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社区宣传工作计划(精选8篇)
为进一步做好禁毒宣传工作,提高广大居民的毒品危害意识,6月19日上午,在6.26国际禁毒日前夕,玉村社区组织社区干部和居民开展“抵制毒品、远离毒害”禁毒知识讲座宣传活动。社区党员、居民、社区工作人员30多人聆听了此次讲座。
社区党总支书记李雪梅同志案例等形式对什么是毒品、毒品的种类以及危害、青少年怎样远离毒品、如何防范毒品,通过看图片,作了深入浅出的讲解。生动形象地向居民展示了毒品对人体、家庭、社会的多重危害性。使广大人民群众对毒品有全新的认识,也让群众对毒品的危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广大群众防毒,拒毒的意识,做到远离毒品,自觉抵制毒品。
充分认识在社区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重要性
在社区开展普法教育是法制宣传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开放的不断深入, 居民的生活方式、思想状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已呈现多样化。
主要表现在:一是由于多种经济体制并存, 社会成员固定地从属于一定社会组织的管理体制已经被打破, 大量“单位人”转为“社会人”, 这部分人由于没有一个具体的组织来管理, 法制教育状况非常薄弱;二是社会流动人口增加, 使得社区治安存在很大的压力;三是随着劳教制度的改革, 社会服刑和安置帮教人员将逐步增加, 对加强社区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四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 企业剥离出来的社会职能和政府转移出来的服务职能, 大部分由社区来承接。同时,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住房、医疗、养老、就业等各项制度改革的深入, 社区居民与所在社区的关系愈来愈密切。社区居民不仅关注社区的发展, 参与社区的活动, 而且对社区的服务管理、居住环境、文化教育等方面提出了多层次多样化的要求。
通过分析社区现状, 我们认为在社区进一步加大普法教育力度, 提高居民的法律素质和文明程度显得越来越重要和紧迫。为群众创造安居乐业的良好的法治环境, 对于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 对于推进“文明城区”和“首善之区”建设, 保持社会稳定, 推动依法治区的进程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确保社区法制宣传教育的效果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在城市社会的转型过程中, 相当数量的“单位人”向“社会人”过渡, 社区的“社会人”的人数不断在增加。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加强社区法制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使社区法制教育工作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就要紧紧结合社会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 研究新思想, 探索新途径, 解决新问题, 扎扎实实把社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推向深入。
(一) 在组织措施上要做到“两个到位”
一是要组织到位。作为以居委会为单位的社区主管部门要成立负责这项工作的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 党政主要负责人必须担任领导小组组长, 并指派有一定工作能力和水平的班子干部负责此项工作。领导要亲自动员, 亲自部署, 亲自抓检查落实。切实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 分管领导具体抓, 职能部门全力抓, 其他部门配合抓, 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保障社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网络的科学完善。
二是要制度到位。为保证社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根据形势和工作实际, 社区要有社区法制教育考评制度, 要将社区法制教育工作纳入目标管理, 纳入年终目标考核和评先评优的重要内容。
(二) 在普法宣传对象上要做到“三个突出”
一是要突出社区居民骨干。特别要注意调动和发挥居住在社区内的党员和法律工作者以及离退休干部的作用, 因为他们是做好居民群众普法宣传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示范带头作用。二是要突出社区青少年。各社区要加强与辖区内中小学校的沟通, 有条件的社区可以建立青少年法制教育阵地, 使在校的学生出了校门走进社区同样感受教育氛围, 形成“学校、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形式, 使社会每个环节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都不失控。
三是要突出外来流动人口和社区矫正安置帮教人员。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的今天, 人口流动越来越多, 外地人员来津务工经商的人员也随之增多, 在新兴居民小区购房居住和在老旧小区租房居住的外来人员也越来越多。随着劳教制度的改革, 社会服刑和安置帮教人员将逐步增加。因此, 加强对外来流动人口和社区矫正安置帮教人员的教育和管理是现在和今后一段时期相当艰巨的任务和重点。
(三) 在普法内容上要贴近广大人民群众现实生活所需
街道社区法制宣传教育内容应由两方面组成, 第一是相对比较固定的学习内容, 这部分基本上要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 如《婚姻法》、《继承法》、《消费者权益保障法》、《治安管理处罚法》、《义务教育法》、《国旗法》以及涉及保护妇女、儿童、老人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第二是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形势、不同地区的实际, 有侧重、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性的法制宣传教育。社区要充分借助社会上大型的法制宣传活动的舞台, 如综治宣传月、“6.26”禁毒日、“11.9”消防宣传日、“12.4”宪法宣传日等, 对社区群众开展适宜的法制宣传教育。
(四) 在方式方法上要丰富多彩、灵活多样
目前仍在采用的传统的宣传方式, 如法制橱窗、板报、法制图片展、印刷发放宣传资料等, 这些方式已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要根据各社区的实际和形势发展需要, 在创建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上下功夫。如利用网络开展法制动漫、利用播放广场电影时播放法制宣传短片、利用社区文艺宣传队开展法制文艺演出、利用社区电子显示屏做普法公益广告等。要注意开拓普法教育与维权相结合, 普法阶段性与长期性相结合, 普法教育的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新途径和新渠道, 使社区法制宣传教育的形式朝更有益于群众接受的方向扩展, 通过好的形式进一步增强社区法制宣传教育的实际效果。今年河西区司法局为配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工作, 为每个街道制作了一套与广大社区居民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展板, 由各街负责到各社区进行循回展览;还印制了普法凉扇和普法宣传彩页向社区居民发放;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根据省委、省政府部署,全省村、城市社区“两委”换届于2014年9月至2015年春节前进行。临沂市蒙阴县作为全省试点县,到10月中旬,除2个村因实施重点项目申请延期外,全县343个村(社区)全部一次顺利完成换届选举,共选举产生女性“两委”成员371人,其中村委委员355人,党组织成员110人,交叉任职94人,女性正职10人,实现了女性100%进村委,女性进党组织比例比上届提高12个百分点,妇代会主任100% 进“两委”。
在蒙阴县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会议上,县委书记朱开国对女性进村“两委”问题进行了专门强调,并将之作为换届成功与否的关键指标。县换届办专门下发了《关于做好女性进村“两委”工作的意见》。在选票设计上,划分女性候选人专栏,实行专职专选。配套搞好村妇代会换届选举,对新当选的女干部依法提名选举为妇代会主任,同时对规模调整后的社区,建立社区妇联,选举“两委”成员担任妇联主席,保证了目标良好完成。
除试点县外,各地市也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如东营市妇联前期全面推行农村妇代会换届直选制度。通过个人自荐、妇女群众举荐、村妇代会推荐确定候选人,进行竞争述职。由本村年满18岁有选举权、被选举权的妇女通过差额方式进行选举。直选制度的实行,一方面优化了妇代会班子,另一方面也使妇代会成员熟悉了选举过程,锻炼提高了参选参政能力。同时结合工作需要,定期不定期组织村妇代会主任进行公开述职;探索解决专项报酬,并与工作考核结果挂钩,有效激发了妇代会主任的工作积极性和素质提升主动性。在全市实施的农村巾帼创业工程中,广大妇代会主任积极带领妇女创业致富,在广大妇女中叫响了“妇女想致富,妇联帮你选项目”的口号,使全市村妇代会主任工作能力、社会影响和群众威信显著提高,为女性进“两委”打下了坚实基础。
翟黎明主席在讲话中指出,推动村、城市社区女性进“两委”,是提高妇女参与基层事务管理和决策水平的重要途径,是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重要内容。她要求各级妇联要进一步统一思想,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推动女性进“两委”的重要意义,要切实把握女性进“两委”工作的新要求,用足用好政策,确保女性进“两委”工作顺利推进。要求各地要进一步加强培训,组织经验交流、模拟演练、培训竞选技巧,进一步提高女性参选成功率。对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难点问题,比如村庄合并建设新型社区带来的竞争激烈、女性当选难等问题,翟黎明强调,《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山东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对此有明确规定,要不论职务,严格依法操作,确保实现女性进“两委”工作目标。
有关女性进“两委”的法规及规定
2010年修订通过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山东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村民委员会成员中,应当有妇女成员。
中央组织部副部长陈向群:要优化整体结构,重视培养使用女干部,坚持“专职专选、定位产生”,村“两委”班子成员中,至少要有一名女性,要逐步提高村“两委”班子中女性正职和委员的比例。
全国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孟晓驷:建议各地制定村“两委”换届工作的意见和方案时,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村民委员会选举规程》规定,明确村“两委”班子成员至少有一名女性,农村妇代会主任100%进村“两委”班子,村“两委”女性成员和女性正职比例高于上届。
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的意见》(鲁办发【2014】38号):村委会中要保证有妇女成员;支持符合条件的村妇代会主任按法定程序进入村“两委”班子;认真落实关于选举妇女成员的有关规定,确保村委会成员中有妇女成员。
省委常委、组织部长高晓兵:村“两委”中至少要有一名女同志;选拔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时,同等条件下可以优先考虑女同志担任。
一、加强治安防范网络建设
按照区委《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的要求和工作目标,认真实施“打防调教”一体化的社会系统工程,切实加强社会面巡逻防控网,群众群防群治网络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网络建设,要认真做好影响社会治安因素的排查摸底工作,掌握真实情况,分析问题症结,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措施。
二、加大纠纷排查力度,确保矛盾化解基层
要切实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摆上村的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督促落实矛盾排查调处各项工作措施。积极控讨新形势下预防和调处矛盾纠纷的新路子、新举措。进一步明确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责任,认真落实重大矛盾纠纷包保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切实发挥调委会和信息员的作用,要认真做好“四先四早”预警在先,苗头问题早消化;教育在先,重点对象早转化;控制在先,敏感时期早防范;工作在先,矛盾纠纷早处理。真正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解决在源头、解决在萌芽状态。防止因纠纷激化引发集体越级上访或引发民转刑案件或自杀性案件的发生。
三、全面加强重点和特殊群体的教育、防范与管理。
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教育、管理工作,做好衔接、帮教和防范工作,协助司法所积极探索对重点对象实施防范控制的措施和办法,促进顺利回归社会,预防和减少其重新违法犯罪。
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让我们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对党和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进一步落实“五级网络”责任制,夯实基础,规范管理,本着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综治工作方针,以创“平安村”为突破口,为人民群众创造平安稳定的生活环境,进一步提高综合治理的工作水平,努力维护好我地区社会治安秩序的稳定。
四、抓好“五普”提高法制意识
按照普法规划,积极开展全民法制教育,提高全民法制意识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推进依法治理进程,促进依法行政,并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
五、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完善房屋租凭机制
流动人口管理是直接关系到我村的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的大事,因此必须层层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建立健全三级流动人口管理网络,配齐配强流动人口协管员,及时掌握流动人口动态,认真做好流出人口和出租房屋的登记建档工作。
六、深入开展创建“平安谯城”活动
按照“平安谯城”创建活动工作部署,结合我单位实际,积极开展平安村创建活动,并以此为载体,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不断把创建引入深入。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原则,落实创建责任,明确创建任务,认真开展创建活动。
七、巩固综治组织建设,落实责任负责制
加强自身建设,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切实把综治工作纳入我村议事日程,在明确专人负责的基础上,明确责任,各负其责,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八、全面加强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建设。
1、进一步规范、充实街道、村的综治工作基础档案材料。
2、随着综治任务的加重,要求标准的提高,工作难度加大,要确保我地区刑事案件稳中有降,我们要不断完善村治安巡逻志愿者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加强村治安巡逻志愿者队伍建设。
3、继续加强对村综治干部和巡逻队员的教育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增进各村工作经验交流的形式,使各村综治工作共勉共进。
2011年,我社区妇联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总方针,在街道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妇联的精心指导下,以构建和谐社区为目标,服从服务于党委、政府工作大局,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促进男女平等,富有创造性地开展了一系列工作,特汇报2011工作总结如下: 第一、提高女性自身素质,完善文化阵地建设。
为了更好的迎接柳州市创文明城市年,社区妇联在广大妇女干部群众当中开展了“迎创城、讲文明、树新风”主题目活动,在各级妇联的带动和倡导下,主要采取征订文明礼仪知识读本和文明礼仪知识答卷等方式提高广大妇女干部群众的文明礼仪的认识,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以切实的具体行动展现妇女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另外,我们还为提高妇女整体素质,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以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为载体,寓教于乐,用丰富的文化生活来达到逐步提升妇女素质的目的。一是利用“三八”妇女节,开展生动现实的座谈会,用身边的典型来感染、带动这些妇女,促进她们思想认识的提高。二是利用学校素质教育,加速推进妇女素质提高进程。以“六一”儿童节活动为切入点,开展校园周边“快乐家庭”大比拼,激发了校园周边家庭妇女学知识、用知识,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推动了素质教育向家庭延伸。
第二、加强维权,保护合法权益。
受中国几千年重男轻女的影响,妇女整体的社会地位、自信程度、社会参与热情,相对男人来说,仍然较低。因此,维权工作仍然是今年工作的重点。我们坚决贯彻“热心、耐心、关心、爱心、尽心”等九心原则,认真接待每一位来访者,妥善处理每一项纠纷,直到来访者满意为止。在具体的纠纷调处中,我们充分运用新《婚姻法》、《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为广大妇女、儿童伸张正义,打击邪气,消除偏见。据不完全统计,全年没有一起因接待而出现重复上访,没有一起恶劣案件发生,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第三、加强团结,维护稳定局面。
妇联既是社区妇女的代言人,又是广大妇女的知心朋友,更是社区妇女姐
妹工作和感情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作为女干部,如果不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就不能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更谈不上促进团结和维护改革开放稳定的大局面。因此,我们妇联同志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一是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二是工作吃苦,迎难而上,树立良好的妇女形象,以扎实的工作作风来影响全体妇女;三是以大局为重,以团结为重,以工作责任为重,当好妇女的守门人,做好妇女的贴心人,为难之际代表组织和人民伸出援助之手,动之以热情之心,正是由于我社区妇联扎实、认真、负责、务实的工作,社区妇联工作一年一个新变化,一年一步大台阶。
第四、以党支部换届选举为契机,推进妇联组织建设
借党支部换届选举之机,选配具有“双九”能力(即妇联组织动员妇女的能力、代表和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的能力、宣传教育妇女的能力、推动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能力和妇联组织自身创新发展的能力,妇联干部服务大局的能力、服务妇女的能力、学习的能力、创新的能力、协调的能力)的妇女进社区班子做妇女工作,在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委员作用,彰显妇女同志的风采。
虽然,我社区妇联在一年的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时代对妇联的要求,人民群众对社区妇联的期望,仍有很大距离,这些,我们必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克服困难,战胜自身不足,用更大的热情和工作斗志,去开创新的局面。
社区居民委员会
1、严格落实党建责任。要建立健全党建工作责任制,扎实抓好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工作,树立“抓好党建是的政绩”理念,坚持用“五个第一”统领党建工作(把党建工作摆在全局工作的第一位置、当作书记履职的第一责任、推动工作的第一抓手、“一把手”抓“一把手”的第一机制、做好工作的第一目标),强化党建工作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落实好“一岗双责”,形成一把手全面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纪委书记监督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工作结局。
2、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积极参与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市创建活动,狠抓党组织书记、领导班子、党务干部、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五支队伍建设。今年下半年,局党委拟组织一次党支部书记培训,着力解决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突出问题;要完善体制机制建设,着力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实现“五个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提升、基层党组织书记素质提升、党员队伍生机活力提升、基层基础保障水平提升、基层党建标准化水平提升)
3、抓好党员教育管理。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关心爱护党员,经常了解、及时解决党员干部的现实思想问题;从严教育党员,抓实抓好党员意识的培养,增强服从意识、律己意识、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纪律,从严管理党员,落实好党员组织生活制度,特别是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制度和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定期开展党员党性分析,开展好党员组织关系集中排查工作;严格党员发展程序,按照党员发展的16字方针做好党员发展工作,严把党员入口,畅通党员出口,严肃清理不合格党员。
4、持续抓好党建创新。根据《市直机关党建工作创新激励办法》,结合单位实际和职能任务,在去年取得成果的基础上,局属单位党组织要加大创新力度,选准创新项目,按时间要求及时申报立项。
5、强化监督执纪问责。严格执行《局党委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的实施办法》和《局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追究办法》,进一步落实廉政教育制度、党内决策监督机制和领导干部个人事项报告制度,实行廉政风险分析报告制度,构建积极防范、有效监督、严格管理相结合的廉政风险防控体系;重视社会监督,畅通信访和举报渠道,发挥政风行风监督员、新闻媒体和社会群众的监督作用;建立和完善协调办案机制,坚持有案必查、查案必严,一案双查、违纪必究,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
二、狠抓理论武装,提升思想道德新境界
6、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一是要抓住学习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__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新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廉洁自律准则》等。二是丰富学习载体。5月份以前,拟组织局系统全体党员进行学党章、学条例、学准则知识考试和知识抢答赛。继续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打造书香城管”活动,巩固全省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示范点成果。三是突出学习主体。切实抓好党委中心组、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的学习教育。四是要拓展学习方式。通过党课教育、专题辅导、理论研讨、知识竞赛、心得交流、参观学习、检查考核等方法,拓展理论学习教育渠道。五是要落实学习制度。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有考勤、有记录、有检查、有总结,提高学习质量和思想道德水平。
7、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和省委、市委要求,组织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的学习教育。基础在“学”。要以支部为基本单位,以组织生活为基本形式,以落实党员日常教育管理为基本依托,结合党员集中培训等活动,组织党员通读《党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拟开展“六个一”活动。即:做到人手一册学习用书;开展一次宣讲活动;建立一个学习交流平台;组织一次集中测试;举办一次知识竞赛;进行一次专项检查。关键在“做”。要把“两学一做”主题活动与当前工作紧密结合,坚定理想信念、强化规矩意识、立足本职岗位、坚持问题导向,做到平常时刻看得出来、关键时候冲得上去,在政治上、工作上、作风上、廉洁自律上自觉做合格党员。6月底前,结合庆祝建党95周年,拟评选表彰一批表现突出的“两学一做”优秀党员。
8、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培育和践行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引导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引领社会风尚。
9、开展微宣讲活动。按照市委宣传部的部署,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有关要求,局拟选拔人员参加市直机关工委的微宣讲小分队,集中宣讲党的__届五中全会精神。各单位要安排好时间、场地和听课人员,及时衔接、搞好宣讲。
三、认真学法用法,树立依法行政新理念
10、牢固树立法治意识。组织局系统党员干部学法、懂法、用法,使广大党员干部充分认识依法治国、从严治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认识建设法治城管对推动发展的重大意义;要拓展学法载体,创新学法方式,引导党员干部逐步增强法治观念、法治理念和制度理念,推动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转变。
11、不断强化行政执法。按照局党委《进一步加强城管执法工作的意见》,把行政执法作为201x年城市管理工作的主线,摆到了一个更加突出的位置。要以学习宣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为契机,坚持集中执法和常态执法相结合,继续开展集中执法日活动,推行市与区、部门与部门联动,实施专项考核,实行领导带班执法和工作日志制度,不断提高执法和服务水平。
12、全力推进依法行政。严格执行“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规定,提高局系统党员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排头兵作用,认真履行法定职责,切实加强城市管理,严格规范执法行为,扎实有效推进各项工作任务,及时办理、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交办事项。
四、致力谋事干事,实现城管工作新跨越
13、围绕中心谋划党建工作。要充分发挥党建工作统揽全局、促进工作的作用,把党建工作放在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工作的大局中去思考、去谋划、去践行,努力形成责任明确、领导有力、运转有序、保障到位的工作机制,使党建工作更好地融入中心任务、服务中心工作。
14、突出抓好工作落实。要突出抓好巩固创园创卫成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访维稳和安全生产工作,坚持常规工作全力抓、重点工作突出抓、难点工作集中抓,把主要精力放在抓住关键环节、解决重点问题、推动工作落实上。以新的面貌、新的状态、新的思路、新的举措,促进常规工作出精品、重点工作出亮点、创新工作出经验、为民服务上水平。
15、加大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力度。抓好党建目标和绩效考核工作。围绕全年重点任务,加强前期调研,科学制定方案,并将目标任务量化分解落实到各单位(科室)。要认真开展督查考核工作,对重点工作要开展跟踪督办,确保年度目标责任落实、进度落实、奖惩落实。
五、推动能上能下,探索干部管理新途径
16、严格执行干部能上能下规定。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和《湖南省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实施细则(试行)》,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进一步端正用人导向,畅通干部上下渠道,落实“好干部”标准,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正确用人导向。
17、着力加强干部的培养教育。要通过集中培训、轮岗交流、实践锻炼等途径,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着力打造一支素质好、能力强、作风实、敢担当的党员干部队伍;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干部选拔、培养使用和交流制度。下半年,局党委拟组织人员对局管干部和已聘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进行一次考核,选准、配强局属单位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对表现出色、业绩突出的要及时提拔使用,充分调动干部队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18、做好干部的任期管理工作。严格执行《局干部管理规定》,在去年对局系统科级实职干部任期考核的基础上,今年初,拟组织一次局系统科级实职干部受聘仪式,对考核合格以上的干部颁发聘书,并组织集体宣誓。
六、自觉深入基层,汇聚服务群众新能量
19、扎实开展“四大活动”。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3月份在全市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解难惠民促发展”四大活动的通知精神,局党委将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突出重点、确保实效。要深入基层化解矛盾,局系统中层以上干部在3月份集中下基层所队时间不能少于7天,并要求每名同志为基层献一计,帮助解决一个以上突出问题;要深入工地推进项目建设,对今年必须完成的项目和启动的项目,要搞好上下衔接和项目申报,统筹资金调度,明确工作要求和时间节点;要深入企业开展帮扶,帮扶工作组要深入企业了解情况,找准帮扶切入点,制定好全年的帮扶计划,帮助出主意、想办法,力所能及地帮助协调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难题;要深入村组精准扶贫,局党委拟在3月中旬到扶贫村现场办公,研究制定全年扶贫工作目标任务何工作措施,局系统29个党支部和74名科级以上实职干部要继续开展好“一进二访”活动,并制定好帮扶对象的脱贫方案,各单位开展“四大活动”解决问题汇总表于3月底交局人事科。
20、倡导“一线工作法”。 要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搭建机关党员联系基层平台,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做到学习教育在一线、带班作业在一线、征求意见在一线、管理服务在一线。
21、不断提升服务质量。突出抓好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按照“服务零距离、办事零障碍、工作零失误、优化环境零投诉”要求,拓展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载体,提升党员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扎实开展“三亮三比三评”活动,转变工作作风、提升服务质量,树立城管良好形象。
七、开展文明创建,占领文明素质新高地
22、积极投身文明城市创建。继续牵头抓好禁燃工作,加大日常巡查和查处力度,坚决防止反弹;积极参与全市“文明院落”创建评选、文明劝导、志愿服务等活动,组织全系统党员干部带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我市的创文工作。
23、开展全国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在省级文明单位的基础上,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单位活动。今年,拟创建省级文明标兵单位,创建成功后再着手创建全国文明单位。要及时做好申报工作,制定好实施方案、管理规范和考核验收办法、标准等参评资料。要着力构建“人文城管、书香城管、活力城管和和谐城管”,为文明单位创建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要扎实开展“城管进校园”宣讲活动、“弯腰行动”和“四个看不见、四个看得到”给力提质活动,开展好娄底中心城区门店(车窗)垃圾专项整治行动,做好城北高速连接线和高铁南站附近的市容、绿化、广告和环境卫生提质改造工作,为文明单位创建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24、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加大宣传和舆论监督力度,把握宣传工作主动权,积极营造城管事业发展的良好舆论环境。继续办好《城市管理快讯》等内部宣传媒体,加大内部宣传;加强与娄底电视台、《娄底日报》等新闻媒体的联系,充分发挥媒体优势,传播正能量,重点宣传在全国文明城市和全国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塑造良好的城管形象。
25、发挥群团组织作用。坚持党建带团建、工建、妇建,充分发挥群团组织作用,着力抓好计划生育目标管理工作,开展寓教于乐的文化活动,丰富干部职工的文化生活。开展“两个洁美”创建活动,扎实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继承优良传统,弘扬新风正气。要根据《局加强机关文化建设实施方案》的要求,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道德风尚、建设和谐文化、提升文明素质。
八、严格政风肃纪,巩固作风建设新成果
26、抓好后续整改工作。按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整改要求,针对“四风”和“不严不实”问题的具体表现,根据问题清单中明确的责任领导、责任人和时间节点,扎实抓好后续整改任务的落实,形成以上带下,以下促上、上下联动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
27、严格执行制度规定。根据单位实际工作需要,进一步修改内部管理现有的各项规章制度,有针对性的新制定一些管理规定;要强化制度执行,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为。
随着经济社会体制发生的深刻变革, 卫生事业得到了很大发展, 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但是, 一些传染病、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有发生, 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经济社会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尤其是2003年的SARS事件, 引起了各级党委、政府对公共卫生工作的高度关注, 社会各界纷纷呼吁要求建立完善公共卫生应急机制。然而, 村 (社区) 作为承担公共卫生工作最基础的末梢网络, 是预防和有效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第一防线, 对加强公共卫生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就宁波市镇海区的村 (社区) 公共卫生网络组织建设情况探讨如下:
1 村 (社区) 公共卫生网络组织建设现状
1.1 完善网络组织
2005年11月, 根据镇海区政府相关文件精神, 全区重点实施了镇 (街道) 的公共卫生管理员制度, 行政村 (社区) 的公共卫生联络员、联络小组和信息员制度。全区6个镇政府 (街道办事处) 分别成立了公共卫生工作领导小组, 每个镇 (街道) 设置1名公共卫生管理员, 由镇政府 (街道办事处) 社会事务办相关人员担任;62个行政村、19个社区和10个驻镇的大工程单位, 分别设立以村干部、大工程单位相关人员担任的公共卫生联络员, 计91人;以联络员为基础, 在每个村 (社区) 组建了公共卫生联络小组, 一般由村长 (或村党支部委员) 、妇女主任和外来人口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组成,
(1) 宁波市镇海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浙江宁波315200并以自然村为单位, 下设公共卫生信息员共计700余人, 从而确保了公共卫生网络管理延伸到所有的自然村和农户家庭。
1.2 落实工作经费
按户籍人口计算, 落实公共卫生专项经费27.50元/ (人·年) (分别为市财政5元/ (人·年) 、区财政15元/ (人·年) 、镇街道以区级财政的50%配套为7.50元 (人·年) ) 。2007年共安排专项经费917万元, 其中90万元专用于村 (社区) 公共卫生网络组织建设、应急物资储备、宣传资料印制和信息收集报告等。实行了村 (社区) 公共卫生联络员津贴制度和信息报告制度, 按照村 (社区) 户籍人口数小于2 000人、2 000~4 000人和大于4 000人分成三档, 分别给予120元/月、160元/月和200元/月的公共卫生联络员津贴;通过调查摸底而新发现的预防保健对象, 按每例进行5~10元的奖励。
1.3 明确工作职责
编制了公共卫生管理员、联络员工作手册, 明确各自工作职责。公共卫生管理员职责是负责辖区内公共卫生联络员队伍的日常管理, 每月召开联络员工作例会, 根据区公共卫生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要求, 组织、协调、督促和考核村 (社区) 公共卫生工作;村 (社区) 公共卫生联络小组、联络员职责是负责本村 (社区) 公共卫生基本情况的摸底调查、信息收集和及时上报, 负责分发免疫预防接种通知单, 协助开展健康教育, 按要求建立村 (社区) 公共卫生台账, 配合卫生部门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等的调查处理工作;村 (社区) 公共卫生信息员职责是负责自然村公共卫生相关信息的摸底调查, 并及时向公共卫生联络员报告。
1.4 取得的工作成效
近3年来, 公共卫生管理员、联络员制度对全区的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管和妇幼保健工作较好地发挥了第一防线作用, 使相关部门能及时掌握农村各方面公共卫生基础信息, 强化了公共卫生的基础管理工作, 尤其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方面更为突出。自2005年0~7岁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建卡数为7 678人、五苗接种率为77.63%, 至2007年提高到17 561人, 达到89.93%, 2项指标分别增长了128.70%和12.30%, 与以往相比增长速度明显加快, 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及时发现并报告起到了第一防线作用。2009年区内的首起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就是由公共卫生联络员发现并报告, 使相关部门能在第一时间及时采取疫情控制措施, 确保了疫情得到有效处置;2007年共报告管理21起规模性农村集体聚餐, 举报非法行医12起, 并给予有效打击;利用公共卫生联络员熟悉村 (社区) 的优势, 能较好配合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开展传染病和慢性病等现场处置和防控工作;共同推进妇女健康促进工程, 使农村妇女常见妇科病检查率、婚孕前健康检查率和流动人口保健覆盖率等得到快速上升;协助开展农村健康促进工作, 组织人员听健康讲座、卫生进村活动的现场布置、分发各类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入户和落实建立农村健康教育宣传阵地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 村 (社区) 公共卫生网络组织存在的问题
2.1 认识不到位
近几年来, 公共卫生工作虽然在各级政府提得很多, 但是, 还有一些部门对此工作的认识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基础上, 认为是卫生部门的事情, 把公共卫生作为一项配合性的工作, 缺乏主动性而处于应付状态, 致使村 (社区) 公共卫生工作不能得到很好地贯彻落实, 对有效预防和科学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埋下隐患。特别是在流动人口已经超过常住人口的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单靠卫生部门的力量, 根本没有能力及时掌握公共卫生的一些基础性资料, 如果有关部门不能及时掌握这些基本信息,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也就难以有效防控和科学处置。
2.2 投入有待增加
公共卫生经费是以户籍人口为基数, 市、区和镇 (街道) 三级财政按不同比例拨款, 而公共卫生实际需要服务的对象, 不但是这些户籍人口, 还有与户籍人口数量相等或更多的外来人口。因此, 公共卫生经费与实际工作需要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2.3 素质尚需提高
村 (社区) 公共卫生联络员队伍, 由于原来都是从事非公共卫生工作, 对相关的专业知识一无所知, 再就是学历低下、年龄普遍偏大, 要做好专业性较强的公共卫生工作存在一定的困难。据统计, 全区91名公共卫生联络员中, 年龄在50岁以上的占49.00%, 学历初中以下的占47.00%。卫生部门虽然组织了一些业务知识培训, 但与实际工作需要还存在较大差距。
2.4 职责未能全面落实
村 (社区) 的公共卫生工作考核管理机制尚未有效建立, 尽管区卫生局委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年对村 (社区) 进行工作目标考核, 但由于不具备行政、经济等管理手段, 考核发挥不到应有的作用。镇政府 (街道办事处) 虽然已将公共卫生列入社会事务的重要工作内容, 但至今没有设立卫生专干, 兼职的公共卫生管理员的工作任务与享受待遇已经发生偏离, 工作积极性受挫。公共卫生联络员与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工作职责没有得到很好理顺;与工作要求相匹配的激励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
3 加强村 (社区) 公共卫生网络组织建设的对策措施
3.1 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对村 (社区) 公共卫生网络组织重要性的认识
要从维护国家稳定、维护社会公平、维护农民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 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宣传。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要把建立完善村 (社区) 公共卫生联络员模式, 纳入县、区三级公共卫生网络组织建设管理的重要内容, 充分发挥公共卫生联络员的第一防线作用, 真正实现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早预防、早发现和早处置, 为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做出应有的贡献。
3.2 建立经费保障机制, 稳定村 (社区) 公共卫生网络组织队伍
为保证农村公共卫生联络员队伍建设的稳步推进, 要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 必须建立科学的经费保障机制。一是要将所有服务人口作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划拨的人口基数。二是要从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中提取更大的比例用于公共卫生联络员队伍的建设。在此基础上, 建议组织、人事部门能够在镇政府 (街道办事处) 设置专职的卫生专干, 担任公共卫生管理员。也可试点镇政府 (街道办事处) 与卫生部门联合聘用专职的村 (社区) 公共卫生联络员, 在镇政府 (街道办事处) 公共卫生领导小组的领导下, 由公共卫生管理员负责落实对公共卫生联络员的日常管理, 建立相应的工作管理机制, 稳定农村公共卫生联络员队伍, 从源头上抓好抓实公共卫生工作。
3.3 强化指导培训, 落实村 (社区) 公共卫生网络组织工作职责
公共卫生联络员模式作为加强农村公共卫生管理的一种新的尝试, 抓好联络员队伍建设和落实工作职责, 是能否真正发挥这支队伍作用的关键。为此, 要结合实际, 编印《村 (社区) 公共卫生联络员工作手册》, 明确公共卫生联络员重点抓好流动人口的公共卫生管理工作, 建立每月1次的调查摸底机制, 随时掌握所辖村 (社区) 的公共卫生基本情况, 及时报告相关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 参加每月1次由镇政府 (街道办事处) 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办的公共卫生联络员例会。同时, 区卫生行政部门要定期召开镇 (街道办事处) 公共卫生管理员例会, 布置有关工作, 培训业务知识。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和妇幼保健院根据各自职能, 可以采取以下方式组织业务知识的培训指导:一是每年定期、不定期集中举办公共卫生联络员业务知识培训班。二是在镇政府 (街道办事处) 每月召开的公共卫生联络员例会上开展针对性的业务知识培训。三是成立村 (社区) 公共卫生业务指导小组, 实行包村 (社区) 的形式, 进行现场培训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利用公共卫生联络员月会, 在布置任务的基础上, 把业务知识培训作为重要的内容, 结合阶段性工作, 做到每次月会培训1个主题, 并加强下村 (社区) 的现场指导。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业务培训指导, 促进全区公共卫生联络员队伍的业务素质的快速提高, 为保证落实农村公共卫生联络员工作职责奠定扎实的基础。另外, 要明确公共卫生联络员与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公共卫生工作职责, 避免职能交叉、相互推委现象的发生。
3.4 完善考评机制, 激励农村公共卫生管理工作深入发展
公共卫生考评机制应该是一个立体的考评体系, 包括区政府对镇政府 (街道办事处) 和区属相关部门的考评;镇政府 (街道办事处) 对行政村 (社区) 的考评;区卫生行政部门对各医疗卫生单位的考评;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所属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考评。其中, 要夯实农村公共卫生基础, 切实发挥村 (社区) 公共卫生联络员队伍的作用, 建立镇政府 (街道办事处) 对村 (社区) 科学的公共卫生工作考评机制是关键。镇政府 (街道办事处) 要制定对村 (社区) 公共卫生工作的考核细则, 明确工作任务与目标指标, 实行联络员津贴、工作经费补助与业绩挂钩制度, 并以文件形式下发, 对村 (社区) 公共卫生工作考核采用由镇政府 (街道办事处) 牵头, 当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起参与的模式。同时要每年评比公共卫生联络员先进个人, 并进行表彰奖励, 以激发工作积极性, 深入推进村 (社区) 公共卫生工作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中村 改造 环境质量 必要性
1 传统城中村改造存在的问题
1.1 对固有风俗文化元素的设计缺失
多年来,在设计住宅小区时,开发商往往通过借助景观部分的设计以对住户进行分类定位或迎合市场潮流,却忽略了每个城市本应拥有的一个重要元素——文化与习俗。中国是一个拥有数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城市的形成本就是由无数的聚落村庄逐渐演变聚合而成,而“城中村”这一当下看似即将被时代所遗弃的历史产物,其每个村落也蕴含着其居住城市点滴历史与风俗的传承,那些具有强烈村落文化与习俗的元素不该流失于城市经济指标的提升和物质财富的追求过程中。
传统“城中村”改造社区规划设计通常只注重设计的基本合理性和视觉的普遍感官,很少将其村落的文化习俗、城市的历史背景相结合,没有把村落背后的传奇故事、人物在改建后社区的雕塑或景观小品中体现,剥夺了原有“城中村”村民的归属感,统统以千篇一律的钢筋水泥所替代。
1.2 对村民行为需求的关注不足
通过对西安市“沙呼沱村”和“东五桥村”实地调查研究以及根据有关资料和部分“城中村”改造实例显示,政府和开发商在对“城中村”进行改造时,通常忽略了村民们的行为心理需求,即使有所涉及,也以城市中普通商业住宅小区的形式完全替代。但是,“城中村”村民与城市居民无论在生活方式、作息时间、兴趣爱好和人口结构上均存在着诸多差别,如果简单的以某种方式取代,无疑会形成改造社区无法满足村民行为心理需求、使用率过低的局面。这一方面会挫伤“城中村”村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另一方面也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形成。
鉴于老年人和儿童是“城中村”改造社区户外环境的主要使用者,笔者将专门就传统“城中村”改造社区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对这两类群体行为心理需求的忽略作以分析说明。
1.2.1 老年人
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组织器官不断衰退、环境适应能力不断减弱以及不断减小的活动量和活动范围。因此,老年人的室外活动空间更多的被局限在其所在的社区范围,因此,住宅社区环境对于老年人而言,被赋予了更多的责任和意义。
老年人由于身体的原因,对于户外环境十分敏感。据调查,西安市由于夏季正午高温和眩光,多数老年人的外出活动多选择在早上和傍晚,但是部分商业小区,很多中老年人在正午进行棋牌类活动。这说明,老年人如果有合适的活动场所是乐意尽可能的享受生活的。然而,传统城中村改造的社区往往忽略了这点,开发商和设计师只追求对村民的安置,而忽略了其行为心理需求,没有或者很少在改造社区内设计安排相应的娱乐活动场所。
另外,老年人颇受喜欢的活动就是散步和锻炼,并且一般老人肩负着照看孙辈的责任,所以他们对安全感的需求更加强烈,户外静坐、聊天、看行人成为老人消磨时间的一种方式。但是目前城中村改造后的大部分社区中,适合老年人的活动场所普遍缺乏以及单一,并且由于位置不合理导致很多老人自带板凳聚集在马路边或十字路口“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1.2.2 儿童
据统计,西安市各城中村内处于4-13岁的儿童约占各村总人口的30%左右,其中约一半左右的儿童会选择在所居住的周边进行户外活动,特别是夏季90%左右的儿童都会外出嬉戏玩耍,因此儿童的游戏行为具有聚集性、季节性和时间性特点。笔者通过对 “甘家寨”小区实地调研发现,该村经改造后,社区内供儿童户外活动的场地存在诸多问题,如场地器械单一,分布不合理,安全隐患大等。正是由于社区活动器械娱乐性低、高度和强度过大,活动单元数量小等不符合儿童的行为心理需求,导致大部分活动器械无人问津,儿童大多聚集在社区行车道上玩耍或攀爬雕塑等危险活动方式。
另外,由于现在城中村的孩子离自然越来越远,与此相矛盾的却是他们对外界客观世界的渴望却远比成年人强得多,而现下所有城中村改造社区在规划上往往也忽略了儿童的这一需求,这就足以解释,儿童之所以在喷泉池边用矿泉水瓶玩水、踩水,在草地中捕捉蝴蝶和昆虫等行为。从环境行为学分析发现,儿童的注意力总是集中于地面、树木、动物和气候等方面,如果将这些要素与儿童游戏行为联系起来,设置可以发挥他们创造力的器械和场地,提供丰富的感觉刺激,那么儿童感觉意识的发育将会更加完善。也会有效避免儿童在小区户外环境中经常存在的诸如在楼侧涂画、攀爬树木、栏杆,掀地面松动的铺装等破坏行为。
2 “城中村”改造社区环境质量提升的必要性
由于城中村改造起步晚、技术性强、涉及人数多、影响范围广,因此必须对安置社区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其中村民行为心理需求应在整个规划方案的形成过程中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因此,将环境行为学理论切实应用到城中村改造社区规划当中已显得十分必要。
2.1 村民感知不断增强的需要
与城市商业小区的人居环境相比,城中村改造安置社区的人居环境普遍落后,单调、简单、狭小的安置社区环境使居住于城市当中的村民感到落伍和不满,因此,城中村改造社区规划的首要选择就是要使城中村村民和城中村改造社区享有同样的现代文明成果,但是根深蒂固的邻里关系以及租金谋生的生活方式使得村民依据难以割舍对村落的感情。因此,在环境行为学对“人——行为——环境”三者关系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城中村村民的特殊行为需求对改造社区进行规划设计,不仅可以满足村民日益增长的感知刺激,也可以扭转我国传统城中村单一物质改造所引起各种问题的不利局面,根本上将农村变为城市,将农民变为居民。
2.2 城市文明不断发展的需要
城中村不仅为外来人口提供了廉价的住房以及在一定程度解决了城中村村民的经济来源,但是这并不能成为城中村存在的理由。城中村在物质、经济以及社会和精神形态上存在的众多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健康发展,并且已经成了规避法律和制度的“收容所”,因此,如果不进行及时改造很可能成为城市发展的“顽疾”。而这种改造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早期对城中村改造所采取的简单拆迁安置已不能满足城市文明日益向前推进的需要。如果继续采取传统城中村改造“快拆快建”、“快拆简建”的方式进行社区建设,那么若干年后这些改建社区又将沦为下一个等待被改造的“城中村”。因此,结合城中村村民的具体行为心理需求和村情村风进行社区规划将有效降低村民对改造的排斥心理,有利于村民尽快融入城市居民的生活当中,也有利于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
2.3 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的需要
城市是否具备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更高的工资以及更好的教育和卫生设施等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主要表现,这也是形成人口和产业聚集的吸引力。按照城市化推拉理论,迁出地的推力和迁入地的拉力共同作用形成了人口迁移的结果。通过城中村改造,不仅可以提高迁入地的拉力,提供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还能培养更好的就业生存和发展控制以及优化城市人口和产业结构。通过对非正式的地下经济的改造提高城市的经济效率甚至经济和社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石谦飞.环境一行为关系研究中的行为调查方法[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7):13.
[2]郑玮锋.居住区公共空间的环境行为研究[J].四川林勘设计,2004.6.
[3]万邦伟.老年人行为活动特征之研究[J].新建筑,1994.4.
作者简介:
【村社区宣传工作计划】推荐阅读:
街道社区禁毒宣传工作总结06-07
社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计划11-01
街道社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计划06-01
社区宣传口号06-26
禁毒社区宣传活动05-24
法制宣传进社区07-03
社区双拥宣传活动方案07-13
禁毒宣传进社区简讯10-27
社区开展爱国卫生宣传活动06-07
霍山法律宣传进社区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