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兽医调查报告

2024-09-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畜牧兽医调查报告(精选8篇)

畜牧兽医调查报告 篇1

系部名称:生物工程系 专业名称:动物科学技术-姓名:陈文华 学号:102211122-

实践单位: 江苏省丹阳市吕城镇顺峰养猪场

实践时间: 2011年7月1日 至 2011 年7月31日

为期一个月的暑期实践已经结束,通过此次实践让我深刻明白学好专业知识的重要性;成为一名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也绝非纸上谈兵,应该要与实践密切结合,从中不断的学习才能在专业上有所突破。

暑假刚开始我就确定了去养猪场实习的计划,之后就进了丹阳市的一家现代化规模化养猪场。该场08年建成,总投资180余万元,现有存栏能繁母猪99头,年出栏商品猪2000头,种公猪3头。以杜长大三元杂交为主的杂交模式,拥有技术人员6人,其中兽医1人。场内有一间种公猪舍、一间后备母猪舍、一间妊娠舍、两间产房、三间保育舍、两间育肥舍、一间隔离舍、一间仓库、一间配药房、一间废弃物处理区、一片鱼塘,并且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引进“发酵床”新型养猪工艺,建有四间发酵床。

猪场的工作不是想象中那么累,重活不多,一天工作时间大概6个小时。每天早上5点左右开始清扫猪舍,扫前要根据猪的生长状况投料,同时观察猪的精神状态和吃料情况,有病症的需要打号标记。清扫完猪舍要给打号标记的猪测量体温,有发热症状的猪需要再次标记,然后针对猪的发病情况配药打针,有病症而无明显特征的猪要密切观察。8点左右就可以干完这些,吃完早饭,开始打饲料,不同生长周期的猪对饲料的要求都不同,需要分别打料,一般隔一天打一次料。这样上午的工作就结束了。中午是午休时间,下午三点开始同样是扫舍、投料,并观察上午打号标记的猪的病症,下午的活比较轻松,很快干完这些后,就帮助兽医打疫苗,仔猪断奶时要将母猪转栏,有时也需要将仔猪转到保育舍饲养,一个星期会有两次消毒,天气炎热时要冲洗猪舍,等到傍晚时候,根据发情周期将有明显发情特征的母猪引导其交配,这些都要做好详细记录。吃完晚饭后一天的工作还没有结束,母猪产仔大多数都是在晚上,这必须要有人接生,以免小猪闷死、压死,从第一头小猪的出生到整个胎衣的脱离大多需要两个多小时,小猪出生后要进行首免、断齿、断尾等必不可少的工作,产房的活需要细心的去做,并且做好防疫记录。这些就是我在猪场一天的工作,每天都大致相同,有时会有突发情况也要协助老员工去解决。

刚开始去猪场时,缺乏实践经验,干活笨手笨脚,那时觉的课本上学的知识很多用不上,所以一直都在跟老员工后面学习,他们也很热心的教我,从中我也学到了很多养猪的技术,很快我就熟悉了猪场的工作,他们说这些养殖技术大多是平时摸索出来的经验,每天晚上休息的时候我会对着资料记录下当天的工作,发现他们摸索的经验都是书上的理论知识,但有些养殖经验书上也会没有,而书上有的科学养殖技术在猪场中并没有实际应用,比如说经过大量理论和实践证明经过双重配种的母猪繁殖率与后代的生命力明显高于单次配种的母猪,如果运用到猪场配种中能大大提高产仔数,能带来直观的收益。所以我们很积极的交流养猪技术,以便自己能掌握到更多的技能。

通过一个月的实践学习,我对整个猪场的工作流程也有所了解,并能胜任自

己的工作,初步掌握猪场技术人员的工作技能,这对我以后的就业有很大的帮助,在猪场工作的日子里,使我明白实施科学养殖技术对推动畜牧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社会在不断的进步,技术也在不断的创新,一个现代化的猪场更需要不断实施科学养殖技术以解决实际生产中面临的误区,这样才能带来源源不断的收益,而作为一名畜牧专业学生更要学好专业知识,并在以后的工作中能给广大养殖户解决养殖中遇到的问题。

科学的养殖技术也需要在实际生产中检验其合理性与可实施性,不能盲目的去实施,要不乏冷静的思考,这一点在猪场里也得到了很好的诠释。这家猪场在10年引进了一种新型养殖工艺“发酵床”。“发酵床”技术是一种无污染、零排放的有机农业技术,是利用我们周围自然环境的生物资源,即采集本地土壤中的多种有益微生物,通过对这些微生物进行培养、扩繁,形成有相当活力的微生物母种,再按一定比例将微生物母种、锯木屑以及一定量的辅助材料和活性剂混合、发酵形成有机垫料。在经过特殊设计的猪舍里,填入上述有机垫料,再将仔猪放入猪舍。猪从小到大都生活在这种有机垫料上面,猪的排泄物被有机垫料里的微生物迅速降解、消化,不再需要对猪的排泄物进行人工清理,达到零排放,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这种新的养殖工艺近年来被广泛推广,该场在今年5月份已经建好四间发酵床,但始终没有投产,我很不解,如此环保省事的养猪工艺为什么迟迟不肯投产呢?带着疑问我向猪场技术人员请教并查阅相关资料,最终得到以下答案。且不论是否真的无污染零排放,在这几年时间里,很多养殖场里“发酵床”猪舍内的猪群绝大多数无法与基本健康划等号,大多数猪群的呼吸道病症状表现严重,泪斑浓厚、眼结膜炎、皮炎等疑似病毒感染症状相当普遍,药物使用与消毒药品选用难度大,猪群整齐度差、饲料采食量偏低、生长速度缓慢、达到上市体重的饲养日龄延长,饲料转换率低等情况相当突出,这样大大提高了养殖成本,此外温湿度也难以控制,微生物发酵会使垫料温度上升,当舍内温度大于30℃时基本见不到较大体重的育肥猪在垫料上活动,躺在猪舍边的水泥地面上纳凉似乎是猪群最惬意的享受,这样并不适合南方这样炎热的夏季,更适合幼龄猪群或寒冷季节各种猪群的保温需要,地区气候、季节与不同生长阶段猪群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科学养殖技术也只有在实践中摸索和证明。

这一个月的实践学习让我受益匪浅,今后我会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使自己掌握更多的技能,通过这次实践也让我知道学好专业知识的重要性,要为做一名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而不懈努力!

相关文献:

《浅谈发酵床养猪技术》 李燕萍 广西轻工业 2011 第1期

《浅谈发酵床养猪的优缺点》刘佰慧 莫胜军 汪晏伊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0 第9期

畜牧兽医调查报告 篇2

1.1机构设置同德县畜牧兽医站隶属县农牧科技局下属事业单位。设有畜牧兽医站、动物卫生监督所、动物卫生检疫站, 实行三块牌子, 一套人马, 合署办公。县畜牧兽医站辖五个乡镇畜牧兽医站, 共有专业技术人员48名, 管理人员1名。

1.2经费保障 (1) 兽医方面, 省财政拨款动物防疫补助经费7万元 (经费用于免疫抗体监测、疫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布病监测等) ;县政府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经费纳入县财政预算, 防控专项经费确定为10万元以上, 防控经费实行专款专用, 严防资金截留挪用, 确保财政资金安全、高效发挥疫病防控作用;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补助经费22.7万元 (经费用于村级防疫员补助经费、县乡镇兽医站防疫工作经费等) 。 (2) 畜牧方面, 补贴荷斯坦奶牛细管冻精0.32万支、每支15元, 补贴资金4.8万元, 西门塔尔冻精0.3万支、每支10元, 补贴资金3万元, 肉牛冻精1.02万支、每支5元, 补贴资金5.1万元;高原型牦牛良种补贴, 补贴项目户110户, 补贴种公牛220头, 每户补贴0.2万元, 共补贴44万元。全县村级防疫员177名, 每名村级防疫员由县财政年发放报酬800元, 省财政给每名村级防疫员发放补助经费1000元;县、乡镇兽医技术人员工资由财政全额拨款, 人头工作经费4000元。

1.3管理体制进一步强化畜牧兽医工作的行政职能, 充分满足公共卫生工作和畜牧业发展需要。对现有动物防疫、检疫、监督机构的行政执法职能进行整合, 组建县畜牧兽医站, 县镇畜牧兽医站财政全额拨款。负责实施动物疫病的监测、实验室诊断、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提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方案, 动物疫病预防的技术指导、培训、科普宣传;承担动物产品安全相关技术检测工作;负责畜牧技术的推广与实施。各乡镇设立畜牧兽医站, 属县畜牧兽医部门的派出机构, 事业性质, 依法承担动物强制免疫的监督实施、动物和动物产品检疫、动物疫情调查、疫情报告、兽药监督管理等政府公益性技术推广服务职能。人员工资、防疫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人员、业务、经费等由县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统一管理, 实行县乡双重领导、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乡镇畜牧兽医站站长实行公开招聘, 工作人员从现有畜牧兽医工作人员中公开招聘, 竞争上岗。每个村委会配备一名动物防疫员, 防疫员报酬列入财政预算。各乡镇也要根据实际情况, 给养殖小区聘用动物防疫员。

2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创新工作

2.1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设情况为加强农技推广工作, 提升农牧民科学种养水平, 全面推进农牧业科技的进村入户和广泛普及, 实现农牧业增效, 农牧民增收这一目的。本县筛选了藏羊养殖、牦牛养殖二个主导产业, 建立了5个科技示范基地。其中藏羊养殖示范基地2个、牦牛养殖示范基地3个, 遴选科技示范户480户, 选聘技术指导员48名, 科技示范户480户, 科技示范户与技术指导员的比例为10:1。为确保农技推广工作的有序开展, 县农牧科技局专家组围绕主导产业、主推技术, 结合本县实际, 制定了可操作性的《同德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实施方案》、《示范县技术指导人员工作方案》和各示范基地的《入户技术方案》、《入户指导方案》、《牦牛养殖技术规程》和《藏羊饲养管理》等, 确保了技术指导人员在入户指导服务中工作有序、规范操作, 务实创新、扎实推进。

2.2成立领导机构, 确保项目落实为有力推进我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的建设, 确保项目建设有人抓、有人管, 做到目标明确, 层层落实责任。 (1) 县政府高度重视, 切实加强领导。县人民政府成立了以主管农牧县长王俊学为组长、县农牧局局长李鹏毅为副组长, 县农牧局、县财政局、县人事局、县编办、县审计局、各项目乡镇等相关部门的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其办公室设在县农牧局, 由农牧局局长马志祥兼任办公室主任, 负责项目工作的组织、实施与管理工作。 (2) 建立了专家、技术组。狠抓部门服务质量, 形成了专家、指导员、示范户三位一体的服务机制, 切实加强对项目建设的指导工作。县人民政府成立了同德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专家组;并及时成立了同德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技术组, 确保每个示范基地有一名技术专家、有一名负责人。 (3) 为全面提高技术指导员素质, 提升服务水平, 本县48名技术指导员分别到省上进行业务普通班培训, 其中2位专家进行了为期15d的重点班培训。

2.3精心制定方案, 扎实推进项目建设为确保农技推广建设的有序开展, 县农牧局专家组围绕主导产业、主推技术, 结合本县实际, 制定了可操作性的《同德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实施方案》、《示范县技术指导人员工作方案》和各示范基地的《入户技术方案》、《入户指导方案》、《油菜种植技术规程》、《牦牛养殖技术规程》和《藏羊饲养管理》等, 确保了技术指导人员在入户指导服务中工作有序、规范操作, 务实创新、扎实推进。

2.4狠抓科技培训、有力推进示范县建设结合我县农牧业生产工作, 及时组织技术指导人员深入到各示范基地, 开展技术培训、科技指导服务。统一编印了根据实施方案制定的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 经过县级专家审核, 编写了实用技术规程藏汉两文小手册, 并发放到科技示范户手中。并在各基地分别开展培训。5个示范基地共计培训9期, 培训人数达487人次, 组织了辐射带动户现场技术观摩7次, 643人次。 (1) 采取以会代训的方式开展培训。各示范基地抓住乡镇、村社召开村干部会议、示范基地动员会等时机与会议主办方联系留一定时间由专家组成员、技术指导员开展科技培训。 (2) 入户调研开展技术培训。抓住畜牧业生产时节, 各技术指导员开展入户畜牧业生产调研、走访农牧户开展实用技术培训。 (3) 开展面对面、手把手的技术培训。按照实施方案、工作方案及相关要求, 技术指导员在深入示范户、开展了面对面、手把手的将农牧科技实用技术、农技措施讲解培训。四是辐射带动户观摩开展培训。各技术指导员在组织辐射带动户现场技术观摩时, 抓住有利时机开展培训。通过技术培训, 使示范户及时了解掌握主推品种、主推技术要领和要求。

2.5加强技术指导、确保实效为切实提高科技入户率, 做到了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户, 技术要领直接到人。认真开展了畜牧业调研, 扎实推进了科技入户工作。将科技示范户手册、技术手册及时发放到每个示范户。《科技示范户手册》发放时技术指导员深入科技示范户家中, 技术指导员认真填写了《科技示范户手册》并填写清楚技术指导员与农户的联系方式, 要求技术指导员将自己的工作单位、姓名、联系电话填制完整, 便于示范户技术咨询联系、便于监督。并且给每位科技示范户发放科技小册子, 做到人手一册。每个示范基地设立公示牌。

2.6强化资金管理、落实物化补助严格按照资金管理要求, 实行专账核算、专人管理、规范运作, 阳光运行, 确保物化补助及时兑现到户。为切实规范资金管理,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根据《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09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实施指导意见的通知》及农业专项资金管理有关规定, 结合本县实际, 制定了《资金管理办法》, 将资金使用范围、标准作了明确规定;严格执行资金使用管理规定, 建立起资金拨付实行局长审批报销负责制, 分管领导把关责任制, 指导组长签字确认制, 技术指导员经办负责制, 财会人员审核列支制。截止目前, 共计支付资金100万元, 其中农技人员下乡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费用30万元。农业科技示范户物化技术补助15万元.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建设补助30万元, 聘请专家费用5万元, 农技人员和新型农民培训费用15万元, 技术资料印刷和制度建设等费用5万元。

2.7加大宣传力度, 狠抓信息工作为进一步提高对示范县项目建设的认识, 本县加强对项目建设工作的宣传, 使示范县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家喻户晓, 人人皆知。 (1) 采取召开乡、村干部会议, 学习上级文件和相关资料, 统一乡村干部的思想, 提高对示范县项目建设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 (2) 采取在每个示范基地醒目位置悬挂或书写宣传标语, 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 让示范户了解掌握项目建设内容、方法步骤, 进一步提高示范户的积极性, 共印发宣传资料1250余份, 书写和悬挂标语15条; (3) 加强信息报送。为及时让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农牧户了解本县示范县建设工作情况和各种适用科技措施, 借助县电视台以及向省、州有关部门发送简报等平台, 加强信息的发布工作。

3取得的主要成效

3.1理顺了乡镇农技推广体系乡镇畜牧兽医站实行了主管部门“派出制”, 全县5个乡镇畜牧兽医站, 共25名专业技术员, 建立了职能明确、机构完善、队伍精干、保障有力的基层畜牧兽医推广体系。

3.2畜牧兽医推广工作管理规范建立健全了农技推广各项制度, 主要有:《基层畜牧兽医推广项目实施合同管理制度》、《畜牧兽医人员定期培训制度》、《技术指导包村联户制度》、《专家技术负责制度》和《畜牧兽医服务全员绩效考核制度》等, 通过推行各项制度管理, 大大提升了服务效率和水平。

3.3畜牧牧业科技转化应用率明显提高完善了“专家—科技人员—科技示范户—牧户”的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快速通道, 建立了县、乡、村三级畜牧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全县48名技术指导员, 对480个科技示范户开展了2个产业共6项种养殖主推技术的入户指导, 带动了4360农牧户进行科学种养, 农民群众反响良好。

3.4畜牧业科技培训力度加大今年, 围绕2个主导产业, 大力开展农技培训, 培训基层农技人员、村社干部、科技示范户、养殖大户1000余人次。

畜牧兽医调查报告 篇3

笔者从事中职教育工作已有三年时间,在与学生的接触中有许多挥之不去的现象令笔者深思不解:为什么中职生流失率高?为什么中职生谈恋爱愈禁愈烈?为什么有些中职生内心封闭、情感冷漠?为什么有些中职生自卑怯懦、不主动与老师同学交流?为什么在技能操作机会多的专业课上也有不主动操作,仅仅只是旁观课堂的现象?为什么学校和老师对学生们总有那么多的担忧和无奈?……事实上这些问题绝非我校才有,为了能够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当前我校畜牧兽医专业中职生留守贫困生的状况,比较准确地分析新形势下留守贫困中职生思想道德观念和行为出现的新情况,较为科学地判断他们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思想道德观念和行为的新变化,以求真务实地精神推动中职生资助研究课题建设,笔者带领课题研究小组参与了广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提出的《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广西学生资助研究专项课题》。带着以上问题,笔者除了主动走进学生中进行交流外,还设置了一份《广西柳州畜牧兽医学校留守学生基本情况调查》,在2014年10月份对我校14级畜牧兽医专业各班学生代表共270人的基本情况做了抽样调查。其中发出调查问卷共270份,收回问卷270份,有效问卷267份。本次调查问卷涉及到学生的本人情况、家庭基本情况、学习基本情况等方面的问题,要求学生以署名的形式真实填写。笔者经统计后召集了本课题组的其他成员进行分析讨论,得出中职畜牧兽医专业留守贫困学生现状分析结果,现罗列如下。

一、学生本人的基本情况调查结果

问卷中设置了“与父母生活的时间段”这个问题,旨在统计本校14级新生的留守学生情况,经统计分析,在267份有效问卷中发现有127人为留守学生,占到总人数的48 %。这些学生中均为从小跟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长大,上学后仅在寒暑假或者仅有一个假期才能见上父母一面,长时间的不接触,没有父母在身边教育引导,跟父母感情很淡薄。因此针对这些留守贫困学生进行心理帮扶至关重要。

二、留守学生的家庭基本情况调查结果

调查问卷中设置了“家庭人均年收入”这个问题,旨在统计14级新生留守贫困生的基本情况。参照《广西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指导意见》第六条 根据我区各地实际情况,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情况分为三档,具体认定标准为(一)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和农村特困群众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学生,属于“特别困难”。(二)因家庭遭受重大疾病,重大自然灾害和事故等突发事件,导致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属于“突发事件特别困难”。(三)城镇低收入家庭(以家庭人均月纯收入不高于高等学校所在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20%为限)和农村低收入家庭(以家庭人均纯收入作为界定标准,月人均纯收入低于80元),维持日常基本生活困难的家庭的学生,属于“困难”。经分析统计,127名留守学生中能达到家庭经济困难标准的留守贫困学生共计58人,占到总人数的22%。笔者及本课题组的其他成员一致认为14级这22%的留守贫困生即为课题组接下来三年内急需经济帮扶的学生。

三、留守贫困生的学习情况调查结果

1.学习目的方面

在问卷中我设置了两个问题反映留守学生的入学态度,53%的学生是老师或家长建议来我校读数,43%的学生是自己选择来的,3%的学生是同学劝说;95%的学生学习的目的是获得职业技能和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从数据上可以看出这些留守贫困生的入学动机良好,学习目的明确,也为后续的针对性帮扶提供理论依据。

2.学习过程方面

设置这个调查问卷时14级新生已经入学2个多月,在学生已经适应了学校生活的时候,做这个调查问卷可以更有效的获得调研材料。在调查中发现有62%的留守贫困生对专业学习的状态回答的仅仅是“可以”,仅有29%的学生是满意目前的学习状态;62%的学生勤于思考,不懂的及时提问老师,也有31%的留守贫困生很少思考,老师怎么讲他们就怎么认为;当老师提问问题的时候,72%的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当然也有28%的学生不敢回答问题或者懒得回答问题;针对学习中的困扰问题,45%的学生选择没有合适的学习方法,34%的学生对课堂学习感觉不太适应,17%的学生没有学习目标,仅有3%的学生学习压力太大。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留守贫困学生对本专业适应还是很快的,这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值得称赞,可能由于刚入学不久还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也没有足够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这也为日后进行专业学习帮扶打下了基础。

3.学校开设课程及教师讲授课程方面

学校开设的专业课程在14级这些留守贫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有64%的认为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33%的学生认为学到的一些专业知识将来用得着;41%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技能指导对他们的学习非常有利;59%的学生希望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多获得专业技能技巧的指导。从以上数据可以分析在专业课程的设置和讲授方面,我校的课程设置还是比较适合学生的成长发展的,只是我们也要更加重视技能操作方面的教授,以便使学生能够更快的掌握操作技能。

4.学习态度方面

考虑到学生的求知欲会决定我课题组教师的帮扶力度,我们在调查问卷设置了几道有关学习态度问题。经调查发现78%的学生上课认真听讲,91%的学生喜欢启发式的教学方法,经过两个月的学习,72%的学生基本掌握了学习方法;但是在考察学生是否厌学时,仅有13%的学生自始至终没有出现厌学情绪,有75%的学生觉得认为自己的进步总是被忽视或不满教师的教学水平而出现过短时间的厌学。针对这些数据,笔者认为专业帮扶至关重要,心理帮扶也尤为关键。

5.毕业后的职业规划方面

71%的学生选择毕业后自己创业,12%的学生选择到国企工作,12%的学生选择到外企工作,仅有5%的学生选择到私企工作,可见留守贫困生的创业和就业帮扶对学生的成才非常关键。

畜牧兽医业实习报告 篇4

晚上关灯后听鸡舍动静。健康鸡晚上关灯后半小时内休息,安静无声。如发现“咕咕”或“呼噜呼噜”声。咳嗽喘息声,尖叫声,可能有传染疾病发生。

饲养员每天做完检察工作后,做好记录工作,有问题及时上报管理人员,以及时做好应对措施,防止、减少鸡的死率,提高生产效益。

到成年鸡到60日龄时可移入山上放养。白天放鸡活动,晒太阳,觅食。早、中餐可喂半饱,发挥鸡觅食的积极性,晚餐喂饱。这样即可以节省节饲料,又可以减少山上害虫对果树的危害,其次,放养对鸡的生长发育较好,由其是对羽毛的生长。

在鸡达到80--90日龄时就可以进行销售了。

总结:本人进入养殖场实习后了解到,因为该养殖场是一个较年轻的养殖企业,在资金和经验上还不完全成熟。不具备孵化雏鸡的能力,所需鸡苗乃由其它地区订购。并且饲料也是由饲料厂提供,这样大大的提高了成本价格。要降低成本可需从二个方面开始:

一、学习新的高效养殖技术

专家指导,学习鸡饲料的营养需要和合理搭配,收购玉米、豆粕等饲料中的主料。可采用分批实验的方式,自配饲料。

学习孵化技术,到大型养殖厂进行学习交流,购进父母代种鸡,场内孵化鸡苗。

二、转变单一的养殖模式。

1、采用小规模、大群体的生产方式

在养鸡专业村,实行雏鸡共育,充分利用设备和技术力量,为雏鸡提供适宜环境。

优质饲料、合理防疫,精心管理。

雏鸡共育结束后,分散到农户饲养。

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才调研报告 篇5

近年来,由于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我县畜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畜牧经济逐年增长,**年畜牧业产值实现41.9亿,占农业总产值的65%,畜牧业已成为县域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但随着现代畜牧业生产科技含量的不断提高,而现有的技术人才储备严重匮乏,已远远不能满足我县畜牧产业快速发

展的需要,为有效解决这一矛盾问题,引进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才已刻不容缓。现针对我县畜牧兽医技术人才引进方面特作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人才现状

(一)人员分布基本情况。平昌县畜牧食品局成立于1981年5月,现为县政府组成部门,内设8个股室,直属站所5个,共有干部职工348人。人员分布情况为机关管理人员12人,专业技术人员318人,工勤人员25人。

(二)人员文化程度情况。在文化程度上,现有硕士生1人,本科14人,专科学历34人,中专(高中)学历216人;在专业技术职称上,有副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122人,初级职称190人。

(三)人员年龄结构情况。年龄35岁以下91人,36-54岁的190人,46—54岁以上的30人,55岁以上的8人。

二、存在的问题

(一)年龄日趋老龄化。据调查,局属4个现有专业技术人才年龄在56岁以上的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5.6%,36-55岁的占66.4%,而35岁以下的年轻技术人才仅占28%,人员呈现老年化;另外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仅占总数的1.4%,具有中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占总数的40.8%,初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占总数的58%,高中级专业技术人才比重偏低。

(二)专业知识陈旧老化。进年来,由于经费等方面因素制约,我县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中,从未安排过脱产10天以上专业技术培训学习,现有专业技术知识基本上都是干部职工参加工作前在学校获得的,少量零碎的则是通过网络和报刊杂志自学获取,专业技术知识长期得不到更新,知识陈旧老化,对现代畜牧兽医技术掌握较少,队伍整体素质不高,难以适应畜牧业快速发展和动物防疫高标准、严要求的需要,专业知识更新迫在眉睫。

(三)直属单位人才短缺。局属4个单位现有编制76人,实有编制61人,空缺编制15个,其中,动物卫生监督所现有编制23人,实有人数19人,空缺编制4个;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现有编制23名,实有人数15人,空缺编制8个;品种改良站现有编制14人,实有人数13人,空缺编制1个;饲草饲料站现有编制16人,实有人数14人,空缺编制2个。

(四)人才引进渠道呈短板。由于一直以来人们对畜牧行业偏见,导致畜牧工作人员身价受损,社会知名度较低,许多优秀的大专院校毕业生不愿到畜牧系统从事工作,然而现行招录政策门槛也较高,要求本科学历以上,加之待遇较低,不利于人才引进。

三、对策和建议

(一)适当降低人才引进门槛。建议组织、人社部门适度放宽人才引进范围。根据需要,从招录本科学历降至专科,采取多渠道引进人才,尽可能从基层选调优秀的技术人才到相关单位,也可以跨行业引进人才,已便夯实人才队伍。

(二)准确建立人才信息库。建议主管部门应摸清现有人才情况,对现有的技术人才专门建立档案,并对他们的专业特长、专业爱好、工作成绩做详细的调查了解,然后根据他们的专业技能安排工作岗位,做到人尽其才,使具有专业特长的技术人员,在自己热爱的工作岗位上,自觉磨炼自己、提高自己,最终学有所成。

(三)切实加大人才培训力度。建议主管部门每年集中开展1—2次畜牧兽医技术专题培训,聘请专家和教授开展专题讲座,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法,推荐年轻的技术骨干到大专院校进行函授,并分期分批派技术骨干到外省参加有关学术交流和讨论,及时吸收新知识、新技能,全面提高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

畜牧兽医调查报告 篇6

县畜牧兽医局: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动物及动物产品流通交易日益频繁,动物疫病发生风险越来越高。“三聚氰胺”、“苏丹红”、“瘦肉精”等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出现,监管任务越来越重,难度越来越大。畜牧兽医执法的重点在基层,虽然我县每年不断强化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但在目前我县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急需解决。按照农业部关于扎实推进基层畜牧兽医综合执法的意见,需尽快成立我县的畜牧兽医综合执法大队。

一、当前畜牧兽医执法中存在的问题

1、职责不清。目前,畜牧兽医部门负责执行的有《畜牧法》、《动物防疫法》、《草原法》等11部法律法规,畜牧兽医执法监管领域增大、监管对象多,执法任务繁重,按照当前相关11部法律法规畜牧兽医执法应分别由畜牧、饲料、兽医医政药政、防疫检疫、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和动物卫生监督等部门承担,但因为我们基层机构不健全,与畜牧兽医有关的执法工作都有动物卫生监督所来完成,职责不清,协调不当,出了问题都是处理动物卫生监督人员。

2、执法主体不规范,行政处罚职责多,执法任务重,实施处罚涉及单位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其中涉及动物卫生监督、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草原管理、兽药监督、畜牧管理、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监督,乳品监督等方面;除动物卫生监督的行政处罚主体是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草原监督行政处罚主体是草原监理机构外,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兽药监督、畜牧管理、饲料监督和生鲜乳管理的行政处罚主体均为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同时,还有很多行政许可事项,这些处罚的日常工作涉及的单位很多。

二、成立畜牧兽医综合执法大队的必要性

1、农业部关于畜牧兽医行政执法六条禁令明确规定各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按照《农业部关于全面加强农业执法扎实推进综合执法的意见》(农政发〔2008〕2号)和《农业部办公厅关于扎实推进基层畜牧兽医综合执法的意见》(农办牧〔2010〕4号)的要求,扎实推进基层畜牧兽医综合执法,从根本上解决畜牧兽医行政执法工作开展的根本问题,做到权责一致。

2、畜牧兽医综合执法大队成立实现行政管理职能与监督处罚职能相对分开,监督处罚职能与技术检验职能相对分开。同时

可以整合职能。将畜牧兽医部门涉及的种畜禽生产经营、畜禽养殖及资源保护、兽药监管、饲料监管、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管、草原监理、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动物卫生监督等方面的行政处罚、执法监督等职能进行整合,交由畜牧兽医执法机构承担。实现行政处罚职能统一行使,执法人员统一管理,执法力量统一调度,执法文书统一规范,行政管理、行政审批、行政许可职责明确。

3、畜牧执法包括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兽药等投入品管理、动物检疫防疫监督等方方面面,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经济社会稳定。全面推进畜牧兽医综合执法可以加大源头治理、环节控制、全程监管力度,实现从引种、生产、防疫、检疫、屠宰、加工流通等环节的全程监管。同时为切实履行畜牧兽医部门法定职责,提升畜牧兽医部门形象与地位,提高社会公共管理能力和文明执法水平,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妥否,请批示。

xxx动物卫生监督所

畜牧兽医调查报告 篇7

1 基本情况

1.1 合作社成立情况

县各镇 (乡、街道) 合作社的成立以镇 (乡、街道) 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为基础, 采取自愿入社、择优选用的原则, 吸收工作积极性高、年轻有为、专业技术水平强、文化素质较高的村级防疫员作为社员, 由社员推选经验丰富、有组织管理能力、技术过硬的村级防疫员为合作社负责人, 牵头注册合作社。入社社员遵守合作社章程, 服从统一管理。现成立合作社13个, 合作社与政府签订动物防疫劳务承包合同并开展工作。

1.2 人员基本情况

现有社员179人, 有大专学历的占20.1%, 高中占12.3%, 初中及初中以下的占67.6%;在年龄方面, 30岁以下占7.3%, 30~50岁的占55.9%, 51~60岁的占30.7%, 61岁以上的占6.1%, 每个学员每年参加培训2~4次。

2 组织运行模式

2.1 前提和目的

成立合作社是探索和创新镇 (乡、街道) 村级防疫员管理模式, 充分发挥合作社的组织、协调作用, 实现防疫员优化配置、自我管理、自主经营, 推动畜牧兽医工作社会化服务进程。在县农村工作局的指导下, 以动物防疫工作为主, 为全县畜牧业提供服务。

2.2 组织管理模式

合作社实行自主经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运行机制, 镇 (乡、街道) 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的各类动物防疫设备可供合作社社员使用, 入社社员按照合作社负责人要求开展动物防疫工作。

2.3 工作职责

合作社负责实施动物防疫, 建立健全免疫档案, 开展重大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 采集动物监测样品, 参与重大动物疫病扑杀和突发事件处置, 协助官方兽医开展动物检疫, 为养殖户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等工作。

2.4 运行模式

镇 (乡、街道) 政府与合作社签订《动物防疫服务承包合同》, 由镇 (乡、街道) 政府出资向合作社购买动物防疫服务, 并支付动物防疫服务承包费。

3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1 稳定了村级动物防疫队伍

未成立合作社前, 村级防疫员按照流动式管理模式, 村级防疫员流失严重, 镇 (乡、街道) 防疫工作任务繁重, 防疫队伍组织困难。合作社成立后, 从2015年秋季动物防疫开始, 村级防疫员在开展日常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外, 实施集中免疫与日常补免工作相结合, 实行有偿服务, 在全面完成动物防疫基础上, 减少了养殖户因其它疾病造成的损失。

3.2 提高了免疫工作质量

未成立合作社前, 部分防疫员的免疫工作怠慢, 出现防疫空白, 免疫抗体合格率低。合作社成立后, 全县免疫工作到位, 密度高, 质量好。2015年秋季重大动物疫病实施强制免疫密度均达到应免疫数的100%, 经随机抽样检测, 免疫抗体合格率达80%以上, 有效预防和控制了动物疫病的发生, 确保无重大动物疫情。

3.3 调动了村级动物防疫人员工作积极性, 增强了防疫责任心

未成立合作社前, 防疫员工作积极性不高, 防疫工作滞后。合作社成立后, 对年度考核为优秀的合作社社员实行年度额外奖励, 激发了工作热情, 社员们对工作认真负责, 及时开展动物免疫工作, 报送防疫工作进度, 按时或提前完成防疫任务。

3.4减轻了镇 (乡、街道) 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工作压力

镇 (乡、街道) 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的技术干部人员较少, 既要组织动物防疫工作, 又要承担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生产指导、技术服务等工作, 还有部分被借用于其他工作, 工作任务繁重且责任大。合作社成立后, 村级动物防疫工作由合作社牵头, 镇 (乡、街道) 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对合作社的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 以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为核心, 将常规免疫工作推向市场, 从而解决了镇 (乡、街道) 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的技术干部工作繁重问题。

3.5 增加了经济收入

未成立合作社前, 防疫免疫注射服务工作由村级防疫员单个运作, 难以形成合力, 有偿服务费用收费不规范, 服务市场竞争不平衡。合作社成立后, 由合作社负责人组织人员开展动物防疫工作, 服务体系统一、规范, 降低各项成本, 防疫劳务补贴由合作社按工作量分配给参与防疫工作的社员。

4 存在的问题

4.1 合作社的章程内容与执行尚需规范, 组织机构还不健全, 监督制度以及对社员的管理等需进一步加强。

4.2 没有及时地为社员提供信息、技术等服务, 加上社员之间文化、技术水平及服务时间差异, 使合作社难以实行统一服务标准管理。

5 建议

5.1强化内部管理, 加大人才培训, 全面提高合作社的整体素质。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和内部管理制度, 完善运行机制。强化对社员的教育培训, 不断提升素质, 增强合作社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全面提高合作社的服务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畜牧兽医调查报告 篇8

摘要:本文研究鄂西恩施自治州巴东县庄屋顶村畜牧业发展状况,介绍当地的地理背景、养殖条件、资金、市场、土地产权、利润等方面,希望能为其它地区发展畜牧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鄂西恩施;畜牧业

中图分类号:F3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145-01

一、发展畜牧业的大环境

(一)地理环境适合畜牧业。

庄屋顶村位于恩施最西部,西接重庆市巫山县,北临神农架。庄屋顶村是典型的山地地形,土地贫瘠,唯有少数两山之间平坦土地可耕种。山地海拔均在1700米以上,山势陡峭,难以形成大规模的草场。四季气候变化显著,夏凉冬寒,典型山地气候。羊、牛对地形适应性强,具备发展养殖的地理条件。

(二)大量农村人口进城使得大量荒山、草地集中成为可能。

传统农村的所有资源都被分割成小块,无法集中资源进行大规模养殖。伴随城市化进行,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农村出现大量荒芜的山地、草地,使得承租土地成为可能。

图1

二、畜牧业规模化趋势明显

通过对村里村民的实地调查,发现有许多家庭都是传统的农业和畜牧业并存,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出现了几位专门以畜牧业为产业的户主,畜牧业颇有规模,以师昌民为代表的“兄弟养殖合作社”为其中典型,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绝大多数人在从事传统农业之时仍然将畜牧业作为副业。徐宗山、马明虎、师昌民、师常华是养殖专业户,完全脱离传统的农业,师昌民、师常华兄弟建立了合作社形式的农业企业。

养殖对象以牛羊为主,尤其是羊最少得有10只,最多的兄弟养殖合作社多达683只,在高海拔地区这个数目很难得,兄弟养殖合作社可算作一个小型农场。以农业为主要业务的家庭的养殖数量与专业养殖户的养殖数量相比悬殊很大,羊的悬殊在68.3倍,牛的悬殊在15.5倍,这是因为牛的养殖周期于羊的周期,养殖成本高于羊的成本,以及草场承载力有限。

三、专业养殖户占有大面积的山地草地

传统的以畜牧业为副业的家庭的养殖场所是自家的自留山、自留地。养殖专业户租赁大量的荒地荒山,集中起来形成很大的养殖区域集中养殖,场地面积多大1500亩以上,其中兄弟养殖合作社达到2700亩,相当于一个中型农场规模。由于规模大,完全可以脱离农业进行纯粹的畜牧业生产经营与管理。

四、财务筹资运用债务杠杆

图2

办理规模化的农场需要大量资金。前期资金积累不足让筹办过程充满风险,所以不得不举债融资。非专职养殖户养殖数量少,不需要举债。专职养殖户不得不筹借大量资金。兄弟专业养殖合作社一半财务资金靠举债筹集。其初期资金构成如图2。

五、政府提供养殖技术支持和免税

兄弟专业养殖合作社建立后,政府部门提供技术支持,免费给予检疫。卫生部门上门提供疾病预防和疫苗服务。由于初期没有及时注意卫生防疫,养殖养殖损耗率达70%,打疫苗之后损耗率降到10%,极大地保障了养殖的安全,从源头上确保产品健康。

政府为了扶持年轻人创业,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给予免税支持,减轻成本负担,净利润提高,家庭收入增长,对畜牧业发展是很大的激励。

六、销售渠道单一且不稳定

商品靠市场得以流通和存活。兄弟养殖合作社畜牧产品的销售依赖熟人主动上门重复购买,缺乏主动开拓市场的意图,仅满足巴东和巫山近距离市场。顾客主要集中在逢年过节时段上门购买。一旦顾客的经济水平下降或者消费欲望萎缩,大量产品积压滞销,财产损失很大。在信息化时代,若不利用现代化手段扩大销售网络,吸引大量潜在客户,多元化销售渠道,兄弟养殖合作社的盈利能力不会增强。建立现代化的销售网络,维持稳定的客户群,对合作社很关键。

七、土地产权关系不稳定使养殖风险仍然存在

中国农村土地是集体所有制,个人不具有土地的所有权,农民个人只有土地的使用权。合作社租赁的土地是土地使用权,使用权的期限有限,而且合作社租赁土地没有订立有法律效力的合同,未来出租人随时可能收回出租的土地,届时承租人将不能主张自己的权利。所以,合作社要想办法使土地的使用权期限尽可能延期,并且以合同形式确定权利,否则养殖事业随时都会半途而废。

八、利润空间受产业发展模式影响大

兄弟专业养殖合作社主要依靠绿色放养,主要特色是绿色无污染。这种粗放的经营管理模式简单、成本低,以家庭为单位就可经营,只需要投入土地租金费用、种羊成本,无税收费用负担,人力资源无需成本支出,估算每年收入结余15万元以上,在当地算富裕之家。但是,相比肉制品加工产业,利润显得很小。就单纯卖羊而言,市场价格波动不大且不高。通过图3的对比可知,若进一步加工卖羊肉,羊肉每单位价格比单纯卖羊单位价格高三倍以上,可见精加工后的利润空间之大。

图3

结语:

从前山地畜牧业只是农业的补充,显得微不足道,现在畜牧业在农村中地位得到提高。发展畜牧业能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丰富农村生活,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但是在山区农村发展畜牧业会受到很多因素制约,比如土地产权问题、启动资金不足、产品销售市场受限、无法发展深加工等等。这些困难需要相关部门帮助解决,例如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投资肉产品加工产业等,同时农民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畜牧业发展的现代模式。

特别说明:本文受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创新教育计划资助。

作者简介:

徐宗才,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研究生。

张丹风,女,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研究生。

任雅娴,女,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研究生。

杜晓聪,女,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研究生。

上一篇:幼儿园区域活动评价的有效性下一篇:医院护理计划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