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挫折相关的作文(推荐13篇)
1、也许生活有时候会很疲惫,但是我们可微笑面对;也许生活有时候很无奈,但我们必须坦然接受;也许生活学习会很无聊,但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可以拿出我们的热情来度过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
2、当你面对挫折、面对失败的时候,永远记住一句话: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生命中的一切痛苦、一切灾难、一切不幸,一定是最好的安排。
3、生命中所有的痛苦、所有的灾难,所有的不幸,若干年后,一定会转化为人生的财富。
4、生命中的失败,这一切在当时非常痛苦,几乎让你绝望,但是,你一定要坚持下去,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定会转化为人生的财富。
5、一个越成功的人士,他将接受越多的压力跟越多的.挑战。
6、永远不要担心未来,因为未来是不可预测的,人生唯一可以把握的是今天、是现在,只要你把握住现在的每一分每一秒,那你的人生一定可以预测。
7、不用坚持不懈,你只需要坚持住今天、坚持住现在。把成功留给今天,把失败留在明天;把坚持留在今天,把放弃留给明天。因为明天不会到来。
8、不要相信明天的承诺,因为明天是不可预测的。
9、永远要让今天的这一刻过得精彩,过得快乐,如果你这一刻不快乐,注定你这一生不会快乐,因为你连现在都不快乐,怎么可能明天快乐呢?
10、要坚持住现在,因为现在这一刻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刻。如果现在这一刻坚持不住了,那这一生一定会失败,因为明天对我不重要,重要的是今天,因为人生唯一可以把握的是今天。
11、生命这一刻一定是最兴奋的,生命这一刻一定是最快乐的。
心理学家调查研究发现, 人的成功是有多种因素促成的, 智力因素无疑是其中的一个因素, 但绝不是最主要的、具有决定性的唯一因素。实际上, 在我们的教育观念中不自觉地已经把教育的全部内涵理解为单纯的智力开发和智力教育, 教育在人生的关键期——青少年时期, 也仅仅是注重智力的开发, 这在根本上还是忽略了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与培养, 以至于我们教育出来的“产品”——学生在遭遇到外部挫折时, 往往很难经得起挫折的打击。像某媒体所披露的高三学生张娜跳海自杀事件, 面对自己所遭遇的挫折 (姑且不论挫折制造者的对错得失) , 张娜留给同学遗书中说:明知道应该“为了爱自己的人活下去”, 但自己“实在找不出活下去的理由”, 于是终结生命便成为她唯一的选择。当然, 张娜跳海自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从其对待挫折的人生态度来看, 由于其没有正确的挫折观念, 导致其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降到最低点。因此, 在教育过程中, 从青少年时期就狠抓正确挫折观念的确立, 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
其实, 一个民族的优秀文化的传承并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承;一个民族的优秀性格培养也不仅仅是新的一代就必须按照上一代的既定模式来铸造自己的人生。那样的话, 这个民族是没有出息的。一个优秀的民族应该是自觉地培养青少年的现代性格, 为此才能真正做到一代更比一代强。现代性格的内涵是一个宽泛的概念, 诸如科学的态度、创造的精神、进取的性格、坚韧的毅力、自我的超越和强烈的责任感等都应是我们教育的重要内容。在这些教育内容中, 坚韧的毅力便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而坚韧毅力的核心就是面对挫折, 要有勇往直前、永不退缩、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
正确挫折观念的确立, 需要我们在教育过程中, 有意识地为青少年设置个人愿望实现的障碍, 使其知道在这样一种挫折中, 逐步形成一种对于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使其知道挫折的必然性, 以便在遭遇挫折的时候, 能以平常心态来对待。同时, 还要使青少年正确地对待挫折, 那就是尽管挫折是人生历程中必然会遇到的, 但是, 只要我们战胜了困难, 就会迎来成功, 甚至可以说, 成功是和挫折成正比的, 你要想使人生取得最大的成功, 那就要战胜一般人绝难战胜的困难。
在帮助青少年确立了正确的挫折观念之后, 就要让他们用自己的业已形成的理念, 来应对自己成长道路上的挫折了。一般来说, 适合自己的初级的感性要求并产生精神愉悦的, 往往是其人生向成功迈进的障碍, 是必须予以克服的。在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是, 对于身处挫折中的青少年, 要学会用鼓励与表扬的策略, 有人说, 人生是在表扬与鼓励中不断走向成功的。如果人生没有鼓励和表扬, 那就等于人生的天空中没有了太阳, 这应该是经验之谈, 是对成功的一种规律性的概括。在我们的实际教育, 尤其是家庭教育过程中, 我们尤其是家长比较容易犯的低级错误时往往喜欢用横向的比较, 以成功的青少年来对照自己的孩子或学生, 这是非常有害的。我们不能没有横向比较的参照系, 否则, 我们就找不到差距之所在。我们是在封闭的自我文化系统来比较的, 而对于我们所处的世界未能纳入进来, 这便是犯了原则性的错误。因为就当今世界而言, 我们培养孩子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自我竞争, 而是一个面向世界的竞争, 这恐怕是邓小平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已经站在历史的与时代的制高点上, 强调我们教育的主要目标是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原因。
我们要在世界这个大的参照系中, 逐步确立起一个开放的标准, 并在这个标准的规范和制约下, 指导我们的挫折教育。那就是心中有大标准, 手里有小措施。具体来说, 小措施就是要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 利用纵向的比较方法, 不断发现青少年的进步, 进行及时的表扬与鼓励, 使之逐步地产生战胜挫折的一种自豪感和成就感, 从而把青少年内在的动力系统充分调动起来。很难设想, 如果爱因斯坦当年所遭遇的老师都像那个对他讽刺挖苦的教手工艺的老师一样, 那还会有他后来巨大的人生自信与成功吗?
关键词:大学生 挫折 心理健康
一、挫折的含义原因
外部原因。这是因外界事物或情况阻碍个体达到目标而产生的挫折。外部原因可分为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原因。自然因素是指个体无法克服和避免的自然条件所引起的挫折,如地震、火灾、噪音、恶劣的气候等。社会因素产生的挫折,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受到政治、经济、道德、宗教、习惯势力等因素的制约而造成的挫折,如管理体制的弊端、人际关系不协调、旧的习惯势力的影响等。
内部原因。内部原因就是个体主观上的原因,包括个体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原因。个体生理原因的挫折,是指个体本身因生理素质、体力、外貌以及某些生理上的缺陷所带来的限制,导致活动的失败或无法实现目标。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在心理上比较脆弱,有些大学生就是因为自己长的不漂亮或者不够强壮,而产生挫折感影响了自己心理健康甚至发展成为心理疾病。个体心理原因引起的挫折,是指个体因智力、能力、需要、动机、气质、性格等心理因素的不足或冲突,导致活动失败或目标无法实现。在心理原因中,有俩点和挫折密切相关。一是动机间的冲突。个体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同时产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机。假如这些并存的动机无法同时获得满足,就产生难以抉择的心理状态;如果犹豫不决,就可能贻误时机,造成挫折。另一点和挫折密切相关的心理原因是能力与期望之间的矛盾。期望过高,能力不及,自不量力,容易造成挫折。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的内涵:个人身体健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活方式是否健康,而生活方式的选择与人的社会适应、心理特征有关、它说明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是不可分割的。许多人的健康观是一个生物医学模式的健康观,即只考虑没有疾病、身体状态良好;而现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被社会广泛接受,影响健康的不只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环境等都影响健康,因此判断一个人是否健康不仅要考虑身体状态,还要考虑心理功能及社会适应性;要促进人们的健康,也要从改善身体状态、心理状态及社会环境入手。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人类心理反映的一般特性,因此通常衡量人类心理健康的标准也适用于大学生;但大学生群体又有自身的特性。具体有以下六条标准:(1) 积极的自我态度。能够认识自我的生物、心理、社会特性现实的评价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并有适度的自尊和自我接纳。(2)对现实的正确认识。能准确知觉他人,并能觉察到自身的动机和情绪对社会知觉的影响。能与社会上的正常和不正常现象共存,坚持道德原则,并能准确判断自身改变不正常现象的能力。(3)自我调控 应付压力的能力。具有发展的自主性,区分有害于有益的行为;自觉树立目标,追求发展,并维持合理的动机水平;能对自己的行为做出独立的判断;能够忍受压力和应付焦虑,并尽可能维持心理功能正常发挥。(4)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能够根据自我选择发展满意的人及关系;具备爱的能力,能够建立亲密关系。(5)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自我、情感、行为之间协调一致,作为一个完整的、独立的人起作用,并且具有稳定性。(6)生活热情与工作效率。行为上能够满足环境的要求,能有效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对生活充满期待,并能享受生活的乐趣;热爱学习和工作;与社会有整合感。
三、应该何如面对挫折和解决挫折中产生的问题
(一)确定适合自已的理想水平。
理想水平高,是学习、工作成功的必要条件,但是如果对自己的学识能力、所处环境判断失误,不切实际地确定理想水平就容易产生挫折。理想水平是如何形成的呢?心理学家勒温及其弟子通过实验证明,理想水平是由于活动中的成功或失败的影响而形成的。其实,就理想水平的形成来说,起决定作用的并不是客观的成功与失败,而是主体对于他所获得的成功与失败的体验。如果一个人由于成功沾沾自喜、骄傲自满,在这种情况下,成功或许导致这个人理想水平的降低。相反,有的人失败了,毫不气馁,更加激起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决心,失败反而提高了其理想水平。一个人的理想水平可能高于他的实际而不能实现,也可能低于他的实际,即使获得成功并不能使其满足。这两种情况,都会使人产生强烈的挫折情感体验。为了减少挫折感,大学生应该正确地认识自己,分析自己的主观条件和外在客观条件,确定适合自己情况抱负水平。一方面要高标准、严要求,另一方面要量力而行,也就是说,所确定的目标既有足够的成功把握,又是必须经过一定的努力才能实现的。
(二)正确认识和积极对待受到的挫折
大学生对挫折有足够的思想准备,不要惧怕挫折,敢于正视挫折,并且敢于向挫折挑战,使挫折成为成功的起点。大学生要树立起正确的挫折观,可以通过生活事件、典型个案来引导自己全面地认识挫折,把握挫折所具有的两重性:一方面挫折会给人以很大的情感冲击,并带来困惑和痛苦;另一方面它也能使人奋起,成熟,从挫折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如果挫折已经发生,就应该面对它,不能一遭挫折就怨天尤人,看不到生活中光明的一面,而应该思考挫折产生的原因,分析主观的能力、智力、与目标之间的差距,以及实现目标的途径、方法是否妥当,从而寻找摆脱或战胜挫折的方法。所以,树立正确的挫折观,是帮助大学生应对挫折,提高抗挫折能力的前提。
(三)在实践活动中培养自己的坚强意志品质。
坚强的意志品质是战胜一切困难的有力武器。人的意志大多是在实践中培养锻炼出来的。我们自己的学习生活活动也是一种实践活动。在这些活动中遇到挫折时,要学会充分调动自己的力量去克服和战胜它,而且不能退缩和畏惧。这个过程也是发展意志,战胜挫折的过程。
(四)合理的进行宣泄。
我对于挫折的认识大致是从小学开始的。那时的我,生活在无忧无虑的小学校园中,没有竞争,也没有压力,每一天都与微笑为伴,与小伙伴们尽情玩耍,沉浸在笑话书的世界里。但是,一次考试的失利,让我这个初生牛犊初次领教到了“虎”的威力。当时的我,思想十分单纯,认为只有考试得了满分才算“好孩子”。那次考试影响了我的心情很长时间。这便是我和挫折的第一次碰面。
不巧的是,挫折总是在前进的道路上与你不期而遇。20xx年,刚刚步入初中的我,正处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时期,更换到了新的学习环境,没想到初入中学遇到的挫折不计其数。由于我习惯了小学懒散的状态,我的成绩总是提不上去,压力也越来越大;在这个陌生的环境中,压力使我不善言谈,不喜交际,我总是交不到新朋友,感到很孤独;面对老师和家长的焦急和期待,我不知如何是好……数不胜数的挫折接踵而至,让我无处可逃!我明白逃避不是办法,我开始着手改变自我,提升学习成绩。我按照规划扎扎实实地做好预习、课堂、改错、复习四步曲,不只在乎成绩而是把精力放到平时的努力上。凭借三年的艰苦努力,凭借背后默默流汗,我的成绩终于有了质的飞跃,我的心情日渐开朗,我的信心逐渐增强。我更加懂得克服挫折固然很困难,但如果在挫折中吸取教训和经验,再大的挫折,都不过是生活给自己上的一堂课罢了。
其实对于挫折,千万不能害怕。挫折这种东西,我们越怕它,它反而越猖獗。反之,如果我们以积极的心态和不怕困难的勇气去面对它的话,它就会听话许多。长久这样下去,挫折反而成了生活的调味瓶。
挫折虽令无数人黯然神伤,但它却永远夺不走我们的微笑。挫折是一剂良药,虽然苦彻胃肠,却可以医治病痛;挫折是一场暴雪,虽冻彻心扉,却教会我们坚强;挫折是一杯清茶,纵然会有些苦,但苦后的甘甜还是令人难忘。我怀念和挫折一起走过的日子,因为挫折教会我坚强,教会我做人,教会我面对生活。
桑兰出生于浙江宁波一个普通的家庭,从小爱好体操,6岁时,就加入了市少儿体育学校学体操。她努力学习,在各个体操竞标赛中脱颖而出,获得体操全能比赛冠军,成为了一颗璀璨的新星。可是,天有不测分风云,桑兰在一次比赛中摔伤了,脊椎完全断裂。但是,坚强的她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并没有放弃,从不说“我不能”,总是微笑着说“我再试试”……
读了这篇课文,感慨万千。桑兰面对人生的挫折,并没有放弃,而是选择了坚持!她用毅力与病魔抗争,用微笑谱写人生之歌。生活也是如此,可以想象,在茫茫的人生风尘里,将会有多少困难与挫折向自己席卷而来,可是,你会选择什么?是放弃?是气馁?还是坚持?也许,大多数人会不知所措。我想,当困难与挫折像雨点一般洒在身上时,我们应该选择坚持与乐观,用微笑面对它们。每一次的失败,每一个的困难,其实都是人生的一次考验;每一次挫折,每一次不知所措,都是在磨练我们的羽翼,才能让自己展翅高飞,搏击蓝天。
那节体育课800米测试的经历在我心灵深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给我人生启示。
午后的阳光永远那么狠毒,无情地烘烤着人们。瞧,连平日里好脾气的云也被他赶走,消失得无影无踪……
从小到大,我的体育成绩和和体育素质都不太乐观。很少拿过“优秀”,甚至有只是勉强及格。那节体育课突如其来的800米测试让我心神不宁,忐忑不安。
测试开始了。我立马占据了“优势”——第一道。“预备——跑!”蓄势待发的同学们随着一声令下,如离弦的箭一般,飞速地冲了出去。他们你争我抢,都想在第一道上竭力奔跑;他们都不想成为被人嘲笑的对象的倒数第一。而我呢?却被远远地甩在后面,好像被遗忘了;我竟有一丝丝的犹豫。最终我还是选择慢慢跑。
我迈出脚步,用力地挥摆着手,大步地向前去.……终于熬过了第一圈,我已经累得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了。多么想逃离这残酷的站场啊!可是,我难道要就放弃了吗?不。我要与挫折同行!我要战胜挫折。
艰难地呼吸,无力的四肢,我拖着自己的身体向前去。“加油”我暗暗地喊道。
1、社会转型期的思想激荡与环境变迁的影响。
任何人都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现实中, 都不得不与他人结成这样或者那样的社会关系。鲁滨逊那样的生活方式在今天的社会现实中毕竟是极少数。众所周知, 中国现在正处于一个剧烈的转型期。尽管这种转型是以和平的方式进行的, 但是其对人们造成的思想影响不亚于中国历史上的任何一次变革。中国正在经历一个由封闭走向日益开放、由传统走向现代、由计划走向市场的这样一个转轨的历史时期。这种转型所造成的历史阵痛, 对于已经从事工作很久的中学生的家长而言, 都是一种巨大的挑战和适应, 而刚刚或即将年方弱冠的中学生自不必说。
2、自身生理与心理发育的阶段性特征。
中学生主体大约在15周岁左右, 其年龄阶段决定了自身具有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况且现在的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 家长的过份溺爱造成了孩子性格的任性。其成长环境的优越, 使得他们在自主生活和独立处事方面面临着很多的问题。相当一部分同学就出现孤独、苦闷、等挫折心理。有的同学因不良的人际关系而心情烦躁、紧张, 或干脆为了逃避复杂的人际关系而沉迷于虚幻的网络世界。
由于生理年龄的特殊性, 中学生群体心理年龄也在发生着变化。由于对于异性的好奇和渴望, 以及对于爱情本质的把握和理解尚有相当差距, 有相当一部分中学生加入到早恋的行列。虽然中学生从法律意义上来讲, 已经属成年人, 但其心理成熟却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我们不否认有的中学生是真心相爱, 但的确也有一部分同学是为了排除孤寂, 追赶时髦, 互相攀比。社会竞争的加剧、家长和老师的警告和反对, 以及对毕业后的预期又很容易使他们的心理难以承受。在这种情况下, 他们脆弱的感情一旦受到一点挫折, 就会立刻表现为焦虑不安、郁郁寡欢, 甚至有的人破罐子破摔, 从此一蹶不振, 对整个社会不满, 对他人不信任, 心理发生严重的扭曲。
二、挫折教育视角下的中学生精神世界的塑造与实现
1、就社会的层面而言, 应该有一个法制完善的制度体系和思想道德体系。
我们知道, 只有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人们的心情才能舒畅, 各方面的社会关系才能理顺和协调, 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充分地发挥出来。但无庸讳言, 由于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 社会的公正与正义还没有完全实现, 还存在着种种丑恶的社会现象, 社会心理还存在着失衡的现象。这当然会对中学生群体产生不可避免地影响。因此, 一方面政府、社会力量、学校和家庭要面对现实, 从实际出发, 正确引导中学生来分析、看待这个事实。另一方面, 也要中学生自身努力, 力求客观地加以分析和判断。
2、就学校本身而言, 应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环境对中学生的思想、情绪、情感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意识地对校园环境进行建设, 对学生政治素质的提高、道德品质的形成极为重要。另外, 高校也应该注重对教室、食堂、图书馆、宿舍等场所的建设, 使这些地方既有文化的涵养, 更有精神的砥砺。校园文化蕴含于一草一木, 体现于校园中生活的每一个成员主体。但最为重要的当属大学精神的建构与传承。大学精神源于大学发展历程中的先进文化积淀和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结合。在实践上, 它是人员素质和先进制度的高度统一, 它与学校独特的历史、地理、文化环境密切相关, 是学校整体面貌、水平、特色以及凝聚力、感召力和生命力的体现, 是全体师生员工共同的价值追求, 是引导学校走向, 塑造高校品格的内在之本。
3、就学生主体层面而言, 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
一是培育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在中学生群体中, 同学的互助也是一种战胜挫折的极为重要的手段。而这种手段能否发挥关键作用, 跟群体中的成员有没有强烈的团队精神关系至重。中学生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 有着不同的家庭成长环境、经历着不同的个人挫折、更存在着不同的个性特征, 所有这些都使中学生群体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对挫折的理解有着非常良好的互补性。具备较强的团队精神的人更容易适应新的环境和胜任他的工作。
二是积极搭建社会实践的平台。社会实践不仅能拓宽中学生的眼光、增强他们的耐挫性, 而且能教授给中学生们校园中学不到的东西。与社会一些相对复杂难以处理的事情相比较而言, 学校生活中出现的一些小挫折自然也就很容易克服了。另外, 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还能够丰富学校比较单一的生活。利用这些时间, 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 无疑对于中学生的成长是有好处的。参加社会实践不仅可以让中学生重新认识自我, 重新自我定位, 而且, 对于其对于社会的把握和理解也很有好处。使得他们了解社会需求什么, 自己应该怎样做。即使一时间个人难以做到, 也可以使他们有一个比较现实的心理预期, 能够减轻中学生的挫折心理, 从而有利于中学生尽快地适应社会。
下午,天气凉爽,清新的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沁人心脾的花香。此时,我正紧张地盯着象棋,面对一盘情况危险的残局。“啪”,妈妈出“车”了,我的心“咚”地跳到了嗓子眼,妈妈已经把我将“死”了,我的“将”无处可逃了。妈妈的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哼”,我一掀棋盘,气鼓鼓地跑进卧室,“砰”地把门关上,坐在床上生闷气。
过了一小会儿,门被轻轻地推开了,妈妈走进来,坐在我身旁。她并没有责备我,而是给我讲了一个小故事:“有人把胡萝卜、鸡蛋和咖啡豆,分别放在热气腾腾的沸水中煮。胡萝卜一会儿变成了软的,鸡蛋原本是软的,经过沸水一煮,变成了硬的,咖啡豆变成了香滑的咖啡,四处飘香”。说到这里妈妈停顿了一下,然后语重心长地说:“你的人生是胡萝卜,鸡蛋还是咖啡豆?”妈妈慢慢地起身走了,她的那句话却还留在我的脑海里。胡萝卜、鸡蛋、咖啡豆……,我喃喃自语。忽然,我豁然开朗,人生,必定是要经历挫折的和失败的,如果因此而发脾气,能成功吗?只有像咖啡豆一样,勇敢地去对待挫折和失败,你才能成功!
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并且经历许多,但是有人依然会去坚持,不放弃、更不半途而废。在成功的面前,你有很多艰难险阻,更有很多荆棘。但是,只要你坚持、勇敢、自信,阳光、成功总会与你招手,而不是与你擦肩而过,经历过荆棘的挫折的成功才会显得更加生动和美丽。
成功是一种经历后的结果,是一种困难后的果实。在每个人从小的时候,都要为自己定个目标,有个梦想,然后再向梦想起航,去努力、去奋斗。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依靠不依赖”这五个字一定要铭记在心。依赖是凡事都去让别人帮助你,依靠却是一些需要帮助的事情去请教他人。若你真是依赖他人,从而去获得成功,它并不公平,也没有滋味,被别人拒绝过的口香糖还有甜蜜的滋味吗?正是这个道理,被别人获取后再去向别人炫耀自己取得了成功又有什么意义?只为了满足你的虚荣心吗?尝不到成功的滋味,就并没有成功的意义。
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有坚持才会有勇敢。若是你放弃了,那么什么都不重要了。坚持一下,因为我们都是在努力奔跑的追梦人。坚持不是你所谓的逞能,而是不放弃,去把那些并没有做完的事情,持续做下去。虽然有许多艰难险阻,但是俗话说的好:“坚持就是胜利。”你若不坚持,谁替你成功。勇敢一点,不要害怕困难和挫折,经历了挫折,你才会懂得成功的来之不易。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名人都是经历许多困难才获得成功。居里夫人在成吨的工业废渣中,花了三年又九个月,提炼出了0.1克的镭;海伦.凯勒失明又失聪,却也在老师的帮助和自己的毅力和坚持下,写出了世界名著,《假如你给我三天光明》。他们的成功,都经历了不少的挫折和困难,我们更要向他们学习,拥有坚持不懈,面对困难时毫不退缩的精神,我相信,只有经历过挫折的成功,才会显得更美丽。
一、挫折教育的内涵
挫折教育是我国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研究显示,人们对待挫折时保持的良好心态,很大一部分是在基础教育阶段不断受挫和解决困难当中形成的。我国部分学者也把挫折教育视为教育的一种教学活动, 旨在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情境、保持良好心态去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学者认为,挫折教育是指教育者有意识地利用和设置挫折情境,通过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正确认识挫折、预防挫折、正视挫折,增强对挫折承受力的教育。[1]笔者认为,对挫折教育内涵的理解要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不能仅仅停留在定义的表层,我们要深入、细化,走出思维的误区, 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对挫折教育实施原因的认识存在误区
一般认为,学校开展挫折教育的原因是因为生活条件过于优越,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经不起任何打击。教育工作者对于挫折教育的理解和认识也存在误区,挫折教育不是变相地阻碍学生的发展, 而是要给予学生在面对失败挫折时的理解、支持和帮助。当前社会,部分家长过分溺爱孩子,尤其独生子女家庭体现得更为明显,他们代替孩子处理生活中的一切事务,养成了孩子衣来张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当孩子面对现实困难时,几乎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久而久之便会对挫折形成一种恐惧感。因此,我们会发现,现代社会不是缺少挫折,而是缺少对挫折教育的正确理解。
2.对挫折教育本义理解存在误区
在我国,有部分人把挫折教育简单定义为磨难教育、吃苦教育。他们认为,挫折教育就是在生活学习中创设一种困难环境,让孩子在其中经历磨难, 战胜困难,锻炼一种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的坚强品质。挫折教育其实是一种带有人文关怀性质的教育理念,它是教育人在困难情境中认识自我、提升自我的一种方式, 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被简化成一种吃苦耐劳能力的培养。近年来,青少年学生因心理问题自杀、犯罪等现象愈演愈烈,对他们进行挫折教育也越来越受关注。暑期“夏令营”活动已开展得如火如荼,一些专家学者认为只有让孩子在活动中体验寒冷、体验孤独,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让孩子在承受挫折、面对压力的同时变得坚强,生命之舟才不会被现实撞得粉碎。[2]但现实情况是我们的生活并不需要去刻意体验寒冷、孤独,我们缺少的不是这种经历,而是一种态度:一种笑对生活的态度,一种关怀理解的态度,对生活充满爱和希望。
3.对挫折教育实施途径的认识存在误区
一部分人认为,在基础教育阶段应通过设置挫折情境来培养学生的耐挫折能力,即在学生成长环境中设置障碍,让学生通过努力去克服。“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在实际学习生活中常遇的挫折、困难,有意识地创设相似的情境,把一个个问题巧妙地隐含在富有启发性的具体情境中,引导他们产生某种情绪体验,帮助他们掌握一些受挫后应采取的积极行为和技能,让他们在挫折面前不退缩、不自卑,并积极地克服内外障碍,获得成功。”[3]挫折教育的途径不应刻意安排,因为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挫折教育的结果是不可预测的,一个细小因素的变化都有可能导致不好结果的出现。青少年学生对于外界充满困惑,成长过程中如果得不到正确价值观的引导,都会严重的影响青少年学生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学校应还学生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而不是为了挫折教育而去人为的设置行为与环境。
二、基础教育阶段挫折教育现状分析
1.学校管理者教育理念出现偏差
基础教育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尤其是在心理方面,更要做到正确引导。青少年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容易产生困惑,学校应重视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学生发展追求的是综合整体的发展,学校不仅要传授知识,发展个性,更要重视学生坚强意志、抵御挫折能力的培养。真正地将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纳入到基础教育发展理念中,才是教育追求的真谛,才是以人为本社会价值理念的体现。
2.挫折教育缺乏“时”的把握
挫折教育的适时性把握对于学生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如何把握时间来进行挫折教育,对教师综合素养来说是个巨大考验。当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克服困难时,教师首先应给予肯定评价和赞许,尤其是对班级里的学困生,不但要进行口头表扬,还可以进行物质性的奖励,以增加学生自信心的养成; 当学生面对问题不能给予很好应对的时候,教师要积极地关怀、帮助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使其重拾信心以至最后去战胜困难。
3.挫折教育缺乏“度”的把握
挫折教育“度”的把握要避免两种极端现象的发生:一是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力度过重,容易使学生自信心受挫,走向另一个极端;二是教育工作者开展挫折教育避重就轻,同样会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使其养成傲慢、骄纵的缺点,达不到预期效果。基础教育阶段,任何一种价值观的引导都会影响到学生的主体认识。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确定自己的生活目标、学习目标,不可妄自菲薄,也不要自命清高,对待问题要保持一种客观的理性的思考。心理学上讲,一个人中等期望水平, 成功几率是最大的。基础教育工作者要把握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不同层次、不同情境、不同需求来进行教育。
4.挫折教育缺乏“量”的把握
基础教育阶段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要量力而行。从心理发展特点来看,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心理发育并未成熟。成长期的学生如同一颗茁壮成长的小树,偶尔的风吹雨打是有利于其成长的,但每天都进行这样的“洗礼”,再茁壮的树也会受到伤害。挫折教育的本质是要引导受教育者正确认识失败,辩证看待失败,将失败带来的负面效应降到最低,从中汲取积极养分,为成功的最终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4]这一认识早已成为社会共识,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众多量化误区,对挫折教育本义理解出现偏差,导致很多人将挫折教育误认为是“吃苦教育“、“磨难教育”、“磨砺教育”等等,致使挫折教育的实效受到了很大影响。
三、挫折教育对基础教育发展的价值意义
1.完善——教育理念的多元发展
挫折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子因素,其开展实施对基础教育理念整体发展意义是重大的。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创造理念、个性理念以及系统理念已成为现代教育理念的组成要素,而挫折教育正是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开展实施的。挫折教育的主体对象是成长并不断成熟的学生,培养他们在面对困难挫折时能够以一种良好样的心态去解决问题,才是实施挫折教育的本义。在物化的功利世界,现代教育背离了教育健全人格、丰满人性的教育本真,教育关怀“人生成为人”的人文理想丧失殆尽,具体表现为只关注知识经验的积累,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只关注物化的、功利化的现实世界,忽视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世界;将教育育人的目的与达成目的的手段倒置,人本身的意义生成与发展让位于人的工具化、手段化、技术化,人性被现实的物化所遮蔽,教育自身逐步异化。挫折教育的开展基于以人为本的理念,将对人的关怀放到第一位,对学生的发展充满爱、理解和希望,促进了教育过程中各个要素的和谐发展,同构共生。
2.推动——学校生态和谐的发展
学校作为传授知识、输送人才的主阵地,其办学思想、师资建设、教育理念、环境以及方式的选择等等,一直以来都为大家普遍关注。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挫折教育理念也渐渐走入教育者的视野。为了学生能在今后发展中保持良好心态, 积极面对困难,学校也在不断地作出努力,例如中小学招聘专职心理学教师或是在大学学习期间拿到心理咨询师等级证书的教师;在课程体系中加入心理健康与教育等课程。挫折教育的有效实施,除对学生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之外,还能够影响到其他教育因素,如学校教育者在加强学生挫折教育的同时,自身也会对理念重新认识。与此同时,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通过对挫折教育的理解,彼此之间也会无形地形成一种理解,如宽容、谅解。一个生态和谐校园的建设,正是得益于教育要素彼此之间的和谐共处,相互包容。
3.建构——学生主体意识与顽强品性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的基点是现实的人,是一种有意识的生命个体的存在, 是在一定教育情境中活动的,富于情感、态度、兴趣、需要、价值、意义的个性化个体。教育育人的目的就是承认学生是个性化存在的事实与意义,尊重并重视每一个学生独特的潜质,创造一切条件尽量满足每一个学生在智力、能力、情感等方面发展的不同期望与要求,不断丰富各自的生命意义,实现多样化的生命价值创造。挫折教育的出发点正是采取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帮助和引导受教育者正确认识挫折,有意识地防范挫折带来的负面效应, 在挫折面前适时调整,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并建立和固化良好的心理品质,能乐观、坦然地面对自身遭遇的挫折,从而为目标和愿望的实现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5]基础教育阶段,学生主体意识差,耐挫能力欠缺,对待问题缺乏客观评价,不能正确评价自身能力,即使通过努力战胜苦难挫折,也认为自己只是侥幸完成;将失败看成是必然,自暴自弃, 最终导致自信心完全丧失。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主体性不是我们仁慈地赋予他们的,而是他们作为学习者天然具有的。[6]随着挫折教育的开展,学生从自身出发,从真正意义上去建构自我的主体意识与顽强品性,做到正确面对成功和失败,客观分析评价自己。
4.启发——家庭教育方式转变
家庭层面也是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的价值观及行为方式很容易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那么多花季少年的离去让我们扼腕叹息,隐藏其背后的原因更要引起我们的思考。青春期正是心理逆反时期,此时教育方式的不当很容易造成未成年人误入歧途,因此,专家呼吁我们从小就要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培养正确面对困难挫折的能力。家庭教育中,家长应该面对成为孩子的朋友,平等相待,对待矛盾冲突等问题,要心平气和地与孩子分析,那种“棒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材”的传统思想要随现实情况而转变。因此,我们要转变角色以及教育方式,为孩子的发展营造一个和谐的环境。
挫折教育的开展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产物。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我们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基础教育阶段正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阶段,无论是知识学习,还是身心发展,我们都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去适应教育转型以及社会发展。
摘要:社会的快速发展导致竞争压力不断加大,受挫几率不断提高。针对青少年学生心理承受力弱、抵御挫折能力差等现象,加强青少年学生挫折教育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我国基础教育阶段,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为主要目标,但对塑造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有所忽视。挫折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子因素,对学生良好心理的养成、耐受挫能力的发展有重要影响。本文试图就挫折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发展现状,探讨挫折教育在基础教育发展中的价值及意义,以期达到使人们正确认识挫折教育重要性的目的。
关键词:挫折教育,现状,价值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海洲,边和平.挫折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2]有必要进行“挫折与磨难”教育[EB/O L].新华网.http://www.yhjk.com/news/yixuekuaidi/02080708.
[3]陈广伟.挫折教育摭谈[J].基础教育研究,2001(3).
[4]于林平.论挫折教育的本质[J].教育学研究,2007(2).
[5]周国光.论挫折及其教育[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3).
前几天,舅舅送我了一部智能手机,我欣喜若狂,高兴的不得了。由于之前有过手机掉马桶的经历,我更是把这部手机看成宝贝一般去珍惜。时时刻刻都把它捧在手心里,出去也会把它带在身上。
可是,悲剧还是发生了。
一个雨天后的早晨,天空阴沉沉的,几滴露珠从叶子上滑落下来,空气被雨水过滤后变得清新,这种“好天气”迫使我下去散散步,我的虚荣心趋使我带上智能手机去炫耀一番。走在湿漉漉的地面上,大口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我情不自禁的唱起了歌,我与我的朋友们走了几圈后决定去帮大树清理身上的雨水。只要你一摇树干,叶子上的雨水倾盆般的从树上跌落下来,给我们来了个透心凉。不一会儿,这个游戏就玩上瘾了,我也为了装酷,打算去摇别人摇不到的叶子。我先是助跑了一段,然后又奋力起跳,可我早已忘了放在口袋里的手机,我在空中时,手机像弹簧般的飞出去,重重的摔在地上,只听啪的一声,手机摔了个四分五裂,我顿时傻了眼,心中涌起了一种不祥的预感,我低下头,看见被摔坏了的手机,立马一把拿起手机,向家中跑去,连个炫耀的机会都没有给我留下。
到了家中,我嚎啕大哭起来,把事情的来龙去脉给父亲说了一遍,父亲听了后,并不是跟我想象中的那样骂我,而是安慰起我来:“没事,只要人没事就好。”我小小的心里受到了无比的安慰。一玩起来就忘乎所以,“土豪金”手机都没来得及炫耀。虽然这只是成长之路上的一件小事,但却使我变得坚强勇敢。
我不知道如何形容他,他天生没有四肢,但勇于面对身体残障,却拥有两个大学学位,是两个机构的负责人,同时投资房地产和股票,就是他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被授予“澳大利亚年度青年”称号。
这个27岁的年轻人以他自己的生命见证,鼓舞每个认识他的人,引发大家对生命和自我的深深思考....
我也遇过苦难。
在我读四五年级的时候,有一天早上睡醒起来,突然发现自己右半边脸动不了了,——大概就是人们所说的中风。我这么小就中风了,对我自己来说,那时候连“中风”是什么也不清楚,更不要说什么叫“放弃”了?
四个月,我每天坚持去医院针灸,虽然真的很辛苦,因为得病的是我自己,我不能放弃,就算是上学,我每天也要去针灸。四个月后,我康复了,真的很开心。
虽然这苦难对比尼克来说微不足道,可是对于我来说是多么难受的事情,现在的我好好的,我拥有四肢,我很健全,所以我要坚强而且微笑着走完自己的人生。
挫折——是一剂良药,但却苦口。不经历挫折的人生,就不算完整的人生。
虽说挫折是人们都不愿意接受的东西,但是它又是人生道路上不可缺失的部分;人生如果没有了挫折,生活就会变得平淡无奇。而人活着的意义,正是要不断奋斗、不断前进。因此,挫折是人生道路上重要的环节,是必不可少的。有了挫折,人生才会焕发光彩!
谁都有过挫折。
考试不及格,比赛输了,事业失败了,还有很多很多... 很沮丧是不是?
失败,是我们都需要的,它和成功一样对我们有价值。
对我来说,中考就是一个挫折。初中的时候,我总是爱玩,初二的时候妈妈对我说,初三要考中考了,现在你还不用功,你打算等到什么时候啊。可我只会说“行了行了”,结果是浑水摸鱼到了初三,脑子里一片空白,我什么都听不懂。那时,我才明白什么叫做后悔了,后悔药是没的吃的。那时候,我觉得自己的人生一塌糊涂,我的中考成绩相当差。
现在我是一个高中生了,真的不能再踏错一步了,我还要上大学,现在开始我要重建自己的人生目标,我必须努力。
关键词:挫折教育,高职高专,心理承受能力
当代高职高专学生在学习与生活压力、就业与竞争压力等作用下, 其心理存在双趋冲突、双避冲突和趋避冲突, 巨大的心理压力、多重的心理矛盾交织在一起, 加上其意志品质中的脆弱性, 易引发种种悲剧, 使全社会对加强高职高专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1]。心理承受能力是个体对逆境引起的心理压力和负性情绪的承受与调节的能力, 主要包括对逆境的适应力、容忍力、耐力、战胜力。挫折教育是教育者通过理论学习和设置挫折情境, 引导学生正确地认知挫折、分析挫折、面对挫折, 提高挫折耐受力进而战胜挫折的教育过程。然而我国高校挫折教育实践尚处于初级阶段, 从总体上看, 挫折教育的实效性还较差。如何高效地开展挫折教育, 激发学生的潜能, 提高学生处理心理危机的能力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应思考的问题之一。
1 研究过程
1.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0级临床医学专业临床二班学生共72人作为实验组, 在同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 (临床二班除外) 中随机抽取72人作为对照组A, 在黄河科技学院2010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中随机抽取82人作为对照组B。
1.2 统计学分析
实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用SPSS 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1.3 大学生“挫折承受力测试量表”
运用《完美性格测试手册》中的“挫折承受力测试量表”进行调查, 最后分析数据得出结果。总分为0~40分, 提示受试者心理承受力弱;41~80分, 提示受试者对某些特定挫折的承受力较强;81~120分, 提示受试者受挫力强[2,3]。
1.4 挫折情境的设计与实施
1.4.1 挫折情境的设计
心理承受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提高心理承受力必须处在一些挫折情境中。许多心理学家认为, 人只有在克服各种困难的过程中, 才能形成完整和成熟的人格。对高职高专医学生而言, 对大一新生的挫折教育应以人际交往技巧和学习指导等为重点, 对大二学生的挫折教育应以学业和恋爱交友等为主, 大三学生面临的挫折主要是就业挫折[4]。本课题研究从大一开始, 延续到大二, 共一年半时间, 所以挫折情境的创设选择在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进行。
1.4.2 挫折教育的实施
在设定实验组、对照组后将“挫折承受力测试量表”分发给研究对象, 要求其根据自己的体会和认识, 就量表中给出的题目按实际情况进行测评, 当场回收。我校与黄河科技学院有效问卷回收率均为100.0%。我们将此次测试称为前测。
挫折教育的实施主要针对实验组学生, 固定实验课带教教师, 采用“单盲实验”方法, 实验期间实验组学生没有接触过挫折承受力教育的相关课程, 对照组A与对照组B学生沿用原有实验课教学模式。 (1) 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等实验教学部分 (大一期间) :建立第二课堂, 成立解剖讨论小组等学习团体, 多次组织开展各种相关竞赛活动, 要求实验组学生参加;晚自习增设解剖实验课, 要求实验组学生全部参加;加强对实验组学生的考勤, 明确纪律要求。 (2) 机能实验教学部分 (大二期间) :实施较为“苛刻”的教学方式, 并严格考核制度, 将实验课考勤、纪律遵守、动手操作、实验报告书写、卫生打扫等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并计为平时成绩, 与期末实验操作成绩一并计入总成绩, 事先告诉实验组学生总成绩将列为“专升本”考试名额的首要参考指标, 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刻意强调。
在期末实验操作考核前20分钟再次下发“挫折承受力测试量表”, 其中实验组与对照组A学生测试情境完全相似。我校与黄河科技学院有效问卷回收率均达100.0%。我们将此次测试称为后测。
2 结果
2.1 挫折承受力测试量表调查结果
测试结果见表1, 统计分析结果见表2。
实验组前后测纵向比较:实验组学生后测中处于承受力强的学生占52.8%, 明显高于前测;而后测承受力弱的学生占4.2%, 明显低于前测。
3组后测横向比较:实验组承受力强的学生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A (20.8%) 与对照组B (24.4%) ;承受力差的学生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A (20.8%) 与对照组B (12.2%) ;3组学生承受力处于中等范围的人数相当, 提示实验组学生目前受挫能力强于对照组。
3组前测横向比较:3组数据均服从正态分布, 方差齐。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 P>0.05, 提示实验组学生挫折承受力得分与对照组A与对照组B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说明实施挫折教育前实验组、对照组学生处于同一水平。
实验组前测、后测纵向比较:采用配对资料t检验, P<0.05, 说明实验组学生前后测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
3组后测横向比较:3组数据均服从正态分布, 方差齐。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 P<0.05, 实验组学生挫折承受力得分分别与对照组A、对照组B比较有显著性差异;LSD法分析显示, P>0.05, 对照组A与对照组B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注:实验组前后测纵向比较aP<0.05;3组前测横向比较bP>0.05;3组后测横向比较cP<0.05
2.2 考试成绩
本次实验课成绩采用配对资料t检验分析。结果显示, P<0.05, 说明实验组学生成绩与对照组A成绩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提示实验组学生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A (见表3) 。
2.3 学生心理素质评价
本项目由辅导员和带教教师共同对实验组和对照组A学生进行评价, 主要内容包括认知能力、动力机制、个性品质、人际交往等几方面[5]。综合评价结果采用秩和检验, P<0.05说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提示实验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 心理素质得到广泛提高 (见表4) 。
3 讨论
本研究针对高职高专学生, 他们的特点是年龄普遍偏小, “90后”几乎占98%以上;入学时由于成绩不理想, 普遍存在自卑感;高职高专学生谈恋爱现象普遍;高职高专毕业生与其他本科毕业生相比, 就业形势极其严峻, 由于不愿放低身价而造成就业压力逐年攀升等现象[6,7,8]。来自多方面的压力使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越来越低, 由此引起的心理调节障碍甚至心理障碍几率也相应增加。心理学家认为, 人体存在一种提高自身心理承受能力的系统, 它能通过否定、主客观归因、自我辩护、升华、转移等方式减轻不良情绪对个体的影响, 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因此, 一些学者借鉴医学预防接种模式, 通过人为地创设挫折情境, 在家长、教师指导下,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使学生不断克服挫折, 在心理上对挫折产生一种无形的抗体, 激活上述免疫系统, 从而提高学生的挫折承受力[9,10]。本研究选在重要的基础实验课中创设挫折情境, 以往以实验课作为挫折情境素材的研究并不多。而我校高职高专学生大多来自农村, 要想在3年时间内很好地掌握所有医学课程内容并非易事, 85%的学生选择继续接受本科教育实现自己的梦想。但是省内本科院校较少, 导致“专升本”名额有限, 因此, 区区5%的机会使得准毕业生竞争激烈。我们抓住学生这方面的心理设置挫折情境, 效果显著。
实验组与对照组A学生考核模式完全相同, 表3显示, 实验组学生成绩高于对照组A, 充分反映出心理素质对考生的影响很大, 据监考教师反映, 实验组学生考试期间普遍表现沉稳, 气氛相对轻松;对照组A学生整个考试期间普遍紧张, 偶有尖叫、哭泣与晕倒现象。挫折承受力量表测试结果显示, 经过挫折训练后, 实验组学生心理承受力明显高于对照组A和B。究其原因: (1) 挫折教育使学生明白要勇于面对, 同时认识到挫折也有两面性。如晚自习增设解剖学实验课, 开始时学生不适应晚间气氛, “被迫”进实验室, 后期却要求多开设晚自习实验课以增加学习机会, 从而使解剖学知识得到强化。 (2) 引导学生正确归因。要求实验组学生参加竞赛活动, 失败后引导他们找出失败原因, 防止归因片面化。 (3) 承受力差的学生本身起点较低, 年龄偏小, 但可塑性强, 经过一段时间的挫折教育后, 更能表现出惊人的变化。高职高专学生心理还不够成熟, 为防止挫折打击过大, 超出个体的耐受力, 甚至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 建议学校与团委合作, 适时开展心理咨询活动[6]。
对学生心理素质综合评价显示, 实验组学生学习主动性有所提高, 兴趣增加, 性格趋向乐观、开朗, 更加愿意与他人分享成功的喜悦和交流失败经验。由此可见, 挫折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使个体不再惧怕挫折, 反而愿意承担由挫折带来的一切后果, 个体性格也由内向向外向转变, 心理素质更加完善, 如果延长挫折教育的时间, 相信会收到更加突出的教育效果。
4 结论
本次实验历时一年半, 通过提供适度挫折经验、适宜的挫折频率, 有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挫折、勇敢面对挫折,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心理承受力, 但挫折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教育过程,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 具体实施方法应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采用。在对学生实施挫折教育的同时, 应适时进行感恩教育和心理疏导, 设立心理咨询室, 及时了解学生情况, 引导他们正确面对挫折和困难。
参考文献
[1]崔景贵.当代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高等教育新理念[J].高教探索, 2005 (1) :83-84.
[2]刘戍.大学生挫折承受力的心理社会因素研究[D].南京:南京医科大学, 2008.
[3]张丽霞.大学生挫折承受力问卷的编制与应用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 2008.
[4]张娟.提高大学生挫折承受力的对策研究[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2) :15-18.
[5]潘孝富.论素质教育的心理素质评估[J].郴州师专学报:综合版, 1997 (4) :12-13.
[6]何丽.关于高职生挫折教育的思考[J].学理论, 2011 (30) :169-170.
[7]满红霞, 黄雅娟.高职学生挫折教育探析[J].辽宁高职学报, 2011, (8) :93-94, 112.
[8]魏晋童.高职生挫折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4) :44-48.
[9]王迎迎.论如何在挫折教育中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作用[J].湘潮, 2011 (12) :102-103.
【与挫折相关的作文】推荐阅读:
关于挫折与成功的作文07-25
与挫折的中小学作文12-07
与母亲相关的作文07-26
与小狗相关的作文09-12
初中作文挫折与人生相伴07-16
与节俭相关的作文300字07-17
与微笑相关的初二优秀作文06-26
有关挫折与成功的名言警句06-18
挫折与放弃的哲理故事10-17
五年级关于挫折的作文:面对挫折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