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2024-11-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共7篇)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篇1

增强服务群众造福于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核心,也是我们党的政治理念和政治优势。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通过认真学习胡锦涛同志的专题报告和《江泽民论加强和改进执政党建设〈专题摘编〉》,我深切地感到,党以民为本,国以民为基。人民群众是共产党人的血脉和根基,失去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员先进性就无从谈起。共产党员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心系群众,为民谋利,不断增强服务群众,造福于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强化以民为本观念,政为民执、利为民谋

一切为了群众,是我们党同资产阶级政党最根本的区别,也是共产党员先进性最本质的体现。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无往而不胜,重要的经验是密切联系群众;执政后最现实的危险,也在于脱离群众。求木之长必固其本,欲流之远必浚其源。新时期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必须牢固树立以民为本的观念,坚持一切为了群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

牢固树立群众利益至上的思想。“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是我们党的执政理念和永恒追求。江泽民同志指出,“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不断强化人民利益至上的思想,做决策、办事情,无论遇到多么复杂的情况,都要坚定地站在群众的立场上,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目标,把群众情绪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既要体现对群众长远利益、根本利益高度负责的精神,又不能忽视部分群众正当的现实利益需求。当我们的所作所为与群众利益发生矛盾时,要自觉服从群众利益,以群众的利益需求定取舍。

善于兼顾各方面群众的利益。社会越进步,群众利益愈呈多元化。坚持一切为了群众,就要最大限度地兼顾好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的群众利益,这是时代发展向共产党人提出的新要求、新课题。一切为了群众,就要认真研究并尽快适应这种要求,正确反映、妥善协调、统筹兼顾各方面群众的利益,充分考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关心的问题,尽可能使更多的群众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不能照顾了一部分群众的利益,却又损害了另一部分群众的利益。要通过执政决策的公开与透明,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从而把党的先进性与人民性、时代性有机地统一起来。

坚决摒弃损害群众利益的各种行为。坚持一切为了群众就要努力为民谋利,而不能有损民利。为民谋利则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对领导干部来讲,要把为民谋利作为谋求发展、追求政绩的最终目的,切不可追求一时表面繁荣,搞劳民伤财的短期行为、政绩工程。实践证明,那是对人民群众利益的最大侵害。要注意防止把领导者个人或单位部门的利益当成群众的需要,为了跟形势、赶潮流、求政绩而上项目、搞建设,把所谓的政绩变为留给后人的沉重包袱,直接损害群众利益。要防止追求形式上的一时轰动,搞花架子,做表面文章,与群众需要背道而驰。更不能漠视群众疾苦,滥收费、滥罚款,欺压勒索百姓。

二、妥善化解人民内部矛盾,排解民怨、凝聚民心

在新的历史时期,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我们党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我们正处在社会转轨时期,深化改革必然触动原有的利益格局,人民内部矛盾随之日渐凸显,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这是我们躲不开也绕不过的。对此,我们必须勇于面对不能回避,积极疏导不激化矛盾,通过健全机制,及时化解矛盾,排解民怨、凝聚民心,使我们党在执政过程中赢得广泛的群众基础。

敢于正视问题,不回避矛盾。近年来,由于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失地农民增加,人地矛盾突出;经济市场化程度迅速提高,国企改革、改制,下岗职工增加,一部分群众生活还很贫困;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提高并趋多样化,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的难度加大;人们受各种思想观念影响的渠道明显增多,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现在是我们发展最快、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同时也是群众意见比较多的时期。应当看到,群众意见多并不全是坏事,这反映出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需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提高了,也说明我们的政治生活更加民主,群众有什么要求可以直言不讳了。我们对群众的意见必须高度重视。如果回避矛盾,见到问题绕着走,推诿扯皮,不负责任,小矛盾也要汇聚成大矛盾,个性矛盾也可能酿成全局性矛盾,甚至造成一定程度的震荡,影响党和群众的关系,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因此,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要从我做起,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敢于正视矛盾,积极疏导矛盾,善于化解矛盾,用真情感染群众,用真心打动群众,用真意温暖群众,使群众感受到党的温暖,与党同心同德。

注重健全工作机制,妥善化解矛盾。整合基层矛盾纠纷调处组织、建立健全规范长效的排查调处工作机制,是排解纠纷、妥善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途径,也是顺遂民愿、维护好群众利益的关键所在。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社会常态下的管理,而对非常态下的突发性、群体性事件,则缺乏应对的经验。对此,我们要按照胡锦涛同志的要求,建立健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工作机制、社会利益协调机制、信访工作责任制、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节等方法,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全方位、多层面、多角度排查矛盾纠纷,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同时,要为群众提供一个畅通的反映问题的渠道,努力做到小事不出社区(村),大事不出街乡(镇),难事不出区县(市),矛盾问题不上交。要认真倾听群众的呼声,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按照早发现、控制住、处置好的目标,妥善处置好群体性上访问题。群体事件宜疏不宜堵,宜散不宜聚,千万不能人为地激化矛盾。要充分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联系群众、化解矛盾、理顺情绪中的作用,多做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和引导广大群众维护大局、理解改革、支持改革,自觉为党和政府分担暂时困难,团结一心,共创改革发展大业。

三、关心群众切身利益,为民解难、为民创安

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安居乐业,是人民群众最大的期盼和最大的利益,也是新时期我们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努力方向和重大任务。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到一切为了群众,就要抓住“第一要务”不放松,倾情倾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直接、最具体、最现实的切身利益。

高度重视解决“三农”问题。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也是我们执政为民必须解决好的重大问题。从我市情况看,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一半左右,尽管去年农业大丰收,农民的收入大幅度提高,但“三农”问题仍很突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没有大的改变,农民增收的压力很大,农村教育、卫生、社会事业严重滞后,还有50万贫困农民没有脱贫。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市的小康,没有农业的发展不可能实现全市经济的振兴,没有农民的富裕就难以建成和谐的社会。因此,要为人民执好政,就必须高度重视农业、特殊关注农村、真诚关爱农民,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努力扩大招商引资,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大幅度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逐年加大对农村社会事业的投入,积极发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作用,使广大农民尽快富裕起来。

关注和保护好特殊困难群体。关心困难群体并竭尽全力为其排忧解难是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生动体现。宇新同志曾经明确地提出:“关心群众生活,首先要关心困难群众的疾苦;为广大人民谋利益,首先要为困难群体谋好利益。”困难群体是社会转型的产物。对于我市这样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较深、改革任务艰巨而繁重的城市来说,来自困难群体的压力更为沉重。困难群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产业工人和农民,他们是我们党的阶级基础,计划经济时期为共和国的成长做出了很大的牺牲和贡献,改革开放后却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其中相当一部分人生活遇到了暂时困难。我们要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的道理,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尽最大努力关怀和帮助困难群体,像胡锦涛同志要求的那样,对他们“生产生活面临的这样那样的困难”,如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社会保障和扶贫解困等,“一定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去帮助解决”,真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真正把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体现到救群众所急、帮群众所需、解群众所难的具体工作中。

深入开展创建“平安哈尔滨”活动。平安是最大的民愿,是安居乐业的基本保证。创建“平安哈尔滨”,让人民群众在安全、安稳的社会环境中生产生活,是我们服务群众、造福于民的具体体现。目前,我市的社会治安形势总体上是平稳的。去年全市刑事发案在2003年大幅度下降的基础上又下降5.5%,人均发案率降到了万分之三十二,在全国14个大城市中最低,没有发生影响大、危害大的严重恶性事件,群众安全感有所增强。但影响社会治安的各种不确定因素仍然大量存在,治安形势不容乐观,同人民群众求富求安的要求仍有不小的差距。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平安哈尔滨”创建工作这个平台,以“强化一个中枢、建立四道屏障、完善五个网络”为框架,巩固社区警务成果,层层创建平安区、县(市)、乡(镇)、单位,构筑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城市治安防控体系,切实提高防控能力。要继续坚持严打方针,强化命案必破理念,继续狠狠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打击“法轮功”的破坏活动,狠抓“法轮功”分子的教育转化工作。要坚持执法为民,从严管束队伍,提高办案效率,保证办案质量,从机制上解决执法不公、徇私枉法的问题,努力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要以加强社会管理为核心,不断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应对各种城市灾害和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提供祥和安定的社会环境。

四、发挥群团和统战作用,集中民智、反映民愿

共产党人的先锋模范作用,只能在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奋斗的过程中才能发挥出来。群团组织和统一战线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动员和团结一切社会力量共同推动时代发展和实践进步,必须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集中民智,反映民愿,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发挥群团组织作用,不断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群团组织同他们各自所代表的群众之间有着天然的亲缘关系。党的群众工作在很大程度上要靠群团组织来实施和开展,党的群众工作的能力强不强,在很大程度上要看群团组织工作的能力强不强。放手依靠群团组织做好群众工作,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我们必须建立健全社会利益的沟通渠道和协调机制,引导各个利益群体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解决利益矛盾,自觉维护安定团结。要继续发挥群团组织在下岗失业职工再就业、扶贫济困和维护职工、妇女、青少年合法权益中的积极作用,在改革过程中要做到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一道去做,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一起解决,把党委和政府的关怀传递给群众。要认真研究和准确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探索新途径新方法,不断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尤其要善于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等方法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

发挥统一战线作用,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统一战线工作是党的政治工作和群众工作的特殊组成部分,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江泽民同志指出,统一战线的根本任务是争取人心、凝聚力量,为实现党和国家的宏伟目标而团结奋斗。我们为民执政,不能丢掉这个法宝。要继续发挥人民政协和各民主党派在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维护稳定方面的作用,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扩大有序的政治参与,推进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促进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同时,要充分调动社会各阶层的作用,不断巩固社会主义劳动者之间的团结。必须充分发挥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根本力量的重大作用。必须不断加强同包括新的社会阶层在内的全体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团结,积极调动他们的创业热情和创新活力,鼓励支持他们在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解决就业、增加税收和促进社会稳定、缓和人民内部矛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积极贡献力量,从而不断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五、牢记党的根本宗旨,体察民情、甘当公仆

胡锦涛同志指出,能不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衡量一名共产党员是否合格的根本标尺。党员领导干部要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必须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做到深入群众、体察民情,清正廉洁、当好公仆,勤政高效、为民造福。

深入群众,端正对人民群众的态度。江泽民同志指出:“政治问题,从根本上说,就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和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说到底是个感情问题。感情问题解决了,就能够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真心诚意地为人民谋利益,甘当公仆,永葆先进性。当好人民的公仆,要心里始终装着群众,视人民为衣食父母,时刻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坚决克服官僚主义。要主动贴近群众,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切忌嘴里不离群众,身子远离群众;表面尊重群众,心里漠视群众;要经常深入群众,带着感情为群众排忧解难,做好释疑解惑、疏导情绪、化解矛盾、凝聚人心的工作。总之,就是要以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实际行动,把党的温暖送到群众的心坎上;以党员干部的先进性感染群众、引导群众、教育群众,为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而尽心尽力。

勤政高效,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甘当公仆,不仅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而且要有勤政高效的行为和作为,这是党员干部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的外在表现,是执政为民的基本要求。只有始终坚持勤政高效,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满足人民的需要,真正体现党员的先进性。目前,一些党员干部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简单粗暴、独断专行、推诿扯皮、办事拖拉等“浮、粗、骄、懒”的工作作风,不切实转变这种工作作风,势必影响党同人民群

众的关系,失去人民群众的信任与支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到勤政高效,就要坚持勤奋工作,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兢兢业业地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一流业绩。

清正廉洁,树立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勤政高效需要以清正廉洁为保证。清正廉洁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是领导干部必备的思想道德品格,也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基本要求。不廉洁就没有先进可言,也必然要脱离群众,影响党的形象。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和生活方式日趋多样性,有些党员受社会上消极因素的影响,心理失衡,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漠,甚至以权谋私,严重损坏了执政党的形象。面对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诱惑,我们需要像洗脸、扫地、消毒那样,日复一日做到警钟长鸣,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从思想到行动、从工作到生活、从大事到小节,全方位构筑起拒腐防变的坚固防线,像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任长霞那样,对人民怀着赤子之心,始终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自觉维护和树立党员领导干部甘当人民公仆的良好形象。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篇2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 开展社会主义建设, 已经走过了86年的光辉历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 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和力量源泉。共产党来自人民, 植根人民, 服务人民, 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就是为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奋斗。我们党86年的一切奋斗, 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明确指出, 我们党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最大利益为出发点, 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人民服务。成为执政党以后, 党掌握了国家权力, 党的任务、地位和所面临的形势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中国共产党必须回答为什么执政、为谁执政、怎样执政的问题。一句话, 执政的本质是什么。党的前任总书记江泽民同志指出,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三个代表”的中国共产党, 其执政的本质就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胡锦涛总书记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班上的讲话也明确指出, 立党为公, 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原则, 执政为民是共产党执政的本质。

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的根本宗旨的本质内涵

在执政的条件下, 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的本质内涵, 就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共产党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同时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谈到党的性质与宗旨时说, 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 “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 (《马恩选集》第2版, 第1卷, 第285页) 这就从根本上明确了共产党没有任何自己的私利, 它的全部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都是为了工人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的利益而奋斗。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 中国共产党从它一成立起, 就投入挽救民族危亡的革命斗争, 自觉地把民族解放的重担挑在肩上, 领导中国各族人民, 为争取中华民族独立、自由富强而奋斗。因此, 毛泽东同志把中国共产党立党的宗旨概括为一句话“为人民服务”。建党86年来, 无论在艰苦卓绝的民主革命时期, 还是在和平年代,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这一根本宗旨。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 邓小平针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 明确指出, 判断改革和建设成败的标准是“三个有利于”, 并多次强调, 党的各项改革政策和工作, 都要始终考虑“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拥护不拥护”,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进一步丰富了党的根本宗旨的内涵, 使党的宗旨充满了时代精神。正是我们党坚持以邓小平的“三个有利于”和“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拥护不拥护”为标尺来要求、衡量、评价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部政策和工作, 我们党才赢得了人民对改革的支持和理解, 才领导和团结全国人民取得了改革与建设的巨大成就。可以说,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我们党就会因全国人民的拥护和支持而无往不胜。而背离这一宗旨, 我们党就必定会失去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在执政的条件下,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不仅反映在党的政治纲领、路线政策中, 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广大党员的实际行动来体现。因此, 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对党员的核心要求。建党以来, 广大党员努力实践党的根本宗旨, 以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党的辉煌历史, 铸造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和磊落党魂。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千百万共产党员为了祖国的强盛和人民的幸福而艰苦创业, 忘我工作献出自己的全部智慧和心血。进入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党中央殚精竭虑领导全党在实践中努力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坚持经济体制改革, 坚持政治体制改革, 改革党的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 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使我国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人民生活水平空前提高。我们党能在执政和改革开放条件下, 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 度过一个又一个难关, 就是因为党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坚持为人民谋利益。我们党历经磨难而强大, 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能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时巍然屹立并欣欣向荣、不断前进, 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坚持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这一根本宗旨。

二、要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在执政的条件下, 共产党面临的考验, 是能否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 始终如一地坚持党的根本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夺取全国政权以后, 党面临着很多困难和严峻考验。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艰苦奋斗的作风和严明的纪律, 令人耳目一新。广大劳动人民以翻身做主人的崭新面貌和空前的革命热情迅速投入到恢复生产, 重建家园的工作中去。同时, 党也面临着滋生骄傲自满、享乐腐化等腐朽思想的侵蚀。对此, 党中央在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了一场“三反”运动 (即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 清除了党和国家干部队伍中的腐败分子。特别是严惩了党内刘青山、张子善两个大贪污犯, 对执政党的干部敲响了警钟, 也向全国人民展示了执政党反腐败的决心, 深得全国人民拥护。改革开放以来, 我们党针对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情况新问题, 一直强调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坚决反对以权谋私和腐败现象, 努力遏制形形色色的权力腐败。对于执政党来说, 权力腐败是危及党执政的最大祸害。在改革开放条件下, 不少党员干部经受不住考验而中箭落马。2000年, 胡长清、成克杰等高级干部的严重罪行受到严惩, 进一步引起全党和全国人民的高度关注和忧虑。所有这些干部的问题都与权力腐败直接关联, 极大地损害了党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 直接影响到党执政的“合法性”, 关乎党的生死存亡。2007年5月29日, 中央纪委印发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 表明加大对国家工作人员中的共产党员, 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涉及权钱交易案件的查处力度。事实表明, 我们党是任何敌人都压不倒、打不垮的, 但党内腐败却可以成为党的致命伤。如果腐败得不到有效遏制, 党就会失去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动摇党执政的社会基础, 进而丧失执政地位。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就要搞清楚我们手中的权力是谁给的和为谁掌权执政以及怎样掌权执政等一系列问题。执政党的党员干部是受人民的重托, 来管理、行使手中的权力的。党员干部的职位越高, 权力越大, 责任就越重, 为人民服务的要求也就越高。如果在思想认识上出现偏差, 势必在实践上步入歧途。在反腐败斗争中, 有一位市长讲:“我们这些人是处在高危职业的高危职位。如果头脑不清醒, 离监狱只有半步之遥”!党员干部, 特别是身居高位的领导干部, 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 情为民所系, 利为民所谋, 诚心诚意为人民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

三、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才能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历史。当前, 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阶段, 我们正在朝着现代化国家迈进。毛泽东同志在建国前夕曾满怀激情地讲, 我们已经取得了全国的胜利, 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今后的路更长, 工作更伟大、更艰苦。那么现在, 我们党已经在实践中找到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目标已经明确, 中国共产党将领导中国人民创造新的业绩, 谱写更加辉煌的历史篇章。

在现阶段, 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首先就要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领导全国人民努力奋斗。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以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的新技术革命为主导的第三次产业革命, 注定要改变世界经济、政治格局, 这一新的机遇对于致力于新世纪实现伟大复兴, 跻身世界强国之林的中华民族是不可多得的历史良机。我们民族要在新的世纪里实现伟大复兴, 关键在前50年, 而前50年的关键, 又在世纪初的前20年。这20年是我国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也是我国实现跨世纪发展新“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到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奠定未来长期发展基础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 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 要求他的每一个组织, 每一个党员干部乃至普通党员, 都要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 做好各项工作, 为努力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衡量判断一个政党是先进的或落后的标准, 最根本的是看其在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党80多年斗争历史的结论之一就是:中国共产党是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政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将进一步证明,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领导中国走向光明、走向富强的,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党。

其次, 要努力推动先进文化建设,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当今世界, 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 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先进文化在中国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思想保证, 是凝聚和激励全国人民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的精神力量, 是我们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体现。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中, 自觉推动先进文化的前进, 是我们应当肩负的历史责任。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 就代表着人类先进文化的方向。我们正处在一个创新的时代, 知识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已成为当今时代的潮流。党员干部要积极倡导创新精神, 不断解放思想, 在继承民族优秀文化的基础上, 以开阔的世界眼光和胸襟努力吸收一切有利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文化, 并以创新的精神和辩证扬弃的态度使之与中国的优秀民族文化融合起来, 形成当代中国的丰富多彩又能体现时代精神的先进文化, 切实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其三, 要千方百计谋求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才能始终使党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才能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一个千方百计追求特殊利益的政党, 最终必然遭到人民的抛弃, 这是苏联和东欧共产党人留给我们的一条深刻的经验教训。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在执政条件下最为本质的要求就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而能不能、是不是真正做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不在于我们怎么说, 关键在于怎么做。胡锦涛总书记曾指出:第一,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必须落实到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方针政策的工作中去。第二,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必须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第三,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必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只有坚持这种务实精神, 才能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使党的执政地位更加巩固。

坚持立警为公 确保执法为民 篇3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具体到公安系统,学习贯彻好十七大精神,关键要做到实现立警为公、执法为民。同时,必须看到,随着国家民主法治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公安机关坚持执法为民思想的进一步深化,公安执法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开始浮出水面,日益影响着公安执法工作的和谐发展,亟待我们从建设和谐社会和执法为民的新视角,从理论与实践上加以探索。

一、“执法为民”是由党的宗旨决定的,是历史赋予的使命

(一)新的时代需要“执法为民”的理念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首先,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城市化、工业化步伐加快,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逐步形成,我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新的重大变化。其次,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执政党面临的环境和所处的地位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基于上述认识,中国共产党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宗旨,重新概括和表述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也及时提出了“执法为民”的总体要求,这是现代执法理念的深化和发展。

(二)“执法为民”具有丰富的内涵

在新的历史时期,执法为民的科学内涵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具体内容:

第一,维护和尊重人权,树立民本意识。惩治违法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是法律赋予公安机关的神圣职责。

第二,突出服务与创新。世界在变化,时代在前进,尊重基本人权、重视公民权益,处处体现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创新管理、突出服务,是新世纪新阶段公安执法的永恒主题。

第三,实现法律的公平和正义。公安机关既是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者和良好社会秩序的维护者,又是人权的保障者与人民安居乐业的守卫者,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居于重要地位。公安机关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与实现全社会公平和正义中的重要价值,具体体现在执法为民的工作中。

第四,追求全社会的平等与效率。公安民警要做到执法为民,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思想上牢固树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意识,把公正执法当作人民警察的神圣职责,不折不扣地去执行,使执法效率在执法的公正中得到彰显。

二、“执法为民”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一)“执法为民”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内在要求,是法治精神的重要体现

人权意识、公正意识、民主意识、文明意识等新的观念随着社会进步逐渐深入人心,这就要求公安机关树立法律至上、寓管理于服务的理念,把为社会和公众提供良好的公共安全服务作为主要职能。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内在要求,也是法治精神在公共安全方面的具体体现。

(二)“执法为民”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规范化、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内容

公安机关作为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其信用是政府信用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政府的形象和声誉。打牢执法为民的思想,坚持严格依法为民办事,是公安机关服务市场经济建设、积极参与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举措。

(三)“执法为民”是贯彻落实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现的具体体现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中最根本最核心的内容是始终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我党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的。公安机关干警在开展各项执法工作过程中只有认真贯彻落实邓小平理论,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真正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切实体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才能真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

三、公安队伍建设迫切需要加强“执法为民”建设

当前,影响公安队伍建设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五重五轻”问题上:

一是重管理、轻服务的问题:二是重打击、轻保护的问题;三是重利益、轻声誉的问题:四是重上级、轻百姓的问题:五是重权力、轻法纪的问题。这些问题,虽然只是在少数地方、少数人员中存在,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安部门的整体形象和队伍的建设,务必引起高度重视。

四、正确处理六个关系,牢固树立六种意识

1,正确处理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关系,牢固树立“人权”意识。2,正确处理执法环境与执法水平的关系。牢固树立提升“执法素质”的意识。3,正确处理执法权力与执法权威的关系,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威”观。4,正确处理执法监督检查与执法质量的关系,牢固树立“监督”意识。5,正确处理法律无情与执法有情的关系,牢固树立“有情执法”意识。6,正确处理依法作为与不作为的关系,牢固树立“依法履行职责”意识。

五、坚持立警为公,确保“执法为民”落到实处

(一)要充分认识执法为民的深刻内涵,切实打牢执法为民的思想基础

“执法为民”中对于“民”的理解,从广义上讲。应为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我们在强调公安机关的专政职能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公安机关的保护职能和服务职能。只有让广大民警真正懂得为谁掌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打牢“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根基。加强公安法制建设,在公安工作和执法活动的各个环节充分保护和体现人民群众基础利益,才能严格、文明、公正执法,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才能履行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重大政治和社会责任。

(二)要强化服务意识,牢固树立“三个理念”,努力实现执法为民和公平、正义

第一,要树立“依法治国”理念。要牢固树立依法行使权力的法制意识,严格按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办事,正确使用权力,防止滥用权力,这是整个公安工作的生命线所在。

第二,要树立“人民公仆”的理念。公安民警要始终牢记手中的权力属于人民,执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以维护大多数人民的利益为根本原则,以人民的评判为工作的直接动力,以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和监督为根本措施。

第三,要树立执法就是服务的理念。虽然大量的执法工作是以管理的形式出现,但实质上执法是服务,管理也是服务,执法与服务是统一的。只有强化服务理念,才能体会到一切权力来自于人民,才能做到为了人民的利益去行使权力,才能将为民执法、文明执法、公正执法落到实处。

(三)要强化教育培训,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

提高执法水平和综合素质,有效的途径是强化教育培训。全面强化教育培训工作。坚持岗位练兵、技能练兵和体能练兵,把教育培训渗透到公安工作和日常教育管理的各个环节,使民警切实掌握执法为民的技能和本领。

(四)要以德治警,从严治警,切实加强公安队伍建设

以德治警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实现从严治警,就是要牢固树立队伍建设是根本、是保证的思想认识,把端正执法思想、转变执法观念与加强队伍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从严整顿队伍,严厉查处问题,不断提高民警的执法素质,确保执法民警有资格、有能力担当执法重任,才能在执法中做到严格、文明、公正。

(五)要进一步完善执法监督机制,切实加大监督力度

1,完善内部执法监督制约机制。各级公安机关要建立健全公安刑事执法、行政执法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落实以执法责任制和错案追究制为主要内容的内部监督机制。

2,抓好上级对下级机关的监督指导。上级机关要从执法工作的各个环节严格、细致地把好执法监督关,针对重点问题进行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切实在政策、法律、程序上把好关。

3,健全外部监督制约机制。要自觉接受人大、政协、人民群众和社会的监督,加强同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等司法机关的联系,对其提出的意见和问题及时整改。同时,要进一步完善警务公开制度。积极拓宽监督渠道,完善举报、投诉、信访、新闻等监督措施。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学习胡锦涛总书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思想,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精神。2.学习了解政论文的写法。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思想以及文章的行文结构。2.难点: 政论文的写法。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略)

二、作者简介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1942年12月生,安徽绩溪人,1964年4月入党,1965年7月参加工作,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河川枢纽电站专业毕业,大学文化,工程师。

三、关于“三个代表”:

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提出“我们党之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能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5月将此归纳为“三个代表”。

胡锦涛在建党八十周年强调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根本目的就是要推动全党更好地带领人民群众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四、把握文章的结构

第一部分(第1段): 提出论点: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是最重要的。

第二部分(第2-8段): 论述为什么要坚持和如何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第三部分(第9段):总结全文,提出号召。

五、课文分析

1.为什么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是区别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2.坚持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有什么重要意义?

只有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3.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途径是

落实“三个代表”

4.怎样具体实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1)必须落实到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方针政策的工作中去。(2)必须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3)必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

5.在提出要求之后,用了哪个具体的例子来展开论述?为什么要引用此例子?

--抗击“非典”

有力地证明“只要我们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说明中国共产党一定能够把“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三个代表”的精神落到实处。6.中心思想:

胡锦涛总书记在本文中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8个字高度概括了“三个代表”的本质,强调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六、联系实际: “三个代表”落实到生活中的例子。

我们伟大的党已经走过了83年的历程,已经从最初的几十人发展到现在的6800多万名党员。他们是来自不同行业的优秀共产党员,他们在各条战线上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的名字已经或将要铭刻在几代中国人的心灵深处。今天,让这些留存在心底的永不褪色的记忆再次涌动激情。

在这里我给大家准备了几个优秀共产党员的资料,大家看看他们是谁。

牛玉儒:领导干部的楷模。呼和浩特的当地群众都管他叫“平民书记”。就任呼和浩特市委书记只有493天的时间,牛玉儒实践了他“活着一分钟,工作六十秒”的誓言。城市在一天天地变美,百姓的生活开始有了起色,而他们爱戴的牛玉儒书记却永远地离开了他们。

徐振超:一个“老三届”出身的普通工人。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进程中,他始终站在时代前列,顺应社会前进的潮流不断发展自身。我国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公司以许振超为队长的桥吊队,创造出每小时381自然箱的码头装卸效率,近日被交通部认定为世界最新纪录。

徐本禹:华中农业大学的在读研究生。这位22岁的小伙子一年前保留研究生学籍2年,志愿到贵州贫困山区义务支教。一年多来,在乌蒙山区腹地的农村小学,他忍受着孤独和寂寞,用爱心精心栽培和呵护贫瘠土地上的花朵,用真诚和行动实践着一名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及一名共产党员的神圣使命。

李素芝:西藏军区总医院的院长、“门巴”将军李素芝。扎根西藏28年的他,把西藏人民的健康看 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通过精湛的医疗技术,良好的医德医风,推动了西藏卫生事业的发展,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医学上的奇迹。

是他们,不断擦亮“共产党员”这四个大字;是他们,一次次触动我们的灵魂;是他们,时刻激励我们奋进!我们的党就是因为有这些优秀的共产党员,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自己的先锋模范作用,就是这些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得党旗的那一抹鲜红,经历了八十三载的风风雨雨,依然鲜艳;党徽的那一份亮丽,承载了八十三年的奋斗与梦想,历久弥新。

七、总结归纳

(一)写作方法:

1.道理论证:例如:我们说,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事例论证:第8段举抗击“非典”战役一例,证明我们党能够坚持好“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能够落实好“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二)语言特点

1.修辞上多用排比,语言较有气势。

如:“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它也是判断马克思政党的试金石。”加点部分用排比句突出一个“谁”。

又如:各级干部都要自觉接受监督、绝不脱离群众,决不贪图安逸,决不以权谋私。运用大量排比,排比的短语、句子在说理时连贯有力,凝炼表达了一个事物的多个方面或不同方面的各种事物。语言的节奏感强,增强文章论证力度,使文章极具感染力。

2.句式上多运用逻辑逻辑性较强的长句子表达丰富的思想。政论文说理严密透彻,往往使用表意严谨的长句,关联词语的准确使用,使事物间逻辑关系清晰地表述出来。

如:我们党80多年来的一切奋斗,无论是战争年代浴血奋战推翻“三座大山”,无论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还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归根到底都是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篇5

(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学习教育是我做好工作,继续前进的加油站在各级党组织广泛开展“增三力、促发展,争先创优”活动收到了可喜成绩的大好形式下,广大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水平明显提高,我也不例外,活动刚开始感觉到:科级干部搞“三个代表”学习教育刚刚过去,现在又要搞什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学习讨论活动,通过学习认识到:广大的中层干部在加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要想继续提高,发展前进,就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牢记,发展是第一要务的硬道理,在开放的市场经济时代,是需要我们回顾走过的路,冷静思考,认真总结得与失的时候,“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学习讨论就像一场及时雨,同时也像前进路上的加油站,使我进一步认清我们国家面临的复杂环境和险峻考验,我的工作中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的“三个代表”要求来指导搞好本职工作的重要一课。加强学习“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

(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学习讨论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干部素质的重要途径的学习讨论活动就是要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坚持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作为着力点。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十六大报告的精髓。是对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新发展和新概括。坚定不移的贯彻党的这一思想路线是保持正确的前进方向。当前正兴起深入学习十六大报告,深入学习贯彻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热潮,必须清醒的看到肩上的历史使命,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坚定共产主义崇高理想信念,真正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在思想和行动上都坚持体现贯彻“三个代表”,做“三个代表”的坚定实践者。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和工作能力

二、刻苦实践“三个代表”,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和工作能力,做到这一点,应从以下三方面去努力: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做好工作的基础作为一名人民的公仆,忠实履行职责,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就必须加强学习。不学习,政治上就不可能成熟。只有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自觉地同党中央保持一致,才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光学政治,还要学业务,更需要政治强、业务精。今后一段时间要认真学习、以适应工作需要。

(二)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做好工作的关键毛泽东同志在《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中说:“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的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党章》也规定了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工作好不好,关键看我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否体现了这个宗旨。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虚心向群众学习,加强个人修养,要具有奉献精神,按照党员要求去做,不计较个人得失,真正坐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篇6

敬爱的党组织:

毛泽东主席的《为人民服务》这篇文字,给我很大的启发和震撼。毛主席说,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的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这是多么清明的思想,时刻反省自己,只为更好的为他人服务。人民服务是具体的。有人说把公众的事情当做自己的事情,只要需要不管大小就去做,这是为人民服务;有人说,为他人做有利的事情就是为人民服务;还有人说,在本职之外做有利于社会的事情是为人民服务。

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和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始终把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作为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切实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具体地、深入地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这就是为人民服务。

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要始终牢记党员的义务和责任,树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当个人利益与党和人民利益发生矛盾时,自觉作出牺牲和奉献。坚持把党和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当人民群众处于危难时刻要挺身而出,勇于为人民献出一切。只要我们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完全彻底地为人民利益而奋斗,就一定能赢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全力支持,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推向新的发展阶段,更好地履行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职责使命。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大于一切,党的一切奋斗和全部工作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古人云“得民心者得天下”,可见群众的重要。真正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把群众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事为民所为”,严格自律,廉洁从政,时刻牢记自己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给的,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决不能用来谋取私利。严格用党纪国法约束自己,坚决抵制社会上的不良风气,防微杜渐,树立***员人高尚的人生观、崇高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情操,永远做一个清正廉洁的人民公仆。党的历史,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和行人民群众的拥护,领导人民夺取革命和建设社会义事业胜利的奥秘所在。在新的历史时期新阶段,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进程中,“人民”的范围更广泛,服务的范围也更扩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是一名***员的应当恪守的宗旨。自觉把自己当成人民群众的勤务员,当成人民群众的公仆,自觉抵制社会上各种不良思想的侵蚀和影响,牢固树立群众路线,无论做什么事,都必须从群众的利益出发,紧紧依靠人民群众。

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基础,不学习毛泽东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不能自觉地、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党中央保持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的高度一致。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的节奏加快,也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更好地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不断加强学习,提高综合素质,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我们要以正在开展的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饱满的工作热情,良好的精神风貌,投入到先教活动中去,认真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作风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我们必须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保持***员先进性落到实处,更好地服务于人民。

汇报人: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篇7

一、为什么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在《中国共产党章程》中第一章第三条党员必须履行的八项义务,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党员八条标准的第二条是这样规定的: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绝对不得假公济私,损公利私。党员是党组织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群众眼里,党员就是党在自己身边的具体形象,是广大群众直接接触、了解党的窗口。因而,党员的一言一行、所作所为,都不仅代表自己个人,而且代表整个党组织。可能有的党员会说,打入党那天起就面对党旗宣誓要为党和人民的利益奋斗终身,怎么现在又要提出什么树立正确的利益观的问题呢?这是因为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各种物质利益的诱惑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发生,同时,也无时无刻不在考验我们。作为一个党员、干部是否树立了正确的利益观,不是看你怎么用嘴说,而是看你行动上怎么去做。一是看你能不能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一心为公,执政为民,廉洁从政,不谋私利;二是看你能不能保持健康的生活情趣,不放松小节,不追求享乐,不玩物丧志,以俭养德,自觉保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三是看你能不能正确对待名利地位,正确看待自己,正确看待同志,正确看待组织,视名利淡如水,看事业重于山;四是看你能不能真心为群众服务,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关心群众疾苦,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以上四个方面用8个字概括即:慎权、慎欲、慎独、慎微。江泽民同志去年在河北考察工作时强调,早在1949年3月5日,毛泽东同志在西柏坡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了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可以说,这是我们党执政以来的一系列事实的忠告,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当前在一些党员、干部中利益观上存在的问题最近一个时期以来,从党中央、国务院,从市、区委到局党委层层召开了安全生产会议,强调加强干部作风,区委书记王子生还就加强干部作风问题作了重要讲话,指出当前我区干部作风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思想观念陈旧,思路不开阔;理论水平与城市化建设不适应,理论水平不高;机关效率与指导基层的水平与基层工作不适应等。联系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对监督所党员、干部现状的分析,我认为存在的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

1、一些党员、干部在业务、技术的学习和掌握上缺乏自觉性,具体表现为:不能规范地、熟练地书写执法文书;执法工作中不能熟练地运用卫生专业法律法规进行查处。

2、个别党员干部不注意在群众中的形象,说话、办事不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混同于一般普通群众。

3、个别党员不是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把工作放在首位,而是把个人的私立看作高于一切,拉关系,办私事忙个不停。

4、一些党员干部不讲奉献讲“时限”,上班卡点来,下班到时准点走,开会、工作不能占用下班时间,没有加班费免谈加班事,计较个人得失。

5、一些党员干部在工作中缺乏肯于吃苦的精神、精益求精的精神,工作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从以上几个方面党员、干部的表现看,可能我们大家会说,难道党员干部只能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摆在第一位吗?这当然不容置疑。因为你是共产党员,党的宗旨要求你必须如此;因为你是人民的公仆,只能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绝不能有三心二意。从这个意义上说,能不能正确对待实际利益,也是检验一个党员干部党性强弱的重要标志。如果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只考虑个人利益而不顾党和人民的利益,你就不配当党员干部。党员干部就不该有任何个人利益吗?当然也不是。我们从来不否定包括党员干部在内的个人物质利益,但必须在发展整体利益的前提下,摆正国家、集体、个人之间以及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一句话,个人利益必须服从于整体利益,服从于党和人民的利益。在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进程中,党员干部,应该比其他社会成员更自觉地顾全大局,做到一切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

三、如何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当今条件下如何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对于党员干部来说,这样的问题应该不难回答。许多人可以讲出成套的大道理,什么先人后己、大公无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等。可当实际利益摆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总有那么一些人为之动心,甚至不择手段地去追逐。可见,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为什么有的党员干部能不计较个人得失,时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摆在首位,而有的人却总是在个人利益的小圈子里打转转,这不能不说是不同的利益观在发生作用。焦裕禄、孔繁森等无数模范人物之所以能够舍弃物质享受,以毕生的精力服务于人民并受到群众的爱戴,就是因为他们树立起了正确的利益观,摆正了个人利益与党和人民利益之间的关系。看看那些党员干部违法违纪的案例你就会发现,当事人几乎无一例外地把个人利益置于至高无上的位置,如胡长清、成克杰、管志成等,他们贪图享乐、见利忘义,甚至为了自己的私利而不惜以身试法。到头来不仅给党的事业带来损失,也毁了自己的前程。事实证明,不同的利益观产生不同的生活态度和作风,左右着一个党员干部的人生之路。树立正确的利益观要做到以下几点:

1、模范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提高理论修养。

2、模范地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增强共产主义信念。还要正确处理党的事业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做到个人利益服从当和人民的利益。

3、模范地发扬党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上一篇:高二绘画试题下一篇:货币理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