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宫公益活动

2024-05-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青少年宫公益活动(共12篇)

青少年宫公益活动 篇1

一、指导思想

以成立乡村少年宫为契机,实现校内外资源的有效结合,让更多的农村未成年人共享校内外优秀教育资源和成果,以此来培养孩子们的学习爱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农村孩子的艺术素养,减少城乡差距。进而改善农村教育的内部环境和外部条件,全面加强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促进农村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为进一步促进农村未成年人的整体素质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二、组织机构

主任:刘建华

组员:郑俊杰 陈国炎 何亚群 吴建辉 颜智英

三、组织机构职责:

1.主任全面负责少年宫的各项工作。

2.少年宫副主任负责少年宫的各项具体活动的安排、辅导及各种演出、比赛、安全教育及后勤保障等工作。

3.专业教师负责制定学习计划,学生的辅导及总结等具体工作,协助学校

组织各种比赛,演出等活动。

四、活动内容:

舞蹈类:舞蹈编排、专业训练

诗文诵读诵读类:经典篇目诵读、小主持人训练

美术类:绘画训练、简笔画训练、手工训练

器乐类:识谱训练、竖笛训练

体育类:篮球队组建训练、田径运动员培训

科技类:科技知识训练、动手操作训练

硬笔书法类:钢笔字训练

软笔书法类:软笔训练

阅读类:定期阅读,养成良好读书习惯

口语交际类:训练英语听说读的能力

心理咨询:促进学生形成良好心理

棋类:开发思维、训练棋艺

五、活动要求:

1.面向全体少年儿童,让每一个孩子学有所长,学有所用。

2.根据本单位师资、设施、学生状况等情况选择适合本校的特色项目,真正做到有品牌,有特色,每个活动项目有特色。

3.要选择、制定适合本学校特点的教学形式、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评价机制。

4.师资来源以本单位特长教师为主,结合学校内外有特长的教师和人力、物力资源,联合办学,使少年宫事业能顺利开展。

5.学校要经常组织教师或学生走出往、请进来,以开阔自己的视野,实现教师资源的共享。

6.学校要定期组织部分有经验的退休老教师或家长来学校参观指导工作,为乡村少年宫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

7.实行责任负责制,责任到人,项目到人,学校还要制定相应的赏罚措施,保证乡村少年宫的良性发展。

六、活动时间:

平均每周三、周五有两次时间参加活动,同时把活动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实现活动经常化和制度化。

七、评价方式:

1.把少年宫各类艺术活动纳进学校教学计划,从而实现少年宫活动经常化和制度化。

2.根据学生的学段目标完成情况,实行专业考核等级制,同一考核时间、内容,并颁发等级证书或奖状,以此来进步学生的重视程度,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并定期和学生家上进行交流。

3.少年宫定期进行单项或多项比赛、交流、汇演等活动。

4.学期末教师填写学生活动记录表,学校存档。

八、安全治理:

1.设立专门的少年宫安全治理领导小组,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并由专人对少年宫的活动场地、活动设施、音乐器材等进行监视、检查、维修等。

2.每个少年宫活动小组设负责人一名,负责学生的日常治理和安全工作,认真组织,精心安排,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九、活动项目及要求:

(一)舞蹈类:舞蹈是以肢体动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着重表现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表现手段所难以表观的人们的内在深层的精神世界----细腻的情感、深刻的思想、鲜明的性格,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以及人自身内部的矛盾冲突,创造出可被人感知的生动的舞蹈形象,以表达舞蹈演员的审美情感、审美理想,反映生活的审美属性。

(二)经典诵读类:1.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进步学生的语言表达、逻辑思维、快速反应和协调能力,以全面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2.锻炼学生语言的亲切感,培养学生和人交流具有亲和力。3.培养学生较好的临场驾驭能力,和其他主持配合的能力。选择音像资料、图书资料。参加各种比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里素质。能够熟练的演绎作品,大方得体的进行节目主持。

(三)美术类: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进步学生的绘画能力,用画笔描绘美好的生活,用画笔描绘出色的人生。1.选拔学员,进行基础练习简笔画自选教材2.基本绘画技能的培训

水粉、素描3.多参加各种比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里素质。自主创作。

(四)器乐类:吹奏健康向上的乐曲,提升学生素质。掌握基本吹奏方法,能独奏,培养良好的音乐感觉,让孩子们在乐曲声中陶冶情操,启迪聪明智慧,丰富精神生活。

(五)体育类:通过活动获得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个性特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组织和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发展柔韧、协调、灵敏、速度、弹跳等运动素质。学习和掌握各项运动所需的基本活动技能,逐步培养学生完成各种练习的正确姿势。学习和掌握各种运动技能,比赛规则。在训练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守纪律、爱学习、勇于吃苦、意志顽强的品质,使其能够全面发展。

(六)科技类

通过动手制作、用心观察,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以及想象力。

(七)硬笔书法类:培养学生的硬笔书写技巧,提高学生的钢笔字能力,用一笔好字书写美妙的人生。

(八)软笔书法类:1.把握扎实的基本功。2.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进步审美能力。3.能书写一笔好字。

(九)阅读类:让学生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十)英语口语类:进行基础对话训练,练习标准发音。阅读好的作品,从朗诵到表演多方面进行练习,能够熟练的进行口语交际,并有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和现场发挥能力。

(十一)心理咨询:能针对不同年龄、不同特点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心理疏导,使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学习态度。

(十二)各种棋类:掌握各种棋类得基本技巧,经常进行比赛来加强棋艺的进步。让学生思维不断拓展。

青少年宫公益活动 篇2

一、美日青少年的公益活动现状

美国开展青少年公益活动的目的是培养优秀公民, 其公益教育不仅纳入了美国的教育体系, 而且有法律和社会机制的保证, 主要体现在: 参与公益活动成为青少年的一种习惯, 很多小学、初、高中学校里, 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社会服务能力和参与社会服务的经历, 有些学校在高中阶段就要求学生参与社会服务并以此作为学生毕业的一个必要条件; 开设专门的社会公益的监管机构, 如公益学习协会、公益学习信息中心等, 为青少年提供专业指导与评价。还有很多的机构接受和指导学生的公益实践活动, 如基金会、社区中心、博物馆、图书馆等。很多大学会把申请者的社会公益经历看做是一条“隐形”的录取标准, 一些用人企业或机构更会把应聘者大学期间甚至小学、初中时期的社会公益经历作为是否聘用的重要参考标准。

日本从上个世纪80 年代中期开始特别重视青少年素质的培养。校内外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积极开展公益活动, 培养青少年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日本青少年公益活动的开展有两个突出特点:

一是政府的重视, 从教育、经济等领域给予大力支持。以素质教育为主的教育体制改革, 把培养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教学的理念, 把公益精神划入校内教育教学中, 进行深入的思想品德教育。整合社会资源, 形成完备的公益活动体系, 全方位、多角度地举办社会公益实践活动。

二是完整的公益法律法规体系, 凡涉及公益事业发展、机构组织方式和行为规范的法律体系详细而明确, 保障了青少年公益活动的深入开展, 促进了青少年公益精神的传播。

美、日等国高度重视青少年公益活动的发展, 一是政策上给予支持, 二是经济上给予保障, 三是制定相对完善的公益活动的法律法规体系, 以至把青少年公益活动纳入了国家课程教育体系。那么, 我国的青少年公益活动开展如何? 通过调查问卷发现我国青少年公益活动的现状令人担忧, 一是青少年对公益活动的认识和理解不够深入全面; 二是青少年公益意识淡薄, 对参加公益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没有正确的认识, 大部分是在家长和老师的要求下参加的; 三是青少年参与公益活动的途径和形式相对比较单一; 四是相关部门对青少年公益活动重视不够, 缺少宣传和监管; 五是青少年对公益活动满怀期望, 希望公益活动的组织形式再丰富一些, 活动内容可考虑一下青少年的兴趣爱好和成长需求。

二、美日等国青少年公益活动实践给我们的启示

1. 加强政策支持与经济扶持

要推动公益活动的开展, 首先, 政府要加强政策支持, 借鉴先进国家把公益活动纳入中小学课程教育体系, 针对我国国情制定青少年公益活动在校内的实施方案。其次, 增强经济扶持, 发挥校外教育的作用。经费是校外少年宫和青少年活动中心开展公益活动面临的首要问题, 公益活动要做大做实, 活动中心的服务对象就要扩大, 特别是贫困儿童、留守儿童、外来农民工子弟等需要服务。增加财政的投入力度, 安排专项的建设和活动经费, 是确保青少年活动场所、青少年活动开展根本性改观的重要保障。

2.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国际经验表明, 公益事业的发展需要政策法规的规范与推动。完善青少年公益活动的法规体系, 一是政府应对青少年公益活动出台相关政策, 激励社会组织等参与到青少年公益事业中来。二是政府应鼓励地方积极出台促进青少年公益事业发展的法规政策, 形成有利于青少年公益事业发展的多层次法规政策体系。三是政府应出台一批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政策法规, 解决社会高度关注的青少年公益活动的组织及相关组织团体的行为不规范和公开透明机制不明确等相关问题。

3. 培育公益意识, 树立公益诚信

青少年对公益活动的认识还不够全面深入, 出现了认识上的不足和理念上的偏差, 甚至还存在不少误区。比如, 有青少年认为公益服务就是义务劳动, 有青少年认为参与公益活动就是为了做秀。这些理解误区严重挫伤了青少年参加公益活动的积极性, 同时为培养青少年的公益意识产生了障碍。还有受助者的“假托”和施助者的“伪慈善”在青少年公益活动中的出现, 造成了青少年公益组织的价值观失落、诚信缺失等。培育青少年公益意识、树立公益诚信需要校内外和家庭等社会大环境的宣传渗透。学校普及公益知识, 青少年活动中心开展丰富多彩的公益活动, 家长正确引导价值观, 社会营造公益成长环境, 共同促进公益文化精神的传播发扬。

4.搭建公益平台, 丰富活动形式

一是学校搭建平台, 建立常规的校园公益活动。二是校外活动中心搭建平台, 开展可持续的综合实践活动。三是社会爱心人士搭建平台, 整合社会力量传承公益精神。借鉴国外形式多样的公益活动形式, 创建多元化的公益活动形式是我国青少年宫和活动中心的服务内涵。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 积极组织公益讲座, 涉及安全、环保、心理健康等知识普及; 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比如安全体验、环保动员、科技探索、文艺义演、参观学习、职业体验等活动。围绕青少年品德、文化与能力建设, 积极开展尊老助残慰问帮扶的手拉手、传承与交流民间传统文化等活动; 积极开展能力拓展训练营, 文艺特长比赛等活动。针对贫困、留守及特殊青少年儿童, 积极开展兴趣特长培训、文艺社团体验等活动, 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圆梦活动。

5. 完善公益监管和服务体系

加强青少年公益监管体系, 一是推行公益活动信息公开透明制度, 完善活动的追踪、反馈和公示制度。二是建立健全适合青少年成长需求的公益活动体系, 定期发布青少年公益事业的发展报告。三是推动形成监督有力、规范有序的公益监管机制, 努力为青少年公益活动的健康发展制定法律监督、行政监管、公众监督、舆论监督和行业自律相结合等监督体系。完善青少年公益活动的服务体系, 推动青少年公益活动广泛、深入、持久的开展。一是加强从事青少年公益活动的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 大力推动活动人员的职业培训工作, 努力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效能。二是加强规范开展青少年公益活动的流程, 设置完整的活动体系课程, 不断丰富活动的服务内容, 努力提升活动的服务技能。三是建立健全青少年参加公益活动的权益保障制度, 根据青少年成长需求建立开展青少年公益活动的研究和实施中心, 推动社会购买服务制度, 充分发挥社会服务作用。

参考文献

青少年宫公益活动 篇3

关键词:青少年宫;校外教育;实践

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的重要领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广阔天地。以公益性、思想性、趣味性、科学性为指导思想,以少年儿童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以整个社会为大课堂,以实践体验为特征的各类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活动,是青少年宫等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载体和教育模式。

1、校外教育活动的公共服务要突出公益性

教育是以培养人为宗旨的崇高的社会公益事业,这是教育的本质属性和基本定位。作为我国教育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少年儿童校外教育,其基本任务,就是要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发挥独特的功能和作用,把少年儿童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笔者以为,青少年宫等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的公共服务应突出公益性。在服务对象上,必须坚持面向广大的未成年人,服务广大未成年人,使他们能够充分享有校外活动场所提供的优质公共服务。在活动内容上,必须根据少年儿童的身心特点和成长需求,坚持以普及性活动为主,力求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把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其中,以满足未成年人多种多样的兴趣爱好。在活动安排上,必须根据场所自身的类型和规模,充分拓展其各项教育服务功能,主动地与学校做好联系衔接工作,积极促进校外活动与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使中央要求的“学生平均每周有半天时间参加校外活动。实现校外活动的经常化和制度化”目标逐步落到实处。在开放时间上,必须坚持常年开放,节假日适当延长开放时间,提高场所的利用率。在管理服务上,不得开展以赢利为目的的经营性创收。

要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的广泛支持,创造必要条件,对集体组织的普及性教育实践活动和文体活动实行免费:对确需集中食宿和使用消耗品的集体活动以及特专长培训项目,可在物价部门核定的原则指导下,酌情收取适当的成本费用。

2、校外教育活动的课程体系要突出时代性

知识经济时代所需要的人才,是一种既掌握最新知识,又具有创新能力,且综合素质很高的人才。这种新型人才的教育培养也同样是我们校外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所谓素质教育,指的是“按照社会发展的需要,遵循教育规律,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学生健康个性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活动”。素质教育的特征与核心是采取寓教于乐的活动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为体现素质教育的性质、原则和特点,校外教育活动的课程体系将满足以下条件:相同兴趣的少年儿童群体为教育教学的对象:具有专业特点但又不是专业学校,应面向有学习愿意的全体学生:具体内容便于少年儿童接受,不过早地传授枯燥的知识体系的内容:生动活泼地渗透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世界优秀文化;潜移默化、言传身教地渗透某项专业对进行此专业活动的少年儿童的人格、品位要求。校外教育活动这一新的课程体系的建设,将把少年儿童作为主人,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将把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教育、相同兴趣和少年儿童群体的互动作用作为基本途径:将把室内和室外、校外教育机构和一切社会资源作为课堂,突出时代性,以达到促进少年儿童全面和终身发展的目的。

3、校外教育活动的实施过程要突出兴趣性

关注少年儿童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索,关注他们的兴趣爱好和性情陶冶,为他们的个性发展创造空间,使教育性与趣味性和谐统一,这是校外教育活动的重要特点。

美国著名教育家、哲学家、心理学家杜威认为:儿童的兴趣,主要来自他们的本能和经验。儿童的本能主要有四个方面:社交的本能、制造的本能、表现的本能和艺术的本能。由这四种本能产生四种相应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兴趣可以引导少年儿童积极参与活动,勤于动手动脑:兴趣可以丰富少年儿童思维想象力、创造力:兴趣可以加速少年儿童整体素质的提高。

我们在校外教育活动的实施过程中,经常通过各种形式和有效的措施,激发少年儿童参加校外教育活动的兴趣。例如:宫内开辟了多处宣传阵地,向少年儿童立体、全面地介绍丰富多彩的校外教育活动项目:艺术班学员经常利用节假日和公共课的机会,公开展示学员的训练成果;小记者班学员每学期组织社会考察实践活动。扩大学员的视野;美术班学员抓住夏令营活动的机会,从祖国的大好河山中寻找创作的源泉:体育班学员在各类赛事活动中积累比赛经验:艺术团学员通过国内外各类重要演出活动的实践,丰富和完善自我……校外教育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目标要求我们必须创造条件来满足少年儿童追求兴趣、探索秘密、表现自己、充当主体的欲望和要求,使他们在参与校外教育活动中,在兴奋和“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学会技能、懂得做人、快乐进步。从兴趣发展到乐趣,再从乐趣发展到志趣。

4、校外教育活动的运作方式要突出社会性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校外教育是开放式的社会教育,它必须以社会为依托,紧紧依靠社会,广泛协同社会各界力量,把社会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整合为自己的管理力量、教育内容、教育师资、教育形式、教育手段和资金渠道。

实施专家战略,提高自身形象。校外教育活动专业性较强,要树立专业形象,塑造校外教育品牌,要为少年儿童提供优质的校外教育,必须借助外力聘请一批社会名人专家,提高教育活动质量,扩大社会影响,满足社会需求。多年來,笔者所在单位聘请了深圳地区的一批社会威望高、专业能力强、理论知识渊博的名家执教。还不定期地邀请了一大批各行业的名家开展讲座活动。这些措施,使宝安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社会影响和教育活动质量得以大幅提升。

争取政府支持,形成育人合力。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是一项在党和政府领导下,社会方方面面齐抓共管的事业。目前,青少年宫开展校外教育活动,普遍存在师资不足,场地设施简陋,缺乏号召力和资金紧张等诸多困难。近些年来,在团区委的领导下,宝安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凭借中央精神的强劲东风,抢抓机遇,采取多项行之有效的措施,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关心与支持,管理运行经费和开展公益性活动的经费也同时得到强有力的支持,这为我们开展公益性校外教育活动搭建了更广阔的舞台。

5、结束语

青少年宫公益活动 篇4

党员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继续开展以“立足岗位做贡献,创先争优树形象”为主题,以创建“五个好”先进党组织、争做“五带头”优秀共产党员为主要内容的创先争优活动系列。

二、活动安排

(一)“缅怀先烈、重温誓词、坚定信念” 清明扫墓活动

1、活动目的通过活动,学习革命烈士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振兴而英勇献身的大无畏斗争精神,学习革命烈士忠于党和人民事业的爱国主义精神,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念和爱憎分明的革命立场。要以他们为榜样,大力弘扬优良传统,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少年宫上下形成比贡献、比奉献、比敬业精神的良好氛围,努力实现工作新跨越。

2、活动时间

2011年3月30日全天

3、活动安排

(1)革命先辈献上花篮,默哀三分钟。

(2)重温入党宣誓。

(3)绕纪念碑一圈,以寄哀思。

(4)参观了革命烈士陈列馆。

(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党史知识竞赛”活动。

1、活动目的全体党员要把参加本次党史知识竞赛,作为组织生活的一个内容,通过参加竞赛,进一步调动学党史、知党建的积极性,全面了解和正确认识党的光辉历史、伟大成就、宝贵经验、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促进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开展。

2、活动时间 2011年6月上旬

3、活动安排

(1)3至6月在少年宫党建网上进行网络知识学习。(2)6月举行现场竞赛。

(三)党员教师第二课堂岗位奉献活动(每周日和一次“流动少年宫进农村”综合性大活动)

1、活动目的为积极发挥校外教育主阵地作用,发扬党员教师先锋模范作用,本学期少年宫党支部继续开展好党员教师第二课堂岗位奉献活动。每周日的下午安排每一位党员教师开展以“才艺”、“励志”、“巧思”、“运动”等多项主题实践活动第二课堂动,5月开展一次主题为“流动少年宫进农村”的综合性活动。

2、活动时间

每周日和一次“流动少年宫进农村”综合性大活动

少年宫活动简报 篇5

乡村少年宫活动简报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学校成立了“乡村少年宫”专项组织机构,下设办公室,采取多项具有针对性的宣传措施,加强广大干群和学校师生对这一新生事物的认识。一是分级分层次召开各种大小会议进行宣传动员。及时传达上级文件、宣布实施方案、观看先进学校的视频资料、领导小组成员作动员讲话,使开展“乡村少年宫”活动的目的意义、目标要求、预期效果等做到人人皆知,起到了很好的宣传动员作用;二是充分利用有效的宣传阵地。通过板报、橱窗、校园广播等媒体宣传少年宫活动理念;三是建立家长、学校长效联系机制。通过家访、电话、网络、发放宣传单等多种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联系,争得了学生家长的理解与支持。

二、健全机制,强化管理

一是制定了“五有”、“四定”、“三落实” 管理制度。“五有”即有计划、有制度、有检查、有总结、有专人负责;“四定”即定内容、定地点、定时间、定人员;“三落实”即活动保障落实、管理评价落实、发展目标落实。此外,还建立了“学校统一领导、班主任积极配合、科室负责人具体实施、全体教师人人参与”的活动实施管理体系。这些制度和管理体系的出台,有力地调动了师生开展健身娱乐活动的积极性,使“乡村少年宫”活动在扎实、紧张、有序的氛围中进行。二是三项保障措施,确保活动扎实开展。资金保障:活动的开展离不开资金的保障。该校的原则是:活动项目所需器材由学校购买一部分,另一部分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由学生自己购买,所有权规学生自己。时间保障:结合市局关于乡村少年宫活动的要求,学校以每天下午1个小时的课外活动以及音体美学科教学为主,进行项目训练,既不影响课程目标,又把少年宫活动项目融入其中,做到有机结合。辅导保障:我校针对活动项目多、辅导教师少的现状,采取了多项保障措施:动员全体教师各展其能、各尽其材、共同参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为老师,既拓展了自己的项目内容,又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动员社会力量融入其中,聘请民间艺人、有一技之长的志愿者担任校外辅导员,增强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要求教师下载相关视频资料给学生观看,同时也鼓励学生用家用电脑自己上网查阅视频或图片资料。

三、协调发展,成效良好

少年宫活动总结 篇6

我校自2012年获得首批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以来,在省市文明办的领导下、在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的直接指导下,按照财政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有关文件要求,我校少年宫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满足学生课外活动要求为目的,以全面推进少年儿童素质教育为主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开展活动为平台,充分发挥乡村学校少年宫的特殊教育职能,严格规范少年宫内部管理,少年宫的各项工作得到全面、协调地发展。现将我校少年宫创建以来开展各项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在省市、县文明办、县教育局的指导和推动下,按照“社会学校相结合,培养学生兴趣”的原则,扎实推进了乡村少年宫建设。省文明办、县文明办、县教育局和乡镇领导经常到乡村少年宫检查指导工作,了解少年宫的建设及运行情况,仔细询问少年宫各功能室的使用和辅导教师的配备情况,认真查阅了少年宫的制度、方案、计划、记录等相关档案资料,并针对少年宫的建设与学校进行了详细的交流,对我校的少年宫建设工作给予了肯定,同时对少年宫的管理和使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并要求乡村少年宫要切实发挥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主阵地、农村未成年人文体活动平台和农村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的功能,扎实开展好各项活动,突出学校的办学特色,营造更加浓厚的乡村少年宫氛围,让学生在乡村少年宫快乐健康地成长。

二、成立机构,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1.成立领导小组。为使少年宫尽快以挥作用,我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教导主任任副组长,辅导老师任组员的“乡村学校少年宫”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协调“乡村少年宫”日常工作,组织全校师生积极参与,形成了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良好局面。

2.建立辅导员队伍。少年宫的主人是农村未成年人,少年宫运行的组织主体是师资队伍。为了使少年宫活动正常开展,我校精心挑选、聘请特长教师担任专职辅导员,鼓励本校教师兼职少年宫辅导员,让全体教师各展其能、各尽其材、共同参与;此外我校还招募校外民间艺人担任辅导员,在家长中吸收志愿者,充分发挥社会志愿者的作用,进一步充实了师资力量,丰富了授课内容。

3.建立活动小组。我校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尤其农村孩子的实际,目前,我校少年宫成立了羽毛球、乒乓球、画画、书法、诵读、音乐、科技等多个兴趣小组,按照自愿的原则,鼓励学生人人参与,使每个兴趣小组均有15名学生以上参与,乡村少年宫的建成使用为我校少年儿童提供了一个健康生活、快乐学习的场所。自从乡村少年宫开展活动后,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孩子们不仅学到独特技艺,而且在平时的学习中,对学习文化知识的兴趣更浓了,乡村学校少年宫真正成为了孩子们的“快乐大本营”。少年宫定时开课(每周二、五的课外活动时间4:10——4:50),确保了活动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的正常开展,受到了教师、学生和家长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产生了广泛的社会效应。

4.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每个兴趣小组我们都建立了相关制度,有条件的制度都已上墙。

三、加大投入,完善设施建设

1.高标准,高起点,完善少年宫建设。在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建设中,我校积极启用现有设施设备,按照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要求,安排了专用教室:其中书画室、音乐室、科技活动室、图书室、阅读活动室均有独立教室。除此之外,学校还按“一室多用”原则,把实验室也作为我校乡村少年宫图书阅览室;把多媒体教室作为我校乡村

少年宫影音室;羽毛球活动室两间。现有场地设施已能满足少年儿童的教育学习活动需要。

2.物资管理到位,物尽其用。我校于2012年1月初收到上级赠送器材一批。为了使上级发放下来的各种器材管理到位,我校按照兴趣小组来分配管理。同时,为了使这些器材发挥更大的作用,做到了每个学科、项目活动都有一名或几名辅导员全面负责、督促、指导。使少年宫活动逐步趋于规范化、科学化,努力实现过程最优化、有效化。

四、我校以乡村学校少年宫为平台,开展主题鲜明的道德实践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1、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等道德实践活动。在重大节日、纪念日以及某些有特殊意义的纪念日,利用少年宫这一平台开展了道德、法制、国情安全等教育活动,如开展“开学第一课”、“学雷锋活动月”、“文明礼仪活动月”等主题实践活动。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室开展百部爱国主义影片进校园活动,每学期至少组织学生观看一部爱国主义影片。

2、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我校结合实际开展了“传统文化诵读比赛”活动,制定相关的读书活动计划,现在我校学生都能背诵《弟子规》,让传统文化回归校园。图书室、阅览室管理规范,责任明确;图书借阅记录详细、借出与归还登记清晰;书籍充实、品类多样,可读性强、富有时代性;图书室、阅览室能定时向教师、学生开放。

3、开展丰富多彩体育活动。有了上级赠送的各利器材,我校的文体活动开展得更活跃了。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含体育课)。加强体育类社团建设,活动有特色,学生参与面广。体育场地、器材设备达标,管理规范,对学生开放,注意运动安全,使用率、完好率高,有体育器材借出、归还记录。

五、今后的设想

1.完善少年宫机制建设,加大工作力度,发扬艰苦奋斗精神,除每周定期开展活动外,争取寒暑假部分班级正常开班,努力把我校少年宫建设成为全市示范基地。

2.加强师资培训,加强对外交流学习,广泛学习先进县(区)学校的成功经验,把我校少年宫工作做得更加完善。

3.由于乡村少年宫活动专业人才缺乏,特别是艺术类师资配备不足,我们将拓展师资渠道,积极争取县教育局、少年活动中心等社会力量的大力支持,从退休老师、校外特长人员中聘请一些艺术、科技工作者,争取他们在人力上的支持和配合,充实少年宫辅导员队伍。

4.完善“乡村少年宫”的硬件建设,自我加压,自求发展。在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设施的基础上,多方筹措资金,改建、扩建“乡村少年宫”,同时争取上级资金为各个活动室添置更加充足的活动器材,使其硬件建设达到较高水平,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服务。5.继续发挥我校的优势,努力创造条件,使我校少年宫开展的项目逐渐增多,规模和气势逐渐壮大,切实满足农村少年儿童课外业余生活的需求,让农村少年儿童真正享受到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实现快乐学习,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总之,少年宫的建成使用使我校师生受益,并辐射周边未成年人,这些活动的开展既发挥了学生的个性特长,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开阔了学生视野,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增强了集体主义情感、加强了自身道德素质修养,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广泛赞誉和社会的高度评价。我校全体教师将以高度的敬业、奉献精神和良好的精神状态,举全校之力,集全员之智,以前瞻的眼光,求异的思维,为乡村学校少年宫发挥更大的作用做出更大的努力。

单桥完全小学

青少年宫公益活动 篇7

关键词:青少年,素质教育,国际文化交流

一、天津市青少年国际文化交流现状

通过对近年来天津市市区及各区县校外教育单位 (青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 、媒体单位 (电视台少儿频道) 及商业文化机构组织开展青少年国际文化交流活动的统计与观察, 调查结论如下:

1.总体思路

1) 受众定位。

活动人群主要集中于6~18岁的中小学生。

2) 最新理念。

提高创新意识, 提升主题内涵, 挖掘后续活动, 搭建文化交流平台, 注重活动的延展性。

3) 活动动态。

活动的主题为互动、交流和友谊, 侧重青少年之间的相互学访, 并依托政府等多方资源力求与诸多国家建立友好交流关系。

2.活动架构

1) 从内容上, 大体分为三类

(1) 文化之旅。

主办方组织学生到其他国家、地区参加以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活动, 一般以一个专题为主, 或考察某地风俗文化, 或了解一门学科, 或学习一门语言, 或参观高等学府等。活动侧重“修学”字, 主要拓宽学生的新境界、新视野。

(2) 艺术专题。

为应国外文化艺术团体机构邀请, 参加在他国组织举办的文艺活动, 使各国青少年在艺术交流的平台上相互沟通和学习。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中外中小学生才艺展示、举办具有本国特色的联谊会等。主要范例如由团市委、市教委主办, 天津青少年活动中心承办的“海河·易北河”中德青少年合唱音乐会、华夏未来举办的“心手相牵中外儿童大联欢”等。

(3) 异国体验。

主要带领青少年走进不同文化的生活环境, 亲身、切实地体会和融入别样的异国文化, 感受不同的生活方式。活动形式以寄宿家庭为单位, 以国际游学、冬夏令营为主。

(4) 开设相应的文化教育课程。

主要为邀请大学对外汉语、历史等专业的教师、志愿者或相关团体进行汉语推广学习。此类项目目前还有待进一步开发。

2) 从年龄上, 大体分为三类

(1) 6~15岁的小学生、初中生。

面向此年龄段人群的认知特点, 主要提供时间较短的以游览、参观为主体验学习为辅的冬夏令营服务, 时间一般在一周之内。

(2) 16~18岁的高中生。

针对此年龄段特点可以组织欧美游学, 时间为两至三周。与留学机构合作, 组织家长、学生寻访世界名校的系列活动。

(3) 大中专学生。

针对职业院校的技能培训。与大学的明星团体如合唱团建立合作关系, 率领合唱团赴国内外参加国际合唱比赛。针对外籍青少年 (包括留学生) 开展的语言类比赛。

二、天津青少年活动中心国际文化交流典型案例分析

以天津青少年活动中心主办的青少年暑期“赴日修学”为例, 一百多名师生赴日本进行了参观学访。因为参加者主要为十一、二岁的青少年, 所以按照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点, 在线路制定及交流环节设定上, 我们安排旅行团参观了日本著名的文化娱乐景观, 同时在东京创价学园、菊池市立北中学校还安排了两市的青少年就书法、音乐、器乐、体育等方面进行了技艺的切磋与交流。在创价学园里, 我市青少年表演了精彩的节目, 尤其是他们的一首手语歌曲《感恩的心》受到日本学生的特别喜爱。最后, 日本菊池市市长亲自为每一位参加演出的天津学生颁发了荣誉状, 对该学生的才艺予以了充分肯定。

这次活动在日本当地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 地方电视台对此进行了报道。中国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及爱国热情给日本青少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与此同时, 日本先进的科学技术, 日本国民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也给了中国孩子以很大启发。

赴日修学结束后, 一位赴日学生更是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日本和日本的人民以及他们的民族文化、人文精神, 都令我们警醒, 而他们为事业奋斗勇往直前的创业精神, 和天马行空、敢为人所不为的大胆构想, 又无不让我们深感惊叹。”可见, 我们的活动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教育意义。

作为此次的主办方之一, 首次举办这样大型的青少年文化交流活动, 对于我们来说还是一次尝试。但实践证明这套交流方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并且此次修学旅行受到了大多数学生和家长的认可。

当然在这个活动案例中, 我们也及时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在这批赴日学生中, 大部分品学兼优、多才多艺, 并接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 但此次的日本之行, 却对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提出了考验, 很多天津学生在日本马虎大意、不注意保管好自己的财务。旅行团回国后, 日本当地政府把学生遗留的物品通过旅行社给我们邮寄了回来, 经过清点, 这其中包括相机、手表、日元在内的物品总共有十余件之多。也许这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 但谁又能保证若干年后, 他们这种随随便便、马虎大意的生活习惯不会影响工作生活, 不会对国家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因此透过表象的背后, 不容我们掉以轻心。

三、“走出去, 请进来”是最好的人才培养的实践机会

长久以来, 校外教育的教育模式比较单一。有些校外教育机构仅仅把素质教育的目光瞄准在弹琴、唱歌、跳舞、画画等单纯的技能培训上, 忽视了对学生素质的拓展。校外教育的本意是让少年儿童在活动中成长, 寓教于乐, 在体验中受教育, 它不光传播知识, 培养技能, 更重要的是塑造孩子的健康心理和人格, 从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从青少年自身角度出发, 虽然这个时候的他们在分辨力、认知力、判断力上相比成年人还存在一定差距, 但他们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辨别能力, 而处于这一年龄段的青少年又有着较强的求知欲及可塑性。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 他们更喜欢亲身接触新鲜的事物。

据一项最新调查显示, 许多家长对孩子的假期教育十分盲目, 因为工作原因, 无暇顾及孩子, 更不知如何安排孩子度过一个充实、愉快、丰富的假期。家长们呼吁学校、青少年机构、体育场馆、公益事业机构、街道和社区等单位能够为孩子提供更多的活动空间, 让家长和孩子有更多的选择。更何况目前天津市民的生活水平已经由单纯的物质消费转向了精神消费, 他们有能力也愿意承担孩子的文化、娱乐消费。而这种消费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隐性投资。此外, 韩国、日本等国家已对中国学生到本国旅游采取了免签政策, 这无疑是对青少年国际交流的又一种支持与鼓励。

今后青少年国际文化交流需要探索更多的形式, 尤其要进一步提升活动的文化品位和思想内涵, 进一步扩展其范围和途径。因为毕竟修学旅行的高额费用将很多孩子拒之门外, 而这恰是与我们的) 初衷相违背的。因此在今后的活动组织中, 我们会考虑接受国外学生到中国来参观学访, 在修学旅行中增加外国学生到中国家庭中体验生活等交流环节, 让家庭经济条件困难的学生也有机会走出国门, 同时也可以开展英、美游学路线, 将招募对象定位为高中以上与出国留学的学生。对外汉语教学也是一个值得参考的模式。

校外教育在不断面临着新的压力与挑战。如何争取获得团委、关工委及教委等市级部门的支持;如何在学校、社区间开展服务以及如何开展国内、国际交流活动提供服务, 总之, 让更多的青少年参与其中, 令他们有所收获, 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正确的导向, 使他们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 既是我们的首要任务, 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而这也正是校外教育阵地所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吴先浪.国际化城市建设与青少年素质现代化.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5, (01) .

[2]孙玉琴.对开发修学旅游市场的思考.怀化学院学报, 2005, (01) .

[3]高洪.现代校外教育论.

开展青少年科技活动的摇篮 篇8

2004年9月,根据中国科协关于建立青少年科技活动场的有关精神,柳州市科协在中国科协、广西区科协的支持和帮助下,在市科技馆建立了柳州市第一个省级青少年科学工作室。此项工作得到柳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在2004年到2006年间,投资400多万元在全市学校、社区及所属县共建设了37个“青少年科学工作室”,创造性地构建了社区和学校青少年科学工作室的网络教育体系。经过几年的实践,通过组织全市各中小学校、各社区青少年学生进行培训、建立相应机构网络、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等举措,构建了青少年校外科技活动的崭新平台,形成了青少年校外科技普及教育成功的创新模式,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和影响,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青少年科学工作室统一设置了智能机器人科技创新、鲁班工艺、电子百拼、科幻绘画、航模车模、计算机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项目。在教学内容上动用现代信息技术把数学、物理、英语、生物、电子、工程机械、能源环保、工业设计等学科知识进行有效整合,培养青少年的多学科综合运用能力、动手制作能力、创新思维、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柳州市青少年科学工作室在2003年10月至2007年7月短短的三年多时间里,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迅速发展时期。其间,成功举办了“2007 RCJ世界杯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中国赛区选拔赛”、“2006年中国首届城际家庭机器人挑战赛总决赛”、“2005年广西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暨青少年机器人大赛”等大规模的青少年科技竞赛活动,并在活动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04~2006年,柳州连续三次在RCJ青少年机器人世界杯竞赛中获得冠军,成为世界上目前惟一蝉联三届世界杯冠军的城市;2004~2007年,柳州在世界、国家、省级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中共获得奖牌231枚,其中金牌78枚;2004~2007年,柳州在全国、省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共获得奖励102项,其中一等奖23项。此外,在2006年,柳州市青少年科学工作室作为案例,在全国及广西区第二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中分别获得一等奖。

下一步,柳州市科协还将与中国宇航学会合作,在青少年科学工作室中开展“全国少年宇航技师”认定活动,学习航天科普知识,制作、发射模型火箭,相信通过此项活动,将进一步扩大青少年科学工作室的影响力,全面树立青少年科学工作室良好的社会形象。

少年宫活动总结 篇9

辅导员:蒋丹

通过开展国学诵读经典活动,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了,诵读经典在不知不觉中已成为师生学习生活中的一份乐趣,是学校文化建设和人文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和开拓世界视野的一个亮点。6.1班深刻体会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师在经典诵读声中,变得更加的善解人意,心灵更加阳光,工作更有精神;孩子们在经典诵读声中,变得更加的规矩,可爱,有礼有节,而这将为孩子们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必将提高提高我校的经典诵读水平。可以说经典诵读在我校已形成规模,初见成效。

一、加强领导,统一思想,形成共识。

我们把经典诵读作为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抓手,作为提高学生道德情操、文明习惯的重要工程。学校制定了《诵读经典诗文活动方案》。在方案中,既有学校的总目标,又有各年级的分目标。对于各年级经典诵读的内容,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作了相应的规定。而在经典诵读的实施策略上,我们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作了如下要求:着眼“熏陶”,注重“感悟”即以激发兴趣、内化行为、陶冶情操为目标。虽提倡探究但不求甚解,只求朗朗上口,熟读成诵、耳熟能详。承认个体差异,不求程度整齐划一。教师在操作中只有鼓励,没有责备。引导学生学习要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积少成多。

二、科学安排,营造氛围。

突出以“经典诗文诵读”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和布置,突出传统文

化气息,注重厚德载物、大气沉静的校园文化建设。

1、利用橱窗、走廊、墙壁等空间和角落,或用印制的精美诗文图画,或用学生亲笔书画的名言佳句,或用孩子们充满灵性的“诗配画”加以装饰。

2、在班级黑板报上,都刊出一些经典诗文,并提供历史背景材料和诗词析义,供学生阅读、赏析、评比、积累。

3、各校的教室环境布置要求体现班级特色,除了诗画、诗文,每个班级都可以开辟诗园,内容或是学生阅读古诗文的活动成果,或是古诗书法展、读后感,或手抄报等。

三、开展活动,保证实效。

1、每周一节诵读课,教师认真备课,分门别类精心讲授经典诗文、加大积累容量。

2、举办诵诗比赛,激发热情。各班利用每周的班会活动时间以个人、小组或班级为单位进行诵诗竞赛,其内容设计丰富周一上台展示。

3、组织学生根据经典诗文进行编写手抄报活动。

四、科学评价,促进提高。

1、每周利用校园广播系统,让学生在倾听中感受经典诗文的魅力

2、组织经典诵读比赛,促使学生多读书,多搜集资料,了解的诗文方面的知识、名篇佳句等,班级每周评出优秀个人,并给予表彰奖励。

自学校启动国学课程以来,我与孩子们一起行走在这开满鲜花的诵读之路上,体验着诵读的快乐,欣赏着经典的魅力,收获着成功的喜悦。只要行动就会有收获,学生在经典诵读的过程中,思维开阔了,兴趣广泛了,听、说、读、写各方面都有了明显提高。一年的时间转瞬即逝,期间不乏

有许多困惑,有几许收获。时间在变,但我们的信念不变,我们的行动不变,期待收获更多!

少年宫活动作文 篇10

今天早上,我写了一半作业爸爸就带我去少年宫玩。我都玩儿了:木马、水陆大战、打气球、打打叫叫、自控飞机。我玩儿木马的时候是我骑着一匹木马有两个蹬子,我们使劲往下压就能走一步,我玩儿的时候换了一只小老虎。

我玩儿水陆大战的时候我用两把水枪打靶子,我摁第一把枪摁一会儿就连发“子弹”,一会儿就没了,我再摁第二把枪也是同样的。我玩打气球的时候是放一个子弹打一发,最后我剩下7颗子弹给爸爸。我玩打打叫叫的时候有一辆“坦克”我不会开,我就叫爸爸陪着我玩。我玩自控飞机的时候,爸爸教我怎么打,就起飞了,我觉得飞机高了就往下一踩就降下来了。

我们一共玩儿了五样东西,每个花5元钱,我就能算出5x5=25,一共花了25元钱。

体育活动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 篇11

1、体育活动有益于青少年的心理功能提高

1.1体育活动能促进青少年智力正常和认知能力的发展。智力正常是衡量人的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国外心理学家就通常用智力测验来测量人的智力,以智商表示智力发展水平的高低。同时,认知能力是人的基本能力,是心理健康的基础。体育活动具有直观性的特点,它不仅通过视觉、听觉感知动作的形象,还要通过触觉和肌肉的本体感觉来感知动作的要领、肌肉用力的程度和方法,以及完成动作过程中的时间与空间关系等。在这一过程中,青少年的感知能力、观察能力等等均得到发展与提高,有助于提高青少年的灵活性、敏捷性,还有助于挖掘青少年的思维潜能。

1.2体育活动能促进青少年的情绪稳定。情绪稳定与心情愉快是心理健康的标志。这说明一个人身心活动和谐,喜怒无常则是情绪不健康的表现。体育活动内容的多样性与吸引力,能诱发青少年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体育活动内容的复杂性与多变性,又能激发青少年的应变行为与能力。经常参加体育运动,既能很快激发起强烈的情感,保持乐观、稳定、健康的情绪,又能控制、克服情绪的冲动性,使之服从活动的需要。同时体育活动有助于改善大脑皮层与产生情感的各皮下中枢神经的调节能力,因而能促进青少年的情感的自控能力的成熟发展。

1.3体育活动能促进青少年优良意志品质的形成。一个心理健康的青少年应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合理的生活目的,并有达到这些目标和目的的坚定信念和自觉行动。一切体育活动都要求人主动地进行。体育活动还充满着失败和挫折,因此它与意志品质始终联系在一起。意志品质既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表现出来,又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

1.4体育活动能促进青少年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人的交往活动能反映人的心理健康状态。体育活动能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缩短人际间的距离。在运动协作中能彼此尊重、平等相处,还能做到分享集体与他人的欢乐与痛苦。从而有助于形成待人诚恳、合作、有礼貌等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2、体育活动有益于增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据多方面的调查显示,心里障碍已成为影响青少年健康的大问题。现代青少年学习压力大,面对升学、就业等精神负担重,如承受不了往往容易引发打架斗殴、精神失常、自杀、违法犯罪等社会问题。神经衰弱是青年中常见的一种心理疾病。体育活动是预防和治疗各种心理疾病的有效手段,对神经衰弱、忧郁症等多种神经官能症和心身疾病有治疗作用。尽管对一些心理疾病的病因以及体育活动为什么有助于心理疾病消除的基本机制不完全清楚,但体育活动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在国内外已开始流行起来。

3、体育活动对青少年心理各方面的影响。

3.1体育活动对性格的影响。体育活动使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使性格产生质的变化。在国外的一项实验观察中,运动技能好的少年儿童表现得积极、冷静、有办法、有人缘和合作精神;反之则畏首畏尾、羞羞答答、紧张等消极倾向。经常有计划地从事体育活动对青少年良好性格的形成产生巨大的影响。体育活动能培养青少年的意志力,及其自制力、果断性、纪律性等,这些都对性格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3.2体育活动对兴趣发展的影响。体育活动是一种充满乐趣的社会文化活动,经常参加体育活动,既能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增强体力,还能使人精神振奋、增加趣味,促进青少年的智力发展。此外,它还具有积极性休息的作用。

3.3体育活动对个性发展的影响。第一,体育活动能展现自我,能宣泄精神压力,并能缩短人际间的距离。在体育活动协作中扩大交往,因而是清除心理冲突、发展个性、使之向健康积极方向发展的理想方法。第二,体育活动最少依赖性,活动中要遵守规则,与他人真诚合作,因此是培养青少年正确处理独立于依赖性矛盾的良好途径。第三,体育活动不仅能增强体质,健全体魄,而且能促进个性的发展。

体育活动不仅能增强体质,还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对身心健康起着积极的作用。

论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文化缺失 篇12

足球的精髓是文化,没有文化的足球就不可能拥有未来。[2]只有认清校园足球活动文化缺失的现状,探析导致校园足球活动文化缺失的原因,做到有的放矢进行校园足球活动的文化重构,赋予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灵魂与生命力,校园足球活动才能持续健康地发展,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与承担更重要的使命。

1 高校足球教学文化缺失的表现

1.1 重体能,轻精神

从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下发的体群字[2009]54号《关于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通知》中可以看出,校园足球活动的出发点是:为贯彻《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全面提高广大学生的体质和体能,培养拼搏意识和团队精神。虽说也培养学生的拼搏意识和团队精神,但相对于体质和体能的可测量性来讲,拼搏意识与团队精神的培养则显得略显苍白。而在实际操作与实施过程中,各地各校也确实过于强调足球运动增强体质的功能。强调足球技能的掌握和合理的运动负荷,忽略个体的丰富性与差异性,忽视学生情意和能力方面的综合发展,彻底弱化了校园足球活动中的精神文化建设。

1.2 重技能,轻素养

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制定《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实施方案》的指导思想中表示要形成以学校为依托、体教结合的青少年足球培养体系,“从而培养全面发展、特长突出的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显然,从活动的立足点来看,我们的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价值取向和目标定位首先是足球人才的培养。也正因为此,在各地各校的校园足球选择的内容主要围绕竞技足球,强调足球技术的分类和体系,忽视学生的身心需要,使足球运动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分解和孤立在各个相对独立的单一技术中,苛求技术动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过高的技术要求,削弱了学生参与足球学习的热情;片面追求活动组织形式的外在一致性,使原本丰富的足球训练与比赛沦为按部就班的机械操演。

1.3 重联赛,轻过程

在《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实施方案》指导思想中强调,通过广泛开展校园足球活动,建立和完善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四级足球联赛。既然是比赛,就得讲成绩,最终就会产生“锦标主义”思想。学校不会强调学生对足球的参与面,而会争取尽快出成绩,集中精力搞运动队。这种从“结果”出发争取联赛锦标的校园足球活动,导致不少地方的教育部门官员、学校领导为早出成绩而增添政绩的功利驱动下,忽略了对校园足球氛围与文化的建设,忘记了校园足球是一项追求普及和注重过程的活动。

2 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文化缺失的原因

2 . 1 教育文化环境的影响

在这里,我们首先以与校园足球活动密切相关的教育大环境加以说明。虽然近年来国家一直提倡素质教育,可是落实的实在很少,还是以分数考核为主,还是传统的应试教育,还是只为升学服务。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校园足球活动就不是发展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身体素质,而是变成为一种升学竞争,成为学生曲线升学的路径。其次,就是教育里面的行政化问题。行政化的教育导致最直接的功利思想,基础教育被异化为竞技教育问题。在功利的教育环境中,校园足球活动摆脱不了功利主义。学校运动队参加联赛的成绩,成为地区教育部门、学校的政绩。因此,学校领导不会强调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参与面,而是集中精力搞好运动队,争取尽快出成绩,这就走到了足球普及的反面,不会考虑足球运动的文化价值,也就谈不上校园足球文化的建设。

2 . 2 当代体育价值观的影响

体育价值观是人类价值观在体育方面的具体化,是人们对体育感知、认识的重要内容,是指导、支配和评价体育行为和功效的观念。[3]我国当代体育价值观自建国以来从“增强体质”到“促进健康”,从“只见社会不见人”到“人与社会的高度统一”,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但由于国家层面主体的需要,为实现国家政治、经济利益的诉求,压制了个人与社会组织主体的需要,工具理性体育价值观仍然占据了主流地位。[4]把体育看作只同人体生理活动有关的事情,只是一种达到社会政治目的的生物学手段。在学校体育领域,体育并没有取得应有的地位和价值体现。校园足球活动仍然以增强学生体质和提升足球水平为价值目标,造成足球运动的文化价值与教育功能严重弱化,进而导致校园足球活动中文化的缺失。

2 . 3 足球文化环境的影响

中国足球在“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奥运争光计划、金牌至上”等号召下,以及“唯成绩论”观念的驱使下,尤其是职业化开展以来,没有按照足球的客观规律办事,功利化十分明显。政府和投资商往往只盯着足球可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对足球文化氛围的培育漠不关心。急功近利导致中国足球的发展之路走的异常艰辛,假球、黑哨、赌球和球员打架斗殴、服用违禁药物使得中国足球声名狼藉。中国足球功利主义的泛滥和失落行为的丛生,使中国足球走向了文化歧异的不归路,人们对国足失去信心、对足协失望、对联赛失去兴趣,整个中国足球运动的发展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极端的文化贫困。[5]在这样的环境和背景下,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文化缺失也在所难免。

3 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文化缺失的应对措施

3 . 1 从“体育”走向“文化”, 挖掘文化价值, 勇担文化使命

当前,几乎所有的校园足球试点学校受《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实施方案》的指导思想的指挥,以及教育行政化、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校园足球活动的组织开展中人文理念淡薄,片面追求学生身体素质的增强和足球水平的提高,忽略了足球礼仪、足球素养、足球精神等方面的传习,忽视了足球运动的文化价值。

足球作为世界第一运动发展至今,已经远远超越了纯粹体育运动的范畴,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也成为世界上众多国家弘扬民族精神和传递文化传统的重要媒介,在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足球运动作为一种社会文化资源,其文化内涵可以转化为当代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经营理念和生存智慧,从而影响社会风气,建立和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

此外,学校作为一种传承和创新文化为己任的独特的文化组织,与生俱来地具有引领文化创新的重要功能。[6]因此,在学校中开展足球活动,注重世界先进足球文化的融入,实现足球文化的回归,担当起创新和传承足球正文化的责任与使命。通过深刻领悟和感受足球的文化内涵与无穷魅力,加强青少年学生对优秀文化和足球精神的培育和认同,发挥着校园足球活动的文化整合功能。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校园足球活动只有从体育走向文化,才能拥有极其重要的社会价值,并承担重要的文化使命。

3 . 2 从“物化”走向“人化”, 完善显性文化, 着重隐性文化

校园足球文化是校园足球相关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的总和。其中,物质文化是基础,精神文化是方向,制度文化是保障,行为文化是规范。[7]美国人类学家克拉克洪从文化的表现形式上将文化分为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两种类型。校园足球文化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因此,我们需要完善包括物质与制度的显性文化建设,更需要着重加强精神和行为的隐性文化建设。

在校园足球文化环境的构建中,物质条件是基础和保障。良好的足球场地设施,能激发学生参加足球活动的热情;精良齐备的足球器材,能增加学生对足球的亲和力。制度建设是校园足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校园足球物质文化的必要条件。校园足球活动制度要合情、合理、合法,更为重要的是要重视制度管理的长效机制。从而加强学校师生良好的体育道德观念的形成,促进校园足球活动的价值观的认同。

隐性文化是一种内隐的观念、风气和意识形态。校园足球隐性文化是校园足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到校园足球的文化承继和脉络,也关系到学生们足球观念的提升和足球精神的领悟。校园足球隐性文化是校园足球文化的灵魂所在。只有在完善校园足球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基础上,着力加强校园足球隐性文化关于校园足球的思想、理念、理想和追求的科学确立,才能进入校园足球文化的核心之处,校园足球活动的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3 . 3 从“文化”走向“化人”, 淡化联赛锦标, 注重过程育人

没有内涵的文化只能是肤浅的文化,没有文化的足球运动不可能得到良好的发展。文化是足球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是足球运动的实质。但我们的校园足球文化建设仅仅停留在浅表的物质与制度层面,不注重凝炼足球精神文化,不以足球精神激励学生健康成长,而忽略文化的化人宗旨,那么校园足球就不可能拥有未来。

文化化人主要是通过文化环境的影响和各种文化活动实现的。[8]位居世界第一运动的现代足球,作为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中产生的一种文化形态,在其百余年的发展进程中积淀了丰富的人文内涵,顽强、拼搏、协作、自强是足球精神,团结协作、永不言弃的足球态度,具有担当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优势。对此,校园足球必须站在提升学生人文精神的高度上进行足球活动的开展,通过足球礼仪、足球素养、足球精神等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精神世界,增强学生对足球文化的认同,满足学生身体张力和内在的精神需要。

4 结语

上一篇: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措施下一篇: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