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发展要素

2024-08-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旅游发展要素(推荐9篇)

旅游发展要素 篇1

一、大力整合旅游发展要素是发展旅游经济的必然趋势第一,大力整合旅游发展要素,是旅游经济健康发展的内在需求。旅游经济是一种行业跨度大、产业关联度高的复合性经济,具体包含“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旅游业本身所具有的这种属性,客观上要求必须对其六大要素进行合理配置,有效整合。否则,就会因为某一个环节的“瓶颈”制约,引发起一种连锁效应,制约整个旅游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由于旅游消费者(游客)层次不同,对同一要素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以住宿为例,有的游客要求豪华,有的游客要求经济,还有的要求方便,等等。游客的这种多样性、个性化需要,客观上要求不仅要对旅游各要素之间进行整合,而且要求对同一要素也要不断进行整合。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力整合旅游发展要素,实际上是旅游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第二,大力整合旅游发展要素,是实现旅游经济向集约方向发展的根本途径。旅游经济是一种开放式经济,在发展初期,普遍带有粗放经营的特点,是一种历史的必然。但是,随着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粗放式的旅游经营已很难给经营者带来效益。因此,实行集约式经营已是大势所趋。通过大力整合旅游要素,既可以促进提供不同服务的旅游企业实现优势互补,形成集聚规模效应,又有利于提供相同和不同服务的各个旅游企业共同组成一个地区的整体旅游形象,增加整体旅游吸引力,同时还能够提高一个地区水、电、路、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节约经营成本,提高投资回报,等等,这些正是实行集约式经营所追求的理想目标。因此,大力整合旅游发展要素,究其实质就是在旅游领域实行集约经营。第三,大力整合旅游发展要素,是创新产品、提高招徕游客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市场充分发育之后,产品创新是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同其他产品一样,旅游产品也必须依靠不断创新才能招徕、吸引游客,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一般而言,创新旅游产品主要就是对不同景区景点进行挖掘、进行整合。如古隆中,根据编排组合不同,可以成为“三国旅游”产品的一部分,也可以成为“诸葛亮”旅游产品中的一部分,还可以作为“中华名人”旅游中的一部分,甚至还可以作为“中华智慧之星”旅游产品中的一部分,等等。因此,创新旅游产品的过程,实质上也就是对旅游发展最基本的要素——旅游景区进行不断整合的过程。换句话说,不断整合重组旅游景区景点,本身就是对旅游产品进行创新。因此,离开了对景区景点的整合,旅游产品创新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旅游经济发展也势必会走入死胡同。

二、襄樊旅游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迫切需要通过大力整合旅游要素来解决近几年来,襄樊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载体,大力实施“一把手”工程,使旅游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截止2003年底,全市共发展起对外开放的旅游景区29处,旅行社26家,涉外星级宾馆52家,各类旅游团队接待推荐单位17家,旅游从业人员达到13000余人。但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行业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也日趋突出,主要表现为:一是旅游业的发展要素及内部结构不尽合理。集中表现为旅游购物、旅游娱乐、旅游交通等要素行业十分薄弱,全市100多家各类旅游企业中,甚至没有1家合乎规范的旅游车船公司、旅游购物商店和旅游娱乐场所,与宾馆饭店、旅行社和景区等要素行业存在着严重不对称性。这种结构失衡的状况不仅在“游、购、娱、食、住、行”旅游六大要素明显存在,而且在同一要素行业、同一区域布局之中也不同程度存在,如酒店、景区分别以二星、三星和1A、2A居多,一星、四星和3A、4A属凤毛磷角,又如我们的26家旅行社,八成以上都分布在市区,且只有1家国际社,等等。凡此种种,已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产业素质提高。二是旅游产品的品种结构过于单一。目前,全市虽然开发出了襄樊名城一日游、汉江水上一日游、荆山原始生态三日游、薤山、温泉休闲度假等一批旅游产品,并已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从产品类型看,襄樊旅游产品全部以观光产品为主,结构单一,没有形成观光产品、度假产品、专项产品、特种产品等成龙配套的多元化旅游产品体系。三是襄樊的旅游景区、项目对游客缺乏吸引力。经过多年建设与发展,目前,襄樊虽然已经拥有29家对外开放的旅游景区,但是,由于这些景区既非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等垄断性的旅游资源,又非我有人无的独具创意的特色旅游项目,知名度十分微弱。因此,很难激发200公里以外的中远程游客专程前来旅游观光的兴趣。以襄樊唯一的国家4A级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诸葛亮隐居地古隆中为例。古隆中虽然为襄樊独有,但是诸葛亮遗迹全国比比皆是,如南阳卧龙岗、成都武候祠等,论规模、论名气都比古隆中要大,游客要了解诸葛亮来古隆中的可能性自然会小之又小。这些问题,都直接制约了我市旅游经济快速发展,迫切需要进行全方位的整合进行解决。因此,大力整合旅游发展要素,是襄樊快速发展旅游经济的唯一选择。

旅游发展要素 篇2

1.1 自然资源

体育自然资源是指在自然环境中人类现在和将来可以直接获得或者可以直接加以利用以及可用于与体育相关的生产和生活的物质、能量和条件, 主要包括地理区位、地理水文和地理气候方面[2]。

首先, 在地理区位方面:重庆作为西部大开发的区域龙头, 国家统筹城乡发展的试验区, 承载连接东西部协调发展的纽带作用。东衔武陵山脉, 西接四川盆地, 南邻云贵高原, 北接大巴山脉, 母亲河长江、嘉陵江、乌江、大宁河贯穿首尾, 是西部大开发的便捷通道, 也是连接国际、国内市场的交通枢纽。市内有多处红色旅游景点和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为这座传统而又现代的大都市增加了几分绚丽, 另外, 重庆又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 民族韵味浓厚, 经济独具特色, 为民族传统体育交流、观光、开发等创造了有利条件。

其次, 在地理水文方面:“山城重庆”从字意分析来看就已经概括出了它所独具的地貌特征, “山在城中, 城在林中, 林在水中”是对重庆的完美诠释, 并且地型相对复杂且具有原始性、独特性和垄断性的特点, 尤以喀斯特地型最为突出, 伴随着天然的溶洞、温泉、峡谷、原始森林、江河、湖泊、高山瀑布等, 数量丰富, 品味独特, 质量高超, 是世界独具的多样性自然资源禀赋, 并且大多保留了未经雕琢的原始风貌, 景观独特, 神秘感人, 给人以强烈的对比和新奇的刺激, 适合开展登山、攀岩、洞穴探险、山地竞赛、漂流、定向越野、野外生存、拓展训练、疗养等体育活动, 其独特性与垄断性特点已成为吸引国内外旅游爱好者、探险者等不远万里以求亲身体验的一个基础条件, 其中著名的武隆国际户外越野挑战赛自2007年至今在此成功举行四届, 山城重庆就此闻名于全世界。

最后, 在地理气候方面:重庆隶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气候温暖, 降水丰沛, 日照充足, 冬少夏多, 空气的干湿度适中, 这种气候有利于开展各类户外体育活动。另外, 数目众多的森林、湖泊更有利于开展拓展、生存训练、徒步穿越、探险、攀岩和各类小型户外体育活动。

1.2 人才资源

体育旅游人才资源是指接受过体育旅游产品开发、管理、营销等训练的专门人员的数量总和, 同时也包括为体育旅游业提供产品或技术服务的人员总和[3]。

就目前来看, 重庆市体育旅游人才主要是由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行业培训机构和民间培训机构组成, 构成了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人才培养体系, 特别是一些高等院校和中职学校, 如重庆师范大学、西南大学、重庆旅游学校等, 由体育专业和旅游专业两学科相互结合, 联合办学, 共同探索, 初步形成了一支具有一定规模、主要涵盖了以体育旅游技术服务为主的体育旅游人才队伍培养体系, 这支队伍的建设对重庆体育旅游的发展将起到一定作用。

1.3 制度供给

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 他是决定人们的相互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些制约。包括“正规约束” (如规章制度和法律) 和“非正规约束” (如行为、习惯、伦理规范) , 以及这些约束的“实施特性”[4]。政府能否提供有利于体育旅游业发展的制度环境, 对体育旅游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就目前市政府对重庆市体育旅游业制度供给禀赋进行的评价, 总体上讲还是比较薄弱的, 主要是从体育旅游业制度保障、运营机制等方面分析入手。

一是在制度保障方面:行业整体制度建设滞后, 有预见性、有前瞻性及有一定强制力的体育旅游法规建设落后, 缺少开发和扶持体育旅游业发展的明确政策, 外延市场进入, 特别是国际旅游市场进入比较困难。

二是在运营机制方面:地方旅游单位和国有旅游事业单位在体育旅游市场开发问题上存在争议。在体育旅游资源的产权归属、利益集团的利益分配等问题上表现尤为突出。

2 重庆市体育旅游业要素禀赋的总体评价

纵观重庆市体育旅游的要素禀赋, 我们清楚地发现, 重庆市体育旅游业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十分丰富, 不仅数量丰富, 而且独具地貌特征, 山在城中、城在林中、林在水中, 并且地型相对复杂且具有原始性、独特性和垄断性的特点, 众多的山山水水又平添了许多灵动的色彩, 丰富的自然资源与历史悠久的人文资源完美的结合, 使得开发体育旅游等休闲体育产业具有更大的吸引力。而另一方面, 虽然重庆市的整体经济实力增长较快、较猛, 但人均GDP增长速度与东部城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思想观念, 信息获取等都相对较落后, 使得政府在开发体育旅游的资金、信息、制度建设等方面相对缺乏和落后, 而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 后几项资源对于体育旅游业的贡献要远大于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而且他们将决定体育旅游业要素禀赋整体结构的优劣[5]。因此, 从总体上讲, 重庆市体育旅游开发的档次不高, 丰富程度较低, 信息闭塞, 外来资本严重不足, 缺乏先进的科学管理体系, 这正是当前亟待解决核心问题。

3 基于要素禀赋现状对重庆市体育旅游业发展的建议

3.1 以建设“巴渝乡村旅游目的地”为契机, 完善制度体系建设

2013年12月4日, 市长黄奇帆主持召开市政府第31次常务会议, 审议通过了《重庆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 (2013~2020年) 》 (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提出重庆市乡村旅游发展总体定位:国内外知名的巴渝乡村旅游目的地。那么根据《规划》的重要讲话精神, 建议在“十二五”期间出台《体育旅游促进法》, 实行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监督权的分离, 这样一来重庆市体育旅游业建设就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真正形成以人为本, 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体育旅游管理体系。

3.2 加强专业网络建设, 探索民族体育表演宣传路径, 完善信息化体系建设

建立专业的可供国际、国内、市内三大市场资源共享的体育旅游网络, 把重庆的体育旅游优势资源展示出去, 让全国乃至全世界了解重庆的体育旅游资源, 特别是近几年来重庆竞赛观赏业发展迅猛, 市场开发进程加快, 社会各界参与举办体育竞赛表演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各级地方政府和行业协会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举行各类体育竞赛——而这些体育竞赛大多在旅游胜地举行——吸引了不少境内外媒体和观赏者, 进一步加大了对体育旅游的宣传力度。另外, 在目前网络建设还不健全的情况下, 以民族传统体育表演所独有的魅力来进行宣传, 笔者认为也是一条可行的宣传途径, 特别是借助武隆国际山地越野赛的成功举办、大足龙水湖的国际航展和“铜梁龙”的商业品牌, 真正把重庆体育旅游业带到全国、带向世界。

3.3 依托政府组建体育旅游开发投资公司, 解决资金瓶颈问题

旅游项目投资分散, 缺乏有影响力的大项目的引领, 一直是制约重庆体育旅游业发展的“瓶颈”。为突破“瓶颈”, 建议组建重庆体育旅游投资公司和重庆旅业 (控股) 集团公司, 前者将作为市级财政出资代表, 负责重大体育旅游项目的开发和投融资, 以及体育旅游景区、项目等土地储备、整治等;而后者旨在盘活市级国有体育旅游企业, 包括旅行社、酒店、国内旅客运输等企业的资产, 引导其发展, 走政府主导、银行支持、市场运营之路。

4 结束语

总体评价重庆市体育旅游要素禀赋现状, 在目前重庆市社会经济发展整体水平相对落后的情况下, 虽然体育自然资源、体育人文资源等较为丰富, 但相对缺乏开发利用的资金、人才和制度供给等资源, 同时也缺乏开发的信息平台, 现代化的管理和观念落后, 这就使得重庆市体育旅游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 结构低度化。而今, 如果在整个要素禀赋不佳的情况下, 要做到全面发展体育旅游业, 笔者认为是不现实的, 各级职能部门应该做好市场调研, 从实际出发, 做好相应的职业选择, 采取“梯次推进”发展战略, 开发具有相对优势的体育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按计划、有重点、分步骤推进, 逐步进行资金和技术积累, 改善和提高要素禀赋状况, 促进整个体育旅游业的结构升级和全面协调、持续发展, 这将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

参考文献

[1]柳伯力, 陶宇平.体育旅游导论[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3.

[2]常保荣.西部地区要素禀赋现状及其对体育产业的影响[J], 体育文化导刊, 2005 (6) :7-11.

[3]韩丁.我国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设计[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0, 1 (3) :9-11.

[4]道格拉斯.C.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上海:上海三联书社, 1990:70—85.

旅游到底有多少要素? 篇3

李局长是这样表述的:如今,激发人们旅游的动机和体验要素越来越多,需要拓展新的旅游要素。“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为旅游基本要素,新的六要素“商、养、学、

闲、情、奇”为旅游发展要素。举例来说,“商”是指商务旅游,包括会议会展、奖励旅游等旅游新需求、新要素;“养”是指养生旅游,包括养生、养老、养心、体育健身等健康旅游新需求、新要素。新六要素只是基于现阶段实践的总结,今后还会拓展出更新、更多的旅游发展要素。

一石激起千层浪,许多学界知名人士对此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人认为新旧六要素并非同一概念体系:前者指的是旅游活动所需的六个支撑要素或内在结构,后者指的是旅游活动的六种类型或外在表现差异;也有人认为新六要素是旧六要素中“游”里面的分类,是六种

旅游类型而已;还有人认为新六要素与旧六要素的分类不在一个逻辑层面,新六要素是产品分类,构不成旅游业的要素。

在认同大家的一些看法时,我认为各位对旧六要素说过于迷信和自信了。很多年前,我就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了学术界将六要素作为术语使用的不足。实际上,六要素仅仅反映了部分直接与旅游者接触的因素,而有些因素未能完全得到概括,如旅游者阅读或观看的媒介(目

的地营销)、旅游者途中接触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等——这些因素对旅游活动的产生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所以,把“六要素”视为真理是有问题的。“六要素说”产生于观光旅游一家独大、计划经济政府独大的时代,现在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商务旅游、特殊兴趣旅游已经齐驱,原先的“六要素”根本不具有足够的解释力。在我看来,“六要素说”从未经过科学和哲

学层面的分析,也没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普遍接受,仅在中国大陆广泛使用。

那么,旅游到底有多少要素?用什么理论来解释和支持旅游体系呢?

最常用的解释体系是西方人提出的旅游系统。它涉及客源地(旅游需求)、目的地(旅游供给)、其间的通道或渠道(信息、交通、营销等)三大子系统。考虑到东方国家政府的力量相对强大,我们在中国增加了一个支持系统。就供给系统来讲,西方人对涉及目的地旅游产业发展的要素也是多方位的。例如在广泛使用的西方教材中,《旅游学:原理、实务与哲学》影响非常大。其中阐述的旅游供给要素涉及自然资源与环境、旅游业运营部门(其下涉及旅行交易商、酒店行业、交通运输、娱乐服务、商业景区等行业),以及基本由政府主导的规划、开发、营销部门等要素。

世界旅游组织曾建议用SICTA(旅游活动国际标准分类),将旅游活动划分为完全属于旅游业和部分涉及旅游业的产业部门。2001 年,世界旅游组织、经合组织、欧盟统计局等联合发布了《旅游卫星账户:推荐方法框架》,其中按照与旅游活动的关联程度,将旅游业分为旅游特征产业、旅游相关产业和其他产业,作为全球统一的旅游产业统计标准。其中旅游特征产业包括一般饭店业、旅行社业、交通业、休闲娱乐业等;旅游相关产业包括纪念品销售等零售业;其他产业指与旅游业关联很不明显,但旅游者需要购买这类产品的产业,如饮用水、汽油等。

所以,无论是旅游系统还是 SICTA 和旅游卫星账户,对于政府管理部门来说,在不同时期需提出不同的工作重点。

回到李局长的新旧六要素,他首先肯定了原有的“六要素”属于旅游基本要素,接下来强调从新需求出发,政府应主抓的若干重点产品,涉及商务旅游、养生旅游、修学旅游、情感旅游、探险旅游等产品开发领域。如果说有不妥之处,就是他提出的新的“发展要素或拓展要素”还不够清晰,是政府要努力攻克的“产品要素”。这些“产品要素”的建设或完善,仍需要国际上流行的旅游系统、SICTA 或卫星账户涉及的“要素”的支持。

旅游发展要素 篇4

第二个要素是科学的定位,这个主题跟定位是很有关系,而且旅游地产一般都是高端产品。

第三个成功要素是功能,旅游地产,特别强调功能的表现。在很大程度上主导功能非常突出。

第四个成功要素是区位,旅游地产成功与否区位很重要。交通区位上,旅游地产一般要求交通要便捷。经济区位上,一般应出现在一、二线城市。此外,人气的聚集度和环境配套,都是指标。

第五各成功要素是旅游地产的设计,不同于一般的设计,旅游地产的设计要强调设计理念。环境学院、旅游学院不少、但很少培养旅游房地产方面的设计人才。

第六个成功要素是技术。各种资料库的建设严重滞后,投资的评估指标和方法还不成熟。

第七个成功要素是品质,旅游地产是一个高端产品,以质量求生存,以价值求发展,以品牌求提升。旅游地产在现在目前国家出台的一系列限管政策的情况下,成为规避政策风险的一个很好途径。

创业企业后期发展的关键要素 篇5

首先,取决于创业者的个人神话能否淡出,

用个人品牌去带动公司品牌,目前是很多企业在使用的一种低成本的推广手段。创业初期的几年,公司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企业负责人个人魅力的吸引与影响。此时绝大部分钱可以说是通过老板的努力赚来的,很多时候员工所起到的只能是辅助和执行的作用。

此时,公司的老板很辛苦,和社会上很多的自由职业者的感受是类似的,比如说作家、讲师、摄影师等,都是在依靠个人的能力在赚钱。在没有形成一个可copy的系统之前,一旦自己不工作了,那么现金流也就基本断裂了。如何在自己不工作的情况下仍然具备持续赚钱的能力,是目前很多的创业型企业所有者都在思考的问题,毕竟大家当老板的出发点还是希望能享受轻松的生活,而不是为了工作而累得半死,

就如同目前圈内的一些讲师,只依靠自己的授课,即使不卖书和光盘,每年收入超过百万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但是如果一旦他不讲课,结果可想而知。

但大公司的发展却一定是依靠规模与制度体系。如何用流程去推动企业的良性发展,是很多企业管理者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这样也就造成了近几年企业协同管理软件(OA软件)的盛行趋势。就笔者授课中调查,国内大中型企业基本已经实现了企业协同管理软件的布局,实现了以企业内部行为管理为主导,同时支持跨越企业边界的协作管理,这就是协同管理软件的实际作用。

前几天在三亚授课,企业的负责人希望与笔者进一步合作企业管理咨询项目,在晚餐时连续问了笔者多个问题,就是:

如何能够知道自己的下属每天都在干什么?

是否有一种工具,能够监督检查并处理每个员工的不妥当的工作行为?

管理者是否可以根据每个员工的情况,随时进行市场机会和线索的重新调整?

旅游发展要素 篇6

实现销售1.6亿元,比上年增长9.4,在商品房销售中,个人购买面积7.8万平方米,实现销售额fanwen.chazidian.com亿元,分别占销售总量的76.6和97.5。(五)以改革使用权制度为主线的土地市场不断规范。一是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充分显化土地资产。在坚持土地供应总量必须少于需求量的供地原则,由政府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对建设用地总量实行严格控制,实现了土地效益的最大化。目前,全县行政划拨土地仅占供应总量的5;20xx年到20xx年,土地招标拍卖年均增长10;20xx年以来,全县共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667宗,面积18.32公顷,收回土地出让金8256万元(含开发成本),有力地推进了城镇化建设。二是充分发挥地产交易机构的中介服务职能,地产交易逐步走向依法合理流转。1994年,县里成立地产交易中心,设立交易大厅,通过1995年的“清隐”、的非农业建设用地大清查、的闲置土地清查、20xx年和20xx年的土地市场清理整顿工作的开展,使全县土地市场从无形到有形,从有形到成型,土地市场管理日趋规范,土地交易市场的管理日趋规范和完善。去年来,全县共办理土地使用权转让162宗,土地面积34408平方米,土地使用权抵押设定115宗,土地面积104316平方米,收取各种规费152万元。三是认真开展土地市场清理整顿工作,土地违法现象得到有效遏制。20xx年,针对县内土地闲置问题、土地非法交易行为、非法占地行为,县委、县政府组织力量进行了重点清查和严肃处理,收回闲置土地706亩,储备土地735亩。四是适时修正各镇基准地价,加强了国有土地使用权价格管理。从1994年开始,全县半数以上建制镇相继进行了基准地价评估,特别是对县城基准地价进行了四次修正,并将基准地价评估和修正结果,以县政府的名义适时依法公布,使大部分地段的地价情况在居民心中有了基本了解,为正确指导我县国有土地使用权价格发挥了重要作用。五是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向纵深发展,土地市场管理制度日趋完善。县政府成立了土地储备委员会,组建了土地储备中心,专门负责土地收购储备和出让前期工作。与此同时,县政府还相继出台了《ⅩⅩ县地产市场管理暂行办法》、《ⅩⅩ县县城规划区土地管理暂行规定》、《ⅩⅩ县县城镇规划区土地储备暂行办法》三个规范性文件,从而进一步增强了政府宏观调控土地市场的能力,促进土地市场的规范化管理。(六)以培养和使用人才为重点的人才市场稳中有进。一是全方位培养现有人才力度加大。县委利用县委党校主阵地,定期不定期地培训党政一把手、年轻后备干部,各行业主管部门也纷纷在县委党校和本单位的业余党校加强经常性业务培训,参训人数平均每年达3600人次。目前,全县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中专及以上学历或具要初级及初级以上技术职称资格的各类人才共17821人,其中研究生13人,本科1827人,专科6919人,中专7522人。二是吸收和储备人才逐年增加。近三年来,共吸收工作人员228名,年平均吸收69人,其中党政群机关录用公务员47名,年平均录用公务员16人,事业单位吸收工作人员181名,年平均吸收工作人员60名。三是引进实用人才、急需人才有新的突破。对“211工程”院校本科毕业生及县内急需紧缺的专业人才,特别是英语8级、规划建设的本科生和工程师及以上职称的实用人才,不受编制、经费限制,也不需要参加录用考试,直接上岗,并对高级人才给予5000元、急需专业本科生和工程师给予20xx元的安置费。三年来,共引进人才27名。四是建立激励机制奖励人才。对企业改革、招商引资、发展工业、科研创新的各类人才和企业主,每年由县财政拿出专项资金予以奖励。三年来,全县共对67名人才及企业主进行了奖励,奖励总额达210余万元。(七)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基础的信息市场初具规模。一是信息化网络设施已有一定基础。目前我县向社会提供网络服务的运营商有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铁通4家。截止到20xx年底,全县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9万门,固定电话用户8.1万户,城市电话普及率达90以上;移动电话用户7.9万户,每万人拥有移动电话726台;城市网络出口总带宽0.2G,因特网注册用户0.8万户,宽带网用户2104户。二是信息技术在各领域广泛应用。政府上网工程全面建立。20xx年以虚拟主机的方式,在市政府信息网中心平台上建立了ⅩⅩ县政府信息网,开设了ⅩⅩ新闻、ⅩⅩ概况、领导主页、电子政务、招商引资、文化旅游、重点企业、县域经济等栏目,并以此为窗口,大力宣传ⅩⅩ政策优势、资源优势、人文环境,宣传ⅩⅩ形象,提高ⅩⅩ的知名度。企业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天龙米业、金浩植物油、鑫利、科力等重点企业都相继注册上网,通过网络平台展示企业形象,宣传企业产品,实行网上采购、网上销售,利用信息技术对财务、物料、生产计划、销售和决策实行信息化管理,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信息技术广泛应用。机要保密、纪检监察、教育、外经外贸、金融等许多专业性比较强的部门和行业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建立了各自的计算机应用系统,信息技术应用水平逐年提高。三是信息产业发展起步良好。目前,我县邮电通讯、信息咨询、网吧营运等信息服务业发展迅猛,特别是电信服务业,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铁通等4家通讯企业互相竞争,不断改善服务设施,优化服务质量,扩大业务总量。二、存在的主要问题虽然我县要素市场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受思想理念、经济发展水平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全县要素市场发展明显带有市场经济初期的特点,市场规则不健全,市场组织无序,生产要素市场滞后。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资金紧张的矛盾仍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一方面,制约企业方由于资本金不足,加之有市场、有效益、讲信用的企业少,银行不愿意放贷,企业贷款难;另一方面,银行贷款审批权上收,县级行长没有审批权,贷款审批都要报市、报省审批;银行因利益关系,都“重大轻小”的倾向,对大项目都抢着放贷,而对小项目却不愿意放贷;金融部门加强了资管理,实行贷款责任追究制,等等,导致银行难贷款。目前,全县工业企业和“三农”普遍缺乏发展资金。据调查分析,要使现有的天龙米业、金浩植物油、五神酒业、宏泰铝型材、惠丰公司等民营企业全部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每年仅需增加流动资金就达8200万元。三农资金主要渠道是农村信用社。去年县信用社存款余额12个亿,贷款余额10个亿,分别占全县存贷款余额总数的31、50,存贷比84,超过了央行规定的75的上限。与此同时,银行信贷资金要求质量高与企业资金使用效益低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金融风险存在较大隐患。因种种原因,现在银行都是投入多,产出少。20xx年,全县不良资产达7.5个亿,不良资产比率达37.2,超过了全省22、全国10的水平。(二)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程度还不高。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比,由于行业集中度不高,规模小,生产要素市场化程度不够高,市场秩序不够规范,要素市场的发展严重滞后。一是技术市场规模小,档次底,技术单一。导致技术和经济“两张皮”,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去年全县虽申请科技专利20多个,但都是一些小发明,很难形成大产业。同时,由于资金和技术的不足,目前原有的林科所、农科所等一批公办科研所已基本上没有开展任何科研项目,原有的科研人员和职工差不多都外出自谋出路。二是劳动力要素市场发展滞后。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对劳动力要素的组织与管理只限于城市,人为地分割了劳动力要素市场。特别是农村的劳动力要素市场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受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劳动力流动机制不健全和城市化水平较低等因素的制约,劳动力市场发展较慢。目前,全县只有1个劳动力市场。全县23万外出务工人员,90%以上是通过亲友介绍、自行外出等方式,实现自发转移的。三是住房二三级市场发展缓慢。二级市场目前存量房在房地产交易中比重仅为交易总量的18,三级市场也仅在培育阶段;低价房供应量太少的结构性失衡问题也显得更加突出。据调查,在近两年的住宅施工面积中,70平方米以下的占2.6,70-90平方米的占27.8,90-130平方米的占51.4,130平方米以上的占18.2,房地产企业开发的经济适用房仅占住宅施工面积的10.7。(三)人才极为缺乏。从我县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人才紧缺与需要旺盛的矛盾十分突出。一是高层次人才缺乏。全县接受大专及以上教育的仅1.27万人,占总人数的1.34,比全省少1.78个百分点。近5年来,全县没有引进一名硕士研究生;工业系统近7年来参评中级职称的仅2人,7年来未晋升一名高级工程师;农业技术人员中高级职称的仅3人。二是人才流失现象较为严重。近5年来,全县共流失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的20人,中级职称的130人,经贸委系统所属部分厂矿企业由于停业破产,先后有150余名专业技术骨干以各种形式外流。20xx年,企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为830人,20xx年下降到725人,呈负增长的趋势。三是人才断层现象比较突出。全县现有高级职称科技人员中,平均年龄达54岁,45岁以下的47人,占总人数的26.6%,其中35岁以下的5人,仅占高级职称总人数的2.8%。与此同时,后备新生力量得不到及时补充。我县平均每年回祁大中专毕业生1000人左右,自从实行“并轨”以后,国家不再包分配,在这种情况下,我县每年吸纳的大中专毕业生呈逐年减少的趋势。据统计,20xx年得到安置的大中专毕业生600余人,20xx年为180人,20xx年为120人,20xx年为86人。20xx年,我县计划招考50名师范类本科生,最后实际报名仅37人;卫生系统招考30人,无一名重点院校学医的本科生报名。20xx年,全县向社会招考50个职位的本科学历的高中教师,实际只报足40个职位。(四)受大气候和宏观调控的影响比较明显。目前,我国对经济的调控与管理主要还是依赖于行政手段,宏观调控的市场基础还没有真正形成,使县级生产要素市场的发展处于十分不稳定状态,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如今年国家决定从今年4月29日起对用地市场刹车,不再开审批窗口,整顿半年。这对县域经济发展就是一大制约。今年县里的丰达机电、金藤生物制药、金浩植物油三大骨干项目需用地300多亩,还有浯溪电站等20多个项目,需用地800多亩,而全县今年的用地计划只有275亩公顷,根本适应不了发展的需要。三、对策与建议(一)完善要素市场管理体制。主要是转变政府经济管理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切实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中去。一是下放信贷资金管理权限。目前,银行信贷资金放贷权高度集中,只有市以上金融机构才有审批权,县级金融机构除管理贷款外无权发放企业贷款,这种权责不挂勾,影响了基层管理的积极性。建议适当下放中小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审批权限,进一步扩大县级金融部门的贷款自主权,特别是增加部分优质客户的票据业务、流贷转贷、消费信贷等方面授权,以改变信贷审批权限过于集中和新增存贷比过于偏低的问题,提高其放贷积极性,增强县级商业银行对当地经济的服务功能。二是下放垂直部门管理权限。目前,金融、工商、质监、税务、电力等部门在体制上实行直管,中央集权过多,地方无权管人,更无权更改和制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有关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捆住了地方的手脚,对县域经济的发展是不利的。现在不少企业主反映,工商、质监等部门对企业干扰太多,收费过重,企业不堪重负。三是改革市管县管理体制。目前,实行市管县体制,中间环节过多,不利于行政效能的提高,更不利于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建议省委、省政府加快省管县改革步伐。四是狠刹非生产性成本开支。重点是精减会议。现在的会议过多过滥,只要省、市召开了会议,不管是全局性的,还是部门性的,都需要会议贯彻落实情况汇报,全县一年几乎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和精力耗费在会议上。建议省政府拿出硬措施,减少各种行政性会议,切实将各级的精力集中到加快发展上来。(二)制定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发展县级要素市场,离不开国家、省里宏观政策的扶持和引导。主要是五个方面的政策:一是市场准入政策。应进一步放宽政策,拓宽民间投资领域和发展空间。允许民间资本在更广阔的领域以独资、合作、合资、参股、特许经营等方式进入。面向外资开放的领域应向民营资本开放,向外资不开放的领域也应向民营资本开放。二是社保政策。现行的社保政策主要涉及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而没有将民营企业纳入社保范围,致使在民营企业内从业的人员有后顾之忧,打工人员不安心,技术骨干留不住,不利于企业稳定发展。同时,还应尽快出台事业单位改革政策。湘发[20xx]8号文件的主要精神就是“人随事转,费随人转,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这个政策并没有真正解决好事业单位改革后人员的养老保险问题。应尽快出台事业单位改制政策,切实解决事业单位改制后社会保障“人往往哪里走”的问题。三是土地政策。整顿土地市场、严格控制用地计划对全国来讲是件好事,但对县一级特别是不发达地区,可能就是一大瓶颈。建议省政府从实际出发,只要是好的项目、急需的项目和重大项目,省里应特事特办,批准用地计划。四是人才编制政策。应制订出台全省统一的人才激励和编制政策,积极鼓励人才到边远和不发达地区建功立业,扩充边远和不发达地区的人才后备力量。特别要鼓励科技人才以自主科技成果到企业或项目入股,支持企业和科研单位以高薪、高待遇聘请紧缺人才。五是税费政策。外商到内地投资,主要看中的是土地优惠和税费减免。县级政府无权核减税费,这就导致县里的一些优惠政策难以落实到位。建议省政府给予县级政府在营业税、所得税、土地增值税等方面税收的一定减免权。(三)加大对要素市场建设的投入。发展县级要素市场,最大的瓶颈就是资金紧张。因此,要加快县级要素市场建设,就必须扩大投入。一是要扩大信贷投入。各级商业银行应完善信贷服务体系,规范信贷担保和风险管理,推行项目或项目打捆融资,扩大县及县以下信贷规模,规范和引导民间借贷,力争贷款与经济增长同步。特别应解决好银行“重大轻小”的问题,增加对中小企业所需资金的有效供给。二是要加大科技投入。国家政策要求科技三项经费投入应占财政总支出的1―1.5,但对经济欠发达的县级财政而言,压力相当大。如我县的科技三项经费只有财政年支出的0.3,远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建议省财政建立科技发展基金,加大对县级技术市场建设的投入力度。三是加大中央转移支付力度。目前,大多数的县级财政都是“吃饭”财政,供养人员过多,县乡政府债务沉重,资金调度困难,绝大部分县(市)依靠省财政转移支付,才能保证国家规定工资和津补贴的正常发放。如ⅩⅩ县今年降低农业税税率、取消农业特产税后,县、镇、村三级减少收入1320万元,这对于本来就不宽松的ⅩⅩ财政是个极大的压力。建议省财政将1320万元全额纳入省级转移支付,以保证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

旅游服务质量控制的三大要素 篇7

一一、推行旅游服务标准化管理

旅游服务标准化管理, 是使旅游服务走上规范化、系统化的重要保证, 是从整体上提高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重要措施。旅游服务标准化管理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国家对旅游行业制定的行业通用的管理、服务标准和人员素质标准;二是旅游企业结合本企业实际, 对日常服务活动进行的管理, 规定统一的方法和程序, 并用制度形式固定下来, 形成企业规范。

旅游服务标准是在服务过程中应达到的规格、程序。它是旅游服务人员应遵循的准则。服务标准, 不仅仅是服务过程的程序、方法, 而且包括设备、实物等方面的内容和规格及程序。有效地推行标准化管理和服务, 要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根据市场需求制定标准。旅游服务是为了满足旅游者的需要。因此, 制定标准前要全面、详细、准确地了解和研究旅游者的需求, 根据旅游者的一般需求制定标准。 (2) 标准应具有科学性和严肃性。要在广泛讨论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一旦制定出来, 在执行范围内要有权威性和严肃性。 (3) 标准的文字要简练, 内容要明确、具体, 便于掌握。 (4) 标准要配套。要围绕顾客满意这一核心制订出一整套服务标准, 把影响旅游服务质量的有关因素和工作都实现标准化管理。 (5) 标准的制订不是一劳永逸, 要根据情况的变化, 进行必要的修订。

推行旅游标准化管理, 最重要的是建立质量文件体系。旅游服务质量体系的基础是一整套完整的质量文件体系。建立质量文件体系本身就是一项标准化的工作。主要包括: (1) 质量手册。它是旅游企业总体纲领性的长期文件。包括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组织结构、岗位职责、质量体系组成部分的全部要素和规定、质量措施等。 (2) 质量计划。是专项的质量文件。企业按某一特定服务项目而实施质量活动。如旅行社的导游服务质量反馈活动、饭店的TQC小组活动等。 (3) 运作程序。质量计划要得以贯彻, 必须同时提出运作程序, 没有程序的质量目标和计划, 既无法落实, 也达不到质量要求。这与对工业产品制定工艺流程是同一个道理。 (4) 质量记录。是在按质量程序进行工作的过程中对各项有关质量信息的记录, 它也是更具体、更仔细的标准化基础工作。其中包括质量目标达到的程度, 旅游者满意度, 质量评审、服务改进的结果, 质量趋势分析, 下属各部门的工作业绩, 技能和培训效果, 与竞争对手的比较, 质量改进措施及效果等。 (5) 文件控制。服务质量文件的使用过程要做到规范化, 主要要点有:授权人员批准;确定使用和发放范围;及时修改补充和调整;不再使用的文件应有撤销和作废的制度。

二二、全面控制服务质量

为了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旅游企业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它的含意应该有以下几个要点: (1) 强烈地关注顾客; (2) 坚持不懈的改进; (3) 改进组织中每项工作的质量; (4) 精确地度量; (5) 向雇员授权。旅游服务质量的外部制约性首先来自顾客, 只有强烈地关注顾客, 关注顾客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 同时用一种永不满足的态度, 不断地改进质量, 提升质量标准, 并且把质量贯彻到服务过程的每一环节, 才能从整体上提升服务质量。

旅游企业要按照全程控制质量管理模式, 通过全体员工的参与来改进流程、产品、服务和公司文化, 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产品。其要点是以顾客满意为核心, 强调全员参与, 立足精诚合作, 培养优秀团队, 实行全程控制, 将质量保证贯穿于每个环节。事前主动出击, 防患于未然;事中监控, 保证服务有序进行;事后总结, 便于改进工作, 有效提升服务质量。全程控制质量管理模式要坚持持续改进, 将全面质量管理融入日常的工作和管理

在旅游服务过程中, 难免遇到意想不到的事件, 这就要求旅游企业要制定相应的方法, 采取一定的措施控制服务的质量。 (1) 对客户的抱怨做出快速反应。旅游服务人员应具有观察力, 能预测可能引起顾客不满的情况, 提前采取行动, 将顾客的不满降低到最小的程度。诚恳、主动地当场解决客户的问题是客户最需要的,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减少客户的遗憾和抱怨, 甚至为客户带来美好的体验。 (2) 授权服务人员快速解决问题。服务人员常离开总部陪同客户旅游, 应通过培训和授权, 现场解决客户的问题, 以提高客户的满意度。旅游企业对有效行使了授权的雇员还应给予相应的奖励。 (3) 为顾客服务投诉开辟便利途径。抱怨的顾客往往是忠实的顾客。那些对企业沉默的顾客会对企业造成更大的损失, 因为他们最容易转向公司的竞争对手。旅游企业应当给顾客提供便捷的投诉途径, 这样既可能尽早发现服务质量缺陷所在, 又可以及时纠正错误, 并有效监督服务人员的工作。旅游企业应该把对顾客投诉的处理看成是一次新的对客服务。在旅游企业内部应建立尊重每一位顾客的企业文化, 并通过各种渠道告知顾客:企业尊重他们的权利。热线电话、投诉箱等都是有效的投诉渠道。

三三、提高旅游服务的过程质量

过程质量不仅与服务人员的仪表仪容、服务态度、服务程序、服务方法以及工作效率等因素有关, 还受到旅游者心理特点、知识水平、行为偏好的影响。过程质量是旅游企业的“软件”, 它说明旅游企业是如何提供服务的。

首先, 旅游企业在经营过程中, 必须履行有利于旅游者和社会的道德行为。具体表现为:对旅游者要诚实守信, 兑现服务承诺。企业信誉的建立和信誉度的不断增强, 靠的是全方位的服务承诺的兑现。服务承诺是企业信誉的直接张扬, 在激烈的旅游企业外部竞争中, 服务承诺是增强信誉度的重要举措。因此, 旅游企业要对旅游者坚决地履行其服务承诺。

其次, 一线服务人员要用友好的方式、可信的态度、主动的关心和照顾服务于旅游者, 并以实际行动为旅游者排忧解难。该项标准是服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服务效率、应变能力、服务态度、职业道德等素质的综合体现。例如, 酒店前厅接待人员得体的服装、高雅的举止、甜美的语言、礼貌的行为等, 都能提高旅游者对服务质量的评价。

企业持续发展的五大要素 篇8

一、产品质量要合格稳定,品种要根据市场不断调整

产品不合格,所有的努力会归零,甚至成为负作用力。三鹿百亿企业轰然倒下,双汇食品、蒙牛乳业,股价飙降,这都是产品质量一票否绝的结果。所以产品质量是产品的核心元素之一,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最重要根基。这一点勿庸赘述。

产品更新换代,随着市场的发展而变化,企业要跟住市场的脉搏。瑞肤祥再厉害,现在不能和耐克抗衡,全聚德玩不过肯德基,就是这个道理。看娃哈哈,从儿童AD钙奶,到纯净水,到非常可乐,到营养快线,主力产品线一直引领市场,发展到现在,虽谈不上百年基业,但在中国食品企业中也成了“常青树”!

二、企业目标持续稳定发展,要依据实力与市场调整

企业的目标其实最重要,一个企业究竟想要啥,是急大功近大利,还是细水长流,是区域老大还是全球品牌?是规模还是效益?这些都会决定企业走向,目标与企业实力不符,最后可能就是鸡飞蛋打。目标当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是渐进式发展的,是持续性发展的,既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能小富即安。如果娃哈哈二十年前定目标为100亿,怕早就在不断的失败中消失了,如果李宁要在三年内超过阿迪达斯,也许过三年李宁也将一败涂地。过大的目标会因为始终达不到,企业人员失去信心与耐心;过小的目标也承载不了企业的发展需求和市场期望,只有目标持续稳定发展,才能适应企业不断地发展。

三、投入要按市场张力持续进行

一本万利的生意可能是生意的最高境界,只存在于神奇的传说中,并不存在于现实的经济生活中。据说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就导制人们会挣脱法律的束缚了,何况是一本万利?公司通过销售产生利润,一定要把利润的一部分投入到产生利润的地方去,这不是绕口令,多少企业利令智昏,在A行业上赚了,把上抽钱投入到可能更赚钱的B行业,结果起家的A行业血液不足或断流,慢慢消失在马拉松队伍的后面。如果B行业赚了大钱,还算不错,反之,则整个企业都会消失。均瑶集团现在玩民航,但在起家的乳业上还能投入些小钱做味动力,我觉得这是应该的。那些盲目改弦更张的企业,成功存在的并不多。

四、利润要持续增加

说一千道一万,企业活着要赚钱。企业要发展,必须要多赚钱才能有资金的保证。也就是说利润要持续增加,最起码不能减少,否则无论你的企业规模多大都不是正向发展,只是装点一下门面,说狠一点就是金玉其外,破絮其中,多少上市公司如此,比如当年蓝筹股的北亚集团,比如百亿企业三鹿,三鹿如果利润好,不应该做低成本低到要命的奶粉,这是根本。利润增加了,持续的投入到市场当中去,建设品牌,打造团队,经营渠道,改进产品,让利百姓,促进合作,一切才会风生水起,融会贯通。

否则广告没了,促销减了,客户少了,人员走了,企业的发展真的成了一句空话。

五、信心要持续发展

刘邦斩蛇起义,可能是个传说,传说的根本意义是营造这根队伍的信心,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不是一首诗那么简单,是在给整个红军营造一种信心。有信心,企业未必就能成功发展,没有信心,则企业一定不会发展,这是不用证明的问题。三株当年铺过天盖过地,因为几万人信心满满,后来瞬间陨落,因为没了信心。联想集团困难中前行,不仅仅是调整了战略,而还有柳传志从后台到前台给所有人的信心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企业的信心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领导者的信心,二是执行者的信心,三是受众的信心。三者缺一不可,即所谓:“上下同欲者胜”。信心在于持续性培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培养信心是领导最大的工作。

总之,企业只有持续发展才能承担起更大的社会使命,才能让投资者有各种回报,没有其它,发展是硬道理,但需要软环境。

(中国营销传播网)

旅游发展要素 篇9

-----始兴县城郊卫生院发展初探

始兴县卫生局陈庚强

城郊卫生院是一所一级甲等医院,现有工作人员73人,其中专科学历13人,中专学历19人;中级职称9人,初级职称51人,取得技术职称人员占总数82%。近年来,城郊卫生院根据一级医院的基本标准和自身实际以及医疗市场的需求,制定了“二一一”定位发展规划,在同级党委、政府和县卫生局的领导及大力支持下,突出专科建设,以专科带动各项业务工作开展,农村卫生三项建设取得了较大进步。现有一类科室二个,二类科室一个,三类科室一个。其中口腔科、妇产科、痔疮科、普外科在社会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业务量逐年上升。

近年来城郊卫生院的发展,其能在几年时间内由低谷走上正常运作的轨道,很重要的一条是通过认真抓好“人才配置”、“激励”、“培养”三个环节,初步形成了一支适应当前业务开展的技术队伍。

一、提高对人才的认识

城郊卫生院是一所乡镇基层医院,它的主要功能是为城乡居民提供基本的医疗和保健服务,它所需要的人员不是高层次

1科技人员,而是中专以上学历的各类医务人员。因此,该院近年调入和聘用的也大多数为始兴籍专科以下人员,这些人员虽然学历不是很高,但通过培养,给他们提供了适当的环境,便可使之成为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才。现在,临床一线医务人员思想稳定,爱岗敬业,五年来仅县内调动一人,辞职一人,其余人员均较安心工作。

二、政治上给予信任

人才是在不断培养和实际工作中逐步形成的。要调动人员的积极性,必须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为每个职工提供一种追求与达到目标的手段。近年来,该院主要强调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相结合来调动人员的积极性,对人才政治上给予信任。

该院主要科室口腔科、妇产科、痔疮科、普外科等均有2名以上医疗骨干,他们的工作支撑着各科业务工作,起到领头羊的作用。经济利益是基础,政治上的关心和信任必不可少,近年来逐步把一线医疗骨干聘任为科组长,口腔科、妇产科、外科等主要科室的科组长参加院务领导小组,班子中可倾听到来自各方意见,参与卫生院的决策和管理,减少决策失误,同时卫生院计划更容易贯彻执行。该卫生院党支部注意培养教育医疗骨干吸收到党组织中来,几年来已吸收一名医疗骨干加入党组织,一名为预备党员,二名列入培养对象,不断壮大党支部力量,使党支部充满生机和活力。

三、业务上注重培养和争取外援,硬件上注重有效投入 当前,医疗技术更新发展很快,因循守旧必然会被淘汰,为此,该院大力实施“二、一、一”定位发展规划。他们认识到,房屋建设、设备购置等硬件如果筹到资金便能办好,但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却并非一朝一夕便可办到,它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就该院来说,口腔科是传统优势科室,1958年成立卫生院后便有此科室,经过二代人的努力,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但设备简陋,技术落后是其不足。为保持口腔科的优势,经多方联系,1999年12月广东省口腔医院张颂农院长亲临考察后,当即表示无偿派出医疗队前来对口扶持,并于2000年分二批派出了高年资口腔专家等4人前来该院口腔科坐诊带教,还赠送了三台牙科综合治疗台,接收了5人进修。由于省口腔医院大力扶持和单位下力气进行改造完善,现口腔科有180平方米的工作大厅,宽敞明亮,设立了七个牙位,每个牙位仅设备投资就达5万元,成为卫生院优势科室。2002年被韶关学院医学院定点为教学科室,现已接收了二批实习生,学院和学生反应较好。

卫生院要进一步发展,必须要有外科作为支撑。在县卫生局的支持下,该院引进了一名外科主治医师和一名专科毕业麻醉医师,并从现有医生和护士中挑选了5人组建外科队伍,于2001年3月分别上送粤北医院、市一医院、铁路医院进修。在派出人员进修的同时,城郊卫生院抓紧进行手术

室的配套建设,投入15万元资金购入了手术台、无影灯、麻醉呼吸机、心电监护仪、高频电刀、手术器械、布料等,2001年12月19日开展第一台手术以后,二年多来共开展妇科、产科、普外急诊和择期手术636台,取得了较好临床效果。

此外,还对妇产科工作人员进行了全员培训和重点培养,投入资金搞好妇产科配套建设,妇产科是城郊卫生院条件较好的科室之一,在住院分娩政策的扶持下,住院分娩人数逐年上升,2003年住院分娩人数1181人,占全县住院分娩人数40%。痔疮科培养了三名医生,分别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粤北医院进修一年,保持技术和人员优势,每例手术病人进行追踪疗效,取得了病人信任。痔疮手术从2001年开展,2002年开始,每年均有250台手术以上。由于专科的带动,门诊病人亦逐年上升,2003年达到6.4万人次。这几年,城郊卫生院培养人员针对性强,培养后有用武之地,临床一线人员感到在城郊卫生院工作,没有虚度年华,事业上有进步。

四、分配上注重效益优先兼顾公平

城郊卫生院是差额补助单位,财政补贴占单位开支一小部分,绝大部分开支靠开展业务来解决。1999年开始实施院科二级核算,明确院科二级的责、权、利。从实施情况看,院科二级核算是成功的,个人收益逐年上升,单位亦可集中

一定资金办事业,改善工作条件。在保证档案工资足额按时发放外,在绩效工资方面拉开档次,重点科室的医务人员绩效工资可超过档案工资,弱小科室工作人员亦享受一定的补贴,稳定了人心,激发了工作热情,大多数工作人员超额出勤,在工作人员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各项工作运作正常。临床一线主要医疗骨干个人收入有较大幅度上升,稳定了大批业务骨干。

人才其实就在身边。该院由于实施了培养、配置、激励等一系列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措施,依靠身边的人才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单位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业务收入稳步增长(业务总收99年为210万元,2000年260万元,2001年268万元,2002年345万元,2003年达462万元),而且整个单位呈现良性发展态势。

由此可见,乡镇卫生院要稳步发展,人才因素是第一要素,其关键在于怎样引进人才,留住、培养、使用好身边的人才,最充分地挖掘他们的潜能,最有效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只要做好了人才文章,单位事业就会进入良性循环。

上一篇:病历、处方书写下一篇:《陋室铭》写作背景及写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