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英语测试题

2025-03-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三英语测试题(精选8篇)

高三英语测试题 篇1

(三)英语

参考答案

听力:1-5 CACAB6-10 BCBCC11-15 CBAAB16-20 ACCBA

单项选择:21-25 AABCD26-30 BCBBC31-35DABBD

完形填空:36-40ABBDA41-45ADCDB46-50AACAA51-55CDACB

阅读理解56-59 BADA60-63 CABD64-66 BCA67-70BCAB71-75DBEGC

短文改错:

If there aremore people in the world, there mustmore food to feed the people.But food ismanybe

already a problem inworld.One-third of the world’s populationstarving, because there is nottoday’sare

enough food.Tenpeopleof hunger every day in some parts of the world.But in other partsthousanddie

of the world, people become ill or die, because they eat too much food, and they arefat.Sometoo

away.How can tomorrow’sit

world feed its people? The world needs∧produce more food than it does now.to

书面表达:

One Possible Version

Dear Sir/Madam,My name is Li Hua.I am a student from Yingcai Senior High School.Soon I will graduate and I plan to study in your university, so I am writing to ask for some information.I am very interested in Environment Science;the subject in your university is especially famous.You know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all around the world.I really want to do something in this field.So I wonder how I can be a student in your university.Do I have to take some special language tests? How much will I have to pay for my education in your university? How can I apply for the scholarship? How do you arrange accommodations for mainland students? What will the usual living costs be like in your university? Your timely reply would be much appreciated.Yours truly,Li Hua

听力材料

Text 1

M: I booked a double room for tonight.My name is Ruth Joy.W: Just a moment.That’s correct.You have a double room on the fifth floor.Text 2

M: I’d like a money order.W: Here you are.Please write down names, addresses and the sum of money.M: I see.Thanks.Text 3

M: Sally, do you still remember you promised me to go out with me? Will this weekend do?

W: Jack, I surely remember it, but I’m afraid it’s not this weekend.Sandy has already invited me.Text 4

W: The acting in this film is marvelous.In spite of the thin plot, the acting, the music and the scenery have won an Academy Award this year.M: I feel sorry for the hero.I don’t think there’s any excuse for his acting in some parts.Text 5

W: Ken wants to know if he can go with us to the park.M: Yes? But this morning he said he would go by himself.W: That’s typical of Ken.We can give him a lift.Text 6

M: I heard that Australia Beach is very beautiful.W: Yes, you’re right.It provides endless inspiration for artists, writers and photographers.M: So I should go there, in your opinion?

W: That’s right.M: Please tell me what it looks like.W: Well, it’s the center of recreation.Most people, young or old, go there to enjoy the sunshine and soft sands.M: It must be very fascinating.What sports do they usually play there?

W: They are involved in many different pastimes, such as soccer, volleyball, swimming, surfing, and so on.Text 7

M: May I help you?

W: Yes, I’d like to pick out a gift for my son.Children’s Day is coming in three days, you know.M: Yes, do you have anything particular in mind for him?

W: Not yet.I’d like to give him something special this year.M: What are the requests you have for it?

W: It’s something that can bring him fun and sharp brains.M: How do you like this set of picture puzzles? It contains eight pictures formed by small squares.When

you mix these squares, they form no correct picture.To put them in order, you must use your brain.It’s challenging and fun.W: Very good.I think he’ll enjoy it.Text 8

W: Adam, I’m sorry!

M: But you are half and hour late.W: My car was caught in a traffic jam.M: And why were you so late getting off work? Didn’t you know we had to meet at six?

W: Yes, but there was something urgent, so my boss asked me to give him a hand.M: Didn’t you tell him you had an appointment?

W: No, I thought I would finish it in about five minutes.If it hadn’t been for the traffic jam, I wouldn’t have been so late.I’m sorry.M: Well, you’re here.That’s OK.Text 9

M: This book is just what I need for the paper I’m working on.Will you lend it to me?

W: Sorry, I need it now.But I’ll lend it to you as soon as I’m finished with it.M: I’d also like to borrow this article from you for a few days.How about it?

W: I can’t lend it to you for a few days, but if you really need it you can take it over to Miss Brown’s office to make another copy of it on her Xerox machine.M: That’s a great idea.But can you Xerox a copy.W: Generally you can.If not, you can go to the library to ask them for help.M: How much does it cost?

W: It’s usually a dime a page.That reminds me: I spent so much money on the copies that I don’t have any money left for lunch.Can you lend me a few dollars?

M: Sorry.I’m broke.I was hoping to borrow some money from you.W: What are we going to do?

M: Let’s go over to Miss Brown’s office, borrow her Xerox machine and then ask her to lend us some money.W: Good idea.Let’s go.Text 10

(Man)The other day my friend came back from Africa.We had a good 2-hour conversation about his trip.He did not go on this trip for vacation.He just tried to get to know the poor and the unfortunate better.My friend had expected to feel bad for those people as they did not have what a lot of others do, but he told he didn’t feel this way.The African kids and adults described themselves to be very fortunate and the kind of people that made their lives so great even without things such as phones, laptops and so on.He hopes to be like them making the most of what he has and even in the worst cases being happy.I hope to be able to live like this as well.The power of keeping yourself happy and being appreciative can give you the best feeling

高三英语测试题 篇2

一、高三英语教学特点

1. 以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的同时也要提高学生解题应试能力。毕竟, 高三英语教学目标与中学其他阶段相比目的性更强。

2. 教学模式由“自主学习——点拨指导——实际操练”转变为“实际操练——点拨指导——实际操练”, 这意味着复习课中的语言的实践性更强。

3. 高三测试内容与教学内容联系更加紧密。测试内容和模式也与高考更为接近。因而这一阶段的测试也会不同于中学其它阶段。它更能体现语言运用的特点, 即使用语言的“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语篇能力和策略能力”。语法能力是指对语言的形式和意义掌握的能力;社会语言能力指对运用语言形式进行交际的能力;语篇能力指从整体上理解把握语篇及语篇各部分之间的逻辑联系的能力;策略能力指能恰当地解决在交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能力或是创造性使用语言的能力。我们都知道, 高考着重考查的就是学生的这些能力。

二、高三英语测试功能

1. 一般功能

一般来讲, 测试主要是用来了解、检查、鉴定学习者掌握英语语言的实际能力的一种手段。同时, 科学的、符合教育原理的测试具有诊断和指导教学的功能。具体功能如下:

(1) 测试内容和形式常常会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起到极大的反馈作用。

(2) 测试也可以看作是复习巩固所学语言知识和培养能力的一种形式。

(3) 测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特殊功能

除上述功能外, 高三测试的特点还突出了测试在以下三方面的特殊功能。这些功能难以体现在其它阶段。

(1) 温故知新。从总体上看测试内容也是教学内容。教师在归纳教材内容的同时往往通过测试巩固提高学生“双基”。而且, 这种温故知新是高层面的, 无论就知识还是能力而言都不同于以往其他阶段。

(2) 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高三阶段测试内容科学性、综合性及灵活性强。而以往高一高二阶段的测试则具有较强的基础性。

(3)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训练学生解题技巧。高三测试内容覆盖面广、试题设计巧妙, 且题型多样。这些对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诸如分析、类比、演绎、归纳等思维能力都起到了积极作用。而中学其它阶段的测试无论是质或量还是题型都满足不了这些方面的需要。有的学生到了高三一跃成为年级佼佼者也与测试的上述功能不无关系。

三、高三英语测试实施

有效地发挥测试功能有赖于科学的内容和正确的讲评对策。因此教师不能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测试形式。以下三种形式对于当前高考模式较为有效。

1. 分立式。

分立式测试是把语言知识 (词汇、语法) 和语言技能 (听、说、读、写) 分门别类地进行单项测验, 如非谓语动词、定语从句、高效阅读等。

2. 综合性。

综合性测试是对语言知识和能力进行交叉的、相互渗透的综合性测试, 一个试题往往同时测试几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如完型填空、短文改错。

3. 交际性。

交际性测试是考查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例如情景对话、交谈体裁的书面表达。新课改后的高考更加注重考查语言的交际功能。尤其是“补全对话”题型, 对学生交际能力的考查要求就更高了。因此, 教师除了进行强化训练外还应在测试中加大交际性试题的力度。

掌握好运用相应测试形式的时机对于发挥试题功能也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比如复习初期多采用分立式效果就很明显。

第二, 测试内容。

测试内容直接关系试题功能的发挥。测试内容不可能包含教学内容的全部。它必须以教学目标和内容为依据进行正确的取样、科学的编制。测试着眼点应放在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和交际两方面。特别指出有两种做法不值得提倡:1.题海战术。这样做是违背教学规律的, 有悖于课标精神。对学生绝不能使用题海战术, 反而教师自己要学会在题海中淘“金”。2.过分热衷于研究高考试题。高考试题要分析, 但不能过度。教师还是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夯实学生的“双基”上, 并以此为基础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有了扎实的基础才有可能提高, 以不变应万变。

总之, 运用测试手段应做到“适时、适量、适度”, 即把握好测试的时机, 控制好测试量, 掌握测试的难度。

第三, 讲评对策。

讲评是发挥试题功能的继续。这一环节尤为重要。讲评得当, 事半功倍。几经探索, 我总结了自己的观点和做法, 即讲评“四原则”和“四法则”。四原则是:师生互动原则、教师的主导原则、学生情感体验原则、教学相长原则。“四法则”则是:“多”“快”“好”“省”。这里仅就“四法则”做具体说明:

多——信息量多, 指多提供例句, 营造语言环境, 培养学生语感。

快——讲评节奏快, 指各讲评环节要环环相扣、快中有序。

好——“点”要选好, 指语言点的选取要依据教学大纲及考试说明。同时总结近年高考和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

省——废话要省, 指讲评时要言简意赅, 尽量不赘述。

此外, 帮助学生掌握以下四种技能也是大有裨益的。

1.文科理做,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

His grandfather was among the first to settle in

这道题难度比较大, 即使有了答案学生也理解不了, 于是笔者从学生较为熟悉的句子逐步解起。

The bamboo grows best in the place where it is wet

The bamboo grows best in the place that it is wet

2.以点带面, 点面结合,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例如,

通过这道题及补充例句, 教师可以从两方面引导学生展开思路。

(1) if和whether在宾语从句中的用法。

(2) if和whether在其他从句中的惯用法。

经过讨论, 学生得出结论:

(1) 宾语从句中if不能与to不定式连用;不能与or not连用;也不能用于介词后。

(2) 其他从句中, 无论是主语从句、表语从句还是同位语从句, 均不能用if引导 (特殊句式除外) 。

3.题型转换。训练学生答题技巧及应变能力。一道题答案只有一个, 但正确答案很难断定时可用题型转换法。这样既可以易化题目又可以培养学生应试技巧。如下面这道改错题节选:

最后一处错误去多同学改成了towards, 于是笔者将提醒转化为选择题型:

通过比较, 学生认识到此处语境使用run after最确切。

4. 抓住试题信息, 训练学生阅读技能。

教师应下大力度培养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 引导他们充分利用试题本身及上下文中提供的已知或隐含信息。比如下一题目, 选自一篇完形填空。

这里两个关键词信息“strange”和“pleasant”, 它们之间应该是转折关系, 故选B。若将“pleasant”改为“terrible”, 转折关系变为并列关系, 则C选项符合题意。

最后, 从教学效果来看, 注意挖掘测试在高三教学中的特定作用也具有一定的教学价值。其具体表现为:

(1) 学生的“双基”能稳固地得到升华。

(2) 学生成绩持续进步。

2012年高三语文模拟测试题四 篇3

1.下列各组成语中,没有错误的一组是()(3分)

A.东游西逛 披发左衽 越俎代庖 旁征博引

B.察颜观色 殒身不恤 莘莘学子 独树一帜

C.前倨后恭 宵衣旰食 舐犊情深 厉精图治

D.遮人耳目 桴鼓相应 铩羽而归 苍海桑田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日前,省物价部门表示,将加强成品油市场的监测,强化价格的监督检查,对突破国家规定的价格和变相涨价,要严肃查处,切实维护成品油市场的稳定。

B.在这首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大建设、大发展、大繁荣的乐曲声中,我们听到了极为和谐而又令人震撼的音符。

C.不允许电视台播出电视剧时每集中间插播广告,能有效保证播出电视剧每集剧情的完整性和观众收视的连贯性,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更好地体现广播电视公益文化服务的职能。

D. 方舟子与韩寒的网络论战愈演愈烈,韩寒委托律师因侵犯名誉权为由,将方舟子诉至上海市某人民法院,此案目前正等待法院受理。

3.用一句话概括以下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2字)(4分)

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于22日在与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会谈中,明确指出“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以及强调“台湾人也是中国人”,都具有极高的政治意义。对海峡两岸的互信基础形成向下稳扎、向上开展的作用,足以确保马英九下一个4年任期内,海峡两岸的和平共荣。

吴伯雄22日与胡锦涛会面,会后召开记者会说明过程,熟悉两岸事务的张荣恭23日晚间对此发表书面回应。他说,吴伯雄的讲话是国共两党首次在高层对话中,以各自的文件和规定共同确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也是多年来国民党高层人士首次重申“台湾人也是中国人”。

吴伯雄是代表党主席马英九率团赴北京的,所以他的讲话反映了国民党的两岸定位与民族认同,将在未来的执政期间加以巩固,以进一步维护两岸和平、促成台海稳定、推动共同发展。

答:

4.阅读下面的材料,分条陈述你肯定、赞赏民航局这一决定的理由。 (5分)

民航局决定从2011年12月1日起,国内电子机票行程单启用中文显示主要信息,并新增航站楼提示。而此前的行程单基本上采用英文显示。内容主要涉及:“承运人”栏,由原来只显示航空公司两字代码,改为显示航空公司中文简称。“航班号”栏,也显示含有承运人两字代码在内完整的航班号。“日期”栏,将原来英文表达格式“日-月”,改为中国人习惯的“年-月-日”。另一大变化是增加航站楼“提示信息”栏,显示“某航班在某航站楼乘机”。

答: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周遇吉,锦州卫人。少有勇力,好射生。后入行伍,战辄先登,积功至京营游击。京营将多勋戚官宦子弟,见遇吉质鲁,意轻之。遇吉曰:“公等皆纨裤子,岂足当大敌。何不于无事时练胆勇,为异日用,而徒糜廪禄为!”同辈咸目笑之。

十五年冬,山西总兵官许定国有罪论死,以遇吉代之。至则汰老弱,缮甲仗,练勇敢,一军特精。明年十二月,李自成陷全陕,将犯山西。遇吉以沿河千余里,贼处处可渡,分兵扼其上流,以下流蒲坂属之巡抚蔡懋德,而请济师于朝。朝廷遣副将熊通以二千人来赴。十七年正月,遇吉令通防河。会平阳守将陈尚智已遣使迎贼,讽通还镇说降。遇吉叱之曰:“吾受国厚恩,宁从尔叛逆!且尔统兵二千,不能杀贼,反作说客邪!”立斩之,传首京师。至二月七日,太原陷,懋德死之。贼遂陷忻州,围代州。

遇吉先在代遏其北犯,乃凭城固守,而潜出兵奋击。连数日,杀贼无算。会食尽援绝,退保宁武。贼亦踵至,大呼五日不降者屠其城。遇吉四面发大炮,杀贼万人,火药且尽,外围转急。或请甘言绐之,遇吉怒曰:“若辈何怯邪!今能胜,一军皆忠义。即不支,缚我予贼。”于是设伏城内,出弱卒诱贼入城,亟下闸杀数千人。贼用炮攻城,圮复完者再,伤其四骁将。自成惧,欲退。其将曰:“我众百倍于彼,但用十攻一,番进,蔑不胜矣。”自成从之。前队死,后复继。官军力尽,城遂陷。遇吉巷战,马蹶,徒步跳荡,手格杀数十人。身被矢如猬,竟为贼执,大骂不屈。贼悬之高竿,丛射杀之,复脔其肉。城中士民感遇吉忠义,巷战杀贼,不可胜计。其舍中儿,先从遇吉出斗,死亡略尽。夫人刘氏素勇健,率妇女数十人据山巅公廨,登屋而射,每一矢毙一贼,贼不敢逼。纵火焚之,阖家尽死。

自成集众计曰:“宁武虽破,吾将士死伤多。自此达京师,历大同、阳和、宣府、居庸,皆有重兵。倘尽如宁武,吾部下宁有孑遗哉!不如还秦休息,图后举。”刻期将遁,而大同总兵姜瓖降表至,自成大喜。方宴其使者,宣府总兵王承廕表亦至,自成益喜。遂决策长驱,历大同、宣府抵居庸。太监杜之秩、总兵唐通复开门延之,京师遂不守矣。贼每语人曰:“他镇复有一周总兵,吾安得至此。”福王时,赠太保,谥忠武,列祀旌忠祠。

(节选自《明史》,有删改)

[注]①脔,luán切成小块的肉。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年十二月,李自成陷全陕 明年:第二年

B.朝廷遣副将熊通以二千人来赴 以:率领

C.身被矢如猬,竟为贼执执:捕捉

D.圮复完者再 圮:城墙

6.下列句子全都直接表现周遇吉“忠勇”的一组是()(3分)

①积功至京营游击

②至则汰老弱,缮甲仗,练勇敢

③立斩之,传首京师

④遇吉巷战,马蹶,徒步跳荡,手格杀数人

⑤身被矢如猬,竟为贼执,大骂不屈

⑥其舍中儿,先从遇吉出斗,死亡略尽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②③⑥

7.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遇吉是明末锦州卫人,有勇力,喜欢射杀鸟兽,加入行伍后,作战总是冲锋在前,凭战功逐渐从普通士兵升迁到京营游击将领。

B.周遇吉在宁武凭城固守,在李自成军队的猛烈进攻下,弹尽粮绝,在巷战中中箭被俘,大骂不屈,最后被乱箭射死。

C.周遇吉忠君报国、誓与城亡的精神与李自成军队后来攻打京师一路上几乎不战而溃的明军将领形成鲜明对照,其忠勇得到了朝野的普遍尊敬。

D.周遇吉没有清醒的政治头脑和敏锐的判断力,不能认清农民起义的进步性,更不能顺应历史潮流,最终使手下军队与家庭均成了明王朝的殉葬品,反映了周遇吉认识的局限性。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何不于无事时练胆勇,为异日用,而徒糜廪禄为!”

答:

(2)会平阳守将陈尚智已遣使迎贼,讽通还镇说降。

答:

(3)倘尽如宁武,吾部下宁有孑遗哉!不如还秦休息,图后举。

答: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南园十三首(其一)

李 贺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注释:李贺(790-816),没落的唐宗室后裔,父亲李晋肃,他因为“晋肃”之“晋”与“进士”之“进”同音,被人议论攻击,不得参加进士考试。韩愈曾作《讳辩》为李贺这段遭遇鸣不平。

(1)分析诗中第一、二句运用的主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3分)

答:

高三英语期中考试书面表达考试题 篇4

假定你是高峰,有一位美国朋友Steve托你在北京找工作。当你看到《中国日报》(China Daily)上刊登了一则招聘启事的时候,你认为很合适。请你用英文写一封短信(词数90左右),用E-mail发给Steve,告知此事。广告原文如下:

Foreign Teachers Wanted!

The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the Ladder Information Company Limited is running an English course for children and adults.

Requirements:

●Native English speaker

●University degrees in education or related fields preferred

●Foreign expert certification

If you are interested,please call us:

Tel:0086?10?68019433

E-mail:liecbj@hotmail.com

Beijing Ladder Information Company Limited

高三英语测试题 篇5

班级 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

1. We made a careful ______________ (分析) of the problem.

2. What she has in mind is beyond our ______________ (想象).

3. Things fall to the ground because of the pull of ______________ (重力).

4. The pilot of the plane is ______________ (负责) for the passengers’ safety.

5. We must take a correct ______________ (态度) towards criticism for others.

6. Few bridges survived the earthquake, even those made of ______________ (混凝土).

7. There are many ______________ (古代) buildings in Rome.

8. Steel glass is a widely used ______________ (材料) in modern architecture.

9. A famous architect ______________ (设计) the National Stadium two years ago.

10. Adams’s ______________ (缺席) from the football match led to our failure.

11. Your uncle is very ______________ (慷慨) to you and he wants to buy a car for your birthday.

12. Don’t hang up your dress on the mail, or it will lose its ______________ (形状) .

13. He preferred the romantic ______________ (诗) by George G Byron.

14. The ______________ (模式) of family life has changed greatly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life styles.

15. An elephant, with its huge and strong body, cannot match in ______________ (力量).

16. There’s no perfect sport. Most of them have both ______________ (长处) and disadvantages.

17. ______________ (一般) speaking, girls are better at mastering language skills.

18. He didn’t’ give his father the money; he gave it to his mother ______________ (代替).

19. The medicine will ______________ (治疗) you of your cough.

20. I only caught a ______________ (瞥见) of the thief, so I can’t really describe him.

单词水平测试二

班级 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

1. If you fail your driving test the first time, don’t be ______________ (泄气).

2. He is good at his job, but he seems to ______________ (缺乏) confidence.

3. People began to prevent factories and cars from sending ______________ (有毒的) gases into air.

4. ______________ (相反) to what I had originally thought, the trip turned out to be fun.

5. When he saw an old man lying on the ground, he dialed 120 to call an ______________ (救护车) .

6. All of the ______________ (代表) from ABC Petrol Company will come to China to discuss the topic on “energy”.

7. Before the white settlers came, the natives lived in ______________ (和谐) with all the wild life in North America.

8. Her dream of being a film star was turned into ______________ (现实).

9. If you want to ______________ (保证) that you catch the plane, take a taxi.

10. The audience was thrown into a ______________ (恐慌) when the fire started.

11. Flowers soon f ________________ when they have been cut .

12. nobody i _______________ my ticket before I got on a train .

13. Have you __________ (登记) the birth of your baby ?

14. Her illness has ___________ (使困惑)all the doctors .

15. Her report of what happened was _______ (准确的)in every detail .

16. She ________ (像)her sister in appearance but not in character .

17.Their house _________ (不同)from mine in having no garage .

18. She spent the __________ (整个的) day in bed .

19. A steam engine t ___________ heat into power .

20. Prison is a place for punishing _____________ (罪犯) 。

Key

单词水平测试一

1. analysis 2. imagination 3. gravity 4. responsible 5. attitude 6. concrete 7. ancient 8. material 9. design 10. absence 11. generous 12. shape 13. poems 14. pattern 15. strength 16. advantages 17. generally 18. instead 19. cure 20. glimpse

单词水平测试二

1. discouraged 2. lack 3. poisonous 4. Contrary 5. ambulance 6. representatives 7. harmony 8. reality 9. ensure 10. panic 11. fade

高三英语测试题 篇6

英语答案

1-5 BDCAB 6-10 CBDBA 11-15 CBCDD 16-20 AABCA

21-25 DADDB 26-30 BAAAD 31-35 CDDCB 36-40 CCABD

41-45 BAABD 46-49 BADC 50-54 ABBCD 55-60 CACDCB

61-65 BAFED

改错

1. want to 去掉 to 2. but 改成and 3. finish 改成finished 4. real 改成unreal

5. was改成 is 6. completely改成 complete 7. li ving world 前加 a

8. lesson 改成 lessons 9. that 改成what 10. of改成from

作文

One possible version:

We are supposed to be grateful to people who are always there with us because they are the charming gardeners who make our souls blossom.

My English teacher is such a great soul, to whom I owe many thanks. During the previous study, my biggest flaw must come to carelessness, which worried me a lot. To make matters worse, I was too anxious to seek the fundamental reason for my failure. I just dedica ted myself to huge amounts of practice, regardless of repeated mistakes. Fortunately, my teacher noticed it and offered to have a long talk with me. Having been persuaded to change my attitude, I finally got the right way to rid myself of carelessness and gained confidence as well.

高三英语测试题 篇7

第Ⅰ卷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 (9分, 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1~3题。

宋代家训的特点

家训指古代家族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宋代家训是家训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从所搜集的资料来看, 宋代的家训, 专著加上单篇计百余种, 其数量远远超过了前代。这些家训根据纂述者的身份, 可分为宋代帝王家训、宗室家训、士大夫家训、百姓家训等类型。宋代家训集成了传统家训的散文、诗歌、条规等题材, 又有发展, 如《集事诗鉴》将散文与诗歌融于一体。宋代家训体裁上的另一大发展则是辑录体家训的大量出现。辑录体家训就是将宋及宋前历代的训家教子的成文文献或者相关的家庭规范的活动汇集在一起, 以历史上的人、事为榜样和范例教育子弟, 如司马光的《家范》等。

宋代家训的繁荣, 与宋代社会的发展变化有很大关系。宋代由以前的门阀政治时期转变到官僚政治时代。选官以科举为主, 宋代长久不衰的世家大族已经很少, 贫富无定势, 甚至贫富易位的现象屡见不鲜。一些家族尤其是士宦家族积极地纂述家训, 以期通过道德教化、行为规范等, 令其家族成员修身、齐家, 维持家族在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达到兴旺、繁荣的目的。

宋代家训都有治生、制用的内容。其中, 治生方面, 以叶梦得《石林治生家训要略》最为详尽;制用方面, 以陆九韶《居家制用》更为具体。宋人重视家庭治生, 与宋代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有密切关系, 这也是维持大家族正常运作所必备的经济基础。此外, 科举也需要经济支持。宋代家训一方面提倡家庭治生, 另一方面提倡辩证的节俭, 量入为出是其基本原则。宋人把简朴当作自家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 但对公益事业, 则主张尽力而为, 不要吝惜财产, 如“乡人有纠率钱物以造桥修路及造渡航者, 宜随力助之” (袁采《袁士世范》) 。宋代家训注重道德教育, 倡导父慈、子孝、兄友、弟悌、夫正、妇顺, 即通过对家庭成员言行举止的规范, 将儒家思想贯彻集中。除了道德教育外, 宋代家训还重视参加科举考试, 以入仕的教育及其他知识教育, 以提高子孙的素质。宋人家训中也涉及许多教育原则, 其中教育贵早、宽严相济这两点对今天来说仍有借鉴意义。家族对子孙等家庭成员的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 首先建立在教育的基础之上。当好言相劝不能奏效时, 家长便采取其他的惩罚方式, 如庭训、笞、杖、役、经济惩罚、不承认身份、告官、驱逐、移乡等。

家训的纂述, 是为家族的兴旺长久, 所以一般不会违反朝廷的法律。有的宋代家训如范氏的《义庄规矩》及后续规矩还得到朝廷的许可与支持。家训、法律中都有儒家思想的渗入, 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家训在强调修身、治家之后, 仍然怀抱治国与平天下的崇高理想。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治天下也离不开家庭的修整、稳定、繁荣。所以在礼法社会之中, 家训与法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家训与法律的出发点和目的还是略有侧重的, 家训更侧重家庭的发展, 而法律则更关注社会的长治久安。

1.下列关于“宋代家训的特点”的表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代家训继承并发展了传统家训的散文、诗歌、条规等题材, 它汇集了宋及宋前历代的家训, 以历史上的人、事为榜样和范例教育子弟。

B.宋代家训都有治生、制用的内容, 提倡辩证的节俭, 把简朴当作优良传统代代相传, 但对公益事业, 则主张尽力而为, 不要吝惜财产。

C.宋代家训注重道德教育, 倡导通过对家庭成员言行举止的规范, 将父慈、子孝、兄友、弟悌、夫正、妇顺等儒家思想贯彻集中。

D.宋代家训对子孙的训导首先建立在教育的基础上, 当好言相劝不能奏效时, 家长便采取庭训、笞、杖、役、经济惩罚、不承认身份等惩罚方式。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正确的一项是

A.在家训发展史上, 宋代家训是个重要阶段, 其标志之一就是家训的数量和质量远远超过了前代。

B.宋代选官以科举为主, 一些家族为使其成员能科举入仕, 积极纂述家训, 这是宋代家训繁荣的重要原因。

C.为提高子孙素质, 宋代家训既对子孙加强道德教育, 又重视参加科举考试以入仕的教育及其他知识的教育。

D.家训是为家族的兴旺长久, 而社会的长治久安又离不开家庭的修整、稳定、繁荣。因此, 家训并不违反朝廷的法律。

3.下列说法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重视家庭治生, 这是宋人维持大家族的正常运作及参加科举考试经济基础得到保证的重要原因。

B.在宋人家训的诸多教育原则中, 教育贵早、宽严相济这两点对今天仍然具有借鉴的意义。

C.因为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 宋代家训在强调修身、治家之后, 还提倡治国与平天下的崇高理想。

D.在礼法社会中, 家训与法律既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但在制订的出发点和目的方面又有所侧重。

二、古代诗文阅读 (36分)

(一) 文言文阅读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4~7题。

秦武王三年, 谓甘茂曰:“寡人欲车通三川, 以窥周室, 而寡人死不朽矣。”甘茂曰:“请之魏, 约以伐韩, 而令向寿辅行。”

甘茂至, 谓向寿曰:“子归, 言之于王曰:‘魏听臣矣, 然愿王勿伐。’事成, 尽以为子功。”向寿归, 以告王, 王迎甘茂于息壤。

甘茂至, 王问其故。对曰:“宜阳, 大县也, 上党、南阳积之久矣。名曰县, 其实郡也。今王倍数险, 行千里攻之, 难。昔曾参之处费, 鲁人有与曾参同姓名者杀人, 人告其母曰‘曾参杀人’, 其母织自若也。顷之, 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 其母尚织自若也。顷又一人告之曰‘曾参杀人’, 其母投杼下机, 逾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其母信之也, 三人疑之, 其母惧焉。今臣之贤不若曾参, 王之信臣又不如曾参之母信曾参也, 疑臣者非特三人, 臣恐大王之投杼也。始张仪西并巴蜀之地, 北开西河之外, 南取上庸, 天下不以多张子而以贤先王。魏文侯令乐羊将而攻中山, 三年而拔之。乐羊返而论功, 文侯示之谤书一箧。乐羊再拜稽首曰:此非臣之功也, 主君之力也。今臣, 羁旅之臣也。樗里子、公孙衍二人者挟韩而议之, 王必听之, 是王欺魏王而臣受公仲侈之怨也。”王曰:“寡人不听也, 请与子盟。”

卒使丞相甘茂将兵伐宜阳。五月而不拔, 樗里子、公孙衍果争之。武王召甘茂, 欲罢兵。甘茂曰:“息壤在彼。”王曰:“有之。”因大悉起兵, 使甘茂击之。

(选自《史记·甘茂列传》)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名曰县, 其实郡也

其实:它实际上。

B.疑臣者非特三人

特:特别。

C.文侯示之谤书一箧

谤书:攻击他人的文书。

D.樗里子、公孙衍果争之

争:通“诤”, 向……诤谏。

5. 以下各组句子中, 全都体现甘茂“谋略”的一组是 (3分)

(1) 请之魏, 约以伐韩 (2) 王迎甘茂于息壤 (3) 今王倍数险, 行千里攻之, 难 (4) 其母投杼下机, 逾墙而走 (5) 寡人不听也, 请与子盟 (6) 甘茂曰:“息壤在彼。”

A. (1) (3) (6) B. (1) (4) (5)

C. (2) (5) (6) D. (2) (3) (4)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甘茂善通人意, 心思缜密。他听到秦武王想攻打周王朝, 便心领神会, 并要向寿同行, 以便向寿能和自己一同说服魏国去攻打韩国。

B.甘茂知己知彼, 处事慎重。秦武王问他为何先不攻打韩国, 他分析了当时宜阳的情况, 劝说秦武王不要轻率地远行千里去攻打宜阳。

C.甘茂巧于言辞, 善用比喻。他不是直接表达自己的后顾之忧, 而是借用“曾参杀人”的事例来说明秦武王可能对自己不信任的担忧。

D.甘茂洞察人性, 料事准确。他早就预料到秦武王会听从樗里子和公孙衍二人反对他带兵攻打韩国的意见, 他的预见后来果然得到验证。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 夫以曾参之贤与其母信之也, 三人疑之, 其母惧焉。 (5分)

译文:________

(2) 乐羊再拜稽首曰:此非臣之功也, 主君之力也。 (5分)

译文:________

(二) 古代诗歌阅读 (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完成8~9题。 (11分)

卜算子 (1)

朱敦儒

旅雁向南飞, 风雨群相失。饥渴辛勤两翅垂, 独下寒汀立。鸥鹭苦难亲, 矰缴 (2) 忧相逼。云海茫茫无处归, 谁听哀鸣急!

【注】 (1) 该诗系靖康元年金兵进逼洛阳时, 诗人于逃难途中而作。 (2) 矰:射鸟的短箭。缴:系在短箭上的细绳。

8. 词的上阕描绘了“旅雁”怎样的形象? (5分)

答:________

9. 该词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6分)

答:________

(三) 名篇名句默写 (6分)

1 0.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 __ , 金就砺则利, __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

(2) __ , 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 __ 。 (杜甫《阁夜》)

(3) 饭疏食饮水, __ , 乐亦在其中矣。__ , 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乙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1) ~ (4) 题。 (25分)

我的叔父弗雷德

[德国]海因里希·伯尔

1945年以后的岁月不堪回首, 只是由于我的叔父弗雷德, 才使这段回忆留存在我心里。一个夏日的下午, 他从战场回到家里, 衣服上没有饰物, 唯一的财物是个白铁罐子。他拥抱我的母亲, 亲吻我的姐姐和我, 喃喃地说:“面包、睡觉、烟草。”接着他就往我们家的长沙发上一倒。在我的记忆中, 他个子很高, 躺下后比我们的沙发长出好多, 这就使他不得不蜷曲两腿, 或者干脆把腿伸到外边。这两种睡法都使他恼火, 并抱怨我们的祖父母, 因为这件珍贵的家具还是他们购置的;但他又觉得, 这并不妨碍他在上面痛痛快快地睡个够。

那时我14岁, 是和那个我们称之为黑市的奇特机构进行联系的唯一纽带。我的父亲已经阵亡, 母亲领一份微薄的抚恤金。我的差事是几乎每天把轰炸时抢救出来的小部分财物拿出去变卖, 或换面包、煤和烟草。煤在那时是造成严重损害财产观念的原因, 这种损害行为今天就得使用偷窃这个严厉的字眼来表达。就这样, 我几乎天天出去偷窃或变卖。我母亲尽管心里也明白这种丢人的行为是出于无奈, 但她每天早晨总是眼泪汪汪地目送我去尽我这份艰难的义务。

弗雷德叔叔的到来唤起了我们的希望, 大家都期待这个强壮的男人能给我们有力的帮助。一开始他就使我们大失所望。从第一天起, 他的胃口使我非常不安, 当我毫不犹豫地把这种忧虑告诉我母亲时, 她要我先让他“苏醒过来”再说, 他的苏醒花了差不多8个星期的时间。虽然他不断咒骂那张不够长的沙发, 他在上面还睡得挺香。

我们再三要他谈谈战争中的事情, 他一次也没有答应;他说, 那不值一提。

他过去当过会计。当他在我们的沙发上度过了头4个星期以后, 我的母亲就亲切温和地劝他去打听一下从前那家公司的下落。他郑重其事地托我去办。经过一个小时费力地打听和奔波, 我在一个破坏了的城区找到了那家公司:一堆8米来高的颓垣断壁。弗雷德叔叔对我的调查结果感到非常宽慰。

他把身体往后一靠, 给自己卷了根纸烟, 洋洋得意地对我母亲点了点头, 然后请她把所有的财物找出来。在我们卧室的一个角落放着一个钉得严严实实的箱子, 我们迫不及待地用锤子和铁钳把它打开。从里面拿出来的东西有:20本厚度和质量都属于中等的小说, 一块金怀表, 上面满是灰尘, 但完好无损, 两副吊裤带, 几个笔记本, 一张商会证书和一本存折, 有1200多马克的存款。他把存折交给我去取钱, 其他东西拿去变卖。

这样, 我们有4个星期不用为面包、烟和煤发愁了, 这种情况使我感到非常快慰, 尤其是这时所有的学校又打开了大门, 欢迎入学, 而叔叔劝我完成我的学业。

然而这个时期的大事是:弗雷德叔叔在他回到家里整整8个星期以后开始行动了。

夏末的一天早晨, 他从沙发上起身, 将他的胡子刮了又刮, 所花的工夫使我们吃惊;然后要了洗干净的衣服, 借了我的自行车骑走了。很晚的时候, 他带着一片嘈杂声响, 和一般强烈的葡萄酒味回到家来。酒味是从我叔叔的嘴里喷出的, 响声是由一根粗绳子拴着的半打锌桶发出来的。直到听他说他已决定在我们这个惨遭破坏的城市做鲜花买卖来谋生时, 我们才弄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对新的价值世界极端怀疑的母亲反对这个计划, 她说鲜花没人要买。可是她错了。

在一个值得纪念的早晨, 我们帮弗雷德叔叔把装满鲜花的桶送到电车站, 他在那里开张营业。我所见到的黄的和红的郁金香、露水晶莹的丁香至今还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我也永远不会忘记当时的情景:我的叔父站立在一片灰蒙蒙的身影和废墟中, 他用响亮的嗓门吆喝起来:“鲜花———”这个时候, 他是多么神采奕奕。关于他的生意的兴隆发达, 我就毋庸赘述了, 简而言之:就像彗星一般。4个星期以后, 他已是3打锌桶的业主, 两间分号的老板;一个月以后, 他已成了纳税人。我感到整个城市都改观了:在许多角落里如今都出现了花摊。鲜花供不应求, 花桶不断添置, 新的木房陆续修建起来, 手推车也愈来愈多了。

不管怎样, 我们不光鲜花时时有, 面包和煤也源源不断得到供应, 而我也可以不再当中间人了, 这对于加强我的道德观念大有裨益。现在, 我的叔父弗雷德早已是一个在事业上颇有成就的人了, 他的分号还是那样生意兴隆, 他已有了一辆小汽车。

今天, 当我见到他:一个魁伟的人, 坐在漆得红艳艳的汽车驾驶室里, 就觉得十分诧异, 在我的一生中竟会有一段时间为他的胃口度过了许多不眠之夜。

(选自《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微型小说精品》, 有删节)

(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小说主要采用第一人称叙事, 其好处是叙述亲切自然, 且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能自由灵活地表达思想感情。

B.“他的胃口使我非常不安”, 这句话表明“我”对弗雷德饭量很大的不满, 暗示了当时物质的匮乏和“我”的家庭生活的艰难。

C.“他郑重其事地托我去办”和“……对我的调查结果感到非常宽慰”形成鲜明的对比, 表明弗雷德托我办事并非真心, 其实当时他还不想出去做事。

D.小说刻画弗雷德形象除了正面描写, 还有侧面描写, 如母亲反对他做鲜花买卖, 城市许多角落出现花摊, 这些都很好地烘托了弗雷德的形象。

E.原文画线的句子在结构上起着过渡作用, 同时也流露出“我”对“我的叔父弗雷德”终于“开始行动”的欣慰之情。

(2) 依据小说相关内容, 概括“我的叔父弗雷德”的形象特点。 (6分)

答:________

(3) 简要概括“我”对叔父弗雷德的心理变化过程。 (5分)

答:________

(4) 探究小说的主题思想。 (9分)

答:________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1) ~ (4) 题。 (25分)

不平凡的求学生涯

钱伟长的传奇人生, 是一代中国学人希冀和奋斗的缩影。

1931年9月, 清华大学招入了一批新学生, 其中有一个瘦小的戴眼镜的无锡人。这位新生作文和历史拿了满分, 理科却几乎是零分, 他就是后来成为中国近代力学之父的钱伟长。清华当年招生的作文题目是“梦游清华园”, 钱伟长写了一篇四百五十字的赋, 出题目的老师想改改不了, 只能给了满分。历史考题更奇怪, 要求写出二十四史的作者、注者和卷数, 许多考生望“题”兴叹, 而钱伟长却答得分毫不差。钱伟长的文科好, 一点也不奇怪。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是教书先生, 四叔是著名的文科学者钱穆。他中学的文史老师, 则是语文学家吕叔湘。钱伟长自小看古书长大, 十岁的时候就可以把《三国演义》倒背如流。可是, 19岁的钱伟长在数理上一塌糊涂, 物理只考了5分, 数学、化学共考了20分, 英文因没学过是0分。

但正是这样一个在文史上极具天赋、数理上极度“瘸腿”的学生, 却在一夜之间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弃文从理。这个决定缘于1931年9月18日, 日本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听到了这个消息后, 钱伟长拍案而起, 他说:我不读历史系了, 我要学造飞机大炮。他决定转学物理以振兴中国的军力。于是钱伟长几次跑去找物理系主任吴有训, 吴先生被这位青年的爱国热情打动了, 答应他试读一年。为了能尽早赶上课程, 钱伟长来往于宿舍、教室和图书馆之间, 早起晚归, 极度用功。他克服了用英语听课和阅读的困难, 一年后数理课成绩超过了70分, 四年后, 成了一名出类拔萃的优秀生。正如他后来常说的:“我从来不相信有什么‘天才’, 而只是相信人的才能是用艰苦的劳动培植出来的。奋发才有为, 勤学才有识。”

1940年1月钱伟长考取中英庚款会的公费留学生, 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学习。钱伟长与自己的导师辛吉教授第一次面谈时, 发现两人都在研究板壳理论, 于是师生俩开始共同啃这块硬骨头。的确, 板壳内禀理论是一大难题, 但是很有实用价值。在航空航海工程、武器装备、仪器仪表和各项工程设施中, 到处可见到平板和壳体。多年来对于各种各样的板壳, 各学派学者用不同的方程式来描述, 钱伟长认为它们应该有内在的联系, 有必要加以统一。于是他开始废寝忘食地寻求这种联系。经过半年多努力, 用掉了几尺厚的草稿纸, 他终于以严谨简约的张量分析为基本工具, 建立了板壳的基本理论。

与此同时, 辛吉教授通过另一途径得到了类似的结果。1941年, 他们合写成了一再为人们称道、引用的著名论文《弹性板壳的内禀理论》。这篇论文发表于世界导弹之父冯·卡门的60岁祝寿文集。该文集的作者多数是当时世界上第一流的科学家, 28岁的钱伟长, 是文集作者中最年轻的学者、唯一的中国人。爱因斯坦看后也由衷感叹, 这位中国青年解决了困扰我多年的问题。此文奠定了钱伟长在美国科学界的地位。

1942年取得博士学位后, 经过辛吉教授特地推荐, 钱伟长到了冯·卡门所在的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做博士后研究。由于反法西斯战争的需要, 美国当时正在加紧研究火箭、导弹, 精确地计算火箭导弹的弹道成了当务之急。钱伟长担起了这个重任, 他经常到喷气推进研究所所在地墨西哥州的白沙基地参加火箭试验, 对各种型号的导弹的弹道及空气动力学性能进行了细致分析, 写出了许多保密的内部报告, 并提出了有关火箭、导弹落点的理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伦敦遭到德国导弹的袭击, 英国首相丘吉尔很着急, 向美国求援, 问题转达到冯·卡门那里, 钱伟长提出了一个对运行的导弹加以干扰迫使其射程减小的方案, 立即得到采纳。因此战争中尽管伦敦东码头区遭到德国导弹破坏, 市中心却安然无恙。丘吉尔在回忆录中提起此事, 说美国青年人很厉害, 但实际上应该说:中国青年人很厉害!

正当钱伟长在美国的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 他选择了回国。抗日战争的胜利, 让他渴望回国效力。他多次向冯·卡门提出了回国的要求。但冯·卡门始终不点头。钱伟长最后以思念家人和不曾见过6岁的孩子为由, 要求回国探亲。1946年5月6日, 钱伟长只带了简单的行李和几本必要的书籍, 从洛杉矶乘船回国。当时他34岁。

(选自《钱伟长小传》, 有删改)

(1) 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钱伟长在清华大学入学考试中, 作文和历史都拿了满分, 是因为钱伟长有极高的天赋, 又受到良好的家庭环境的熏陶, 是从小看着古书长大的。

B.“九·一八事变”之后, 钱伟长弃文从理, 读书极为用功, 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理科毕业生, 这充分说明了奋发才能有为、勤学才能有识的道理。

C.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学习期间, 钱伟长经过刻苦努力, 终于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起板壳的基本理论, 与导师辛吉的研究过程和结果都相似。

D.由于反法西斯战争的需要, 钱伟长在加州理工学院时主要从事有关火箭、导弹的研究, 他提出的方案曾帮助伦敦在二战中免遭德国导弹的破坏。

E.本文用平实的语言叙述了钱伟长青年时期在学习、科研方面取得的杰出成就, 展现了他不平常的成长历程, 塑造了一个令人尊敬的科学家的形象。

(2) 文章主要回忆了钱伟长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5分)

答:________

(3) 除了正面描写, 文章还多处采用了侧面烘托手法来表现钱伟长的形象, 试举例加以分析说明。 (6分)

答:________

(4) 极具文史天赋的钱伟长后来弃文从理, 最终在科学领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原因是什么?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9分)

答:________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20分)

13.下列各句中, 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我们必须重视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 倘若天天让他们接触低俗文化, 耳濡目染, 他们的素质怎能提高?

B.许多人不了解抑郁症的危害, 又怕生了病殃及家庭、工作和声誉, 文过饰非, 心存侥幸,

以致延误病情。

C.他是热心人, 经常利用空闲时间帮助邻居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几年下来, 他做的好事可谓擢发难数。

D.这位护士的技术非常高超, 给病人打针时往往能很快找到血管, 然后一针见血, 真令人佩服。

14.下列各句中, 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世界羽联为什么处罚运动员?原因是不想被国际奥委会就羽毛球“假打”之事抓住把柄, 从而有充足的理由把羽毛球从奥运会中驱逐出去。

B.该企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 抓住国内微型车、农用车生产制造起步不久、市场销售日趋走俏, 很快就占领了大半个中国市场。

C.2013年1月起, 一批经济领域的新法规正式实施, 其中就包括取消铁路旅客意外伤害强制保险、火车票价格将相应下调等内容。

D.相关官员表示, 解决异地高考的问题很复杂, 要考虑到解决随迁子女的考试问题, 因此又不能影响到北京、上海当地考生的权益。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 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儒家是否只讲“三纲五常”呢?那又不然。__ ,__ ,__ ;__ ,__ 。__ ,断言“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1) 否则就会有亡国的危险

(2) 孔子维护君权, 但是不赞同个人独裁

(3) 宣称“苛政猛于虎”

(4) 以为国君不能“言莫予违”

(5) 孔子肯定人人都有独立的意志

(6) 更反对暴政

A. (5) (3) (4) (2) (6) (1)

B. (2) (4) (5) (1) (6) (3)

C. (5) (4) (2) (6) (1) (3)

D. (2) (4) (1) (6) (3) (5)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 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内容贴切, 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6分)

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是文化大发展的两翼, 不可偏废。文化创意是文化发展的起点, 是原动力。但文化创意的灵魂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因此, 要在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同时, 激发人们的智慧, (1) , 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充分体现。文化创意无法用金钱计算, (2) 。它在人们愿意接受的范围内, (3) , 因此, 只有将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创意事业一起抓, 才能使文化创意的功能得到全面、合理的发挥。

答: (1) __ (2) __ (3) __

17.下面这幅图画是我国重阳节的纪念标志, 请你说明其构造特点和寓意。要求语意简明, 句子通顺, 不超过70个字。 (5分)

六、写作 (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 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文化, 并非一个抽象的概念, 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作家梁晓声说过“文化”可用四句话表达: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须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其实, 我们的生活就需要这样的“文化”。

要求选好角度, 确定立意, 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及解题说明

一、

1.A (根据原文第1段“辑录体家训就是将……”可知, 选项犯了以偏概全的毛病)

2.C (A根据原文第1段可知, 选项“质量远远超过了前代”的表述属无中生有。B根据原文第2段“以期通过道德教化……达到兴旺、繁荣的目的”可知, 选项“为使其成员能科举入仕”的表述曲解原意。D根据原文第4段“所以一般不会违反朝廷的法律”可知, 选项“家训并不违反朝廷的法律”说法绝对)

3.A (根据原文第3段“宋人重视家庭治生……这也是……的经济基础”可知, 选项犯了因果倒置的毛病)

二、

4.B (特:只;仅)

5.A ( (2) 是指秦王迎接甘茂。 (4) 是指曾参母亲的行为。 (5) 是指秦王要跟甘茂盟誓)

6.A (“以便向寿……去攻打韩国”于文中找不到依据)

7. (1) 凭着曾参的贤德与他母亲对他的深信不疑, 有三个人怀疑他, 还使他母亲害怕他真的杀了人。 (“以”、“贤”、“信”、“焉”各1分, 句意1分) (2) 乐羊一连两次行跪拜大礼说:这可不是我的功劳, 全靠主上的威力啊。 (“再”、“稽首”、否定判断句“此非臣之功也”、肯定判断句“主君之力也”各1分)

8.饥渴辛劳, 无力续飞, 孤宿寒汀。 (第一点1分, 其他每点2分)

9.托物言志。 (或“象征”) (2分) 作者借南飞失群的孤雁, (1分) 表达了对当时逃难途中过着孤苦无依、饥寒交迫、担惊受怕生活的人民的同情。 (3分)

10. (1) 故木受绳则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 岁暮阴阳催短景;三峡星河影动摇 (3) 曲肱而枕之;不义而富且贵

三、

11. (1) D E (A“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应为第三人称的好处。B“对弗雷德饭量很大的不满”理解欠妥, 但“暗示了……的艰难”理解正确。C“其实当时他还不想出去做事”理解有误, 根据下文可知, 其实他已有打算, “托我去办”是为了安慰“我”的母亲。答D得3分, 答E得2分, 答B得1分)

(2) (1) 高大强壮。 (或“强壮魁伟”) (2) 爱发牢骚。 (3) 重视亲情。 (4) 眼光独特, 善于捕捉商机。 (或“有经济头脑, 事业成功”) ( (1) (2) 每点1分, (3) (4) 点2分)

(3) 希望→失望 (或“大失所望”) →不安→快慰→诧异。 (每个1分)

(4) (1) 揭示了战争给当时人们带来的艰难和痛苦。 (2) 赞扬了亲人之间在困难中相互帮助的可贵精神。 (3) 表现了德国人民在困难面前依然热爱生活的乐观精神。 (每点3分)

12. (1) B E (A项原因概括不全面, 还应该包括在学校遇到了好老师。C项原文说辛吉教授通过“另一途径”得到了类似的结果。D项“免遭德国导弹破坏”和原文内容不符。答B得3分, 答E得2分, 答A得1分)

(2) (1) 凭借作文和历史 (或文科) 优势进入清华大学。 (2) 弃文从理并成为一名出类拔萃的优秀生。 (3) 留学加拿大并建立板壳理论。 (4) 在火箭、导弹落点理论的研究与运用方面成绩突出。 (5) 克服困难回到祖国。 (每点1分)

(3) (1) 出题老师改不了钱伟长的作文, 只能给满分, 突出描写了钱伟长的文采好。 (2) 历史考试许多考生望“题”兴叹, 钱伟长却答得分毫不差, 突出表现了钱伟长的记忆力好。 (3) 辛吉教授通过另一途径得到了类似的结果, 突出表现了钱伟长在板壳基本理论方面取得的成绩。 (4) 爱因斯坦看完论文后的感叹, 突出表现了钱伟长在“弹性板壳的内禀理论”研究方面的成就。 (5) 丘吉尔在回忆录中的赞叹, 突出表现了钱伟长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 (每点2分, 答出其中3点即可)

(4) (1) 崇高的理想是取得成功的动力。钱伟长弃文从理, 是想通过科学技术来振兴祖国, 抵抗外族的侵略, 这一崇高的爱国理想促使他在以后的学习研究中克服重重困难, 走向成功。 (2) 勤奋刻苦是成功的保障。钱伟长无论是转物理系后的学习, 还是留学期间的研究, 都是通过脚踏实地、刻苦钻研而取得的。 (3) 天赋是取得成功的基础。钱伟长在文史方面具有极高的天赋, 说明他是一个禀赋极高、记忆力很强的人, 这也是他后来在科学研究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 (言之成理即可) (每点3分)

五、

13.A (B文过饰非:用漂亮的言辞掩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此处应用“讳疾忌医”。C擢发难数:形容罪恶多得像头发那样, 数也数不清。此处可用“数不胜数”。D一针见血:比喻话说得简短而能切中要害。此处用法属望文生义)

14.C[A暗换主语, 可在“有充足的理由”前加上“让其 (国际奥委会) ”。B“抓住”缺宾语, 可在“走俏”后加“的机遇”。D不合逻辑, “要考虑到……因此又不能……”因果关系不成立, 可把“因此”删去]

15.D (根据句意的逻辑顺序推断, 如“以为……, 否则就会……”, “孔子肯定人人都有独立的意志, 断言……匹夫不可夺志也”等)

16. (1) 把文化创意事业搞起来。 (2) 但社会效应却是巨大的。 (3) 唤起责任心和强化文明感。 (大意相符即可) (每点2分)

17.左边是表示重阳节时间的“双9”图案, 其中间有一朵盛开的菊花;右边是繁体字“重阳节”三字及其拼音。寓意:寄寓了人们对老人长久长寿的美好祝愿。

六、

18.【写作提示】材料中的四句话就是四个立意角度。其中第一句侧重于待人处事的态度, 第二句侧重于自觉的日常行为习惯, 第三句侧重于有前提的随自己意志活动的个人权利, 第四句侧重于与人为善的道德品质。

可从“面”上立意, 即结合上述四句话中的两句、三句甚至四句话综合立意;也可选“点”立意, 即从四句话中选用某句话立意。当然, 最好从中选择一句话立意, 否则, 面面俱到, 文章难以写得深刻透彻。

写作时可选用生活中的“文化楷模”为正面事例, 也可联系社会上一些“反文化”行为 (如不排队、随意吐痰、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等, 制假贩假等, 无视法律约束滥用所谓的自由权利等) 作为反面事例。

【参考译文】

秦武王三年 (前308年) , 武王对甘茂说:“本人想乘着垂帷挂幔的车子, 通过三川之地, 去看一看周朝都城, 即使死去也算心满意足了。”甘茂心领神会, 便说:“请允许我到魏国, 与魏国相约去攻打韩国, 并请让向寿辅助我一同前往。”

甘茂到魏国后, 就对向寿说:“您回去, 把出使的情况报告给武王说:‘魏国听从我的主张了, 但我希望大王先不要攻打韩国。’事情成功了, 全算作您的功劳。”向寿回到秦国, 把甘茂的话报告给武王, 武王到息壤迎接甘茂。

甘茂抵达息壤, 武王问他先不攻打韩国是什么缘故。甘茂回答说:“宜阳, 是个大县, 上党、南阳财赋的积贮经时很久了。名称叫县, 它实际上是个郡。现在大王离开自己所凭据的几处险要关隘, 远行千里去攻打它们, 取胜有很大困难。从前, 曾参住在费邑, 鲁国有个与曾参同姓同名的人杀了人, 有人告诉曾参的母亲说‘曾参杀了人’, 他的母亲正在织布, 神情泰然自若。过了一会儿, 一个人又来告诉他的母亲说‘曾参杀了人’, 他的母亲仍然神情不变地织布。不一会儿, 又有一个人告诉他的母亲说‘曾参杀了人’, 他的母亲扔下梭子, 走下织布机, 翻墙逃跑了。凭着曾参的贤德与他母亲对他的深信不疑, 有三个人怀疑他, 还使他母亲害怕他真的杀了人。现在我的贤能比不上曾参, 大王对我的信任也不如曾参的母亲信任曾参, 可是怀疑我的绝非只是三个人, 我唯恐大王也像曾母投杼一样, 怀疑我啊。当初, 张仪在西边兼并巴蜀的土地, 在北面扩大了西河之外的疆域, 在南边夺取了上庸, 天下人并不因此赞扬张仪, 却因此认为大王贤能。魏文侯让乐羊带兵去攻打中山国, 打了三年才攻下中山。乐羊回到魏国论功请赏, 而魏文侯把一箱子告发信拿给他看。乐羊一连两次行跪拜大礼说:‘这可不是我的功劳, 全靠主上的威力啊。’如今我是个寄居此地的臣僚。樗里子和公孙衍二人会以韩国国力强为理由来同我争议攻韩的得失, 大王一定会听从他们的意见, 这样就会造成大王欺骗魏王而我将遭到韩相公仲侈怨恨的结果。”武王说:“我不听他们的, 请让我跟您盟誓。”

终于让丞相甘茂带兵攻打宜阳。打了五个月却拿不下宜阳, 樗里子和公孙衍果然提出反对意见。武王召甘茂回国, 打算退兵不攻了。甘茂说:“息壤就在那里, 您可不要忘记……”武王说:“有过盟誓。”于是调集了全部兵力, 让甘茂进攻宜阳。

高三历史模拟试题 篇8

A.炎黄时期 B.夏商时期

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

2.希腊发现了古埃及纸草,中国出土了拜占庭琉璃器,朝鲜出土了唐三彩。从中可解读的概念是()

A.殖民主义 B.文化传播

C.军事征服D.宗教扩张

3.史学家们重视地理研究的主要原因是()

A.探寻自然与文明关系B.寻找事件发生的因果联系

C.探讨早期的价值观念D.展现历史的发展进程

4.《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的纽带是()

A. 财产 B.地域 C.血缘 D. 信仰

5.下列有关奥斯曼帝国崛起对世界影响的错误表述是()

A.诱发欧洲商人开辟新航路B.曾导致西欧商品价格暴跌

C.在巴尔干埋下不稳定种子 D.为欧洲文艺复兴汇聚人才

6.秦汉时期负责社会基层征税和调解纠纷的是()

A.县令B.三老 C.啬夫D.里长

7.北魏孝文帝曾被称为“民族融合的推手”,主要是因为他()

A.支持胡汉通婚 B.具备儒学修养

C.实施全面汉化政策 D.迁都中原洛阳

8.张说(667—730)有诗云:“青海和亲日,潢星出降时。戎王子婿宠,汉国舅家慈。”文中的“戎王”指的是()

A.吐蕃赞普 B.匈奴单于

C.鲜卑可汗 D.大食苏丹

9.下列政权与建立者不匹配的是()

A.辽——耶律阿保机B.西夏——元昊

C.金——完颜阿骨打D.元——铁木真

10.南宋时,临安人谢国明往来中日等国经商,后定居博多(今日本福冈市),并成为当地航运界首领。最便于他商旅活动的港口是()

A.广州B.泉州C.明州D.月港

11.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常言“我非相,乃摄也。”此言()

A.言不由衷 B.谦虚矜持

C.符合实际 D.擅权邀功

12.古代史学家认为记录的真相不受权贵威迫而秉笔直书,是史学家崇高的情操。后世史家称之为()

A.史才B.史学 C.史识D.史德

13.1555年《奥格斯堡宗教和约》签署,使新教和天主教一样得到承认,并规定了“谁的地盘,谁的宗教”的原则。该约签订得益于()

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启蒙运动D.英国革命

14.对右图中历史现象发展起推进作用的是()

A.资产阶级革命

B.第一次工业革命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资本的全球扩张

15.完全由清政府经营的企业是()

A.江南制造局 B.轮船招商局

C.发昌机器厂D.开平矿务局

16.19世纪末,日本学者称李鸿章为世界五大伟人,中国却称他为“当世秦桧”。对此认识最恰当的是()

A.这是日本的阴谋,离间清廷B.李鸿章出卖主权,被日推崇

C.评价人物的视角和立场不同D.因时代不同对人物看法不一

17.拿破仑统治对欧洲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是()

A.强化了君主集权的意识

B.扩大了工业革命成果

C.削弱了英国在大陆势力

D.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

18.《工厂游记》一书针对童工的劳役和剥削问题,提出国家应出钱买断私人企业,创造“国家车间”和“国家工厂”。赞同此说的是()

A.卢梭 B.彼得一世

C.马克思 D.罗斯福

19.19世纪四五十年代,日本学者渡边华山认为:西方各国“艺术(即技术)之精博,教政之羽翼鼓舞,似为唐山所不及”。文中“唐山”是指()

A.美国B.日本C.中国D.荷兰

20.据《上海电信史》记载:“1879年9月,大北公司向……申请德律风(电话)专营权,条件是向租界提供一整套电话通讯网。”文中省略的是()

A.英国政府 B.总理衙门

C.上海知县D.工部局

21.义和团运动最直接、最重要的作用是()

A.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它的灭亡

B.暴露了清政府的卖国本质,促进了人们的觉醒

C.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

D.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

22.下图是不同时期日军军帽形制与材质。据此推测,较为合理的是日军()

A.军官日益腐败,克扣军饷B.制帽技术进步,纸质轻盈

C.经济困乏,战争难以为继D.遭盟军反攻,畜牧业毁灭

23.有人认为,二战后初期美国的“疆域”覆盖全球。这里的“疆域”是指()

A.军事霸权 B.政治盟友

C.货币体系 D.价值观念

24.威尔逊总统参加巴黎和会;罗斯福总统出席雅尔塔会议;里根总统与戈尔巴乔夫签署条约。以上事实体现美国总统的身份是()

A.国家首脑 B.政党领袖

C.军事统帅 D.首席法官

25.下图照片中的情景,作为一种普遍现象开始流行于20世纪()

A.50年代初B.50年代末

C.60年代中D.70年代末

26.下图是1984年创作的漫画《做实验》。“实验”的最终目的是()

A.实现国家统一B.推进改革开放

C.调整外交政策D.筹建经济特区

27.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下列图示中的工具按材质出现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

A.①②③B.②③①C.①③②D.③①②

28.文字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下列不属于亚非文明古国为人类文明发展所作出重大贡献的是()

A.甲骨文B.象形文字C.楔形文字D.希腊字母

29.历史学家钱穆说,严格说来,要到秦汉中国历史上才正式有统一政府。秦汉以前的中国,只能说是一种封建的统一。他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秦汉时期实行了()

A.郡国并行制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D.皇帝制

30.“虽背《春秋》之义,固不失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矣。”这是鲁迅先生对我国古代一部重要史学著作的赞叹。这部史书在叙述历史时采用()

A.以人物为中心展开B.以事件之始末记述

C.以时序为主线写作D.以地域之联系综述

31.下面图示中所反映的内外形势与格局得以最终解决是由于()

A.设置河西四郡、形成郡国并行制

B.三次北击匈奴、形成内外朝体制

C.设置河西四郡、颁布推恩令

D.三次北击匈奴、颁布推恩令

32.秦隋都是短命王朝,但是一个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其最重要的共同举措是()

A.完成了国家统一 B.创建了中央官制

C.修建了巨大工程D.完善了法律制度

33.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材料所述现象的出现与宋代有密切关联的国策是()

A.创设科举制度 B.改进活字印刷

C.重文轻武D.鼓励海外贸易

34.中国古代“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的演变说明了()

A.封建社会的地方建制逐渐完善

B.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古代主要问题

C.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逐渐瓦解

D.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制度逐渐完善

35.某剧组要拍摄一部反映西欧中世纪庄园的电视剧。他们设计的以下一些场景中有明显错误的是()

A.庄园的耕地一般分为春耕、秋耕和休耕地

B.许多农奴在为庄园领主无偿修盖城堡房屋

C.庄园中有领主的堡垒、农奴的农舍和教堂

D.流动商贩在庄园里叫卖食盐、水果、腊肉

36.启蒙运动在许多方面都明显超越了文艺复兴运动。其“超越”主要表现在()

A.批判教会的宗教专制B.宣扬人文主义的精神

C.提出民主政体的构想D.倡导追求现世的成功

37.在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英国通过了《权利法案》、法国颁布了《人权宣言》、美国制定了1787年宪法。这说明()

A.以法律手段限制王权是这些国家革命的共同举措

B.以立法形式巩固革命成果是这些国家的相同手段

C.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独掌政权的法律地位

D.资本主义制度已经在欧美得以普遍的确立和推广

38.“较少的深思高论,只有一路随和,一路感觉,顺着经验走,绕着障碍走,怎么消耗少,怎么发展快就怎么走……温和中包含着刚健,渐进中累积着大步。”这一评论最符合()

A.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过程B.德国帝国制的形成过程

C.美国总统共和制的形成过程D.法国共和制的形成过程

39.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科学巨著是()

A.《齐民要术》B.《梦溪笔谈》

C.《农政全书》D.《天工开物》

40.一位同学在进行有关李鸿章的课题研究时,用了以下事例介绍其生平。其中不正确的是()

A.组建淮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B.兴办洋务,创建江南制造总局

C.参与外交,签订《辛丑条约》D.倡导维新,积极参与戊戌变法

41.据1887年《海关报告》:牛庄土纱每包(150公斤)售价白银87两,洋纱每包(150公斤)售价仅白银57两。洋纱价格低廉除了其自身的生产因素外,还因为外国在中国()

A.获取巨额战争赔款 B.享有协定关税特权

C.得到开埠通商便利D.享有领事裁判特权

42.梁启超先生说,史学者,学问之最博大而最切要者也,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这反映了梁启超的史学思想强调()

A.史学功能,弘扬传统B.历史进化,反对因循复古

C.历史学问,博大精深D.治史宗旨,以国民为主体

43.1830年以后,中国与西方的交往渐趋频繁,在这过程中,有许多误解,并发生过几次战争。不过德国与中国一直要到义和团事件才首次发生武装冲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19世纪中期以前的德意志,仍处于积弱与分裂状态,无力向外扩张

B.德意志许多哲人如伏尔泰对中国一向敬佩,所以其政府也对中国友善

C.德意志人民一向爱好和平,对其他国家没有野心,所以不曾向外掠夺

D.德意志工业发展,希望中国能购买其工业产品,所以采取友好的态度

44.1843年上海正式开埠,仅仅十年后,上海就取代广州成为中国进出口第一大港。上海取得如此重大的外贸成就主要得益于上海()

A.外贸历史悠久B.水陆交通便利

C.设有外国租界D.地方政府支持

45.“寸寸河山寸寸金,侉离(指分离、割取)分裂力谁任?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诗人黄遵宪1896年因何而发写的这首诗()

A.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割地赔款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C.甲午战败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D.中国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46.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创始人选择上海作为举行中共一大的地点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下列因素中,能够为他们作出决定提供参考的有()

①位于长江入海口,交通便捷②有英法租界,相对安全③五四运动主阵地,思想激进④城市生活现代化,食宿方便

A.①②B.③④C.①③D. ②④

47.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佩戴下图所示的臂章是在()

A.国民革命时期B.十年内战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48.下图所示是1958年刊载于《人民日报》的漫画,最合适它的标题是()

A.步调一致B.急起直追

C.脚踏实地D.光说不练

49.回顾欧盟的发展历程,我们可知:1970年,欧洲一体化组织被称作European Communities;1995年,则被称作European Union。从European Communities到European Union称呼的变化,显示出该组织()

A.实现了区域性货币联盟

B.地域已囊括并冲出欧洲走向世界

C.完成了地区政治一体化

D.合作的规模、领域日趋广泛深入

50.历史的发展离不开重大事件的影响。以下新中国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三大改造、土地改革、“大跃进”、“文化大革命”

B.“大跃进”、“文化大革命”、土地改革、三大改造

C.土地改革、“大跃进”、三大改造、“文化大革命”

D.土地改革、三大改造、“大跃进”、“文化大革命”

51.1964年,77个发展中国家在日内瓦发表《七十七国联合宣言》,提出了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这表明()

A.经济区域集团化进一步发展B.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

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瓦解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52.1971年,中国向世界公布了一份公告,其中有一句:“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总统于……适当时间访问中国。”在历史的进程中,这一“适当时间”定格在()

A.1971年B.1972年C.1978年D.1979年

53.这张摄于1993年的照片震惊了世界,它向世人揭示了非洲依然存在的状况。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第三世界一直为改变这种状况而努力。这种努力是()

A.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B.实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C.倡导和平共处的万隆精神 D.建立多极化的世界格局

54.下图是四川宁江机床厂发表在1979年6月25日《人民日报》上的一则广告,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日报》首次刊登推销产品的广告。这一现象的积极作用包括()

①促进企业技术革新,提高企业产品质量②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实现中外合作生产③鼓励企业大胆探索,变革企业经营模式④突破计划经济体制,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55.【内外朝的演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秦汉以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发展有一个规律,那就是皇帝为了加强集权专制统治,往往提拔心腹近臣,在自己身边建立一套秘书班子……内朝官的权力急剧膨胀,后来就逐渐取代了外朝官。当内朝官成为正式的国家机构以后,皇帝又重用近臣,在内朝建立另一个参谋班子,他们入侍帷幄,内参机密,在朝廷正式机关之外,又建立了一个凌驾于其上的内朝组织。

(1)概述西汉至清代内外朝演变的史实。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内外朝更迭这一规律的看法。

56.【货币中的历史】研究历史上货币流通的现象,可以加深我们对时代和社会的认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现象之一:白银成为主要货币

明代中叶后,白银成为主要货币。据研究,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欧洲各国与中国的贸易以中国的丝绸为主角,被西方学者概括为“丝—银”对流。中国通过“丝—银”贸易,获得了占世界产量1/4到1/3的白银,总量达到7 000吨至10 000吨。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18世纪末。

(1)“丝—银”贸易出现的国际背景和国内社会条件主要是什么?

历史现象之二:鸦片走私,白银外流

近年以来,银价之贵,州县最受其亏。而银商因缘为奸,每于钱粮紧迫之时倍抬高价。州县亏空之由,与盐务之积疲,关税之短绌,均未必不由于此。要皆与偷漏出洋之弊有以致之也。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19世纪上半期白银外流给国家和社会造成的影响。简述清政府针对白银外流所采取的应对措施。

历史现象之三:1盎司黄金35美元

1933年,美元贬值约30%。1934年,美国政府1盎司黄金的价格固定为35美元。1944年,美、英、中等44国通过《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1971年,美国停止以美元兑换黄金。1973年,美元贬值10%,各国放弃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

(3)1944年所确立的“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指的是什么?分别说明1933年和1973年美元两次贬值的原因。

历史现象之四:美元与中国货币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人民币兑美元汇价有所调整,1美元同人民币比价从2.8元升至8.27元,近年来又回落至7.0元以下。

(4)结合所学,分析中国货币兑换美元汇率变动的社会条件。

57.【近代西学东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有学者认为,在近代西学东渐进程中,国人对西学的态度经历了“被动接受——主动效法——自主选择”的过程。

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有关史实,叙述这一过程。

参考答案

1.A2.B3.A4.C5.B6.C7.C8.A9.D10.C11.C12.D

13.B14.C15.A16.C17.D18.C19.C20.D21.C22.C23.C

24.A25.B26.A27.C28.D29.C30.A31.D32.A33.C34.D

35.D36.C37.B38.A39.D40.D41.B42.D43.A44.B45.C

46.A47.C48.D49.D50.D51.B52.B53.A54.C

55.(1)西汉建立后,统治者继承秦朝的中央官制,丞相制度沿袭了下来。汉武帝为了裁抑丞相职权,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由皇帝与亲信近臣形成了宫廷的决策核心,称为“内朝”;而以丞相为首执掌政务的政府机关,称为“外朝”。朱元璋加强皇权,废除中书省和丞相之职,其在后期设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协助皇帝处理朝廷文书。明成祖时,正式确立内阁制度。康熙帝设南书房作为内廷决策机制钳制议政王大臣会议。雍正帝在宫内创设军机房,后将这一临时机构定为常设的军机处。乾隆帝时,进一步强化军机处的职能,内阁也形同虚设,皇权得以空前加强。

(2)内朝的形成以及内、外朝之间关系的变化是皇权与相权矛盾的体现。中国古代史上内外朝体制更迭,体现了皇帝集权的加强,有利于防止大臣擅权,稳定政局;也有利于平定边疆分裂叛乱势力,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与社会稳定。但另一方面,相权削弱乃至最终丞相被废除,到明清时皇权空前强化,严重阻碍了社会发展与进步。

56.(1)国际背景:新航路开辟,东西方贸易联系加强。国内社会条件:瓷器、丝绸、茶叶等商品通过海外贸易大量出口。

(2)影响:州县征税困难,盐税和关税少,造成国家财政危机;“银贵钱贱”造成农民纳税负担加重,激化了社会矛盾。措施:为遏制鸦片走私,清政府任命林则徐主持禁烟。

(3)1944年确立的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20世纪30年代贬值原因:为应对经济危机,罗斯福政府实施新政,调整财政金融政策,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20世纪70年代贬值原因:西欧一体化和日本的崛起,对美国经济的霸权地位进行了挑战,形成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经济格局。

(4)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或汇率随市场发生变化),对外开放程度提高,国家经济实力增强。

57.被动接受:经过两次鸦片战争,部分廷臣疆吏直观感受到西方军事的先进,出于维护清政府统治的需要,引进外国先进设备,进行机器生产,开展洋务运动。

主动效法: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洋务运动破产,康有为、梁启超等先进知识分子意识到零星地学习外国科技是不够的,为挽救民族危亡,主动发起维新变法运动,主张学习西方进行制度方面的改革。

上一篇:儿科主任个人年终总结下一篇:电力工程安全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