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小巷管家》观看心得影评(共10篇)
《小巷管家》由北京市委组织部联合中国传媒大学共同策划制作,以“小巷管家”平凡而伟大的先进事迹和“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为主要内容,将北京市的基层治理工作和百姓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生动讲述了在基层治理过程中如何打通最后一公里甚至最后一米的感人故事。电影主人公赵建国,就是北京2.3万名“小巷管家”中的一员。
“影片故事来源于真实人物和事迹,‘小巷管家’不是一两个人,而是一个优秀的群体,不只北京有,全国都有。”该片联合导演马铨透露,为了真实展现“小巷管家”们的风貌,主创进行了长达七个月的前期采访,积累了大量文字和视频素材。片中赵建国为胡同居民办的事儿,结合了很多“小巷管家”的真实事迹,“比如公厕改造那段,现实生活中是有的。‘小巷管家’去统计厕所情况,有的去跟街道汇报问题、提出需求,实现‘吹哨报到’。我们通过艺术化处理,以事件为线索,串起‘小巷管家’的日常工作。”
电影《小巷管家》将基层党建工作用艺术化的形式来进行宣传报道,表现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党员的工作风采和工作状态,丰富了党建工作的宣传方式,提升了宣传效果,并为今后的党建宣传工作开创了一种新的模式。电影旨在让北京市的工作宗旨和工作内容深入人心,让同行得到经验,让群众能够理解,让社会能够支持。电影《小巷管家》采用了“即时电影”的新型创作理念,将正在和即将发生的政策与工作及时地融入剧情之中,以国庆100天倒计时作为时间线索等,最大程度地贴近和反映了现实。
电影《小巷管家》由中国传媒大学、新都唯创(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共同出品。湖南先导影业有限公司、无锡优视明天影业有限公司、安徽伍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出品,中盛华瀚(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乾鹏印象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宣传发行。本片将于10月29日与全国观众见面。
“小巷管家”不是什么领导,没工资、没职务、没权力,但在居民心中,他们有热心肠、有行动力、有威信,时时刻刻想的都是街坊四邻家门口的事儿。邻里纠纷、占道停车、私搭乱建、垃圾分类、环境提升……百姓生活中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是小巷管家的工作。
小巷管家的生活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缩影和记忆,更是无数生活、工作在基层的党员、干部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重要体现,立足岗位践行初心、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宗旨。
随着基层治理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越来越多守初心、担使命的“小巷管家”涌现出来,他们扎根基层当好服务“管家”,坚守岗位默默奉献,他们的事迹平凡而伟大,他们的工作琐碎而复杂,但是他们饱满的工作热情,积极的工作态度,智慧的工作方法,是平凡中最伟大的力量。正是“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的具体体现。
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系创新,街乡吹哨部门报到,聚焦群众家门口的事,打通最后一公里,将基层治理和百姓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解决老百姓的闹心事、烦心事,为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满意感。
影片中的“小巷管家”,他们的事迹平凡而伟大,他们的工作琐碎而繁杂,但他们工作热情饱满、方法智慧、态度积极。作为基层干部,要从《小巷管家》看出收获,找准定位,品悟基层之道,在基层平凡的岗位中做出不平凡的事业。
在“默默守护”中点燃“基层之火”。影片中的赵大爷只是胡同中的小人物,他帮助老街坊解决生活问题,改造厕所、美化街道、清理煤棚……虽然过程中受了不少委屈和埋怨,但随着胡同环境变得越来越好,他的“默默守护”最终也得到了街坊邻里的认可。基层工作难免会遇到不理解,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是就此放弃,还是耐心劝解?是听之任之,还是将心比心?我想我们只要保持一颗“默默守护”的真心,一颗不念旧恶的公心,一颗忠贞无悔的诚心,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工作,让群众真正看到我们基层干部干事为民的真心,总有一天会“守得云开见月明”,获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在“默默守护”中点燃“基层之火”。
在“贴心服务”中照亮“基层之路”。“小巷管家”不是什么领导,没工资、没职务、没权力,但在居民心中,他们有热心肠、有行动力、有威信,时时刻刻想的都是街坊四邻家门口的事儿。在北京市街巷治理的工作中,小巷管家”们不为小家、只想大家,用贴心的服务,使北京市的面貌焕然一新,特别是街巷社区小胡同的改观非常之大。众所周知,基层工作多且杂,基层干部面对的问题更加具体、遇到的困难更加繁多。这就需要我们广大的基层干部主动深入基层群众,做群众最贴心的人,用热情、暖心、实干的精神去高效地解决每一件事,做好群众的贴心人,发挥好表率、模范作用,在“贴心服务”中照亮“基层之路”。
整个影片京味儿十足,白塔、南锣鼓巷、角楼、热闹的街坊邻居、胡同里下棋、斗蛐蛐等等,一下子把我们带入到生活化的胡同场景里。赵建国同志,影片中的赵大爷,身着首都治安志愿者的衣服,带着红色的袖标,退休后在自己从小长大的胡同里担任小巷管家。
喜欢影片中生活化的小细节,这些小细节都是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里子。在邻里之间争夺车位的过程中,赵大爷好心劝架却落了个里外不是人的结果,整个过程的呈现,让大家看到了基层工作者在实际琐碎的工作过程中的难处;在改造公厕的过程中,赵大爷细心统计不同时间段上厕所的人流量,将统计好的数据上报给社区书记,并通过“吹哨”的方式,很快地帮胡同解决了上厕所难以及厕所环境卫生差的问题,大家对赵大爷的态度从质疑转变为认可和赞善;煤改电后,胡同里的煤棚已经只是个占用空间的摆设,赵大爷一户户调解,各种“啃硬骨头”,并通过“吹哨”很快地帮大家拆了煤棚,随后为胡同里安上花箱,花美环境美,然而安完花箱之后又出现偷花以及在花箱中乱扔垃圾的现象,深感赵大爷好难,实际生活的反映也是整个电影接地气的体现;影片层层递进,吴奶奶的烂肉面馆藏着大家对胡同的味觉记忆,面馆面临搬迁,大家心里难免会有缺失感,赵大爷同样也舍不得。然而想到修缮后的结果,大家还是纷纷接受,在面馆前合影留念,真挚美好。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城市管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越是超大城市,管理越要精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是个十分人性化的机制,就像赵大爷,只有从小就久居胡同,才能切实知道胡同里精细的实际问题,才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地与街坊邻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些都是上级部门很难做到的。整个影片生动凸显人民主体地位,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电影《烈火英雄》根据鲍尔吉·原野长篇报告文学《最深的水是泪水》改编,由刘伟强、李锦文担任监制,陈国辉执导,黄晓明、杜江、谭卓领衔主演,杨紫、欧豪特别出演,侯勇友情出演,张哲瀚、谷嘉诚、印小天、高戈联合出演,今日正式全国公映。
看点一:真实事件!我们用电影抵抗遗忘
电影《烈火英雄》改编自鲍尔吉·原野的长篇报告文学《最深的水是泪水》,讲述了沿海油罐区发生重大火灾,消防队伍上下级团结一致,誓死抵抗,以生命维护国家及人民财产安全的故事。作为博纳影业为庆祝新中国70华诞而打造的“中国骄傲三部曲”中的开篇之作,该片首次大规模聚焦消防员这一群体,力求展示最真实的消防故事。
从文字到影像,电影经历了几年的筹备与后期制作,与之前同类型影片不同的是,电影《烈火英雄》不仅仅表现了消防员在火场出生入死拯救人民生命财产的惊险过程,更展现了他们普通人的一面,同时首度展现了消防员家属的故事,电影中百分之九十的情节都根据真实故事改编,导演陈国辉表示:“消防英雄也是和你我一样的普通人,他们热爱生活,敬畏生命,背后也有深爱他们的家人,但他们依然为了保护大家,不惜牺牲生命舍弃小家,他们应该被更多人记住。时光容易遗忘,我们用电影抵抗遗忘。”
看点二:真火拍摄!博纳影业全力打造 “火海行动”
这部电影也是博纳影业继《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后又一主旋律商业大片,触目惊心的油罐爆炸场面,动人心魄的城市大逃亡,这是一场攸关数千万人性命的“火海行动”。博纳影业集团董事长兼总裁于冬此前透露,“这场大火的危险程度和惨烈程度可以说是达到了震撼世界的级别,当时的消防员们拼尽全力搏命上阵,最后扑灭了这场大火,实现了平民零伤亡。我们用今天的现代电影手段,把这个故事拍出来献给每一位消防员,也献给我们的观众。”
为了展现真实的火场灾难现场,片场不仅按照1:1的比例搭建了一个巨大的港口油罐区,实际拍摄时更是放真火,演员们无替身进入火场演出,这一切都是为了把中国消防员真正英雄的那一面展现出来。无论是导演还是演员,只有直面火场时才能真正体味到消防员参与救援时的心理状态,力求为大家呈现一个更为真实的消防员。因此导演采用了最安全的方式拍摄最危险的镜头,开拍前用了四五个月时间研究用什么火拍什么镜头,电影中所展现的流淌火、往天上喷的火,还有海面上的火都有不同的呈现方式,需要兼顾环保和拍摄效果两方面因素,同时也研究出多种低温火供拍摄演员特写镜头时使用。监制刘伟强则负责把控很多大场面的爆炸和动作戏,他戏称自己主要是把演员们骗进“火场”,两人共同打造这部“火海行动”,非常值得期待。
原著作者鲍尔吉·原野坦言之前一度认为拍不出来这样的电影,但看到影片时他表示非常有信心,“我一度以为我们是拍不出这样的电影的,因为现实里那场火的程度很难用电影画面来呈现,没想到今天终于拍了出来,我觉得这将是一部空前绝后的电影,是表达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和表达人类永恒精神的一个非常好的作品,我向所有的主创表示最崇高的敬意!”
看点三:真情实感!黄晓明杜江消防小分队成暑期档最大“泪水收割机”
导演陈国辉曾亲身采访许多当年参与过当年救火的消防员们,他坦言这部电影中百分之九十都是真实故事,他相信只有最真实的细节才能真正打动人。这部电影也首度聚焦消防员背后的故事,将从家人、兄弟、爱情三个维度展现这群有血有肉的消防英雄们。此前曝光的“留言版”预告已经赚足了影迷的泪水,而在“无畏前行”全国路演中,不少观众更是表示整部电影就是一台“泪水收割机”,八大泪点哭到根本停不下来。无论是黄晓明饰演的消防队长江立伟那句“我就想活着出去见我老婆孩子”,杜江饰演的马卫国与特勤中队消防队员们之间的兄弟之约,还是杨紫饰演的王璐和欧豪饰演远程供水组队员徐小斌之间的遗憾错过,以及张哲瀚饰演消防员郑志留下最后的头盔等等,每个画面都是这个夏天《烈火英雄》带给我们最美的感动。
而今日曝光的致敬宣传曲《别哭,我最爱的人》,正是对这千万感动最好的回应。在这支mv中,黄晓明杜江带领的消防小分队全副武装,面对这漫天大火奋勇前行,穿梭在浓烟火海中,定格的黑白世界里留下了属于他们的光彩。歌曲以消防队长江立伟的视角,展现了消防员们对这个世界最深的眷恋,每一次回眸都因为身后的家人和朋友,一如你我一样,也是平凡人,“别哭我最爱的人,是否记得我骄傲地说,这世界我曾经来过。”
看点四:真正英雄!请忘记我们记住他们
电影拍摄时正值去年的深冬,北方平均户外温度在零下20度以下,整部戏基本都是大场面夜戏,主创们同时要面对烈火和冷水的两重考验,演员每个人都是在玩命,可谓是戏内戏外完成了“不可能的挑战”。开拍前,主创们进行了一个多月的集训,和消防员们同吃同训练,一起接水袋、接水枪、爬云梯。实际拍摄时,黄晓明也是真的跳进了火海里,杜江被360度的火焰围绕直至缺氧,欧豪最后的溺水戏是真的溺水,没有替身,每个人都愿意为了这部电影去拼。那个冬天,《烈火英雄》的每一位主创都把自己活成了一个真正的消防员。
主演黄晓明坦言能出演消防员是对一个演员来说是荣誉,“其实我们之前都不太了解消防员,虽然知道消防员很伟大,因为他们的牺牲而感动,但其实我们并不了解消防员背后还要承受什么东西。在牺牲之前,他们也是一个平凡的人,有家人也有孩子,他们如果能够活着回家的话,我相信谁也不愿做英雄。他们不怕牺牲,但是害怕别人不知道他们究竟做了些什么。我们这部电影就是想告诉大家,我们消防员到底做了些什么,他们为了保护我们再也不能守护他们的家人,他们是真正的英雄。我希望大家看完电影能忘记我们这些演员,记住他们的故事。也希望每个人都能够注意消防安全,不要再让他们有成为英雄的机会。”
2019《烈火英雄》观看有感
今日,电影《烈火英雄》“用电影抵抗遗忘”主题海报火热出炉。海报记录消防员们阳光微笑的瞬间——虽然不少消防员的脸上满是灰尘和汗水,但却不妨碍他们的笑容感染所有观众。
电影《烈火英雄》根据鲍尔吉·原野长篇报告文学《最深的水是泪水》改编,由刘伟强、李锦文担任监制,陈国辉执导,黄晓明、杜江、谭卓领衔主演,杨紫、欧豪特别出演,侯勇友情出演,张哲瀚、谷嘉诚、印小天、高戈联合出演。影片将于8月1日正式与全国观众见面。
泪点一:“把头盔给我妈!”
电影《烈火英雄》着力将最真实的消防员形象还原在大银幕上,每个角色皆从现实出发,用影像的手法还原有血有肉的消防员形象。其中,由演员张哲瀚扮演的郑志本是一个年轻气盛、调皮捣蛋的消防员,原本可以在三个月后顺利退役的他赶上了这次突发的大火,面对这场巨大的灾难,郑志可以说是一夜长大,从一个咬着鸡腿坏笑的大男孩,变成了一个以一己之力扛起水枪为中队的兄弟们打开逃生通道的专业消防员。当他对着兄弟们喊出那句“把头盔给我妈”时,有观众表示:“看到这个地方时我在影院放声大哭。”
泪点二:“你大爷的!这玩笑开得太大了!”
在《烈火英雄》中,杨紫和欧豪扮演一对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消防员夫妻,两人正在拍摄婚纱照时被紧急召往火场,还没来得及好好告别就赶到岗位上工作。负责远程供水的徐小斌在全市停水的情况下担起了为火场供水的重任:“我是枫林中队徐小斌,有我在,远程供水断不了!”由于抽水泵的入水口被海中杂物堵塞,徐小斌多次潜入水下疏通入水口。但原本应该在指挥中心工作的王璐却突然来到海边,当王璐骂出这句“徐小斌你大爷”的时候,场内传来的不是笑声而是隐忍的哭声,这句台词让不少观众直呼消防夫妻的爱情“太虐”,而徐小斌和王璐也被网友封为“年度最意难平的情侣档”。
泪点三:“在这里住一辈子了,就不走了吧?”
电影《烈火英雄》除了展现火灾现场紧张的消防救援之外,更不忘呈现了火场外的众生百态。正如导演陈国辉所说:“《烈火英雄》展现的是灾难面前的人性。”所以,片中随处可见处在不同位置上的人面对这场灾难的不同态度,他们当中,有消防员,有医生,有病人,有孕妇,有老人,也有孩子。当所有市民想尽一切办法通过各种渠道逃离这座城市的时候,一对老夫妻却说出了这样一句话:“在这里住一辈子了,就不走了吧?”看过电影的观众都表示,听到这句话的瞬间就忍不住鼻酸落泪,他们为何会这么说?答案都在电影里。
泪点四:“爸妈,儿子给你们敬个礼吧!”
如果说《烈火英雄》收集眼泪最多的片段是哪个,不少观众都会不约而同地提起之前预告片中的那段“火场留言”。当马卫国带领的特勤一中队在没有水、没有泡沫的情形下死守化学罐区时,整个小队的消防员心中都有一个担忧,就是“或许这次真的出不去了”。作为队长的马卫国提议,用手机视频给家人留下最后的话,“就是死也要让他们知道我们做了什么!”
事实上,这场戏完全源自一次真实的火场救援,而出现在镜头前的一个消防员,在现实里也是一位真实的退役消防员,他表示自己在做消防员的时候就无数次想要对父母说一些心里话,但总是不知如何开口,如今借着出演这部电影的机会终于说了出来。一位观众观影后说:“看到这个片段时,我在电影院“哇”的一声哭成狗,希望每一位烈火英雄都能平安凯旋!”
泪点五:“我就想活着出去见我老婆孩子。”
演员黄晓明在《烈火英雄》中饰演消防队长江立伟,在得知整座城市遭遇罕见的巨大火灾时,江立伟主动请命作为“敢死队”进入火场中心,在没有任何设备辅助的情况下徒手关闭油罐阀门。面对马卫国问他“你想什么呢”,他淡淡地回答:“我就想活着出去见我老婆孩子。”
导演陈国辉透露,这场戏是他们采访的消防员讲给他们的,在真实事件中进入火场的消防员表示,当时支撑着自己去完成任务的唯一动力,就是“我只有赶紧关上阀门,才能活着出来见老婆孩子”,陈国辉坦言自己当时也忍不住落泪,并在之后果断将这场戏放入了电影中。所以观众可以看到,片中支撑江立伟完成任务的最大动力,就是他随身携带的那张老婆和儿子的合影,这一幕让不少观众在影院泪目。
泪点六:“吃饭吧。”
与黄晓明塑造的江立伟不同,在《烈火英雄》中杜江饰演的消防队长马卫国,出自一个消防世家,与曾是消防员的父亲心有隔阂,父亲对他向来要求严苛,而他无论怎么努力也无法得到父亲的认可。直到这场大火被扑灭后,马卫国从火场回来,也只听到父亲说了三个字:“吃饭吧。”而就是这简单的三个字,让无数男性观众也忍不住爆哭。有男观众表示,这场戏让他觉得“特帅,爷们儿”。
泪点七:“消防战斗,早晚会有牺牲!”
电影《烈火英雄》除了有众多密集的戳泪情节,还呈现了热血沸腾的消防救援。而这些内容90%都取材自真实事件。例如马卫国在火场中那句振聋发聩的台词:“消防战斗,早晚会有牺牲!”让无数观众在影院热血沸腾。
事实上,这句台词的原型人物在《烈火英雄》的片尾彩蛋中现身,他就是来自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的原副总队长李进。在之前影片举行的首映礼上,他现场讲述了这句话的出处,是来自一场大火的救援现场。在那场灭火战斗中,有两名指挥员失联,当大家找到他们时,发现他们相拥而抱牺牲了。现场所有消防员集体痛哭。为了鼓舞大家投入接下来的救援工作,李进队长在现场高喊:“中队长牺牲了,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但是,消防战斗早晚会有牺牲!我们要继承中队长的遗志,把工作做好!”这个真实的片段也被陈国辉导演放到了片尾,他表示,作为一部献给消防员的电影,一定要把片尾留给真正的消防员,要让所有人都知道他们为我们做了什么。
英雄无畏,热血难凉,片尾彩蛋里的每一个原型带给万千观众的是源自真实事件的感动,是真正的英雄故事。
泪点八:一切尽在不言中
很多提前看过影片的观众都表示,全片泪点密集,“当你以为一切都结束了,刚想好好整理一下情绪,突然又一个泪点让你再次爆发。”他们说的这个泪点也出现在片尾,这里没有一句台词,但却让所有人都默默流泪直到最后。这一刻,消防员的心与所有人的心连在了一起,每个人终于能感受到他们承受着什么,付出了什么,为了万家灯火背负着什么。
开片发现果然,上来就是致敬李小龙1964年长堤空手道大赛的片段,让李小龙的“特型演员”陈国坤来了一段。可惜进行了艺术加工,改成了在旧金山举办,改成了叶师傅有去现场。还以此作为延伸、编出了整篇影片的故事,也就是:
“七旬老汉跨越重洋踢馆美国海军陆战队”
(是的,因为根据真实情况,1964年叶师傅已经70岁了,能爆捶美国海军陆战队士官吗?叶正也28岁了,真的是叛逆青春高中生吗?所以只能是当作艺术加工了,∴电影里叶问≠电影外叶问)
说真的,陈国坤的出场只是个噱头,放在预告片里并不合适。因为全片他的打戏真的只有开头小小一段而已,揍完几个美利坚混混后就再没有出手了(甚至几乎没怎么再出场)。
“李小龙”的戏结束后,就开启了本片的主线:叶师傅来旧金山想办法拿到介绍信、让阿正上这里的高中。剧情很简单,也很套路,而且是传统套路。大家看过《叶问》系列前三部的话就记得了,基本上每一部里,都是叶师傅先跟几个中国人起冲突、然后通过打爆他们改变了他们对自己的看法,然后在中期或者后期就爆锤个外国人,来弘扬我们的民族思想,真的,都是这样的。
第一部是经典的“我要打十个!!!”,爆锤日本军官。第二部是帮世界上最灵活的胖子金宝大哥报仇、爆锤一个拳击手。第三部是跟泰森打,那个蹲下来专攻泰森下盘的动作也挺经典的(虽然没打过泰森,但是要是打得过那就太扯了)。
在这部里,前中期跟中国人的矛盾就是在这里拿不到中华总会的信,因为他们不喜欢李小龙,因为李小龙通过各种方式在教外国人功夫而他们不想教外国人功夫。而李小龙是叶问的徒弟,于是一开始叶师傅就没拿到信。
(叶师傅跟会长吵架,会长请他喝茶,他不喝,两个人就互相推那个圆桌上的可以转的那个大玻璃,推着推着,卧槽居然给按炸了,这真是玄幻情节了。会长你有这内力你之后怎么会被军官捶爆呢?)
接下来也是套路,会长女儿在学校被霸凌的时候,叶师傅刚好就路过现场,接下来就不用多说了。打完收获迷妹“会长女儿”+1,就星星眼的一口一个叶叔叔你好厉害了。
虽然救了女儿但是会长仍然不想帮忙,然后就开口约架,说打赢我就帮你写信,然后两人就打平手了(你们俩能打成这样,我就还是不理解了,会长你到底为什么会被军官捶爆而叶师傅能捶爆军官呢???)。
这里最大的槽点就是两个人打完架、这里居然地震了!我的天哪!又不是像《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一样还原史实事件,9月21日台北真的有地震。难道这部片艺术加工到这个程度吗?还是说……1964年旧金山真的有地,还刚巧是在他俩打完架后???
啊,一不小心就写了这么多,所以可以看到,这部片前半部分的槽点还是很多的。
接着的唐人街“中秋晚会”这个情节处是一个转折点,把这部片从满满的槽点和差评,逐渐拉回一点分数的转折,但其实仍然充满了套路,在晚会的时候,美利坚士兵带人来挑衅了。套路大家都明白,中华总会里的师傅们先轮流上场被打爆,叶师傅临时跳出来爆锤了挑衅男一顿,迷妹会长女儿上来给他跳啦啦舞。
但是军官得知女儿被欺负后,立马赶回旧金山,然后去移民局调人直接抓了会长,要赶他走。于是本片的主旨就升华到了民族矛盾,观众们看着看着就不知不觉给起了好评,就算情节再老套,也能从“为国争光”、“为华人争光”这个玩法里变得忽然热血起来,就像林超贤导演的N部电影一样……
但是我每想起叶师傅这时候70岁了就还是想笑,真的一直忍不住。
美利坚士兵一人踢馆打爆了除会长外的所有人后,到移民局找到会长说要捶你,于是跟会长约架。然后第二天会长就被军官打爆了,真的很扯,他那按爆玻璃的内功根本没使出来,完全被削弱了。会长被打爆后,就轮到叶师傅给他报仇了。
于是,七旬老汉独闯海军陆战队总部,声称要爆锤军官并Kick his ass(不是我口吐芬芳,这是原片台词)。
锤完后,在一片掌声中坐飞机回了香港,然后开始教儿子打拳,然后在打拳时闪回到第一部打桩的镜头,开始怒插几段前三部爆锤别人时的回忆赚泪点,然后是一个葬礼现场,接着打出几段字幕,然后就完了。
看完到这里,如果是从《叶问1》一路看过来到这的观众也许会忽然被感动,而发出“好看!”两个字的感慨,再加上这整个系列、四部片都在宣扬一个民族精神,都在歌颂中华功夫,都没法给出差评。但其实如果抛开前三部,并且无视末尾的那点回忆加成,而单纯审视这第四部的话……
真的只能说,情节非常俗套,基本上接下来的情节全都能猜到,这就是来消费IP的,消费情怀的(毕竟从英文译名“IP Man”就已经暴露了……)。但是我刚才也说了,中后期叶师傅锤了一大堆美利坚友人,基本上把评分已经打回来了。
而且有一说一,这片子的打戏还是不错的。轮流秀了包括咏春拳、截拳道、太极拳、蔡李佛、形意拳等在内的N种拳术,简直就像第二部那时一样。第二部跟金宝大哥对打的部分很经典的,经典到我甚至忘记了第二部的最终BOSS是谁,但却一直记得有跟金宝大哥对打,而且经常搜片段回顾。
本来我也就没指望这情节能有多神乎,功夫片嘛,就像我最爱看的武侠片一样,除了消费情怀的提前印象之外,我也一开始就做好了“奔着打戏去看”的准备。这部片的打戏很够看,叶师傅很给中国人长脸,不错(虽然历史上他并没有远赴重洋去爆锤美利坚友人)。
除了打戏以外,我看电影还喜欢听音乐。“叶问”系列的祖传BGM一响起就够高潮了,热血无比。片尾的主题曲《咏春》是李宇春唱的,根据这个调调改编,虽然音乐软件识别不出,但是当时她一唱我的耳朵就识别出来了。
总结评价,好坏参半,中上水平,还行,七点几分这样吧。我是觉得值得去看的,而且可以看很多遍的。反正之后我还会去二刷,再爽一次。
看故事的,槽点很多,能一路看一路吐槽。
看打戏的,非常精彩,能一直看一直高潮。
看颜值的,感觉还行,会长女儿还挺漂亮。
看情怀的,回忆泪目,叶师傅终于不用再被消费了。
最后说一下,这片子看粤语版和看国语版可能没什么区别。因为会长父女是说国语的,其他人大部分时候是说英语的,只有叶师傅以及几个老角色在说粤语。
温暖早在上映之前就已经给看过了,给人的感觉的确不如《你的名字》,《天气之子》的身上有很有君名的影子,不过她也有优秀的地方。最吸引人的还是新海诚这种实景的画风,电影在作画上还是保持着一如既往的高水准,雨滴落在地上,走路带起飞溅的雨滴,每一帧都是美丽的壁纸,而这也是新海诚作品的标准,是对作品的高要求,对观众的负责。那么究竟大家所说的三观不正在哪里?
阳菜作为天气巫女,她的命运不用想将会是悲惨的,可是我们的男主还是走过了那道门救出了阳菜,导致日本一大半被连续的雨天掩盖,这样就是三观不正吗。作为晴天巫女,把自己献祭给天空就是正确的?用一个人的生命去换取大家的幸福这样真的正确吗?在很多动漫故事情节都有这样的设定,晴女并没有做错什么,她也没有必要牺牲自己。
这种人性的自私在现实世界之中常有发生,看似不正确的事正是现实中正在发生的事。人物细节刻画还是很好的,比如徐贺圭介说,如果阳菜能够牺牲自己,换来天晴,那么他希望一个人的死换来整个城市的幸福,刻画了圭介对女儿深深的爱意,也反应了人性的自私。
为深入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为民服务意识,东城区科信局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观看主旋律电影《小巷管家》。
电影《小巷管家》由北京市委组织部联合中国传媒大学共同策划制作,“小人物、大情怀”,“小切口、大主题”,用感人而不煽情的京人、京事,展现新时期“小巷管家”的真实故事。该片以全市2.3万名小巷管家的先进事迹和“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为主要内容,将北京市的基层治理工作和百姓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生动讲述了“小巷管家”赵建国用“真心”守“初心”,用实际行动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感人事迹,彰显了北京市委力推的“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在基层治理中的工作成效。一条条小巷的变化,折射出国家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一个个发生在小巷老百姓身边的故事,彰显出广大基层党员和社区工作者在实践中不忘初心、践行使命的自觉。
通过本次观影活动,全局党员干部深受感动,纷纷表示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甘于奉献、务实为民,以昂扬饱满的工作精神、奋发有为的工作态度投入到今后的工作当中,为实现中国梦不懈奋斗。
这部电影真实地反映了我们把国家治理落实到了基层,通过很多这样甘于奉献的“小巷管家”来实现的,北京需要这样的小巷管家,全国都需要这样的千千万万的小巷管家,只有这样我们的基层治理才能落到实处,落到点位,做到真真正正为老百姓做事。
影片中也提到“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这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的有效形式,“吹哨”就是吹响集结号。对群众所需、工作重点、应急处置等治理难题吹哨;“部门报到”就是履职,就是深入到基层一线、到群众身边解决问题。“街乡吹哨、部门报到”不仅可以有力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更建立了一套反映老百姓真实诉求、解决老百姓身边烦恼的快速反应机制,促使基层党员干部增强服务群众意识,转变服务群众作风,让服务真正归位。
【电影《小巷管家》观看心得影评】推荐阅读:
小巷管家观后感心得体会01-22
观看电影《烈火英雄》观后感及影评600字01-16
最新《误杀》电影观后感心得影评02-09
电影《老师好》影评观后感心得03-18
看《长安道》电影观后感影评心得06-23
《攀登者》电影观看心得09-28
紧急救援电影观看心得感悟09-29
初恋这件小事电影观看心得10-28
科幻电影上海堡垒影评观后感心得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