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期中考试反思

2024-11-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七年级数学期中考试反思(共12篇)

七年级数学期中考试反思 篇1

徐龙峰2013/11/10

不知不觉间,这个学期又过去一半多了。回顾这半个学期来自己的数学教学工作,感觉无论是课堂教学效果还是学生的学习成绩都不容乐观。尤其是在本次期中考试中,暴露出学生对基础知识、计算题掌握不牢,练习不够,运用知识点十分不熟练,思维缺乏想象能力和创造性。为了寻找差距,弥补不足,现对半学期数学教学总结如下:

就这次的数学试卷来看,题目难易适中,以书本为主,以基本知识点为切入点,全面考查了学生对前二章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情况。学生的平均成绩在及格分以上,较为理想。但从学生的试卷上,我也发现了几个问题,并加以加以注意,采取措施,帮助有问题的同学进步。

第一、一部分同学对概念和规律题目掌握不熟练。为此,我找了这部分出问题的学生,和他们谈话,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要求他们用一天的时间记住他们花了半个学期的时间也没记住的概念--其实是没去记。我的做法起到了明显的效果,被找的大多数同学都意识到自己的学生态度出了问题--不笨,但为什么这么简单的问题没会?因为没用心学;我究竟用了多少的精力在学习上?百分之四十?百分之五十?如果我端正态度,拿出更多的精力在学习上,我的成绩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极大的进步!因为他们在办公室里仅仅用了十多分钟就掌握了。我相信他们当时的成就感会对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的建立起到积极的作用并成为学习的动力。

第二、学困生只能完成选择和填空部分,后面的解答题全部都是空白——包括比较简单的计算和解方程问题。这说明这部分学生对解答题有畏难情绪,根本不去看、不去分析每道解答题的难易程度就主观的认为自己不会做,就在那等考试结束的铃声。这就要求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注意,在讲解例题时多找他们分析题意,找他们陈述自己的解题思路,由浅入深,帮助他们克服畏难情绪,品尝成功的喜悦,从而达到提高这部分学生学习成绩的目的。第三、一部分成绩较好的学生总会犯不细心的毛病,总会有某道计算题目看错了“+”“-”号或去掉括号以至于失分。这就要求我经常提醒他们,克服自满情绪,认真对待每道题,尤其是考查基础算理的计算题,这不但可以提高他们的考试成绩,对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的养成也会有极大的帮助作用。

试卷分析:

1、从整体上看,本次试题难度适中,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试题注重基础计算,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有利于考察数学基础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有利于教学方法和学法的引导和培养。

2、不足之处是有些学生在答题时,从答题上看,不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缺乏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能力,缺乏灵活性。不能够认真审题。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上不足。

原因分析:

结合平时上课学生的表现与作业,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1、思想认识不够。

相信学生的能力,而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和解题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直接导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没有很好的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备课,忽视了部分基础知识不够扎实的学生,造成其学习困难增加,成绩下滑,进而逐步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后面的继续教学增添了很大的困难。

2、备课过程中准备不足,没有充分认识到知识点的难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通过调阅部分中等生的期中考试试卷,发现中等生在答题的过程中,知识点混淆不清,解题思路混乱,不能抓住问题的关键。

3、对部分成绩较好的学生的监管力度不够,放松了对他们的学习要求。

本次期中考试不仅中等生的成绩下滑,部分中等学生勉强及格甚至不及格。究其原因是对该部分学生在课后的学习和练习的过程中,没有过多的去关注,未能及时发现他们存在的问题并给以指正,导致其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学习也不如以往认真,作业也马虎了事,最终成绩出现重大危机。

4、没有抓紧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从本次期中考试来看,相当部分学生存在着计算方面的问题,稍微复杂一点的计算错误百出。

改进措施:

1、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根据年级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知识。

2、重视知识的获得过程。任何一类新知的学习都要力争在第一遍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探索等活动充分地感知,使他们在经历和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另外,课堂上教师应为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好的课堂教学应当是富于思考的,学生应当有更多的思考余地。学习的效果最终取决于学生是否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是否积极主动地思考,而教师的责任更多的是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为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3、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做好后进生的补差工作要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坚持“补心”与补课相结合,与学生多沟通,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方法指导;严格要求学生,从最基础的知识抓起;根据学生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努力使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4、重视尖子生的培养。加强他们的训练,培养他们举一反三,灵活应用的能力。

七年级数学期中考试反思 篇2

七年级学生思维能力中形象思维能力优于抽象思维能力, 为了后续学习的需要, 要加强抽象思维能力培养.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花费时间较多的就是解题, 解题成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解题后的反思更是必不可少的, 它会有醍醐灌顶的收获, 因此引导学生学会反思有利于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方法的认识, 真正领悟到数学的思想和知识的结构, 促进其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从而充分地发挥学生的智能和潜能.

在新课程改革中, 更加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 不断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其核心. 七年级的学生, 其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 并以形象思维为主, 立体发散思维较为薄弱, 在数学中, 要引导学生构筑起一个有序、有效, 逻辑严密的思维体系, 尽快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很多, 解题后学会反思就是其中一种. 何谓“解题反思”? 一道数学题经过一番艰辛, 苦思冥想解出答案之后, 必须认真进行如下探索:命题的意图是什么? 考核我们哪些方面的概念、知识和能力? 验证解题结论是否正确合理, 命题所提供的条件的应用是否完备? 求解论证过程是否判断有据, 严密完善? 本题有无其他解法———一题多解? 众多解法中哪一种最简捷? 把本题的解法和结论进—步推广, 能否得到更有益的普遍性结论———举一反三, 多题一解? ……如此种种, 就是“解题反思”.

下面我从五个方面介绍解题后如何进行反思:

一、反思解题本身是否正确

由于在解题过程中, 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因此解完一道题后, 就很有必要审查自己的解题是否混淆了概念, 是否忽视了隐含条件, 是否特殊代替一般, 是否忽视特例, 逻辑上是否有问题等等, 这样做是为了保证解题无误. 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选用一些错解或错题, 使学生真正认识到解题后思考的重要性.

例:某种商品进价800元, 出售时标价1200元, 后来由于该商品积压, 商店准备打折出售, 但利润率要保持5%, 则商品打几折?

解:设打x折出售, 根据题意得:

1200x - 800 = 800×5%, 解得x = 0.7.

解题后引导学生反思, 这样解对吗? 通过学生反思得知, 如果将x = 0.7代入原题目中进行背景分析, 验证, 其矛盾是明显的, 其错误是售价表示有误.

正确解法:设打x折后出售, 现售价为1200×x/10, 方程应列为1200×x/10- 800 = 800×5%, 则x = 7.

学生反思至少有以下两点收获:1所设未知数与所列方程中未知数含义要一致. 2商品打x折出售表示在售价基础上乘以x/10, 这样遇到类似的题目不会出错.

二、反思有无其他解法

对于同一道题, 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研究, 可能得到不同的启示, 从而引出多种不同的解法, 当然我们的目的不是去凑几种解法, 而是通过不同的观察侧面, 使我们的思维触角伸向不同方向、不同层次去发展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七年级下册“三角形”中, 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其思路是把三个内角拼到一起, 构成平角, 可以把三个角“凑到”顶点处, 也可以把三个角凑到一边上, 那么能否把三个角“凑到”三角形的内部和外部呢?

如下图:

过P点分别作三边的平行线ST, MN, QR.

在左上图 中 , ∠A = ∠QST = ∠SPN, ∠B = ∠SQP =∠NPR, ∠C = ∠NRP = ∠SPQ.

∵∠SPN + ∠NPR + ∠SPQ = 180°,

∴∠A + ∠B + ∠C = 180°.

在右上图中, ∠A = ∠ATS = ∠SPN, ∠B = ∠1 = ∠NPR, ∠C = ∠2 = ∠SPQ.

∵∠SPN + ∠NPR + ∠SPQ = 180°,

∴∠A + ∠B + ∠C = 180°.

这种思考就是“一题多解”, 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思考, 进一步体会新旧知识内在联系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使学生思维空间更广阔, 也为多边形内角和的探索埋下伏笔, 提供解题思路.

三、反思题目能否变换引申

改变题目的条件, 会引出什么新结论, 保留题目的条件能否进一步加强, 条件作类似变换结论能否扩大到一般, 像这样富有创造性的全方位思考, 常常是学生发现新知识、认识新知识的突破口.

例:有一列车身长200米, 速度为72千米 / 时的慢车和一列车身长300米, 速度为108千米 / 时的快车在双轨线上相向而行, 若两车从车头相遇到车尾离开, 需用多长时间?

分析:此题可采用质点分析法, 渗透平移理论, 把两车车尾抽象成两个质点, 其运动方向是相向, 其距离因车头相遇可知为两车身长之和, 目的是错车完成即两质点相遇, 其间两车运动状态位置不加考虑, 此问题实质为相遇问题.

变题1:若快车追慢车, 从快车车头赶上慢车车尾到快车车尾离开慢车车头需用多长时间? (把快车车尾、慢车车头抽象成两点, 此问题是追及问题.)

变题2: 若快车上乘客看慢车完全驶过需用多少时间? (把快车乘客抽象成一个点 , 他相对于慢车是怎样运动的 ? )

变题3: 若慢车上乘客看快车完全驶过需用多少时间? ( 把慢车上乘客抽象成一个点 , 他相对于快车是 怎样运动的? )

通过这种反思, 由一题多变, 侧重训练了思维的递进性, 由多题一法, 侧重训练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通过多向探索, 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这样让学生掌握解法, 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反思解决问题后的思维方法的迁移

解完一道题目后, 不妨让学生深思一下解题程序, 有时突然发现, 这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有时体现一种重要数学思想方法, 它对于解决一类问题大有帮助.

七年级上册中涉及线段的和、差、倍、分和角的 和、差、倍、分, 学生初学时, 对这两个知识点其思路是清晰的, 但书写有时不规范, 其实有关这两个知识点的题在书写上是大同小异的, 其基本框架相同, 应引导学生对比着模仿书写.

例如:已知直线AB, O为其上任意一点, OE, OF分别平分∠AOC, ∠BOC , 求∠EOF的度数.

∵OE, OF分别平分∠AOC, ∠BOC,

∴∠EOC = ∠1/2∠AOC,

∠FOC =1/2∠BOC .

∴∠EOC + ∠FOC =1/2∠AOC +1/2∠BOC =1/2× 180° = 90°.

即∠EOF = 90° .

已知线段AB, C为其上任意一点, AB = 10, 点E, F分别平分AC, BC, 求EF的长.

∵点E, F分别是AC, BC的中点,

∴ EC =1/2AC, FC =1/2BC.

∴ EC + FC =1/2AC +1/2BC =1/2× 10 = 5.

即 EF = 5.

这两题从图形上观察, 其图形构造规律是一样的, 只不过涉及具体不同对象, 这也暗含着其书写格式的大同小异.也必然让学生联想到给一道关于角的和、差、倍、分等的例题, 根据其图形形成规律, 进行思维迁移, 我们同样能构造一道类似的关于线段和、差、倍、分的例题.

五、反思条件来源及解题背景

七年级学生解题时, 有时为了解题而解题, 不注重思考条件背后隐含的意义, 和与这道题有千丝万缕联系的知识点或背景题型, 学生往往无从下手, 一筹莫展. 教师在教学中要重点解决此类问题, 引导学生层层递进解决问题, 提高解题能力. 以七年级相交线学习为例, 有道练习题引人深思.

例:三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有几组对顶角? 六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有几组对顶角? n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有几组对顶角?

学生拿上此题后就开始数, 第一问可以, 第二问就数糊涂了, 第三问更是目瞪口呆, 教师此时要教会学生学会分析, 首先, 要让学生明白对顶角怎样产生的, 来自哪里, 学生明白一组相交直线产生两组对顶角, 这是一个基本图形, 下面要引导学生三条直线相交于一点能分解出几组基本图形, 学生明白有三组, 总共六组对顶角, 那么六条直线相交于一点能分解出几个基本图形呢? 这实际是一个组合问题, 但学生没有学, 代数中以前讲过“握手问题”, 就是这道题的背景、本质.那学生就容易解决了, n条直线相交于一点, 每条直线要和剩下的直线“握手”, 有 (n - 1) 次, 有n条直线, 就有n (n - 1) 次, 但a和b握与b和a握 , 两次算一 次 , 所以基本 图形有n (n - 1) /2个, 对顶角有n (n - 1) 个. 总之, 解完一道题目后, 作为我们教师应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这道题给的条件究竟有何深意, 如何有效地转化为解题“利器”, 在教材中是否能找到原型, 它是怎样将原题的条件移植、变换得来的, 从中能找到怎样的规律, 多思之后必有收获.

长期的教学经验表明, 不少学生在完成作业或进行大量解题训练的过程中, 普遍欠缺一个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环节———解题后的反思. 许多同学完成作业后, 因学习态度和心理状态的不同, 或者教师缺少必要的指导和训练, 大部分都缺少这一重要环节, 未能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解题能力和思维品质未能在更深和更高层次得到有效提高和升华, 学习数学, 也就只能登堂未能入室. 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应积极倡导和训练学生进行有效的解题反思.

参考文献

[1]宁建华.基于数学问题的学习探析[J].陕西: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02 (11) .

[2]高文.学习创新与课程教学改革[J].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7.

[3]莫雷.教育心理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4]杨之.初等数学研究的问题与课题[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3:132.

七年级数学期中检测题(二) 篇3

1. 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 1 + 1 = 0 B.- 2 - 2 = 0 C. 3 ÷ = 1 D. 5= 10

2. 关于单项式 - ab说法正确的是().

A.系数是 - 1,次数是1B. 系数是1,次数是0

C. 系数是 - 1,次数是2 D. 系数、次数都是0

3. 下列图形中,不能折成无盖长方体盒子的是().

4. 在1,2,3,4,5中,使得代数式(x + 1)(x + 2)(x - 3)(4 - x)(x + 5)的值为零的数有().

A. 5个 B. 4个C. 3个 D. 2个

5. 一个三棱柱,它的侧棱长是6 cm,底面各边长都是3 cm,那么这个三棱柱的侧面面积是().

A. 18 cm2B. 36 cm2 C. 54 cm2D. 72 cm2

6. 给出五个数: - | - 1|, - ( - 1),( - 1)2, - 12,( - 1)3,其中值等于 - 1的数有().

A.2个 B. 3个C. 4个D. 5个

7. 用计算器求边长是17的正方体的体积时,按键顺序正确的是().

A. B. C.D.

8. 如图1,一个体操运动员在镜子前练习基本功,那么她在镜子中的像是().

9. 无论x取何值,代数式ax2 + x - 3 - 2(x2 - bx) - 5的值始终为- 8,则a、b的值分别为( ).

A.2、B. a、-

C. - 2、D. - 2、-

10. 用12 m长的铝合金做一个如图2所示的窗框,如果窗框的横档长为x m,那么这个窗子的面积是( ).

A. x(12 - x)m2B. x(6 - x)m2

C. x(12 - 3x)m2D. x6 -xm2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1. 在太阳系中的行星中,离太阳最近的是水星,水星白天的温度高达427°C,夜晚温度低至 - 170 °C,则水星表面的昼夜温差是___ °C.

12. 列代数式非零有理数a、b的倒数和,可表示为____.

13. 在n边形的某一边上任取一点(不与顶点重合),把这点与其他各个不相邻的顶点依次连接,则可以把n边形分割成____个三角形.

14. 一个正方体盒子的每个面上都写有一个字,分别是:我、喜、欢、数、理、化.其表面展开图如图3所示,那么盒子上与“我”字相对的面上写的字是____.

15. 有理数a、b在数轴上如图4所示,则四个数a、b、 - a、 - b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____(用“<”连接).

16. 已知|x| = 4,|y| =,且xy>0,则 的值是____.

17. 如图5一些边长为1﹍的小正方体堆成的几何体放在桌面上,现在要把露在外面的每一个面刷上油漆,则刷漆的面积一共是____.

18. 1766年德国人提丢斯发现,太阳系中的行星到太阳的距离遵循一定的规律,如表1:

那么第7颗行星到太阳的距离是天文单位.

19. 图7是某月的日历,现用一矩形方框在日历任意框出4个数 ,请用一个等式表示a、b、c、d之间的关系: .

20. 一旅游团来到某旅游景点,看到售票处的公告栏如图8所示.当旅游团人数为n人(n>10)时,该旅游团门票费用为 元.

三、解答题(共70分)

21. (16分)计算:(1)15 - [ - 2 + ( - 20 + 4)] - ( - 5);

(2) - 1× (0.5 -) ÷;

(3)(- -) × ( - 24) + ( - 2) ÷ × ( - 4);

(4) - 9 + 5 × ( - 6) - ( - 4)2 ÷ ( - 8).

22. (8分)化简下列各式:

(1)6a - (3b - 5a) + 2( - a + b);(2)x2 + x - 3 - 2(x - 10 + x2).

23. (6分)图9是由几个小立方体搭成的几何体的俯视图,每个小正方形内的数字表示该位置上堆的小立方体的个数.请画出这个几何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

24. (6分)有一道题要求先化简,再求值:17x2 - (8x2 + 5x) - [(4x2 + x - 3) - ( - 5x2 + 6 x + 2 008)] - 3,其中x = 2 008.张明杰在做题时把“x = 2 008”错抄成“x = 2 800”,但是他的计算结果仍然是对的.你说这是什么原因?

25. (6分)如图10是一个正方体,将它的所有表面涂上黄色油漆,然后按上面的线锯开,成为一个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设三个面涂有黄色油漆的小正方体的个数为a,两个面涂有黄色油漆的小正方体的个数为b,一个面涂有黄色油漆的小正方体的个数为c,没有任何一个面涂有黄色油漆的小正方体的个数为d.

(1)写出a、b、c、d的值.

(2)试把a、b、c、d各用一次,用所学的运算符号及括号连接起来,组成一个算式,使这个算式的值为 - 10.你组成的算式是:____.

26. (8分)一群蚂蚁在争夺一块食物,它们抬着食物互相拉扯.假设食物向左移动的路程记为正数,向右移动的路程记为负数,食物连续7次被移动的路程(单位:cm)是: - 2, + 6, - 8, + 9, - 10, + 12, - 7.

(1)食物最后停留的地方距离原地多远?

(2)食物第几次移动后距离原地最远?这个最远距离是多少?

(3)假设食物每移动1 cm,这群蚂蚁一共要消耗a个单位的能量,那么这群蚂蚁一共消耗了多少个单位的能量?

27. (6分)任意写一个十位、个位数字不相等的两位数(个位数字不为0),把它的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对调后得到一个新的两位数,再把这两个两位数相加.最后的和始终是哪一个整数(1除外)的倍数?你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吗?

28. (6分)我们把分子为1的分数叫做单位分数,如 、 、 ,…,任何一个单位分数都可以拆成两个不同的单位分数的和,如= +,= +,= +……

(1)根据对上述式子的观察,你会发现= +.请写出□、○所表示的数.

(2)进一步思考,单位分数 (n是不小于2的正整数)等于+,请写出△、☆所表示的式子,并对n = 10时的情形加以验证.

29. (8分)康乐公司在A、B两地分别有同型号的机器17台和15台,现要运往甲地18台,乙地14台.从A、B两地运往甲、乙两地的费用如表2.

(1)如果从A地运往甲地x台,请完成表3中的空格.

(2)请用含有x的代数式表示总运费.

七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反思 篇4

2014-2015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已经结束,为今后更加扎实地开展语文教学,作为七年级语文教师我在认真分析试卷的基础之上,以七年级的期中语文考试成绩,对本次考试情况作一个客观的分析,现分析如下:

一、本次考试,我所带班级共有2个班级71名学生参加考试,考试的数据分析情况如下:

100分以上18人,80-90分22人,72-80分共19人。72分以下12人。不及格人数有点多。

二、试卷分析

本次试卷考查范围为七年级语文上册1-3单元课文与综实践活动,试卷由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古诗文阅读与记忆、课外阅读及写作几大板块组成,本次考试与中招考试题型一致,以课内为重点,注重运用,突出考查能力。

三、考情分析

(一)积累与运用

第3小题本题是修改病句的题型,有些同学对这方面的知识掌握的不太好,可见平时还是学生自我总结太少,应教会学生如何学会自我总结。

第6小题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本诗文积累的掌握,此题得分较高,但是学生写的错别字较多,以后应注意不仅要落实背诵,还要落实默写。

(二)现代文阅读

选了两篇课外阅读,由于七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练习较少,阅读能力有待提高,在做题中对文章的内容把握得不准,只是概括表面意思没有体会到文本的重点,能够回答完全正确的极少。特别是第9小题

用简洁的的文字概括各段段意,学生在做题中对文章内容把握的不准。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待提高。

(三)文言文阅读

第一篇《论语十二章》,第18小题加点字词的解释失分较多,学生对课下注释的背诵还有夹生。

第二篇,《天净沙秋思》第22题诗句赏析未能准确把握诗意。

(四)就是作文,本次作文是以“那一天,阳光好温暖”和“让

在心底常驻”为题目的,要求在横线出补充完整题目。但本次作文整体情况不好,能得到优分的学生比较少。从写作实情分析,大部分学生写作能力较差,不能认真审题,没有写自己理想的生活或环境。大部分学生书写不太工整,语言表达空流畅,结构思路不很清晰。平均得分在34-36分。

四、存在的问题及教学建议

综合本次考试,以后的教学应重点抓好以下几点工作: 1.要把知识点落到实处。将“字词关”、“课文关”、“背诵关”、“练习关”扎扎实实落实到位。

2.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差,要在多读、多听、多说、多写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3.加强古诗文言文教学,让学生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虚词。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强化文言实词、虚词的教学,要引导学生理解、诵读,形成良好的文言语感。

七年级期中考试反思作文600字 篇5

七年级地理期中考试成绩公布后,我既失望又平静,反观七年级入学来的课堂表现,这样的成绩在预料之中,平时上课孤掌难鸣,问:“会了吗?”,是沉闷的寥寥无几的:“嗡”,问:“不会?”还是沉闷的寥寥无几的:“嗡”。有了问题我让举手,鸦雀无声,小组合作我引导着讨论,2分钟的热度。我使尽浑身解数,收效甚微。原因之一是期中之前内容确实难理解,原因之二是这级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确实不高。考试之时我去教导处看了看试题,兴奋的跑出来对李霞老师说:“这次考试的题我全猜着了”。李霞平静地说:“你别高兴了,你猜着了他们也不一定会”。结果果不其然!

试卷发下来后,我带着学生仔细的讨论,一边提问一边给他们讲解,一如既往的老问题,连基础知识他们都背不过,更不用奢望去变通了,上课上不动,提问不会,不会就不会,他们也不问,也不放在心上,不在乎。我心想,成绩不好也不能一味指责学生,该怎么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呢?后来我直接问学生:“你们怎么上课才觉得有劲?”学生大喊:“加分!”呵呵,我心花怒放,终于找到他们的软肋了,他们的小组集体荣誉感很强。

于是我建立了一套完备的加减分制度,现在刚说完问题,学习好点的就开始争着回答,每次一扣了分,他们既失望又想扳回残局,一遇见难题我就加分,他们现在讨论不但不会犯愁,而且还会争先恐后。希望他们对我的奖惩制度不再是以前的2分钟热度,期末看成效之后才能知道成与败吧!

七年级数学期中考试反思 篇6

这次期中考试结束了,成绩并不理想。我教的两个班均分分别为:71.51和71.15,及格率百分之七十七,两个班存在的同一问题是优生分不够高,两极分化较为严重,考试是我们一直十分关注的,因为它对教学和学习起着巨大的反馈作用。面对成绩,谈几点自己的反思。

通过试卷分析,发现学生听力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较弱,具体来说:

1.学生的自控、自学能力较差,听力简直就是他们的死穴,我虽然一再强调听力的重要性,并明确告知他们仅仅靠上课时间练听力是远远不够的,而且从一开学就要求学生每天回家要坚持听磁带十分钟,但是学生还是认识不到听力的重要性,很难做到老师的要求。

2.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学生遗忘知识快,过去滚瓜烂熟的东西一段时间不用就忘了。

3.学生的应变能力有待提高,不能正确写出单词的正确形式;每一单元都让学生背诵过一篇作文,一旦遇到考试时的类似作文,学生只会照搬照套,不能根据作文要求灵活变通。

4.理解能力不强,阅读理解失分较多,不能理解通篇大意,原因是词汇量少,即使是平时默写过的单词一到考试时又不认识了。

5.不能熟练运用学过的句型。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重要的两方面是在于教师和学生 本身。

教师方面的原因:

我们初一英语备课组两位老师虽然在备课中花了很多时间,在对教材的分析、课程标准的学习上也费了很多功夫,并对上课过程中的方式方法也加以了切磋;同时和组内的其他老师也多次在英语教研会议上探讨过,“面对差生源如何教英语的问题”,包括目前正在摸索阶段的分层英语教学上,都动过脑筋,想过办法,也做了多次尝试,但结果总是不尽人意,尚未寻找到适合我校生源的英语教学方法,但是各位老师还是积极、乐观地面对困难,并齐心协力地探索解决的方法。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有待培养,积极性和自觉性有待提高。

学生方面的原因:

1.学生懒。不愿背单词,词组和句型,不愿做题。

2.上课时注意力分散。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抓好双基知识的训练,打牢基本功;引导学生梳理知识,掌握语法规则,逐步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英语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上课时的听课习惯,要求学生全神贯注,要和老师同步思考出现的问题;讲课时,尽量使用简明、准确、形象、生动的语言,在B班坚持用英语教学,让学生用英语来想英语;在平时要通过阅读,培养学生阅读多种文体的能力,如何从文章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运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训练中要注意方法的多样化和灵活性,同时,启发他们学会运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来表达同样的思想,逐步培养良好的英语语感;设计全面、高效的课外作业,并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做到整洁、规范,正确地书写;每周写一篇作文。

七年级数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篇7

*** 2018.11.13

七年级数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对于本次考试的成绩,我感到不满意。总体情况来看,只有小部分学生都发挥了正常水平,另一小部分同学通过学习指导,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进步,但是中间段的学生的成绩有待加强。下面,我对考试中出现的具体情况作如下细致的分析:

一、试卷分析

本次考试的命题范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章的内容,完全根据新课改的要求。试卷共计23题,满分120分。第一章有关知识点:有理数,绝对值,相反数,科学记数法,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第二章有关知识点:代数式及它的化简求值,单项式和多项式,同类项,去括号等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都有考察到,基础题覆盖面还是很广的,基础稍扎实的学生把自己会的题目分数拿到基本及格来讲还是很容易的,整体看试卷的难度适中,难易结合,并且有一定梯度。

二、学生答题情况及存在问题

1、纵观整份试卷难度不大,有些题型耳熟能详,是平时学习中遇见过的题型,学生容易得到基本分,但有些学生的成绩还是不尽人意。凭简单的记忆,忽略细节,粗心大意,不认真审题,造成失误。平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基础知识不扎实,主要表现在:(1)选择题

题3错误的原因是同类项定义理解不透彻,题4准确率较低的原因是学生对于乘方的意义理解不透,题5错误的原因是对于有理数的加减和乘法法则的理解不够透彻,从对于数轴的解读有误或者不够全面,题7错误的原因是对于整体代入的理解和应用上存在问题,(2)填空题比较简单,但还是由于种种原因无法令人满意,主要原因首先是知识点掌握不到位,如公式记忆错误,或计算不过关。题13的非负数和为零的问题,非常的典型但是孩子们答题不理想,说明就没有理解;题14没有注意到各种情况,考虑问题不够全面;题15图形规律问题,孩子们有好多种的考虑方法,但是很多学生无从下手。

(3)解答题的跨度比较大的。16(4)题错误原因是对底数和指数的理解存在误差,没有理解了乘方的意义;题18主要值的代入不清楚,其实是对于负数的奇数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数次幂是正数的理解不到位;题17去括号法则的理解不够透彻,特别是同时存在中小括号的问题,开始错误,导致全盘皆输;题19考察的是有理数的分类,题20学生做不好的主要是对学过知识遗忘,由于这题题目较长,需要仔细研读,有些同学就自动放弃了,另外一个原因是无法解读题意,无从下手,实际上只是一个正负数的意义的运用。20、21均属于基础题,也是平时主要训练的题型,因此这几道题的得分比较正常,但得分结果却很不尽人意,因为得分率还是很低,主要原因首先是符号决定错误;再则是合并同类项的方法没有掌握。后两题属于提高题,题22、23题意较新颖,学生必须理解才能解决好。所以我们要以课本为主,在抓好“三基”教学的同时,以学生发展为本,加强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积极实行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反思及改进

1、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加强对概念的教学,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这虽然是老生常谈,却是个不易做好的问题,故要做到备课细致,备教材、备学生,备过程,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2、学生的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现象日趋严重.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指导他们阅读,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加强师生交流,做好培优、扶中、补差工作。

3、指导学生认真审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尽量让学生独立去揭示结论的产生与形成过程,不要急于抛出结论,要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和时间。

4、在解题过程中,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多方位来考虑问题。要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率,多注意培养学生读题能力及理解能力,注意逻辑思维训练。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和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严谨性和最优化解题思路。注重代数式求值要先化简后代入求值的训练,既要弄清解法的来龙去脉,又要注重计算的多方面验算。注意解答题计算推理过程的示范性,使学生确实形成良好的解题规范及书写习惯。提高计算能力,注意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过程中的体现与反思。

6、在教学中课堂容量较大,留给学生动脑思考的时间及动手练习的时间较少,学生未能真正掌握目标要求。学生更需课后的总结、思考与练习。

七年级数学期中考试反思 篇8

有的知识并不是学生学不会,是教师没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学。比如说实验探究类的课程,我们总以学生动手能力差、课堂纪律难控制、耗费时间等等的借口而不让学生上实验课,常常以演示实验或者动画展示这些方式代替。

有些知识学生个体学习可能是无效的,但形成群学的氛围后,学生的思维可能很容易被激活,从而产生思想的碰撞,知识就是在这种反复的碰撞中融会贯通的。我们要教学学生不要害怕出现错误,学生的学习就是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必须不断地尝试错误,在尝试错误中自觉地建构知识。

教师的职责是“教学”,而不是教“教材”,在对重点难点知识的处理方面,切不可只局限于教材的文本,重要知识绝对要有必要拓展延伸,不要以为这样浪费了课堂时间,其实有效的拓展会是我们以后教学最高效的捷径,所以教师切不可“照本宣科”,学生的能力,学生的知识贮备都是在这种积累中逐步形成的。

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措施:

1、学情分析不到位,“备学生”这一环节准备不足,缺乏换位思考,想当然认为学生应该掌握一些知识,但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才发现学生知识的匮乏,在补充知识的过程中耽误了一些时间。

2、没能根据时代发展去考虑问题,如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无法突破这一知识点。今后教学时,应充分结合实际去思考问题,多挖掘教材上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的知识点,利于学以致用。

3、适度拓展。本节课教材将以往的许多知识点都删掉了,力求降低难度,但授课时考虑学生理解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我又将删掉的内容进行了补充和拓展,有些影响时间。今后拓展知识时要充分考虑教学时间的需要,做到既拓展知识,又优化教学时间。

一年级数学期中考试反思总结 篇9

一年级数学期中考试反思总结篇一

本次试卷不仅考查了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而且考查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技能,还对数学思想进行了渗透。纵观整个做题情况,大部分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比较牢固,对于存在一定难度的问题,与平时训练少有一定的关系。

今后的措施:

1、立足于教材,扎根于生活。教材是我们的教学之本,在教学中,我们既要以教材为本,扎扎实实地渗透教材的重点、难点,不忽视有些自己以为无关紧要的知识;又要在教材的基础上,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多了解生活中的数学,用数学解决生活的问题。

2、教学中要重在凸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作为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

3、多做多练,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要学生说题目的算理,也许不一定会错,但有时他们是凭自己的直觉做题,不讲道理,不想原因。这点可以从试卷上很清晰地反映出来。学生排除计算干扰的本领。

4、关注生活,培养实践能力加强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的联系,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多做一些与生活有关联的题目,把学生的学习真正引向生活、引向社会,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关注过程,引导探究创新。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着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培养自觉发现新知、发现规律的能力。这样既能使学生对知识有深层次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会探索的科学方法。让学生的学习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把握好教材的知识体系,认真钻研新课程理念,理解、研究教材,找好教材中知识与课改的结合点,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课下积极做好培优转差工作。及时给学生补课,查缺补漏,找寻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尽快赶上来。

一年级数学期中考试反思总结篇二

期中考试结束了,对本次成绩非常不满意,这份试卷的难易程度中等,只有一道题目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大部分学生都在这里丢分,其他题目在考试前都反复接触过,可仍有部分学生做错,为什么?针对这种现象,仔细反思,到底是自己没有讲清楚,还是教学方法、教学常规上存在薄弱之处。对于这个问题,我从几个方面做了一些分析思考。

一、学生方面

1、学生的认知能力参差不齐,班上人数虽不多,但各种层次的学生都有,造成有时上课难以做到教学面向全体,兼顾优、中、差。正是因为学生的认知能力有强弱之分,所以我们不能认为自己讲了很多遍之后,学生就记住了、掌握了。

2、相当一部分的同学基础知识不扎实,不过关。有几个学生甚至连加、减的运算都不导致做起题来丢三落四的,错误百出。还有部分学生中存在着思维不够灵活,在运用所学知识方面不够灵活,题目稍微“转了个弯”,就解答不出来;另外,由于做题不够小心谨慎,也容易失分。而失分的原因多在于做题马虎,不细心,把数字看错或漏写。这里面也包括一些优等生。

3、学生对成绩对知识的掌握缺乏必要的责任感,很多同学无所谓,当时讲能明白,过后没有巩固,过了几天又忘了。

4、有一部分学生,年龄较小习惯差,还有一部分学生在生活和

学习无法得到父母的照顾和指导,在家学习上无人指导和监督,就变得自由散慢,学习无自主性。

二、教师方面

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作为老师,我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1、挖掘教材不够深,知识的渗透度不高,学生对知识掌握的不够牢固;

2、对后进生的耐心辅导不够.3、对学生每节课所学知识点巩固的不够及时,主要是不能及时检查家庭作业,不能及时批改作业。

4、与家长缺少沟通。主要是不能及时向家长反应学生在校的一些不良学习习惯。

三、采取的措施

面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为了能更好的完成下学期的教学任务,在以后的教学中,将采取以下措施:

过关。就因

1、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做到一步一个脚印的教学。每一个知识都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过关,尽量帮学生批改书上的习题,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

2、狠抓后进生,采用多种方法帮辅,给予更多的关心,做到课堂上多提问,课下多关心,对他们的 作业争取做到面批面改。使他们进一步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全班教学质量的提高。针对学困生,让他们知道自己为什么差,差在什么地方,同时,找出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奋勇争先,力争赶上优秀生;优秀生,让他们平时不仅

要管好自己,使自己天天向上,还要经常帮助学困生。开展“一帮一”教学的活动,让每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都与成绩较差的学生交朋友,互为小老师,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和提高。

3、教育学生计算细心,做题后及时检查、验算,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4、注重拓宽知识面,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5、教学中注意题意的引导要全面深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识题能力。

6、注意与生活实践多联系,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

7、增加练习题量,提高学生灵活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学得活,记得牢,能做到举一反三。

七年级数学期中考试反思 篇10

陈俊录

开学两个多月我们主要学习了第一章:全等三角形、第二章:轴对称图形、第三章分式。两个月的学习在上周接受了检验,平时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一张试卷中得以体现。就这次的数学试卷来看,题目难易适中,以书本为主,以基本知识点为切入点,全面考查了学生对前三章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情况。学生的平均成绩60多点,很不理想。

七年级数学期中考试反思 篇11

反思

八年级32班执教者:唐立钢

2012年下期期中考试已经拉下帷幕。现对32班数学考试情况作如下分析:参考人数55人,人平分为63.8分,及格率为61.8%,优秀率为30.9%。整个班上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两级分化非常严重,优生与学困生各半。现对这次考试作如下反思:

一、原因分析:

(一)在学习态度上,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存在问题,目标不明确,学习没有动力。例如:唐浩楠、罗阳琦、刘炀、张文雄、向文涛、李慧宇、胡钰凡、王智斌、李航等。

(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太多,又不刻苦努力。

例如:陈思涵、谷含芸、彭香、马天驰、易文俊、陈东尧、黄杰、文雨馨、李诗瑶、肖洪鑫、曹嘉瑜、左昌学、张晨曦、余鹏飞等。

(三)课作、家作完成情况不理想

课作中,学生对于错题不能及时更正,书写格式也不是很规范,字迹潦草,画图不用铅笔、工具。写了“查”字的作业,不能重做。抄袭作业现象较严重。家作中,任务式完成占了大多数。不做作业或少做作业居多。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高。

(四)听课状态不理想

学生听课精力不集中,不做笔记。不积极思考,预习与复习不到位。导致数学科学习成绩不理想。

(五)本人管理工作忙,没有时间做个别辅导,也是造成两级分化的原因之一。

二、今后设想:

1.多与家长联系,取得家长的协助,共同抓好学生数学家作的完成;

2.多与班主任联系,取得班主任的协助,力求促使各科目的均衡发展;

3.多找学生谈心,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努力提高学科成绩;

七年级数学期中考试反思 篇12

一、考试情况概述:

本次试卷满分100分,我所任教的班级及格率均为100.00%,优秀率为35.48 %(11人),平均分85.50 分。

二、考试情况分析:

1、基础题上失分。由于一年级的孩子缺少考试和测验的经验,平时他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不错,但由于部分学生考试时不认真、不细心,考试时出了很多错。主要有:

① 做题浮躁,不细心。提出用减法解决的问题并解答(有的学生只提问题没解答,还有提出了加法解决的问题。)②对“前后”的理解有误。

③考虑问题不周到,橡皮擦了之后就没有补写。

④对一句话的理解有误

因此,要想在基础题不失分,学生平时就要多下功夫,让学生养

成思维严谨,步骤完整的解题习惯;要形成不单求会,而且求对、求好的解题标准。只有全方位的“综合治理”,才能在坚实的基础上形成运算能力,解决计算“东丢西落”的弊病。

2、综合题上失分。主要是考核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学生在这部分失分比较多,主要有:

主要体现在学生对看图列式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掌握不够好。

或是学生的思维不够开阔,不会用所学的知识举一反三,或是老师的读题对学生有误导,不会灵活解决问题。

②解决的审题能力差,不理解数量间的关系。

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失分最严重的就是最后一题,由于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不能很好的理解题意,所以对于“贵多少元?”“还差多少元?”这样的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失分较为严重.有些学生学生根本没有理解自己求出来的是什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却不够。我想我要在教学中要加强审题训练,才能使我们的学生高分高能。

三、自我反思及努力方向:

1、加强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

数学基础训练讲究一个“严”字,教师及学生的态度都要严肃,教师的教风要严谨,对学生的要求要严格。一定要重视知识的获得过程,使他们在经历和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只有这样,他们才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活用”知识,当碰到基础知识的变形题时,就能灵活运用、举一反三了。否则,学生只会照葫芦画瓢,试题如果转弯,学生就不知道如何解决了。

2、精选精编灵活多变的针对性练习、发展性练习、综合性练习。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指导,引导学生学会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应多从答题错误中深层次反思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的灵活性,联系生活、做数学能力等方面的差距,做到既面向全体,又因材施教。

3、重视考后反思,师生共同分析试题。教师和学生要通过考后的试

卷分析,教师反思教学存在的问题,学生反思自己在知识、方法和发挥上存在的不足,以便查漏补缺提高教和学的有效性、针对性。

上一篇:初级中学三年发展规划下一篇:信用联社主任年度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