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检测工作总结

2025-02-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mt检测工作总结(通用8篇)

mt检测工作总结 篇1

南京佳业检测工程有限公司 二O一二年六月 技术工作总结

我于2000年毕业于湖南省劳动人事学校无损检测技术与应用专业,毕业后一直坚持自学,在2008年取得由湖南大学主考的机电一体化工程专业大专文凭。从2002年到2007年这五年里,我在广东华泰检测科技有限公司茂名项目部工作,主要从事板材、管材入库检验中的无损检测工作部分以及压力管道安装无损检测。2007年2月至2009年2月,在海南赛福特检测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主要负责化工设备安装的无损检测管理工作。2009年3月至2009年8月,任岳阳市长达无损检测有限公司南宁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参与了上十台1000M3以上球形储罐的超声、磁粉检测工作。2009年9月至今任南京佳业检测工程有限公司UT检测责任师,全面参与了扬子-巴斯夫二期A3区的RT检验和公司的UT检测质量管理工作。参加工作以来,时刻不忘向身边经验丰富的前辈学习,以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利用一切机会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经过多年的学习,专业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也积累了一些射线检测的工作经验。

下面就我在1000M3液化石油气球罐定期开罐检验时,用浮排代替脚手架时,做罐内表面磁粉检测方面的技术认识进行一些总结,恳请老师指导。

一、背景概述

根据TSG R0004-200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规定,压力容器一般应当于投用3年内进行首次全面检验,即使是安全状况等级最好的压力容器,一般每6年也要进行一次全面检验。而每次全面检验,置换、清洗、喷砂除油漆、搭脚手架等等,工作量非常大。特别是罐内脚手架的搭设,由于下人孔离地面的高度不大,搭设脚手架的钢管进出很不方便,再加上人孔比较小(φ500左右),只能同时容纳两个人一起工作,所以搭设罐内脚手架的劳动强度特别大、工期也拖得比较长、成本自然也低不了。为了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有企业建议用浮排代替脚手架做罐内表面的检测,具体方案是:开罐后,检验人员进入罐内将下极板和不用搭设脚手架能检测到的位置检测完,然后将搭设浮排的材料从下人孔送入罐内,在罐内搭建好浮排,然后封闭下人孔,向罐内注水,使浮排上浮,等浮排上升到预定位置后停止注水,检验人员从上人孔顺绳索悬梯下到浮排上,划动浮排绕罐壁一周进行检测,检测完后,检验人员撤离,再次向罐内注水,如此反复直至全部检验工作完成。

二、面对的问题

以上建议方案是很好的解决了罐内搭设脚手架的问题,但是却给检测带来了不方便。首先是检验人员安全的问题,其次是技术方面也带来了挑战。比如:环境潮湿对用电安全带来了隐患、罐内表面凝结水汽,无法使用反差增强剂、人员有可能落水、下人孔封闭通风不好,罐内空气质量差等等。

三、问题的解决

1、为了防止人员落水,浮排必须搭建护栏,浮排的浮力必须最够大,人员穿救生衣,系救生索,且浮排应由有丰富驾船经验并熟悉水性的人员操控,在球罐的中轴线(上下人孔连线)上有固定浮排的管或钢丝绳。

2、每次进罐检验之前必须测试罐内空气质量,只有空气质量达标才能进入。在上人孔加装强制送风装置并用软管将风送到接近水面的位置,所有进罐人员必须带防尘口罩。上人孔设专人监护,进罐和出罐必须记录并由当事人签名确认。

3、引入罐内的电源必须加装漏电保护开关,在罐内应使用的防暴打磨机,罐内电缆不得有接头。

4、磁粉探伤机使用CDX-Ⅲ型磁粉探伤机,交叉磁轭,并且磁粉探伤机主机也放在罐外,主机与交叉磁轭之间的连接电缆必需加长到可以检测到罐最下层的长度,对于1000M3球罐此电缆长度最好大于16米。由于电缆加长了,电阻随之加大,通过磁轭的电流会减小,提升力也会随之减小,所以,用于此检测方案的磁粉探伤机必须定制。

mt检测工作总结 篇2

MT2000型全固态短波发射机由功率指示单元、谐波滤波单元、电源单元、激励单元、功放单元、射频控制单元等组成。现将各单元主要功能介绍如下:

1.1 功率指示单元

功率指示/天线选择单元用于显示发射机的输出功率和反向功率, 功率值可从功率表的刻度盘直接读取, 通过功率选择开关可在正向功率和反向功率之间切换;通过天线选择开关选择不同的配置天线。现在新机型是通过对整机输出功率的电压采样, 由微电脑板控制A/D转换, 并驱动数码管显示相应的入射功率和反射功率值。功率指示单元包括减法电路, 射极跟随器, A/D转换电路, 单片机控制电路, 数码显示电路等。

1.2 谐波滤波单元

谐波滤波器主要作用是抑制谐波, 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配谐作用, 谐波滤波器包括8块谐波滤波板和继电器切换板。谐波滤波器将整个短波频段划分为连续的8小段, 通过激励器送来的分段控制信号, 选通相应的继电器;谐波滤波板为椭圆函数滤波器, 在兼顾谐波抑制的情况下, 在频率分段内阻抗与50欧姆相配。谐波滤波器的结构采用椭圆函数的滤波器结构。椭圆函数滤波器比其它形式的滤波器结构最大的特点是其陡度系数在所有滤波器结构里是最大的。MT2000型发射机的谐波滤波器采用了5阶的椭圆函数滤波器结构, 在达到同样效果的情形下, 如果采用巴特沃斯滤波器结构, 其阶数将达到14阶以上, 但这就会给滤波器的设计带来困难, 因此采用椭圆滤波器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1.3 接口单元

接口单元的功能主要是整机控制信号的汇集地, 各种控制和遥控数据的输入和输出, 以及信号的分流。

1.4激励器单元如图

a.频道数码管显示 (00-99)

b.频率数码管显示 (3200KHz~26100KHz)

c.仪器输出状态数码管显示

d.仪器输出幅度数码管显示 (4.8dBm-21dBm)

e.电源开关 (I为接通)

f.功能键改写指示 (频道指示、频率指示、功能指示、幅度指示)

g.数字键 (0-9阿拉伯数字)

h.输出状态指示 (电源、232通讯、关断、故障、发射机滤波器分段改写、发射机主机滤波器每段正向功率保护参考电压设置、AM、FM、满功率状态输出、1/2功率状态输出、1/4功率状态输出、满功率状态存储、调谐状态等指示) 。

1.5功放单元

功率放大单元主要包括:5W前置放大器 (PRE-AMPLIFIER) ;100W驱动板 (DRIVERl00W) ;8个350W功率放大器 (PAlPA8) ;功率分配器 (POWER SPLITLER) :功率合成器 (HYBRID COUPIER) , PA-静噪板 (PA-MUTING) ;功放保护板 (PA-PROTECTION) 等。

1.6电源部分

电源包括整流部分和DC/DC电源变换板部分, 电源板具有过压保护、功放过流保护;面板LED指示在故障时由绿色变为红色, 给出报警指示。

2激励器的维护与故障判断

当激励器用过一段时间后要注意保养, 例如风机的检查转动是否正常。检查开关电源输出是否正常, 各电压偏差是否过大。检查各频段的控制信号是否正常。

当激励输出不正常时, 可利用示波器与万用表检查出故障部件, 或用互换方法来确定故障部件, 及时和海华公司联系更换, 其中有三个部件要重点检查, 例如开关电源输出、控制板与DSP主板的通讯及其各个接口、DSP主板的输出是否正常。

3 总结

要使发射机能够高质量地运行, 维护工作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维护工作包括管理、调整、检修等多重含义, 是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总和。

只注重理论学习, 忽视对机器的实际维护, 往往不能正确而快速地调整机器, 确定故障部位;而只注重实际经验, 忽视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虽然也能处理一些问题, 但具有一定的偶然性, 维护工作也只能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

作业指导书 (MT) 篇3

1范围

1.1本规程规定了承压设备焊缝及其原材料、机加工部件磁粉检测方法及质量分级要求。

1.2

本规程适用于铁磁性材料制板材、复合板材、管材、管件和锻件等表面或近表面缺陷的检测,以及铁磁性材料对接接头、T

型焊接接头和角接接头等表面或近表面缺陷的检测,不适用于非铁磁性材料的检测。

1.3

承压设备有关的支承件和结构件,也可参照本部分进行磁粉检测。

1.4引用标准

1.4.1

NB/T47013.1-20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部分:通用要求》

1.4.2

NB/T47013.4-20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4部分:磁粉检测》

检测人员

2.1

磁粉检测人员应按国家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的相关规定取得相应的资格(MT-III、II、I级)后,才能从事与该方法和该资格级别相应的无损检测工作。2.2磁粉检测人员应具有一定的金属材料、焊接及热处理、设备制造安装等基本知识。

2.2

磁粉检测人员的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5.0(小数记录值为1.0),测试方法应符合GB

11533的规定。且应每年检查一次视力。不得有色盲。

2.3

MT-II级或以上人员出具磁粉检测报告。

3磁粉检测程序

磁粉检测程序如下:

a)

预处理;

b)

磁化;

c)

施加磁粉或磁悬液;

d)

磁痕的观察与记录;

e)

缺陷评级;

f)

退磁;

g)

后处理。

4检测工艺文件

4.1

检测工艺文件包括工艺规程和操作指导书

4.2工艺规程除满足NB/T47013.1的要求外,还应规定下列相关因素的具体范围或要求;当相关因素的一项或几项发生变化并超出规定时,应重新编制或修订工艺规程。

a)

被检测对象(材质、形状、尺寸等);

b)

磁化方法;

c)

检测用仪器设备;

d)

磁化电流类型及其参数;

e)

表面状态;

f)

磁粉(类型、颜色、供应商);

g)

磁粉施加方法;

h)

最低光照强度;

i)

非磁性表面反差增强剂(使用时);

j)

黑光辐照度(使用时)。

4.3

应根据工艺规程的内容以及被检工件的检测要求编制操作指导书,其内容除满足NB/T47013.1的要求外,至少还应包括:

a)

检测区域和表面要求;

b)

检测环境要求;

c)

检测技术要求:灵敏度试片显示,磁化方法,磁化规范,磁化时间等;

d)

磁粉或磁悬液的施加方法;

e)

磁痕观察条件;

f)

退磁要求。

4.4操作指导书首次应用前应采用标准试件进行工艺验证,以确认是否能达到标准规定的要求。

安全要求

5.1

电流短路引起的电击或在所用相对较低电压下的大电流引起的灼伤。

5.2使用荧光磁粉检测时,黑光灯激发的黑光对眼镜盒皮肤产生的有害影响。

5.3使用或除去多余磁粉时,尤其是干磁粉,其悬浮的颗粒物等被吸入或进入眼睛、耳朵导致的伤害。

5.4使用不符合要求的有毒磁粉等材料引起的有害影响。

5.5易燃易爆的场合使用通电法和触头法引起的火灾。

检测设备和器材

6.1磁粉检测设备应符合JB/T

8290的规定。

6.2提升力

当使用磁轭最大间距时,交流电磁轭至少应有45N的提升力;直流电(包括整流电)磁轭或永久性磁轭至少应有177N的提升力;交叉磁轭至少应有118N的提升力(磁极与试件表面间隙为小于等于0.5mm)。

6.3黑光灯

当采用荧光磁粉检测时,使用的黑光灯在工件表面的黑光辐照度应大于或等于1000μW/cm2,黑光的波长应为315nm~400nm,峰值波长约为365nm。

6.4黑光辐光照度计

黑光辐光照度计用于测量黑光的辐照度。其波长应为315nm~400nm,峰值波长约为365nm。

6.5光照度计

光照度计用于测量被检测工件表面的可见光照度。

6.6退磁装置

退磁装置应能保证工件退磁后表面剩磁小于或等于0.3mT(240A/m)。6.7

辅助器材

一般应包括下列器材:

a)

磁场强度计;

b)

A1

型、C

型、D

型和M1

型试片、标准试块和磁场指示

c)

磁悬液浓度沉淀管;

d)

倍~10

倍放大镜;

e)

通电时间定时器;

快速断电试验器;

f)

电流表。

6.8磁粉、载体及磁悬液

6.8.1磁粉

磁粉应具有高磁导率、低矫顽力和低剩磁,非荧光磁粉应与被检工件表面颜色有较高的对比度。磁粉粒度和性能的等其他要求应符JB/T6063的规定。

6.8.2

载体

湿法应采用水或低粘度油基载体作为分散媒介。若以水为载体时,应加入适当的防锈剂和表面活性剂,必要时添加消泡剂。油基载体的运动粘度在38℃时小于或等于3.0

mm2/s,最低使用温度下小于或等于5.0mm2/s,闪点不低于94℃,且无荧光、无活性和无异味。

6.8.3磁悬液

磁悬液浓度应根据磁粉种类、粒度、施加方法和被检工件表面状态等因素来确定。一般情况下,磁悬液浓度范围应符合表1的规定。测定前应对磁悬液进行充分的搅拌。

6.9标准试件

6.9.1标准试片

6.9.1.1

标准试片主要用于检验磁粉检测设备、磁粉和磁悬液的综合性能,显示被检工件表面具有足够的有效磁场强度和方向、有效检测区以及磁化方法是否正确。标准试片有A1

型、C

型、D型和M1

型。其规格、尺寸和图形见表2。A1

型、C

型和D

型标准试片应符合GB/T23907的规定。

6.9.1.2磁粉检测时一般应选用A1-30/100

型标准试片。当检测焊缝坡口等狭小部位,由于尺寸关系,A1

型标准试片使用不便时,一般可选用C-15/50

型标准试片。为了更准确地推断出被检工件表面的磁化状态,当用户需要或技术文件有规定时,可选用D

型或M1

型标准试片。

6.9.1.3标准试片使用于连续磁化法,使用要求如下:

a)标准试片表面有锈蚀、褶折或磁特性发生改变时不得继续使用;

b)使用试片前,应用溶剂清洗防锈油,如果工件表面贴试片处凹凸不平,应打磨平,并除去油污。

c)使用时,应将试片无人工缺陷的面朝外,并保持与被检工件有良好的接触。为使试片与被检面接触良好,可用透明胶带或其他合适的方法将其平整

粘贴在被检面上,并注意胶带不能覆盖试片上的人工缺陷。

d)试片使用后,可用溶剂清洗并擦干。干燥后涂上防锈油,放回原装片袋保存。

e)

标准试片使用时,所采用的磁粉检测技术和工艺规程,应于实际应用的一致。

6.9.2磁场指示器

磁场指示器是一种用于表示被检工件表面磁场方向、有效检测区以及磁化方法是否正确的一种粗略的校验工具,但不能作为磁场强度及其分布的定量指示。其几何尺寸见图1。

6.9.3中心导体磁化方法标准试块

中心导体磁化方法标准试块应符合GB/T23906的规定。

7磁化电流类型及其选用

7.1电流类型

磁粉检测常用的电流类型有:交流、整流电流(全波整流、半波整流)和直流。

7.2电流值

磁化规范要求的交流磁化电流值为有效值,整流电流值为平均值。磁化电流的波形、电流表指示及换算关系参见附录A

磁化方向

磁化方向包括纵向磁化、周向磁化和复合磁化.8.1

纵向磁化

检测与工件轴线方向垂直或夹角大于或等于45°的线性缺陷时,应使用纵向磁化方法。纵向磁化可用下列方法获得:

a)

线圈法(见图2);

b)

磁轭法(见图3)。

线圈法

图3

磁轭法

8.2

周向磁化

检测与工件轴线方向平行或夹角小于45°的线性缺陷时,应使用周向磁化方法。周向磁化可用下列方法获得:

a)

轴向通电法(见图4)

b)

触头法(见图5);

c)

中心导体法(见图6);

d)

偏心导体法(见图8)

8.3

复合磁化

复合磁化法包括交叉磁轭法(见图7)、交叉线圈法和直流线圈与交流磁轭组合等多种方法。

8.4

焊缝的典型磁化方法

磁轭法、触头法、绕电缆法和交叉磁轭法等典型磁化方法参见表B.1和表B.2。

磁化规范

9.1

磁场强度

磁场强度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确定:

a)

用磁化电流表征的磁场强度按4.10.6.3~4.10.6.5

所给出的公式计算;

b)

利用材料的磁特性曲线,确定合适的磁场强度;

c)

用磁场强度计测量施加在工件表面的切线磁场强度。连续法检测时应达到2.4

kA/m~4.8kA/m,剩磁法检测时应达到14.4kA/m。

d)

用标准试片(块)来确定磁场强度是否合适。

9.2轴向通电法和中心导体法

9.2.1轴向通电法和中心导体法的磁化规范按表3

中公式计算。

9.2.2中心导体法可用于检测环形或空心圆柱形工件内、外表面与电流流向平行或夹角小于等于45°的纵向缺陷和端面的径向缺陷。外表面检测时应尽量使用直流电或整流电。

9.3偏心导体法

对大直径环形或空心圆柱形工件当使用中心导体法时,如电流不能满足检测要求应采用偏心导体法进行分区域检测即将导体靠近内壁放置,依次移

动工件与芯棒的相对位置分区域检测。每次有效检测区长度约为4倍芯棒导体直径(见图8),且有一定的重叠,重叠区长度应不小于有效检测区长度的10%,其磁化电流按表4中公式计算,式中D的数值取芯棒导体直径加两倍工件壁厚。导体与内壁接触时应采取绝缘措施。

9.4磁轭法

9.4.1

磁极间距应控制在75mm~200mm

之间,其有效宽度为两极连线两侧各1/4

极距的范围内,磁化区域每次应有不少于10%的重叠。

9.4.2

采用磁轭法磁化工件时,其磁化规范应经标准试片验证。

9.5线圈法

9.5.1

线圈法产生的磁场方向平行于线圈的轴线。其有效磁化区域:低充填因数线圈法为从线圈中心向两侧分别延伸至线圈端外侧各一个线圈半径范围内;中充填因数线圈法为从线圈中心向两侧分别延伸至线圈端外侧各100mm

范围内;高充填因数线圈法或缠绕电缆法为从线圈中心向两侧分别延伸至线圈端外侧各200mm

范围内;

9.5.2

超过上述区域时,应采用标准试片确定。

9.5.3

低充填因数线圈法。

当线圈的横截面积大于等于被检工件横截面积的10倍时,使用下述公式:

偏心放置时,线圈的磁化电流按式(1)计算(±10%):

正中放置时,线圈的磁化电流按式(2)计算(±10%):

9.5.4高充填因数线圈法或缠绕电缆法。

即线圈的截面积小于或等于2倍被检工件截面积(包括中空部分);其线圈的磁化电流按式(3)计算(±10%):

9.5.5中充填因数线圈法

即线圈大于2倍而小于10倍被检工件截面积;其线圈的磁化电流按式(4)计算:

9.5.6上述公式不适用于长径比(L/D)小于2的工件。对于长径比(L/D)小于2的工件,若要使用线圈法时,可利用磁极加长块来提高长径比的有效值或采用标准试片实测来决定电流值。对于长径比(L/D)大于等于15的工件,公式中(L/D)取15。

9.5.7

当被检工件太长时,应进行分段磁化;每次磁化有效磁化范围不超过其有效磁化区域,且应有一定的重叠,重叠区长度应不小于分段检测长度的10%。检测时,磁化电流应经标准试片验证。

9.5.8空心工件检测时,公式(1)至(3)的D

应由有效直径Deff

代替。有效直径Deff

为:

10质量控制

磁粉检测用设备、仪表及材料应在使用期内保持良好。

10.1综合性能试验

每次检测工作开始前,用标准试片检验磁粉检测设备及磁粉和磁悬液的综合性能(系统灵敏度)。

10.2磁悬液浓度测定

对于新配制的磁悬液,其浓度应符合NB/T47013.4第4.6的要求

10.3磁悬液污染

对循环使用的磁悬液,应每周测定一次磁悬液污染。测定方法是将磁悬液搅拌均匀,取100ml注入梨形沉淀管中,静置60min检查梨形沉淀管中的沉淀物。当上层(污染物)体积超过下层(磁粉)体积的30%时,或在黑光下检查荧光磁悬液的载体发出明显的荧光时,即可判定磁悬液污染。

10.4磁悬液润湿性能检查

检测前,应进行磁悬液润湿性能检查。将磁悬液施加在被检工件表面上,如果磁悬液的液膜是均匀连续的,则磁悬液的润湿性能合格;如果液膜被断开,则磁悬液中润湿性能不合格。

10.5

电流表

设备的电流表,至少半年校准一次。当设备进行重要电器修理或大修后,或者设备停用一年以上应重新进行校准。

10.6电磁轭提升力核查

电磁轭的提升力至少半年核查一次;在磁轭损伤修复后应重新核查。

10.7提升力试块

用于核查提升力的试块重量应进行校准。使用、保管过程中发生损坏、应重新进行校准。至少每年核查一次。

10.8黑光灯

黑光灯首次使用或间隔一周以上再次使用、以及连续使用一周内应时行黑光辐照度核查。

10.9辅助仪表校验

磁粉检测用的辅助仪表,如黑光辐光照度计、光照度计、磁场强度计等,至少每年校准一次。

11检测实施

11.1检测时机

焊接接头的磁粉检测应安排在焊接工序完成并经外观检查合格后进行。对于有延迟裂纹倾向的材料,磁粉检测应根据要求至少在焊接完成24h后进行。除另有要求,对于紧固件和锻件的磁粉检测应安排在最终热处理之后进行。

11.2准备工作

11.2.1工件被检区表面及其相邻至少25mm范围内应清洁、干燥,表面不得有油脂、铁锈、氧化皮、焊接飞溅物及其他粘附磁粉的物质。表面的不规则状态不得影响检测结果的正确性和完整性,否则应作适当的修理。修理后的被检工件的表面粗糙度Ra≤25μm。被检工件表面有非磁性涂层时,如能保证涂层厚度均匀不超过0.05mm,且标准试片验证不影响磁痕显示时,经院技术负责人同意,可以带涂层进行磁粉检测,并归档保存验证资料。

11.2.2

封堵

若工件有盲孔和内腔,宜加以封堵。

11.2.3

反差增强剂

为增强对比度,经标准试片验证显示合格后,可以使用反差增强剂。

11.2.4安装接触垫

采用轴向通电法和触头法磁化时,为了防止电弧烧伤工件表面和提高导电性能,应将工件和电极接触部分清除干净,必要时应在电极上安装接触垫。

11.3检测方法

11.3.1检测方法分类

根据不同的分类条件,磁粉检测方法的分类如表5所示;

11.3.2

干法

11.3.2.1

干法通常用于交流和半波整流的磁化电流或磁轭进行连续法检测的情况;采用干法时,应确认检测面和磁粉已完全干燥,然后再施加磁粉。

11.3.2.2

磁粉的施加可采用手动或电动喷粉器以及其他合适的工具来进行。磁粉应均匀地撒在工件被检面上;磁粉不应施加过多,以免掩盖缺陷磁痕。在吹去多余磁粉时不应干扰缺陷磁痕。

11.3.3

湿法

11.3.3.1

湿法主要用于连续法和剩磁法检测。采用湿法时,应确保整个检测面被磁悬液湿润。

11.3.3.2

磁悬液的施加可采用喷、浇、浸等方法,不宜采用刷涂法。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均不应使检测面上磁悬液的流速过快。

11.3.4

连续法

采用连续法时,被检工件的磁化、磁粉或磁悬液的施加和磁痕显示的观察都应在磁化通电时间内完成,且停施磁粉或磁悬液至少1s后方可停止磁化;磁化通电的时间一般为1s~3s,为保证磁化效果应至少反复磁化两次。

11.3.5

剩磁法

11.3.5.1

剩磁法主要用于材料矫顽力大于等于1kA/m,且磁化后其保持的剩磁场大于等于0.8T的被检工件检测。

11.3.5.2

采用剩磁法时,磁粉或磁悬液应在通电结束后施加,一般通电时间为0.25s~ls。施加磁粉或磁悬液之前,任何铁磁性物体不得接触被检工件表面。

11.3.5.3

采用交流磁化法时,应配备断电相位控制器以确保工件的磁化效果。

11.3.6

交叉磁轭法

11.3.6.1

使用交叉磁轭装置时,四个磁极端面与检测面之间应保持良好贴合,其最大间隙不应超过0.5mm。连续拖动检测时,检测速度应尽量均匀,一般不应大于4m/min。

10.3.6.2

使用交叉磁轭一般采用移动的方式磁化工件,磁悬液的施加应覆盖工件的有效磁化场范围,并始终保持处于润湿状态,以利于缺陷磁痕的形成。11.3.6.3

磁痕的观察应在磁化状态下进行,以避免已形成的缺陷磁痕遭到破坏。

11.3.6.4

应使用标准试片对交叉磁轭法进行综合性能验证,验证时应在移动的状态下进行;当移动速度、磁极间隙等工艺参数的变化有可能影响到检测灵敏度时,应进行复验。

12磁痕显示分类、观察和记录

12.1磁痕的分类和处理

12.1.1

磁痕显示分为相关显示、非相关显示和伪显示。

12.1.2

长度与宽度之比大于3的缺陷磁痕,按线性磁痕处理;长度与宽度

之比不大于3的缺陷磁痕,按圆形磁痕处理。

12.1.3

长度小于0.5mm的磁痕不计。

12.1.4

两条或两条以上缺陷磁痕在同一直线上且间距不大于2mm

时,按一条磁痕处理,其长度为两条磁痕之和再加间距。

12.2观察

12.2.1

缺陷磁痕的观察应在磁痕形成后立即进行。

12.2.2

非荧光磁粉检测时,缺陷磁痕的评定应在可见光下进行,且工件被检表面可见光照度应大于等于1000lx;现场检测时,由于条件所限可见光照度应不低于500lx。荧光磁粉检测时,缺陷磁痕的评定应在暗黑区黑光灯激发的黑光下进行,工件被检表面的黑光辐照度应大于或等于1000μW/cm2;暗黑区室或暗处可见光照度应不大于20lx。检测人员进入暗区至少5min

后进行荧光磁粉检测,观察时不应佩戴对检测结果评判有影响的有色眼镜或滤光镜。

12.2.3

除能确认磁痕是由于工件材料局部磁性不均或操作不当造成的之

外,其他磁痕显示均应作为缺陷磁痕处理。为辨认细小的磁痕显示,观察时应辅以2

倍~10

倍的放大镜。

12.3

记录

可用下列一种或数种方式记录显示:

a)

文字描述;

b)

草图;

c)

照片;

d)

透明胶带;

e)

透明漆“凝结”被检表面的显示;

f)

可剥离的反差增强剂;

g)

录像;

h)

环氧树脂或化学磁粉混合物;

i)

磁带;

j)

电子扫描。

13复验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需要复验:

a)检测结束时,用标准试片或标准试块验证检测灵敏度不符合要求时。

b)发现检测过程中操作方法有误或技术条件改变时。

c)合同各方有争议或认为有必要时。

d)对检测结果有怀疑时。

14退磁

14.1

退磁一般要求

下列情况下工件应进行退磁:

a)

产品技术条件有规定或委托方有要求时;

b)

当检测需要多次磁化时,如认定上一次磁化将会给下一次磁化带来不良影响;

c)

如认为工件的剩磁会对以后的机械加工产生不良影响;

d)

如认为工件的剩磁会对测试或计量装置产生不良影响;

e)

如认为工件的剩磁会对焊接产生不良影响;

f)

其他必要的场合。

14.2

退磁方法

退磁可分为交流退磁法和直流退磁法两种。

14.2.1

交流退磁法

将需退磁的工件从通电的磁化线圈中缓慢抽出,直至工件离开线圈1m以上时,再切断电流。或将工件放入通电的磁化线圈内,将线圈中的电流逐渐减小至零或将交流电直接通过工件并同时逐步将电流减到零。

14.2.2

直流退磁法

将需退磁的工件放入直流电磁场中,不断改变电流方向,并逐渐减小电流至零。

14.2.3

大型工件退磁

大型工件可使用交流电磁轭进行局部退磁或采用缠绕电缆线圈分段退磁。

14.3

剩磁测定

工件的退磁效果一般可用磁场强度计测定或其他剩磁检测仪测定;剩磁强度应不大于0.3mT(240A/m)或按产品技术条件规定。

质量分级

15.1

不允许任何裂纹和白点,紧固件和轴类零件不允许任何横向缺陷显示;

15.2

焊接接头的质量分级按NB/T47013.4表6进行。

15.3

其它部件的质量分级按NB/T47013.4表7进行。

16在用承压设备的磁粉检测

对在用承压设备进行磁粉检测时,其内壁宜采用荧光磁粉检测方法进行检测。制造时采用高强度钢以及对裂纹(包括冷裂纹、热裂纹、再热裂纹)敏感的材料,或长期工作在腐蚀介质环境下有可能发生应力腐蚀裂纹的承压设备,其内壁应采用荧光磁粉检测方法进行检测。

17检测记录、报告的资料保管

17.1记录

检测人员应按照现场操作的实际情况详细记录检测过程的有关信息和数据,并认真如实填写“磁粉检测原始记录”。检测部位示意图由MT-I级或MT-II级人员绘制。磁粉检测记录除符合NB/T47013.1的规定外,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a)

检测执行的工艺规程和(或)工艺卡编号;

b)

检测设备器材的名称和型号;

c)

磁粉种类、磁悬液浓度和施加磁粉的方法;

d)

磁化方法和磁化规范;

e)

环境条件;

f)

检测灵敏度校验、标准试片或标准试块;

g)

检测部位或其示意图;

h)

相关显示记录及其位置示意图;

i)

记录人员和复核人员签字。

17.2报告

磁粉检测报告由MTⅡ级或以上人员依据检测记录出具报告。磁粉检测报告除符NB/T47013.1的规定外,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a)

委托单位、被检工件名称和编号;

b)

检测部位;

c)

检测结果、质量等级评定;

d)

报告签发及日期。

17.3保管

磁粉检测资料归档后,检测记录、报告保存期应符合相关法规标准的要求,且不得低于容器设计使用年限。

18磁粉记录报告填写说明

18.1

适用范围

包括本公司检测人员所做的工艺卡、现场检测时所填写的检测原始记录、检测人员出具的检测报告。

18.2

通用的填写要求

18.2.1

工艺卡、检测记录、检测报告的编号应根据本公司《程序文件》第一章文件控制程序编号规则进行编写;

18.2.2工程名称:要填写签订的检测合同内的工程名称或是由业主单位、监理公司确定的无损检测委托单中填写的工程名称;

18.2.3委托单位:填写无损检测委托单的单位全称;

18.2.4施工单位:填写现场安装单位全称;

18.2.5工件名称:被检测工件名称,检测人员根据委托单填写;

18.2.6工件材质:被检测工件材质,检测人员根据委托单填写;

18.2.7检测时机:由委托单位根据设计或制造标准的要求进行填写,检测人员应确认并按标准要求的检测时机进行检测,如实记录;

18.2.8热处理状态:填写热处理前、热处理后,无需进行热处理的可以填写“/”

18.2.9验收标准:由设计说明中注明的制造、安装验收标准或是合同签订时由合同双方商定的有效标准;

18.2.10检测标准:验收标准中规定的检测时应执行的标准;

18.2.11检测等级:验收标准中规定的检测技术等级;

18.2.12合格级别:验收标准中规定的检测方法对应的合格级别;

18.2.13检测比例:验收标准中规定的检测比例,或与业主协商的检测比例,实际检测比例应等于或大于标准规定的检测比例;

18.2.14设备(仪器)型号:设备出厂标牌上的型号;

18.2.15设备(仪器)编号:出厂编号或单位内部为了方便管理对该设备的内部编号;

18.2.16检测示意图:所有检测人员应根据现场检测情况画出检测工件(管线)示意图,缺陷示意图、报告中也要附示意图;

18.2.17报告页情况说明:对整个检测报告中的检测数量、返修、缺陷消除、最终结论等进行详细说明;

18.2.18工艺卡签字人:工艺卡由公司具备相应检测方法Ⅱ级及Ⅱ级以上检测资格的人员编制,由检测责任师审核;

18.2.19检测记录签字人:检测人、记录人应具备相应的Ⅰ级以上检测资格,现场负责人由项目负责人或现场负责人签字,审核由具备相应Ⅱ级以Ⅱ级以上检测资格的人员签字,并对检测记录的真实情况负责;

18.2.20检测报告签字人:检测报告一般由现场参与检测的Ⅱ级人员出具并签字,如果有专门报告人员,此人也应有相应的Ⅱ级及Ⅱ级以上检测资格;审核由相应的责任师签字,批准由技术负责人签字;

18.2.21无损检测专用章:由检测专用章管理人确认所有签字人员全部签完后盖章,检测章应正向,报告加盖检测章的骑缝章,报告着页加盖公章;

18.3

磁粉检测

18.3.1提升力:根据使用的磁探仪有效校验记录数值填写,当使用磁轭最大间距时,交流电磁轭至少应有45N的提升力,直流电磁轭至少应有177N的提升力;

18.3.2磁化方法:磁轭法、触头法、交叉磁轭法、线圈法、轴向通电法等;

18.3.3灵敏度试片:填写选用的灵敏度试片的规格;

18.3.4磁悬液浓度:检测关应根据标准要求测定磁悬液浓度;

18.3.5磁粉类型:干粉或湿粉;

18.3.6磁粉施加方法:喷、浇、浸等方法,不宜采用刷涂法;

18.3.7磁轭(触头)间距:实际检测时的间距,但不应超出标准要求的范围;

18.3.8磁化电流类型:交流、直流、整流电流(全波整流、半波整流);

18.3.9磁化时间:根据标准规定的值填写,一般单次磁化时间控制在1至3秒;

mt检测工作总结 篇4

主题;2月26慈溪MT酒吧“金瓶盛世,肉蒲争艳”大型诱色派对

时间安排;

活动时间为2013年2月26号

1派对宣传

活动POP展架及大厅KT板广告宣传 和外发宣传单五千份

3舞台部;

要求;VJ准备LED 3D肉蒲团 金瓶梅等经典视频小素材【在规定时间内播放吸引客人眼球】

DS部;

准备当晚性感服装 必须要突出主题特色,一定要一看就能闪亮眼球抓住客人视线,因为男人是视觉动物,所以必须到位

歌手;

男女歌手准备金瓶梅或者3D肉蒲团主题歌曲做秀为前场铺垫。以及服装穿着以情趣生理道具为主或其它但必须另类 网上可以购买

另中场主题秀音乐和舞蹈题材必须突出诱惑 性感具有诱惑力可以抓住视线由舞编精心编排。

楼面部;

所有服务部人员负责场地的布置和现场的气氛点带动。口哨 尖叫 呐喊带动到位,布置一定要精心 仔细 不得马虎;由部门负责人负责 服务部全部服装由网上统一购买吧台部门;

当晚果盘最好能做成男性器具和女性主要部位 可以提前琢磨学习研究雕刻就如现在的蛋糕店或其它网络上的水果拼盘哪样 有各类水果拼雕出生动的男女隐私部位果盘来点亮当晚的全场主题

采购部及服务部门;

负责当晚所需场地的布景道具及后期采购由各部门负责人安排落实

采购申购派对当晚道具;

情趣道具和情趣内衣已经情趣文胸采购60件左右挂满场地边角让全场

凸显出色诱的感觉

游戏环节;双仔负责当晚中场抽奖及游戏安排 要求最好是男女那点事的姿势比划 或是看字摆姿势如;老树盘根 老汉推车 这类的 好笑 新鲜 又能带动气氛。

游戏奖品可根据现场制定。以及拍卖鲜花和公仔时注重突出吹捧业绩必须提升规定后勤部门准备所需奖品,由专人负责落实,注;各部门必须全力配合好以上要求共同做好派对营造好的氛围做好理想业绩

mt检测工作总结 篇5

实验小学 胡俊卿

各位家长:

下午好,非常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来参加家长会,因为我知道,每位家长的来临就已经代表了您对孩子的关注,愿意来了解老师的要求,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作为老师,我希望通过这次家长会来加强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了解,让我们共同来关注教育,关注学校,关注孩子,也希望能聆听各位家长的建议,以便更好地教育孩子。

下面,我把作为语文教师教学的一些想法做法向各位家长作简要的介绍。

从接手这个班到现在,接近三个月了。我对班里的孩子,也基本有了了解。每个人身上,都有许多的优点。有的学习认真;有的热爱劳动,老师交代的事情做得有板有眼;如:有的待人有礼貌,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有的孩子热爱读书,涉猎广泛,知识面广;有的孩子心灵手巧,善于小制作;有的孩子很聪明,背诵迅速……

作为小学毕业班,六年级是非常关键的一年,也是非常复杂的一年。作为学生来讲,不少学生都逐步进入青春发育期的初期,心理、生理等方面都开始发生变化。孩子们身体迅速发育,心理上则处于断乳期,孩子们的心态会出现前所未有的敏感和不稳定,亟需父母为他们精心导航。他们渴望被理解,被尊重,但是很多问题又羞于启齿。而孩子们是否能顺利度过这个转折点,就需要我们大家的努力。六年级的孩子,已经有自己的一些主见了,给他们一些限制是必要的,但过分的限制,在孩子心中反而会有逆反情绪。和他们开诚布公地讲一些必要的原则,女孩子多引导她们如何更好地保护自己,男孩子要多引导他们不去伤害别人也不伤害自己,学会容忍和克制。

关于语文学习。

我们六年级一班这两次考试,同学们的成绩进步很大。孩子们很高兴,我也倍感欣慰。秉承的原则是:教方法、传习惯、找规律。因为学生大了,我在教学中经常渗透一些初中的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学习。

对家长的要求:

1、给孩子准备必需的学习用品:比如,好用的钢笔,至少两支;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成本的练字纸和信纸;摘抄本;其他双面胶、透明胶带、小记事本等。

2、给孩子一个舒心的学习环境:比如,至少要有单独的书桌、书架或书橱;明亮的台灯;不受打扰的环境(孩子做作业时不看电视、不玩电脑,不打牌或大声谈笑)。

3、鼓励并陪伴孩子读书:每天看一点,每天背一点,每周写一点。给孩子提高高品位的读物。不要买一本书读好几年。张福麟订刊物。办借书卡。

4、支持孩子学点特长:比如书法、绘画、写作、弹琴、舞蹈等,对于培养孩子的气质、性格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男孩做绅士,女孩成淑女。让孩子高贵、优雅、端庄、大气。梁炜主任对孩子就舍得投资。宋嘉树教女是最好的投资。

5、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再拘泥于一字一词。当然,基础必须夯实,这是底线。对于孩子在学校的情况,我们更多的是关注他们的成绩。怎样看待孩子的学习成绩,我认为主要看孩子有没有尽到努力。孩子的学习成绩好坏,受制于许多方面。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班级的孩子,会因为不同的学习条件产生不同的学习成绩。即使是学习条件相同,也会因为个人的学习方法不同,以及个人的理解、反应、接受能力的不同而成绩有好有差。但是,在相同的条件下自己与自己比,越是努力成绩就肯定越好。俗话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其实,一份耕耘不一定会有一份收获,我们平时的耕耘,只是不断地积累的过程,当我们有十份百份耕耘的时候,我们的收获会更多。耕耘不一定有收获,但是,不耕耘肯定没有收获!所以看待孩子的学习不能只看他得了多少分,在班里排第几名,而是要看他尽到了努力没有。如果孩子没有尽到努力,说明孩子的学习成绩还有潜力可挖,但如果孩子都已经尽到努力了,哪怕他的学习成绩排在后面,也不必责怪。

6、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有一句话我觉得很有道理“播下行为,收获习惯;播下习惯,收获性格;播下性格,收获命运。”可见“良好的习惯对于一个人的成长,乃至一生的幸福起着决定意义的作用”这句话毫不夸张。良好的习惯让孩子终身受益,不良的习惯不知不觉中害孩子一辈子!

(1)、培养孩子认真读书的习惯。

(2)培养孩子做家务事的习惯。

(3)让孩子学会与他人相处。

以上是我就学生们的思想品德,学习教育方法,生理、心理健康辅导等与各位家长交换了一些意见,供各位家长参

世界最大地下矿用卡车MT65 篇6

如今,首台矿用卡车在澳大利亚的Gwalia金矿经过4个月、超过2000h的试运行,平均运载能力达到了65.7t。这一成果获得承包商Byrnecut公司的高度赞誉,随即决定订购2台MT65型矿用卡车。

深达1620m的Gwalia金矿是Goldfields黄金公司最深的矿山之一,大量的金矿石以及相当多的废料需要运输到远达10km以外的地方。

目前Byrnecut已拥有一支大型地下矿用卡车车队,其中包括20台阿特拉斯·科普柯矿用卡车。在两台新订购的MT65型矿用卡车加入之后,将会大幅提高矿区的运输效率。

高效运载

MT65适用于大型地下矿山和建筑工程,自身具备的高可靠性、高运载能力和高爬坡速度相结合,使生产率得到了显著提高。为了提高能效,该车采用了多项节能措施,有效降低了运营成本。

最高安全级别

Minetruck MT65的许多安全装置能够确保在地下安全操作,如驾驶室防滚翻和防落物保护装置、SAHR制动系统、自动制动测试和设备健康运行状况警示灯。

开启自动化

该车配置阿特拉斯·科普柯钻机控制系统(RCS),能够帮助用户进行操作,而且还附带了不同的自动化解决方案,如装载称重和轮胎监测等。Certiq远程信息处理解决方案所提供的设备数据,可以用于进一步优化生产,操作和设备维护。

突破不只是5t

Minetruck MT65相比上一·代Minetruck MT6020运载能力大5t。然而,5t的极限突破不只是那么简单,它带来的改变是巨大的。

那么5t的物料究竟有多大的影响力呢?阿特拉斯·科普柯在一个封锁的采石场进行了“碰撞最强音”的试验。

易于维护保养

山区地形高架大桥40mT梁架设 篇7

1 工程概况

K1+613大桥全长410 m,桥高97 m,采用3×40 m+4×40 m+3×40 m预应力混凝土先简支后连续T梁结构。桥面净宽8.0 m,设计荷载为公路-Ⅱ级,桥面纵坡为2.9%;桥梁为底宽0.58 m,边梁顶宽1.9 m,中梁顶宽1.6 m,梁高2.5 m,中梁预制混凝土重量为125 t,边梁为124t的40 m T梁。

2 架设准备

2.1 设备选择

梁预制场设在乐业岸侧,乐业岸侧桥台为10#台,存梁场距10#台约100 m,路基最大纵坡为2%,路况平顺。根据项目特点选择设计吊重为160 t,由主梁、导梁、提升系统、前(后和中)支腿、边梁挂架、液压系统、电控系统和运梁炮车等组成的HDJH40/160Ⅱ型架桥机进行施工。施工配备的主要机械设备见表1。

2.2 架设方案

从乐业侧10#台往天峨侧0#台方向进行桥梁架设施工,由于该桥采用流水施工组织,下构施工使用的工作索塔架在架梁时仍需使用,索塔架距10#台背墙28.5 m,不能满足拼装架桥机5节主梁的场地要求,只能先按4节主梁拼装架桥机。架设中采用台前压实填土设置临时支点,保证架桥机安全过孔,待架桥机过孔后清除土体架梁。临时支点设在10#台前12.5 m处,待安装好第一跨后,再按5节拼装架桥机,架设后续桥跨。架桥机第一跨过孔图如图1所示。

2.3 稳定性验算

2.3.1 第一跨过孔稳定性验算

稳定系数,满足稳定要求。

2.3.2 其余跨过孔稳定性验算

稳定系数,满足稳定要求。

2.4 安全、质量措施及落实

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架梁安全、质量生产管理体系,由组长全面负责并领导架梁施工质量控制及安全生产工作。该体系内设置专职安全员和质检员,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建立架梁规章制度。架梁施工开始前,必须对参与的施工人员进行培训考核,经考核合格方可上岗。整个架梁施工过程中采用主动控制和反馈控制相结合的方法,组织有经验的工作人员事先分析架梁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质量问题,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并在施工中对每一道工序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处理,检查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

架桥机安装完成并验收合格后,进行等重试吊,检验架梁安全、质量体系的运行情况,满足要求后方可进行正式吊装施工。

3 40 m T梁架设

用运梁炮车把梁运到架桥机的后端。由于40 m预应力T梁跨度大,梁体重,在运输过程中,梁体容易倾覆,所以为确保大梁的运输安全,运输时构件要平衡放正,拟在运输炮车上用型钢设固定架固定T梁,并采取防止构件产生过大的负弯矩的措施,以免梁体产生裂缝。利用架桥机的前提升小车提起梁体与后运梁炮车一起承托40m T梁前移,然后用后提升小车将40m T梁后端吊起,2台提升小车吊梁整体前移,前移到位后,再利用架桥机,横移40m T梁到预定位置。安装每一跨孔时,都应先安装外边梁后再安装中梁,否则架桥机将无法悬臂安装外边梁。40m T梁安装施工工艺流程如图2所示。

4 结语

通过合理的施工组织,能安全、按时、按质完成该桥的架设任务。笔者从中施工中体会到,在山区地形架设桥梁要根据工程特点,合理地选择机具,落实相关措施,精心组织施工,工程才能在安全、质量、进度等方面达到预定目标。

摘要:在山区地形进行桥梁施工,施工场地非常狭窄。文章论述了在山区地形桥梁架设施工过程中,应根据现场条件特点,合理组织施工,以保证安全、优质、按时完成施工任务。

MT-2型缓冲器结构及材料优化 篇8

1 优化前缓冲器模型碰撞仿真分析

1.1 缓冲器碰撞仿真

由于实际的缓冲器结构材料复杂, 难以建立模型, 因此将其简化为一个黑匣子问题, 形状设为圆柱体, 将材料整体简化设为一个复合材料进行仿真模拟优化, 反求其结构和材料参数[2]。

基于动力学软件PAM-CRASH基本模块的特点, 可以在 VIEW 模块中直接搭建 MT-2型缓冲器的三维实体模型, 选用SOLID45单元, 单元大小设置为0.02 m, 材料选为材料37。PAM-CRASH中两个动静缓冲器等效模型如图1 所示。

根据MT-2型缓冲器的特点, 可以采用橡胶来代替弹簧, 即弹簧的刚度和阻尼, 用材料参数Mu1、Mu2定义橡胶的力学性能, 给定Mu1、Mu2初始值, Mu1=9.0e+6;Mu2=-5.04367e+6。

在冲击试验中, 缓冲器已装车运行, 车体的质量对仿真结果影响比较大, 但建立车体模型会使仿真模型过于庞大、冗余, 因此可以将车体质量以30 t质量块的形式加在缓冲器的尾端, 赋予3 km/h的初速度;静止缓冲器尾端表面加固支约束, 既可使模型得到简化, 又不会影响仿真结果的准确性, 如图2所示。

本次计算对撞两缓冲器之间接触设置为33#主从接触, 其中被撞的缓冲器为slave, 运动的缓冲器为master;单个缓冲器的接触设为10#自接触。

1.2 缓冲器碰撞仿真结果分析

仿真结果如图3所示, 分析可以看出, 先是缓冲器前端结构发生变形, 大约在60 ms时变形达到最大, 此后有轻微回弹现象, 直至碰撞结束。

将仿真结果与试验数据曲线 (见图4) 相比较, 可以得出该缓冲器模型碰撞所得的碰撞接触力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峰值及达到峰值的时刻均与试验曲线有差距, 因此, 接下来结合iSIGHT优化软件, 对所设计的缓冲器模型进行优化。

2 基于iSIGHT软件的缓冲器结构优化

2.1 iSIGHT集成PAM-CRASH

首先, 因为PAM-CRASH提供了批处理运行模式, 能够自动执行命令流文件, 命令流文件可以用记事本打开, 所以只要通过文件解析功能就可以使iSIGHT自动地修改命令流文件, 从而控制PAM-CRASH的自动运行; 其次, PAM-CRASH提供了自动记录命令流的功能, 可以利用PAM-CRASH的命令将命令流保存到*.py文件中。在PAM-CRASH分析中, 首先将PAM-CRASH生成的*.pc文件读入, 然后进行碰撞仿真分析。

2.2 缓冲器优化的数学模型

一般地, 优化问题的数学表达式可描述为:

Min f (X) X={x1, x2, …, xn} X∈Rn

s.t. hk (X) =0, k=1, 2, …, p, p

gi (X) ≥0, i=1, 2, …, m (1)

式中, hk (X) 和gi (X) 分别为等式及不等式约束函数, f (X) 为目标函数, X为设计变量, 系n维向量。这里主要对缓冲器优化, 有其一定的特殊性, 采用无约束优化, 只对设计变量材料参数Mu1、Mu2定义为a、b并给定了一个优化取值范围, 赋初始值分别为0.9e+7, -0.5e+7。

Min r5 (Mu1, Mu2)

Mu1 ={a1, a2, …, an} a∈Rn

Mu2 ={b1, b2, …, bn} b∈Rn

s.t. 8e+6≤a≤9e+7-1e+7≤b≤-1e+5 (2)

以缓冲器碰撞接触力试验数据为目标函数, 结合碰撞结果所得到的接触力曲线, 对两者作差后的绝对值求积分值就是目标值, 定义为r5, 求最小值Min r5 (Mu1, Mu2) 。

应用协同优化方法对上述缓冲器总体设计进行优化求解。系统级以及分系统级优化均采用iSIGHT提供的Hook-Jeeves模式搜索算法, 且每一次迭代过程完成一次系统级和学科级的寻优。因为采用无约束优化, 因此只有目标函数和设计变量两个因素, 所以在iSIGHT中只需建立一个Task任务, 包含Simcode0 和Simcode1两个仿真模块, 其中Simcode0为输入模块, Simcode1为输出模块。

2.3 缓冲器模型在iSIGHT中进行优化

用iSIGHT的Monitor监控优化过程, 设计变量a、b及目标值r5的迭代过程。设计变量a、b及目标值r5, 碰撞接触力-时间曲线的输出, 如图5所示。

在设计优化环境下利用缓冲器, 运行iSIGHT软件, 对输入文件和输出文件进行解析, 进行缓冲器冲击试验数值仿真, 运行得到优化结果。图5所示的时间-碰撞力曲线是对缓冲器主要参数进行优化前后的仿真曲线, 加深的曲线为试验数据曲线, 其他为具有代表性的几条缓冲器模型碰撞仿真所得到的接触力-时间曲线。

分析比较以上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缓冲器的材料的Mu1、Mu2的变化影响到碰撞结果所得到的接触力曲线, 其中Mu1的影响最为直接, 可以发现, 在现有的缓冲器模型基础上, 改变设计材料的Mu1、Mu2的值, 只能得到抛物线形状的接触力曲线, 或者碰撞初始与试验所得曲线相近, 或者碰撞后期与试验所得曲线相近, 并不能得到有转折点的试验曲线, 所以得出结论, 该缓冲器模型与试验要求不一致, 还需在原有缓冲器模型上进行结构的改进。

3 改进后的缓冲器材料优化

改进后的缓冲器的有限元模型分为两部分 (见图6) , 内芯部分凸出, 首先接触开始受力变形, 一定行程后, 外套部分才开始接触受力, 参与碰撞。材料均取37#橡胶材料。内芯和外套之间、两冲击缓冲器之间接触方式均定义为33#主从接触。

3.1 4个设计变量

初步设计4个设计变量内芯和外套两组Mu1、Mu2的4个材料参数为优化的设计变量, 内芯的Mu1、Mu2定义为a、b;外套的Mu1、Mu2定义为c、d。其中初始值a=1.5e+7, b=-1.2e+7, c=1.5e+8, d=-1.2e+7。

内芯:Mu1 ={a1, a2, …, an} a∈Rn

Mu2 ={b1, b2, …, bn} b∈Rn

s.t. 1.5e+6≤a≤1.5e+8-1.2e+8≤b≤-1.2e+6 (3)

外套:Mu1 ={c1, c2, …, cn} c∈Rn

Mu2 ={d1, d2, …, dn} d∈Rn

s.t. 1.5e+6≤c≤1.5e+9-1.2e+8≤d≤-1.2e+5 (4)

优化过程确定了对优化结果影响略小的Mu2的取值, 其中内芯的Mu2取b=-1.62e+6, 外套的Mu2取d=-1.65e +5。

3.2 2个设计变量

改进设计2个设计变量, 内芯的Mu1定义为a, 外套的Mu1定义为c, 其中初始值a=5e+7, c=1.5e+8。

内芯: Mu1 ={a1, a2, …, an} a∈Rn

外套: Mu1 ={c1, c2, …, cn} c∈Rn

s.t. 1.5e+6≤a≤5e+85e+6≤c≤5e+9 (5)

3.3 改进后缓冲器碰撞仿真结果分析

对改进后的缓冲器实体模型进行碰撞分析, 生成 .THP文件, 并从结果文件中读取碰撞接触力曲线输出到结果文件中。

根据上述优化方法对缓冲器进行优化, 在仿真试验中, 以3 km/h的速度进行冲击, 仿真结束后, 将仿真结果和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在设计优化环境下, 运行iSIGHT软件, 对输入文件和输出文件进行解析和缓冲器冲击试验数值仿真, 运行得到了优化结果。最终得到的仿真分析结果和试验结果很相近, 误差在设计允许范围内, 且总体趋势一致, 如图7所示。对缓冲器模型进行碰撞仿真材料优化所得到的接触力-时间曲线和试验数据曲线在峰值、转折点、变化趋势上都十分吻合。

4 结论

(1) 在设计优化理论研究的基础上, 利用iSIGHT搭建了缓冲器设计优化的框架, 对优化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并利用MT-2型缓冲器结构的优化实例对算法进行了验证, 结果表明开发的优化算法可以实现优化目标。

(2) 缓冲器材料的Mu1、Mu2变化影响到碰撞结果所得到的接触力曲线, 其中Mu1的影响最为直接, Mu2的影响次之, 调整正确的Mu1、Mu2数值即能得到所需要的试验曲线, 所以得出结论, 该缓冲器模型与试验要求一致, 改进后的缓冲器模型完全可以用于模拟实际MT-2型缓冲器。

(3) 通过分析缓冲器基本结构参数和材料参数对缓冲器动态特性的影响规律, 为重载货车缓冲器的设计制造提供理论依据和试验参考, 同时也可为重载货车纵向动力学的深入研究提供相应参考依据, 确保我国缓冲器能够满足重载运输要求。

参考文献

[1]陈雷, 姜岩, 孙蕾.关于重载铁路货车缓冲器技术的研究[J].铁道车辆, 2007 (8) :6-13.

上一篇:中国石油的企业文化下一篇: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基建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