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字的优美词语

2024-07-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三个字的优美词语(精选6篇)

三个字的优美词语 篇1

3个字的词语1

忆往夕 小回忆 乱节奏

溯汐潮 岚风殇 浅笑痕

致命伤 忆思凉 独伤心

小情操 夜未央 夜难眠

守候者 小意境 梦里花

笄发醒 红颜殆 追梦魂

独角戏 梦迷离 空口言

3个字的词语2

肥皂泡 风凉话 风马牛 风木叹 风树悲 风月场 夫己氏 夫妻店 斧凿痕

釜生鱼 釜中鱼 父母官 父母国 父子兵 付东流 附骥尾 赶潮流 赶浪头

赶时髦 干瞪眼 个中人 沟中瘠 狗吃屎 狗腿子 狗咬狗 故纸堆 瓜蔓抄

刮地皮 管城子 灌米汤 鬼画符 鬼门关 滚雪球 过时货 海底眼 邯郸梦

3个字的词语3

喝倒彩 禾生耳 合家欢 和事老 和稀泥 鹤乘轩 鸿门宴 狐狸精 糊涂虫

糊涂账 虎而冠 护身符 花脚猫 黄粱梦 活现眼 火伞张 激将法 及时雨

急就章 急先锋 集大成 挤牙膏 寄生虫 佳弟子 家天下 假慈悲 假惺惺

贱骨头 江海士 交际花 嚼舌头 佼佼者 叫化子 阶下囚 揭盖子 街溜子

3个字的词语4

喝倒彩 禾生耳 合家欢 和事老 和稀泥 鹤乘轩 鸿门宴 狐狸精 糊涂虫

糊涂账 虎而冠 护身符 花脚猫 黄粱梦 活现眼 火伞张 激将法 及时雨

急就章 急先锋 集大成 挤牙膏 寄生虫 佳弟子 家天下 假慈悲 假惺惺

贱骨头 江海士 交际花 嚼舌头 佼佼者 叫化子 阶下囚 揭盖子 街溜子

3个字的词语5

节骨眼 解人颐 解语花 金不换 金石交 金石声 紧箍咒 揪辫子 九折臂 九回肠

救世主 卷地皮 卷铺盖 掘墓人 军令状 开后门 开小差 扛大梁 空城计 空对空

孔方兄 口头禅 扣帽子 苦行僧 苦肉计 宽心丸 拉皮条 拉长线 拦路虎 烂羊头

三个字的优美词语 篇2

新词语是随着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变化而逐渐形成的,是一种重要的语言流变现象。王铁琨先生(1992)指出:“新词语是指一个新创造的或从其他语言中、从本民族语言的方言词、古语词和行业语中新借用过来的词语,也指一个产生了新语义、新用法的固有词语。”亢世勇、刘海润(2003)将新词语系统地划分为新造词语、旧词新用、由方言进入普通话的词汇、外来词、简略词、因修辞用法稳定下来而构成的新词语、专业术语的意义泛化、字母语、网络词语等9类。新造词语是一种用汉语固有语素创造出的具有新词形和新意义的词语,它每年以1000条速度递增,是汉语词汇流变的主要态势和基本特色,在整个新词语中占有较大的比重(陈光磊,1997)。对外汉语教学界对留学生新词语教学与学习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高莉琴(1999)认为,“新词新语应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占有一席之地”。汤志祥(2002)强调留学生新词语教学的重要性,认为教学大纲应体现新词语教学方面的内容,建议每两年修订一次《报刊阅读》和《当代中国话题》教材。李必辉、王作新(2007)强调新词语教学应着眼于语境教学,丰富的语境有助于留学生汉语新词语的学习。何彦杰、高兵(2008)强调汉语学习者多接触媒体对新词语学习具有重要作用。对外汉语界强调新词语教学的重要性,重视语境因素和学习者多接触媒体在留学生新词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但研究主要是从教学实践角度进行论述的,并没有采用严格的实验方法加以证明,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汉语词语理解一直是心理语言学和二语习得研究的热点和焦点,学术界对此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首先,考察构词语素对整词理解与识别的影响。主要涉及语义透明度问题。语义透明度是指各构词语素与整词的语义关联度(王春茂、彭聃龄,1999)。语素义与整词义高度相关,则为透明词;反之,则称为不透明词。王春茂、彭聃龄(1999,2000)研究表明,透明的语素促进整词的加工,不透明的语素抑制整词的加工。孟祥芝等(2000)证明形旁透明字的正确率显著高于形旁不透明字。高兵(2004)研究表明,语义透明度和词频影响中国大学生的词语识别。徐彩华、李镗(2001)研究了中国儿童学习汉语母语的情况,发现透明词有利于学习,遇到生词时,透明度对词汇的理解尤为关键。其次,考察句子语境对汉语词语理解与识别的影响。舒华、张厚粲(1993)研究表明,语境线索能提高儿童词汇学习的效率。朱晓平(1991)研究表明,句子语境与目标词语义关系影响目标词理解,语义相关语境促进目标词理解,语义无关语境抑制目标词识别。鲁忠义、熊伟(2003)的研究表明,语境与目标词间语义强度影响目标词理解与识别,语义强度越大,越能促进目标词识别。李俏、张必隐(2003)研究表明,句子的语义和句法影响目标词理解,合理的句义和语法促进目标词理解,而语义违反和语法违反会对目标词理解产生抑制作用。张金桥(2008)采用句子启动技术探讨了句子语境对留学生汉语词语识别的影响,结果发现,解释性语境和推理性语境均能促进留学生汉语词汇识别,在有语法标记条件下,这种促进作用更明显。最后,考察语言环境对词语理解与学习的影响。戴曼纯(1995)将语言环境分为课堂语言环境和自然语言环境,他认为课堂语言环境的学习是有意识的,自然语言环境的语言交际性强,可以无意识地自动地学习语言的语法系统。Wang&Koda(2005)比较了不同丰富程度语言环境的学习者的词汇学习效果,结果发现语言环境丰富的学习者的词汇阅读理解成绩比语言环境贫乏的学习者要好很多。这说明,学习者具有丰富的语言环境,有助于词汇理解与学习。

值得探讨的问题是,语义透明度、句子语境和语言环境是否对留学生新造词语理解与学习产生影响?它们以何种方式发生作用?本研究准备探讨这一问题。本研究涉及句子语境以及语言环境等因素,对留学生汉语阅读与学习能力有一定要求。初级水平汉语学习者词汇量少,汉语语法知识还没有系统的把握,汉语词语阅读与学习能力较差;中级水平汉语学习者已经具备一定的汉语词汇量,并形成了基本的汉语语法知识,具有一定的汉语词语阅读与学习能力;高级水平汉语学习者词汇量、汉语语法以及汉语学习能力都较好。为了防止实验过程中出现天花板效应和地板效应(1),提高实验效度,本研究以中级水平学习者为被试,探讨语义透明度、句子语境和语言环境等三个因素在留学生新造词语理解中的作用特点及其规律。

二研究方法

(一)学习者语言环境问卷的编制及被试的选择

根据留学生语言环境情况和本研究目的,编制语言环境状况调查问卷。共有7个有关汉语学习者语言环境方面的问题,2名专家评定表明,该问卷能反映留学生汉语语言环境情况。采用李克特(Likert)4点量表进行评分,“完全不是”计0分,“少数是”计1分,“多数是”计2分,“完全是”计3分。

测试学习者语言环境情况并选择被试。106名中级汉语学习者(2)参加了调查,问卷共7题,以7个题的平均分数作为其语言环境丰富程度的分数。测试完后,删除平均分在±3个标准差以外的被试,共8名,计算删除8名被试后剩余被试的平均分,删除平均分上下各7名共14名被试,经过两次删除后,余下84名参加正式测试。分数较高的前42名被试称为语言环境丰富组(3),平均分为2.15,分数较低的后42名被试称为语言环境贫乏组,平均分为0.69,统计检验差异非常显著(p<0.001);这说明两个组的语言环境丰富程度存在很大差异。接着,将每种类型的语言环境组的被试均随机分成3小组,每组14人,每小组内国籍、性别及是否华裔进行了匹配,3组内语言环境调查成绩差异均不显著(p>0.05),这说明每一种类型的语言环境组内3个小组的被试是同质的。

(二)新词语的选择及句子语境和选项的编制

从近5年来报章、杂志、电视、电影及社会生活中流行的新造词语中选择40个,均为双字词。来自同一群体但不参加正式实验的15名留学生评定,这些新造词语在他们所学教材以及正式课堂教学中均没有出现过,他们均认识新造词语中的语素。18名汉语言专业研究生评定其语义透明度和出现频率。首先,根据王春茂、彭聃龄(2000)关于语义透明度评定方法对新造词语进行评定。评定新造词语第一、第二语素与整词在语义上的关联程度,例如吧与吧女、女与吧女,人与人气、气与人气是否关联,并按其关联程度打分。按照关联程度从最低到最高分为7个等级,分别为0、1、2、3、4、5、6,以两个语素的平均分为该词的语义透明度评分。其次,采用李克特4点量表对这些新造词语的出现频率进行评定。“从不出现”计0分,“较少时候出现”计1分,“有些时候出现”计2分,“经常出现”计3分。最后,分别在语义透明度高和语义透明度低的新造词语中取出现频率较高的各12个共24个新词语作为正式测试的目标词语。两组词语的平均语义透明度分别为4.89和1.21,差异非常显著(p=0.000);两组词语出现频率分别为2.36和2.31,差异不显著(p>0.05)。

将句子语境分为无语境、弱语境和强语境三种,无语境指新词语无任何依托,仅以词语形式出现;弱语境指新词语出现在句子中,但无明确的释义,提供了有关新造词语的信息,但不是十分丰富;强语境指新词语出现在句子中,且前后有较为明确的释义或语义提示,提供了十分丰富的有关新造词语信息。根据三种语境分为三套测试题目,每个题目都在无、弱、强三种语境出现,三套测试题后面的选项完全一样,选项间字数大体一致。

下面以语义透明度高的“吧女”和语义透明度低的“人气”两个词为例,介绍新造词语的无语境、弱语境、强语境以及选项情况。

(1)无语境:吧女。

弱语境:玛丽是一个吧女。

强语境:玛丽是一个吧女,她在附近的一个酒吧工作。

选项均为:A.酒吧里陪人喝酒的女孩B.喜欢去酒吧的女孩C.在网吧工作的女孩D.喜欢喝酒的女孩

(2)无语境:人气。

弱语境:周杰伦的人气很高。

强语境:周杰伦的人气很高,喜欢他的歌迷越来越多。

选项均为:A.人呼吸时所吐出的气B.人受欢迎的程度C.人干活时所使出的力气D.人闻到空气中的香味

(三)实验设计

本研究采用2(语义透明度)×3(句子语境)×2(语言环境)混合实验设计。语义透明度(高、低)为被试内因素,语言环境(丰富、贫乏)和语境(无语境、弱语境和强语境)为被试间因素,因变量为被试正确回答的分数。

(四)实验步骤

实验分组进行,语言环境丰富组中3个小组和语言环境贫乏组中3个小组分别完成无语境、弱语境和强语境条件下测试。教师组发完试卷后,采用如下的指导语:“同学们好,现请你们打开试卷,试卷有24个题目,每个题目为一个含有划线词的句子(无语境指导语为:每个题目是一个划线词),后面有4个选项,请你判断哪一个选项与划线词语的意思是一样的,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请将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填在题目右边的括号内。”学生完成作业后,把试卷收上来。

三结果与分析

对每种条件下的被试回答情况进行计分,回答正确计1分,错误计0分,下页表1记录了每种实验条件下被试的平均成绩。

对表1中的数据进行2×3×2混合设计的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如下:

语义透明度主效应显著,F(1,78)=69.67,p=0.000,语义透明度高的成绩(9.15)要远远好于语义透明度低的成绩(7.10),这表明,新造词语的语义透明度越高,越容易被留学生阅读与学习。语境类型主效应显著,F(2,78)=36.84,p=0.000,强语境成绩(9.66)要好于弱语境(7.93),它们均好于无语境(6.79),这表明,语境能促进留学生汉语新造词语的阅读与学习,同时还表明,语境所提供的信息越丰富,越能促进新造词语的阅读与学习。语言环境主效应显著,F1(1,78)=60.61,p=0.000,语言环境丰富组的成绩(9.20)要远远好于语言环境贫乏组(7.05),这表明,语言环境越丰富,留学生汉语新造词语阅读与学习成绩越好。

语义透明度和句子语境交互作用显著,F1(2,78)=9.15,p<0.01。简单效应检验表明,在无语境条件下,语义透明度高的成绩(8.32)好于语义透明度低的成绩(5.25),p=0.000;这表明,在无语境条件下,留学生主要利用语素线索来理解汉语新造词语的意义。在弱语境条件下,语义透明度高的成绩(9.16)好于语义透明度低的成绩(6.69),p=0.000;这表明,在弱语境条件下,留学生仍然采用语素义理解新造词语的意义。在强语境条件下,语义透明度高(9.96)和低(9.36)组间差异不显著,p=0.097>0.05;这表明,在强语境条件下,留学生已经不需要利用语素义,而是直接利用强语境信息来理解新造词语的意义。语义透明度和语言环境交互作用十分显著,F(1,78)=17.88,p=0.000。简单效应检验表明,在语言环境丰富条件下,透明度高(9.70)与透明度低(8.69)存在差异,p=0.013<0.05;而在语言环境贫乏条件下,透明度高(8.69)与透明度低(5.51)差异十分显著,p=0.000。综合简单效应的统计结果,在语言环境丰富条件下,虽然留学生仍然通过语素义来理解新造词语的意义,但与语言环境贫乏组相比,其利用语素义来理解新造词语意义的程度要低。同时还发现,透明度高的语言环境贫乏组的成绩(8.59)和透明度低的语言环境丰富组的成绩(8.69)无差异,p=0.824>0.05;这说明,留学生只要利用语言环境和语义透明度两因素中任何一个因素来理解新造词语,其阅读与学习的效果大体是一致的。语境类型和语言环境间交互作用显著,F(2,78)=5.788,p<0.05。简单效应检验表明,在语言环境丰富条件下,强语境(9.64)与弱语境(8.43)无差异,p=0.105>0.05,弱语境(8.43)与无语境(7.714)也无差异,p=0.331>0.05,但强语境与无语境差异显著,p=0.011<0.05;这表明,在语言环境丰富条件下,只有在句子语境十分丰富条件下语境才发挥作用。在语言环境贫乏条件下,强语境(9.85)和弱语境(8.86)无差异,p=0.114>0.05;弱语境(8.86)和无语境(7.36)有差异,p=0.020<0.05;强语境(9.85)与无语境(7.36)差异十分显著,p=0.000;这表明,在语言环境贫乏条件下,只要是句子语境,就能产生促进作用,当然,句子语境信息越丰富,其促进作用也会更大。同时还发现,语义透明度、句子语境和语言环境三者交互作用达边缘性显著,F(2,78)=3.18,p=0.054。

四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语义透明度、句子语境和语言环境主效应均显著,这表明语义透明度、句子语境和语言环境均对中级水平留学生汉语新造词语的理解有影响。这里主要涉及新造词语理解与学习的途径问题。当前,学术界普遍认为,词语理解就是通达(access)词语意义的认知加工过程(桂诗春,2002;梁宁建,2003)。根据本研究结果,中级水平留学生汉语新造词语词义通达可能通过三种途径来实现。

第一种途径,通过语素义通达整词意义。有研究表明,透明度高的词的语素促进整词识别,而透明度低的词的语素则抑制整词识别(王春茂、彭聃龄,1999、2000)。本研究结果与该结论是一致的。这说明,留学生新造词语的理解与中国学生的汉语词汇识别一样,经历语素到整词的认知加工阶段,采用一种“自下而上”的认知加工方式(王春茂、彭聃龄,2000)。徐小羽(2004)研究表明,初级水平留学生主要采用“语素推测汉语词汇词义”的理解策略来学习词义。本研究结果与该结果一致。这说明即使到了中级水平以后,利用语素义来理解整个词语的意义仍然是留学生阅读理解的一种重要策略。这可能与中级水平留学生《汉语阅读》课程中已经学习过了这种阅读策略有关(周小兵,1997)。值得注意的是,对语义透明度低的新造词语而言,留学生也会利用语素来理解整词,结果导致对新造词语的错误理解,这类错误比率占所有错误的80%以上,这说明中级水平留学生产生了利用语素理解整词意义的泛化现象。

第二种途径,通过句子语境来通达词义。句子是“前后都有停顿,带有一定语调,表示相对完整的意义,人们用来交际的基本语言单位”(邵敬敏,2007)。句子阅读的心理实质就是通过解码建构关于句子意义的统一的、连贯的、整体的命题表征(桂诗春,2002)。当遇到不认识的词语时,读者可以通过句子其他词语建构一个不确定的具有许多槽的命题系统,为了保持命题表征的连贯性和整体性,读者通过填槽的方式使该词语意义最后确定,以一种“自上而下”的认知加工方式进行(张必隐,2002)。然而,含有相同新造词语的不同语境所建立的命题表征系统质量是不同的。在弱语境条件下,只提供了新造词语的语法意义和可能的词汇意义,这种新造词语的词汇意义是不确定的,所形成的命题表征的整体性和精确性不是特别好,因此,语境对新造词语的阅读理解作用十分有限;而在强语境条件下,虽然前一句与弱语境条件下相同,而后一句是对前一句新造词语的一种解释和说明,对前一句提供的有关新造词语可能意义起着确定的作用,所形成的命题表征系统具有整体性和精确性,因此强语境对新造词语的阅读理解的作用十分明显。另外,利用上下文来猜测词义是中级水平留学生《汉语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他们基本已经学会利用句子语境来理解汉语生词的意义(周小兵,1997)。

第三种途径,通过语言环境来通达词义。心理语言学研究表明,人们在阅读后会形成有关该语言所反映的客观世界百科知识的命题表征网络系统(梁宁建,2003)。不同语言环境条件下人脑所形成的命题网络系统是不一样的。在丰富语言环境条件下,留学生使用语言时具有交际性特点,同时语言环境中蕴含大量与现实社会生活紧密相关的词汇和句子,这会使留学生在语言学习中熟悉一些形式和内容比较新的汉语词汇。因此,与语言环境贫乏条件相比,不仅形成的命题表征网络系统各节点联结紧密(语言交际性引起的),而且存在大量的与汉语新造词语有关的内容。按照语言理解的激活扩散观点(Collins,Loftus,1975),读者在词汇阅读过程中,会自动激活与头脑已有的命题网络中与之意义相应的概念结点,该激活沿着与该结点相关的连线进行扩散,同时被激活的命题表征网络系统也会反过来促进词汇意义的深化和精确化。由于不同语言环境条件下留学生头脑中的命题表征网络系统不同,在丰富语境条件下,被激活的蕴含汉语新造词语相关的语义网络反过来会促进汉语新造词语的阅读与学习;而在贫乏语境条件下,被激活的语义网络与汉语新造词语没有明显关系,因此这些语义网络对汉语新造词语的意义通达不起作用。由此看来,语言环境对留学生汉语新造词语词义的通达主要也是通过“自上而上”的方式进行的。

本研究还表明,语义透明度、句子语境和语言环境两两间存在交互作用,并且三因素间交互作用达边缘性显著。这里主要涉及到上述三个因素对中级水平留学生汉语新造词语理解的作用方式问题。

中级水平留学生在汉语新造词语理解过程中,既可以利用语义透明度因素,也可以利用句子语境因素,还可以利用语言环境因素来理解新造词语的词义。然而,这些因素的作用并不是独立的。在不同条件下,其作用大小是不同的。当影响留学生汉语新造词语的某一因素较弱时,其他因素的作用非常明显;当影响留学生汉语新造词语的某一因素较强时,其他因素的作用便不是特别明显。影响汉语新造词语理解的诸因素以一种彼消此长的交互作用方式来完成。

认知心理学家Sternberg(1969)对统计检验中多因素存在交互作用提出了相加因素法的逻辑解释,他认为,如果多个因素的效应是独立的,则具有相加的效应,表明几个因素没有相互影响,因此,这多个因素各自作用于不同的信息加工阶段;如果多个因素的效应是相制约的,表明每个因素间相互影响,那么多个因素只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综合本研究结果,基本可以断定语义透明度因素、句子语境和语言环境作用于中级汉语水平留学生汉语新造词语认知加工的同一阶段。

五启示

本研究结果的启示主要体现在留学生汉语教材编写和汉语词汇教学两个方面。

在留学生汉语教材编写方面:首先,汉语教材应选择与当代中国各种媒体(广播、电视)以及现实生活中常见的话题内容作为教材内容,其中应该包括一定数量的频率高的新造词语作为其文本素材,如“吧女”“人气”“首付”“菜鸟”“剩女”“作秀”“合租”“走光”等新造词语。其次,要注意不同新造词语类型在教材中出现的比率。一篇文章的生词应以透明词为主,不透明词不能出现太多;例如“吧女”“首付”“剩女”“合租”这类透明词应该多一些,而“人气”“菜鸟”“作秀”“走光”这类不透明词要相对少一些。最后,对不同类型新造词语应采用不同的注释方法。对透明词,可给以弱语境或无语境,或不进行注释,如“吧女”,可以用弱语境“玛丽是一个吧女”(即一个例句)来解释,也可以不注释;对不透明词,应给以强语境,或详细注释,如“人气”,可以用强语境“周杰伦的人气很高,喜欢她的歌迷越来越多”来解释,也可以注释为“人受欢迎的程度”。

在留学生汉语词汇教学方面:首先,应注重词汇语义透明度策略教学。利用语素义去理解整词意义的语义透明度策略,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学习与识别策略,能帮助学生迅速正确地理解诸如“吧女”“首付”“剩女”“合租”等语义透明度高的新造词语的意思。其次,注重语境在留学生汉语词汇理解中的作用。句子语境中提供有关汉语词汇的信息要丰富,有要较大的语义信息冗余度,比如,“人气”一词,如果只提供弱语境“周杰伦的人气很高”,学生很难从该句子中理解“人气”的意思,如果提供强语境“周杰伦的人气很高,喜欢她的歌迷越来越多”,学生就能通过上下文大体上猜测到“人气”的意思是“人受欢迎的程度”。教师应该教会留学生在汉语词汇阅读与学习中利用句子语境信息,比如教学中不直接告诉词义,而是迫使学生去利用句子语境推测词义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再次,特别强调语言环境在留学生汉语词汇理解中的作用。课堂语言教学也应该涉及现实语言生活的内容,同时应开设语言学习的第二课堂,加强现实生活中的语言实践活动,如有可能,应将语言实践课当作一门必修课程。最后,培养留学生综合利用各种语言线索学习汉语新造词语的能力。对于透明度高的汉语词汇,可以采用不提供语境的方式来教学;对于透明度低的汉语词汇,可以采用提供强语境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如果留学生语言环境很丰富,对于低透明度的汉语词语,提供弱语境就可以了;如果留学生语言环境很贫乏,对于低透明度的汉语词语,要提供强语境才能有效地阅读与理解。总之,只有通过语素、句子语境、语言环境的综合评估才可能做到正确有效地理解与学习汉语词汇。

六结论

本研究得到如下结论:

1. 语义透明度越高,中级水平留学生汉语新造词语理解成绩越好;

2. 与无语境相比,句子语境能促进中级水平留学生汉语新造词语的理解;

3. 句子语境信息越丰富,中级水平留学生汉语新造词语理解成绩越好;

4. 语言环境越丰富,中级汉语水平留学生新造词语理解成绩越好;

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的三个层面 篇3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第一学段)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第二学段)

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第三学段)

综观三段表述,我们可以发现“课标”对词语教学是螺旋递进式地反复强调:

首先,既有策略导向又有目标定向。第一学段,“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是策略,“了解词句意思”“积累词语”是目标;第二学段,“联系上下文”、“借助词典和生活积累”是策略,“理解词句意思”、“体会关键词句表达情意作用”、“理解生词意义”是目标;第三学段,“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是策略,“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是目标。

其次,目标层次逐步提高。第一学段只需了解,重在积累;第二学段达到理解,重在体会关键词语表达情意的作用;第三学段要能独立推想,辨别体会情感色彩背后的表达立场、意图与效果。

再次,生词与关键词语目标有别。生词,从学生认知水平、阅读阈限而言,重在充分理解明确其意义;关键词语,从文本言语表现而言,重在感受具体色彩、体会其表达的效果与价值。

当面对内容不同、风格各异的文本和年段有别、层次参差的学生时,“课标”对词语教学的这些导向如何化为扎实有效的教学实践,的确要考验教师的判断力、解读力与执行力。不过,只要教师能在“变态”中守住“常态”,紧紧贴近“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一核心目标,就不至于丢失本体与本色。笔者以为,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的常态不外乎三个层面。

一、 明察词语的概念义

词语是“历史形成的世间万物的符号”,首先具备的是表意功能。作为事物的符号,一方面词语能使人以词代物、因词思物,看见词语似乎也就看到事物的本身;另一方面,词语又“不能直接把世间事物变为映象”,“只能间接反映事物”,“很容易造成模糊的映象,甚至发生偏差”。因此,任何一篇作品的高质量阅读首先要从准确理解词语的概念义(有人也称“理性义”)开始,关键是把理解词语与课文所描写的具体事物、事实、现象紧密结合起来,力求确切明察,不可模棱两可。这样才能弄清楚文章究竟写了些什么。

案例1:薛法根老师教学《雾凇》片段。

(听写“饱和的水汽”“雾气”“霜花”“遇冷凝结”;订正后齐读。)

师:课文中出现了这几个事物——水汽、雾气、霜花。根据课前的预习,你能说说“雾气”是怎么回事吗?

生:雾气是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后飘浮在空中的小水滴。

师:雾气是飘浮在空中的小小水滴。那么“霜”是怎么回事呢?

生:霜是在气温降到零度以下时,水汽遇冷凝结的冰晶。

师:霜是小小的冰晶。那么“雾凇”又是怎么回事呢?

生:寒冷的水汽在树枝上结成了冰花,就是雾凇。

师:雾凇实际上也是一种霜花,但是这种霜花不是结在地上,而是结在哪里?

生:结在树上。

师:凝结在树上,树枝上就挂满了洁白晶莹的霜花,就形成了“树挂”,那便是——

生(齐):雾凇。

师:谁能将“饱和的水汽、雾气、霜花、雾凇”之间的关系用几句话说清楚呢?

生:空气中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成小水滴,飘浮在空气中,就成了雾;这些水汽如果遇到很冷的空气,零度以下,就凝结成小冰晶,成了霜花。一般的霜花是结在地上的,而结在树上的霜花就成了雾凇,俗称“树挂”。

师:你这样一说,就把本来模糊的事物说得清楚了,其实,这就是雾凇形成的原理。这些都藏在这篇说明性的课文当中。

……

《雾凇》是一篇说明性文章,雾凇的形成过程是文章主要说明的内容,与之相关的三种事物分别是“水汽”“雾气”和“霜花”,变化的必要条件是“饱和”“遇冷凝结”。薛老师深知,学生要想深刻领会文章的说明内容,必须从准确的词语概念义入手,因此所听写的词语既不是文中生词,也不是写景好词,而是与文章要介绍说明的“雾凇”相关的三个词语(“水汽”“雾气”“霜花”)及揭示变化必要条件的关键词语(“饱和”“遇冷凝结”)。接下来,让学生联系预习经验交流“水汽”“雾气”“雾凇”分别是怎么回事,实际上是让学生把词语还原成事物,表述它们形成的原理;最后让学生用几句话把“水汽”“雾气”“霜花”之间的关系说清楚,就把文章介绍的主要内容表达清楚了。这样,有了概念义的厘清,才能进一步按照阅读说明文的一般规律,引导学生快速捕捉到文章的介绍要点,领会文章的说明方法。

二、 揣摩词语的表达义

分布在作品言语链条上的词语,已经“进入了运用的状态,融入了表达者的主观情感因素,属于言语的范畴”,彰显了作者独特的言语风格和个性的表达方式。“课标”所说的“体会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第二学段)、“体会表达效果”(第三学段)的本质就是从动态的层面揣摩言语成品(文本)中词语表达行为的艺术,达到“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一核心目标。

案例2:《草原》教学片段。

师:迎客、相见、款待、联欢,这几个场面构成了主客相遇的过程。老舍先生抓住了每一个场面进行了详细的描写。请大家静静品读场面中的每一个细节,试着关注一下重点句、关键词,看看能否读出文字背后的东西。

(生默读课文)

师:在迎客这个场面中,你关注了什么?

生(读“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看见了几座蒙古包):主人能到几十里外来迎接客人,太热情了。

师:主人迎客是人之常情,没想到迎得这么远。

生:男女老少都来了,说明来的人数多。

师:老人孩子都来了,足见主人对我们——

生:热情。

生:非常欢迎。

师:还有什么发现?

生:速度特别快,像被一阵风吹来的。

师:句中还有哪个字能看出主人来得快?

生:“像一条彩虹朝我们飞过来”中的“飞”字。

师:这个“飞”除了写出了主人来得快,还写出了什么?

生:马跑得像飞一样快。

师:主人为什么要把马骑得这么快?

生:是想早点迎到我们。

生:主人迎我们心情急切,所以像飞一样。

师:下面句子中还有两个“飞”字,你发现没有?(指生读)

师:迎到我们了,为什么还要“飞驰”呢?这个“飞”字又写出了——

生:写出了主人见到我们心情激动。

师:“车跟着马飞过了小丘”,实际是说谁跟谁飞过了小丘?

生:我们跟着主人飞过了小丘。

师:这个“飞”字背后藏着什么呢?

生:主人急切地把客人带回蒙古包。

师:读书就要这样透过文字读出人物的内心。老舍先生写主人途中迎客连续用了三个“飞”字。透过“飞”字,我们看到的不仅是马在飞,人在飞,更能看到主人——

生:心在飞

生:情在飞。

师(板书:心情):在同一节中,作者在前面描写“我们”时也反复地用了一个字,谁有火眼金睛发现它?

生:反复用了“走”字。

师:汽车可以说“行驶”,也可以说“奔驰”。作者说汽车“走”,是想说汽车速度慢吗?(生纷纷摇头)

师:那这样写,有什么特殊所指吗?

生:说明草原辽阔。

师:在这么辽阔的草原上,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你推想一下作者的内心该是什么样的?

生:现在已经没有刚看到草原时的激动了。

生:慢慢就变得郁闷了。

生:心里盼望着主人的出现。

师:是呀,怎么主人还不出现呢?越这么想,越觉得车是在“走”,所以这“走”字写出了——

生:焦急。

生:急切。

生:期盼。

师:是呀,虽然人物的内心描写只字未提,但透过这“走”和“飞”字能感觉到客人和主人的内心。这就是大师语言的魅力。

于漪老师说:“把语言文字的魅力教出来,这样以文章的人文内涵震撼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在语言的推敲中提升学生的能力。”无疑,“走”与“飞”字是途中描写部分最美的“言语”风景。由学生关注到的细节开始引领,逐步聚焦于“飞”字,一字见神韵;再拓展引发,聚焦“走”字,“一字未宜乎”。通过这样的对比感悟,让“走”与“飞”字在学生心灵中鲜活起来、具体起来、生动起来,让文字的张力凸显出来,达到指向表达效果的深层理解。这样的教学,激活的是学生自身的灵性,发掘的是学生自身的潜能,训练的是学生敏锐的语感。

三、 建构词语的篇章义

篇章理解,我们一般着眼于文章脉络结构、叙述或说明顺序、基本写法或表达技巧等等。实际上,文字作品中词语的运用不仅能提升其所在句子的表达效果,甚至还会影响篇章的连贯和表意效果。因此,词语理解同样可以与关注篇章结构结合起来。

案例3:薛法根老师教学《九色鹿》片段。

(生齐读自己默写的三个词语“见利忘义”“背信弃义”“恩将仇报”)

师:这组词语有什么特点?

生:都是写一个人的品质很坏。

生:这样的人就是灵魂很肮脏的人。

师:在这三个词语下面再写一个“灵魂肮脏”。

(生默写)

师:“灵魂肮脏”的“肮脏”和“环境肮脏”的“肮脏”有什么不同?

生:“灵魂肮脏”是说一个人的品德不好;“环境肮脏”是说某个地方不清洁、不干净。

生:“灵魂肮脏”指小人,那种很卑鄙的小人。

师:对!同学们对这三个词语有了初步的理解和体会。的确,这三个词语刻画了一个灵魂肮脏的小人——调达!那么调达到底做了什么见利忘义的事?做了什么背信弃义的事?又做了什么恩将仇报的事呢?请大家认真读一读课文,借用课文中调达的具体表现,描述一下这三个词语的含义。

(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并结合课文内容练习讲述这些词语的具体意思。)

生:调达被九色鹿从河里救起,发誓绝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但是,当他看到国王重金悬赏捕捉九色鹿的时候,心想发财的机会来了,就忘记了自己曾经发过的誓言,向国王告了密。

师:这就叫——

生(齐):见利忘义。

师:谢谢你,说得多具体,多清楚啊!

生:调达看到张贴的皇榜,知道国王重金悬赏捕捉九色鹿,就一心想发财,顾不得对九色鹿发过的誓言,进宫告密,还带着国王的军队前去捕捉九色鹿,滥杀无辜。

师:你说得好!违背了自己的誓言,丢弃了应该有的道义。这就叫——背信弃义!

生:九色鹿从汹涌的波涛中将落水的调达救了上来,调达本应该知恩图报才对。谁知道他当着九色鹿的面郑重起誓,说决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可是,一见到国王重金悬赏捕捉九色鹿,就把自己的救命恩人——九色鹿出卖了,进宫向国王告密,妄想发财。而且还真的带着国王的军队包围了九色鹿,想置九色鹿于死地。这就叫恩将仇报。

师:你这么一讲,“恩将仇报”的意思就清楚明白了。

……

《九色鹿》作为一篇佛经故事符合叙事性作品注重缘由、过程与结果的一般特征。薛老师把默写“见利忘义”“背信弃义”“恩将仇报”作为起点,发现三个词语的特点,引出“灵魂肮脏”,四个词语组合成特定语言环境共同指向故事中一个重要角色——调达;接下来,将角色与词语重构,以话题引领学生走进文本,选择、提炼、重构,继而表达、交流。一方面,学生在具体语境中感受了四个词语具体的情感色彩,准确获得词语赋予的内在情理;另一方面,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都在词义的描述中凸现出来了,学生对文章的主旨、寓意及主要情感倾向也有了整体把握。这种以词读篇、以篇丰词的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入品味词语的运用之妙和篇章结构之美,还有助于学生形成读写迁移时在词语选择与搭配上的篇章意识。

朱光潜先生说,语文的最大德性是精确妥帖。词语教学就是要在整体宏观把握的基础上逐步进入微观,留心语文的“精确妥帖”处。把那些在状物、叙事、抒情等方面具有表现力的词语,那些蕴含深刻、让人回味无穷的词语,那些在时间空间转换、环境意境烘托、情感情节推进等文章结构方面起关键作用的词语收揽进教学的视野,进行权衡取舍、组块整合、品读点拨,交流表达,也就是陈先云老师说的“了解学生的已知,取舍学生的未知,激发学生的想知,引导学生的须知”。

描写声音的词语三个字 篇4

2、拿起古筝,缓缓划动下细细的琴弦,优美的音符一个个轻快的跳出,弹奏一曲古典之韵,看着谱上抒写的词,用琴勾勒出来的音蒹葭动人的美感。低头吟唱,从嘴上蹦出的词变的顺畅,像一条流动的溪水,把人带进聒美的心境,这些文字编奏的词,自然淳朴。

3、那优美动听的.旋律,会把你带到远古,使你在思绪上宁静,即便是听完,也觉余音切切,回味绵长。

4、你再看那弄琴者,信手拔弹,从容典雅,一声声清新的音符从指尖泻出,凉凉的,穿越时空,使你惬意的神情不自觉地随筝音露出。

5、听起来或缠绵悲切,或泉水叮咚,或如走马摇铃。它的余音长短适中,最富于表现庄重古朴的抒情乐曲。那筝音有如桥下潺潺的流水,孤鸿飞过时的几声清啼,以及易安的婉婉叹息;有如看薛涛的浣花小笺,看一朵淡淡的兰花,静静的开放在遥远的夜空;又恰似那一树紫丁香的缤纷。

6.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7.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8.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9.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10.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11.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12.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13.一场温暖的春雨,亮晶的雨丝,又好像春姑娘拨动的琴弦,春风是你轻柔的手指,弹出一首首动人的歌曲。

14.春雨一声响,你可来临了,无声无息地下着,雨丝如烟如粉。

描写山优美的词语 篇5

描写山优美的词语

11、山浪峰涛,层层叠叠。

2、水绕青山山绕水,山浮绿水水浮山。漓江水平的有如镜面,应出山峰的优美倒影,有的朦胧,有的清晰。船行江面,从山峰倒影的画面上驶过,就像从一幅典型的中国水墨画中穿行一般。怪不得有古人云:“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呢!

3、山最朴素的品质是石头,而石头从不代表山,山是它身上所有存在的总和。山的身体潜藏无数的财富,金银铜铁,锡铝镍铬,鲜花美玉,矿泉温泉,钻石石墨,木材草药,珍禽异兽,只要你善于发掘,决不会宝山空回。即使普通如石头,也有许许多多的品格。山身上还有人类至今尚未发现的资源。珍贵出于山,平凡出于山,山的身上凝聚着人类物质和精神的丰厚成果。

4、大山黑苍苍没边没沿,刀削斧砍般的崖头顶天立地。

5、峰峦叠嶂,碧水如镜,青山浮水,倒影翩翩,两岸景色犹如百里画廊。

6、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桂林建城在山中,翠绿的群山与梦幻的漓江小心的呵护着怀中的桂林城。“山在城中,城在山中,山中是城,城中是山”这话一点儿不假,正所谓“无山不奇,无水不秀”。

7、江水穿山破壁,气势汹汹奔腾而下;奔腾叫嚣的江水,如瀑悬空,砰然万里。

8、虽然我喜欢高高的山,但相比之下,我更喜欢那清幽的山泉,在山的缝隙中,山泉流了出来,清清的,凉凉的,甜甜的,每一滴泉水,都经过了多少山石的过滤,才有了这清凉的山泉,它们吸天地之灵气,又把清凉带给了大地;它们汲日月之精华,?又把甘甜带给人们。那清凉的水啊,带给人们快乐,带给人们凉爽。

9、山,他不用华丽的言语,只用连绵不绝的奇峰峻岭,生动地教育我们要做一个深沉的人,遇到困难要勇于面对,遇到了挫折就爬起来继续前进,在慌乱的时候,沉着地面对。他那高高低低、或平坦或陡峭的山峰也向我们倾诉人生有高潮也有低谷,在高潮时不能骄傲,因为它总会过去,?在低谷时候不要灰心,因为它也总会过去。

10、起伏的黄土山头,真像一片大洪水的波涛。

11、澎湃的大海,巍峨的高山,绚丽的彩虹,这无一不是大自然的杰作。大自然不仅给了我们美丽的景色,更交给了我们做人的道理。大自然,真是人类的母亲,人类的老师!

12、优美逶迤的山岭,蜿蜒盘旋,犹如一条正在酣睡的巨龙。俯瞰足下,白云弥漫,环观群峰,云雾缭绕,一个个山顶探出云雾处,似朵朵芙蓉出水。

13、露出云层的群山似岛屿般一簇簇一抹抹的悬浮着。

14、龙山头,像一座大墓似的耸立在夜色中。

15、尖刀似的小山,挑着几缕乳白色的雾,雾霭里,隐约可见一根细长的线。

16、云台山之旅,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山、水、人的完美结合,远看,山仿佛一朵发黑的云彩,它是那么高,那么大;近看,漫山遍野都被绿色笼罩着,那绿色呀,沁人心扉:深的,浅的,浓的,淡的……数不清的绿组成了这美丽、可爱的山。

17、阿里山的清晨是瞬息万变的。看,当明媚的阳光洒在阿里山上时,那美丽无比的光环就像是茫茫云海,时而,像嫦娥挥动着白色的纱,在翩翩起舞;时而,又像波涛汹涌的大海,从天外滚滚而来。

18、我站在甲板上,头顶是蓝天白云,脚下是碧绿的水远处是奇峰罗列。此情此景,此时此刻,我好像已融入了大自然中,仿佛是在天堂。此情此景,此时时刻,是我这笨拙的笔怎么也描绘不出来的。

19、暖春,经过春风吹拂和春雨的滋润,大地充满了生机,小草换上了嫩绿的春装,伴随风的吟唱,跳着婀娜多姿的舞蹈,鸭子在湖上溪水,似一朵朵黄花点缀在湖面上,正如苏轼的那首诗一样“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把春天生生不息的活力描写得准确、形象,令人叹服。

20、水之美,在于其烟波浩渺,澄净如练,瀑流飞逝,涛叠浪涌;在于清泉汩汩,小溪潺潺,溅玉飞珠,光影如幻;在于水草摇曳其中,条鱼穿梭其间,稳静中那一份含蓄,激越中那一种飞扬。

21、晌午,烈日当空,云彩汇聚在一起,形成栩栩如生的图案,有的像花甲老人头上的白发,有的像入口即化使人心旷神怡的棉花糖,有的像怒不可遏,威震四方的老虎,奇妙的事物比比皆是,把天空装饰得摄人心魄。

22、山之美,在于巍峨高耸,险峻挺拔,悬崖峭壁,峰峦重叠;在于云蒙树梢,雾流涧谷,绿林扬风,白水激涧;在于草木青翠之上,好鸟相鸣其间,晨曦中那一缕微光,暮色中那一抹晚霞。

23、山和水的融合,是静和动的搭配,单调与精彩的结合,也就组成了最美的风景。在青山间探索,在绿水间泛舟多么美妙!

24、山是一部辞典,年轻时读它薄,年长时读它厚。“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山让人类读了千万年而永远读之不完。山依然那样虚怀若谷,山总是乐于把丰富的宝藏奉献给热爱它的人们。搜寻世上所有的形容词不足以涵括山的睿智。

25、冰山是美丽的,她亭亭玉立在蔚蓝的天边,像一位洁白无瑕的少女,常常用太阳赐给它的粉红色、橘黄色的纱巾遮盖羞涩的面庞,窥视着人世间,一副含情脉脉的模样。冰山是圣洁的。看上去像一尊塑像,慈祥、善良、温清。她似乎懂得碌碌尘世上每一个儿女的心思。对每一个儿女都有着相同博大的温厚的爱。

26、山,绵延绵亘;山,险峻挺拔;山,巍峨挺(好词好句)立……山,气势磅礴,让人想起五岳;山,新奇秀丽,令人忆起峨眉……山,犹如令万人敬仰的圣贤,沉稳是他的天性,不露声色地诠释着生命的博大,生命的肃穆,生命的庄严……

27、一座座拔地而起的石峰,似玉笋瑶簪,耸立无际,宛如青衣罗带似的漓江蜿蜒于千峰丛中,既秀美,又壮观。桂林的石峰不像其它地方的石峰那样气势磅礴、山体高大、山脊线绵延几十千米,而是以其陡峭的边坡,优美而又变幻莫测的造型和数以万计的碧绿峰群而傲立于天地之间。

28、水,那么灵动清丽,令人神往遐思;水,那么雄浑澎湃,充满了无限激情。有时人称柔情似水,有时又说咆哮奔腾,这就是水的个性。瀑布的壮丽,波涛的汹涌,泉水的叮咚,小,全都日夜永恒。

29、两岸青山对峙,绿树滴翠。抬头奇峰遮天,脚下清流潺潺,怪石卧波。雨中的山色,其美妙完全在若有若无之中。如果说它有,它随着浮动着的轻纱一般的云影,明明已经化作蒸腾的雾气;如果说它无,它在云雾开合之间露出容颜,倍觉亲切。

30、看,漓江的水是绿色的,在象山的衬托下,漓江绿的像是一晶莹碧透的翡翠;看,漓江是那样静,只能看到船桨激起的微波和那雄伟,千姿百态,奇妙无比的山,没有山、舟,似乎就感觉不到漓江的存在。

31、联峰山虽不甚高,但是也有峻崖峭壁,兀突石骨,特别是满山郁郁葱葱的松柏和浓荫中常见的清涧流水,幽径曲桥,更给攀登的人增添一股神秘的情趣。

描写山优美的词语

21、走进贞山,在我们的身旁就有一条长长的小溪,溪水清澈见底。顺着小溪上去,会看见两旁是一片茂密的树林和一些奇花异草,那山上茂盛的树木好像士兵般日夜守卫着贞山和一群群活泼可爱的小动物。在小溪的尽头是一个大瀑布,瀑布像是从天上飞泻下来的,真是壮观极了。

2、走过崎岖的小路,才可以体味生活的欢乐;穿过茫茫迷雾,才可以深切感受阳光的明媚;不经风雨,怎么见彩虹?只有暴风雨之后,才能见到美丽的彩虹;只有越过那座山,才能看到神奇的海。

3、山上空气十分好。从山上望下去,定是满眼的绿。万丈深渊下面全是树和花草。崆峒山的树多,森林覆盖率达到90%以上,有一千三百多种动植物,景色美不胜收。

4、展现在眼前的当然是茂盛的果树了。如果是春天,当然还有各种花了,五颜六色,可漂亮啦!如果是秋天,一片片落叶像天女散花似的在空中飞舞。继续朝山上走,走大约一百米就到了山顶,站在山顶上遥望远方,让你感到心旷神怡,不管你有多大的烦恼和委屈、不开心,只要你到了这里它们就会立刻消失。

5、只见远方云雾萦绕,山峦叠翠,俯视山下,只见绿树成片,绿草如茵,有少许鲜花装点,是个安身修养的好地方。

6、走到山顶,向下望,一片片绿油油的麦子地,像一块块地毯铺在黄土地上,那银灰色的柏油马路,则镶嵌在山上,像系了一条柔软的丝带。山顶上的小花,密密麻麻,我仿佛浮在了花海上,又似躺在了席梦丝床上,犹如走在一片花的世界里,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7、山有山的沉稳厚重,一年四季却能以不同的色彩、风光展示山的美丽。活泼的有单调的一面,安静的有变换的色彩。静与动的搭配,单调与精彩的结合,也就组成了最美的风景。

8、抬眼望去,只看见重重叠叠的远山次第向天边延伸过去,近处清晰可辨,远方渐渐模糊起来,消失在遥远的天边处。山与山之间,是一层浓而厚的云雾,只见山头,不见山脚。

9、往上攀登,一路放眼浏览,耐寒的花儿争奇斗艳,风一吹,花摇摇摆摆的,好像在向人们点头,给我带来无尽的春的问候。不知不觉,我们就来到半山腰,在亭子前面往下眺望,只见山脚下的人仿佛火柴那么大,小溪像是一条白色的皮带,镶嵌在绿草碧野中,再看看远处的兰溪大桥,像是一道亮丽的彩虹,为远山近景增添了色彩。

10、我的眼前是一排排挺拔而整齐的松树,它们英姿勃发地站立在山岗上,仿佛是大蜚山的忠诚卫士。抬头望去,漫山遍野都是一片绿色,充满着灵动的生机,美极了。

11、五泉山,以自己的泉水,养育了山上、山下的儿女,她就像一枚定海神针一样,屹立在兰州的南方,看到了它,就好像有一种安全感,就好像爸爸那有力的手掌抱住了我,让我在他的怀里放心的、安静的生活。

12、在山脚下往山头上望,云遮雾涌,神秘莫测,渐渐地雾越变越浓上面似乎是皑皑白雪。在半山腰往下看一眼望不到谷底,往山顶看真是雾锁山头山锁雾,山套山,雾涌雾。由于那里树木茂盛,所以就像走进大森林般的感觉。站在山顶往下望只见浩瀚的林海。

13、山,绵延不断;山,险峻挺拔;山,巍峨挺立;山,气势磅礴;山,新奇秀丽。山,无语,无悔,无惧,却永不停息地为世人演绎着最美的风景。

14、清晨的五泉山,是不加任何修饰的。从远处看,山上云雾缥缈,像人间仙境一样。顺着旁边崎岖的小道漫步而上,就会感到空气里带着泥土的气息,在山林里深呼吸,真有一种回归大自然的感觉,再加上小鸟儿叽叽喳喳地唱着,让人感觉分外舒畅。

15、那一座座青山,连绵不断,一座挨着一座,不断地向远处延伸,气势磅礴。这山虽比不上华山的深邃惊险,没有黄山的雄奇秀美,没有泰山的帝皇之气,但她以她的憨厚稳重独树一帜,尽显我们岭南人的风格。岭南这一带的山海拔不算高,西樵山的最高峰海拔才300多米。但是她群山相拥,错落有致;群峰叠翠,景色清秀,古木、名木众多,层峦叠嶂,把整个西樵山装扮成一座天然的绿色宝库。

16、家乡的西边是尖林山。春天,那里百花盛开,粉红的桃花好似天边的一朵朵红霞;银杏树的叶子从叶苞里冒出了头,好似一把扇子,看,它正朝你摆手呢;夏天,树木郁郁葱葱,株株撑起了绿色的太阳伞,走进去,好像到了天然空调室,暑气顿消;秋天,桂花散发出浓浓的香味,好像要把人熏醉似的。火红的枫叶好似熊熊的大火;冬天,松柏依然那么挺拔,那么翠绿,像是山林的守护神。

形容声音的优美词语 篇6

【林籁泉韵】 风吹林木和泉石相激而产生的悦耳声音。泛指天籁。

【绕梁三日】 环绕屋梁旋转三天。形容美妙动听的声音。

【风风韵韵】 ①形容韵致、意态美好。②声音悠长婉转的样子。

【清耳悦心】:耳朵为之清宁,心情为之欢悦。形容声音美妙动听。

【裂石停云】:震开山石,使行云停住。形容声音高亢嘹亮,婉转动人。

【声出金石】:金石:指古代的打击乐器。好像是从乐器中发出来的声音。形容歌声悦耳动听。

声音的特性

(一)响度(loudness):人主观上感觉声音的大小(俗称音量),由“振幅”(amplitude)和人离声源的距离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人和声源的距离越小,响度越大。(单位:分贝dB)

(二)音调(pitch):声音的.高低(高音、低音),由“频率”(frequency)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单位Hz(hertz),赫兹[/url,人耳听觉范围20~0Hz。20Hz以下称为次声波,20000Hz以上称为超声波)例如,低音端的声音或更高的声音,如细弦声。

频率是每秒经过一给定点的声波数量,它的测量单位为赫兹,是以一个名叫海里奇R.赫兹的音响奇人命名的。此人设置了一张桌子,演示频率是如何与每秒的周期相关的。

1千赫或1000赫表示每秒经过一给定点的声波有1000个周期,1兆赫就是每秒钟有1,000,000个周期,等等。

(三)音色(Timbre):又称音品,波形决定了声音的音色。声音因不同物体材料的特性而具有不同特性,音色本身是一种抽象的东西,但波形是把这个抽象直观的表现。音色不同,波形则不同。典型的音色波形有方波,锯齿波,正弦波,脉冲波等。不同的音色,通过波形,完全可以分辨的。

(四)乐音:有规则的让人愉悦的声音。噪音:从物理学的角度看,由发声体作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干扰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上一篇:李湾小学落实责任督学挂牌督导下一篇:关于创业团队霸气口号 会计创业团队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