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系统信息化发展规划

2024-09-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卫生系统信息化发展规划(精选8篇)

卫生系统信息化发展规划 篇1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医疗卫生单位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市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取得了可喜进展,卫生信息化应用初显成效。这些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全市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共同努力的结果,更是广大卫生工作者大力支持、辛勤劳动的结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的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是:医疗卫生单位各自为政,过分强调部门利益、条块分割,形成“信息孤岛”现象,照成患者就医繁琐,重复检查,加重了患者的就医负担。

为改善我市人民群众就医环境,根据卫生部、卫生厅相关要求,加快信息化建设,是推进科学发展、实践为民宗旨的客观要求,我市信息化建设还处于发展阶段,建设好我市卫生系统信息化就是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的一个重要体现,也是为惠民、便民基本措施,是提高服务质量,方便患者就医,解决社会难点、热点重要举措。全面认识医院信息化是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市卫生系统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为开拓现代化医院建设提供了发展前景。基于我市现有医疗环境,为更好的向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减轻患者医疗支出,现制定市卫生系统信息化发展规划如下:

1、全市就诊一卡通,统一就诊卡可有效的避免一人多卡,方便患者在各医疗机构就诊,是我市建立市级信息化平台的基础。利用身

份证普遍性、唯一性、实用性、真实性的特点,建立以身份证号识别患者的就诊模式,可有效的避免其它方法带来的一人多卡、多人一卡现象,逐步实现患者医疗信息共享,减轻患者医疗支出。

2、建立接口标准,建立市级卫生信息平台,需全市各级卫生单位共同努力。在现有各卫生单位信息化建设基础上,制定我市卫生信息规范,统一信息标准,使我市卫生信息系统逐步向全市一体化过度,实现市级区域医疗信息系统,同时结合农合、健康档案系统,达到居民健康信息的动态管理,为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提供有力支持。

3、即时打印患者住院病历,病历是患者个人的重要资料,返给患者是卫生单位的义务。门诊病历各医疗单位都能100%的提供给患者,而住院病历患者所取难,各卫生单位设置流程不一致,通常病人多次往返医院,方能得到,为减化医院流程,使患者在出院时一次性取得相关病历资料,方便患者在异地报销,实行出院即时打印患者住院病历、费用清单等资料,避免患者痊愈出院后,再次因非本人医疗需要往返医院。同时要保证病历质量以及有效性、一致性,必要时需第三方提供认证。

卫生系统信息化发展规划 篇2

一、我国医疗卫生系统财务信息化的总体目标

医疗卫生系统作为卫生系统的一个重要单位在信息化过程中有着极其复杂的需求, 而医疗卫生系统作为社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需要融入信息社会中, 服务于社会, 服务于人民。医疗卫生系统信息化的总体目标主要有:建立医疗卫生系统内部完善的医疗卫生系统信息处理系统, 最大限度地服务于病人和医护人员。建立医疗卫生系统的办公自动化系统。通过信息技术、现代化的设备, 提供众多的特殊服务。如:远程医疗服务, 远程医疗监控等。进行智能化研究, 提供医疗的智能化服务。制定及完善医药信息学标准。改变医疗卫生系统的管理模式, 以数字化管理、信息化管理为核心, 形成先进的医疗卫生系统管理理论和医疗卫生系统管理模式。建立高度信息化的医疗研究与教学系统。建立完善的医学交流体系, 通过现代的通讯、信息手段, 达到随心所欲的医学交流, 极大地推动医学的发展。 建立全面的信息化的医学咨询系统、健康咨询系统。

二、我国医疗卫生系统财务信息化管理研究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转轨, 医疗服务市场的经济活动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医疗卫生系统网络化水平成为现代化医疗卫生系统的标志之一。网络互联, 信息交流, 能为临床管理和决策提供真实、可信、及时客观的理论与实践依据。医疗卫生系统的管理过程, 实质上就是信息的收集、加工与决策过程, 其目的是全面提高医疗卫生系统医疗、教学、科研、管理水平, 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1.医疗卫生系统领导必须树立正确的观念。

我国的医疗卫生系统过去计算机信息化基础较差, 精通或熟悉此方面的人才较少, 尤其是相关的领导干部, 缺少此方面的知识。因此, 领导需要学习、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并具有正确的观念。由于医疗卫生系统的领导一般都是医疗方面的专家, 受过高等教育, 因此, 只要有正确的方法, 领导们也就会很快形成正确的观念。

2.医疗卫生系统资源共享系统的建设原则。

随着科技的发展, 信息管理系统功能不断完善, 一般管理信息系统具有如下特点:可识别性、可传输性、可存储性、经济性和信息可共享性。信息可共享性是指信息在输出的过程中, 只能使输入一方的信息量增加, 不会使输出一方的信息量减少, 从而实现“信息共享”。信息共享性主要表现在不同的管理领域和管理层次都可共同使用同一信息。所以, 医疗卫生系统信息系统和社区卫生信息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性程序对管理信息系统的水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医疗卫生系统信息化在经济核算以及综合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随着医疗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的逐步发展和深入, 使医疗卫生系统经济核算工作细化到科室级全成本核算、单病种费用统计及医疗收费项目成本核算的目标成为可能。医疗卫生系统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 更加细化了财务管理职能, 可以做到每个核算单元都能够在系统中完全掌握自己的所有收支及分配情况, 把一些管理层的任务分交到部门级, 以提高全院整体财务管理意识, 增强医疗卫生系统的综合竞争力。

4.医疗卫生系统各科室要相互配合。

医疗卫生系统信息系统牵扯到全院所有科室及科室之间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流程的改变和重组, 它更是全医疗卫生系统的管理问题, 因此各科室的配合也是做好此项工作的关键。高层领导和各级管理人员最了解管理上的信息需求和业务流程, 所以从规划到设计实施的每一个阶段都必须有科室参加。

5.医疗卫生系统要建立起规章制度的制约。

建立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是医疗卫生信息系统的开发、实施、运行的可靠保证。医疗卫生信息系统涉及到医疗卫生系统管理的方方面面, 最终要和管理工作融为一体。对不适应信息系统处理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方式以及陈旧的、不合理的模式应做相应的更改。改变的工作流程要形成相应的制度和常规, 还要严格地执行。

摘要:医疗卫生系统信息系统是借助现代的数字技术, 引进现代管理概念, 对落后的经营模式、僵化的组织结构、低效的管理流程等进行全面而深刻的改革。如何进一步提高医疗卫生系统信息系统建设的内涵和质量, 逐步向以病人为中心的管理模式转变, 是医疗卫生系统信息化工作发展的关键课题。本文介绍了医疗卫生系统信息系统的概念, 阐述了如何规划、构建医疗卫生系统信息系统新模式, 列举了保证信息化管理系统正常运行的几个条件。

关键词:医疗卫生系统,财务管理,信息化

参考文献

[1].闵传新, 刘婉红.中小型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J].医药产业资讯, 2006 (11) .

[2].王国辉.加强医院信息管理的途径及对策[J].科协论坛 (下半月) , 2007 (04)

卫生信息化:系统整合势在必行 篇3

然而,要进行跨卫生机构和地域之间的卫生工作协同和整合实非易事,如何进行这项工作?在以“深度整合应用、全面迈向协同”为主题的“中国IT两会卫生信息化分论坛”上,来自各界的专家就该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度交流。

2007年是区域医疗协同、社区卫生服务在国内持续升温的一年,与此相适应,医疗、卫生、健康信息的采集、共享和畅通成为医疗卫生服务全面贯彻这一目标的重要依托。新的工作格局和目标也对信息化建设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为提高政府监管和决策效率,提高卫生机构的工作效率,优化配置行业资源、方便服务对象、建立健康档案、对居民健康信心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趋势已初现端倪。跨卫生机构、地域之间的卫生工作协同在此形势下显得势在必行。

然而,要进行跨卫生机构和地域之间的卫生工作协同和整合实非易事,如何进行这项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有哪些陷阱?在以“深度整合应用、全面迈向协同”为主题的“中国IT两会卫生信息化分论坛”上,来自中国、新加坡的卫生行业信息化主管、专家、IT供应商代表,就当前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上述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度交流。

整合之难

整合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已经成为卫生业的共识。然而,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因为这其中不仅涉及技术问题,还涉及到相关标准的制定以及体制改革等诸多问题,它注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台湾省台北市立联合医院原资讯长兼阳明大学教授刘德明博士给我们讲述了他的体会。他曾经供职的台北市立联合医院成立于2005年1月1日,这是由10家市立医院(其中有6家综合医院、4家专科医院,包括台湾省最大的精神科医院)、17个卫生门诊机构成立的一个联合医院。之前,每个机构都是一个独立单位,正因为这样,信息系统的整合问题在台北市立联合医院成立之初就必须面对。

在刘德明博士看来,整个过程面临着很多挑战: “从异质的环境变成一个同质的环境这是一个很大的转变,要克服的问题有很多,如异构问题,各个医院建有不同的检验管理系统、不同的影像管理系统、不同的网络架构; 再如成本问题,我们需要建立一个中央机房,把每一个系统的主机都放在同一个机房,还要重新组建网络; 还有编码问题,所有医院的编码规则都不一样。”

与台北市立联合医院的烦恼不太一样,广州市已经在着手建立一个统一的平台和统一的网络中心,来共享整个广州市医疗卫生系统的相关数据,其目的是要让每个医院只要上了医保网,就可以直接查看病人的信息,包括每一次门诊记录、每一次住院病案记录。“但如何实现不同机构之间的共享,却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广州市卫生局信息中心副主任王小明说,“我们现在的思路就是先搭建基本的框架—建立一个网络平台和一个数据中心,把硬件环境完善起来。现在有100多家医院已经连起来了,但是要实现整个区域的数据共享还需要一个过程。”

实际上,整合面临的挑战远不止这些,解放军总医院信息中心原主任任连仲认为: “在进行跨部门的整合时,谁来做全局协调和整体推动很重要。”

解放军总医院管理研究所医学统计室主任刘丽华则提出: “如果病人在某一个医院做了检验,在别处应该是有效的。但是,谁来确认这个检查的结果?谁来肯定它的法律性?目前,在我国还缺乏明确的规章制度。这些问题无疑会妨碍数据的互联互通。”

整合势在必行

众所周知,国内大型医院已经建立了众多的信息系统。这其中包括HIS系统、门诊挂号系统、药房管理系统、住院管理系统、远程医疗系统、电子病历系统、收费划价系统。这些系统覆盖了病人就医的各个环节,从网上挂号到诊治、取药,还涉及到医院日常管理和医疗保障。由于这些信息系统是在不同阶段由不同供应商负责建成的,因此,这些原本应该相互关联的系统被人为地割裂开来,如同一个有效、完整的医疗流程被分散在多个业务系统之间。

事实上,整合的需求不仅来自医院本身的信息系统,在多个组织、多个机构和上下级政府部门之间、多个医院之间、医院与社保系统之间,还有医院与应急指挥平台之间,甚至与物价、民政等政府部门之间都有这方面的需求。

比如,最近几年国外非常流行的电子病历在我国就面临了诸多难题,实现电子病历的互联互通就是其中最大的挑战之一。电子病历的好处在于病人无论到哪家医院看病,医院都能方便地获得病人过往的病史和诊疗信息,从而实现医疗资源的共享,而这一切的前提就是各个医院之间系统的互联互通。

妇幼保健信息化面临的整合需求也非常典型。卫生部国家妇幼保健中心负责妇幼保健相关工作,主要包括从育龄妇女怀孕检查、生产,到新生婴儿的接种预防,以及艾滋病的预防等等。按照我国规定,妇女从怀孕开始就要到居住地所在的社区去建立其基础档案,即母婴保健卡,孕妇凭此卡可以到任何医院做产前检查,包括孕期检查、分娩、产后检查和社区每个月一到两次的产后访视,这些事项需要直接报告给国家,每一项检查都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持。

对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信息管理部主任汤学军深有体会,他说: “整个妇幼保健服务虽然是由遍布全国的3300多家妇幼保健机构为主来做的,但是完成这项工作是由分布在辖区的多个卫生保健医疗机构共同完成的。所以,这本身就有一个区域协同或者叫做区域协作的问题。”

汤学军介绍说,我国妇幼保健中心建有一个报表系统,专门对妇女儿童的上述事项进行统计,这个报表就是按照目前的行政架构从各级的基层到县区的机构逐级上报到国家,在这个过程中就要面对多个信息系统不同接口标准以及数据标准等问题。

整合的策略

不过,困难归困难,考虑到信息整合所带来的巨大回报,更多的医疗机构都已经走上了整合之路。那么,该如何着手进行这样的工作呢?

北京协和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刘海一提出首先要加强协调,他说: “协调比技术更重要,因为医院里有很多部门,相互之间是非常需要协调的。如果做不好这个工作,很可能各个部门会自己去建系统,最后就会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

解放军总医院计算机室主任薛万国认为,“整合是在原有信息化基础上进行发展,因此,必须注意四点: 稳定第一,服务至上,持续发展,加强沟通。”

汤学军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整合: 统一信息标准和技术规范; 统一区域卫生信息资源规划; 建立区域信息集成平台和数据中心。

汤学军说: “统一信息标准和技术规范有两个层面,技术只是一方面,更多的是需要我们卫生体制改革和政策的支持。”

戴尔中国公司高级系统组总监吴承杨则从另一个角度谈到了标准化的重要性,这就是IT产品和IT架构的标准化,“今天,我们进行整合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可能是信息太多、太复杂了,以至于我们无法管理或者无法承担巨额的管理费用,而IT的标准化则是简化信息的一个有效手段。从另一个方面来说,IT产品和架构的标准化有助于避免异构平台的出现,降低整合难度。”

新加坡网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副总经理兼技术总监王卫平女士从IT系统管理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在医疗卫生信息化这样一个整合和协同工作的大趋势下,管理大集中也是一个必然趋势。一个支持管理大集中的高效IT系统工具会给管理和整合带来很大方便。”

在整合策略上,已经初步完成系统整合的台北市立联合医院和厦门的一些具体操作办法很值得借鉴。台北市立联合医院的办法是从制定统一的编码规则开始,然后选定一家服务供应商,将各个医院的系统逐步淘汰,升级到该服务供应商提供的平台上。

而厦门市基于中国妇幼保健信息系统标准,制定了一个厦门市的地方标准,并据此建立了厦门市民健康信息系统,同时对其中的妇幼保健部分进行了改造,通过整合形成了一个厦门市的数据中心。而各个相关医疗机构和部门产生的基本数据都通过网络传输到厦门市的这个卫生数据中心上。现在厦门各地的医疗机构只需面对一套系统,市民只需使用一张市民健康卡,就可以在各个医疗结构就医。更为重要的是,厦门市市民健康卡对市民健康信息平台与妇幼保健信息系统进行了整合,这样既节约了医疗资源,也节省了市民的时间,给厦门市民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整合应着眼战略全局

系统整合主要负责人信息中心主任如何获得医院院长的全面支持,也是代表们议论最多的话题。实际上,尽管医院信息化已经推进了很多年,但在很多医疗机构里,信息化负责人地位并不高,大多数只是个科室主任,进不了决策层,因此,在信息化上就需要借助院长等医院高层的支持。

为了得到医院高层的支持,福州总医院信息中心主任陈金雄建议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做好几项工作:

首先要当好一个销售员。信息中心主任要说服领导上一个信息化项目,实际上与销售这个角色差不多,他要给领导讲项目有什么效益,如何提高管理水平等。

第二,信息化必须以人为本。信息中心主任一定要有很好的服务意识,多考虑如何优化流程以更好地服务病人、服务医务人员,而最为重要的是要坚持以为病人服务作为信息化的出发点。

第三,要争取中层干部的支持。医院院长不一定重视信息化,但是院长一定会重视临床,现在的信息系统已经和临床的各个科室结合得越来越紧密,如果取得临床各科室的支持,他们就会去说服医院院长。

对陈金雄的建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中心原主任金水高非常认同,他说: “信息中心主任或者CIO本应该进入医院领导层的,然而,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大多数CIO还处于比较低的地位,而这对医院的信息化工作并不利。”为此,他呼吁要提升中国医疗机构中CIO的地位。

北京军区251医院院长王景明则对信息化必须“以人为本”的提法进行了补充,他说: “以人为本是评判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非常好的标准。以人为本,首先要做到三个满意: 病人满意、工作人员满意、管理层满意。病人满意意味着可以得到比较快捷的就医流程和智能化的诊断; 工作人员满意则表示要提高诊断的效率; 而管理层满意则表示信息化要为领导决策提供支持。”

城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项目建议书 篇4

2005/12/2

2建立一个以城市为中心的城市数字医疗卫生系统,是新时期对城市建设的要求。此系统的建立不但是直接为老百姓办了一件最大的实事,而且是实实在在的为全体市民解决了一个关系到每一个人切身利益的大事。更重要的是为国家建立起了一个平战结合的系统,平时可为全民的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服务,战时,如非典这类疾病发生时,此系统可立即转变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紧急救治系统。不但如此,此系统还可起到对疾病发生的监测作用,可以尽早发现某种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及蔓延过程,可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疾病的蔓延,为国家减少大量的损失。另外,同时也为国家解决了城市信息化进程中最难解决的也是最关键的问题。极大的推动了城市信息化的进程,真正为全国树立了榜样。

一、项目建设背景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国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全市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提高,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和健康保健提出了更高、更明确的要求,迫切需要完善现有城镇社会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大力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和服务质量。尤其是去年发生的非典疫情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教训,迫切需要在城市中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平时能为人民群众的健康等服务,提高抗病能力及健康水平,战时或疫病发生时不但可监测而且能快速反应及完成救治的系统。因此需要建立一套规范化、社会化、信息化的涵盖全市各级医疗卫生管理部门以及医疗和保健单位的多层次的、统一的、完整的医疗卫生保障系统。

世界正向信息化迈进,这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方向。信息化水平是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在过去20多年里,城乡经济高速发展。现在,全球信息化又给城市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正应该以此为契机,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不失时机地加速向现代信息化都市迈进。

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一直是国家信息化工程中的重点和难点,目前全国许多城市都在努力,但还没有一个能成为典范和样板。1998年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提出了关于加强国家卫生信息网络建设,整体提高我国疫情预报和疾病防治工作水平的要求,卫生部2000年还颁发了《卫生部关于启动国家卫生信息网建设项目的通知》。实现信息城市,选择以贴近市民生活、直接能让广大人民群众受益的医疗卫生行业为切入点,不但能为国家信息化城市建设提供样板,更能使市民亲身感受到高科技为生活带来的便利和高效率。医疗信息化将使更多的市民切实感受到数字化城市的好处。涉及全民健康的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在全市信息化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按照“信息城市”的要求,初步建立起城市医疗卫生信息管理系统,逐步形成数字化、网络化的医疗、保健、防疫、卫生监督等系统,将满足城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需要,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加方便舒适的生

活环境。

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建设,涉及领域众多,处处关系到人民的健康和社会稳定。城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将在医疗卫生数字化和各级管理计算机化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医疗卫生信息的共享,形成自下而上的医疗服务、防疫、保健、卫生监督管理。为政府和医疗机构调配卫生资源提供重要依据。因此,为满足全市人民对医疗卫生服务日益增长的要求,建设适应现代化城市需要的综合性医疗卫生服务系统,确保信息城市建设的成功,使城市医疗卫生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建立统一、完备、高效的城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已经势在必行。

二、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

城市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应集中体现以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服务为核心,以广大市民健康以及病人医疗活动需求为基础,以国家社保、医保、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与政府信息化建设相适应,统筹规划,分期实施。基本形成结构合理、网络互通、功能完善、技术先进、方便实用的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实现对上与国家、省级主管部门相连,对下与各社区医疗保健机构的衔接,以及对医疗卫生各类信息的实时监控及上报,并利用这些信息为决策服务。

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建立覆盖全市城乡的信息化医疗卫生管理服务体系,将党和政府的关怀准确、及时地传送到千家万户;以医疗、保健、防疫、监督功能的现实需要为契机,完成全市医疗卫生管理服务的基础信息平台建设,保证各种卫生信息快捷、有效地传达到医疗卫生部门,以适应重大灾害、重大疫情的应急、应变的需求;实现卫生行政部门、医疗防疫机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实现整个医疗卫生行业的全面信息化。

具体要求是:

 建立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准确、及时的监测系统,对重大疫情快速反应和紧急救治的系统。实现全市医疗卫生行政部门、医疗卫生各业务机构、各级医院以及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互联胡互通、资源共享。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统一医疗服务体系,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同时,降低病人的费用支出。实现对全市医疗卫生资源的统一掌管和调配。实现对广大市民个人健康档案的建立以及标准化管理。实现卫生监督检测的网络化。动态掌握妇幼保健各种信息。建立医疗卫生系统的电子政务平台。建立医疗卫生系统的电子商务平台,为药品集中采购,各种医用器材的供应及

采购服务。

三、城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建设的基本设想

城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是一个以计算机城域网为依托,以医疗卫生信息为处理对象,集收集、加工、存储、检索、分析、研究、传输和信息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应用系统。这一系统覆盖了全市医疗卫生领域各类各种信息。信息处理业务几乎涉及到医疗卫生系统的各个部门,其组成主要包括数据中心、数据交换中心、卫生局信息系统、医政信息系统、卫生监督信息系统、卫生防疫信息系统、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医院信息系统、社区医疗保健信息系统等等。

城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在层次上可区分为应用服务层、业务管理层和决策支持层。

应用服务层的核心是各业务分系统的事务处理、数据采集系统,它主要用于收集、整理医疗卫生基础信息,直接为市民提供服务,是以市民(病人)为核心思想的具体体现者和执行者。

业务管理层的使用对象是业务主管部门的业务工作人员,主要用于对医疗卫生服务的监督、管理和调配。各业务分系统的管理、调度、统计、分析、报告、监察、传输系统将协助主管业务人员完成相关工作。

决策支持层用于为领导部门对医疗卫生系统的重大决策提供依据,它的具体实现由数据中心的数据综合处理功能完成。

城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子系统:

1.医疗卫生数据中心与数据交换中心

两个中心是为满足全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集中处理数据信息、统一信息标准、统一软件规范,达到解决社区医疗单位缺乏技术人员、降低整体运营成本、提高运营质量以及信息共享的目的。两个中心的关键性业务是对数据流的分析、数据资源的整合以及统一的数据交换接口管理等。它能为主管部门提供全面、系统、准确的医疗卫生信息数据。

2.卫生局信息系统

卫生局信息系统用以支持市卫生局对全市医疗卫生信息实施全面管理。该系统应具有全方位、多功能、组合式的特点,面向各级政府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提供包括政务管理、决策支持、办公信息、防疫信息、监督信息、药品采购信息、公众信息等的综合管理。

3.医政信息系统

医政信息系统的功能包括:医疗机构准入信息、医疗专业人员执业和注册管理、医疗机构质量考核、医疗机构服务监督、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处理、医疗市场监管、医疗广告管理、护理管理、血站监督管理、医疗卫生资源发展规

划、医疗保障、突发事件和重大灾害救护管理等。它与各医疗机构的信息系统互联,并及时采集各系统的数据,进行管理和监控。

4.卫生监督信息系统

卫生监督信息系统含盖了七大卫生监督(食品卫生监督、环境卫生监督、职业卫生监督、放射卫生监督、学校卫生监督、妇幼保健监督和血站卫生监督)的经常性、预防性卫生监督和突发卫生事件的信息报告,以及现场执法监督的数据处理等常规性工作。主要包括体检信息管理、卫生培训管理、卫生许可管理、卫生监督信息管理、卫生检测采样管理、行政处罚管理、突发事件管理、案件稽查管理、公众查询、系统管理信息等子系统。

5.卫生防疫信息系统

卫生防疫信息系统主要用于建立和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预防和控制重大与重点传染病、地方病和寄生虫病,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网建设,开展社区综合防治,提高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新发疾病和不明原因疾病的快速应急反应和处理能力,从而促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可持续发展。系统主要包括疫情信息系统、疾病监测信息系统、灾害疫情和突发卫生事件紧急报告系统、疫情报告质量控制系统、专病报告系统、性病、艾滋病报告系统等子系统。

6.医院信息系统

医院信息系统以病人医疗活动为主线,覆盖了病人就诊的主要环节和医院主要管理功能。该系统服务为中心,以临床为重点,以管理为基础,具有强大的事物处理功能、报表功能和院长查询功能,便于提升医院内部管理,并可以有针对性的向主管部门传输数据。

7.妇幼保健信息系统

妇幼保健信息系统是为了提高妇幼保健工作效率,对新婚夫妇的生育指标,妇女围产期的保健及新生儿的预防、免疫、接种等信息进行统一科学管理而开发的信息系统。该系统面向妇幼保健主管业务部门,包括生育指标信息系统、妇女围产期信息系统、婴幼儿保健信息系统、健康教育信息等子系统。

8.社区医疗保健信息系统

社区医疗保健信息系统是以病人为核心的新型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疗服务系统的底层数据源。

社区医疗保健信息系统是医疗服务体系向住户家庭的延伸,是家庭医疗保健服务的实施者。它主要的功能是为社区病人提供第一时间的医疗救助,为市民提供日常保健服务,管理社区市民健康档案,对社区病员实行追踪服务。

四、系统建设步骤

城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包括数据中心、数据交换中心、卫生局信息系统、医政信息系统、卫生监督信息系统、卫生防疫信息系统、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医院信息系统和社区医疗保健信息系统等分系统的建设及相应的公共设施建设,涉及面广,功能较多。因此系统应分阶段建设,逐步推广完善。在每个阶段都要见成效,力争建成一部分,受益一部分。

实施重点考虑的问题:

1.由近及远、以点带面

全市先以城区为试点区域,统一进行网络系统硬、软件建设,统一使用软件,节省财力和人力。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市、区镇、社区三级管理网络。

2.整合现有资源确定建设优先顺序

充分利用现有系统资源,以医院信息系统和社区医疗保健系统建设为重点,以监督、防疫为突破口,采用集中式的数据库建设和网络建设,首先实现网络互联和信息共享,保护已有投资。

3.结合业务紧迫程度确定建设内容

根据业务紧迫度不同,首先需要建设的是医疗、保健、防疫、监督业务系统,在此基础上完成行政事务管理、互联网站建设和网上服务体系,最后,结合其他社会保障和城市经济发展的需求建立以医疗卫生保障信息为基础的城市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体系

五、系统建设前景及展望

城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将会对城市信息化建设、规范行业管理、优化资源以及提高市民生活质量以及健康水平等方面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系统的建设会使市民亲身感受到高科技给健康生活带来的便利和高效率。从社区开始,在建立个人健康档案与家庭健康档案的基础上,为市民提供从家门口到社区到各级医院的预防、保健以及各种医疗活动一条龙信息服务。整个系统通过计算机技术、现代通讯技术等高科技手段为市民一生的健康提供追踪管理,及时准确的为每一个市民服务。

2.树立信息化典范

系统的建设将走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城市信息化路子,为全国树立起一个榜样。在系统平台建设、各种应用、数据信息统一、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等方面为全国树立一面旗帜,这一创造性发展将会对全国各城市的信息化建设都具有积极的指导性意义。

3.全面数据及信息共享

系统的建设将解决全市范围内的数据共享,大大提高各种医疗数据的使用效率,减少各部门的工作量,避免对各种数据的重复采集,通过对这些宝贵的医疗数据的挖掘能够产生更大的效益,从而解决国内尚未解决的“信息孤岛”问题。

4.创造新的商机

新应用、新产业的诞生将给城市带来新的商机,如数据中心的建立、大集中的数据管理等。可以为其它城市提供数据灾难备份的功能,可以在此数据的基础上产生新的医疗集团。引进医疗管理公司的概念将更大程度的降低各种运营成本,取得更多的效益。

5.提高应变能力和办公效率

提高医疗卫生行政部门及其下属各事业单位、医疗卫生机构的自动化办公效率,应急应变指挥能力,对重大灾害、疫情的快捷、有效的处理能力,动态实时的掌握市民的健康水平,及时为市民提供各种健康教育,以期达到提高市民对自身健康的认识程度。

6.引入“零库存”机制

利用医疗卫生的数据中心还可以完成药品及各种医疗器械的招标采购、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服务。减少或降低各医疗机构中自身的库存量,减少流动资金的积压。

7.节省人力、资金资源

由于系统建立在大系统、集中式管理基础之上,可以解决各部门信息化人员不足的问题,用少量的人员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减少了总的资金投入,节约了大量资金。

8.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解决了目前国内普遍存在的大量的医疗资源重复配置问题,可以真正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将充分发挥不同等级医院的特长,有效的协调它们之间的分工与合作,使整体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入良性循环。

卫生系统信息化发展规划 篇5

调研报告

(讨论稿)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当今世界正经历以信息化为重要标志的新的产业革命。信息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有力地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目前,国内外的各行各业都在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创新工作,提升工作水平。在推进卫生事业现代化进程当中,佛山市卫生局将信息化建设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认识高度,大力加强基础性建设工作,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同时各级医疗卫生单位信息化建设也初见成效,基本形成了有利于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和环境。但目前全市卫生信息化建设还存在一些现实问题和困难。因此,及时针对工作现状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形成科学的工作思路,把握佛山市卫生信息化建设方向,进行统一的规划和指导已经势在必行。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佛山市卫生局成立了以党组副书记顾玉飞为组长的佛山市卫生信息化调研组,开展了为期两个多星期的调研。通过到各区卫生局、市直属和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实地调研,了解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单位开展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工作情况、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下一步工作打算,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结合有关省市与我市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通过分析佛山市卫生信息化建设现状,寻找差距和发掘优 势,在此基础上形成今后一段时间内佛山市卫生信息化工作思路,发挥优势,努力实现佛山市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持续快速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佛山市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目前,信息化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已超过了其他任何高新技术,成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成为衡量国家现代化和综合国力的一个根本性标志。全球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改变着人们工作、生活和学习的方式,并对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世界各国都在利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契机,竭力谋求全球化进程中自身的竞争优势。信息化的水平也已成为衡量一个城市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就佛山市而言,以信息化带动现代化,加速我市以知识化、网络化的为基础新经济发展和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将佛山市建成信息高度发达,人民生活便利,社会和谐,是历史赋予我们的机遇和责任。佛山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信息化进程,将信息化确立为佛山市面向21世纪和信息社会最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提出了“数字佛山市”的概念,大力加快我市建设产业强市,文化名城和现代化大城市。

具体就卫生工作而言,加强信息化建设是佛山市卫生工作面对的难得的机遇和挑战,也是卫生工作实现现代化的必要途径之一。归纳起来,佛山市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意义有以下几点:

1、加强信息化建设是对卫生事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 四个现代化,哪一化也离不开信息化。信息化水平标志着一个国家新一轮现代化的刻度。信息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市正在掀起建设产业强市、文化名城和现代化大城市的高潮,经济社会取得巨大的发展。卫生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市在加快卫生事业现代化进程当中,信息化不可缺少。信息化介入卫生行政管理和服务方式领域,藉以实现医疗卫生行业的数字化内容转变,不仅是卫生事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更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正是在科技引领未来的时代大潮召唤下,医疗卫生信息化必将迎来了跨越式的发展。

2、信息化建设是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推动力和必然要求 信息化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容忽视的战略地位,加速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对于深化卫生改革和卫生事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通过信息化建设,有望转变传统的卫生管理模式,降低整个医疗卫生行业的运营成本,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与收益,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推进整个卫生改革和发展。因而,信息化建设已日益成为科学管理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有力手段,加快信息化建设是深化卫生改革和卫生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信息化建设是卫生工作创新工作模式的转折点,运用信息化手段,能够更好地应对卫生工作所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使创新卫生工作成为可能。通过构建卫生信息网络体系,拓宽管理幅度,促进医疗卫生服务的调整。如果信息化的工作手段运用成熟,可能将会对卫生工作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3、信息化建设能有效提高卫生工作的管理水平

加强信息化建设是全面提升卫生管理理念,对内转变工作方式、规范管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对外树立新形象,提高服务水平和能力的要求。信息化建设能够提供一种新的工具和载体,为卫生工作搭建平台,对于提高卫生工作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推动卫生工作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来实现管理现代化,提高管理水平,降低成本,增加效益。

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彻底解决信息收集不准确、传递不及时、掌握不对称和内容不透明等问题。围绕提高医疗卫生单位的竞争力,在数据化、网络化,自动化的基础上,以病人为核心,带动物流、资金流,强化管理,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迅速提升。

随着医疗体制的逐步理顺,医院将以服务性为工作重心,医院需要转变观念,亟待通过改造医院软硬件条件,提高医疗服务收入,减少对药品收入的依赖程度的。信息化在增强医疗行业竞争力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重要性,它不但可以从管理模式,还可以从流程上更好打造整个行业的效率和效益。

4、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提高佛山市医疗卫生服务的水平卫生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多年来,佛山市卫生的多项工作在全省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佛山市卫生也理应走在全省前列。信息化建设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信息化建设“不进则退,慢进也退”,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比较,我们有强烈的使命感和紧迫感,要加大工作力度,保证佛山市卫生 信息化建设全省前列,使信息化建设水平与佛山市卫生在全省的地位和作用相称。

采用了信息化系统,医生就能在病人就诊时从电脑里调出他的全部就诊资料,看到他之前在哪些科室看过什么病,对哪些药物敏感,正在接受哪些治疗,在服用什么药物等等,信息化还能帮助医生做好医疗质量控制,减轻工作强度,方便他们了解患者的病史和检测结果以减少诊断出错可能。

因此,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要求,与时俱进,加强佛山市卫生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促进卫生事业现代化,以信息化促进卫生服务水平的提高,朝着卫生事业现代化的目标迈进,是佛山市卫生工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必然选择。

二、调查与分析:佛山市卫生信息化建设现状

1、佛山市卫生信息化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1)佛山市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得到加强。佛山市卫生局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的佛山市卫生局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多次召开会议研究信息化建设工作,把信息化当作佛山市卫生工作的一项重点来抓,各区卫生局、市直医疗卫生单位也分别成立组织机构,加强本单位信息化建设的领导。卫生信息化工作形成了上有领导分管,下有专(兼)职工作人员具体负责的局面。

(2)积极开展区域卫生信息化试点工作。南海区分别于2000年和2004年被国家卫生部和省卫生厅确定为“全国区域卫生信 息化和医院信息化试点”和“广东省区域卫生信息化试点”。南海区探讨了以利用现代化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全面实现医疗卫生信息处理和管理的现代化,共享信息资源,实现卫生系统办公自动化,业务管理规范化,增加透明度,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为群众提供更方便快捷的医疗、卫生和保健服务为指导思想,建设南海区域卫生信息网络。主要建设了两个信息网:卫生公众信息网和卫生系统内部信息专网。通过卫生公众网来树立卫生系统的形象,加强卫生系统对社会的服务功能。通过卫生系统内部专网来加强卫生行政的力度,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卫生公众信息网主要进行卫生政务信息的公开、开展网上卫生许可证的申请和进行卫生知识宣教。卫生系统内部信息专网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连点成网、资源共享的原则,以高速光纤构建网络基础设施,将各医疗卫生单位之间已通过光纤进行连接。通过试点,选择一套比较优秀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在全区推广使用,节约了资源,有利于医疗卫生信息资源的共享。区域卫生网网络管理平台已基本建成。达到了医院住院病历、护理病历、门诊处方的集中管理和利用,并对各医疗卫生单位的服务数量和服务质量、医疗收费等情况进行实时监督。

(3)大力开展公共卫生信息化,加强了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建设覆盖全市的疫情信息网。我局联合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制定了《佛山市疫情信息网络系统联网工作方案》,全市疫情信息网 络依托我市电子政务专网,建成上接省卫生厅、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横联市卫生局、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其它医疗卫生单位,下联各区卫生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其它医疗卫生单位和镇医疗机构的疫情信息管理网络。市直单位、禅城区、南海区、顺德区、高明区已实现了联网。

疫情直报网络建设。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均通过互联网络向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报疫情信息。本市的疫情信息上报率为100%。

急救指挥系统。我市市区已实现了120与110的并网运行,构建了以卫生机构、医疗救护车辆和“110”指挥中心为一体的快速、高效、统一的社会医疗救援系统。南海区还运用GPS卫星定位系统和无线通讯系统,实现了指挥中心对车辆的监控和实时指挥。有效地提高了医疗救助和对突发公共卫生实践的应急反应能力。

卫生监督所信息系统。南海区建立了卫生监督网络,应用了卫生监督与办证系统,通过严格的CA认证,实现了区、镇卫生监督的联网,卫生许可的受理、审批、资料传传递的信息化。市及其他区卫生监督所均应用了卫生监督业务系统,实现了卫生许可受理的信息化,方便了查询,提高了卫生许可信息的使用效率,加强了卫生监督工作。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体检系统。健康证发放实现了计算机管理。南海区实现了区镇联网同步发放健康证,并采用现场成像与 条形码识别技术,防止证件伪造现象,有效加强了对从业人员的卫生管理。顺德区也实现了图像现场采集,条码管理的体检系统。

发热病人跟踪系统。顺德区还开发了发热门诊的网络信息管理软件,及时掌握追踪发热病人情况,为决策提供参考。

计划免疫系统。全市统一应用了儿童计划免疫管理系统,实现了联网,加强计划免疫的管理,提高了基层防保工作的质量,数据传输及时准确。南海区实现了计划免疫管理系统的联网,对儿童计划免疫进行计算机管理,并通过网络使信息资源共享,从而快速、高效、准确地对儿童计划免疫进行管理和监控,并实现了异地跨点接种,提高了预防接种的效率和质量,方便了群众。

血液管理系统。市、区血液机构除高明区外,均采用了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血液管理控制。从血液采集、检测、成分制备、库存、发血等基本业务过程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并通过引入信息技术来辅助和优化、规范血液管理过程,从而建立起了一套标准化、高效率、严格的管理机制,保证了用血质量和安全。

妇幼保健管理系统。南海区建立了实现孕产妇管理、儿童管理、女工普查、婚前检查等功能的妇幼保健管理系统,系统覆盖到妇幼保健业务开展基层点和区妇幼保健院。全市两个系统的管理基本实现了计算机管理。

(4)医院信息化建设取得较好地成绩。医院信息系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现代医院管理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医学科技快速发展和医疗设备不断更新,医院管理更加复杂和 困难,对医院管理的科学性要求越来越高,仅靠管理者的个人经验和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化医院管理的需要,不能适应医院现代化发展的步伐。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化的时代,信息化建设正是医院加强现代化管理、走“优质、高效、低耗”发展道路的最有效途径。因此,医院信息化已成为医院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历史潮流。医院信息系统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其作用也越来越大,主要体现在:

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信息系统运行后,实现了信息采集储存与传输手段的自动化,信息综合分类与加工处理方式的集约化。方便了全院的信息交流,加速了信息反馈的速度,大大提高病情及诊疗结果传递效率,诊断治疗及时,从而减少了病人的平均住院日,医院的设施得到充分利用,则可收到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提高医院的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医院信息系统将机关、科室、门诊、病区连成一体,医、教、研、人、财、物等各个环节的运作尽收系统控制中。医院领导、机关管理人员可实时动态地掌握各类信息,为管理调控和决策提供了依据,将从根本上消除中间环节效率低、手段不敏感、反馈时间长等制约医院发展的关键——管理低效率的问题。

提高医护人员的素质和医院的竞争力。医院信息系统的应用可以对医务人员进行远程技能培训,实施继续医学教育,使各级医务人员具有相同的受教育的机会,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医院信息系统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单项业务应用—部门级与方面级的应用—较完整的医院信息系统三个阶段,我市医院信息化目前的现状是大多数还停留在第二阶段,真正的医疗业务还很少能参与到信息化的方式中去,部分医疗机构正在探索第三阶段的应用。因此,医院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实际应用,已成为我市医院现代化建设中一项十分紧迫的重要任务。

南海区中医院建立了“以病人为中心,医生工作站为核心,临床信息管理为重点”,突出病人临床信息的自动化管理和临床医生是应用主体的特征,同时涵盖医院费用、财务、药品、设备、物资、人事、医技、质量控制等管理,以及统计、咨询、院长办公辅助决策支持等功能模块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系统设计体现了先进性、安全性、适应性、标准性、开放性和扩展性,全面实现临床信息系统和医院事务信息管理自动化的整合,体现以医疗信息为主线和以医生为主题,反映当前医院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通过应用,充分体现优质、高效、低耗、便捷的管理理念,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质量,便于医院管理科学化。该系统已推广到南海区的所有医疗机构。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服务发展迅速,为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医院开展了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通过不断的努力,目前已基本建设成为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的强大管理系统。在医院的临床、教学、科研、行政管理与决策等各个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为医院成为数字化医院铺平了道路。系统开发遵循以 病人信息为中心的指导方针和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实用优先、稳重第一、适当超前的原则,目前已构建了具有三层交换功能,主干带宽为千兆光纤的宽带局域网,同时以两台小型机和一台磁盘阵列组成的群集服务器系统(双机热备份系统)保证了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全年不间断的运行。医院局域网通过WEB服务器接入INTERNET,并建立医院网站向外界发布医院信息和开展网上挂号业务。系统已开发出门诊管理系统、住院管理系统、B超及内镜影像系统、检验信息管理系统、总务仓库管理系统、设备仓库管理系统及医院网站等多个功能强大、具有很强拓展性的子系统。实现了门诊收费与药房发药的信息共享,实现了全后台发药,群众无需排队取药。

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已经建成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临床信息系统、检验信息系统,体检信息系统、医院网站、内网及办公系统、社区卫生管理系统及部分医学影像传输与存储系统。系统应用基本涵盖医院的住院部、门诊部、药库药房、后勤物资、医技科室、体检中心、二门诊及新桂社区、行政管理各个部门。基本覆盖医院的各个业务流程。并与政府办公系统、SARS报告系统、疾病报告系统、麻醉药品管理系统、药品招标采购系统等联接,实现信息共享与交流。医院的各系统之间信息资源完全共享,医生工作站可以方便地查询病人的历史信息及体检、B超结果;检验、B超、体检、社区可直接从门诊、住院各系统中提取病人信息;医疗物资材料从入库到供应室到手术室实现一条龙管理;体 检、社区、与门诊统一ID号,可以相互查询信息,并可将社区居民的就诊信息自动转入其个人健康档案中;体检结果及社区健康资料在家中凭身份证号及密码可在医院网站上查询。在实现人、财、物管理的基础上,全面开展临床信息系统,实现从医疗、服务、管理多方位的信息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减少了过去手工在人、财、物管理上的漏洞,简化了医疗工作流程,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简化病人就诊流程,最大限度地为病人提供信息资源,提高病人就医的主动性,提高了收费的准确度及透明度,极大地方便了病人。医疗、收费、检验、临床信息的采集,为医院核算、院感、防保、科研、统计分析提供准确、详细的资料。我院信息系统的建设,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佛山市中医院、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均在积极基于医生工作站和护士工作站的医院临床信息系统的探索,开展了试点运用,探索电子病历、电子处方的应用。

(5)探索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初步建立居民健康数据库。探索建立以病人为中心、以健康档案为基础,集社区卫生服务六大功能于一体的、满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信息管理要求的社区卫生服务系统,实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诊疗、财务、药品等管理信息化、网络化。南海区以南海政务网网络平台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站通过光纤接入到附近的政务网接点,实现与区卫生局数据中心联网,采用B/S/S结构,并应用CA身份认证技术,确保 网络安全。顺德区运用了深圳罡正公司的社区卫生服务系统。顺德区人民医院还将社区卫生服务系统与医院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实现了数据共享和利用。

(6)卫生网站建设不断加强和完善。建立了佛山市卫生局网站,对网站的版面进行多次改造,合理增设特色栏目,不断丰富网站内容,强化网站功能,拓展信息来源渠道,增强时效性,网站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不断提高。网站的建设为卫生搭建可靠的工作平台,向社会全面、准确、及时地展示佛山市卫生的工作情况。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也积极建立和完善网站,方便群众查询,开展卫生政务公开。各级医疗卫生单位网站建设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医疗卫生互联网服务,如网上挂号、网上咨询、网上健康宣教、检验结果查询等服务。方便了群众,提高了群众的健康意识。

(7)推进办公自动化和卫生电子政务建设。建立和完善了卫生局机关办公自动化网络,应用“佛山市党政机关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了局机关办公自动化,公文的无纸化流转,计算机保密和安全工作也得到加强。各区卫生局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办公自动化应用,部分医疗机构也应用了办公自动化系统。

2、佛山市卫生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虽然佛山市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已取得一些成绩,但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13(1)思想观念有待转变和提高,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目前,大部分的单位没有制定较具体的信息化发展规划;有的医院没有意识到信息化对医院发展的作用,有的领导对信息管理所涉及的医院组织结构、管理体制、工作方法和工作基础等一系列问题的根本性变革有畏难情绪,不敢予以实施,对卫生信息化所带来管理手段的重大变革、服务方式的彻底转变意义缺乏足够认识。

(2)卫生信息化组织机构不健全。卫生信息化工作的开展,迫切需要建立和健全相应组织结构,使信息化工作得以全面实施、上下协调、统一建设。全市市、区两级卫生行政部门均无专设卫生信息化管理机构,卫生信息化职能都挂靠在有关科室,只有南海和顺德区有专门的人员开展工作,其他的人员均为兼职人员。

(3)卫生信息标准化建设工作较为薄弱。从整体上看,我国卫生行业中各种业务规范和标准,目前尚处于逐步建立、完善和提高的过程中,卫生信息标准化工作还比较薄弱,尤其是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缺乏信息标准和编码。虽然组织发布了一些信息标准,如疾病分类标准、药品编码标准、机构编码标准,但是由于管理机制不完善,资金投入不足,建立完整的标准化体系,由地级市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完成存在较大难度。卫生部委托第四军医大学正在制定卫生信息化标准框架。由于没有形成统一的信息交 14 换标准,科室、医院、卫生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无法进行,无法共享资源,导致形成信息孤岛,甚至造成资源浪费。

(4)信息化建设资金不足与浪费共存。卫生信息化建设是资金和技术密集性的工作,需要必要的资金作保证。资金不足已成为制约卫生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障碍。目前我市占主体地位的医疗单位多为政府举办的医院,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信息化建设有一定困难。有些单位,尤其是有的医院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赶时髦,不经严格论证和仔细考察,盲目引进与开发,急于求成,匆匆上马,短期行为造成损失和浪费。在资源浪费的同时,也降低了卫生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势必形成恶性循环,给今后的信息化建设留下隐患。

(5)缺乏系统的规划和统筹。目前全市卫生信息化建设还缺乏整体的工作方案,尚未形成完整的组织管理体系和科学的工作机制,缺乏全面的规划指导和统筹协调,导致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单位之间相互分割,形成不了合力,对我市卫生系统内各种资源未能有效整合利用,重复投资与低水平建设并存,资源和技术利用效益不高,智力优势发挥不够充分。

(6)信息基础设施尚不完备,发展不平衡。卫生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还有待加强,基层各级医疗卫生单位也存在着发展不平衡、“重硬轻软”、“重建轻管”的现象,有些网站长时间闲臵,甚至成为“裸网”和“花瓶”。信息化发展环境和支撑体系也尚待进一步加强建设和完善。(7)将信息技术运用于医疗卫生服务工作不够。目前卫生信息化主要应用于物资、费用管理等基本应用,而将信息技术普遍运用于卫生工作的各个方面,实现卫生工作内容的拓展、方式的创新和管理职能的转变较为缺乏。信息资源共享开发不足,综合利用程度较低,信息化潜力未得到充分挖掘,信息化服务医疗卫生仍处于探索阶段,信息化总体水平与佛山市某些行业相比还有差距。卫生网上健康教育仍然比较薄弱,大部分网站维护工作明显滞后。

(8)卫生信息化人力资源建设有待加强。面对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各级工作人员计算机水平相对滞后,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单位普遍缺少既熟悉卫生工作,又精通信息化管理的相关人员,同时,对佛山市信息化青年精英人才联系、服务、培养不够。

(9)尚未建立起有效的应用软件组织开发机制。目前基层单位普遍反映缺少适应本单位特点的应用软件,希望上级部门组织力量开发,统一推广应用。但是,软件应用工作是一个资金投入高、开发周期长的系统工程。从需求调查、软件开发、试点应用和调整到后期软件分发、人员培训、服务咨询、软件升级等各个环节工作,都必须有畅通的协调机制予以保证。由于组织协调关系复杂,管理力度不够,加之缺乏这方面的经验,卫生系统目前在这方面还没有建立起很好运行机制。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佛山市卫生信息化的发展优势。佛山市卫生在前一阶段的信息化建设中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基本形成了有利于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具备加快信息化发展的基础。此外,加强信息化建设在全市卫生系统已形成高度共识,可以借鉴其他单位经验教训,发挥后发优势,高标准、高水平地开展卫生信息化建设。

三、对策和建议:佛山市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工作思路

1、佛山市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工作原则

佛山市卫生信息化建设要立足佛山市,立足当前,面向未来,要牢固树立全局观念,以超前的意识和开拓创新的精神,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坚持以服务佛山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服务广大为目标,建立和完善佛山市卫生信息化工作体系,致力于实现卫生工作决策科学化、管理规范化、服务网络化、手段现代化,在实施过程中要坚持和把握好以下几条原则。

(1)统筹规划,协调发展。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技术含量高,必须从佛山市卫生的整体利益和实际需要出发,通盘考虑,科学规划,理顺各种关系,合理布局,分步实施,正确把握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方向,确保卫生信息化的各个方面协调发展,形成整体效益和整体优势,确保整体效能,防止不必要的重复建设,避免资源浪费,坚持做到网络建设与资源库建设并举,硬件建设与软件开发并举,卫生工作、信息平台建设与医疗卫生服务平台建设并举。(2)统一标准,适度超前。卫生信息化建设必须在统一标准、统一规范的指导下开展,贯彻落实有关技术、标准、协议、接口和国家、省的有关规定。在佛山市卫生信息化建设中必须把握高位原则,适度超前。要紧紧跟踪世界信息化发展潮流,按照国家、佛山市信息化发展战略和总体部署,立足佛山市卫生工作的实际,以超前的意识、创新的精神和务实的规划,高起点、高标准地来推进佛山市卫生信息化建设,要认真研究学习国内外的先进经验,避免走弯路,不搞简单、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努力实现佛山市卫生信息化建设跨越式发展。

(3)突出重点,讲求实效。推进信息化建设是佛山市卫生一项长远的建设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目的在于利用信息化工作手段不断提高卫生工作能力,更好地服务广大市民。因此,在工作中要既全面规划,又要分清主次先后,分步实施,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突出卫生特色。要把建设与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把重点突破与整体提高结合起来,先集中力量解决关键和重点问题,不能追求短期效应,不追求大而全,从实际出发,有所为有所不为,树立质量效益意识,借鉴、兼顾已有的好的应用系统,避免重复和浪费,更加有效地开展佛山市卫生信息化建设。

(4)资源共享,安全保密。在佛山市卫生信息化建设中,要加快引用和制定有关的技术标准和借口数据接口标准,加大对信息化工作的规范管理,各级医疗卫生单位要按照系统建设的要 求,从全市出发,打破条块分割,互联互通,主动提供相关信息,实现共享共建,发挥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整体优势。同时,必须坚持安全可靠原则,要严格遵照国家的有关安全保密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可靠的安全运行机制,在制度上和技术上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系统稳定和资料信息安全,杜绝泄密。

2、佛山市卫生信息化的工作重点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级卫生主管部门要由“一把手”挂帅,建立信息化领导机构和实施机构,承担信息化工作的指导、监督和协调职能,并制定出本地区、本单位的发展规划。我局将制定卫生信息化定期检查和评价的制度。

(2)加大投入,开展信息化建设应用。对于公共产品特征的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要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各区卫生事业经费中应将适当比例投入卫生信息化建设。同时为了确保资金使用效益,信息化建设实施应建立审批制度,避免重复投资和浪费。在适当增加财政预算的同时,采用单位自筹和引进社会资金方式,可通过发掘信息资源利用价值,换取外界资金投入。在医疗服务领域,信息化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单位自筹,《规划》中提出各单位应按总收入2%~4%的比例投入信息化建设

(3)科学规划,严格标准,提高卫生信息化的水平。在国家、省分别制定规划的前提下,研究制定我市近期信息化建设规划,以规划指导全市信息化建设。卫生信息化标准化是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围绕卫生信息化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发、推 广普及和管理各种卫生行业或地方性标准。并加强信息化建设工程中标准化实施情况审查工作,对重要信息技术产品进行标准符合性测试。医院信息化建设要推广和应用HL7和DICOM3,实现医院内部应用模块之间,应用与设备,医院与医保,医院与社区以及医院之间的信息交换,以便于医院系统应用模块组合,避免重复开发。

(4)加强和完善佛山市卫生信息平台的建设。开展以地(市)范围为单位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试点和研究工作,在南海区创建卫生部、省区域卫生信息化示范点的基础上,创建区域卫生信息化示范市。逐步建立健全区域化卫生信息系统,包括电子政务、医保互通、社区服务、网络转诊、居民健康档案、远程医疗、网络健康教育与咨询,实现预防保健、医疗服务和卫生管理一体化的信息化应用系统;制定公共卫生信息收集、传输和利用的标准与规范,建立和完善地区公共卫生资源、健康与疾病、预防保健服务数据库,不断扩大信息资源的利用程度。

加快卫生电子政务建设,建成市、区两级卫生行政部门电子政务系统,逐步实现办公自动化、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提高办事效率和管理水平。加强卫生行政部门网站和数据库建设,促进信息发布、政务公开、网上办公、咨询服务、增强透明度和公正性。

要完善医院信息系统功能规范、相关信息标准和数据库建设。三级以上医院在全面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重点突出 临床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如电子病历、数字化医学影像、医生和护士工作站等应用;二级医院实现医院信息网络化管理,一定比例的医院达到临床信息系统建设要求。街道医院和乡卫生院在管理和临床中普及计算机应用。

(5)加强国家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的建设。按照卫生部和省卫生厅的部署,从五大层面构筑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的建设:完善sars疫情专报和分析预警系统;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医疗救治信息系统;卫生监督执法信息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决策系统。建成覆盖全市各级卫生监督机构的网络系统,发展完善中医药和医学科技信息系统建设。

(6)规范和促进医院信息化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加强医院信息系统建设的规范和引导。借鉴南海区推行统一使用医院信息系统的经验,选择适合我市医疗机构的医院信息系统,推广使用,尤其是基层医疗机构的信息系统运用。促进医疗机构加大对医院信息系统建设的投入。推广应用基于电子病历、电子处方、数字影像(PACS)系统等应用的临床信息系统。建立我市住院病人基本信息资料库。收集、整理和分析住院病人的信息,了解医院的运行状况,对医院的医疗水平、医疗服务效率等方面进行科学的评价。提高我市医院管理的水平,使医院管理与医院的发展相适应。推广医疗机构优化信息资源配臵,共享利用现用的人力、技术、设备资源,充分发挥大型医疗机构的优势,为中、小医疗机构提供医疗信息服务。(7)建立医疗卫生信息网络。依托佛山市疫情信息网,建设覆盖佛山市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网络。最大限度地共享和利用医疗卫生资源,如公文流转、网上教学、社区医疗服务、卫生系统联网、远程医疗会诊咨询服务、医疗保险等。

(8)实施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程,加强佛山市卫生信息资源库建设。建立佛山市卫生信息数据库,加大数据库信息库建设的广度和深度,将有价值的卫生信息资料数字化,为各医疗卫生单位提供智能查找方式,逐步实现信息库内容面向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和卫生管理干部的共享,提高信息的利用率,切实为各级医疗卫生组织提供管理决策参考;加强对网上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建设网上信息资源库。

卫生系统信息化发展规划 篇6

动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优化全县卫生事业发展环境,努力改进新形势下卫生行业作风,提高办事效率、规范执法行为,进一步促进郧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根据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郧西县开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春天行动”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卫生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服务和保证我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目标,以优化卫生发展的政策环境、服务环境为重点,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完善措施,增强全系统干部职工转变作风,优化卫生发展环境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在卫生系统形成廉洁、高效、优质、和谐的服务环境,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二、目标任务

各单位要通过“春天行动”活动开展,着力解决影响我县卫生发展环境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破除一切不利于加快发展的观念、制度和作风,提高效能,优化环境,服务群众,促进发展。使卫生系统的工作作风明显改进、服务质量明显改善、发展环境明显优化。为投资者营造更加宽松适宜的投资发展环境,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三、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卫生系统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的领导,经局党委研究决定,成立县卫生系统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领导小组,由李燕同志任组长,官春、王勇、彭先言、汪传琦、何义勇同志任副组长,县直医疗卫生单位负责人及各乡镇(场、区)卫生院院长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何义勇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卫生系统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日常事务。

四、活动内容

(一)深入开展优化经济环境宣传教育。

1、各单位要召开加强作风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动员会,宣传加强作风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重要意义。

2、充分利用横幅、标语、宣传栏等多种宣传方式,在全系统营造浓厚的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氛围。

3、认真组织学习县委、县政府及县卫生局关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建设的文件精神,剖析存在的问题,加强干部职工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干部职工增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意识,自觉关心、参与和支持经济发展环境建设。

(二)大力加强卫生作风及行风建设。

要把优化经济发展工作与卫生系统行业作风建设和整治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行为不正之风活动结合起来,有的放矢,重点整治,务求实效。局机关要进一步转变观念、转变职能、转变作风,要重点解决责任心不强、纪律观念不强、工作效率不高的问题,努力提高行政效能,建设让群众满意的服务型机关。各医疗卫生单位要以在全系统开展的医疗机构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行为专项检查活动为契机,突出行业重点,切实加强医德医风教育,着力培养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改善服务态度。同时,要针对行业中尤其是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行为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重点治理和整改。

(三)切实规范卫生监督执法工作。

1、开展执法人员岗位学法活动。加强对卫生监督人员的岗位培训,提高卫生监督执法人员的执法能力和业务水平,不以权谋私,真正做到依法行政,公平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和人性执法。

2、健全卫生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及时纠正和查处卫生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的行为。切实规范收费行为,凡法律、法规、规章没有规定的收费项目,一律不准收取。对保留的收费项目,符合减免条件的予以减免,收费标准有幅度的,按最低标准征收。严禁各单位自设收费项目或提高收费标准,强化五个严禁。一是严禁不作为、慢作为、服务措施不到位等问题,严禁出现“冷硬横推”的问题;二是严禁向企业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三乱”行为;三是严禁“吃拿卡要”行为,严禁向企业、投资者报销票据,索要财物;四是严禁“为钱办事、办事为钱”,乱用罚款、停业整顿等措施,妨碍企业生产发展;五是要落实涉企检查准入制度,凡未通过县优化办审批,不得进入企业乱检查,严格责任倒查追究,加大督办检查力度,对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人和事,一经发现查实,对当事人从重从严处理,绝不姑息纵容。

3、继续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切实抓好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加强食品企业卫生许可和日常监管工作,严密防范群体性食物中毒。深入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专项治理,严厉查处“黑诊所”无证营业等违法活动。

(四)构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长效机制。

紧紧围绕医疗卫生中心工作,结合本行业特点,建立健全效能建设、法制建设等各项规章制度,严格实行首问责任制、限期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制度,畅通项目“绿色审批通道”,以制度强管理。同时,以推行政务事务公开为切入点,本着依法公开、注重实效、有利监督的原则,围绕转变工作作风、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医疗质量、控制医药费用、减轻群众就医负担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建立健全事务公开公示制度,明确公开范围,完善公开内容,规范公开程序,确保工作扎实有效。要进一步健全内部监督制约机制,聘请行风督查员进行监督,并公布举报电话(6226930)。

五、活动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2月1日—2月15日)。各医疗卫生单位要按照本实施方案的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要通过召开职工大会,利用宣传栏、横幅、标语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发动,使优化经济环境工作的意义深入人心,在全系统营造浓厚的优化经济环境工作氛围。

(二)自查自纠阶段(2月16日—3月15日)。各单位围绕“春天行动”目标任务,结合治庸问责和医药购销及医疗服务行为专项检查活动,开展自查自纠,深入查找影响卫生发展环境的问题。在查纠中突出重点,特别是对以下几个问题的查纠:

1、开展“六查六看”活动。深入查找分析卫生部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根源:一查思想观念方面,看是否存在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怕负责任、得过且过的思想;二查服务态度方面,看是否存在“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态度差”的现象;三查工作作风方面,看是否存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推诿扯皮、失职渎职,以及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问题;四查办事效率和医护质量方面,看是否存在审批事项过多、程序繁琐、时限过长,现场办结率不高,以核准、备案之名搞变相审批,手续繁琐,不合理检查、不合理施治、不合理用药等问题;五查廉洁自律方面,看是否存在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检查,以权谋私、“吃、拿、卡、要”,收红包、拿提成、行贿受贿等问题;六查严肃执纪方面,看各种影响和有碍经济发展环境的人和事是否得到严肃查处。

2、开展机关作风“五评议”活动。“五评议”:以发放评议表的形式,开展上级评议下级单位、下级评议上级部门、机关及单位评议窗口部门、企业评议窗口部门、社会民众评议窗口部门等活动,通过评议查找卫生行业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存在的问题,纠正不足。

(三)整章建制阶段(3月16日-4月30日)。各单位对查摆出来的问题,要认真进行整改,制定具体措施,落实责任人员,明确整改时间,按时上报工作开展情况。局优化办将定期进行督导检查,严肃查处影响经济发展环境建设的行政不作为、乱作为行为。对思想不重视,措施不力,工作成效差、不按要求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建设的单位,将视情况对主要负责人、分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进行严厉问责。各单位要畅通诉求渠道和举报机制,完善制度,建立健全规范权力运行的长效机制,及时受理对有关经济发展环境建设的投诉,及时化解不利于全县经济社会和卫生事业发展的各种矛盾。

六、具体要求

1、加强领导、明确任务。各单位要成立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切实加强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春天行动”的组织领导。制定具体的工作实施方案,保证“春天行动”内容及措施落到实处。

2、加强督查、落实责任。各单位要精心组织开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建设活动,广泛发动,积极引导,认真组织开展学习、讨论、评议、征求意见等各阶段的工作,做到查摆问题不回避、不掩饰,整改落实动真格、见实效。县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领导小组将不定期对各单位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并组织新闻媒体深入机关、企业、项目建设工作进行明查暗访,对不作为、慢作为和乱作为等行为进行责任追究。

3、强化宣传、务求实效。各单位要按照县委、县政府及县卫生局关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建设的部署,认真组织学习相关文件精神,围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建设,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在单位营造“人人关注经济发展环境、人人建设经济发展环境”的良好氛围。

卫生系统信息化发展规划 篇7

关键词:职业危害,监测,信息系统,设计

1 引言

在安全生产总体形势逐步好转的情况下,我国作业场所职业卫生形势却不容乐观,国外一些有毒有害行业存在向国内快速转移的趋势,我国中小企业职业危害监管还存在许多盲点,而中国每年新增职业病人数和因职业病病死亡人数高居世界前列[1]。同时,现有的各部门数据上报系统均不能准确地反映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实际情况,特别是缺乏中小企业职业危害基础数据,导致进行制定职业危害监管策略缺乏科学的依据。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代表性好、科学、可行且覆盖全国主要省市的作业场所职业危害主动监测信息系统。

2 必要性

目前我国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拥有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信息系统,卫生部门建有职业病和职业健康监测报告信息系统,这两套系统均属于被动的报告系统,报告范围、报告内容均不能真实、全面地反映全国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现实情况[2],定期普查准确性虽较好,但运用的人力、物力极高,不能作为长期使用的方法。因此,结合我国的国情,建立一个抽样的、主动的职业卫生监测信息系统。

3 监测样本

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测信息系统总体设计应考虑行业代表性、社会经济代表性、地域代表性、企业规模代表性。

(1)行业代表性:

现阶段行业应包括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GBT4754-2002)中的采矿业、制造业和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这些行业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相对集中,随着监测信息系统的逐步完善与发展,其他存在职业危害行业逐步纳入监测信息系统。

(2)地域代表性和社会经济代表性:

为保证本监测信息系统的代表性,监测信息系统抽样设计兼顾东、中、西部地域分布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两个指标。同时考虑各监测省市代表性,以便各省监测数据可反映分析各省的职业危害总体情况。

(3)企业规模代表性:

不同规模的企业职业危害状况往往不同,建立监测信息系统必须考虑我国不同规模企业的分布情况,企业规模划分参考国家统计局颁布的《主要统计上大中小型企业划分办法(暂行)》中工业企业规模划分标准(从业人员数、销售额和资产总额)。

监测信息系统样本量的估计按照以下公式计算:

undefined

其中允许误差:δ=p-π,P为样本率,π为总体率,μα为可信限。

监测信息系统样本量计算主要考虑以下4个参数(总体率、允许误差、可信限、失访率)。

①2004年全国职业病检出率为0.69%。

②允许误差δ控制在10 %以内,取0.00069,以保证精确度。

③取95%可信限,μα=1.96,以保证准确度。

样本量为:

undefined

所以,监测信息系统样本量为55292。

④失访率按15%记,则本次全国所需的总样本量为:

undefined

根据国家第一次经济普查结果,我国采矿业、制造业和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企业法人单位共有1450953家,监测信息系统样本量约占全国同类企业总数的4.48%左右。

4 监测指标

监测信息系统的统计指标分为5类,主要涉及工矿企业的职业危害管理与现场职业危害预防控制等方面。

(1)生产经营单位基本情况类:

按行业划分生产经营单位规模、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危害种类(按职业危害目录)、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危害接触人数、高毒物质(《高毒物质目录(2003版)》)使用量。

(2)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卫生管理类:

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设置率、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建立率、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和评价制度建立率、职业卫生档案建档率、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率、职业危害项目申报率、从业人员上岗前职业卫生培训率。

(3)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预防控制类:

应检作业点数、实检作业点数、合格作业点数、职业卫生总投入金额、职业健康体检人数、职业危害工程防护设施数、职业危害个体防护用品发放数、职业危害检测率、职业危害检测合格率、从业人员职业健康体检率。

(4)职业病及损失工作日类:

新增职业病病人数、新增职业病死亡人数、累计职业病人数、职业病损失工作日数。

(5)职业危害事故类:

职业危害事故发生起数、职业危害事故死亡人数、职业危害事故直接损失金额。

5 监测信息系统

建立与监测信息系统工作相适应的监测信息系统至关重要,因此,需要建立一套从企业到所辖县区、地市、省和国家相关行政监管部门共5级的监测信息系统,企业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的监测数据作为信息系统的基础数据,上报至所辖县区监管部门,然后由各级部门逐级上报。监测信息系统架构见图1。

6 系统管理

各省市行政监管部门的技术支撑机构应成为职业卫生监测信息系统的中坚力量,具体负责本省的职业卫生监测工作,并定期向国家监测信息系统上报审核后的数据。各省的监测信息系统应定期组织对监测区域内的企业进行现场职业危害检测与调查(每年进行1~2次),并开展接触职业危害工人的职业健康体检,职业危害检测、工人的职业健康体检工作可以委托当地具有资质机构开展。

各监测县区每月向所在地市和省的监测负责单位汇报监测情况,省监测负责单位每半年向国家级监测负责单位汇报本身的监测数据。

国家监测负责单位定期组织省级、地市、县区监测部门人员的培训会议,培训有关职业危害监测知识,由各省监测负责单位定期培训各监测区域内的企业相关人员。

7 讨论

国内在疾病预防、环境保护等领域主要通过抽样监测的方式掌握全国实际情况[3,4,5]。在国外,许多工业化国家也采用抽样监测的方式收集职业安全或职业危害方面的信息系统来反映全国职业卫生相关信息的情况。如在芬兰建立的职业卫生监测信息系统[6],对职业安全和职业病进行统一监测,甚至企业作业场所人机工效学设计数据也纳入了定期调查与监测范围;在美国,美国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NIOSH)自1982年开始对职业病、职业病损失工作日等开展主动性监测与调查工作,并监测企业工种分类、工艺过程、设备使用年限、使用化学物质性质和数量、作业人员接触情况等方面数据[7]。

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职业卫生监测信息系统,可以通过主动性监测与调查工作,运用较少的人力、物力投入,较为准确地掌握全国职业危害情况,并且抽样误差也可计算;同时,许多全国性调查工作不需要重新进行抽样设计,而借助监测信息系统开展。

当然,监测信息系统的建立与运行过程也可能存在问题与困难,主要包括启动与运行经费、各级技术支撑单位的选择、企业对监测工作的配合、样本的保持与更新等,这些因素均对监测信息系统的运行质量会产生较大影响。

参考文献

[1]刘铁民.世纪之交的中国职业卫生[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0,(1):20~21.

[2]王欣平,刘铁民.呼吸性煤尘与尘肺的剂量-反应关系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7,3(2):71~73.

[3]陈明亭,杨功焕.我国疾病监测的历史与发展趋势[J].疾病监测,2005,20(3):113~114.

[4]贾萍,查宗祥,刘聚龙,等.全国资源与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数据管理与应用服务系统设计[J].国土资源信息化,2005,4(6):8~10

[5]杨功焕.行为危害因素监测信息系统的管理(第3讲)[J].疾病监测,1996,11(4):159

[6]Kauppinen T,Vincent R,Liukkonen T,et al.Occupa-tional exposure to inhalable wood dust in the member states of the European Union[J].Ann Occup Hyg,2006,50(6):549-561.

卫生系统信息化发展规划 篇8

关键词:信息化船舶;主机监控系统;信息化管理平台

中图分类号:TP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20-0090-02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已经逐渐应用到各个领域中。在现今船舶业中融入信息技术,能够有效推动船舶技术的高速发展,提高船舶的生命力、机动性、可操作性。从而使船舶机组人员的操作压力得到缓解,船舶的安全性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故而,在船舶主体监控系统中引入信息化以及智能化的理念,是现今船舶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1 信息化船舶主机监控系统的现状

根据调查可以发现,国外在船舶的信息化主机监控系统的研究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以挪威Kongsberg公司的C20主机遥控系统为例,C20系统主要由驾驶台操纵单元、集控室操纵单元,主机接口单元,电子调速器单元和主机安全单元几个部分构成,是一种集安全保护与控制于一体的综合主机遥控系统,各个模块之间通过冗余CAN线连接通信。由于C20系统每个模块采取的是标准化设计,所以可以通过软件对各个模块进行灵活性组态,使该系统适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主机。其主要机舱主要遥控系统,如图1所示。

我国船舶的监控系统系统的推进方式目前有很多不同的种类,包括有CODOG推进方式、CODAD推进方式以及电力推进方式等,所以,我国船舶的主机监控系统也有着不同的种类,最常用的是总线型网络微机系统和两级网络机舱自动化网络系统。

其中,总线型网络微机系统中两套动力系统是分别设置的,都有着独立的系统,然后通过主监测机对两个系统的控制站进行连接。两级网络机舱自动化网络系统,在监控层和现场层分别采用以太网和冗余的现场总线,在监控层上实现了对监测数据的实时传输,而现场层则包括有中央站、控制站、网关等硬件设备。

2 信息化船舶主机监控系统的设计模式及公共体系 结构

对信息化船舶主机监控系统的设计从过去对硬件的重视逐渐转变为对软件的重视,更加侧重于对网络、标准通用模块、软件等的研究,完成船舶主机自动生成系统的设计模式。该设计模式根据通用方式把主机监控系统分为不同功能的通用功能模块,根据船舶主机监控系统的特点,把所需要的功能模块,以及相关网络设备结合,从而形成与船舶相对应的主机监控系统。该系统在船舶的寿命周期中,可以通过对功能模块的变更或升级来提高整个系统的实用功能,从而使系统能够更加符合船舶的需求。

主机监控的公共系统是指船舶机舱自动化系统体系结构标准的设计软件平台,是在标准的“三化”I/O模块、标准显控台、现场处理站、非系统以及各功能模块的基础上,把数据库、图形、数据查询、分析计算、信息管理、标准数据等集合在一起而形成的自动化系统体系结构。

公共系统最大的特点是能够根据船舶的不同需要而自动生成最符合船舶标准的船舶机舱自动监控系统,可以自动对数据进行保存、分析,生成最符合自身需求的公共体系数据表,而且不需要系统开发人员对系统程序进行改动,使系统的可操作性以及可维护性都大大提高。同时,该系统可以根据对个别功能模块的变更或者升级,便能够实现整个系统的升级,使系统的寿命周期也得到了延长。

3 船舶主机监控系统的信息化平台

船舶主机监控系统的信息化平台通常以驾控操作层面、集控操作层面和机旁操作层面三个部分为主。

所谓驾控操作层面,其中主要包括数字化手柄及车钟指示,机舱内仪表指示,车钟打印,标准显控台以及网关,集控操作层面主要包括数字化手柄及车钟指示,机舱内仪表指示,标准显控台,中继站以及网关,机旁操作层面主要包括现场采集模块,机旁操作面板,主机控制器,中继站。

三个操作层面所包含的设备都是通过双冗余的现场总线,进而形成各自的独立网络,然后通过中继站把各个层次的网络连接起来。驾控操作层面和集控操作层面都是通过标准显控台以及网关连接到上层网络。

此外,船舶主机监控系统信息化平台还要注意系统的标准化、网络化、数字化以及智能化等几个特点。

首先,船舶主机监控系统信息化平台的标准化,主要是指主机监控系统所采用的现场处理站、显控台以及控制器等设备都要应用标准化的软硬件模块,这样,就可以根据船舶的不同,调整相应的功能模块,从而生成符合船舶要求的主机监控系统。

其次,是网络化。在船舶的主机监控系统中,包括手柄、车钟指示在内的所有设备都要进行网络连接,这样不仅能够减少主机监控系统的接线,还能有效提高主机监控系统的可靠性,降低系统的成本,同时还能方便监控系统与各个设备的综合统一管理。

再次是数字化。对船舶上的设备信号进行数字化改造,然后传送到网络上,这样,能够使系统模拟量的传输距离减少,使监控性更加具有可靠性,对各个设备进行数字化的监测也会更加准确直观。

最后,是智能化,主机监控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会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自学习、自组织并对系统不足之处进行自修复,从而实现对船舶主机监控的智能化。在主机系统出现故障的时候,还能根据船舶监控的备份数据重新生成新的信息化主机监控系统。

4 结 语

总而言之,现今船舶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是对现代信息技术在船舶主机监控系统中的应用,实现船舶主机监控系统的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以及智能化,使船舶的操控更加智能,船舶的主机监控管理更加统一,从而有效的提高船舶的安全性以及船舶的寿命周期和可操作性,从而推动船舶业的快速发展,因此,信息化船舶主机系统的推进研究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向。

参考文献:

[1] 魏云鹏.基于PLC的船用高速主机监控报警系统仿真[D].厦门:集美大 学,2015.

[2] 林沧.船舶自动化系统网络监测数据获取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哈 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

上一篇:高三语文试题答案下一篇:防流控辍工作责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