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精选8篇)
摘要高校教师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献身教育的历史使命感,勇于创新、敢于创新和能够创新,创造新理论、新方法、新手段。高等学校创新教育应遵循以学生为中心,按照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要求,着眼提高教育质量,更新教育质量的观念。
关键词高校教师 素质 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
A Restricted View on Innovative Quality and University Innovation Education
LI Dan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Law and Business School,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Wuhan, Hubei 430205)
AbstractCollege teachers should have the correct outlook on life, and world outlook, values and history mission of dedication education, have the courage to innovate, dares to innovate and able to innovation, create new theories, new method, the new method.Higher school education innovation should follow the students-oriented, focus on improving education quality, update the concept of education quality。
Key wordscollege teachers;quality;education innovation
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有力地推动着教育领域的变革和发展。高等学校担负着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国家建设者的历史重任。在“十二五规划”实施的历史新时期,需要有一支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要求高等学校紧紧围绕培养创新型人才进行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改革。高等学校教师应具备的创新素质
在新的历史时期,高等学校担负着推进信息化建设,培养国家需要的创新型人才的历史重任。实施创新教育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新型人才的关键,建设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师资的队伍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保证。从创新教育的角度出发,对高等学校创新型教师具备素质提出以下要求:
首先,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献身教育的历史使命感。教育事业是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发展的事业,创新是教育发展的灵魂。培养具有理论创新、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离不开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这就要求高校教师不但要有创新知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能力。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忠诚祖国教育事业观念,是高校教师兢业工作,勇于探索,积极进取,自觉培养创新精神的强大动力和力量源泉。
其次,要勇于创新、敢于创新和能够创新。高等学校实施创新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根本要求。高校教师只有具有了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才能在自己所从事教学活动中不墨守成规,不因循守旧,才能求新、求异、求好,才能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同时,高校教师要养成多种思维方法,不使自己的思维定势在演绎与归纳形式逻辑思维的单一模式。如果教师思维模式僵化、单一,缺乏创造性思维,就不可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只有不断创新,探索教育规律和教学方法,才能不断提高教育的教学质量,培养出创新型的人才。
再次,要创造新理论、新方法、新手段。高校教师开展教育创造性活动包括开拓新知、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创造新的教学方法、手段。教育随人类文明的发展而发展,并具有多学科知识融合特点,教育过程是不断发展和创新的过程。高等学校教师应在掌握扎实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宽泛的文化知识基础上,结合国家建设发展和教学实践,创造新的理论。在掌握基本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的前提下,创造性地运用教育理论、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设计教学内容的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教学情景的应变与调控能力等,这样才能推陈出新,有效开展教育创造性活动。高等学校创新教育的原则
以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提高我国创新能力为目的,建立与其相适应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和教育实践活动的创新教育体系,是高等学校教育转型和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高等教育要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作为最根本的任务,强调教与学的双向交流,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入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既要学到知识,又学会探索。因此,高等学校在实施和开展创新教育中要准确把握其要意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提倡和激励他们做学习的主人,及时肯定学生的求异思维,改变习惯于用已有的知识解决现存的各种问题的维持性学习模式为创新性学习模式,使学生以主人的姿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二是 “在创新中求统一”。高等学校的教育对象都具有较为扎实的基础知识,应针对不同学生和不同专业,把教和学的创新有机地统一起来,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有机地统一起来,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有机地统一起来。重点培养他们运用知识科学认识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三是师生平等。高等学校教师要树立与学生平等的观念,营造一种宽松、和谐、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善于在这种氛围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使每个学生都有自由地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挖掘他们的创新潜能,并有效促进其创新思维才能的发展。四是在开放的环境中探索。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制定的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组织教学,构建自主、开放、探讨的学习方式,交给他们一些富有探索性的实践任务,给予开展探索性活动的广阔时空,不断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使理论和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五是鼓励质疑。高等学校教师应具备与学生探讨和争论问题的勇气,鼓励培养他们质疑、问难的能力,激发其创新思维。生疑,是思维的开端和创新的基础。“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高等学校创新教育的实现路径
首先,要按照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要求,着眼提高教育质量,更新教育质量的观念。只有结合社会需求,科学确定新的教育质量观念,才会高度重视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才会真正认识到,没有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就是没有培养出能够适应未来信息化建设的合格人才,就是高等学校教育的重大失误。
其次,注重拓宽知识面和培养创新能力。一是在掌握专业知识和拓宽知识面之间,注重拓宽知识面。我国的信息化建设,不仅要求建设者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而且应具有宽厚的基础知识和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因此,高等学校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应加大拓宽学生知识层面的力度,使其形成灵活的知识结构,提高知识整合的能力,为提高创新能力奠定坚实基础。二是在传授知识和培养创新能力之间,注重培养创新能力。高等学校应改变人才培养的导向,变革传统的高等学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既从掌握知识的多少来衡量教育质量,也要特别注意从能力和素质的角度衡量教育质量。破除读死书、死读书的教育倾向;培养勤于思考,善于质疑,敢于提问,能于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造性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高素质人才,使教育培训不再是机械训练和应付考试的枯燥过程。
第三,营造平等、民主的良好教学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改变“一言堂,满堂灌”教学方式,不仅要让学生了解掌握现成的理论,更要引导其懂得这些结论是如何获得的。要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努力去发现新的理论;在了解现成结论的同时,又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去突破现成的结论。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要突破传统的教育方法,营造民主平等的良好教学氛围,开设内容广泛的讲座,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善于与学生展开争论,为学生创造良好地学习研究条件。允许根据自身发展的需求自由选择课程,引导他们用科学的批判态度参与教学活动。只有这样,学生的创新潜能才能被充分开发出来,高等学校才能培养出适应信息化建设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建设人才。
参考文献
一、关于高校教育创新的思考
1、教育理念的创新
传统的教育理念重视知识传播的过去时, 强调知识的继承性和完整性, 以完整、系统地传授知识和接受知识为最高要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 形成了一整套以继承为目的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考试制度和评价标准, 继承有余而创新不足。教育理念的创新就是要突破传统的以继承为主的教育思想, 而以开发学生具备必要的技术技能、知识和创造力, 培养具有现代意识和创造精神的人才为主。它主张将重点由过去培养受教育者的接受力转移到培养受教育者的创造力上来, 通过施教过程, 对受教育者进行创造力的挖掘、开发、训练和强化, 提升受教育者的创造性和创造力, 树立新的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观念。
2、教育过程的创新
传统的教育过程常常把教学视为知识的积累和传授过程, 习惯于以教师传授与学生掌握知识的数量及其精确度和完整性作为评价教学质量和学习质量的标准, 重视教学过程的数量和进度, 强调教学的计划和学生学习的时量, 以及单位时间内完成作业的数量。教育过程的创新则要求在教育的全过程中, 以开发学生的智能和单位时间内学习的质量为目的, 在适度掌握知识的数量及其精确度和完整性的基础上, 更加注意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在教育过程中将传授知识、培养素质、提高能力融为一体。
3、教育内容的创新
教育内容包括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材内容等。传统教育教学内容老化, 教材陈旧, 课程多有重叠和交叉现象。同时, 由于学科中心思想的影响, 课程结构单一化、固定化和细化的倾向越来越突出, 培养出来的“专才”不少成为不能适应社会需要的“偏才”和“狭才”。教育内容的创新首先要解决课程体系的综合化、教学内容的现代化、教材建设的前沿化问题。要淡化专业界线, 提倡文理渗透, 拓宽学科领域, 进行通识教育。尤其要加强人文素质的教育, 构建人文素质、科学精神、创造能力相统一的教育内容。变培养株守一隅的“专才”为融会贯通的“通才”。
4、教育方法的创新
教育方法包括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考评方式三种。传统的教育方法主要表现为教师灌输式的教学方式, 学生被动型的学习习惯, 以课堂统一考试为主的评价方式。教师的教学以“克隆”知识、“copy”概念原理为主, 学生以被动地记忆、背诵知识为主。“读书一学期, 紧张半个月”、“六十分万岁”的现象并不鲜见。教育方法的创新是多方面和多样化的, 不管是教学方法上的启发式、讨论式, 还是学习方法上的探讨式、互动式, 以及考评方法上的多样化和多元化, 总的原则是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强化学习的主动精神。变传统教育顺序上的“听说读写”为“说写读听”, 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二、高校创新教育的方式探讨
在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今天, 在教育界, 创新教育的口号已日益普及并逐渐被大家所接受。不同层次的教育都在高举创新教育的旗帜, 但笔者认为:不同的教育层次应有不同层次创新教育内涵因素的适用范围和侧重点, 如基础教育主要围绕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志向做文章;中等 (职业) 教育在上述三者的基础上, 着重探讨创新能力的培养;而高等教育则在提倡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志向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上, 尤其要侧重创新思维、创新情感、创新人格的培养。下面着重点谈谈高等院校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问题。
1、培养创新思维习惯, 形成创新思维定势
创新思维即对事物所进行的有创见的心理反应活动。它常常能冲破固有的常态模式而进行一系列能探索未知事物的有创见性的心理活动。它具有发散性、变通性、独创性、新颖性、求异性等特点。在学习的过程中, 要针对学生容易接受现成结论的特点, 有的放矢地强化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和培养, 鼓励学生“异想天开”、“别出心裁”、“自以为是”, 反对“克隆”和“拷贝”, 提倡独树一帜, 独辟蹊径, 逐渐形成创新思维定势。
2、营造创新情感氛围, 孕育创新情感基因
以往人们在谈创新的时候, 常常较多地注意到了思维能力等心智方面的创新, 而忽略了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创新, 这实际上是一个遗漏。事实上, 在人 (尤其是高层次的人才) 的各种创新因素中, 情感等因素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高等院校, 在校园里和教学中注意营造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 以情感人, 以情动人, 关心人, 理解人, 爱护人, 孕育良好的情感基因, 心中始终充满着爱的情怀, 将会对人的创造潜力发挥重大的催化作用!
3、重视创新人格养成, 构建创新人格体系
人类的历史已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发展到知识经济时代。江泽民在北大百年校庆讲话中指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国力竞争体现在经济竞争,经济竞争实质上是知识竞争、人才竞争,而人才的培养主要依靠教育。物理学科的教育是科学技术的重要基础,它的地位非常重要。为了适应时代要求,物理学科急待围绕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探索新的途径。我针对物理教学现状中的弊端进行了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探索。
一、物理教学应探索以实验为基础的新路
我国现行物理教学大纲,虽然强调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在教科书上也不少,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绝大多数老师都未将实验摆正位置,只是把实验当成理论的附属物,实验教学只作为帮助学生提供感性材料、为解难释疑起铺垫的阶梯。
为适应素质教育要求,应探索一条以实验为基础的新途径。在实验过程中要能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法,自己选择实验器材。每堂课外作业应有小实验、小制作内容,这样才能营造出学生自由做实验,而不是照实验报告册做实验的环境。让学生亲身经历观察现象——探求规律——动手动脑一经受磨难——解决疑难的过程,这对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都是非常有益的。
二、应强化探索科学规律过程的教学
我国现行的课本和教学中,强调现成的概念、规律和结论,要求学生记住它,会用它去解决一连串的习题。这种训练强化了对知识的掌握,他们很少出现对知识的批判。这种人在今后生产产品是搞复制、加工还可以,搞改革、创新就难了,这种教学与创新观念是不相容的。为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应探索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探索科学规律过程的学习(这方面在先行教科书上只作为阅读材料而不作为教学内容,并且不排在授课课时内)。与此同时,要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着重培养学生获取科学论证的能力。美国密立根物理教学奖获得者Linian Mcpermott教授在上“电阻串并联”课时,设计了著名的“灯泡亮度”实验,让学生按设计程序从不同的灯泡亮度中“感受”电阻变化,同时逐一回答教材中的问题,不断悟出串并联的不同效果,逐渐体验“串联分压,并联分流”的电路特征。虽然课上学生并不能归纳出串、并联电阻公式,但在课后通过进一步的看书、查资料也不难掌握这些内容。相比我国教科书上和盘托出电阻公式,再用这些公式去解几个练习题。哪种教学能培养创造能力,获取科学论证素质,这是不言自明的。
三、应重视发散思维中的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
我国现行的方法论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只局限在集中思维方面,教师对过程复杂的例题分析非常细致,高考压轴题也常出此类题目,而学生惯于通过公式演绎去找寻答案,过于强调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而忽视发散思维中的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
美国物理教育家布鲁纳曾指出:“直觉思维、预感的训练在正式学术学科和日常生活中很受忽视,但具有重要的创造性思维特征。”可见,直觉思维在探索、发现规律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是现代人才素质必备的思维品质。因此,在物理研究方法教学中,应加强这方面的培养,我们在教知识的同时又教方法。要重视物理教学过程中有关问题的提出、观念的产生、发现的得来等过程的教学;要注意运用一些理想模型、理想实验来启发学生的想像力。在解决物理问题时,要建立物理过程示意图,帮助学生发挥直观想像能力,以此逐步累积直觉思维的经验;在教学中还应重视基本概念、原理,基本方法及其相互联系所构成的理论框架。在掌握学科结构后才能有效地进行知识向能力的迁移,才能把学过的重要结论转变为直觉的知识模块,为今后的创造使用提供“组装”材料。
四、物理教学应联系生产、生活、科研实际
我国的现行教材中,由于课时紧张,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面对真实的物理问题,而学生经常面对的是已经抽象的问题或习题,学生常做这类习题,学会了套公式,考试成绩也不错,但却不会分析真实的物理问题。例如看见闪电和听到声音后估计一下雨云的距离,家用电器的工作原理,雨后彩虹、傍晚的太阳颜色为何是红色的?这一系列的实际问题,学生最感到头疼。
五、教学评价要走重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实际应用的新路
我国现行教学评价中强调独立思考、独立完成,对“合作”精神培养不够,而将来的社会更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更需要团队精神。在这方面,我国两弹一星的协作攻关群体为我们做出了榜样。我们在物理教学中可通过分组实验,由组长统一指挥,协调组中成员进行实验设计、操作、观察、记录,在流水作业中相互配合、共同讨论、进行总结,这对培养创新能力应是一条可行之路。在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实际应用中,不一定是个人努力的结果,更应是人与人之间协作的成果。所以教学评价中应采用对群体评价的新思路。
1.家庭教育在网络道德教育中应该遵循的原则包括(D)。答案选项
A科学原则B实践原则C因材施教的原则D以上都是
2.(A)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答案选项
A社会文化B社会风气C社会关系D道德教育 3.加强与改进网络法制教育的措施包括(D)。
答案选项 A普及网络法律知识B树立法制意识C培育法律技能D以上都是
4.(C)主要是由标准化协议构成,适用于所有与互联网连接的网络,具有公正性.中立性.一致性和全球性的特点,其目的在于通过客服计算机网络的异构互联障碍,为全球搭建开放性的信息交流平台。
答案选项 A网络道德规范B网络自律C网络技术规范D网络法律规范
5.(A)就是针对网络空间中的各种社会行为,调整在网络研究开发.应用和发展过程中直接或间接产生的各种技术问题和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答案选项 A网络法B道德法C网络教育D网络他律
6.(C),是指在德育过程中,通过分析.判断.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其道德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能力。
答案选项 A情理交融法B示范比较法C价值澄清法D自我教育法
7.(A)是指网络德育工作者通过在网上树立先进典型,以先进人物的先进思想.优秀品质和模范行为来教育和激励受教育者,从而提高其道德认识和道德觉悟的活动。答案选项 A示范B比较C引导D说理
8.(B)指出:“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 答案选项 A马克思B列宁C毛泽东D邓小平
9.(D)是人作为实践活动主体的质的规定性,是主体在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以满足自我.克服受动性过程中得到发展的人的自觉能动性和创造性的特质。答案选项 A整体性B主体性C客体性D自主性 10.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做到(D)。
答案选项 A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导网络文化B加强建设思想道德教育的网络平
第 1 页
台作为文化传承.传播的重要载体C加强网络文明建设D以上都是
11.(D)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基础。
答案选项 A世界观B价值观C人生观D荣辱观 12.(D)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答案选项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D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13.(B)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理想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灵魂所系。答案选项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D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14.(A)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答案选项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D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15.(B)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答案选项 A世界观B价值观C人生观D道德观
16.(C)是人的生命线.总开关,指挥人发挥劳动技能和正确社会行为,使人们各尽其能去劳动.去创造社会财富。
答案选项 A世界观B价值观C人生观D道德观
17.(A)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包括人们对自身在世界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看法。
答案选项 A世界观B价值观C人生观D道德观
18.(B)是一种遵循标准的利用公钥加密技术为电子商务的开展提供一套安全基础平台的技术和规范。
答案选项 A 数字认证B PKI技术C 分级技术D 阻止进入技术 19.(B)通常是按暴力.性.裸露.语言.潜在有害内容等几个方面进行分级。
答案选项 A以年龄为基础的分级B以内容为基础的分级C以性别为基础的分级D以国籍为基础的分级
第 2 页 20.各国对网络媒体的管理与规制基本上都遵循了(D)原则。
答案选项 A保护言论自由B阻止不良信息传播C鼓励行业自律D以上都是
21.(A)是传播学中西方学者普遍使用的对信息制作.筛选和发布三方面控制传播的传播者的名称。
答案选项 A把关人B守夜人C监管当局D检验人
22.(B)主要原理是:先设定若干特殊关键词,网民在发帖过程中一旦使用这些特殊关键词,帖子便不能直接发出,而被转到网络论坛.网络社区管理员处审看。答案选项 A阻止进入技术B过滤技术C分级技术D开设热线
23.(A)是指通过在互联网的国际主页上设定对访问某些网址的限制,使得国内网民无法直接登录这些国外网站获取信息,发表言论。
答案选项 A阻止进入技术B过滤技术C分级技术D开设热线 24.(A)是互联网健康发展的其内在的决定因素。答案选项 A行业自律B法律约束C经济刺激D政府监管
25.世界范围内的网络经营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其中电子数据交换商务始于80年代中期,Internet商务始于(A)。
答案选项 A90年代初期B90年代中期C90年代末期D80年代末期
26.(D)就是指某人被网络信息左右.控制,身不由己地丧失主体性,甚至成为网络的附庸与奴隶,就像毒品成为吸毒人的需要一样。
答案选项 A道德失范B网络犯罪C网络暴力D网络成瘾
27.(D)是指不同于现实生活中拳脚相加血肉相搏的暴力行为,而是借助网络的虚拟空间用语言文字对人进行讨伐与攻击。
答案选项 A网络低俗B暴力C暴戾D网络暴力
28.(B)主要包括网络内容及其影响下的人们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其范围较为广泛。答案选项 A物质文化B精神文化C信息文化D制度文化
29.(C)是指网络低俗文化的隐蔽性与混淆性,许多正规的网络内容都可以被用来炒作.娱乐化甚至低俗化。
答案选项 A娱乐性B低俗性C隐蔽性D知识性
30.(A)是指网络低俗文化一般会对传统文化的某些严肃庄严的内容进行恶搞,达到一种低俗搞笑的效果,以迎合一些人恶俗媚俗的不良心理。
第 3 页 答案选项 A娱乐性B低俗性C隐蔽性D知识性
31.(B)信息是指整体上不是淫秽的,但是其中一部分有淫秽内容,不利于网民的身心健康,缺乏艺术价值或者科学价值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内容。答案选项 A淫秽B色情C低俗D平庸 32.人们普遍认为信息伦理是(D)。
答案选项 A特殊型理论B普遍型伦理C自律型伦理D自律型伦理和普遍型伦理 33.就网络能让更多的个体参与进书写和创造文化的角度看,网络毫无疑问是有助于(D)的实现的。
答案选项 A网络信息访问权B网络信息发布权C知识产权D文化多样性权利 34.(B)比网络信息访问权进了一个层次,个人可以注册账号,通过QQ.MSN等通讯工具与各种人沟通和交流,也可以建立自己的个人网页,或开商店,或开博客,或空间展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也可以在各个公共论坛参与各种话题的讨论。
答案选项 A网络信息访问权B网络信息发布权C知识产权D文化多样性权利 35.网络知识权力结构的(B)是指,当网络已经成为市场经济的基础框架时,网络效应会引起需求方出现规模经济。
答案选项 A技术循环B市场循环C利益群体D市场结构
36.网络道德之所以能够存在,是因为网络空间作为一个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有着道德联系的纽带,而这一连接虚实两界的道德纽带便是(A)。答案选项 A信息权利B信息关系C信息义务D信息责任
37.现实空间是由物质.能量和信息构成的,而网络空间只是由(D)构成的。答案选项 A精神B物质C能量D信息
38.1876年(D)发明了世界上第一部电话,从此电话便成为人们交流信息和情感的最重要的工具。
答案选项 A法兰克福B爱因斯坦C爱迪生D贝尔
39.20世纪50年代末期,(B)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答案选项 A美国B前苏联C德国D英国
40.在2011年9月26日发表的(A)倡导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寻求实现综合安全.共同安全.合作安全,绘就了我国国家综合安全战略理论的框架。
A《中国和平发展白皮书》B《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第六条
第 4 页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五条D《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 41.网络安全首先需要技术的保障,其次需要(B)的支持,最终需要伦理的关怀。答案选项 A人民B法律C经济D物质
42.(A)是实现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经济政策所追求的目标之一。答案选项 A经济安全B网络信息战C网络漏洞D网络恐怖主义 43网络信息战包括(D)。
答案选项 A 进攻战B 防御战C 中立D A和B两项 44.(B)第一次正式提出了“网络恐怖主义”的概念。答案选项 A美国B英国C法国D中国
45.(A)就是对(网络)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监视,发现各种攻击企图.攻击行为或者攻击结果,以保证系统资源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答案选项 A入侵检测B加密技术C防火墙技术D网络安全协议 46.(B)是为了防止被监听和数据被盗取,将所有的数据进行加密。答案选项 A安全操作系统B加密技术C防火墙技术D网络安全协议 47.(D)是指保证传输的数据不被截获和监听。
答案选项 A安全操作系统B加密技术C防火墙技术D网络安全协议 48.(C)被称为是“20世纪的最伟大创举”。答案选项 A电脑B手机C互联网D电灯
49.(C)就是指尊重客观事实,不能只从主观愿望出发,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容许歪曲事实,产生非科学性的错误。
答案选项 A科学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实践原则D公平原则
50.(B)是公民道德素质定型的关键部分,是网络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答案选项 A单位组织B社会C家庭D学校
加强和创新网络道德教育试题(94分)
1.(A)是指以计算机.网络.虚拟现实等构成的网络环境。A物质文化 B精神文化 C信息文化 D制度文化
2.(B)是指低俗文化将肉麻当有趣,将粗俗不堪.色情暴力当生活享受,很容易使人陷入低级趣味的泥沼。
A娱乐性 B低俗性 C隐蔽性 D知识性
3.(C)信息是指对不利于人的健康发展,危害社会公德或者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信息。
第 5 页
A淫秽 B色情 C低俗 D平庸
4.(A)信息主要是指在整体上宣扬淫秽行为.挑动人们性欲,导致普通人腐化.堕落,又没有艺术或者科学价值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内容。A淫秽 B色情 C低俗 D平庸
5.(A)是以数字化的形式将信息高密度地存储在计算机内,通过磁盘.光盘和半导体芯片等物理载体对信息进行记录.存储与处理。
A网络传播 B文化传播 C信息媒体 D模拟传播 6.(C)是指对特定智力创造成果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
A网络信息访问权 B网络信息发布权 C知识产权 D文化多样性权利
7.(A)是指任何人只要借助互联网,就可以随时上自己喜欢的网站,浏览各种各样的信息,查阅并下载自己所需要的资料,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思想。
A网络信息访问权 B网络信息发布权 C知识产权 D文化多样性权利
8.当网络空间与现实空间发生相互作用的时候,衍生的各种道德问题都是与信息的产生.使用.传播.占有权利的行使有关,这些权利被称为(A)。A信息权利 B信息关系 C信息义务 D信息责任
9.人们在虚拟现实中的一切体验归结到最后都是一种(D)体验。
A精神 B物质 C能量 D信息
10.电话采用的是(A),其信息传输量受到了较大程度的制约。A模拟传输 B数字传输 C电信号传输 D波段传输
11.(C)是互联网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年,互联网完成了到目前为止所有最重要的技术创新。万维网(WWW)和浏览器的应用,使互联网上有了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平台。A1983年 B1991年 C1993年 D2000年
12.(A)即国际信息互联网络,是指集通讯网络.计算机.数据库以及日用电子产品于一体的电子信息交换系统。
A网络 B物联网 C通讯 D数据库
13.目前网络安全国际合作的主要模式有(D)。
A双边合作 B多边合作 C企业界跨国合作 D以上都是
14.信息战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后,是由(C)军方提出来的。A法国 B英国 C美国 D中国
15.在网络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资源和生产要素是(C)。A土地 B一般劳动力 C各种知识 D资本
16.(D)即特定组织或个人发动的有预谋地利用网络并以网络为手段和攻击目标,以破坏目标所属国的政治稳定.经济安全,扰乱社会秩序,制造轰动效应为目的的恐怖活动,是恐怖主义向信息技术领域扩张的产物。
A网络经济安全 B网络信息战 C网络漏洞 D网络恐怖主义 17.(A)最早提出“网络恐怖主义”一词。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中国
18.(C)指利用防火墙,对传输的数据进行限制,从而防止被入侵。A安全操作系统 B加密技术 C防火墙技术 D网络安全协议
19.(A)是指计算机信息系统在自主访问控制.强制访问控制.标记.身份鉴别.客体重用.审计.数据完整性.隐蔽信道分析.可信路径.可信恢复等十个方面满足相应的安全技术要求。
A安全操作系统 B加密技术 C防火墙技术 D网络安全协议
第 6 页
20.法律是最基本.最底层的(D)要求。A社会 B文化 C生存 D道德 21.(A)担负着加强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净化网络环境.保障网络健康发展职能的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则是使专业技术人员远离网络伤害的最后一道防线,是确保专业技术人员健康发展的最终责任人。
A社会 B单位组织 C家庭 D学校
22.(B)是人生的一个最重要的塑造期,是个体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期,专业技术人员一般都处于精力旺盛.富于工作热情和创造力。A童年 B青年 C少年 D成年
23.单位培训是公民道德建设的(A)工程之一。A定型 B成型 C塑形 D固型
24.(A)指的是,由网络技术带来的人的异化。
A网络技术异化 B人的异化 C变异 D网络技术的发展 25.“治国在于齐家”的思想,便说明了(C)的重要性。A学校教育 B社会教育 C家庭教育 D特殊教育
26.在三位一体的网络道德教育格局中,社会德育是单位组织德育和家庭德育的(D)。A基础 B关键 C前提 D补充和延伸 27.家庭环境主要包括家风.家庭关系和(A)。
A家庭的文化素质 B家庭成员 C家庭经济情况 D社会背景 28.加强(D)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A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B文明建设 C经济建设 D思想道德建设 29.中国内地第一个国际互联网上的BBS是(A)。
A水木清华 B烟雨西华 C百度贴吧 D新华网论坛
30.运用法律手段加强对互联网的管理,(B)制定了《信息净化法》。A中国 B美国 C英国 D法国
31.(C)是网络法律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主要是由网络法制教育工作者或通过连接校园网及有关法学机构.律师事务所等网站,聘请有关专家学者在网络中进行远程法律培训教育活动。
A网络法律咨询 B网络法律知识考试 C网络在线教育 D增设法律信息 32.“知.情.意.行”是相互协调.相辅相成的统一体,以(A)为基础和起点。A 知 B 情 C 意 D 行
33.网络法律的产生必须以(D)为基础,并以正义.人道和善良等人类共同的价值为依托和最终归属。
A传统道德 B传统习俗 C科学理论 D宪法 34.为保护网络安全,1997年颁布了(B)。
A《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B《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第六条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五条 D《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
35.狭义上的网络法指(D)。
A网络道德规范 B网络技术规范 C技术法律规范 D网络社区法律规范 36.网络道德的“全民原则”包括(B)和公正原则两个方面。A公开原则 B平等原则 C兼容原则 D互惠原则 37.网络道德(A)的道德包括网络使用者的道德.网络服务者的道德.网络管理者的道德和
第 7 页
网络建造者的道德。
A主体 B客体 C主客体 D使用者
38.主体间性道德教育体现为一种关系.一种结构.一种模式,即(A)模式。
A主体一客体一主体 B主体一客体 C客体一主体 D客体一主体一客体 39.参与式道德教育具有(C).开放性和生成性三个方面的特点。A客观性 B时代性 C实践性 D自由性
40.根据受教育者的不同个性和对网络的不同认识,制定出最为有效的教育方案。这主要坚持的是(A)原则。
A因材施教 B主体性 C调查研究和正确引导相结合 D网上德育和网下德育相结合 41.(B)是指为了获取教育对象的思想信息,而对教育对象的网络行为.网络语言进行关注和跟踪的手段和途径。
A在线交流法 B关注跟踪法 C虚拟伦理法 D网站吸引法
42.(A)是指教育者通过互联网与教育对象进行实时交流和对话的教育方法 A在线交流法 B取舍应对法 C虚拟伦理训练法 D谈话法 43.大力弘扬(D)是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的需要。
A马克思主义 B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社会主义荣辱观 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44.民族精神的核心是(A)。
A爱国主义 B社会主义 C共产主义 D集体主义
45.(C)是价值观的核心,是每个人的灵魂和精神支柱。
A崇拜 B追求 C信仰 D价值 46.互联网的分级分为两种:一种是以内容为基础的分级,另一种是以(A)为基础的分级。
A年龄 B性别 C个性 D习惯
47.网络媒体的全球性使得信息传播跨越了国界,拒绝非法信息.阻止国外不良信息的进入成为技术管制的关键所在。(A)为这种管制提供了可能。
A阻止进入技术 B过滤技术 C分级技术 D开设热线
48.英国于1996年9月23日颁布了世界上第一个网络监管的行业性法规(A)。
A《3R安全规则》 B《互联网信息服务自律公约》 C《诚信自律的公约》 D《互联网行业自律公约》
49.我国的互联网管理是典型的(A)主导。
A政府 B企业 C个人 D集体
50.要维持一种稳定的.发展的.可持续的和谐网络社会,(A)原则应该发挥基础作用,靠网民的内心信念来维系,必须提升网民自律意识。A诚信 B信任 C信疑 D怀疑
1.单选题(A)即国际信息互联网络,是指集通讯网络.计算机.数据库以及日用电子产品于一体的电子信息交换系统。
A.网络 B.物联网 C.通讯 D.数据库
2.单选题 20世纪50年代末期,(B)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A.美国 B.前苏联 C.德国 D.英国
3.单选题 1876年(D)发明了世界上第一部电话,从此电话便成为人们交流信息和情感的最重要的工具。
A.法兰克福 B.爱因斯 C.爱迪生 D.贝尔
4.单选题 电话采用的是(A),其信息传输量受到了较大程度的制约。
第 8 页
A.模拟传输 B.数字传输 C.电信号传输 D.波段传输
5.单选题 现实空间是由物质.能量和信息构成的,而网络空间只是由(D)构成的。
A.精神 B.物质 C.能量 D.信息
6.单选题 人们在虚拟现实中的一切体验归结到最后都是一种(D)体验。
A.精神 B.物质 C.能量 D.信息
7.单选题 网络道德之所以能够存在,是因为网络空间作为一个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有着道德联系的纽带,而这一连接虚实两界的道德纽带便是(A)。
A.信息权利 B.信息关系 C.信息义务 D.信息责任
8.单选题 当网络空间与现实空间发生相互作用的时候,衍生的各种道德问题都是与信息的产生.使用.传播.占有权利的行使有关,这些权利被称为(A)。
A.信息权利 B.信息关系 C.信息义务 D.信息责任
9.单选题 网络知识权力结构的(B)是指,当网络已经成为市场经济的基础框架时,网络效应会引起需求方出现规模经济。
A.技术循环 B.市场循环 C.利益群体 D.市场结构
10.单选题(A)是指任何人只要借助互联网,就可以随时上自己喜欢的网站,浏览各种各样的信息,查阅并下载自己所需要的资料,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思想。
A.网络信息访问权 B.网络信息发布权 C.知识产权 D.文化多样性权利
11.单选题(B)比网络信息访问权进了一个层次,个人可以注册账号,通过QQ.MSN等通讯工具与各种人沟通和交流,也可以建立自己的个人网页,或开商店,或开博客,或空间展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也可以在各个公共论坛参与各种话题的讨论。
A.网络信息访问权 B.网络信息发布权 C.知识产权 D.文化多样性权利
12.单选题(C)是指对特定智力创造成果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
A.网络信息访问权 B.网络信息发布权 C.知识产权 D.文化多样性权利
13.单选题 就网络能让更多的个体参与进书写和创造文化的角度看,网络毫无疑问是有助于(D)的实现的。
A.网络信息访问权 B.网络信息发布权 C.知识产权 D.文化多样性权利
14.单选题(A)是以数字化的形式将信息高密度地存储在计算机内,通过磁盘.光盘和半导体芯片等物理载体对信息进行记录.存储与处理。
A.网络传播 B.文化传播 C.信息媒体 D.模拟传播
15.单选题 人们普遍认为信息伦理是(D)。
A.特殊型理论 B.普遍型伦理 C.自律型伦理 D.自律型伦理和普遍型伦理 16.单选题(A)信息主要是指在整体上宣扬淫秽行为.挑动人们性欲,导致普通人腐化.堕落,又没有艺术或者科学价值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内容。
A.淫秽 B.色情 C.低俗 D.平庸
17.单选题(B)信息是指整体上不是淫秽的,但是其中一部分有淫秽内容,不利于网民的身心健康,缺乏艺术价值或者科学价值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内容。
A.淫秽 B.色情 C.低俗 D.平庸
18.单选题 “(C)信息是指对不利于人的健康发展,危害社会公德或者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信息。”
A.淫秽 B.色情 C.低俗 D.平庸
19.单选题(A)是指网络低俗文化一般会对传统文化的某些严肃庄严的内容进行恶搞,达到一种低俗搞笑的效果,以迎合一些人恶俗媚俗的不良心理。
A.娱乐性 B.低俗性 C.隐蔽性 D.知识性
20.单选题(B)是指低俗文化将肉麻当有趣,将粗俗不堪.色情暴力当生活享受,很
第 9 页
容易使人陷入低级趣味的泥沼。
A.娱乐性 B.低俗性 C.隐蔽性 D.知识性
21.单选题(C)是指网络低俗文化的隐蔽性与混淆性,许多正规的网络内容都可以被用来炒作.娱乐化甚至低俗化。
A.娱乐性 B.低俗性 C.隐蔽性 D.知识性
22.单选题(A)是指以计算机.网络.虚拟现实等构成的网络环境。
A.物质文化 B.精神文化 C.信息文化 D.制度文化
23.单选题(B)主要包括网络内容及其影响下的人们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其范围较为广泛。
A.物质文化 B.精神文化 C.信息文化 D.制度文化
24.单选题(D)包括与网络有关的各种规章制度.组织方式等。
A.物质文化 B.精神文化 C.信息文化 D.制度文化
25.单选题(D)是指不同于现实生活中拳脚相加血肉相搏的暴力行为,而是借助网络的虚拟空间用语言文字对人进行讨伐与攻击。
A.网络低俗 B.暴力 C.暴戾 D.网络暴力
26.单选题(A)意指通过破坏和操纵计算机网络中信息流的办法,对国家国防和基础设施实施破坏,以达到战略目的的一种作战手段。
A.战略信息战 B.信息疆域 C.虚拟战争 D.信息边界
27.单选题 “(D)就是指某人被网络信息左右.控制,身不由己地丧失主体性,甚至成为网络的附庸与奴隶,就像毒品成为吸 毒人的需要一样。”
A.道德失范 B.网络犯罪 C.网络暴力 D.网络成瘾
28.单选题(D)是指在虚拟的互联网基础上为目标顾客制造.提供产品或服务,与目标顾客进行网上沟通的一系列战略管理过程。
A.网络广告 B.网络暴力 C.传销 D.网络经营
29.单选题 世界范围内的网络经营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其中电子数据交换商务始于80年代中期,Internet商务始于(A)。
A.90年代初期 B.90年代中期 C.90年代末期 D.80年代末期
30.单选题 党的(C)以来中央政治局提出应加紧研究制定有关网络法律法规,保证我国的信息产业规范化发展。
A.十四大 B.十五大 C.十六大 D.十七大
31.单选题(A)是互联网健康发展的其内在的决定因素。
A.行业自律 B.法律约束 C.经济刺激 D.政府监管
32.单选题 作为行业自律的典范,(B)的互联网治理更是显示出了行业自律的巨大作用,其所采取的措施主要里有《3R安全规则》。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法国
33.单选题(A)是指通过在互联网的国际主页上设定对访问某些网址的限制,使得国内网民无法直接登录这些国外网站获取信息,发表言论。
A.阻止进入技术 B.过滤技术 C.分级技术 D.开设热线
34.单选题(B)主要用于网络论坛.网络社区以及博客的管理。
A.阻止进入技术 B.过滤技术 C.分级技术 D.开设热线
35.单选题(B)主要原理是:先设定若干特殊关键词,网民在发帖过程中一旦使用这些特殊关键词,帖子便不能直接发出,而被转到网络论坛.网络社区管理员处审看。
A.阻止进入技术 B.过滤技术 C.分级技术 D.开设热线
第 10 页
36.单选题(C)主要是针对色情信息而发展出来的技术手段。当前,我国还没有实行该制度,不论浏览网站的用户年龄如何,都采用统一的管制标准。
A.阻止进入技术 B.过滤技术 C.分级技术 D.开设热线 37.单选题 “(A)是传播学中西方学者普遍使用的对 信息制作.筛选和发布三方面控制传播的传播者的名称。”
A.把关人 B.守夜人 C.监管当局 D.检验人
38.单选题 “把关人”这个概念,最早由(A)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劳因提出,他当时研究的是家庭主妇对家庭食品的把关作用。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法国
39.单选题 各国对网络媒体的管理与规制基本上都遵循了(D)原则。
A.保护言论自由 B.阻止不良信息传播 C.鼓励行业自律 D.以上都是
40.单选题 我国新媒体管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D)。
A.政府新媒体管制权过于分散 B.新媒体管理政策制定和实施落后 C.发展推进重内容规范管理,轻产业发展推进 D.以上都是
41.单选题(B)通常是按暴力.性.裸露.语言.潜在有害内容等几个方面进行分级。
A.以年龄为基础的分级 B.以内容为基础的分级 C.以性别为基础的分级 D.以国籍为基础的分级
42.单选题(A),通常分为适合成人的内容.儿童必须在父母指导下观看的内容.适合13岁儿童观看的内容.所有观众观看的内容等若干级别。
A.以年龄为基础的分级 B.以内容为基础的分级 C.以性别为基础的分级 D.以国籍为基础的分级
43.单选题(B)是一种遵循标准的利用公钥加密技术为电子商务的开展提供一套安全基础平台的技术和规范。
B A.数字认证 B.PKI技术 C.分级技术 D.阻止进入技术
44.单选题(A)是网络用户的身份证明,相当于现实生活中的个人身份证。
A.数字证书 B.PKI技术 C.分级技术 D.阻止进入技术
45.单选题(A)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包括人们对自身在世界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看法。
A.世界观 B.价值观 C.人生观 D.道德观
46.单选题(C)指的是关于人生目的.态度.价值和理想的根本观点,其主要问题是什么是人生.怎样对待人生和实践人生价值。
A.世界观 B.价值观 C.人生观 D.道德观
47.单选题(C)是人的生命线.总开关,指挥人发挥劳动技能和正确社会行为,使人们各尽其能去劳动.去创造社会财富。
A.世界观 B.价值观 C.人生观 D.道德观
48.单选题(C)的核心问题是人生价值问题,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着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
A.世界观 B.价值观 C.人生观 D.道德观
49.单选题(B)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A.世界观 B.价值观 C.人生观 D.道德观
50.单选题(B)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
A.世界观 B.价值观 C.人生观 D.道德观
第 11 页
51.单选题(A)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52.单选题(A)在党和国家生活中的指导地位,决定了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指导思想。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53.单选题(B)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理想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灵魂所系。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54.单选题(C)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55.单选题(D)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56.单选题(C)创造性地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概括为“八荣八耻”。
A.邓小平B.江泽民 C.胡锦涛 D.习近平
57.单选题(D)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基础。
A.世界观 B.价值观 C.人生观 D.荣辱观
58.单选题(D)是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全面系统.准确通俗的表达,为全体社会成员判断行为得失.做出道德选择提供了价值标准,明确了当代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59.单选题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做到(D)。
A.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导网络文化 B.加强建设思想道德教育的网络平台作为文化传承.传播的重要载体 C.加强网络文明建设 D.以上都是
60.单选题(A)是网络环境下实现道德教育目标,完成德育任务的方式和手段,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媒介和桥梁。
A.网络德育方法 B.网络道德 C.网络道德规范 D.网络道德规范体系
61.单选题(B)是人作为实践活动主体的质的规定性,是主体在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以满足自我.克服受动性过程中得到发展的人的自觉能动性和创造性的特质。
A.整体性 B.主体性 C.客体性 D.自主性
62.单选题(D)强调从教育对象的实际出发,区别对待,有的放矢。
A.坚持主体性原则 B.坚持调查研究与正确引导相结合的原则 C.坚持科学灌输与
第 12 页
互动交流相结合的原则 D.坚持因人施教的原则
63.单选题(B)指出:“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 A.马克思 B.列宁 C.毛泽东 D.邓小平
64.单选题(C)是指德育工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引导人们对网上呈现的种种信息分清是非,明白事理,以提高其认识水平和思想政治道德觉悟的活动。
A.情理交融 B.示范比较 C.说理引导 D.自我教育
多选题
1.多选题 网络发展对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带来了(ABCD)。
A.信息传播方式的革命 B.交往方式的革命 C.消费方式的革命 D.社会组织方式的革命
2.多选题 网络空间是一个极其自由的世界,网络主体在享受自由的过程中,也很容易迷失自我,从而导致诸多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包括(ABCD)。
A.孤独 B.冲动 C.暴戾 D.谎言
3.多选题 网络,既是一种技术也是一种文化,因此其本身便孕育和催生出了很多新的价值观念和道德伦理精神,诸如:(ABCD)。
A.自由与共享 B.互助与奉献 C.自主与平等 D.开放与兼容
4.多选题 我们将网络世界中的信息权利分为(ABCD)等诸多方面。
A.信息发布权 B.信息访问权 B.信息访问权 D.隐私权
5.多选题 每个人都可以利用和通过网络所提供的各种平台充分行使和实践自己的文化权利。这些权利包括(ABCD)。
A.网络信息访问权 B.网络信息发布权 C.知识产权 D.文化多样性权利
6.多选题 民主是进化和缓慢的发展过程。它需要(ABCD)作为条件和依托。
A.市场 B.经济 C.社会心理 D.文化环境
7.多选题 “网络低俗内容”主要是指网络上一些(ACD)的内容。
A.趣味低级 B.令人奋进 C.庸俗不堪 D.使人萎靡
8.多选题 低俗文化的重要表现是(ABC)三个方面。
A.淫秽 B.色情 C.低俗 D.奋进
9.多选题 低俗信息包括(ABCD)。
A.不符合法律法规的内容 B.容易诱发不良思想行为和干扰正常生产生活的内容 C.侵犯他人隐私的内容 D.违背正确婚恋观和家庭伦理道德的内容
10.多选题 “网络低俗文化具有(ABC)等特点,这些都 给网络低俗文化的存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与生存空间。”
A.娱乐性 B.低俗性 C.隐蔽性 D.知识性
11.多选题 广义的网络文化是指以网络技术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时代的文化,可以分为(ABD)三个要素。
A.物质文化 B.精神文化 C.信息文化 D.制度文化
12.多选题 广义的网络文化指建立在信息网络技术与网络经济基础上的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其内涵包括人的(ABCD)等。
A.心理状态 B.知识结构 C.道德修养 D.审美情趣
13.多选题 网络具有(ABD)。
A.无中心性 B.开放性 C.中心性 D.交互性
14.多选题 网民可以从(ABCD)方面影响网络低俗化。A.低俗话题的制造者
第 13 页
B.低俗现象的观望者 C.低俗现象的推动者 D.网络低俗化的受害者
15.多选题 网民关注的互联网信息诚信问题包括(ABCD)。
A.网络虚拟性 B.电子商务诚信 C.技术安全 D.网络实名制
16.多选题 互联网带来的国家信息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ABCD)。
A.计算机病毒 B.网络泄密与网络间谍 C.网络恐怖活动 D.网络黑客
17.多选题 中国企业发展网络经营还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制约因素,主要表现为(ABCD)。
A.虚假广告宣传 B.无照网络经营 C.利用互联网贩私 D.合同诈骗
18.多选题 建设健康和谐的网络文化需要(ABCD)。A.提倡正确导向,反对不良网风 B.传播有益于提高民族素质.推动社会发展的健康内容 C.提倡格调高雅,反对低级媚俗 D.提倡客观真实,反对虚假新闻
19.多选题(BD)是互联网健康发展的外在推动因素。
A.行业自律 B.法律约束 |C.经济刺激 D.政府监管
20.多选题 为了堵截不良信息的传播,为网络道德建构净化网络环境,加强行业自律,网络行业应该着重做好(ABCD)方面的工作。
A.落实行业规则,自纠自查 B.对外开设热线,接待公众投诉 C.制定网络内容分级标准,保证各环节顺利进行 D.建立网站信息评估,推动网站的绿色发展
21.多选题 英国于1996年9月23日颁布了世界上第一个网络监管的行业性法规——《3R安全规则》。3R分别代表(ACD)。
A.分级认证 B.相互监督 C.举报告发 D.承担责任
22.多选题 《中国互联网行业自律公约》以(ABCD)为基本方针。
A.积极发展 B.加强管理 C.趋利避害 D.为我所用
23.多选题 我国对网络媒体的技术防范与监管主要有(ACD)。
A.阻止进入技术 B.过滤技术 C.分级技术 D.开设热线
24.多选题 各国对网络媒体的管理与规制主要包括(ABCD)领域。
A.对计算机病毒传播者的处罚 B.非法利用他人私人信息和数据的法律责任 C.对网络盗版与网络信息合理使用的界定 D.打击互联网上建立淫秽网站的措施
25.多选题 PKI的基础技术包括(ABCD)等。
A.数字签名 B.数据完整性机制 C.数字信封 D.双重数字签名
26.多选题(ABCD)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27.多选题 创新网络德育方法的原则包括(ABCD)。
A.坚持主体性原则 B.坚持调查研究与正确引导相结合的原则 C.坚持科学灌输与互动交流相结合的原则 D.坚持网上德育与网下德育相结合的原则
28.多选题 运用网络进行道德教育的基本方法包括(ABCD)。
A.运用技术法,进行堵截 B.使用疏导法 C.强化管理法 D.注重发展法
29.多选题 网络德育的一般方法包括(ABCD)。
A.情理交融法 B.示范比较法 C.价值澄清法 D.自我教育法
30.多选题 网络德育的特殊方法包括(ABCD)。
A.关注跟踪法 B.取舍应对法 C.数字娱乐法 D.虚拟伦理训练法
31.多选题 自主性道德教育(ABCD)。
A.是一种肯定德育主体具有相对独立地位和权力的德育 B.是一种充分肯定德育主体内在道德需要的德育 C.是一种内化了社会需要并对社会完全负责的德育 D.是一种充
第 14 页
分地体现人的生存价值和生命意义的德育
32.多选题 “网络法所调整的对象包括在该虚拟空间中网络环境平台上的活动和行为所发生的各种法律关系,具体表现在(ABCD)方面。”
A.关于网络法律关系的确认 B.关于网络及其系统本身的建设.维护.运行.管理等活动和行为的规范 C.关于发生在网络环境中各个平台上的各种活动和行为的规范 D.关于与网络及其系统有关的其他各种法律关系的调整
判断题
1.判断题 网络能使每个人随时随地将文本.声音.图像.电视信息传递给有终端设备的任何地方或个人。
√
2.判断题 1969年年底实现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犹他大学和斯坦福研究所4台计算机联网,这就是阿帕网(A.RPA.net)——国际互联网的前身。
√
3.判断题 1974年,A.RPA.的鲍勃·凯恩和斯坦福的温登·泽夫提出了TC.PIP协议(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1978年被美国国防部确定为标准。
√
4.判断题 1983年,阿帕网各站点通讯协议统一采用TC.PIP,这标志全球互联网即互联网的诞生。√
5.判断题 模拟传播将任何信息都表示为0和1的不同组合,只传输0和1这两种数字信号,从而有效地提高了传输效率,引发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一场革命。
×
6.判断题 网络几乎无门槛,是向所有人自由开放的信息共享的世界。√
7.判断题 表达是人的欲望也是人的权利。它包括口头.形态.文字等表达方式,甚至沉默也是一种表达。
√
8.判断题 根本而言,民主只能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
9.判断题 网络使公民实现其政治权利主要体现于刑法规定的第二项:即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示威自由的权利上。
√
10.判断题 对“低俗”的判断主要是依据道德规范,以及法律的原则。√
11.判断题 广义的网络文化指建立在信息网络技术与网络经济基础上的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
×
12.判断题 网络文化最主要特点就是信息的海量性。
√
13.判断题 互联网的高度开放性,使得互联网空间的信息呈现价值多元化的局面,不同文化的交流碰撞频繁,由于没有直接和实质的利害冲突,所以可以容纳多元的价值观共存。
√
14.判断题 2002年3月26日,中国130家互联网从业单位在北京签署了《中国互联网行业自律公约》,这标志着中国第一部互联网行业自律公约正式出台。√
15.判断题 分级技术主要是针对色情信息而发展出来的技术手段。当前,我国已经开始实行互联网分级制度。
×
16.判断题 互联网的分级分为两种:一种是以内容为基础的分级,另一种是以年龄为基础的分级。√
17.判断题 口令设置是信息系统的第一道屏障,因此口令保护就显得尤其重要。
√
18.判断题 对数据库的不同功能模块应设置不同的口令,对存取它的人设置不同的口令级别,各种模块如读模块.写模块.修改模块等之间的口令应彼此独立,并应将口令表进行不为他人所知的加密,以保护数据安全。
√
第 15 页
19.判断题 世界观作为关于世界的根本观点,它决定着我们以什么样的人生观把握自己。
√
20.判断题 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承认世界的客观存在,从而要求我们看到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物质世界的总特征。
√
21.判断题 “人生观”受着社会舆论.社会氛围的影响和制约。简单说是为谁活着,为什么活着。
√
22.判断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思想。
×
23.判断题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网络文化问题得到了极大的重视。
√
24.判断题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文化建设,是建设中国特色网络文化的根本保证。
√
25.判断题 网络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阵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核心价值体系决定着社会意识的性质和方向。
√
26.判断题 引导的方法宜疏不宜堵,对不正确的思想动态,最佳的方法不是否定.批判和封杀,而是进行分析和启发.比较和辨别。
√
27.判断题 引导的内容宜粗不宜细,不适宜讲长篇大论的道理,而要一事一议,进行生动详细的说理。
×
28.判断题 主体间性一词可以翻译为交互主体性.主体之间性.主体际性等。
√
29.判断题 与传统道德相比,网络道德的一个突出特点或发展趋势在于道德他律到道德自律的明显变化。
√
30.判断题 网络道德规范体系的具体方法比较著名的有美国计算机伦理协会为计算机伦理学制定的“十条戒律”和美国计算机协会提出的8条伦理要求。
√
31.判断题 法律作为政治上层建筑,它必然伴随着生产方式和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发展变化。
√
32.判断题 网络立法必须坚持一般立法原则和网络社会特殊立法原则相结合,现实性原则与超现实性原则相结合。√
——我对“骨干教师如何成为专家型名师” 之愚见
在全国轰轰烈烈的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市教育系统进行了为期三年的新课程改革培训,这次课程改革培训历时长,涉及面广,影响深远。从2010年9月入校的高2013级是这次课改的起始年级,历经三年的强力推行,我校的新课堂改革已初具规模。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有许多教育教学方法值得总结和提炼。
一、教育理念要更新,班级管理以学生为中心,用民主的方法进行自我管理,注重培养班干部管理协调能力,班主任要敢于放手,让学生学会自己管理自己,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有利条件。
班主任要放手不是什么都不管不问,班主任要甘愿站在幕后指导、鼓励、磨练他们。首先要改变学生“老师只关心优生”这种思想。彻底改变过去科任教师只培养优生而忽视差生,让科任教师多鼓励学生,特别注重差生自信心的培养。
在实际的班级管理中,我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全班共74名学生,其中男生29名,女生45名,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男生行为习惯普遍较差,学习能力也参差不齐,上课耍手机、睡觉、看小说等不良现象时有发生。所以如何筛选、培养小组长;如何合理分配这29名男生和培养男生中的佼佼者(对于文科班,男生在女生过多的班级内很自卑、普遍缺乏自信,很困难找到优秀的男生),当时我大致分了9个组,每个组内平均3名及以上的男生。班级民主推荐和自荐了6名小组长,皆是女生。根据我多年的经念,我有做了3名男生的思想工作,凑合了9人小组长。我平常的工作重心就是培养小组长的学习、组织和领导能力,让他(她)在今后起到先锋和带头作用。实践证明,这三名男性组长脱颖而出,在今年的高考中,高考成绩高出二本线30余分。而且还带动其他男生的进步。9位组长有8人上本科线。
二、教师的教学方法要创新,要具有高效的课堂效率、更强的课堂管理能力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要随时观察学生,能够掌握学生参与度,让他们进入学习的角色,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来。
高效课堂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求很高,严禁教师“一家言、满堂灌”。这就要求教师精心备好课,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设计目标试题,达到能力的培养。通过多形式的奖励,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这堂课得到实惠,学到知识,提高能力。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的做法是:上课前,准备好学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自学,都能完成学案上内容。整堂课的前5分钟,让学生提出问题,其他学生试做回答或老师点拨。再用10—15分钟的时间由老师教授这节课主要的知识要点(如果这节课的内容比较简单,可让学生讲授,由学生进行评价)然后,根据学生前20分钟的学习情况,完成能力培养计划的目标试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试题的调整和安排),最后5分钟,有让学生提问或让同学们进行总结和提高。实践证明效果还不错。当然,我只是新课程改革中,对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进行了一些探究。没有专家的高屋建瓴,只有我的一点想法和一点实践。
论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
本文从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意义、必要性、基本要求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对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育的`基本方法与途径.
作 者:龙庭芳 作者单位: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湖南株洲,41 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 “”(23) 分类号:G642 关键词:大学生 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 素质教育
1997年国家教委出台《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 提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该意见针对中小学, 但事实上大学也很有必要实施素质教育。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明确提出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各级各类教育 (包括高等教育) 之中。该决定指出, “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 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 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 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 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高等教育要加快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 继续调整专业结构和设置, 使学生尽早地参与科技研究开发和创新活动, 鼓励跨学科选修课程, 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2012年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其母校——中国地质大学发表的演讲中提出, “一所学校最重要的, 是要倡导自由之精神、独立之思想。青年学生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 这是最宝贵的”, “在母校的学习, 使我养成了从不迷信权威的习惯, 遇事总是要问一个为什么, 通过自己, 探寻追求真理的脚步。热爱科学, 追求真理, 是母校教给我的”。温家宝提倡的“自由之精神, 独立之思想”源自我国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为国学大师王国维题写的墓志铭“独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
大学铸造“自由之精神, 独立之思想”的重要途径乃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本质在于:把学生视为学习和教育的主体 (主角) , 把教师视为教育的配角, 教师的主要作用不在于传授知识, 而在于引导学生求索知识, 探索真理, 提出问题, 思考问题, 研究问题, 敢于与教师讨论问题甚至辩论, 在这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自由之精神”和“独立之思想”, 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研究型人才。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理念是对唐代文学家、教育家韩愈提出的传统教育理念“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也”的突破, 重新界定了教师的角色和作用。
西方大学教育早就普遍采用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 培养的学生普遍具有“自由精神”和“独立思想”, 敢于质疑学术权威, 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善于开展学术研究, 经过努力探索, 能够提出原创性的学术成果。因此, 西方大学教育为西方科学研究与应用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后备人才, 推动了西方学术繁荣。我国应借鉴西方大学教育的理念和模式, 大力推动本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向前发展。
二、在“国际政治学”课程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
国际政治学是以国际社会各行为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运行机制和规律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国际政治学”是政治学与行政学本科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广西民族大学的政治学与行政学本科专业是自治区特色专业, 该专业开设“国际政治学”课程已有悠久的历史。
长期以来, 广西民族大学的“国际政治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基本上停留在我国传统教学模式, 即以灌输为主, 注重教师对学生的知识传授;虽辅以课堂提问和讨论, 有师生互动环节, 但讨论和互动在课堂教学中占的比重很小;虽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但多媒体教学也是为灌输服务的, 目的是提高灌输效率。此教学方法本质上是以教师为主体, 立足点在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此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效果, 能使学生获取一些知识, 掌握一些原理和观点, 但其局限性是很明显的: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而不能主动探索和思考, 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在“国际政治学”课程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 实现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笔者自2012年3月起担任“国际政治学”课程的授课教师, 至今已给5个班的学生上过这门课。在教学中, 笔者尝试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 探索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在此, 笔者将自己的做法和经验进行一次概括和总结。
1. 树立“师生一起探索道、发现道”的教学理念
要做教改, 理念先行。传统的教育理念:“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蕴含“师者传道”的教学理念, 这理念告诉我们,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活动的主要目标在于:教师给学生传道 (传授知识和真理) 。笔者以为, 这一教学理念需被颠覆, 应树立“师生一起探索道、发现道”的教学理念。这理念告诉我们,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教学活动的主要目标是:教师与学生一起探索和发现真理,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起到引导和启迪的作用。事实上,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真理是永远在发展的。教师并非真理的天然拥有者, 教师也需要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和检验真理, 教师只是比学生多读了一些书, 早一些思考罢了, 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必然百分之百地掌握了真理, 更不意味着学生对真理一无所知。也许某些聪明学生的悟性比教师更高, 在听了教师的介绍, 看了书之后比教师更早悟到真理。因此, 教师和学生在真理面前是完全平等的。想通了这一点, 教师就能摆正心态, 放低身段, 愿意与学生一起平等地探索真理。
只有教师自愿把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拱手让给学生, 学生方能得到解放, 方能培养自我主体意识。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这意味着学生能独立思考, 自主学习和研究, 主动探索真理, 敢于质疑和批判, 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和思想, 勇于和同学、教师讨论甚至辩论。
2. 借鉴西方, 采用新的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 教师以在讲台上说得滔滔不绝、天花乱坠为本事, 此方法可概括为“灌输式”或“填鸭式”。而西方教学从苏格拉底开始, 就注重采用师生讨论方式, 苏格拉底的得意门生柏拉图继承了恩师的教学方法, 他的课堂教学几乎完全是师生对话和讨论, 以至于他的全部著作也基本上采用了对话体的形式来撰写。时至今日, 西方学校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解、讨论、师生角色反串、指导学生读书、布置课程论文等几种。笔者将这些方法运用到了自己的“国际政治学”课程教学中。
(1) 讲解。讲解是传统教学方法, 笔者以此法向学生讲授国际政治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此法仍是基本的教学方法。
(2) 讨论。受哈佛大学哲学教授桑德尔的网络公开课的启发, 笔者在“国际政治学”课程教学中把讨论环节作为课堂的主要环节 (该环节所花时间占课堂教学时间的比例达到50%以上) 。每次备课, 笔者都会根据课程内容, 设置若干个富有思辨价值和意义的讨论题, 随后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学生就讨论题进行独立思考, 然后自由发言, 阐述和论证自己的观点。持不同观点的学生可进行辩论。笔者在学生阐述完观点和结束辩论后, 总结和评析各种观点。最后, 笔者提出自己的观点, 供学生参考。讨论环节能够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 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3) 师生角色反串。师生角色反串的意思是:笔者在每次课结束前都会邀请一位学生担任下次课的临时教师, 要求其用心备课, 查找资料, 准备课件, 在下次上课时安排其上讲台讲大约10分钟的课程内容, 笔者则退到学生座位上, 充当学生, 认真听课。当“临时教师”讲完后, 笔者再登上讲台, 对其讲课进行点评。该方法能够全方位锻炼学生的教学基本功 (尤其是独立思考能力) , 为其将来从事教师职业打下基础, 因而颇受学生欢迎。
(4) 指导学生读书。要学好“国际政治学”这门课程, 光读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因此, 笔者在课堂上向学生推荐一批国际政治学的参考书, 要求他们到图书馆借阅, 并做好读书笔记。
(5) 布置课程论文。为了培养学生的学术研究兴趣和能力, 笔者要求学生分别撰写一篇课程论文, 作为课程作业。论文撰写最能锻炼学生的学术研究基本功 (尤其是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 。
3. 采用新的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传统教学往往“以考试成绩论英雄”, 即以考试成绩作为教学效果的衡量标准。笔者认为, 这种评价方法已经过时, 应采用新的评价方法, 即把学生的课堂表现、充当临时教师的表现与读书情况、课程论文质量、考试成绩综合起来进行评价。如果说传统评价方法属于“平面评价”, 那么新的评价方法就属于“立体评价”。
三、教学效果
从笔者给5个班学生讲授“国际政治学”课程的情况来看, 笔者的尝试和努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踊跃报名担任临时教师, 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他们基本上能够在课后去借阅笔者推荐的参考书, 并做读书笔记。同时能够认真完成课程论文, 并有一定的质量。期末考试成绩还算不错, 大部分学生的成绩在80分以上。
【关键词】继续教育 远程教育 成人教育 相关性 创新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民继续教育体制机制创新研究,GH16630。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7-0033-01
建构终身学习社会的过程,并探究在继续教育以及成人教学和职业教育等多个方面的角色决定等,也都造就了更多的教育体系问题。从现代的继续教育,以及成人教育的基础来看,其中现代化的教学目标,应当作为主要的控制影响因素,而对于研究资源和重复利用的生源竞争以及资源重复等,应当从现代教育机构的社会价值来进行创新分析。
一、继续教育对象的界定创新分析
从现有的政府文件以及教育的资源形式来看,其中不同的教育基础与对象,可从不同的教育基础来进行对象和五种界限上的分析。而在这个过程中,从现有的学历,以及教学的层次出发,可完成对学历要求,以及专业层次上的调整探究。
从现有的教育对象的界说形式来看,不同的教育基础,对典型的创新教育模式等,也都形成了现有教育的整体思路和方向。其中,远程教育的思路,可以从教育的发展方向,以及继续教育的远程教育价值等,都应当作为主要的分析对象。而继续教育的界定对象,也应当从现有的教育基础,以及综合的教育改革形式来进行整体上的界定分析,并完成对整体形态的合理调整。
二、成人教育中的对象界定创新分析
首先,成人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对后续生产的继续教育,以此来确保对教育生产的工作效率提升,并依照经济的发展效率,促进对工作和效率策略上的整合分析。
其次,就我国的成人教育范围来说,从过去的文盲,到现在的大学后继教育,都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为了促进在传统教学思路上的实践性教育。
然后,从当下成人的社会文化角度来看,成人教育,主要包括了对人初教育,以及现代应用教育等多个教育层次上的调整,并根据现有的教育经济层次,来确定对高等教育在不同领域上的有效执行。
最后,关于成人教育的不同教育等级,以及扫盲教育的形态教育分析,可从现有的成人高等教育基础来进行整合分析,并完成对整体教育结构的合理探究,实现资源的全面整合。
而从这些界定来看,成人教育主要涵义,就是对成人进行的继续教育,并确以职业教育为主要教育的发展目标。
三、职业教育的对象界定创新分析
在进行继续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分析过程中,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的界定,也就出现了一定的影响。从现有的成人教育关系,以及对象的界定来看,不同的职业教育基础,可以从高等教育的职业导向来进行分析。而不同的教育的形式,应当从现代的教育执行基础来进行整合分析,并探究在不断发展中,所展现出来的教育形式,通过现有的成人教育招生情况来说,从年龄以及限定的基础形式,实现对表面现象以及整体招生计划和不同下滑的执行形式,完成对教育部,以及网站供应需求上的调整。
职业教育的目的,时为了培养更加职业性的实业人才,通过现有的招生规模,实现对普通高校在学历教学,以及整体教育的成长判定,并以此,完成对整个教育机构上的合理化调整,促进在教育基础上的执行性。在这个过程的界定上,可以从现有的学习基础原因来进行判定,分析新型社会的建设发展需求,通过非学历教育的趋势分析,从而确保对教育入学率的能力调整提升。
四、三类教学形式的相关性以及创新方法分析
从以上的三类教育形式来看,主要的问题,在于对教育对象的界定。而应用远程教育来实现新教学环境的改革创新,则能够有效的促进对整体创新方法和方式上的调整。而从现有的教育资源,以及相关性的教育创新方式分析,也可以更为有效的促进对现代教育方案的促进。
总的来说,相比较传统的教育形式,在应用远程信息技术的教育模式下,不同的教育对象,也都能够更好的保证自身的学习需求,同时,满足对相关性的教学任务执行。在进行这一类的教学执行中,为保证对相关性的教育执行调节,也可以根据相应的创新方向,以及创新的模式,实现对照横踢的教育创新。
参考文献:
[1]市属电大系统远程教育发展研究[C].//2008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论文集.2008:173-182.
【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推荐阅读:
信息素质教育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系论文07-02
浅谈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素质教育06-22
劳动教育与素质教育09-16
基础教育实施素质教育11-11
素质教育作用11-18
素质教育论文职业道德素质论文06-29
素质教育动员报告06-01
素质教育学习记录06-15
初中素质教育方案06-16
小学综合素质教育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