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居民垃圾分类倡议书

2025-04-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于居民垃圾分类倡议书(精选12篇)

关于居民垃圾分类倡议书 篇1

垃圾分类是环境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群众利益、居民生活的重要问题,也是解决环境危机、改善环境质量的最基础最有效的手段。为持续改善高新区城乡人居环境,进一步规范高新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高公众环境意识和文明素质,垃圾分类的推广势在必行。

为了我们美好的生活环境,确保垃圾分类推广成功,需要大家一如既往的配合与支持,为此呼吁大家:

1、树立绿色低碳环保健康生活理念,养成爱护环境、勤俭节约、物尽其用、减少废弃的文明习惯。

2、少用或不用一次性餐具、塑料袋、纸杯等用品,减少废弃物。

3、自觉选购和使用再生材料制品,促进资源循环利用。

4、适量点餐、节约粮食、减少浪费、减少厨余垃圾。

5、积极学习和掌握垃圾分类知识,按照标准和规范,自觉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投放。

为方便居民朋友们分类投放垃圾,提醒大家请注意以下几点:

1、居民投放时请注意投放的颜色:绿色为厨余垃圾、灰色为其他垃圾、蓝色为可回收物、红色为有害垃圾,请不要混投。

2、易混淆、需要注意的物品:植物枯叶、花生壳属于厨余垃圾(绿色垃圾桶),餐巾纸、冷冻食品等外包装属于其他垃圾(灰色垃圾桶)。

3、欢迎您和我们一起宣传垃圾分类,共同打造我们的美好家园。

垃圾分一分,环境美十分。垃圾分类是一场持久战,分类工作离不开每一个居民的努力,我们提倡: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共同参与到生活垃圾分类这项行动中来,共同为创造洁美的城市、洁净的居民环境尽一份自己应尽的力量。

倡议人:xxx

关于居民垃圾分类倡议书 篇2

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 中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城市人口规模扩张和城市居民消费水平攀升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城市居民生活垃圾的海量增加。垃圾问题已经成为困扰中国绝大多数城市的恶疾。目前, 解决垃圾问题的手段大致可分为两类:技术革新和行为改变。使用高能效技术往往会带来垃圾数量的短暂下降, 然而经验表明, 这一优势很快就会被日益增长的垃圾总量所抵消。因此, 环境学者们认为解决城市垃圾问题的根本在于居民的行为改变, 而垃圾分类回收则是居民行为改变在这一问题上的重要体现, 直接关系着垃圾减量化实施的效果。

居民作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行为的主体, 在其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因此国内外学者开始了对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回收行为干预的积极探索。研究表明, 在中国社会群体中, 影响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回收行为的因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从个体社会属性看, 年龄、性别、收入、受教育程度和家庭构成都会影响其行为。从个体心理层面看, 环保主义价值观、认知、情感、态度、信念、责任感、控制观和敏感度等均会导致不同的行为意向。从个体行为能力看, 环境知识和行为约束决定了其进行环境行为的可行性。从宏观社会环境看, 经济调节制度、社会规范、宣传教育以及奖惩机制均会产生不同的环境行为导向。

本文将居民实际垃圾分类回收行为作为研究对象, 旨在梳理现有关于垃圾分类回收行为的研究, 主要以社会心理学的行为决定模型和管理学中的行为干预模型为核心, 描述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回收行为及其心理决定机制。本文将厘清看似随机的分类回收行为背后复杂的行为决定机制, 并完整呈现扰动原 (干预措施) →环境心理变量→分类回收行为之间的关系路径。

作为一种特定的环境行为, 有关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回收行为的研究往往被纳入环境行为的研究框架。在现有文献中, 环境行为又被称为“生态行为”、“可持续环境行为”或者“负责任的环境行为”, 它是指益于环境, 或对环境损害最小的行为。随着近年来环境问题的加剧, 环境行为成为多学科的研究热点, 其中以心理学和管理学的研究最具代表性。从心理学角度看, 环境行为是环境价值观和环境态度的外在表现形式, 并由这些因素决定。从管理学的角度看, 个体行为是各种因素作用与制约下的最优选择。我们认为这两种理论并不矛盾:行为条件的变化可以直接改变行为结果, 也可能通过对心理因素的干预间接影响行为。下面, 将从这两个角度梳理心理学中环境行为决定的典型模型和管理学提出的环境行为干预的典型策略。

2 环境行为模型

针对个体行为的决定机制, 心理学家们提出了纷繁复杂的模型。从对这些模型的梳理中不难发现, 模型创立者所倾向的价值观决定了行为决定模型的最终形式。环境保护行为可能缘起于个体对个人利益、社会利益和生态系统利益的关切, 这分别构成了环境保护中的利己主义 (egoistic) 、利他主义 (altruistic) 和生物利益价值观。前一种价值观衍生出一系列以计划行为理论为代表的理性选择模型, 而持后两种价值观的学者往往更倾向于以规范激活模型为代表的行为规范模型。

计划行为理论 (Theory of Reasoned/Planned Behavior) 。计划行为理论的最初形式为理性行为理论, 由Fishbein和Ajzen于1975年提出。这一理论具有高度的功利主义色彩, 它假设人们的环境行为选择是趋利避害的结果。通过对行为的正向和负向影响进行评估后, 个体首先形成针对某一环境行为的态度。同时, 个体也会假设性地考虑施行某一行为后将面临的社会赞许或压力, 即社会规范。在权衡个人的环境态度和其感知到的社会规范后, 个体便形成了一定的行为意向, 它直接决定行为。在1980年和1991年, Ajzen和Fishbein又分别两次对理性行为理论进行了修正, 将感知行为控制和环境制约条件分别纳入了模型, 从而形成了最终的计划行为理论。感知行为控制强调个体对于自身施行某一行为能力的估计, 它通过调节行为意向间接影响行为。而外部环境条件直接决定实施行为的可能性, 与行为意向共同直接影响行为。

规范-激活模型 (Norm-Activation Model) 。规范激活模型的基本出发点是:个人的道德自律是亲社会的环境行为的直接原因。Schwartz (1977) 将个体道德规范定义为, 对于实施亲社会的利他行为的强烈道德责任感。规范激活模型有别于计划行为理论, 是因为它强调非功利的个体道德规范在促成环境行为中的基础性作用。这一模型假设个体会因为社会共享的环境利益而放弃个人利益。但是, 这两种看似矛盾的理论之间又互相联系, 因为个体道德规范的形成最终仍归因于认知、情感、社会规范等计划行为理论中的核心要素。对于环境行为而言, 环保意识和环境知识是形成亲环境的道德规范的前提条件, 而环境问题归因是形成这一个人规范的核心机制。当个体将行为与其环境危害关联起来, 触发情感反应, 产生愧疚心理, 这便形成了道义上的自律。而愧疚心理的形成又与社会规范紧密相关, 它往往是个体行为不符于社会规范的产物 (见图2) 。

价值-信念-规范模型 (Value-Belief-Norm Model) 。1999年, Stern、Dietz、Abel、Guagnano和Kalof等学者在规范激励模型基础上, 融入了价值观理论和新环境范式, 创立了价值-信念-规范模型。该模型的基础是从价值观到行为的五要素因果链条。在这一链条中, 行为的决定因素由较为稳定的心理结构要素, 即利他主义的个体价值观开始, 逐步向更具体的心理要素过度, 这包括由NEP度量的环境态度, 对环境问题不利后果的认知和自我责任归因, 以及针对亲环境行为的个体道德规范。价值-信念-规范模型假设, 这一因果链条上的每一个因子都可能直接地影响其随后的所有因子, 进而规制行为。

价值-信念-规范理论强调价值观在环境行为决定中的基础性作用。以西方社会为背景的研究大多探讨基础价值观及根植于西方社会的特定价值观, 如后物质主义价值观和犹太-基督宗教价值观, 对环境行为的影响。在环境行为的研究被引入中国后, 学者们开始思考中国以至亚洲特有的文化和价值体系, 如集体主义价值观和“天人合一”价值观对环境行为的影响。与追求个人价值的西方人不同, 中国人更重视社会期望和社会身份认同, 这使他们更倾向于采取亲社会和亲自然的行为。而中国文化背景的另一特点在于其传统的儒释道思想皆尊崇“道法自然”和“天人合一”的观念, 强调自然独立于人类社会而存在的独立价值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Chan, 2001) 。这些研究构成了对环境行为科学的有益补充。

态度-行为-条件模型 (Attitude-Behavior-Condition Model) 。1995年, Guagnano、Stern和Dietz从政策制定的角度提出了较为实用的态度-行为-条件模型 (ABC模型) , 这一模型强调内部心理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在环境行为决定过程中同等重要的作用。传统心理学研究倾向于将人视为具有某种社会认知结构的原子式个体, 从而强调如教育和劝说等认知改变手段对于修正行为的作用。而管理学者则倾向于将人视为受外部力量控制的机器化个体, 从而强调税收和规制等外部干预手段对行为的引导。然而, 单一依靠任意一种理论的政策制定都会有失偏颇, 这是因为在行为改变的过程中, 其关键决定因素也会随之变化, 从一个维度转向另一个维度。尽管以往的心理学模型也或多或少的指出外部环境因素对行为的影响, ABC模型则首次将这两类因素-内部心理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平等地置于一个研究框架中, 它认为行为是作为内部动力的态度和作为外部动力的环境条件两相平衡的结果, 如图4所示。ABC模型是从注重心理过程的态度-行为模型向注重外部条件制约的管理学模型的关键过渡 (见图4) 。

这些行为心理模型从不同角度解释了环境行为的成因, 实际上也反映了其背后所秉承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判断。同时, 在模型的实际应用过程中, 学者们发现不同行为模型对不同行为的解释力是不同的。一般而言, 规范-激活模型和价值-信念-规范模型等以道德规范为基础的模型能够较好地解释低成本的环境行为, 如政治行动, 争取环境公民权, 接受特定环境政策。而计划行为理论则对于高成本的行为具有较好的解释力, 包括汽车使用, 废物处理, 购买节能灯泡, 使用非漂白纸张, 肉类消费。当然, 对于其他一些行为, 如出行模式选择和废物回收利用, 这两类模型都能够提供比较好的解释。

3 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回收行为的干预策略

与心理学模型强调心理要素对环境行为的影响不同, 管理学研究更关注具体、可控的行为干预策略。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 为了应对垃圾处理、生态退化等各种环境问题, 学者们针对相关的环境行为进行了大量社会干预实验。通过对这些文献的梳理可以发现如下几类针对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回收行为的典型外部干预策略:

(1) 价格干预。价格调节是经济学中最传统也最经典的行为干预手段。根据古典经济学的供需模型, 当价格上升时, 消费者会自发降低消费量, 从而在更低的消费水平上实现市场新的均衡。所以, 很多学者相信, 价格机制可以有效的实现环境行为干预。

(2) 信息反馈。很多研究显示, 个体往往并不在意自己的环境行为, 而信息反馈可以补偿这一意识缺失, 使环境行为在个体意识中变得更为突出。最常见的反馈方式是提示人们其当期的环境行为状况, 并与过往进行对比。而更高级的反馈方式是同时提供关于他人的环境行为情况, 形成社会比照压力。比照信息的提供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 如提供完整的社区家庭环境行为列表清单, 提供居民自身环境行为评分的排名, 或仅提供社区环境行为评分均值等统计信息。无论是增强环境行为意识, 还是形成社会比照压力, 信息反馈机制都是通过影响个人的心理要素来间接影响行为的。

(3) 环保示范。示范策略的核心是通过各种媒介 (如文字、语音和影像等) 向个体简明扼要地传达环保的相关技巧和知识, 从而改变个体的知识结构和行为能力, 进而促成环境行为。这一策略的基本假设是, 了解环境保护行为的影响和特定环保技巧能够分别增强个体的环保意识和行为控制感, 帮助消除环保行为的障碍。这实际上是一种环境教育策略。

(4) 奖励惩罚。作为一种经济激励手段, 奖惩措施与价格手段有相似的干预结构。无论是奖励环保行为, 还是惩罚破坏环境的行为, 这都相当于增加了环境行为的机会成本。同时, 奖惩措施的实施一般都需要设定某一用能标准值 (目标值) , 当垃圾分类回收量低于这一目标时实施惩罚, 当回收量高于这一目标时实施奖励, 或者二者兼而有之。从这个意义上讲, 奖惩措施又具有了目标设定策略的性质。实验结果表明, 无论是自我设置的目标还是外部施加的目标都可以影响行为, 其有效性取决于目标设置的难易程度。一般而言, 设定相对困难的目标会带来行为的显著改变, 而易于完成的目标则不会。

与心理模型对不同环境行为的解释力差异相似, 不同的干预措施也会对不同的生活垃圾分类回收行为和不同社会经济背景的居民产生不同效果。而且, 干预手段的有效性还取决于其作用的程度、频率、时长等因素。由于大多数干预措施都是暂时的, 所以有必要在未来的研究中考虑干预措施的长期效应。另外, 大多数关于垃圾分类回收行为干预措施的研究都偏重于干预手段-节能行为之间的关联, 而忽略了干预手段的作用机制, 如外部干预是如何改变个体的心理因素从而改变行为的。这些都有待于更深入的研究。

4 结论

通过改变人们的行为习惯来加强个人的环境行为, 这样的研究在西方由来已久。学者们不仅关注什么样的干预手段可以有效地促进垃圾分类回收行为, 更关心这样的行为改变是通过什么心理渠道完成的。那么, 通过改变居民的行为模式来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的策略是否可行呢?管理学, 心理学和环境科学领域的学者都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学者们试图寻找有效的干预措施来促成垃圾分类回收, 这些措施包括:劝说 (activator) 、示范 (demonstration) 、承诺 (commitment) 、信息反馈 (feedback) 、奖励 (reward) 和惩罚 (penalty) 等。它们通过改变人们的环境预期, 强化人们的环保知识, 解决分类回收处理中的信息不对称, 进而改变人们的垃圾处理行为。虽然作用机理不近相同, 但实验结果表明, 大部分干预措施都实现了垃圾分类回收行为的改变。

在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国家议题的当代, 我们应当给予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回收行为足够的重视, 并寻找相应的渠道探索促成垃圾分类回收处理的有效方式和机制。这不仅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更可以通过长期行为的调节带来中国民众垃圾分类回收心理的改变, 从而完成向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转变。

参考文献

[1]Ajzen, I, &Fishbein, M.Understanding Attitudes and Predicting Social Behavior.New Jersey:Prentice-Hall, 1980.

[2]Ajzen, I.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Organizational Behavior Human Decision Process, 1991, 50, 179~211.

[3]Alcott, H.Social norms and energy conservation.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2011, 95 (9~10) :1082~1095.

[4]Attari, S.Z., De Kay, M.L., Davidson, C.I., &Bruine de Bruin, W.Public perceptions of energy consumption and savings.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10, 107 (37) :16054~16059.

[4]Schultz, P.W., Nolan, J.M., Cialdini, R.B., Goldstein, N.J.&Griskevicius, V.The constructive, destructive, and reconstructive power of social norms.Psychological Science, 2007, 18 (5) :429~434.

[5]Sexton, R.J., Brown Johnson, N., &Konakayama, A..Consumer response to continuous-display electricity-use monitors in a time-of use pricing experiment.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1987, 14:55~62.

[6]马诗院, 马建华.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现状及对策.环境卫生工程, 2007.

[7]刘宇伟.消费者家庭节能行为的综合模型.社会科学战线, 2009, 12:56~62.

[8]曲英.城市居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行为的理论模型构建研究.生态经济, 2009:135~141.

关于居民垃圾分类倡议书 篇3

【关键词】中职生 垃圾分类意识 良好行为习惯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029-01

自从2000年6月杭州被建设部确定为全国垃圾分类试点城市,开始启动垃圾分类试点,一直到现在实际成效差强人意,原因无疑是多方面的,但市民环境保护意识的滞后,自觉意识的不强,垃圾分类习惯的缺失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

培根曾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成年人作为目前垃圾分类的主角,已错过了习惯培养的最佳时期,而正处于青少年时期的中职生,因为其价值观尚未定型,正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时刻。如果此时积极引导和培养,提高他们“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的自觉意识与习惯,进而实现由学生带动家庭,言传身教影响到身边每一个人,应该是推动全社会垃圾分类工作向前进的一个有力举措。两年来,我校的政治教师在培养本校学生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希望有所借鉴意义。

一、课堂渗透,萌生垃圾分类的意识

著名的特级教师孙双金曾说过“课堂教学要引领学生攀登知识的高山,攀登思维的高山,攀登情感的高山,攀登人格的高山”。但我们现行的教育往往只关注了前两者,而忽视了后两者,究其原因关键是很多老师认为缺少适合的教育载体,而“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垃圾分类,从我做起”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现阶段面对着我国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我们教育工作者有必要也必须把它融入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

为此,我校的政治课教师不仅在课堂教学中特意抽出一定的课时专门讲解宣传有关环境、垃圾危害的知识,让学生认识到垃圾分类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让他们接受心灵上的洗礼。而且还在一些特殊的天气时时点醒他们,比如碰巧在雾霾天气上课,讲一讲雾霾形成、预防与注意事项,让学生知道雾霾形成是大家不良习惯造成的恶果;在炎热的夏天,有意识的给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人人都怕晒,为什么太阳紫外线一年比一年强,为什么大气层中臭氧空洞越来越大”,让学生知道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将对地球所有生物将会造成致命的影响。

仅仅这样,我们觉得还是不够的,为了更好的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垃圾分类重要性,我们还特别邀请了其他教学科目的老师,开展创新实验课。如邀请体育老师给他们讲解直接曝露在阳光下的危害,要给学生一个明确的感受: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垃圾分类势在必行。邀请化学老师和我们一起组织学生去参观垃圾焚烧厂,现场给学生讲解垃圾焚烧与填埋形成的化学反应和结果,垃圾产生沼气的化学过程,废弃塑料的再生利用等最基本的环保知识,让学生意识到这些废品垃圾也能变废为宝。这样做不仅开发了学生的创新潜能,实践了课堂知识,更让“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的种子在下一代生根发芽。

二、借助校园文化的氛围全面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为垃圾分类的意识提供养分

校园文化是引导学生行为和素质的巨大推动力量。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在他周围——在学校走廊的墙壁上、在教室里、在活动室里经常看到的一切,对于他精神面貌的形成具有重大的意义,所以这里的任何东西都不应当是随便安排的。孩子周围的环境应当对他有所诱导,有所启示。”而校园的墙壁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就成为了我们宣传的主要阵地。我们联合学校的团委在教室里、在学校走廊的墙壁上、在校园的橱窗里专门开辟有关垃圾分类的知识专栏,粘贴有关垃圾分类的漫画、图片、和简洁的文字,力争“让学校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

学校各社团也大力配合积极跟进:舞蹈社利用回收的报纸、矿泉水瓶、包装纸等制作成色彩缤纷的舞蹈服进行时装表演;文学社在校园学习专刊内撰写了大量和垃圾分类相关的文章;漫画社把垃圾的危害性和人们不良生活习惯制作成一幅活灵活现的漫画,让学生在笑声过后进行深层次思考;滑冰社更是别出心裁,把各种各样的废品做成路障放置在滑冰路线上,学生在紧张的滑冰比赛的同时,还要把路障垃圾捡起,分门别类地放到相应的箱子里。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让学生在校园每一个角落都能接收到有关垃圾分类的信息,让他们每个人都蜕变成我们的义务宣传员。

三、手脑并用,让垃圾分类的意识茁壮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为了让学生养成垃圾分类的行为习惯,我们并没有松懈下来,而是继续鼓励、引导他们开阔视野,向更高层次迈进。

由于所学专业和知识的限制,大多数学生平时基本没有接触过环境知识,对于垃圾如何分类并没有足够的认知,而缺乏知识就不可能真正做到垃圾分类,这就是我们在实践中最大的现实瓶颈,因此我们积极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在互联网上查找资料,了解学习发达国家和地区是如何垃圾分类,如何把垃圾分类做出成效的,进而鼓励他们对自己的寝室、教室生活垃圾进行分类,从自己做起。

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而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反复抓,抓反复。尤其是这种涉及纠正的习惯,不但要通过宣传去入脑、入心,通过示范去带动和争取,更要通过建立一种合理的长效机制把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落实到实处。

因而我们还必须努力健全学校垃圾分类管理法则,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去完善持续机制,使垃圾分类由以前的建议、鼓励上升到一种自觉的行为,形成一种“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的校园氛围,让它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

虽然这一切需要我们循序渐进地解决,但我们可以从现有的小事做起,有时一个小小的动作便是社会一个巨大的进步。作为未来接班人的青少年,正是学习培养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最好契机,只有让他们在学校养成自觉进行垃圾分类的习惯后向社会辐射,才能彻底扭转垃圾分类的困局,造福于我们的社会。

参考文献:

[1]新华网:臭氧层空洞越来越大

[2]新闻:杭州市教育局深入推进垃圾分类进校园工作

关于居民垃圾分类倡议书 篇4

调查人: 外国语学院083班丁雯雯

时间:7月20日—7月25日

地点:江苏大丰市阳光城市小区

垃圾问题是一个由来已久的问题,只要人存在,垃圾就伴随左右,那么,我们如何做到与垃圾和平共处呢?面对垃圾的包围,我们是否该采取有效的手段来控制它,从而利用它来造福我们人类?目前,垃圾分类是比较理想的方法,垃圾分类可以有效减少垃圾量,增加垃圾的利用价值。通过调查,我们获得垃圾分类的国内外现状,并且了解了阻碍垃圾分类的原因,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也从中获得一些感悟。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一)城市生活垃圾相关知识

城市生活垃圾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城市问题之一,在我国随着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这个问题尤显严重与紧迫。事实上,城市生活垃圾是一种资源,而不应成为一个问题。日本的垃圾分类极其严格,令世界瞩目,垃圾得到有效的利用,我们中国在这方面刚起步,已有关于城市垃圾分类的研究,在一些大城市,已有许多地区开展试点工作,我们需要更多的人关注这一问题,让大部分的民众了解垃圾分类,并实施行动,在这种情况下,我开展了调查。

中国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目前常用的垃圾处理方法主要有综合利用、卫生填埋、焚烧和堆肥。

1、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废纸:主要包括报纸、期刊、图书、各种包装纸、办公用纸、广告纸、纸盒等等,但是要注意纸巾和厕所纸由于水溶性太强不可回收。塑料:主要包括各种塑料袋、塑料包装物、一次性塑料餐盒和餐具、牙刷、杯子、矿泉水瓶等。玻璃:主要包括各种玻璃瓶、碎玻璃片、镜子、灯泡、暖瓶等。金属物:主要包括易拉罐、罐头盒、牙膏皮等。布料:主要包括废弃衣服、桌布、洗脸巾、书包、鞋等。通过综合处理回收利用,可以减少污染,节省资源。如每回收1吨废纸可造好纸850公斤,节省木材300公斤,比等量生产减少污染74%;每回收1吨塑料饮料瓶可获得0.7吨二级原料;每回收1吨废钢铁可炼好钢0.9吨,比用矿石冶炼节约成本47%,减少空气污染75%,减少97%的水污染和固体废物。

2、厨余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果皮等食品类废物,经生物技术就地处理堆肥,每吨可生产0.3吨有机肥料。

3、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这些垃圾需要特殊安全处理。

4、其他垃圾包括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纸巾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采取卫生填埋可有效减少对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空气的污染。

(二)垃圾分类处理的优点如下:

1、减少占地:生活垃圾中有些物质不易降解,使土地受到严重侵蚀。垃圾分类,去掉能回收的、不易降解的物质,减少垃圾数量达

50%以上。

2、减少环境污染:废弃的电池含有金属汞、镉等有毒的物质,会对人类产生严重的危害,土壤中的废塑料会导致农作物减产,抛弃的废塑料被动物误食,导致动物死亡的事故时有发生。因此回收利用可以减少危害。

3、变废为宝:中国每年使用塑料快餐盒达40亿个,方便面碗5—7亿个,废塑料占生活垃圾的4—7%。1吨废塑料可回炼600公斤的柴油。回收1500吨废纸,可免于砍伐用于生产1200吨纸的林木。一吨易拉罐熔化后能结成一吨很好的铝块,可少采20吨铝矿。生产垃圾中有30%—40%可以回收利用,应珍惜这个小本大利的资源。大家也可以利用易拉罐制作笔盒,既环保,又节约资源。

据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委员会资料显示,目前中国城市垃圾处理中填埋法处理的垃圾占70%,堆肥占20%,焚烧占5%,其他(包括露天堆放、回收利用)占5%。

但目前盐城地区垃圾分类的现状如何?大部分人扔垃圾都是不经过分类就随意丢弃,将可回收的、不可回收的、有毒害的混合在一起。那么,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什么?根据调查情况,原因有以下几点:

1、我们国家关于这一方面的监督力度不够,缺乏法律保障,相关环保部门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虽然大街上有很多分类垃圾桶,但只是形同虚设,大家没有自觉分类投放垃圾的意识。政府也没有站出来强调垃圾要分类处理,对垃圾分类的资金投入不够,相关垃圾后续

处理设施也未跟上。

2、群众的垃圾分类意识淡薄,垃圾分类知识匮乏。有的人认为,垃圾分不分类都一样,只要不乱丢就行了,分类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浪费精力。这些都是错误的认识。据了解,我们每天扔出的垃圾,通常先被送到堆放场,然后再送去填埋。垃圾填埋的费用是高昂的,处理一吨垃圾的费用约为200元到300元。现在,人们大量地消耗资源,大规模生产,大量地消费,又大量的产生废弃物,这些大量的垃圾要把多少土地变为填埋地?而我们的子孙后代将在那里生活?因此,填埋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而垃圾分类就是在源头将垃圾分类,将可以利用的垃圾重新分类,从而增加资源的利用率,这样,既省下了土地,又避免了填埋火焚烧所产生的污染。

(三)如何改变现状

在此次调查中,调查对象从小学生到60多岁的老年人,有公务员、家庭主妇和离退休人员等。在调查过程中,绝大多数市民对生活垃圾问题表示了较高的关注和重视,但是对垃圾回收益处缺乏了解,觉得生活垃圾分类比较麻烦。

调查还表明,广大市民已意识到生活中的塑料袋、一次性快餐盒成为垃圾处理的一大难题,但是经常使用的市民仍占很大比例。对于知晓垃圾最终收集到哪里,大部分市民能说出几种垃圾的处理方式,公众的垃圾处理意识有待增强。

症结:居民尚未养成分类习惯

据市城管局生活垃圾填埋场管理中心有关人员介绍说,社区居民

还未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虽然在一些小区和道路上摆放了不同颜色的分类收集箱,但很多人不知道到底什么垃圾可以回收,还有一些居民错误地认为,他们已经交纳卫生费,垃圾分类处理应该是环卫部门的事情,此外,乱扔垃圾者也大有人在。

据了解,目前,盐城市大洋街道沿海社区已经分别设置了不同颜色的分类垃圾桶,并张贴了标识。但垃圾分类并没有成为居民的自觉行动,垃圾箱投放几年来,基本没有被区分使用。日常垃圾分类大多由部分环卫工人和城市拾荒者来完成,他们收集了垃圾中少量可回收利用的部分。

期盼:早日实现生活垃圾分类

据专家介绍,垃圾分类并不是一个简单分开的问题,应该是一个分类体系,由垃圾分类收集、分类压缩、分类运输、分类利用等一系列环节共同构成,甚至一些环节还具有交错重叠的关系。

面对民众的垃圾分类的意识不强,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从提高大家的意识这一方面入手。因此,我们必须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大家实施垃圾分类。我们可以通过举办演讲,展览,交流会等形式的活动来扩大影响,通过电视,网络,报纸,杂志书籍等让人们获取相关信息,如编写实用的《垃圾分类手册》,通俗易懂地向居民讲述各种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分类原则,使垃圾分类深入每个居民生活当中。

在目前垃圾分类并不普及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在具备条件的小区设置分类垃圾箱,开展试点工作,安排有关人员进行适当的提示指导,帮助居民逐步养成自觉分类垃圾的习惯。在试点工作取得一定效果的基础上,按照“循序渐进,突出实效”的原则,在全区范围内进行推广,不断壮大分类垃圾箱使用范围。为了激发居民进行垃圾分类的积极性,政府环保部门要给居民提供尽可能的方便。如配置标识明确的专用器具,定期上门回收有毒有害垃圾,向居民赠送分类垃圾袋等。

(四)总结

妥善处理生活垃圾,无论是从资源的利用,还是从环境保护角度来看,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广大社区居民要养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好习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经过这次的调查,我学会了很多关于垃圾分类的知识,与此同时,我也经历了在学校所无法感受到的一天。也许不是每个人都有很强的环保意识,也许每次提问时会被急着赶路的人拒绝,但炎炎夏日下,依旧燃烧着的是我的热情,我想,这就够了,因为我们努力过了,在个过程中把环保意识传递出去了。

签名:丁雯雯

关于垃圾分类建议书 篇5

欢迎来到垃圾分类“明星村”。接下来由我来介绍下我们村。

我们村—金东区六角塘村的垃圾分类可以说是走在全省前列,是垃圾分类的网红村,还建有全国第一个垃圾分类艺术馆。还没走进艺术馆,一块块鹅卵石搭建起的围墙,草坪围绕的美丽庭院,整洁的马路,漂亮的花园,每户人家都是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可在从前可不是这样的,可见大家从“垃圾分类”的不理解到现在的自觉在家中完成分类的努力是显而易见的,看来我们村的“二次四分”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新模式,是深入到每个村民的心中了。

走进咱村的艺术馆,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吸引了我的眼球。有纸做的裙子,有贝壳做的帆船,有易拉罐做的机器人,有纸板做的森林木屋等。到处都能看到变废为宝的艺术品。还有一段小视频介绍了垃圾不分类产生的后果让我触目惊心。

垃圾在我们眼中并不陌生,因为它的生产者就是我们啊。也许在全社会的呼吁下乱丢减少了。可是你们真的把垃圾找到家了吗?你也许会说,垃圾的家不就是垃圾桶吗?可垃圾桶又有灰色、蓝色、红色、绿色,它们分别表示的是什么意思呢?这时你就可能低下头不再作答。下面就让我来告诉你:红色是有害垃圾,绿色是可腐烂垃圾,蓝色是可回收垃圾,灰色是其他垃圾,不同颜色垃圾桶放不同垃圾。

让我们共同地努力,用举手之劳,推动垃圾分类减少环境污染,给地球一个碧水蓝天。

致居民的一封信(垃圾分类) 篇6

尊敬的居民:

您们好!

为进一步深入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广泛动员、鼓励市民参与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我街已开展了“环境友好家庭”活动,通过开展活动,让广大市民倡导文明的生活习惯、消费观念和循环经济理念,进一步提高市民生活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参与率,实现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一个社区影响一条街道,一条街道辐射整个城市的工作目标。

“环境友好家庭”的基本条件:

1、家庭人均生活垃圾日排放量低于0.8公斤/日。

2、按标准参与生活垃圾分类。

3、不使用或少使用一次性生活日用品。

4、不使用或少使用塑料购物袋。

5、爱护环境卫生。

我们每个人都是垃圾的制造者,又是垃圾的受害者,但我们更应是垃圾公害的治理者,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垃圾分类来战胜垃圾公害,赶快加入“环境友好家庭”的行列吧,参与步骤及确认方式如下:

1.以自愿原则,由业主签订“环境友好家庭”承诺书,承诺书一式两份,一份户主保存,一份社区居委存档。

2、由社区居委为居民建立“环境友好家庭”档案。

3、对照“环境友好家庭”标准,符合条件的,由社区每月25日在社区内公布“环境友好家庭”房号,接受区、街、社区服务管理单位、居民的监督。

垃圾分类倡议书 篇7

全院广大职工家庭、妇女姐妹们:

美丽的**是我们共同的家,舒适的生活环境需要你我共同创造!目前,我市生活垃圾每日产量近400吨,它们正以惊人的速度淹没着我们美丽的家园。如果进行科学分类和回收,就可以节省新资源的开采,从而从根本上减少垃圾。为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号召,大力倡导低碳生活,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市妇联、市第一人民医院女工委共同向广大家庭和妇女姐妹们发出倡议:

广大家庭和妇女姐妹们要迅速行动起来,做改善环境的先行者,做保护环境的践行者。要积极发扬主人翁意识,认真实践“可持续发展”生活理念,把节能环保当成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积极参与到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行动中来。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从机关、家庭、社区做起,从节水、节点、节油、节气做起,共同打造低碳生活。

我们倡议家庭垃圾分类放置(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我们的口号是:“垃圾分类,从我做起,低碳生活,全民行动”。为更好地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为了我们美丽的家园,请大家积极响应我们的倡议,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吧!从正确分类、投放、处理垃圾开始,让我们的城市更加清洁美丽,让我们的生活过得更加幸福美好!

附:生活垃圾如何分类

1、可回收垃圾 市第一人民医院女工委

2、不可回收垃圾(党办代章)

3、有害垃圾 2011年10月19日

可回收垃圾:

可回收垃圾指再生利用价值较高,能进入废品回收渠道的垃圾。主要包括:纸类(报纸、广告单、杂志、旧书、纸张箱及其它未受污染的纸制品)等,金属(铁、铜、铝等制品),玻璃(玻璃瓶罐及其他玻璃制品),牛奶盒等利乐包装,饮料瓶(可乐罐、塑料饮料瓶、啤酒瓶等)等。

不可回收垃圾:

指除去可回收物、有害垃圾之外的所以垃圾。主要包括:受污染与无法再生的纸张(纸杯、照片、复印纸、压敏纸、收据用纸、明信片、相册、卫生纸、尿片等),受污染和其他不可回收的玻璃、塑料袋与其他受污染的塑料制品、废旧陶瓷品、妇女卫生用品、一次性餐具、贝壳、烟头、灰土及剩菜剩饭与西餐糕点等食物残余、菜梗菜叶、动物骨骼内脏、茶叶渣、水果残余、果壳瓜皮、盆景等植物的残枝落叶、废弃食用油等。

有害垃圾:

垃圾分类倡议书 篇8

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垃圾的制造者,但却常常忽视正确的垃圾分类方法,将垃圾随意丢弃。

没错,垃圾混装是把垃圾当成废物,而垃圾分类是把垃圾当成资源。我们的举手之劳,就能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为了响应提出的“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号召,更为了改善生活环境,使我们生活区域的垃圾能变废为宝,朱泾第二小学大队部特此向全体队员提出以下倡议:

1、“你的小习惯,我们的大变化。”每个人都养成不随手乱扔垃圾的习惯。

2、“垃圾分类,从你我做起。”每个人带动家庭成员把可再生和不可再生的垃圾从源头分开,按照统一标准分类投放,养成垃圾分类的文明生活习惯。

3、“不要让垃圾回错家。”校园内、小区里都有分类垃圾桶,请大家实行垃圾分类投放,按照标识正确投放。

4、“让垃圾分类成为时尚。”认真学习环保知识,增强垃圾分类意识,树立环境道德,形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

5、“自觉践行光盘行动。”从源头减少厨余垃圾产生。

6、“减少使用一次性消费品。”从源头上控制垃圾生成总量。

垃圾分类倡议书 篇9

随着城市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日益提升,城市产生的生活垃圾数量越来越多,它们正以惊人的速度充斥着我们美丽的星球。也许我们无法阻止垃圾的产生,但我们可以减少垃圾给我们的环境带来危害,让我们一起实行垃圾分类,变废为宝吧。我园正在开展“垃圾分类”活动,特向各位爸爸妈妈们、小朋友们发出倡议:

正确认识垃圾分类

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湿垃圾、干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

01

可回收垃圾包括纸类、金属、塑料、玻璃等。

02

有害垃圾包括废灯泡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废纽扣电池、农药瓶等。

03

厨房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等食品类废物。

04

其他垃圾包括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垃圾分类不仅要从每个人做起,从每户家庭做起,还要长期地坚持下去。

利用资源变废为宝

1、在家中将生活垃圾分为湿垃圾、干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四类,并分别放置。

2、有害垃圾投放到小区集中收集点进行统一收集。

3、把废弃物中有回收价值的纸类、塑料类、玻璃类、金属类、织物类以及电器类分离出来单独存放,可回收物直接变卖给废品回收企业或放入小区设置的可回收物垃圾桶。

4、在家中厨房放置餐厨垃圾桶,将家庭产生的餐厨垃圾投入其中,然后将其放入小区设置的餐厨垃圾桶。

5、除以上之外,家庭产生的垃圾应归为其他垃圾,并采用单独的垃圾桶存放,然后将其放入小区设置的其他垃圾桶。

垃圾减量,减少污染

1、工作中纸张双面书写、双面打印;使用再生产品;尽量运用互联网、局域网进行电子无纸化办公;尽量少使用一次性纸杯。

2、在外就餐要适量点餐,合理搭配;剩菜要打包带走,减少浪费;使用可重复使用的餐具,尽量不使用一次性餐品和纸巾等;食用自助餐时要按需自取,避免食物浪费。

3、把孩子们不用的衣服等物品进行变卖、捐赠等,延长其使用寿命;尽量使用可重复使用的耐用品(如充电式电池等),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购物时自带环保购物袋,不用塑料袋。

垃圾分类的小细节

很考验我们每个人的耐心哦!

亲爱的大朋友们、小朋友们

让我们一起

从现在开始

从自身做起

从每个家庭做起

从每个幼儿园做起

做好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倡议书 篇10

垃圾不落地、城市更美丽;垃圾分一分、环境美十分。我们号大家争当垃圾分类参与者,从我做起,通过“小手拉大手”的方式,带动家庭成员以及亲友参与到垃圾分类中来,从现在开始争做“最美家庭”,争当“文明家庭”。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倡议:

一、人人动手,争做垃圾分类的实践者。强化垃圾分类主人翁意识,自觉参与垃圾分类行动,把垃圾分类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坚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促进饮料纸基复合包装、金属瓶罐、玻璃瓶罐、塑料瓶罐等包装物回收再利用,不用塑料袋,养成低碳环保生活习惯。

二、自觉积极维护成果,争做垃圾分类的监督者。垃圾分类“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作为”,热心帮助劝导身边的人,发现不文明行为或不按规范分类现象,应及时劝阻并耐心告知其正确的生活垃圾分类办法。自觉从自己做起,对乱丢垃圾、混装混运垃圾的现象进行监督,敢于批评指正,以积极的态度推动金星村垃圾分类减量工作行稳致远。主动加入到小区环境治理中,积极参加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活动,维护金星村垃圾分类成果。

倡议垃圾分类倡议书 篇11

近来,各居民小区已陆续配备了四分类垃圾桶(亭)和智能回收设备,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希望广大新居民朋友能够从我做起,积极参与垃圾分类,成为垃圾分类的榜样。在此,我们向您和您的家人发出如下倡议:

一、争当垃圾分类的践行者。从即日起,认真学习并掌握垃圾分类基本知识,从源头减量,准确规范投放,“不让垃圾回错家”。

二、争当垃圾分类的宣传者。在与家人做好垃圾分类的同时,请积极向左邻右舍、朋友同事宣传垃圾分类知识,以身作则带动亲朋好友共同参与垃圾分类,形成“我参与、我先行”的新风尚!

三、争当垃圾分类的监督者。垃圾分类涉及千家万户,关乎城市形象和人居环境,需要社会各方面的监督。请大家主动履行垃圾分类,监督义务和应尽的社会责任,形成人人参与、人人监督的良好局面。

“垃圾分类一小步,生活文明一大步”,请新居民朋友积极行动起来,共同引领垃圾分类新时尚,共创文明城市,共享优美环境!

倡议人:xxx

垃圾分类倡议书范本 篇12

垃圾分类倡议书1

同学们:

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家园的环境与我们息息相关!书上说我们的地球是一个美丽、可爱的蓝星球,可长期以来,人们习惯将各类废弃物和垃圾混合装在一起投放到垃圾站,这种方法虽便于垃圾聚集处理,但可再次利用的物品却难以回收,造成资源浪费。而更多地方的垃圾往往被简易堆放或填埋,不仅导致臭气漫延,污染空气,而且会对土壤和地下水源造成一系列的严重危害。随着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垃圾分类已迫在眉睫!

为了增强大家的环保意识,减少资源的浪费,减少垃圾的产生,我们应当从身边小事做起,积极参与垃圾分类,正确投放垃圾,并做好垃圾分类投放的宣传工作,为保护我们的家园而努力!为此,我提出以下倡议:

1、树立“环境保护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的理念,增强节能减排意识,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投放的行为习惯。

2、校园内增设垃圾分类收集点,班级中增设可回收物收集箱,带领全校同学认识各种颜色垃圾桶的标识含义和所对应投放的不同的垃圾类别。

3、人人养成不随手乱扔垃圾的习惯,将废纸、塑料瓶、易拉罐等进行分类回收,并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同学们运用废旧材料,变废为宝。

4、减少使用或不使用一次性用品、塑料袋;少制造垃圾,特别是不易分解和有毒有害的垃圾。

5、积极加入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向家人、亲友和邻里宣传、讲解垃圾分类知识,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日常的生活垃圾分类中。让垃圾分类走进社区,走进家庭,开展“小手拉大手”的活动。

6、当好垃圾分类的监督员,时刻关注身边的垃圾分类情况,及时纠正不分类投放或乱投放垃圾的行为,确保垃圾分类投放的准确率。

作为地球的主人,保护地球环境和节约资源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如果我们能做到人人环保,垃圾件件分类,我们的`天会更蓝,山会更绿,水会更清!让我们行动起来,共同呵护美丽的地球!

倡议人:__

__年10月17日

垃圾分类倡议书2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也许我们无法阻止垃圾的产生,但我们却可以减少垃圾给我们的环境和生活带来的危害,而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和处理就可化害为利、变废为宝,如:每回收1吨废纸,可制造好纸850公斤,节省木材3立方米,比等量生产减少污染74%……如此既可节约资源,又能维护环境整洁。

我们每个学校每天也会产生大量垃圾,但因处理不当,非常的浪费和不环保。特此,向各个学校提出以下倡议:

一、每个学校的每个班级设置两个垃圾桶,实行垃圾分类投放,一个用来装不可回收垃圾,另一个用于装可回收垃圾,以便回收利用。

二、人人养成不随手乱扔垃圾的习惯,将废纸、塑料瓶、易拉罐等进行分类回收。

三、尽量少用一次性用品,尤其是不易分解和有毒的有害垃圾。

为了更好地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请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吧!从正确分类、投放垃圾开始,让我们的学校更加清洁美丽,让我们的校园生活过得更加环保美好!

倡议人:__

__年10月17日

垃圾分类倡议书3

亲爱的市民朋友们:

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美丽家园。随着社会发展及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量也逐年增长,垃圾围城问题日渐突出,实行垃圾分类,提高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水平已经刻不容缓。根据国家相关文件要求,自20__年起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因此,我市将从现在开始,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为此,我们向您和您的家人发出以下倡议:

一、从我做起,做垃圾分类的先行者。积极发扬主人翁意识,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活理念,把垃圾分类当成我们责无旁贷的责任,从自我做起,从家庭做起,自觉进行分类投放,切实提升垃圾分类实效。

二、积极主动,做垃圾分类的宣传者。学习掌握垃圾分类的标准要求和操作细则、垃圾减量的经验办法和消费方式,并积极加入到各项生活垃圾宣传和治理活动,向家人、亲友和邻里宣传、讲解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日常生活垃圾分类中。

三、义不容辞,做垃圾分类的监督者。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仅要自己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同时要当好监督员,发现不文明行为或不按规范分类现象,应及时制止并耐心劝导。

市民朋友们,“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点点滴滴,折射文明素质,举手投足,关系濮阳形象,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推动垃圾分类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自觉,成为文明濮阳的生活新风尚,把我们的家园建设的更加美丽、宜居!

倡议人:__

__年10月17日

垃圾分类倡议书4

同学们:

地球是我们美丽的家园,垃圾分类靠大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条件的提高,我们的生活环境却变得差了,甚至于出现了全球变暖的现象;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园,逐步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垃圾分类是我们大家现在必须要做的事情。

大家都知道垃圾分类,但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需要大家真正的亲身参与,因此我向大家提出倡议:

1、请大家不要乱丢垃圾,按照垃圾分类要求分类放到相应的垃圾箱里。

2、在家中将生活垃圾分类: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它垃圾四类,分别放置。

3、看到别人乱丢垃圾及时礼貌提醒。

4、积极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养成良好的勤俭节约的习惯。

5、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增强“垃圾分类、绿色环保”意识。

6、在家尽量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用品。

一份倡议、一个承诺,为了让更多的垃圾变废为宝、为了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希望大家从正确的垃圾分类、投放垃圾开始,让我们美丽的家园变得更加美好,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倡议人:__

__年10月17日

垃圾分类倡议书5

全院广大职工家庭、妇女姐妹们:

美丽的__是我们共同的家,舒适的生活环境需要你我共同创造!目前,我市生活垃圾每日产量近400吨,它们正以惊人的速度淹没着我们美丽的家园。如果进行科学分类和回收,就能够节省新资源的开采,从而从根本上减少垃圾。为进取响应市委市政府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号召,大力倡导低碳生活,营造礼貌和谐的社会环境,市妇联、市第一人民医院女工委共同向广大家庭和妇女姐妹们发出倡议:

广大家庭和妇女姐妹们要迅速行动起来,做改善环境的先行者,做保护环境的践行者。要进取发扬主人翁意识,认真实践“可持续发展”生活理念,把节能环保当成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进取参与到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行动中来。要从我做起、从此刻做起、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从机关、家庭、社区做起,从节水、节点、节油、节气做起,共同打造低碳生活。

我们倡议家庭垃圾分类放置(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我们的口号是:“垃圾分类,从我做起,低碳生活,全民行动”。为更好地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为了我们美丽的家园,请大家进取响应我们的倡议,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吧!从正确分类、投放、处理垃圾开始,让我们的城市更加清洁美丽,让我们的生活过得更加幸福完美!

倡议人:___

20__年__月__日

上一篇:沙盘模型验收流程下一篇:小学食堂安全隐患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