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教工作岗位

2024-07-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管教工作岗位(精选7篇)

管教工作岗位 篇1

不知不觉间走上管教工作岗位已经10月有余了,从开始时对管教工作的懵懂到现在的熟悉,从对工作的无从着手开始摸索前进,其间有过迷茫,有过困惑,甚至是厌烦,但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对这份工作也有了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

一、这是一个需要默默奉献的岗位

每天早晨8点钟,看守所的接送车总会在所里的院子准时出现,里面坐的是当天上班的人,其中必然有管教们的身影。其他的岗位是三天上一次班,而管教则不然,除了节假日,天天如此,而且节假日还得轮流值班。都说干一行怨一行,特别是看守所的工作是异常的枯燥,同行的同志们都说那跟坐牢没什么两样,大多数的同志都不愿意来看守所工作,因为整天和犯罪嫌疑人呆在一起,没有刑警的风光,也缺乏交警的神气,有的只是责任的重大、乏味、平凡,能形容看守所管教工作的字眼都基本和英雄搭不上边,可谓艰苦。

因此,看守所管教岗位需要奉献精神。“白云奉献给蓝天,星光奉献给黑夜,江河奉献给大海,长路奉献给远方......”让我们唱着《奉献》做好管教

工作。

二、这是一个需要爱心的岗位

“人非圣贤,谁能无过,浪子回头金不换”这是我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管教要“管”人犯的心。一个优秀的管教民警不仅要“管”好人犯的“身”,而且要“管”好人犯的“心”,在押人员是非常敏感的,他们可以通过你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来判断你对他的态度。只有让他感觉到你的真诚,他才可能向你敞开心扉。才可能向你诉说他内心的真实想法。

真情净化蒙尘的心。常言道:“浇花要浇根,育人要育心”。在思想转化工作中,我始终以一颗滚烫的心去感化在押人犯,用真情净化一颗颗蒙尘积垢的心灵。经常和在押人员进行谈话,了解其思想动态,掌握其心理变化,并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教育,使其改邪归正、认罪伏法,并重新树立起生活的信心。

三、这个岗位需要两袖清风,严格执法

朋友们说,“你上班都这么久了,怎么还是这么节省啊?真的很困难啊?”怎么能不困难啊?人们有所不知,我们上班一年半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一分钱的工资也没有发,所里的补助也是时有时无,但是人情门户却是不少,自己这么大了,而且有上班这么久了,动不动就张口和家里要钱,很不好意思,确实很困难。可是困难归困难,作为一名看守民警,我深知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我每天面对的人是怎么到了这种地步的,没有人比我更了解了,所以我对自己说:“只要我做一天警察,当一天管教,我就要清清白白,秉公执法!做为一民看守民警我自己违法,还有什么资格去教育那些违法的犯罪人员呢?”

四、这是一个需要耐心,讲究工作方法的岗位

在10个多月的管教工作当中,对各类型的被监管人员我做了认真的分析,掌握了一些工作的方法和规律。

(一)对被监管人员的前期管教

被监管人员前期的心理经常表现为以下几种:焦虑心理、侥幸心理、悔恨心理、叛逆心理、警戒心理、无所谓的心理。

针对各种不同的心理特点对其展开教育,使其尽快适应监室生活,及时将心

态调整过来。

1.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对于刚收押的人员,从稳定情绪入手,培养其独立生活的习惯,及时接触谈话,以减少心理落差,严禁杜绝“牢头狱霸”,搞清对“监所”固有认识的心理阴影,尽快适应监内生活。

2.平等公正,紧松有度。在落实监规和行为规范上,是必需的、严肃的,无论其处于何种文化程度,都应要求其在一定期限内(7-15天以内)熟记监规,再通过集体和个别的教育强化遵守监规的意识。在严肃查处违反监规事件的同时,热心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遇到的困难,维护被监管人员的合法权益,尊重他们的人格。

3.识人知事,攻心为上。只有知已知彼,了解其背景,所犯何事,掌握其思想动态,在管教中善于从其思想根源上找出诱因,才能从内因上加以沟通引导。结合实际情况,实施针对性的管教,抓住闪光点,唤起良知,做到全面了解,深入分析,把握尺度,突破难点找出症结。既始终贯彻法律政策,又在生活上给予必要的关心帮助,断其后路,指其出路,化被动伏法为主动改造。

4.集体教育,个别谈话。集体教育是针对全体人员就监内的普遍问题或统一要求而进行的一种集中教育方式。如各级各类规章制度和规范的学习,有关从轻(宽)或从重处罚的法律条文及其典型个案的引导性宣传。有利于在监室内形成统一的规范、良好的秩序和文明的氛围。而个别谈话更能起到深入教育转化的作用,也是我们及时掌握监内动态的主要途径。整体教育与个别谈话相结合,是促进被监管人员思想改造,预防各类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

(二)重点被监管人员的管教

重点被监管人员指的是:上级交办的重大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企图行凶、脱逃、自伤、自残、自杀、越狱、暴狱倾向的人员,案情重大人员,惯犯、累犯人员等。

1.上级交办的重大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这一类重点人的特征是所涉及的案情不是社会影响大就是政治影响大,各级领导予以高度观注。对于这部分重点人必须严密防范和管理措施,既要确保这部分人的安全,又要确保侦查办案

工作的顺利开展。

这类型人犯的管理相对容易些,一般情况下,这样的人犯都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只要在平时的工作当中与其多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并加以开导,就可以了。

2.有企图行凶、脱逃、自伤、自残、自杀、越狱、暴狱倾向的人员。这部分人主要是为了逃避打击而想方设法采取上述手段。对于这部分人,只要发现有上述企图或倾向的,应当果断采取措施,严加控制和防范,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

态。

对于这类型的被监管人员,一旦发现其有上述苗头,一定要深究,一旦证实其确有上述想法,一定要坚决严惩,及时消除监室的安全隐患,并以此来警戒其

他被监管人员,严肃监室风气。

3.案情重大人员。这类重点人主要指涉嫌爆炸、杀人、抢劫、强奸、放火、伤害、绑架、劫持等8类严重犯罪的人员。这部分人员因罪行严重,普遍感到前途渺茫,恐惧、求生、绝望心理极其严重,极易破罐破摔,铤而走险,伺机脱逃,或者劫持同监室人员、监管民警等作为人质强行冲监。其表现形式多为采取暴力

手段达到逃避打击的目的。

对于这类型的人员,自其入所之日起,就安排耳目贴靠,了解其的一言一行,并对其进行经常性的谈话教育,了解其思想动态,掌握其心理,从源头上断绝其的错误做法。

4.惯犯、累犯人员。这部分人员由于多次在监管场所羁押,对于监管场所的管理模式较为熟悉,具备一定的反监管经验。这部分人员的特点是,他们不会公开和监管民警对抗,而是想方设法与监管民警拉关系,取得监管民警的信任,并利用监管民警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存在漏洞,钻空子,或者伺机脱逃、或者在监室内拉帮结派,摆“老资格”,做“老大”,就是监管场所通常说的“牢头狱霸”、或者向同监室被监管人员传播犯罪手段、或者唆使同监室被监管人员违反监规。这类监所重点人的表现形式是采取较为隐蔽的手段来达到逃避打击的目的,或者是

在监室内制造混乱。

对于这类型的人员,首先管教民警要从自身做起,对所有的被监管人员一视同仁,不给某些人“搞特殊”,不给这些人可乘之机,充分利用好自己的耳目,要做到对监室里的情况了然于胸,对监室里的每个人的特点充分掌握,对有这类苗头的人员及时教育,必要时候需要采取戒具等严管措施。

(三)关于深挖犯罪

深挖犯罪要选择合适的对象和适当的时机。大家都知道,不是所有的在押人员都有大量的余案可挖,管教民警的精力也有限,因此,在选择对象上就要有所侧重。我主要选择的是新进在押人员,其中,初犯、未成年犯、结伙作案人员中的从犯相对来说较容易突破,容易获得线索,又作为选择的重中之重。在选择把握时机上,我一般选择在新入所的前7天过渡期内进行突破,在押人员到底有没有案件可挖,能不能挖出案件这个时间段很关键。因此,我觉得入所24小时谈话非常重要,必须把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情况、案件情况搞清楚,包括他的思想动态、认罪态度等等都要作全面了解和分析,这是深挖犯罪的基础,为下步深挖打下伏笔。第一次谈话时,我还注意给在押人员交待清楚坦检政策。谈话后如果觉得有深挖价值的,就要安排耳目配合工作,了解其思想动态,让其为我宣传坦检政策,打探消息。在选择时机上,某些案件在诉讼环节变化上下工夫也是很好的办法,这个时候在押人员心理波动大,变化快,适时把握时机很容易挖出案件。

管教工作岗位 篇2

关键词:正面管教,目的,有效管教

如果你是一位老师, 已经有过多年的教学教育经验, 还记得多年以前, 学生都是乖乖听话, 老老实实听老师说什么是什么吗? 多年以前的学生敢和老师顶嘴吗? 再看看现在的学生, 一个个聪明伶俐, 思维敏捷, 也有那份胆量和老师为某一个事情或者问题争个青红皂白。是因为时代变了, 孩子们变了, 家长们也变了。所以作为班主任, 更要分析现在学生们的生活状态、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从而找出应对的办法。

《正面管教》本是美国人尼尔森编著的一部经典之作, 它讲述的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 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 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

而现在, 正面管教已经成为一套专业的父母培训体系, 专门为培养儿童养成尊重、培养责任感和合作能力等优良社会品格和生活技能而设。通过为儿童照顾者 ( 包括父母、教师、保姆、年轻人及其他相关人员) 和儿童创造一个充满尊重和鼓励的环境, 帮助儿童养成上述重要社会品格和生活技能。这种体系不仅孩子的家长适用, 作为低年级的班主任老师, 学好这个思想体系, 对于工作的顺利展开是大有裨益的。

一、班主任学习正面管教的目的

通过运用正面管教的理念, 创建一个相互尊重、团结和谐的班集体, 激发学生力争上游, 在班级里保持愉快的学习情绪和学习热情。鼓励会给孩子带来变化, 只有当他们经常感受到充满关爱的支持和帮助时, 才能够改变他们关于如何获得“归属感”的信念。鼓励使孩子获得两种重要的人生技能, 一是能够主宰自己生活的力量, 二是获得享受贡献他人的乐趣。

二、正面管教是否有效的五个标准

1. 能否帮助孩子找到归属感和价值感。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 这样的归属感体现在他是否愿意到学校来上学, 是否愿意上各个学科的课程, 能否很快适应新环境, 熟悉新同学, 是否喜欢和同学们合作。

2. 是否做到了相互的尊重与鼓励。学生尊重老师, 这是千百年来的固有心理和修养。老师尊重学生, 这个角度更提醒我们要把学生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 不要因为孩子年龄小就忽视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德雷克斯 ( Dreikurs) 说过: “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我们通过鼓励教给孩子可以帮助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所必备的价值观、品质和生活技能; 然而, 我们需要避免一个错误的认知: 即鼓励可以把玫瑰浇灌成郁金香。正面管教的目标并不是帮助老师将孩子改变成为另外一个人, 而是帮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3. 是否做到了长期有效。比如, 制定了学校的规章制度, 班级内部的规则。学生们是否能够认可并坚持。我们班级开学初设立了很多规则: 举手规则、室内音量分级、行为习惯规则等。对于规则的遵守, 也要自始至终地坚持观察和调整。比如班级里有的学生经常迟到, 我们会通过奖励小贴纸的方式慢慢解决, 不迟到的学生会得到老师奖励的大笑脸贴纸、踩时间进班级的学生会得到微笑贴纸、迟到的学生会得到黄色哭脸贴纸。任何学生都不喜欢得到哭脸贴纸, 通过这样的方式, 学生和家长都会提前从家里出发, 不再迟到了。

4. 是否教会孩子良好的社会品格和生活技能。比如, 学生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同学的合作能力, 为班级为学校做出贡献的技能。我不喜欢学生通过给班级贡献小礼品而得到老师奖励贴纸的方式。为班级做贡献是一种自我本能, 是学生心里的真情流露, 不能呼吁学生为班级里贡献盆花或者书柜等等来换取老师的肯定。

5. 是否帮助孩子发现他们是多么的有能力。班主任老师要观察每一个学生, 鼓励孩子在班级里建设性的支配和使用个人能力及自主性。每一个学生都是一朵与众不同的花, 园丁要在日常教学生活中观察每一朵, 找出最适合他的角色担当。比如, 我们班级里有一个女生, 她有与生俱来的好噪音和音准, 她的父母都是戏曲工作者, 家里的艺术氛围也很浓郁。所以开学之初她的音乐表现力展露无遗, 我就安排她任音乐课的课代表。还有一个女同学, 性格有点像男孩子, 也很有责任感, 她经常帮助同桌整理书桌和地面。观察了一周之后, 我安排她任小组长, 带动小组的卫生和纪律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三、正面管教的实际应用

1. 鼓励, 而不是表扬。鼓励关注的是努力与提高, 而不是成功的结果。鼓励帮助孩子建立长期的自尊和自我驱动的授权, 以及内在的自我价值评价体系。

2. 教会学生优良社会品格和生活技能, 如果发现学生出现一些问题, 做到不惩罚, 要正面引导和疏导。做到专注于解决问题, 而非惩罚。

3. 发现儿童行为背后的信念。有效的管教模式会通过了解儿童行为背后的原因、引导儿童改变信念, 这样做远比直接试图纠正他们的行为有效得多。我们班里有一个特别调皮的男生, 他从一年级开学的第一周起, 就经常打同学嘴巴。他长的块头大, 个子高, 力气不小。陆续有学生向我反映这个问题后, 我就找他谈话, 也找他家长交谈。很快我发现这个学生的父亲在教育孩子的时候, 行为简单粗暴, 经常给孩子巴掌, 所以这个学生在学校表现出来的就是他父亲的行为映射。找到了这个原因, 我就和他家长商议好一起把他喜欢打人的行为一起改正好, 首先要家长把自己的模范作用发挥好。

近十年以来发生的一系列重大的社会变化和科技发展是造成孩子们的变化的直接原因, 这给了我们解决问题的希望。因为一旦我们能够意识到这些社会变化以及它们造成的影响, 我们就能够积极地采取一些措施加以弥补; 在这个过程中, 我们同时还可以消除很多人认为的因为家庭破裂、电视泛滥、电子游戏等原因所造成的一些问题。比如我们班级里有一个孩子, 他的父母全在外地做生意, 现在是他的爷爷奶奶在照顾他, 所以他的行为中有很严重的娇宠恣纵, 也不把金钱当回事。这样的孩子没有得到父母足够的关爱, 就更需要老师给他更多的修正。

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最核心的情感因素都是对孩子的爱。最重要的认知都是对孩子的责任。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 爱和责任都不可缺失。没有责任的爱可能会伤害到孩子; 而没有爱的尽责, 不能全面、有效地促进孩子的发展。

管教干事个人工作总结 篇3

劳教管教干事个人工作总结时光飞逝,转眼间2012年即将过去,在过去的一年中,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同志们的支持下,自己圆满地完成了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同时通过不断地学习,在思想上、业务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现根据一年来自己的工作和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如下: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作为一名年轻的中共党员,我时刻不忘提高自身的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保持立场坚定,头脑清醒,提高执行党的政策自觉性和坚定性。特别是在我所开展的“三项教育活动”中,自己严格落实所里的活动计划,积极参加大队组织的教育学习,深刻体会教育活动的内涵,认真完成相应的学习笔记50余篇,同时写出学习心得体会,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确保了学习质量,提高了政治理论素质,从而为更好地开展工作打下了坚实的政治理论基础。2.协助大队领导落实工作要求,确保场所安全稳定。今年以来我局对管教业务应用的簿册和相关表格重新进行了归纳调整,作为大队的管教干事,我认真学习局下发的相关文件精神,仔细研究填写方式,保证了在执行过程中不出现丝毫差错。特别是在大队的统筹下,自己及时调整劳教人员考核评比方法,使劳教人员能够更加合理的推选出改造表现最突出的学员受奖,最大限度的使奖惩措施起到奖优罚劣弘扬正气作用,同时杜绝劳教人员中老学员的人情票等不正常现象发生,保证了考评的公开、公平、公正。

管教工作岗位 篇4

对在押人员进行管理教育是看守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谈话教育是做好在押人员管教工作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谈话教育,管教民警可以了解在押人员的基本情况,帮助在押人员消除畏惧心理,缓解心理压力,稳定在押人员的情绪,还可以发现监室内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等等。

对在押人员的谈话教育有很多种,笔者认为入所后的首次谈话教育的地位尤为重要,它是在押人员管教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在押人员因涉嫌犯罪被收押入所,失去自由不说,还要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群、陌生的生活习惯和规章制度,这些都造成那个在押人员很大的心理落差。加之在押人员担心自己的案件情况,特别是女性在押人员担心家庭、孩子,怕被家人抛弃、被社会瞧不起,很容易出现情绪的低落的情形,甚至会产生轻生的念头。

在押人员入所后,管教民警若能及时跟进,进行谈话教育,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通过首次谈话教育可以了解在押人员的基本信息,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可以通过谈话向在押人员展示管教民警友好的一面,既可以缓解在押人员的不安情绪,也可以拉近双方的距离,避免入所就产生抵触心理。此外,通过首次谈话教育,帮助新入所在押人员适应看守所环境,告诉在押人员要遵守的规章制度、应该注意的事项、遇到问题解决的途径等,避免新入所人员因不熟悉不习惯而与他人发生冲突摩擦。当然,首次谈话教育一定程度也可以向在押人员传达管教民警的管教方式风

格,为新入所在押人员打好“预防针”,树立管教民警的威信、形象。

做好在押人员的首次谈话教育,笔者认为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注重速度与质量的结合。所谓速度就是在押人员入所后要根据情况及时跟进,在押人员新入所对各方面都比较陌生,正是缺少心理依靠的时候,若能及时跟进,在押人员就会慢慢建立对管教民警的信赖和依靠,在以后的羁押期间有什么事情就会从心底想和管教民警沟通,对民警来说既“省时省力”,又能有好的效果。所谓质量就是和在押人员谈话不能漫无目的,要用尽可能少的对话掌握在押人员的基本信息、性格喜好、内心想法。这就需要管教民警提前准备,做到知己知彼,心中有数。

二是要打好“感情牌”。话说“人心都是肉长的”,犯罪行为再恶劣,心肠再硬,心里也会有那柔软的一块。在首次谈话教育时,语言要威严但不能冷硬,要在谈话的过程中抓住其心柔软的地方,并及时给予关心,在在押人员出到陌生环境的情况下一定会有事倍功半的效果。

三是讲求方法,因人而异。在押人员入所前的经历、工作生活环境、涉嫌犯罪行为各有不同,其入所后的心理状态也必然不同,有畏惧、后悔、抵触、侥幸、绝望等心理。若在首次谈话时摸不清在押人员心理状态,谈话没有针对没有重点,不仅不会缓解在押人员的情绪,甚至会加重在押人员的情绪反应,不利于管理。因此要尽快摸清新入所人员心理状态,掌握方法,因人而异

正面管教 篇5

金杖子中心小学 樊保成

2016年11月26日,我在平泉双桥小学听了曾涛主任讲座——《正面管教的基本理念和方法》,知道了正面管教,知道“和善与坚定”。我理解的和善是态度温和,坚定是不娇纵也不惩罚。

在培训之前,我对自己上初中的孩子的管教缺乏有效方法,因为孩子太任性了。听了曾教授的讲座,我茅塞顿开,解决了我多年的困惑。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面对青春期孩子的成长与变化,父母其实可以更淡定些,青春期只是每个人人生必经的一个阶段,孩子的叛逆是正常的发育过程,既然是正常,就无法避免;既然是过程,就会过去。青春期的孩子其实是在寻找存在感,价值感,认同感,找到了就是个性化的完成,在寻找自己的路途上,孩子们会以各种方式挣脱父母的束缚,控制,试探自己的能力,甚至与父母夺权,争斗,冲突。

特别喜欢正面管教的理念中,把青春期的孩子叫做驾驶员,父母叫做副驾驶,这个说法很形象,孩子终究是自己人生的掌控者,驾驶着自己的人生飞机,飞向更遥远更广阔的世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需要父母给予爱、关注、指导,需要父母聆听、鼓励、赞同,不需要的是父母的代替,包办。

曾经听法我认为很准确,中国的许多家庭,丈夫成了家庭中的隐形人,母亲把情感寄托在孩子身上。造成孩子和妈妈之间的过度依赖。成为妈妈 “替代丈夫”的孩子会过早的承担起成人的角色,家里会出现小大人,心里未被成长的部分被严密的包裹,以其他各种身心疾病来表现;或者孩子会“永远做妈妈的好孩子”而进入那种拒绝成长,依赖性强的状态,没办法探索社会,融入社会。

想来这是一个很可怕的后果,这种家庭模式带来的不是孩子身心愉快的健康成长,而是各种问题的接踵而至。而正面管教的家庭会议就是一个家庭成员充分参与,增进彼此了解,增进彼此感情的相当有效的教育策略。而这是一种让家人紧密联结的很好的方式。利用正面管教的教育方法,我教育我的孩子和我的学生,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正面管教》读书笔记 篇6

正面管教读书笔记

来家有学童版之前,有人向我推荐过《正面管教》一书,我没有看但很认同这个观点。今天我依然没有看,但是想写个>读后感,因为我认为此书精华就在“正面”一词。

节前,我回复了一张儿童问题贴,当时就在想,这坛上多人推荐了《正面管教》一书多次,为什么这个“正面”做得如此不到位?于是想借借他山之石。搜了一下关于这本书的帖子,却明白了我初来此坛时面临的状况。

就如同社会不公平问题的现象总结,我们很容易得到一个观点:平等意识不到位。但是如何做到平等,却手把手教不了,因为人多元。同理,正面管教意识也是一种认识,但是如何做到正面管教呢?《正面管教》一书中的事例和行为指南,首先应该是帮助家长们去理解什么叫“正面”,而不是一种教条的行为结论灌输。举个例:小时候背“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可不是为了“天”只能对“地”,“雨”只能对“风”。否则,人的创造性和能动性,就在这种唯一正确中给教没了。所以,我不看书的内容,也可以写自己对正面管教的理解,因为现实家庭情况可以不同,但“正面”的原则相同。

《正面管教》这本书在进入中国后,还出现了一问题,国内营销活动给这本书加上了不实之词。比如:“正面管教讲述的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

对于那些爱心无比,现实中又因为管教孩子而无比心痛的父母亲来说,这可是最好的广告词,但仅是广告词而已。竖立规则和界限,如果语言文字就可以了,还要监狱干嘛?记得以前某偶像电视剧中有句台词“道歉有用,还要警察干嘛?”,说得正是这个道理。

《正面管教》读书心得 篇7

假期读了美国教育学博士,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一书,其英文名字为Positive Discipline,直译为积极的纪律。书中指出:“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他们受益终生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如何运用正面管教的方法使孩子获得这种技能,就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书中列举了大量的家长管教孩子的实例和老师管教学生的例子,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管理方式,我经常因为孩子多次犯同样的错误而生气,因为她好像没有责任感而深感苦恼,因为她无端的胡闹而心烦。我就在心里嘀咕:这孩子怎么就这么难缠呢?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让我开始反省自己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孩子之所以缺乏责任感,是因为我替她做了很多,从而就剥夺了她通过自己的体验来发展出对自己能力的信念的机会。她反而会认为自己需要我的照顾,或者她“理应”享受特别的服侍。之所以经常犯同样的错误,是因为我总是在孩子犯了错误时给予她的更多是说教、叱责,让她去承担一些逻辑后果,而不是让她从自己的错误中本能地去体验自然后果,所以在我的惩罚中,孩子充满了怨恨甚至是屈辱,她哪里还有心思去学习和改正呢?我发现孩子总是在我特别忙的时候来烦我,让我陪她,以前我一直认为她在无理取闹,没事找事,不懂事,不理解妈妈,但是简·尼尔森却告诉我“孩子的首要目的是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孩子这样做只是在寻求我对她的关注。而她只不过是选择了一个不恰当的时间来获得家长对她的关注。

那么怎样做才算着有效管教或者说是正面管教呢?这就要回到书中有效管教的4个标准了。即:1.是否和善与坚定并行?(对孩子尊重和鼓励)2.是否有助于孩子感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心灵纽带)3.是否长期有效?(惩罚在短期有效,但有长期的负面效果)4.是否能交给孩子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培养孩子的良好品格?(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善于解决问题、敢于承担责任、乐于奉献、愿意合作)。

正面管教以相互尊重和合作为基础。正面管教把和善与坚定融合为一体,并以此为基石,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础上,培养孩子的各项生活技能。这就要求我们要抛弃过去那种错误的观念“想让孩子做得更好,就得先让他感觉更糟。”把尊重和理解放在首位。要正确解读孩子不良行为背后的信息,她是想寻求过度关注,还是寻求权利,亦或是为了报复,为了自暴自弃。因为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当一个孩子行为不当时,要把这一错误行为看成一个密码,并且问你自己:“她真正想要告诉我的是什么呢?”要践行有效管教的4个标准,最终赢得孩子和我们的合作并让孩子学会关注于解决问题。正面管教的方法不仅有助于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品质,在班级管理和处理突发性课堂事件中,也是很有帮助的。现在想起来我上学期处理课堂上一突发情况时,歪打正着用了这种方法。当时,我正在上课,有一女生突然从后门进入,连招呼也没打一下。按照常规做法,我应该让她站在后面,也可以当时就批评她。可是,当时,我并没有这么做。而是问她为什么来迟到了?她高傲地昂着头,“某某同学流鼻血了,我去给她送纸了!”声音很大,一脸的挑衅!我想在她心里,帮助同学是值得肯定的行为,她不认为自己来迟到是不对的,更不会认为自己不打报告就进教室的行为是对老师的不尊重。要想让她意识到她的错误,必须先让改变以往的做法。我真诚地看着她,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平静地说,“你能帮助同学值得表扬,但是,老师希望下次你如果迟到的时候,能从前门进入,跟老师打个报告。这是应有的礼貌和尊重。”她没想到我没有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吵她,还肯定了她的行为,低下了头,“老师,知道了。”她态度的改变也让我感到很惊喜,我想正是因为老师的态度的变化,给学生的心里感觉带来了不同的感受,才会导致她态度的转变吧!尊重是前提,师生间有了彼此对相互的尊重,才能谈得上平等的对话。有了平等的交流和沟通,我们才能“赢得”学生的心,也才能让教育从“心”开始,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我想如果我能坚持“坚定与和善”并行,在以后的教学和课堂管理中也积极地应有正面管教的方法,一定能让师生关系更加和谐,学生心理更加健康!

感谢《正面管教》一书的作者,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让我在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上迈出了第一步。相信我的坚持与改变,一定能让正面管教在以后教育孩子和管理学生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赢得”孩子,“赢得”未来

——《正面管教》有感

今后的社会最缺少的是什么?两个字,人才。人才是什么?简言之就是有用的人,这个有用的人包含了很多,比如:作为人的良好的道德品质,优秀的办事能力,或是一技之长的技术能力„„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从孩子一出生,我们这些做家长就在给他们做着不断的规划,为了让他们成为我们想要他们成为的人。在我们“好心”的规划化中,他们在一代代失去这个年纪该有的童真与幸福。现在的孩子们固然可以有着衣食无忧的物质生活,但是他们是否真的幸福?我们作为家长又是否真正的关心过孩子们的内心需求和精神世界呢? 何为养育?其实就是生养和教育。生养孩子,就是赋予他们生命力,让他们吃饱穿暖茁壮成长;而教育就是用最合适有效的方式让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绽放自己的生命力。所以作为家长,养育自己的子女是一种责任更是一个不断需要我们家长学习的课题。

《正面管教》,这一书,分享给家长们的就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教育方式。作为孩子父亲的我,在阅读了这书之后也浅谈一下自己的感悟和体会,与之共勉。

父母是子女们的第一任老师,并且是影响终身的人。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最初的身心成长,特别是孩童时期的子女的影响特别的大,可以说那是孩子们唯一接触的社会关系。当自己的孩子再成长一些,步入了校园课堂生活之后,学校环境的影响对于孩子越来越大,甚至开始慢慢超越家庭环境在那期间的影响程度。最后当自己的孩子在全部的校园学习生活结束之后,有了属于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之后,他们会再次回归家庭关系。因为家庭环境的重要性不可小视,作为家长的言行举止会在每日的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的孩子,这个就是所谓的言传身教。我们要选择最适合我们自己家庭关系和环境的教育方式来教育自己的子女。

生活在这个社会中有千千万万的家庭,现在与我相同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子女的教育。其实不论用什么方法,教育的方式可以简单的分为两大类:积极有效的和消极无为的。

1、积极有效的教育方式就是这本书中向我们推荐的正面管教这样的方式。

2、消极无为的教育方式就是那种相对极端的方式,例如:骄纵式的教育方式,过度的无原则的宠溺自己的女子;严厉式的教育方式,过度的控制,严厉的管教,似乎将子女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身为家长的我们选择何种方式教育自己的子女是会深深的影响孩子未来的学习和生活的。

为人父母,总希望给孩子最好的教育,自然是希望自己在教育中有自己独到的方法,但是方法再多也多不过生活中发生的各种问题。因为方法是死的,人是活的,在学习方法之前,我更倾向于先了解,为什么别的家长用这种方法教育孩子就能成功?为什么我的孩子身上会存在一些不良的行为?又是什么因素导致的呢?等等。只有追根溯源找到问题存在的本根,我们才能有效的对症下药,了解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之后我们才能真正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首先要改变我是家长听我的权威思维误区。

我们作为家长要改变一个思维误区,孩子是我们的骨肉,不是我们的私有财产。我们生养了他们,但是我们没有权利,盲目的、没有原则的让他们成为我们想要他“成为的人”。这个是多么自私的父母才会做的事情啊。设想一下,我们年轻的时候学习成绩不是很好,拿不到班级的前一名,我们被我们的父母打骂的时候是何种感觉?而现在我们为人父母却反过来要求我们的孩子成为班级第一,年级第一,甚至是全校第一。看看这个是多么苛刻的要求。他们仅仅是个涉世未深的孩子。这个是真的为孩子们好么?还是冠名了“为孩子好”来实现我们年轻是未曾做到和实现的人?孩子不是我们拿来实现我们愿望的对象,而是造就未来更多不可能的事情的梦想家。我们不应该做折断孩子梦想的侩子手,而是应该做孩子梦想的灯塔、指南针,帮助他们找寻方向,为他们插上翅膀,向着他们梦想的方向起飞。

于此同时,要给予孩子更多的是尊重和理解,这个我觉得是开启与孩子沟通的第一步,只有赢得了孩子对我们的信任,他才愿意真正打开心扉与我沟通他内心的想法。当然我们表达的态度和气氛首先是要给孩子营造一种友善的气氛,这样他才愿意听我说或是跟我说。

其次,孩子的成长总会遇到各种问题,了解问题,才能解决问题。

我觉得更需要了解的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有各种各样好的坏的行为产生,但是产生各种行为的最终导向是一样的,就是孩子在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以前我们总是会抱怨我们的孩子不听话,让他不要做什么他就是会反其道而行之,越是让他不要做的时候,他越是要做,让他往西越是往东。然后我们会将这样的行为归结为孩子的叛逆。现在我们换个角度看看这个问题,他为什么不停话?是不是他在用这种叛逆的方式表达他的不满,表达他对于家长对他的忽视的反抗,或是简单的说,他就是有一种不安全感,害怕失去父母亲的爱。然后他通过跟我们“反着干”的事实来引起我们的关注。其实身为家长的我们会因为工作的忙碌而忽略孩子很多的感受,往往正是这种忽略让他慢慢养成这样的行为态度。然而一旦养成这种不良的习惯,我们可能要花上2倍、3倍甚至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想更多的办法来改变孩子的不良习惯。了解了这些,现在会试着花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我们可以采取和孩子约定一个只属于我们彼此的“特殊时间”,在这个时间里暂时丢开一切,仅仅和孩子共同相处玩乐学习,一同成长。“赢得”孩子对我们的尊重。

最后,我们生活的环境是怎么样?我们是怎样的人?会直接或间接在孩子身上显现,成就或是影响一个孩子。

对于孩子而言的环境其实是可以分为两类的: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

学校的环境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氛围的营造,师生之间的尊重沟通,同学之间的友善相处,俗话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些均能改变孩子,但这个问题是作为家长无能为力改变的。对于家庭环境,我们要了解我们自己的原生家庭环境和氛围是如何?是遇事积极合作的、还是相互抱怨的,这个首先会给我们的家庭定下一个家庭环境的基调。而日后我们的育儿行动中也会慢慢改变这个氛围,会趋于更好,亦或是更糟。我们与孩子共同营造的家庭环境的好坏会直接间接的影响孩子的各方面的身心成长。一个好的家庭环境它一定是拥有一种和善的、坚定的、富有爱的力量的环境。当然,在育儿行为中,家庭成员越多,参与的对子女教育问题上的意见和分歧也就越多,所以要建立好的家庭氛围首先就是要建立统一的家庭成员战线。在这个战线中,我们家长之间要相互约定,不可以用消极的抱怨的方式对待家人。这个行为其实是另一种的骄纵孩子,因为孩子很会看颜色,他会在家人之间对教育产生分歧时找那些“最容易心软”的家人,然后哭闹着,让他们站在自己的一边,这样慢慢就衍生出众多的骄纵的教育模式的家庭。良好的环境是要让孩子学会彼此坦诚交流,然后用爱和包容来影响和改变家人。让孩子懂得争执、讨论是为了更好的找寻问题的答案,然后找出解决方案,最终趋向统一。

同样的良好的家庭环境的建立首先在与家庭中的每位成员本身。从我这个父亲开始自省和改变。

我是积极向上、热情、真实、真诚的人,那作为家长,我就要用这些人格魅力影响孩子,不是让孩子屈服在自己的威严下,而是要孩子仰望着说:“看,我拥有一个多么高大的爸爸,我要成为他这样的很棒很棒的男人!”这个就是让孩子在影响中找寻真正的自我,让他了解他是社会人,是社会人就有社会责任感,就有在社会生活的行为导向。我们身为家长其实很多时候小看我们自己孩子的大脑,虽然他们是孩子,但是他们会用自己的眼睛记录看到的,用耳朵记录听到的,很多生活的道理他们就会这样似懂非懂的吸收,在幼小的脑海中落下根,慢慢成长发芽。有时候我们是不是会发现从我们孩子口中会不经意间吐露出那些经典而又老成的话语,开始跟你凯凯而谈人生真理了。我们甚至不知道孩子是什么时候学会的,忘记了什么时候,什么人教过孩子这个人生道理。这就是社会生活和我们不经意间的生活相处中对孩子深深浅浅的影响,作为家长的我们与其花时间想办法让孩子去参加各种补习班、钢琴班,不如让孩子用最真实的心拥抱大自然,在自然中自然而然学会更多的道理,懂得为人的基本,学会自我思考和发现自然。而这个时候的我们,其实才是最需要学习的人,学习让自己如何成为拥有正向能量的人,这样我们才能教予孩子更多的爱与信念,在这种教予中孩子会体悟到更多的关心和责任。言传身教总比呆板的说理强的多,这个可以更加真实的让孩子体会到,了解到一切的成功都源于做人,做一个怎样的人。这个是最原生最初的也是最真实的自己。希望通过家庭教育,让我成长,更让孩子成长,我愿“赢得”一个先学会做人的孩子,“赢得”一个拥有正面力量的孩子,“赢得”孩子一个光明的未来。而不是“赢了”孩子对我的顺从和依赖,那其实是在孩子身上输了自己,输了一个父亲的职责。

最终祝愿天下的父母都能在不断地努力摸索中造就更多美好的未来星和梦想家,相信未来一定更美好。

《管理十诫》读后感

2012-04-20 09:47:28 作者:中材水泥有限责任公司 来源:中材天山(云浮)机电车间 苏国志

我在阅读学习《管理十诫》中“第六诫 不用心思考 对该作的事情一知半解”心有认同。“真正让我们陷入麻烦的并非那些我们根本不懂的东西,而是我们一知半解的东西--马克·吐温”。我们作为电气设备的管理人员对所管理设备及发生的故障不能一知半解。自己不到现场了解实际情况,哪里有发言权?只是倾听他人汇报情况,并不能准确的了解真相,一些可能是外在的假象。有些时候我们看到的,只是我们想看到的东西——而并非事实,只是我们认为能够代表事实的数据或是那些我们想让其代表事实的数据而已。

所以,这更加需要我们电气设备的管理人员必须每天到生产现场巡检,了解各设备的运行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决胜于千里,不打心里没底的仗。不仅要看报表听汇报,还需现场验证了解是否相符。这样才能对设备运行情况了如指掌,同时对车间员工的工作情况进行了解验证。

不懂的东西往往会让人用心去学习或是向专家请教,而往往一知半解的东西却让人不以为然。就好像某设备“过流跳停”,大家对此习以为常,认为过流跳停很正常,过流了肯定就会跳停!却没有深入问个为什么? 诸如此类的问题,如果被常态化了以后必然出现大问题。

电气人员应有慎密的思维,深入了解问题才能发现解决问题。例如:辅取料机无故障报警不能工作,值班维修人员汇报PLC没灯亮,怀疑PLC坏了。经到现场组织检查后,发现现场外部在PLC取24V的线路短路所致PLC保护,排除故障点后设备正常工作。如果不是深入研究,就只听汇报作决定处理,那么换多少个PLC,都不能把故障排除。有时自己所了解的一丁点情况真的会把你带进死胡同。例如:使用中的循环油泵不能达到效果,因为在使用中很多习惯性思维,只想到了泵头故障或油管问题, 谁会想到是原来使用前无确定转向呢?

每一次故障出现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反思的良机,让我们去总结一下管理工作上有那些不足,或是处理方法上有什么失误的地方,并且尽量客观地指出到底什么地方出了错,然后不再犯同样的错。在读这本书后我受益良多,我会在管理中紧记十诫,以此鞭策自己、提高自己管理水平,更好地为公司服务。

【读后感】《管理十诫》

(2017-04-13 23:09:05)

转载▼

标签: 分类:夫妻书评

管理十诫 管理学 市场学 读书 知识

唐纳德·基奥的《管理十诫》是把企业管理上升到哲学的一本著作,虽然文字不多,但是算是说了一些根本上的东西。

我想,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管理十诫》过于抽象,过于理论化,那些想马上从这本书里找到切合自己的实施方案的人可能会很失望,尽管书中有着很多的案例,但是大多是国际化的大公司的,都是成功者的成功案例„„

大约花了坐六站地铁的时间把这本书的正文看完,不过让我思索的,不是基奥所写的十诫,毕竟这十条东西在很多管理学著作里已经以不同的词汇出现过很多次了,我思索的是到底什么样的书会帮助什么样的人。

之前,我曾谈到过“成功者的经验对于其他人来说都是废话”,经远在加拿大的侯博宇老师提醒,我也觉得自己的话有些过了,《管理十诫》让我感觉到,成功者的经验对于其他人来说未必都是废话,只是要看着这些经验是被什么样的人在什么样的状况下去读了。

在不久之前,帮助一个冰品店做了一些管理方面的建议,其中主要涉及的是价格体系与促销,如果我向这位身处五六级县城的老板推荐《管理十诫》的话,我相信这里面所讲的东西对他毫无用处。因为他的店除了他自己,最忙的时候也不过有一两个帮工,而他关心的也只是如何能在一条街上的三家店里吸引更多的顾客。

所以,我所说的“成功经验无用论”,要看对谁而言,我本来的观点是:不能因为你做手机的,就只想参考苹果手机的理念;不能因为你是搞IT的,就把微软谷歌当模仿对象;不能因为你是做电商的,就总认为自己的店铺可以成长成亚马逊„„

学习,读书,总是有用的,但是过度地吸收超过实践范畴的知识其实是一种浪费,对于连字都不认识的孩子,你没法给他一本《诗经》让他读,还美其名曰让他提前学习传统文化。

但世界总是很奇怪,人们总是会搞一些名人崇拜,谁是首富就学习谁的经营理念,而完全不管不顾去看去学的这些东西到底能不能和自己联系上。我身边有很多这样的朋友,一方面大声喊着自己不能务虚,一定要务实地经营自己的企业,一方面却又把一些完全可以上升到哲学高度的管理书籍奉为圭皋,去学习那些不属于同一个时空的“先进”理念。

目前的整体经济还是处于高速发展期,对于管理者而言,缺的的不是什么“多少个技巧”、什么“某某的管理哲学”,而是一个能够帮助管理者们循序渐进的教材,只是,在市场上,这种真的有用的东西反而见不到,没办法,出书的人也要考虑怎样的书才好卖吧!

说回这本《管理十诫》,其实这十诫还是可以记住的,但是里面的案例我觉得只要看看就好,毕竟有时空的差异,那些案例不属于现在的时间,也大多不属于现在的竞争环境„„

其实,不会学习不是真的没有学习,因为知识可以来自于任何地方,不会学习的人只是不知道自己该学习,该记住什么方面的知识吧罢了。

《非暴力沟通》读书感想

在读《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之前,我对非暴力沟通一直没有一个较为恰当的理解。读完之后,我才知道,原来非暴力即意味着让爱融入生活。让尊重、理解、欣赏、感激、慈悲和友情,而非自私自利、贪婪、憎恨、偏见、怀疑和敌意,来主导生活。

如果今天的世界是无情的,那是我们的生活方式造成它的无情。我们的转变与世界的状态息息相关,而改变沟通的方式是自我转变的重要开端。《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从十二个方面向我们阐述了如何让我们与他人之间的沟通品质得到提升。

首先,我们要做到心中有爱,让爱融入生活。在此基础上,我们要去探寻究竟是什么蒙蔽了我们的爱。我们要通过日常的观察,找到结果,并清楚的描述下来。要成功的进行非暴力沟通我们还要建立表达感受的词汇表,从而使沟通更为顺畅。感受源于我们自身的需求,我们无法牺牲他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有效的暴力沟通要求我们借助具体的描述来提出请求。有时候倾听比语言更具有力量,倾听会使人身心痊愈,因此学会倾听尤为重要。让爱融入生活不仅仅意味着要爱他人,同时还要爱自己。充分表达愤怒,运用强制力避免伤害,我们这样做,是为了避免伤害,而不是为了惩罚他人。在情绪低落时,我们要用心去了解自己的需要,这样我们的内心将逐渐变得平和,我们才会重获生活的热情。非暴力沟通还要求我们学会表达感激。

读完这本书,我了解到非暴力沟通的重要性。学会非暴力沟通,我们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上都会受益匪浅。许是读的速度较快,对其中的某些内容理解的较为浅薄。但我相信随着阅读次数的增多,我定会有更深刻的感受。《非暴力沟通》读书感想

我的读书小窝2014-06-04 20:52:37

表达感受的词汇表

第三章 区分观察和评论里的诗

观察与评论的差别

怎样做能够得到别人的积极回应

前言:

书,也是因缘际会,感谢朋友子鱼的推荐。在我意识到语言对人的伤害时,也是我读这本书的动力,因为看这本书的简介时,里面提到的“作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好人,也许我们从来没有想过和”暴力“扯上关系,不过如果稍微留意下现实生活中的谈话方式,并且用心体会各种谈话方式给我们的不同感受,我们一定会发现,有些话确实伤人••••••这些无心或者有意的语言暴力让人与人变得冷漠,隔阂,敌视”,看到“语言暴力”,我就有了读这本书的兴趣,现在已读完本书,所以谈谈我对本书的感想。

正文部分:

非暴力沟通有四要素: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观察就是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并清楚说出观察结果,这里并不是要求我们保持完全的客观而不作任何评论,它只是强调区分观察和评论的重要性,区分观察和评论,这有助于人们不倾向于听到批评,甚至产生逆反心理,这样就更利于进行对话。(图一为观察与评论的差别,我们自己可以好好研究下,就知道为什么区别观察与评论很重要)。感受,更清楚的表达感受,可以使沟通更为顺畅,而在第四章中,提到的表达感受的词汇表(图二),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需要,它是感受的根源,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请求,在表达观察,感受和需要后,我们请求他人的帮助,然而请求的方式决定我们能不能得到他人的积极反应。(图三为怎样做能够得到别人的积极回应)。这里面说到的四个因素,对自己和他人都是有帮助的,即适用于帮助

了解自己以及了解他人,可以得到帮助。

书中封面就有提到非暴力沟通能够:1,疗愈内心深处的隐秘伤痛 2,超越个人心智和情感的局限性 3,突破那些引发愤怒,沮丧,焦虑等负面情绪的思维方式 4,用不带伤害的方式化解人际间的冲突 5,学会建立和谐的生命体验 这段话看上去很抽象,然而通读全书后,你就了解其

内涵,下面我就结合具体内容谈谈我的。

1,疗愈内心深处的隐秘伤痛 :我是这样理解的:在真正懂得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上,觉察自己内心(即内观),知道自己的需求,这样就可以减少负面的东西,即可以摆脱思维囚徒,这样的了解自己内心,给自己内心空间增大容量,尊重自己内心的感受,做真实的自己,从而可以疗愈内心深处的隐秘伤痛,但这不仅仅适用自己,也适用于帮助他人。(图四为书中第三

章里出现的诗)

2,超越个人心智和情感的局限性,突破那些引发愤怒,沮丧,焦虑等负面情绪的思维方式:“思维永远找不到解决方案,它不会让你找到解决方案,思维本身就是一个问题”(摘自芭芭拉•安吉丽思的著作《活在当下》),我们每天脑袋会出现很多想法,我们习惯用思维去理性分析,然而我们就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这些想法都对吗?”,最近读张德芬和武志红的书籍,我对这一点深感认同,思维本身就是一个问题,在用思维思考时,我们会陷入怪圈,在真正知道自己的需要时,我们顺从本心,而不是思维习惯的分析,非暴力沟通里的四个要素,就是教我们挖掘自己真正需要以及了解内心的一个很好的方式,就这点而言,它的确可以超越个人心智和情感的局限性,突破那些引发愤怒,沮丧,焦虑等负面情绪的思维方式。

3,用不带伤害的方式化解人际间的冲突,学会建立和谐的生命体验:对于这点,我认为这是有个大前提的,这个前提就是:对于那个实践非暴力沟通的人而言,这是有要求的,即那个人是真正拥有宽阔的内心空间,在面对交流困难时,能够真正避免自己不自觉地代入自己情绪的情况,了解别人的真正的需要,要不带个人主观色彩,然而就这点而言,很难做到。就我前段时间朋友打电话向我倾诉,我本想试试非暴力沟通的,后来果断放弃了,因为我自己很容易自我代入,并且就是第一步观察,这个都基本上做的不好,所以要想真正的实践,真的需要自己内心空间大(这里用内心空间,其实指的是自己与自己内心的关系,可以尊重自己的内心,不会很情绪化等等),所以我认为做到用不带伤害的方式化解人际间的冲突,学会建立和谐的生命体验是有前提的。刚开始实践,如果觉得很难,不妨先理解非暴力沟通四要素,这个可以借助书中提到的诗,每一篇都有,这样更易理解,因为我读这本书时,有一个全新的体验,在读完一章后,回头再看本章中出现的诗,基本上就懂了,因为第一次读时不懂,这种感觉不错,我想这也是本书特色,也是作者想转达的东西。

本书特色:

1,每章节后都有练习,可以更好理解本章节的关键。

2,书中的诗也是理解非暴力沟通四要素很好的提示以及可以加深理解,书中插画,在读了基

础上,会有新的体验。

总结:

上述就是我读完本书的感想,其实说实话,我感觉很多东西还没有真正的能够说出来,因为毕竟是体验不够,所以上述算是泛泛之谈,里面可能存在错误,所以就且暂读之看之,还得感谢宛央组织这次活动,在和别人交流这书时,总有不一样的感受,嘿嘿。

读《非暴力沟通》有感 作者:陈林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72 更新时间:2017/2/27 寒假拜读了《非暴力沟通》,听到暴力沟通这个词语,感觉暴力和沟通连在一起,感到沟通给双方带来的伤害甚至灾难,可谓触目惊心,准确之至。与暴力沟通相对的就是非暴力沟通。我们在与人沟通的时候,当然要选择非暴力沟通。

我想起上学期的一件事。跑操过后,孩子们上来时一般都比较慢。这个我已经逐渐理解和接受。他们上来后需要擦擦汗,喝喝水,因为体力消耗很大,很辛苦,我也能感同深受。

和以往一样,我用语言请求孩子们:“孩子们,请你们快些进入静修状态,好吗?谢谢!”我连续地说了好几次。然后有一名男同学正在整理他桌上的书籍和物品,他没有趴下来静休的行为。我有点着急,又连续说了三次同样地话。这孩子回应我:“收完后自然就会坐好了。”我一听这话,立刻就愤怒了。开始不停地责备他,责备了好长时间才停下。

事后我找他沟通,他说他错了。沟通完毕,我隐约觉得哪里有些不对。按照非暴力沟通的原则。

我分析了自己当时愤怒的原因:我希望大家能快些进入静休状态,让课堂安静下来。而这个孩子在收东西,他没有听我的。然后还回应了那句话,我脑子里立刻对他的行为做了判断,当时我觉得他是不尊重我,故意挑衅我。所以我生气了。

我愤怒的根本原因是,我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而且我还自己判断了这个孩子的行为。我的评价让我生气了。

我思考了他为什么不愿意配合我?我再次找这孩子聊天,想知道我当时对他说请求时他的感受是什么?他告诉我,他的感受是觉得很不高兴,觉得我在命令他安静下来。然后他就不想配合我了。

其实这种体会我也有过。小时候母亲喜欢不停地啰啰嗦嗦地叫我去干某件事,她越喊我我越不想去做。明明知道她的需要是什么,但是那个时刻的我就是不想配合她。以至于我和母亲之间冲突不断。当时的我,很像当年我的母亲。

然后我问了这个孩子的需要,你需要我怎样和你沟通,你比较容易接受?

他说希望以后我给他一个眼神,不要啰嗦。我答应了他。再次为自己早晨的暴怒感到无地自容。孩子说,他自己也有错。他越这样说,我越感到羞愧。他对我的宽容远远多过我对他的。

上一篇:听说幸福很简单的幸福句子下一篇:变化五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