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怎么贴(推荐9篇)
对联比较讲究平仄,这是对联的特点。具体来说,上联的最后一个字一般是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一般是平声,否则读起来常常感到别扭。比如“旧岁又添几个喜(“喜”是仄声),新年更上一层楼(“楼”是平声)”。
2.按左右方位分。
贴对联时应将上联贴在右边,下联贴在左边,左与右则以面对大门或壁柱来分。之所以这样张贴,是因为直行书写都是从右到左,所以念对联也是从右向左念。
3.按时序先后分。
就是时间在前的为上联,时间在后的则为下联;或者说先办的事情为上首,后办的事情就为下首。比如“门迎春夏秋冬福,户纳东西南北祥”;“小院栽花香四季,大门结彩乐全家”。
4.按语言习惯分。
比如“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风吹杨柳千门绿,雨润杏桃万户红”。人们常说“福寿双全”“风雨同舟”,从来没有“寿福双全”“雨风同舟”的说法。
5.按因果关系分。
就是“因”为上联,“果”为下联。
6.按场面范围分。
在时间、空间和具体事物上一般是从大到小,比如“年年过年年年好,月月赏月月月圆”“一城花雨山河壮,满院春风日月辉”。从时间看,“年”比“月”长;按空间论,“城”比“院”大。
左右联勿贴错
在张贴春联时,往往有的.人把上下联贴错位置。要区分上下联关键在最后一个字,根据格律规定,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字(普通话三声、四声)结尾,下联则是平声字(普通话一声、二声)结尾。
贴春联的时间
民间有一种神话的传说:春联即为天上的神仙,当春联撕破后,就会升上天庭,去向玉皇大帝报告家家户户的情况,希望天神能给民间的家庭带来好运等。
对联怎么分上下联左右两边
当人面向对联时,上联在右侧,下联在左侧。对联要注意声律相对,判断上下联是按照最后一个字的平仄声来区分的,上联是仄声,下联为平声,这主要是为了音韵和谐,悦耳动听。
按字调平仄分
对联比较讲究平仄,这是对联的特点。具体来说,上联的最后一个字一般是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一般是平声,否则读起来常常感到别扭。比如“家园似锦添春色(“色”是仄声),福运齐天赖党恩(“恩”是平声)”。
按左右方位分
贴对联时应将上联贴在右边,下联贴在左边,左与右则以面对大门或壁柱来分。之所以这样张贴,是因为直行书写都是从右到左,所以念对联也是从右向左念。
按时序先后分
就是时间在前的为上联,时间在后的则为下联;或者说先办的事情为上首,后办的事情就为下首。比如“门迎春夏秋冬福,户纳东西南北祥”;“小院栽花香四季,大门结彩乐全家”。
按语言习惯分
比如“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风吹杨柳千门绿,雨润杏桃万户红”。人们常说“福寿双全”、“风雨同舟”,从来没有“寿福双全”、“雨风同舟”的说法。
按因果关系分
就是“因”为上联,“果”为下联。 6.按场面范围分。在时间、空间和具体事物上一般是从大到小,比如“年年过年年年好,月月赏月月月圆”;“一城花雨山河壮,满院春风日月辉”。从时间看,“年”比“月”长;按空间论,“城”比“院”大。
对联怎么贴才正确
首先要区分门的上下首
在面对大门时,右手方向为上首,左手方向为下首。贴对联时上联贴上首,下联贴下首。
根据横批的顺序
确定上联的方向,再贴上下联。现在贴在大门上的春联一般称为门联,贴在里门(二门)上的称为重门联。很多家庭现在都安装了防盗门,此时张贴对联直接把上下联挂在防盗门上即可,如果贴在周边的墙上,反而显得不够工整。
春联的由来
春联又名对联、门对,古时有“桃符”、“门帖”之称,是对联最早出现的形式。清代《燕京岁时记·春联》对春联做了注释:“春联者,即桃符也。自入腊以后,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图润笔。祭灶之后,则渐次粘挂,千门万户焕然一新。”
最早的春联,是五代十国时期(公元9至公元960年)后蜀主孟昶在桃符上写的联语,“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明洪武元年春节前夕(公元1368年至公元1644年),朱元璋命令全金陵城的公卿士庶,家家于除夕之日贴春联,并微服出巡,到民间观赏春联。朱元璋还亲笔题联,赐给官民。 经此,春节时贴春联便成为一种习俗,一直流传至今。在老北京,每到春节,家家户户都喜欢在自家大门前以及屋门前贴上春联对子。那时候,在热闹的大街上,少不了许多卖春联的对子摊儿。
今年春节前,有一回从外面玩耍回家,无意间发现家家户户的门上都贴了个精美的福字。
回到家,我看到奶奶正在剪福字,我见没什么好帮忙的,便一声不吭地坐在旁边看起来。奶奶剪得好认真呀!不一会儿,一个个端端正正的福字就剪好了。“哇!奶奶好厉害哦!”我情不自禁地赞叹道。奶奶又给福字镶上了金灿灿的花边,把我的眼睛都照花了。奶奶伸了个腰,说:“累死我了,总算剪完了!”我忙自告奋勇地说:“奶奶,您休息一会,我来贴!”我给福字翻了个身,小心翼翼地涂上胶水,生怕扯破了奶奶的劳动成果。涂好后,我迫不及待地跑到门外,正要把“福”字贴上去,只见奶奶急急忙忙跑过来,边跑边忙不迭地说:“等等!等等!”“怎么了?奶奶,还不信任我吗?我能贴得不偏不倚的!”奶奶神秘地笑了笑,说:“这你就不知道了吧!”说完,接过我手上的福字,把它倒了过来,贴在门上。我迷惑不解,好奇地问:“为什么要倒着贴呢?”奶奶笑着说:“如果把福字倒着贴,就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知道吗?”哦,原来是这意思呀!我一把抱住奶奶,高兴地说:“我们今年一定会过得很快乐、很幸福!”
这年春节,我不但过得快乐,而且知道了怎么贴“福”字。
爸爸拿出准备好的一卷对联,对我说:“益铭,去给爸爸拿一把裁纸用的小刀。”我一蹦三跳地找来了一把削铅笔用的小刀,递给了爸爸。爸爸先把连在一起的一副对联沿着中间线对折,再用小刀沿对折线小心翼翼地裁开。裁了几张后,爸爸就说:“这把小刀不好用,再去给我换一把。”我翻箱倒柜地找了一圈,结果连半把小刀的影子也没看见。“爸爸,没有了。”我大声吆喝着,“要不你用剪刀吧?”爸爸回了一句,说:“用剪刀还不如用这把小刀呢!”爸爸继续裁着纸,显然小刀影响了裁纸的速度。我心里非常着急,几次伸手帮忙都被爸爸制止了。
过了一会儿,爸爸终于把对联裁完了。现在开始贴对联了。我高兴地帮着拿涂好胶水的对联,让爸爸贴。这其中有一幅对联的上联是“新春迎百福”,下联是“好运纳千祥”,横批是“紫气东来”,爸爸在贴的时候,一不小心把两张对联粘到了一起,结果爸爸一撕,把其中一张对联的角给撕了下来,我着急地对爸爸说:“爸爸,还是让我的小手来撕吧!”
还没等爸爸反应过来,我已经用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采取行动了——两手平均用力,使劲一撕。哈哈——幸运的是,两张对联被完好无损地分开了。爸爸的脸笑开了花,妈妈也向我竖起了大拇指。
春节贴春联,将春联的上下联贴颠倒的大有人在,那么,怎样排列上下联的顺序呢?一般有以下 4 种区分方法:
1.按音调平仄分
春联比较讲究音调平仄,上联最后一个字为仄音,下联最后一个字应是平声。
“仄起平收”
比如: “春回大地千山笑”(“笑”是仄音),“福满人间万民欢”(“欢”是平声)。
2.按因果关系分
“因”为上联,“果”为下联。
“因上果下”
比如: “方向正确城乡富,政策英明衣食丰”,因为只有“城乡富”这个“因”,才会有“衣食丰”这个“果”。
3.按时间先后分
时间在前为上联,时间在后为下联。
“时间顺序”
比如: “风送莺歌辞旧岁,雪伴梅香迎新春”,“辞旧岁”在前,“迎新春”在后。
4.按空间范围分
一般是小者在前,大者在后。
“小前大后”
比如: “勤俭持家家道昌,团结建国国事兴”。这副春联中的“国”比“家”大,所以“家”在前,“国”在后。
5.按横批分
如果横批是从左向右的现代写法,对联也是上联在左、下联在右;如果横批是从右向左的写法,对联也是上联在右、下联在左。
浆糊
用料是面粉和水,制作方法如下:
1.面粉和水比例 1:3;
2.一边用手抓着面粉慢慢倒入凉水锅里,一边用筷子顺向慢慢搅动,让面粉充分溶解;
3.开小火儿,慢慢搅拌,让面粉全部溶解;
4.搅动不能停止,速度要均匀。溶解的面粉随着水分蒸发,能看到面粉的浓度越来越浓;
5.水分大约吸收一小半儿,看到面粉起了一些小泡泡时,向浆糊转变的.过程了;
6.面糊粘稠熄火,即可。
要除去贴在门上春联的浆糊,根据浆糊遇水就会软化的特性,有如下几种方法:
1.用少许的白醋涂抹在上面,等待30秒,再用抹布擦干即可,因为醋酸会对浆糊有腐蚀作用;
2.弄上点水,湿润透了,然后刮一下;
3.用苏打水,小苏打适量用水冲开,刷子沾苏打水刷墙壁,不用急着刷掉,可以浸湿后等三五分钟后再刷;
家中有人去世不满三年,就不要在门口贴上对联。传说丧期三年之内,逝者的魂魄会时不时回家看看,但对联却有驱邪镇宅的作用。若是门上贴了对联,逝者便进不了家门了。
2、对联不能贴反
现在许多人家会在新年贴上对联,图个好兆头。但是许多人都分不清对联的上下联。要知道,对联可千万不能贴反。对联一般代表着一户人家的学识。若是连对联的上下联都贴反了,旁人见了岂不是贻笑大方。
3、贴对联时间有讲究
民间有种说法,对联是天上的神仙,对联撕下后,神仙便会升上天庭向玉帝汇报民间的情况。因此说贴对联在民间是个十分庄重的事情,一般认为在吉时贴对联会给家人带来好运。
4、对联中福字不乱贴
这便是我国最早的一副对联,此后,文人学士把题对联视为雅事,题对联风气便逐渐流传开来。到了宋代,春节贴对联已成为一种士族习俗。王安石《元日》诗“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可说明这一点,在宋人笔记中,也记载了文人喜欢书写对联的风气。如张邦基《墨庄漫录》述苏东坡在黄州,于近岁除时,访王文甫,见其方治桃符,遂戏书一联于其上云:“门大要容千骑入,堂深不觉百男欢。“元代初年,著名书画家赵松雪一次过扬州迎月楼,主人求赵松雪为其对联,赵松雪题曰:“春风阆苑三千客,明月扬州第一楼。”对联的内容与酒楼非发,主人大喜,以紫金壶奉酬。像赵松雪写的这种对联已被当作交际的礼品来看待了。
据说对联真正普及于民间,用红纸书,而成为年俗之一,是明代以后的事。在《簪云楼杂记》上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时,有一年的除夕前日,匆然心血来潮,命令公卿士庶,门上一定要贴出对联,表示一番新气象。第二天,他微服出巡,到民间观赏各家的对联,以为娱乐。在巡游了一段路后,他忽然发现有一家没贴对联,便遗侍从去查问究竟。原来那家主人是阉猪的,既不识字,也不会写,年前事忙,尚未请人代笔。太祖听后,叫人取来文房四宝,欣然挥毫道:“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信手拈来,语气不凡。侍从捧着对联,交给了阉猪人家。后来阉猪主人获悉是皇上御笔亲制的对联,便装裱起来,挂在中堂,视为家宝,每日烧香敬奉。据说,对联两字的正式命名,就始于明太祖朱元璋。从那时起,对联在广大农村乡镇广泛流行,并在后芤一直盛行不衰。一般人家最常用的对联有“爆竹一声除旧岁,桃符万户迎新年”,“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门迎春夏秋冬福,户纳东西南北财”等等,家家户户年前贴对联,把春节点缀得春意盎然,喜气洋洋。
哈哈,对联的来历原来是这样的,以后每年过春节我都要和爸爸贴对联,让那浓浓的节日喜庆味洋溢在我们每个人的脸上,流淌在每个人的心间……
等爷爷拿来胶带,爸爸又噌噌噌地爬了上去。不一会儿,爸爸就把对联贴好了。妈妈看着对联突然大叫一声:“对联怎么贴反了?对联下面的狮子头要朝里,你贴成屁股朝里了。”爸爸一听立马又爬上去换,过了几分钟,门框上的对联总算贴好了。
爷爷让我认真地把这幅对联读了几遍,确认无误后才开始让爸爸贴门神。我们买的门神是秦琼和敬德,这两位门神威风凛凛,爷爷很喜欢,说贴门神能避邪镇宅。爸爸把“秦琼”贴好后,却找不到“敬德”,抬头一看,不知什么时候妹妹把“敬德”拿跑了。爸爸连忙去追妹妹,妹妹抓着门神在前面咯咯笑着跑,爸爸在后面气喘吁吁地追,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门神给请回来了。幸好妹妹没把门神撕烂,不然又得上街去买。看到这一幕,期盼和顺的爷爷只好瞪瞪眼。
除夕一大早,我扛起一架竹梯快步来到门口,架好梯子爬上去,然后拿起小铲子,打算把旧对联和墙的亲密接触切断。这事看起来简单,其实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呢!旧对联像一个小孩子,紧紧地抱住墙“妈妈”,赖着死活不肯离开妈妈的怀抱。对联啊,你和墙经过一年的相处,肯定有了深厚的感情,肯定不愿意和它分离,但是你的大限已经到了,迫不得已我才“大义灭亲”。我知道你不想“下班”,但是,还有别人在后面等着呢!你必须遵守我们与年岁的约定。
我用小铲子,上铲铲,下铲铲,左铲铲,右铲铲,向对联发起了全方位攻击,墙上的瓷砖“噌噌噌”地惨叫着。忙活了半天,对联终于承受不住我的全方位饱和式攻击,心不甘情不愿地跟随小铲子离开了墙的怀抱。
突破了“铲对联”这一道难关,接下来,是一个要求严格的关卡——贴对联。对联是用纸做的,遇水即软,遇力即断,遇风即完蛋,而且只有一次机会,我能成功吗?
刹那间,一只硕大的老虎出现在我面前,张牙舞爪地向我扑了过来,我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老虎十分凶猛,我根本就无法干掉它。突然之间,我想到了一个办法,决定试试。
死生看淡,想干就干!我拿上一张对联,打算沿门的边缘上下铺好,使对联垂直于地面,然后先把对联的四条边用胶水贴牢,最后把中间凸起来的地方抹平。别看我说起来这么容易,但是做起来,真不是那么简单噢!
等我一只手按住铺好的对联,另一只手去拿胶水的时候,按住对联的那只手居然不由自主地颤动起来,对联就被我的手带歪了,只有重新再来。这回,我变“精”了,提前把胶水放到口袋里,再去铺对联。对联铺好之后,我空出一只手去拿胶水,不知为什么,对联又歪了,它好像在故意和我作对似的。大人们都在忙活别的,只有我一个人站在梯子上孤军奋战。经过“无数次”的失败之后,我总算是摸清了门道,让对联乖乖地待在墙上,不再跟着我的手乱动。
终于,对联贴好了。虽然我早已满头大汗了,但我毫不在乎。为家里做贡献是我们小孩子应该做的,就算再苦,就算再累,我也要努力做完。回到家里,我迫不及待地躺到了床上,虽然浑身酸痛,但我心里像吃了一颗蜜糖,感觉美滋滋。
【对联怎么贴】推荐阅读:
贴对联怎么贴01-06
春节怎么贴对联09-07
对联怎么贴在左右12-27
大门对联怎么分左右贴01-18
贴对联门怎么分左右02-14
对联怎么画10-07
怎么对对联03-22
贴对联的由来09-17
过年贴对联日记12-27
贴对联小学四年级作文07-07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