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结束语应注意哪些问题(共19篇)
我认为课堂教学的“结语”不可小觑,完整的一节课,从导入到结束,应该是一个和谐的整体,每一个环节都是至关重要的,应该善始善终。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始终处于很重要的地位,而美的熏陶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体现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恰如其分的结束语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节课快要结束时,学生的注意力进入分散期,教师应当及时变换课堂的活动方式,使学生的注意力再次进入高度活跃状态,以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要有一个完美的结束语,好的结束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展思维,教师针对课文内容,借题发挥,引导学生进入美好的意境,那么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忌虎头蛇尾
要避免上课上到哪儿算哪儿,临近结束,看到时间不多了,就紧急刹车,马上结课,草率收尾。既没有梳理总结,也没有回顾练习,更不会留有余地,让人回味。因为结课仓促,致使整堂课显得虎头蛇尾。由于课堂教学节奏过快,留给结束的时间过多,结束就信口开河、胡拉乱扯,使课堂黯然失色。
(二)忌淡而无味
平淡无奇的结课,达不到启发思维、回味无穷的境界,很容易使学生在平淡中淡忘所学的内容。结课耍成为学生学习的强心剂而不能成为催眠剂。教师要在有限中去追求无限,突破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即一堂课结束时,注意浓郁的色彩。艺术的含蓄,使学生感到“语已尽而意无穷”,课后引起咀嚼回味,展开丰富的联想。
(三)忌前后矛盾
包括:结束与导入提出的问题相矛盾.结束与讲授内容相矛盾,教师所表达的观点与教材观点相矛盾等。
要注意所讲授内容的前后联系,避免在结课时出现前后矛盾。结束时前后矛盾会造成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影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正确理解。
(四)忌延时拖堂
讲解知识,对某些重点的阐述允许必要的重复,允许不厌其烦,甚至过于追求精练
结束时,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疲劳,如果拖堂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大部分学生不喜欢教师拖堂,甚至怨恨教师拖堂。拖堂是不符合学生心理的,会造成学生思维惰性、心理疲劳等消极影响。结束时绝不要拖泥带水,费力不讨好,干净利落。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每个语文老师智能结构、教学风格的不同及课文体裁的差异,其结尾处理也会各有千秋。但不管采用何种形式,都必须依据课文的内容、体裁和学生的特点而定。教学结尾的任务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概括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强化难点,总结规律,使学生对整堂课的教学内容和知识要点获得明确清晰的印象;二是开拓学生视野,促进学生思维,引起他们对有关内容的联想和思考,最终给学生一种“教学已随时光去,思绪仍在课中游”之感。
中小学教育科研具有微观性、具体性、日常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等特点,因此,其内容必须是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形成理论,并用理论指导实践。这是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以实际应用为主要目标,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主要任务,分解课题目标,落实科研任务,扎扎实实、认认真真、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课题研究,必须扬弃过去那种“假、大、空”的课题取向,倡导教师课题研究的“小、真、实”。
一是要注重“小”。即确立的课题题目要“小一点”。从梳理个人(或学校)教育教学的问题里,选择能够链接新课程理念的、切实可行的、能够彰显本校特色的、可以通过反思和行动改变行为的“小”课题。或是将上级下达的重点课题结合本校教育教学实际情况分解成子课题,乃至子课题的子课题,以增强课题的可操作性。
二是要注重“真”。即课题研究内容要“真一点”。有专家提出:“教师的研究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课堂教学,也就是通过课程的开发、设计和知识在课堂中的传递,实现教学传递和育人工作;二是对学生的心灵成长的呵护、教养和促进。”教师必须围绕改进课堂教学、促进学生成长的真实情景和真实事件,发现带有共性的困惑和疑难问题,问题必须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性。
三是要注重“实”。即课题研究的方案设计和操作过程要“实一点”。特别强调“做起来”。即在课题研究方案设计时,要对课题研究的过程进行有步骤、科学的安排,做到操作步骤、研究目标与课题组成员承担的具体内容、工作任务紧密结合、相互落实,使每位课题参与者在相应的研究步骤与研究层面上进行研究。从而杜绝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坐车”的多,真正参与研究的少的“泡沫科研”现象。同时,课题组成员还要及时有效地反思、归纳、提炼每一环节,使整个课题的操作始终处于有步骤、有成效的运作之中。
着眼于课堂教学,占住教育科研主阵地
教师的教育科研必须立足于课堂教学,搞好教学工作是教育科研的前提条件。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学,教育科研只有在坚持搞好教学工作的前提下,才能结出丰硕之果。离开教学活动去搞教育科研,必然会脱离实际,甚至走入误区。真正的教育科研应当是立足于本学科及本人教学实践,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认识问题,总结出本学科的教学经验和教学体会,不能为了研究而研究,应当把教学与科研统一起来。只有在搞好教学的前提下才能结出更好的科研之果。教师要搞好科研,就应当首先要立足于搞好教学,要认真地备课,认真地钻研教学大纲,吃透教材。把备课作为教研的起点,要认真搞好课堂教学,不断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处理好教学的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积累经验。只有认真去搞好教学工作,不断地积累经验,才能为搞好科研工作打好基础。
着眼于反思实践,抓住教育科研主要方法
教育科研的方法有多种,但适合中小学教师的主要是不脱离教师的教学实践,为解决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而进行的反思实践研究。要使反思切实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工具和桥梁,实践中要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脑子里要有问题。有问题、有障碍才会有思考、有分析。教师在开展教育反思活动时,要注意形成自身的问题意识,要善于在稍纵即逝的现象中捕捉问题,在貌似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就拿教学来说,如果教师有明确的问题意识,就可能在教学的方方面面发现问题。比如,在教学目标方面,可以反思教学目标是否完成和合理;在教学内容方面,可以反思教材内容重点、难点的处理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等。
二是反思要有持续性。偶尔的反思并不困难,也是绝大多数教师能做到的,但持续不断的系统反思却不见得是每个人轻易都可以做到的。作为研究的反思,应该是持续的、不间断的、系统的,它摆脱了零散片段反思的状态,将反思渗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教育教学研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注重课前导入的提问
俗话说,一个设计巧妙的课堂导入往往能够决定一堂课的质量。语文教师在进行一篇新课文的讲解的时候,如何能够在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实这是具有一定的挑战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每个人的思维活动不可能一下就变得活跃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要求学生需要对事物进行一定的思考。思考是由问题所引起的,所以,根据我的教学经验,教师在新课程进行的开始可以选用悬念式的提问方式,这样会在无形中激发初中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对新课文的内容产生热情。学生在思考教师一开始设置的悬念式的问题的时候,这本就是一个思维活动过程的热身,对于学生能更好的学习意义重大。
例如在讲到名著推荐与阅读的《水浒传》时候,我先给学生放了一首歌曲《好汉歌》:“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课堂气氛一下变得活跃起来了,然后我趁机问学生“大家平时所熟悉的梁山好汉都有哪些?”,“你最喜欢的好汉是谁,喜欢他的理由是什么啊?”这些问题很简单,学生们开始讨论起来。我趁机问学生,“有谁能告诉老师梁山好汉通常是什么时候出手的啊?”这样一下引出了课堂主题。
再例如讲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时候,我先问学生,“你们童年的时候有哪些趣事,有谁能说出几件事来?”然后用多媒体展示一张有关于童年趣事的网络图片,让学生猜一猜老师今天要讲课的内容,大家对此很感兴趣,教师以学生的兴趣为切入点,把学生的情绪在这样的悬念中调动起来,开始以饱满的热情进行授课。
二、对学生的兴趣点进行追问
当一个人对一个方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时,他就会以此为乐趣,不管这个方向的问题多么复杂,都会潜心钻研下去。具体到语文阅读教学中,当学生对某一篇课文或者是某一个类型的问题产生了兴趣,这便会在无形中激发他的学习动力与探讨问题的能力。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优秀的文章,这些文章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强烈的感染力,特别是文章的中心思想,会在读者心中产生强烈的反响。如何能够发现学生的兴趣点所在呢?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细致观察,通过有效提问,让学生获得深刻的认识和体验。
例如我在给学生讲解一篇课外阅读《安塞腰鼓》的时候,我发现班上很多学生对腰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刺激学生进一步学习,我通过连续不断地提问,让学生对这种感觉有所加深,比如我问他们,“课文中哪些语句与大家刚才描述的感觉是相吻合的?哪位同学能够大胆的找出来,给大伙读一读?”有的学生站起来说,“124页第七自然段‘碟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然后我又问他,“你找的很好,可是你感觉你读出来那种豪放、粗犷的感觉了么?”那位同学回答说没有,我鼓励他,让他试一试用饱满的热情重新读一遍。
该生读完之后,比刚才有了一些进步,我又说,“你刚才读的很好,怎么样能读的更好呢?”他回答,“我感觉语速可以快一点,因为这段话中有不少的排比句。”该生继续读。完成之后,我夸奖道:“你读的太棒了,老师为你自豪。”其他的学生笑了,课堂气氛变得越来越好。当然,通过一次次追问,学生对腰鼓的感觉越来越强烈、清晰,获得了更好的体验。
三、逆向思维进行提问
在中国语文教学中,由于受到现实教育体制某些不良因素的影响,学生在学习到一定的程度之后,他们的思维往往会形成思维定势,这虽然是比较普遍的现象,但是如果长期以往任由发展,对于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会产生很大的不利影响。这个时候,教师如何让学生突破思维定式呢?我认为,可以采用逆向思维的提问方式,也就是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反弹琵琶”,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或者将问题引向反面,这种方式实施开来后,往往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在课文《台阶》中,由于学生都是新世纪出生的一代,赶上了祖国繁荣昌盛的时代,所以他们对中国旧式的农民形象是很难体会的,即使是有了一定得感触,但是这些感觉只是停留在浅层。学生们不理解,为何高高的台阶花费了人一辈子的辛苦去建造,到头来父亲却不愿意坐在最高的一层,出乎人的意料,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作者想表达的是什么?为什么“他那颗很倔的头颅埋在膝盖里半晌都没动,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我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我问他们,“假如,父亲没有花费大量的心血去建造一个台阶,他会是什么样的状态呢?你们觉得父亲倾尽心血去建造这样一个台阶,他值得这样做么?”学生们要想回答我的问题,就必须去课文中寻找一些描写父亲的片段,通过仔细地分析,得出答案。当然,学生通过我的逆行提问,已经模模糊糊地找出了答案,但是由于能力有限,语言组织还不是很完善,这时候需要教师进行统一讲解,帮助学生提高认识:父亲代表着贫穷、落后但是却十分倔强、要强的农民,他有志气,不想落后于他人,无奈是现实环境的限制,导致他在田里种地,但是,父亲身上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恰恰反映了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台阶虽然造好了,但是父亲也随之衰老了。
再例如课文《孔乙己》,教师在带领学生探讨孔乙己死亡的原因时,如果换个角度“如果孔乙己最后没有去偷丁举人家的东西,是不是不会悲惨的死去呢?”这种方式的提问会引起学生热烈的讨论,最终揭示导致出孔乙己死亡的根本原因。经过这样一番逆向的问题提问,可以将学生的定式思维打破。学生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之下,加深了对于旧制度下社会的黑暗、人情的冷漠和社会底层小人物悲惨命运的认识。
四、重视问题的启发性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也就是说教师给学生提问的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拓展思维的发展。如果在课堂授课中,教师按照教学大纲,提出一些中规中矩的问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便会逐渐丧失,他们也不愿意动脑筋想问题。如果教师在给学生提问的时候,可以将问题在精巧的设计下,能够“饶个弯”,用“曲问”的方式将问题抛出,这样学生便会觉得问题有一定的挑战性,不由自主地进行思考。当然,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将问题设置障碍等,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散发性思维的拓展。
教师在语文授课过程中,要想设计好启发性的问题,必须着眼于教材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特性和教学的实际情况,抓住契机,进行针对性地提问,使学生主动进行思考,这样效果更好。例如在给学生讲述民国时期的著名作家朱自清的《春》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春暖花开,阳光明媚、满园春色、东风浩荡等等,这些优美的词语都是描写春天的。在历史上,中国的文人墨客在诗词中对天天的描绘也是举不胜举,贺知章的‘二月春风似剪刀’,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朱熹的‘万紫千红总是春’等等。我们在看一下朱自清先生的文章,思考一下他从哪些角度写春天的?大伙一起朗读一下,在朗读的过程中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我通过这种问题的提问方式,利用词语形容春天和古人对春天的描绘,启发学生对春天的思考,由此将学生“诱导”朱自清先生如何描绘春天的,这样让学生能够更深入的理解课文。
语文学习应该是一个美妙的过程,因为学生可以与大师进行近距离的交流,聆听大师们的教诲,可以体验文章巧妙搭建的情景,实现思想上的进一步升华。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提问,至始至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准确把握好学生的兴趣和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同时,教师也要不断的钻研业务,认真备课,这样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才能驾驭全局,引导学生更好的听课,更积极的思考,使语文成绩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孙建军.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流”[J].语文学习,2009,04:28-30。
[2]曹永军.略说语文课的设问与应答[J].中学语文教学,2011,05:1 1-15。
[3]贾生荣.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6,04:15-16。
作者:郭晓芳 时间:2007/8/3 21:41:41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3995
不可否认,新课改为语文课堂教学注入活力,过去的“满堂灌”“一言堂”已逐步被师生间平等,民主的对话所取代,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教学方法发生了很大改变,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也出现了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要注意语文课的形式:
新课程提倡“对话教学”,就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与作者编者之间要进行“对话”,这种“对话”其实是思维与思维的碰撞。但是,有些教师简单地把“对话教学”变成了:“我问你答”的形式,教师设计一个总是然后学生围绕这个总是思考、讨论,把学生的思维限制在教师设计的思路和框架之内。有时候学生不听使唤,教师就使出浑身解数循循善诱,直到回答教师满意为止。这样的做法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也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其实,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一个重要的职责就是要引导学生自己提问,质疑问难,要能够激发学生由产生问题始以产生问题终。让课堂成为学生思维的王国,而教师则创作为平等的一员参与他们的讨论、交流与碰撞,课堂教学环境应该是民主平等、和谐、宽松、开放的,这样的教学形式才是新课程所期望的、真正的“对话教学”。
二、要注意语文课的味道:
无论教改怎样改、怎样变,语文课的特点不能被弱化,„语文味‟不能被淡化。不让学生去诵读文本,不让学生品味语言,不去培养学生的语感,只是让学生去讨论课文内容而提示的一些问题,结果成了常识课,甚至上成了政治课、地理课,这都是不对的。如有的老师讲《明天不封阳台》,在学生读过一遍课文之后,只提出了一些问题:“作者对封阳台的态度有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变化?你认为人类有哪些不珍爱自然的行为?结果怎样?”整堂课既没有引导学生品味和理解文章语言,也没有关注人文和情感的因素,这样的课显得肤浅,缺乏语文课的意味和力度。
要浓化语文课的味道,一是通过读让学生整体感悟文章语言。据说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在小时候,有一次,看到父亲正在雕刻一只狮子,他问父亲:“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好雕刻师?”父亲说:“以这只狮子为例吧,我不是在雕刻这只狮子,我只是在唤醒它。”父亲继续解释说:“狮子本来沉睡在石块中,我只是将它从石头的监牢里解救出来而已。”我们语文教学的过程其实就是唤醒生命的过程,是唤醒学生的情感和智慧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就是学生反复诵读文本,去体验感悟文本,进行形象思维的过程。教师既不可越俎代庖代替学生诵读,也不可浅尝辄止只作潜浅的内容上的理解,一定要让学生去读、去悟、去感受、去做心灵的远游,这才是阅读的生命。二是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品味文章的语言。如果说朗读可以让学生整体感悟文章的话,这里说的“引导”则是教师必须告诉学生怎样去“感悟、品味”,是在更深层次上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文素养。
三、要注重语文课的实效: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兴奋点,可以采取多种手段,但一定要注意“度”的把握。首先是学生学习方式方面,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有些教师片面地认为,课堂上学生自读、齐读、互问互答、分小组讨论等形式即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的全部,每堂课必安排学生间的互问互答、讨论等,看似非常热闹,其实容易形式化,不能真正起到讨论的作用,真正的讨论,应该是教师提出问题后,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学生真正开动脑筋,讨论出个“所以然”来。其次,演课本剧方面,有的老师遇到只要有情节、有对白的课文,必安排学生扮角色表演,有的甚至分几组或要求全班同学参与,轮番上台表演同一内容。这样的表演固然学生参与了,很大程度上也活跃了课堂气氛,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是很肤浅的,并没有准确把握、领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所以这种表演所收到的效果与原先的设想可能会有差距。最后,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方面。多媒体所反映的事物确实较具体、直观、形象,常能起到化繁为简、真实再现的作用,可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应该努力运用语言文字唤醒学生沉睡的生活体验,并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体验的能力。过多地使用多媒体,实际上是剥夺了学生的思考权,扼杀其想像力,试想对问题事物没有想象、思考,不经过头脑的加工整理,那么文章的朦胧之美、空白之美、蕴藉之美如何感受呢?又如何以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体验呢?所以,要把握多媒体运用的“度”,使其真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新婚夫妇要了解性生活的常识,使性生活过得美满。
(2)蜜月旅行最好避开女方的月经期。因行经期间不宜性生活,且女方经期较为疲劳,旅行会加重疲劳,这些都给新婚带来不愉快。若旅行中女方来了月经,男方一定要体贴,照顾好女方。
(3)旅途各地住宿条件较差,卫生状况不好,故旅行中更应注意性生活卫生。内裤要勤换洗,水盆、马桶等公共用具要洗刷干净后方可使用,尤其是女方更应注意。
医院病房的防火工作应注意以下几点:
(1)病房通道内不得堆放杂物,应保持通道畅通,以便万一发生火灾事故时,便于抢救和疏散病人,
(2)给病人输氧时应注意氧气瓶的防火。工作人员应该检查氧气钢瓶有无油污,如发现油污,应立即用四氯化碳擦除,以防油与氧气接触而发生燃烧。氧气瓶应符合避热、禁油、防止撞击等常规要求。氧气瓶室内不得存放任何可燃杂物,并应及时扫除。灰尘保持清洁,
整个输氧系统应不漏气。病房内有人输氧时,不得点燃卫生香和使用其他明火。
(3)病房取暖应尽量使用热水或热风,如果使用电炉或火炉时,必须严格注意防火。
(4)在病区为方便病人和家属加热食品设置的沪灶,应有专门的地方。并应有专人管理。
一、讨论的设置
1. 讨论环节的设置要依据教学的实际情况。
传统课堂教学总是采取“教师讲, 学生听”这种单一形式, 而现在的课堂教学出现了新的千篇一律, 即“讨论加回答”。教师纷纷追赶这一时尚, 不管什么教学目的、教学内容, 都运用讨论法。讨论时, 学生都在滔滔不绝地讲;讨论后, 大家又七嘴八舌地抢着发言, 可谓是热火朝天。但是这种讨论的实效如何呢?教师不应把讨论法当作一种教学的点缀, 盲目随意, 使讨论流于形式, 而不见实效。
讨论法的应用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在教材的重难点处、在理解的疑惑处、在学生的发现处、在可能发生争论处等教学难度大, 需要大家共同解决的地方才可以设置讨论环节。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 教学方法的选择是为解决具体的教学问题服务的, 不可滥用。
2.讨论主题的设置要有价值。
有的教师不管三七二十一, 随便设置一个讨论题, 或干瘪无意义, 引不起学生的讨论兴趣;或过于高深, 不知从何讨论起;或与本课教学无关, 没有教学意义。
设置讨论题时, 首先必须明确讨论的目的, 要解决什么问题, 期望学生在哪些方面有所发展。所设置的讨论题在内容上要注意整体性, 要有较大的思维空间和价值, 能引起学生的思考, 激起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有可能通过讨论解决问题, 从而获得成功体验。如教学《走一步, 再走一步》, 如果让学生讨论“父亲是如何教我爬下山崖的”, 就没什么价值, 也引不起学生的讨论兴趣;如果讨论“父亲不直接把我抱下来的原因是什么?试着分析一下”, 就可以使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 有讨论的意义。
3.教者在设题的同时要明确讨论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的分歧, 并明了自己如何引导。
有些教师设置讨论题时总是一厢情愿, 想当然的认为讨论就应该按照某种“路子”走下去, 不会出现什么“意外”。这实际上是对学生和教学内容的不熟悉造成的。也是对设置讨论的不尊重。
既然是讨论, 就会出现分歧, 有些分歧甚至会很大, 那么教师在教学之前就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的教学内容预测到会有哪些分歧, 该如何化解为好。当然, 讨论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我们没有预想到的分歧, 这是就更需要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做好引导。
二、讨论前要做好相应的工作
1. 讨论之前要让学生明了讨论的目的和要求、讨论的方法, 必要时搭建科学的平台, 提供相应的资料。
为便于学生探究, 除课本资源外, 应尽可能多渠道提供有助于解决问题、启发思维的背景资料及各类学习资料。
2. 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时间。
对文本的深入阅读和思考是讨论的基础。学生没有对文本的深入阅读和思考, 就不会有有价值的讨论, 也就不会有有价值的收获。讨论也就失去了意义。如有的教师讲《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先是教师和学生读诗歌, 学生还没有进一步理解诗歌的内容, 就让学生串讲诗歌大意, 这种教学是无意义的。学生没有和文本的深层对话, 就去生硬地阐释诗歌内容, 其学习价值很低。不要担心花时间给学生深入思考会影响进度;相反, 学生深入思考之后, 反而能更好地理解文章, 讨论的质量会更高, 效果会更好。
三、讨论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1.要尊重学生的话语权, 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
目前的一些课堂讨论是“伪讨论”, 教师强制学生一起向预设的答案进发, 不允许学生发表有悖于教师要求的自我言论, 这种讨论不是真实的讨论, 是以讨论的形式完成以往的一言堂的内容而已, 没有达到讨论的目的。不允许不同意见, 就无从形成新的见解, 反而更加阻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学生的想法和体验得不到尊重, 自然对讨论失去兴趣。
2. 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将师生和生生之间的差异作为展开讨论的资料。
(1) 教师不是讨论的核心, 应以参与者和引导者的身份介入讨论。
在讨论进行中, 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叶圣陶先生曾说过, “讨论进行的当儿, 有错误给以纠正, 有疏漏给与补充, 有疑问给予阐明, 虽说全班学生都有份, 但是最后的责任还在教师方面。”但教师绝不是讨论的核心, 核心应该是学生。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一步步纠正错误, 走向正确, 提高认识。
(2) 学生之间的差异更是良好的讨论“资料”。
没有差异就不会产生讨论, 学生对事物的认识程度、对生活的情感、个人的语文素养等各个方面都必然存在差异, 同处课堂之中, 这种差异就会引发争议, 这种争议正是课堂讨论的基础。有了争议就会有讨论, 有了讨论才会有正确认识的产生。所以,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 并想办法将其变成良好的教学资源。
3. 讨论中少给些掌声, 多引导学生反思。
学生在课堂讨论中有进步, 教师便习惯以掌声来鼓励。掌声使学生得到了尊重, 有益于激发他们更积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掌声过多也会产生疲劳, 学生也就不再以此为意了。
在讨论中, 除了对发言者的鼓励之外, 应多引导学生反思, 以帮助学生在不同意见的交锋中形成新的见解, 增加学生思维的灵活度。讨论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让大家各抒己见, 而是通过这一民主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引导其思想和认识的进步。
四、讨论后应引导学生及时进行评价反思
一、提问要突出课文重点,有层次感
在设计课堂提问时,首先要深入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材。应根据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教学目的、要求,理出教学的重点难点,提问的重点应该将问题集中在关键点上,问在最需要问、最值得问的地方,以突出重点,攻克难点,提高课堂效率。
二、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
教师对学生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只局限于针对少数优秀生,如只限于向少数学生提问而冷落大多数,他们会觉得老师偏心,不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面向全体学生,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调动每个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体验参与和成功带来的愉悦。对回答错误或不会回答的学生,要耐心引导和启发,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即使答错了也不可严加批评和指责。对于积极回答的同学要给予鼓励,使教师提问和学生回答在融洽友好的气氛中进行。对个别学生的回答,无论正确与错误,教师都要考虑这种回答与全班大多数学生的理解是什么关系。如果个别学生的回答很好,那么全班多数学生是否理解他的回答?如果个别学生的回答需要矫正,那么他所存在的问题是否代表着多数学生?只有把这些情况搞清楚了,才能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三、对学生的回答要作评价
“目标、教学和评价”是现代教学观的三要素。在提问时,教师要自始至终细心观察学生的反应,慎重处理学生的回答,以不同的方式评价学生的回答,及时矫正其认识缺陷。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的好处体现在评价的过程正是对学生进行理解训练的过程,如果教师对学生的发言不作任何指导,那训练也就无从体现了,同时评价发言能够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思维方法和表达习惯,也可以为学生的阅读理解指路,使教学思路更顺畅,学习思路更清晰。
在评价学生的回答时,要坚持表扬为主,时刻给学生以鼓励,即使回答完全错误,也应听他说完,再给予评价,或许他的这种思路在全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尤其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更要特别鼓励,消除他们心理上的障碍。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公正,恰如其分。在评价学生回答时,教师也要有民主作风,让学生有插话、提问和发表不同意见的机会,形成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
贷款找安家,十年专业品牌,服务有保障: 房屋抵押贷款| 企业经营贷款| 加成经营贷款| 二次抵押贷款| 二手房按揭贷款贷款| 小额无抵押贷款
一、何时申请留学贷款?
一般留学生的存折是在申请留学前的一年开始启动,一般留学生需要提供6个月至1年的银行存款证明资料,根据要求存入银行,包括定期、活期储蓄存款及凭证式国债。并且是多次存入而非一次存入。如果你的留学决定做得比较仓促,没有足够的存款时长或者存款数额不足,可以通过办理留学贷款的方式来弥补。
二、留学贷款额度及年限
一般来说,留学贷款的额度不能超过学校的报名费、留学内的学费、生活费及其他必需费用的等值人民币总和,如果是房屋抵押办理留学贷款,最高不超过100万元人民币,贷款的期限最长不超过6年。
三、房屋抵押留学贷款如何办理?
房屋抵押贷款就是用申请人或父母名下的房产作为抵押,银行出具贷款文件可以用来作为澳洲留学的担保金。房屋抵押贷款的利息比现金质押贷款的利息稍贵,每个银行政策都不同的;而且提前还款的要求每个银行的要求也不尽相同。目前不是所有的银行都可以做房屋抵押贷款的。
四、留学贷款需准备的相关资料
可以凭借银行开具的《留学贷款通知书》、《贷款证明书》、《存款证明书》等证明材料,用作办理留学签证的资金证明,进行贷款。
贷款找安家,十年专业品牌,服务有保障: 房屋抵押贷款| 企业经营贷款| 加成经营贷款| 二次抵押贷款| 二手房按揭贷款贷款| 小额无抵押贷款
2、双方已经登记结婚的,只有在双方确未共同生活或者婚前已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且在双方必须离婚的前提下,才支持当事人的返还请求;
3、因给付彩礼导致生活困难,是指绝对生活困难,即该困难是实实在在的困难,是指靠自己的力量已经无法维持当地最基本的生活水平。该种情形也需以双方离婚为前提。
彩礼符合了返还的条件,并不意味着必须百分之百地返还,人民法院在确定返还的数额时一般要根据双方共同生活时间的长短、有无生育子女、财产使用情况、双方经济状况、彩礼数额的大小、哪方提出解除婚约等情况,酌情确定返还的比例。
离婚彩礼返还纠纷的审理期限是怎么规定的
1、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2、人民法院审理对判决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人民法院审理对裁定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终审裁定。
3、我国法律制度中只规定婚前财产属于个人财产,但是对婚前彩礼没有什么特别的规定,而且,很多时候婚前的彩礼并不是直接支付给女方的,有些地方是支付给了女方的父母,像这种情况,彩礼其实属于女方父母的财产,跟夫妻双方是没有关系的。
女方家装饰婚前财产
女方嫁妆一般不是是婚前财产,一般是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如果是婚前的陪嫁嫁妆,应当认定为女方父母的赠与,属于女方的婚前财产;如果双方有财产约定,约定了嫁妆婚后归夫妻双方所有的,那么按照协议约定,嫁妆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下列财产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
(1)一方的婚前财产;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4-0070-01
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因为朗读是学生学习语文、了解语文的必然之路,是学生感悟体验文本、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再创造活动,也是语文老师进行教学的重要法宝。朗读教学历来是语文学习的关键,“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正是说明朗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地位。怎样才能提高朗读教学的效率呢?我认为教师在朗读教学过程中注意了以下几个问题,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朗读教学时目标要明确、具体
朗读课文前一定要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初步感悟课文内容,同时读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如读准字音、节奏和语调,读出情感和语言气势等,切不可仓促上阵。五年级课文《再见了,亲人》就是一篇非常适合读出情感的文章。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如下:
师:刚才我们看了一些关于离别的画面,同学们的心情都很难受,那么我们今天学的这篇课文,同学们想想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读时该注意哪些地方呢?(简单的一句话,既把学生带进了课文,又对学生提出了明确的朗读要求。)
二、朗读方式要灵活多样
朗读有自由读、模仿读、表演读、分角色读、齐读等各种方式,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
三、朗读教学要重视评价
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两种评价方式,一是自我评价,就是学生在朗读之后进行的自我评价,可以说说自己为什么要这样读?自己读后有什么感受?二是相互评价,即在听了其他同学朗读之后,要引导学生对他人的朗读作出中肯的评价,可以说说他读得怎样?为什么?你认为他的哪些方面有待改进?
三年级老师在上《西门豹》一课时,就采取分角色表演读的方式进行教学,并在教学过程中适时评价,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西门豹》,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过了,现在谁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纷纷举手回答。)
师:从同学们的回答可以看出大家预习的很认真,那么你们敢不敢上台表演呢?
(学生情绪激动,都想尝试。)
师:我们先来分角色朗读,读的同学要认真,听的同学也要注意判断他读得好不好。
(点名分角色朗读,学生评价。)
生1:我觉得扮老大爷的同学读得好,因为他读得慢,很像老人在说话。
扮老大爷的学生:我也认为老人说话肯定很慢,讲到河伯娶媳妇时还很气愤。
生2:扮西门豹的同学读得不够好,因为听起来不像一个当官的。
师:同学们读得不错,大家评价的也很好,我们要听取同学们的建议,提高朗读技巧。接下来,我们进行分角色表演,同学们不仅要读好,还要表演好。
(学生分组练习课文表演,教师指导。)
(学生上台表演,师生共同评价。)
生1:我觉得巫婆最可恨,她不光骗钱还害人。
生2:我觉得西门豹很聪明,惩罚了坏人。
生3:我觉得他们演的还不自然。
……
一篇课文在学生不同的朗读练习和评价中得到了诠释,老师不需要苦口婆心的讲解,学生也不是机械的学习记忆,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知识点得到了落实,学习氛围也十分浓厚,这样的课堂学生又怎么会厌倦呢?
语文教学不仅仅只在于字、词、句、篇、章的理解,更主要的是让学生通过情感体验,感受世界上的美与丑、善与恶。而朗读正是情感的渲染,激情的迸发,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千万不可忽视学生的朗读训练,我们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一、防止高分低能, 注意实际才干
没有文化, 没有知识, 绝不是高素质人才, 但判断一个人是不是人才, 也不能仅看其文凭高低、考分多少, 更需要能力。中国的科举考试推行了上千年, 但总有些考中的进士, 举人并不适合做行政领导工作, 而历史上科举考试中的状元也就是考分最高的人, 成为有作为的政治家、能吏的更是少得可怜, 一个人是否有才能, 其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是关键, 如果不去考察其在工作中的政绩和具体能力, 一味地看文凭、看考分, 不仅对那些能力强而不善于考试的人不公平, 还会助长投机取巧和弄虚作假的歪风。
二、以岗位需求选人, 注意因材施用
天下无全才, 所以才有通才与专才之分, 通才意味着什么都通也都学得不深, 且现实生活中的通才并不多, 更多的是专业之才。须知, 人才不是标准件, 这个行业或专业的人才在另一个行业或专业不一定也是人才。领导工作要求领导者具备特殊的领导才能, 并不是所有的人才都适合做行政工作, 人才的情商、智商、胆商等都可能成为其当好领导的制约因素。因此, 领导在用人方面, 必须考虑岗位要求、人才的“三商”等综合条件, 因材施用, 不能认为所有人才都可以做好官, 也不能将不适宜当干部的人都视为非人才, 从而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三、在关注业绩的同时, 注意发现人才潜能
以业绩为标准判断一个人的优劣无疑是相对公正的, 一个人在其岗位上干出的业绩是其能力的重要体现。但领导必须懂得, 一个人的业绩是各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人的能力有大小强弱之分, 尽心尽力取得业绩与游刃有余取得业绩, 具有本职区别, 并非所有在某个岗位上干得不错的人都可以做更大的事, 负更重要的责任。北宋有个官员叫樊知古, 当转运使时, 名声很好, 后被提拔为户部尚书, 虽尽力工作, 仍无法胜任, 只好辞职。事实证明, 领导者用人不仅要看其能否做事, 还要看清其能做大事还是能做小事, 这样才能避免人才浪费。当然, 要做到这一点, 一是领导者要善于了解一个人的潜在才能;二是要建立人才能上能下的机制, 使大材小用, 小材大用的现象及时得以纠正。
四、观其表、看其行, 注意其变化
现实中, 大多数人才能够珍惜名节, 重视修养、终生进取。但也有一些人会随着环境、地位、年龄等变化而变化。有的人会随着地位的变化, 而变得腐化, 而有的人却能洁身自好。因此, 领导者必须知人懂变, 不能一次选择就万事大吉, 而要立足于防范, 加强对人才的管理、教育、监督, 使之尽可能往好处变, 而不是往坏处变。
五、把握科学的用人原则, 注重用与领导者观点不同的人才
领导者要敢于抛弃那些有独到思想见解、喜欢提不同意见的人视为“反骨”或不配合工作的落后观念, 树立唯才是用的用人观, 大胆提拔不唯命是从、敢于提不同意见的人才, 是领导者真正需要的人, 敢于说真话实话、善提不同意见的人往往是领导需要的人。因此, 一个想有所成就的领导者, 必须学会用有独到见解, 敢于提异议的人, 这样才能使自己保持清醒, 使干部队伍充满活力。
六、要注意用善, 更要注意防恶
人才有优点, 也有缺点;有善, 也有恶。领导者要善于看人才的长处, 容忍人才的缺点, 但对其缺点必须严加防范。个人的缺点只要不影响事业, 应该予以宽容, 如果其恶的一面超过了限度, 就会害国、害民、害己, 即便再有能力也必须弃用。因此, 领导者在用人时, 不仅要看其在一时一事上的表现, 更要看其对事业、对国家忠诚与否。正所谓大奸似忠, 大伪似真, 奸邪之人越是有才, 对国家和事业的危害越大。对此, 领导者必须注意观察, 善于识别善恶, 及时去邪恶, 用善良, 这才是真正的会识才用才。
此外, 在用人方面还要重视科学授权和物质、精神激励手段的运用。授权本身就是一种激励。因此, 领导者要按照责权利一致原则、授权有度原则、相互信赖原则、保留主要权力原则、有效控权原则实施科学授权, 建立科学的业绩评价激励制度、分配制度, 使有才能、有贡献的人在物质上获得实惠, 在精神上获得荣誉的满足, 只有这样才能使哪些想做事、想成事的人具有施展才能的舞台。
(1)载羊运输车辆的车况要好,手续齐备,装有高栏,防止羊只跳车,配带苫布以备雨雪天使用。根据运程备足草料及水盆料盆等器具,并且带少量牛羊急救、新克林等药品。
(2)装羊时,不能过密过挤。体质强、弱羊,大、小羊,公母羊,在车上打隔分开,妊娠母羊不能托肚子装车,以防流产。哺乳羔羊要按时哺乳,每天不能少于4次,白天哺乳间隔时间不宜大于5小时。
(3)上车前要给羊饮足水,不宜吃得过饱。运程在一天之内不需要喂草喂料,运程在一天以上的,每天应喂草2次,饮水不少于2次,并要求每只羊都能饮到水,吃到草。
(4)运输车辆应缓慢起动,禁止突然刹车,在颠簸路面和坡路要缓慢行驶,防止羊只挤压死亡。中途停车或人员休息要安排专人看护羊只,防止羊只跳车逃跑或失盗。
(5)押车人员要经常检查车上羊只,发现怪叫、倒卧羊只要及时停车将其扶起,安置到不易挤压的一角处。
(6)运到目的地后,卸羊时要防止车厢板与车厢之间缝隙别断羊腿。最好将车靠近高台处卸羊,防止羊只跳车造成流产、伤羊等事故发生。
(7)羊长途运输应激的防治,卸车后:
在一个“媒体即渠道”的商业社会,电视购物行业正以迅猛的速度发展,成为众多企业厂商眼中的香饽饽。基于对电视购物卖货能力的推崇,众多企业厂商欲在电视购物行业招兵买马,施展抱负。而作为正规途径,招商这一环必不可少。那么,对于没有多少招商经验的企业厂商来讲,电视购物招商需要注意什么呢?6789电视购物招商网为您详解。
第一,不可轻信所谓的“电视购物数据”。一些打着“出售电视购物频道代理商电话”的帖子在网上有泛滥之势,这些帖子一般宣称自己厉害、神通广大,知晓全国各大电购代理商的联系方式,然后留QQ号,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其实,要收集一些代理商的电话并非难事,有些电话号码也并不神秘,只要在网上查找,每个人都可以找到一些,只是这样人人尽知的信息价值几何?值得花钱购买吗?如果留心,就会常常发现同一家电购代理商在两份联系表中的电话号码不一样,这些数据都未经过核实,信息来源不可靠,还有些“电视购物数据”纯粹忽悠人,骗钱闪人。
第二,招商并非拨打购物频道代理商的电话那么简单。一些企业厂商获取了电视购物代理商的联系方式,认为这样便掌握了招商的命门,其实不然。代理商选产品是一个长期甄别与筛选的系统工程,一个电话虽然引起了代理商的注意,却很难凭着一面之词取信于代理商,要知道,电视购物产品的展示是个技术活,没有一定的展示、宣传,推广,定然无法打动代理商。招商招商,是招来代理商,而不是招惹代理商,靠什么招来代理商?下面将讲到,但可以肯定的是,不是几个电话就可以招来的。
一、小学英语教学存在问题
1. 教学内容单一。
在小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 通过教和学互动, 能够增加信息的交流, 因此教学的组织在课堂教学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英语在教学的过程中受到了地方政府规定, 教师针对教学内容没有一定的取舍, 在课堂上存在着被动教学、教学内容千篇一律的现象, 因此会出现在课堂教学中远离学生的生活以及学生对教学的内容不感兴趣的问题, 这样对于培养学生的兴趣会产生非常大的负面影响。
2. 教育观念与方式落后。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 依然存在较多的教师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 这种方法是以教师为中心, 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在目前依然以应试教育为主的情况下, 很多教学的内容是脱离小学生的成长和生活。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甚至很多教师直接以考试题目为讲解的内容, 而学生家长评价学生学习好坏, 直接看学生的考试成绩。因此在现代的课堂教学过程中, 英语存在严重的本土化和汉语化, 小学生的英语在教学的过程中存在死记硬背的现象, 根本没有用兴趣和创造力的培养趋势。
3. 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小学英语的教学本身就不够重视, 首先, 在课堂教学上, 英语教学不是小学教学中的重点, 和主要的课程相比, 小学英语的课时数量存在较大的劣势, 这就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较多的任务。因此学生不仅不能够取得长远的进步, 而且可能会积累非常多的问题, 在这样的情况下, 很多学生难以适应课堂的教学内容。其次, 小学生的年龄小, 不能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因此主动接触英语的机会较少, 会出现不配合教师在课堂上的英语教学。
三、小学英语教学应对策略
1. 重视英语教学, 丰富教学内容。
针对目前在教学内容上存在单一的现象, 作为教师需要充分地丰富教学中的内容, 结合小学的教学资源, 运用课堂和课外时间相结合的方法。例如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进行标准英语的交流, 并且在课堂上鼓励参与英语墙报、英语晚会的交流方式,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关注教学实效, 探索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师探索好的教学方法, 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和获得英语知识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上需要建立平等和民主的师生关系, 借助一些教学情境、图片和纸质的道具。另外在现代教学的过程中, 多媒体也可以进行勇敢的尝试, 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扮演角色, 并且组织课外活动, 将日常的生活和学习联系在一起, 这样能够增强学生运用英语的自信。
3. 提高教师素质, 培养学习能力。
作为小学英语教师, 首先需要提高自身的素质, 主动地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 通过听课以及积极的探索, 从而获取教学智慧,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提高教学效率和能力。同时, 学校要积极地为教师提供相应的培训条件, 在生活上和工作上给予大力支持, 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创造较好的环境,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教师提高自身语言能力, 能够适应新课改条件下的教学要求。
[关键词]提高;语文教学;整体素质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世纪,这无疑向中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出了更新的挑战。面对时代的要求,世纪的挑战,中小学语文教学应何去何从,应该是一个很值得讨论的问题。
按照《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小学语文教学最主要的任务是对学生进行识字、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训练、培养和提高。可是由于农村教学资源相对短缺、教育信息比较闭塞、教研活动开展得不够正常以及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等原因,不少中小学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没有站在大纲的高度,把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作为教学的重点。归纳起来,当前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学生学习缺乏动力
现在部分偏远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学,因其条件的局限性很难紧跟时代步伐,陈旧、落后、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与方法,使得教与学两个方面都日渐失去兴趣而处于抑制状态。由于学生失去了内在的学习动力,便不得不采用外在的、强制的启动措施,那便是增大作业量。现在的小学、初中作业越来越多了,各种各样的知识竞赛题越出越多,越来越钻牛角尖。“题海汇编”在不断交流中,越汇编越厚,以致成了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当教师与学生都被题海所淹没时,哪还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任何学习,倘失去了主动性与积极性,便不可能有真正的智力和能力的提高,人的大脑只变成了装知识的口袋。学习越失去主动性,便越需要被动的压力,越增加被动的压力,便越失去学习的主动性,这种恶性循环,久而久之还会影响中小学生的身体状况和智力发展。
二、教学手段落后
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师普遍侧重应试语文知识的传授,而对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的文学艺术欣赏却普遍重视不够。忽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活生生的语文课被肢解得七零八落,失去了德育的光彩和美育的魅力。这样的教学,结果学生的某些应试技巧提高了,语文素质和能力却下降了。这是应试教育扭曲语文本体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另外教学资源欠缺也是一大原因,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仍是很多农村小学教师进行语文教学的教具。
三、教学思路陈旧
比如就阅读来说,由于长期传统的教学方法影响,很多教师的语文教学仍是按“识生字—给课文分段—归纳中心思想”这三步进行。认为一篇课文教学只要完成了这三步,教学任务便完成了。在整个教学中没有听说读写训练。还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大量时间花费在讲解课文和提问上,不管学生是否懂,也不管提问是否有意义,老师讲完问完之后便让学生做“抄”之类的作业。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使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脱节,没有坚持按照《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我认为,提高语文教学必须重视的问题有:
(1)整体教学原则。语文教法中要注意研究课堂教学结构的改革,形成最佳的课堂结构模式,以便向45分钟要更高的质量、更佳的教学效果。
(2)思维创新原则。语文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思维能力的最高层次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高智能的思维活动。它既具有一般的思维基本性质,又具有自身的独创性、突破性和新颖性。尤其,知识经济时代首先要求人们具有创新意识,要求学校教育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摆在突出位置。
(3)素质教育原则。素质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是针对应试教育而言的,它是以提高学生语文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全面提高学生德、智、体,心等诸素质为主要内容而实施的教育。
(4)鼓励创新,大胆地进行语文教学改革。改革是需要胆量和气魄的,没有一定的胆量和气魄,是无从谈起改革的。农村中学语文教学必须改革,这是大势所趋。
(5)用新思维接纳学生。真正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良好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语文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而且也是一个情感的交流过程。中小学生既有活泼好动、充满好奇的特点,也有渴望走向成熟的特征,因此要善于抓住积极因素,鼓励学生大胆设疑、探索,使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充满喜悦,学习需要得以实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始终体现“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给学生以充分自主的权利,创设一个良好和谐的学习氛围。
(6)提高语文教师自身专业素质,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是搞好中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只有具备较高专业素质才能适应教学工作的需要,适应教育事业持续发展对教师不断提出的新要求,从而培养出祖国需要的建设之才。从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看,教学环境较差,教育观念尚处于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期,还没有实现彻底的素质教育。在职教师专业素质较差,特别是农村,部分教师还没有达到专科水平,还没有形成以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为主的教师队伍,这种现状,应当尽快改变。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要“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拓展阅读的研究和实践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展开的,其基本做法是就语文教学中某一阅读素材相关的主题,搜寻更多的材料加以整理、阅读,进而加深对课堂阅读素材的理解,并通过这一开放的过程,使学生直接接触更多的阅读材料开展阅读实践,以期对语文素养的形成起到积极作用,因此受到教师的普遍欢迎,成为新课程改革推进以来语文教学最明显的变化之一。但在具体的实践中,我们也发现,由于各种原因,目前的拓展阅读在开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现择其要做一些剖析。
一、拓展程度失当,序列不清
目前,拓展阅读实践中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无序现象。如,一年级教师教《春晓》一文,提供的拓展阅读是杜甫诗作《春夜喜雨》,三年级教师教《秋天的雨》一课时拓展的依然是《春夜喜雨》,而《春夜喜雨》一般是在初中二年级才要学的内容。更糟糕的是一年级的阅读要求和三年级的阅读要求几乎一样,都是读背这首古诗,想象古诗描写的情境,使得教学出现了低水平的重复。另一种无序则表现为课堂上随时可见的以深解浅的行为,如,学习《荷花》要求学生去背诵《爱莲说》中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大部分学生只能囫囵吞枣,死记硬背。可以说无序的拓展,既消耗了学生宝贵的时间,又销蚀了学生阅读的兴趣,是一种得不偿失的教学行为。
语文(四年级)培训资料经验介绍JINYANJIESHAO我们认为,拓展阅读材料的选择应该从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这些实际情况出发,尽可能地选择与所选用教材程度相当的甚至略比教材浅显的内容,让学生基本上能读懂。如果内容略深,那么就要考虑其篇幅必须短小,而且要有一定的阅读指导,如,学了《触摸春天》,补充学习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部分段落,就需要教师作适当的指导,才能使学生读得懂、记得牢。
为改变拓展阅读的无序现象,教师还应该加强计划性。可以在每学期初制订拓展阅读的计划,而后根据具体的操作情况及时作出调整,每学期结束时通过教研组内的互相交流梳理,有条件的可以把那些拓展材料整理成为校本教材的一部分,成为一个与教材并行的新的阅读系列。
二、拓展数量失控,内容不精
目前的拓展阅读还存在着一哄而上、拓展无度的现象。有些课堂上,忽视对课文的阅读理解而过多过早补充内容,结果导致一堂课下来,学生连课文中的句子都没有读熟;有的教师没有很好地理解与应用文本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却任意拓展延伸。如笔者在近日听到一个教师上《桂林山水》一课,只花23分钟的教学时间,要学生读课文并总结出桂林山水各有什么特点,而后就补充了显然是未经剪裁的近字的有关桂林的传说、桂林风景介绍等等,对于文质兼美的原教材是如何用简练的文字刻画出如画美景的,则不再研读、品味,课文的语言特色几乎完全被忽略,这显然是有悖于语文课初衷的。再如有的教师上《荷花》一课,讲到“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是一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大”一句时,说这个画家就是大自然,然后开始拓展问“大自然还画了哪些美丽的图画”……凡此种种,都没有很好地发挥课文这个“例子”的作用,长此以往,语文教学的基础就会动摇。
我们认为,教学时间是恒数,一方面的过度,必然导致另一方面的不足。在小学阶段,课本依然应该是语文教学的首要凭借。应该说,目前使用的教材选文大多为文质兼美之作,教师应充分发挥其范例作用,让学生通过课文品读,了解掌握基本的阅读过程、阅读技能。语文教学的一个成功经验就是必须把精读和略读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拓展阅读是必要的,但必须在用足用透教材的基础上开展;拓展阅读固然要重视量的扩张,但更应重视质的提升,要慧目识真,把一些真正的经典性的材料引进语文教学中来。
三、拓展类型单一,迁移不足
拓展阅读的类型往往分为三种:一是与课文内容相关联的补充性拓展;二是与课文表达形式相类似
从事历史教学工作二十多年来,从最初依旧教学大纲和教学参考书写教案,到如今更加注重进行教学设计,两者之间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下面简单谈谈我觉得初中历史教学设计应注意的几点问题,和大家交流。
教案的编写侧重的是教师为主体,是教师要完成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而编写的方便自己教的方案,编写者很少考虑到学生的感受,只要有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及作业、课后反思等就可以了。而教学设计则要从学生的认知程度等因素出发来设计一节课,以学生为主体参照课程标准制定教学目标。所以教学设计的内容要包括:教材内容分析,学情(学情状况)分析,教学目标(制定依据)、重难点(设定依据),教学过程,是重点,要说明各个环节的内容,各环节的设计意图,考虑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反应,对可能出现的情况教师如何处理等,最后是课堂小节和作业。总之,教学设计要写出设计者的设计意图。
(一)教材分析
(1)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2)分析每课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中和每个单元(每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学生分析
(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2)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3)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
(三)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确定本节课的知识与能力目标,并挖掘教材,设立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学三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过去写教案的时候,直接写出老师要采取的教学方法,但是在高校课堂改革中,基本上,教师的编写的引领学生学习的导学案,已经很直观、清晰地将引领学生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与方法呈现出来了,而且较之以前教案中提到的教学方法更具体,更适合学生的操作。在教学设计中,导学目标的设计,针对的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老师,人们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 1
有没有完成任务。一般在写教学目标的时候行为主体可以省略,但格式必须注意如一般可以采取以下的表达:“通过„„学习,能说出„„”,“通过„„学习,能分析归纳„„”,而不是“使学生掌握„„”“教会学生„„”等表述方式,行为动词必须是具体可测量、可评价的。如知道、归纳、列举、感受、参加等等。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依据课表要求和教材内容、学生现有情况来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五)教学过程
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营造教学情境,设计教学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处理,发掘出教材内容之间的内存逻辑联系及育人作用。课堂教学要减少统一讲解,增加学生的自主探究,增加学生的分组活动。
(四)课堂总结(五)达标训练
达标训练题的设计要明确设计意图,比如 选择题突出对教材知识点的记忆、理解与掌握;材料解析题突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问答题突出学生的概括能力,分析、比较、评价能力。
三、课后反思
主要内容有① 教学目标实现了没有? ②有没有创造性地挖掘和利用教学资源③教学设计最突出的亮点是什么?存在的问题和症结在哪里? ④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策略。
一、要看清楚药品的批号
药品说明书上首先会注明药品的名字与批准文号。若药品的批准文号是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颁发的,会写有“国药准字”的字样。“国药准字”是药品生产单位在生产新药前,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严格审批后,取得的药品生产批准文号,相当于人的身份证。其格式为:国药准字+1个字母+8位数字。其中化学药品使用的字母为“H”,中成药使用的字母为“Z”,生物药品使用的字母为“S”等。只有获得此批准文号,药品才可以进行生产、销售。药物若没有批准文号,则一定是假药,应仔细识别。
二、要弄清楚药品的名称
药品的名称一般有三种,这三种名称分别是:①通用名:是指某种药品在全世界通用的名称,如阿司匹林。任何药品的说明书上都必须标注通用名。消费者在选购药品时一定要弄清药品的通用名,以免用错药物。②商品名:许多生产药品的企业为树立企业的形象和品牌,往往给自己生产的药品注册商品名(如巴米尔是阿司匹林泡腾片的商品名),并在进行药品宣传时使用这个商品名。消费者在选购药品时,应选择质量好、知名度高的品牌药。③别名:别名是一种药品曾在某一时期使用过的名称。例如:对乙酰氨基酚是该药的通用名,扑热息痛是该药的别名,泰诺、百服宁、必理通是其商品名。需要注意的是,有些药物的名称非常相近,甚至只差一个字,但其适应症却明显不同,因此要注意区分,不可错用。
三、要明确药品的用量
患者要想正确掌握药品的用量,首先应了解所用药品的规格,也就是一片药的剂量。即使是同一厂家生产的同一种药品,其规格也可能不同。例如,不同规格的阿司匹林片,有的一片为25毫克,有的一片为300毫克,两者相差十多倍。用药者若只知道每次服一片或两片,却不知道每片药的剂量,就很可能发生用药危险。
四、要明确药品的注意事项
药品说明书中的“注意事项”通常会列出患者在使用该药时必须注意的问题。常见的注意事项有:①在患者使用该药时,应避免出现对该药疗效产生影响或增加该药毒性的行为。例如,使用阿司匹林、甲硝唑、盐酸苯海拉明时不能饮酒,服用西咪替丁、奥美拉唑时不能吃辣椒等刺激性食物。②患者在使用该药的过程中需要观察的情况。例如,在使用氯霉素、链霉素、他巴唑等药物的过程中应定期检查血象,在使用扑热息痛、红霉素、四环素等药物时应定期检查肝功能。③该药对用药者进行各种临床检查时可能产生的影响。例如,使用青霉素类药物时,可能会使用药者的尿酸含量增高。④该药的配伍禁忌。例如,在使用胃动力药(西沙必利等)时不能使用抗胆碱药(阿托品等)。
【小学语文课堂结束语应注意哪些问题】推荐阅读:
小学数学教学应注意哪些问题06-16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几个问题09-21
小学语文教学应加强朗读训练10-16
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01-06
小学古诗教学应注意“四当”11-01
小学语文课堂实录06-13
小学语文课堂情感10-14
小学语文课堂诗意12-27
小学生语文复习方法有哪些09-22
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方法有哪些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