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船瓜洲》教案设计

2024-06-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泊船瓜洲》教案设计(精选10篇)

《泊船瓜洲》教案设计 篇1

五年级上册第二组

执教者:丁霞 2015.09

《泊船瓜洲》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首诗描写诗人泊船于瓜洲之上,眺望江南时的所见、所思、所感,表达了作者思乡、爱乡和急于返乡镇的心境。诗句语言凝炼,意境优美,同时反映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切怀念和热爱。由此可见,本文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审美教育和德育教育的良好教材。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泊,还,绿”等生字,注意多音字的读音。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并能有感情地背诵古诗。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感受并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中的感情。

三、教学重点

通过读的方式理解诗歌,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

四、教学难点

感受并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中的感情。课前准备

背景资料,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故乡的云总是那样的白,故乡的水总是那样甜,故乡的人总是无比的亲!思乡之情像血液一样,流淌在我们民族的历史中,从古至今,未曾间断。许多诗人留下了千古绝唱的诗句:(课件展示)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还有一首广为传诵的诗歌就是——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让我们共同感悟王安石的思乡情结。

一、初读古诗。

师:请大家把这首古诗读上两遍,读的时候把字音读准,读得字正腔圆。生:自由读古诗

师:你们读得真投入,哪位同学读给大家听听?

师:这首诗中有六个多音字,你读对了五个,很了不起!“间”在这读第四声,在这是间隔的意思。谁能用这个音组个词? 师:你的积累真丰富,一口气说出了四个词语!我们读古诗,不但要把音读准,还要尽可能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来,你们试试!师:谁来读给大家听?

师:同学们,想要把古诗读得有韵味,其实是有窍门的,读时,一声和二声的音拖长读,三声和四声的音读得短一些,这样长短相间,诗的节奏感就出来了,你们试试!师:谁再来读给大家听?

三、细读古诗。

师:请大家默读古诗,借助注释,想想诗的大概意思是什么。师:谁来说说诗的前两行的大概意思。

生:京口和瓜洲仅一江只隔,而京口到钟山也只隔着数重山。

师:说得很到位!在这两行诗中有三个地名,能在简图上标示出来吗?(师在黑板上画长江简图,并大概标注三个地名的位置)

一生在黑板上标出。你会从书中找原因,非常会学习!师:看着这幅简图再说说前两行诗的大意。师:同学们,在你们看来,诗人离家近还是远?

一部分学生说近,一部分学生说远 师:你来说说近的原因

生1:我通过“一水”知道,那么宽的长江在作者看来仅仅是一道水罢了,所以他离家近,并且他想家。

师:你能抓住重点词来体会,并且体会得很深刻

生2:我还通过“只隔”一词体会到诗人离家近,就是仅仅隔着几座山。师:那认为远的同学能不能说说理由呢?

生:长江那么宽,山路那么难走,再说古代交通又不便,所以说很远。

师:你们说得都有道理。在交通不便的古代,一道长江水,数重大山,可谓是山高水长,路途遥远,可在作者看来又为什么那么近呢?由此你能体会到什么?

生:作者他特别想念他的家乡,家乡就在他的心里装着,所以实际距离再远,可在作者看来都很近。

师:你设身处地在为作者想,你体会到了他想家的情,真好!生:我觉得作者他想家,想亲人

师:是呀!通过字里行间,我们能体会到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念,带着这种感受,读读这两行诗句!师:后两行的大意是什么?

生:春风又吹绿了长江南岸,明月什么时候照着我回到自己的家乡?

四、品读古诗

师:说得很好!请大家看这行(出示幻灯片):春风又绿江南岸,诗句中这个“绿”,能不能把它换成其它字?(吹,拂,碧,到,满)

师:其实,王安石在写诗的时候,也考虑到了这些字,但他最后选择了“绿”,你们知道为什么?

师:我们的家乡虽然不在江南,但一个“绿”字让我们感受到江南的风光。(放录像,欣赏江南美景)

【百度视频】江南美景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EwOTA2Nzc2.html

师:小小的“绿”字却有大大的文章!请同学们阅读“资料袋”,看看王安石是怎样推敲“绿”字的。

师:多美的春天呀!同学们,这个又字,我们不能忽视,就是这个“又”字,让诗人不由得想到:春天去了,有再来的时候,可我这一走,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呀?诗人他怎能不想——

生:(读)明月何时照我还。

师:遥望着美丽的故乡,遥想着家乡的亲人,诗人他怎能不问—— 生:(读)明月何时照我还。

师:诗人就这么想着,望着,一幕幕温馨的画面又出现在眼前,一丝丝甜蜜的回忆又掠过心头,一处处揪心的场景弥漫在胸中。同学们,诗人在家乡会度过哪些难忘的时光,你们能想到吗?请用“我仿佛看到了,那是一个„„的日子,诗人在干什么,感受是什么”来写诗人在家乡生活的一处场景。学生写话,教师巡视 师:谁先来汇报一下?

生1:我仿佛看到了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一天,诗人和家人一起去郊游,他们是多么幸福!师:你是一个用心感受生活的孩子!

生2:我仿佛看到了那是一个月光皎洁的晚上,诗人和家人坐在庭院里,一边赏月,一边聊天,生活是多么美好!

师:团团圆圆一家亲,多么温馨的画面!

生3:我仿佛看到了那是雨后初晴的一天,诗人和他的朋友们一起泛舟湖上,饮酒品诗,是多么的惬意!师:是呀!和朋友在一起的日子是特别让人难忘的!同学们,诗人现在泊船在瓜洲,和家人团团圆圆,尽享天伦之乐还能吗? 生:不能

师:眼前只见(出示幻灯片)——

生(男):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师:和朋友一起饮酒品诗还能吗? 生:不能

师:眼前只见(出示幻灯片)——

生(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师:一切都已远去,相伴诗人的只有这轮明月,只有这轮明月呀!明月何时照我还,是诗人肺腑的仰天长问,是诗人刚刚离开家就来问明月,同学们,你们有什么要问诗人的吗? 生1:我想问:诗人你那么舍不得离开家,为什么还要离开呢? 生2:诗人他为什么要离开家?

师:相信同学们都有这样的疑问,老师准备了一段资料,相信同学们读过之后就会明白。(出示幻灯片)

资料:王安石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公元1070年,王安石被任命为宰相,领导变法。变法对富国强兵起到积极的作用,但触犯了大地主的利益,遭到守旧派的反对。1074年,王安石无奈辞去宰相职务,任江宁知府。1075年2月,宋神宗再次任用王安石为宰相。官场的复杂,前途的迷茫,使王安石对从政产生了强烈的厌倦感,他两次请求辞去宰相之职,宋神宗都不批准。这年春天,迫于无奈,王安石只好勉强上任。北上京城途经瓜洲时,他写下了这首著名的《泊船瓜洲》。师:同学们,你们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明白什么了?

生1:诗人他被逼无奈才离开了家,所以他特别不愿离开家 生2:诗人他极不情愿离开了家,他其实不想去当宰相 生3:诗人是身不由己的,皇帝的话他不敢不听

师:你们有着很强的感悟力!是呀,通过这段资料,我们读出了一个被逼无奈的王安石,一个身不由己的王安石,一个无可奈何的王安石。诗人他无可奈何离家而去,只好问明月(出示幻灯片)—— 生1: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他身不由己离家而去,只有问明月(出示幻灯片)—— 生2:明月何时照我还。

诗人他被逼无奈离家而去,只能问明月(出示幻灯片)—— 生3:明月何时照我还。

诗人他恋恋不舍离家而去,发自肺腑地问明月(出示幻灯片)—— 生全体:明月何时照我还。师:有这首诗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1:诗人对家乡无限的留恋之情!生2:诗人思念家乡亲人,思念家乡的感情!生3:诗人是多么想家,舍不得亲人!

师:同学们,你们已经走进了诗人的内心,用自己的心去体悟诗人的心!现在请全班同学起立,把自己当成那位站在江畔遥望明月,深深思念家乡的诗人一起吟诵《泊船瓜洲》。(配乐朗诵)

五、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自古以来,描写诗人思念家乡的诗句有好多,老师在这收集了一些,大家一起来读读!播放《渔舟唱晚》

【百度mp3】《渔舟唱晚》http://

六、课堂训练。

这节课,同学们积极主动地感悟真情、推敲诗句,学得生动精彩,给老师留下了极好的印象。下面我布置一下课堂作业。

选做题1:根据《泊船瓜洲》,重新为课文配一幅插图。

选做题2:以“春风又绿江南岸”为题,按一定顺序具体介绍春天来临江南的景色。选做题3:著名诗人贾岛写《题李凝幽居》时,为一个字犯了愁,你能帮帮他吗?鸟宿池边树,僧(推、敲)月下门。你觉得哪个字更能表现月夜的寂静,为什么? 总结升华。

思乡是一簇泪,飞溅的泪花会将秋阳下的杜鹃花瓣打落。思乡是一屡愁,会叫人一夜间白发满头。思乡是一抹绿,无论春夏秋冬,它依然保持着生命的原色„„同学们,思乡是一种美好的感情,大家课下可以积累有关思乡的古诗词;同学们也可以给远方的亲人写封信,以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板书设计

◎钟山

△△△△

◎京口

~~~~~~~~~~~~~~~~

~~~~~~~~~~~~~~~~

◎瓜洲

教学反思

这节课根据新课程标准引导学生参与读、讲、背、写的语文实践,体现了三点。 1.学生主体地位落到实处。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教学过程 本质所决定的,学是内因,教是外因,教只有通过学才能起作用。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觉地投身于学习中,才能保证落实主体地位。这节课从三方面做了努力。一是时间上给予保证,力避逐字逐句的梳理分析,节约时间让学生多读多写;二是引导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掌握学习方法;三是教者平等地对待学生。课始与学生商定学习方法,课中放手让学生学习、注重良好习惯的培养,课后留给学生广阔的学习与探索空间。2.面向全体,着眼发展。教者尊重每个学生,让全班学生都有展现的机会,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与方法,学生在课内点击课件资料自学,回家通过软盘自学,沟通了课内课外,拓展了学习空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泊船瓜洲》教案设计 篇2

教案教学设计

崔坤祥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泊船、数重、游子、寸草心、三春晖。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3、理解诗句的意思,初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间 3课时。

学程导引: 第一课时 《泊船瓜洲》

一、简介作者

二、范读诗歌

三、学习古诗

(一)、学习前两行诗。

1、学生朗读古诗,找出哪一个字写诗人想回家?(还)

2、诗人为什么想回家,看到什么景物使他想回家?我们先来看题目。

第 1 页 3、“泊”是什么意思?汽车停站,能否说“泊”站?

4、诗人把船停在瓜洲看到什么景色?朗读一、二行诗。

5、这两行诗中有两个地名,谁知道京口是在什么地方?瓜洲是在什么地方?

教师画图表示京口的位置,指名学生在图上指出瓜洲的位置

6、“京口瓜洲一水间”是什么意思?

把“一水”放在前面可以怎么说?还有什么说法?(京口瓜洲被一条长江隔开了)还有几种说法?

刚才同学们说了好多种说法,说明了可以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解释古诗。

7、齐读第二行诗,钟山在什么地方?(在图上画出)

“数重山”是什么意思?这一行诗连起来怎么说?

8、从“

一、只、数”可以看出什么?(离家乡不远)

京口是在对岸,可以看得见,那么钟山与诗人有什么关系?

9、我们刚才抓住了“

一、只、数”来理解,那么这两行诗该怎么朗读呢?学生练读。

10、诗人离家很近了,应该怎样?(靠家近应该还)

11、用“靠家近应该还”的语气再读这两行诗。

(二)、学习后两行诗

1、读三、四行诗,这里有一个字较难理解:“绿”是

第 2 页 什么意思?整行诗的意思怎么说?可以用什么表达方式把这句话说得美一些?(春姑娘又一次给江南的原野披上了绿装)

“又”是什么意思?说明诗人离开家的时间……

这句话写出诗人怎样?用三个字概括。(离家久)

靠家近,应该还;离家久,怎么样?用三个字来概括,怎么说?(更该还)

2、朗读第四句诗,这句诗中有哪些字不理解?(学生说出不理解的地方逐一解决)

这句诗的意思该怎么说?加上感叹词把这句话说得更好些,该怎么说?

把“明月”换成“月亮”行不行?

(明月是圆圆的,代表团圆,“明”字更能突出作者思念家乡的感情,“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让我们怀着想念家乡的感情朗读这两行诗。

3、一、二行诗我们说“靠家近应该还”,第三行诗说“离家近更应还”,最后一句该怎么说?(思家切)从“何时”看出诗人能不能回去?(不能),后面三个字该怎么说?(何时还)

4、这时你会产生什么问题?(为什么不能还)教师介绍原因。

5、齐读这首诗,指名朗读。

第 3 页 6、师:这首诗最受后人推崇的是这首诗中有个字写得最好,(“绿”字)这其中还有一个小故事呢?(教师介绍故事)

把“到、过、入、满”代入诗句进行评价。

从诗中的“绿”字,你似乎看到了什么?(桃红柳绿、鸟语花香、勃勃生机)这个“绿”字还让我们想到许多诗句(师朗读写春天的诗句)

7、练习:

选词填空

(1)旺、浓、闹

红杏枝头春意()

(2)动、拂、翻、皱、起

风乍起,吹()一池春水。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指名背诵《泊船瓜洲》。

2、默写《泊船瓜洲》。

二、指导学习《游子吟》。

板书课题

1、理解题目。

(1)、“游子”是什么意思?(出门远游的人)“吟”是一种诗体的名称

第 4 页(2)“游子吟”是什么意思?(出门远游的人吟咏。)

2、检查预习。

(1)指名个别读。

(2)教学“晖”(读hui;字义指阳光。)三春晖:喻指慈母之恩。

3、理解诗句的意思。

(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对这一句,你是怎样理解的?

游子“身上衣”是慈母“手中线”一针一针缝成的。

(2)“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一句你是怎样理解的?

(“密密缝”意为母亲担心儿子长久远游在外,生活无人照顾,所以把衣服缝得很密很结实,使之不易破损。“意恐”是担心的意思。)

(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你对这一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寸草心”:比喻儿子报答母爱的孝心。“三春晖”:是指春季三个月的温暖阳光,比喻母亲慈爱的恩德。)

(4)个人把全诗连起来说一说。

4、轻声朗读,边读边想。

讨论:这一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母亲缝衣的细节,表现了母爱的伟大,歌颂了母

第 5 页 爱,歌颂了母亲。)

三、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1、放朗读录音。

2、学生自由朗读,请几位学生当众有感情地朗读。

3、试着背诵这首诗。

四、布置作业:

1、背诵《游子吟》,准备默写《游子吟》。

2、有兴趣的学生可以根据选做题的要求,展开想象,并写一写。

第三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指名背诵《泊船瓜州》、《游子吟》。

2、指名默写《泊船瓜州》、《游子吟》。

二、检查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学习。

《泊船瓜州》

1、你是怎样理解下列词语的。

泊船、一水间、数重山、绿、何时、还。

2、你是怎样理解“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句诗的?

3、《泊船瓜州》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游子吟》

4、你是怎样理解下列词语的。

第 6 页 游子、吟、慈母、手中线、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寸草心、三春晖。

5、你是怎样理解“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6、《游子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你在课外学过哪些思念故乡和母爱的诗歌,读给同学们听。

资料提供者:

泊船瓜洲-教案 篇3

内容分析:

《泊船瓜洲》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组第一篇课文《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一首,《泊船瓜洲》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

全诗的大意是:春日夜里,行船停泊在瓜洲岸边,我隔江遥望对岸的京口,心里想,这里与我居住的钟山也就只隔着几座大山,和煦的春风吹绿了长江南岸的草木,而我何时才能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返回家乡呢?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州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

2、借助注释、抓住重点词句、利用插图、发挥想象理解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表达的方法。

3、感受古诗的韵味,激发阅读古诗的兴趣。培养动手搜集资料的习惯。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意,积累古诗。

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具准备:课件

学具准备:词典、搜集思念家乡的古诗词、与这首有关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交流积累,引入诗文。老师:古往今来远离故土的游子总会思念魂牵梦萦的家乡。他们往往把这种浓浓的思乡之情融入一首首短小精悍的古诗中,需要我们细细去品味。请同学们把你积累或搜集到的描写思念家乡的古诗,给大伙诵读一下。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李白的《静夜思》、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已学过)、北宋秦观的《浣溪沙》等。学生:积极交流。

老师:从刚才的交流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同学把所学古诗能够积累下来,一部分同学不但能积累所学古诗,还主动搜集课外古诗,值得大家学习,我们一定要养成主动积累的习惯。因为学习语文重在积累。今天我们来学习北宋诗人王安石的一首诗《泊船瓜洲》。

二、知诗人,解诗题

(一)知诗人

老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查阅与这首诗有关的资料,谁愿意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跟大家交流交流。学生:简介王安石。

老师:根据学生的交流适时点拨使学生了解写作这首诗的时代背景。

(二)解诗题

学生:理解“泊”的意思。进而解题:泊船瓜洲:把船停泊在瓜州。师小结:刚才我们了解了诗人是怎样的一个人,弄懂了诗题的意思。这”知诗人,解诗题“是学习古诗不可缺少的一步。它能帮助我们理解诗的内容。那么王安石把船停泊在瓜州时写下了一首怎样的诗呢?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

三、读诗文,明诗意

(一)轻声读诗,圈出自己读不准的字。

(二)同桌交换意见。

(三)师生合作读诗文,解诗意。

1、指名读诗,引导读准”间、重、还”。

2、共同动手正音。

3、理解“数重山”中“数”的意思。

老师:看来从瓜州到王安石的家乡钟山就一条(横向的)河、几座山的距离,离得很近了,往下读。

学生:读“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4、理解“绿”和“还”的意思。绿:吹绿、染绿。

还:归、在本诗中是回家的意思。老师:现在这个“还”的音你能读准了吗?

5、回过头复习“泊、间、数、绿、还”几个字的意思。

6、再次轻声读诗,然后拿出课堂笔记本试着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的意思。写成后交流。

诗意:(对面的)京口和(这里北岸的)瓜洲不过是在一条横着的江的距离之内,(再远处的)钟山也就只是隔着几重山峦而已。春风又把(对岸的)江南大地吹绿了,明月啊,你什么时候可以照着我回到(对面江南的)故乡呢?

四、入诗境,悟诗情

1、引导学生边读诗边想象诗描绘的画面。

老师:春天到了,和煦的春风吹醒了柳树,吹来了燕子,吹美了大江南岸,闭上眼睛想象春风带给江南什么样的美景?想好后跟大伙描述一下,可要用上我们积累的好词佳句哟。学生:自由描述想象到的画面。

2、体会诗人用词的传神

老师:春风给江南送来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而诗人把江南春天的美景只用了一个字就表现出来了,读时耐人寻味,那就是---“绿”,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后资料袋里的内容,相信你会更进一步的感受出诗人对词的推敲及用词的准确传神。

3、读中领悟诗情

老师:同学们,根据你的理解自由读诗,读出诗的韵味。体会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找出诗中相关的词句。学生:自由读诗,读后发表意见。

4、老师小结:“一水间,数重山”足以感受出诗人归心似箭,“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不能马上回到家乡的惆怅之情自然流露。由此可以看出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恋乡、思乡之情。

四、总结学诗的方法

知诗人,解诗题--读诗文,明诗意--入诗境,悟诗情

五、背诵、默写古诗

1、小声试背、同桌互背、男女生比赛背。

2、打开作业本默写古诗。

五、作业设计

1、默写古诗

2、小练笔:把你想象到的江南春天的美景用一段话描写出来。(如果能用上我们平时积累的写景的好词佳句会更好。)

六、板书设计

泊船瓜洲

王安石(北宋)

一水间

归心似箭 数重山 又绿

何时还

恋乡思乡之情

《泊船瓜洲》的优秀教案 篇4

1.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感悟中学习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3.朗读中体会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感悟中学习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朗读中体会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课前预习

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收集、背诵以前学过的他写的古诗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理解诗题

1.谈话: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请问你们还记得以前学习故事的方法吗?【生回答,教师板书:学习方法1.读(背);2.理解诗意;3.写(画)】

师:学习古诗除了以上3个方法,还要注意的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板书:4.体会感情.)

2.板书诗题,(《泊船瓜洲》)读题。

3.理解诗题的意思。

问“泊”怎样读?(多音字:bó与p?的区别)“泊”是什么意思?

(泊:是船靠岸的意思。“泊船瓜洲”就是在瓜洲船靠岸的意思。)

二、整体感知,直扑重点(运用学法1)

1.用自己的方式读古诗。

2.指名读,正字音。尤其注意多音字:“一水间(jiàn)、数(shù)重(chóng)山、照我还(huán)”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学生多读。

4.指名答。(我觉得它写得很美、我觉得写出了诗人想念家乡的感情)

5.你最欣赏诗中哪句呢?

三、赏析诗句,感悟诗境(运用学法2)

1.刚刚同学说的最多的就是这句,(课件出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我们一块儿来读一读吧。齐读。

2.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诗吗?指名答。

3.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美丽的景色。那就和你的同桌再互相读一读,说一说:在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一派景色呢?想到什么说什么。

4.同桌之间互相读与练说。

5.指数名说。

6.小结:你们的回答很精彩!原来短短一句诗可以在人的头脑中出现这么多不同的画面,文字的魅力真是无法想象。

7.那就用读把感受表达出来吧。小组内练读,指名读。

8.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我仿佛看见了一派色彩斑斓的绮丽风光。可为什么诗中只有一种“绿”色呢?仔细观察一下书上的插图,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9.指名答。(在江岸两边大面积出现的是草地、树木、青山……)

10.是呀,作者放眼望去,看见了──

练习题:你能填入表示不同绿色的词吗?

近处的小草()的柳树,远处()的树林()的高山。

学生口述练习题。

小结:诗人此时正遇早春时节,站在小船上举目四眺,满眼皆是绿色,让作者那么明显地感受到──(生答:春天到了、来了)。

11.这个“绿”字哦,它仅仅是告诉你春天来了吗?它还能让你感受到什么呢?。

12.指名答。(感受到春天就单单是个“绿”也各有各的美;这个“绿”有着层次美,远近各不相同;”绿”也写出了春天景物的变化……)

13.同学们理解的多准确呀!把你感受到的“绿”再读出来吧。分男女生赛读。

14.小小的“绿”字却有大大的文章!介绍王安石推敲用“绿”字的故事。

15.听完“绿”字的故事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指名答。

小结:是呀:一位如此优秀的诗人能为了一个字更改十多次,难道我们在平时的习作中不能做到吗?我想,“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16.这首诗正是因为这个故事,让人们更加赞赏。那就让我们一起读出你的赞叹吧。

四、品评诗句,升华情感。(运用学法3)

过渡:这么美的绿,这么迷人的风光,谁不想多看两眼?谁不想留恋其中,诗人和我们一样陶醉在景色中忘乎所以了吗?

指名答。

2.理解“明月何时找我还”。

3.理解“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并据诗画画。

4.点评学生画的画是否符合诗意。(地理位置)

5.你从哪里能读出诗人急切地想回到家乡呢?

6.指名答。引导从“一水间”“只隔几重山”“又”“何时找我还”这些词句体会。

简介王安石:王安石,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立志于国家改革。王安石的父亲曾在江苏南京为官,他是在那儿长大的,对钟山有着深厚的感情,可以说是他的第二个故乡。这首诗是他途经瓜洲时所写。短短28个字展现了早春江南的一片嫩绿,抒发了久思故乡的一寸衷肠,更暗示了他对自己前途的担忧。此去京城,真能大展宏图吗?千头万绪涌上心头……

7.练习读出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和急切盼望回家的感情。

五、回归整体,深化体验(运用学法4)

导:这真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呀!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是多么的牵肠挂肚呀!让我们一块再来感受一下诗人的情感吧。

学生有感情地读。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 篇5

2.你认为怎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学生谈看法。活动三:

1.每篇课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都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浓浓的思恋和热爱。

《梅花魂》这篇课文由故乡的梅花又开放了,引出了对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的回忆。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眷恋之情。

《桂花雨》当我们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就会感觉到桂花的香气弥漫在字里行间,作者的思乡情也萦绕在心头,像桂花的香气一样浓郁且溢满字里行间。

《小桥流水人家》捧读此文会让我们走进一个令人向往的田园村落,感受了作者对故乡绵绵不绝的怀恋和思念。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 篇6

阜阳市颍东区铁二处学校 李 芳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大体理解诗意;背诵并默写古诗。

2、领悟诗人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

3、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真挚感情。教学难点

体会诗的意境。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齐读——问学生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出示学习古诗的方法

1、知诗人,解诗题

2、抓字眼,明诗意

3、入诗境,悟诗情

一、情境导入

1、(配乐播放月亮图)同学们,这是什么?(一轮明月高挂夜空)

2、谈话:碧空如洗,圆月如盘。在这皎洁的月光下,客居他乡的游子,常常会以明月来吟诗作词,寄托思念之情。此时此刻,看到这圆盘一般的明月,我们也忍不住想吟诵古人思乡的诗句。

师: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生:据前所学或收集到的思乡诗句作答(《静夜思》,《游子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和《回乡偶书》)

二、知诗人,解诗题

在中国璀璨的历史长河中,杰出的诗人多如繁星,不胜枚举。而北宋的王安石就是其中耀眼的一颗。谁来介绍一下王安石?

1.指名介绍。

教师适当补充,强调王安石与南京的关系。

2.导入课题、剖题

(1)这首诗是作者从江西出发,乘船经长江前往京城为官,途经——?(瓜洲)

简介瓜洲:瓜洲,在长江的北岸,离南京不远。(标注)

(2)诗题中的“泊”我们在哪首诗中见过?在本诗题中何意?

(3)理解题目的意思。

三、抓字眼,明诗意

过渡:此时诗人就在自己故乡不远的瓜洲,他写下这首诗,想说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这首诗。

1.初读诗歌,感知内容

指名读(正音:间、重、还)——小组讨论(说说诗歌大致的意思)——学生汇报——指导阅读(抓字眼,明诗意)

四、入诗境,悟诗情

读完以后,你们知道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过渡:究竟是什么触发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呢?

1.引入情境,引导学生想象:

诗人此时可能站在哪里?他看到了哪些景物?耳边会听到哪些声音?心中会想些什么?

2.体会用字的精妙,深入感悟诗情:

(1)而此时正是什么季节?诗人怎么说的?(春风又绿江南岸)(2)“绿”的 故事——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多美呀!花红柳绿,莺歌燕舞,一派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而诗人只用了一个字就表现出来了,那就是——“绿”,可见诗人用字之精妙。其实,诗人曾用过“满”“到”“过”十几个字,经过反复推敲,最终定为“绿”。

(3)诗句的用词准确欣赏训练(4).小结:

作者在此地——瓜洲;此时——明月;此景——春;自然想到了——还;抒发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5).齐读

五、拓展

1、余光中《乡愁》

王安石与我们南京有着密切的关系,今天老师还要介绍一位漂泊海外南京关系密切的现代诗人——余光中。(1)教师简介余光中:

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余光中。他的很多优秀作品表现出浓浓的思乡之情,就是因为《乡愁》一诗引起轰动,又被称之为“乡愁诗人”。(2)教师范读,帮助学生领悟

2、听歌谈感受:

《故乡的云》

六、快乐作业:

把《泊船瓜洲》改写成一个小故事。

附:板书设计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一水间

只 隔

离家不远——归心似箭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 篇7

这次学校让我在六年级上一节示范课,我决定讲一首王安石的诗:《泊船瓜洲》。只有一节课的时间,所以不能讲其他的内容了。在讲课前,我没有和学生接触过,要想很好的完成这节课,就要注意课堂的导入,课堂气氛的调节,内容的分析要具体,还要让学生学过之后有所得,所以,在上课前,我精心做了备课工作。

首先是课堂的导入,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就是从学生的日常生活感受入手,我提问:“同学们,你有过远离家乡的时候吗?什么时候最想家?想家的时候会做些什么?”学生很自然的就会说起他们想家,这样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减少师生间陌生的感觉,有利于课堂教学内容的展开。紧接着,我又和学生说,大家知道李白想家的时候做了什么吗?他写下了千古传诵的《静夜思》。()那投洒在床前的盈盈月光,无时无刻不在拨弄着游子的心,使他们弹奏出了世上最动人的思乡之曲。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近另一位伟大的诗人王安石,走近《泊船瓜洲》。

为了让学生能够了解诗歌的内容,理解诗人在作品中传达出的思想感情,我要教给学生读诗的方法。所以,我在讲课时给学生展示了学习目标,让他们明确读诗需要完成的几个步骤。这就是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去体会、理解,和诗人交流感情。

正是基于这些步骤,我引导学生朗诵诗歌。在朗诵前,还要了解作者的情况和写作的背景,这样才能做到知人论世,准确理解。所以我用课件让学生了解作者、理解背景。课件有文字,有配图,图文并茂,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接下来,就是指导朗读了。读,就要读出感情,读出诗味来,我提出了朗读的要求:

1、请打开书本,自由朗读《泊船瓜洲》这首诗四遍,读一二遍时,注意诗中的几个多音字,读准了,诗的意思你就懂了大半。读三四遍时,你再体会一下,如何读出诗的韵味来。

(生自由读)(我展示课件:诗歌内容,配有江南春天的美丽景色插图)

2、你们读好了么?(指名一人)请你来读,注意几个多音字的读音,把诗读得字正腔圆。

3、全班同学一起读。注意“字正腔圆”四个字。

4、(再指名一人)老师对你的`要求提高点,行吗?看能不能读出一点诗的韵味来。

5、有那么一点味道了。读诗啊,重要的是多读,读好了,诗就算学会一半了。怎么读才能读出诗的味道呢?要注意诗中的节奏,停顿,我们先听一下名家范读。

(我播放课件:范读,这种范读可以给学生深深的感染,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指导作用。)听好了吗?对啦,大家再自由读读,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读出自己的味道来。(生自由读,再指名一个人来读)

学生读过诗歌,已经对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我继续通过课件提出问题,引导他们品诗:

1、看完了?看懂了吗?诗人此刻在哪里?他的家乡在哪里?

理解:瓜洲是渡口,在长江北岸。京口在瓜洲对面,在长江南岸。钟山,今南京紫金山,是诗人的家乡。

2、诗人离家远吗?有多近?

理解:“一水”指的是长江水,下游段,江面宽约千米。“只隔数重山”指的是仅仅隔着几座山。

3、从这个“只”字当中,你读出了诗人的什么想法?

4、此时,你体会到了诗人的心情吗?那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在讲解内容时,为了让学生理解的比较容易,我对诗歌内容进行了分析,特别是诗人的思想感情,我分析得比较深入。

接下来是文字的锤炼。“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这个“绿”字,据说诗人作诗过程中曾用到过“过、到、入、满”等字,(板书这四个字)最后定稿时才选定了“绿”字。诗人为何独独钟情这“绿”字呢?(我让前后同学讨论后再说出他们自己的想法,学生能够说出换的几个字,通过朗读对比,也能体会出诗句感情的区别。)我对文字的锤炼进行了分析指导,然后又告诉学生在他们自己写作文时要学习这种炼字的功夫,以对他们有所启发。

学习诗歌,还要引导学生理解内容相近的诗歌作品。所以在最后一个环节,我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学过的思乡诗,学生能够说出《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我又给他们介绍了王维的《杂诗》和张籍的《秋思》,以扩展他们的视野,帮助他们了解今后自己学习诗歌时的方法,那就是分类积累。因为语文是需要广泛积累、厚积薄发的。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定稿] 篇8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泊船瓜洲》《秋思》,激发学生在口语和书面语表达中引用诗词的兴趣。

2.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的大意,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3.通过两首诗词的对比学习和拓展,体会作者对家乡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初步了解思乡诗词的一般特点。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积累并内化诗句,体会作者怀乡思亲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通过对比体会两首诗词在表情达意上的异同,感受思乡诗词的一般特点。

学习方法:借用注释,朗读涵咏,课前预习:

1.针对课文内容有侧重地查阅资王安石的资料,对他们的基本情况、籍贯故乡、人生履历有所了解,并做简要地记录。

2.借助注释、工具书、联系语境,正确流利地朗读三首诗词,并尝试读懂古诗大意。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

1.同学们,我们上了五年小学了,一定学习过很多很多古诗,谁来站起来背诵一首,让老师欣赏欣赏!(指名背诵)

2.刚才大家背诵的古诗中间,有写景的,有叙事的,有表明心志的,也有寄托情感的,有豪迈奔放的,也有细腻委婉的,老师今天也带来了几首古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3.读后提问

师:这几首古诗有什么共同特点呢?(都是思念家乡的)师:思乡是一种平凡而有高尚的情怀,她像血液一样,流淌在我们民族的历史中。自古至今,从未间断。今天再来学习几首思乡的诗词,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

(板书课题:古诗词三首 诗词题目 “泊船瓜洲”)

二、检查朗读,体会诗意

1.同学们在下面都已经预习了这首古诗,作者是谁?(王安石。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谁来把这首诗读一下?(指名读)

⑴纠正“间”的读音。一水间的“间”为什么要读成“ji„n” 呢(因为是间隔的意思)

⑵京口瓜洲一水间是什么意思呢(京口和瓜洲被一道长江水隔开)

⑶数重山是什么意思呢?我们把前两句一起读一读。

3.同学们打开《课前预习本》,我们把在课下预习时利用注释总结出来的大概意思交流一下

⑴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离南京紫金山也只隔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明月什么时候照我回到家乡呢?

4.同学们总结得都很好,不但把诗的大意说了出来,还加入了自己的想法,这样很好。

三、品味诗句,感悟诗境

㈠学习《泊船瓜洲》

1.齐读古诗,思考:

你觉得是什么勾起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呢?(春风)为什么?(因为作者看到春风吹绿了长江南岸,就想起了家乡)

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一句中,有一个字非常有名,请大家把书翻到24页,我们一起读一读资料袋里面的文字。(齐读资料袋)这个字是什么?(绿)你读了这段文字最深的体会的什么?(一位这么优秀的诗人能为了一个字修改十多次,我们在平时的习作中也要养成认真修改、仔细推敲的好习惯。)在这里绿是什么 意思呢?(吹绿)再读一下这句诗,当你读这句诗的时候,脑海中会出现什么样的画面?(百花盛开,草木葱茏,鸟语花香,欣欣向荣)再读 能用你学过的古诗来描绘一下你脑海中的画面吗?

3.我们闭上眼睛听一段音乐,(放音乐)你听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

4.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中,一个绿字写尽了江南无限的春光。老师想问一下,“又绿”是什么意思呢?(再一次吹绿)春风吹过江南,已经不知道多少回。江南的原野,也不知道绿了多少次。然而“明月何时照我还”,今天的江南,春风在,明月在,诗人却已经不在;春风年年回,明月日日悬,诗人却迟迟难归。

5.诗人为什么不回来呢,是远隔千里,路途遥远吗?作者现在又身在何处呢,他的家乡又在哪里呢?

(作者现在在瓜洲,他的家乡在钟山,)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读一读

6.(板画京口、瓜洲、钟山的位置。简单介绍三个城市:

7.作者现在距离家乡是近还是远?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读一读,(一水间、只隔)你能读出来很近吗?(个人读,齐读,范读)

8.看了这段文字,你有什么感受?你能体会到作者此时此刻的心情吗?(无奈、悲伤等)

四、小结

五、板书

京口

瓜州

一水间

钟山

数重山

又“绿”

照我还

思乡心切

《泊船瓜洲》教学反思

《泊船瓜洲》这篇古典诗歌,情景交融,简单的诗句中包含着浓浓的思乡之情,写得很有特色。我在备课和教学的历程中感受颇多,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文学真实与生活真实:

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现实生活,是现实生活的升华,它是作者对社会生活现象进行艺术加工创作出来的艺术形象,所以文学与生活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因此文学真实不能可以违背生活真实,否则读者也难以接受,只有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文学真实,才能带给读者审美的享受。语文教学中,由于古典诗歌距离现在生活时代久远,含义、语法等都有很大差异,且内容简单,理解困难。课堂教学中常常出现理解错位,对体会诗歌的内涵与情感产生阻隔。在教学《泊船瓜洲》时,在理解“钟山只隔数重山”时,我让学生同桌交流讨论“数重山”是几座山,还是许多座山?有的学生认为:钟山与京口只隔几座山;而有的学生认为:钟山与瓜洲隔着许多座大山。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分歧,我先让学生各自阐明观点,展开辩论,结果同学们争论得面红耳赤,胜负难分。最后我让他们联系上一句“一水间”,提出问题引导:为什么宽阔的长江在作者的眼中仅仅是“一水”之隔?为什么作者诗中“又绿江南岸”,而不是江北岸呢?他们稍作议论,便争先恐后地说:“因为作者马上就要到京城任宰相,远离亲人和家乡,此时勾起了作者悠悠的思乡之情。”

对于文学真实和生活真实的区别,经同学们这么身临其境的推想,诗歌的理解便变得迎刃而解了。而学生将保持这种高昂的情绪,顺利学完此诗,这真是无声胜有声啊!

二、教材挖掘与课堂教学:

语文课堂是教师的舞台,只有课前充分挖掘好教材,利用好课堂这个舞台,才能在教育教学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课堂教学的筹划就像花园里的园丁,只有园丁们精心护理,因地制宜的筹划,才能有新颖别致的风景。而古诗教学进入诗境、体悟诗情是小学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要求的目标。一般的公开教学很少看到教师们涉足,为什么一些教师畏惧诗词教学呢?教学名家的“观摩课”与普通教师的“常态课”究竟有多少距离呢?我想在努力地寻求一个突破口。古典诗词蕴含着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好感情,融入了作者对于审美的独特感受。诗无达诂,读者对于文本的理解会因为不同的人生经历和文化背景,产生不同的感悟和体验,因此在古诗教学时,要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适时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情感,努力使学生的理解贴近作者的实际思想。王安石诗句中的“明月”就是中国传统的思乡的意象,我抓住这一意象做足文章,课前导入就播放歌曲《中国的月亮》,石顺义作词:哪里月不圆,何处月无光,我却深深地爱着你,中国的月亮。自古月是故乡明,你深深的爱,你甜甜的情,总珍藏在我的心上。然后又选用不同时代的明月诗句:然后又选用不同时代的明月诗句: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三国】曹植。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代】李白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宋代】苏轼

让学生知道“明月”往往是在外漂泊的游子思乡的寄托,通过不同形式的诵读来理解诗歌的情感。另外关于“绿”字,我采用不同的方式来加深学生的理解。首先我让学生找一个合适的字来代替“绿”字,学生先后找到十多个动词,可谓五花八门,令台下听课的教师们称奇。然后让大家说说这个“绿”字的好处,是春天勃勃生机的象征。再请学生说一说自己脑海中春天的画面。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逐步加深理解。

细心的学生会发现老师出示的诗句和书后的诗句“又绿湖上出”有一点差异。这是我在备课时发现,并查阅大量的资料得到的结果,我乘机告诉学生学习时要多动脑筋,要敢于怀疑权威的精神。

王安石《泊船瓜洲》教学设计 篇9

一、激趣导入

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同学们在以前的学习中积累了不少。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新的古诗《泊船瓜洲》。

二、初步参与

1、同学们课外已经做了预习,你对作者了解了多少?

王安石,字介甫,晚年号半山,北宋临川人。他视南京为自己的第二故乡。他年轻时,中进士。写这首诗时,正是宋神宗第二次让他任宰相,推行新法。所以他前往上任。他的诗善于将自己的感情融入诗句,情真意切。

2、介绍地真具体。老师相信大家一定把这首诗读得正确、流利了。给你们准备一下,马上请几位同学来读一读。

3、指名读,教师充分肯定。并激励其他同学大胆展示自己。

4、古诗琅琅上口,不少同学预习这首诗时就会背诵了。这样,再给你们准备一下,看谁能背诵,比谁背得熟练。

5、指名数名学生背诵。教师夸奖:你们走在了学习的前面,真了不起。

三、充分参与

书读得很准确。不过,如果要带上感情,还须理解诗。今天,

同学们打算以什么方法来理解这古诗呢?

(学生有的说结合注释与插图,有的说用字典,有的说抓住重点词理解,把句子补充完整。教师及时肯定,理解古诗在理解重点词的.基础上融会贯通。)

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自己的方法,试理解诗句的大概意思。

全班交流。指名说,其他人补充。

四、深入推敲

1、下面,老师要请同学们再读这首诗,结合插图,看看是否可以读出问题来。如果可以,那你们就更善于读书了。

“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的用法。“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明月图上没有。

2、教师赞扬学生的质疑精神,并引入对绿的推敲。

细细地品读这句话,你能从这个绿字中感受到什么?个人思考。

3、小组简单交流。

绿更能展现春风吹过,江南一下子变绿的神奇景象。或者是绿更能表现春风的来无影,去无踪。或者绿能让我感到春天的勃勃生机。或者说绿还能看出作者心里充满希望,对前途充满信心。

4、他的问题老师也相信你们有独特的见解。学生简单交流后,全班发言。(略)

5、学生朗读,说说自己侧重表现的感情:有的侧重表现其思乡,有的侧重表达其对前途的信心。有的侧重表达他对江南美景的爱恋。教师要充分鼓励学生个性化的朗读。

6、那我们课外又了解哪些表现思乡之情的古诗词呢?

五、知识拓展延伸。

这节课,同学们积极主动地感悟真情、推敲诗句,学得生动精彩,给老师留下了极好的印象。下面我布置一下课堂作业。

选做题1:根据《泊船瓜洲》,重新为课文配一幅插图。

选做题2:以“春风又绿江南岸”为题,按一定顺序具体介绍春天来临江南的景色。

泊船瓜洲 篇10

罗君 20092108169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泊船瓜洲》是由北宋著名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抒发了诗人思恋家园的感情。其中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千百年来一直为人所传颂。诗中“绿”字将无形的春风化为鲜明的形象,极其传神。这首诗是王安石变法失败后在京口瓜洲所作,其中蕴含着一定的政治寓意,同时也深刻地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京口瓜洲之间近的只隔了一条江水,钟山也就隔了几座山。春风再一次吹绿了岸边的花草树木,明月啊你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家呢?这首七绝触景生情,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绘,表现了诗人此番出来做官的无奈和欲急切回归江宁的愿望。头两句记叙北上的行程。诗人前往京城,却偏偏回首江宁,表现不愿赴任的复杂心理。后两句以景写心,既有变法给自己带来的欣慰,也有及早功成身退的想法。诗人回首江南,大地一片翠绿,这固然是春风吹绿的,但是那葱绿的禾苗难道不是青苗法等变法措施产生的实效吗?但是官场是险象环生的,诗人望着这照着瓜洲渡口,也照着钟山的明月,发出了“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慨叹,诗人是想早点离开是是非非的官场,很有余韵。这首诗不仅借景抒情,情寓于景,而且叙事也富有情致,境界开阔,格调清新。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还是修辞上的锤炼。据洪迈《容斋随笔》说:“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原稿“春风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真达到了“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地。其实诗人不仅仅在炼字,也是在炼意,这才符合诗的情境。

“绿”字确实用的好,可是这个“绿”字真是王安石苦苦冥想后偶然发现的,还是借鉴唐代诗人的诗句呢?这我们不得而知。但唐代诗人确实写了不少春风又绿什么的诗句。钱钟书先生也在《宋诗选注》一书中指出,“绿”字这种用法在唐诗中早见而亦屡见。如丘为的《题农父庐舍》:“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李白《侍从宜春苑赋柳色听新莺百啭歌》:“东风已绿瀛洲草”。常建《闲斋卧雨行药至馆稍次湖亭》:“行药至石壁,东风变萌芽。主人山门绿,小隐湖中花。”等等诗句。这些诗句都与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有异曲同工之处。

同时作为名句的另一句“明月何时照我还”也与其他的诗句有相同的情境。如杜甫的《绝句二首(其二)》:“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中的后两句“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以及王维的《山中送别》诗中的:“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都表达了同样的思想感情—强烈的思乡之情。“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两句名诗对后来的诗人同样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此就不一一叙述,下面我们来看看王安石写作此诗所反映的历史背景。

上一篇:传帮带管理制度下一篇:职称材料申报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