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建议和思考(精选8篇)
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建议和思考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是充分发挥党的政治核心作用,密切党群关系、维护稳定、加快发展的重要方面。煤矿企业党组织同广大员工群众最接近、最密切,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党的威信,影响到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及时解决煤矿企业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存在的突出问题,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那么,怎样才能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如何才能有效地治理腐败,已成为我们党面临和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给全党全国全社会指明了反腐倡廉建设的方针原则、主要任务、工作重点和奋斗方向。要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必须要坚持党中央提出的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特别要加大治本的力度,要紧密结合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从治本上下功夫。根据多年来的工作实践和体会,我们认为,解决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问题,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对反腐倡廉教育,努力构建思想道德教育的长效机制 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思想教育是基础。加强对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是解决领导干部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自觉抵御腐朽思想侵蚀的根本途径。
1一是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要把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作为一项长期任务,使各级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发展观。我们的党员干部、特别是掌握一定权力的领导干部在新的形势下,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奉献与索取、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经得起金钱、物质、美色的种种考验,切实解决好诸如“家庭圈”、“工作圈”、“社交圈”之类的问题。
二是要进行旨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积极宣传清正廉洁、克已奉公的模范事迹,使各级党员干部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始终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保持共产党人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永远同人民群众心连心。
三是要经常进行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利用党课、民主生活会等形式进行党规党纪、法制教育,使党员干部能够明白当为与不当为,避免出现因无知而违法违纪,明辨是非,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
四是要深入开展领导干部的警示教育。深刻剖析典型腐败案件,进行警示教育,以活生生的事例教育和警示大家“善待人生,用好权力,警钟常鸣”,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免疫力和廉洁从业意识。
二、加强党风廉政制度建设,着力构建反腐倡廉工作长效机制 国有煤矿企业要坚持“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纪检监察协调、员工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与企业安全生产、经营管理、文明创建、和谐稳定等工作紧密结合,做到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
一是要制定和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办法》,从制度的角度严格规范个人的行为,使各级干部和管理人员能坚持原则、不搞权钱交易,并能同时管好自己的配偶、子女和身边的工作人员,不发生反腐倡廉责任制追究案件和违纪行为。
二是要坚持集体领导、分工负责的原则,做到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相互监督的作用。要坚持重大决策、重大人事任免、重大工程项目和大额资金使用集中研究、集体决定。
三是要严格执行制度和考核激励。为防止制度流于形式,必须强化执行力度,保证企业管理的严肃性和规范性。要完善考核评比激励机制,确保责任考核到位。同时将考核结果纳入对领导班子和管理人员综合考核评价体系之中,与领导干部业绩评定、奖励惩处、选拔任用挂钩,形成落实责任制工作考核评价激励机制。
四是要严格执法执纪,确保责任追究到位。建立有效的追究惩戒机制,解决党风廉政建设方面责任追究存在的“失之于软”、“失之于宽”的问题,使反腐倡廉责任真正得到落实。
三、加强企业内部监督,促进企业党风廉洁建设根本好转
调动各方力量,针对物资和设备的采购、工程项目建设、大额度资金的使用、工资分配、敏感性费用等开展有效监察和审计工作,加强事前和事中的监督,以保证运行机制和操作程序按照正规的程序进行,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是要发挥企业党组织的监督作用。党组织的监督作用主要通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来体现。凡涉及企业的重大
问题必须经党委集体研究或行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后实施,避免决策失误;凡涉及民生和员工群众利益的决策,广泛征求职工群众意见。
二是要充分发挥工会群众组织的监督作用。通过员工代表大会听取和审议企业的重大事项,参与有关重大经营决策制度的制定,检查监督企业有关方面贯彻执行职代会有关决议的情况;坚持定期对企业各级管理干部进行民主评议、述职述廉制度;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重大事项实行公示和质询;着重进行处、科务公开,保证员工群众能对公开内容进行监督。
三是发挥企业纪委的组织协调作用。在日常工作中,要把效能监察作为企业纪检监察工作和生产经营管理相结合的切入点。通过效能监察实现企业管理和监督的结合,督促改善经营管理,健全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工作效率。纪委要认真履行效能监察职能,强化依法行政监督。
四是要加强反腐倡廉各项制度和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查办案件责任追究制度,明确规定对督办不力、查办不力、惩处不力、惩处执行不力的行为进行责任追究推行行政问责制度,明确行政问责的范围和程序,对工作失误要进行问责,坚决纠正工作不作为和乱作为、拖着不办的现象。
四、围绕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打造具有企业特色的廉洁文化 廉洁文化建设是促进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途径,煤矿企业要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加强廉洁文化建设。
一是要形成合力,常抓不懈。坚持“党委领导、纪委主抓、部门
协作、员工参与”的原则,把廉洁文化建设任务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行分解落实,密切配合,各展所长,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共同构筑廉洁文化建设的格局。
二是要廉洁文化进领导班子。建设具有国企特色的廉洁文化,党员干部是重点,领导干部是关键。要突出对各级领导干部廉洁从业的教育,使廉洁文化在领导班子中扎根。
三是要廉洁文化进基层。基层廉洁文化建设要以正面宣传为主,充分利用基层宣传栏、橱窗等阵地,及时传达上级有关精神;要组织基层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廉洁从业有关规范、制度和纪律,提高执行制度的自觉性;利用支部党员大会、党课等手段,宣传廉洁从业理念,增强宣传教育效果,努力在基层、班组营造廉荣腐耻、从廉如流的浓厚廉洁文化氛围。
四是要廉洁文化进岗位。要结合职业道德教育,制定廉洁从业的行为规范,把廉洁从业的要求融入岗位职责。要探索适合岗位实际的教育内容和形式,通过组织学习廉洁从业行为规范,把廉洁从业规范列入应知应会考核等活动,促进党员干部岗位保廉。
一、腐败行为的主要易发环节
(一)权力的监督不严格。
当前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在权力监督和制约机制尚不够健全、完善的情况下,导致一些权力失控、失管,少数掌握一定实权的个别领导及部门充分利用手中权力,大搞权力寻租,谋求小团体、部门利益和个人私利。也有一些干部凭交情、拍脑袋作决定,甚至搞幕后交易、暗箱操作,引发各种弊端,从而导致“专权独断、以权谋私、持权捞钱”等权力腐败行为的发生。
(二)财务处置不规范。
财务处置,也是一道容易导致领导干部跌跤的门槛。有的违反财税政策法规,借口改善和提高单位部门福利,以截留税收返还、以费用发票从下属参控股公司套取资金等不正当手段获取资金,搞帐外帐,私设“小金库”,然后以各种名目暗地瓜分;有的违反公司财务制度,将单位资金擅自外借或进行理财。
(三)管理制度存有漏洞。
企业在发展、体制调整过程中,容易出现制度不完善、程序有漏洞的情况,给部分别有用心的人的腐败留下“后门”。这些制度漏洞一方面为犯罪提供了机会,一方面诱发人的犯罪动机。尤其是在企业转型或体制调整过程中,个别企业领导缺乏必要的监督,个人的权利无限扩大,给腐败留下了可乘之机,也有些权力部门,利用该阶段监管监督不到位,或调整后不确定因素等原因,铤而走险利用漏洞,损害企业谋求私利。
(四)思想观念存在误区。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企业越来越多的融入到市场经济和市场竞争中,形形色色的现象及观念不断取代传统观念,部分领导干部没有及时提高自身思想觉悟修养,产生了一些消极思想,其手段由过去的单一走向复合,行为由以往的隐蔽逐步公开,许多人已经见怪不怪。致使少数领导干部在一些易发生腐败问题的环节上,放松警觉,放纵自我,最终身败名裂。
综上所述,腐败案件频发的原因大致有四:一是放弃理想信念,追求金钱享乐。二是法制观念淡薄,放松自我约束;三是权力运作不规范,教育管理不严格;四是体制不健全,机制不完善。
二、源头防腐的对策与措施
腐败成因的复杂性决定了消除腐败现象单靠哪一种措施都难以完全奏效,只有积极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构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企业自身发展要求的防范体系,才能最大限度的消除违法、违规等腐败案件的发生。
(一)加强思想教育工作。企业的各级党委、纪委必须把党风廉政教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落实,建立健全经常化、规范化的思想教育机制。以领导干部为重点,以道德观念为主要内容,加强示范和警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
(二)强化制度建设工作。规范制度建设是源头治理最主要的手段,通过深化程序审批管理、财务资金管理、物资管理、干部人事管理,从重点部位及关键环节入手,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覆盖到位、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推动权力沿着制度化和法制化的轨道运行。深化程序审批制度,严格按内控体系执行,并不断完善、补充,进一步规范事权。按照“合理、高效、责任、监督”的原则,进一步加快审批流程,提高制约监督有效性,不断补充适应新形势的把关制度。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规范人事权。以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和群众参与程度为着力点,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从制度上防止和克服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
(三)加大监督力度。创新监督机制,改进监督手段,形成监督合力,确保监督到位。坚持和完善巡视、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领导干部廉政及履职情况,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突出监督重点,对重点部位及关键点实行经常性的监督,并积极做好事前介入;加强领导班子内部的监督,加强信访举报有效手段,充分发挥及调动员工监督功能,保障企业员工直接行使民主监督权利。
(四)提升案件查办力度。纪检监察及办案人员素质直接决定查办水平及质量,也是直接关系到纪检监察的威慑力量,对反腐倡廉源头治理的保障作用尤为关键。
加强纪检监察组织队伍建设。企业领导人员要进一步加强对纪检监察工作的领导,营造必要的条件和良好的环境,按照精干、高效和有利于工作的原则设置工作机构,配齐配强工作人员,建立奖惩机制,调动纪检监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确保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健康发展。当今的违纪违法案件呈现多领域、高频发及违纪主体多元化、作案手段隐蔽化、智能化等特点,依靠传统的单一的办案方法,这就要求办案人员开阔视野,丰富的专业知识,才能保证查办案件工作的顺利进行。
反腐败的源头治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纪检监察部门和相关部门保持有效的沟通,加强团结协作,形成齐抓共管源头治理的良好局面,为建设和谐企业提供有力支持。
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反腐败是一个历久常新的研究课题,同时也是我们党面临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一直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抓好反腐败工作,并揪出了一大批贪污腐败的害群之马,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同时,我们党还注重经验总结,研究探索反腐败的手段和做法。在十六大中,党中央高屋建瓴、总揽全局,明确提出了“一靠教育,二靠制度”反腐败手段的重要结论。2005年,党中央颁布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明确了惩防腐败体系的建设。这些都为我们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指明了前进方向。在日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要以此为纲,联系实际,与时俱进,进一步加强思想教育,健全制度建设,完善监督手段,不断推进反腐工作向纵深发展。
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反腐防变的自觉性
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必须以教育为基础。可以说,思想教育是反腐败的第一道防线。通过学习可以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准,从而廉洁自律,使腐败行为被遏制于未发之前。这是一种主动的防范,因而是一种有效的治本之策。为此,我们一定要坚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使广大党员干部能够保持一身正气,拒绝腐败。
一要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通过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上级党委、纪委有关反腐倡廉工作的指示精神,筑牢大家的精神支柱,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一步增强反腐败斗争的必胜信念和信心。
二要加强法制教育,增强法纪观念。要将法制教育纳入到党员干部的党规教育内容,通过学习了解有关的法律规定,让广大党员干部学法、知法、懂法,从而增强法纪观念,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三要树立先进榜样,弘扬反腐正气。要旗帜鲜明地宣传身边廉洁奉公的先进典型,用他们的先进事迹和精神力量鼓舞和感染党员干部,让广大党员干部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学有榜样,做有楷模,从而达到明是非、辨美丑、知荣辱的目的。
四要强化监督意识,提高党员干部自我约束和去约束别人的自觉性。要进行加强党内监督重要性、必要性的教育,进行反腐败斗争重大意义的教育,使党员干部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和参与意识,自觉地搞好廉洁自律,主动地进行监督和接受监督。
健全制度建设,遏制腐败的滋生蔓延
没有规矩,难成方圆。党的历史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既要靠教育,更要靠制度。通过建立健全各项制度,特别要针对容易产生腐败现象的具体体制、制度和人、财、物管理等关键环节,通过深化改革和体制创新,逐步建立和完善一套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相互制约的权力运行机制,使得权力行使者切实感受到来自制度的压力,并把其转变为自我控制和约束的动力,从而有效地预防和治理
腐败。
一要改革和创新行政审批制度,防止权力异化和权钱交易。配合市第三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行政审批项目的数量,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对于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必须对审批权进行合理分解,减少审批环节,公开审批程序和结果,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其次充分发挥市场经济机制的作用,凡是能通过法律、法规、政策、经济方法解决的问题,应尽量避免或减少用行政手段来解决。同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把一些不便由管理部门管的事或管不好的事交给行业协会管,充分发挥协会的指导协调、服务、监督、自律和保护行业利益的功能和优势。
二要健全和完善财务管理体制,堵住容易滋生腐败的漏洞。财务工作常与金钱打道,是最易滋生腐败的温床。因此,财务工作是反腐败工作的重点之一。我们要严格执行财务管理规定,全面实行部门预算,将部门所有收支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实行科学的政府收支分类,使财政支出管理逐步走上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进一步规范规费征收行为,积极推进收缴分离工作,彻底铲除各种形式的“小金库”,堵住滋生腐败的漏洞。
三要规范干部选拔任用机制,遏制用人腐败和不正之风。要在全面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逐步提高干部人事工作民主、公开、竞争的程度。要通过民主推荐、民主测评、任前公示等形式,提高干部工作的公开透明度,杜绝“暗箱操作”。要拓宽选人视野,在干部的选拔范围、条件等方面,冲破地域、部门、所有制、身份等条条框框的局限,不拘一格,择优选人。
完善监控机制,确保反腐工作的落到实处
有力的监控是落实反腐败工作的有力保障。一直以来,腐败现象屡禁不止,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监控力度不够大,监控手段不够全面。要强化监控机制,我们就一定要严格执行党内监督制度,充分发扬党内民主,落实责任考核和责任追究。
一要建立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具体制度,并加强对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涉及单位整体性的重要问题全部由集体讨论作出决定,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完善民主评议干部制度,让广大党员群众直接参与对干部的考核工作,既有利于对干部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也有利于形成干部的约束机制;完善党内民主生活会制度,通过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让党员干部从真城地团结同志、帮助同志的愿望出发,开展实事求是、恰如其分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使各种腐败思想得到及时铲除,防患于未然。
二要推行政务公开,健全信访举报机制,加强群众监督力度。要大力抓好政务公开工作,通过上墙上网上报等形式,对群众意见最大、最关心的“热点”、最容易发生腐败现象行为进行全面公开,让权力动作晒在“阳光”下,形成强大的促使权力行为主体自我约束的力量。要畅通好信息收集渠道,充分发挥意见箱、监督电话等的作用,指定专人负责接待、搜集和整理群众的反馈意见,对群众提出的问题,要认真解释和答复,切实做到件件有回音。
三要严格责任考核和责任追究,保证廉政工作的严肃性。要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并加强监督,严格考核。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的具体实施方案和实施细则,增强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定期对各部门及工作人员落实责任制情况进行考核,并把考
深化企务公开是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有效途径和重要保障
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应该说绝大多数是好的,但也有极个别人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作以权谋私的资本,走上了违纪违法的道路。笔者认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权力运行缺乏透明度,办事不公开,职工群众难以对权力运行进行有效的监督。
这就需要我们深化企务公开,保障职工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扩大职工参加企业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增加管理透明度,防止权力滥用,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现象。
一、深化企务公开是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有效途径。
我们在推行企务公开的过程中还有不少单位存在着公开的内容不实和公开的程序欠规范等问题,为各类腐败行为的发生提供了条件,培育了土壤。为此,我们可以通过深化企务公开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现象。
1、着力从机制上进行预防,突出规章制度的权威性。严格按照国家、省有关推进企务公开的文件精神,紧密结合实际,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一是坚持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共同负责、党政工团齐抓共管、职工广泛参与的企务公开领导体制,明确企业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及职能部门在企务公开中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好落实,确保组织领导到位。二是坚持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季度有报告,月份有通报制度。三是坚持将其与安全生产、创业发展等中心工作一起研究,一起部署,一起检查考核。四是坚持按照公开的内容,分阶段、定期、不定期或在不同场合,不同范围向职工公开。
2、着力从内容上进行预防,突出公开内容的针对性。以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情况这个“三重一大”为重点,从企业实际出发,不断深化企务公开内容。除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保密事项和企业科技、商业秘密外,企业重大事项都应向职工公开。企业重大决策和生产经营管理方面的重要问题、与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密切相关的问题,必须向职工公开。全面落实职工对企业改制、重组和国有产权转让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企业改制的政策、程序、内容和企业资产状况等必须向职工交底,改制方案必须提交职代会或职工大会审议,职工分流安置与劳动关系调整方案必须经职代会或职工大会审议通过后方可实施,对群众举报的问题要进行认真的调查处理。对涉及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也必须公开。企业管理活动中的敏感环节及情况,企业经营管理和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关系企业生存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以及为克服困难所采取的措施等也要公开。
3、着力从操作上进行预防,突出公开内容的真实性。在公开的内容和形式的结合上要把握好三个环节:在形式上,充分发挥职代会的作用,以公开栏为主要形式,其他会议等为铺助形式。在时间上,对属于职代会、工作调度会,经营通报会的事项,按期实行会议公开。属于常规性的工作,通过公开栏等形式按年、半年、季度、月份的规定时间实行定期公开。在程序上,先由企务公开领导小组提出准备公开的内容,经过企业领导班子审定后实施公开。公开后由企务公开监督小组负责检查考核。
二、深化企务公开是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重要保障。
1、深化企务公开是拓展职工民主监督渠道的重要保障。深化企务公开就要着力抓好六个方面的监督:一是党委定期的监督,党委每半年听取1次企务公开工作汇报,对企务公开工作做出整体评价,对下步工作提出总体要求;二是监督领导小组的监督,坚持日常监督和定期监督相结合;三是职工代表大会监督,企务公开工作每半年向职工代表大会报告1次,并接受职工代表的评议;四是群众监督,企务公开要始终在职工群众的广泛监督下进行,实行“点题公开”,职工群众想知道什么,企业就公开什么;五是舆论监督,主要通过内部刊物、板报、公开栏、座谈会、党政领导接待日等形式及时通报企务公开的有关情况,接受职工群众的监督;六是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通过设立监督电话,投诉箱,聘请监督员收集群众意见,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
2、深化企务公开是扩大职工知情权的重要保障。通过考核,及时了解企务公开的各项措施,各个环节是否得到了落实。首先要明确检查考核的内容:主要包括领导体制、工作机构是否建立、管理制度是否健全、职责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全面和真实、程序是否合规、形式是否达到要求、时间是否及时、资料是否齐全规范、职工反映的意见是否得到了落实、效果是否明显等。其次,确定检查的方法与程序:制定考核计划、量化考核标准、实行百分制考核、听取汇报、查看资料台帐和会议记录、召开座谈会、汇总和反馈通报检查考核结果。第三,确立检查考核次数:坚持每月把企务公开检查考核1次、每季度集中组织检查考核1次、遇到特殊情况,随时组织;每年底综合检查考核1次。好范文版权所有
3、深入企务公
--声明:(http:///)原创文章!对于其他网站的抄袭行为我们将联合作者追究其法律责任!--
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政治
任务。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和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强调,要建立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我们必须在深化反腐倡廉教育的同时,着力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对权利运行的监督,从源头上防止和解决腐败问题,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
一、深化体制改革,努力铲除滋生腐败现象的温床
目前,党内出现的不廉洁现象不能仅仅归结为改革开放带来的。但是与改革开放、新旧制交替这个特定的历史过程则有着蜜切的关系。初始形态的商品经济与原有的权力集中的旧体制并存,行政手段和经济规律在同发生作用,一些有钱无权的经营者和有权无钱的政府官员就很容易发生权钱交易。“用我手中的钱买你手中的权,再用买来的权捞更多的钱”,这类事例在现实生活中屡见不鲜。因此,标本兼治铲除腐败,还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通过改革创新的举措,逐步建立起各种新机制。一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机制。扩大党员和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切实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监督。改进干部工作实绩考核方法,加大考核结果运用的力度。在干部考核中,普遍运用民意测验、民主评议的方法,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要健立健全干部回避制度、任期制度、岗位轮换制度、权力分解制度等等,使个人的权力受到定的制约。二是深化财政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预算和管理制度。要继续推进预算改革,扩大报送部门预算单位的范围,逐步建立起与相关部门互相制约的财务管理机制,切实加强对资金的有效控制和监管,形成规范的资金管理运作体系。进一步加强财政收支监督,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逐步将政府非税收入全部纳入“收支两条线”管理,加大对“小金库”的清查力度。进一步强化对资金的使用和结算管理,严肃财经纪律,加强审计监察。坚决纠正和查处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三是深化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做到规范管理、依法经营。要针对国有资产营运低下,盲目重复建设,收入分配混乱,国有资产流失严重等问题,改革和创新多元经营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要积极探索建立多元经营国有资产营运体系,同步建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系,逐步形成多元经营资产管理营运、监督体系,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和企业经济效益的持续增长。
二、加强制度建设,将反腐倡廉纳入经营管理之中
从源头上防止腐败,必须把反腐倡廉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和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和防范体系,加大制度制约的力度。一是进一步健全和落实物资采购管理制度。完善计划、价格、渠道和采购四权分离、互相制约的管理机制,对招投标工作进行严格的规范与管理,确保招投标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性,防止人为暗箱操作和弄虚作假。二是进一步健全和落实建设工程管理制度。要按照公开、公平、竞争的原则,运用市场机制的办法处理工程项目、有效实施“阳光工程”,做到招标公开、采购公开、施工公开、验收公开。深入开展建设工程项目执法监察,严肃查处违反规定干预和插手建设工程招投标、私下交易、提高造价、从中收取回扣等违规违纪行为。三是进一步健全和落实审计监察工作责任制。重视和发挥审计工作在反腐败中的作用,并纳入整个反腐败斗争的工作体系。对第一管理者及重要经济管理部门负责人权利的正确运作进行任期及离任审计,及时发现查处各种违纪违法行为。对不胜任本职工作或以权谋私滥用权利的领导及部门负责人及时进行调整和查处。要紧密结合实际,从严落实管理,有的放矢地开展效能监察。
三、运用科技手段,加强关键环节和重点岗位的监控
科技进步和信息网络化的迅猛发展,不仅给企业的管理机制和管理方式带来深刻变化,也给党风廉政建设实施高科技管理提供了广阔空间和技术支持。信息网络的开放性广泛性,有利于增强权利运作的透明度,有效扩大职工群众的知情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信息网络的严密性、程序性,有利于促进权利运作的规范性,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信息传播的多样性和及时性,适应干部职工信息需求,有利于增强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的效果。要开发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开通电子政务通道,建立公众监督网络,紧紧抓住经营管理的关键、监督制约的难点、源头治理的重点、群众关注的热点,大力推行网上审批、间接执法和政务公开,建立健全审批、管理、执法流程的网络化管理和实施监控系统,及时揭露、发现和惩处腐败分子。
四、相信依靠群众,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反腐败斗争中的作用
群众是
真正的英雄,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对腐败现象,人民群众看的最清楚,而且深恶痛绝。反腐败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是我们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也是反腐败领导体制的生命力所在。实践证明,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是我们反腐败斗争的力量源泉。一是认真发动群众,检举揭露腐败问题。人民群众是腐败的直接受害者,对腐败危害的感受最真切,反腐败的愿望最强烈。同时,他们又是反腐败的直接受益者,他们参与反腐败的积极性也最高。要大力宣传党和国家关于反腐败的方针、政策,宣传反腐败的各项工作的动态,不断激发人民群众支持和参与反腐败斗争的热情。要认真受理群众来信来访,鼓励人民群众揭发举报,揭露腐败问题。二是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入手,严肃党纪政纪法纪。以权谋私、贪污受贿、敲诈勒索、徇私枉法等腐败现象,尽管发生在少数人身上,但其危害大,在群众中的反映也最为强烈。要取信于民,激发和调动起广大人民群众对反腐败斗争的勇气和信心,必须从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入手,坚决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坚决清除腐败分子。要做到严肃党纪政纪法纪,首先执纪执法部门要做到铁面无私,秉公断案,不徇私情,不心慈手软、姑息养奸,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在党纪、法纪面前要人人平等。只有这样做,才能刹住腐败之风,使遏制腐败的工作真正收到实效。其次,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要重视和支持执纪执法部门的工作,对这些部门的工作要经常地过问、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的具体困难。实践证明,党政组织的重视和支持,是执纪执法部门做好工作,严肃党纪政纪法纪的根本保证。三是在查办案件中充分相信依靠群众,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要充分相信依靠群众,把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作为反腐败的重点,认真查办。要把人民群众满意程度作为衡量反腐败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对重大案件的处理,要在一定的范围内组织讨论,广泛听取党内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各级党委、政府和纪律检查机关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战略方针,抓紧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把反腐倡廉工作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之中,拓展从源头上
防治腐败工作领域,坚定不移地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推向深入。
“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从字面理解就是,要进一步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广泛深入地开展下去,就必须做到拓展领域,从源头规范权力运行,对腐败进行防治。
拓展领域
拓展防治腐败工作领域,要注意结合新时期、新形势、新特点,紧紧围绕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文化领域、社会领域和党的建设中易发多发腐败的部位和环节,探寻源头治本工作的措施,努力形成有效防治腐败的机制,不断取得源头治理工作的阶段性成果。这是一项涉及教育、制度、监督、惩治、预防、改革、发展等多方面,机关、企业、社会、家庭等多个渠道的工作,不仅情况复杂,而且不同时期也会呈现不同的特点。因此,必须通过调查研究、深入分析和理性认识,找准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重点、难点、热点和焦点,抓住重点领域、瞄准热点部位、把握关键环节,坚持以改革统揽反腐倡廉工作,从源头上防治腐败。这样才能取得防治腐败的主动权和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监督力度是逐步加大的,而且涉及的领域也更多,这在工作实践中已经体现出来。这几年查处的违法违纪案件,涉及到的问题方方面面。一些原来所谓的“清水衙门”也出了问题,有些还相当严重。比如科教文卫部门、新闻媒体和宣传部门等等。就是说,“清水不清,净土不净”。这提醒我们,监督领域无止境,不能留死角和空白点,更不能有禁区。如果从这个角度分析研究“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的领域”,可能会理解得更好、更深、更实一些。
源头规范
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应从主观与客观、内因与外因、自律与他律、自身建设与社会环境、传统文化与现代建设等方面进行全面拓宽和全方位拓展。
首先,要建立健全防范治理(预防惩治)腐败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和管理制度。此次全会继续强调必须进一步抓好反腐倡廉工作体制机制创新,无疑是近几年形成的“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的具体体现。过去,我们在反腐败体制机制的创新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研究,但实事求是地说,力度不够,限制较多,领域不宽,有一定局限性、被动性。比如说我们过去更多的是在政治经济领域反腐败,这次拓宽到社会、文化领域。特别是在社会领域,突出强调社会事业(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包括一些涉及社会正义和司法公正的内容都纳入进来。这需要我们坚持用发展的思路和改革的办法,抓住建立健全正确利益导向机制这个核心,抓住正确行使权力这个关键,抓住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这个基础,抓住充分依靠人民群众这个根本,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把反腐倡廉工作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之中。
其次,正视传统思想文化影响与现代社会环境诱惑,开展思想反腐和文化反腐,真正形成人人喊打、人人真打的社会局面。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新形势下驾驭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有效战胜国内外敌对势力对我们的思想围攻、文化侵蚀和意识渗透。
腐败现象之所以蔓延泛滥,除了体制机制制度层面的原因外,还因为它获得了一种文化上的支持和心理上的容忍。事实证明,腐败的发生与一个社会的文化有着重要联系,或者说有着直接关系。我国反腐败斗争的艰难之处就在于缺少一种激浊扬清、抑恶扬善的反腐倡廉的文化形态和文化氛围。人们在对腐败问题进行分析时发现,有些腐败行为已经成为一种得到认可的社会风气和生活方式,渗透到一些人的日常行为模式中。腐败一旦成为社会规范可以接受的行为,腐败之风就会愈演愈烈。如果人们对腐败现象、腐败问题、腐败分子产生羡慕、推崇、容忍、庇护等不良的心理状态、行为表现,这种心态形成一种态势,这种氛围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久而久之就会出现一种“局面”,造成一种“趋向”,形成一个“气候”,变成一方“环境”,从而形成文化态势、文化趋向、文化氛围和文化现象,最终导致“文化”问题。
第三,要筑牢思想道德防线,提高自身免疫力、抵抗力和防御能力,洁身自好,以身作则,充分发挥示范作用。此外,还要公开透明、民主平等,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紧紧抓住“权力是关键,利益是核心,道德是基础,群众是根本”,把反腐倡廉工作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之中。
防治腐败
一、我院审理腐败案件的基本情况及典型案例
十六大以来,随着反腐败力度不断加大和工作的逐步深入,鹤壁市人民法院在刑事审判工作中,充分发挥审判职能,加大对腐败案件的惩治力度,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自2003年至2006年6月底以来,该庭共审理各类腐败案件 件 人,其中贪污案件 件 人,受贿案件 件 人,其他案件 件 人。
在已审结的案件中比较典型的有:被告人郭万和贪污一案。
1999年2月8日,被告人郭万和从鹤壁市淇滨开发区土地管理办公室领取浚县广厦房地产开发公司转来的征用大来店村耕地补偿费用计134541元。回村后郭万和除将青苗补偿费和附着物补偿费9741元正常下帐支付外,同年4月30日郭万和将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偿费124800元中的12480元,与另一笔12429.25元的征地款相加后,开具了24909.25元的现金收入凭证,交现金保管蔡晏民入帐,而将余下的112320元留存于自己经管的现金帐上,自己使用和借与他人。2000年下半年,郭万和发现帐目错误时,并未及时采取措施补救,而是将124800元的原始收入单据予以销毁,自制了12480元的虚假收据入帐而将帐走平。2004年3月,被告人郭万和为防事情败露,又将自制的12480元的虚假收据换成自制的124800元的收据,并以脱库为由,伙同蔡晏民开具了4张数额计为112320元的虚假支出单据,重新将帐目走平,从中将112320元据为己有。
案发后郭万和已将全部赃款退至公诉机关。
浚县人民法院审理后认为:被告人郭万和利用自己担任村委会会计的职务之便,借自己协助人民政府管理土地征用补费用之机,采取收入不入帐和开虚假支出票据的方法,将其经手管理的土地征用补偿费用112320元据为己有,其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二款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的解释》的规定,构成贪污罪。浚县人民检察院起诉书对被告人郭万和的指控既有事实根据,又有法律依据,本院予以支持。被告人郭万和及其辩护人辩解辩护称“郭万和的行为应认定为挪用资金罪和职务侵占罪”的理由法律依据不足,故对其理由不予采纳。被告人郭万和在案发后退出全部非法所得,可酌情从轻处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二款、第三百八十三条一款(一)项、第六十四条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的解释》的规定,经审判委员会研究决定,判处被告人郭万和有期徒刑十年,对其非法所得112320元予以追缴。
宣判后,被告人郭万和提出上诉,本院审理后,经审理查明,原判认定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定罪准确,量刑适当,审判程序合法,本院依法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从这个典型的案件中,我们不难看出,鹤壁市属于不发达地区,有较大辖区地处偏僻山区,所以村委会领导职务侵占、利用村委会领导贪污的案件比较多,审理这样的案件,一定要根据现实情况,依法判处,既打击了刑事犯罪,又保护了国有资产不受侵犯及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廉洁性。给广大辖区农民以安稳与信任,才能增强他们对法律的尊崇、对法院的支持和信任。二、十六大以来,通过几年的反腐败案件审判工作,反映出的新特点、新问题及其成因:
(一)新特点:
1、从发案数量上看,年发案数量均衡。2003年至2006年6月份,鹤山区法院每年受理腐败案件除2003年较多外,其余年份的收案数量和人数较为稳定。
2、从涉案金额和判处的刑期上看,上述案件的被告人中,涉案金额高的均处以实体刑,金额低又有积极退赃情节给与其缓、免刑处罚。
3、从被告人职务上看,领导干部和财务人员犯罪现象突出。
4、从被告人政治面貌和学历上看,党员及中高学历者所占比例较大。
5、从被告人年龄上看,犯罪主体趋向年轻化。
6、从犯罪手段上看,手段直接,随心所欲。多数是利用职务之便侵占国家财物。
(二)、成因
贪污犯罪一般而言都是主体在贪欲的主观支配下,加上犯罪的客观环境与条件的存在而使然,具体分析如下:
1、管理体制不健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基本经济体制和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正从典型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是一个较长的阶段,不可能一蹴而就,在社会变革过程中,新体制处于不完善阶段,管理体制存在较多漏洞,规定一般都很粗疏,给执行制度者留下了宽泛的自由裁量权,社会体制、政治体制不能有效地规范人们的行为,现代化进程中创造的巨大财富和经济体制改革为贪污犯罪创造了新的机会,给国家工作人员尤其是企业权力持有者提供了腐败的温床,使其最终滑向贪污犯罪的深渊。
2、单位领导,尤其是“一把手”的权力缺乏制约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指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一条万古不易的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遇有界限的地方才停止”。这充分说明,权力需要制约。我们现阶段贪污犯罪的主要原因是对权力运行缺乏制约,从而使权力蜕变、堕落,成为权力行使者实施犯罪的工具。在我国,以国家为主体的监督制约如权力监督、司法监督、行政监督以及党的监督虽然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但在我国法制建设进程中尚处于最薄弱的环节,监督是乏力的。在权力与监督的较量中,由于监督者的人财物在各级领导、财务人员及其他被监督者手里,所以往往较量的结果是权力占上风,这种体制就难以实现法律监督对贪污犯罪的有效控制。而以社会为主体的监督功能在实际工作中更显得苍白无力,群众对一些贪污犯罪不敢告、不愿告、告了无效果的现象还很普遍,个别举报人甚至还招致打击报复。这就使必要的监督流于形式,为一些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违法犯罪活动提供了可乘之机。
另外,审批程序流于形式,监督制约机制薄弱,对权力行使科学控制、监督乏力,具体表现为权力行使的不规范,权责不统一,权力系统与监督系统不协调等等,致使一些国有资产的管理者贪污犯罪持续时间长,金额巨大,却不易被发现。
3、道德观念的滑坡
贪污犯罪之所以如此严重地发生,其中一条重要的原因就是长期忽视了思想道德教育,致使一些国家工作人员失去了正确的人生观,丧失了对共产主义理想的信念,缺乏应有的精神支柱。有的国家工作人员受拜金主义、商品拜物教观念的腐蚀,经不起物质的诱惑;有的国家工作人员长期以来放松了对自己进行政治思想改造,公仆意识淡化,生活作风腐化堕落,贪图金钱和女色,从而滑进贪污犯罪的泥潭。
4、社会心理失衡
有些贪污犯罪产生于社会心理失衡,它的产生与形成是由于罪犯主体在日常生活和相互交换中,所接触的周围人们的社会意识评价与正确的社会价值观、道德观相悖,包括他们对“物欲”的贪恋与追求,对有钱有势者和发横财者的羡慕,及对个人主义的自私自利和享乐主义的认同。一些国有企业工作人员不满于社会的分配不公,为实现自己的金钱梦,不顾及市场经济中客观存在的等价交换、平等竞争、权力平等等原则的要求,无视国法,贪污肥私。
5、预防机制不力
贪污犯罪之所以能够得逞,腐败问题之所以屡禁不止,一个重要原因是打击启动在后,犯罪发生于前,使打击总是处于消极、被动的局面,难以把犯罪发生的源头予以有效地扼住,致使打击的作用尤为有限。目前,随着经济领域科技化和专业化水平的日益提高,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也向着隐蔽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而发案单位对这些新类型贪污犯罪手段尚缺少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防范与制约机制严重滞后。
另外,有关行政部门及司法机关对贪污贿赂犯罪的规律、特点、产生原因等情况缺乏深入的调研,提供法律政策咨询和进行法制宣传教育的手段尚不完备,未充分发挥举报中心在惩治贪污犯罪、保障经济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预防工作尚未全方位展开。纪委、监察、审计部门缺乏联系与协调,这些都是造成管理的漏洞和监督制约不力的重要原因。
三、对策与建议
贪污犯罪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采取对策时,也应综合治理,多管齐下。
(一)健全执法监督是遏制贪污犯罪的必要保证
只有严格执法,才能保障法律对贪污等犯罪行为的制约力,有效地减少贪污犯罪。这就要求各级执法机关必须在法定职权内,依照实体法和程序法的规定开展执法活动。财政、审计部门对可能涉及贪污犯罪的情况应秉公执法,该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的依法移送,不搞以罚代刑。公、检、法、司等国家机关应高举起法律的利剑,使用法律武器,独立行使自己的职权,一是应加强执法监督效果,形成反腐败斗争的强大合力,坚决杜绝“公安罚一批,检察免一批,法院缓一批,劳改放一批”的非法现象出现;二是切实保障人民检察院的独立检察权和人民法院的独立审判权,不受任何行政机关、团体和个人的干涉,顶住各方面的压力,依法切实纠正以言代法、以权压法、以罚代刑等现象,坚决依法办事,做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对利用职权贪污的国家工作人员,要力排干扰一查到底,从严惩治;三是提高执法监督队伍的素质,在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继续建立完善内部制约机制和接受群众监督的制度。
(二)健全管理制度是遏制贪污犯罪的可靠保障
不受监督的权力容易产生腐败,绝对权力产生绝对的腐败,这已被多年的实践所验证。国家工作人员的廉洁性只靠个人品格的保证是脆弱的。要消除对权力的滥用,根本和可靠的方法是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
1、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堵塞职务犯罪的漏洞,真正做到职责明确,使犯罪分子没有可乘之机。如,建立和健全对 “一把手”权力过分集中的约束制度,实行会计委派制等。只有遵循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规律,以权力制约权力,以法治代替人治,才能从根本上铲除贪污贿赂犯罪赖以存在的土壤。会计是监督、制约领导正确行使职权的重要环节,凡是贪污犯罪,都能从财务上找到端倪。因此,只有割断财务人员与单位及其领导的人身依附关系,使财务人员中立化,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执行会计法的相关规定,才能使财务监督功能充分发挥起来,有效避免一些犯罪的发生。
2、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规及条例。目前,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的基本法律已经建立。对于查处贪污腐化分子,也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整套的法律制度和健全的党内纪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试行)》、《关于党政机关励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行为的规定》、《党风廉政责任制》、《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等已经颁布实施,综合运用党纪、政纪、法纪手段反腐败,已经形成了一种有效的依法查处制度。
3、建立和健全国家工作人员财产审报机制。明确规定公务人员财产申报的内容,由专门机构负责登记、审核,并将属于国家规定保密以外的政府事务向社会和群众公开,以此对企图犯罪之人形成巨大的心理压力,使其不能也不敢犯罪。
4、实施政府采购招标制度。规范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基建、采购、三产承发包等活动,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能采用招投标的一律公开招投标,对于零星业务,也应集体审定。这样,一方面可充分发挥采供部门接触面广、信息量大、采购经验丰富等优势,另一方面也彻底杜绝了物资采购资金流入个人腰包等问题。将实行政府采购制度作为从源头上反对腐败的重要措施之一,能有效防止这一环节的贪污犯罪问题。
5、适当提高国家工作人员薪金和福利待遇。一个物质匮乏,生活贫困的国家或民族很难有高水平的道德和文化。古人有“衣食足而知礼节,知礼节而守法度”的观点。只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提高,才能保证国家工作人员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预防国家工作人员犯罪。
(三)开展预防工作是遏制贪污犯罪的重要手段
预防贪污贿赂犯罪是反贪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体制改革给预防贪污犯罪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也给我们建立防范机制,发展完善预防措施提供了新的契机。在加快改革,扩大开放的条件下,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过程中,从人的思想到管理制度,从一个单位的小环境到整个社会的大环境,都存在不少诱发犯罪的因素。所以我们应当看到贪污犯罪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只打击是不行的,必须在强化打击、震慑犯罪的同时,要带动预防,实行打防并举,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开展预防工作还必须拓宽思路,采取多种形式、全方位地展开。一是各单位、部门都应设立专门机构或确定专门人员,负责本单位贪污犯罪的预防工作,针对本单位部门的实际,制定防范对策,及时报告和反映工作人员的廉洁自律情况,举报贪污犯罪线索。同时建立廉政建设考核制度,将廉政考评与 “责、权、利”考评挂钩,充分激发各单位党政组织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积极性和对反腐倡廉、加强廉政建设的高度重视。二是财政、审计等有关部门应注意研究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在运行领域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了解和分析贪污犯罪的特点、规律及产生原因,提出预防犯罪的基本对策和具体措施。三是检察院、法院应对贪污犯罪加强调研,结合办案提出有针对性的检察建议和司法建议,帮助发案单位总结教训,堵漏建制、改善管理、加强防范、建立有效的预防贪污贿赂犯罪的制约机制,使司法机关的预防工作与社会预防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法律监督的职能,以扩大反贪的社会效果。四是财政、审计部门及检察机关应深入发案较多的部门单位,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供法律政策咨询服务,使单项预防与系统预防结合起来。五是纪委、监察、审计部门应充分发挥党纪监督、行政监督、检察监督、新闻监督的作用,加强互相间的协调、配合,建立起严密的预防网络,使犯罪分子没有藏身之地,防止权力的失控和专断。六是充分发挥举报中心在惩治贪污犯罪、保障经济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举报积极性,切实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对每件举报都要有反馈,有结果,取信于民,发挥群众监督的巨大作用。
(四)加强道德修养是消除贪污犯罪的思想保障
检组织建设的思考
一、加强社会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纪检组织建设是一项十分重要而又紧迫的政治任务
(一)开展反腐倡廉工作是保障企业科学持续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数量的不断增加,规模的不断扩大,社会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已经成为我市解决劳动就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实现我市经济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支撑。但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少数社会团体和经营者不能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关系,缺乏履行社会责任和法定义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层少数人员存在违反党纪厂规的腐败现象,使会员、员工对组织、企业失去归属感,劳资纠纷不断产生,严重危害着组织、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在社会组织和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反腐倡廉工作,建立完善而科学的管理制度,引导组织、企业奉公守法、科学管理,建立崇廉尚洁的工作环境,有利于在社会组织和企业内部形成相应的监督和自我约束机制,保护好组织、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开展反腐倡廉工作是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目前,我市社会组织已建立党组织541个,其中建立联合党支部64个,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联络员)489个。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党组织947个,其中党委63个,党总支28个,党支部856个,党员20559人,领导班子中党员干部3825人。要使这些党员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成为社会组织和非公有制企业会员、员工的政治核心和技术骨干,必须加强社会组织、非公有制企业党群组织建设,加强党员队伍的教育、监督与管理。因此,在社会组织、非公有制企业中建立党组织和纪检监察组织,开展反腐倡廉工作,也是党的十七大以及《党章》赋予各级党组织的政治任务,是党面对社会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这一新的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所提出的新要求,是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战略性创新举措。
(三)开展反腐倡廉工作,是加强企业廉洁文化建设,构建和谐企业的需要。廉洁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对中华民族传统商道文化的传承和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现实要求,是企业快速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内在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开展企业廉洁文化建设,就是要建立“以廉为荣、以廉为美、以廉为乐”的“崇廉尚洁”的廉洁文化观念,促进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地位观、权力观、利益观,为反腐倡廉提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二、当前社会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纪检组织建设的现状
一是认识上的淡化。社会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在所有制结构上表现的社会性、非公有性,模糊淡化了人们对党风廉政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形成了令人担忧的认识误区。主要存在“三无”的模糊看法。第一,有人认为,社会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资产所有权和企业经营权归本组织或私人支配,贪污、受贿等腐败现象无从谈起。同时,在社会组织、企业工作的员工不论是一般群众还是党员,其身份都是社会组织、企业的会员、雇员,有的还是企业的“股东”,拥有“股权”和资产所有权,主观上监督企业经营、抵制腐败更自觉,客观上不存在贪污、腐败的机会。因此,在社会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无此必要。第二,有人认为,社会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虽然发展速度快,但尚未处于主导地位,许多社会组织、企业党建工作还是“空白”,“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在这种情况下,抓党风廉政建设为时尚早,并且社会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是新生事物,搞得不好
会束缚其发展,抑制其活力。因此,认为社会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风廉政建设在当前形势下可轻可重,可有可无,无关紧要。第三,还有人认为,目前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尚难抓好,社会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情况复杂,研究滞后,党风廉政建设无章可循,担心“出了力气惹人嫌”,影响投资环境,影响社会组织、企业发展。因此,感到在社会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有些无所适从。
二是机构设置上的空白化。许多新成立的社会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规模较小,党组织和纪检监察机构基本没有建立;一些经过脱钩、改组、改制形成的社会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生产资料被私人买断后,党组织随之消失,党员流动性大,纪检监察机构不复存在。有的社会组织、企业虽然党组织和纪检监察机构在改制后被保留下来,但也是纪检监察机构、工会、监事交叉在一起,人手不足,职能不清。
三是工作上的虚化。由于党组织和纪检监察机构设置不健全,人员配备不到位,社会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风廉政建设失去了必要的依托,显得虚无飘渺,即便有一定党风廉政建设组织基础的社会组织、企业,也由于普遍存在着“重经济,轻政治”,“重生产,轻党建”的倾向,党风廉政建设缺乏必要的支持和保障,难以有所作为。同时,社会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虚化还表现在,目前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和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只适用于国家机关、国有和国家控股企业,对社会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风廉政建设缺乏具体的规定和相应的操作规范,导致有些人受利益的驱动,挖空心思钻改革的空子,在社会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惜大肆损害和侵吞国家、集体的利益,谋私利,捞好处,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四是监督上的弱化。由于监督约束机制不健全,对社会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法人代表和业主缺乏必要的行为规范。企业改制后,“老三会”(党委会、职代会和工会)作用削弱,而“新三会”(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又未切实发挥作用,对社会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法人代表和业主形成了不好管、难监督、管不了的状况,导致社会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生产经营活动游离于正常的监督和管理之外,为私营业主非法经营,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跑、冒、滴、漏国家税收,拉拢和腐蚀党员干部提供了可能。尤其是一些社会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在财务管理上存在着帐目不全,甚至不建帐等一系列问题,对其非法经营行为和拉拢腐蚀党员干部的腐败行为难以实施有效监督,即使有腐败行为也无据可查,使党风廉政建设的措施难以落实,极易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督,有的律师在代理诉讼案件时大肆伪造证据做假证;有的律师不把主要精力放在钻研业务上,而是煞费心机地去构筑与法官、检察官经济利益的共同体。
三、加强社会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纪检组织建设的应对之策
第一,实施正确引导,统一思想认识。一要提高各级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对在社会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消除畏难情绪和无所作为的思想。二要引导社会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正确理解党风廉政建设的作用和意义,使他们认识到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既是我们党开展反腐倡廉建设的要求,也是促进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不仅有利于优化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环境,而且有利于对企业员工实施科学的教育和管理,增强凝聚力,提高生产经营效益,从而提高他们对党风廉政建设的认识,给予积极的配合和支持。三要教育从业人员,尤其是党员要摆正位置,增强主人翁责任感,自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增强遵守党纪国法、加强自我教育和管理的自觉性。
第二,加强组织建设,筑牢工作基础。加强社会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配备结构合理、精干高效的纪检监察机构和纪检监察工作人员,是开展社会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风廉政建设的基础和依托。目前的当务之急是,按照“有党员就要有组织、有组织就要有活动,有活动就要发挥作用”的要求,建立健全党的组织,巩固党的根基。努力在社
会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实现组织全覆盖、思想全覆盖和工作全覆盖,让每个党员都有“归宿感”、“追求感”和“责任感”,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保证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在社会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得到全面贯彻落实。在此基础上,按照“有党组织就要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监督和管理”的原则,合理设置纪检监察机构,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使社会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风廉政建设在组织上有依托,在目标上有明确的对象。由于社会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党员流动性大,情况比较复杂,加强社会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党组织建设、设置纪检监察机构应从实际出发,区别情况,遵循“因企制宜”、“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近年来,襄阳市从社会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结构多元化的特点出发,大胆实践,大胆创新,把社会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与社区党建扭在一起抓,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一是改建。即对脱钩、改组、改制、联合、兼并的原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党组织进行改建,保持较好的连续性。二是重组。根据“属地管理、条块结合”的原则,对破产企业党组织进行重组,新成立的党组织实行属地管理、行业管理,或由物业小区管理。如谷城县庙滩镇建立行业协会党组织,成立家俱协会党支部,把党风廉政建设与行业监督结合起来。三是挂靠。对买断产权的国有企业和仅有个别党员的社会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其党组织关系就近挂靠在所在地党组织,进行统一管理。四是新建。对外商在本地投资或提供合作条件开办的企业及新成立的非公有制企业,一般单独或联合建立新的党组织。在加强社会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的同时,要同步设置纪检监察机构,强化党内监督。成立党委的应设立纪委,设党支部的应配备纪检委员。纪检工作人员可以专职,也可以同时承担工会、监事会的工作职责。
第三,区别不同对象,制定行为规范。随着社会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形成,经过事业单位脱钩改制和企业破产、改组、改制的阵痛,原事业单位、企业党员的工作身份、角色发生了很大变化,党员结构也较以前复杂化。因此,加强社会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党内监督工作,应区别不同对象,各有侧重,制定相应的行为规范,不能简单地搞一刀切,用同一个标准进行衡量。对于已是党员的私营业主、私人控股者和在企业中担任一定职务的党员,要视同党员领导干部,严格按照《党章》和党的纪律规范进行管理和约束。要求他们坚持党的理想和宗旨,严格履行党员义务,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模范遵守党纪和国家的法律法规,自觉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监督。对于在社会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从业的一般党员,要侧重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和宗旨教育,增强主人翁意识和全局意识,消除利益不清、消极抵触情绪,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维护党和国家的利益,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完成任务,带头学习文化科技知识,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同时,对他们要加强行为上的监督和管理,防止出现社会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党员业务骨干参与非法社会活动和非法经营活动,成为贻害社会的帮凶;防止他们由于心理失衡、思想滑坡而导致的偷盗企业财产等有损党的形象的不良行为的发生。
第四,履行监督职能,充分发挥作用。社会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成立后,党风廉政建设和纪检监察工作的重点应随之转变。一方面,要转变到保护社会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健康发展上来,通过纠风治乱、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利益不受损害,为社会组织、企业的发展创造宽松的活动、生产、经营空间。另一方面,要转变到监督社会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依法经营、规范管理上来。首先,要强化社会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外部监督制约机制。一是根据社会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特点,依照《公司法》、《会计法》等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社会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制度,督促会计、税务等部门依据业务范围,依法深入企业行使职能,做好对企业的效能监察和例行审计等日常监督工作。二是依据《会计法》的基本精神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则,帮助社会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建立统一的财务审计核算制度,定期由会计、审计部门按照统一的制度对社会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资金运作、财务开支情况进行审核,切实加强对社会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财务管理和监控。三是着力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加大对商业贿赂行为的打击力度,震慑犯罪分子,净化社会风气。第二,要强化社会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一是要研究和探索政务、事务、厂务公开等惩防体系建设的工作内容逐步向社会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延伸的办法和措施,体现民主管理和民有民营的特点。二是充分发挥党组织的监督作用。在不影响社会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前提下,开展党的各项工作,保证监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企业正确贯彻执行。三是对代表党组织利益的纪检组织、代表员工利益的工会组织和对股东利益负责的监事会三者构成的监控体系,要赋予足够的权力保证履行职能。在充分发挥三者自身职能优势的同时,协调配合,组成统一的工作体系,共同抵御企业的违法违纪现象。第三,要切实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开展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强化党内监督,坚持标准发展党员,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
四、需要着重研究与探讨的几个问题
一是社会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纪检监察工作条例的制定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数量越来越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因此,按照党章规定和新的企业制度的要求,在社会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尽快研究制定统一的社会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纪检监察工作条例,使社会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纪检监察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显得极其紧迫重要。社会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纪检监察工作条例,对社会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纪检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任职资格和条件、任职待遇,分设还是交叉兼配,职责权限、工作方法等方面,都应明确规定。
二是社会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风廉政建设与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的关系问题。相对于国家机关、国有企业,社会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在组织形式、产权形式、管理方式、经营方式等方面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因此,社会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风廉政建设决不能简单照搬和套用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的制度和做法,要考虑社会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特点,从实际上发,在工作内容、目标、范围、方式方法、措施和制度等方面都要有所转变,决不能因循守旧,阻碍社会组织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发展。同时,许多社会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脱胎于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业,对于经过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的方针和原则,应有所继承,在继承中不断创新和提高。
三是纪检监察工作与社会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经济活动的结合点问题。纪检监察工作必须服从、服务于社会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生产经营,着眼于保护和促进社会组织和企业健康发展,发挥监督和服务的职能。社会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属于新生事物,具有明显的个性特征和深层次的动力机制,结合点找不准,盲目上阵,乱冲乱撞,就有可能妨碍其正常的工作和生产经营活动。近年来,我市的一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针对采购物资这一生产经营中的关键环节,依靠内部纪检监察机构组成议价小组,严把企业物资采购的价格关和质量关,堵住了企业生产经营的漏洞,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营效益。还有一些社会组织和企业,通过党组织和纪检监察机构开展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保证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凝聚人气,激发干劲,为私营业生排忧解难,不计报酬,深受社会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法人代表和私营业主的欢迎。
四是社会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风廉政建设与党建工作的关系问题。党风廉政建设是党建的重要内容,应放在党建中统筹考虑,保持一致性和同步性。但现实情况是,社会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虽然已经引起各方面的关注,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但是党风廉政建设却或多或少地被忽视了,缺乏必要的研究和应对措施,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
五是社会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党风廉政建设的具体操作问题。社会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成分复杂,产权形式和经营方式多样化,相互之间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之处。因此,社会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风廉政建设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正确处理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在坚持大的方针和原则的基础上,考虑企业的具体特点,因企制宜、因企施策。同时,在全面推进社会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风廉政建设的策略上,要因时因地制宜,不能过于超前,也不能搞一刀切。
【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建议和思考】推荐阅读:
税务机关如何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07-08
财政机关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调研报告12-12
惩治和预防腐败基本制度05-26
镇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方案10-10
石嘴山市第五中学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总结07-09
电气预防性试验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07-22
面瘫的预防和护理06-11
预防溺水从我做起优秀演讲稿07-16
校园欺凌的预防和处理、措施11-06
珍爱生命预防溺水建议书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