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前情介绍:自解放以后,在三圣乡的东南方向有一山坡顶叫——凉风顶,这片丘陵地区就渐渐的聚居了较多的居民,由此组建了凉风村;根据当时教育区域的规划及区域教育发展的需求,成立了这所乡村小学——凉风小学;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进和大生产运动大背景的影响,在乡、村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中,人们根据农业大国的发展方向,将凉风村更名为粮丰村,凉风小学更名为粮丰小学,它表达了村民们对农业生产的美好愿望,这个美好愿望给人们带来了生活的富足。
今天的校园:长久以来,学校附属于乡中心小学,使得学校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约束,自2004年,学校上划以后,学校各方面的工作能直接接受区领导的指导和监督,学校时刻地沐浴在上级领导部门注入的暖流之中,感悟中,开阔了师生的视野;城乡一体化的进一步推进,带动了五朵金花乃至三圣片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城乡统筹的阳光下普照着每一位粮丰村的村民,推动了粮丰村的提高和发展,带动了家长、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学校就在这一股股人文地暖流中生长着、发展着、完善着;因此,学校借助上划和区域统筹的契机,提出了“暖阳”的办学理念,期望我校的师生能享受关爱、感恩关怀,传递阳光,收获幸福。
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校园文化建设并非单一的环境建设,它具有系统性、人文性、生动性和教育性的特征,针对我校这样一所普通,规模较小的农村小学而言,上级领导的关注,使得师生不再是只看到井口大小的天空,他们可以飞跃奥秘无穷的知识天空,但是,怎样提取可供学习、运用的知识信息,让自己有所提高呢?城乡一体划后,经调查,我校学生的家庭收入呈上升的趋势,然而,学生的行为习惯、知识面、情感态度等与以前相比却呈平衡变化的趋势,经济提高了,但为什么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意识仍停滞不前呢?一系列地现象调查,让我们明确了一个道理,有声地教育可以感化学生、家长的心灵,却不够持久和深入;因此,在听、说感官教育的同时,我们仍需要寻求其他持久地、系统地、深入地教育方法,让学生、教师、家长在潜意识中得到一种“恰似无声胜有声”的环境教育,对于学校的现状而言,让学生的视觉得到冲击,思想得到启迪,情感得以培养的有效方式是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氛围营造的实践研究,借助形象、具体地文字、图片,在活动中感化学生的心灵;因此,我校在“暖阳”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是相当必要的。
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更新观念,与时俱进。紧紧围绕“品质锦江,品质教育”的整体理念;在学校“暖阳”理念的指导下,坚持以法治校,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培养一个团结向上、和谐的领导班子、奋进的教师集体,自信的学生集体。在新课标的引领下转变思想,努力学习探究,带动全体教师的政治和业务素质的提高。提升全校教师的品质、品貌、品位。办让社会、家长和学生都满意的学校。
“暖阳”的内涵:
“暖阳”理念是指:关爱自己,做自信的人;关爱别人,做快乐的人;关爱世界,做幸福的人。
让微笑成为自然,让快乐成为朋友,让自信成为习惯,让幸福注满生活。
围绕着这一理念将形成我校的校风,校歌,校徵;真正做到精神文化系统化,全面化;每位老师要把这一办学理念融于自己的教学和德育工作中,在日常各种活动中都要强化和落实这一办学理念;以后通过校本培训要对全校教师进行我校办学理念的培训,座谈,并且德育组与教务处要把办学理念与实际结合起来;期末对教师的工作考核要把教师对办学理念的落实作为一项重要的指标。
校园文化建设主题:
暖流溢心间,阳光照四季 ——可持续性发展的校园文化实践研究。
“暖阳教育”指导中的校徽:
本学期,为了营造“暖阳”下的校园文化氛围,我校向全体教师征集了校徽的设计方案,经过一次次地讨论、改稿,最后定稿为:暖阳下的雏鹰起飞。
校徽中“暖阳”共有三层,第一层是上级领导的支持和帮助;第二层是学校的特色教学和教师教育教学的专业化发展;第三层是社区、家庭的配合、帮助;校徽中的“鹰”代表学生,是希望他们能在以学校为主的多层面阳光的照射下感受关爱,自信、健康、快乐的成长,像一只可爱的雏鹰;校徽的下方是凉风顶的形状,表示这里是他们幸福、快乐的家园,同时也暗含所有托起雏鹰起飞的一切教育资源;绿色的背景,拟定为学校的cis识别标志,期待在“绿色”氛围的营造中,学生能有健康的绿色心灵,健康的成长。
“暖阳教育”中的校训:
微笑 快乐 自信幸福
微笑:指农村孩子不同于城市的孩子,他们常常要体验生活的艰辛,辛勤耕耘的劳作过程,所以,我们希望他们能在“暖阳”的普照中,微笑着面对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每一次成功、每一次失败。
快乐:据调查,我校孩子心理波动较大,时常像一个“小大人”,既成熟又幼稚,看着他们,在每一份暖阳的关爱照射下,他们能快快乐乐地生活、学习,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自信:农村孩子有着和他们父辈一样的品质:善良、诚实、勤奋;一次次的活动体现了他们的个性品质,不够自信的他们,时常与机遇擦肩而过;注视着一张张纯真的小脸蛋,我们希望他们能学会自信和坚强。
幸福:不同的人对幸福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我们期待着在“暖阳使者”的系列活动中让孩子们明白:幸福是触手可得的,只要你留心观察,幸福时刻伴随着你。
“暖阳”教育的具体措施:
途径;以微笑为媒,以快乐为友;以自信为基石,以幸福为目的;
步骤: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校园文化建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大力加强和建设校园文化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推进高品位校园文化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高品位的校园文化,能为社会提供新的文化规范,有利于培养造就大批有较高文化素质和人文精神的人才,因此全校教职工要提高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把思想自觉统一到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行动上来。
2、加强领导,明确职责,确保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成立由学校德育组、团支部为主要成员、师生代表参加的校园文化建设组织机构,全面组织领导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根据目标任务,明确各处室的职责,确保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3、以人为本,发挥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师生是学校的主体,校园文化是师生员工学习、工作以及生活的一种精神氛围与物质环境,每个师生员工都生活在其中,并且自觉或不自觉地参与这种精神氛围和物质环境的建造与变革,又自觉不自觉地接受这一文化氛围的陶冶、引导和塑造。为此,要充分发挥他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使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校发展过程中,真正达到“求真务实,以乐醒人,以美育人”的积极效果。
“暖阳季节”校园文化建设成员:
组长:吴德勤
副组长:鲁晓红
教师组员:尹洁、冯桂珍、薛玉兵、尹建国、熊秀琼、汪树红、蒋才华、王永、晋瑶、汪惠、钟佳、祝相敏、闵步庆
学生组员:全校210名学生
家长组员:12名家长代表
校园文化创设的具体内容:
a:精神文化的建设:精神文化是“暖阳季节”教育校园文化的思想核心,是校园文化表现的灵魂。
精神文化要从富有灵气的校园环境建设中体现出来,校园建设是精神文化的载体,我们“暖阳季节”校园文化下的校园建设就是要使我校校园的每一处景点都有人文的内涵,要使校园的每一块场地都富有灵性,要使每一面墙都会说话。我校对校园建设的理想目标就是“校园处处是教育,学生时时受熏染”在这方面我们现在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效,并拟订在教学四周的空地建造“绿色地带”,“农家知识回廊”,“心语地带”等景点,以充分体现我校精神文化的所在;在校园环境中的进一步实施中,我们将逐步地深化、改进。
1.对现有景点的文化内涵要进一步阐释,特别要对全体教师班主任,要让他们对每处景点,每条标语都要有充分的认识。
2.要把每处景点作为对学生德育工作的切入点,还要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的讨论等形式,使校园文化深入学生的内心。
3.针对我校的校园的实际,还应进一步把校园的建设与精神文化紧密结合。
精神文化体现师生角色的转变上,给学生心理上、人文上和人道上的关怀。我们要教师更新观念首先使自己成为一名教育者,对学生注入人文关爱,我们深信:“在?暖阳教育?实施过程中的潜移默化熏陶下,教师和学生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提高。
1、我们的老师要从学生情感入手,沟通师生间的情感,建立了良好、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主动感悟,主动思考中,传递微笑,感悟快乐;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成为一个有健全的人格、完整的人格,培养高尚的品质;
2、教会学生如何关爱人、尊重人、理解人,如何以诚待人,与人相处;教师与学生平等交流,把学生真正作为一个有思想、平等的人来对待,而不再单一地把教师的意志强加给学生;给他们以微笑,给他们以关爱,创造快乐学习的时间,自信的做人,体会幸福;
3、注重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导向,我们的教师要做到与学生心灵上的沟通,如春风般抚平学生幼小的童心。
德育教育文化:学校以“暖阳”理念为指导,将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方案定格为“暖阳四季”环境“氛围”将从春、夏、秋、冬四个层面逐一地完善、提高中完善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
四层面的规划:
春之声:“一年之际在于春”,在春天万物复苏的时节,和谐的暖阳能让全校师生在活动中畅想明天,提出发展的目标;夏之意:夏季是热情的季节,耕耘的季节;激情的阳光期待全校师生能在“读书月活动”中,愉悦地、快乐阅读学习,抓好质量关;秋之韵:结合学校的“种植之旅”活动,成长之光让全体师生在种植活动中,以实践为基础,收获、体会,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冬之悟:白茫茫的季节,暖暖的阳光为来年带来了希望,此时,反思这一年自己的得与失,感悟成长的真谛和快乐。
特色活动的安排:
春之声:“探访家乡”活动,春天的教育,是目标的导向;环境的营造期待着“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夏之意:“读书活动月”,结合学校的科研课题,建立具有学校特色的“共享书屋”及各班级的书籍借阅的漂流地带;为学生提供参与无声、有声阅读的场所,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调动家长参与的积极性;秋之韵:“种植之旅”的系列活动,力求在活动中锻炼学生的意志,增强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之情,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独立思考和多层面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冬之悟:“家、校节”活动,通过参与,让家长、社区感受学校的发展,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的培养;调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带动学校的发展。
b:行为文化:它是学校的教师与学生,在教学管理与学习锻炼中用实际行动来体现和实践校园文化的内涵。
行为文化强调 “人”在校园文化中的地位,教师和学生是行为文化的主体,也是我们“暖阳季节”校园文化的实践者,发展者,也是受益者。因此,要让每一位教师学会关爱,让关爱洒向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1、加强行政班子在“暖阳季节”校园文化中的领路人的作用。
(2)在工作中班子成员还要继续做到表率的作用,关爱自己,做自信的人;关爱别人,做快乐的人;关爱世界,做幸福的人。继续发挥自己旗帜的作用,要求教师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
2、发挥教师在“暖阳季节”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教师是对学生产生影响最大,最直接的人,我校的教师正用自己的“暖阳”理念化为实际行为去铺垫着学生的未来,关爱学生,关爱学校充分体现了教师行为对学生的影响作用。为了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我校积极规范教师行为。
教师要衣着得体,要大方而又富有生气;要加大对教师行为的规范,通过领导者的引领,典型教师的示范,学校的评价体系扩大教师行为对学生的影响力度;我们要通过改变教师的不良心态来影响学生让学生们心态平和,健康,富有“暖阳”的心理;为了使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我们教师首先要广泛阅读并把好文章推荐给学生,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文学的魅力和人生的哲理,扎实推进“好书伴我行”读书活动的开展;通过自己的教学行为给学生以平等、和谐、自主、协作的引领,这样使我们的教师真正成为“暖阳季节”的教育者。
学生的主体性:我们的学生是校园文化的主体,我们的校园文化主要是为学生的成长搭设一个发展的平台,在“暖阳季节”校园文化的影响下进行“自我教育”。
“微笑、快乐、自信、幸福”这是我们“暖阳季节”校园文化的最终归宿。因此学生行为是校园文化的主体,校园文化的效用最终会通过学生的行为表现出来,同时学生的行为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通过校园文化的熏陶使学生的行为“真正能肩负起社会责任的人”的方向迈进,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还要在以下工作中努力: 1.学习生活中,在思想上提升自己,使学生由原来的“让我成长”转变成为“我要成长”,通过“自我教育”的行为使学生健康的个性得以张扬,错误的、幼稚的思想、恶习得以改正。2.我校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组织——少先队的作用,参与学校的日常管理,另外学生们还参与到校园建设的劳动中去,组建我校自已的广播站,办“暖阳周报”,在劳动行为中锻炼自己,培养能力。
3.我们主张学生领养绿地,给学校的校园建设规划蓝图,学生独立搞环保调查,对本学年或全校师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情况进行总结。
c:物质文化建设:校园的物质文化环境是校园文化发展程度的一个外在标志,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是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周围世界的美感,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变得高雅。”环境可以造就人、培养人、改造人;努力为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教育环境,发挥环境育人的功效,成为我校整体工作的一项大事;具体安排如下:
1、校门:
门柱内容:微笑进校园,快乐中学习,自信中体验,幸福促成长;
着力体现教育的全过程。
校门左侧:展示栏的主题是:“你的关爱,我的关爱,他的关爱,汇成所有的精彩” 家长信箱的设立和学校活动的推广;
“五个一”活动的推广;(内容为:推广读一本书、记一句话,听一首歌,学一件家事,做一个动作,)夏的细语、秋的嘱咐、冬的寄语四个层面的内容除“五个一”常规内容外将根据学校校园文化的具体实施方案每三个月替换一次。
学校各种活动动态展示区及学校公示窗
校门右侧:展示学校的简介;篇二:《农村小学校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农村小学校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无锡市前洲中心小学西塘分校课题组
无锡市前洲中心小学西塘分校位于全国第一个亿元村西塘村,东临沪宁高铁
惠山站景观大道,南邻沪宁高铁惠山站区。学校创建于1915年,2000-2001年由
西塘村投资近300万元在原地完成改扩建工作。前后经过两次并校,至今成为了
一所三轨制农村小学。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根本,坚持
“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办学作风,以“为了每个学生的成功”为宗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每个学生获得成功创造机会。近几年来,有50多篇
通讯报道在《无锡日报》、《惠山新闻》、惠山教育网站、惠山区网上家长学校
网站发表,内容包括学校办学条件改善、少先队活动、科技、体育、艺术、教科
研等活动情况,全方位向社会展示学校风貌,学校先后被评为 “前洲镇文明单
位”、“惠山区规范化建设优秀学校”、“惠山区乒乓球项目特色学校”、“惠
山区家校联系先进集体”、“无锡市健康心灵快乐成长优秀组织奖”、“无锡市
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农村小学校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课题是我校
2011年8月申报,薛小康校长主持的无锡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
为了高质量完成本课题的研究,有效实施学校文化建设,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要想成功办学,学校的文化建设是必不可少。学校的办学水平之所以存在差
距,实质上是学校文化存在差异。积极向上并极富内涵的学校文化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它所产生的影响力不仅能够促进师生的发展,更能提升学
校的核心竞争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新时期教育转型的呼唤,“学校文化建
设”的意识得到不断凸显及强化。提出“农村小学校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
这一课题是基于以下几点思考:
1、基于对教育应然的认同,农村小学校学校文化建设是必然的。
有人认为,学校文化是一种积淀,是一种在有着悠久历史的学校或品牌名
校中的表现,农村小学校似乎不涉及“学校文化”一说。我们认为,这种认识是
存在偏差或者谬误的。首先,有人就有“文化”,有学校就有“学校文化”。学
校文化是文化的下位概念。以文化的观点来看人,人是能够为自己安排生活的族
类,人自己创造的生活就是文化。学校——作为人类创造出来的一种现实存在,也是一种文化,一种文化的存在,是为了“文化”的“文化存在”,即为了传递
社会主流文化的“文化存在”。因此我们可以说,学校文化是客观存在的。基于
此说,农村小学校的“学校文化”同样客观存在,只是它的存在方式也许是自发
而模糊的,不太明晰,只是隐隐约约地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中。要想使这一客观存
在的“学校文化”能很好地服务于教育,则需要我们理性地引导和提炼。在解读
了大量名校发展的案例的基础上,我们发现,构建富有校本特色的学校文化,是
一个非常着力的兴奋点和生长点,它是学校教育高位发展、科学发展的应然选择
和必由之路,因为学校发展的速度和品质取决于学校文化,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 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2、基于对“人”的尊重,农村小学校学校文化建设是必须的。
教育是以生命哲学为基础的精神活动,教育的过程应该是拥有强烈生命意识的过程。教育的生命意识首先应当表现为尊重“人”的权利,尊重孩子接受公平
教育的权利,接受优质教育的权利。其次是尊重“人”的发展,让学生在发展过
程中享有完整的、愉悦的、健康的生命,这是对人更深意义上的尊重。现如今,我校共有16个教学班,571名学生,其中外来民工子弟为454人,占80%。这
些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带着改善生活、改变命运的渴望来到苏南发达地区的农
村,接受更为优质的教育对于这些孩子来说显得更为迫切。帮助这些孩子实现发
展我们义不容辞、责无旁贷。而学校文化建设能促成学校综合实力的整体提升,最终促成孩子的发展。
3、基于教育均衡发展的愿景,农村小学校学校文化建设是必要的。
教育均衡,是指在教育公平思想和教育平等原则的支配下,教育机构、受教
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平等待遇的教育理想和确保其实际操作的教育政策和法律制
度。瑞典教育家胡森认为,教育公平主要是指教育机会均等,包括教育起点的平
等、教育过程的平等和教育结果的平等。教育均衡的作用可从个体、学校、社会
三个维度作切入和理解。站在受教育者即学生的角度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教育均衡
——即学生的权利和机会的均等,具体指学生能否在各方面均衡发展、全面发展。
教育均衡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以我校为例,政府为我校提供了与中心小学相对均衡的办学条件,即
拥有了与中心小学大体均等的物质条件和师资队伍条件,对学校的投资、师资队
伍、仪器设备、基础设施等都作了大量的投入,即提供了一种相对公平的教育环
境。这无疑是为我校实现均衡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应对外部提供给我们的保障,要很好地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愿景,学校必须作出相应的回答,即在“软
件建设”上作出努力,“学校文化建设”将是极为契合的一个切入点。
4、基于学校内涵发展的需求,农村小学校学校文化建设是必经的。
前洲中心西塘分校一路走来呈现的发展趋势是喜人的。学校曾先后被评为
无锡县贯彻《规范》先进学校、无锡市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锡山市常规管理先
进村小、惠山区首批优秀规范化村校、惠山区乒乓球项目特色学校。近年来,学
校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工程,在镇党委政府及施教区村委的高度重视及鼎力支持
下,硬件投入达到了《惠山区农村小学基本实现现代化装备条件建设标准》 的要求,保障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但是,教育的高位均衡发展,不仅仅是现代化
设施的高位均衡建设,更应是学校办学质量与内涵的高位均衡发展,这一点就需
要学校以科学发展、主动发展的姿态,承担历史赋予的使命和责任。近年来,在中心小学的指导和引领下,我们在办学理念,学校管理、德育打造、学科建设各
方面均作了积极地应对和努力。站在教育发展“十二五”的起始之年,我们必须
用“大视野”“大情怀”“大局观”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全面深刻地把握素质教
育的内涵,牢固树立“为了每一个孩子的成功”的理念,主动融入到教育区域化
推进的时代浪潮中,在内涵发展上谋求有力的推进。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迫切希望打造属于我们自己学校的文化,以期实现对
学校未来发展的引领。
二、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文化”:《现代汉语词典》解释说,“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
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 学等”。英国著名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说,“文化是一种习惯,或至少是一种先前
规定的习惯”。我国著名学者梁漱溟说,“文化并非别的,乃是人类生活的样法”。
在学校范畴内,文化是群体基于精神理想的生活方式、人生态度和精神创造。
“学校文化”:学校文化是师生员工在学校组织背景下以特定价值观念为基
础进行物质与精神创造的结果及其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生活方式、人生态度与
精神创造,其精神理想是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文化是教师和
学生在学校这一特定的环境中,共同学习和生活所形成的,充满时代气息和校园
特色的人文氛围。学校文化的灵魂即学校的办学理念。通俗地说,就是整个学
校达成的一种共识:“办一所怎样的学校?用怎样的方式去培养怎样的人?” 学
校文化可分为学校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物质文化——以实物形态存
在的文化因素,主要包括校园环境、绿化美化、建筑设计、师生服饰、标牌展板
等;精神文化——以精神形态存在的文化因素,包括教育理念、核心价值、管理
方式、课程内容、师生行为、人际关系等。
“农村小学校”:在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视野下,农村小学校是指地处农村,规模在1000人以下,在师资队伍、管理水平、教育质量等方面基本达到教育现
代化水平的学校。
“农村小学校学校文化建设”:文化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一种积淀,是结果,所以有人认为是不能设计的。对于“农村小学校学校文化建设”我们的理解是,农村小学校学校文化建设是在对学校办学起点、学校未来的发展方向、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区域环境,当地政府、社区、家长、生源等诸多因素作统筹考虑、综合论证后的明晰定位,是学校发展的价值取向和发展愿景;是以学校的可持续
发展为指向,以创办优质高效的学校为目标,在学校建设、教育教学活动中,对
物质资源所赋予的意义、办学理念、精神面貌、制度规范等的设计并通过实践将
其内化为师生学习、生活和工作等行为方式的具体过程。我们关注和强调的是厘
清、完善和提升。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及内容 1.研究目标
通过对我校办学起点、未来发展方向等诸多相关因素的统筹考虑,我们将研
究目标定位“农村小学校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在研究方向上,希望通过对学
校的办学理念、发展方向、教育活动等的设计和勾划,丰富和提升师生的工作、生活方式、人生态度与精神创造,形成积极向上并极富内涵的学校文化,从而全
面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竞争力。2.研究内容:
(1)农村小学校学校发展定位与价值取向的研究。
研究要点:通过对当前农村小学校学校发展的现状调查,形成学校发展的定位和价值取向。
(2)农村小学校学校文化建设的目标、内容与框架设计的研究;
研究要点:从教育教学角度进一步深化对学校文化建设的理解和认识,形成农村小学校学校文化建设的总体框架和基本设想。
(3)农村小学校环境文化、班级文化、特色项目文化、活动文化建设的路径研究。
研究要点:通过相关实践活动的积极展开,形成多样并有效的各种路径;
(4)农村小学校学校文化建设的案例群研究;
研究要点:通过主题性的校本研修,进一步提升学校文化内涵以及师生文化生活品质,积累并研究与之相关的具体案例。
四、课题的研究步骤与实施措施 1.课题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周期为3年,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2011年3月——2012年5月)
课题基础资料检索、收集与学习,制定课题指导纲要和实施方案;撰写课题文献综述,召开开题大会,进行课题论证;成立课题研究网络,形成点校课题研究制度及课题实施计划,研究工作全面启动。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12年9月——2014年12月)
根据课题研究内容,制定子课题,主要进行农村小学校学校文化建设的理论建构和实践探索。深入开展研究活动,定期开展实验经验交流会,总结实验成果,撰写阶段性报告。
第三阶段:研究总结阶段(2015年2月——2015年6月)
在各阶段总结经验基础上,以实验目标为标准,对实验进行全面的分析总结,形成结题报告,请专家进行评估验收,并展示研究成果。2.实施措施
(1)加强领导,健全制度。为保证课题研究顺利进行,我校将在中心教科室指导下,由校长总体负责,学校教导处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研究任务。课题组成员有较强的科研意识和理论、实践水平。课题确立后,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定期召开例会,保证课题研究顺利、有效进行。
(2)积极开展学校文化相关知识的专题培训活动,实施“富脑工程”,更新课题研究人员的教育理念,保障课题研究顺利进行。篇三:成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成村
学
校 2015.3 成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同时也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要求。为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学校育人环境,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规划和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针,坚持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方向,遵循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规律,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师生为主体,以确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创建和积淀厚重的校园文化,营造文明校园、和谐校园,促进师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并逐步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二、建设目标:
构建以师生为主体,具有时代特征、健康向上的主流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形成具有艺术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一)校园环境建设,校内陈设与布置,绿化美化工作等,进一步突出艺术性、观赏性和教育性,具有较强的文化气息,潜移默化地影响师生的观念与行为。
(二)广泛宣传我校办学理念、校风、学风、教风、校训使其人人皆知。
(三)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文明守纪意识,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
(四)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深受学生喜爱,并形成系列。
(五)构建科学的富有人文情怀的学校制度,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领学生自主发展,健康成长,实现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愿望的融合,使校园充满和谐。
三、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
组 长:闫志强
副组长:覃志强
成 员:梁照光 王士革 和晋源 张崇祯
薛旭峰 李靖水 吕爱莲
四、遵循原则
1、方向性原则:就是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统领校园文化阵地。
2、实践性原则:校园文化重在建设,重在实践,要开展符合学生特点、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形式喜闻乐见、学生参与性强、深受广大学生喜爱和欢迎的校园文化活动。
3、整体性原则: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具有层次性、具体性、全面性等特点,所以要统筹兼顾,全员参与,持之以恒。
4、发展性原则:校园文化具有发展性、动态性等特点,所以要与时俱进,坚持弘扬时代主旋律,体现发展主题,培育时代精神。
5、参与性原则: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注意发挥学校、班级、学生、家长及社区各方面的积极性,通过活动,逐步形成规范、和谐的校风,科学务实的教风,兴趣浓厚的学风,进取向上的班风。
五、主要内容
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它反映了一所学校的组织精神和组织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学校文化是指一所学校的办学理想和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一理想和目标而建立起来的相应的管理制度、办学理念、学生培养目标、师资选择标准、课程体系、师生关系、教学方式、校园氛围所体现的精神内涵,学校的组织文化渗透在组织的一切活动之中。如何建设学校文化,为此学校领导经过认真思考与讨论,决定从精神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课程文化建设、师生文化建设五方面同时建构我校的文化建设。
(一)校园环境文化建设
主要指学校内外环境的规划设计和优化美化。根据学校办学理念和校园文化建设主题,精心设计,巧妙布置,让校园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每一处景点都能育人,使校园处处体现出鲜明而又浓郁的文化氛围,从而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
1、校园美化
(1)校园内所有花坛都栽花种草,并置放标语,分班维护保养。(2)校园内增设垃圾筒。
(3)增设橱窗,在校园内增设激励性标语,增强育人内涵。
(4)校门处增设温馨提示语,加强生命安全的教育。可增设整容镜,帮助师生整洁仪表。(5)校园内的围墙可分专题绘制体育锻炼标志和宣传画、宣传标语,营造健康向上学习环境。
(6)在校园适合位置悬挂“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办学理念、办学特色”等。(7)每层楼悬挂名人字画(或温馨话语)、哲理名言或将学生优秀的书画作品裱糊张挂。(8)充分利用阶梯、柱头、楼道,向学生宣传各学科知识的精华。
2、功能室美化(1)学校各类用房门窗油漆一新,墙面无破损,无乱涂乱画现象。(2)各科室用房有统一标识。(3)教室及功能室均增设窗帘。
(4)各功能室制度上墙,张挂名人字画和相适应的警句名言。
(5)各室物品摆放整齐,干净卫生。有专人负责卫生。每楼每层有责任人。(6)各室线路规范,灯具安装整齐。
3、教室美化
(1)教室前黑板上方有国旗,国旗两边配上富有本班个性特色的班训。在近期内,各班增设流动书箱。
(2)《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等张贴上墙。
(3)清理学生课桌,尽量做到统一、整齐,闲置课桌搬至保管室备用,教室无杂物。(4)教室前方黑板右侧或左侧墙壁统一规划为“班务公开栏”,主要用于张贴课程表、作息时间表、班级公约。专门开辟流动红旗张挂处。
(5)教室两侧墙壁统一规划为专栏,作为学习园地或评比栏,以促进班内学生间的竞争。
4、办公室美化。
(1)门口挂室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校教学常规、值周领导、教师制度等常规要求全部上墙。在规定位置张贴。
(2)各办公室的文化建设提倡规范性和个性化相结合,漂亮、整洁、规范、实用。(3)物品摆放要规范。定时做清洁卫生,学校建立定时检查的常态机制。(4)适当位置安放时钟一只。(5)提倡办公室做好绿化、美化。(二)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主要指建设具有校本特色的管理文化。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优化管理机制,规范管理行为,健全管理制度,用制度规范人的行为,达到约束人、引导人、教育人的目的。
1、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各部门、各班级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建立健全学校规划和章程、教职员工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后勤保障管理制度、安全卫生管理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校产管理制度、图书管理制度、德育方案、文体活动管理制度、食堂管理制度、课堂常规、师德规范、班主任工作制度、奖惩细则、各类预案等等。
2、培育和谐的管理文化。管理文化是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的保障。学校对管理文化的目标定位是:学生成长、教师成才、学校成功;管理文化构建的落脚点是:服务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服务于学校办学品位的提升。纵向分块,分教育、教学、后勤三块管理;横向分线,实行学校、年级、班级三线管理,各部门、各班级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建立健全规范、科学的制度体系,努力形成民主、科学、自主、以人为本的管理文化,促进广大师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3、进一步修定和完善学校教师考勤制度、班主任考核细则及教师绩效考核方案等规章制度,拟将其汇编成册,作为处理学校内部工作的依据。在校园制度文化建设过程中,坚持“人文性、科学性、客观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以“是否有利于学校发展、是否有利于调动教职工积极性、是否有利于推进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为标准,力争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有质的飞跃。
4、建立落实《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配套规章,创建学生自我教育体系,强化学生遵规守纪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但是, 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实际操作中, 人们往往忽视了校园文化的价值意义, 总是从实用的功利主义的角度来理解和实施校园文化建设, 使学校校园文化在貌似轰轰烈烈的表面下渐渐显露出偏离其价值意义的真实面貌。目前, 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突出地表现在:对校园文化及其建设的认识不到位;只注重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忽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把校园文化建设局限在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的层面上;用主旋律教育代替全部校园文化;校园文化特色不明显;切合实际的有效创新不够。
要避免出现以上问题, 首先要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 加大各方面的投入;其次要有一个清晰的目标, 有合理的规划, 物质文化建设与精神文化建设双管齐下, 分层逐步推进, 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一、校园文化建设必须重视物质文化建设, 力求特色鲜明
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 而物质文化建设应注意解决三个问题:有什么?如何布局?相互关系?
校园物质文化建设首先需要一定数量的物质设施, 包括一定的校园场地、建筑物、教学设备等。应本着量力而行原则, 不应追求豪华, 盲目攀比。校园的布局应有益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 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校园环境整体规划与建设, 各种建筑物的命名, 办公室、教室、走廊、宣传栏等布局要反映学校文化内涵, 可挂上适当的名言警句, 增加文化气息;布置适当的文化建筑小品、设施, 形成自己的特色, 如有的学校安排了一些非常有特色的雕塑和景点。重视教室文化功能, 班级墙板、小书架、公示栏等布置要整洁、大方、特色突出。让学生公寓成为文化的展室, 例如可以由学生自己来为自己的宿舍取寓名, 就能让学子取反映其远大抱负和鲜明个性、展示其才华的风韵别具而意味深长的室名, 如“状元居”“卧心轩”“星雨阁”等。让学生自己用盆花在宿舍空坪摆成千变万化的图案, 既赏心悦目又有文化涵养和精神砥砺。让报栏留住学生的脚步。学生活动的每栋楼都有一个读报专栏, 把最新的信息随时随地传给学生。道路两侧还可有展览橱窗, 展示学生书画作品、宣传学校新人新事。完善学生开展活动的场馆设施, 为学生活动提供保证, 此外办好校园广播、学生刊物、校报或周末放映室等, 可让健康向上的声音传遍校园每个角落。
二、校园文化建设还必须重视精神文化建设, 拓展广度, 挖掘深度
一些人片面地认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就是主旋律教育或者就是开展一些活动。这种认识有一定道理, 但太片面和狭隘。主旋律教育确实重要, 是学生成长成才所必须接受的教育, 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但主要的并不等于全部, 重要的并不是说其他的就不需要, 校园文化还应该包括一些生活化、情感性的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校园文化建设也不是开几次活动就能搞好的, 它需要全面系统地理解和建设, 要在唱响主旋律的同时, 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之路。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增强其亲和力和影响力。
1、管理文化要体现以人为本。
有效的管理是一个学校有序健康运行的保证, 但最有效的管理不是简单粗暴的强制约束, 而应该在确保必要的强制力的前提下努力做到以人为本, 以师生为中心, 努力服务于社会。同时, 平等地对待师生, 平衡相关者的利益, 提倡团队精神, 并鼓励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绝不是片面的发掘师生的体力, 更重要的是发掘师生的智力资源, 更应该注重于人的因素。
(1) 了解教师的需求。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表明, 人的需要是分层次的, 一般说来, 只有满足了低层次的需要才会有更高层次的需求。要坚持人本化管理, 必须从了解教师的需求抓起, 并在学校管理中尊重教师劳动, 肯定他们的价值。 (2) 管理内容体现人性化。学校管理对象与企业管理对象有相当大区别, 学校管理的最终目的在于使教育者和被教育者获得全面自由的发展, 所以它的主要对象是人。因此, 在学校管理系统中, 要以人为中心, 其他要素的管理都要服务于并服从于人的管理。要肯定教师的主体地位, 把谋求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学校管理的终极目标, 尽可能地为他们的自我实现创造条件和机会。运用情感激励、目标激励、成就激励、评价激励、奖惩激励等多种方式, 调动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3) 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互为主客体、互为作用性, 因此, 在管理中要实施参与式管理。要教育学校员工树立主人翁意识, 把自己的命运同学校发展目标精密结合起来。要根据学校成员参与能力素质的高低, 可采取授权型参与管理的形式, 给予一线教师一定的决策权, 增强其主人翁意识。 (4) 提高管理者的人本意识。要实现学校管理的人本化、现代化, 学校管理者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 努力学习管理知识, 转变管理观念, 坚持以人为中心, 保持豁达心态, 以高尚的人格影响人, 以先进的管理水平, 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
2、制度文化要规范。
制度是校园文化建设初级阶段的产物, 是为了达到无意境界而采取的一种有意识手段, 是为了保障学校教育的有章、有序和有效。目的是先用制度来强化, 而后用情境来内化。学校的规章制度要体现全、细、严。在制定前要考虑周全, 注重实效, 确保公平, 要通过各种形式让广大师生了解和掌握各项规章制度, 使大家明白应该怎样做, 不应该怎样做, 怎么做是对的, 怎样做是错的;违反了规章制度要受什么处罚, 符合条件将得到什么奖励, 从而形成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制度文化环境。
3、课外生活要丰富。
学校活动不是仅仅开展几次活动, 而要突出多样性、自愿性、自主性、实践性、宽松性、趣味性、教育性。要建立各式各样的兴趣小组、社团、俱乐部, 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培养学生的特长, 让学生尽情施展才华, 拓宽学生娱乐活动的方式和水平。正是这些活动的组织, 让不同兴趣、不同爱好、不同特长的学生自由归属到向往的活动场所, 学得乐、练得专, 学生的个性、专长真正得到张扬, 得到了充分自由的发展。
【摘要】校园文化是农村学校的短板。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推进学校思想文化道德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作用,深入探索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在规律和实施途径,促进教育事业的特色发展和内涵发展,势在必行。现结合走访调查实际,探讨和审视农村校园文化建设如何“抓”的问题。
【关键词】校园文化 农村学校 现状 建设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225-01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校园文化”指的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是当前学校发展的新航标,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它是以学校文化活动为主体,由全校师生共同创建的,以良好的校风和校园精神为标志,充满时代气息和校园特点的人文氛围。
一、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分析
校园文化生动地反映出一个学校的校风校貌,传递着一个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思想,凸现学校广大师生的价值观念、审美标准。
近日,笔者以区县为半径,走访附近农村学校,发现农村学校教育基础不牢实,“教育JDP”等体制问题的硬任务,牵制了学校不少精力。所以,总的来看,农村学校校园文化特色不明显,为文化而“做”文化倾向比较突出,校园文化建设相对滞后是不争的事实。有下面几点突出的问题:
一是学校办学理念模糊,缺乏前瞻性。不少学校教育政绩观、功利心突出,追求短平快。不少学校没有切实可行的文化建设的近、远期发展规划,校园文化建设缺乏方向引领和理论支撑。
二是制度建设跟不上,缺少规范性。校园文化建设缺乏制度指导和约束,民主决策意识淡化,随意性大,缺少规划和统筹,缺少“使重拳出大力”的办学导向,缺少“打持久战”的战略准备。
三是建设投入匮乏,缺少保障性。建设校园文化,基础性的文化墙、板报公示橱窗的打造、校徽校服的订购等都需要资金投入,更不用说后续跟进手段的开销。
四是文化特色不明显,缺少独特性。绝大多数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个性不明显,相似度高,缺乏自身的特点、历史渊源和发展趋势,缺少深度挖掘的空间,有些项目开发的教育价值有待商榷。
二、如何实施农村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
教育的根本在育人。学校要抓住内涵特质特色发展,就需要有文化主张,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推进学校思想道德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努力营造校园文化建设氛围。我们认为:
一是充分认识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农村学校应充分认识建设校园文化的重要性,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特色学校,是与时俱进的应然选择。通过特色的感染力和文化的传播力,彰显教育的生产力;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大力倡导中小学校园文化,让学校教育从“精英”应试教育回归到“平民教育”的原有位置上。
二要有科学的规划蓝图。校园文化首先得选准具体的项目,选准切入点,切忌虚无空幻。既要注重显性文化,也要建设隐形文化,既要关注物质文化,还要提炼精神文化,形成学校文化的核心价值。所以,这不是校长拍脑袋、拍桌子、甩票子就随意定下的工作,而要协同教师,集众智,聚群力,全民征集,反复讨论,反复提炼,广泛听取草根意见,争取最大认可度和最大支持力。
譬如,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规划蓝图上,学校首先必须重视校园自然文化环境建设,精心打造“绿色校园”,使校园的规划、景观、环境呈现一种和谐之美。使校园的路、水、园、林等达到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要有统一的主题,有自己的特色,能彰显自己学校的办学特色与优势。在统一的大主题下,各建筑、各楼层、各教室都要有相关主题与特色。
三是实施校长和教师的文化建设培训。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新课程”,科学性、人文性、系统性和专业性都很强。必须加强专题培训,通过专家引领指导来转变办学观念和提升文化素养,这样才能成为校园文化科学规划的专家和建设的行家。
四是建立投入保障机制。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其他建设结合起来,落实校园文化建设专项经费。在“建设”校园文化过程中,必须建立健全保障机制。投入才有大文章,发展才是硬道理,通过必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以保障基础性建设所需、活动开展所需和推广影响所需。
五是建立承续提升机制。校园文化建设关键是不间断地改善,力所能及地慢慢改善,让曾经的边缘文化成为核心文化。校园文化其过程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一个反复论证、多次实践、不断打磨和丰盈的过程,没有一套长效承续机制不行。就以我县来说,校园文化亮点还不够,影响还不宽,特色还不够鲜明。这原因首先是我们所选项目,对其本身文化含量不明确,加之挖掘还深,停留在感知层面,其次是理论探索浅表化,文化味淡薄,与教育本真价值结合度低,再次是外宣工作不够,制约项目的“特点”不“特”,“色彩”不“鲜”和“温度”不够。
六是狠抓课程文化和环境文化建设。课程文化建设永远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和重心所在。课程建设应该深入到文化层面、思想层面和精神层面,加强对课程建设与学校整体发展之间深思考量,将课改与校园文化充分整合,是校园文化建设空间很大的发展引擎。课程文化建设好了,将对学校发展产生强大而深远的影响力和推动力。
校园文化目的是滋育人、教化人、影响人和成就人,“自我”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自我”的作品,最能愉悦身心。校园环境文化感染力,形成各具特色,人、景、文化合一的环境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最好的作品是原滋原味本色的师生作品,来美化、亮化师生的教育生活,让校园成为师生才情的挥洒地和精神的栖息园。
总之,特色学校要找准文化背景,坚持源于文化、指向文化、浸润文化、彰显文化和折射文化。教育是慢的艺术,是师者和自我的细微、细节和细致的沐泽教化。尤其是校长,要成为变革和改革的积极推动者,回到教育的原点去思考和“抓”校园文化,为教师的成长、学生的成才和学校的成就抓好“一片绿荫”。
参考文献:
[1]俞国良.学校精神与学校文化力[N].中国教育报,2008-5-6(6).
蒲场镇大溪小学
徐茂林
校园文化建设不但是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校园内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校长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等一起构成的统一体,是全体教职工和学生在学习、生活、工作中相互作用,共同创造出来的文化集合体,而且是学校的精神之所在,是学校师生学习风气、精神风貌、养成习惯、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反映。校园文化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学校教育观念和教育实践的和谐发展,还关系到学校的长远发展和办学质量与水平的提高。而农村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还有明显的差距,甚至是空白,这严重地制约了农村学校的发展。根据自己多年在农村小学工作的经历,对于农村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谈点显浅的认识,以当抛砖引玉。
一、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办学条件较差的农村学校面临着实力雄厚的城里学校和异军突起的民办学校的夹击,可谓是在“夹缝中生存”,若不发展,随时会面临生源枯竭而“破产”的境地,走向没落。在这种局面下,农村学校自然非常重视发展教学质量,而忽视了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殊不知,校园文化建设的落后,将会制约自身的发展,制约自身的竞争力。农村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普遍较差,综合分析有以下几个因素:
1、认识误区。
对文化建设存在诸多误解,认为校园文化就是偏于硬件设施建设,而不太注重丰富的精神文化建设,注重的是外部的输血、投资,忽略了自身的造血机制的创立和传统资源的开掘与利用。从而导致设施豪华而“精神缺钙”的现象。有的甚至认为农村小学办学条件有限,教育与教学是课堂上的事,就是重中之重。只要抓住教育质量这个纲,茅屋陋室也出人才、出好人才。校园文化建设与教学无关,只要抓好课堂教学。
2、形式单调。
农村学校能体现校园文化的日常手段有黑板报、班会、晨会,较好一点的有升国旗活动、校园广播站,偶尔举行一两次校园文化活动。总之,形式比较单一,内容比较单调,没有完全发挥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没能够给教师、学生提供充足的才艺展示平台和精力渲泄的机会。
3、内容陈旧。
比如,我们在农村学校经常看到这样的标语:花圃前:“不准乱摘花草”;校园角“严禁乱倒垃圾”;厕所边:“厕所公约十不准”等。而我们在城里学校看到的却是另一种情形。如:校门口:“如果你遵守校纪,行为文明,你将受到全校师生的尊敬”、花圃前:“一花一草一世界”、厕所边:“往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无人监督的时候便是检验自己道德水平的时候”;教室门:“入室即静,怕静莫入;进来时肃然无声,三年后一鸣惊人”等。从中我们发现,农村学校标语使用的多是“不准”、“严禁”,这种强硬化,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人性化教育”,而城里学校温馨化标语体现了“人本位”的教育观。可想而知,走进这两种不同的文化建设校园里,读到这两种不同的标语,给人的感受截然不同。
4、时断时续。
农村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往往时断时续,说明农村学校对校园文化建设重视不够。黑板报可能还是几星期前甚至是一两个月前的“陈年老醋”。没有定期的校园文化活动,往往一个学年也未举行几次,尤其是临近考试的一段时间,各种校园活动都终止。校园文化建设时而有、时而无、时而断、时而续,不贯彻始终。
二、制约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因素
1、资金短缺,投入不够是导致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落后的重要因素。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些农村学校还没有解决好校舍问题,教师无住处,学生无桌椅板凳,根本挤不出资金来搞校园文化建设,更不要说休闲娱乐场所了。校园文化建设从何谈起。
2、教育价值观和办学理念模糊是阻碍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原因。
大多数农村学校无自己的办学特色。从而使学校的发展无生命力,校内无生机与活力,师生无动力。这样的学校会有良好的校风、班风、学风和教风吗?校园文化建设无处生根。
3、制度文化不健全,难以体现人性化发展导致农村校园文化建设无保障。
多数农村学校也制定了相应的计划、制度和方案。但是,领导不重视,上级不督检,有计划不落实,有制度不执行,夸夸其谈,敷衍了事,校园文化建设成了纸上谈兵。
三、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改进与措施
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从本校实际出发,切实符合本校的特点,发挥农村学校自身的独特优势。不应因为某些硬件设施暂时跟不上而影响校园文化建设,而应根据各自特点,认真挖掘、利用好校园的隐性资源。我认为应该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农村小学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农村小学不同于城市小学,但我们可以根据学校实际,充分利用校容校貌、教学设施、生活资料等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的外在标志,加强农村小学物质文化建设。根据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我认为主要从“五化”即“净化、绿化、美化、硬化、规范化”入手:
1、净化。净化是一所学校精神风貌的外在表现。校园净化要做到“五无”,即地面无杂物痰迹,墙面无污渍,桌椅无刻印,门窗无积尘,卫生无死角。培养学生爱护校园草木的主人翁精神,树立净化校园、保持校园卫生人人有责的思想。
2、绿化。葱绿的树木,艳丽的花草,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使人精神焕发。学校根据校园建筑规划设计绿化布局,如:种植当地特有的植物等,根据功能设计各具特色的绿化,构建人文化的花园式学校。校容校貌体现出美的韵味,满足师生的教学、生活、活动和审美需求。
3、美化。创造美好的环境是培养学生良好性情的需要。校园静态自然环境的美化,应符合儿童少年的审美要求,才能达到美化的目的。教室、办公室、寝室等校园环境的布置,应以新颖、美观、大方、实用为原则,给人以舒适的感觉和美的享受,从而陶冶师生情操。
4、硬化。学校地面硬化,保证校园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都保持干净,改变“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现状,使校园环境得到根本改善。
5、规范化。学校要做到“五有”。即有宣传栏、有阅报栏、有黑板报、有校园广播、有少先队活动室等的,学校应将教风、学风、校风、校训师训上墙,写于学校醒目的位置。名人画像、名人雕塑、学校标志性雕塑和激励性名言警句挂于校园适当的位置,时刻督促学生去看看大师们用怎样的思维方法去观察、认识世界,让学生从这些名人身上吸取丰富的养料。还可分区域写挂出一些固定标语,给学生以教育和警示的作用。如:“礼貌和文明是我们共同的金钥匙。”、“让优良的素质及文明展现在一言一行中!”、“珍惜粮食就是热爱生命!”、“爱护花草、人人有责。”等。使学生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有助于陶冶情操,塑造美好心灵,激发开拓进取精神,约束不良风气和行为,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二)加强农村小学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1、加强学校传统文化建设。
虽然是农村小学,只要我们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开展各种活动,良好的校风在各项活动中逐步会形成一种舆论或氛围,所以我们可以这样入手:首先建立学校的文化传统,确立学校重大集会的时间,开展主题教育,如:开学典礼、迎新生会、毕业典礼;每星期一的国旗下讲话;“六一”、“教师节”、“十一”、元旦、端午节、中秋节等重大节日的纪念活动。一次集会一个主题,进行一个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全面发展。其次,确立属于学校师生的节目。如:艺术节、运动会等,展示师生在绘画、表演、手工制作等方面的才能和特长,全面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帮助学生形成广阔的思维方法,满足学生发展的内在需求。再次,定期表彰奖励“文明班级”、“五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少先队员”、“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辅导员”、“先进工作者”,给有进步的学生发进步奖,鼓励学生立志成才。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第四,丰富学校的课余生活,创办宣传橱窗,反映校风校纪,表扬先进典型事例,定期更换。第五,创办校刊,将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反思,学生的优秀作文等进行排版编印,下发各班传阅。设立校园之声广播站,由学校少先大队牵头,成立广播组,各班学生每周投稿,选优定期播音,弘扬校园文化的主旋律。设立阅报栏、宣传栏、黑板报等,每班至少订有一种报纸,每周更换。让同学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去探索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方面的知识。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看一份报纸,看一本好书,会唱一首好歌,会说一句格言。学校图书室每日开放,提供给学生丰富的图书,扩大他们的阅读面,使学生对书的爱好成为首要爱好。第六,根据学生兴趣、爱好、特长组建篮球、绘画、手工制作、合唱等兴趣小组,分组定期开展活动,专人辅导,让每个学生的才智得到充分发展。
2、加强教风学风建设。
(1)抓好教师的职业形象、职业责任、职业纪律、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对学校各部门、各组、各科教师,要求互相信任、团结协作、互相支持,“文人相亲”,组成一个坚强的战斗集体,弘扬奉献精神,形成“为人求真、为学求实”的良好校风。
(2)重视老师的理想教育。教师是校园文化环境的缔造者和组织者,因此教师应有高尚的教育理想,要对教育事业充满着热情,要对学生充满爱心。只有对教育事业充满热情,教师才有可能平心静气地去研究教材,去教育学生;只有教师对学生充满爱心,才能够包容地对待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和个体差异。
(3)加强学风建设。学风是指学生集体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治学态度和方法,是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等诸方面的表现。
重视学风建设,重视学生的理想教育。开展各种活动教育学生一定要有理想,这是他们前进的目标和动力。同时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创设培养心理健康的情境,让学生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辨清生活中的真善美,认识现实中的假恶丑;树立克服困难、争取胜利的雄心壮志与毅力胆识。
(三)加强农村小学制度文化建设
“不依规矩,不成方圆”,一所学校,须有一套完整的制度。但是要赋予制度以文化色彩,使制度“文化”化。制度文化,是处于表层面的物质文化与深层面的精神文化之间的层面,不可缺少,不可替代。学校在制订规章制度中,应突出价值观念、素质要求、态度作风等,给制度以灵魂、强调人的理想信念、奋斗方向、做人准则,把精神要求与具体规定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软文化”与“硬制度”熔于一炉,铸造出刚柔相济、软硬相容的“合金”式的规章制度。使之既能起强制作用,又能发挥激励规范的作用。使师生在执行制度、遵守纪律的同时,享有自尊,实现自我价值。比如每年一度的教师表彰大会,优秀学生颁奖仪式,都尽可能创造出浓厚文化气氛,动情动心、催人奋进。
(四)加强农村小学和谐人际建设
从某种意义上讲,人际关系是一种高级形式的校园文化。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可以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健康成长,还可以形成良好的集体意识。良好的集体意识是一种向上的群体规范,是对学生思想品德的一种无形的巨大的力量。师生间只有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才能取得最佳教育效果,“亲其师”才会“信其道”。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强调同学间的人际关系应遵章守纪、理解、团结、互助的基本原则,克服嫉妒、自卑、自傲、自私的不良心理,鼓励学生充满自信、公平竞争、帮人所需、大度为怀。提倡同学间学习上互帮互学,共同进步;生活上一人有难,八方相助;纪律上互相督促,互相提醒;思想上互相交流,互相提高。同时要重视学生的心理疏导,帮助他们解除烦恼健康成长。
xx中学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学校虽然地处农村,信息相对闭塞,但作为教书育人、传承文明的一方净土,校园文化建设是我们办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既是学校全体师生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信仰、态度、作风和行为准则,又能彰显师生个性,弘扬民族文化。所以,加强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对于优化学校育人环境、促进学校内涵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我在农村中学任教8年,认为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状况还不容乐观,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五种倾向:
一是校园文化建设目的“功利化”。据调查发现,大部分学校将校园文化建设简单的等同于张贴标语、悬挂横幅等政治运动而进行的;学校校长和领导班子大多数情况下把它作为学校的形象工程和应付上级检查的一道“风景”,因此,不惜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大张旗鼓的张贴标语、悬挂横幅、布置校园,搞硬件建设等。这样的做法具有明显的功利化倾向,偏离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奠基学校育人品位的目标。
二是校园文化建设内容“片面化”。我们对一些农村学校调查得知,有大部分学校只注重了学校硬件、校容校貌、校园绿化等物质文化建设,但制度文化建设弱化,精神文化建设一片荒芜;有些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顾此失彼。其实,校园文化建设仅从某一方面着手,是不可取的。因此,我们主张从更为广阔的角度来充实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三是校园文化建设形式“庸俗化”。目前,农村学校校园文化普遍缺乏核心校园文化理念,大多数学校依然存在生搬硬套,特色不突出的现象。有的学校标语内容杂乱;有些学校张贴的名人画像、警句格言过多,属于师生自己创作的内容很少,导致师生熟视无睹,形同虚设;有的学校上墙的制度太多,但落实不力。这样的校园文化既不能体现学校特色,又无法保证学校文化品位的提升。
四是校园文化建设过程“激进化”。现在,由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高度重视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文化建设热”盛行,一些学校为顺应要求急功求利,“大跃进”态势明显。这实质上与校园文化形成的过程是相违背的,不利于学校精神文化的提炼和形成。
五是校园文化建设主体“骨干化”。据了解,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大多数学校的参与者主要是学校骨干和一些先进分子;教师中对此持观望或被动态度的不少,热情不高;学校活动单一,学生参与少,几乎呈被动的接受状态。显然,这样的校园文化无法让全体师生认同,难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
二、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先进的校园文化建设应包括学校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三个方面的工作。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那么,如何实现以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呢?
一是理念统揽,形成合力文化。校园文化实际上就是校长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校长是学校的灵魂。”因此,校长要从自己对教育的理解,根据学校发展的规律,综合社会各方面对教育的要求,对自己的学校做出全局性、长远性的规划,并将这种思想以学校发展目标的形式描绘出来,从而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用理念去统率和指导学校的一切,形成一种具有鲜明理念内涵的文化整体合力,产生强大的教育冲击力。
二是个性塑造,彰显特色文化。有专家说:“有个性的东西才是最有生命力的。”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一定要因校制宜,不要盲目攀比,力求突出特色。学校特色是一种先进的、独特的、富有时代特征和相对稳定的学校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注意以下三点:一要正确处理好校园文化建设与特色学校建设的关系,形成各自独特的学校文化气质,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二是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个性塑造一定要认真分析学校的实际情况,切不可照搬,避免千校一面;三是特色设计应凸显学校办学理念,凝练学校的文化精神,形成新亮点。
三是继承拓展,弘扬传统文化。据了解,许多学校在多年的办学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时代在发展,老校也不能一味的躺在传统上睡大觉。最好的方法是在传统中融入新内容,在新内容中又折射出传统的光芒,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接轨和协调。因此。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一是珍惜学校传统,认真撰写校史,开辟学校发展展览室、让师生了解校史;二是科学谋划学校远景,向教师介绍学校的未来前景、办学方向,增强校兴我荣的使命感;三是举行学校文化艺术节等有意义的活动,以传承学校的价值和信仰,引领师生为价值而人生;四是多宣传先进师生的典型事迹,以弘扬其精神。
四是分布推进,构建过程文化。校园文化的形成是学校办学者的办学理念形成——人员选拔——-师生认同吸收的过程。众所周知,校园文化建设需要财力、物力等一定的条件。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不少农村学校还很难满足这些条件,那么就需要科学规划,整体设计,分步实施,分步推进,保持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性和统一性,实现文化建设的长远规划和现实可能性的机结合,从而稳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五是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文化。校园文化建设的涉及面广,事实上不可能全面出击。农村学校必须在目前学校物质文化建设已有良好基础的前提下,集中优势兵力,重点解决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制度文化建设。学校的制度文化建设是学校内涵发展不可或缺的支撑和保障。因此,学校应着力于和谐统一的制度建设。学校的制度建设要要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力求做到合乎政策法规、体现人文关怀,把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清晰地表达在规则中,使师生员工在学习、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形成与学校精神相一致的思想行为,把学校倡导的价值观变成可见的、可感的、现实的因素,从而形成强力的“教育场”。同时,要积极谨慎的推行在职教师的聘任制和绩效工资制,盘活了学校的人力资源,做到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要努力探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管理制度,真正做到绩效挂钩,从而焕发了教师的教育热情;要改进教育教学和教师评价机制,打破以“学生成绩”定工作教师业绩的旧观念,真正以素质教育的思想内化教师的教育行为。二是精神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最高目标。那么,如何去加强学校的精神文化建设呢?一是注重“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二是组织好体现学校办学自主性的各类典礼和文化活动,如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诗教活动、礼仪教育、爱心捐助活动、星级评比、“书香校园”读书活动等;三是协调好学校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调动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形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为此,学校管理者必须大力改善学校中的沟通渠道,充分发扬民主,信任广大师生员工,努力追求一种认识上统一、感情上融洽、步调上一致的人际氛围。通过以上重点建设,寻找校园文化建设的突破口,最后带动整体文化建设工作。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从农村学校实际情况出发,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方法和手段,在基本的物质文化基础上以精神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营造浓厚的人文管理气氛,努力创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既能体现时代精神的,又能承担起培育新人任务的校园文化体系,建设富有骑龙特色的和谐校园。
二、总体目标
新时期的校园文化应当在继承传统文化精神的基础上体现时代精神,它要求我们全体教师用发展的眼光、未来的标准来对待今天的校园和校园中的学生。我们要在继承传统校园文化建设的进程中寻找新生长点,要研究当今时代新文化中我们迫切需要的、最有助于我校当前发展的内容,加以融合创新,给我校师生文化生活注入新的活力。
(一)正确把握校园文化建设的科学内涵及其意义
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改变师生把学校简单地看成是一个传授知识的地方,改变大家一谈校园文化就是唱歌、跳舞、参加体育活动等片面认识,而是要通过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构建新的校园文化体系,通过深入挖掘校园文化精神,提高师生对校园文化的认识和看法,使师生通过对校园文化的重新认识来进一步认识学校的价值观念、办学理念、历史传统、精神风貌、办学特色以及学校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并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来实现学校硬件设施为载体的物质文化和以师生精神为核心的精神文化的统一。
(二)以校园文化建设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幽雅的校园环境,多彩的文化生活,高雅的艺术情趣,浓厚的学习氛围,科学的人文精神,优良的学风校风,带动和促进催人奋进的学校精神、科学进步的价值观和导向正确的舆论氛围,引导广大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校园文化建设来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形成强大的文化场,在紧抓教学主渠道的同时,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经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及道德规范教育,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和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校园文化真正发挥育人功能,从而造就社会发展的有理想、有抱负、有特色的人才,使学校发展进入良性循环的高层境界,也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从本质上实现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三、工作措施:
(一)静态文化建设
整洁幽雅的校园环境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校园中各类设施的布置包括桌椅的摆放实际上就是一种静态文化。师生在校园优美的静态文化环境中受到感染和薰陶,触景生情,因美生爱,从而激发广大师生热爱学校的情感。丰富多彩、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可以增强学生对学校生活的兴趣,从而热爱学校生活、热爱文化学习,从而形成健康身向上的校风。
鉴于我校硬件设施实际情况,现提出以下几点具体措施:
1、教学楼美化。①美化教室门窗,新刷一道油漆。②拆除楼梯通风窗上毫无意义的小窗框;维修教室、办公室窗户,上层窗户全部加风钩,下层窗户安装风钩并加钉小拉手,以便开、关;下层窗户玻璃加贴透明护窗纸,以防止玻璃损坏伤人。③彻底清除教学楼死角已损坏的桌椅、烂玻璃、垃圾。④教室门口统一制挂班级标识。⑤修缮各教室门,做到门能开关自如,排除安全隐患。
⑥教学楼的门窗主色调换成黄色,墙壁饰一米高的绿色墙裙。
⑦各楼道转弯处的空墙上制作标语框、楼道中喷写醒目警示标语。
2、教室内部美化。
①教室用电线路调整规范,灯具安装整齐;日光灯开关均可换成按钮式开关,开关集中在教室前方(或每间只安装一个开关),方便控制。
②教室卫生角统一安置于教室后靠围墙一角。
③清理学生课桌,尽量做到统一、整齐;闲置课桌搬至保管室备用。
④教室前黑板上方统一张贴(悬挂)国旗、名言警句、学风,要求能够体现班级特色、个性。
⑤教室讲桌做到规范、统一,讲桌背面(即朝向学生的那一面)喷涂敬师标语;讲桌两侧喷涂其他标语。
⑥教室前方黑板右侧墙壁统一规划为“班务公开栏”,主要用于张贴学生守则、课程表、作息时间表及班内各项工作安排表等内容。
⑦教室两侧墙壁统一规划四块专栏,作为学习园地或评比栏,以促进班内学生间的竞争。
⑧教室前方黑板右侧划出30CM宽作为学生信息栏,主要用来公示班上学生出勤情况;此栏应当包括以下几项:时间(月、日)、应到人数、实到人数、缺席说明等。
⑨教室前方黑板左侧划出30CM宽作为温馨提示栏,主要用来提示当日一些特别安排,比如清洁扫除、作业上交等;若当日无安排,则提示鼓励性或关切性话语,如气候情况,安全提示等。此栏应作为我校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的特色性内容。
⑩实验室、微机室应当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张贴醒目、位置适当,能给人以严肃、整洁、规范的感觉。
3、办公室美化。
教师办公室不仅是教师办公的地方,也是学生学科代表了解教师素质的一个重要地方。因此,教室办公室的美化与维护也是静态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
①办公室门锁修缮完好,以便于办公室管理。
②总课程表、作息时间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岗位职责、值周教师制度等常规要求全部上墙。
③办公室墙壁上喷写上“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之类的标语。
④办公室一角安装水龙头、水槽,以方便教师课间洗手及办公室清洁维护。
⑤值班室门前安装正冠镜一面,以方便教师上班前可以直观自己外在形象。
⑥适当位置安放时钟一只(带日历的电子钟更佳)。
⑦照明开关集中至门边,便于统一控制;照明开关全部换成按钮式。
⑧建立教师办公室管理制度,指定专人管理并纳入学期工作考核。
⑨有条件的情况下,在适当位置可张贴国画或书法一组,以增强文化气息;张贴中国地图和四川地图各一张。
4、校园绿化美化:
①各校绿化要有专人负责管理,定期维护修剪。
②花草坚持勤修剪,根据需要施肥、浇水。
③在各校引种生长力强而花期较长且投入低廉的花草,如美人蕉、金盏菊、木槿花等,改变校园绿化单一的局面,要力求一年四季校园景色各不相同。
④ 根据实际情况增加绿化。
⑤学生流动较大的位置要有激励性的大号标语。
⑥花坛中安置简洁的标语牌。⑦校门口放置一块活动提示栏,外侧为“欢迎您来到X X学校”,内侧为“放学路上靠边走,平安回家勿逗留”或者是其他提示语。
⑧教学楼前适当位置安放提示语:“今天你有新的收获吗?”
⑨将普通电铃声换成具有人性化的音乐铃声,给师生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工作和学习环境。
(二)动态文化
与静态文化相对应,动态文化是指紧紧围绕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而适时开展的各项主题活动。针对我校实际,特提出以下实施建议:
1、教学活动
课堂文化是学校动态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不能遵循一个固有模式,除常规教学外,教师还应当根据学科特点,围绕教学内容开展形式活泼多样的兴趣活动,促进学生对学科学习的兴趣。
一个学校若要创造浓厚的文化气息,那么首先必须让教师热爱文化,经常参与文化活动。长期以来,我校教师主动学习的热情不高。因此,要想让课堂教学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学校应当按学科分组组织教师学习他山之石。
①与周边多所学校建立联系,改变以往单一交流模式。到外校参观交流前应当制定明确的计划,要有明确的目标才能取得真经。
②建立统一的业务学习制度,每周应当有一次集中学习,每次学习应当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在这方面,学校应当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如分科订阅教学杂志,搜集教学视频资料等。
③教研活动要出新,除学科教学外,班务工作、学生管理等其他专项工作都可以纳入教研的范畴。
④每学期每位教师应当组织一堂活动公开课。
⑤学校保证理科所需要基本实验器材,教师做到坚持做好演示实验。
2、艺体活动
艺体活动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片自由的天地,然而艺体活动更应该是一种文化。我校长期以来艺体活动比周边学校丰富,其中大课间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深受上级领导、家长和学生的好评。并且搞出特色,结出硕果,这样的艺体活动才是真正的文化活动;艺体活动不断推陈出新,年年有变化、有提高,这样对于学生也才有吸引力。
①加强对音、体、美等学科的管理,除非常特殊的情况外,严禁将音乐、美术课上成自由活动课,体育课不得集完合就自由活动。
②添置必要的教学用具,避免艺体教师上课只凭嘴上功夫,这一点是一个重点。
③音、体、美等学科应当制定起码的适合我校实际的考核标准,期末根据教师在开校制定的教学计划评估学生学习结果,保证学生每学期有新的进步。
④将我校文体活动成果对外推广,加强交流。
⑤体育教师应当组织班级之间经常开展体育比赛活动,增强校园活力。
⑥组织教师选择充满时代气息而且能够给人以精神振奋的青春歌曲,编辑油印《班班有歌声》,推动健康的校园音乐文化。
⑦公共场合严禁播放思想低靡的成人歌曲,音乐教师不得对学生教唱低俗的成人歌曲。
⑧校园广播系统更换歌曲内容,更改播放方式:星期一早上学生返校时播放节奏明快、振奋人心的校园歌曲,其余放学时间只播放10分钟的轻音乐。
⑨学生美术作品应当在专栏中展出,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相关比赛。
⑩每年举办一次文化艺术节,一次冬运会。
3、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班级文化如果搞得有特色,对学生的成长影响将是巨大的,甚至一生一世的。
①班主任是班级文化的责任指导员,负责全面指导建设本班文化。
②建立适合本班的班级规章制度。
③协调任课教师,坚持与时俱进开展主题教育班会。要改变那种“班会就是学生坐在一起唱歌吃零食”的错误观念。
④组织学生办好班级刊物,利用教室各块专栏开展班务工作。
⑤班主任深入学生生活,积极建设寝室文化。
⑥加强学习交流,班级文化要在继承中不断创新,在变革中不断累积;要防止只搞一次表面工作的形式主义。
⑦学校要组织班主任学习借鉴他校的先进经验,以提高班级文化的生命力。
4、专题文化活动
学校行政应当通过团队、少先队的配合搞好全校各类专题文化,学生工作井然有序,重点突出。
①开展主题周活动,提高工作效率。比如卫生周、阅读周、文明礼貌周、教学交流周、音乐周、班务评比周等。
②法制教育要避免走过场的形式,要利用中小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开展经常性的生动的教育活动。让法制观念在文化活动中深入人心。
③安全教育要处处有提示,每周有重点,方式有创新,让安全教育形成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
④团队、少先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团队、少先队活动要突出思想政治工作重点,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中。
⑤团队、少先队活动每期应当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开展活动,每期应当有一次大型系列活动,并且活动要避免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
⑥团队、少先队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学生活动。
⑦在专题活动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注重参与活动的实质,而不是形式。
⑧团队、少先队利用阅览室、电教室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推荐给学生的内容应当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⑨学校要大力支持团队、少先队在文化建设中的工作,并给予必需的经费保障。
四、实施原则:
育人为先原则:根据学校实际,结合时代特点和形势需要,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使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整体素质。
整体谐调原则:校园文化建设要符合党的教育方针,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密切联系社会实际,紧紧体现时代精神,同时,校园文化建设在功能中应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一、构建优美的学校环境文化
原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用环境,用学生创造的周围情景,用丰富的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学生不仅是校园美的欣赏者, 也应该是校园美的创造者。在校园环境的建设和保养中,组织同学们参加植树、种花、除草等劳动,参加“一天两小扫,一周一大扫”的清洁活动,参加每周一次的劳动课。在劳动中,使同学们培养了劳动观念,学会了劳动技能,也增强了体质,看到校园在自己手中变得干干净净、漂漂亮亮,看到花更艳、草更绿、路更净的校园,劳动美、生活美、社会美的情操在他们心底得到了升华。在这些美的创造和保护中,同学们学会了做人,学会了求知,学会了劳动,学会了生活,学会了健体,学会了审美。优美、 恬静、整洁的校园环境,不仅给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而且给人以求知的欲望和美的享受,发挥了良好的育人作用。
二、开展多彩的校园文化
课堂教学活动是教育的主阵地,是学生接受各科教育的直接渠道,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探索中,不断深入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所蕴含的校园文化因素,使校园文化渗透科学化、经常化、 系列化。比如在较抽象的数学教学中, 首先营造出较浓厚的以数学为特色的校园文化,通过开展兴趣小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了解学习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让学生感知所学数学是有用的,有价值的。数学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且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数学学科中及时进行德育的渗透。使学生对数学津津乐道,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营造一个良好的数学文化氛围,明白了数学的价值所在,感受到数学教学也是校园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应当要充分融合于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利用校园文化氛围的潜移默化影响,使数学成为诸学科中的亮点,进而带动诸学科发展,从而促使学生、教师、学校的同步发展,挖掘学科文化的潜能。
三、创设和谐的课堂文化
学校课堂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一个部分。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课堂是课改的主阵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发掘课程资源,培养学生勇于探索, 做学习的主人。要达到这个目标,关键在于改善课堂文化的气氛,教师心中要有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中减轻心理压力,激发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
以开展新课程改革实验为契机,加强和改进新课程研讨工作,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一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法与学法的改革同步进行。扎实开展“校本教研”,有效提高教研质量,切实帮助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驾驭新课程的能力,推进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要求教师一学期至少上一节研讨课,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和新课程理念、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落实,推动新课程有效实施,适应学生的多元化要求,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
四、形成丰富的学校活动文化
学生的课外活动是课堂以外的学校活动文化的主要形式,它有利于增强校园文化凝聚力与吸引力,有利于改变校园文化封闭性,增强开放性,还有利于弘扬校园文化的创造精神,培养创新人才,它是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健康的学校活动文化的形成,既充实了学生的精神生活,又给予学生健康的熏陶,增强了学校对少年儿童的吸引力、凝聚力,增强了学生对社会文化的辨析力和自控力,使他们能在复杂的社会中健康地成长。
校园是一块净土,在这里只有书声,只有快乐。营造一种充满生命气息的校园文化,使学校成为教师怀快乐心情工作,实现人生价值的用武之地,成为学生胸怀理想、开启智慧、塑造人格、 点燃火种的知识殿堂。让我们朝着这一目标一起努力!
关键词: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2-0122-02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熏陶教育的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文化氛围,以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本文就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及育人意义方面谈点个人看法。
一、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教育像搭上了快车,特别是“两基”验收后,得到迅速发展。现在,放眼农村小学校园,一座座崭新的教学楼替代了破旧的平房教室,各种场地整齐划一,校园布局合理,绿树成荫。然而,大多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仍然存在不足。学校只重视“教书育人”,特别重视教学工作,忽视校园环境、文化育人的功能,大部分教师和不少学校领导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肤浅。主要表现为:一是学校领导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能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二是教师文化素质不能适应校园文化建设的要求,上进心严重缺失,教师队伍自身的存在不少问题,如讲进取、讲奉献的精神没有了,得过且过的工作态度越来越明显;三是学生中自发形成的当地通俗文化、浅层次文化与学校要求相去甚远,如喜欢电玩、模仿打扮、喜欢玩仿赌游戏等,这些现象需要正确的引导,促进其改变;四是校园规划、建设、环境布置等缺乏文化风格。有些学校校舍墙体脱落、校舍校貌陈旧、布局零乱,绿化美化缺乏文化品位,不能体现环境育人的功能;五是学校周边农村文化层次较低,赌风较盛,家庭教育风气不正,学生容易受到负面影响。
二、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1.社会环境及学校性质决定学校有文化建设的责任。当今社会精彩、复杂,存在不少消极因素和腐败现象。社会文化也是雅俗并存,包括许多不利于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负面文化。尽管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但是在短期内完全肃清社会大环境中的糟粕是不可能的。而学校不但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场所,更重要的是育人的阵地,它担负着培育新一代建设者的历史重任,因此校园文化不容许杂乱纷呈。学校以教育人、培养人为目的,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办学目的和培养目标优化校园文化,创造一个优良的育人环境,以抵制社会各种负面文化的冲击,并对社会大环境施加积极影响。我们学校周围是农村,学生家长们空闲的时间很多,他们喜欢利用这些时间来赌博,因此赌钱的场所不少。针对这些,学校应设法建设更多的学生活动场所,让学生多在学校参加活动,不到那些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接触不良的风气。
2.教育对象及环境的育人功能决定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在农村小学接受教育的少年儿童学生,他们的生理、心理尚未成熟,活动空间小,见识少,可塑性大,模仿性强,鉴别能力差,很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我们学校是一所征地搬迁回建的学校,农民们领取了征地赔偿金集中在这里新建了楼房。他们土地少了,工作少了,可是有了些钱,就喜欢赌博,形成人们懒而好赌的性格,夫妻齐上阵赌博的家庭很多。这种风气会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为了使孩子们远离这样的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把孩子们吸引到学校来参加健康的活动就显得非常重要了。试问一个孩子每次找爸爸妈妈时总是要到赌钱的场所去,这个孩子的成长能不受到影响吗?“近朱者亦,近墨者黑”,没有良好的教育环境,容易将学生引向歧路。因此,学校作为育人阵地,理应创造一种适合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
3.学校办学的现状决定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自从国家提出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方针后,政府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一些地方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也有的学校只重视物质文化的建设而忽视精神文化的建设,只注重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只注重思想认识的灌输和道德行为的强化而忽视间接情景的投影。但是,人的思想品质是不能靠单纯的知识传授来养成的,要借助环境长期的熏陶,只有在这种环境下培养起来的品质结构才具有稳定性,才能经受住外界环境的刺激。教育的优先发展使我们认识到,教育方方面面都要发展,其中包括校园环境的建设,文化氛围的营造。
三、建设农村小学校园文化的措施
1.确立校本观念,重构校园文化,从学校的存在意义上来,任何一所学校的存在都具有其独立性,都是具体的、独特的存在,它的存在和发展不是单靠嫁接、移植所能实现的。学校文化更是如此,就如同中华文化体系一样,离开这片土地就无所谓中华文化、中华文明。即便是一所很小的小学,都应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学生从小养成的人文素质和文化素养将对其一生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从学校发展的意义上来讲,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能量场。文化是一片土壤,是一种能量。无论是谁,他都在自己所处的文化土壤汲取营养,在自己组织氛围中形成自己的优秀文化,有了这样的土壤,就能应对任何时事的变化,也就不会因为人才的流失而受到致命的冲击。
2.校园文化是教育整体和谐中的个性张扬,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就在于关注人的生存、人的塑造和人的发展。但由于社会、经济、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差异,使得各个国家、民族和地区的教育存在着个体特质。僵化、一刀切的教育模式是违背教育发展规律、违背辩证发展观的。教育的内在价值是促进人的心灵成长和对生命价值的提升,而这是仅仅用知识的填充无法实现的。新课程改革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基于学生发展、关于学生发展、为了学生发展。而换一角度来讲,就是学校要得到发展,很难想象一所观念守旧、制度落后、死气沉沉的学校里,教育改革将如何推进,学生、教师的个性发展的空间能有多大,无非是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
3.校园文化是品牌、是旗帜。多少年来,由于受国情和教育体制的决定,我们的每一所学校都没有感觉到会面临生存的问题,因而总缺乏超前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教育产业化将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总趋势,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教育将面临着国际竞争的冲击以及多元文化的冲击,如何应对教育面临的国际化问题,新一轮课程改革给我们确定了总目标: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努力把一种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课程交给新世纪的中国儿童。就学校本体来讲,打造学校品牌,提高学校文化品位,是学校生存、发展的核心要义。
4.教师——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学校要尊重人,学校要依靠人。无疑,教师是落实课程改革理想的关键人物,是课程的实际解读者,任何课程改革只有经过教师的课堂、课外运作才能转化为现实的教育效果。没有教师的主动、积极、创造性地参与,教育改革只能是走过场、搞形式,无实效可言。当然学生中心、学生主体地位是要靠教师去实现的。对校长来说,教师就是实现其教育理想的“使者”,只有当教师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觉得应该把学生放在首位的时候,他们才会发自内心地这样去做。因此,学校要关注教职员工的生存质量、职业价值,营造平等、自主、交流、对话的教师工作环境,力求最大可能地发挥教师工作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让教育改革中最为活跃、最为灵魂的因素——教师,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热情投入到这场改革中来。
【农村校园文化建设方案】推荐阅读:
农村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07-23
农村中小学校园安全防范要领01-03
农村中小学校园安全管理的问题及对策11-12
新农村建设施工方案12-15
校园礼仪文化建设方案05-31
农村文化市场监管方案11-10
校园文化建设设计方案05-27
校园安全文化实施建设方案10-02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