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5教学反思
今天的练习课,主要巩固十几减6、5、4、3、2的计算。
学习目标是: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计算方法,形成相应的计算技能,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一节课下来,印象比较深的是这样几题。
第1题,孩子们在拥有了丰富的学习经验后,再来完成这种题组练习,是轻而易举的,因为每一题组中三道算式之间的联系已在孩子们心里内化。完成后,我组织孩子们交流:每组中下面两道减法题,你是怎样很快算出得数的?孩子们自然会联系第一道加法去思考,便可直接推算出减法的得数来。这是孩子们对加、减法意义的又一次体验。
第3题,也是一种规律的应用。我在孩子们独立计算后,再启发他们观察、比较每组上下三道题中的被减数、减数和差。第1、2题组的规律大致一样,第3题组发生了变化。在课堂中,我发现许多孩子其实已经找到了规律,并能去应用这种规律去计算,可是难以表达出来。确实,这是有难度的,尤其要将被减数、减数和差三者之间的变化以及联系说清楚,并不是三言两语就能概括的,所以很多孩子会选择退缩或者不敢说。可是,越是这样,我越要孩子们试着去表达,哪怕是支离破碎的语言,哪怕是不完整的句子,说出来,再加以纠正,必然会有收获。于是,这道题在教学中就显得有些疲惫。
第7题,是本节课中孩子们最感兴趣的一道题。因为将数学知识与美术学科融合在了一起,这样的计算赋予孩子们的意义就完全不一样了呢!课堂中,孩子的计算欲望也一下子高涨了许多,快速计算后就等着涂色,等着成就自己的完美作品,挺有意思的。
每一次练习课,总会收获惊喜,也会留下遗憾,也许,这就是练习的必要性!
篇2:《练习5》教学反思
本课所选用的教材是苏教版小语国标本第三册练习5中的一个练习。其教学目标为沟通课内外,使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学习语言;学会说、写几句语句通顺、意思完整的话。“做做写写”这个内容其实包括了两个部分,一是做做,即“实践”,二是写写,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像这样的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融合、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而实践始终是第一位。教者正是考虑到这一点,才决定把“菜场”搬入课堂,创设了“晓晓菜市场”这样一个模拟却又十分逼真的情境。教师在课前准备了二十多种品种丰富、形态各异、色泽鲜艳、新鲜可口的常见的蔬菜,这些菜学生都有一定的了解。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掂一掂等方式从多方面多角度地了解蔬菜的特点。并通过自己去选购喜欢的熟悉的蔬菜,并说说菜的特点,在这个环节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自己去与别人打交道,知道与人交往要讲究文明和公德,使学生了解到父母每天买菜的乐趣与辛苦,使学生获得了锻炼的机会,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由于学生在课堂上接触到的是实物,直观性十分强,因此,绝大多数学生在描述喜欢的蔬菜时都能抓住其特征,较为正确形象地来描述。本课充分体现了学生自己动手的实践活动。从课堂反应来看,学生在自己去选购蔬菜时兴致很高,观察得也较为仔细、到位。语文来自于生活,又回归到生活中去。这样的教学既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又沟通了课内外,体现了语文的实践性和生活性。
当然,有得必有失。在教学中,教者也有许多没有注意或考虑不周之处。有待今后教学中逐步改进。
其一,导得较多,学生的自主性发挥得不够。其实点拨更重要,不要将学生的思维牵制住,应引导学生用自己生活的语言去表达,运用多种方式的词语去描述。必要时,教师可以送一些相关的词语给学生。句式还不够广泛,应采用多种句式进行语言训练。
其二,在选择和介绍蔬菜时,学生都集中在几种蔬菜上,有几种蔬菜无人问津,教师也忽略未讲。若花较少的时间引导学生也来介绍一下就更好了。
其三,习作评价不到位。由于时间关系,教师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去写一段话,但最后的评价只是“蜻蜓点水”,匆匆了结。应该让学生也来参与评讲,这样对学生的写作水平的提高才会有帮助。
篇3:《练习5》教学反思
本课是在学习了5的乘法口诀后,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5的乘法口诀,并能灵活运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前我考虑到文本中的情境不太容易激起学生持久的参与积极性,于是我针对孩子们喜欢比赛,喜欢得五星的心理,创设了夺星比赛情境。通过由浅入深的四轮比赛,使学生在比赛中积极参与,积极比赛,从而理解、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回忆5的乘法口诀,并进行了齐背、抽背和口算题抢答。旨在唤起学生的记忆,针对较难的几句口诀进行进一步的复习和巩固。学生的参与面较大,积极性也较高。在学生的知识和情绪热身之后,开始了第一轮比赛——口算。由于有复习的铺垫,大部分学生都较快较好地完成了比赛题目,顺利的夺得了第一颗星。就连平时反应较慢的等同学都尝到了学习的甜头。
第二轮比赛是看图解决问题。我先让学生独立看图搜集数学信息和问题,列式计算。然后汇报、交流解题思路。再引导学生对两道题进行对比,从而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当我发现第二幅图的列式应该是3+5=8或5+3=8,而有个学生的列式居然是2×4=8时,我便请他说出自己的想法,结果他说不清楚。于是我就直接引导学生看图理解题意,使学生们明白了为什么应该用加法,而不能用乘法。这样的处理虽然达到了我预想的目的,但此时如果我不引导,而让学生们对他的想法进行讨论,促使学生不断的深入观察、思考、反思,使道理越辩越明,学生学得也更透。
第三轮比赛是比大小。学生独立解答后,我针对个别题目进行了点评和适当的拓展。如,由9×5=5×9拓展到口×口=口×口,进而得出了: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的规律。在处理5×5○5+5时,我问:“为什么5×5>5+5?”有人说:“因为左边是乘法,右边是加法。”我反问:“是因为乘法比加法厉害吗?”学生们纷纷说:“不是。不能看运算符号,要算。”我就嘎然而止。此时,如果再引导学生举出反例来反驳他的说法,会更有说服力!第四轮比赛是一道有难度的应用题,因为它隐藏了三个问题,学生必须找到这三个问题才能着手解决,因此我给它取名为“挑战题”。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已有的成功基础上,体验更大的自我挑战,获得更强的成就感。但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只引导学生理解了问题“他们各需多少钱?”中“各”的意思,提出了三个问题,让学生课后解决。究其原因,是因为课堂容量太大。如果将此题放到下节课解决,再设计两道开放题,如,口×5=口5,5×口=口0。这样,既进行了思维的训练,又使课堂显得张弛有度。
整节课,我都注意了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在紧张而又愉快的氛围中参与比赛,层层深入地学习了知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的收获。同时,也注意了一些细节。如读题和读图的指导、知识点的拓展、题目中关键字的追问等。不足的是,当学生发生错误时,我引导得过多,应该调动全体学生的智慧,进行讨论,促使学生深入观察、思考、解释、反思,使知识内化、深化!
篇4:《练习5》教学反思
《十几减5、4、3、2》练习课教学反思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快速正确的计算。
2、通过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地思维方式和运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多种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快速的口算出十几减几
教学反思:在教学时不仅提倡算法多样化,而且要引导学生在众多的算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使之善于学习乐于学习乐于探索,进而通过教师带有表扬鼓励性的评价,学生之间的赞赏,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本课的目的是使每个学生都能够熟练运用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甚至可以针对不同的题使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简单的应用。
篇5:《练习5》教后反思
《练习5》教后反思
本次口语交际是指导学生介绍一种自己喜欢玩的游戏,课前与同组的两位老师讨论时,我们就觉得最关键的是如何把游戏的规则说清,可以在组织学生进行活动后再指导把游戏的过程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进行表达。因此我们把重点放在指导学生说清游戏的规则上。
课堂上,我先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出本次课题,说到游戏,学生的话匣子就打开了,很多学生都介绍了各自喜欢的游戏名称,游戏规则,以及游戏时感受到的快乐,但游戏是怎么玩的.这部分确实存在难度,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逐步引导,指导学生用上“先――再――然后――”这样表示先后顺序的词,通过互相补充,引导学生表达清楚游戏的玩法。
【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练习七 (第30页) 。
【教学目标】
1.通过口算、笔算、估算、巧算, 熟练算法, 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
2.会灵活选择合适的算法, 会举一反三, 学会推理。
3.渗透变与不变思想, 用联系的眼光学数学。
【教学过程】
一、组词引入, 明确学习内容
师:从数学的角度用“算”组词。
生:口算、笔算、估算、巧算。
揭示课题:我们就围绕这些“算”来练一练小数除法。
二、基本练习, 温故而知新
课件出示:
1. 提问:哪些题能口算?得几?怎么想?
2. 追问:刚才口算时, 这些想法有什么共同点?
(预设:想口诀、除数转化为整数)
3. 找一找, 哪些题之间有联系?
预设整理:
4. 观察、比较。
第一组, 有什么关系? (预设:应用商不变规律)
追问:为什么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几或除以几, 商的大小不变呢?举例说明。
第二组呢? (预设:应用商的变化规律)
追问:为什么除数不变, 被除数乘几或除以几, 商也同时乘几或除以几呢?举例说明。
第三组呢? (预设:应用商的不变规律)
小结:利用商的不变规律和变化规律, 能帮助口算。
5. 举一反三, 继续往上、往下编题。
6. 灵活选择方法。
13.5÷0.5 1.6÷0.2
提问:刚才被除数、除数同时乘10, 能不能乘另一个数, 也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预设转化成:27÷1 8÷1
这样转化, 你喜欢吗?为什么? (预设:除数乘较小数后, 就能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编类似的口算题, 预设:4÷0.125 3÷0.25
(设计意图:在掌握基本的口算方法, 小数除法转化为整数除法后, 借助口算题, 对商的变化规律与不变规律进行整理, 巩固提高。同时活用商的不变规律, 将13.5÷0.5、1.6÷0.2转化为27÷1、8÷1, 体现口算方法的灵活多样。)
三、变式练习, 构建知识网络
1. 估算。
(1) 这几题不能口算, 用估算来玩游戏。从入口开始, 估一估, 沿着数大的方向走, 用箭头表示, 看谁先到达智慧谷?
(2) 学生连一连。
(3) 反馈:按怎样的方向走?为什么?
预设:
第三组:0.42÷3.5 6÷1.5
商整数部分是0 商整数部分比0大
(4) 小结:这些都是很好的估算方法, 算前估一估知道得数范围, 算后估一估可以帮助验算。
(设计意图:整理估算方法, 整数除法的估算方法在小数除法中同样适用。其次, 让学生根据不同的题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 如看成整十整百估, 看除数大于1小于1判断商的大小来估, 看商的整数部分来估等,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策略。)
2. 笔算。
(1) 刚才估算是否正确呢?我们一起来笔算。
4.56÷1.5 9.12÷0.57 0.42÷3.5
(2) 反馈。
笔算时, 这三题有什么异同点?商中的0各是怎样得来的?你们认为最有困难的是哪类?
(3) 创造。
改变4.56÷1.5的被除数, 除数不变, 使得商中间有0。
(设计意图:学生笔算三题, 分别是商的整数部分、小数部分中间与末尾有0。针对学生学习的难点, 对商中间有0重点展开, 一是理解笔算算理, 二是经历编题, 体会商中间0的来历。)
3. 简算。
第一组:42÷28 19.8÷3.3
提问:想哪道算式?根据什么?第二组两题最大区别是什么?
(设计意图:体会灵活应用商的不变规律, 使小数除法化繁为简。42÷28转化为6÷4或3÷2, 19.8÷3.3转化为6.6÷1.1, 口算即可。第二组, 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10位转化为4.2÷2, 另一题想42×2, 积84的小数点向左移动21位, 区分小数乘、除法的异同。)
【反思】
数学练习课, 课前重视对比题组的设计, 课中强调方法与策略的选择及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让教学目标丰富, 让学生有新的收获。
一、呈现“对比练习题组”, 完善知识结构
计算练习课如果依赖于单纯的练习、评价, 只会让已经会的学生徒增厌烦, 让还不会的学生再一次尝试失败的滋味, 也不能达到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目的。本节课运用12道题, 呈现四组对比题, 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和对比, 把有关的基础知识和解题方法总结出来, 把解题的关键显露出来, 把易错点暴露出来,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研究。
呈现对比练习题组, 通过形式、内容、方法等对比, 引导学生抓联系, 辨差异, 巩固知识, 丰富学生知识结构, 深入反思, 从而发展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学会主动对比的学习方法和养成主动反思的学习习惯。
二、强调“方法与策略”, 提高学习有效性
方法与策略是课堂上要追求的目标。学生上完练习课后, 既要有巩固提高又要有新的收获。本节课围绕“算”——口算、估算、笔算展开,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算一算、说一说、想一想、比一比, 注重方法与策略的梳理。
口算中熟规律, 估算中综技巧, 笔算中破难点, 巧算中促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准确把握, 找到问题的思考点和突破口, 实现学生对问题的多方面理解和分析, 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
三、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培养数学能力
1投影出示《练习5》“语文与生活”第1题中,小芳父女对话的情境,学生自由表达由父女对话所想到的……
2启发学生从本学期的习作本中找出自己或同学习作中表达不具体的例句,师生就表达不具体的原因展开讨论,然后引导归类:
(1)对产生感受的情境缺乏体验,无法将感受表达具体、真切。如,蔬菜大棚内品种可真多呀!
(2)观察不仔细,表达时只能说一个大概的印象。如教室门前的那棵槐树好大好大呀!
(3)不习惯或不知道怎样将感受表达具体。如:今天的天真热呀1
3分组尝试将感受表达具体,研究出表达具体的针对性方法。
(1)无体验的同学通过观看视频或实地观察等方法体验,如播放蔬菜大棚内品种繁多的蔬菜长势喜人的情景视频、麦浪滔天的视频,让学生在自己的习作本上写出自己的真切感受。
(2)观察不仔细的同学在同学们-帮助下,学习有序观察。如教室门前大树的大可以从其高度有多高,与房顶相比;其粗细可以通过几个人手拉手围着量等观察、体验。
[点评]对于学生不能立刻感受到的事物,请多媒体帮忙,恰当运用多媒体可以缓解农村小班化教学资源匮乏的矛盾、弥补学生实地体验的不足。对于长在教室外面的大槐树,就让学生实地考察。这样,多种手段的运用,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在体验之后将感受表达具体,催生个性化的语言表达。
4到师生研讨:仔细观察,真实体验后的感受应如何表达才能具体、生动、形象?
(1)“今天的天气真热呀!”其中“热”的验证可以是当时动物的反应,也可以是植物的状态,可以是人们的表现,也可以是与往日不同的现状。如:今天的天气真热呀,连狗都趴在地上直喘气。
(2)学生在小组中从不同的角度充分表达自己的体验,真切表达“天气真热”的感受,教师深入小组引导鼓励并点评。
(3)学生回忆体验中的感受,并尝试表达后思考,教师引导归纳方法。
①用熟悉的事物作比较说自己的感受:描述家乡的水塔的高,我们可以说:我们村的水塔真高啊,足有6层楼房那么高。
②真实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再现自己的感受。引导爸妈从事蔬菜大棚生产的小组同学举例表达:当我们描述爸妈每天劳动辛苦时,我们可以说:在蔬菜大棚中劳动了一天的爸妈真累呀,累得晚饭都没吃就睡觉了。
③真实地表达自己的经历,让读者通过文字真切地再现表达中的画面,产生与自己相同或相近的感受。教师以王磊同学家门前大树为例:门前的大树可真大呀。高度远远超过我家别墅楼的楼顶,树干足可以让和我一般大小的5个小孩手拉手合抱一圈。
(4)学生在老师启发下表达自己感受深刻的经历,小组选择表达具体的例子推荐在全班交流,师生进行鼓励性评价。
【点评】农村拥有类似大树、蔬菜大棚等教育教学资源,关键是要我们改变教育理念。强化资源意识,创造性地将隐性的教育教学资源挖掘出来,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其功用,让学生充满激情地探究。
5尝试着将句子写具体
(1)出示教材中的四个句子,学生自由选择4个句子中的1个至4个来表达。
(2)同组同学互相欣赏补充的句子,并用1个到5个五角星来评价所写句子的具体程度和自己的喜爱程度。
(3)教师指名估计需要帮助的几位同学交流所补充的句子,师生进行鼓励性评价和方法上的启发、引导。
(4)学生挑选喜爱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再感受将句子写具体的方法。
[点评]小班化教学具有生均课堂表达时间、表达频次等方面的绝对优势,教师将更多的关注给了学习上最需要帮助的学生。
二、情智引领。由悟到仿
1刚才,我们研究了怎么将某个事物写具体,那么,如果要写几类事物,又该怎么办呢?我们先来看看《莫高窟》一文的作者是怎么做的。
2出示《莫高窟》具体描写“彩塑”“壁画”和“藏经洞”片段的投影,师生共同复习其具体写法。
(1)学生自主选择“彩塑”“壁画”“藏经洞”其中之一的片段来研究具体写法,启发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感悟如何进行详略得当地描写。
①“彩塑”片段:先总写“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后用“有……有……还有……”列举三种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彩塑,接着具体写一尊卧佛的长度、卧姿及神态。
②“壁画”片段:以“有……有……有·……还有……”句式表达壁画内容的丰富多彩,具体写壁画中的飞天:“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姿态万千的飞天,将壁画描写得活灵活现,令读者顿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③“藏经洞”片段:简单叙述藏经洞的收藏品种、数量,边叙边议,于平静表达之中表达自己的愤慨之情。
(2)引导学生充满激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片段,凭借语句想象作者当时观察的情景,揣摩作者是怎样有条有理、详略得当地表达具体的。
(3)师生以“彩塑”片段为例,分析作者的写法。
①作者观察莫高窟“彩塑”后总体感受是什么?(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②作者是怎样让读者也能真切地感受到“彩塑”的“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
③列举三种神态、个性各异的“彩塑”,还将一尊卧佛的长度、卧姿、神态作为详写的对象。
3延伸思考,写法迁移准备。《莫高窟》详略得当的片段描写方法可以用在我们生活体验的哪些方面呢?
4幻灯投影分类播放具有代表性的学生家庭周边自然环境、家庭生活环境、农副业生产场面、全家劳动场景等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按自己的喜好自由分组研讨、书面表达。
5组内表达观看图片或视频的感受,提醒注意表达具体、有条理。小组间交流,鼓励全班人人都能具体有条理地表达。
6理清思路,进行书面表达感受。对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再次播放他们熟悉的视频,启发表达的欲望。
7组内交流后班级交流,凡当堂完成书面表达的同学都将自己的作品张贴到墙壁展示平台上,小组间交叉将表达具体的片段语句下画上波浪线。
[点评]重视过程性评价是持续掀起学生课堂活动激情的积极手段和有效策略。
本次练习中的“语文与生活”部分是有关生活中出现的新词的训练。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由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快速发展,新的词汇层出不穷,这要求学生在生活中要多留心,多学习。本题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了解一些生活中最新出现的词汇。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情趣,培养学生对现实和社会的关注。教学之前,本以为学生由于年龄关系和对社会生活的关注度不够,对生活中出现的新词不太了解,课堂上,当我一引入“劲歌劲舞”这个新词时,学生的话匣子就打开了,大有不吐不快之感。既然学生有强烈的表达欲望,我就势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畅所欲言。事实上,学生接触的新词比我还多,甚至有些连老师都没听过(有些是在游戏中的),少数同学对“房奴”“车奴”这些词语都能说得头头是道,真是让我刮目相看。由此看来,学生的智慧是无穷的,他们的认识远比我们心目中预想的要深,了解学生很有必要。
“口语交际”部分设计了一个“小小即兴演讲会”,让学生用五分钟的时间作准备,再用不超过两分钟的时间当众演讲。题中列出了供选择的话题,这些话题都是学生平时生活、学习中考虑的问题,所以,较容易准备,也有话可说。旨在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学会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加以思考,学习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方法,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并能即兴清晰、流畅地表达出来。
《练习5》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练习5》位于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五单元。本次练习安排了五个板块的训练内容,包括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和学写毛笔字。其中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口语交际是本次训练的重点。
【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孩子开始从被动的学习主体向主动的学习主体转变,心理发生了明显的转变。他们和低年级学生相比具有比较强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学生在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方面都有了较好的提高,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动手操作的能力。他们喜欢在自己的探索中获取知识,喜欢在玩中学,喜欢在做中学,喜欢在想中学,喜欢在用中学。对周边的事物产生着浓厚的兴趣,有着强烈的学习愿望,虽然开始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但是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极其有限,社交经验缺乏,经常会遇到很多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练习五的教学,提高他们综合学习能力。让他们懂得学习知识的重要性,懂得生活中难免有人会遇到难题,如果大家来帮忙出主意,想办法,问题就可能较快得到解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真读《争功》这篇童话故事,能按要求完成文后作业,懂得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学会谦让,不要骄傲自满。
(2)读背“读读背背”中八个成语和鲁迅的一句名言,初步了解这些成语和名言的意思;增加语言积累。
(3)练习在课外收集自己喜欢的名言。
(4)能根据具体的情况,帮助同学出出主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懂得人多智慧多的道理,培养助人为乐的优良品质;
(5)写好带有长捺的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6)学写毛笔字,练习写两点水和三点水。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争功》这篇童话的学习,懂得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学会谦让,不要骄傲自满。
(2)通过口语交际训练,懂得人多智慧多的道理,培养助人为乐的优良品质;(3)通过口语交际训练,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根据短文内容来把故事补充完整,明白文中蕴含的道理。
2、读背“读读背背”八个成语和鲁迅的一句名言。
难点:口语交际中如何引导学生根据具体的情况,帮助同学出出主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教法、学法】
教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运用各种手段,通过激励、点拨、引导,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之深刻领悟童话中所蕴含的道理。口语交际部分使学生能根据具体的情况,帮助同学出出主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学法:课标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我们可以运用“自读—质疑—交流——小组合作探究——多种展示”这样一种学习过程来实现对练习的学习。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处处留心”读短文完成练习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一起来学习练习5。请同学们把课本打开,我们先看第一题:处处留心。我们来看这样一幅图,仔细观察各个部分的组成。
2、教师谈话:图上画的是一台电脑。它由主机、显示器、键盘和鼠标等几部分组成(说时屏幕进行相应的显示)。主机相当于电脑的心脏,运算、处理信息等等工作都由它来完成;键盘和鼠标是用来输入信息和指令的;而显示器则是把结果显示出来。有了这几部分,电脑呢,就能发挥它强大的功能。
【设计意图:借助多媒体简略介绍电脑几个主要部件的作用,为学生学习童话《争功》奠定基础】
3、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读一篇有关电脑的童话,名字叫《争功》。
4、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篇有趣的童话,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每一小节的意思,并想一想:读了短文,你知道了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童话,充分读懂这则童话,使学生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童话主要写电脑几个部件都在夸耀自己的作用最大】
5、读懂短文,首先就要知道短文写了什么。短文中还有两处画了线,你们发现了没有?这两个画线部分的意思,你理解吗?来,反复地读一读这两句话。看看,由画线的部分,你想到了什么成语?
(由“你一句我一句”,可以想到成语“七嘴八舌”;由“再也按捺不住了,急匆匆地”,可以想到“迫不及待”。)
6、下面就请同学们把画线的部分换上这两个成语,再读读,体会一下感觉怎么样?
7、我们一起读,瞧,用上恰当的成语,不但意思清楚明白,而且更简洁了。【设计意图:在学生读懂短文的基础上,用恰当的成语替换画线的部分,这样的设计培养了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
8、童话中显示器、键盘、鼠标都争着说自己的功劳最大,而主机却在一旁默默不语。看到这样的情景,小主人会说些什么?请你将小主人的话补写下来,然后同桌交流一下,说说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写!
【设计意图:在学生读懂短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补写小主人说的话,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板块:读背成语和名言
1、学完了精彩的童话,接下来我们来学习“读读背背。”这一次的读读背背,一共有8个成语和一句名言。课前同学们已经做了预习,我们先来看看这8个成语。
2、自由读一读这8个成语,注意把每个字音都读准了,把词语读熟。
3、指名读、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读,读准八个成语的音,把成语读熟。】
4、读熟了成语,这8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呢?谁来说说你理解了哪个成语的意思?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5、谁来说一说你理解了哪个成语?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6、如果一个人读书很多、学问很大,用成语来说,我们可以说这个人怎么样?如果一个人经过刻苦学习,取得了很大的成果,我们可以说这个人怎么样?如果你看到一个有学问的人,举止言谈都很有礼貌,我们就可以说这个人怎么样?
7、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在学生读准八个成语的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弄懂这些成语的意思,体现积与用的有机结合】
8、请同学们把前六个成语连起来读读、想想,你想到了哪些人呢?
9、前六个成语写出了童第周、袁隆平„„等科学家、教授的形象。现在,让我们看看书上插图,连起来背一背?
【设计意图:在学生弄懂这些成语意思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这些成语是围绕“学习” 主题选编的,都是用来形容人有学问的。】
10、谁来给大家背一背。
11、这里还有一句鲁迅的名言,谁来说一说你对鲁迅先生的了解?
12、自己先读一读,然后同桌互相读一读,注意纠正对方读错的字音。
13、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那鲁迅的名言是说什么意思呢?“喝咖啡的功夫”又是指什么?同桌议一议。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把鲁迅的名言读正确、读通顺的基础上,理解这句名言的意思。】
13、鲁迅先生的这句话就是说:我不是“天才”,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是因为我把别人消闲的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想想我们周围的同学,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体会呢?世上哪里有天才,真正的天才,是那些充分利用时间的人。
14、孩子们,其实只要我们充分利用时间,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天才。记住这句话吧!请大家读一读,背一背,看谁背得最快。
【设计意图:在理解这句名言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背诵,使学生熟读成诵。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学会做时间的小主人。】
第三板块: 写好钢笔字,指导写好捺画
1、接下来我们看第三题“写好钢笔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今天要写的三个字,边读边组词。
2、请孩子们仔细观察“题、起、迈”这三个字的共同特点,就是都有一平捺。那写这一捺时要注意什么呢?请读一读“我的发现”。
3、谁来说一说。(这三个字都是半包围结构,都有一个长“捺”。而且书写时捺都要伸长,才能托住上面)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真观察田字格中的三个字,发现它们的共同特点:都是半包围结构,都有一个长“捺”。而且书写时捺都要伸长,才能托住上面。】
4、下面,看老师来写这三个字,书写时 “题”的捺要稍微陡一些,也就是要竖起来些;“起”的捺要比“题”的捺稍微平一点,起笔在字的中部向下一点;而“迈”的捺则要写得平些。
5、看清楚了吗?请同学边描红边体会。
6、下面谁来展示你的钢笔字作品?
【设计意图:学生在自己观察,教师讲解、范写的基础上,自己练习书写,并通过生生互评、师生互评掌握长捺的写法。】
第四板块:口语交际 《帮他出主意》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你有没有拿不定主意的时候?最后是如何解决
问题的?
2、同学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太多了,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当我们的小伙伴在遇到难题,或拿不定主意时,如果我们大家都能帮他出出点子,想想办法,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大家想不想试着为小伙伴解决难题呢?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引导学生明确口语交际的要求,激发学生说的欲望。】
二、创设情境,激发交际
1、接下来,我们先来看一个故事。
故事一:小明在上学路上拾到一元钱,他想把钱交给老师,可是又怕大家说他是 “假雷锋”,更何况这一元钱还可以用来买枝冰棍儿呢。小明有点左右为难,你能帮他想想办法,出出主意吗?
2、今天我们班的同学也遇到问题了,要请我们大家帮帮忙,愿意吗?
3、请同学们重点选择一个问题,帮他出出注意,想想办法,注意请你多出几个主意,选一选,哪个好一些,在四人小组里交流。
4、谁来说说你选择哪个问题,你想出了什么办法?。
5、孩子们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遇到过哪些困难?你能把自己的问题提出来,让大家帮你出主意吗?同学们可以自由组合,还可以用讲故事、演小剧等多种形式来表现。
6、谁来说说生活中你遇到过哪些困难?你能帮他出出主意吗?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情景的创设,激发交际,不但使学生有话可说,而且把课堂延伸到生活,拓宽了语文学习的空间,体现了生活处处皆语文的教学理念。】
三、总结谈话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讨论,你有些什么收获?
2、教师小结:同学们今天很热心为别人出主意,而且大家都想得很周到,希望你们在生活中也能伸出你热情的双手,真诚地帮助别人。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谈收获这一环节的设计,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懂得在生活中要热心真诚地帮助别人。】
第五板块:学写毛笔字
1、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学写毛笔字。”中国书法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它开放、豪迈,可以说是全世界最漂亮的文字。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一定要学会写毛笔字。
2、从古到今,出现了许多了不起的书法家。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书法名家的作品。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历代书法名家的作品,激发学生练习书法的热情。】
3、毛笔书法作品欣赏到这里,今天我们学习写两点水和三点水。
4、指导书写。
(1)观察:两点水,三点水在书写时要注意什幺?(2)学生上台用粉笔写出笔画走势
(3)再认真观察带有两点水的“决”和带有三点水的“江”这两个字的结构,每部分在格子里站什幺位置。
(4)教师边范写边讲解书写方法。(5)学生练习、反馈,发现问题再指导。
5、练习。
(1)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2)学生在米字格中练习,教师指导两个字的位置和大小。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教师讲解、示范的基础上,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
6、展示学生作品:下面谁来展示你的毛笔字作品?
实物投影有代表性的学生的作业,全班评议,对好的夸一夸,对于有 毛病的字进行“会诊”、“治疗”,师随机用红笔纠正。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78
【教学要求】:
⒈关于城市别称的字词句练习。
⒉写好左边有撇的钢笔字。
⒊读读背背成语和名句。
⒋口语交际——说笑话。
⒌学写毛笔字——斜捺和平捺。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⒈第一部分
⑴读题:弄清题目的要求。
⑵自由读城市的名字及别称,不认识的字自己查查字典。
⑶指名读,注意纠正字音。
⑷你了解哪个城市,能说一说吗?
⑸连线。
⒉第二部分
⑴读题:明确题目的要求。
⑵自由选择做题。
⑶小组学习:交流所写的答案,讨论。
教师巡视指导,回答学生提出的疑问。
⑷完成全部的练习。
⑸指名说说填写的内容,纠正。
⒊第三部分
⑴小组学习:介绍交流,你还知道哪些城市的别称?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别称?
⑵小组汇报。
⑶练习:写写城市的名称和它们的别称。
二、教学第二题:写好钢笔字
⒈认识要写的字。
⒉读一读“小小建议”:右边的撇要注意和左边的笔画相互穿插。
⒊学生仔细观察,比较每个字左右两部分的大小比例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⒋这三个字怎么写才好看呢?指名学生说。
⒌教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写。
⒍请学生描红、仿影,提出明确的要求:笔笔入目,看准每个部件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⒎反馈:展示写得好的同学,进行表扬评点;指出存在问题,进行纠正性练习。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1.审题:指名读题目,弄清本题要求。
2.教学第一部分。
(1)指名读“东方之珠”,教师谈话导题;这篇课文描写了香港的繁华、热闹与美丽。今天我们要学的成语也是描述城市繁华的的。
(2)出示八条成语。
(3)学生自由读,想想你学会了哪个成语。
(4)谁愿意做小老师领读?
(5)说一说你知道的成语意思,教师给予适当讲解。
(6)练习,学生自由练读,同桌自由背诵,指名背诵。
(7)小组交流比赛。
3.教学第二部分。
(1)出示: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2)教师范读,介绍:这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孟子的名言。
(3)指名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师生点评。
总结:爱别人的人,别人也常常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常常尊敬他;尊敬我家的老人,也要推己及人,尊敬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也要推己及人,爱护别人家的孩子。
(4)练习:学生自由练习朗诵。,同桌互相背诵。
(5)反馈:齐背,指名背。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明确要求:今天我们学习“斜捺”和“平捺”的运用方法。
2.教师书写“斜捺”和“平捺”,指导运用方法。
3.学生练写。
4.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说笑话
课前准备:每位同学准备几个笑话。形式要短小,思想要健康,能蕴涵一些生活中的道理则好。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训练要求是什么。
2.指导。
(1)启发谈话:学生们都很喜欢听笑话。笑话以它有趣的情节和语言,深深地吸引我们每一位同学。课前,同学们都准备了几个笑话。今天这节课我们大家就来说说笑话,看看哪位同学说得最有趣。
(2)小组练习要求;
①每个同学都要参与这项活动,先在小组里讲,看谁在小组里讲得最好。
②每个小组推选一位同学在班级里讲,看谁在班级里江得最有趣。
③讲笑话时自己不能笑,逗人的地方特别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懂,否则不会起到逗人的效果。说笑话时如果能配以动作姿势,效果会更好。
3.练习。
(1)每人在小组里练讲。(教师巡视指导)
(2)每个小组派代表在班上讲。
(3)师生评议。
二、总结
【教学实践】
一、回顾旧知, 梳理知识
师:请同学们一起解答下面的题目:
(师生问答顺利)
师:表现得真棒, 如果把口算难度加大, 谁敢来挑战?
个别抢答:57+51=89-38=650+350=5000-1600=
二、归纳知识点, 搭建知识网络
师出示题目:给你一双“火眼金睛”能发现下面的错误, 并把它改正过来吗?
师:请小朋友们任选一道, 把改正过来的算式写在草稿纸上。 (生独立完成, 师巡视指导)
(在独立完成的过程中, 基础比较厚实的同学率先完成)
师:改好的同学, 同桌间互相交流, 看看双方都改得一样吗!
师:谁愿意展示你的发现? (一生上台展示)
师:你发现了哪道题有错?
生:我发现第一题347+583, 做错了。
师:错在哪里?
生:得数错了。
师:原因是什么?
生:7+3=10, 忘记进位“1”。
师:来展示一下你是怎么改的。 (生展示)
(这时有学生举起手喊出做错了)
师 (鼓励的语气) :不着急, 看看他是怎么想的?
生:用7+3=10, 写0进一位;4+8=12加上进位1, 得13写3进一位, 3+5=8…… (这时发现了错误)
生:老师我也错了。
师:错在哪?
生:我也忘记进位了, 3+5=8, 加上进位1应该得9。
师:现在同意了吗?
师:出错是难免的, 可贵的是拥有自己发现错误并能改正的品质。其实这种错, 是在万以内加减法里面特别容易出现的情况, 他的错反而给了我们重要的提示…… (停顿)
生:千万不要忘记“进位”。
师:有什么方法, 能把它记住吗?
生:可以把进位放在心里算, 提醒自己不要忘记。
生:这个方法不好, 应该做个记号, 比如进一, 就写1, 进二就写2, 以此类推。
生:做记号不美观, 容易看混。
生:何必这么麻烦, 验算验证一下就知道有没有错。
……
师:大家真了不起, 简单的一道题, 可以给我们带来这么多的收获。看看第二道题, 有没有新的发现。 (生展示)
师:你们同意她这样做吗?你是怎么想的?
生:7借十位上的1, 17减去9得8, 十位上0被借走了剩下9减去3得6, 8被借走了1, 剩下7减4得3, 结果是368。
师:表达能力真强, 说得很清楚。
师: (指向原来的题目) 它错在哪里?
生:得数错了。
生:十位上的0, 被借走了, 应该剩下9。
师:不借不行吗, 一定要借?
生:不行, 个位上的7减9, 不够减, 必须要向十位借1, 十位上0被借走1个, 就退下来变9。
生:个位减个位, 不够要向十位借, 十位退“1”, 十位减十位不够要向百位借, 百位退“1”。
师:这也是一种特别容易出错的情况, 把它叫做“忘记退位1”。 (板演)
师:第三道题, 你们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是加法, 不是减法。
生:这样不行, 你把题目改变了。
(老师在做幻灯片时, 粗心把“+”遗漏了)
生:你怎么知道, 题目为什么不是减法?
生:题目写着635+366。
生:可是下面列竖式, 没写“+”, 这不是改错题吗?又没说改哪里!给它添上减号得数不就对了吗! (其他学生听后, 都点点头, 感觉有道理)
师:两位同学都很有道理, 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告诉了我们同一个道理“知错就改”。
师:不同的三道题, 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收获。现在你们觉得笔算加减法时应该注意什么?
生:不要忘记进位。
生:不要忘记退位。
生:做题时要细心。
生:计算要认真检查。
生:符号不要抄错。
……
【教学反思】
案例中的三道错题呈现了3种学生在计算中经常会出现的错误:忘记进位“1”、忘记退位“1”、抄错符号。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力求达到在新课标要求的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基础上, 增加“有效反思”作为学会学习的方式,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 经历知识在大脑中的建立、否定、再建立过程, 使学生建立牢固的知识结构。
一、创设反思情境, 培养反思意识
本节课设计了3处反思的机会, 让学生在对3道题错因查找探究过程中, 把注意力和专注力花在了“反思错题”上。
教师只有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去反思、去评价, 才能更好地培养其反思能力, 以及根据反思的结果自觉进行自我调控的能力。本节课在“347+583”错题反思中, 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已经想到它的错误是没有进位“1”, 然而在实际计算的过程中, 自己又错在“同一棵树上”。其他同学才会有激烈的反应。教师并没有着急纠正他的错误, 也没有请其他学生评价。而是采取“自己落下病根, 自己找药”的策略, 继续让该学生复述自己的思维过程, 在恰当的时候, 又是他自己发现了自己的错误, 自然地说出了“我也忘记进位了, 3+5=8, 加上进位1应该得9”。真正让这位学生掌握了这类题的解决方法, 同时也帮助其他的同学体验到“进位1”的易错点“千万不要忘记进位”, 在不知不觉中突破了难点, 也增强了学生的反思意识。
二、探寻出错根源, 提高反思能力
本节课出示一些有关本节课重、难点的错例, 让学生先观察、思考:这些题错在哪里?并在小组内合作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做第二次反思。最后请生1上台演示交流汇报, 在这个过程当中, 教师又通过“错在哪里、他的错给了我们重要的提示、有什么方法, 不让它忘记吗”等反思性语言, 在不断的认知冲突中, 一次次指引回望, 追溯过程。几次不同的主体反思逐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 自然而然地体会“进位”。接下来, 教师继续步步为营, 层层递进, 一句:笔算加减法时应该注意什么?引导学生分析找到错误原因:或因粗心或解题习惯不良或对知识理解掌握不牢等。学生找准了缘由, 对症下药, 吃一堑, 长一智, 通过反思, 可以发现知识或思维方法上的薄弱环节, 可以找出错误的根源所在。从某种意义上说, 学生的思维品质可以在尝试错误后的反思过程中得到优化。
三、追寻思辨争论, 提升反省层次
尝试一:“写什么”和“怎么写”谁主沉浮
第一次磨课开始了。通过讨论,大家一致通过,“写什么”一笔带过,重点落在“怎么写”上。三位老师从两篇例文的不同教学方法入手,由点到面,着重指导技法,写好同一类的物品。思路一:以电脑为例,学第一篇例文《小闹钟的自述》,让学生学会写电器;思路二:以扫帚为例,学《小溪流的自述》,让学生学会写教室里的物品;思路三:两篇一起学,放手让学生写一件熟悉的物品。
第一遍试教下来,我们听者着急,上课者更着急。课堂上学生被动说电脑、写电脑,无兴趣、无激情,再加上学生对电脑的构造很难准确表达,写出来的文章语言单调,缺乏吸引力。整个课堂感觉充斥着写作技巧的指导,缺乏儿童的童真、童趣。
尝试二:“技法多”“童趣少”如何改观
第二次磨课开始了。面对不成功的尝试,我们开始寻找失败的原因和新的对策。像电脑这一类的电器,是学生不够熟悉的,也是很难表述的,看来内容得换,就换孩子们喜欢的东西吧,如玩具等;重点指导写一种物品,看似教会学生写细致生动,但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千篇一律,缺乏创意,看来该放手让学生写,在学生习作后作重点指导,可避免这一问题。新的思路形成了:思路一:学第一篇例文《小闹钟的自述》后,让学生用学到的方法通过观察心爱的物品说一说,然后介绍某个方面;思路二:学《小溪流的自述》后,教师出示一把扫帚,让学生观察练说,再展开想象,写一写扫帚的遭遇;思路三:学完例文后,出示大树的图片,让学生想象大树的内心,通过口头自述,指导方法,进行写作训练。
第二次尝试也结束了,效果仍然不满意。写心爱的物品,学生有些兴趣,但主要是以观察为主,没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写扫帚,只是出示了一把平平常常的扫帚,观察、想象很平常,写出来的文章也很平常;写大树,更是与学生离得远,无法引起共鸣。问题出在哪儿呢?
尝试三:从“有我”到“无我”
大家仍在反思,仍在琢磨,似乎一定要找到一条真正回家的路。有的说,还是以大树为例,出现各种各样的树,来激发学生的联想,其实这条路是走得通的,但我们当时还没能走出误区,信心不足;有的说,还是写书包吧,这是学生的随身之物,学生有感情,有话写。有的说,我们重写扫帚吧,两把扫帚比较着试试看,一听构思,行!就这样上。
结果,一举成功!
这堂课上,老师带着学生学例文后,拿出了一把新扫帚,让学生帮这位不会说话的扫帚小姐介绍自己。学生运用学到的观察方法,展开适当的想象,将扫帚的外形介绍得较为生动有趣,教师则借机指导叙述要有条理。听:“我是一位美丽的扫把小姐,头上长着又密又长的红头发,就像一丛草,红通通的脸蛋上长着两个小眼睛。‘眼’不可貌相,它的作用可大了!如果没有它们,我的头发就会七零八落;更重要的是,我的眼睛虽小,视力却是3.0,地上的一点小碎屑都休想逃过我的眼睛……”接着,老师拿出了一把扫帚,告诉学生:两个月后,这把扫帚就变成了现在的模样,让学生看了一段同学伤害扫帚的录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拿出笔来替扫帚小姐“控诉”一下。学生自然是“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有感而发了。看:“那一天,是我永远忘记不了的日子。放学后,扫楼梯的两个同学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大打出手。一位同学败下阵来,却又不甘示弱,一把操起我,狂舞着向对手冲去,对手也拿着一把扫帚,剑一样向我刺来。‘啪!’ 我的脸皮立即被刺破了,几乎昏了过去。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个同学立即又发出了‘破空寒冰砍’,又是“啪”的一声,我苗条的身子一下子被撞断了……”
【教学反思】回顾我们的教研之路,我想:要让我们的作文教学回归本真,真正踏上回家之路,我们必须记住两点:
1. “写什么”比“怎么写”更重要。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已经储备了很多关于“写什么”的积蓄,问题是在我们的习作课堂里能否提供一个相对集中的话题,从而通过各种方法积极地唤起学生的储备。因而,“写什么”即文章的内容是第一位的。至于“怎么写”即用怎样的形式来写,那要看对何人表达,在何种场合表达,为达到何种目的而表达,不必刻意去“包装”。
2. 教师“有童心”比“讲技巧”更重要。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在第三次试上的作文课上,教师的教学真正走进了孩子的心灵,面对漂亮的扫帚小姐他们禁不住赞美;而面对面目全非的扫帚小姐,他们同样生气、难过。在他们有话要说,有情要诉的情况下趁热打铁,让他们动笔写自然水到渠成了。
这样,当写作与自己的生活世界完全融为一体时,写作就是生活,而生活就变为写作了。所以,我们应更多地关注孩子们的生命状态和精神自由,追寻一种儿童精神。我们的教师具备童心非常重要,因为童心闪烁真诚,童心引领发现,童心诱发灵感,童心升华情趣,童心会使教师时时充满童趣,时刻理解关注孩子。
【同伴点评】纵观这次课题研究活动,虽然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败有荣,但对于老师们来说,付出值得,收获颇多。尤其是在一次次的尝试中,真正明白了只要我们的教师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创造各种条件和机遇,便能激发儿童的潜质,擦亮他们尘封未启的“天使之眼”,教会他们面对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用自己的童眼、童心去感受、去爱憎、去感动,产生倾诉的愿望,从而写出一篇篇感人的作文,描绘他们美好的童年。
【练习5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练习1》教学反思10-09
小学数学练习课的教学反思09-07
历史练习7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0-20
高二数学必修5练习题06-28
哲学第5课练习题07-27
《练习8》教学设计06-13
《0X5=?》教学反思06-24
《练习二》优秀教学设计09-11
8《圆锥的体积练习》教学设计07-12
《兰亭集序》的教学练习题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