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策略探讨论文(通用13篇)
通过资料数据显示,人在对外界事物的正确回答能力是由不同的感觉所刺激并且在大脑中形成多次的统合训练而联系成的。
在我国小学生感觉失调原因分析,普遍都是由于外界对其刺激量缺失造成的,其表现为小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产生学习、心理、生活障碍等。
而本文立足于感觉统合训练对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启示进行浅要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感觉统合训练;启示方法;分析探究
随着我国新一轮的教育改革发展,小学的体育教学主要是以“运动教学”为基本目的,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能力也是一直没有改变过,但是随着当今我国的生活环境的全新改变,也严重的出现了很多感觉神经得不到好的发展的学生,统一叫做“感觉统合失调症”。
根据有关数据资料显示,在我国现代城市当中学生的得病率已经达到了15%~35%。
尤其在小学阶段的学生更是明显的增加了感觉统合失调症的几率,通过有关的研究数据表明,体育活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学生的感觉统合失调症的得病几率。
一、感觉统合的含义概括
感觉统合(SensoryIntegration)简称SI,其概念含义也是由英国有名的生理学家谢林顿首次提出的。
并在此的基础之上,经过相关的心理学家反复的研究分析,终于提出了感觉统合理论以及如何治疗感觉统合失调的方法。
并指出在孩童的大脑中具有相当高的发展、塑造性,而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并不是仅存在大脑中一个区域内单独完成的,而是通过不同的时间、空间对大脑当中各个区域中的信息进行解释、结合。
而大脑只有达到灵活的转变,才能对事物的分析上产生正确的认知。
通过大脑接受到所有的信息进行全部整合,并逐个对大脑进行感觉上的刺激,经由大脑反复的分析综合,能够使中枢神经形成有效的组合形式的过程就叫做感觉统合。
感觉统合是青少儿童的大脑在收到外界信息的刺激,以此做出正确的应答,而儿童一旦对感觉统合的缺失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大脑、身体的协调性发展[1]。
二、小学生的感觉统合失调的主要原因分析
1、中枢神经系统受损或者产生紊乱现象
中枢神经是整个感觉统合当中的主要基础,意味着要想找到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就要从最主要的中枢系统上分析。
由于学生的感觉统合是由大脑中很多中枢神经相互合作完成的,因此,不同区域中的感觉神经和不同区域中的枢神经之间的是紧密相连的,学生在感觉外物的任意一条中枢神经受到损伤或者出现紊乱都会导致学生的感觉统合失调。
另外,还有很多药物以及问题食物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的中枢系统紊乱,致使感觉统合的失调[2]。
2、大量的缺少对小学生感觉上的刺激训练
通过有关的数据研究成果来分析,人在产生感觉统合训练的时候是从胎儿在母亲的子宫里就已经逐渐开始了,但是由于胎儿在子宫内收到的刺激想对比较小,也就意味着,对感觉统合的刺激是要在出生之后才可以进行的。
而当今这个逐渐现代化的城市已经很严重的“剥夺了”孩子的感觉刺激,从而在很大程度上致使小学生的感觉统合能力失调[3]。
三、感觉统合的失调对小学生的影响
1、对小学生的学习上产生了影响
主要的表现就是小学生学习成绩的低下,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而感觉统合失调的学生更是对学习产生困难,感觉统合失调下的学生在同比于正常学生在对学习的阅读、记忆、理解上都有着发展滞后的情况,缺乏思考的能力以及对学习的主动性。
而感觉统合失调的小学生在行为学习上也有着一定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上课不注意集中、好动、调皮等,而感觉统合失调的学生较正常的学生更容易产生厌学的行为[4]。
2、对小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
学生在认知的过程是通过外界事物的信息来获取的,而对于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来说,由于不能很好的对外界事物信息进行统合,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学生产生出不正确的主观思想。
虽然统合失调的学生在智力上都处于平均水平或者高于平均水平,但是由于受到了感觉统合失调的影响,导致其智力没有能够充分的发展,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致使学生的学习成绩较低。
四、感觉统合的训练队小学体育教学当中的启示分析
1、能够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体育课相对于文化课来说,不同之处就是它是以种实际操作技能较强的学科,体育课的学习与文化课的学习不同之处也在于它并不是需要对知识的积累上,而是表现在身体素质以及体能等方面上。
正是由于体育课的这个特殊的性质,决定了体育课是需要通过各种活动以及运动方法来进行教学的。
而在日常的体育课教学当中,体育老师应当充分的把教学内容与感觉统合相关的训练想结合,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体制还能帮助学生改正感觉统合的失调。
2、可以增强学生的技能能力
总的来说,很多感觉统合的训练原本就是一种体育技能,但是由于感觉统合设计到理论知识很广,所以体育教师在进行感觉统合训练的过程中,一定要熟练的掌握其理论知识与技能,这样才能使小学生在体育课中真正的训练感觉统合性,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感觉统合失调。
3、组织“听海”类似的体育活动
听着海声,感受生命的运动,这种类似于“听海”的体育活动,它能有效的使学生开放自己的五官,并学会运用大脑进行思考问题,产生出试着动手去试一下的想法,让孩子可以在这样比较特殊的体育活动中真正的锻炼自我,很好的提高学生的感觉统合能力[5]。
五、结论
当今,社会环境的改变致使产生出越来越多感觉统合失调的学生,而在这种情况下,以对孩子身体的刺激为主要的手段,结合目前小学生的需要,可以在体育教学中开展不同的针对于感官刺激的教学活动,这样才能真正的锻炼了小学生的感觉统合观。
参考文献
[1]李淑萍.基于感觉统合训练理论的基础体育教学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02:105-108.
[2]毛雪娜,竺本杰.探析感觉统合训练对小学体育教学的启示[J].当代体育科技,2013,13:52+54.
[3]王喜霆.感觉统合训练作为小学体育课教学内容的可行性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08:40-43.
[4]井丽.刍议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与感觉统合训练的融合实践[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11:241.
一、影响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复杂多变, 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表现。因此, 在实施体育教学改革之前, 教师要对影响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性因素进行全面的归纳分析, 分清主次, 在此基础上, 针对不同的原因设计出解决方案, 从而为体育教学改革的顺利推进提供条件。其中关键性的因素如下:
(一) 学生
作为小学体育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 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表现和收获最终决定了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小学体育是要求学生充分参与的科目, 如果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教学质量自然也会得到提升。小学生虽然活泼爱动, 对体育课的兴趣比较强, 但他们不具备成熟的学习能力和锻炼技巧, 教师必须要做好引导工作。具体来说, 小学体育教师应充分发挥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并对学习过程进行监督, 在必要的时候为学生提供帮助。
(二) 教师
教师是影响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另一个关键因素。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 小学体育教师更要积极学习新课改理念, 端正教学态度, 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做好教师角色的转变。小学阶段的学生一般都善于模仿、乐于模仿, 并且对教师十分崇拜和信任, 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可以利用这种优势, 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另外, 先进的教学技术, 如多媒体教学可以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很多教师错误地以为, 小学体育教学的课堂就是操场, 多媒体教学与体育课毫无关系。事实上, 体育教学也有室内教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比如, 教师可以通过视频给学生展示运动技巧, 还可以让学生通过互联网关注重大赛事等, 这都比传统的口头讲述更能吸引学生。
(三) 教学环境
“环境可以影响人。”教学环境可以对身在其中的教师和学生产生直接影响, 好的教学环境可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学环境对小学体育教学而言, 主要是指教学场地、体育器材、学校的教学氛围等。其中教学氛围虽然没有量化的评价标准, 但其重要性不容忽视。举例来说, 如果某个学校只重视主科教学, 把体育教学当成可有可无的科目, 体育教师的积极性被压抑, 那么教学质量很难提高。
二、提升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策略
(一) 科学规划教学内容, 制定教学方案
小学体育教学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任务和目标与其他学科有相通之处, 都是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学生成为未来社会的人才奠定基础。另外, 小学体育教学也具有自身的特殊性, 它更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具有更强的实践性。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实践最终都要通过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 所以, 教师必须综合考虑各方因素科学地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
教学方案是对教学内容的合理组织, 是教学活动实施的主要参考和依据。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的过程中, 应再次确认所选择的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教学内容的安排是否充分利用了课堂时间, 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等。
(二)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小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他们好奇心强, 对什么都感兴趣, 但缺乏毅力和恒心。因此, 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 在关注教学质量的同时, 更要注意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可以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对课堂保持持续的兴趣。如引入游戏环节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游戏环节如何设计也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既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 又要能够吸引学生;既要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 又要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游戏教学法可以有效提升课堂的趣味性, 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另外, 比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实践效果也十分理想。体育教学人员要充分考虑具体的教学环境, 学生和场地的具体条件、设施和器材, 从而制定有效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 在有序的思考和改善过程中进行体育课的执行。给学生带来一系列收获, 从而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
(三) 重视技术和方法的作用
前面我们提到, 体育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学生掌握再多的书面知识, 也不能保证体育素质的提高, 这就要求小学体育教学必须重视体育锻炼技术和方法。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 可以通过教师演示、竞技比赛等方式, 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在锻炼中进步。
参考文献
[1]伍洁萍.新课改下小学体育教学方法的研究[J].新课程研究 (上旬刊) , 2012年01期.
[2]闫业相.新课改背景下体育教学方法探究[J].中国职工教育, 2013年08期.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情境构建;阅读
汉字,作为中国人书写交流的载体,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识字教学是日常教学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识字课教师难教、学生难学却是不争的事实。学生花费许多时间认读生字、练习生字,但效果往往欠佳,“高耗低效”的识字教学局面让教师头疼、家长不满。
一、小学识字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
除开小学生学习能力有限等主观原因外,小学识字教学效率低下的客观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1.汉字数量繁多,结构复杂
首先,汉字数量繁多,很难学。在国家语委、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的1988年版《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共收录汉字7千多个。在小学语文学习阶段,要求学生应该掌握的汉字是3000多个。与英文26个字母的拼音文字相比,汉字需要学习的数量简直是天文数字。学生要掌握这3000多个汉字,可想而知需要多花许多时间和精力。
其次,汉字结构复杂,很难学。拼音文字是由简单的弧线、竖线、横线和点构成字母,再遵循从左至右的顺序排列而成,便于记录和学习。而汉字则是由线条先构成笔画,笔画构成部件,部件再组合成整字的方式。这样一来,汉字的结构相较于拼音文字就复杂得多,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包围结构、半包围结构、独体结构等等,无论书写还是记忆,都困难得多。
最后,汉字缺少完备的表音体系,很难学。汉字不能像英文字母那样通过外在的书写方式,就轻松读出读音来。一个汉字的书写形式,与它的读音之间也并不一定存在联系。比如“月”字,第一次看见它的人,如何能知道它应该读成“yuè”呢?即使是占到汉字量80%左右的形声字,也不能借助声旁来准确认读。比如“蚁”的声旁是“义”,可是对于不认识“义”的人来说,是看不出“蚁”的读音的;再说“义”的读音“yì”和“蚁”的读音“yǐ”也并不完全相同。虽然有句俗语叫做“认字认半边,不用闻先生”,可是在实际情况中,即使是形声字,它与声旁在读音方面能够做到声母、韵母以及音调三个方面都完全一样的,也只占所有形声字的30%多。这就是说,如果真的照着声旁来读形声字的读音的话,读错的概率占到七成,那就真的成了白字先生了。
2.语文教材对汉字的编排不合理
现行语文教材中识字编排不合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没有按照常用字的频率来编排需要学习的生字;二是没有按照汉字的规律来编排生字。一方面要求教师教识字方法,一方面每课十几个生字在编排上却毫无规律可言,致使教师教学时难以体现识字方法的循序渐进、科学系统。
字频识字发明人董兆杰认为识字教学的主要问题是“选字不当”,“各个学段识字数量的分配不合理, 识字顺序违反用字规律”。他认为目前的小学语文教材没有按照使用频率最高的顺序来编排,从而造成学生识的字不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字,因而识字效率不高。
按照教材编排,五年级学生已经掌握2000字以上了,如果这些生字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常用字,那学生应当不存在习作中生字表达的困难。可实际情况是,学生在习作中依然存在生字不会写、不会用的情况。笔者曾经统计过一个班级一篇习作错别字情况,在500字左右的习作中,错误率平均达到1.5%。这还只是在学生习作中,如果阅读2000字以上的文章,学生的错误率又将会是多少呢?
除了编排的字不是最高频率的字外,每一课生字的选择也是无序状态。编者没有遵循生字的构字规律来合理编排生字,造成每课的生字都是由各种结构、各种构字方法组成的。虽然教育界要求教师们教学生字时要重视识字方法的引导,但是教师拿到教材后,没法判断应该使用何种重点识字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只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地散乱教学。笔者曾见过一个识字教学课件,教学的内容依次为:“兀、尧、浇、绕、饶、烧。”这个课件让人豁然开朗,如果教材能遵循汉字的规律来编排,教师就不必苦思冥想教学方法了。
二、小学识字教学有效策略
1.归类识字
教师可以打破“学一课,教一课”的教学常规,采取集中归类识字的办法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可以把全册教材生字根据一定的规律(如偏旁相同、结构相同等)进行归类,再让学生自己在网上搜索汉字的基本信息,自主识记,并在课堂上互相交流关于这些汉字的背景渊源,让单一的汉字承载文化传播的功能。例如,在学习“疑”字时,学生知道了“匕”表示“比较”,“矢”表示“箭”,“疋”表示“拿不定主意”,就能了解到“疑”的本义其实就是两支箭放在一起比长短,拿不定主意到底哪一支箭长哪一支箭短的意思。再比如,学习“逐”字时,学生查阅资料知道了“豕”是 “猪”的意思,于是用“人追着猪跑就是‘逐’”的儿歌记住了生字。这样一来,原本枯燥的课堂成了学生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舞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学生的语言表达欲望、能力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2.情境识字
文字是一种交流的工具,而交流总是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的,学习汉字当然可以和具体的情境相联系起来。例如在《雨》这篇课文的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对生字、新词的教学同“彩虹姐姐”这个虚拟的情境形象结合起来。在新课的导入阶段,可以给孩子们展示一幅雨过天晴后一道彩虹从天而降的画面,美丽的彩虹立即牢牢吸引住了孩子们的注意力。进入识字教学的环节后,可以引导孩子们认识“彩虹姐姐”,喜爱上“彩虹姐姐”,然后在学习中让“彩虹姐姐”加入到与学生的互动中来,让学生的学习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进行,如:“听,彩虹姐姐会读很多字,谁愿意来跟她一起进行读字比赛呢?”“看看谁在认真地识字呢,彩虹姐姐最喜欢认真的小朋友了,她在找朋友哦。”通过这样的铺垫和设计,美丽的画作以及虚拟人物的生动引入,把枯燥的识字教学巧妙地变成了情境教学。在这样的互动情境中,孩子们对生字、新词的掌握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此外,根据小学生喜爱游戏的特点,将一些生字的学习放在游戏情境中也是很好的识字方法。教师可以将生字依据字形特点编成有趣的字谜,比如“午”字:“远看好像一头牛,近看老牛没有头,要问这是啥个字,看看天空日当头。”这样把一些汉字变成朗朗上口、充满趣味的谜语,能让学生识字的兴趣上升,不仅能让他们喜欢上这种“文字游戏”,还能提升他们对语文的整体学习兴趣。另外,在教学中,教师要多多启发学生去理解、归纳、掌握合体字、形声字的造字规律,不仅可以提高识字的学习效率,还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字频复习
教师可以结合董兆杰编写的《字频千字文》,指导学生复习那些使用频率较高的生字。复习课的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除了听写、猜字谜、成语接龙等,还可以是教师提供词语后学生写短文的形式。学生在写作中复现汉字,在复习汉字的过程中练习写作,形成了良性的循环,能大大提高识字教学的实效。
4.阅读巩固
识字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阅读和写作,而巩固汉字的最佳方式无疑还是阅读。因此,教师要增加学生的阅读量、积累量,可以买来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主编、凝聚清华附小集体智慧的《目标质量管理手册》,将其中要求背诵的二十首古诗词、十首现代诗、十则文言文、十几篇推荐的名家名篇扫描打印下来集结成册,要求学生每天阅读、背诵。王崧舟说:“文化是人生的底蕴。”学生在阅读、背诵的过程中再次巩固初识的汉字,同时积累文化底蕴,提高语文素养,能够产生一举多得的效果。
【摘要】随着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频繁,英语作为国际性语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小学生的可塑性与成人相比有更大的空间,因此,要想把英语这门功能性学科在我国小学英语教学活动中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就必须要更加关注学生的英语听和说的能力。本文将从英语听和说的重要性进行阐述,最后提出能够有效提高我国小学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更好实现听和说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英语 听说教学 有效措施
语言的最大魅力在于它能够通过声音将有效的信息传达给对方,而且对方还可以根据信息做出相应的反应。因此,作为全球用来交际的英语更加的得到各行各业人士的重视。如今,我国的教育在改革,英语在我国小学的教学活动中的地位越来越高。现在,教育部已经把英语听力作为小学英语考试范畴之内,这足以证明英语在小学各学科中的重要性。也许有些家长会觉得英语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并没有实质性的用处,不知道小学英语听说的重要性到底在哪里。笔者将从以下几点对英语听和说的至关重要性进行分析与阐释。
一、英语中听和说的重要性
无论我们在开始学习任何一门语言我们首先都是靠听来感受这门语言。通过听,我们可以记住一些信息,并可以在我们听得过程中将一些信息转化。如果两个人坐在一起沟通交流,一方在不停的说,另一方一定就是扮演听者的角色。听者,就是对对方发出的声音进行接受,并对对方发出的声音进行处理转化成自己可以理解的信息。这样,双方的沟通交流才是有效的。但是,如果听者对对方所发出的声音无法理解的时候,那么双方的沟通交流就是无效的。因此,要想使语言能够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中沟通交流的需要,那么就一定要实现双方语言的共通性,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上实现语言的价值。目前,我国很多人都存在认识英语单词或者能够翻译英文,但是如果真的让他来听一段英语音频,总会出现听不懂的情况出现。小学教育,是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阶段,要想让学生能够很好的听懂英语,那么老师在英语教学中一定要采取多种方式方法来帮助学生。例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在课堂中尽量用简单的英语结合汉语和同学交流,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听明白教师所说的英语的意思。另一方面,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和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准备各种更容易让小学生理解的英语听力材料,开展多一点的英语听力活动,这样可以更好的调动学生们的感官。同时,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告诉学生一些听力小技巧,叫他们如何一边听以便快速整理记忆所听到的信息。这样以来,学生的英语听力一定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学习语言的一个重要目的是用来说。如果,你学一门语言学了3年或者10年,甚至更久。你可以很好的理解别人所说的任何话的意思,但是,唯独有一点你不会说。那么,这门语言对你来说,它并不是你的最佳、最便捷的交际工具。所以,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老师绝对不可以忽视学生英语说的能力。英语口语不好,即使英语考再高的分数也是无济于事。要想让学生大胆的说出英语,敢于用英语来表达自己想要传达的信息,老师就要创造说英语的语言环境。例如,老师可以每天给学生一个话题,让学生在第二天的课堂用英语来说自己的看法,长此以往,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不仅得到的很大的提高,还培养了学生主动思考的习惯。同时,老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进行总结并给学生提供一些练习英语口语能力的方法和技巧。
二、小学英语听说教学的有效策略
1.创造良好的课堂语言环境。迈出第一步总是比之后迈出的99步要难得多的多,要想让小学生主动开口说他们以前从未接触过的一门语言更是难上加难。因此,这就要求小学英语老师要能够随机应变,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下给学生创造出可以不由自主就会说出英语的语言环境。因为没有好的语言环境老师是很难调动学生去主动开口说英语的,由此可见,语言环境对于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和英语听力的重要性。老师可以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可以播放一些英语教育题材的动画片给小学生观看,然后再根据动画片中的情节,让学生进行对话表演。其次,老师还可以利用录音机,每天给学生听半个小时或者15分钟的英语音频材料。最后,老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多多与学生进行英语口语互动,不仅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方式学生的口语能力和英语听力会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
2.注重自尊心的培养。现在的学生自尊心特别强,因此,英语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避免出现“语言暴力”这样会对学生造成很大的影响。而且,英语对于小学生来说并不容易,他们在英语口语表达出现些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当学生因为自己英语口语表达出现错误而受到了教师的批评,相信,下一次这个被批评的学生就不会轻易的使用英语来表达。所以,小学英语老师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具有足够的耐心,当学生出现问题或者错误时,教师可以首先对他们敢于用英语表达这种勇气进行鼓励,然后再慢慢的更正他们的错误。比如“王强,英语说的很棒,教师要为你敢于说英语而且还说的这么棒鼓掌。如果你这样说就更好了”这样,学生便会以会说英语而自豪。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小学英语教学活动中一定要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自由、有爱的一个学习环境,千万不能因忽视学生自尊心而影响学生自身的发展。
3.加强交际性语言的练习。学习语言就是用来交际使用,如果学会一门语言却不用它来交际,那么这么语言对你来说并没有真正的实现它的价值。所以,教师在小学英语教学活动要利用一切条件来鼓励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英语情景对话类的比赛,给表现优秀者奖励一些英文版教学题材的动画片或者漫画等等小奖品,这样不仅达到了小学英语教学的效果,还会让学生更加的喜欢上英语。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创新策略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应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新课改以来,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阅读教学带领学生深入认识和学习课文,理解课文的深刻内涵,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迁移学习方法,对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学生具备优良的阅读能力,才能够在实践过程中发挥自身的认知意识,积极地参与到语文学习的实践中。由此可见,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
一、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究
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严重影响,导致整个语文教学都存在不小的问题,阅读教学自然也深受其影响,阻碍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工作的良好开展。所以,在新课改时代,教师应该不断探究和发现,找出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创新阅读教学提供理论依据。1、缺乏有效的阅读实践一些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比较多的注重自身教学任务的完成、注重教学的进度,而较少考虑到实际的教学效果。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时候,忽略了在语文课堂中开展有效的阅读实践,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不能够得到有效的阅读学习,降低了教学效果。[1]就算是很多教师在课堂上有过阅读教学的过程,但是也趋于形式化,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没有深刻地感受到阅读的作用和乐趣,从而降低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2、教学方式相对单一一直以来,常态下的小学阅读教学方式都比较单一,课堂上教师引导下的的抽读、齐读、自由读以及一问一答式的交流几乎司空见惯,在阅读过程中没有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个性表达,很难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也难以得到提升。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时间和策略创新研究
1、明确语文阅读教学目标
目标是开展教学的方向指导,是开展教学的动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好地体现出阅读的有效性,就应该制定具体的阅读教学目标,并通过阅读教学达到目标。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阅读带来的好处,并且通过阅读能够更好地掌握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优化教学效果[2]。比如在教学《匆匆)这一课文时,教师制定相应的教目标,让学生能够正确地把握“伶伶俐俐、赤裸裸、白白”等生字词。教学中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来理解课文,感受太阳挪移的姿态,聆听太阳挪移的声音,朗读体会叠音词重复出现的节奏美感,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性,提高阅读质量。这样有目标的阅读教学能够始终让阅读教学抓住重点,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
2、引导学生表述阅读内容
阅读是学生接收信息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和表述能力,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比如在学生阅读一篇文章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积累与理解,把语言积累转化为学生的言语能力。比如薛法根老师在教学《雾凇》一课时,请学生根据课前预习,说说“雾凇”是怎么回事,同学们交流之后,薛老师请同学们把课文中的词语“饱和的水气、雾气、霜花、雾凇”之间的关系,用几句话说清楚。这样一来,同学们明白了,雾凇形成的科学原理,都藏在课文中,自己通过连词表达,把模模糊糊的事物说得清清楚楚了。简单的形式中蕴含了丰富的内涵,为学生提供了语文实践的机会,增强了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3、开展创造性阅读
阅读不仅是一种教学方式,更是一种学生学习的能力。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应该积极创新,开展创造性阅读。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网路、图书馆为学生的阅读创造更多的空间,让学生的阅读韵味更加生动,阅读途径更加拓宽,阅读书目更加丰富。在阅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性,感受阅读的魅力。学生必将在文化基础、社会参与、自主发展方面获得很大提高,成长为真正的全面发展的人。
三、结语
总的来说,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不断创新和探究,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利用新的阅读教学理念指导阅读教学,不断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闫晋晓 单位:山西省临汾市第三小学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1.
[2]谢幼如,吴利红,黎慧娟,郭琳科,黄咏瑜,肖玲,杨阳.智慧学习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性教学路径的探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06:36-42.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的探讨
作者:温宇丹
摘 要: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是培养和促进学生从理论认识到实践应用能力的一种创新型的教育改革。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将当代社会环境中的多种问题和学生感兴趣的事情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得学生在学习中与社会实际接轨,能够学以致用,调动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得到很大提升。能够整合语文学习中的识字、写作、口才应用等全方面的能力。
关键词: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多学科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活动类型
1.学科综合型
它整合了多个学科的单元题材,围绕语文教材为中心的形式进行教学。
2.观察实验型
综合性学习活动注重切身感受,倡导学生经常参与实际活动和观察。学以致用,结合书本学习,观察自然和社会生活,汲取多样文化。比如,教师安排学生观察生活中广告语的活动。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观察身边的环境里哪里有广告语的应用,记录广告语,探讨这些广告语的含义和作用。在课堂上交流心得。通过这些实验活动可以调动起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和应用能力。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1.综合性培养的前提条件就是要让学生具有强烈的探究欲望
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设计活动的重要目标就是要有效地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相关难题。所谓的难题就是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能够影响学生学习生活的问题。因此在教师设计问题的同时要考虑以上因素的存在。适当地做一些引导工作。可以采取学生提出的问题,这样更便于提高学生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
2.语文综合性学习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
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亲身感受和感想,从而总结出提高自身和收获所在。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出学生探索和参与的欲望,与其他同学互相交流合作,从而保证综合性学习的有效性。
综合性语文学习在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同时,还凸显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取综合性学习方式的重要性。在进行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综合性学习方式有效地引导提高学生自主合作的探究精神,有助于加快实现教学目标的步伐。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的开展,必定会给学生带来更多的优势。
参考文献:
一、精心筛选内容,不同角度提炼主题
在确定主题这一问题上,语文教材可以说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首先,教师可以以语文教材为依托,从教材角度对阅读教学主题进行提炼和构建。在进行教学工作之前,教师应深入研读教材内容,不断琢磨作者的写作意图,确保课文主题提炼的确切性。其次,生活实践是很好的阅读素材来源。生活是语文的源泉,在这样一个广阔的教学平台下,我们可以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了解,如,秋天到了,落叶能够激发出学生怎样的灵感,体现什么样的“秋”的主题。有了明确的主题,教师便要开始围绕主题,有目的地给学生提供一些能够作为写作范文的素材,让学生在反复、大量的阅读之后,通过寻找更多相关的主题或相反的主题,来多方面地、高密度地掌握语文阅读的重点。
二、创设教学情境,促使学生感知主题
在确定了阅读的主题之后,教师就要将主题教学付诸于实践。教学过程的首要步骤就是如何让学生进入学习情境,主要的问题是如何引起学生的兴趣,与此同时可以进入课程的主题。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进入主题式的阅读呢?对此,教师可以采用单元语来进行解说引导,通过情境创立、生活场景的链接与动画的引入来引导学生。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明确生活场景的链接是最佳选择,因为每一篇文章都是来源于生活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细细地品味作品、留心发现生活的影子,从而促使学生深入主题研究,从中真正地体会蕴含有生活气息的文章。
每一篇文章都有真实存在的生活点,在进行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尽量调动学生对这些生活点的切实感知,以便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应该抓住学生的具体生活经验,让学生自己来描述印象中的长城或其他的名胜、景点,分享各自的感受。这样一来,不仅促使学生的课前知识得到极大丰富,而且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也很有帮助。当然,学生之间的必要交流和经历分享也是有益的,这样学生可以更深入地领悟主题,更好地掌握阅读技巧。
三、促进交流,促使学生深刻剖析主题
主题阅读的交流部分可以说是整节课的主体部分,整个过程围绕着教学过程主体脉络,不断营造适应的学习情境,鼓励学生参与集体讨论,促进其语文素养、学科学习能力的整体提升。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在围绕着一到两篇的教材课文来进行主讲的同时,重点对文章的词、句、段等进行反复推敲,深入思考,使得学生了解课文主题的内在含义和用词造句的魅力所在。这样的一个过程是教师在根据学生个体特点不断引导学生参与文本对话,促使学生进行由浅入深的课文学习,以此形成创造性的运用的过程。另外,教师还应当努力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拓展阅读面,不断扩展主题,可以借助于多变的阅读方法和灵活的迁移策略来速读,达到快速通读课文、了解文章大体讲述内容和感情脉络、深入挖掘主题思想的目的。
四、实践拓展,强化学生的主题阅读技巧
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的最后步骤是教师逐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拓展,最终达到引导学生学习、领会主题,拓展语文教学实践活动的目的,由此便可以促使学生走出校园,即其涉猎范围不仅仅局限于学校,而是融入自然、融入社会、融入实践,以达到强化学生主题阅读技巧的目的。如在学习了人教四年级下册的《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之后,学生能够围绕“亲近自然、融入美丽风景”这一主题,展开多种形式的语文课外实践活动。学生通过让自己动手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并根据自己的感受附上各式各样的导游词来完成一篇游记,并且声情并茂地对身边同学介绍自己的所见所闻,同时在同学之间展开讨论。还可以采用编排对联的方式,来歌颂祖国的壮丽河山。这样的学思结合学习模式既可以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又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凝练语言和审美的能力,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快乐学习;思维
在快乐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他们在感受和体验知识时能从多个角度进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在教学中,运用愉快教学策略进行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爱学、乐学的内在动力。
一、教师要保持愉快的心情进行教学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和探究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教师的精神面貌和情绪会直接对学生造成影响。如果教师带着情绪上课,会让学生受到影响,从而不能积极地进行学习和探究。所以,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教师不能把消极的情绪带入到课堂中,要在上课之间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把负面情绪都放下,用饱满的激情和积极的状态进行教学和引导,使学生在教师的影响下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愉快的心情进行学习和探究。
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对于语文知识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并敢于和教师进行知识的探讨和分析,提高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发展学生的语文思维。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使他们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进行知识探究,能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实现真正的愉快教学。
二、进行愉快教学的方法
1、优化课堂导入环节,增加学生的快乐体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良好的课堂导入能有效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由于小学生性格活泼,在课间休息时非常活跃,刚开始上课时,他们的思绪还停留在玩耍上。所以,要让学生快速地进入到课堂学习中,实现高效的探究学习,教师需要运用课堂导入环节来进行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能馬上被教师设计的导入所吸引。
例如,在教学《钓鱼的启示》一课时,我通过多媒体制作了一个动画片:周末的时候,有两个不同的家庭去钓鱼,其中一个家庭钓到鱼又重新放到了水中;另一个家庭钓到的鱼变成了他们的晚餐。通过这个导入,学生被动画片中的内容所吸引,他们的注意力非常集中。然后我让学生对这两个家庭的不同做法进行讨论,课堂氛围立刻活跃起来,学生都积极主动地说出自己的看法。接着教师把学生引入到对课文的探究中,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更透彻,体会到了从钓鱼中获得的启示。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使学生始终保持愉快的心情。
2、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情境教学,为学生创造快乐氛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技术进入到了社会的各行各业。在学习教育中,多媒体在辅助教学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使他们能通过直观的感受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在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中,很多单纯依靠教师的语言不能让学生理解的知识,通过直观的多媒体展示就能让他们轻松理解,并获得更多的综合体验。在新奇、有趣的教学环境下,学生感觉到语文学习是快乐的,他们能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并对遇到的语文问题进行积极思考。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树立了学习语文的自信,发展和提高了语文思维。
3、激发学生的情感,在课堂互动中感受快乐。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深入探究语文课文,激发他们的情感,让学生的情感和文中作者的情感发生共鸣,增加他们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能随着作者的忧而忧,喜而喜,达到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旨的作用。作者在表达情感时通过文字,学生在体会课文内容时也是通过文字。
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课文,通过多读来体会其中的情感,在读的过程中多思、多想,在读的过程中领悟,体会阅读带给学生的快乐。在让学生进行阅读时,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方法进行指导,让学生分清哪一部分需要略读,哪一部分需要精读。对于课文中的重点段落要求学生反复阅读,深入体会,达到和作者情感交融的境界,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在教师和学生进行互动过程中,既丰富了师生互动的情感,也丰富了课文传达出来的情感,更丰富学生内心世界中的情感。自然,学生便全身心地沉浸在愿学、爱学、乐学的氛围中。
三、愉快教学要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
组织适当的课堂活动,学生个体的主动参与和学生群体的积极互动是使课堂活动生动活泼、富有成效的必要条件。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每一个人都动起来,不仅可以得到教师的指导,还能够与同桌互相讨论、互相启发、相得益彰。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能带给学生新鲜感的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参与意识,有利于营造热烈、欢快的课堂氛围。这就容易形成文本与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实现课堂上多通道的信息传递;学生在具体语文情境中的课堂活动,容易有所发现、有所感悟、有所认识,能使更多的学生体验到学习乐趣,树立起学习信心。
组织课堂活动的方式有很多。例如,小组讨论、角色表演、分角色朗读、配乐朗读、辩论、即兴演讲、游戏、课堂接龙活动等,教师要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把课堂活动组织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其中的乐趣。
总之,在小学语文愉快教学中,教师要摆脱传统教学的单一性,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使他们发挥最大的潜力,积极主动地进行语文知识探究,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情感体验。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始终保持愉快的心情进行学习,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语文的信心,使他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能积极地进行探究,最终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使语文课堂真正实现高效教学。
摘 要:生本教育是新式教育特点之一,生本教育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不仅是一种教学理念,也是一种教育方式,可以运用到各科教学中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可以贯彻生本教育理念。笔者主要通过针对立足生本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深入探讨分析,制定一些教学策略,希望对众多同行有所帮助。
关键词:立足生本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策略 探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7B-0028-01
在小学教育阶段,语文学科比较特殊,是学习各科知识的基础,包含着对小学生的审美意识、汉语文化以及道德认知等方面的训练。而立足生本教学理念是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观察落实教学目标的关键所在,在教学活动中地位十分重要。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课堂上重视生本教育理念。
一、立足生本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特点分析
首先,关注学习目标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在小学语文生本教学课堂中,教学主体是学生,随着学习的深入与对语文知识的逐渐掌握,其能力在不断提升。立足生本教学课堂的学习目标是,小学语文教师制定学习要求,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和解决问题,实现学习目标。其次,关注学习方法与目标达成的关联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运用的教学方法要符合学生的实际,生本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可以充分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效教学。而立足生本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教师能够关注学生学习方法与目标达成的关系。再次,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点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被动接受区别较大,学生自主学习是根据自身的学习认知与知识点,教师的引导点拨十分重要。而在生本语文课堂上,小学语文教师不仅对学生进行个体引导,在学生合作学习时也给予引导,帮学生学习和掌握语文知识。
二、立足生本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策略
(一)制定目标引导学生自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立足生本教学课堂的目的在于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关键在于小学语文教师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制定的学习目标要清晰全面,不仅要有知识学习目标,还需要学习技巧目标。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是关键,但是有效的学习方法更为重要。小学语文教师制定的学习目标,可以要求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中做笔记,也可以把重点或疑点进行小组讨论解决。小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学习方法之后,有利于推动自主学习。对于学生在自主学习语文知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教师应该给予一定的指导,可以将学习目标分解,降低难度。
(二)充分运用合作学习模式
立足生本的小学语文课堂学生为教学主体,自主构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学习时间与权利交给学生,语文教师给予正确引导或指导,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掌握学习技巧,从而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提升语文综合素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生本课堂上,可以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在小组内把自己学习与掌握的语文知识或技巧分享,将遇到的难点或疑点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共同探讨解决问题,增加学生之间的互教互学,使自主学习效果得以巩固。另外,生本语文课堂上的合作学习不仅体现在课堂中,也包含课前预习合作,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布置一些预习,让小组成员根据目标预习语文课文,将难以理解的地方做笔记,再到课堂上讨论分析,要求全员参与。
(三)强化学生语言文字训练
小学语文生本教学课堂强调学用结合,以学定教,教学方法与流程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学习与发展情况出发,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快速学习和掌握语文知识,促进学以致用。小学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的实践性、综合性学科,应该强化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训练和提升,帮助学生提升综合语文素养。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课文知识时,通过对文章内容的了解和掌握,积累语言文字,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在已有语文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仿写或续写,学生在互相交流中能准确用词,提升语文素养。
(四)落实课堂学习目标检测
立足生本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比较关注有效学习。教师可以直接在课堂上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检测学习目标是否实现,不仅能够让小学生明确语文知识学习目标,还能帮助学生检测学习成果。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给学生留下合理的检测时间,落实学习目标,检测学习成果。课堂检测能够使学生对学习的语文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及时反思,发现问题,从而纠正解决。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立足生本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合理运用生本教学理念,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知识,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习和掌握语文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多次论及到阅读对儿童发展的重要作用:“学生的第一件爱好就应当喜爱读书。”《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特别关注学生的课外阅读,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并明确规定了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50万字的任务。因此,多读书,读好书,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可目前,儿童阅读的现状很难让人恭维,尤其是在农村小学存在的问题更突出,课外阅读面狭窄、量不足、能力缺失等等。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验到阅读的乐趣,参与自己的情感,把阅读的艰辛过程化作愉悦之旅,那么阅读会变得津津有味。
但是如何才能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快乐呢?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愿读。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学生阅读的愉悦感,是改变阅读现状的一条有效途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只有当学生在头脑中树立了强烈的阅读意识,才会积极主动地去阅读书籍,乃至形成爱好,养成习惯。因此,教师要在点燃学生阅读热情上下点儿功夫。特别对于那些初学阅读的学生来说,教师尤其应该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把教师的主观要求变为学生的主观愿望。用“兴趣”“乐趣”这两把“金钥匙”去开启学生的心扉,引导他们步入知识的殿堂。
美国教育家杰姆〃 特米里斯认为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要从小开始,要依靠老师和父母的诱导。老师或父母每天为孩子大声朗读文章,持之以恒,孩子对阅读的兴趣便会在抑扬顿挫的朗读声中渐渐产生。在听读中,孩子会逐渐领悟语句结构的神韵,产生想读书的愿望并能逐步具备广泛的阅读基础。
二、指导方法,让学生会读。
如果学生仅仅有了阅读的兴趣,不懂得如何去读,阅读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教师要让学生学会技巧,并能学以致用。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
1、阅读“量”的指导
书籍浩如烟海,但是人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一个人想要读完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在选取阅读材料时,教师应着眼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和视野的拓宽,面要广,量要大,选要精。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无论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无论是科技的还是人文的,一切凝聚着人类文化的精华读物都应进入学生的视野,使他们在阅读过程中鉴赏文化精品,提高审美情趣,完善人格塑造。
课堂教学可以实施“课内学一篇,课外带几篇”的同步导读法。例如五年级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后,我就向学生推荐《安徒生童话选》、《格林童话选》等各种童话。学了《少年闰土》这一课后,我就向学生介绍鲁迅先生的其它作品。一学期下来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籍就大增。教师可以以教材典范精美的选文为“经”,以优秀课外读物为“纬”,构建“经纬”交错的阅读网络,促进知识的迁移,使课内外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源自于合适的阅读内容。教师尽可能将符合学生心智特点的课外读物推荐给学生,以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进而交给学生打开阅读之门的钥匙,让他们打开一扇又一扇的文学之窗,文明之窗、文化之窗。马克思曾说:“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
到自己知识贫乏。科学是奥妙无穷的。”高尔基指出:“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小学生语文能力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这需要不断地日积月累。“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2、阅读“质”的指导
朱熹认为:“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咀,终不知味也。”“喜爱读书,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还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多种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如精读法,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精要,进行圈点钩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思考边批注,逐渐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又如略读法,首先要看看序言、目录,或开头、结尾,然后从头至尾地浏览,力求迅速准确地从全局上把握读物的脉络和主旨,明确内容。教师平时要放手让学生围绕研究主题寻找信息,利用图书馆、书籍报刊、网络、电子读物。当然,也应让学生明白,略读不等于走马观花、漫不经心,而是要集中注意力,有目的地扫视。
同时,写读书笔记也是一种巩固阅读成果的好办法。写读书笔记不求千篇一律。如:学生可摘录好词佳句,为写作积累词汇;可概括故事大意,训练逻辑思维;可归纳写作特点,培养分析能力;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写一篇读后感,进一步挖掘作品的思想内涵和现实意义,锻炼培养学生写作能力。读书笔记形式多样,但读一本书、一篇文章,不必面面俱到,应该重点突出、讲究实效。
三、创设环境,让学生多读。
吕淑湘先生说过:“问语文学得好的人,都说是课外看书多。” 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学生读的书越多,他的思考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跃。”因此,教师在给学生推荐各种好书的同时,应注意创设环境,让学生多读书。
1、组织图书角。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也可采用“流动图书箱”的办法,由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为了介绍图书,也可以组织学生举办图书展览,把被介绍的图书陈列出来,同时展出学生整理编写的宣传图书的资料。资料可包括图书内容提要,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等,这样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阅读条件。
2、建好图书馆。学校应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加强和完善学校图书馆、阅览室的建设,尽可能购臵配备较多的图书资料品种,尤其要注意图书资料的及时更新,不断购进最新出版的社会上有影响的优秀书刊,从而满足学生的读书欲望,为学生开辟一条图书借阅的主渠道。
3、引导网络阅读 互联网的产生和被广泛应用,给我们的课外阅读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教师只要引导得当,完全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开阔眼界,认真阅读,广览博采,为我所用。
四、多作并举,让学生乐读。
小学生的意志品质正处于逐步形成发展之中,他们往往缺乏坚持阅读的恒心。开展课外阅读方面的活动,最大的功效就在于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引导学生持之以恒,坚持阅读。学校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是专题性的活动,如“长征诗歌”朗诵会、安徒生童话故事会、书籍展评会、藏书交流会、阅读竞赛等;也可以结合校园文化的建设来举行,以发挥阅读活动的综合效应,比如“语文节”、“校园童话节”、“红领巾读书读报活动”等。通过活动,让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成果展示出来,使他们体验到阅读的乐趣,从而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去。
现在有不少学生已经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他们也想多读书,可是过多的作业、家长认识的偏差使得他们已没有机会去读课外书了,这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大声疾呼:“给孩子们创设一个可自由阅读的机会。”语文教师要减轻课业负担,给学生增加阅读空间。教师布臵的作业少了,学生有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博览精读书报杂志。通过各学科的阅读教学,学生们会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有的喜欢读文学作品,有的偏好科技小百科,有的喜欢读名人传记,有的对生物知识着迷,还有的对世界各国的风俗人情感兴趣,将是五花八门、丰富多彩。
《语文课程标准》把“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列入教学的首要目标。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教师应努力培养引导学生识字的兴趣,乐于识字,自主识字,让学生成为识字的主人,主动愉快地积累汉字。下面是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如何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一些粗浅建议:
一、识字融于生活,培养识字习惯
识字教学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汉字在生活中的应用无处不在,因此我们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识字教学。如:在教学“奶”“超”等生活中常看到的字时,我发问:“你在哪里看到过它?”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我经常喝酸奶,这个字我知道,是“奶”;这个“超”字我认识,我家小区有个供销超市……生活的资源无穷无尽,应该让孩子们充分利用生活资源主动去识字。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识字对儿童来说变成一种鲜明的激动人心的生活情景,里面充满了活生生的形象、声音、旋律的时候,才能变得轻松。”在校园中,教师可以利用校园环境让学生在不经意间,了解亲近校园,愉快主动地学到汉字。开学第一天,我带着学生参观校园,让他们认校名:“绍兴市镜湖小学”,认校训:“以学为镜,上善若水”,认校风:“文明勤奋,健康创新”。还利用课余时间带学生认识班级的课程表、值日表、黑板报,走廊上的“名人名言”,校园中的“文化长廊”。凡有文字出现的地方,都引导他们去看看。就这样,日子久了,学生们就会从开始的无意识逐渐变得有意识地把熟悉的环境与识字结合起来,不知不觉中养成了识字的好习惯。
低段小朋友对身边人姓名的认读和书写尤为好奇。开学初,我给每个孩子制作了名字卡片,贴在桌子的左上角,鼓励孩子们早点结识自己的新伙伴,认识自己的新同学,比一比谁认得的朋友多。课间,孩子们喜欢穿梭在课桌椅间,认读名字交朋友,使他们感觉到识字是一件有趣的事。思品课上,老师要求每位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张“名片”送给新同学,名片中涉及到生日、生肖、兴趣爱好等等,孩子们在这个交流的过程中接触到了一些汉字,不少孩子还到我这里询问某个字怎么写,某个字怎么念,兴趣盎然。通过这样的方式,使陌生的字变得认识并熟悉,进而成为学生自己认识的字。
二、牢固根基,灵活运用识字方法
汉字是拼形文字,组成汉字的结构单位:一是笔画,二是部件。汉字的这种“拼形”特点使得小学识字教学可以根据汉字的结构重组规律,通过合理体现识字过程的阶段性,培养提高学生自我识字的能力。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教师应有意识地教给学生有关于汉字的偏旁部首、间架结构的基本知识,为学习更复杂点的合体字打好基础。教师可以运用换一换、加一加、减一减、编顺口溜、猜字谜等各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识字愿望,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自主识字,体验识字过程中成功的快乐。识字教学由枯燥变得有趣,由单一变得多样,孩子们完全成为了识字的主人。
案例:师出示《小小的船》这篇课文中“我会认”的9个生字“船、完、坐、只、看、见、闪、星、蓝”。
师:同学们,别看这些生字又多又陌生,今天我请大家都来做做小老师,开动脑筋,用自己的方法来教教大家,相信你们一定都有好办法。(孩子们纷纷举手)
生:我是这么记住“船”的,一家几口人坐在小舟上。
师:你的顺口溜真有趣!
生:我用“换一换”来记住“闪”,我们学过的“问”字,里面的“口”换成“人”就是“闪”。
生:门里有个人就是“闪”。
师:你们的方法都很不错,都是合格的小老师。
生:我请大家猜个字谜:“两个人坐在土堆上”。
(话音刚落,很多孩子脱口而出,是“坐”。)
生:那“两个人坐在广场的土堆上呢?”
(大家应和:“座位”的“座”。)
师:你真棒,这位小老师不仅带大家学习了新字,还巩固了旧字,做到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可谓是两全其美。
生:手放在眼睛上,手和目组成“看”。
师:恩,用“加一加”的方法记忆,好!
生:我妈妈在蓝天国际影城上班,“蓝”字我早就认识了。
师:你在生活中积累了生字,真了不起。
小老师们你一言我一语,繁杂的生字被大家的奇思妙想破解了,我欣喜地看到,孩子们熟练地运用各种方法来自主识字,各种方法都成为了孩子们识字的“良方”。
三、合作探究,加强学生自主识字
“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一下,还是一个苹果;但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就有两个甚至多于两个的思想。”低年级小学生有着非常强烈的表现欲望,让学生做小老师可以使学生充分地表现自己。组织学生把学过的或者课外搜集起来的生字或词语制作成卡片,小组同学合作,通过“我是一位小老师”这个活动互教互学,定期检查小组成员的识字情况,打破教师单纯教,学生被动学的方式,互相帮助,快乐的识字。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课内课外的识字途径和成果,从而达到资源共享,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也培养了学生个性化行为。晨读时也可以让学生领读卡片,在减轻老师负担的同时提高学生学习生字的积极性。
课余,放手让孩子们自己积累,收集生字、剪剪、贴贴,这样就成了“我的识字袋”,随身携带,经常利用字卡识字。定期举行以识字为主题的竞赛活动,扩大识字量。学生们在收集中识字,在剪字中识字,在帖字中识字,在交流中识字,最后评比出“识字周明星”“识字月明星”,使枯燥的识字教学成为培养学生热情探索的热土,激励了孩子们自主识字的意识,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总之,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识字愿望,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自主识字,体验识字过程中的快乐,才能让学生的兴趣持之以恒,让识字成为学生的一种精神享受和生活需要。
一、小学英语音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成长期,在学习中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因此在小学阶段就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强化学生的标准发音。但在实际中,小学生很少能够做到对教材中的内容轻松朗读,单词发音的问题成为了小学生学习英语的一大障碍,导致小学英语教学始终难有突破。
1.教学手段单一,学生发音基本依赖于模仿。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多数教师都是采用“教师念,学生读”的形式,学生对于发音基本是靠模仿来完成的。小学生在接触外语的初始阶段,难以准确把握教师的发音,模仿过程中难免会有偏差,加之对于学习中很多相似的读音,学生学习过程中就难以分辨。教师对音标学习的不重视,导致学生对音标的学习不深入,英语的整体学习就受到一定的限制。同时,即使有的教师认识到了单词发音规则讲解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加强了对英语音标的教授,但多限于教给学生认识并诵读48个音标,而忽视了音标与单词发音的结合,也未能很好地提升音标教学的效果。
2.教师习惯于灌输,不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重知识传授而轻语音能力培养的问题比较严重。通常,教师习惯于在课堂上领读新单词,而不是让学生练习独立拼读,对单词的读音也是以灌输为主,学生只是机械地读,而不动脑记。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而且并不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征,无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以致学生产生厌倦心理,不愿意继续学习英语。
二、小学英语音标教学中应采取的策略
1.将音标教学与字母和单词教学有机结合。不少孩子从幼儿园就学会了26个英文字母,但是学生真正接触到英语语音练习的时间其实是比较晚的。在教学音标内容时,教师可以尝试结合字母的发音,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音标的发音。比如,教师通过26个字母的发音示范,引导学生找出所有还有/i:/等音标的字母。因为字母对于学生来说,是已经掌握的比较熟悉的内容,这种导入方式是遵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模式。学生可以更加容易地掌握音标的发音部位。在单词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将单词分解,让学生感受每个字母的发音规则。利用一些基础的教学机会帮助学生建立起音、形之间的联系以及单词的拼读意识。通过这种有意识的渗透,学生学习新单词的能力、拼读拼写单词的能力、记忆单词的能力都会大幅提高。
2.将游戏教学法引入到音标教学过程中。小学生的特点是比较好动,对游戏抱有极大的兴趣和新鲜感,而且他们的形象记忆较强,理解记忆较差。可见,游戏教学法比较适应这一阶段的学生。实践表明,游戏教学法对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等方面都有关键作用。比如,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教师念出音标,学生以最快的速度在黑板上写出所读音标。然后以接力的形式交给同组其他成员,游戏的最后以写的最快、写的正确率最高的小组胜出。再如,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连连看的游戏,一边是打乱顺序的单词,另一边是打乱顺序的音标,当学生连线正确时,其他学生要大喊“Bingo”,连线最快最准确的同学胜出。实践表明,这类小游戏十分受学生们的欢迎,让枯燥的音标教学鲜活起来。
3.把音标教学和汉语拼音结合起来。学习英语中很容易收到母语的影响,对于初学者尤为严重。因此,教师要想办法利用母语的正迁移作用促进英语音标教学的开展。比如,许多的英语音标与汉语拼音在字形方面十分相似。清辅音/∫/与我们的汉语拼音[sh]十分相似,但是清辅音/∫/发音时需要伸舌,而汉语拼音[sh]是卷舌。还有不少单词,音标的写法与单词拼写、汉语拼音十分类似,如pen,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英语单词和汉语拼音发音的区别,帮助学生认识到音标/n/是鼻音,所以读这一类的单词会有鼻音较重的感觉。通过这种对比的记忆的方法,加深学生学习印象。
三、结语
如今教育倡导减负增效,而课堂教学策略的实施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如何有效的提高英语课堂的效率,是值得所有小学英语教师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教学策略用来指教学活动的顺序和师生连续性的实质交流;只为实现预期效果所采取的一系列有用的教学行为。如何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我认为应从一些几个方面着手:
一、有效课堂的课前准备策略
(一)有效的教师准备策略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足够的教学准备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学生一届一届更换,知识一天天更新,即使教授同一课程,让需认真备课,以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学效率。
1、认真研读课标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指南,对各阶段教学的重点、目标以及可采用的教学模式都颇具建设性的建议。研读课标,对各阶段的教学有一个宏观地把握,才能制定教学的长远计划,确定各单元的具体目标。
2、认真研读教材
不同的教师也许对教材的使用方式不同,有的教师完全依赖于教材,一步步地跟着教材走;有的教师总体上按教材走,但对其中的内容会有所舍取;当然也有不少教师不喜欢按教材讲,而
是根据学生的情况自己编写材料。但教材总是教学的内容依据。为了保证教学的序列性、连续性、科学性,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有必要研读整套教材,弄清,各阶段、各单元的培养目标。
3、认真研究教法
虽然课标对叫法的选择有宏观导向,具体是十种方法的选择却有赖于老师。因此,教学有必要掌握听、说、读、写的各项教学原则,具体课堂操作模式以及可采用的技巧、活动等。在备课时,针对每一堂课知识的传授和操练、问题的解决、学习策略的训练、活动的安排、能力的培养等设计具体的操作方式。例如: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最好采用任务性教学和情境教学;而单词中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和音标的讲授最好用启发式教学。
4、认真研读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有效展开以来与学生的参与。要保证学生积极足够的参与,课堂设计就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学生的实际,主要指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特点、学习风格等。只有对这些有明确地了解,教学才能够做到“因材施教”。
(二)有效的学生准备
教学中应以学生为本,教师是主导,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因此学生的准备至关重要。
1、教学应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让学生能够自信的开口说英语;消除紧张的心理,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去。
2、充分的课前预习非常重要,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只有对所学内容有所了解,才能有目的的听讲和学习,才能牢固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二、教学过程的有效策略
1、应明确教学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不管是什么课堂,是新授还是复习,教师应清楚教学所要完成的任务。
2、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最大限度的将课堂还给学生,注意教师与学生合理的话语比例。学生的学习应该有多样性,教师应设计各种有价值的教学活动。但不要出现大量浅层次、低水平的操练。以小组合作为例:合作交流必须建立在明确分工、互助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工作要明确到位,不能搞形式上的合作。多关注各个层面的学生,不要忽视后进生学习的不投入和不深入,切勿因表面上的“积极性”和“一切顺利”的假象造成学生的两极分化。
3、有效的提问策略
提问的目的是使学生参与到与其所学的语言材料有关的活动中,因此,有效的提问能够使学生作出相关的完整的答复,并且同时激发学生参与的意识。相反,如果提问造成学生长时间的沉默,或者学生只能作出十分简短或者不适当的回答,那么提问就一定存在问题。在提问的过程中影响提问有效进行的因素有很多:诸如学生的水平和喜恶、问题的类别和梯度,等待
时间的长短、教师的反馈等。教师在提问时应多多考虑以上的关键因素。
【小学体育教学策略探讨论文】推荐阅读:
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策略探讨论文11-05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体育有效教学探讨论文10-04
小学体育教育现状与改进策略论文10-22
小学一年级体育有效教学探讨10-28
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激励教育的策略探讨10-10
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探讨论文11-09
小学体育与健康论文10-02
小学阳光体育论文11-24
中小学声乐教学策略研究论文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