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上册试卷分析

2025-04-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二年级语文上册试卷分析(推荐13篇)

二年级语文上册试卷分析 篇1

期末语文试卷分析

教师

李文芳

一、试卷分析

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二年级水平测试试卷主要由“听写词语、看拼音写词语、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写带有下列部首的字、我会组词(辨字组词、多音字组词)、我会连线、我会选择合适的字或词填空、我会仿照例子写句子、我会填(古诗、把字句变被字句)、我会查字典,快乐阅读(数自然段、加标点、阅读短文填空),习作(写日记)”十二部分组成。

试卷能紧紧围绕教材出题,覆盖面广、试题形式多样,整个试题基本体现了:注重基础,突出能力,尊重个性,鼓励创新,联系生活的原则。试卷难易适度,题量适中。总体上没有出现偏题怪题,大多数学生都能交上满意的答卷,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学习语文的信心。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听写词语”一题中90%几的同学全部听写正确,但是,根据答题情况看,还有用同音字替代的情况,今后应特别注意。

2、看拼音写词语,这道题中“教师”的“师”,同学们失分的比较多,做题时细心的同学做对了,粗心的同学写成了“教室”。

3、我会查字典,这道题多数同学完成的不错,知道读音,部首,除去部首还有几画,但有几个同学把读音做成音序了。有待注意。

4、“我会组词”这题中,多数学生做得很好,还有个别学生不注意辨字,导致做错。

5、“快乐阅读”这道大题中的第二小题(加标点),这题丢分较多。第三小题(读短文填空),这题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是送分题,只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学生即可得分,但仍有个别同学不会做,也有个别同学是粗心,知道答案,却把字写错了。如:树可以供给我们(),粗心的同学就把“木材”写成“木村”了。

6、最后一题是写日记,这题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不难,因为一学期来,我都让同学们每天写一篇日记,多数同学都能把格式写正确、标点用准确,语句写通顺。但是还有少数学生由于平时贪玩,至使日记中出现错字,句子不通顺。

三、考后反思及改进措施:

1、考试这种形式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不是难事,但有些孩子由于习惯态度方面,自身方面等等,对试题的意识性不大,平时自己对语文课上该掌握什么也没有明确的目标,都是老师在操控,相对自主性少了点。如“看拼音写词语”这道题中的“教师”一词,平时训练时,做的是“教室”,遇到新的题型,有些孩子连题意都没弄清楚就乱做,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粗心大意看错题意,导致得不到分。再如听写词语、我会组词,这种题型常常训练,但有学生还是写错字、写错笔画,这些问题,今后要特别注意重视学生审题能力的训练,首先就是引导学生看清题目要求。

2、学困生的问题。学困生学习态度不端正、贪玩。有些家长疏

于管理,有的同学就钻了空子,不做作业。今后对学困生要常抓不懈,争取学生家长的配合,双管齐下,让学困生变成奋进生。

3、进一步强调学生的书写。要求学生正确、工整的书写。我觉得,让学生认认真真地写一遍,强于马马虎虎的写三遍。对于笔画较多、结构特殊的字,教师示范,引导学生寻找识字规律,把识字、写字紧密结合起来。

4、抓好课堂教学,落实学生课堂的学习,课文中要求背诵的课文一定要严格过关,每个学生都要会背,都要会写。

二年级语文上册试卷分析 篇2

(一)谈话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老师知道有这样一个王国:他们说话都很简练,而且很有道理,你们想去看看吗?

生:(迫不及待)想。

师:请大家看大屏幕,读读屏幕上的这些词语:

四面八方 拔苗助长 东张西望

五颜六色 坐井观天 三心二意

师:读后谁来说说这是什么王国呀?

生:这是成语王国。

师:对,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些新的成语。(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这样有趣的导入,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读中学成语

师:词语和故事能使我们受到启发,课文里的词语和故事说的什么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我们能从中受到什么启发,一会儿同学们读这些词语时可得认真哦!

1.听录音朗读

(课件出示文中有趣的成语故事,让学生边欣赏课件边听朗读)

【设计意图:这些有趣的成语课件能让学生从图上初步了解他们的意思,还能为后面的成语故事表演做好准备,同时也能让学生明白读成语也要像读诗歌一样读出韵味来。】

2.对读

我采用了师生对读、男女生对读、同桌对读等形式,如:老师读尺有所短,学生读寸有所长,读后交换,或一个人读一组成语。

【设计意图: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挑战,能激起学生朗读的兴趣,也能加深他们对成语的理解。】

(三)表演中学习成语

如学习“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成语时,我先拿出尺子让学生认识“尺、寸”的大小,接着讲了一个这样故事:今天服装店的老板不在家,尺子和寸在家闲得无聊,听听他们在争论什么?

尺子:喂,寸!你看你这么短,一点用处都没有,连一本本子都量不出来!比起我来,可差远了!

寸:尺子哥哥,你是比我长,可是量一块橡皮你就不如我了;量一块黑板你又不如别人了。

师:听了尺子和寸的表演后,你们有什么想法?

生:尺有尺的长处,寸有寸的长处,就比如大象能用鼻子喷水,而土拨鼠不能,土拨鼠能钻地,而大象不能。

生:听了他们的表演,我想起了骆驼和羊的故事。

生: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也有自己的缺点,只有取长补短,才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

板书: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取长补短 相得益彰

【设计意图:这样的情境表演能让学生明白课文里第一组四个成语的意思,明白其中包含的道理。学生看了别人的表演,也会争着想讲讲其他成语,如坐井观天、拔苗助长的故事,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四)认读字词

1. 开火车读

【生字卡片出示本课带拼音的生字,学生读后并说说在刚才的哪个成语中见过。】

2. 摘苹果

(出示一个个带词语的苹果卡片,学生读对了苹果上的词语,教师就把苹果摘下来送给他。)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识字,从而消除枯燥感。】

3. 交流识字方法

师:生字宝宝们玩累了,它们想回家了,想问问你们记住了它没有,是怎么记住它的?

让学生同桌之间交流识字方法,再汇报。

生:“彰、障”可以利用换偏旁的方法记。

生:“寸”可以利用“村”字减木字旁记。

生:“徒”可以利用“走”加双人旁记。

……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中更快地记住这些生字,还利于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五)巩固提升

(利用游戏,巩固成语)

师:同学们通过欣赏课件、对读、表演已经都认识了这些成语,下面我们一起来做做游戏好吗?

生:(异口同声)好。

1. 做动作猜成语

当老师拿着一片树叶挡在眼前,学生马上想到了成语“一叶障目”;接着老师又拿张纸卷成一根管子放在眼睛上,学生齐声回答“管中窥豹”。

师:同学们真聪明,谁也来做动作,你想请谁猜?

(学生争先恐后举手,有的说做动作,有的说来猜……)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表演,能让学生自然明白成语中动词的意思,如:“障”和“窥”的意思。】

2. 给成语找兄弟

(贴字卡游戏)

投影出示下列带括号的成语:

( )有所长 不见( )山 相得( )( )

( )劳无功 管中窥( ) 水到( )成

一叶( )目

【设计意图:通过这种游戏形式,加深巩固学生对成语的记忆,检查学生对本课字词的掌握理解情况。】

(六)知识拓展

师:老师刚刚接到一个电话,成语王国的国王说还有几个成语宝宝没回家,想请同学们帮忙找一找。

接着投影出示:

“()、()。”因此,我们要多多发现别人的长处(优点),正确认识自己的短处(缺点)。只有(),才能不断进步。(要求学生从文中选择合适的成语填在括号里)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检查学生能否学以致用。】

二、教学反思

1. 乐中学成语

低年级的字词教学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课堂上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让学生在朗读、表演、游戏等活动中轻松、愉快地学习成语。一个成语就是一个有趣的故事,这样学生在学习时就不会觉得枯燥无味了。

2. 读中学成语

这节课采用了师生对读,生生对读的形式,这样的设计拉近了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的心里产生了与同学、与老师挑战的想法,更激起了学生朗读的兴趣,也加深了学生对成语的理解。

3.故事中学成语

总之,低年级的字词教学不应只让学生死记硬背,而应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识字,这样机械呆板的字词教学就会变得妙趣横生,学生学习效果也能

低年级学生对讲故事很感兴趣,这节课通过讲成语故事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说话、写话的能力,为以后的阅读、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在故事表演中也明白了这样三个道理:人应该取长补短,才能不断进步;看问题要全面;做事应该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二年级语文上册试卷分析 篇3

(宽阔)的广场 (尽情)地唱 ( 堆 )雪人

( )的城市 ( )地说 ( )雪景

( )的棉花 ( )地问 ( )雪仗

4.把意思相近的词语写在一块儿。(8分)

立刻 特别 著名 非常

美丽 有名 马上 漂亮

三、句子积木。(14分)

1.给句子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6分)

(1)周末我们全家去公园玩

(2)多么好的景色啊 你以前来过这里吗

2.把下列词语排列成句子。(4分)

(1)小柳树 一身 浅绿色 穿上 的 衣服

(2)雪地上 在 雪仗 打 堆 小伙伴们 雪人

3.照样子写句子。(4分)

例:小猴子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吃起葡萄来。

小猴子( )地吃起葡萄来。

例: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风娃娃帮助人们做事,我们怎么能责怪它呢?

四、运用学过的知识填空。(请填序号)(6分)

①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②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③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④拔苗助长,徒劳无功

1.小刚懂得的知识并不丰富,却经常吹牛,妈妈笑他是____。

2.人不可能十全十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就好比____。

五、按课文内容填空。(8分)

田野献上( )的果实,枫林举起( )的旗帜,蓝天飞着( )的鸽子,大海奏起( )的乐曲。

六、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3分)

长 颈 鹿

星期天的早晨,爸爸妈妈带我到动物园去看长颈鹿。

长颈鹿是一种逗人喜爱的动物。它全身浅黄,身上长满棕黄色的斑纹,它们要是站在树丛中,很难被人发现。长颈鹿是世界上最高的动物,它的脖子长长的,真像瞭望台。眼睛又大又机灵,可以望到很远的地方。长颈鹿的头上还有一对美丽的角。

我长时间出神地望着长颈鹿,舍不得离去。

1.短文共有( )个自然段,第( )自然段写了长颈鹿的样子。(4分)

2.长颈鹿全身浅黄,身上长满了棕黄色的斑纹。它的脖子( ),眼睛( ),还有一对( )的角。(6分)

3.这篇短文主要说了什么?在正确的答案后面打“√”。(3分)

(1)长颈鹿是世界上最高的动物。( )

(2)我舍不得离开长颈鹿。( )

(3)长颈鹿是一种逗人喜爱的动物。( )

七、写话新天地。(13分)

二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卷分析 篇4

1.听短文回答问题:有个别学生理解能力不大好,对完成这样的题目有点困难。

2.词语和拼音连线:完成得较好,得满分的很多。

3.根据拼音写汉字:完成得较好,得满分的很多。

4.查字典:有个别学生对查字典还不能很好的掌握。

5.古诗和课文段落填空:“飘荡”大多都写成“漂荡”了

6.根据课文内容把话写完整:大部分同学完成的较好。

7.课外阅读:有个别学生阅读能力差,理解能力不大好,对完成这样的题目有点困难。

8.写话:有个别学生不按要求写。

学生试卷成绩如下: 优秀人数:22人,优秀率:95.7%;及格人数:22人,及格率:9

5.7%。

反思:

1.继续重视识字和积累。本次考试基础积累部分得分率最高,说明掌握的最好。对此我们不能有所松懈,而且必须继续重视识字和积累。在以后的教学和复习中要采用分散和集中的方法,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程度,要鼓励学生背大段的课文,整篇的课文。

2.立足于课堂培养阅读能力

阅读部分历来失分严重,本次考试也不例外,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立足于课堂,立足于课本,而不是靠课外的大量的阅读短文的练习。精读课的教学,教师要根据课的特点指导学习的方法;略读课的教学,教师要放手,让学生根据精读课学到的方法自主学习。要培养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一是整体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的能力;二是体会重视词句含义的能力;三是体会课文表达的方法;四是自己提问题自己回答问题的能力。

二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分析 篇5

黄海英

查干花小学

七月上旬,按照我校教学计划和教育局的统一安排进了二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全镇极格率达99%,平均分:86.7分,优秀率77.2℅,从以上的成绩来看,学生发展均衡,上等生居多,中差生30%,学困及边缘生占1%。下面将中考情况进行如下分析:

一、出题情况

本次试卷共有三大板块:

一、积累与运用;

二、阅读乐园;

三、快乐习作试卷内容涵盖丰富,字词句几乎涉及到,试卷出题注重识字、写字、词句积累,很好地体现了学段特点,试卷题型多样,题量和难度较为适中。

二、取得成绩的主要原因

1、重视拼音教学,生字拼音掌握比较扎实。

2、能联系实际,带领学生进行有目标、有任务的学习,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

3、通过设计各种题型的练习,巩固并深化所学知识,使学生达到学有所用。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对拼音掌握不够牢固,第一题失分的同学对平舌音、翘舌音的读法掌握不好,黄雪宁、吕雪同学给“桌”注音都答错了。

2、学生书写不规范。部分孩子的字迹模糊不清,写的字该勾的笔画没有,或者多写一笔或者少写一笔而导致错字失分。

3、对段与句的概念掌握模糊。第二题的第1题有几名同学都填成了七个自然段,我想错误的原因在于此。

4、第一题,第10小题“把给出的词语排列成一段通顺的话”学生在排列过程中有丢掉词语的现象。导致丢分。

5、第 三题快乐习作,学生能够根据图画内容写话。但也有部分同学写的不够完整具体。还有待提高。

四、改进措施

从本次考试来看,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还可以,可是在实际运用中并不是特别理想。在今后教学中我认为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

1、加强课堂写字指导。要引导孩子孩子弄清楚每个生字的笔画笔顺,老师要进行写字示范,教会孩子描红,引导孩子开展写字评价。

2、加强词句、写话训练。课堂写字活动中要加强造句和书写句子的训练。

3、进行答题指导。要教给孩子审题的方法,一些练习题的格式要求,以及一些基础的考试技巧。

4、把好单元检测关,及时弥补不足,以激励表扬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展开竞争,使学生知识得到全面的发展。

5、狠抓后进生,采用多种方法帮辅,给予更多的关心,做到课堂上多提问,课下多关心,对他们的作业争取做到面批面改。使他们进一步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全班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质量分析 篇6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试卷能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检测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语言积累为目的,紧扣书本而略超于书本,出题活但有格。符合当前语文教学的方向,考就是为了今后更好地教,这份试卷对我们今后的教学起了一个很好的导向作用。严肃认真的阅卷工作已结束。

二.取得成绩的主要原因

1、从试卷内容整体上看,突出了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重视字词教学字词掌握比较扎实。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我认识到,听说读写的重要性,发现有些学生作业中出现了会读不会认、会认不会说、会说不会写等错别字泛滥、语句不通顺的现象。针对书写不规范教学不扎实的教学现象,在实际教学中强化了语文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把教学过程管理纳入到日常教学范围之内。有效地抑制了学生的回生现象。

(2)、能联系实际,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读写结合始终是教材提倡的教学目标和能力培养目标。重视纠正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从字的笔顺,占格握笔姿势入手。加强指导严格训练,使学生的书写有很大的进步。

2、本次测试中突出存在的几个问题:

(1)、整体上看,学生书写的不够规范,不够整洁。

(2)、有的学生想象力不够丰富分析判断能力差。

(3)、学生不会审题,不理解题意。

(4)、有些题型没有训练过。学生失误多。

(5)、教师对学生要求不严格,特别是学困生。

三、改进措施:

1、继续加大听说读写教学的力度,使字词句训练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对学生书写能

力的培养,必须进行强化训练。

2、继续注重学以至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大力提倡多读书、读好书、多积累的教学活动从整体上推动

语文教学效果和学生基本能力的提高,缩短书本与学生实际、与生活实际的距离,努力做到活学活用。

3、加大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训练。从课文中走向生活、从文本中突出生活、从实际中再现生活。

二年级语文上册试卷分析 篇7

2012年初, 教育部公布了义务教育阶段19个学科科目的新课程标准, 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 2013年, 人教版 (七年级上) 语文教材开始改版。人民教育出版社对新教材的修订有详细的说明:其修订原则为落实2011版新课标要求, 吸收合理化建议, 实现平稳过渡。修订内容主要是:框架微调、阅读单元的调整 (撤并单元、调整次序) 、课文调整、增加写作内容、减少综合性练习、明确单元学习目标以及课后练习的调整。

与2001版的初一语文教材相比, 新教材删掉了10篇课文, 分别是:杏林子的《生命生命》、沈复的《童趣》、流沙河的《理想》、《短文两篇》 (张晓风的《行道树》、周素珊的《第一次真好》) 、周国平的《人生寓言》 (《白兔和月亮》和《落难的王子》) 、玛丽·居里的《我的信念》、李汉荣的《山中访友》、蒲松龄的《山市》、鲁迅的《风筝》、郭沫若诗两首 (《天上的街市》、《静夜》) 。

新增加的10篇课文分别是: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 魏巍的《我的老师》, 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的人》、丘吉尔的《我的早年生活》, 马及时的《王几何》, 贾平凹的《风雨》, 《短文两篇》 (小思的《蝉》、席慕蓉的《贝壳》) , 选自《礼记》的《虽有佳肴》, 纪昀的《河中石兽》, 吴承恩的《小圣施威降大圣》。

此外, 有三篇课文有所改动, 分别是:《散文诗两首》中的冰心的文章, 《论语》有关孔子的分量明显加重了, 《古代诗歌四首》删除了第五首辛弃疾的《西江月》。

而且, 以往的写作融合在“写作与综合性学习”中, 新教材有了单独的写作板块, 每个单元明晰了写作的主题。同时, 文言文的分量也加重了。整个初中阶段必考增加了11篇古诗词, 这传达了注重古文化的信息。

旧版语文教材的开篇为王家新《在山的那边》, 而新版调整为莫怀戚的《散步》, 从单元上来说, 由以前的人生体验转而为家庭亲情。第一单元讲亲情, 第二单元讲学习生活, 再到自然美景、人生体验, 新版教材由浅入深, 更符合学生的认知。新教材的章节顺序更接地气, 编排更紧凑, 主题也更集中。

二、2013 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课后题的总体变化

总体而言, 课后题的变化很大。题目的数量、问题的设置, 以及提问方法都有很大的变化。

就题量而言, 题数有所增加。从原来的47个问题增加到62个问题, 增幅为32.91%。应该说, 这个增幅是新课改以来, 增幅最大的。新教材的题数大概有2到5个, 课后题中, 4道题的课文最多。而旧教材一般是3道题, 少数课文是2道题。

就问题的改变量而言, 绝大部分问题有所改变。而且问题的改变不只是单纯的问法的变化, 而是直接删除原题, 另改新题。其中, 第11、16、17、23、29课所有问题全部更改, 只有3、24、30课没有题目的更改。

同时, 还更改了一些题目的表达方式。

如第十九课《在山的那边》的第一道课后题:

由“朗读全诗, 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 诗歌除字面上的意思外, 往往还有深层含义, 探究一下, 诗中的‘海’与‘山’, 蕴含着什么意思?”更改为:“诗歌中的形象除了字面所指外, 往往另有含义,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说说诗中的‘山’与‘海’有怎样的内涵。”

从表达来看, 教材对题目的叙述更生动了, 在教育目标的表达上, 更改了刻板的表达。同时, 对于教学活动提出了要求, 即“有感情地朗读”。在对具体意象的提问表达上, 也按照了文本的先后顺序, 不再按照意象的表达深意。

三、认知维度下的语文教材课后题变化

笔者此次选用的认知领域分析工具是以安德森为首的10多位学者对布卢姆认知目标修订完成的新分类。新分类采取了“知识”和“认知过程”两个维度, 本文采用了其中的认知过程维度的六个分类, 即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之所以采用这套分类工具, 是因为布卢姆主编的1956年版《教育目标分类学, 第一分册:认知领域》已成为上世纪后半期最有影响的教育著作之一。而事实上随着实践应用问题的不断产生及学习心理学的发展, 当年的编写专家和学者们意识到必须对其进行修订和扩充, 所以经过多次讨论, 于2001年由安德森等人主编出版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Ataxonomy for Learning, Teaching, and Assessing—A Revision of Bloom’S Taxonomy of EducationalObjectives》一书, 此书中分类体系相对1956版分类体系在结构和内容上已有了较大的调整。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的相关要求, 新旧教材课后题在认知维度上有很大的变化。

由上表可知, 在新教材的课后题中, “记忆”这一分类所占比例为29.03%, “理解”这一分类所占比例为40.32%, “应用”这一分类所占比例为6.45%, “分析”这一分类所占比例为3.23%, “评价”这一分类所占比例为3.23%, “创造”这一分类所占比例为17.74%。即, 考查以“理解”为主, 其次是“记忆”, 在“创造”方面也有很多提及, 之后是“应用”、“分析”和“评价”。

在旧教材中, “记忆”这一分类所占比例为27.66%, “理解”这一分类所占比例为38.30%, “应用”这一分类所占比例为6.38%, “分析”这一分类所占比例为4.26%, “评价”这一分类所占比例为0%, “创造”这一分类所占比例为23.40%。

分析比对可知, 在“记忆”、“理解”、“应用”这些分类中, 新旧教材的课后题变化不是很大, 但总体考核数量上升。而“评价”分类则是从无到有的变化。相反, “分析”、“创造”这两个分类则有所减少, 特别是“创造”这一分类, 减少幅度较大。

要注意的是, 从认知维度的6个分类来看, 新旧教材的课后题在命制时, 都以“记忆”“理解”“应用”为主。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中明确提到,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 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加深理解和体验, 有所感悟和思考, 受到情感熏陶, 获得思想启迪, 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 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 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其中, “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以及“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 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 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的提法, 是第一次出现。很明显, “记忆”“理解”“应用”这三个分类在新教材中也有新的体现和要求。以朗读为例:

如第十一课《春》的第一道课后题:

老教材的设题方式是:“用抑扬顿挫的声调, 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课文, 直至背下来, 并细心品味课文中描写的江南春景。”设题意图十分明显:通过朗读课文, 感受课文内容;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要求有感情地朗读, 让学生深入到作品的意境之中, 细心品味, 入情入境。

而新教材的设题方式是:“仿照下面的示例朗读课文, 注意把握情感基调, 读准语气。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全文。‘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两个盼望着, 语气要逐渐加重, 表达盼望的心愿, 欣喜的情怀) ’……”

很明显, 与旧教材不同, 对于朗读及背诵的要求变得更加具体, 而且给了示范。新教材对于很多篇的朗读做了详细的界定, 有一些文章甚至做了示例和分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中明确提到,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 这是指, 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 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 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 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 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

同时, 新教材在课后题的命制时, 虽然就单纯的“分析”这一分类的题目减少了, 但分析的深度和分析后的表达要求提高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中也明确提到:“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能提出自己的看法, 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 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与之前的“课程标准”相比, 增加了“分析、解决疑难问题”的要求, 很显然, 就中学生而言, 简单的分析能力是应该具备的。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中明确提出:“要重视学生课外阅读的评价。应根据各学段的要求, 通过小组和班级交流、学习成果展示等方式, 了解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面, 进而考查其阅读的兴趣、习惯、品位、方法和能力。”评价与鉴赏是语文学习的一种基本能力, 而且有利于学生们发现美, 感受美。

如第十四课《秋天》的第一道题:

由“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想想写景次序, 再背诵全诗”改为:“全诗共三节, 描绘了三幅秋日图景, 试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这些图画, 并选取其中一幅加以赏析。”

学语文其实从某种角度来说就是感受美的一个过程。而所谓的评价就是依据准则和标准来作出判断。评价包括了核查 (有关内在一致性的判断) 和评判 (基于外部准则所作的判断) 。尤其要指出的是, 并非所有的判断都是评价。实际上, 许多认知过程都要求某种形式的判断, 只有明确运用了标准来作出的判断, 才属于评价。所以, 根据新题的要求, 教师在教学当中就应该教会学生什么是美, 如何评价一个事物的美丑。当然,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中的开篇第一页, 前言中就提到:“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 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 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这段话是2013版新课标新加的一段话, 体现了与时俱进和时代性。而评价和鉴赏就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关键之关键。

四、2013 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课后题变化的分析

1.注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谈到语文课程性质时说:“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 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 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 提高思想文化修养, 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版教材中的课后练习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特点。例如, 新教材的课后题中的评价类题目, 既有对文章内容及语言表达的评价, 也有对文章中的人物、与课文相关的社会现象的评价。再如创造类题目中, 既有要求学生运用所学学科知识从课文内容出发进行的作文和口头的训练, 也有要求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作些讨论或辩论。可见, 新版教材在编写时, 在着眼于培养学生各项语文能力的同时, 也非常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培养。

2.题目设置注重整体把握和整体感知

练习题注重整体感知是由认识的基本规律决定的。“认识发展遵循这样的基本顺序:首先形成对事物整体的笼统认识, 然后进入到对事物局部或细节的认识, 进而发展到对事物结构的认识, 最后进入到在更高层次上的认识。”新教材的课后题与课文整体的联系更加紧密, 减少了句段的训练, 更加注重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领悟。通观新教材的课后题, 理解型题目是练习系统的重点, 所占比重超过40%。这其中, 整体理解课文的练习也占了较大的比例, 几乎每篇课文后都有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大意、思想感情, 说明性的练习中, 很大一部分也都是对文章整体内容的理解。并且, 熟读课文或朗读课文这类从整体上感知课文的活动, 在这版教材中几乎每课后都会出现, 这一分布充分反映了人教版语文教材在学习中注重整体把握的特点。

在旧教材的课后题中, 还存在着诸如理解词语含义、造句、理解文章结构、划分段落之类的练习题, 它们无疑是从局部来分解课文, 使学生陷于繁琐的知识训练中而缺乏对文本的整体感知和理解, 这种情况在新教材中大有改观, 上述的练习几乎销声匿迹, 代之以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包括理清文章思路, 概括文章要点, 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而对字、词、句以及一些文章写作手法的理解则是从文章的语境出发去揣摩的。

3.实现听、说、读、写的整合, 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新教材的课后题在编写时, 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由原来的单项训练变为了注重听说读写的整合。新版教材的课后题中有许多结合课文阅读而进行的片段写作, 它们或要求对课文内容有感而发, 或要求学习文本某种特点进行创作, 给了学生更多的创作空间。同时, 创作之前, 学生必须要对文本有所了解, 这就促进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促进了读写的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谈到语文课程基本理念时说:“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 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 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综合性学习既符合语文教育的传统, 又具有现代社会的学习特征。”在旧教材中, 有一些练习只要求学生作出选择和判断, 固定呆板的选项没有给学生一点自由思维的空间, 否定学生自主选择判断能力。而在新版的教材中, 很多课都有课文情节复述、故事内容概括、针对文章中心的讨论、对文章中事件人物的评析等题目。这是新教材中对于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大整合的大胆尝试。

4.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习本应是一个自动、自愿、自觉的活动, 能否有一个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决定其学习效果, 决定其能力的形成与否。同时, 在学习的时候还需要有主人翁精神, 即把自己当成学习的主人, 对问题的理解有自己的主见, 而不是人云亦云的随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 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 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 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 教学方法的选择, 评价方式的设计, 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旧教材的课后题就自主精神而言, 是不够的。而新教材的课后题中, 就大量地出现有趣的实践动手题、拓展应用题以及多元开发的问答题。而这些都给了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 在实践中学语文, 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

5.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 注重基本技能训练, 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尤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发展学生的思维, 培养想象力, 开发创造潜能, 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在新教材的课后题中, 更加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 允许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 培养学生个性。除此, 这套教科书的课后练习题中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多元的、开放的、答案不确定的、要求学生联系自身生活去完成的题。一些文章比较鉴赏题答案也是不拘一格的。

由于时间仓促,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在编著2013年5月第3版的七年级上册教材时出现了一些编校问题。当然, 教材出现错误, 无论出于何种原因都是不应该的。但是, 新教材的课后题从整体来说是更适应学生发展和进步的, 是符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要求的, 也是符合认知维度的相关理论知识的。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研究所等.语文 (七年级上册)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2]王苗苗.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研讨与练习”部分分析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11.

[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4]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试卷分析 篇8

bō làn shēn tǐ yǐ jīn jiào shì chéng shì

( )( )( ) ( )( )

mín zú tán qín hú li wēn nuǎn qí zhì

( ) ( ) ( ) ( ) ( )

二、我会组词。(8分)

刚( ) 住( ) 枝( ) 客( )

钢( ) 注( ) 技( ) 容( )

三、我会补充词语。(6分)

( )苗( )长 风( )( )美 七( )八( )

绿( )成( ) 徒( )无( ) 三( )二( )

四、我会归类并填空(不会写的字可以填序号)。(6分)

①有名 ②复杂 ③欢乐 ④安全 ⑤办法 ⑥真诚

⑦方法 ⑦危险 ⑨著名 ⑩虚假 ⑾快乐 ⑿简单

反义词:( )―( ) ( )-( ) ( )-( )

近义词:( )―( ) ( )-( ) ( )-( )

五、我能加标点符号。(3分)

1.谁使秋天这样美丽( )

2.爷爷买的枣儿真甜啊( )

3.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 )

六、我会连词成句,并加上标点。(6分)

飘着 蓝天上 几朵 高高的 白云

怎么会 狼 跟 小羊 呢 讲道理

七、我会填空。(16)

1.稻海翻起金色的_____________,高粱举起燃烧的_____________。

2.远上寒山石径斜,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知道这首诗的题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有56个民族,我是______族人。我还知道几个少数民族的名称:____________p____________p____________。

4.“秋雨绵绵p一叶知秋”是描写秋天的词语,我还知道______________p______________也是描写秋天的词语。

5.一花独放不是春,_________________。

6.桃花潭水深千尺,__________伦_______。

八、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5分)

晚饭后,我和姐姐正在门口乘凉。忽然飞来一只大蜻蜓,落在一棵小树上,我悄悄地跑去,把它捉住。大蜻蜓真漂亮!两只眼珠像小玻璃球,亮晶晶的。一对红翅膀不停地扇着。

我真喜欢它,就拿着玩起来。姐姐看见了,对我说:“快把它放了,它是益虫!”我听了姐姐的话,想到益虫的好处,就把它放了。

1.给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音节,对的画上“_______”。(4分)

蜻(qīn qíng)蜓 益虫(cóng chóng)

乘凉(niáng liáng) 捉住(zhuō zuō)

2.作者在描写大蜻蜓的外形时,具体地写了蜻蜓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用──── 画出描写蜻蜓外形的句子(4分)

3.抄写短文中打比方的句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这个句子中把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

4.我非常喜欢大蜻蜓,为什么又把它放了?(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写话。(20分)

二年级语文上册试卷分析 篇9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试卷分析

一、答卷分析

本次测试共有十大题,可以概括为语文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大类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全面进行检测,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第一题看拼音写词语,看似简单,主要测试基础知识。第二题:比一比,并组词。这些都是学生平时常见的形近字,大部分学生都能正确区分并组词,错的也较多。

第三题:我会连,主要测试课文词语的理解与运用。难度系数不大。写出同偏旁的字,学生都做的很好。第四题:主要检测读音中的多音字。

第五题:测试学生的句子掌握与运用。是基础知识的重点。第六题:补充完整,学生们背诵情况良好,所以该题答题情况较好,只有少数同学因记得不牢而缺字错字。

第七题:测试学生标点掌握情况,容易错,但分值不高。第八题:排列句子,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会理清顺序,逐步把句子整理文章,同时检测日常训练题型的效果。错误较多,按句子个数扣分。分值高,较难。

第九题:阅读文章,其中训练动词运用是本单元一个重点,同时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分值高,测试语文综合能力。

第十题:主要考学生作文能力,要求句子通顺,标点正确,与图画内容相符合,是难点。

教学

教学

二、考后反思

通 过这次质量测试,不仅全面了解学生语文知识、语文能力的基本情况,而且对今后的教学有所启迪。

1、针对二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习特点,字词教学应以积累为主。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一些优美词句,养成自觉积累的习惯。同时,在教学中要加强词句的训练,提高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应用词句的能力。

2、教师要督促学生熟读、熟背课文。

3、教师要培养学生认真读题,仔细答题,反复检查的好习惯

4、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简单的写作,以格式为主,要求能理解,会用通顺的句子表达。

二年级语文上册试卷分析 篇10

一、试题分析 试卷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4分),其中读拼音写汉字(5分)、比一比组词(4分)、写反义词和近义词(4分)、补充词语(6分)、语文阅地(6分)、默写古诗(9分)。这部分侧重于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核,知能点有:词语积累、古诗积累、佳句欣赏、看拼音写词语等。

第二部分:阅读(36分)。其中包括课内阅读(24分)、课外阅读(12分)。这部分侧重考核阅读的理解、感悟、概括,联系上下文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能力。

第三部分:习作(30分)。

你留心观察了什么事物?是怎样观察的?有什么新的发现?请把你最感兴趣的内容写下来,语句要通顺,题目自定。

整个试卷的构成尊重了课程标准所提出的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突出了语文学科的实践性与综合性特点,兼顾了课内与课外阅读的积累、并在语文“双基”上做到了重点把握。

二、试题分析

第一题:积累与运用。

从答题情况看,大多数学生对基础知识与能力把握得很好。

第二题:阅读(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从答题情况看,对短文的情感感悟和重点词语的分析还可以。存在的问题是:对具体问题的个性理解、分层、指出主次内容。

第三题:习作。

首先,由于学生没有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因此学生对事物没有新的发现,不能写出“趣”来。其次,学生写字不够工整,标点运用不恰当,语句缺乏条理性和连贯性。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试卷的评价与分析,发现的主要问题有:

1、学生的知识面不广,偏重了对教材显性知识的把握。

2、对课外阅读重视不够。语文学习不能死读课本,积累知识也不能局限在

课本上,要注意以教材为辐射点,向课外拓展,加强语文实践的机会,忽略了语文教学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3、学生对语文能力的运用,平时训练不到位。学生积累的词语很琐碎,没有形成知识结构。

4、问题最大的是阅读理解。此次出题意向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学生对具体问题的理解含糊不清,不能多角度的分析问题,知识结构比较单一。有的根本不知道怎么回答,或者文字很少。

5、习作主要问题在句子的通顺上。从试卷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上句不能连贯下句,这样的习作,虽然也能反映出学生的思想,但是语句支离破碎,不能给人完美的整体感受。可以说学生知道写,但不会构思,不会使之符合语言逻辑,或表达习惯。

四、改进措施和日后的工作方向

1、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把握,加强能力的训练。强调学生自主积累,但也不能失去教师的引导与提示的作用。在语文教学还应该做到一个个训练点的突破,无数的训练点连接了语文学习的整体。

二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 篇11

一、看拼音写词语,相信一定能写得非常好看。(l0分)

yōu měi zǐ xì tán qín yōnɡbào huān qìng

xìnɡ fú wēnnuǎn yǎnjīnɡ qí zhì lúnchuán

二、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 ”。(4分)

首都(dōu dū ) 养分(fèn fēn )

转动(zhuàn zhuǎn ) 漂流(piāo piào)

三、我会填。(21分)

1. 组词:

轻( ) 蓝( ) 晴( ) 抱 ( )

经( ) 篮( ) 睛( ) 饱( )

秋高爽五()丰登 水到( )成 坐( )观天

一串串( )一棵棵( )一块( )一条( )

2.填反义词:

美—() 快——( )危险——( )

3.词语接龙:

成长---长大---( )---( )

四、填上部首组成新字,看谁写的多。(至少写两个)(4分)

木 包

五、加标点。(2分)

1.这朵花真美啊( )

2.小文今天怎么没来上课()

六、我会查字典。(3分)

“阔”字要查( )部首,除去部首还有()画,读音是( )

七、选词填空。(2分)

漂浮 飘扬

1.云在空中( ),碰到冷风就变成水珠落下来。

2.彩旗迎风( ),广场显得更加美丽。

八、谁和谁可以做朋友呢?连一连吧!(10分)

燃烧的 人们 练 二胡

勤劳的 果子 拉 雪毯

盛开的 火把 披着 书法

酸酸的 鲜花 铺着 银装

《山行》 一年好景君须记 霜叶红于二月花

《赠刘景文》 停车坐爱枫林晚 正是橙黄橘绿时

九、聪明的你一定能按要求做出下列各题。(5分)

1.写出本学期内学过的你认为最美的词。(至少写两个)(2分)

2.你能写出本学期学过的一句谚语吗?(2分)。

3.写出这学期你学过的一个童话故事题目《 》。(2分)

十、按课文内容填空。(10分)

1.老师——______在风里______,那是我们给你______,帮您 ______一天的疲倦。

2.田野献上_______的果实,枫林举起_______的旗帜,蓝天飞着 _______的鸽子,大海奏起________的乐曲。

3.远山寒山石径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儿童相见不相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照样子写句子。(8分)

1.湖水像一面镜子。 像 。

2.太阳会把浅水洼里的水蒸干。 浅水洼里的水被太阳蒸干。

他把小鱼放进大海里。 被 。

3.我要给窗前的小树画一个红红的太阳。

我要给 。

4.气球上画着一张可爱的小脸。

可爱的: 。

阅读与写作

一、读下面的短文,按要求填空(4分)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可爱的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1)写葫芦藤样子的词是( )

(2)写小花颜色的词是( )

(3)写种葫芦的人特别喜欢小葫芦的词是( )

(4)写叶子多的词是( )

二、看图写话。(16分)

二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总结 篇12

本次的语文试卷共三道大题,试卷难易程度适中,但题量比较大。

(一)在基础知识方面:

1、看拼音写词语中,都是平时接触过的词语,但是由于学生在考试时,注意力不够集中,导致一些简单的拼写出现错误,比如:“美丽”一词,是从课文中来的,但是错误率较高,如“诚实”一词,平时强调了许多遍,还是出现较多的失误。

2、比一比组词中,出现了形近字的比较,虽然平时也是强调,但一些差生失误还是较多,特别是“耍”与“要”的比较。

3、词语练习上,ABB、AABB类的词语我们的学生已经练得很熟了,90%的学生在这两个词语样式上没扣分,但写错字较多,特别是“红彤彤”与“黑乎乎”,这几个字写错较多。

4、变字小魔术中,除差生不理解题目外,大部分学生做的不错。

5、量词运用中,错的较多的是“一()大门”、“一()镜子”。

6、照样子写句子,学生平时练得多,所以失分较少。

(二)在阅读方面

这次阅读简单,学生十失分较少,只有个别学生没有认真阅读,把写小白兔样子的句子没有找出来。

(三)在写话方面

虽然大部分同学没有被扣分,但实际上只有少数同学的写话符合要求并表达通顺完整。马龙、曹荣、丁元、李文辉、徐世梅等同学的作文失分较多,原因在于跑题,或者没有写完。个别学生字迹潦草,缺标点,错别字较多。

分析原因、提出对策

三、整改措施:

针对本次学生答题所暴露出的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个别学生的阅读能力较差,极个别学生做题态度不端正等问题,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打算采取以下措施:

1、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认真写字,按时完成作业,多读,多写,多说,多练。抓好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强化训练字,词,句,让学生掌握牢固,在平时教学中经常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的阶段检测。时刻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抓好课堂教学,落实学生课堂的学习,课文中要求背诵的课文一定要严格过关,每个学生都要会背,都要会写。

3、要多进行阅读练习,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要多多进行小练笔,让学生积累语言,为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方面,引导教育学生要养成爱读课外书的好习惯,丰富课外阅读。语文学习在于积累,要求学生积累名言,谚语,成语,背诵古诗,为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重视学生审题能力的训练,首先就是引导学生看清题目要求,认真观察图画,弄清图画内容,先口述再动笔,尽量地把语言写通顺。

二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卷 篇13

一、看拼音,写词语。(12分)

bō làn( ) yóu qí( ) fēn yè( )

xiū xi( ) nào zhōn( ) zǐ xì( )

zhōn yān( ) huān qìn( ) jiào shì( )

yōn bào( ) jīn qí( ) jié bái( )

二、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8分)

葡萄(pú pū) 风筝(zhen zhēn)

虽然(suī suí) 邻居(lín lín)

毛毯(yàn tǎn) 宽阔(huó kuò)

乐曲(qū qǔ) 哈欠(qian qiàn)

三、照样子,组字。(5分)

四、组词。(10分)

五、选择正确的读音填空。(5分)

dū dōu

1.我们都( )想去首都( )看看水立方。

wèi wéi

2.为( )了传播种子,它们四海为( )家。

xīn馈xìn

3.他太高兴( )了,周围的空气也和他一样兴( )奋起来。

bēi bèi

4.李爷爷的背( )有些驼了,他吃力地背( )起竹篓。

zhuàn zhuǎn

5.妈妈转( )过身来,让我猜她一共转( )了多少圈。

六、写反义词。(6分)

闹→( ) 快→( ) 买→( )

正→( ) 黑→( ) 美→( )

七、照样子,写句子。(16分)

例:刘爽是我的好朋友。

我的好朋友是刘爽。

1.我们的语文老师是张老师。

例:花坛真漂亮啊!我要把它拍下来。

2. 真 !我 。

例: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3.有困难怕什么!

例:小猴子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党校老师述职报告下一篇:体音美组教研活动总结

付费复制
文书易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