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反义词的成语

2025-02-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包含反义词的成语(精选11篇)

包含反义词的成语 篇1

【解释】:九:表示极多。形容经历很大危险而幸存。也形容处在生死关头,情况十分危急。

【出自】:战国・楚・屈原《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刘良注:“虽九死无一生,未足悔恨。”

【示例】:您哥哥剑洞枪林快厮杀,~不当个耍。◎元・王仲文《救孝子》第一折

一决胜负yījuéshèngfù

【解释】:进行最后的.较量以决定高下。

【出自】:宋・司马光《与王介甫书》:“介甫之意,必欲力战天下之人,与之一决胜负,不复顾义理之是非,生民之忧乐,国家之安危。”

横七竖八héngqīshùbā

【解释】:有的横,有的竖,杂乱无章。形容纵横杂乱。

【出自】: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三十四回:“一片瓦砾场上,横七竖八,杀死的男子妇人,不计其数。”

【示例】:床下~有几双花鞋。◎曹禺《日出》第三幕

左右逢源zuǒyòuféngyuán

【解释】:逢:遇到;源:水源。到处遇到充足的水源。原指赏识广博,应付裕如。后也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非常顺利。

【出自】:《孟子・离娄下》:“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

【示例】:这样,他们在落笔的时候,便已有着“成竹在胸”、“~”的形势。◎邹韬奋《经历・青年“老学究”》

前呼后拥qiánhūhòuyōng

【解释】:前面有人吆喝开路,后面有人围着保护。旧时形容官员出行,随从的人很多。

【出自】:元・无名氏《赚蒯通》第二折:“想为官的前呼后拥,衣轻乘肥,有多少荣耀!”

【示例】:放学了,同学们~地走出了校园。

左顾右盼zuǒgùyòupàn

【解释】:顾、盼:看。向左右两边看。形容人骄傲得意的神情。

【出自】:晋・左思《咏史》诗:“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

包含反义词的成语 篇2

1 理论框架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人与现实客观互动的产物。它的原则是“现实—认知—语言”, 在这一过程中, 认知是我们研究的核心环节, 其过程通常被表达为“互动体验、意象图式、范畴、概念、意义”, 意象图式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意象图式”这一术语首先被Lakoff[5]和Johnson[6]在1987年分别提出, 他们都认为:意象图式具有体验性、想象性、抽象性、心智性、动态性等特征, 并且对于建构范畴、形成概念、理解意义、进行推理等具有重要作用。总之, 意象图式是人类在与客观外界进行互动性体验过程中反复出现的常规性样式, 它们主要起意向性抽象结构功能。意象图式不仅能分析语义, 还能分析句法, Lakoff根据六种动觉意象图式和形式化空间假设分析了语言中基本句法构造。受到前人研究的启发, 本文试图构建“对立交叉图式”对汉语对立语素合成成语进行分析, 探讨其生成机制。

“对立交叉图式”主要是基于认知参照点理论提出的。据了解, Rosch[7]于1975年在“认知参照点”一文率先提出认知参照点理论。1993年, Langacker[8]在“认知参照点构式”一文中利用认知参照点分析了英语中的介词、所有格结构等。在该文中, Langacker指出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用到“物理参照点”, 也就是说, 一旦C (进行概念化的人) 选了一个参照点 (R) 之后, 就可以在一定空间范围 (D) 内以其为基准来确定另一个物体 (T) 的相对位置或速度。当物理参照点概念化进入心智世界后, 头脑中就可以用想像出的一个假性基点, 然后以此寻找到T (如图1所示) 。在图中从C到R, 以及从R到T的过程被称作为“心智路径 (mental path) ”, 用虚线来表示。“认知参照点”这种认知机制, 充分体现出了人的主观识解性。

根据思维的对立与统一原则, 本文将认知参照点理论中的一个T变为两个T, 就是说target变为两个语义对立的targets。将图1变为图2, 如图所示, 也就是说当C (进行概念化的人) 接触到一件事情之后, 选择了参照点R, 然后在一定空间范围内投射出两个对立的目标T (T1和T2) , 在语言上表示为一对反义词。它们的反义关系在词汇上主要表现为:互补反义词 (如“男”和“女”) 、可分等级反义词 (如“冷”和“暖”) 、方向反义词 (如“东”和“西”) 和关系反义词 (如“出”和“入”) 。这些词汇在被识解出来之后又通过交叉才形成了最终的成语, 如图3所示。

2 数据分析

本文从《汉代汉语成语词典》V4.00 (网络版) 39188条成语中进行排查统计出713条反义穿插成语和20条重叠交叉成语, 下面用对立交叉图式分别分析其生成机制, 并讨论其句法语义特征。

2.1 反义穿插成语

反义穿插成语由两对反义词穿插组成, 在成语当中比较常见, 它由两个对立图式生成, 形成四个概念之后, 进行交叉, 后而固定形成成语。下面图3是一个用“对立交叉图式”分析的例子“弊多利少”:

在生活中, 当人看到或者感受到利益的问题时, 在经过感觉、知觉之后, 如图3所示, 通过认知参照点R1 (利益) 同时产生两种对立的概念就是T1“弊”和T2“利”, 脑海中在出现这一概念的同时, 根据参照点R2 (量的大小) , 同时加工出两个对立概念T3“多”和T4“少”, 这样四个字都出现在了人脑中, 接下来该怎样组合呢?汉语当中的构词主要有并列和离合的方式, 在这里, 如果直接并列组合, 就会得出“弊利多少”一词, 这个词汇不能传递具体信息, 因此根据实际情况, 进行离合交叉组合, 可以得出“弊多利少”“弊少利多”这两种表达, 因为“弊少利多”这一现象比较正常, 无需重视, 这种表达的需要性就没有“弊多利少”的强, 所以就有了“弊多利少”这样的表达。至于为什么不会出现“少利多弊”“多弊少利”这样的表达, 它与人想要强调的东西有关, 要强调的东西一般都会放在前面, 同时也与汉语的表达习惯和音调有关。

根据统计到的数据发现, 反义穿插成语在语义上主要表现为对立对比的关系, 如:弊多利少、薄今厚古、党同伐异、敌众我寡、损人利己、吐故纳新、外刚内柔、逐末弃本、尊古卑今等。在句法结构上主要表现为并列结构, 包括动宾并列结构 (薄今厚古、党同伐异、逐末弃本、尊古卑今、损人利己、吐故纳新) , 主谓并列结构 (弊多利少、敌众我寡、外刚内柔) , 偏正并列结构 (洁言污行、前因后果) , 动补并列结构 (出生入死) 等。

2.2 重叠交叉成语

重叠交叉成语是指AABB型成语, 虽然数量不多, 是对立交叉成语中特殊的一种。由两个相同的对立图式构成, 然后相互交叉获得。这类成语往往由两个对立反义词构成, 形容词、名词、动词都可以重叠构成, 如:日日夜夜、朝朝暮暮、来来去去、真真假假、里里外外、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浮浮沉沉、吞吞吐吐、是是非非。这样的成语是由两个对立图式叠加构成, 是一种特殊的对立交叉图式。

下面图4是一个用“对立交叉图式”分析的例子“朝朝暮暮”:

在生活中, 人们感受着日出和日落, 经过感觉、知觉之后, 如图4所示, 在认知参照点R1 (时间) 的参照之下, 同时产生了两种对立的概念T1“朝”和概念T2“暮”, 另外一个对立图式中还是相同的认知参照点R2 (时间) , 区分出的还是概念T3“朝”和概T4“暮”, 然后T1“朝”和T3“暮”交叉组合, T2“朝”和T4“暮”交叉组合, 生成了“朝朝暮暮”这一成语。

这种重叠交叉的成语的句法结构比较简单, 一般都是两个相同词性的词的重叠使用。但其意义相对复杂, 和对立语的意义有相似之处。对立语可以用对立的两种事物来表示比这两种范围更广或者不同范围的一种事物, 如“买卖”就表示所有的商业交换活动。“朝朝暮暮”中的“朝”和“暮”用两极概念包括了所有的概念系统, 用部分代替了整体, 表示了一天中的所有时间。同时由于独特的重叠形式, 用两次替代多次, 创造出多次重复的感觉, 如“来来去去”, 给人一种来了又走了, 又来了又走了的多次回复的感觉, 所以“朝朝暮暮”还表达了一天接一天重复的意思。

总之, 人遇到想要表达的情况时, 通过一个认知参照点R1, 投射出对立的两个目标T1、T2, 再通过另一个认知参照点R2, 投射出另外两个对立的目标T3、T4, 这四个目标即这两组反义词再根据实际情况经过交叉最终确定下来, 表达想要表达的意义。这就是“对立交叉”图式, 它解释了反义交叉成语的生成机制, 同时它也是一种重要的认知图式, 可以生成更多新的四字词语。

3 小结

人在与现实世界的互动体验过程中, 感受着黑与白, 里与外, 定义着东与西, 南与北。“对立交叉图式”是已经在头脑中构建好了的图式, 想到“利”的同时也想到了“弊”, 看到“朝”的同时就看到了“暮”。这种对立在语言中的各个层面都有体现:一词两反义, 反义合成词, 反义交叉成语、对偶、矛盾修辞等都含有对立统一, 相互依存的思想。本文通过用“对立交叉图式”对反义交叉成语两种不同构成形式的分析, 对这类特殊的成语的生成机制做了一定的解释, 帮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了这类成语。

摘要:反义交叉成语是指由两对反义词交叉组合而成的四字成语, 如“弊多利少”、“损人利己”、“大同小异”等;意象图式是认知语言学理论中非常重要的认知方式, 指的是人类在与客观外界进行互动性体验过程中反复出现的常规性样式;该文试图创建“对立交叉图式”来探讨反义交叉成语这一特殊结构的生成机制。

关键词:反义交叉成语,“对立交叉图式”,生成机制

参考文献

[1]龙青然.汉语成语结构对称类析[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8 (1) :64-67.

[2]任丽珍.成语中的修辞[J].写作, 2010 (10) :13.

[3]唐淑娟.现代汉语反义复合词的认知分析[D].重庆:四川外语学院, 2010.

[4]李俊敏, 张彩虹.对反义语素同位对举成语的考察[J].宜宾学院学报, 2011 (8) :94-96.

[5]Lakoff G.Woman, 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7.

[6]Johnson M.The Body in the Mind:the Bodily Basis of Mean-ing, Imagination, and Reason[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Chicago Press, 1987.

[7]Rosch E.Cognitive reference point.Cognitive Psychology, 1975 (7) :532-547.

带有回肠的成语-包含回肠的成语 篇3

[回肠伤气] huí cháng shāng qì

形容音乐、文章等缠绵悱恻,感人之极。

[回肠九转] huí cháng jiǔ zhuǎn

好象肠子在旋转。形容内心痛苦焦虑已极。

[回肠荡气] huí cháng dàng qì

回:回转;荡:动摇。使肝肠回旋,使心气激荡。形容文章、乐曲十分婉转动人。

[回肠寸断] huí cháng cùn duàn

形容极端悲苦、忧伤。

[回肠百转] huí cháng bǎi zhuǎn

形容内心痛苦焦虑已极。同“回肠九转”。

[九回肠断] jiǔ huí cháng duàn

形容痛苦、忧虑、愁闷已经到了极点。

[九回肠] jiǔì huí cháng

形容回环往复的忧思。回肠:形容内心焦虑不安。

[九曲回肠] jiǔ qū huí cháng

形容痛苦、忧虑、愁闷已经到了极点。

[荡气回肠] dàng qì huí cháng

荡:动摇;回:回转。形容文章、乐曲十分婉转动人。

[愁肠九回] chóu cháng jiǔ huí

包含“马”的成语 篇4

[bīng qiáng mǎ zhuàng] 形容军队实力强,富有战斗力。

心猿意马

[xīn yuán yì mǎ] 也说意马心猿。形容心思不定,好像猴子跳、马奔跑一样难以控制。唐许浑《题杜居士》诗:“机尽心猿伏,神闲意马行。”

牛头马面

[niú tóu mǎ miàn] 迷信传说阎王手下的两个鬼卒,一个头像牛,一个头像马。比喻各种阴险丑恶的人。

天马行空

[tiān mǎ xíng kōng] 比喻气势豪放,不受拘束(多用在评价写作、绘画和书法等方面)。天马:汉武帝时从大宛(古代西域国名)得到的汗血马称为天马,意思是神马。见《史记·大宛列传》。行空:形容骏马奔驰,如腾空飞行。

招兵买马

[zhāo bīng mǎi mǎ] 从各方面招揽人,扩充武装力量。也比喻组织或扩充人力。

吹牛拍马

[chuī niú pāi mǎ] 吹牛:吹牛皮;拍马:拍马屁。指爱说大话,喜欢自我吹嘘和一味逢迎巴结别人的行为。

汗马功劳

[hàn mǎ gōng láo] 《韩非子·五蠹》:“弃私家之事,而必汗马之劳。” 后用汗马功劳形容立下战功。现也指在工作中做出贡献。汗马:战马因奔驰而流汗。

马不停蹄

[mǎ bù tíng tí] 比喻一刻也不停留,一直前进。

蛛丝马迹

[zhū sī mǎ jì] 比喻与事情根源有联系的不明显的线索。

跑马卖解

[pǎo mǎ mài xiè] 旧时指骑马表演各种技艺,以此赚钱谋生。也说跑马解、跑解马。

五马分尸

[wǔ mǎ fēn shī] 车裂的俗称。

青梅竹马

[qīng méi zhú mǎ] 李白《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后来用“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的时候天真无邪,在一起玩耍(竹马:儿童放在胯下当马骑的竹竿)。

快马加鞭

[kuài mǎ jiā biān] 对快跑的马再打几鞭子,使它跑得更快,比喻快上加快。

一马平川

[yī mǎ píng chuān] 能够纵马疾驰的平地:翻过山岗,就是~了。

龙马精神

[lóng mǎ jīng shén] 唐代李郢《上裴晋公》诗:“四朝忧国鬓如丝,龙马精神海鹤姿。”后用来比喻健旺的精神。

车水马龙

[chē shuǐ mǎ lóng] 《后汉书·马后纪》:“前过濯龙(园名)门上,见外家(马后的娘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 后用来形容车马来往不断,非常热闹。

害群之马

[hài qún zhī mǎ] 《庄子·徐无鬼》:“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 后用“害群之马”比喻危害集体的人。

马革裹尸

[mǎ gé guǒ shī] 用马皮把尸体包起来。指在战场上壮烈牺牲。《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一马当先

[yī mǎ dāng xiān] 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形容领先或带头。

人喊马嘶

包含所为的成语 篇5

[所作所为] suǒ zuò suǒ wéi

指人所做的事。

[莫知所为] mò zhī suǒ wéi

不知道怎幺办好,形容激动得不知怎幺办。亦作“莫知所谓”。

[无所作为] wú suǒ zuò wéi

作为:作出成绩。没有做出任何成绩。指工作中安于现状,缺乏创造性。

[无所不为] wú suǒ bù wéi

没有不干的事情。指什么坏事都干。

[惟所欲为] wéi suǒ yù wéi

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任意而为。

[唯所欲为] wéi suǒ yù wéi

随心所欲,任意而为。

[何所不为] hé suǒ bù wéi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所不为。

[畅所欲为] chàng suǒ yù wéi

痛痛快快地做想做的`事。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jīng chéng suǒ zhì,jīn shí wéi kāi

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比喻只要专心诚意去做,什么疑难问题都能解决。

[为所欲为] wéi suǒ yù wéi

包含安危的成语 篇6

关于包含安危的成语

[安危与共] ān wēi yǔ gòng

共同享受安乐,共同承担危难。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连。

[安危相易] ān wēi xiāng yì

易:变易,转变。平安与危难互为因果,相互转换。

[存亡安危] cún wáng ān wēi

使将要灭亡的.保存下来,使极其危险的安定下来。形容在关键时刻起了决定作用。

[安不忘危] ān bù wàng wēi

在安全的时候不忘记危难。意思是时刻谨慎小心,提高警惕。

[居安思危] jū ān sī wēi

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

[居安虑危] jū ān lǜ wēi

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同“居安思危”。

[道高益安,势高益危] dào gāo yì ān, shì gāo yì wēi

益:更加;势:权势。道德越高尚,为人处事好,就越安全;权势越大,更容易滥用权力,刚愎自用,就越危险。

[转危为安] zhuǎn wēi wéi ān

由危险转为平安(多指局势或病情)。

[去危就安] qù wēi jiù ān

离开危险,达到平安。

[变危为安] biàn wēi wéi ān

包含返还的成语 篇7

[七返还丹] qī fǎn huán dān

传说中气功修练的一种方法。

[返朴还真] fǎn pǔ huán zhēn

去掉外饰,还其本质。比喻回复原来的自然状态。同“返朴归真”。

[返朴还淳] fǎn pǔ huán chún

返:返回,还。朴:朴实。淳:诚实,厚道。指恢复原始的诚实和朴实厚道的社会风气。

[返老还童] fǎn lǎo huán tóng

由衰老恢复青春。形容老年人充满了活力。

[返本还源] fǎn běn huán yuán

本、原:根本,原貌。返回原来的.地方。佛教说法,指忘了本原的人通过拜佛修行,回到本原状态;或指贬谪人世的仙人又回到仙界。

[返本还原] fǎn běn huán yuán

本、原:根本,原来面貌。返回原来的地方。佛教说法,指忘了本原的人通过拜佛修行,回到本原状态;或指贬谪人世的仙人又回到仙界

[返本还元] fǎn běn huán yuán

犹言返本还源。

[还珠返璧] huán zhū fǎn bì

宝物失而复得。

[还元返本] huán yuán fǎn běn

回复到事物的本来形态。同“还原反本”。

[还醇返朴] huán chún fǎn pǔ

回复到人本来的淳厚、朴实的状态或本性。同“还淳反朴”。

[还淳返朴] huán chún fǎn pǔ

包含大笑的成语 篇8

[捧腹大笑] pěng fù dà xiào

用手捂住肚子大笑。形容遇到极可笑之事,笑得不能抑制。

[烘堂大笑] hōng táng dà xiào

形容满屋的人同时大笑。

[哄堂大笑] hōng táng dà xiào

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

[轰堂大笑] hōng táng dà xiào

形容满屋子的人同时放声大笑。

[抚掌大笑] fǔ zhǎng dà xiào

抚:拍。拍手大笑。形容非常高兴。

[遗笑大方] yí xiào dà fāng

指让内行见笑。

[贻笑大方] yí xiào dà fāng

贻笑:让人笑话;大方:原指懂得大道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有专长的人。指让内行人笑话。

[见笑大方] jiàn xiào dà fāng

包含三分的成语 篇9

[三分像人,七分像鬼] sān fēn xiàng rén,qī fēn xiàng guǐ

形容人长相丑陋,也指人遭疾病或其折磨后不成人样子。

[三分像人,七分似鬼] sān fēn xiàng rén,qī fēn sì guǐ

骂人的话。骂人长相难看。

[三分似人,七分似鬼] sān fēn sì rén,qī fēn sì guǐ

詈词。骂人长相难看。

[三分鼎足] sān fēn dǐng zú

鼎:古代炊具,三足两耳。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

[三分鼎立] sān fēn dǐng lì

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同“三分鼎足”。

[入木三分] rù mù sān fēn

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鼎足三分] dǐng zú sān fēn

鼎:古代炊具,三足两耳。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

[分三别两] fēn sān bié liǎng

详细分说;清楚,明白。同“分星擘两”。

[鼎分三足] dǐng fēn sān zú

包含公行的成语 篇10

犹言假公济私。假借公家的.名义,谋取私人的利益。

[借公行私] jiè gōng xíng sī

借公事的名义谋取私利。

[货赂公行] huò lù gōng xíng

赂:贿赂;公行:公开。公开用金钱、财物收买别人进行不正当的活动。

[货贿公行] huò huì gōng xíng

指公开受赂。同“贿赂公行”。

[贿赂公行] huì lù gōng xíng

贿赂:因请托而私赠财物;公行:公开做。指公开受赂。

[贿货公行] huì huò gōng xíng

指公开受赂。同“贿赂公行”。

[例行公事] lì xíng gōng shì

包含虚无的成语 篇11

[虚无飘渺] xū wú piāo miǎo

形容若有若无,空虚渺茫。

[虚无缥缈] xū wú piāo miǎo

虚无:空虚;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的样子。形容空虚渺茫。

[座无虚席] zuò wú xū xí

虚:空。座位没有空着的。形容出席的人很多。

[坐无虚席] zuò wú xū xí

座位没有空着的`。多形容观众、听众或出席、参加的人很多。

[弦无虚发] xián wú xū fā

指射箭百发百中。

[弹无虚发] dàn wú xū fā

[殆无虚日] dài wú xū rì

殆:几乎;虚:空。几乎没有一天空着。形容几乎天天如此。

[名下无虚] míng xià wú xū

上一篇:ps心得下一篇:麻醉记录单麻醉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