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大米问题(共7篇)
1、结算方式:现金、银行汇款或转账支票方式;
2、双方确认采用月结方式,货款为每月支付一次,乙方以每月 30号备齐上月送货清单并开具发票或收据到甲方指定地点对账,甲方在确认无误后7个工作日内支付。
七、双方的权利与责任
1、甲方有权检查监督乙方的供货质量情况,维护甲方的权益。
2、若乙方违约或无法提供大米或食用油,甲方有权终止合同。
3、甲方应在协议签定后,根据乙方实际供货量在每月予以结算款项。
4、乙方应按甲方要求准时运至指定位置供货,若有质量问题应立即更换。
5、乙方应遵照国家、地方的有关法规,结合自身的行业规范,出示相应的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等证件,并提供复印件。
八、违约责任
1、甲乙双方若有违反本协议的约定、造成对方经济损失的,对方有权要求违反方给予一定经济赔偿,并责令违反方限期解决或整改,逾期未解决或整改的,经济受损方有权终止本协议,并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协议书签订后若乙方提供的大米、食用油出现质量、卫生等问题,甲方有权对乙方按单位货物货款的2倍金额的处罚;严重者,按实际情况进行不同程度的处罚或追究其法律责任。处罚款可从乙方的结算款中扣除。
3、甲乙双方任何一方提前终止协议时,需提前一个月书面通知对方;否则造成对方经济损失的,应给予相应损失的经济赔偿。
九、附则
1、本合同如有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另行商定。
2、本合同壹式贰份,甲乙双方各执壹份,每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3、本合同自签订之日起生效。
甲方签章: 乙方签章:
代 表 人: 代 表 人: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大米食用油采购合同范文篇三
甲方(学校盖章): 授权代表(签字):
联系电话:
乙方: 授权代表(签字):
家庭住址:
联系电话:
监督实施方(签章):
为防止危害人体健康的食品流入学校食堂,规范学校食堂食品原料进货采购工作,提高食品原料采购的卫生质量,确保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安全高效运行,按照市县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相关文件精神,通过招标会议研究决定甲方学校食堂所需米油统一由乙方供应。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和《中华人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甲乙双方本着平等自愿和诚实信用的原则,经双方共同协商签订本合同并遵守以下条款。
1、乙方必须向甲方无偿提供相关有效证件的复印件(身份证、健康证)。
2、正式供货期限为3月1日起至20春季学期放假(一个学期)),采购量视甲方食堂的生活需求而定。在学生上课期间,乙方要每十天左右将甲方所需食品送到学校食堂。
3、乙方所提供的食品必须按甲方要求做到无毒无害、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有关规定,如发现卫生质量问题,甲方有权退货,乙方应做到及时调换,造成食物中毒或名誉损失,乙方负担全部责任。
4、乙方按各学校的数量采购并送到该校,到各学校后要经各学校的负责人、食堂管理员、工勤人员检查验收,质量达到合同要求,并现场过磅。各学校的校长、食堂管理员、工勤人员天天作好每日安全台帐记录。
5、供货报价
具体价格每月由采购方所在的管理中心和供货方在当月2日前商议好,实际价格按照上月下旬的市场价格为参考价进行适当下浮,双方一经定价,则不得更改。
6、结算方式
结算时间为原则为一月内一次,甲方每两周的报帐中如现金提前到帐,可提前支付。
7、违约责任:
(1)乙方提供的食品不符合质量要求,不仅退货,还要赔偿当天学生的生活费(按每人每天3元的标准计算发给学生)。
(2)由于乙方所供食品的质量问题导致甲方所在学校学生发生食物中毒事件,一切责任(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由乙方负责。
(3)乙方如不诚信经营,有违背甲方意愿的,甲方将随时取消乙方的供货权,另行定点采购。
8、争端的解决
(1)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的任何争议,若双方不能通过友好协商的方式加以解决,可向县法院提起诉讼。
(2)在法院审理期间,除提交法院审理的事项外,合同其它事项和条款仍应暂时继续履行。
9、其它
(1)合同履行期间,所有经甲乙双方签署确认的文件(包括会议纪要、补充协议、往来信函)均为本合同的有效组成部分,其生效日期为双方签字盖章或确认之日起。
(2)除甲方事先书面同意外,乙方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让其应履行的合同义务。
(3)乙方在供应过程中造成的一切安全事故由乙方全部承担。
(4)本合同一式四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一份教育管理中心留存,一份报送教育局营养办备案,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从甲乙双方签订之日起生效。乙方若有违反本协议条款或教育局等主管部门要收回管理,甲方有权随时中止协议的执行。
甲方:乙方:
我国是世界大米主要出口国之一, 近20年来, 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我国大米出口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越来越小, 出口量已由世界第三位下滑至第七位, 如表1所示。
(注:数据来源:USDA报告转自《中国农产品贸易发展报告2011》。)
由表1可以看出, 中国在世界主要大米出口国位列第七位, 2008年的出口贸易量约占全世界的3.2%, 2009年为2.6%, 2010年为2.0%, 贸易出口量呈现出递减之势。而我国近邻越南同样在世界大米出口不稳定的情况下, 出口量反而持续增长, 世界市场占有率在2008—2010年分别为20.4%、15%、21.7%, 增长率达39%。
可见, 中国大米出口海外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 从近邻泰国、越南等国到遥远的南美洲阿根廷等国都有可能吞噬中国的市场。面对如此严峻的国际竞争形势, 我们决不能等闲视之, 而是要以积极的态度, 采取有效措施力图扭转下滑趋势。
二、大米出口存在的问题
中国目前出口的大米数量和地区是相当有限的, 出口主要集中在韩国、日本以及一些非洲国家, 出口大米从品质到价格也只能位居世界大米出口市场的中低阶段, 同等情况下, 完全不能和美国、泰国等国高品质的大米进行竞争, 因而如果要进入以欧美发达国家为代表的优质市场充满了困难和挑战。我国大米出口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质量问题
国内大米行业主要生产方式是以农户和龙头企业为主进行的, 其保证稻谷的生产、加工, 随后再被相关贸易公司收购并进行对外贸易。在这种情况下, 虽然说是分工明确, 但在利益的驱使下, 很容易造成监管不严, 水稻品质不佳。主要表现在:水稻生长期间, 为避免病虫对稻谷的侵害或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种植户有时会过量使用农药化肥, 导致有害化学物质残留在大米中;此外, 对原料进行质量管理、品种管理、生产管理、收储管理等外部管理问题带来的执行企业标准模糊, 以及某些地区水稻产区受工业污染等情况都会影响大米的品质。
2、出口价格的影响
根据我国的国情, 我国农产品的出口优势主要在于比较价格优势。与其他农产品相比, 我国大米的价格波动幅度较大, 在许多年份已超出汇率对价格的影响。大米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 大米的贸易量或贸易额的变动也会对我国的农业、经济、社会等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 可以说, 稳定了水稻生产就稳定了我国的粮食供给。1988年以前, 我国大米出口一直比较活跃, 但受国际、国内因素的影响, 尤其是受大米价格以及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影响 (2006年以来人民币汇率涨幅达到35%之多) , 我国大米出口一直呈下滑的趋势。
3、贸易摩擦
在国际贸易中, 农产品始终是各国贸易保护政策中备受关注的重点, 经常引起贸易摩擦。当地政府会通过关税、税收、技术壁垒等策略限制进口产品的进入。毫无疑问, 中国的产品出口品质远远高于国内同类销售产品的质量, 但是这些高品质的产品在国际销售中并没有得到市场的公认, 无法达到某些国家定制的标准。以中国大米出口到日本为例, 针对产品本身的性能、质量、安全, 到生产、包装、标签标志、加工运输等全过程, 技术要求日趋复杂、严苛, 检测项目竟然达到了579项。这种极具苛刻的技术标准不利于我国大米对日出口, 削弱了我国大米在日本市场的竞争力。
三、加大大米出口的对策与建议
1、坚持环保理念, 提高产品质量
产品质量是产品竞争力的核心。因此, 要千方百计地提高水稻产品的质量, 以提高我国大米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要坚持环保理念, 生产绿色无污染产品。
从优良种子的选育到水稻种植及相关环节的监管不能放松, 拒绝不合格肥料、农药以及实验产品种子等进入市场。在种植水稻的过程中, 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机构在技术上的主导作用, 从源头上减少化学合成物等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始终坚持高环保、高效能、低碳及低毒性的原则, 在科研成果转换中, 在水稻种植户中落到实处, 增加水稻产出量, 提高经济收益, 多生产绿色产品, 同时解决经济效益和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 真正地做到以人为本, 以可持续发展为目的, 以产品质量为核心, 不断提高我国大米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减少生态系统的压力, 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长久的动力。
2、拓宽国际市场, 实现产品多样化
和越南、泰国等大米超级出口大国相比, 受多方面的因素影响, 我国的大米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较低。面对当今国际大米市场贸易激烈竞争的情况, 我们应充分发挥水稻大国的优势, 迎接挑战。除了基础的大米出口外, 还可按一定工艺加工成满足工业和食用要求的各种大米深加工制品, 如制作糕点、酿酒、米线等。走向利润更为丰富的欧美国家市场, 不仅可以带动大米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实现大米产品价值的提升, 收获更为丰厚的利润, 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这就需要加大国内农企合作, 共同开辟新的市场。
3、加大品牌投入, 实现品牌价值
好的品牌, 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要加大品牌投入, 首先就要加大财力、人力和物力的投入, 加大科研的投入, 研发出属于自己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来。其次是加大宣传力度, 使自己的品牌被市场和广大消费者认可。
大米市场要塑造自己的品牌不能仅依赖于做广告, 还要多加利用其他的品牌传播途径, 将现有资源充分利用达到最大化。首先, 在宣传过程中, 要做到以消费者为导向, 对自己的产品进行定位, 确立消费者的需求、媒体使用形态、信息使用接触时机等, 使目标市场能够识别出企业的产品和形象, 和自己的顾客建立长久互惠的关系, 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将自己的产品推向市场, 打出自己品牌的名称。其次, 应打破传统的宣传模式, 广泛应用平面杂志、网络、电视媒体广告标语, 举办具有官方认可性质的展销会, 吸引国内外买家, 传递出品牌信息, 将自身品牌信息传递到目标顾客群中, 得到消费者的回应和认可。
4、积极应对贸易摩擦, 规避贸易壁垒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 国际贸易环境不稳定、变化大, 导致国际大米贸易市场起浮也很大。为保护自身利益, 贸易保护主义在不少国家重新抬头。面对这种形势, 各国采取的主要措施之一便是制定绿色壁垒政策, 即制定了一系列苛刻的环境保护措施和高于发展中国家技术水平的环境质量标准, 以限制一些发展中国家大米的进口。加入WTO后, 中国享有给予发展中国家的特殊照顾权利, 获得在多边贸易体制中“参政议政”的权利, 可利用贸易争端解决机制解决国际贸易摩擦问题。在国际环境保护和贸易交流的立法过程中, 我国应充分发挥自己的影响力, 表达自己的合理要求和重大关切, 反对某些国家为了维护一己私利而滥用权利的行为, 维护贸易市场环境的公平公正;针对发达国家对我国设立的不合理贸易壁垒, 我国完全能够选择世贸组织特设的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和程序诉诸这种合法手段, 获得较为公正的裁决保护自身的利益。同时, 更要加强国家间的沟通交流和合作, 联合抵制这种带有强烈歧视色彩的贸易壁垒, 保障全世界贸易环境的改善、实现贸易的公平与正义。
随着世界贸易环境的改善, 相信我国大米出口问题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之下一定会得到更好的解决, 大米出口竞争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大米出口的前景会更可观。
摘要:我国是世界大米主要出口国之一, 近20年来, 由于受国际、国内诸多因素的影响, 我国大米的出口量呈下滑趋势。本文拟对影响大米出口的原因进行分析, 并结合国际、国内市场的实际情况, 提出提升大米出口竞争力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绿色食品,贸易壁垒,贸易摩擦,品牌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巧玲、黎重晋:越南大米出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2 (5) .
[2]白建军、徐立军:我国大米的外贸竞争力分析[J].山西农业科学, 2012 (9) .
[3]武丽娟、顾颖:我国大米出口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3) .
[4]茅飞虎、张昌礼:实施大米品牌化战略提升行业组织懈——射阳县大米协会持续推动“射阳大米”品牌升级的调查[J].社团管理研究, 2012 (7) .
[5]朱辉、肖蒙:如何制订合理的整合营销传播策略浅析[J].市场研究, 2012 (5) .
尽管“黄金大米”的论文相关数据和结论得到了业内学者们的认同,然而,由其引发的科学伦理之争,仍然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话题。
一声叹息
“作为科学研究来说,这的确是件非常遗憾的事情。”闻听此讯,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罗云波评价。他同时告诉记者,“黄金大米”是通过同行评议的,因此在实验设计和科学结论上是不存在问题的。“撤稿是因为诚信问题,它违背了科学伦理的规范。”
2008年,来自美国塔夫茨大学的汤光文在中国湖南省衡阳市组织了“黄金大米”的营养学试验。研究人员在未告知实情的情况下,让25名6~8岁的儿童食用了黄金大米。其研究结果于2012年发表在《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上,随后引起轩然大波。
尽管与罗云波一样对撤稿感到惋惜,但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黄昆仑认为:“既然违反了规定,这个稿就应该撤,这也是对公众的一个交代。”
“黄金大米”事件发生时,除了科学伦理上的违规,为何选择中国儿童做实验,也成为人们长期质疑和诟病的焦点。
罗云波指出,在美国,患有维生素A缺乏症的儿童样本非常难找,与非洲国家相比,中国具备更良好的科技条件。在中国一些偏远山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可以找到符合实验条件的儿童。同时,“加之论文作者是华人,与中国学者合作也相对方便”。
“但无论如何,在未获得知情同意的情况下便进行实验绝对是错误的,这也让科学研究蒙受了损失。”罗云波说。
命运几何
对于撤稿事件可能对“黄金大米”未来研究产生的影响,学者们大多持乐观态度。
瑞士黄金大米人道主义委员会首席秘书长Adrian Dubock甚至认为,汤光文和她的合作者们可以在其他杂志重新发表这些成果。
“换杂志再发,并非那么简单。”罗云波认为,论文作者可以利用之前的研究结果写一些评论,但如果想再全文發表很困难,毕竟它之前有过不良记录。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黄金大米”已回天乏术。“科学陈述的是一个客观真理,不管发表与否,它都是存在的。”罗云波认为,黄金大米还是能够不断向前推进,最后做到真正造福人类。
黄昆仑也指出,在未来类似于“黄金大米”这种能够增加营养的转基因产品会越来越多。例如,高油酸大豆和含有奥米伽3脂肪酸的大豆,都是对人体很好的东西,不会因为个别事件而对整个转基因产业造成影响。
撤稿对科学研究本身不会产生太大影响,业内人士都清楚撤稿与其科学性和安全性无关。罗云波担心的是,对于反转人士而言,他们很可能拿这件事情大做文章。而不明就里的公众,则会把撤稿和黄金大米的安全问题联系到一起。
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所研究员黄大昉回忆说,当年“黄金大米”出事,就是因为很多人完全回避了黄金大米的科学性与安全性,而只追究其程序上的问题。
对于未来的研究,罗云波认为,应在原有基础上设计更进一步的实验,而不是重复证明此前的结论。但首先,论文作者应该给公众一个诚恳的解释和道歉,尽可能恢复公众的信任,否则再好的研究成果也会受阻。
伦理之重
近年来,关于触犯科学伦理与管理规范的事件可谓屡见不鲜。在中国,转基因问题更是成了伦理之争最多的一个领域。
“‘黄金大米’撤稿一事为中国科学家再次敲响了警钟。”黄昆仑强调,“尽管转基因技术目前已列入国家战略之中,而且也允许转基因产品在通过安全评价后上市销售。但我们也绝不能因此而有恃无恐,一定要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向前推进。”
转基因水稻科学家黄大昉对此观点表示赞同,他也同时强调,不可因噎废食。“不能因为‘黄金大米’撤稿而影响到中国转基因技术的发展与推广,对比国外,我们的步子已经很慢了。”
在黄大昉看来,解决转基因问题不能仅从技术层面入手。“现在已经有大量科学依据证明转基因技术是安全的,那么,为什么在推进过程中会遭到如此之多的阻力?”黄大昉认为,解决转基因问题可能要先从恢复社会公信力开始,让大家建立一种彼此信任的文化环境。“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多年来坚持不懈地做科普的理由。”
“不管科学研究的目的多么高大上,也要坚守程序正义的原则。”罗云波强调,伦理问题是科学家永远不可逾越的一道红线和底线,一旦急功近利,最终受到伤害的一定是科学和科学家本身。
一油炸食品的毒性成分
油炸食品里有一种成分叫作丙烯酰胺, 其是一种小分子有机化合物结构, 如果丙烯酰胺纯度较高则可以形成透明结晶状固体, 可以溶解于水, 当达到熔点以后能够实现聚合, 并且能够在紫外线照射下实现聚合。丙烯酰胺为固体状时室温下呈现稳定状态, 而当其与氧化剂或者热熔接触以后会产生剧烈反应。日常食用的淀粉类食品在高温状态下极易产生丙烯酰胺, 并且会随着温度增高而增加丙烯酰胺含量。此外, 试验表明, 淀粉含量较高的食品同样丙烯酰胺含量也较高, 然而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食品丙烯酰胺含量却较低。
丙烯酰胺属中等毒类, 会对人体皮肤、眼睛等产生刺激作用, 通过皮肤和消化呼吸系统等而被人体消化吸收, 其中部分成分可能长期留存在人本内, 给人体神经系统带来一定影响。如果丙烯酰胺摄入量过大, 可能严重影响中枢神经系统, 情况严重者可能出现脑出血症状。病学研究表明:如果丙烯酰胺长期小剂量摄入, 可能产生幻觉、情绪不稳定、记忆力减弱、困倦嗜睡等并发症。如果丙烯酰胺摄入剂量较大, 则可能引发神经末梢疾病, 当摄入剂量较小时存在一定的潜伏期, 可能数年后才能出现发病症状。
二油炸食品的卫生安全
油炸食品卫生安全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所在。特别是我国缺乏严格的卫生标准的情况下, 油炸食品的卫生安全更显得至关重要。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的卫生安全:
1食用油的卫生安全
部分摊贩为了牟取利益不惜恶劣地使用地沟油进行食品烹饪, 还有部分商贩虽然使用了正规厂家的合格食用油, 然而为节约成本而对食用油反复加热提炼使用, 造成油脂变黑炸焦, 油内的有害物质以及致癌物含量明显增多。此外, 由于油炸食品大都烹饪时间较短, 通常呈现外皮炸糊内里却未熟的状态, 食物里寄存的微生物可以繁衍生长, 易于引起肠胃疾病。
2食品原料的卫生安全
油炸食品的食品原料直接影响到食物的质量, 许多商贩为了赚取更大利润, 使用已经损坏的食品原料或者卫生条件不合格的原料, 经过油炸后表面无法辨认出来, 但食品质量不合格, 给消费者身体健康带来危害。
三油炸食品的烹饪工艺
油炸食品的烹饪其实非常简单。先把需要烹饪的食品原料放于热油中, 当食品表面温度升高到一定温度后水分会发生汽化, 从而在食品表面形成一层干燥层, 此时水分汽化层逐渐渗透到食品内部。当食品表面已经出现干燥层时, 在其表面温度会快速升至油温, 然而食品内部温度会接近100摄氏度。其传热速度与食品内部与油温之间的温差有关。油炸食品的烹饪工艺主要包括浅层煎炸和深层油炸两大类, 其中浅层油炸更适宜烹饪馅饼、鸡蛋、肉片等表面积较大的食物。而深层油炸烹饪工艺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纯油与水油混合油炸工艺
针对纯油油炸工艺而言, 其优点是可以进行分区控温、自动过滤、限位控制等。其缺点是油炸过程中食用油始终处于高温状态, 因此极易粘度升高快速变质, 再继续重复使用食用油则会变为黑褐色。锅底残留的食物残渣因食用油使用次数增加和使用时间过长而增加, 一方面食用油越来越浑浊, 发生氧化后可能生成烷等致癌物质。另一方面食用油长时间反复煎炸食品, 可能形成各种形式的毒性不同的油脂聚合物——环状单聚体、二聚体、多聚体等。情况严重者可能引发胃部肿瘤、神经麻痹疾病, 甚至造成死亡。食用油在长期高温作用下发生氧化反应, 会生成不饱和脂肪酸氧化物, 影响人体吸收蛋白质与油脂等营养成分, 降低食品的营养价值。
水油混合油炸工艺主要指在相同敞口容器内注入一定量的水油混合物, 食用油因密度较小而占据容器上半部, 水则占据容器下半部, 此时在油层中部水平安装加热器实现加热操作, 油炸食品。
2真空低温油炸工艺
真空低温油炸工艺主要指油炸过程中压力减小时, 食品里的水分汽化会造成温度下降, 从而让食物最短时间内实现快速脱水, 达到低温条件下油炸食品的目的。其油炸特点是温度相对较低, 营养成分流失较少;可以让食品达到较好膨化效果;水分可以快速蒸发迅速干燥;油脂劣化速度慢、耗油量较小等。真空油炸过程中需要注意温度、真空度和做好油炸前的准备工作。真空低温油炸的烹饪过程是:首先做好油炸前的准备工作, 具体包括清洗、切片、护色、灭酶、漂洗、糖置换等;接下来进行油炸制作, 油炸制作包括持续性油炸和间歇式油炸两种;然而进行油炸后的脱油、加香等工序处理。真空低温油炸通常使用间歇式、持续式两种油炸设备。
四油炸食品的食用危害
1引发各类疾病
油炸食品大都脂肪含量高, 不易消化吸收, 长期食用容易导致消化不良, 逐渐形成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此外, 如果长期食用油炸类食品, 人体也会因缺乏水分与维生素等, 营养不均衡, 引发上火等症状。
2铝含量严重超标
日常生活中, 人们习惯于吃油条、油饼等作为早餐, 然而该类食物中含有过量明矾等有害物质, 食物中的铝含量严重超标。而人体一旦铝摄入过量, 身体内的铝就会与碱、酸等两性元素发生反应, 从而形成化合物被肠道吸收, 并可能进入大脑, 严重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和可能导致老年痴呆症状发生。
3增加癌症病发率
油脂在反复高温加热的情况下, 就会有许多有害有毒物质产生。其自身包含的不饱和脂肪酸在高温加热条件下会形成三聚体、二聚体等毒性较大的有毒物质。薯条等许多油炸食品中都含有浓度较高的丙烯酰胺等致癌物质。
4造成身体肥胖
针对油炸食品而言, 无论是我国传统油炸食品还是国外快餐食品, 均为高脂肪类食物。香气扑鼻, 酥爽可口, 然而食用后对人体肠胃会带来较大影响, 长期食用造成人体肥胖症状, 加之肥胖可能带来各种不良疾病, 因此控制油炸食品的食用量至关重要。
5营养含量较低
油炸食品经过高温油炸以后, 其食物自身的营养元素许多已经损坏丢失。食物在高温条件下其自身的蛋白质会变焦, 营养价值会降低。同时高温还能破坏食物里的维生素E、维生素A、胡萝卜素等脂溶性维生素, 给人体消化吸收带来不良影响。
五结语
总之, 油炸食品的脂肪含量和热量较高, 如果长期摄入食用必须引发肥胖症状和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等各类疾病, 因此必须严格控制油炸食品的食用量。然而, 我们也不必闻之色变, 丙烯酰胺尽管危害人体健康, 但如果摄入量较小同样不会威胁身体健康。因此, 我们在享用油炸食品的同时, 必须控制好其食用量, 从而保证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赵建民.烹饪营养与食品安全[M].中国旅游出版社, 2012.
[2]金华丽, 谷克仁;油炸食品安全性分析及危害预防[J];中国油脂;2010年09期
[3]卢志兵, 翁煜彬, 李建军, 陈肇臻, 陈俊卿, 邱戍梦;油炸食品安全指标极性组分研究[J];标准科学;2012年05期
[4]施小娟;柳海滨;浅谈合理的营养膳食对健康的促进作用[J];职业技术;2013年05期
[5]左旦;浅析油炸食品的烹饪工艺与营养控制[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3年07期
随着对幼儿健康问题的关注,幼儿园早餐制度更加规范化,幼儿园竭力准备科学、合理的早餐来满足幼儿生长发育等多种需要,因此大部分幼儿在园进食早餐,但也有部分幼儿虽已入园,缺依旧在家吃早餐,这部分幼儿进食早餐情况如何,能否吃上科学合理的营养早餐,是我们亟待关注的问题。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考虑到小班幼儿刚刚入园,各种常规尚未规范化以及小班幼儿就餐问题存在的普遍性,本研究随机选择了赤峰市某幼儿园三个小班作为调查对象,这三个班共有幼儿98名,其中在家食用早餐的幼儿32名,本文以在家食用早餐的这32名幼儿作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文章主要采用自然观察和调查法,对32名幼儿在家食用早餐基本情况进行了为期6周的观察,并编制《幼儿在家食用早餐情况调查表》对家长进行调查,同时辅以访谈来搜集论证资料。
二、幼儿在家食用早餐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幼儿不吃早餐
调查显示,小班在家进餐的32名幼儿中,坚持每天吃早餐的仅为3人,每周吃1~2次的为8人,18名幼儿每周吃3~4次早餐。有许多原因导致幼儿不吃早餐,例如:孩子早晨赖床、父母来不及给孩子准备早餐、父母有不吃早餐的习惯、孩子生病及情绪不良等。调查发现,62.5%的家长没有吃早餐的习惯。幼儿不吃早餐会带来不良影响。首先,严重影响幼儿上午活动的能量需要。早餐为幼儿上午的活动提供充足的能量,没有早餐的保证,幼儿缺乏参加游戏活动的积极性。幼儿教师反映,这些不吃早餐的幼兒常常不愿意参加上午的活动,在活动中往往反应迟缓、注意力不集中,有的甚至出现哭闹的情况。其次,幼儿期是身体茁壮成长的黄金阶段,不吃早餐不利于强健骨骼,阻碍身体正常生长发育。再次,如果幼儿每天缺少参加集体活动的机会,缺乏同伴间的互动与交流,则不利于其良好社会关系的形成。
(二)早餐食用不合理
1. 早餐时间问题。早餐时间问题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幼儿起床时间与早餐时间间隔短。调查发现,大部分幼儿起床10~20分钟左右即开始早餐,这短短的时间只能满足幼儿穿衣、洗漱的需要,却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做好进餐的准备。早晨,幼儿的唾液胃液分泌少,食欲较差,如果没有充足的时间来缓解这种状况,也容易使早餐达不到应有的质量。第二,早餐时间匆忙。在这32名幼儿中有9名幼儿早餐进餐时间为10分钟或不定时,而幼儿正常的进餐时间应该控制在20~30分钟左右。众所周知,幼儿正处于各个器官的发育关键时期,幼儿的咽部及其消化系统还未发育成熟,这样快速的进食不仅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而且会加重肠胃负担,食物的营养没有得到充分吸收,幼儿身体健康成长无法得到保障。
2. 早餐营养问题。通过访谈了解到,家庭幼儿早餐的营养搭配普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一部分幼儿早餐吃剩饭剩菜,早晨由于时间来不及家长就用微波炉把昨晚的饭菜加热一下给孩子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出,早餐摄入的热量占一日三餐的30%,晚餐占40%,换一句话来说早餐和晚餐为幼儿提供的应该是不同种类的食物。另外,科学研究表明,许多剩饭剩菜都滋生细菌,幼儿的各种器官尚未发育成熟,免疫抵抗力差,这些剩饭剩菜给幼儿健康埋下深深的隐患;其次,幼儿早餐只单纯喝点牛奶或豆浆,大部分家长健康意识淡薄,营养知识缺乏,以为喝杯牛奶就是全面营养的早餐。第三,吃路边摊现象。路边摊的许多商品都没有质量保证且不符合卫生标准,就拿炸油条来说,不仅油锅不卫生,油锅里面的油也不断重复利用,而且油炸食品不利于消化,非儿童健康的首选食物。膳食宝塔要求学龄前儿童应该吃清洁卫生的食物,注意儿童的进餐卫生,包括进餐环境、餐具的卫生状况,从这点来看,路边摊食物不符合儿童健康营养早餐的要求。
3. 早餐种类问题。调查中发现,即使是吃早餐的幼儿早餐种类也不全,早餐中经常变换花样的仅为11人。长期单调的早餐种类不仅影响幼儿的早餐营养,还会使其产生厌食情绪。营养专家指出,多种食物组成的平衡膳食才能满足儿童成长的各种营养素需要,提倡广泛食用各种食物,早餐也不例外。依据早餐食物种类,可将早餐食物分为四类:谷类、肉类、奶类、蔬菜水果类。如一次早餐包含上述四类食物,则认为早餐营养充足、质量好;如果包含三类食物,则认为早餐营养较充足、质量一般;若是早餐中只包含两类及以下,则认为早餐营养不充足、质量差。许多家庭早餐的模式都是“牛奶+鸡蛋”、“油条+豆浆”,而谷类和蔬菜类极少。“牛奶+鸡蛋”这样的早餐提供给幼儿更多的是单纯的蛋白质。油条是在高温下油炸的食品,食物经过高温油炸之后其中的营养素会受到严重破坏,还可能会产生致癌物质,加之豆浆是中脂类食品,这样的搭配明显不符合幼儿早餐标准,不适应幼儿身体生长发育的特点。
(三)不良饮食行为问题
调查显示,在幼儿进餐过程中,存在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首先,有许多幼儿边吃边玩。一般每顿饭的进餐时间20~30分钟,拖延太多的时间吃早餐会影响幼儿的饱感,许多幼儿早晨起来的第一件事是恳求父母为他打开电视机,边吃边看电视不仅会浪费早晨的珍贵时间,电视中的情节也会影响饮食。其次,很多家长存在喂食现象。由于娇惯或赶时间被调查父母不同程度存在亲自喂食现象。进餐是幼儿基本的生活能力,在进餐过程中父母应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让孩子自己吃。再次,零食问题。孩子们经常喜欢选择吃一些油炸类食物当作早餐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辅助食品。如方便面、薯片、棒棒糖、饮料等,这些食物虽然能在短时间内提供幼儿活动所需的能量和热量,但是幼儿很快就会感到饥饿。另外,不懂分享吃独食、挑食等不良饮食行为也普遍存在。
三、建议
(一)树立科学的早餐观念
首先,家长要意识到早餐的重要性,不能理所当然地认为早餐可吃可不吃,应该努力做到让每个幼儿都能吃上早餐。其次,家长要改变不良的传统观念,不能认为早餐可以草草了事,要树立营养早餐的意识,要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更多的营养知识,建立科学的营养观,在保证幼儿吃早餐的前提下为幼儿提供丰盛的早餐。再次,家长要改变不当的教养方式,改掉溺爱孩子的习惯,学会和孩子适当的说“不”,当孩子吃饭无理取闹或者提出无理要求时,家长可以采取冷却或者暂时剥夺其权利的方法,使幼儿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二)合理安排早餐时间
导致早餐时间问题的原因有很多。调查中了解到,晚睡晚起的不良生活规律、幼儿懒床的不良習惯等都是导致幼儿早餐时间安排紧张的原因。针对早餐时间匆忙的问题,家长首先要做好规划,合理安排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让幼儿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保证幼儿充足的用餐时间。同时作为孩子饮食行为习惯的重要影响源,家长要为孩子树立榜样,坚持做到按时休息、进餐。其次,家长要提前叫幼儿起床,做好早餐前的准备工作。尽量营造欢快的早餐氛围,在幼儿早晨醒来时放一些轻音乐,愉悦幼儿心情,从而避免了进餐中的不良情绪。幼儿不愿吃早餐时不是采取打骂的方式,而是寻求一些有效方法。例如,自编一些有趣的故事对幼儿进行引导,使幼儿把吃早餐当作一种乐趣。
(三)科学搭配早餐营养
家庭幼儿早餐不仅要满足幼儿健康发展的需要,更要做到营养科学合理。营养专家指出,科学的幼儿早餐应由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三部分组成,就餐时间、营养量和主副食平衡搭配很关键。家长应努力学习营养学方面的知识,为宝宝做营养丰富的配餐。另外,家长在不知如何合理搭配早餐时,可以参照幼儿园早餐食谱或是一些营养配餐软件。随着幼儿园早餐制度的规范化,幼儿园设计的早餐一般比较全面,可供家长参考。同时一些营养健康网站也是我们家长不错的选择,这些媒介有很多根据季节变化调整的幼儿早餐食谱,家长可以结合自身所学的知识借鉴其优,为幼儿搭配营养的早餐。
(四)纠正幼儿的不良饮食行为
首先,家长要从小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安排合理的作息制度,培养幼儿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让幼儿积极融入和谐的家庭进餐氛围。幼儿年龄尚小,模仿能力强,所以家长要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引导幼儿形成优良的饮食习惯及品质。其次,针对幼儿在家食用早餐存在的诸多问题,可以开展家园合作,借助幼儿园的力量帮助幼儿改变不良的饮食行为。例如,设计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设置早餐区域活动等,让幼儿通过不同方式的自主探索活动,对不同种类食物感兴趣,从而改掉偏食、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
关键词:食用菌,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中国的食用菌产业经过多年发展, 已逐渐形成一定规模, 各种植区依据本地区自然资源、耕种方式和食用菌生产技术的推广程度等因素选取了不同的品种进行种植。随着食用菌产业的飞速发展, 四川省食用菌产业的规模也迅速扩大, 不但有效地改善了国民的膳食结构, 同时也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1 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
1.1 产量稳步增长
四川省从20世纪60、70年代开始栽培食用菌, 到20世纪80年代, 食用菌的产量和产值逐年上升。从2002年以来, 四川省食用菌总产量增长速度很快, 2005年, 四川省食用菌年产量达到了67.8万t, 产值27.13亿元, 位居西部之首。2006年, 总产量与总产值分别达到80.22万t、30.8亿元。2007年四川省食用菌产量 (鲜品) 达100.5万t, 产值达40.7亿元。
从四川省食用菌总产量变化趋势来看, 食用菌产业仍处于持续发展阶段 (见表1, 图1) 。
从图1可以看出, 2008年由于受“5.12”地震的影响, 四川省食用菌产业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但是灾区人民和全国人民一道, 万众一心, 致力于灾后重建, 尽快恢复了灾区正常的生产与生活, 食用菌产业也在逐步恢复生产, 2008年四川省食用菌 (干、鲜混合) 总产量为80.24万t, 与2007年相比总产量下降了20.16%。此后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 四川的食用菌产业抓住灾后重建的机遇, 逐渐恢复了生产, 2009年食用菌产量达到93.78万t。
1.2 品种丰富
目前, 四川省生产的食用菌品种主要有双孢蘑菇、姬菇、平菇、香菇、茶树菇、金针菇、鸡腿菇、杏鲍菇、毛木耳和银耳等, 除2008年因地震造成食用菌减产外, 各品种产量呈逐年上升态势, 其中毛木耳、双孢菇、平菇、姬菇等品种的产量在全省食用菌生产中占据主要地位, 具有明显发展优势。
1.3 科研与标准化建设
四川省食用菌研究机构有四川省农科院土肥所、四川省林科院、四川农业大学等单位, 拥有一批稳定的食用菌科研、生产和经营人才。
上世纪80年代初, 四川省食用菌生产以引进品种和适应性栽培为主, 品种较单一。80年代中后期, 四川省农科院、省自然资源研究所引进了日本、台湾、香港、华中农大、中国农科院、广东微生物所等科研单位的菌株, 同时还加大本土野生资源的收集和驯化, 继刘芳秀成功驯化灰树花之后, 王梓英驯化选育出了柱状田头菇。近年来, 科技工作者选育出省级审定品种30多个, 其中国家认定品种10个, 并大面积推广生产。90年代以来, 四川省在关食用菌研究方面先后获得了国家发明二等奖1项, 部、省一等奖2项, 其它登记在册的研究成果约20余项, 获食 (药) 用菌领域的科技成果奖8项。
在进行食用菌新品种研究的同时, 科研部门还研究革新了多项食用菌产栽培技术, 制定和颁布食用菌生产术规程及产品质量标准15个, 并逐渐在生产中得到推广应用, 食用菌质量得到提高, 标准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 有力地促进和推动了食用菌产业的发展。
1.4 食用菌产区分布
四川的食用菌主要产区包括成都、德阳、绵阳、乐山、南充、达州、自贡、广元和内江等, 其中产值超亿元的县3个, 产值超千万元的县13个, 食用菌已经成为部分县的支柱产业。根据区域资源优势、产业化基础、种类分布、市场占有率等因素影响, 逐渐形成具有一定区域特色的产业布局, 区域布局不断优化, 四川省食用菌产区划分为5个区, 分别是:蘑菇产区以大邑、绵竹、峨眉山、蓬溪、洪雅、宣地为核心区;袋料栽培产区以金堂、中江、什邡、郫县、崇州、简阳、都江堰、青白江等地为核心区;反季节菇类产区以红原、马尔康、阿坝等为核心区;传统名特优菌类产区以通江、青川、南江、平武、万源等地为核心区;野生珍稀菌类产区以西昌、稻城、乡城等地为核心区。
1.5 产品开发
四川开发出了盐渍 (酸渍) 菇、速冻菇和冷藏保鲜菇、清水菇以及固体营养汤料等食用菌加工产品, 如盐渍姬菇、盐渍蘑菇、速冻松茸、速冻牛肝菌等。在食用菌精深加工方面, 加工技术单一、加工产品较少。主要产品有:四川金地菌类有限责任公司开发的“灵芝粉”、“灵芝胶囊”、“灵芝孢子粉”、“灵芝破壁孢子粉”;四川安都保健品有限责任公司的“仙牌灵芝茶”;成都川大金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灵芝孢子苦养茶”、“灵芝破壁孢子胶囊”;四川白家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的“香菇鸡汁味 (牛肉味) 方便粉丝”等。
四川食用菌产品主要出口日本、香港、美国、法国、俄罗斯、韩国、台湾、新加坡、泰国等国家和地区。国内则销往成都、重庆、大连、江西、苏州、上海、深圳、广州、海南、北京等地的大中型超市。
2 制约因素
2.1 生产规模较小
目前, 四川省食用菌的生产基本上以农户生产为主, 不少食用菌加工企业自身发展规模并不是很大, 很多是采用“企业+农户”的方式进行生产。加工企业与农户签订合同以后, 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由农户进行生产, 按照质量标准进行收购。在“企业+农户”模式中, 食用菌的生产大部分仍然是以农户生产方式进行的, 因此生产规模都比较小。
2.2 技术支撑体系尚未形成
虽然四川省的科研机构与工作者对食用菌生产技术、产品加工技术以及副产物利用技术有一定研究和创新, 总结了不少的经验, 但总体技术水平偏低, 技术的可复制性和普适性差, 缺乏行业结合和精深加工产业技术平台的建设, 导致食用菌生产模式始终不能摆脱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的制约。
同样, 基层的农业科技力量也比较薄弱,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 在很多地方, 食用菌协会只是为农户提供食用菌生产技术和生产用的原料, 或者组织食用菌的生产和销售, 而对于生产技术的更新与推广则涉及很少。以四川食用菌生产大县———金堂县为例, 当地的食用菌专职农业科技人员也仅为130余人, 远远不能满足大量农户对科技的需求, 其它非食用菌生产重点县的科技人员配备就更少了, 科技力量的不足, 严重阻碍着食用菌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2.3 制度建设尚未完善
目前四川省已经制订了食用菌行业的部分标准, 如菌种检验、选育技术规范、无公害食品安全技术要求等标准, 形成了一定的食用菌标准体系, 但从整体来看, 现有的标准体系不健全, 标准化工作实施存在困难, 缺乏问责的监管机制。通过调查发现, 食用菌生产企业中对国内标准大多知之不详, 除非是具有出口能力的企业, 才会去关注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 更不用说普通生产农户, 对于食用菌的质量标准更是所知甚少, 经常会出现因为质量问题导致食用菌销售不畅。
2.4 产业化市场化程度不高
由于四川省食用菌的生产大部分是由农户进行生产, 农户之间通常缺乏沟通与交流, 甚至还会因为销售渠道单一, 恶意竞争压低价格, 技术上多重视产量, 忽视质量, 或者菌种单一, 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从而影响了食用菌的产业化发展, 也不能更好地培育食用菌的市场, 导致产业不能取得突破性进展。
3 产业发展对策
3.1 加快产业化进程
按照四川省的资源禀赋条件, 以农民增收, 企业增效为目的, 以市场为导向, 科学规划, 合理布局, 通过扶持地方食用菌企业, 培育龙头企业, 做大做强, 以龙头企业带动区域规模化发展, 建设食用菌生产基地, 扩大生产规模, 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
3.2 增强技术体系建设
四川省及地方政府要增加对食用菌科研工作的投入, 重视食用菌专业科技人才的培养, 进一步提高食用菌科研的技术创新能力, 以便更好地适应食用菌产业发展新阶段对科研工作的需求。在食用菌的技术开发方面, 应注重拓展食用菌的应用范围, 加大对食用菌深加工技术的研究, 实现食用菌生产的节能减排和循环高效利用, 扩大生态农业系统中的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的规模, 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 同时促使食用菌产业在推进农业循环经济的过程中得以快速、健康发展。
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要把食用菌技术培训纳入日常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 注重培养一批掌握成熟技术的生产者。
基层的食用菌协会要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 主动学习并探索新的生产技术, 为方便农户学习新技术配备必须的科技人员, 满足当地生产者的需要。同时, 食用菌协会要发挥基层组织的功能, 多吸收食用菌生产者加入协会, 帮助他们更新生产技术, 为会员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3.3 加强食用菌产业标准化建设
要完善标准体系, 调整和建立相关的标准, 学习国外先进标准, 解决指标矛盾, 建立统一的物流标准, 继续制定菌种标准, 以适应新的市场需求。制标部门要相互协调, 严格遵守制标程序, 避免出现标准不统一的情况, 标准制定后, 还要进行复审, 调整不适应实际情况的内容, 保持标准的适用性和动态性。制订标准实施问责机制, 强化标准实施的监管力度。
3.4 大力开发食用菌市场
按照食用菌产业的标准, 提高产品质量, 开发研制新的产品, 满足不同的市场需要。鼓励生产企业打造推广食用菌品牌, 走品牌战略之路。大力宣传食用菌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 提高消费者对食用菌的认知程度, 从而提高食用菌的消费水平。政府和各监管部门要加强对食用菌市场的监管, 避免产品竞争无序, 保障产品流通运输和销售有序。
参考文献
[1]刘芳秀、张丹, 灰树花人工驯化栽培技术.食用菌, 1988 (3) :6-7.
[2]谭伟, 试论入世后如何持续发展四川食用菌产业[J].食用菌, 2002 (5) :3-4.
一、尤溪财政支持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一是对年加工食用菌鲜品3000吨以上、年销售额达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每个企业补助20万元;二是对投资额在300万元以上、年栽培食用菌200万袋以上、人工气候菇房占地面积达2000平方米以上的,每个企业补助10万元;三是对当年度新建钢架大棚栽培食用菌、且占地面积达10亩以上的企业,每亩补助0.3万元;四是对实行水帘式养菌出菇房栽培食用菌的,每100平方米补助0.7万元;五是对新上年生产菌包1000万袋以上的企业,每个企业补助10万元;六是对运用液体接种生产的规模企业, 新技术应用单项补助10万元;七是对工厂化栽培珍稀品种的企业,对栽培面积20亩以上、实现菇房环境智能化控制的,每个企业补助10万元;八是对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的商标权企业,当年上缴税收300万元以上的奖励100万元,当年上缴税收不足300万元的,奖励30万元; 获得“中国名牌农产品”的奖励30万元;对获得“福建名牌产品”的企业、“福建省著名商标”的商标权主体,各奖励8万元;对获得“福建省名牌农产品”的企业奖励5万元;九是对当年晋级为市、省、国家级龙头企业的,分别奖励1— 5万元;支持龙头企业上市融资,对进入上市辅导期的龙头企业奖励20万元;十是对被评为县、市、省级示范性合作社的,奖励0.5—2万元。
二、尤溪财政支持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现状
截止2014年底,尤溪县共有食用菌企业10家,专业合作社12家,参与农户2500多户,种植食用菌1.6亿袋, 年鲜品产量10.14万吨,实现年产值6.37亿元。
1、规模化生产程度不断提高
近年来,尤溪县紧紧抓住创建省级农民创业园有利时机,以建设农民创业园食用菌产业核心区为载体,引进多家食用菌生产大企业,有效地促进了我县食用菌产业提升。食用菌产业核心园区的500亩工厂化食用菌生产聚集区、400亩食用菌家庭菇场生产区、100亩食用菌产品加工区、150亩食用菌科研试验示范孵化区和物联网应用平台、 食用菌园管理服务平台等“四区二平台”建设已初具规模, 食用菌产业引擎和驱动着我县农民创业园发展,将成为我县农村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2、产业特色更加凸显
尤溪县新开发或新引进的食用菌品种具有明显的特色优势,实现了“五突破二转变”,即突破银耳、锈球菌、灰树花、长袋菌包工厂化生产和低海拨地区香菇周年化栽培,食用菌产业由低技术、低效益向高技术、高效益转变, 由分散型、作坊型向规模化、工厂化生产转变。食用菌种类不断丰富,以发展香菇、黑木耳为主,多菌种开发的食用菌产业化发展格局加快形成。
3、生产方式快速转型
尤溪县已成立各类专业合作社12家,积极推广设施化栽培、工厂化运作、智能化管理,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 致力探索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种植、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路子,提高了规避市场风险的能力。 食用菌生产不仅从一家一户粗放型栽培转型升级为工厂化集约型栽培,而且实现了由季节性栽培向周年设施栽培转型。
4、品牌创建与保护生态意识强
目前,食用菌已注册商标4个,有机食品认证1个,绿色产品认证2个,无公害产品认证1个。同时,从农村到农民对生态循环经济发展达成共识。在原有的产业结构中补充食用菌产业,形成了“作物生产 + 动物生产 + 食用菌生产”三者之间相互平衡的循环经济体系,不仅有利于动植物生产废弃物的资源化处理,而且加快农村节能减排,平衡生态环境的目标。
三、尤溪食用菌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规模经营不够普及
尤溪县食用菌种植户多面广,小户分散生产比较普遍,生产分散且无序。生产单位多以家庭为主,生产技术科学含量低,整个产业的发展还处于劳动密集型。食用菌产业化经营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工厂化生产、规模化经营还不够普及,标准化生产程度还比较低,抗风险能力较弱, 规模化经营企业或基地数量不多,难以满足市场需求。据工商部门统计,全县66户食用菌企业中,注册资本在500万元以下为20户,仅占28.9%。
2、技术力量比较薄弱
尤溪县食用菌专业技术力量严重不足,生产方式还比较粗放。目前在职专业技术人员仅7人,难以适应设施化栽培、工厂化运作、智能化管理的现代食用菌产业发展。随着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发展,粗放的生产方式导致废弃物处置随意和浪费,造成对森林木材资源的损耗,加重了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因此,科学化技术手段需要尽早研发并利用到生产食用菌过程中,降低对生态平衡的破坏。
3、市场发育不够完善
食用菌生产周期短,价格受国际市场影响波动大,很多菇农种植食用菌是随着市场走,极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影响了食用菌种植群体的稳定。加上食用菌市场发育滞后,有菌无市、有市无菌现象时有发生,直接影响菇农的经济效益,严重挫伤菇农的生产积极性。
4、菌林矛盾比较突出
原材料紧张,尤溪县有丰富的油茶壳、野草、松杉木屑等食用菌生产代料资源,但由于推广力度不够,很多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随着森林资源保护力度加大,香菇等木腐生菌类的产区面临着原材料缺乏的问题,“菌林矛盾” 日益突出。
5、食用菌加工产业发展缓慢
我县的食用菌通常采取盐渍、烘干、罐头等粗放的加工方式,深加工程度不足,产业链条短,经济效益不明显。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用菌产业的多样化消费需求也日渐明显。但目前各地农村生产规模小,难以承担较为复杂的深加工业务,辐射范围窄,生产加工标准化不健全,产品质量难以严格控制,满足不了更为高端的消费需求。因此,农业、财政部门有必要投入更好、更多地科研推广,改善食用菌加工企业落后的生产管理方式,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创造名优品牌。
四、加快发展食用菌产业对策及建议
其一,进一步加强规划引导。要立足尤溪县实际,制定完善食用菌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认真做好食用菌生产布局规划,明确主攻方向和发展目标。要重视食用菌栽培品种结构调整,引导食用菌产业从木材、料食向农副产品下脚料和菌草方向发展,减少对森林资源的消耗,不能以发展食用菌而破坏生态平衡,有效缓解“菌林矛盾”。要综合运用政策、资金、技术等措施,进一步完善“公司十农户”、 “公司十协会十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全力打造食用菌研发、生产、加工和市场营销的产业群。
其二,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要活用好中央和省市鼓励发展食用菌产业的优惠政策,制定并完善我县加快食用菌产业升级发展的扶持措施,加强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确保扶持政策惠及广大菇农。要积极协调银企关系,不断丰富金融产品,进一步提升食用菌产业的金融服务水平, 探索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担保、龙头企业融资担保、菇农小额贷款联保机制,有效解决食用菌产业抵押担保难问题,扶强龙头企业和优势品牌。同时,要积极探索建立县领导挂包食用菌重点企业帮扶责任机制,全力推动食用菌产业发展。
其三,进一步发挥人才作用。相关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和鼓励技术人员深入生产一线,为菇农传授技术、 指导生产,及时帮助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要发挥好掌握实用技术的食用菌“土专家”作用,鼓励他们积极投身食用菌技术推广工作;要把食用菌人才引进列入紧缺需求人才行列,专业技术人员列入紧缺人才予以录用,不断充实我县食用菌专业技术力量。
其四,进一步强化科技支撑。要建立健全食用菌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实施科技攻关,提高食用菌生产水平;相关部门要通过电视、网络、宣传资料、培训班等形式,积极开展品种选育和栽培技术的普及推广工作,提高菇农科技致富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要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 引进高新技术成果,加速食用菌新资源和新种类开发,优化食用菌品种结构;积极开展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的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和推广工作,增强食用菌产业发展后劲。
其五,进一步推进品牌创建。要制定食用菌产业注册商标培育规划及驰著知商标培育计划,引导食用菌生产加工企业增强品牌创建意识,鼓励其开展横向联合、纵向发展,大力推进食用菌标准化生产,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努力打造特色鲜明、质量稳定、信誉良好、市场占有率高的名牌产品,以产品创品牌、以品牌促发展,靠品牌拓市场、靠市场增效益。同时,要引导和鼓励食用菌生产加工企业发展电子商务,促进市场开拓,提高食用菌产业生产效益,不断推动我县食用菌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五、结语
在资源与环境约束日益加剧的今天,政府应更加关注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鼓励农民增收的同时,降低农民对环境的破坏和过度依赖,确保食用菌产业发展在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中健康发展,处理好人与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鼓励农民创办企业和创新产品生产销售方式,加快政府对食用菌产业科学发展的财政支持力度,搭建科学研发的创新平台,加强种植户之间的经验交流,促进企业间相互培育和激励,更好、更快、更和谐地带动地方农业产业的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食用菌产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快速增长,食用菌产业在调整种植结构、改善膳食结构、促进农民增收、深化动植物废弃物再利用以及加快推进农业产业体系改革进程中创造了巨大价值。该产业作为以生态循环经济理念的新型绿色农村产业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本文结合福建省尤溪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及政府财政支持政策,分析了食用菌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并对加快发展农村食用菌产业体系进程提出实践性意见和建议,以期在现实发展中可以起到理论支撑和借鉴的作用。
【食用大米问题】推荐阅读:
大米销售合同06-08
五常大米标准07-18
大米调查方案10-24
大米加工生产记录09-30
小毛驴驮大米童话作文07-18
经典的大米宣传广告词12-21
有机食用菌05-25
04食用菌讲稿06-17
食用菌行业现状07-08
食用菌产业规划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