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矿产资源分析(精选7篇)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网讯:
内容提要:2000 年以来,我国找矿发现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近10 年我国新发现矿产地数量基本保持在100 处以上,在2008 年前,增幅总体表现较为平稳。2009年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达到398 处,增幅较大,是2000 年的3 倍,主要矿种为煤炭、铁矿、铅锌矿和金矿。应该说,2009 年也是10 年来新发现矿产地最多的时期。
内容选自智研数据研究中心发布的《2012-2016年中国锰矿产业深度调研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1)地质找矿尚有很大潜力。综合有关成果评价认为,我国能源探明程度为31%,固体矿产探明程度为35.4%;资源储量潜力较高,能源及大部分固体矿产保有资源储量年均增速保持在1% ~ 4%,总体呈缓慢上升趋势。其中,矿产资源潜在价值西部地区占全国的67%、中部地区占26%、东部和东北地区仅占7%;矿产资源潜在价值较大的省区市主要有内蒙古、山西、新疆、陕西、山东、四川、贵州等。矿山数量在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四大区域板块中分布比例为4∶3∶2∶1,以云南、贵州、四川和湖南4 省分布最多。
2)勘查投资增速较快,标志找矿真实投入的钻探工作量快于货币投入增长。据统计分析,2009年我国非油气矿产勘查投入达303 亿元,相当于2000 年的21 倍多,是2001 年的11 倍多。从工作量来看,2009 年非油气钻探工作量达1 720 万m3,是2000 年的22 倍多,是2001 年的17 倍。正如有位国际知名的找矿专家所言,衡量地质找矿的关键指标,“除了钻探还是钻探”!近几年钻探工作量的投入增长超过了货币投入增长,说明这几年勘查投入结构中,相对固定费用趋于稳定,而真实有效的找矿投入不断上升。
3)探矿权登记空前活跃,近年趋于调整回稳。据统计,2009 年全国探矿权累计约为3.2 万个,是2001 年的5.6 倍(2001 年为0.57 万个),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年均增长25%以上。
2001—2009 年,年均新设探矿权为5 700 个,高峰为2004—2006 年,其中2005 年新设探矿权接近1 万个。之后受政策调控影响,新设探矿权逐年回落,2009 年新设探矿权回落到4 000 个以下。
说明随着矿业权管理政策的调整,盲目申请探矿权、市场进入无序的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
4)新发现矿产地和新增资源量同步快速增长。
2000 年以来,我国找矿发现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近10 年我国新发现矿产
地数量基本保持在100 处以上,在2008 年前,增幅总体表现较为平稳。2009年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达到398 处,增幅较大,是2000 年的3 倍,主要矿种为煤炭、铁矿、铅锌矿和金矿。应该说,2009 年也是10 年来新发现矿产地最多的时期。
从新增资源量情况统计看,2001—2009 年,石油18.11 亿t、天然气30 554 亿m3、煤3 704.68 亿t、铁96.84 亿t、铜1 899.28 万t、铝土矿8.380 8亿t、钨37.43 万t、锡103.76 万t、锑71.55 万t、钼377.46 万t、金3 400 t、银79 072 t、钾盐3.2774 亿t、铅1 722.96 t、锌3 057.27 t。
2006—2009 年新增资源量与“十五”相比,平均增长了3 倍多。石油、天然气新增资源量基本与“十五”持平。只有稀土因受调控政策影响,新增资源量呈现负增长(图3)。
从2009 年与2001 年对比情况看,2009 年12种非油气矿产(煤、铁、铜、铝土矿、钨、锡、锑、钼、金、银、铅、锌)的新增资源量平均增长了7.3 倍。
关键词:矿产资源,综合利用
1. 引言
矿物是指存在于地壳中的自然化合物, 其存在方式有固体、液体和气体, 以固体居多。具有开采价值的矿物称为矿产。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 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源泉。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有用元素的充分回收利用;二是尾矿废弃物和排土场废石的综合利用[1]。由于地壳内矿产资源分布的不均匀性和不可再生性, 致使国家的矿产资源开发速度过快, 特别某些矿产资源早已枯竭, 总有一天矿产资源开发殆尽, 在新资源没有发现或开发之前, 人类在经济建设中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 如何对矿产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具有切实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2. 我国矿产资源的主要特点。
从矿产资源总量来说, 我国是世界上6个资源大国之一。已探明有储量的矿产159种, 有20多种矿产探明储量居世界前列[2]。但是, 我国有13亿多人口, 若按人均占有矿产资源量估算, 还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居世界第80位。因此, 我国又是一个矿产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矿产资源具有不同于其它自然资源的特点, 即具有共生性和不可再生性。我国矿产资源主要特点[3]:
(1) 贫矿多, 富矿少。在我国已经探明储量的159种矿产中, 一些重要矿产如铁矿、铜矿、磷矿等已经探明储量的矿床大多数是贫矿。其中, 查明资源储量中, 铁矿平均品位为32%, 品位大于48%的富铁矿仅占我国查明铁矿资源储量的1.9%, 有47.6%是贫矿;铜矿平均品位仅为0.87%, 不及世界主要生产贸易大国的铜矿石品位的1/3;品位大于1%的富铜矿仅占我国查明铜矿资源储量的30.5%, 另外69.5%是低品位矿;我国铝土矿资源60%以上是铝硅比小于7的低品位矿。 (2) 难采、难选、难冶矿多, 易采、易选、易冶矿少。在已探明的铁矿储量中, 有1/3是微细粒嵌布的难选赤铁矿。需选贫矿中, 磁铁矿占贫矿总量的48.8%, 钒钛磁铁矿占20.8%, 赤铁矿占20.8%, 混合矿 (磁赤、磁菱、赤菱铁矿的共生矿) 占3.5%, 菱铁矿占3.7%, 褐铁矿占2.4%;我国铝土矿资源总量98%以上为加工耗能大的一水硬铝石;我国部分矿山铅锌矿品位虽然较高, 但相当大一部分氧化矿暂难有效利用。如我国最大的兰坪铅锌矿, 数以百万吨计的氧化矿只能堆放待用。这些难选冶矿产在近期内难以开发利用。 (3) 共生、伴生矿床多, 单一矿床少。我国矿产赋存另一个特点是共生、伴生矿床多, 单一矿床少。如我国铜铅锌矿共伴生组份复杂, 选矿难度较大。在有色金属矿山中, 共伴生有用组份大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综合回收利用。45种共、伴生组份中, 可利用33种, 综合回收的金属量占全国金属总产量的15%。综合统计资料显示, 35%的黄金、90%的银、100%的铂族元素和75%的硫铁矿都是通过综合利用得到的。 (4) 中小型矿床多, 大型、特大型矿床少。以大宗有色金属铜、铅、锌为例:我国已勘查的900多个铜矿山中, 储量超过50万吨的仅占1/3。全球已探明储量超500万吨的60个大型矿山中, 我国仅有玉龙铜矿和德兴铜矿两个, 且排位居后。世界铅锌矿储量超500万吨的有39个, 我国仅占3座。
3. 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现状
目前, 我国矿产资源总的回采率仅为30%, 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对共、伴生矿进行综合开发的仅有1/3, 其采、选综合回收率及综合利用率也分别只有30%, 而西方矿业发达国家从有色金属的选冶过程中回收利用的有价元素已达70多种, 副产品价值占总产品价值的30%以上, 其选冶综合回收利用率已达80%以上[2]。
(1) 我国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现状。目前有色金属行业70%以上共、伴生有价元素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综合利用。综合回收的共、伴生元素近40种, 特别是包头稀土矿、攀枝花钒钛磁铁矿、金川镍矿等3个大型共生矿床, 最近几年在选冶技术与产品利用方面都获得了多项技术成果, 创造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我国已有一部分冶金企业综合利用率达到或超过70%。很多采选联合企业已初步形成了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回收体系。综合回收的黄金产量现在已占总产量的1/4~1/3, 银、铂族金属和稀散元素几乎100%都是综合回收的, 近3/4的硫酸原料是从有色金属生产过程中综合回收的。黑色金属的综合利用率为30%~40%, 但其它如化工、石化、建材、煤炭、核工业等行业其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不足30%[4]。
(2) 我国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程度低。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固体废弃物回收利用率为69%, 钢铁高炉渣回收率为85%, 选矿尾矿为2%。煤矸石为17%, 在日本, 粉煤灰已基本上被利用。而我国目前的利用率仅为21%左右。废旧金属资源的二次利用率也很低, 在每年新增总量中不到5%, 而法国已超过30%, 美国为25%~30%[4]。
(3) 尾矿的综合利用。尾矿是矿石经磨矿后进行选别, 在当时条件下将有用矿物选出后, 不宜再分选回收利用的矿山固体废料。它具有量大、集中、颗粒小的特点。由于我国伴生矿多, 有的矿床中共 (伴) 生的有用组分价值大大超过了主矿产的价值, 再加之我国选矿回收率低, 这些共 (伴) 生矿物和有价元素的很大部分进入了尾矿之中, 开发利用尾矿具有很大的经济效益。我国对尾矿的处理在很大程度上是采用荒地筑坝堆存, 并采取一系列可靠的措施来进行维护管理。我国每年要花费10多亿元用于堆放尾矿, 现有的尾矿已占地3000km2, 这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来说是非常不利的[5]。
(4) 其他资源的综合利用情况[6]。我国是煤炭大国, 煤炭的年产量居世界首位。目前我国煤炭利用率低, 能源利用不充分, 在煤炭资源开发的同时, 有大量的洗煤废水、烟气和固体废弃物排出, 不仅浪费了资源, 而且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以褐煤、风化煤、泥炭中的腐殖酸为主要原料, 制成腐殖酸类化工产品, 可用于钻井液处理剂、水泥减水剂、陶瓷添加剂、废水处理剂、腐殖酸类肥料等。
3.2. 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中新技术作用发挥不明显[7]。我国矿产资源加工利用技术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 新技术的工程化引进与实施落后于世界水平, 新技术实现产业化的规模较小, 相关学科的最新成就在矿产资源利用与保护领域的融合较少, 发挥作用不明显。 (2) 资源利用率低、浪费太[7]。我国矿产资源存在利用率低、在开发过程中浪费严重现象。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地方企业的迅速崛起, 加速了地方经济的腾飞。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 暴露出更大的隐患。地方企业过多、开采规模过小、技术落后、采易弃难、采富弃贫、优矿劣用, 使矿产资源遭受极大的破坏。在选矿方面, 地方选矿厂大都是粗放型的生产经营模式, 其工艺比较粗糙、选矿技术也比较落后、铁精矿品位较低、资源利用水平很低。综合利用程度低, 严重影响了铁矿产品的价格稳定和资源的合理配置。资源利用的不合理, 直接导致了两种极为严重的效应:一是企业成本上升, 经济效益低下, 严重影响企业经济收入及产品质量和效益;二是造成工业污染严重, 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3) 法律、法规建设滞后[8]。我国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快20年了, 在此期间, 国家虽然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的政策和措施, 但至今还没有一部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国家法律, 资源综合利用管理还没有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资源综合利用的健康发展。 (4) 资金投入不足[8]。我国的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在资金上得不到保证, 投入方面严重不足。目前, 我国还没有专项资金支持资源综合利用项目, 在资源综合利用方面根本没有融资渠道, 资金筹措极其困难, 一些技术先进、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的资源综合项目难以实施。 (5) 政策扶持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8]。综合利用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资源综合利用是一项长期性、公益性的事业, 国家应该有长期稳定的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 在符合税法规定的原则下, 以适当的形式固定下来。虽然在实行新税制后, 国家先后出台了资源综合利用减免所得税、部分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和废旧物资回收企业减免增值税的优惠政策, 但有些问题还有待于解决。因此, 有关部门在扶持资源综合利用方面, 在大力扶持的同时, 也要将政策落到实处。
4. 加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建议
(1) 国家应在政策上对积极进行矿产资源综合回收的矿山实行鼓励, 保护和充分利用矿产资源应该成为国家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我国大部分有色矿山在经过了三四十年开采后, 由于品位的降低, 采矿深度的加大, 加上产品价格低等原因, 普遍存在着经济效益差、资金紧张的现象, 所以国家应免征或少征矿产资源综合回收产品的所得税, 并对为提高资源回收利用而增加流程和新开发工艺的投资实行优惠或上级专项拨款。 (2) 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偏低,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有资金和技术方面的原因。但更重要的就是人们对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因此必须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3) 加强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与应用。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根本出路在于技术进步, 以科技为先导, 采取有力措施, 加强采、选、冶的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与推广应用。特别是面对资源短缺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压力, 不断引进新技术, 改造旧工艺已成为提高矿业经济效益的重大课题。解决共生矿、复杂难选矿和有色矿山非金属矿的利用是当务之急。 (4) 重视低品位、难选矿石、再生及尾矿资源的回收利用。近年来有色矿山采用堆浸方法对低品位、难选氧化矿石回收铜及金均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指标, 值得推广使用。随着工业的发展, 废旧金属二次资源的充分利用将越来越多, 这不仅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而且可节省资源, 减少环境污染。 (5) 要做好科学管理。对矿产资源合理开采、综合利用, 主管单位及有关部门要主动协调, 密切配合。每个企业要根据经济信息, 发挥优势, 按实际选定规模, 做好评估及设计, 编制有关综合利用规划和计划, 分期分批实施。建立技术经济责任制, 确定专门机构, 实行承包制, 抓好产品质量和销售技术服务工作, 使资源的综合回收工作稳步进行, 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5.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展望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对有效利用和合理保护矿产资源将发挥积极作用, 对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 资源综合利用必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方针, 是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徐忠军.保护和综合利用矿产资源[J].矿业工程, 2003, 1 (2) :15-17.
[2]侯万荣, 李体刚, 赵淑华等.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及对策[J].采矿技术, 2006, 6 (3) :63-67.
[3]陈从喜.试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与地质找矿[J].国土资源情报, 2009, (7) :13-19.
[4]陈国铭.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潜力和发展对策探讨[J], 中国矿业, 1999, 8 (1) :14-17.
[5]雷力, 周兴龙, 李家毓等.我国矿山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现状与思考[J].矿业快报, 2008, (9) :5-8.
[6]李莉.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研究与对策[J].现代矿业, 2009, (6) :5-9.
[7]刘斌, 艾光华.关于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问题的研究[J].矿业快报, 2005, (11) :1-3.
[关键词]矿业权市场;交易规模;发展现状;问题;建议
一、矿业权
1.矿业权的含义。矿业权是指矿产资源使用权,包括探矿权和采矿权。探矿权是指在依法取得的勘查许可证规定的范围内,勘查矿产资源的权利;采矿权是指在依法取得采矿许可证规定的范围内,开采矿产资源和获得所开采矿产品的权利。根据《矿产资源法》及其配套法规,矿业权经依法批准,可以转让他人。矿业权的价值是矿业权人在法定的范围内,经过资金和技术的投入而形成的,应当依法受到保护。
2.矿业权的分类。矿产权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在不同的国家中其分类也有所差异。澳大利亚把矿产权分为三类:即探矿权,采矿权和评价权。日本的矿业制度以许可制度为主,因此主要将其分为两类:即分为钻探权制度和采掘权制度。而且规定取得钻探权的企业在探明勘探区确有矿产并适于开采时,享有所探矿床的采掘优先权。
在我国,矿业权分为两部分:即探矿权和采矿权。所谓探矿权,是指在依法取得的勘查许可证规定的范围内,勘查矿产资源并优先取得作业区矿产资源采矿权的权利。取得勘查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称为探矿权人。所谓采矿权,是指在依法取得的采矿许可证规定的范围内,开采矿产资源和获得所开采的矿产品的权利。取得采矿许可证的单位或个人称为采矿权人。
3.矿业权的交易。矿业权的交易主要分为矿产权的出让和矿产权的转让两类。
矿产权出让。矿产权出让是指,作为矿产资源所有者代表的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根据矿业权审批权限和矿产资源规划及矿业权设置方案,以招标、拍卖、挂牌、申请在先、协议等方式依法向探矿权申请人授予探矿权和以招标、拍卖、挂牌、探矿权转采矿权、协议等方式依法向采矿权申请人授予采矿权的行为。矿产权的出让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矿产权流转的一级市场。
矿产权转让。矿产权转让是指,已经取得矿业权的主体在符合一定条件后将矿业权依法转移个其他主体的行为。这种行为一般称之为矿业权流转的二级市场。
二、矿业权的交易规模及发展现状
1.矿业权交易规模及其方式结构。矿业权交易规模及其方式结构主要包括矿业权出让及其交易方式和矿业权转让及其交易方式。(1)矿业权出让及其交易方式。1998年以前,中国的矿业权的出让交易方式主要采用的是申请审批和无偿取得的方式。1998年浙江省率先进行了矿产权招标出让;1999年国土资源部组织的海南不磨金矿探矿权招标试点成功;2002年全国有19个省市区采用招标、拍卖等方式出让探矿权。从矿产权出让交易总体规模来看,矿产权出让交易的金额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2)矿业权转让及其交易方式。自1999年以来,我国矿业权转让交易市场就呈现出整体周期性上升的趋势,交易金额在不断的增长,从交易方式来看,在所有的转让交易方式中,出售所占的比重最大。
2.投资矿业权的主体结构的变化。随着我国矿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矿产勘查在开采领域基本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其多元化形式主要表现在矿产勘查领域和矿产资源开发领域。
在矿产资源开发领域,我国已经实现了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采矿许可拥有比重在逐年下降,相应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公司的采矿许可比重在不断上升,随着主体结构的不断变化,我国私营企业的采矿许可比重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逐步实现了我国矿产资源开发领域主体结构的多元化。
在矿产勘查领域,我国也已经实现了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从矿产勘查投入的资金来源来看,国家财政投入的总比重在不断的下降,非油气勘查投资比重也在不断的下降,而尤其投资领域现在主要是依靠企业投资。
3.我国矿产权交易规模的发展。(1)我国矿产权专业性中介机构的建立与发展。我国的矿产权评估业诞生于1998年,我国的矿产权评估业自诞生以来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目前我国已拥有上百家矿产权评估机构,分布的地域广泛,至2008年我国已有17家矿产权评估协会获得了矿产权评估资质。随着我国储量评审制度的不断改革,我国已基本实现各个省市区都至少拥有一家储量评审机构的规模。当前我国矿产权专业性中介机构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政府监管、行业自律、评估机构自我完善发展相结合的有效管理格局。(2)矿产权交易平台建设与发展。我国的矿产权交易平台的建设起步于2001年,在此发展期间主要有两个快速发展时期。一是2001-2003,随着矿产权的公开竞争、有偿出让方式的试点以及全面展开,全国的大部分的国土资源厅都建立了矿产权出让交易大厅,使得这一时期的矿产权的出让带有明显的政府行为。二是2006年至今,随着“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治理正度和资源整合”的深入,使得矿产权交易平台又掀起了新一轮的交易平台建设高潮,到目前为止,我国我国已建立的矿产权交易中心主要是采用公司制和事业制两种形式。
三、矿业权交易市场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矿产权交易市场的主要存在的问题有:(1)缺乏全国统一的交易体系和交易平台;(2)多层次的市场交易平台仍未完善;(3)矿产权交易市场建设中缺乏明确的配套的法律规范;(4)监督管理机制不够健全。
这些问题导致了矿产权市场体制作用发挥的不完善,使得市场交易信息的形成和传输功能受到了限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矿产权市场的发展。
2.解决的方法。(1)建立健全有效的交易信息体系。要想实现矿产权市场在我国的全面发展,就必须建立健全有效的全国交易信息平台,以确保交易信息能够在全国范围内的沟通和传输能够有效的实现。(2)加强中介管理制度。加强中介管理制度,建立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确保矿产权交易市场的公正、合法。建立相应的专门监督只够能够对矿产权交易市场进行实时有效的监督,避免不合理的交易出现,规范市场秩序。(3)建立健全配套的法律法规。交易市场的有效持续的运行需要法律法规的制约和引导。国家的相关部门应该针对我国矿产权交易市场的现状出台相应的法律规范,废除不平等的资源开采制度和建立健全矿产权投资的管理制度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出让探矿采矿权必须有偿[J]. 有色金属工业. 2003(01).
[2]聂莉斌,黄霞.矿业权两级市场中的采矿权权属探析[J]. 法制与社会. 2006(17).
[3]国土资源部将调整采矿权审批程序[J]. 资源·产业. 2001(11).
[4]晏波.矿业权交易效率与矿业权交易中心角色定位[J]. 中国矿业. 2009(01).
摘要: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离不开水利的发挥的重要作用,水电是我国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提供着全球五分之一的电力需求,与煤炭等化石能源发电相比,具有无温室气体排放、资源可再生等优点,是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能源资源,对水能资源优先开发利用符合人类的共同利益,也是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水资源利用;水资源;水资源特征;水环境改善;水资源现状;水资源现状分析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近年来我国连续遭受严重干旱,旱灾发生的频率和影响范围扩大,持续时间和遭受的损失增加。目前全国600多个城市中,400多个缺水,其中100多个严重缺水,而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目前的供水已经到了最严峻时刻。与此同时,由于人口的增长,到2030年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将从现在的2200立方米降至1700至1800立方米,需水量接近水资源可开发利用量,缺水问题将更加突出。
1.水资源定义与水资源特征
1.1 水资源定义
水资源是指由当地降水产生的,可以用于人们生产与生活各类用途,存在于河流、湖泊、地下含水层中的逐年可更新的动态水资源,主要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1.2 水资源特征
⑴ 持续性
水资源系统是动植物生存不可缺少的系统之一,人类为了可持续发展,必须通过各种方式维护水资源系统的相对稳定性,适应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代际因素必须纳入这个系统之中,这不仅仅是伦理问题,也是人类延续的需要。
⑵ 自然属性
水资源系统的自然属性是由水的自然属性决定的。降水,径流,地下水,土壤水,蒸发等,都是一个自然过程,无论人类是否干预,干预强度如何,他们都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⑶ 社会属性
水资源系统不仅涉及生产力方面,而且也与生产关系密切联系在一起。在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过程中,涉及到各个方面,如“三生”用水(生产用水、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的关系,流域间水资源调配关系等,由此引发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的不断调整,水资源系统具有社会属性。
信息来源环保英才网:
⑷ 经济属性
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之一,水资源是国民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长期以来,伴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对水资源需求不断增加,导致水资源供给难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我国水资源危机的原因分析
⑴ 自然原因:水资源人均量低。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是我国人口众多,若按人均水资源量计算,人均占有量只有25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在世界排第110位。
⑵ 水资源分布不平衡。我国水资源分布同人口、耕地分布极不协调,特别是海滦河流域尤为明显,人均占有水量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6%,亩均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4%,水资源这种不均衡分布,严重地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⑶ 人为原因:水资源污染严重、用水效率低下。一些地区不顾自身的水资源条件,盲目发展高耗水、高污染项目;有些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没有充分重视节水问题,缺乏居安思危的意识。节水设施的投入严重不足.宣传教育力度不够,公众节水意识不强,浪费水资源的现象普遍存在,还没有形成全社会节水的良好风气。
3.我国目前水资源利用成就
水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极其重要的战略性资源。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水利部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努力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水利事业取得了跨越性进展。
⑴ 有效地减轻了洪涝干旱等灾害的损失。近年来,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发生,尤其是北方地区连续干旱。经过各方的共同努力,取得了防汛抗旱的全面胜利。洪涝灾害损失比上世纪九十年代平均水平有所降低,干旱问题得到有效应对,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需求基本上得到保障。
⑵ 是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迈上新的台阶。建成了一大批事关国计民生和发展大局的水利基础设施,以大江大河堤防为重点的防洪工程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⑶ 是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初步成效。黄河、黑河等流域实行了取水总量控制,17个省实施了用水定额管理,10多个省实施了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全国用水效率显著提高,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45,万元工业增加值年均用水量下降了40%。
⑷ 是水土保持和生态保护得到加强。综合防治水土流失54万平方公里,比“九五”多31万平方公里。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主要河流、湖泊、水库的水域进行了水功能区划。依法加强取水许可、水功能区和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
信息来源环保英才网:
4.我国将采取五大措施改善水环境
⑴ 把城市水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等各个环节协调统一起来。统筹考虑城市防洪、排涝、供水、节水,通过污水深处理和回收利用,妥善安排居民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等不同的用水需求。尽快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科学的城市供水、节水和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体系。
⑵ 建立水务统一管理体制。现代城市水利工程是一项综合性治理工程,涉及多个部门和多个领域,建立涉水事务统一管理体制,成立城市水务统一管理部门,是现代城市统管水事的最佳模式。今后城市新建和改扩建的工程项目,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应有用水、节水评估的内容。同时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⑶ 改造传统铺设水泥地面、方砖或沥青油面。在城市建设中,为了美化环境,在人行道、停车场、林荫道、广场等地进行了地面硬化,铺装了大量传统的水泥地面方砖或沥青油面。由于水泥地面、方砖或沥青油面均为不透水材料,使得降雨产生的径流白白流失。所以对传统的水泥地面方砖或沥青油面进行改造,改用透水构件,达到蓄渗雨水、回补地下水、涵养本地水源目的。
⑷ 完善污水处理。城市水环境恢复的切入点是污水深度处理与利用,城市排水系统是促进城市用水的健康循环,恢复水环境的生命线工程。重新梳理老城区污水管网,实施“市区污水支管直接到户”工程。最终实现“雨污分流”--即污水入管、雨水入河;排污分类管理--“眉毛”、“胡子”分开抓。眉毛胡子一把抓,很可能发生污染河流、污染水环境事件。
⑸ 节约用水减少污水排放量一般讲城市用水量大,污水排放量就多。在城市总体规划上要注入水循环概念;加强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情教育,增强全社会对水的忧患意识,使广大群众懂得保护水资源、水环境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摘要:本论文依据我国 2011 年 11 月 1 日起实施的《国务院关于修改 <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 > 的决定》,分析煤炭资源税的实施现状及其对企业的影响,并从国家和企业的角度分别阐述了其改革的方向。
关键词:资源税 煤炭 现状 发展
我国的煤炭资源探明储量位居世界第 3 位,占全世界煤炭储量的 13.9%,与美国、俄罗斯同为世界上三个煤炭探明可采储量超过千亿吨的煤炭资源国。同时,我国也是煤炭资源生产与消费大国,煤炭资源作为我国的主要能源,在能源供给中长期处于主导地位,煤炭占我国能源消费的比例一直维持在 70%左右。资源税在我国开征于 1984 年,当初设立是为了调节资源开采中的级差收入、促进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虽然几经调整,但还是比较粗线条的一个税种。最初,主要对开采天然气、石油、煤炭的企业开征,按照销售利润率超过 12%的利润部分征税。1994 年,我国对原有资源税进行了改革,形成现行资源税,征税范围扩至 7 个税目:原油、天然气、煤炭、其他非金属原矿、黑色金属原矿、有色金属原矿、盐,全部实行从量计征。2010 年 7 月 5 日,温家宝总理在西部大开发会议上宣布,资源税改革将扩大到整个西部 12 个省区市,对煤炭等资源税由从量计征改为从价
计征。目前,国务院于 2011 年 9 月30 日颁布 《国务院关于修改 < 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 >的决定》,该项决定于 2011 年 11 月 1 日施行。煤炭资源税的现状
由于煤炭资源产品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经济发展导致的煤炭使用需求量上升,以及煤炭资源开采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等经济外部性问题不断显现,煤炭资源税在运行过程中依然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从以下两方面:
1.1 煤炭资源税课税依据有待改革。依据 2011 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规定“:资源税的应纳税额,按照从价定率或者从量定额的办法,分别以应税产品的销售额乘以纳税人具体所用的比例税率或者以纳税人的销售数量乘以纳税人具体适用的定额税率计算,纳税人开采或者生产应税产品,自用于连续生产应税产品的,不缴纳资源税,自用于其他方面的,视同销售,应缴纳资源税。”煤炭资源税的课税对象从量定额征收,使得小煤矿在单位数额的煤炭开采上比大煤矿获得更多的利润。大型煤矿由于回采率高、安全设施健全、经营成本高等原因,吨煤销售成本较高,而同等煤质,小煤矿由于回采率低、安全设施投入少、管理成本低,其吨煤销售成本仅为 30 元左右,是大煤矿的 44.12%。低廉的成本也使得小煤矿的降价空间很大,因而需求量和销售量都很可观。这对于保护煤炭资源、规范煤炭行业、培植大煤炭企业都是十分不利的。而且美国、德国等发达国
家资源煤炭回收率能达到 80%左右,每挖 1 吨煤消耗 1.2 吨-
1.3 吨资源。而今年《中国能源发展报告》指出,中国煤炭资源回采率平均 30%。占煤矿总数约 30%的乡镇煤矿回采率平均只有 10%-15%,这意味着每挖 1 吨煤要消耗 5 吨—20 吨资源。据统计,中国在 1980-2000 年的 20 年间,浪费煤炭资源 280 亿吨。
1.2 煤炭资源税单位税额过低。我国 2011 年 11 月修订的资源税暂行条例采用从价定率或从量定额的办法征收,原油和天然气采用从价定率,均为根据销售额的 5%-10%征收,煤炭、其他非金属矿原矿、黑色金属矿原矿、有色金属矿原矿、和盐是从量定额征收的,煤炭中焦炭的税率为每吨 8-20 元,其他煤炭的税率为每吨 0.3-5 元。目前美国已有 38 个州开征开采税,但由于各州定税权的存在,如俄亥俄州的煤炭税率分别为 9 美分 / 吨,而在路易斯安那州则分别是 10 美分 / 吨,各州能够结合当地实际来深化资源税的引导机制,从而实现与经济增长的良性配合。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资源税税额明显过低,这种较低水平的税额,只部分地反映了劣等资源与优等资源的级差收益,同样地造成了资源的盲目开采和过度开发。2 煤炭资源税对煤炭企业的影响我国修订的煤炭资源税会对煤炭的相关行业产生影响,促使其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降低能耗。
首先,提高资源税税额标准后,各地的小煤矿开采成本提高,在市场竞争中,资金实力薄弱的小煤矿将被淘汰出局。这在一定
程度上可以避免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限制小煤窑的生产和发展。这样也可以淘汰一批高能耗、低技术含量的企业,抑制目前煤炭行业产能过剩的局面。
根据我国 2010 年能源发展报告,2009 年第四季度山西省月均煤炭产量达到 6000 万吨以上,较第三季度的 5810 万吨增长 3.3%。山西省已将年产能 30 万吨以下的小煤矿全部整合,矿井数量由2600 座压减至 1053 座。山西省现已形成 4 个年产能亿吨级的特大型煤炭集团以及 3 个年产能 5000 万吨级以上的大型煤炭集团。
2010 年,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吴吟申明在全国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以进一步提高煤炭产业的集中度,这样有利于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集中度每上升一个百分点,事故死亡率将下降 0.58%;吴吟并称,提高资源利用率,还可加强资源保护能力。
其次,煤炭企业负担加剧。2008 年将增值税从 13%恢复至17%,我国现在执行的涉及煤炭企业的各种税费近30 项,煤炭企业除缴纳资源税外,还要缴纳一般性税种、矿产资源补偿费、矿业权使用费、煤炭价格调节基金、企业年金以及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计划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税费。这些税费大大加剧了企业的负担。
最后,资源税改革加重煤炭企业负担。1994 年资源税暂行条路规定煤炭的税率为每吨 0.3-5 元,而 2011 年 11 月的修订条例中,煤炭中焦炭的税率为每吨 8-20 元,其他煤炭的税率
为每吨 0.3-5元。资源税改革之后,必将进一步加剧煤炭企业的税收负担。煤炭资源税的改革方向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以能源的巨大消耗为代价,这使得煤炭资源枯竭的问题日益严重。同时,近年来煤炭开采在生态环境、公共设施甚至人身健康等方面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这使得每年用于煤炭采掘业的抚恤金几乎占到了抚恤金的 70%。德国曾是欧洲最大的煤矿生产国,德国经济从煤矿得到不少好处,但矿产开发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后来政府给煤矿工人提供巨额补贴,让其逐步过渡,最后关闭煤矿,之后德国对资源的需求主要依靠进口。这就警示我国煤炭资源税应当能够体现资源自身的价值,应当以足够高的税率来体现这种耗竭性资源的价值,从而尽抑制浪费。
美国的煤炭开采企业承担的税费主要有:所得税、资源使用税、货物离境税、土地资产税、煤田土地租金、生产许可证费、尘肺病基金、矿山废弃土地费、复垦保证金、个别州还征收资源开采附加税。我国目前企业承担的税费项目包括:一般性税种、水资源补偿费,矿产资源补偿费、矿业权使用费、煤炭价格调节基金、企管费、矿管费、可持续发展基金、土地复垦费、残疾人保障金、排污费等近30 项税费,欧美国家煤炭资源税的开征税种以及资源税管理体制较为成熟完善,我国税费种目和税率都逐渐在向欧美发达国家靠拢。
我国的资源税被划分为中央与地方共享税,但是我国现行资源税除海洋石油资源税完全归中央外,其他的资源税归地方政府所有。这种分配格局尽管促进了地方政府财力有序增长,起到了充分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发展了当地经济的作用,但也存在着其不合理之处,它不利于中央对于地方资源开发的宏观调控,由于地方政府的急功近利,资源的日益耗竭。因此我国的煤炭资源税管理体制应向美国靠拢,除了一般的税费归口至中央外,还应将矿业权使用费、土地复垦费、残疾人保障金划分至中央,加强中央对煤炭资源的调控权。
在国家相关资源税费法规的逐步完善的同时,煤炭企业要及时做好应对措施,压缩成本,整合产业链条,实施多元化经营,积极争取有利政策。
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伴随着人类社会工业化过程的推进,矿产资源的消耗量无疑是巨大的。而矿产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和分布的不均衡性,这就造成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优势矿产资源和劣势矿产资源。
我国矿种齐全,但优势矿产多为用量不大的矿种,而许多国民经济支柱性矿产,如石油、天然气、铁(指富铁矿)、铜、铬、锰、钾盐等的储量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不足,有的甚至沦为紧缺矿种之列。
本文所论的劣势矿产资源,是指那些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需求量大,但国内供给相对不足,储量、潜力小,探明资源可采性差的矿产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锰、铬、铁、铜、铝、钴、锶、铂族、钾盐、金刚石等。这个概念有两个方面的要点,从自然属性方面来说,储量小,品味低,或开采条件差;从其社会、经济属性来说,为国民经济所需要,而国内供给不足,需从国外进口。
2、市场形势分析
2.1 供需矛盾日趋紧张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需要大量的矿产资源来支撑经济发展。但是,与快速增长的需求相反的是,国内矿产资源对经济建设的保证程度在不断下降,许多矿种由基本保障供给变成了难以满足需求。虽然我国矿产资源生产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但产量增长速度却远低于需求量的增长。由此产生的供需缺口不得不诉诸进口,我国已经成为矿产品净进口大国。
2.2 国际市场地位处于被动
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我国出现矿产品贸易逆差,这些年逆差越来越大,甚至成为世界矿业市场的主导力量。一些关乎国计民生的大宗矿产资源,石油、铁、锰、铬、铜、铝、钾盐等大宗支柱性矿产供需缺口持续扩大,进口量大大增加,矿产资源对外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近年来,我国矿产品贸易总额大幅增长,已成为一个矿产品贸易大国。但是,在国际市场上,我国却不具有与“贸易大国”地位相匹配的实质影响能力。由于我国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较高,因此对于进口矿产的需求弹性较小,进口量的变化对于价格的变化不敏感。其市场表现为即使价格上升,我国的进口量依然不减。交易价格本来应该由市场交易双方共同决定,尤其是作为有着大量需求的买方,本来应该有更多的话语权,但是我国显然没有享受到这种权利。在历年铁矿石价格谈判中,我国总是掌握不了主动,而只能被别人牵着鼻子走。来自海关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2005年进口铁矿石价格上涨了7 1.5%,2006年又上涨了19%。
2.3 矿产资源战略性储备不足,起不到应有的调控作用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矿产资源参与国际市场内资源统一优化配置是必然趋势。而一旦进入国际市场,就必然面临国际市场价格变动的风险。如果没有充分的实力和充足的准备,那么矿产资源供给安全乃至国家安全都会受到威胁。
一些发达国家如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开始确立技术立国及资源保护的发展战略。而我国不但没有战略性的资源储备计划和措施,反而在无节制地大量出口战略性资源的初级产品。随着近年来国际市场矿产品价格的大幅上涨,我国也进入矿产资源开发热潮,并持续至今。由于只顾一时的经济效益,而不考虑长远利益,或者只顾地方利益而不作全局考虑,导致我国矿产资源出现了“寅吃卯粮”的状况。拿铁矿石进口价格上升来说,导致价格上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经济快速发展导致的大量需求,国内供应能力的不足,谈判能力不强,国际铁矿石企业借机推波助澜等。但是铁矿石价格谈判的确反映出我国这些年在铁矿地质勘查和储备投入上相对不足,资源储备管理没有跟上经济发展步伐。
3、对策建议
3.1 立足国内,放眼海外,开发利用国内外两种矿产资源
在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我国劣势矿产资源将处于供不应求的态势。依赖进口不仅需要大量外汇,且处于被动地位,受制于人,危害国家经济安全。因此,不应该把经济发展建立在大量进口国外资源的基础上,而必须“立足国内”,开源节流,确保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安全地运行。
但“立足国内”决不是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上实行封闭式的“自给自足”,而是从本国实际出发,“放眼海外”有效地利用国外资源和国际矿产品市场。针对我国21世纪的矿产资源严峻形势,应抓住我国已加入WTO的契机,积极参与全球资源开发,建立矿产资源的全球供应系统。例如进入资源丰富但工业化尚不发达的非洲、拉美等地区,建立我国“海外矿产资源供应基地”。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全球矿产资源市场的竞争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一方面,广大发展中国家纷纷修改矿业法和矿产资源政策,实行更加开放的政策,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开发本国矿产资源,发展本国经济。这为我国利用国外矿产资源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为加强买力,买现史大范围的资源、资本和技术配置,广泛进行兼并联合重组,对资源的垄断不断加深。这样,我国要走出国门,进行矿产资源风险勘查开发,将面临着强大的竞争。我国要在这种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国际环境中,把握这两方面的形势,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在国际资源市场竞争中赢得应有份额。
3.2 转变管理思路,利用市场手段在国际贸易中争取更多利益
目前,我国矿产资源的管理思路主要还是沿用传统方法,将矿产资源分为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能源矿产,并相应建立了一套管理体制和思路。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深层次问题的日益凸现,也许换一换矿产资源的管理思路,对于矿业的发展也许更为有利。
当前,我国处于经济发展上升期,各种矿产原材料需求旺盛,且有很好的前景。因此,一方面可利用自身市场优势,使各国看到我国市场的强劲需求和巨大潜力,促使他们更多地向我国出口矿产原材料产品,并逐步形成对我国市场的依赖;另一方面,制定产品进口多元化的战略方针,使出口国之间形成竞争,从而打破进口来源的单一性,争取进口贸易市场上的话语权。
正如开篇所述,矿产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使得一国的矿产资源必然有优有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国矿产资源必然要参与全球资源配置。关键是怎样才能变劣势为优势,变优势为财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在WTO条件下,我国对劣势矿产资源的管理,要有开放的思维,要有市场经济的头脑,在深入研究和全局规划的基础上,以创新的方式进行管理。
4、结语
矿产资源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经济安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矿产资源尤其是劣势矿产资源面临的形势极为紧迫,政府应采取宏观调控、政策法规、经济手段等多方面的有效措施,加强矿产资源管理,规范矿业发展,使之走上健康的、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从而最终对国家经济发展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TR
参考文献
[1]、宋学信,陆峻.全球矿产资源形势.北京:地震出版社.2003年10月
[2]、宋国明.加拿大国土资源与产业管理.北京:地质出版社.2005年11月
[3]、周宏春等.中国矿产资源形势与对策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年3月
关键词:地质矿产;勘查;建议
我国资源丰富,但由于人口基数相对较大而造成了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非常有限。且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对各种资源的需求量巨大且呈不断增长之势,因此做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以及自然环境保护至关重要。但由于当前勘查技术还不够成熟等方面的原因,在勘查我国现有的地质矿产资源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这要求我们必须找到问题的所在,并通过采取相应的方法与措施,解决或者缓解现存困难,从而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1.我国地质矿产勘查存在的困难
1.1地质勘查人员缺乏
勘查人員是地质矿产勘查的重要主体,在勘查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勘查工作中的核心力量。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我国地质勘查业最旺盛的时候,地质勘查人员还很充足。但随着后来勘查行业的低靡,再加上工作环境比较艰苦,又带有一定的危险性,大多数的勘查技术人员逐渐转移到了其他行业,这给地质勘查工作的展开造成了很大困难。不仅如此,在专业设置上,有些大学甚至已经取消了与地质勘查相关的专业,这更使得地质勘查的顺利开展雪上加霜。新一代的勘察人员难以培养。老一辈的勘查技术员又由于知识的更新不及时而落后于地质勘查提出的新需要,这就造成了地质勘查队伍中的断层现象,影响着我国地质矿产勘查工作的正常展开。
1.2勘查对象的转变
建国初期,地质矿产勘查的主要方向大都是以露头矿和浅表层矿体为主,并且由于当时经济发展速度较慢,相对应地对矿体开采的力度也不大。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带来了勘查业的良性发展,矿产勘查体制也随之逐渐完善起来。在这种变化的影响下,我国的地质勘查对象就由之前的高品位、露头矿逐渐向着深部矿床、潜伏矿产的方向转变。有数据表明:经过数十年的开采,我国一万多座矿山中已经有超过一半的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老化现象,并还将持续下去。如此一来的话,原来的矿产勘查方式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大多数的矿产资源却出现了严重的储量缺乏,这在对勘查方向、勘查技术以及勘查工作的实践经验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在工作质量的追求上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缺陷。
1.3勘查经费不足
充足的经费支持是地质矿产工作得以顺利展开的前提基础,近些年来,我国社会发展的需求对矿产勘查力度的要求逐渐加大,而开采环境却越来越恶劣,再加上地质矿产勘查本来就是一个需要大量投入经费来保障人力物力资源正常且充足供应的工作,充足经费的支持可谓是至关重要。但实际上,我国在地质矿产勘查方面的资金投入总额小,增长缓慢并且投入结构不平衡。究其原因是我国地质勘查工作缺乏一个完善的经费投入机制,致使政府投入责任划分、工作范围不明确,这是阻碍地质矿产勘查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2.对我国地质矿产勘查的建议
针对我国地质矿产勘查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困难,下面提出几点可行性的建议:
2.1加强地质勘查人员的培养
社会行业之间竞争的加剧使人才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的作用至关重要,而往往是人才掌握了这些先进的科学技术。要想实现我国地质矿产勘查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首先应该把人才培养放在第一位。具体来说,高等院校应该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计划,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向我国的地质勘查事业输送理论知识过硬、动手实践能力强的勘查人员。
2.2规范地质矿产勘查市场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现有的地质勘查单位和队伍,大部分已经商业化了,还有一些是比较分散,在资金以及市场竞争中都处于劣势地位。对此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措施对地质矿产勘查市场进行规范来协助其顺利转型。比如理清探矿权和开采权之间的关系:对一些经营不善的勘查公司进行重组,整合成一个拥有强大的资金支持,先进的技术保证,充足的人才供应的地质矿产勘查公司。
2.3提高勘查工作的福利待遇
地质矿产勘查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来保证工作的正常开展,但我国在这方面的资金投入明显不足,勘查工作环境艰苦,且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但大多数的地质勘查工作人员的基本工资相对较低,福利待遇也不够完善。对于这种情况,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给予每一个员工人性的关怀,关注其工作、生活上的困难并及时帮助解决,解除其后顾之忧,使其能够更加安心地、全面投入工作的进行中。除此之外,还可以建立一些奖励机制,根据员工在工作中的不同表现,给与其一定的物质上的奖励,以此激发员工们的工作积极性,促使其更加努力地工作,来保证地质矿产勘查整体工作水平提升的实现。结语:地质矿产勘查工作是综合性非常强的一项工作,对于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工业革命的进行和发展需要大量开采地下资源,发展至今,已经造成了地下资源的不断锐减,相应的勘查工作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这种历史上的遗留问题亟待解决,不然就会阻碍地质矿产勘查行业的发展,从而对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的正常运行造成消极的影响。在我国经济体系持续发展的势态下,矿产资源的消耗量更是巨大,而为了对所遇到的以及有可能出现的问题的进行有效的解决,国家各部门都应该提供有力的支持,制定有效的措施,来保证我国地质矿产勘查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勘查技术水平,使勘查工作从初级阶段逐渐发展到高级阶段。
【我国矿产资源分析】推荐阅读:
我国环境资源问题现状及其分析11-05
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问题分析12-26
矿产资源问题的博弈分析11-24
我国水资源现状简介11-18
我国水资源现状及保护11-23
我国的民族文献资源及其建设11-24
浅议我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07-12
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概况及发展研究07-27
我国水文水资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1-27
我国企业并购分析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