愉悦自己诗歌

2024-08-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愉悦自己诗歌(推荐12篇)

愉悦自己诗歌 篇1

在别人的心里会这样认为

也许我没有辩驳的机会

因为我笔下的一切显得是那么的平凡

而且我的文字范围狭小

也是我的心情而已所以很难看西多的事情

.因为有许多这样的事

无缘故地突然产生

无缘故地突然消失

但每件事背后

总有原因

所以一切的一切我只是用自己的语言来记忆

我个人的沉默与孤独寂

不希望外界的东西钻到我的沉默当中

只是希望把那里的新的喧嚣的声音响起

覆盖住这些沉默

我知道一旦现在的`时刻过去

这新的时刻又将进入沉默

我也很惧怕

每一天习惯性的揣着沉甸甸的衣兜

似乎有什么将要从黑暗里流逝的时间中

愉悦自己诗歌 篇2

关键词:灵魂,伴侣,忠诚

艾米莉 · 迪金森被誉为19 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美国诗歌的一座里程碑”[1], 对20 世纪现代主义诗歌产生了重大影响。她为后人留下一千七百多篇诗稿, 影响甚大。她的诗作清新隽永, 在句法、语法、意象、韵律等方面都不循常规。她有着自成一体的写作风格、反抗传统的宗教意识, 深邃独特的独立思想。

现在我们从她的诗歌《灵魂选择自己的伴侣》来一领大师风采。“灵魂选择自己的伴侣——/ 然后, 把门紧闭——/ 她神圣的决定——/ 再不容干预 ¬¬¬——/ 发现车辇停在她低矮的门前——¬/ 不为所动——/ 一位皇帝跪在她的席垫——/ 不为所动——/ 我知道她, 从人口众多的整个民族——/ 选中了一个——/ 从此, 封闭关心的阀门——/ 像块石头——”。[2]

这首诗成功地用几个意象, 寥寥数笔便将自己的忠诚表现得淋漓尽致。“灵魂”选择了自己的“伴侣”, 一旦抉择, 便“再不容干预”, 表明心志之坚。第一段亦总领全诗。

第三小节中作者刻意将“我”与“她——灵魂”拉开了一定的距离。做出选择的不是“我”, 而是“灵魂”自己, 这就表明了“灵魂”的独立性。“门紧闭”与最后“封闭关心的阀门”前后呼应, 而“阀门”较之“门”而言更多了一个“拧”的力度, 更加密闭、严实, 更表明意志的坚定。“车辇”、“皇帝”与她“低矮的门前”相比, 在俗世的眼中, 他们不知有多尊贵, 可是“灵魂”“不为所动”, 两处的“不为所动”, 更表露了这种忠诚。“从人口众多的民族——/ 选中了一个——/”, “人口众多”与“一个”对比, 更确定了这种选择的唯一性。在结尾处, “从此, 封闭关心的阀门——, 像象块石头”中“从此”更是给这一行为加了一个无限的期限。而“石头”的意象更是表明了意志的坚定不移。“石头”是实心的, 有内涵的。“伴侣”已经充盈了“她”的整个内心世界。对“灵魂”来说, “一个”就是全部。

而“灵魂”视之一个即全部的“伴侣”到底是什么呢, 学者多从以下三个角度来理解:

一、友情

从审美的直观感受来看, 这首诗仿佛是在抒发自己忠贞不渝的爱情观。但鉴于艾米莉终身独身, 虽有过几次恋爱经历, 但都无疾而终。学者更倾向于这是她对友情的宣言。当家里有人来访, 只见墙角有白衣倏忽而过, 她与社交保持一定的距离, 却渴望与志同道合的少数朋友Benjamin Newton, Leonard Humphrey, Charles Wadsworth, 还有她的嫂子Sue Gilbert。 艾米莉曾寄给她的嫂子300 多封信。她的“灵魂”选择了这些朋友作为她的“伴侣”, 那么就再不管外部的熙熙攘攘, 她只想过属于自己的安静生活。

二、宗教

“有些人过安息日到教堂去——/ 我过安息日, 留在家里/ 让食米鸟充当唱诗班领唱——/ 礼拜堂是果园的园地——/”[3]此处可以看出艾米莉有着反传统的宗教思想, 她并不认同大多数人所信奉的“上帝”。从她上学开始, 她的同学、朋友还有家人, 几乎都经历过“上帝”的恩典, 她几乎也要信服了。可是让她觉得不安和痛苦的是她从来没有听到“上帝”的召唤。她深受爱默生超验主义的影响, 心中有一个自己认为的“上帝”。“上帝布道是著名的牧师——/布道之从不冗长——/ 于是, 即便不去天堂——/ 最终, 我也胜似前往”。“我相信虽然安息日待在家里, 可我可以直接对上帝对话, 聆听他的布道。我在这里, 尘世的生活已经让我体验到了天堂的快乐。”[3]从中可以看出艾米莉对自己心中的“上帝”有着坚定地信仰, 尽管很多人嘲讽她的信仰, 可她不为所动。她相信她的“上帝”可以带给幸福, 快乐。她的“上帝”即是她的“伴侣”。

三、诗歌事业

艾米莉从25 岁起过着隐居的生活, 仅与自己的事业——诗歌终身为伴。理查德 · 舍沃尔认为“迪金森是在以一种负责的, 非传统的方式执意表达她的心灵状态。”他说迪金森几乎是用宗教般的抗狂来赞美自己生活的选择——成为一名诗人。[4]她曾把诗歌寄给一位报社的希金森先生, 但他建议她加以修改。艾米莉热爱自己的写作风格, 不愿让自己的诗迎合别人以求发表, 竟将发表推迟到了身后。诗中所说的“伴侣”即是作者认定的诗歌创作事业及自己的写作风格, 她的选择是针对生活方式的种种可能性, 及自己诗作风格的独特性, 表达了她对自己诗歌创作事业坚如磐石的忠诚。

连研究艾米莉的著名学者刘守兰也不那么自信“我依然感到自己还是站在通向诗人心灵世界的幽微曲折小径的起点”。[5]我在此仅浅析对本诗的理解, 来与文学爱好者们一道交流。

参考文献

[1]顾晓辉隐居的缪斯——解读艾米莉·迪金森与她的诗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6 Vol.15 No.2.

[2]江枫译迪金森抒情诗选湖南文学出版社1984.10.

[3]李正栓陈岩美国诗歌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

[4]辜正坤主编世界名诗鉴赏辞典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2.

做自己的“愉悦达人” 篇3

爱自己,是我们这辈子最值得做的事情……

麓 雪:你好

窗外蝉鸣聒噪,使烦闷的我格外不能忍受。如果再不找人倾吐一下,我就得爆炸了。真不好意思,把这堆情绪垃圾倾倒给了陌生又熟悉的你。

曾经付出了很多,迁就了很多,但在爱情的道路上,32岁的我至今还是个在迷茫中摸索的人。所以,此时我感觉自己很失败。

说迷茫,好像挺文艺的;说痛苦,也显得有些矫情。爱情这个东西浸透着人的情智,自己也总觉得是个能够为爱情投入的人。体贴、包容、女性绵密的周到和婉约的性情,还有那份对感情的赤诚之心我都具备。但每段感情都以我伤痕累累地退出为结局。那个能懂我知我温暖我的人,我怎么也无从寻觅。

和女友们团团围在一起聊男人,她们会说男人其实挺贱的,你对他太好了,他反而对你不好。我和她们争辩:“每份对爱情的真诚和付出总能换来感动和相守。如果付出没有结果,那只能说明没找到对的人。”她们笑我:“那你就等着理想在现实中碰壁吧!”

曾经的几段感情以失败告终,但这并没有摧毁我寻找真爱的信心。在那几段感情中我付出很多,可能因为没觉得那个就是“灵魂伴侣”,分手时也就没有痛彻心扉。但是这段爱情,这个他,真的成了我爱情理想的终结者。

我从小父母离异,母亲带着弟弟和我一起生活。从那时起,我就让自己学着长大,在家里当好孩子,在学校是好学生。一直以来,我很努力地希望能得到别人的认可,也希望在爱情中找份温暖而厚实的安全感。于是,我就忘我地爱啊,爱到对方说我不懂爱。我自顾自地按照心目中的理想爱情模式,掏心窝子地对他,但结果还是一场空。

他比我大四岁,离异,有一个女儿。前妻去了新西兰,随后把女儿也接到那里定居。三年前我和他相识在一次全国会议上,因为是同一城市的同行,也就感觉格外亲切。会议结束,我们受邀同游黄果树瀑布,感受云贵高原触手可及的白云,还有一路如画风景和说不完的话。

后来,我们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然后又成了恋人。

认识我们的人都说这是一段好姻缘,我曾经也这样认为。谁想到竟然因为太爱而分手了,理由是“你对我太好了,让我觉得累。”

那一刻我想起了女友们对我“爱换来爱”信念的嘲笑。

回想相处的四年,我真的不知道我错在哪里。我把他放在了我生活的第一位,围着他的喜怒哀乐转,从来没有让他照顾过我。我就是这样一个人,只要亲近的人在身边,总是得我去照顾别人,一旦别人照顾了我,我就很难受、内疚,哪怕是生病时也是如此。我需要的,只是他的一句“我永远和你在一起”。否则,我的心里就没有安宁感。

那个能给我幸福和快乐的人我还没找到,但我并没有放弃。也许因为执著,我才会痛苦吧?我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请问,我该怎么办?

毛毛雨于孤独无助的子夜

麓 雪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主任编辑。曾经主持新闻评论、人物访谈、《阳光女性》等节目。一直致力于以家庭教育、婚姻情感为主的女性生命成长的研究与写作。著有《杨文教子》、《苦茶》、《让我们做最好的母亲》《生为女人》等书,策划出版畅销书《和儿子一起成长》。

毛毛雨:

你好!

给你写这封信时,我窗外的鸟儿正跳跃在枝头,石榴花开得正盛,雨后的清新和大地的芳香扑面而来,让我感觉生活是那么的真实。而你需要的不是去找那个能给你快乐和幸福的人,而是回到这随手可触的生活里,并感受这些美好和生机。

所谓“理想”应该是有理智的梦想,有些理想只能想想,而不能用来当日子过。所以,在你执著的爱情梦里,在你为某一个人的付出里,固然有你对爱情的解读。但实际上这也是一个需要关怀的小女孩在寻找爱,那份从孩童时代就缺失的父爱。

心理学研究发现,很多成年人在个人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扰,其实不是成年后的生存环境造成的,而是来源于童年时期在家庭中所受的影响和限制。早年习得的那些旧习惯会悄无声息地掌控着我们的内在心理和外在行为。不光是你,很多人都是如此。尤其是在亲密关系中,最能体现一个人的沟通模式。我们大多数人从小并没有学习过亲密关系如何相处,只是用潜意识习惯性地重复父母的旧有模式。

日本有部电影叫《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松子的妹妹常年卧床生病,父亲把全部精力用来照顾妹妹,生活的沉重让他整天板着脸不笑,松子感觉很孤独。有一次在去医院看妹妹的路上,父亲带她去吃了一顿好吃的,然后一起去游乐园看小丑表演。松子学小丑给父亲做鬼脸,父亲笑了一下,这给松子很大的安慰。从此,只要看到父亲不开心,松子就扮鬼脸安慰他。以至于后来长大工作了,领导批评她的时候,她就用鬼脸去面对领导。领导却说:“你正经一点行不行?”她的一生都充满了“被抛弃”的感觉,她想愉悦所有人,但就是不能愉悦自己,而且一旦愉悦甚至还会产生负罪感。

“用爱换来爱”,本身就是有企图的。真爱不求回报,但一定不是以伤害自己为前提。爱有正负之分,当爱可以给所有人包括自己带来正能量时,它就是一种正爱,否则就是负爱。愉悦也是,愉悦的产生只属于你自己而不属于他人,或者只属于周围人而不属于自己时,就是负面的。我们传统的观念中快乐他人苦自己是奉献,但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这是自虐行为。

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是你自己,你和自己有没有一段真正的亲密关系呢?如果你是愿为自己生命负责任的人,就不应该把梦想放到那个似乎可以给你温暖给你爱的人身上,而应致力于和自己建立更美满的亲密关系,成为一个身心一致的人。

你爱你自己,你才会以爱释放正面能量,才会有人真心爱你。

别让你身上的那个父母模式阻止你的自爱。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不是为了取悦别人,不是要走别人的路,最终是用自己的方式来生活。不要把爱自己的责任交给他人,因为你已经不是婴儿。你是唯一深切感受自己一生的人,友谊、爱情都很美,但这些关系并非确定的,甚至是短暂的,只有和自己的关系才是永恒和长久的。

爱自己,是我们这辈子最值得做的事情……

根据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人生八阶段学说,18—30岁是个人情感正值“练习爱”的人生阶段,通过练习解决“亲密”与“孤独”的矛盾。在这年龄段,我们必然遇到爱,经受它的考验和磨炼,从一个人的小世界中走出来,学会用爱把自己和他人连接起来。

所以,年轻时为爱受挫和犯错都是人生的必经之路。重新检视童年经历对现在生活的影响,放下过去,修复童年创伤,重塑一个独立、充满爱、更健康的自己,才是爱自己的明智之举。

“爱为什么那么快就消失不见”,“付出了为什么没有回报”,“爱难道就是相互伤害”,“爱情真是脆弱的东西”,“我失恋后不再相信爱情”……这些因受挫而带来的伤心固然让人消沉,却也会让人成熟和长大。

每一代人都是在学会接受失去后,才变成大人的。等到你不再畏惧说“分手”时,你的爱恐怕才练成呢!

希望这一天早来到你面前。祝福你!

麓雪

给自己诗歌 篇4

雨点打到白白的额间

疏散已久的疼痛再次袭来

风无声

骤然拍到心底

浓浓的倦意飞起

睡醒审视自己的躯体

不能让时间定格这里

消息很快传遍身体

残留的意识仓皇地逃离

酒很浅确醉人心底

试试发动引擎

问问自己心情

卷起睡袋和风铃

帘子里是耀眼的晶莹

人未走心已远行

却上心头

道是吾生有涯知无涯

海无尽头

棠树花开的思念

依稀飞过

旧时的记忆飘进心里

知否?

知否?

应是优雅淡然时

是此时

绿衣裳

肥心房

红脸庞

自己现代诗歌 篇5

登陆,唯一跳动的是一个个不知名的茶行。

20xx,又是这样的安静的从眼前走过,

看着身边许多的长辈白发如霜。

/

岁月,是任何人都抗拒不了的毒药,

任你唐宗,宋祖,还是服过不老仙丹的秦始皇,

面对人生迟暮,除了感伤,还是感伤

/

然而,面对皱纹 ,白发,又有什么喟叹呢?

岁月更迭,是一种自然地流转,

也是一种生与死的变换,

善与恶,罪与罚,

在人生命的从无到有的幻灭中,

记不起的只是从前的一碗孟婆汤,

但是能够感念的只有曾经的过往。

/

几十年的寿命,

青春短暂,

但是她对于任何人都是明媚的,

就像四月的天空,

溪流里泛着绿意的青荇,

也像秋日的麦浪,丑陋的金盏菊。

总之,她是一种抽象但又特别具体的美好,

她是一轮明月,

在四周无不黑暗的夜,

那中心一环彻底的光亮。

/

青春,很激情,很大很大的雄心壮志,

装满整个世界的梦,

但是,一直到很多年以后,历尽沧桑,

实践告诉那个曾经骄傲如许的自己,

其实,每个人或许最亮的那颗星,那盏灯,

是在心中。

/

感谢上天给了我们每个人不同的际遇,

丰富了我们乏味的日子,

也感谢在不同的际遇里所遇到的不同的缘分,

在这样的岁末,这样无法挽留的时钟的嘀嗒嘀嗒浅唱里,

小心也更刻意的回忆生命里走过的一段段路,一个个故事,

一个个人。

/

回忆的氛围应该打造的比较欢快,

不该沉闷,

或许应该像这烦闷的冬天,

将所有理不清的思绪,

放进炉子烧一炉火红,

但是,故事里的角色此时又有谁能简单的拒绝曾经的精彩。

好想就这炉火温一壶酒,

与你,与我,

与几十年天涯咫尺的想念与忘却,

干杯!共同的怀念那赋予馨香的十月黄花,

找一找那天空原本熟稔的星星,

那清风渡口,青春桥。

/

想来,真的很好!

在生命里最好的岁月,

认识了江湖,也认识了你,

江湖,是纷乱而有规则的,

比如,你做一滴水,

湖海泛波,可能你就是一波巨浪。

再比如,你是礁石,

或许你会在巨浪中粉碎,或许将永远的沉着,

可惜我做不了一个仗剑的人,

因为您曾经说过,我做不好一个开拓者。

/

在一番又一番的过程里 ,

相信很多人与我一样变更了自己的航向,

那青春的月亮船,几度搁浅,

这样的一个舞台,演绎的不是人生的攻城掠地,

突出的是一种坚持,一种烦难后的简单。

这或许就是所谓的青春的历练,

可惜更多的人都已经不得不心痛无奈的打折了自己的梦。

是的,一个演员,

演绎人生的许多悲欢离合以后,

终于也会在跋涉的千疮百孔里,

自己短篇诗歌 篇6

也许该想的也不想了

得不到也就随遇而安

当一个人疲惫的时候

想想这个社会

望望整个人群

回忆曾经的人

回味过往的事

一切都是那么不堪一击

一切都是那么不足为奇

人性的自私

人心的可悲

刹那间

在灵与肉的叛逆中

尽显到了完美的极致

错的不是别人

可怜的只能是自己

在一种潜规则的游戏中

适者生存

这是与生俱来的

不是坏也不是好

无法评定错与对

做好自己

善待自己

当开心的时候一定要放开胸怀

当悲伤的时候一定要放下沉闷

没有人可以真正为你出生入死

更没有人为你赴汤蹈火

抛头脑洒热血的英雄气概

梁山伯祝英台的千古佳话

也许那个时代已经成为传说

要么只能成为神话

人一生很难

难的不是累

苦的不是罪

心痛了

没人代替

心冷了

谁来温暖

做好自己

保护自己

当一切不再重来

当往事不可追回

放开你的心

抛开你的愁

勇敢地朝前大步迈进

记住只有自己才能真正救自己

只有自己才能真正理解自己,安慰自己

挥挥手

擦擦汗

背起行囊

继续前进

一路风光

一生艰辛

一世情怀

追求愉悦的阅读 篇7

一、“以情导入”, 激荡学生进入“悦读”的热望

要让学生进入“悦读”的境界, 就要进行平等、友好的对话, 就要有适合这样对话的平台, 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自身角色的作用,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创造出师生都喜闻乐见的话题, 努力构建师生对话的平台。想一想, 如果我是学生, 我会……教师需以童心去阅读、去感悟, 与文本 (作者) 进行心灵对话。或精心设计导语, 诱导学生进入文本世界;或以设激趣, 唤起学生主动探究———与作者对话;或以童眼看世界, 以童心 (这一起点) 读 (体味) 课文, 领悟出阅读教学中师生交互活动的亲和力, 尤其珍视自我阅读的“第一感”, 将心 (师) 比心 (生) , 以情 (师) 唤情 (生) , 找出阅读教学对话的话题。这样, 学生有了阅读的热望, 就为师生对话奠定了最直接的切入点, 如导读《草原》, 对《草原》中那“蓝天白云、小丘碧草、骏马大牛, 一碧千里”草原的美。如果我们不能感悟、不能体会, 情感不能随文而动, 又怎能指导学生去感悟、去体会祖国山河的优美呢?我们如果能借助现代教育手段, 将草原之美“物化”成“多媒体课件”, 为课堂对话提供具体可感的平台的话, 课堂阅读教学时, 师生就能进行平等、友好的对话, 在教师的积极指导下, 学生的情感随文而动, 就会愉快地去感悟、去体会草原之美、祖国山河之美!

二、“情随境移”, 伴着学生体验“悦读”的过程

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特别细心地关注孩子的发展来创设教学情境, 落实教学目标, 进行听、说、读、写、口语交际等训练。有时, 在熟读课文, 知晓课文主要内容后, 有意安排读写与口语交际的综合训练。例如, 教学《草船借箭》时, 我与学生商量, 师生自选角色 (有时也有意安排某一孩子担任某一角色) , 进行人物对话;教学《田忌赛马》时, 我组织学生召开答辩会, 评点文中人物, 热情鼓励这些孩子所述的意见;教学《迷人的张家界》时, 我有意启发并指导这些孩子将文中的美景以导游词的形式向大家进行宣讲 (让这些孩子享受尊重与成功的感觉) ……总之, 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力的训练, 在不拘一格的形式里, 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 在心情舒畅的心境之中得到落实。

三、“缘文会友”, 实践“悦读”的交流与升华

学生阅读一篇课文, 不应是接受型的同构解读, 而应是批判性的异构解读 (张庆《小学语文教师》2001年第11期) 。“为迁移而教”, 就是要致力于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迁移能力, 教会他们将习得的语文知识和技能独立地、广泛地应用于新的学习情境, 从而达到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教师倡导学生实践批判性的异构解读, 应积极地鼓动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因为“想象是人生的血肉, 若没有想象, 人生只不过是一堆骸骨 (贝鲁泰斯语) ”。

表演为阅读教学创设了很好的情境。让学生自编自演, 自演自说, 这样才能说出真情实感。当然, 可表演的题材很多, 例如教学《新型玻璃》 (人教版) 时, 我让这些孩子自选某一“玻璃” (角色) , 在弄懂这一玻璃特点的基础上, 举行“招商会”, 以我是某某“玻璃”、我有某某特别的性能来介绍玻璃特点;教学《学会做客》、《学会道歉》、《说话要注意姿势》 (苏教版) 等, 这些都是可以自演自说的内容。除此之外, 还包括一些课文内容, 尤其一些童话故事, 也是一些很好的表演和说话题材, 例如:《狐假虎威》《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等等。这些题材, 还可以让学生进行续集表演和说话训练, 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说话水平是很有必要的。

“儿童的情感就像‘小河水’, 要它漾起波纹, 荡起浪花, 就需要外力的作用。” (李吉林语) 我们的教学实践必须落实“情感”, 将文中之情、课中之情尽可能地, 如蜻蜓点水、似微风轻拂的交流、对话……教师的任务就是要不断地发展学生从阅读中得到满足的良好情感。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 阅读时, 教师启发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积累, 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

如何运用愉悦教学法 篇8

1.“愉悦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认真执行“愉悦教学法”的目的在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愉悦教学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作用:

(1) 为学生在课堂上营造一个愉悦的学习环境。通过“愉悦教学法”,学生能杜绝课堂上紧张感的出现,有助于学生心情的调节以尽快融入课堂的学习中。

(2) 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愉悦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能刺激传统语文教学方法自主进行优胜劣汰,避免填鸭式教学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能给予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和发挥的空间,着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3) 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小学阶段正处于人格发展最为关键的时期,如果教师只重视学习成绩,往往就会忽略对学生的人格培养,但通过“愉悦教学法”就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也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2.“愉悦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2.1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敢于质疑权威

学生具有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能 力,因此,对于学生的质疑和疑问, 教师要给予充分的尊重和肯定,赋予学生发表各自观点的权利。如在 《麻雀》 一文的教学过程中,有学生就对麻雀吓退猎狗的可能性提出了质疑, , 当然这样的质疑有着学生这个年纪所独有的稚气和片面,但从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学生的勇敢和创新精神,所以对于这种大胆的行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给予大力表扬,同时也要努力维持这种具有创造性的愉悦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在愉悦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创造力。

2.2充分调动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全面认识到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并积极使用各类教学手段, , 激发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具体的教学来看,有以下三种方法能激发出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

(1) 充分展现教材独特的魅力。 。 随着小学语文教材的不断改版,其编写更注重于人性化的特点,增加了各种优美的插图,且更注重课本内容的经典性和趣味性。如:在 《假如》 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对课文中极具特色的比喻进行生动地讲述,必要时可用肢体语言配合讲解,从而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加深学生的印象。比如在对“缩着身子”这一动作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来示范这一动作,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对教学工具进行合理利用。 。 以 《乌鸦喝水》 这一课为例,可以对课文中的画面进行情景重现,将石子陆续投放在装着水的玻璃瓶中,最终让水溢出瓶口,这种情景重现能对学生的视觉感受造成直接的冲击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3) 利用表演形式。在日常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表演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当讲解到 《望庐山瀑布》 时,教师可在教室悬挂一幅有关瀑布的画作,让学生对李白进行角色扮演,在“瀑布”下吟诵出这首诗。这种形式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一齐参与, 更有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

2.3合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已然成为新时代不可或缺的教学辅助工具,在课堂上,教师可利用多媒体以丰富教学的方式与形式,一改传统呆板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注意力,愉悦课堂氛围,尤其是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教学的趣味程度直接影响力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以 《桂林山水》 这一课为例,并不是所有学生都曾游览过桂林山水的秀美风光,因此教师可利用桂林山水景色的图片,通过多媒体的运用,给这些图片添加背景音乐并制成幻灯片进行放映,让学生都能真实地感受风景的秀美。这种方式的课堂教学能愉悦课堂氛围,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爱上语文学习。

致自己的诗歌 篇9

一:

打开窗子,一缕阳光折射而入。

心中微颤,抖动。

躯体里有一个精灵很舒服的跳动。

说:“要迎着阳光,大踏步去走遍千山万水,承诺要创造一个奇迹。

能给万物于温暖,给千秋于润泽。

我莫名地一阵狂喜,好像一座山,一座结实高耸的靠山为倚背。

我寻找着着窃喜的原因,好像有个声音回应。

我在你心中。

二:

夜里梦到往事,我哭着醒来。

醒来再想捉住这个梦的`时候,梦却早已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

在泪光里,呼唤。

天哪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

我怅惘长天,心中唤出一个“我”,在我心中挣扎。

三:

我明白了,一切都是我。

那个我,在我心中不断地激励,不断地感怀,怅然。

我在怀念,旧时的我。

现在,

容颜已变,体态胖雍。

时光,青春。

一切都是心中那个自己在挑衅。

四:

致自己,莫感伤,珍惜当下,面望未来。

送走老友,迎接亲朋。

抹去往日之苦诉。迎着朝阳,踏步上。

把魂牵梦绕变成现实。

这才是自己。

那个心中的我。

创设愉悦情境促进自主学习 篇10

近几年来, 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极力为学生自主学习创设愉悦的学习条件, 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发展, 且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和谐课堂,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氛围, 它直接影响到师生关系, 积极的课堂氛围才符合学生求知欲的心理特点, 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关系融洽和谐, 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思维的发展。从教育的角度来看, 良好的课堂氛围, 是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向上的教育情境, 使学生受到感化和熏陶, 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教学的角度来看, 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 会使学生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 易于全身心的投入学习, 更好地接受知识, 并且能将所学知识牢固掌握, 记忆长久。如, 我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 有学生问:“为什么2+2等于2×2而3+3不等于3×3呢?”这是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提出的独特的有价值的问题, 我给予了及时的表扬, 并因势利导,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 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这一问题的解决, 既深化了学生对乘法知识的理解, 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热情。

二、更新教学方法,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数学教学方法的着眼点应放在学生独立思考、实际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在教学中采用尝试教学法, 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即让学生做几个与新课内容有关的尝试题, 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找出它们的规律性, 进而给予概括、归纳。如, 我在讲“去括号法则”时给出两道计算式子, 一组含有括号, 另一组未含括号, 要求学生按给出的运算顺序计算, 看看所求得的两个运算结果怎样?由此让学生观察其特征和规律, 归纳和总结出“去括号法则”。这就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动手、动脑、积极思维。遵循学生认知规律, 让学生在尝试性学习中进行自主学习的境界, 促进学生概括、归纳等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

三、激发学习兴趣, 实现学生自主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不想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 就急于传授知识, 不懂情感的脑力劳动, 就会带来疲惫, 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 没有学习兴趣, 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按照心里学的解释, 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者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兴趣在教学活动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旦引起了学生的兴趣, 学生就会产生强力的求知欲, 明显的表现出对所学内容必须理解, 必须掌握的心理倾向性, 因而就学得十分积极主动也很有成效。学生的天性是善于想象, 并且想象力很丰富, 只要他们有兴趣, 就会对提出的问题争先恐后的找答案。因此, 教师要善于创设悬念引起学生的惊奇、疑惑、新鲜感等, 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动机, 教学中要尽力引导学生思考, 吸引他们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参与学习活动。如, 在学习三角形分类时, 我出示一些三角形, 让学生去判断属于哪种三角形。第一个只露出一个直角, 第二个只露出一个钝角, 第三个只露出一个锐角, 当学生发现一个三角形有一个直角或一个钝角时, 它一定是直角或锐角三角形, 而当有一个角是锐角时却不能判断它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从而产生一种急切的探究欲望, 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 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相信自己相信未来诗歌 篇11

春天的脚步些许姗姗来迟,

相信自己,相信未来;

不要因为没有歌声,而放弃自己的追求,

阳光总在风雨之后,

雨后的彩虹才是最美,

相信自己,相信未来;

不要因为没有掌声,而丢掉自己的理想,

每一条都通往阳光的大道,

都充满坎坷、艰辛与汗水,

相信自己,相信未来;

漆黑的夜晚,辗转反侧、翻来覆去,

“我真的可以吗”,

相信自己,相信未来;

生活的重担几乎压断了你的脊梁,

但你的傲人的骨气仍然在,

相信自己,相信未来;

在冰与火中煎熬,在生与死的分界线徘徊的人们,

在考虑是否放弃挣扎时,

相信自己,相信未来;

因为总会有一天,

你我会,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让表达成为一种愉悦 篇12

如何改变这样的现状, 让每一个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习作所带来的愉悦, 让习作为每个学生的生命底色绘上一抹五彩缤纷?《语文课程标准》建议“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 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其实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以学生的心理世界为基准, 激起学生的热情, 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 达到“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并不是什么难事!

一、激发欲望, 把握表达契机

勾起学生内心表达的欲望, 是颇为重要的习作前提。正如吴勇所解析的那样:“每个习作话题, 都要考虑到儿童是否有这样的生活体验;每个指导环节, 都要考虑是否能激起儿童言说的欲求。”

六下习作1的要求是写一件童年趣事。我花费了一番心思, 顺利导入, 引入课本中的例文片段, 那是钱钟书的女儿钱瑗病重时回忆小时候父亲逗自己玩的一段小事, 比较有趣。当我让学生回忆自己童年记忆中有哪些趣事时, 有几个孩子积极地举手, 一说起都是很小很小的时候做的傻事, 提及趣事, 则面露难色。我早有所料。不得已, 把我的那些童年“破”事向孩子们透露, 听得他们又喜形于色。这时我又趁热打铁, 把刚看到的一篇习作《童年中我最遗憾的事》读给孩子们听, 然后我又追问“童年还有哪些最 ____ 的事”, 孩子们的思路顿时活跃了起来:童年最高兴的事, 童年最伤心的事, 童年最苦恼的事, 童年最尴尬的事, 童年最可怕的事……到此时, 孩子们拿笔写的欲望已经很强烈了。

在学生的思维遇到障碍时, 我及时调整方案, 扩大命题, 帮助学生打开情感的闸门, 让学生可以表达、愿意表达。

二、捕捉资源, 提供表达场景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提出“各地都蕴藏着多种语文课程资源”。教学名人这一单元, 要写一篇身边的名人作文时, 我想到我们大公的“能手”“大王”还是很有写头的:有跑步出名的农民陈进, 有剪纸能手贲老师, 有指导书法绘画的周银老师, 有奥运冠军仲满……正好看《南通日报》, 陈进参加上海国际马拉松比赛的图片新闻跃入眼帘, 一个念头也随之跳出:何不请陈进来我们班?他可是我们大公的骄傲———农民运动员。

作文课前, 陈进如约来了, 带来了奖牌和一些照片。掌声拉开序幕, 竟然有一个学生知道我请来的嘉宾是谁。于是我在黑板上写下“陈进”两个大大的字。一袋子奖牌拎在手里沉甸甸的, 我让一组学生依次掂量了一下。随后学生们开始了采访。

“陈进叔叔, 请问你是怎么想到跑步的?”“请问, 陈进叔叔, 你第一次参加的是哪个比赛, 当时心情如何?”“请问, 在你跑步时有没有遇到过困难?”“请问, 在你跑步成功的路上哪些人对你的帮助很大?”……一个个问题提得很专业, 陈进也回答得很认真。其中陈进自豪地讲述了他参加的多次比赛经历, 比赛的一些插曲, 作为一个农民运动员的心声, 每一点都很让我们感动。特别是我补充介绍了陈进是2008年奥运火炬手, 出席了2010年CCTV体坛风云人物颁奖大会, 获得体育精神提名奖, 与众多体育明星一起, 学生们惊叹不已。陈进还用自己的跑步告诉我们的学生, 要坚持, 在学习和工作中遇到困难不要放弃。

三、指导描写, 展示表达范式

办公桌上有三只核桃, 小小的, 一只褐色的, 两只带黑斑的。看到核桃, 我心生一计。拿过一只来放在袋子里。进教室, 我伸出右手, 握着, 笑问:“老师手里有什么?”几十双眼睛立马过来了。一个学生抢着说:“不———知——道。”引得哄堂大笑。“贝壳。”“粉笔头。”还有故作聪明的说:“是空气。”

“给点提示吧, 圆圆的。”

孩子们使劲猜:“玻璃球……”

“再给点提示, 褐色的。”

“再提示, 吃的。”

答案几乎统一:“是巧克力豆。”

我再提示:“坚硬的。”

……

在这样的小小的互动中, 我传递给学生习作表达的要点:读没有意思的习作就像喝白开水, 无色无味, 缺少描写, 缺少具体的描述, 就没有了吸引力。一只大石榴、一枚仙人掌的果实等等都会在不经意时走进我们的课堂, 成为学生争先恐后表达的“焦点”。在平时的阅读欣赏和习作评讲时, 我着力放大描写精彩的词语和句子, 让学生习有所“依”、习有所“范”。

上一篇: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报告(超市饮料促销)下一篇:宽带过户委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