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培训个人的心得体会

2024-09-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师培训个人的心得体会

教师培训个人的心得体会 篇1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这么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到底应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师培训个人的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师培训个人的心得体会1

这次,我能够参加市级历史骨干教师培训,十分荣幸。经过学习,在思想上受到很大的震动,教育观念得到了更新。

一、感受名师风采

经过这次培训学习,我深深体会到聊城大学领导、教师的热情,感受到学员团体大家庭的温暖。在那里,四处弥漫着一股浓浓的暖意。

为我们进行讲座的专家和学者兢兢业业、严谨治学的敬业精神令人感佩,他们热情开明、平易近人的态度使人倍感温暖。

二、聆听精彩讲座

师训中心邀请了省市十分有名的专家和学者给我们学员上课,举办讲座。这些讲座,或深刻,或睿智,或沉稳,或思辨,无不滋润着我的心田。专家们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使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我们从专家们的身上学到了做学问和做人的道理。他们的讲座折射出一种职责:国家昌盛,系于教育;教育昌盛,系于我身。他们的阐述中表现出一种风范:不能文章小而不规范;不以孩童小而不教之;不以世事而弃研修;不以家事烦而怠育人!在那里,我的心灵得以净化,人格得以升华。

三、更新教学观念

经过学习,使我耳目一新,深深地认识到自我以前那种传统教育教学的师生观已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要想跟上新世纪的教育教学步伐,就要首先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增强热爱教育事业的信念。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关系是基础,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是教育教学活动获得成功的开始,所以

我们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中的“惟师是从”的专制型师生观,构建教学双主体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新型的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要打破教师主课堂的惯例,彻底抛弃教师心灵深处沉积的传统的专制思想观念。师道尊严的思想在课堂上令学生不敢多说不敢质疑极大地压制了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我们教师仅有从观念上更新,允许学生提出独到的见解,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心理安全”环境和无拘无束的“心理自由”环境,才能创造出师生平等、共乐融融、共享教学民主的氛围。

四、拓宽学习视野

我常想:能参加这样的培训学习,是领导和教师们对自我前阶段工作的一个肯定和认定,大家对我寄予了厚望。想着想着,我就有些汗颜,因为自我实在是很浅薄、积累也很少。于是我在参加学习之前就暗暗下定决心,必须要抓紧一切有利时机来完善和提升自我。

令我欣慰的是,培训班里有许多和我年龄接近,经历相仿的同学,我们有很多的话题能够一同交流和探讨。我们有很多的观点能够一齐抒发和碰撞。每一次的现场观摩活动后,我们都能踊跃发言,大胆地陈述自我的观点想法,提出自我感到疑惑的难以解决的问题。我们从教学活动的目标定位谈到重难点的确定,从课堂上学生的自读自悟谈到教师指导策略的运用,从情境的创设谈到学生发展的层次性和差异性。每一次的小组式研讨,我都能进取参与,珍惜发表自我见解和观点的机会,使自我能与他人有更多思维碰撞的机会。评课时,专家的点拨更使我受益非浅。我在学习中始终信奉“他山之石,能够攻玉”的信条,坚持和骨干班的其他学员坚持密切联系,定期交流各自的感受与作业,使自我能博采众长、开阔视野。

在骨干培训班学习的这段时间里,来自导师的谆谆教诲,来自同学的倾情相助汇成了一股股沁人肺腑的暖流、汇成了一阵阵催人奋进的号角,支持、激励着我始终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和停留。展望未来的工作、学习之路,将是永无止境而又艰难曲折的,而我却愿在这欢乐而无止境的追求中去实现自我的梦想。

教师培训个人的心得体会2

任教六年来,经历的培训也不少,可惟独这次市级培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月下来,习惯了路上的奔波,习惯了夏日的炎热,更习惯了前辈们对我思想上的冲击。每一天的感觉是幸福而又充实的,因为每一天都要应对不一样风格的名师,每一天都能听到不一样类型的讲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在那里,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深知自我在教学上是幼稚而不成熟的,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太多的问题,可是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我相信自我是有所收获的。一些对教育教学工作很有见解的专家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给了我具体的操作指导,使我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非浅。下头是我经过培训获得的点滴体会:

一、教师如何进行知识更新

"知识也有保质期"、作为教师,实践经验是财富,同时也可能是羁绊。因为过多的实践经验有时会阻碍教师对新知识的理解,也能一时地掩盖教师新知识的不足,久而久之,势必造成教师知识的缺乏。缺乏知识的教师,仅靠那点旧有的教学经验,自然会导致各种本事的下降甚至是缺失,这时旧有的教学经验就成了阻碍教师教学本事的发展和提高的障碍。在充分尊重教育者的基础上,强调打破教育霸权,用全新的、科学的、与时代相吻合的教育思想、理念、方式、方法来武装教育者的头脑,使之打破其坚冰一样的由陈旧的知识和经验累积起来的教育思想和理念,那么,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理念必然充满生机和活力。

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当好组织者

教师要充分信任儿童,相信儿童完全有学习的本事。把机会交给儿童,俯下身子看儿童的生活,平等参与儿童的研究。教师把探究的机会交给儿童,儿童就能充分展示自我学习的过程,教师也就能够自如开展教学活动。新课程实施的灵活性大,让教师觉的难以驾驭教学行为,课堂教学中表现为过多的焦虑和不安。那么,怎样调动儿童的“思维参与”呢?应当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儿童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儿童处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同时,教师要"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大脑,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嘴巴,解放儿童的空间",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教师应当让儿童充分思考,给儿童充分表达自我思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儿童说。这样,儿童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进取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个体才能得到发展。

三、感受压力,增强信心

在那里,我突然感到自我身上的压力变大了,要想不被淘汰出局,要想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骨干教师,就要更努力地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本事、课堂教学本事等。而这就需要我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努力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并勇于到课堂上去实践,及时对自我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调控,加大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等,我相信经过自我的不断努力会有所收获,有所感悟的。

教师培训个人的心得体会3

20xx年X月,我有幸参加市教育局举办的为期二天的培训。培训的时间虽然很短暂,可是每一天的感觉是幸福而又充实的,因为每一天都是应对不一样风格的名师,每一天都能听到不一样类型的讲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耳濡目染的东西很多。但要采他山之玉为我所用,纳百家之长解我所困却需要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这个过程也许很漫长,也许会走得很累,但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会走下去,也能走下去。前边的路很长,前面的人也很多,我不能走到最前沿,但我会朝这个目标去努力。所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这是我一生的追求。

在本次培训中我们听到了教科院专家对教育方面的前沿的思考、精辟的理论、独到的见解,对生活、对工作、对事业、对学生独特的感悟。肖海平教师的有效教学漫谈,也从多方面给我们讲解了有效教学的概念,怎样才能有效教学,并结合课例组织设计提问,引导讨论其有效性,了解设计课堂教学应注意的问题,掌握有效课堂的策略。之后就是孝感学院副教授陈叶坪教师给我们讲的健康心理与健康生活方式,我受益匪浅,异常是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内涵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自我的认识水平和理论水平,进一步增强了自我战胜困难,抓好教育教学水平和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信心和决心。

从他们身上,我学到的远不只是专业的知识和做学问的方法,更多的是他们执著于教育事业、孜孜不倦、严谨勤奋、潜心钻研、尽心尽责的那种热爱工作,热爱生活的高品位的生命形式。这些,让我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转变了观念,促使我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反思以前的工作,更严肃地思考此刻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更认真地思考未来的路如何去走。在那里就从培训学习中浅谈几点自我的感悟。

一、教师如何进行知识更新

“知识也有保质期。”作为教师,实践经验是财富,同时也可能是羁伴。因为过多的实践经验有时会阻碍教师对新知识的理解,也能一时地掩盖教师新知识的不足,久而久之,势必造成教师知识的缺乏。缺乏知识的教师,仅靠点旧的教学经验,自然会导致各种本事的下降甚至是缺失,这时旧的教学经验就成了阻碍教师教学本事的发展和提高的障碍。所以,对于这种学习、培训,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是很有必要的,是很有价值的。

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当好组织者

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信任学生完全有学习的本事。把机会交给学生,俯下身子看学生的生活,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教师把探究的机会交给学生,学生就能充分展示自我学习的方法和过程,教师也就能够自如地开展教学活动。新课程实施的灵活性大,让教师觉得难以驾驭教学的行为,课堂教学中表现为过多的焦虑和不安。那么,怎样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呢?应当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为此,教师要多给学生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这样,学生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进取性也就会高起来,他们的才智就会得到大大的提高和发展。

三、思想认识得到了提高,灵魂得到了净化。

这几年的教学生涯,让我已经慢慢倦怠,我早已像一台机器,不再有灵感。把教师当成了一种职业,一种谋生的职业。对工作有的是厌倦之意,不平之心,黯淡之境。可经过这几天的培训,让我能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的教育工作,让我学到了更多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方法和捷径。“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我们明白了怎样更好地去爱我们的学生,怎样让我们的学生在更好的环境下健康的成长。

四、加强专业文化学习,做一专多能的教师。

想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必须具备一桶水。这是不准确的,我们教师要具备一桶清澈新鲜源源不断的水,这才是我们教师应当具备的。这几天几位辅导教师讲的课就充分印证了这句话。他们用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旁征博引给学员们讲述深奥的理论知识,讲得通俗易懂,让我们深受启发。我们应对的是一群对知识充满渴求的孩子,将他们教育好是我们的职责和义务。仅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升。不断加强修养才能胜任教育这项工作。

五、进取加强课程改革,做课程改革的实践者。

课程改革此刻虽然还处于探索阶段,许多未知的领域需广大教师去进行认真摸索和总结。经过这几天的培训,认识到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进取参与到课程改革中去,不做旁观者,而应去推动它朝正确方向发展,做一个课改的进取实施者。我想仅有经过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新课程改革就会遍地生根、遍地开花、遍地结果。这样中华民族将会是一个富有创新本事的民族,并会永葆青春、永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教师培训个人的心得体会 篇2

评价的标准如此重要, 那么怎样确立一个客观、合理的评价标准呢?或者说, 评价标准确立的依据是什么呢?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源于教学观。教学观是比教学评价更高一个层次上的范畴。教学观是人们对教学的一个总体的观点、态度和倾向。有怎样的教学观就相应地产生怎样的教学评价标准。

从更深层次上讲, 评价本身还必须从哲学的高度进行探究。从教育史来看, 教学观是随着历史发展的, 一个时代有着这个时代特定的教学观, 体现了这个时代的文化和精神氛围。

在机械论占统治地位的时代, 人们建立的教学评价标准也相应地带上了机械论的色彩。机械论的教学观提出以学科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来建立评价标准, 即根据学生是否达到了预先制定的教学目标来评价教师教学的优劣。在评价中主要关注教师的教学效果, 以学生的学业成绩的“结果”作为评价依据, 可把这样的评价体系归入“结果论”范畴。

随着西方社会对“机械论”哲学观的批判, 人们在教育中越来越倾向人本主义教学观。人本主义教学观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成长。这种教学观并不认为学习的“结果”是重要的, 而是认为学生对学习的“参与”这个“过程”本身最重要。说到底, 在这个教育全球化的时代, 在这个知识信息爆炸的时代, 在这个“后现代”哲学登上舞台的时代, 并没有什么固定的知识体系是学生必须去学的。教学从总体上面临着大困惑, 加拿大著名教育学专家史密斯教授在他的著作《全球化与后现代教育学》中这样表述:“在教育界, 全球化过程造成的普遍不确定性一直在某些方面存在。后现代派就‘什么东西可以信心十足地教给学生’这一问题所怀的担忧, 如今更因‘信心十足地教意味着什么’这一难以理解的问题而加剧———尤其是在所谓的新知识经济时代, 教学往往被简单还原为如何‘管理’教育空间, 除了计划和组织技巧外, 不需要教师有任何个人才干。”[1]随着西方哲学对“主体—客体”、“真理—谬误”这些二元思维方式的批判, 西方后现代哲学流派更加倾向于对任何号称为“绝对真理”的体系进行“解构”。他们认为任何真理都是从某一“视角”出发来看待问题的, 并不存在自在自为的绝对真理。后现代文化的氛围也渗透到了教育领域, 人们从对真理的崇拜转向个人切身的体验世界, 强调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是第一重要的。在这种教学观下的教学评价体系主要关注教学的“过程”, 强调师生互动, 学生对教学的参与程度在评价体系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可把这样的评价体系归入“过程论”范畴。

中国的文化传统讲究“中庸之道”, 对结果论和过程论的评价体系采取“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的合理取舍的态度。这种中庸的态度也体现在了教学评价标准的建立上:评价的标准既要体现教学的目标是否达成, 又要体现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程度。评价时既要参照预先规定的教学目标, 又要关注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程度。

教育学属于人文科学范畴, 教育科学并不像自然科学那样精确和量化。但是为了体现教学评价的客观和准确, 又必须对评价活动给出一个“结论”。 (评价结论该“如何”给出呢?是采用“计量化”的分值, 还是根据教育学的人文科学性质对评价结论给予文本的描述?这本身就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教学活动本身的不确定性与评价结果所要求的明确性这两者处于一种“张力”之中, 如何合理把握这对矛盾 (张力) 需要极高的智慧。

由于整个现代社会竞争氛围浓烈, 对教师的教学评价需要给出明确的评价结果以选拔“胜者”。由于对于精确计量化的自然科学取得的物质和技术成就的认可和崇拜, 人文科学也慢慢开始以自然科学的客观性 (以精确的计量化为特征) 为标准。对计量化的喜好与崇拜甚至到了如此高的程度, 以至于如果某一学科 (例如教育学、心理学等) 不能精确进行计量, 不能最终得到一个“数据”, 那么这些科学就显得“不客观”而配不上“科学”这一称号。人文科学的计量化趋势越演越烈, 20世纪的西方哲学和人文科学对此深感忧虑, 对这个趋势给予了强烈的批判。加拿大著名的教育学专家、教育哲学家范梅南在他的著作《生活体验研究———人文科学视野中的教育学》中对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客观性标准作出了明确的区分, 教育学应追求人文科学的严密性。“我们应该承认, 人文科学对于准确、精确及严密有自己的标准。在定量科学中, 准确与精确往往作为界定测量与设计精良的标志。与此相对, 人文科学则尽量追求对具体事物丰富性与完整性的解释性描述, 尽量使概念的基本本质达到完善。‘严密’的本意是‘坚硬’、‘硬度’。严密的科学研究基础被认为在方法上是严谨的、严格的, 不与‘主观性’和定性研究妥协。‘硬数据’指最能反映数量单位或可测量到的测量的知识。与此相反, 人文科学研究只有在道德和精神的意义上是‘强硬’的时候才是严密的。只有当一个人文科学的文本有勇气追求某些理念的独特性和意义时, 才算是严密的。如果一个人并未准备坚持什么, 那么坚持还有什么意义呢。这同样意味着, 人文科学研究会以‘轻柔’、‘深情’、‘微妙’和‘敏感’的方式将生活现象的意义带入我们的意识。”[2]

人文科学的“计量化”趋势虽然遭到了西方哲学的强烈批判, 但这个趋势本身似乎有进无退。为了追求精确和“便利”, “计量化”的方法也应用到教师教学的评价体系中。对教师的教学评价给出一些量化的指标:例如教学目标的确立是否合理, 教师在教学中是否注重“师生互动”, 教师的板书是否规范, 教师是否采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等等。对每一项指标设立一个权重以赋予这些指标相应的分值, 这些指标的分值相加以百分制计算。以这些量化的指标为依据来给每一位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通过给每一项指标打分, 并且根据统计学的权重计算对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效果给出一个最终的“总分值”。评价标准的建立是如此重要, 我们不禁要问:各项指标被赋予的权重“依据”是什么?进一步问:各项指标本身被确立的“依据”是什么?更进一步深究, 用百分制的计量化方法进行教学评价的“依据”是什么?或许用分值进行教学评价比较“方便”, “方便”是真理的代名词吗?例如, 甲教师最终得分80分, 乙教师得分85分, 从最终的得分来看, 乙教师的教学水平“当然”要优于甲教师。当两位教师的教学评价通过两个分值摆在我们面前时, 我们不禁要对这个评价结果本身进行评价。一个问题浮现在眼前:这样的评价是否合理?

虽然这样的教学评价考虑到了“结果论”, 即教学是否达到了预先确立的教学目标, 这样的教学评价也同时考虑了“过程论”, 即教师在教学中是否注重“师生互动”等, 但这些只是“外在的细枝末节”。通过这些关注细节的指标是否“真”能体现教师的教学水平?更令人担忧的是:对这些“外在的细枝末节”的关注恰恰忽略了教师真正的教学能力, 恰恰忽略了教师内在的学识和师德修养, 恰恰忽略了教师个人的才华。

如何评价教师真正的教学能力和学识水平呢?这些都是教师“内在的”个人素质, 我们只能通过教师“外在的”教学行为来对教师真正的教学能力和学识水平“略知一二”。外显的教学行为与教师内在的教学能力和学识修养是怎样的关系呢?或许, 德国哲学家西美尔对伦理学的深刻论述能给我们一些启发。西美尔认为外在的“伦理行为”并不是判断德行的最终依据。任何以命令式的“应然”规定的外在的伦理行为体系无法包容人类广泛的实践领域, 无论是个人的实践领域还是社会的福乐安康。唯有“有德之人”才是一切良善行为最终的“源泉”。有德行的“人”在他的日常的一言一行中自然“流溢”出伦理的意义。作为一切外在行为载体的“人”为他的一切善与恶的行为最终负责。西美尔在他的演讲集《叔本华与尼采———一组演讲》中对此有如下论述:“古老道德所宣扬的思想是, 德行看重的不是事实, 而是事实背后的意志企图。这个思想在此处达到其完整的深度和广度:意志不再被视为具体的、受到某个特定理智推动的冲动, 而是作为基本的存在, 也就是人的那种不受任何时间与变化之决定的自在。与此相比, 那种流行的、对道德责任的逆向追究, 却让人觉得它仅仅是从看重外部行为的司法判定迈出的最初和暂时的一步。可是就凭这一步, 人们却已首先到达了道德主义, 也就是就日常实践而言已经足够的、那种针对个别行为意志的裁判机构;相反, 此时在那条外部道路的狭隘的道德含义背后, 人们才抵达了最后一站, 那形而上的终点站;整个的人, 也就是说, 他的绝对的、不可更替的存在就是载体, 就是每一个别的, 仅仅作为现象的善与恶及其相应责任的真正现实。”[3]

外在的行为并不是伦理判断的最终依据, 伦理判断的最终依据是形而上的整个的人, 良善之人在他的外在的一言一行中体现出善的伦理意义。相类似的, “外在的”教学行为是教师“内在的”教学能力和学识修养的外显, 优秀的教学真正的“源头”在于优秀的教师, 优秀的教学活动是优秀教师的“整个的人”的自然流溢。对伦理行为的善恶判断困难重重, 真正的教学评价也很难给出一个确切的标准。如果要对一位教师真正的教学水平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的话, 最终依据只能是这个作为教师的整个的人。或许能通过他的一堂授课 (但决不仅仅依据这“一堂课”) 去“体会”他的作为教师的个人才华。“才华”这个词同时包容了教师的学术水平、师德修养、授课的个人风格、语言艺术等。

如果要对教师的教学给予恰当的评价, 那么评判者的权威性是必要条件, 即评判者本人的教学能力和学识水平要远远高于被评价者。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为例。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并没能获得物理学诺贝尔奖, 这让我们这些后人感到惊讶。但仔细想来, 这也并不奇怪。据说,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创立之初, 全世界只有少数几个人能多多少少理解。它在瑞典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评审面前显然无法获得通过。 (这些权威的评审自己是否能理解相对论还是个疑问) 在这种情况下,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与诺贝尔物理学奖失之交臂就是偶然中的必然之事。评判者的权威性是评价活动和评价结果的合理性的必要条件, 但当前各级各类学校却把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看得过于重要, 学生的评价在整个评价结果中占有过多的比重, 这岂不可笑?

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首先要建立合理的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的建立意义重大, 这关系到教师成长方向的确立, 即依据“这标准”教师应怎样发展自身的职业修养?到底教师应把精力投入到“是否运用多媒体的手段”、“板书的规范与否”、“教学过渡的设计是否自然”这些外在的方面, 还是把精力投入到“学识是否渊博”、“对教材内容理解是否深入”、“如何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上, 这值得我们深思。如何对教师的教学进行恰当的评价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任务, 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大卫·杰弗里·斯密斯.全球化与后现代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15.

[2]马克斯·范梅南.生活体验研究——人文科学视野中的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21.

用教师的个人魅力打动学生 篇3

心理学研究认为:兴趣是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就会在学习中产生很大的积极性,并产生某种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一个对某一学科产生强烈而稳定兴趣的学生,就会把这门学科作为自己的主攻目标,学习过程中就会自觉地克服重重困难,排除种种干扰,生活实践也表明,人在从事他所感兴趣的活动时,总会处在愉快、满意、兴致淋漓的情绪状态中。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兴趣的形成最初主要是与刺激联系在一起的,那些使人愉快的刺激,最易导致或激发兴趣的产生,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中学数学教师应努力寻找自己身上能令学生感到愉快的、积极健康的刺激因素—教师的个人魅力,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强烈兴趣,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强烈欲望。

1、教师人格魅力的源泉之一:人文素养

从学生那里,我了解到:一个学生对你所教的学科是否接受并产生兴趣,首要的是他是否从心里认可你,“亲其师,信其道”是不错的,而要做到这点,教师就必须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尤其中学数学教师,更应注重自身人文素质的培养,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的畏惧,为此,我认为,中学数学教师应努力培养好以下心理品质:

亲和力一位刚上大学的学生在教师节给我的贺卡中写道:“首先是您的亲和力征服了我,您平易近人,愿意走近我们,丝毫没有架子,我们从心底里接受了您,逐渐地喜欢听您的课,进而喜欢学习数学,成绩逐渐好起来了……”的确,我认为,在教师的所有心理品质中,亲和力应是摆在首位的,而要培养这一品质其实也并不难,教师首先要有亲近学生的意识,心理应想和学生拉近距离;其次,教师平时与学生接触时,要主动向学生表示亲近,如:主动打招呼,课余时关心一下学生听课的感受,询问学生的家庭情况等,这些看似多余,其实细雨润物无声,学生心里早喜欢上你了,再次,教师要向学生展示浓烈厚重的情感,教师的情感应该浓烈似老酒、厚重如冬衣,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应力求倾注真挚、饱满的情感,使学生回味无穷,终生难忘,同时,情感的表露应灵活生动,表情丰富、举止活络、神态生动的教师,有一种人见人爱的特殊魅力,这种魅力往往会激起学生的亲近感、爱慕感。

激情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这说明教师必须用自己的激情,燃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而教师的激情,首先源于对学生真挚无私的神圣之爱,从一位充满爱心的教师的教学里,涌腾出来的是一股股极大的感染力,的确,只有激情和真情才会在师生问产生一种互相感染的效应,从而使教师发出的一切信息都畅通无阻地流向学生的心田,其次,教师的激情源自他对所教学科的热爱,教师对自己所教学科要有一种兴趣和迷恋,要沉浸陶醉在自己所授的学科中,要有想上课的冲动,把课堂当作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场所,从学生的健康成长中品味人生的乐趣,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生对知识的兴趣的第一个源泉、就在于教师对上课时所要讲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实所抱的态度”只有教师是“热爱自己学科的人”,才能“点燃起”学生对自己所教学科的“热爱的火花”。

微笑与幽默发自内心的真诚的微笑极易打动学生,因为教师由此传递给学生的信息是友善、是和谐,带来的,必然是宽松活跃的课堂气氛——而这,正是数学课堂所期待的,幽默,有别于简单低级的搞笑,不是哗众取宠,而是一种境界,一种智慧,一种对生活和事业深刻而积极的品质,充满幽默感的老师,必有过人的洞察力和与众不同的思维力,有着宽阔的胸怀,听他的课,轻松、活泼,让人回味无穷,留连忘返,课堂气氛也必然是宽松、和谐的……

鼓励在中学数学课堂上,学生的失败机会多,遇到困难的可能性也大,故教师尤其要善于鼓励学生,教师热情的鼓励,如夏日凉风,必然给学生以清新,可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不断克服困难,从而走向成功。

2、教师人格魅力的源泉之二:过硬的教学水平

一个教学水平普普通通的教师,是很难让学生对他产生发自内心的敬佩的,因此,除了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外,中学数学教师还应当有过硬的教学水平,这是一位教师的立身之本,否则,教学质量将无法保证,学生刚产生的兴趣可能很快就会消失,只有练就了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你的教学才有后劲,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才能使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稳定、长久,我认为,练就好过硬的教学能力,除良好的语言表达、板书示范及组织教学能力等基本素质外,中学数学教师还应在以下方面多下功夫:

(1)对教材和教学内容深刻、独到的理解赞科夫说过:“为了顺利地完成自己的任务,一个教师应当掌握深刻的知识”,优秀的教师应当善于钻研教材,对教材常常有深刻的理解,能够于平凡中见新奇,发人之所未发,见人之所为见,正是因为优秀的教师把教材钻研得深,所以他们悟出的道理就透彻,上起课来就能够深入浅出,微言大义,发人深省,一针见血,通俗易懂,给学生留下特别的、难忘的印象,例如,在上“空间直角坐标系”一课时,我分析出两个教学重、难点:一是如何正确按照“右手系”法则建立空问直角坐标系,二是如何正确写出空间直角坐标系中某一点的坐标,可由于对教材理解不深,我上第一个班时,都快下课了,学生对这两个问题还似懂非懂,经过反思,我找到了教学的关键点:“右手系法则的要领——x轴按逆时针转到y轴,转过的角为90度,立起来的就是z轴;空间一个点的横、纵、竖坐标的实质是该点分别到坐标平面YOZ,XOZ,XOY的距离,因此,我到第二个班上这一课时,仅5分钟学生就基本掌握了。

(2)能熟练地驾驭各种教学方法中学数学教师首先要精通讲授法,要能把深奥、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成具体形象、浅显通俗的东西介绍给学生,从而排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神秘感和畏难情绪,使学习数学真正成为学生轻松、愉快的事情,此外,数学教师还要能根据课型特点灵活地使用各种教学方法,有时指导学生进行自学,有时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有时又通过变式训练让学生全面、深刻地

掌握知识,有时则通过巧设情境促进学生思考问题,例如,我在椭圆概念的教学中,分下列几个步骤展开:①让学生进行实验,要求学生用事先准备的两个小图钉和一长度为定长的细线,将细线的两端固定,用铅笔把细线拉紧,使笔尖在纸上慢慢移动,画得图形即为椭圆,②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椭圆上的点有何特征?当细线的长等于两定点之间的距离时,其轨迹是什么?当细线的长小于两定点之问的距离时,其轨迹是什么?你能给椭圆下一个定义吗?③揭示本质,给出定义,象这样,学生经历了实验、讨论后,对椭圆的定义的实质会掌握得很好,就不会出现忽略椭圆定义中的定长应大于两定点之间的距离的错误。

总之,富有灵气的教师总是善于激疑布惑,诱导学生向着未知领域探幽发微,把学生带进“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困境,然后或抛砖引玉,或画龙点睛,或点拨指示,或目示点头,或取喻明理,使学生对问题心神领会,如入幽微之境,突见柳暗花明,豁然开朗。

(3)能有效地指导学生解题数学课堂很多情况下都在解题,而解题不成功又很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为此,中学数学教师要能在解题方面给学生以有效的指导,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品味到解题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一方面,教师对教材中每一部分知识点的通解、通法都要十分熟练,善于积累,如:求函数值域的反函数法、求根公式法、配方法、换元法、单调性法,数列求和的分组求和法、裂项法、错位相减法,求点到平面距离的等积法、向量法,求二面角大小的射影面法、向量法等,还有解选择题常见的技巧:排除法、特例法、验证法等等,都要求教师能信手拈来,游刃有余,记得一次练习课上,我出了一道高考题:“己知函数f(x)=a-1/2x+1,若f(x)为奇函数,则a=_____”学生纷纷列出式子“f(-x)=-f(x)”进行计算,等学生算累了,我才启发了一句:f(0)存在吗?学生稍加思考,一致认为存在,不少同学恍然大悟:原来只须利用,f(0)=0便可很快求出口,实际上,只要有心积累,教师还能得到许多好的解题思路,如立几中的补形法、概率问题“正难则反”的逆向思维等,都能给学生以智慧的启迪,思维的震撼,另一方面,教师又要给学生在解题思路方面进行有效的指导,教会学生,如何根据题目的特点寻找解题的入手点、“突破口”,如何利用己知条件与所求问题联系所学知识,构思解题策略,例如,对于等差或等比数列,我们常常提示学生关注下标之间的联系;证明空间两直线平行,我们常常引导学生寻找中位线,或是平行四边形……帮助学生逐渐形成解题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我也逐渐意识到,一位精于教学的教师,他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因为他展示给学生的,是他个人身上知识的魅力、智慧的魅力,他培养出来的学生,必然是充满灵气,充满生机,若干年后,当学生谈及他的时候,一定还能清楚地记得老师当年在讲台上那举重若轻、潇洒自如的教学风采,

3、教师人格魅力的源泉之三:渊博的学识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教师所知道的东西,就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要讲的东西多十倍,以便能够应付自如地掌握教材……在你的科学知识的海洋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是沧海一粟”,因此,中学数学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功底,也应是博览群书的饱学之士,五洲四海,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他都应有所跋涉,尤其,作为中学数学教师,还应广泛收集数学思想史材料,了解数学家成长的故事,这对增强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大有裨益的,我每带一届学生,都要和他们一起遨游数学史的王国,向他们介绍毕达哥拉斯、欧几里德、阿基米德的智慧,和他们一起追逐代数先贤们的足迹,从韦达到卡当、塔塔里亚、费拉里,再到英年早逝的数学天才阿贝尔和伽罗华,与他们一道漫步在欧拉的七桥,畅谈高斯的求和、笛卡尔的坐标系,还有中国古代数学灿烂辉煌的历史:刘微与《九章算术>>、祖冲之与圆周率,贾宪和杨辉三角……学生无不表现出强烈的兴趣,的确,学识渊博的教师,他在课堂上能深深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从而给学生带来一路春风,使其如同进入一个辽阔、纯净甚至可以闻到芬芳的知识王国,令学生留连忘返,全身心陶醉,这样的教师,学生能不迷上你吗?

4、教师人格魅力的源泉之四:教师的“绝活”

如今,许多专家都在呼吁:亟需拯救教师的“绝活”,相对老一辈的学者、教师,现在的教师没有多少“绝活”可言,而“绝活”是构成一名教师人格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教学特长中的特长,是对某种教学技艺的精益求精、千锤百炼以至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是一种令人叹为观止、甚至望而生畏、无人相匹的境界,作为中学数学教师,我们可以结合专业特点,练就一些“绝活”,我就经常利用自己硬笔书法的特长,向学生展示一笔潇洒流畅、秀丽多姿的板书;还根据自己记忆力强的特点,向学生现场默写圆周率到小数点后一百位,不带讲稿直接书写例题及其他教学内容等,这无疑提高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让学生对老师更加佩服,我们还可以试试徒手画直线、徒手画圆;或是设计一些优美的课件,展示教师精湛的计算机技术;或是练就出众口才,幽默风趣、妙语迭出,让学生在轻快的气氛中领悟深刻的哲理,步人知识的殿堂。

远程培训的个人心得体会 篇4

2.教学过程中三维目标的设计与落实。感受最全面的是,重新认识了课堂教学、三维目标,如何鉴定课堂教学三维目标,为学生的科学素养服务。三维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价值目标,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三维目标只有真正落实下来,才算真正完成二节课堂教学,在我的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只落实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价值观目标基本略掉了。在学习中,学生实验技能的学习是很重要的。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情绪,以饱满地热情进入化学课堂教学,是学好化学的前提,而实际上把教学生学变成学生学会学习这种行为习惯的落实是很重要的,而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因此,在培养学生主动获取教学资源形成素材,是培养学生情感、价值观的重要手段。

3.构建师生的和谐教学关系,提高课堂效应及质量。教学的过程,本身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找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传统的教学中,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过程,片面强调教师的传授功能,在教师与学生关系中,教师是知识是非的唯一裁判。教与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动的,学生总是被动的。课堂上,总是教师为中心,学生为附庸,教师传授,学生接受,师生关系停留在一种不平等的情感之中,完全忽略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教师培训个人心得体会 篇5

我会积极向老教师请教经验,请她们指导五年级教材的重难点以及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点,为我们年轻教师的备课指明方向。在平时,我也会邀请老教师们来听一听我们的课,为课堂进行诊断。我也重视每一次的集体备课。正式上课之前,我肯定会组织一次集体备课,一起探讨教材的整体框架和结构,以及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做到人人心中有数。备课组成员一起听课、议课也是常态。大家坐在一起研讨,指出课堂中有所欠缺的地方,再根据实际给出一些建议。互相学习,互相探讨是一个能促进团队成长很好的途径。

2020教师培训个人心得体会 篇6

教师培训个人心得体会1

8月28日,x学校举行了20x年暑期教师培训会。上午,邀请教师培训专家、资深教育传媒人,知名微信公众号“x”主持人王老师对全体教职工进行培训。张校长代表学校对王老师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培训会以《做一位幸福的智慧型的好老师》为主题,王老师将自己多年的教育经验与全体教师进行了分享,并建议做一名优秀的教师,要从多读好书、撰写文章、树立目标、勇于创新,以此探寻教育智慧,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培训会使全体教师受益匪浅。

下午,李副校长向全体教师传达了区教育局师德师风教育的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就新学期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对全体教师提出了具体要求,详细安排了开学前教学处要完成的相关工作。黄副校长带领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了我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具体内容,倡导全体教师要有敬业精神,恪守教师职业道德。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严禁推销教辅资料,乱办班、乱补课,搞有偿家教等,并要求全体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际书写“个人师德师风承诺书”。之后,每一名教师与学校郑重签订了《x学校师德师风承诺书》。张荣副校长对开学报名工作的开展做了细致的安排。全天培训紧张充实,为学校各部门各司其职,确保开学有序工作做了充分准备。

此次暑期培训会,全体教师进一步增强了责任意识,加强了我校师德师风建设,相信每一位老师在今后的工作中都会争做“四有”好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和道德水平,优化教育教学质量。成就自己,成就学校,为x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教育氛围而努力。

教师培训个人心得体会2

走出大学校门,我荣幸地成为x市x区教师队伍中的一员,开始了自己人生新的征程。大学生活的磨练和学习,使我储备了一定的教学理论知识,可是缺乏实践教学经验。x区教育局为了使我们新教师尽快适应教学工作,特地对我们进行了为期五天(8月3日—8月7日)的岗前培训,教师培训中心的赵飞燕老师是我们此次培训的班主任。这次新教师培训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对教师职业道德、教师心理状态调整、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三字一画培训、教学工作规范和教法经验交流等诸多方面的系统学习。对于每一节培训课,我都非常认真的聆听,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也工工整整的做了笔记。回忆这几天的学习过程,感觉收获颇大,下面就具体谈谈培训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培训使我对x市x区的教育有了新的了解。

在培训的头一天,x局长就带领我们对x区的教育概况做了详细的了解,包括x区教育的工作标准、工作作风、办学理念、教育工作者的口号等多方面的情况。让我印象很深的就是作为x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以创造辉煌,懂得感恩,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的态度对待我们周围的一切。我谨记这一点。刘局长还对怎样当教师这一话题做了详细的讲解,提醒我们不能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在正直做人,踏踏实实的做好每一件事,走好每一步。

第二,培训使我对教师这一职业应该具备的道德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x老师、x老师和x老师对《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做了详细的讲解,让我学到了很多作为教师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素养。良好的师德是教师对社会的要求;良好的师德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师德还会产生职业幸福感。正如陶行知所说的“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达到心灵的深处”。

我想,作为新教师,要向那些在教学岗位上辛勤工作的优秀教师学习,学习他们那种不怕苦不怕累、乐于奉献的精神。教师是榜样,因为学生受教育的过程就是人格不断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魅力是不可估量的,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是管理者,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是父母,作为一名教师应有爱心,就像父母对待孩子百般呵护,所以我们说教师是父母。教师是朋友,所谓“良师益友”,就是强调师生之间的融洽度、亲和力要达到知心朋友一样。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教师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培养每个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第三,让我明白了要随时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以适应自己的工作。

在这五天的培训中,让我感到很有趣的就是张桂薇老师就《教师心理状态调整》所做的讲座。她带领我们了解了人的心理现象、教师自我情绪的调整、教师心态调整的作用、如何让学生感受到师爱、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和了解孩子优势潜能等。我们还了解了各种气质类型的表现和生物钟的计算方法。

作为新教师,一定要让每个学生感受到爱。这不仅要有爱的情感,而且要有爱的艺术。比如要做到了解学生,成为学生心灵不设防的朋友,还要理解学生,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张老师给我们总结了一个公式:爱=情感+行为+艺术。而且,一定要让学生感觉到爱,比如利用目光的接触、语言的接触、利用家长来访、背后表扬学生还有尊重学生等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老师到他们的爱是无微不至的。

第四,使我知道了如何做个合格、快乐的班主任。

实验中学的x老师和x小学的x老师给我们做了如何当好班主任这个课题的培训。他们都以自己为例,讲解了他们作为班主任的经历和体会。班主任工作在学校教育和管理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两位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堂生动有趣而实际的课,首先她为我们指出怎样做好一个班主任,其次通过她的学生的实例给我们展示了要做好一名班主任老师,应该奉献自己的关爱,要全面地关心班中每个学生的各方面发展。同时也使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做好一个班主任所能体会到的快乐之处。这对于新教师而言非常重要,因为只有通过班级团队的建设,才能形成班级团队的凝聚力。

第五,让我对“教师”职业的解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x小学的x主任和x中学的x校长对教师职业的解读做了详细的讲解,他们也是结合自己的实例,生动而实际的对这份伟大的职业做了解读。通过培训,我认识到新教师要适应教学环境、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环境;认识到我们要做一名终身学习型老师,做一名能够不断适应新知识新问题新环境的老师;做一名能时刻反思自我的教师,做一名关爱、了解学生的教师;认识到我们要坚持创新,在教学中发挥自己的聪明和才智,争取在教学中获得更大的发展。认识到教师的专业发展要靠自己“多读书、勤实践、善积累”。因此,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工作,踏踏实实、一丝不苟,精心准备好每一堂课,用心上好每一节课。用真心关爱每一位学生,很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每一位学生,以微笑面对学生,努力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终身学习,博览群书,不断进取,善于总结反思。

第六,通过集体合作制定自己的职业规划。

教科室的x老师带领我们以活动的形式制定了作为新教师的个人规划和具体实施的方法。我们首先制定了个人的愿景目标,然后分析了我们自身的发展优势和发展劣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很后我们制定了朝着这个目标前进的方法和途径。通过这种开放式的培训我们不但巩固了人际关系,而且对自己的发展有了确切的规划,这能使我们少走很多的弯路,让我们受益匪浅。

第七,校园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x中的x校长给我们讲解了《校园事故的预防与处理》。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学校安全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安全连系千家万户的幸福问题,也是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师很担心的问题。金校长的讲座有理论,有实践,有法有据,对提高教师的安全防患意识,抓好学校、班级安全工作管理有很强的指导性,使我听了觉得受益匪浅,在以后的工作中要知岗明责,提高警惕,确保每一位学生的安全。

第八,提升课堂教学技能,成就教师专业成长。

教研室的x老师给我们进行了教学常规专题的培训。作为教师,本职工作就是教学,通过培训,我了解了只有在课堂中能激发学生兴趣、拓展教学乐趣的老师,才是一名好老师。所以,首先我就得要求自己获得就业所应具备的很基本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其次,教学内容应尽量新颖丰富,让学生有所得。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可引起学生的新鲜和好奇,两者都可以使学生获得精神的满足而产生学习的兴趣,特别是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很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另外,集体氛围对其在成员的学习动机、个性有重要的影响。个人的行为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集体的要求和期望,个人的学习动机由于想得到所在集体的重视而受到激发,学习效率也可以由此而提高。所以,努力形成一个相互竞争又相互理解和支持的集体氛围,对培养和激发良好的学习动机有着积极的作用。

很后,我们还进行了三笔一画的培训。

x老师和x老师对这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他们的讲解让我明白了这四个方面是教学的基本功,要想熟练掌握,首先心态上要有毅力,其次要勤加练习,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例如毛笔字的练习,这不仅可以扎实我们的基本功,而且还可以让我们修身养性,何乐而不为呢?

教师培训个人心得体会3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经过一个暑假的休整,为帮助教师更好地适应新学期的工作和学习,济渎路学校开展了为期3天的教师培训活动,安排合理、内容充实,受益匪浅。“莫为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经过培训,用心做一名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新时代好教师,已经成为我校教师的共同追求。

一、满怀信心展未来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作为教师,首先要树立信心,对自己要有信心,对学生要有信心,对学校要有信心,只有这样,你才能敢于创新、敢于担当,也才能干好教育。培训会上,孔校长就学校过去一年的工作做了题为《转变作风提升素养牢记使命》的报告。她首先对过去一年里的取得的荣誉和成就做了总结,然后就学校还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鞭辟入里地分析和反思,最后针对新学期如何开展工作提出了具体建议。感受最为深刻的是学校各项工作蒸蒸日上,硕果累累,作为济渎路学校的一员,感到无比的自豪。

在过去的一年取得的一系列成绩,尤其是中招考试的重大突破,离不开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虽然学校还存在诸多问题,但我们相信,困难是暂时的,只要我们团结一致,敢于担当,努力把自己的职业理想与济渎路学校的发展相结合,继续发扬“拼搏、奉献、包容、求真”的济渎精神,做一个有理想信念的教师,我们济渎路学校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二、立下决心淬师德

师德师风问题是教师发展的核心问题,也是影响学生成长的主要因素。孔校长针对师德师风问题作专题培训,并就人际交往艺术具体指导。“善”文化博大精深,我们要将其“至柔至善”的精髓运用到工作和生活中去,说文明话,办文明事,为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构建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快乐工作,幸福生活!

培训会上,济源名师李春艳、邓小伟就如何做一名优秀教师作了报告了诠释。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热爱阅读和研究,立足课堂,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和管理水平,在帮助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也成就了自己。我们要以他们为榜样,立足课堂阵地,潜心钻研,提高能力。

三、培养耐心提素养

有人说:一个人掌控自己情绪的能力决定他成功的速度。培训会上,教育局副局长许钰兰为我们做了“情绪管理”主题讲座。许局长娓娓道来,用大量鲜活的例子告诉我们情绪的产生的原因以及调节的方法。感受最为深刻的是ABC情绪管理法。有时,我们总认为当老师就要有脾气、要厉害点儿,却忽略了这种方式对学生成长的不利方面。所以,调控自己的情绪,教会学生解决问题,而不是通过压制的办法让学生不犯错误,做到严中有爱,在爱中严,在严中爱,非常重要,且有意义。

教师培训个人心得体会4

本次教师岗前培训的内容十分丰富,形式也多种多样,包括师德师风教育,教育新理念,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政策法规,基础课程改革纲要,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现代教育技术,班主任工作方法和技能,学科专业课等等诸多方面的系统学习.虽然时间只有十二天,但内容却是充实的,对我们新教师来说更是终身受益.通过培训,我得到了很大的收获,现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培训使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

在本次培训中,听了有关教师职业专题报告后,使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使我深刻地认识到:首先,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其次,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也正是这个意思,这里主要涉及做人的问题,学生都有向师性,实际上是做人的一种认同感;同时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第三,教师是管理者.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第四,教师是父母.作为一名教师,要富有爱心,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所以我们说教师是父母.并且,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第五,教师是朋友.所谓良师益友,就是强调教师和学生要交心,师生之间的融洽度,亲和力要达到知心朋友一样.很后,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困惑,心理压力等,以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排解,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同时,对教师工作的基本内涵也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认识到了教师责任的重大艰巨,要做一名好教师必须要具备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创新精神,拼搏精神;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要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青春年华,含辛茹苦,默默耕耘.“要爱生如子”,时时为学生着想,以学生的利益为重,处处用真情去打动学生.新时代的教师应具有高尚的师德,先进的理念,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素质,和比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和业务水平,有敏捷的思维和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感召力.对学生要多说鼓励的话,安慰的话,开导的话,实在的话;少说讽刺的话,冷淡的话,伤人的话,威胁的话.这些都是作为一名合格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二培训为我即将面临的实际工作提供了许多方法和策略。

在本次培训中,通过学科专业课培训,使我认识到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具备很基本的“六认真”要求,即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布置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组织考试和认真组织课外活动.备课是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备课中要准备三方面,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要关注学生如何学,学到了多少东西。不仅要求老师课时备课,还要善于在长期的教育教学中进行总结和积累,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在教学上,应该懂得将教学艺术化,学会抓住学生的心理,引起他们对知识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改变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教师应当从知识的传输者变为知识的引导者,这就更加要求教师要懂得授课的艺术性.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一定要认真地贯穿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新的教学姿态迎接新的挑战.如何使自己能够有质量有效率有能力地教好这门课,使学生能够持续地从心灵深处接受我的教学,这就需要我努力地备课,努力地锻炼,努力地学习……

三培训使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和动力。

在本次培训中,还贯穿一个中心,那就是对新教师的鼓励.一是鼓励我们要赶快适应新的教学环境,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环境等;二是鼓励我们要更加理性地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角色;三是鼓励我们要做一名终身学习型老师,做一名能够不断适应新知识新问题新环境的老师;四是鼓励我们要坚持创新,在教学中发挥自己的聪明和才智,争做教学发展的弄潮儿.这些鼓励,使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和动力.高尔基曾经说过:“只有满怀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怀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己的意志.”也许,对于我们新教师来说,只要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就能取得好的开端,而好的开端,便是成功的一半。

教师培训个人心得体会5

3月14日,我参加了我校青年教师培训。通过这半天的培训,我对教师这个职业的内涵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各位领导和老师的讲话也为我将来的工作指明了方向,使我明白教师这个职业的沉重份量,对我日后的教育工作有很大的意义。

在培训中,马廷芳校长为我们主讲了青年教师成长的基本过程和基本规律,以及影响青年教师成长的主要因素和培养青年教师的建议;张苏校长对我们进行了教学技能的培训;佟欣铭老师给我们讲述了她在美国教学的经历。

通过学习,我了解作为一名教师最基本的义务——教书育人。教师应无私地将知识传授给自己的学生,维护自己的学生,并关爱他们,以自己高尚的品行为学生树立起榜样。面对后进的学生,不能采用暴力或体罚等行为,而是应该用加倍的爱去帮助他们进步,这不仅是从职业角度,更是从法律角度对教师的义务作出了规定。教育不仅是教,更是教与学互动的一个过程。一味地向学生灌输书本知识只是一个教书匠的水平。只有通过在教育中不断学习,在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教学有所创新,才能逐渐提高教学水平。

在培训期间,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关于教师职业道德。谈到职业道德,其实每一项职业都要求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但是对于教师这个职业而言,就显得尤为重要,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为作为一名教师,一言一行都是学生眼中的榜样和标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是很高的,在某种年龄阶段,教师的形象之高大甚至超过他们的父母。所以,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和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品德发展。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这一点非常重要。

我觉得教师的职业道德,集中体现在教育责任感和工作效率上。教育事业关系着下一代的身心发展,关系着祖国建设的明天,是中国建设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分。教师的工作责任感应该是极其强烈的,只有强烈的责任感才能带动起工作的热情和动力,才能真正意识到自己职业的重要性而投入全部的精力。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并留意学生的反应和变化,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改正不良的习惯都是教师的基本责任。如果缺乏对学生负责的心态,又如何将工作热情融入自己的工作中呢?更别谈兢兢业业地为学生服务了。

教师的职业道德还体现在工作效率上。教师最重要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教师应无私地奉献自己的知识,传授学生先进的文化,提高工作效率.教育可以是一件普通的事,也可以是一件艰难的事,关键看一个老师如何看待。如果只是单调地将自己肚中的知识塞给学生,这就是件简单的事。如果要在知识传递的过程中,既能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学会学习,又能懂得思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这就是件艰难的事。优秀老师能在不同的条件下,坚持不懈地研究教学方法,有所创新,有所成就,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也为我们新教师树立了楷模,时刻教育我们不能在工作中只积累经验,更要边教边思考,有所实践,有所创造。

在培训后,我更感觉到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作为一名新教师,在日后工作中要学习的东西有很多很多,碰到意外的困难是在所难免的。只有通过反复地研究和领悟,才能真正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怀着一颗为学生无私奉献的心,带着对学生全部的爱走上讲台。这一信念不仅是促进新教师成长的内在动力,更是作为一名教师应当时刻谨记不能丢弃的精神支柱。

如何提升小学体育教师的个人素质 篇7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为了更好地培养社会所需的合格人才,新一轮课程改革全面推进。新课程标准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标,提倡素质教育,这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教师是新课程的落实者,教师的个人素质直接影响新课改的效果,体育学科也不例外。作为小学课程的一门基本学科,体育学科既要向学生传授体育和卫生保健方面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又要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是教学练合一的课程。那么,在新课改下,小学体育教师应该如何结合新课改的要求,结合自身条件,提升个人素质,成为合格的体育教师呢?

一、有高尚的思想品质和精神追求

教师这份职业的崇高,关键在于教师从事工作的特殊性。很多人都说,教师的工作是良心活,这句话充分表明了教师工作的特殊性,教师工作的对象是一个个有思想、有意识的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孩子们的成长带来巨大影响;育人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教师坚持不懈地努力,特别是对于那些体育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这些,都需要教师有较高的思想品质和精神追求。

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一定要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体育教师形象;教师必须有奉献精神,一定要从内心甘于付出,乐于付出,为了学生敢于放弃,甚至要忍受相对清贫的生活。

二、有先进的理念和教育教学观念

当今时代被称为“信息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是难以想象的,社会的飞速发展也在影响着教育对象———学生,他们的变化是巨大的。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对学校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教师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与他的教学理念密切相关,而教学理念又决定了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因此,时代的发展要求小学体育教师有忧患意识、学习意识、生本意识,体育老师应结合时代的要求、学生情况的变化主动地、不断地丰富和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用先进的思想武装自己,树立全新的教学观、教育观、人才观……改变过去只重视成绩而忽略能力的做法,树立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的意识,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而努力。

三、不断习得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

对于教师来说,使学生们信服非常重要,而教师征服学生们的最好的武器就是在专业技能上使学生们信服。因此,教师专业技能的不断提升非常重要。

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一方面需要教师有学习的意识,知道活到老、学到老,千万不能固守旧有的东西,否则很快就落伍;其次,要勤奋、舍得付出。体育学科的教师比起其他学科教师的一个典型的特点就是需要切实付出,需要自己亲自锻炼和体验才能完善专业技能,这既需要坚强的意志力,更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这样才能做到自身专业技能过硬,自己有一缸才能给一桶。

四、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和创新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科学研究的过程。现代教育要求体育教师不应只是一个“教书匠”,更应成为一个具有强烈时代感,不受固有观点和模式约束,积极探索、勇于发现、敢于开拓新领域,并在创新中生存,在开拓中发展的科研型教师。科学研究能提高教师的业务、理论水平,促使教师接受新的知识和信息,了解新的动态,站在学科发展的前沿,使体育教学更具有新颖性、丰富性和新时代的气息。因此,科研能力也是衡量优秀体育教师的重要方面,不可忽视和放弃。

五、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强健的体魄

未来教师的岗位竞争是教育发展的结果,其中部分中小学体育教师将面临第二次就业或失业的问题,他们将进入新型的人际关系、工作氛围、知识体系中。另外,未来教师的活动空间扩大,影响范围广泛,受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知识结构整体的监督和效仿。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力,能抗挫折、抗失败,应变机智,并能及时有效地调控好自己的情绪,愉快地与他人合作,因为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的心理特征及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对学生都会产生较大影响。同时,体育教师还必须具有强身之道,长年坚持体育锻炼,使自己的肌体更健美,身体更强壮,才能将祖国的下一代培养成为具有坚强、乐观、奋发向上、百折不挠、善处逆境的良好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的接班人。

教师培训个人的心得体会 篇8

摘 要:在我国,基础教育一直是国际关注的焦点和改革前沿。高等教育环节中,高校教师作为高等教育质量体系的核心,首当其冲应作为改革的重点。对于这些教师的改造,也就集中于教师学历的提高,教师个体需要对自己进行教育投资并对于学历教育投资所付出的成本和收益进行衡量,以决定他们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行为的表现。本文试从高等学校的角度来对教师接受教育行为作出管理上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教师;教育投资;成本收益;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09)-07-0095-02

一、高校教师个人教育投资需求的问题表述

(一)成本——收益分析

成本——收益分析是一种量入为出的经济理念,它要求对未来行动有预期目标,并对预期目标的几率有所把握。经济学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是一个普遍的方法。经济学可以用它来研究各种条件下的行为与效果的关系,探究如何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收益,其他社会科学也可运用它来分析人的行为。“经济学的方法,简而言之,就是成本--收益分析。经济学家之所以有不同,是因为他们对什么是成本、什么是收益的看法不同。将成本和收益的概念推而广之,几乎可以无所不包。因此经济学的方法可以应用到社会科学的其他领域。”[1]

高校教师的教育投资,其本身具有自利性、经济性和计算性。在“投入”和“获得”之间进行抉择,一是物质利益上的自利性。因为在职人员教育投资具有其职称需要和待遇提高的目的,从而满足和维护自己的物质利益;二是精神上的自利性。教育投资是人们物质利益的满足,同时也是人们追求更高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因为在职人员教育投资,除了物质利益以外,满足他们获取知识的需要,在竞争激烈的社会当中寻求精神上的满足。因此,高校教师个人教育投资的选择行为的出现,正式由于自利性的,对于行为后果的“酬赏――代价”的分析和预期。

(二)高等教育历史影响及其现实社会影响下的高校教师教育投资

中国父母的教育投资可以选择上怎样的学校,但是中国父母的教育投资对于整个教育体制的运营的影响却微呼甚微。这反映在高校教师的教育投资上,也有相同的原理。因此,对于高校教师教育投资的成本收益,有必要对中国高等教育的体制弊端进行描述:

中国高等教育体制运营是一个系统协作的结果,作为系统的基础,也就是底部运营本身,主体是教师。目前高校教师的教育投资,主要是由于高校所出现的问题。

第一,现行教育的弊端,在很大的程度上讲,缘由于历史基础的薄弱,现代中国教育体制的形成,其一是在民族文化危机时刻移植而来,在一定程度上割断了旧有的自然发展的传统文化血脉;其二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教育走向正规发展不过短短几十年而已,由于没有一个历史和经济基础的支撑,无论在合格的人才师资上,还是行政管理机制上,都尚不成熟。[2]中国高校教师正是在这样的历史遗憾中承担起中国高等教育的任务。在今天飞速发展的高等教育中,高校教师不得不应对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这样的一种制度遗憾,尤其是在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上。

第二,中国学术规范的规范是学术圈内的硬伤,对于高校,科学严格的学术规范直接决定了研究水平的高低,制约着学术的进步和发展。高校教师是高校主要的知识产出单元,他们的认知与知识构建,对高校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通过一定的培训让他们获得符合他们自身发展的学识,杜绝学术腐败,是高校教师教育投资的结果。

体制上的弊端,影响着教师们参与到教育投资的大环境中。对一项培训和教育的选择,只从财务上的成本和收益来分析是不够的。最终影响该培训教育决策的主要是其它方面的成本和收益。培训教育的成本和收益是我们在决定从事一项事业或者决定接受一项职业培训时首先要考虑的内容,可以说是我们选择事业发展方向的主要依据。但教育培训是对人的生活的一项安排,在涉及到活生生的人的时候,就不应该只从财务的角度来分析。在分析成本和收益的时候,培训教育的收益当然要考虑该培训带来的财务收入,但还要包括进行该培训获得的其它收益:比如成就感、满足感、别人的尊重和对社会的贡献等等。至于说到成本,也不应当仅仅是培训的费用,其实直接的培训或上学的费用只是成本的一部分,而且不是最主要的部分。更大的成本是机会成本。最终影响该培训教育决策的主要是其它方面的成本和收益。

(三)环境带给高校教师的压力

国内外的研究结果都表明,适当的压力是工作的动力,但是压力太大却会给工作带来负面的影响,尤其是当出现工作倦怠(Job Burnout)与心理健康问题时就更是如此。教师职业也是如此,当压力到达一定程度的时候,教师能把压力转化为内驱力,但超出一定的强度时,压力必当造成负效应。高校作为培养人才和社会知识财富的主要产出单元,其对内部教师要求更高。因此高校教师也承受着来自社会、学校和自身发展的三重压力。有调查表明,引起高校教师心理压力和困惑主要有大学教师的社会角色冲突、大学体制结构的反向趋势、大学体制变迁及相关社会宏观环境。其中大学体制结构的反向趋势是引起心理压力和困惑的主要因素。[4]大部分教师在参与调查当中认为大学教师的职称、工资提升制度把教师的发展等级化。而职称的晋级要求当中,学历和科研成果成为重要的硬性指标。如,大部分高校评教授一定要具备博士学位。这一些都造成大学教师为了自身的利益,往往追求一种短期目标,把学历和学术当作实现个人功利化的工具。

二、高校教师个人教育投资的成本收益分析

目前,高校教师个人教育投资的主要渠道还是学历教育,虽然在其他方面,比如进修、访学、图书资料购买等方面也属于教育投资,但是学历教育对于教师而言,所获得的是直接的收益,而不是进修、访学和图书资料的购买所获得的间接收益,因此在讨论高校教师个人教育投资的成本收益,主要集中于高等教育学历文凭的投资收益分析。

(一)高校教师个人教育投资的成本分析

因为讨论的内容为教师在职学历教育,因此主要的成本集中于就读期间所付出的。就成本而言,普遍认为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1.直接成本

由于高校教师接受高等教育而支付的学费、杂费书本费以及因就读所带来的额外的生活费用和交通费、住宿费、通讯费等。这部分比例容易确定并占成本的很大比例,这是从受教育的教师个体出发确定教育投资直接成本中货币性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3]

2.间接成本(机会成本)

因高校教师接受高等教育而丧失工作的某些收入,比如部分津贴、奖金和红利等。倘若不接受高等学历教育,他们可能会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和获得更多的报酬,这种机会成本可能比直接成本更可观。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市场机制的逐步完善,高等教育投资的成本呈现出递增的确实这是因为随着教育投资者受教育年限的增加,直接成本会不断上升。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机会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加和学识上的不断丰富,受教育者个人在智力和体力上越来越满足于工作的需要,取得高收益工作机会在增加,机会成本会越来越大。[4]高校教师的学识和年龄都居于教育投资的机会成本的较高位置,因此教师对于机会成本的考虑甚于直接成本。

(二)高校教师个人教育投资的收益分析

高校教师高等教育投资的收益可分为货币收益和非货币收益两种。货币收益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高校教师学历教育改变了教师个人收入分配,高校内部工资的高低直接与学历挂钩,高校教师可以直接通过学历教育投资来提升自己的报酬;第二,高校教师获得学历后除了获得国家收入分配的提高,还能获得校内分配的提高;第三,高校教师职业要求教师具有相应的技术水平,如教授主要负责科研,讲师和助教主要负责教学。因此提高相应的学历,在学校内部的劳动力配置上更容易使教师处于有利地位。

(三)高校教师教育投资的状态分析

高校教师教育投资往往出于投入和产出之间的比率,假设成本高于收益,理智的教师是不会加入到高等学历教育的。因此教师往往更多的针对于产出大于投入。使之成为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但是这样的产出大于投入也应该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假设通过学习,最终所获得的是一本万利,将会导致教师盲目的加入到学历教育的投资中,从而扩张了高等教育的需求,这又会使高校加大学历教育的压力。因此高校教师教育投资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要动态平衡。

三、对高校教师教育投资管理的一些建议

(一)顺应社会的发展,把教师的个人理想与职业进步紧密联系起来,志存高远, 才能让教师个人成才的步伐迈得坚实而久远。高校教师的教育投资的动因多于经济利益,为了职称和报酬的居多,因此,在教师参与到教育投资的环境中,如何释放高校教师作为高校知识元的地位更显重要。对于报酬,做到尽可能的保持教师的教育投资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对于教师的学习获得,要尽可能通过个体的认知提高本身素养。

(二)健全高校在职攻读学位期间的资助政策。高校教师目前教育投资收益获得可谓参差不全,有的高校重视本校教师学历提升的,对教师在职获得学习成就以后对教师就读期间的直接成本给予大部分的返还;有的高校不是特别重视本校教师学历提升的,就不给予教师就读期间的费用返还。因此,目前高校教师教育投资也出现了两种态度,一种是积极参与;另一种是消极对待。所以,对于教师在职攻读期间的直接教育成本,校方要以积极的姿态面对,给予就读教师一定的、合理的报酬,制定相应的资助政策。

参考文献:

[1]盛洪.经济学精神〔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1999.

[2]三峡在线.细数中国高等教育的五大弊端.http://www.sxzx.net/News/Files/8264_1.html.2007(09)

[3]雷鸣, 葛玉辉, 刘德华. 人才资本形成中教育投资的成本收益分析[J]. 商业研究 , 2002(21)

[4]胡求光. 个人高等教育投资的经济学分析[J]. 发展研究 , 2002(09)

上一篇:励志文章优秀篇字下一篇:神笔马良读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