的说法,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部门申请劳动仲裁,公司此时主张辞退张先生是因为其3个月来一直没有达到公司的营销业绩,并提供劳动合同、内部规章规定的考核条件作为证据,所以公司以其试用期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解除劳动合同,没有违反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张先生则认为,自己并不认同考核结果与考核方式,此不足以构成不符合录用条件的证明,企业不能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解除理由根本不成立。

争议焦点&判决结果:

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张先生的工作表现是否不符合录用条件,即劳动者试用期不符合录用条件的证明是否成立。仲裁庭审理后认为,根据该公司提交的劳动合同、公司内部规章等证据资料,证明张先生在试用期内确实没有达到公司规章以及劳动合同中约定的营销业绩,工作能力与录用条件不相符,该公司可以随时以试用期内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张先生的说法不成立,仲裁庭最终驳回了张先生的请求。

案例分析:

劳动法第三十九条第一款清楚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从证据的角度来看,试用期间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用人单位对此负有举证责任,如果录用条件中缺少可量化的标准,用人单位将很难证明自己的主张,往往面临败诉的风险。所以录用条件的设定是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的关键,如果用人单位以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解除与劳动者的劳动合同,那么必须事先有明确的录用条件,而且要让劳动者知晓。

录用条件是应聘者符合某一职位的具体要求所包括的全部条件。录用条件应当包括资质条件、工作能力条件以及专业道德条件三方面的内容。资质条件主要包括学历学位、工作经历、技术职称或资格、外语水平等硬件要求;而工作能力条件主要通过业绩指标、工作表现来体现;而专业道德条件主要指劳动者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和团结互助等品德。至于如何证明劳动者在试用期内不符合录用条件,用人单位可以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在发布的招聘简章、招聘信息中明确录用条件和标准。用人单位可以在发布招聘信息时,注明对职位的一些基本要求,如年龄、学历和职业技术等,并对所聘职位的具体录用条件、岗位职责进行详细描述。同时,用人单位应注意以拍照、网页截图等方式保留招聘广告以作为证据。

第二,在发给劳动者的Offer Letter中写明录用条件,并将录用条件写入劳动合同;或制作《录用条件确认函》,作为劳动合同的附件。此种方式对于证明录用条件最为明确有效。

第三,制定内部规章,建立试用期的绩效评估制度,明确详细的考核标准、考核方式及考核方法。用人单位制定的考核内容、评分原则及决定劳动者是否最终被录用的客观依据,应当事先告知劳动者。并让其签字认同。同时,用人单位也应当注意公示内部规章和保全相关证据。

试用期录用 篇3

正文内容:

案件简介:

2008年1月1日,贺先生应聘至上海某工具有限公司工作,担任技术工一职。双方签订劳动合同,该合同约定:合同期限为两年,其中试用期两个月(自2008年1月1日起至2008年2月28日止)。2008年2月28日(试用期的最后一天),人事主管与生产主管对贺先生进行考核,考核发现,贺先生生产的产品合格率不达标、产品质量不达标。于是,公司决定以贺先生试用期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解除与贺先生的劳动合同。同时,公司将决定与贺先生解除劳动合同的事由通知了公司工会,工会予以准许。同年3月3日,公司将“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交与贺先生,其中载明:由于贺先生试用期内考核不合格,不符合录用条件,所以决定即日起解除双方劳动合同。其后,贺先生对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不服,不日向劳动争

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要求撤销解除劳动合同决定,恢复劳动合同关系。

庭审中,贺先生诉称,试用期间公司从未对他的工作提出意见或异议,且2008年3月3日试用期已经履

行完毕,公司不能再以试用期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解除劳动合同。

公司辩称,2008年2月28日为试用期最后一天,贺先生未能通过工作考核。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现公司在贺先生试用期间,经对贺先生考核并证明其不符合录用条件的前提下,解除与其之间的劳动合同,符合法律规定。同时,公司还提供了“考核结论单”,上面载明了多项对贺先生所从事工作的考核指标,且有生产主管和人事

主管签字。但贺先生对该“考核结论单”不认可,称从来没有见过,是公司事后补做的。

最后,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支持了贺先生的主张,理由为公司未能提供充分有效证据证明贺先生试用期不符合录用条件,且公司于2008年3月2日作出解除劳动合同行为时,已超过试用期,公司再以“试用

期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解除与贺先生之间的劳动合同,不符合我国劳动相关劳动法律的规定。

劳动仲裁裁决后,公司未再起诉至法院。

案情分析:

所谓试用期,是指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后为相互了解、相互选择而约定的不超过六个月的考察期。劳动法用工实践中,可能有些人认为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内均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这其实是对我国相关劳动法律存在明显错误的认识。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第三十九条等相关规定,在试用期内,劳动者须遵循解除预先通知期,即提前3天通知用人单位后便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而用人单位则在试用期期间可以合法单方解除劳动合同通常包括过错性解除、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的解除,非过错性解除。实践中最常见的是不符合录用条件的解除,即用人单位在试用期间证明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后解除与其之间的劳动合同。

本案中,有两个关键问题,一是公司在试用期结束后,能否仍能以劳动者试用期间不符合录用条件为

由解除劳动合同;二是公司有无充足、有效的证据证明贺先生不符合录用条件。

关于第一个问题。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之规定,用人单位以劳动者试用期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解除劳动合同的前提条件,是劳动者处于试用期内。如果不符合这个前提条件,那么用人单位不能以此为由解除劳动合同。值得注意的是,试用期长短虽通常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方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但如双方约定的试用期期限长于法定期限,以法定试用期期限为准。因此,当约定的或法定的试用期履行届满后,无论用人单位是否为劳动者办理转正手续,劳动者均已进入正式录用期,那么用单位当然无权再以“试用期”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解除劳动合同。本案中,公司向贺先生发出“解除劳动合同通知”在试用期届满后,此时贺先生已经

进入正式录用期,公司无权再以“试用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解除与其之间的劳动合同。

关于第二两个问题。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之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因此,对于劳动者在试用期间不符合录用条件的,用人单位必须提供充分、有效证据证明,否则即便劳动者确实不符合录用条件,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也会被劳动仲裁或法院裁决撤销。而用人单位能否提供充分、有效的证据,则对用人单位用工管理的提出了考验和挑战。为预防或尽量减少用人单位在试用期期间存在的用工法律风险,企业在劳动人事管理实践中,需要注意以下操作细节:招聘劳动者时,明确规定录用条件,诸如知识文化、技术水平、身体状况、思想品质等;在招用劳动者后,明确劳动者所从事的工作岗位的职能及要求;在使用劳动者时,对劳动者试用期内的表现进行客观的记录和评价。本案中,公司仅提供了一份“考核结论单”,且上面仅有公司相关人员的签字,而没有贺先生的签字,因而不足以让劳动仲裁员认定这份“考核结论单”是公司当时对贺先生试用期工作的真实、客观评价。公司的考核结

果因此也无法得到仲裁的支持。

综上所述,以“试用期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一定要在试用期内对相关劳动者进行考核、评价,并在试用期内作出解除合同决定。否则,用人单位很可能要面临继续与劳动者履行劳动

合同的风险。

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满工作总结 篇4

一、充分准备,快速完成工作角色转变

我在大学学习是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在医保局工作了近十年。医保局的工作量较大,对专业技术要求很高,我在大学学习的专业知识在那里得到了较好应用,长期的窗口服务工作磨练了我的耐心,培养了我踏实肯干、遵纪守法的敬业精神。应该说,过去十年的工作经历是我能够胜任其他工作的经验资本,但一名合格的公务员除了需要工作经验之外还应具备较高的政治修养、强烈的责任感、科学的工作方法及沟通协调、宣讲解读等综合素质,可以说未来的工作中有太多太多的内容需要我学习和提高,但其中最重要、最紧迫的一项就是怎样转变长期以来形成的工作思路,怎样在心理上应对工作内容、目标的变化,即工作角色的转变。我从以下两点出发对自己进行了严格要求,一是总结过去,从零开始。由于过去的工作与公务员工作衔接性较差,过去工作取得的辉煌也好,瑕疵也罢,我都把它当做一份珍贵的人生阅历和工作经验去认真总结,为开创新的工作局面夯实基础。更把从零开始视为自己进取向上的动力,以低调的姿态和高昂的斗志投入新的岗位,深掘潜能、丰富自我以胜任新工作。二是端正思想,调整心态。有人说,考公务员就是为了做官,做官就是为了发财。这种错误的思想确实影响了很多人。必须承认,每个人都有进取心,每个人都有力争上游的愿望,但是做官靠的是群众的拥护,靠的是卓越的工作能力,靠的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做官的目的更不是为了谋求个人利益,而是为了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满足群众的合理需求,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二、加强学习,稳步提升政治思想素质

当前的工作环境为我学习政治理论、提高思想素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不但在日常工作中可以接触到大量的学习资料,还经常有机会参加的省、市组织的培训、会议等高质量的学习教育活动,使我的政治觉悟、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在学习过程中,我坚持两个加强和一个重视。一是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到司法局之后,我进一步系统学习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党的先进思想理论,通过学习,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优越性,更加增强了我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愿望。二是加强向身边先进典型的学习。通过当前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使我进一步认识到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随着活动的开展,我局不断涌现出先进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并受到了省、市的表彰。能够在一个先进的集体中工作让我感到幸运而光荣,能够与优秀党员长期共事对我来说更是一个难能可贵的学习机会。我不失时机地将优秀党员作为榜样来学习,学习他们任劳任怨、甘于奉献的精神,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牢固树立了执法为民的工作思想。三是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中积极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参与当前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和各项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除了高质高效完成本职工作之外还能够给予其他科室一定的支持配合。主动参与服务民生活动,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生活困难。

三、不甘人后,切实提高业务能力水平

对我来说,离开了工资待遇都不差的事业单位而选择了公务员这份职业,就等于选择了挑战和坚持,既要迎难而上又要不懈努力。我以不甘人后的精神为动力,以提高业务能力水平为目标,努力做到了以下几点。一是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工作中我能够做到虚心地向领导同事们请教,主动学习本部门所涉及到的业务知识,对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做好准备。工作过程中做到勤请示、勤汇报,认真听取领导的指导意见并及时贯彻执行。二是掌握工作的核心内容。通过经常请教领导同事和翻阅大量的文件掌握了司法局重点工作和个性工作以及机关各科室和直属单位的主要职能。我在按时按要求完成日常工作的基础上,对重点工作采取了高标准、严要求的做法,使重点工作能够精益求精,成为工作中的亮点。三是重点加强了文字综合能力。我采取了多看、勤练、精学、细写的做法。多看是大量阅读中央、省、市的重要报纸、期刊,从中领会中央和地方的精神实质和工作重点;勤练是在工作之外多写多练,以提高写作水平;精学是虚心向老同事请教学习,学习他们的写作技巧、方法及对全局工作的认识和理解;细写是撰写文字材料时,无论个人的还是单位、重要的还是次要的,都认真对待,一丝不苟地完成。四是重视语言表达和沟通协调能力的培养。我非常注重知识的积累和演讲的锻炼,平日里主动与同事交流工作心得和对各种事物的看法,增进了我与同事之间彼此的理解和信任,也不断地向领导和同事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和出色的组织能力。

四、勤于奉献,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上一篇:《支部建在连上》电视纪录片观后感学习心得下一篇:联名卡启动仪式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