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艺术研究》半期工作总结

2024-12-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艺术研究》半期工作总结(精选11篇)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艺术研究》半期工作总结 篇1

我校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艺术研究》课题于2011年3月确定后,我们积极准备资料,根据课题研究的内容及课题研究的计划,做了大量的工作,现在就工作情况进行简要总结。

一、课题研究情况

我们结合本校的实际教学情况,积极作好课题研究准备。

1、制定实验方案。在校领导的支持下,我校中学语文进行试验研究,并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研究方案和课题研究制度,明确了研究思路,落实了研究任务。

2、进行了教师培训。由组长组织教师积极查阅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书籍,把握当前的有关课堂提问技巧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在此期间,我们阅读了大量的教育教学书籍,如《教学组织策略与技术》,《教学理论与教学细节》,《教学评价方法与设计》,李镇西老师的《教有所思》等。同时认真阅读教育教学刊物和理论专著, 如《中学语文教学通讯》、《中国教育报》等。让自己的理论知识不断得到提升,进一步完善我们的研究过程。在此期间,将自己的所读所学进行总结。

3、进行了教师课堂提问的调查。及时写好研究日志或调研报告。写好研究日志是进行课题研究的有效方法,简单易行,非常适用,所以我们把写好研究日志和调研报告作为研究课题的重中之重,要求研究成员一定要坚持经常把研究过程中的一些具体做法,点滴收获,详实地记录下来,并认真整理好,作为课题研究的第一手资料,为以后的研究做好充分的准备。

4、把“服务教学”的思想贯穿始终。我们要求课题组的研究应用于课堂教学,在实际的教学中不断总结自己的研究成果,查找不足,对症下药,并及时把课堂的实际教学记录下来,形成教学案例,以积累经验,把自己的研究的具体成果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去,接受课堂的检验,从而让自己的研究得到完善。

二、存在问题

1、时间不充足,特别是目前学校各方面抓的紧,要求严,耽误了课题研究,而且研究的范围也在一定程度上受限制,所以研究的适应性还有待考察。

2、研究经验不丰富,有待加强学习培训。

三、努力方向

1、小结一阶段工作经验,提高研究水平。

2、召开师生座谈会,征求意见,交流心得,提高提问艺术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2团中学语文小课题组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艺术研究》半期工作总结 篇2

一、问题设计要给学生留有探究的空间,突出启发性

教师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如何让学生学会发表不同意见和独特见解,引导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对书本进行质疑,并学会自己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必须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为切入口,促进学生产生探究的强烈意向。可以设计一些能引起认知冲突、引起争论、引起学生发散思维及将认知一步步引向深入的后续问题。设置问题时要考虑给学生适当的问题思维空间。众所周知,问题口子越大,解决问题的方法就越复杂,学生的思考空间就越大;问题越小,解决问题的方法就越简单,学生的思考余地就比较小,课堂生成就少。我们要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出发,根据具体需要确定设计“大问题”还是“小问题”,使设计的问题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有效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多问问学生“你的看法是……”“你是怎么想的”“这是为什么”等,使学生在学习中对问题保持一份敏感和质疑的心态,培养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为了给学生以探究的空间,锻炼学生高层次的思维能力,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问题进行设问。

1. 比较性设问———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能力。

比较是历史思维的一个重要方式,可分为求同和求异两种形式。求同,是找出历史与社会发展的普遍性;求异,是找出历史与社会发展的特殊性。这两种形式的比较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训练。例如,在教学“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时,可以设置以下一个比较典型的问题: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制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请你谈谈宋元时期的三大发明在东西方的不同遭遇说明了什么?并从经济、政治、社会环境加以比较说明。这样的比较,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内心的责任感,产生探究的动机,从而根据所学知识,或独立思考,或同伴互助,或查阅资料,努力解决这个问题。通过比较,学生不仅对中西方差别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更重要的是比较思维能力得到了训练。

2. 综合性设问———培养学生的聚合思维能力。

面对综合水平的提问,学生不仅需要有较强的记忆力,还需要具备较强的分析、对比、归纳和概括等能力,所以这类提问最能培养学生的聚合思维能力。如在教学“唐朝由盛转衰”这一内容时,可以设置这样一个综合性的问题:清代史学家赵翼曾说:“开元之治,几乎家给人足,而一杨贵妃足以败之。”假如有一天杨贵妃突然醒来,得知后世对她的评价后,她会感到委屈,因为唐朝由盛转衰不是她个人的责任。那么,她会怎样诉说委屈呢?这个问题课本上没有现成答案,但这个有趣情境的创设,却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积极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提出以下唐朝衰退的重要原因: (1) 唐玄宗不理朝政,一心只想纵欲享乐; (2) 唐玄宗重用奸诈的李林甫、杨国忠,使唐朝政治更加腐败与黑暗; (3) 唐朝中期以后,租庸调制和府兵制逐渐被破坏,为了加强边境防卫设置的边镇节度使势力不断发展,终于形成藩镇割据之势,最终酿成了安史之乱; (4) 天宝年间,贪官污吏肆意搜刮,赋税十分繁重,阶级矛盾尖锐,等等。可见,只要创设好问题情境,就能引发学生求知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聚合思维能力。

二、问题设计要巧抓教材的“空白处”

体现时代性教材的根本特征是“范例性”,即把教材看作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构建的一种范例,使学生面对现实社会和生活问题时能够以史为鉴,通过历史更好地认识现实,通过现实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因此,课堂设问要具有时代特点,为现实社会服务。但教材具有的滞后性,则使一些内容未能及时跟上现实社会的发展,而这些内容又是学生认知上极易出错的地方,属于学生学习中的“空白处”。因此,教师应善于抓住教材中的“空白处”提问。

1. 在看似矛盾的空白处设问。

教学中有许多看似矛盾实则对立统一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如教学“环境亮起‘黄牌’”时,笔者让学生就“应该先发展经济后治理污染”还是“先保护环境后发展经济”进行讨论,让学生在答案不一的矛盾处产生困惑,抓住矛盾的突出点“打破沙锅问到底”,最后达成共识———“应该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发展经济,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求得经济的发展”。在矛盾空白处提问,可以充分利用疑惑、矛盾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使学生在自我实践探索的过程中达到构建知识的目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2. 在逆向发现的空白处设问。

一些问题,若依正向思维去考虑,有时会很困难;如果改为逆向思考,就有助于学生摆脱思维定势,产生一种创造思维的需求,从而激励他们去再发现和再创新。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互逆因素,在逆向发现处设问,破除学生思维的固有定势,注意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如在“我是社会小主人”的教学中,笔者安排了这样一个探究设计:初中生小冰与爸爸因回家时间意见不一致而产生冲突,怎么办?让学生讨论解决冲突的方法。有学生就提出“先斩后奏”———先假装答应爸爸准时回家,等到了同学家就尽兴玩,超出时间爸爸也管不着了。笔者没有作正向指点,而是让学生逆向探究:“先斩后奏会有什么结果?”学生回答思考后会得出“回家后招爸爸的责骂”“下次再承诺,爸爸就不会相信了”等结论,意识到“先斩后奏”并非良策。

三、问题要关注课堂的意外生成,彰显趣味性

有教育专家指出,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既要预设,又要生成,两者缺一不可。而课堂的生成应围绕着问题展开,为此,教师应创设情境,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 采用形象语言创设新的情境,增加问题的趣味性。

如在教学“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时,笔者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在某个朝代的一个冬天的晚上,北方的某个家庭里,一家人正围着煤炉烤火。其中一个老人正在抽烟,一个孩子烤番薯吃,一个中年人正在吃大米饭,三人身上都穿着新棉袄。请问这种生活情境最早出现在什么朝代?你的根据是什么?对这样的问题学生颇有兴趣。如果只按常规思路问“原产美洲的烟草、番薯在什么朝代传入中国?”学生就会感到索然无味。

2. 教师可以引经据典地提问,增加问题的“卖”点。

如在教学“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时,与传统的导入———“清朝时期最强盛是在哪一段时间?这时经济发展体现在哪里?”不同,笔者引用了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的一句话:“中国是举世最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而且治理得最好的国家。”请问伏尔泰所说的中国是指哪一个历史时期 (康乾盛世时代) ?这个时期经济发展确实能体现中国是世界上最好的国家吗?可见,同样一个问题,用不同的方式提问,所收到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改进提问的方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至关重要。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艺术研究》半期工作总结 篇3

小学语文提问艺术方法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进行和深入,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是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思维培养,重视语文知识的实践和创新,是文科知识的重要工具。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艺术就是一个重要的环节,精彩的提问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思维,能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提问的现状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是很重要的教学方法,这是师生之间信息交流、反馈的基本方式,在实践运用中被证明是有效的方式方法。然而,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的现状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提问的问题过于模糊,趋于形式化,二是提问后,学生没有思考时间,三是学生没有兴趣参与思考问题,四是教师对没有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充分的点评,五是师生缺乏感情交流,学生不愿主动思考提问。

二、有关提高语文课堂提问艺术的方法

1.意义。教学实践表明,教师提问效果如何,几乎可以决定课堂教学的成败,而问题的设计又决定了提问的效果,因此,要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师提问艺术的关键,就是要精心设计准备课堂提问。设计的问题要按照新课标要求,体现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所有的问题必须精心设计和合理的安排,才能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要求。

2.问题设计要合理。首先,问题设计要具有针对性,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必须研究课程目标,结合教材内容,针对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做好问题设计,本着启发学生自主思维的原则,问题内容要详细、准确、目的性强。其次,问题设计要有层次性,学生们的思维、能力有不尽相同,因此,每个人需要的问题必定不同,教师就要适应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的需要,精心设计出不同层次的问题。还有就是适度,包括问题的数量和难度都要适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不宜设计过多的问题,否则提问太多,时间有限,师生无法进行深入思考和交流,几个问题即可,就是始终盯紧教学目标来进行,问题设计的难度要适度,过难或者过易,都不能培养学生的主动思维能力。总之,教师要把每个学生做为主体,因材施教,合理设计问题。

3.问题提出的时机要适当。教师在课堂提问时,首先一定要依据教学情况,随着教学环节的展开,把握时机有序地提出问题,问题情境尽可能贴近实践生活,把抽象的知识与生动的实践联系起来,通过问题设置悬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进行思考。教师提问时要注意问题的关键词,可以用重音读出,使学生能够抓住问题的重点,问题描述用词要准确,句子要通顺,提问时要有次序性,不能一下子提出几个问题,以防学生思维混乱。

4.提问的形式要多样化。同一个问题,如果采用不同的说法,效果肯定不一样所以,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提问方式,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各种文体的说明方法,又让学生在期待中自主学习,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保持语文学习的新鲜感,提升语文教学的吸引力。作为教师,首先要充分了解各种方式的使用和效果,也把各种方式结合起来恰当使用,增加提问的良好效果。一是设问,教师提出问题后,短暂停留后,自己加以回答。二是追问,提出问题后,通过总结学生的回答,一步步追问下去,直到得到正确回答为止。三是逆问,从问题的相反方向来提问,提出假设,启发学生拓展逆向思维。另外,由于小学生的生活阅历尚、知识水平有限,不要使用深奥难理解的问题。

5.小学生的特点之一,就是喜欢游戏。适当增加问题的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生活中趣味性的情境,通过提出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有启发性的问题,生活化能使问题具有趣味性,结合日常生活的知识和经验,加深学生对课文和重点词句的理解。把学生引入到游戏化的情境之中,给学生主动提出质疑的机会,能极大激发起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大胆提出不同的思维和见解,培养积极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

6.风趣幽默的语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消除陌生感,学生就能在轻松、愉快、兴奋的状态下进入学习。教师在提问时,如果使自己的语言具有幽默感,能运用夸张、新奇、具有时代感的语言进行提问,就会让普通的问题充满趣味性,也能使学生在快乐中进行思考,更主动的去思考问题、积极回答提问,并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从而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7.问题答案灵活,是指教师提问后,给出问题答案的表现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如朗诵、音乐、书写、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技术都可以,将各种活动方式引进语文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全身心地参与进来,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8.解答问题思路多样化,每个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肯定是不一样的,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只要能够有理有据来回答,哪怕有些奇思妙想,也应该给予鼓励。答案不是固定,有利于学生打破固定的思维模式,实现对问题的多元解读,有利于创新思维,这是当今教育所提倡的。

语文教师如何发挥课堂提问艺术 篇4

“语文教师如何发挥课堂提问艺术” 校本培训案例

一、案例实践的背景

随着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化与新课改工作、校本培训的相互渗透与激励。校本培训工作对现代化教学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该项工作带给我们的有机遇也有挑战。因此,语文教师如何发挥课堂提问艺术,是提高课堂授课效率、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艺术,生成新的学法和敎法的根本保证。于是,我校语文教研组在充分试验和论证的基础上,针对校本培训实际,分组、分工、定任务、定职责,对该课题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演示和应用,取得了初步成效。

二、案例实践过程聚焦

(一)关于提问时机问题

课题组研究的提问时机问题,是试验中课题组教师实验的第一项内容,经实验,全组总结认为提问的时机把握得比较恰当,也反映了课前对自己问题的精心设计,环节和流程也基本上是按照教师预设来进行的,例如:三年级课题组,在实践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第14课“东方之珠”时,对提问时机有了较好的把握:1,开课之初,以问题导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一篇描写我国南方胜景的文章?(西湖)有何特点呢?(树木葱翠像一幅画、人间天堂、夜晚更加迷人),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和它一样优美的文章,板书课题:14课“东方之珠”。这样激发了学生兴趣。把新、旧知识紧密联系起来,引发学生思考。2,分析理解之前,教师紧紧围绕教学重难点,预设中心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引导学生高效的分析、理解,突出了提问的整体性。例如:三年级课题组,在实践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第20课“军神”一课时,在学生初读课文、分析课文、复习课文时,始终围绕“哪一句话最令你感动”?以突出沃克医生那句“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是一位军神!”这个全文的中心句。3,在分析理解的过程中,教师有效地发挥了诱导作用,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潜能。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情感,把握住了课文的价值取向。4,在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时,不是采用传统教学法中的盲目说教,而是教师虚拟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体会情感。把学生带到真实、具体的情境中,利于学生进一步体会情感。

(二)关于提问教师的反馈问题

课题组关注的第二个问题是在课堂教学中,针对自己欲设的情景,老师反馈了几次?多少次反馈是有效或恰当的,为什么?实验中体会到:教师的反馈对学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正确处理来自学生的信息,适时适当进行反馈,积极发挥信息反馈的作用,可以说是教学艺术的学问。实验中,课题组教师的反馈做到了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反馈具有激励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拉近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二是反馈较及时。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应在认真倾听之后及时反馈给学生,让学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真切感受到,如果我们每位教师在课堂40分钟内当学生回答问题之后及时有效地进行反馈,学生会受益非浅,课堂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三)关于提问后学生回答情况

经实验,每位教师的课堂是融洽的,和谐的。研究的问题是学生分别回答了多少次问题,次数是否恰当,在课堂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是围绕一个中心展开。在课堂上,老师一问一答,一问数答,此起彼落犹如一场“高速度”、“高频率”的对话竞赛,可谓热闹!虽然课堂提问效果的好坏不单纯取决于提问的数量,但一堂成功的阅读课必须保证师生间一定的课堂交流量,即一定的提问次数,而且提问的覆盖面要尽可能少,让每个学生都有课堂交流的机会。教师对课堂所提的问题应精心准备,要严格控制好量,即质量和数量„„

(四)关于提问后学生的学情观察

教师从学生的学情来观察每一节课。通过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情况,不仅对学生的发言情况进行了记载,还对每一个问题都作了数据统计和分析。发现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高,发言面很窄,学生发言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化体验不够,或者说,有的课都存在学生思维不广,体验不深,甚至出现比较明显的错误。

(五)关于课堂提问的课后调查

对学生进行课堂提问的课后调查:“你还记得住老师提出了哪些问题吗?你印象最深的问题是什么?”通过调查可以看出三点,凡是学生亲自动手动口操作的问题,学生印象深刻;和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较紧的问题,学生印象较深;三是课堂交流中教师强调比较多的问题,学生印象比较深刻。从这几个印象比较深刻的问题来看,并不能说明教师提出的问题非常有新意,学生很乐意学习。从学生的发言面来看,并不能说明教师的提问能够吸引学生,或者说学生学得很有兴趣,学生学习的情绪并没有调动起来,每一课学生应该非常喜欢学。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提出有价值的有思考性的问题,这样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可以使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和思维训练达到和谐统一,让学生“带着问号进课堂,带着句号出课堂”,让每一个观点在讨论中碰撞、交锋、提升,经验在讨论中被审视、被反思、被分享。实验老师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来分析教学活动中的课堂提问问题,不仅有感性的生动的素材,也有精彩纷呈的理性思辨。感性与理性齐飞,激情与智慧交响。至始至终的热烈气氛让我们感受到了教师主体意识觉醒后的巨大激情和专业能力发展的巨大潜力。理论交锋、思想互联,彼此批判又彼此悦纳,我们在这一课题上的专业争论和专业见解使整个讨论活动更像一个精神盛宴,让我们享受交流、享受学习、享受研究。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我们自己校内的教研水平正在这样的活动中渐渐成长,每周末,“语文学科教学研究组”的成员都集中到一起,汇报自己的观点,对有些问题达成了共识,有的还在争论。例如,老师们对“课堂提问的覆盖面和课堂交流中老师的反馈”达成了共识,认为课堂提问的覆盖面要尽可能广,让每个学生都有课堂交流的机会。而且在课堂交流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及时有效的反馈,可以借助体态语言,传递信息;也可以运用口头语言,客观评述。在评述中教师一要多用表扬艺术;二要善用引导的艺术,提问启发,要“引而不发跃如也”。在“课堂提问的难易把握”上,老师们一致认为课堂提问的难易应结合教材、结合学情从实际出发,做到适度、恰当。一方面从教材的实际出发,教师要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特点、教学要求、教学重难点,设计“精”而不“繁”,“深”而可及的问题。另一方面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和实际能力,从而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来确定问题的难易度,不致偏难或偏易。

(六)改进:俯仰流连 疑是湖中别有天

在观察、分析、反思的基础上,我们重新设计,进行了又一轮的行为跟进。在形成共识的基础上,我们对还存在争议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形成了新的观察提纲。每位实验老师在听取了意见和建议后,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了修改,形成了新的教学方案。在讨论中,老师们根据课堂观察情况总结了实验教师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改进情况,并针对自己观察的问题,提出了新的问题。课题组将教学中新问题梳理后供以后案例教学用。“俯仰流连,疑是湖中别有天”从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又不断生成新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教研活动,使课堂教学在理性光辉的映照下洋溢着蓬勃的生命活力。

三、案例实施的深切反思

1、通过这次案例教研活动,我们探索出了“梳理——观察——提炼”的校本研究课题确立模式。这个模式充分显示了课题确立“自上而下”的显著特征。通过“梳理” 聚合问题形成了有序的问题树;通过“观察”,发现共性问题;通过提炼,从共性中找出亟待解决的问题,即确立课题。这个模式的实践,不仅使学校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了整体把握和清醒的认识,也使教师学会了发现问题的方法,使培训更具有针对性。在课题的确立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教师具备一定诊断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使我们深切认识到校本研究的课题必须“基于教学、在课堂中、为了教学”,才具有研究价值。“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提问策略研究”就像投进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块巨石,它在语文教师中掀起的波澜我们也始料未及,老师们空前的研究热情,笃实的研究态度,显著的研究效果都是传统的教研活动无法比拟的!实践证明只有指向解决教师日常教学生活中实际问题的研究才可能激发教师的研究激情,回归教师研究的主体地位,使得科学研究真正为教育教学服务。

2、成功打造了以案例教研活动为载体的校本培训平台。

这一平台包括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者、受训者四个要素,以提高教师课堂提问技能、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师发现问题并针对问题去学习、去改进实践的能力是本次培训具体目标,它在整个活动中起着导向作用。两节阅读课中的提问策略及链接到的相关理论是培训的主要内容,它是活动的载体和媒介。课题中心组是培训的主体,既是组织者、指导者也是研究者。教师是受训的主体,既是学习者也是研究者。在这次活动中,老师们在自己研究的“点”上所站的高度,钻研的深度,涉猎信息的广度,运用信息的精度,让我们刮目相看。它让我们深切体会到“案例是解决问题的源泉,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是理论生长的故乡”。将这一聚“教、学、研、训”为一体的活动方式融于日常的教研活动中,不仅适用于语文学科教学这一课题的研究,也可以推广运用到其后续课题的研究,辐射到其他学科,甚至学校层面的课题研究。

3、这一活动方式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这一方式给教师从“教书匠”向“教育专家”的转变提供了有效平台。它使教师通过在案例描述的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通过交流、协作、共同学、集体内部的专业争论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这一活动迫使教师围绕课题进行了专业知识学习,他们不仅掌握了课堂观察的相关理论、方法、技能,还在课题研究中通过观察、分析、比较,促进了教师反思思维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外显线了教师的缄默知识。从而促进了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它是培养我们自己校内专家的肥沃土壤。

四、今后的目标与实验深化要求

1、这一活动方式对学校领导和教师都提出了挑战。它要求学校领导必须充分发挥研究首席的作用,要有厚实的理论储备,较强的组织教师选择、确立课题的能力,精心设计、实施案例活动的能力,指导理论与实践的能力。如果缺乏本校内部高层次的专业引领,缺乏大面积高素质的教师资源,这一活动方式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即使开展也会落入形式主义的窠臼,表面上轰轰烈烈,而实质收效甚微。

新教师个人半期工作总结 篇5

2011年上半年的工作结束了,学生们也都在结束期末考试后,开始了他们的暑假生活,作为一名教师,我的假期也开始了,不过在假期开始前,总结一下自己在过去半年的工作,还是很有必要的。这样既可以让自己在上半年的工作有所反思,也对下半年的工作有所依据。

在党的十七大和各级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指导下,2011年春季学期教育教学工作圆满完成了任务。为更好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便于今后教学工作的开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现对本期的工作作个总结。

一、本期按照预定的教学计划,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了教学任务,随着教学方法的改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教学质量随之上升,学生整体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均大幅度提高,他们懂得了更多的为人处世的道理,了解了更多的国家政策和路线,知道了我国的基本国情,树立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尚的爱国情操。

二、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及时认真研读有关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十七大报告,关注两会精神,认真学习《湖北省中小学教师师德规范》,以秭归县教育局的五条禁令和十不准规定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四、本学期在考勤方面,我真正做到了出满勤,坐班、上课从不迟到,不早退,各次集会亦是准时参加,无旷工、旷课现象,全学期没有请过一天事假、病假,保证了以充足的时间进行教育教学,完成教学任务。

本期的工作在学校领导的统一指挥下,经过学生的配合和自己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比如,教学方法还要不断研究探讨,培辅力度还要加大,信息技术知识还要不断学习提高等等,我在今后的工作中将在同行的帮助下不断改进,争做与时俱进的合格教师。

本学期在学校计划的安排下,结合我校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开展了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学期临近结束,回顾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结合计算机的硬件实际,开展好常规教学。

1、开学初,便结合我校的计算机硬件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并严格按教学计划进行上课。在教学过程中,对具体的教学内容都进行了认真的教学分析,思考在现有计算机软硬件的实际情况下如何实施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

2、在教学中,我经常研究学生的思想发展变化,为了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我们从光盘上或到网上去找了一些有利于学生智力发展的小游戏,把这些游戏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给学生玩,让学生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提高了学习兴趣,并有助于学生智力发展。经本期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不但掌握了规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达到了规定的操作技能水平,而且还从游戏中学到了许多其它的知识。信息技术课已经成了学生十分喜欢的课程之一。

二、加强教学教研,努力提高业务水平。

教学的成败取决于教师,教师的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教学质量,在本学期,在教学之余,加强了对业务的钻研。

在本学期,我们信息技术老师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研究教材,探索新教育教学方法,提高业务水平,在网上还注意收集相关资料,以扩大学生的视野。

三、配合学校工作,做好校园信息化建设工作

本学期,我利用闲暇时间学习新的电脑知识,以提高自身的电脑知识水平和技术理论水平。同时,维护好校园信息网络,保证畅通。

四、充分发挥的优势,提高学校办学的信息化发展的水平。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走在学校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沿,除了搞好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外,我们还担负着许多其它的任务。其它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另外,学校机房、各室的计算机的维护和维修等。

信息技术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展望学校的发展和学科的发展,我觉得还有许多知识

要学,还有许多事情要做。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争取取得更大的进步。

本学期,本人担任初二级六个班的政治科任。一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

作为科任,能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公开课和平衡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教育是爱心事业,为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本人时刻从现实身心健康,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范,让学生树立自觉地从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去发展自己的观念,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

作为教初二政治课的老师,明白自己对教材的生疏,故在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进行资料。为提高每节课的进行效果,教学质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外,还采用多媒体教学,如:投影、幻灯、漫画、录音等多样形式。通过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通过一学期努力,能制定好复习计划,并能认真备好复习课,培养好尖子生,提高中等生,帮助差生。但由于本学期授课时间较短,复习内容较多,复习比较仓促,同时发觉很大一部分学生接受能力较差,学习自觉性不高。加上本人对教材生疏,同时要到广州进修本科,无暇顾及六个班面积较广的差生,致使本学期教学成绩未达所想。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还要多下功夫加强对个别差生的辅导,相信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也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个人总结

(一)一学期的时光就这样过去了,回顾一学期的工作,想说的真是太多太多。人民教师这一职业是非常辛苦的,尤其是班主任,不仅担负着教学工作,更担负着管理全班同学的重担。班主任是学生班集体的教育者、组织者和领导者,也是学校教育工作、尤其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主力军,可以说,班主任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学校的发展。下面分几个方面来说一说:

一、思想方面:

本人能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关心国家大事,拥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遵守劳动纪律,团结同志,热心帮助同志;教育目的明确,态度端正,钻研业务,勤奋刻苦;班主任工作认真负责,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为人师表,有奉献精神。

二、教学方面

1、备课

开学初,积极参加教研室组织的教研活动,在师校教研员的指导下进行集体备课,仔细听,认真记,领会精神实质。然后根据要求,提前两周备好课,写好教案。平时做到周前备课。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教参,学习好大纲,虚心向同年组老师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

为了上好一节课,我上网查资料,集中别人的优点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常常工作到深夜。为了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所学的知识内容,我积极查找课件,制作课原创文秘网站:文秘知音件,准备、制作教具。复习阶段,我把每一单元的词语、重点内容用电脑打印在四裁的图画纸上,为的就是让学生有个清晰的复习印象。每次,当我工作完的时候,脖子就已经感到十分僵硬而疼痛。而家人都已熟睡,时钟已悄然滑过深夜十一时、十二时,有时已经凌晨一时多了。

2、上课

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有难度的问题找优等生;一般问题找中等生;简单些的总是找学困生回答。桌间巡视时,注意对学困生进行面对面的辅导,课后及时做课后记,找出不足。

3、辅导

我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不明白的耐心讲解,不会写字就手把手地教,及时查缺补漏。并与家长联系,及时沟通情况,使家长了解情况,以便在家里对孩子进行辅导。为了辅导学困生,我常常在班后把他们带回家,给他们吃小灶。

4、作业

根据减负的要求,我把每天的作业经过精心地挑选,适当地留一些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作业。

三、德育工作:

德育是学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而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秘诀就是爱。师爱是伟大的、神圣的。师爱是人类复杂情感中最高尚的情感,它凝结着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师爱是超凡脱俗的爱。这种爱没有血源和亲情,没有私利与目的,然而这种爱却有一种巨大的力量。

1、爱就是了解。

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包括对学生的身体状况、家庭情况、知识基础、学习成绩、兴趣爱好、性格气质、交友情况、喜怒哀乐的深刻了解。这是做好班级管工作、避免教育盲点、因材施教的前提,也是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

初接新班,了解学生从了解学生家庭开始。父母的年龄、职业、家庭住址、生活状况,做到了如指掌。接着就要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特点,他们有什么毛病,需不需要照顾;了解孩子的学前教育情况,以便因材施教。

为了了解学生我每天都和他们在一起,课间和他们一起做游戏,中午休息时和他们说说话,在闲谈过程中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知道了许多:

我班的***同学,没上过学前班,更没上过幼儿园,童年是在**镇的一个小山村里渡过的,妈妈疯了,爸爸和妈妈离婚后又组成了新的家庭。***到了上学年龄才被爸爸接到这里来,同来的还有她年幼的妹妹;来自**的***,是和姥姥、妈妈生活在一起的,她姓的是***姓,因为远在**的爸爸和爷爷、奶奶把她们赶了出来;***是回族,是单亲家庭;***和***是姑表亲;***的心脏不好;***、***家里生活困难;***家里条件不好„„

了解了孩子的一切,我才能有的放矢地去关怀他们。

2、爱就是关怀。

师爱是教育的润滑剂,是进行教育的必要条件。当教师全身心地爱护、关心、帮助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时,师爱就成了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正因为有了师爱,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才乐于接受教育,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师爱要全面、公平。全面公平的爱是指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学生。学习好的要爱,学习一般的要爱,学习差的也要爱;活泼的要爱,文静踏实的要爱,内向拘谨的更要爱;金凤凰要爱,丑小鸭同样也要爱。***的手指在操场玩时被六年级的同学给撞断了,在家休息半个多月后来上学了。他本身又是一个淘气的孩子,于是,我一边为他补课,一边与他谈心,教育他遵守纪律,保护好自己的安全。下课时,总是派同学陪着他慢慢地走,时时提醒他注意安全。

***是个性格内向,而又很有主意的小女孩儿,她不爱上厕所,下课时不去,上课时又不敢请假,有两次把小便尿在了裤子里,我就回家把我孩子的衬裤、棉裤拿来给她换上。后来,有一次,她把大便便在了裤子里,我怎么问她就是不承认,后来是我把她领到办公室硬把她的裤子扒下来一看,土色的大便,前面已经快到肚脐,后面快到腰部了。我赶忙找来抹布,又弄一些温水,给她擦洗干净,又把她的棉裤收拾干净给她穿好。

后来,我干脆就准备一条衬裤和一条棉裤放在了学校,以备不时之需。这衬裤和棉裤,张玉上间操时尿裤子穿过,杨鼎坐在化了的雪水中整个一条裤腿都湿了时穿过„„„„ 入冬以后,孩子感冒的比较多,有时一天有好几个呕吐的。一次吃午饭时我就收拾了两次呕吐的污物。每天吃过中饭,我总是打来热水给生病的孩子们吃药。晚上,还要给生病的孩子家长打电话询问孩子的情况。

给这个孩子买顿中午饭,给那个孩子买两个练习本,天凉了叮嘱孩子们穿戴好了再出屋,变天了告诉孩子们明天要添衣服„„

3、爱就是尊重。

尊重、理解、信任学生是消除教育盲点的基础。尊重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与学生虽然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不同的地位,但在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这就是要求教师不能盛气凌人,更不能利用教师的地位和权力污辱学生;理解学生要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出发,理解他们的要求和想法,理解他们幼稚和天真;信任学生要信任他们的潜在能力,放手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在磨练中成长。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与教师缩小心理距离,学生才会对教师产生依赖感。

我们班的***是留级的学生,曾认为读不读书无所谓,不求上进,是个地道的调皮大王。家长对他不报什么太大的希望,他自己也是自暴自弃,破罐破摔。怎么办?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我发现了这孩子尽管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他特别爱劳动,乐于帮助别人,有很好的思想基础。我多次找他谈心,及时与家长联系,对于他的每一点进步都有给以鼓励,从不在同学们面前提起他是留级生,从前怎么不好,还交给他一些班级工作去做,适时地去表扬他。慢慢提高他在学生中的威信,经过长时间的教育,同学对他另眼相看。他主动帮助老师做事,学习进步了不少。

这个孩子的转化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对待后进生要多给一些温暖,用爱字改变他们,理解尊重信任他们。尊重和理解是培养自主品格的养料。在班上,人人都是小主人。不用老师指定,不用编排值日表,每天卫生清扫都有学生抢着去做;班上有同学遇到困难,同学们都会主动去关心、帮助„„。用爱心培育孩子对集体,对他人的爱,一旦这种爱升华为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那么人格大树就矗立起来了。

4、爱就是责任。

爱学生要深入地爱,爱学生要理智地爱。就是要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不娇惯、不溺爱。对其缺点错误,不纵容、不姑息、不放任。师爱既蕴含着强烈的情感色彩,又表现出深刻的篇二:2009教师期中个人工作总结 期中个人工作总结

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下面是本人的教学经验及体会

1、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⑴课前准备:备好课。

①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⑵课堂上的情况。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2、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小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或帮助整理衣服。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师前半学期工作总结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间半学期已经过去,本学期我仍然担任三年级数学教学工作,现结合前期的教育教学情况,总结如下:

一、坚持课前认真备课,做到因材施教。

本班学生上学期数学学习不尽人意,测试成绩退步。经过后期反思主要是有一部分的学生不踏实,而平时教学又赶得紧,导致这些学生遗忘知识比较多,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我主要针对学生数学基础不太好,后进生面较大的现状,在教学中认真钻研教材,把握好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根据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寓教于乐,尽可能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做到了以下几点:①降低起点,设置小台阶、拉着学生慢慢往上爬。我把每节课的内容分成几个层次,由浅入深,步步深入,一道题拆成几个小题,最后组合,使学生日有所学,学有所得,真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②查漏补缺,铺路搭桥。新知识孕育在旧知识中,在学生基础差情况下,每节课安排一些复习旧知识的时间,这样既有利于督促学生复习巩固,又有利于基础差的学生接受新知识,跟上新的学习进度。

二、坚持上好每一堂课,提高教学质量。

上好课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只有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不仅注意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还十分注意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除了要求他们“学会”,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自己“会学”。课堂上,对于那些脑子灵反应快,好胜心强,爱动、贪玩、粗心,懂一点就听不进去,注意力很难集中的学生,上课时就对他们多提问,多盯着他们,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这个焦点上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而不只是简单的老师教,学生听。总的来看,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课堂气氛变活跃了,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得到了改善,分析问题的思路比较清晰,考虑问题也比以前全面、周到了。

三、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从作业中发现问题,及时补漏。

作业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检验,从作业中可以发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所以,对学生所做的每一次作业,我总会认真批改,仔细分析,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进行补漏。每次作业我都坚持做到“学生做——老师改——老师讲评——学生订正——老师再改”。确保每一个知识环节,学生都能学好,学透。

四、积极参与学校和教研组组织的各项活动。

在认真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我还十分注意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的提高,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认真对待学校组织的活动和教研组活动,努力让自己在活动中得到锻炼、提高。总之,本人教学态度认真,任劳任怨,不早退、不迟到,能认真落实学校对备、教、批、辅、各教学环节的规定,努力向课堂要质量。当然课堂中存在着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和值得吸取的教训,1、有时课前准备不够充分。

2、讲课时的语言不够简练(有时感觉个别学生没有听明白我就在啰唆的讲一遍,其实老师的语言越罗嗦学生听课的效果反而不好)。

3、组织课堂教学的方法不得当。虽然我也会运用多种组织教学的方法,如小组评比,运用肢体语言、面部表情控制课堂,但是当课堂出现突发事件时我有时处理的就欠妥当了。

4、课堂上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当课堂很乱的时候我会气急败坏的吼叫。

5、课堂对学生回答问题语言和姿势的训练不到位,这也体现了我课堂教学的预设不足,随意性太大。2011.5

语文教学中的课堂提问艺术 篇6

【摘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积极思维的起点,是开启学习大门的钥匙,是向智慧的领域深入进发的信号。

【关键词】:不可随意;精心设计;贵善引导。

教学过程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认识过程,疑问与学生的认识活动紧密相联,不可分割;如果教学过程没有疑问,那么学生的认识活动也就不复存在。教学过程就教师来说,就是根据教学要求有计划地对学生不断提疑设问,并引导学生不断地生疑、质疑、解疑等认识活动,逐步求得知识,锻炼能力,发展各种品质,不断地从一个水平跃到另一个水平,从量的积累跃到质的转变。

课堂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重要控制手段。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提问来及时掌握反馈信息,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学习情绪,活跃课堂气氛,沟通师生情感,创造愉悦适宜的教学情境。

课堂提问是教学的“常规武器”,课堂提问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因此教师在课堂提问时要注意三个不可:一不可未经认真思考即脱口而问;二不可在学生思维没进入问题情境时就频频发问;三不可以问代教,用“满堂问”来统领教学。

质量低劣、随心所欲的提问是十分有害的。它会涣散学生的注意力,干扰其学习情绪抑制其学习兴趣,阻碍其思维发展。课堂提问应做到五忌:

一忌浅。“是不是?”“能不能?”或“故事发生在何时?何地?写了哪几个人?”等,这类选择式或者填空式提问,由于过分简单、肤浅,即使学生对答如流,也只是表面热闹,无助于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忌深。教学李白、杜浦的诗歌就只是提问:“两位大诗人的作品有什么区别?各有哪些艺术特色?”教学《阿Q正传》就要求回答:“阿Q精神胜利法的实质是什么?”这类提问深奥难答,学生往往会被问得发楞,只能噤若寒蝉,哑口无言。

三忌空。教《白杨礼赞》提问:“课文如何体现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教《改造我们的学习》提问:“文章是怎样论述中心论点的?”这类问题空泛、笼统、大而无当,学生不知所对,难以回答。

四忌滥。有些教师误以为提问越多越能启发学生思考,于是提问“多多益善”,一堂课内发问如连珠炮,学生被问的晕头转向,难以招架。

五忌呆。每学一篇新课,提问总是在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上绕圈子,搞循环。这种程式化的提问千篇一律,呆板单调;学生兴味索然,应对消极。

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是教师备课工作的重要内容。对钻研教材是排列出来的诸多问题,要作认真筛选。关键问题非问不可的,要留;一般问题略去无用的,删。在提问的顺序上也要通盘考虑。有些问题可放在教前问,有些问题应放在教中问,有些问题要留作教后问。为了提高学生思维的自我思索积极性,还可设计一些无需回答的反问题,或没有定论的“悬问”。为使课堂提问更明确、具体、有针对性,教师在备课中必需要事先进行自我解答,测定提问的难度。

课堂提问设计要达到严谨、精练、新颖、有效的要求,就应具备

以下六个特性:①明确性。提问的明确,语意清楚,内容具体,思维指向集中。②激励性。提问有一定的思维强度,能激励学生认真思考,钻研课文,答案需经过分析、综合、概括、比较等思维活动才能得到。③趣味性。提问能引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和求知欲望。提问形式多样,可设计一些多种答案题,以开拓学生思路。④量力性。提问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难度应与中等以上学生认识水平相符,让学生“跳一跳”确定能摘到果子。⑤联系性。提问要引导学生“温故知新”,能联系原有的知识、经验去分析、解决问题,经过探究后而获得新的认识。⑥精要性。提问要少而精,能起到“问一”而“返三”、“答类”而“旁通”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效地进行课堂提问,还必须注意掌握“适时”原则。每次提问还要根据问题的难易深浅作适时“停顿”,给学生以思考时间。美国曾有人专门对这个“停顿”作过研究,认为至少要等三秒钟;因为停顿时间增至三秒后,迟钝的学生信心就会得到大大增强,理论思维的内容就会增多。在教学时还要注意学生的活动情况,根据不同的信息反馈,适时调整提问的方法和尺度。

而善问就是要讲究课堂提问的科学性、艺术性,所提的问题学生能够答并且乐意答。善问就是要使提问变成一块电石,能够引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多年来我在对优秀教师课堂提问的研究和自身教学探讨的基础上,初步总结概括了以下一些行之有效的提问类型。

兴趣型。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导入新课时,运用兴趣提问可激发

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教《学习从哪里来》可在讲课前提问:“我们吃的粮食蔬菜是农民种出来的,鸡鸭鱼猪是人们饲养的,从生物学角度看能不能这样回答?为什么?”这一提问巧妙的拉开序幕,使教学双方尽早的进入角色。

反馈型。当学生接受知识一定量时,教师为探求教学效应而提问,通过学生答问所反馈的信息,来检验教学效率的高低施教方法的正误并以此确定量与质增加和提高的程度。

渗透型。提问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连续展开。特级教师钱梦龙教文言文《愚公移山》时,设计了这样一组问题:① 这篇寓言共写了几个人?②移山这件事难吗?③愚公究竟笨不笨?④有人说愚公到底是无能的,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这些提问渗透了文章的字词句篇,包含了课文教学的要点和关键。

比较型。将相同、相反或相似的内容放在一起提问,通过联系比较,辨异析同,温故知新。如教《小桔灯》时,可提问:“课文中的小姑娘与《夜走灵宫峡》中的小成渝和《最后一课》中的小费郎士,这三个少年的个性特征有什么不同?作者刻画人物的手法各有什么特点?”

假设型。设想与课文内容不同的情境作推敲比较,以加深理解作者构思命意的匠心。教《孔乙己》可这样问:“小说为什么要选咸亨酒店为背景?如换成纸烟店行不行?请谈谈你的观点。”

悬念型。驾驶提问,引出悬念,以提请学生注意研究课文,寻求问题答案。教《驿路梨花》可在教前问:“本文主人公有人说是梨花

姑娘,有人说是解放军,也有人说是所有热心的照料小茅屋为过往行人送方便的群众,请你分析课文后谈谈主人公到底是谁?依据是什么?”

创造型。提问无定论,答案可让学生根据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自行创造。如《项链》一文,学后可提问:“请你为小说设计个结局,你认为是喜剧好,还是悲剧好?为什么?”

逆向型。故说反话,有意提出与教材观点不一致的问题,以制造矛盾,引发学生开展思想交锋。教《柏林之围》可提出这样的问题:“有人认为小说内容明明写巴黎被围的情景而作者却以‘柏林之围’作题,题目与内容不符,应改成《巴黎之围》,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说出理由。”

发散型。所提的问题灵活性强,具有多向性、发散性的特点,学生可以从各个角度作出回答。如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可提问:“你喜欢百草园还是喜欢三味书屋?请把喜欢或不喜欢的道理说一说。”

畅想型。要求学生对所提问题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教散文《春》的提问:“作品像一幅幅美丽动人的春景图。文中共藏有几幅画?请用最简洁的语言为每幅画题名。”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艺术研究》半期工作总结 篇7

一、在看图讲述中,教师提问的趣味性,有利于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也是贯穿幼儿学习过程的催化剂,教师如果抓住幼儿学习的兴趣点,给予幼儿动手、动脑的机会,就能使活动达到预期的目标。记得在组织幼儿进行看图讲述《小兔家的窗》活动之前,教师抓住幼儿喜欢吃冰淇淋的这一兴趣,生成了主题活动——小雨滴旅行记,分别让幼儿探索、操作了“有趣的冰花”和观察了“水的三态变化”过程,当幼儿在拥有了大量的生活经验之后,对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幼儿分析图中小兔家的冰窗户的变化,既容易又感兴趣。当然,在此过程中教师提问的趣味性更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例如,教师在引导幼儿观察图五的时,设计了两组问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一组是:“小兔家的窗跑哪儿去了?小兔为什么会哭?”另一组是:“小兔的窗躲到哪儿去了?为什么?”当幼儿听到这样的问题。立刻活跃了起来,争先恐后地猜,有的说:“窗子融化了。”有的说:“变成水了。”还有的说:“小兔可真笨。”教师抓住幼儿的年龄特征,以拟人化的口吻引导幼儿理解“融化”这一现象,既调动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又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一直保持着浓厚的探索欲望,进而激发了幼儿说的积极性。教师在看图讲述中趣味性的提问对幼儿的学习欲望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二、在看图讲述中,教师提问的准确性,有利于幼儿推理能力和判断能力的培养

在看图讲述中,教师提问的准确性不仅可以帮助幼儿有目的观察图片内容,而且还能帮助幼儿理清思路,他们带着教师的问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分析问题,找出答案,这样十分有利于幼儿的推理和判断能力的培养。

例如,教师在组织幼儿观察“小兔家的窗”图一和图二时,为了让幼儿观察图一河水是流动的,图二河面结冰的不同状态。在试讲中,教师预设的问题是:“河水发生了什么变化?”幼儿对此问题不能理解,也未找到答案,于是,教师意识到这个问题既不准确也不细致,导致幼儿困惑,后来教师将此问题改成了:“谁来说说河里的水是什么样子的?”孩子们纷纷的说:“绿绿的河水。”“哗啦、哗啦的河水。”还有的说:“树叶在流动的河水里,漂走了。”教师反思后,这样提问,具体、准确、又贴近幼儿的生活,便于幼儿理解图一、图二河水的不同变化。因此,在看图讲述中,教师提问的准确性,对幼儿的思维能力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十分有利于幼儿逻辑思维推理能力的提高。

三、在看图讲述中,教师提问的启发性,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看图讲述中,教师的提问必须具有启发性,才能满足幼儿的想象空间。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往往是封闭的、单一的,例如:“XXX是不是,或对不对?”这样,让幼儿对教师的提问无从选择、无从思考,十分限制幼儿的思维,扼杀幼儿的想象。笔者在组织幼儿看图讲述《小兔家的窗》中,设计了一些开放性、启发性的提问,让幼儿拓展思路,收到较好的效果。

例如,“除了冰可以挡风外,还可以用什么材料挡风?”幼儿在相互讨论中寻找到可以挡风的材料,有石头、砖块、木头、叶子、纸、布等;教师利用这些答案进一步启发幼儿动脑筋想想:“什么材料做窗户最好,既可以挡风,又不会融化,还很透光?”孩子们思维更加活跃,纷纷从众多答案中得出答案:“玻璃最好。”教师在前后两个问题中注重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将两个问题进行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其目的是提示幼儿辨别出最好的方法,整个过程幼儿都围绕教师的提问进行探索,思维处于兴奋、积极状态,从而既满足了幼儿的想象欲望,又使教师的启发性问题得到了良好的回馈。笔者认为:在看图讲述中,教师提问的启发性,不仅能扩大幼儿的视野,而且还能使生生互动,师幼互动产生最佳的教育效果。

语文教师课堂提问的艺术 篇8

语文教师课堂提问的目的是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课堂气氛活跃、教学目标明确。“教师是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服务者,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其次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二、语文教师提问应遵循的原则

1层次性与量力性

对于提同的设计,要遵循学生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组成由浅入深、由简到难、先简后繁的阶梯式层层推进和扩展的序。

首先,有的课文本身就是一个由浅入深的、结构严密有序的组合体。因此可以按课文本身的序来构思提问,按照这样的序来设计提问,使前一个问题成为后一个问题的铺垫,环环相扣。如果教师按段一字一句提问,学生按要求一字一句解答,得到那些必然是零散点滴的知识。知识如果没有串在一起,那必然印象不深且学生无兴趣,学习效率低。

其次,有的课文并不是由浅入深的构思,而且开头难以理解,后面却峰回路转,所以教师设计提问就要打破现有的序列。重新组成容易理解的序列,一般这种课文可以从结尾人手。

再次,有的文章难以看出由浅入深的序列,段落之间大致是一种并列关系,有不少的共同点,教师要从教学目标出发,确立一个核心。以此来设计一个由浅入深、由此及彼、层层推进的提问和教学序列。如朱自清的《春》中全文有五幅画:“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这五幅画都是抓住了春天的特征。而且词语非常优美,历来是大家学习的典范。教师可以围绕品味语言这一重点,可按这样的思路设计提问:抓住最容易理解的“春花图”这一段,反复对比品位;接着利用品味到的“春花图”的语言知识,去描绘相似的景物,最后留下空白“春雨图”、“迎春图”让学生课后体会。

所以教师必须努力钻研教材,既要考虑问题的深浅程度,又要考虑学生的自身水平,设计好课堂提问的序,使一个个问题由浅入深依次逐个解决,解决前一个问题为解决后一个问题打下基础,后一个问题的解决又是前一个问题解决的必然结果。搞好提问设计的顺序为课堂教学成功进行达到良好的效果作了一个有效的准备。

2普遍性与代表性

教师设计提问时要以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师生互动课堂教学方式。在考虑提问普遍性的前提下,还要考虑示范性,既面向全体学生,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拥有同等的参与机会和成功感,为部分优秀的学生设计思维水平较高的题目,给他们施展才华的机会。精彩的答题能产生很好的示范与带动作用,能促进学生较高水平的思维活动。

3计划性与灵活性

教师的提问要有计划性,绝不能信口设问。每堂课应当围绕教学的目标,扣紧重点、难点和关键,设计出一个个准确、鲜明的问题,问题与问题之间具有连贯性与层递性。每堂课的问题,都有明确的目的,完整的结构。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问的方法要灵活,不拘一格。

三、教师课堂提阿的方法

课堂提问方法很重要,课堂上教师提问方法正确得当。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达到启发式教学的目的。对于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提问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现在就取几种最重要的也是最常见的方法介绍如下。

1抓住关键提问突破法

能否抓住关键问题进行提问突破,决定了教师这堂课教学成功与否。教师要抓住一个关键问题打开一个缺口。让知识的水流奔涌而出,以提升学生的思想,这就要求教师要能真正地吃透教材,才能找到关键问题的所在,用一句形象的话来说叫:“牵一发而动全身”。

2蚕食鲸吞法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问大了难以回答,这时就要化整为零,提出一个个的小问题,然后各个突破,进行蚕食鲸吞。

3循序渐进提问法

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篇9

山西柳林职业中学

薛艳平

一、设疑新颖,激发情趣

好奇心人皆有之,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激发思维,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因此,课堂提问要讲究发问方式。改变提问角度,使问题提的巧,发人深思,要力求新颖,讲究新意;能够激发情趣,切忌问题提的平平淡淡,老调重弹。例如:在讲《苏州林园》时,教师导入新课时可以这样设计问题:同学们,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美在山下,苏州美在园林,苏州园林有什么特点呢?它美在何处呢?下面同学们读《苏州园林》之后,回答老师的问题。”这样设疑导入,既创设了问题的情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问题的指向性非常明确,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抓住契机,设置矛盾,激活思维

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设旧感兴趣的,为此,教师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问题)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如《死海不死》一文,一开篇可让学生思考,题目中的两个“死”,是什么意思?“死”与“不死”矛盾吗?文末又说“死海真的要‘死了’”,这个“死”又是指什么?这一番提问,势必能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并急切地研读课文找答案。最后,当学生理解了“死”的三个不同含义是,也掌握了死海的特征以及形成过程。本来一篇看似枯燥无味的说明文却能使学生学得饶有情趣,关键在于教师如何结合教材世界,抓住突破口,把它转化成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三、提问变直为曲,引人入胜

课堂的提问如果只是一味地直来直去,启发性就不强,久而久之,学生对这样的提问会感到索然无味,并在一定成功度上妨碍了思维的发展。假如我们把问题换成“曲问”、“活问”的方式提粗,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并且要求他们在思维上“跳一跳”来回答。如在《老山界》一文中,引导学生分析红军战士在第二天吃早饭抢了一碗就吃中“抢”字用法时,学生可能一下子难以理解,那么可以换个角度来问:“‘抢’字用法时,学生可能一下子难以理解,那么可以换个角度来问:“‘抢’字是否说明了红军战士不遵守纪律呢?”当学生给予否定回答时,又进一步启发学生:“抢”在这里该如何理解?例如小明今早起晚了,当妈妈煮好早餐后,他抢了一碗就吃,然后急急忙忙上学去,小明的“抢”又说明了什么?到这里,经过教师设置的“曲问”和引导学生的类比分析,学生对红军战士“抢”这一动作的理解自然明确了。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艺术研究》半期工作总结 篇10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课堂的实际情况对问题巧妙的抛出,诱发学生的思考兴趣,避免出现问之无物的情况,逐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根据自身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进行说明,提出可行化原则和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新颖的问题设置是提升学生兴趣的主要因素

我们每个人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学生更是如此,如果能够良好应用学生这一特点,激发其对于语文课堂内容的重视和关注度,有效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逐渐增强,因此课堂问题的新颖程度决定了提问效果的好坏。

在教授教材中的《我有一个梦想》时,笔者在引出课堂内容时设计的问题如下:我们每个人都有梦想,每个人也都希望能够实现梦想,我们的梦想有小的自我发展的梦想,有大的国家梦想,在几十年前的美国有这样一位黑人马丁路德金,他的梦想是一个伟大的国家梦想,这个梦想不仅改变他自己,同时也改变了许多的家庭,甚至改变了一个国家,那么他的梦想究竟是什么呢?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入,不仅为教材设置了一个形象的情境,也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从而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良好的提升。

二、利用矛盾的观点引发学生的思考

学生在学习教材过程中,不可能对每一个文章都有足够的兴趣,因此教师必须注意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全面的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将两种互相矛盾的观点交给学生,学生自身对于问题的思考就会不自觉的加深,从而达到了教师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采用相互矛盾的观点能够十分深刻的对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考虑,从而教学目标中要求的基本内容也就迎刃而解。

如《世间最美的坟墓》中,存在着平凡与伟大的矛盾;《巴尔扎克葬词》中存在着短暂与永恒的矛盾《迢迢牵牛星》;中,存在着远和近之间的矛盾。这些问题虽然看似十分简单,但是学生一般很难很快找到准确答案,必然会认真对教材进行再一次的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不知不觉的就会教材的内涵和重点内容同时进行分析,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分析可以了解,抓住时机巧妙的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对于学生主动参与思考具有重要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利用矛盾的观点来设置问题,必须与课堂实际相结合,不能牵强的来设置矛盾,这样反而会误导学生的思考。

三、提问由直变曲引导直击文章内涵

当我们提问时,如果问题设置过于直白,那么对于学生的启发性就会缺乏,长此以往之后,学生就会失去对于问题的兴趣,产生一定的惰性。如果我们能够把直截了当的问题换一种方式来提问,那么学生思考的可能将会大大提高,对于文章中心的把握程度将会更高。

在研究《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作者海子时,在讲完海子的简介之后,我想同学们进行提问:海子,一个如此有才的人,为什么最终会选择这样的结果?通过该问题的引导,学生对于海子的一生进行了十分认真的思考,其中一位学生的答案是两条铁轨永远不会有相交的时候,其代表着在海子心中理想与现实分别代表着铁轨的两条,而他自己的卧轨,是为了让理想与现实相接。另一位同学说海子与现代化的火车之间的抗争,他的失败也正是代表着与现代文明之间交锋也失败了。进而学生们的讨论更加活跃。

四、注意提问的层次性启发纵向思维

一堂效果良好的语文课,单纯依靠一两个问题很难实现,教师应当能够从整个课文以及其作者生活背景来进行分析,将作者的情况能够快速的被学生所接纳,经过层层深入的问题设计,实现系统化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形成纵向的思考模式,更有效的帮助学生提升思维能力。在实际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设计问题时可以将问题进行分解,实现环环相扣的效果,不断深入,逐步使学生了解教师最终想要表达的问题。

古人常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重视课堂中的提问艺术能够快速的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仅仅抓住学生注意力,对学生语文能力和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是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和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薛龙.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探讨[J].教学探索.2013(09):39-39.[2]朱萍.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J].文学教育.2014(10):57-57.[3]刘本武.略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J].怀化学院学报.2008(2):151-152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艺术研究》半期工作总结 篇11

一、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巧和艺术性

(一)因人设问,统筹全局

英语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需要对每位同学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充分掌握各个同学之间的英语水平差距,以此因人设问,提高提问的针对性。如对于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教师可以对其进行语法的提问,而对于英语较为薄弱的学生,教师需要将基础性知识点作为提问重点。同时,教师要把握课堂提问的大局,不断鼓励学生进行思考。

(二)趣味提问,活跃气氛

在英语学习开始之前,教师可首先布置学习任务和思考内容,引导学生广泛收集资料,进行调查和实践,在实际动手操作中感悟语文学习的乐趣所在。此外,课前准备也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增强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中,要充分调动课堂学习气氛,使学生明白教师授课的重点所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思考力,利用各种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如教师和学生之间目光的交流、教师肢体语言的表达等都是积极有效的交流方式,对于激发学生的提问兴趣大有益处。此外,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观察和记录,以此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更加有效地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

(三)科学提问,事半功倍

教师在进行提问时,要尤其注重技巧性。因此,英语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过程中,需要把握课堂教学重点,并重点关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同时,对于授课过程中的重难点,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反复提问,以起到巩固的作用。如在外研社版本的英语教材中,初中英语的难点是定语从句和宾语从句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该部分内容引入提问范围内。

(四)积极引导,共同学习

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要认识到自身的角色,即教师扮演者引导者的角色,而不是教学过程中的权威,在进行课堂提问时也是如此,教师要秉承引导原则,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一方面,教师引导式的提问有利于层层递进,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可以缓解学生畏难的情绪,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如在进行口语练习时,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进行对话,教师一方面可以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同时也能与学生共同进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营造教学相长的教学氛围,提升教学效果,展示提问的艺术性。

二、结语

上一篇:材料与材料加工技术下一篇:fect综合考试试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