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文理分科的看法

2024-09-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对文理分科的看法(精选8篇)

对文理分科的看法 篇1

目前多数的教育家、学者及部分教师、家长对文理分科表示反对。他们认为文理分科让学理科的学生不再学习政治、历史、地理,更少阅读文学经典等,使理科生知识面偏窄,致使缺乏人文精神,有时甚至连基本的文学常识都不懂,如理科生不知巴尔扎克或雨果是何人;而同时这也导致文科生对物理、化学、生物的陌生,不知道基本的自然学科知识,导致科学思维与科学精神缺乏,如一些文科生不知光年表示的是长度。文理分科将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也有部分人甚至指出文理分科将对中华民族的复兴造成负面影响,将其视为大毒瘤。

我们国家文理分科已有近30年的历史,其间,为高中该不该分科考试,教育系统及社会各界也进行过多次论争,但最后还是维持了现状。人大常委朱永新认为,“太早地分科,可能让我们损失了一大批像苏步青、钱伟长一样文理兼容的大师”。他举例说,著名科学家钱伟长可以从文科生转学物理,并取得巨大的成就,可现在,还有哪个文科生可以转学物理的?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做客新华网两会访谈中说到不支持文理分科,文理分科造成学生知识结构不完善,学生负担加重。首先,我们要了解文理分科的弊端在什么地方,其次就是寻求解决的思路或者解决的办法。弊端首先就是现在中学阶段的过早分科造成了知识结构的不完善,文理偏科对于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形成多多少少都造成了影响。另一方面,过早的分科对于年轻人、对于即将进入大学的高中生来讲,他们的思维可能会造成一定的缺陷。我们现在要提倡培养创新人才,创新人才就是要完善地把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完美地结合起来,这是将来出成果的重要基础。

无论是人文社科还是自然学科,创新的思路不仅仅是单纯凭一种思维能够解决的。我们关注最近一些诺贝尔经济奖的获得者,大部分都是有着深厚的数学底子的人,用现在的方法去解决传统的问题,这种文理分科对思维方式是有影响的。

取消文理分科有明显的好处。第一,扩大了考生的知识面,更好地为他们的未来作准备。我本人就是在文理分科的制度下考进了北大中文系,后来学了历史,虽然是严格的文科,但因为研究领域涉及经济史的内容,文理分科所留下的数学训练不足已经成为专业发展的重大障碍,尽管我当年高考的数学分数在文科学生中高得罕见。而中文系前后班的许多学生,好几位如今已经成为计算机工程师或从事其他需要数学的工作。从这个角度看,文理分科对考生的未来不负责任,必须取消。第二,给学生更多的选择,使高考复习更有建设性。在文理分科的条件下,考生只能在几门课上重复劳动、死记硬背。文理分科取消后,如果一个考生必须准备十门课,就谁也不可能在一门课上没完没了地重复。而且,某门课较弱的考生,用其他强项对弱项进行弥补的空间也大一些。第三,从选拔人才的角度看,取消文理分科更有助于选拔最优异的人才。

如今的世界知识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没有边疆,考生的一个重要素质,就是在于能否在短时间内吸取纷繁庞杂的知识。所以,高考要给考生创造一个知识的大世界,而不是把他们变成井底之蛙,要把那些什么都学得进去、学什么都快的考生选拔出来。

也有不少老师和家长赞成文理分科。“文理分科是大势所趋。因为到了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特长、兴趣倾向已经显现,他们有的擅长文科,有的擅长理科。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今后的发展方向,学生选择侧重文科或理科,有利于他们集中精力,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

础。”琼山中学王老师说:“现在的绝大多数高校都是分科招生,所以高中分科也是为了与大学接轨。”

对于学习的知识分科后势必会细化.不会像之前没分科那么笼统性的.学生家长宋先生说:“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而学生的时间是有限的,分科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特长,并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也有利于高校择优录取新生,真正做到‘术业有专攻’。文理分科创造了最佳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学习上能有最大的收获。”

需要应对的考试科目少了,对于偏科的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科目进行学习,可以提高学习热情.海南师范大学张老师说:“我认为还是要分科。人有不同的性格和脾气,各有所好。再者现在高中生已经很辛苦。还眉毛胡子一把抓吗?真正的补偿应该是进大学后,文科生要求必须选修理科的课程,而理科生必须选修文科的课程。”

海南大学大三学生林珂说:“我赞成文理分科。如果科目太多,复习面太广,学生的压力太大了。分了文理科可减轻学生很多负担,从而不会因为要应付高考(论坛),花时间在自己不擅长或是不喜欢的科目上了。”

高中文理分科实际上解除了相当多学生的厌学感,让他们重新认识了学习的必要性,进而“术业有专攻”。正是对文科与理科的正确认识,有的学生很早就放弃了自己不想学又学不好的科目。如果强制性地不分科,真不知道有多少人知难而退,中辍学业。

高中文理分科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看看在读的高三学生是怎样度日的!一天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一科一章试卷,我们狠不得把一秒钟分成60分。这是文理分科后的状况,要是文理不分呢?再加三张试卷总共八张,怎么让我们受得了呢!不妨让我们专心地去学理或文吧!

有专家这样认为从目前来看,无论分科也好,不分科也好,应试教育也好,素质教育也好,最主要的问题是解决培养目标的问题,我们可以先借鉴外国教育改革的经验。

1)设置综合化课程。当今的时代是以综合取胜的时代,美国在<2061计划>中提出注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教学综合。这个计划把中小学课程分为12大类:科学、数学、技术的本质(以上属于总论);自然界构成、生存环境、人体机能、人类社会、技术的世界、数学世界、科学史现,共同主题和思维习惯。

2)强化全国统一设置的必修课程和核心课程。英国规定了人门核心课程(数学、语文、科学),7门基础课程(历史、地理、技术、音乐、美术、体育、现代外语)。并得出全国统一课程应注重平衡性和宽广性,以促进学生精神、道德、智力等方面的发展。

3)加强科学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许多国家,从幼儿园起就对他们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还注意由浅入深地进行科学方法论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能力,在发展中国家和国家都要求加强职业技术教育,以增强学生的经济和职业意识与能力。

4)注意吸收最新科学成就和本国民族文化传统相结合。瑞典政府提出对于体现本国传统文化课程任何时候都不能削弱,而在此基础上去适当吸收最新科学成果。

在文理分科这件事上,我觉得“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还真不好轻易给下结论。但我觉得,起码在目前,取消高中文理分科,还有些操之过急,需要三思而慎行.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来看,不分科,文理兼修,培养“全才”,无疑更好。但问题是,三年高中学期是不会改变的,不分科,则意味着学生课业要增加。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数量多了,质量势必要下降。培养的结果,很可能是方方面面都懂点,但方方面面却都只知皮毛,不知血肉,是个“懂行的门外汉”。

但分科,确实会如有些人担心的那样,培养出大量偏科人才来。但仔细想想,从古到今,世界上的所有人才哪一个不都是“专才”而非“通才”?放眼高校,哪一个学校又不分院系,不分专业?如此看来,分科是大势所趋,是时代潮流;而不分科,是理想,却不现实。

合宜之策,不是盲目取消文理分科,而是应该让学科分得更科学合理。“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不管分给孩子啥样的课,一定要让他们学之有用,而且能学精学深,学成专才、人才。千万不能培养出机械呆板,死背书目,一做变通便立马不适应的“高分低能”人才。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要想出人头地,实际上不需门门精,只需精一门—这个道理恐怕大家都不难懂吧?

我个人是赞成不分科的,赞成文理兼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但是不分科不等于学生都学习一样的课程,要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给学生选择的自由空间。如果一定要分科,那也不能简单地分为文理两科,而是要多种分科,同时加强文理基础知识教育,真正打好人生发展的基础。

对文理分科的看法 篇2

一学习压力

文科学生与理科学生在“文理分科可以减轻学习负担”的选择上存在显著差异, 具体表现为文科学生比理科学生更加赞同文理分科能够提早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和压力。文科学生在高二需要完成物理、化学和生物课程的学习和学业水平考试。调查研究表明许多文科学生不太擅长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科, 但是高二文科学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课程学习要求难度普遍低于理科学生, 而且学业水平考试难度也比高考低, 从心理上说文科学生的学习压力有所减轻。理科学生在高二仍旧需要学习政治。虽然政治学科仅要求学业水平考试的难度, 但是仍然需要识记大量的知识点。并且理科学生仍然需要学习语文和英语这两门高考科目。研究表面理科学生不太善于语言类功课的学习, 所以他们的学习压力相对没有减少。

二学习内容

男生和女生在“文理分科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的选择上存在显著差异, 女生比男女更加赞同文理分科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大多数男生在文理分科时选择理科, 他们比较喜欢物理、化学等科目, 而高二学习过程中缺乏历史和地理等文史类学科。虽然理科学生在高一阶段学习过政治、历史、地理学科, 但是这些学科知识大多以记忆为主, 许多理科学生因为长时间没有接触而忘记了相关学科知识。女生选择文科比较多, 文科学生在高一已经学习过物理、化学这两门课程, 并且高二增加了生物课程, 她们对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基本知识有所了解, 并且理科类的知识多以理解为主, 历史和地理等文史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比较广泛, 所以她们认为文理分科有利于综合素质的发展。

三学习动机

文科学生与理科学生对“文理分科对学习动机的影响”的选择存在显著差异, 这可能与将来大学专业方向选择有关。总的来说, 文史类的专业选择范围比理工类的专业要小得多, 所以文科生在选择文科之后可能更加需要努力学习。文科班以女同学居多, 动机加强可能与女生的性格有关, 因为女生对未来的规划更加细致与明确, 她们更加赞同现在的学习对今后的专业选择与职业规划有重要的影响。理工类的专业方向比文史类的要开阔的多, 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 更多的就业岗位需要理工类的知识基础, 所以理科学生的学习动机受影响程度要小于文科学生。

四学习兴趣

文科班的男女学生在“文理分科对学习兴趣的影响”选择上存在显著差异, 文科班中女生对文科科目的学习兴趣比男生高。女生对物理和化学的学习不太感兴趣, 高二第一学期学业水平考试结束后她们就不用学习这两门科目, 文科班主要以政治、历史、地理为主要科目, 与男生相比女生对文史类知识更加感兴趣。男同学比较擅长数学等理科类的科目, 因为理科科目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推理运算能力。但是文理分科后, 男同学缺少物理、化学等理科科目的学习, 一味学习文史科目。历史、政治等文史科目需要大量时间用于记忆知识点, 并且他们还需要投入语文、英语等语言文字科目的学习, 这样他们会略感枯燥, 学习兴趣有可能会减弱。

五学习习惯

文科班的男女生在“文理分科对学习思维方式的影响”的选择上存在显著差异, 女生比男生更加赞同文理分科对培养今后学习中的文科思维方式帮助比较大。解答文科类的题目需要丰富的学科知识储备, 相比之下女生比男生更加刻苦和细心, 她们会用更多的时间投入到知识的记忆中。许多文史类的解答题需要严密的逻辑关联, 而男生比较擅长数学等逻辑思维推理。文理分科后女生需要在逻辑思维方面加强训练, 特别是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还有跨教材之间知识点的获取, 以及原因和结果之间的逻辑关系, 所以她们赞同文理分科对培养今后学习中的文科思维方式帮助比较大。

理科班的男女生在“文理分科对学习习惯的影响”的选择上存在显著差异, 理科班的女生之前具有的背诵、阅读、写作的良好学习习惯比男生保持的要好。理科班学生仍需要学习语文、英语、政治等文史类学科, 他们每天需要保证一定的时间进行课文、单词的背诵阅读等。与男生相比女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更好, 学习相对更加认真仔细, 相对勤劳。男生可能在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上比女生有优势, 并且男生擅长解题, 相对于枯燥的背诵和阅读, 他们可能不太感兴趣, 也不能够像女生一样坚持很久, 所以背诵、阅读、写作的良好学习习惯可能会有所减弱。

六建议

文理分科后学生在学习中应该注重培养科学探索精神和人文情怀的素养。鉴于文理分科后学生只需要学习高考的科目, 平时只注重课堂学习和课后习题, 所以文理分科后教师应该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前提下为学生多提供一些培养科学探索精神和人文情怀的机会。新课程改革确定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 将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在课程标准之中。新课改关注的是学生身心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 而这种全面发展是立足于社会、自然的全面和健康发展之中的。课程由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到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要将学习过程变为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的过程。根据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概述要求, 普通高中可以把综合实践活动以及研究性学习渗透于各学科必修课程教学与选修课程教学中来培养科学探索精神和人文情怀的素养。

文理分科后学校可以设置一些选修课, 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学习需要。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概述中提出要调整优化课程结构, 适当提高选修课程学分, 增加知识拓展、职业技能、兴趣特长、社会实践四类选修课程;要扩大学生学习的自主权, 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鼓励学生个性化学习。学校可以设置如物理化学实验入门、英语国家概况、现代文学浅析等入门性的选修课程供学生课外参加, 或者是与将来就业相关的课程, 如经济学、职业课等, 保持学生对文科学习或者理科学习的兴趣。根据调查, 高中生对职业技能类选修课非常感兴趣。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主要包括生活技能、职业技术、地方经济技术等课程。高中阶段是学生认识自我、形成专业兴趣与职业倾向的关键时期。开设职业技能类选修课, 目的是通过“做中学”, 转换育人模式, 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丰富学生对今后所学专业或从事职业的认识与体验, 为形成专业兴趣与职业方向奠定基础;通过生活技能学习, 增强生活情趣与生活能力, 提升生活品质。建议学校在有能力的条件下增加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的开课种类, 调整选修课的课时长度, 在学生进行选课时要进行适当的选课指导, 在课程结束后让学生填写学生反馈, 为学校的选修课建设提供更好的参考。

建议完善高中文理分科后的学习评价体系。除了终结性评价, 教师要更加注重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又称过程评价, 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评价, 是为引导教学过程正确、完善地前进而对学生学习结果和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发现每个学生的潜质, 改进学生的学习, 并为教师提供反馈。学习评价的内容也需要改变。除了考试成绩, 教师应该把学生平时的学习过程纳入课程评价, 如学生的课堂表现, 包括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程度、与同学合作学习的成果, 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包括各种笔头作业和口头汇报形式等等。这样的评价方式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习能力, 不要让学生认为学习仅仅是为了考试。考试形式不一定是要纸笔考试, 也可以考虑把上课的学习成果也纳入考试评价。学生的调查报告, 或者动手实践的成果也可以作为考试的内容。

摘要:本文以浙江省两所普通高中高二学生为研究对象, 通过学习压力、学习内容、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分析深化课改背景下高中文理分科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并提出一些建议来解决文理分科后学生在学习上的问题。

关键词:深化课改,文理分科,学习影响

参考文献

[1]魏军彦.高中英语选修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学周刊, 2013 (10)

[2]张娟.学习课程改革精神的点滴体会[J].安徽教育论坛, 2004 (1)

[3]陈丽娜.高中后期文理分科教学合理性与可行性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 2011

文理分科不是问题 篇3

非常钦佩我们的专家学者们,每当此时,总能旁征博引、不厌其烦地讲出许多很有“理论深度”的道理来,但往往看不到最简单的现实,找不到最本质的东西。所以,一些问题的存在,成就了一批人,使他们有了自己赖以立身的“成果”,跻身于专家名流的行列,但现实的问题却没有因为这类人的大量增加而找到一种可行的解决途径。这次关于文理分科的讨论依然如此。专家学者们大多认为,学生应该“全面发展”,文理分科,不利于合格人才的培养云云,还举出许多名人的例子来作印证。像这样的说辞,其实没有多少含金量。中国从来都没有缺少过坐而论道的人,缺少的是脚踏实地解决问题的人。

前不久在网上看一篇高中生写的文章,题目是《我被中国教育逼疯了》,反映自己实在难以承受来自家庭、学校等各方面的压力,精神快要崩溃的情况,读之令人同情,让人痛心。在文理分科的前提下,学生还要承受如此沉重的高考压力,如果文理齐考,学生们还能不能吃得消就会成为一个大问题。我们不能否认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高考制度在培养和选拔人才方面取得的巨大成绩,但一项制度的实施必须进行不断的改革与完善,使其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相适应。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创立,当时是一种历史性的进步,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时间的推移,它的弊端便日益显现,以至于出现了《儒林外史》中“范进”那样的悲剧性典型。所以,一项制度,只有对人们的行为产生正确的导向时,才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那么到底应该怎么改?讨论这个问题,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比问题本身也许还要重要。因为我们常常会将这种涉及千家万户、关系无数人命运的问题,大而化之为许多空洞而抽象的概念,动辄国家民族,而缺少了对个体的关照。但许多时候,某种意义上的个体悲剧,实际上就是国家民族的悲剧,因为个体的命运总是和国家民族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强调以人为本,但在一些制度的设计上,却往往是站在管理者的角度,站在政府部门的角度,而不是站在制度涉及对象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或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回到文理分科这个问题,管理者想的是怎样更全面、更科学、更完美,却忽略了怎样才能使学生们学得不痛苦,怎样才不会使制度设计“看上去很美”,但却没有现实的可行性这样一些最根本的问题。所以,就目前而言,改革确定的目标,应该是在不影响公平、公正和整体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轻学生的负担和压力,给学生更多的自我发展的空间,而不是完全按照领导和专家设计的“理想状态”,强加给他们更多的东西。

论高考取消文理分科 篇4

这则消息如同一包火药,炸沸了湖南省。许多人对于这则消息不敢相信,学生们对于往后的高中生涯或沾沾自喜,或垂头丧气。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很自然地就形成了两大派别:支持派赞同教育厅的选择,新闻上将这则消息美名其曰:湖南想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反对派说到,这只是“看上去很美”,大批高中生根本无法适应,与高考难以衔接……我觉得,取消文理分科,确实不明智,也不太成熟!

1979年,高考设立文理分科考试制度。除了语数外三门必考科目之外,学生们可以凭着自己兴趣选择读“文”(政地历),还是“理”(物化生)。文科注重语言文学,理科注重思维逻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是我们自己的事情,我们凭着自己的兴趣主动学习,有什么不好?伟人毛泽东那一篇篇妙笔生花的诗文,一句句字斟句酌的名言,是多么经典,引人深思!但毛爷爷对与数学却是一窍不通!青年时期的数学试卷常常有着无数把大叉……一个“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战士,学者,伟大领导人,虽不会数学,但一样的一马平川,文韬武略,带领共产党成立新中国!没有人规定你一定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此处“天文地理”指高中所有教科书),你对物理感兴趣并不代表你就一定要知道什么是“商籁体”。

我看过一篇20的高考满分作文《为韩寒让出一条道》。文中实际上是在批评社会对于“全才”的强烈要求。众所周知,韩寒是个偏才,语文好到呱呱叫,但其他五门功课红灯高高挂起。可这并不影响他成为中国名声大噪的作家。另外很多家长认为,不学习所有科目就没有钱,没有出路,可韩寒现在所赚的钱一辈子都花不完,人家钱钟书年轻时数学都得过0分呢!如今许多“专家学者”大呼“取消分科,我们要的是全才,不是‘残疾’人!”可我却认为,他们口中所说的“全才”,实际上很大部分是各科平均,可总分较高的庸才。毕竟,世界上的天才还是占少数的,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全面发展”。如果真的想要“全才”,还不如去生产大批智能机器人!如果要我选择,我宁愿选择精通一门或几门,也不要全面平庸。所以取消文理分科,确实不明智。

现在中国只有5个省取消了文理分科,并且有人统计过,支持文理分科的人数达到80%,而且就我所了解,大部分学生对于取消分科一点都不适应,以上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还是支持分科制度的。在这种时候取消制度,时机上不太成熟。看看湖南,分科是从高二进行的,小学中学直到初一都没有分文理科,也就是说,我们有足够的时间来学习自己不太感兴趣但又重要的科目,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可以掌握各科科目的基础知识。到了高二后,学生可以将重心放到自己选择的科目上。另外高中也有全科的学业水平考试,所以不用担心一个学生成为物理天才+政治白痴。现在一直提倡减负减负,可到头来“负”没减,反而增加了。如果取消分科,学生的学习重心势必转移,理科生不仅要看到物化生,还要看到令他们头痛的政史地,这负担不又加深了么?而且湖南长沙又明令禁止学校补课,这不是把学生往悬崖推吗!反之,进行分科,学生的负担少,尊重自我的选择,好处多多啊!

现在,我和其他的高中生的心情一样,如同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世界在一天天变化,我们要想适应,必须有一种终身学习的观念。分开文理科,让学生们在自己选择的学习海洋中劈波斩浪,高歌向前,一方面学生们家长们乐意了,另一方面国家对于教育经费的支出减少,从而将这笔有用之财用于其它教育事业,何乐而不为呢?

高中学生如何选择文理分科 篇5

我的学生现在面临着文理分科,可又不知道该学文还是该学理。为此我写了一点东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理分科是高中生第一次重要的选择,分文理也是很多家长艰难的选择。文理分科后同学们都有所侧重的进行高中阶段的学习,准备将来的高考。我们每位同学的奋斗目标首先是自己在高考中取胜,那么我们的选择首先就应该思考:高考时如何才能马到成功、首战告捷且一举成名,如何参透两点之间直线最短的原理。所以思考时、选择时,不要一味地参照大学文理招生的比例。北大、清华、复旦、浙江这样的名牌大学对学生的要求不是以录取比例的多少来确定的,需要的是高考学生中的精华、精品。再说,社会人才的认可也不是以文理科招生比例的大小来体现的,也不是以文科考生还是理科考生来衡量的。只要是能够直逼北大、清华,不论选文科还是选理科都是明智之举,是成才之举,是造福社会的有效选择。那多好!过去曾经有学校明确要求第一名选择文科,因为这样的学生文理科目均衡发展,而数学特别优秀,根据数学文科要求较理科低些的思考,在高考中往往有极端优势,容易开好人生奋斗之局,快捷了成就人生、成就事业。当然这只是提供一个参考做法而已。但很多学生与家长在如何选择文理分科上存在误区:

文理分科选择的几个误区

1、学习好的报理科,笨的人才学文科。

这是带有倾向性的社会偏见。在一定意义上,理科属于自然科学,文科属于社会科学。在选科过程中有一种想法,有这样一种情况:文科成绩好就报文科、理科成绩好就报理科。如果你把高中的学习目标确立为考大学的话,我觉得这种策略有可能未必就是上策,若是文科好的都报文科,你文科好的优势不一定就能够显露出来,反而如果你理科好的去读文科,至少在数学上大占便宜,所以这里面充满了不定之数。我总觉得我们学生不能功利庸俗地把考大学作为高中学习的惟一目标,我们应该把学习的目标定位在“求学问长知识”上。同学们在选学科时不要被表面的成绩所迷惑。我们应该慎取。

2、成绩不好就去读文科,是一种逃避心理。试想,你现在的学习都成问题,换了学科就一定能学好吗?一个智力正常的学生如果全力以赴地学习,肯定能学好。之所以成绩不行,一般是

在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时间和学习方法上出了问题,找出原因并解决问题比简单地换个环境重起炉灶要重要。

3、仅凭成绩确定。

一门课程成绩的高低有多种因素。不能单单凭某一门成绩的好坏就做出断然选择。

4、仅凭兴趣

兴趣是一项重要指标,但是青少年经历所限,兴趣还没有完全表现出来,现在的兴趣可能是表层的。

5、认为文科的知识只要是下功夫背就能学好,其实不然。学习成绩稍差的同学选择文科,由于其招生学校的计划少,相对路子就窄,倒不如选择理科。由于理科招生学校多,计划多,可以选择的路子也就相对宽一些。

老师认为,从目前的大学录取现状来看,文科的高考录取率的确不如理科;其次,同校来看,现在理科生的高考录取分比文科生的录取分要低;而且,适合理科生的大学比较多,系也比较多。但如果你文科很有天分的话,还是选文科去考,兴趣可以激发潜力,面对你整天讨厌的东西,试想你又怎么会深入地去研究呢?

另外,很多人以为理工类的学生比文科的就业前景好,但是高考考文科的学生们未必就一定会选择纯文的专业去报志愿,还有很多半文半理的专业就业前景也相当不错。例如:有的学生曾经学市场营销的,现在做市场,作才一年,年薪已经八万五;有学电子商务的,毕业一年做业务主管,月薪3000。所以不在于你大学学的是什么,大学的东西只是提高你的综合素质,让你的接受能力更强,以后的前途是靠你自己的。也有人说文科生目前供大于求,你现在报任何一个专业都无法预测你毕业时会怎么样,所以要捡最能激发你潜力的方式,应对高考,报志愿,上大学。

更有甚者认为学习理科不需要背书,这中观点无疑也是错误的。化学生物上面的知识点非常多,物理到了电磁学的时候,光是受力分析都需要很长时间。有时候学生们在做题目时,一道物理题就需要半个小时,甚至是一个小时。而相对于文科,也不仅仅是背书那么简单。文科要求的综合能力比较高,有时一个问题可以横跨几千年,并且牵扯到世界各国的地理问题和政治问题,这就需要较强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较广的知识面。

文理分科作为继中考之后的又一次重大选择,是今后人生道路的分水岭,要慎重。我提供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3+文综”: 特点

人才特点:以论理和表达为能力的形象思维。

学习特点:以记忆、归纳、整理、比较为特点的学习。

录取比率:同理科的报名人数及录取比率均维持在1:3左右,对应的高等院校相对较少。就业面:以社会为对象的事务性人才,从事媒体传播、金融财会、社会服务和教育等行业。“3+理综”:特点

人才特点:以推理和研究为能力的逻辑思维。

学习特点:以记忆、理解、推理、计算为特点的学习。

录取比率:对应的高等院校很多,社会需求较多。

就业面:以技术为对象的生产型人才,可从事的职业类型较多。

因此建议如下:

1、自己的选择。你真正喜欢什么课,是物理、化学、数学、生物还是历史、地理、政治?如果文理水平差不多,但你的潜力在哪?长于语言、写作方面还是运算、逻辑推理?你今后选择做什么职业?是工程设计,软件开发,科学研究等等还是搞新闻、律师、翻译。。。归根到底,选择文科还是理科,应该是个人兴趣与特长优势综合考虑的结果。

2、现实的选择,要考虑实际。必须要考虑你目前所在学校的教学质量与往年的高考情况。

3、你的实力。有些同学认为自己实在读不出理科,而转向文科,这种现象是很多的。因此,择文科还是选择理科,还要注意从实际出发,扬长避短。好好分析一下你的现实情况,看看你的优势在哪里。在每次大考中你是凭什么取胜,又是什么拖了你的后腿,这就要认真分析,整体把

握。如果你的物理化学,远远强于你的政治历史,你就去读理科,因为成绩本身就反映了很多问题,比方你的兴趣,你的思维方式,智力优势等。

4、、你的兴趣。兴趣是学好一门功课的重要因素。有了兴趣,可以使枯燥的高三学习变的多姿多彩。有了兴趣,才可以让你全身心的投入学习,而不会抱怨声不断。因为你兴趣所在,所以你的学习是为你自己学,而不是因为是父母让你读这个科目而显得压力重重。

5、你的志向。读文,读理,对于大家今后的志愿是有很大影响的。因为现在尽管有的专业是文理兼收,但是很多还是分开招生的。想象一下自己将来会从事什么职业。比如喜欢文学,将来想做记者,编辑,或者对政治经济感兴趣,将来想从政或研究经济等等,这样的一般选择文科。对自然科学感兴趣或者对科技感兴趣的,将来想当工程师,或者技术人员等等,一半选择理科。所以,你的志向也是决定你选择文还是理的一大考虑因素。

6、、你的态度。既然选择了到底读什么,就要一门心思的去读好。不管怎么样,选择好了,就应该去做好,不要再心猿意马,想想是不是如果我换一门读,是不是会读好呢?不要这么想。所谓“爱一门,钻一门”。态度端正,相信是可以把你所选的科目学好,学扎实的。同学们要学会独立思考自己的问题,要有勇气正视自己心底里最真实的想法。在择文择理时,有的同学会被另外一些原因所困扰。比方说,舍不得自己的班主任,舍不得自己的同学。这些问题要正确对待,它们不应是择文择理的原因,生活中有很多方式去延续师恩与友情,不一定非要学习生活在一起。

7、、科目优势比较明显的应该扬长,即理科强的选理、文科强的选文。

8、凡总体成绩一般,科目弱势比较明显的应该避短,即理科弱的选文,文科弱的选理。

9、凡各科成绩比较均衡,并对文史类没有特别兴趣的一般应该选理。因为学理不仅报考时选择院校及专业的余地更大,而且以后考研、就业的范围更广,就业机会更多,适应岗位的能力也更强。须知学理的今后若从事文史类专业的工作大多能够胜任,反之则不一定。

10、对于数学成绩特别好、文科各科也不错的孩子,如果对理工类没有特别的兴趣建议选文。这样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来极有可能成为文科尖子生。理由是有相当一部分学文的是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弱,理科成绩(包括数学)不太好的学生。如果文史类科目不比他们差,而数学却比他们好,自然就成尖子生了。

11、同理,对于语文、外语成绩特别好,理科各科也不错的孩子,如果对文史类没有特别的兴趣建议选理。

如果家长们在文理分科时不是一味地只看成绩,随大流,而是更客观地对孩子进行评价,并仔细听取其他人的建议,也许会让孩子受益终身。还有的学生平时学习成绩不行,他们觉得文科简单,因此就去选择文科。实际上学好文理科都要有扎实的基础。基础是一个人的底子,没有好的底子,没法深刻地学习,更谈不上成为专业的人才。文科不比理科简单,学好文科更需要长期积淀。因此,这种盲目的选择也是不可取的。此外,要特别提醒家长的是,在文理分科问题上,应给孩子提供“软”意见,切不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

同学们,文科的所有学科,理科的所有学科都是科学,都需要良好的钻研习惯,很强的研究能力,都是智力的决战。文理科本身没有高低之分,智力之别。文科班不等于“理差班”。要考虑自己的基础,并结合自己的性格和国家需求、招生、就业等问题来做决定。

山东将完全取消高中文理分科 篇6

从20起,我省各高中必须全面实施课程标准。做到该开的课全部开出来让学生选修,真正实行走班制和学分制管理。这意味着,年,我省将完全取消传统意义上的高中文理分科。

本报济南2月8日讯 教育部提出的“高中取消文理分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全国引起强烈的反响。 其实早在去年2月份,我省就提出逐步取消传统意义上的高中文理分科,走在了全国前列。有关人士称,我省全面推行高中课程改革,高中生自主选择发展方向,既利于高考,更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年初,山东省教育厅明确规定,高中学生选择发展方向,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文理分科,不能早于第二学年末。根据省教育厅计划,从2011年起,我省各高中必须全面实施课程标准。做到该开的课全部开出来让学生选修,真正实行走班制和学分制管理。这意味着,2011年,我省将完全取消传统意义上的高中文理分科。记者采访济南中学、泰安一中等高中师生了解到,我省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给了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高中文理分科应对高考的观念正逐渐淡化。

省教育厅基教处处长关延平介绍,我省自秋开始实行高中新课程改革,20起严格执行新课程标准。取消高中文理分科,是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应有之意。“之前的文理分科概念,其实是单纯地应对高考。在年之前,省内高中文理分科早的`现象比较普遍,最早的在高一年级期末就分科。其实在高二年级,学生还有一些必修课要学。过早分科显然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利,也将造成学生不能顺利通过学业水平考试。”2008年省教育厅明确要求,“逐步废止传统的文理分科教学的做法”,全省高中学校从2008年入学的新生开始,在二年级期末之前,不得组织学生分科。

高考取消文理分科的现实思考 篇7

一、高考文理分科是教育发展过程的一种历史选择

我国的高考中设立文理分科起源于恢复高考的1977年, 迄今已有将近40年。在当时, 实行文理分科, 符合国情和教育实际, 有利于快速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并得以迅速推广, 得到广大民众和师生的认同。

但是, 当前我国高中教育出现了与这种制度息息相关的一些弊端, 导致了教育界及社会各界人士对推行文理分科这一政策多有争论, 并实行改革尝试, 实行文理合科。如2008年山东省教育厅就下发《山东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及教学指导意见 (实行) 》文件, 要求从2008年入学的新生开始, 在高中二年级末以前不得组织学生分科, 逐步废止传统的文理分科教学的做法。2009年, 湖南省教育厅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普通中小学办学行为的规定》的文件, 要求普通高中必须确保学生完成所有的必修课程和共同选修课程的学习, 不得文理分科。可以说, 这两省的改革尝试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它引起了人们对于文理分科的思考, 为高考的下一步改革作出了努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要求“推行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加快推进职业院校分类招考或注册入学。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到2014年9月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正式取消高考文理分科。可以说, 高中阶段取消文理分科, 是以学生为本, 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的教育目的。

纵然30多年的文理分科有其特定的历史和社会价值, 但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对于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大, 文理分科培养出来的单一型的专业技能人才显然是没有跟上社会发展的要求。在反对文理分科的声音中, 大多都是大学校长、大学教师和专家教授等经历过高考的“过来人”, 这部分人员对高考有着更为清晰的认识, 对考试招生制度所产生的弊端也有着更为真实的了解。在当前取消文理分科的做法上, 它既有优势和有利的地方, 也有弊端和不足之处。笔者以为, 总的来说, 是利大于弊的。

二、对高考取消文理分科的有利性和问题分析

(一) 取消文理分科的有利性

1.有利于改善人的知识结构, 提高个人知识水平

高中阶段的教育属于基础教育, 正是一个人打基础的时候, 培养出来的人文素养和知识水平, 对于一个人今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 并不是一开始就要求文理分科, 而是在近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社会分工水平的提高, 精细分工要求专业的人才, 才出现文理分科的。取消文理分科, 这就要求一个人在学习的时候, 不能单单学习某一种类型的知识, 而是要多科目学习, 有利于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提高个人的知识水平。

2.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 提高个人的综合素养

高中教育阶段的主要任务, 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四有”新人,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一直都是教育的宗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就要求学生要通过对文科知识和理科知识的学习, 掌握各类学科的相关基础知识和技术技能, 适应高考的需要和今后就业的需要。全面发展, 就是既要培养出具有抽象思维的人才, 又要培养出具有人文情怀的人才, 使得人的思维、道德、行为、能力在知识结构的改善中得到健康发展。从这个角度来说, 取消文理分科, 是有利于改变当前学生中存在的要么偏向文科类知识的学习、要么偏向理科类知识学习的现象, 通过对文科理科的共同系统的学习, 掌握相关知识,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提高个人的综合素养。

3.有利于满足市场的人才需求, 打造更多的复合型人才

当今社会各学科的交融越来越突出, 对人才综合能力和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可以说, 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快速发展, 尤其需要复合型的人才和创新型的人才。其知识结构的宽度和水平的深度, 都是为其今后成为高端人才打下基础。取消文理分科, 能很好地弥补文理分科带来的学生知识面狭窄和知识素养偏差的问题, 有效地降低了读文科者的不学理科知识、读理科者的缺少人文情怀的现象, 也能够很好地满足当今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 在人的学科知识均衡发展上起着促进作用。

4.有利于消除应试教育的功利性, 实现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当前, 高考指挥棒下的应试教育, 使得文理分科成为了上大学、通过考试的工具, 使得选择读文科还是理科成为了具有相当功利性的内容, 也就是说选择哪个科目, 不光是凭着学生的兴趣爱好, 也是为了考试得高分和能上大学, 把知识过于工具化, 其后果就是培养出具有相当功利性的学生。这是不利于个人发展和教育事业发展的。取消文理分科, 让学生以平常的心态对待各科知识的学习, 实现知识对于个人发展的有用性, 这对于消除当前应试教育功利性影响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有益于实现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5.有利于促进人的现代化, 适应社会的变化和推动社会的进步

在万事万物都处于密切联系的时代, 人与人之间的紧密合作, 要求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知识素养、综合素质、核心竞争力等方面要全面提高, 促进人的现代化。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部分, 高中阶段的文理不分科, 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加专业、更加全面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以获得更高水平的生存技能和生存价值, 并在人的现代化过程中转化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核心竞争力提高的动力。实行文理分科, 只是为了应付应试教育的考试要求, 为了能上大学;而取消文理分科, 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学生个人的潜能, 促进学生的现代化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从而成为中国教育事业的正能量, 推动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升, 以适应社会的变化和推动社会的进步。

(二) 高考取消文理分科后产生的可能性问题

当然,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取消文理分科存在着一些不足与问题, 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知识全能化, 不利于个人的兴趣发展

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 发挥学生的潜能, 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能力提升, 已经成为当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文理分科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所要学习的课程和科目。因此, 取消文理分科, 在对于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科方面, 可能会存在片面的认识和相对较为压抑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 迫于升学的压力, 学生对于自己不喜欢的科目, 都要去学习, 并且要花费较多时间, 相对来说, 对于培养自己兴趣的科目上, 花费的时间就会偏少, 以至于个人的兴趣爱好不能够正常发展, 可能会重蹈为了考试而学习、为了升学而学习的应试教育的覆辙。

2.学生负担加重, 不利于个人的身心健康

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问题, 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社会要求对学生进行减负的呼声越来越高, 教育界对于进行学生减负的尝试也越来越多。减少学生的负担, 还学生一个真实的年龄所具有的活力和动力, 而不是迫于学业压力埋头苦学苦读, 这是广大学生和家长的愿望。纵然, 学生学业的负担与所学课程的多少没有直接的联系。然而, 取消文理分科后, 学生由本来的专门学习一门课程, 变成要学习多门课程, 学习压力必然会增加。文理的各个学科都要纳入考试或者考评的范围, 对于学生的学业负担肯定会加重, 这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一定的负面影响。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 不可能在每一个领域、每一门学科都能够取得成就。学业增多了, 学生出去锻炼的时间就会减少, 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的身体素质下降, 对于学生身体健康方面也是有着一定的影响。

3.影响个人未来发展, 不利于个人的职业规划

毫无疑问, 不同的学生在自己的个性发展和特长方面是有着不同的认识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能力, 才是教育的主要目的所在。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就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能力发展水平, 尊重学生的个人选择, 引导学生进行未来发展规划。取消文理分科后, 学生不管喜不喜欢文科和理科, 都要去学习相关的知识和内容,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个人选择来说是有着一定的影响的。在一定程度上, 也会导致学生对于自己未来发展的目标不明确, 只是专注于各门课程的学习, 专注于考试分数的提高, 就会主动放弃或者被迫放弃自己喜欢的学科, 变得盲目和茫然, 对于个人未来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在这基础上, 还可能进一步影响学生的学业发展和职业规划, 对其今后上大学要如何选择课程和主攻方向, 要成为一名怎样的人, 在这些方面都会受到影响。

取消文理分科看似简单, 其实并不简单。一个政策改变的背后, 牵涉到的是一个国家或者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情况的变化, 是一项全面的系统的工程, 涉及人才的培养, 也涉及高考和招生制度的变化。然而, 当前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于复合型人才需求的加大, 取消文理分科是一项适合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基本要求, 也是势在必行。但是, 其实施是需要相关政策和条件的保障, 才能更好地趋利避害, 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和选拔模式, 实现高考制度的顺利改革。

笔者以为, 取消文理分科的政策保障和配套措施, 其首要的和实质的就是变革高考制度。一是变革考试制度。去除一考定终身的挤独木桥的考试方法, 建立一年多考的考试制度, 并辅之相应的评价体系。二是变革招生制度。当前的高校招生都是依据文科和理科的不同科目, 按照一定比例来招生。取消文理分科, 就要打破现行的招生制度, 各专业的招生要平等面向全体学生, 择优录取。

高中文理分科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8

关键词:

文理分科;高中生;课程改革

收稿日期:2010-01-24

作者简介:刘艳卓(1984-),女,黑龙江安达人,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经济与管理。

文理分科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探讨的热点问题,文理分科是在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等世界上部分国家和地区所实行的一种教育制度,文理分科一般是在高一进入高二阶段进行的。虽然实行文理分科,但是不管文、理都包括所分的科目为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必修科:语文、数学、外语(英语、俄语或日语),文科综合:政治、历史、地理 ;理科综合:物理、化学、生物 。现行的制度要求文科依然必须保留对物理、化学、生物的教学;而理科只保留政治科目。但目前这在很多学校只是象征性地保留,也更多只为了应付会考或上级的检查。实际的教学上老师也不太重视,而大部分的学生也轻视这些科目。2009年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提出将就社会关注度高、影响教育改革发展全局的包括“是否取消高中文理分科”等在内的4个方面20个重大问题继续公开征求意见。[1]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作为主体对文理分科与否的看法是什么,以及他们对课程的设置的满意度怎么样,结合这些,我们将如何进行基础教育改革?本调查将就上述问题进行详细阐述。

一、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一)理论假设

通过文献检索发现,关于我国普通高中学生是否进行文理分科的相关调查不是很多,结论不一。本调查希望基于学生的角度,对普通高中学生是否满意文理分科进行全面的调查,以获得更多有效的信息,为我国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提供参考。本调查基于以下角度并希望达到相应的目标:(1)文理分科与否关乎每个学生自身的发展,需要向广大学生了解对此的看法与观点;(2)文理分科带来的不良后果是全方位的,需要识别哪些因素是最主要的,而且是现阶段要解决的;(3)文理不分科也会带来相应的问题,从学生的角度进行剖析;(4)高中生对于现阶段学习的课程设置是否满意,是进行课程改革的基础。

(二)问卷设计

本问卷是在查阅相关文献、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编制而成的。由于调查对象包括普通高校的学生,问卷设计为学生问卷。本问卷主要从文理分科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分科与否对学生学习压力大小、选择文科(理科)的原因、个人对文理分科的看法、学生对文理分科带来问题的解决途径、支持不分科的原因、解决不分科带来问题的途径、个人对目前课程设置的满意程度、学校科目设置的实用度等维度进行题项的设置。问卷的题型分为封闭式与开放式两种。封闭题主要围绕上述维度进行设计,开放题设计一道,目的在于了解与征询学生本身对于是否取消文理分科意见或建议,并据此更好地促进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

样本的选择与分布。本调查问卷样本选择在高中学生高二已按照文、理倾向分班的学生作为被试,调查样本的选则考虑到学校的条件(重点院校、普通高校)差异,调查范围涉及地方学校二所,共发出问卷211份,有效问卷200份,剔除无效问卷11份,有效率为94.787%。有效问卷中,文、理科重点班、普通班各2班。文科学生84人,理科学生114人。计200人。其中,男生77人,女生123人。

(三)数据处理

本次调查问卷的数据分为两部分,即封闭题的数据和开放题的数据。对于封闭题的数据,主要是采取SPSS17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于开放题的数据,进行了一定的归类、整理,以期能够更好地反映广大学生对是否文理分科及如何有效的进行课程改革的意见和建议。本研究的局限主要在于两方面:一方面是问卷调查法本身的局限,如对问卷反映出的问题无法获得进一步的详细资料,被调查者可能出现主观、随意和趋中的情况;另一方面是在样本的分布上可能存在偏差和不足,如样本选择未能完全涵盖城区的每一个行政区,因此有些结论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二、结果与分析

(一)对高中生课业负担现状的调查

关于高中生文理分科现状的调查,本调查基于以下几个维度的具体情况作为文理分科好坏的评价标准。这些维度分别是:文理分科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分科与否对学生学习压力大小、选择文科(理科)的原因、个人对文理分科的看法、学生对文理分科带来问题的解决途径、支持不分科的原因、解决不分科带来问题的途径、个人对目前课程设置的满意程度、学校科目设置的实用度九个方面。下面将就这九个方面的具体情况对高中学生对文理分科与否的观点和看法进行分析。

1.对文理科选择的情况

对文理科选择的情况包括在分科前对日后学习生活的有无影响、所选文(理)科的类别及原因。根据学生问卷的调查得出以下结果:学生在分科对日后学习生活的影响进行仔细规划的占30%,考虑后,迷茫的占65%,没有考虑过的占5%。由此可以看出绝大部分的学生在并不了解进行文理分科对自己的影响的情况下,对学习文科和理科进行了选择(如表1-1所示),并且男女生对文理选择情况也不同。

在所选样本中,文理选择比较平均,有25.18%的学生是出于自己的浓厚兴趣;23.93%的学生选择文或理科的原因是出于自己文科(理科)成绩较好,学习起来相对容易;21.07%的学生的选择是填报高考志愿时可选择的高校或专业的范围较广;18.39%的学生根据自身日后就业及发展进行选择;还有11.43%的学生是出于外界因素诱导(父母亲人或者老师的意愿等)进行选择。

2.学生对文理分科的看法

对学生文理分科的看法的调查包括性别对男女生选择的影响、分科与学生学习压力的关系、如果不分科给自身带来的影响、学生对文理分科与否的態度这几方面进行研究。调查结果显示:性别对文理的分科有一定的联系有。文科86人,女生多数选择文科,在理科的选择上,男女生比较平均。的63.86%的学生认为高中分文理科有助于减轻自己的学习压力;23.86%的学生认为不会减轻自己的学习压力;还有12.46%的人认为无法确定能否减轻学习压力。

对于文理科目的选择与其成绩、择校范围及日后发展极其相关,与外界因素(父母、老师的选择)不相关,学生对文理科的选择绝大部分的原因出于自身及当前的课程设置,与外界因素如父母和老师的意见没有直接关系。所以,当前成绩是决定学文科或是理科的最关键原因。

(见表2-1、表2-2和表2-3)

下面对高考不分科的后果做了统计:37.41%的学生认为会导致学习压力更加沉重,负担更重,因为不分科的科目为9门,多了3门课程,而且高考的竞争必然会导致对分数的追求,压力更大;有29.06%的同学认为不分文理科会限制偏科学生的发展,有些学生对某些学科擅长也许会让其成为该领域的佼佼者,如果高考不分文理科,这些学生必然会失去部分机会;22.1%的学生认为不分文理科的大综合会导致忽视学生个性的发展;有11.33%的学生认为不分科会对教育资源不发达地区的学生产生不公。很多边远地区或者不发达地区的教学水平本身就相对弱一些,如果科目增多,必然资源无法满足,导致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更加的明显。

3.关于学生对高中分科与否以及满意与否的分析

在这一部分里,首先根据学生对待文理分科的态度进行对比,根据态度的不同从而产生相应的支持文理分科和支持不分文理科的原因,并且更深层次的探讨和分析了分科和不分科随之而产生的问题和解决途径。调查结果:有44.45%的学生比较满意文理分科;31.15%的学生十分满意文理分科;13.40%的学生不满意文理分科及10.90%的学生无所谓分科与否。(见图2-1)

图2-1 对待文理分科的态度

根据图2-1,有满意和不满意及无所谓分科与否的四部分学生,对此进入深层次分析可以得到支持文理分科的原因和反对文理分科的原因(支持不分科),其中75.60%的学生满意文理分科,他们支持文理分的原因为:60.3%的学生认为由于面对高考,不分压力过大;57.1%的学生认为术业有专攻,教育因人而异、因材施教;34.4%的学生认为不分科可能培养出大批学而不精的非实用型人才,也会封杀一批偏才;11.7%学生认为取消分科,对偏远地区学生或家境不好的人的选择更为不利;12.3%的学生因为其他原因;还有16.4%的学生不支持文理分科。高中分科必然会導致一些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途径,我们也做了探讨,结果如下所示:63.6%的学生认为改革高校录取制度是解决文理分科问题的重点;54.8%的学生支持分科后增加选修课程,可以任意选择一门课程的学习;有51.4%的学生认为应当从科目设置的实用性解决问题;14.6%的学生认为有其它解决途径。

以上我们对支持文理分科进行了探讨,我们就不支持文理分科的原因进行调查研究,其结果是:19.0%的学生认为文理分科导致社会长期重理轻文;有18.7%的学生认为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18.1%的学生认为喜欢的科目因分科导致不能继续学习;14.3%的学生认为兼具文理知识的人,会在日后生活中和就业时具有优势;13.0%的学生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要求学科交叉综合;5.1%的学生认为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应该打好基础及4.4%的学生认为术业有专攻,教育要因人而宜,需要因材施教。在这些基础上,我们也相应的对假如现行教育在制度要求文理不分科,那么会带来的问题的解决途径也做了调查。

4.关于课程改革

对目前课程设置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并且对所学科目对生活重要程度进行排序,从而说明教育改革的方向,55.5%的学生比较满意当前的课程设置,31.5%的学生不满意,由此可以看出满意度相差并不是很大,需要课程改革。在本次调查中,学生认为对生活最重要最实用的科目中,语文、外语、计算机、数学的选择居多。

综合上述分析,本调查认为:现行的课程改革应当尊重学生的想法及意愿,并且对学生的建议应当对此予以重视,并及时改进。

三、思考与建议

通过本次调查,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生文理分科的探讨是有必要的,但必须尽快决策,其中高考制度的变革是基础。为了更好地推动新课改的有序实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发展,本调查将针对几个主要问题提出以下思考和建议,以供课程改革的决策者参考。

首先,文理分科有一定历史背景:第一,改革开放初期,搞活经济是我国面临的主要问题,为了解决“文革十年”造成的人才匮乏,实现经济的快速稳步发展,我国推出了在高中阶段实行文理分科的教育改革。当时国家从文革废墟恢复建设,人才断档,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刻不容缓。功利目标很明确,也是权宜之计、必要之举;第二,高考恢复后,教育资源有限,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师资源远远达不到要求,尤其是高中资源匮乏,并不能为教育活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为了实现有限资源的优化配置,多快好省的培养专业人才,我们才开始实行文理分科政策。一定的历史背景才能提出相应的政策。不同的历史时期,我们就要面对不同的教育实际,当然要出台不同的教育政策。当前,高等教育正在逐步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同以前的专才相比,也许现在更需要的是通才。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重视复合型人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单一知识结构成为阻碍学生全面发展的瓶颈。除此之外,我国目前的教育资源已基本上能够满足当前的教育水平,基础设施建设、师资力量都已经能够承受文理不分科的水平。

其次,文理分科的必要性:第一,文理分科更加剧了应试教育的效果。理科的知识越来越难,考试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选拔考试上挑出“人才”,文科亦是如此。造成了大部分同学只能机械的学习,缺乏创造力。在上了大学,再开一门叫做“创造学”的课程,创造能力是通过所谓的系统知识能培养的?后天的培养取得的效果有多大呢?其实无论我们分不分科,学生的学习时间还是会和以前一样的,反而分科后,考察知识简单了,更能减轻学生的负担。第二,我们社会现在正处于前工业化阶段,经济建设的直接推动力还是以第二产业为主,工业生产还是社会吸收劳动力的主要机构。因此也就造成理工类同学找工作相对容易,文史类学生找工作比较困难。其实好多同学也是想从事理工类工作,可是理科成绩又不是很好,文理分科时只能选择学习文科,从此也就没有可能从事医生等理工类职业的可能了。文科专业提供的岗位相对较少,而学习的人却很多,也造成了文科人才供应过剩,理科人才相应稳定。我国正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对人才的综合能力的越来越高,同时对专业化的要求却越来越低,文理分科也就越来越影响学生的可塑造性。[2]

最后,关于基础教育改革的观点:文理不分科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符合优化学生结构、调高学生的素质的要求,但如果没有高考制度的相应改革,只能是一句空话。我认为高考在分科的基础上,实行一种新的课程评价方式,3+X+x的考试制度,也就是文科学生在原有文科综合的基础上增加一门理科综合,理科综合的难度降低,文科综合的难度也相应降低。[3]理科考察也采取这种方式。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漷,吴刚平.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钟启泉, 崔允漷, 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3]张社宇.我国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社会学分析[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职业教育版),2007,(3).

上一篇:小学少先队活动计划下一篇:小学生心理健康讲座稿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