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升教学设计

2024-11-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人教版小学升教学设计(精选10篇)

人教版小学升教学设计 篇1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1、谈话,教师介绍国旗。

2、揭题,出示课题,认读生字。

二、初读指导

1、投影插图,请小朋友边看图边听课文录音。

2、再听录音,要求看着课文,听清楚每个字的读音。

3、学生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看拼音多读几遍。

4、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

五星红旗 我们 国旗 升起 立正 敬礼 指名认读,注意正音。齐读生字词。

去掉拼音认读生字新词。

(2)指名分句读。

(3)齐读全文,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三、指导写字。

1、记忆字形。

2、指导在田字格中书写,重点提醒学生“升”中两撇的不同写法,“我”中竖钩和斜钩的区别。

3、学生在《习字册》中描红,临写。教师巡回指导并纠正写字姿势。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升 国 我们 中

2、指名朗读课文。

二、精读训练

1、指导看图,引读第一句。

(1)什么是我们的国旗?

(2)出示句子:五星红旗,我们的国旗。(3)指名读。(4)讲述。(略)

(5)指导学生用骄傲、自豪 语气读第一句话。

2、指导看图,引读第二句。

(1)看,鲜艳的五星红旗已经高高地飘扬在祖国的蓝天,你知道它是怎么升起的吗?

(2)出示句子:国歌声中,高高升起。

教学随笔

(3)投影演示升国旗。

(4)指导读出自豪、崇敬之情。

3、指导看图,引读第三句。

(1)升国旗时,我们少先队员应该怎样做呢?(2)出示句子:我们立正,向您敬礼。

(3)“您”在这里指谁?在生活中你喜欢用“您”称呼哪些人?

(4)指导朗读第三句,读出对国旗的热爱之情。(5)表演读第三句,评价。(6)齐读。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三、指导背诵

1、教师指导引背。

2、学生看图自由背诵。

3、句子接龙背。

4、边背诵边表演。

四、看图,启发想象

五、指导写字:起 立 正 向

1、记忆字形。

(1)说说你有什么办法记住这些字。有哪个字需要小朋友帮忙?

(2)在写这些字的时候,你想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

2、指导在田字格中书写。

(1)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2)教师范写。

(3)学生描红、临写。

六、作业

人教版小学升教学设计 篇2

一、我国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 我国小学数学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掌握不足。据调查表明, 我国全国的角色培训中, 很多老师都没有接触过或者进行过教学内容优化训练。其次, 一些老师对使用的教材也存在认识和理解偏差、不到位的现象。这种对教材的不透彻理解直接导致教学过程中教学环节的认识不清, 对教材的重点难点部分无法真正掌握等。第三, 教师在教学时常常针对解题方法直接予以点出, 而忽略了学生自己探索和研究的过程, 有些老师片面地认为学生对这些内容无法自己研究透彻而直接将方法灌输给学生, 这种传统教学方式会使学生丧失研究兴趣, 无法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以案例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进行分析研究

1. 小学数学教学应不断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学生应熟练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以人教版数学第四册关于除法的部分为例:除法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小学生可以真正做到随心所欲地使用除法, 同时使学生明白除法的使用条件, 教学中要将除法题表现的意图、条件和含义进行正确合理的概括。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使用了大量的情境图片, 这些图片能使小学生更加快速地明确除法含义。例如,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第29页例题3使用了一幅情境图, 图片描绘的是15个小孩子, 5个小孩在一起, 分为3组, 这道题在题目中已经明确了15个人做游戏。此时, 数学老师就应该带领学生充分理解情境图, 明确图片所要描述的真正含义, 最后提出问题, 每5个人作为1组, 一共能分成几组?此时学生就能自然而然地回答出3组, 这说明学生已经把情境图描绘的含义真正理解透彻了。接着, 教师还可以继续发问, 内容是如果将小孩分为3组的, 每组有几个人呢?学生同样能迅速回答, 最后教师将题目进行概括, 这样不仅使得学生学习到数学的除法内容, 同时, 学生还能开始对除法进行实际应用。

2. 小学数学教学应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提高知识的理解能力

以人教版数学第六册第二单元为例:第二单元在专业知识的编排上遵循着由简入繁、由低到高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预先设计一个自主学习环境, 可以在教室内摆小火柴棍、粉笔、橡皮等小件, 让学生应用这些小物品进行思考, 发挥想象, 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本质的理解和掌握。例题, 求15除以5, 实际上就是将15平均分成5份, 然后求每份是多少, 将整十、整百、整千的除法转换成更加容易的二年级除法内容, 同时小学生可以准备15个小棒或粉笔自己动手排放, 从而得到最终答案, 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活跃课堂现场气氛, 同时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在亲自的操作实践中将所学知识予以运用, 从而帮助学生将简单除法应用到大数除法中去。

3. 小学数学教学应不断激励和提高学生自主研究能力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七册为例:第七册教材不仅为小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 同时还为小学生学习数学增加了广阔的研究空间。例如, 当教师教授三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内容时, 教师应将其与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内容相结合, 鼓励学生自己研究, 根据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内容, 将相似的方法一样描绘而成。然后教师再根据描绘的内容予以讲解, 这种方式能帮助学生增强自主探索的能力和积极性。通过这种自主性思维有的同学能够成功得到答案, 无法得到正确答案的, 教师也应及时进行改正, 从而帮助学生提升自主研究的能力。

综上所述, 随着我国小学教学的不断改革和创新,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也不断地创新, 本文通过案例将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和教学方法进行分析, 通过对教学方式的创新, 使学生能够增强概括、自主性活动以及自主探索等能力, 从而使小学生将学习到的数学知识熟练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对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入, 小学数学教学从教材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教师通过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 不断提高小学生数学教学效率, 从而满足日益发展的小学教育事业需求。然而, 目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中仍存在很多问题, 因此, 本文针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进行案例分析, 旨在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解决小学教学存在的问题给出参考建议。

关键词:案例,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

参考文献

[1]干利伟.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有效教学的探索——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打电话”教学为例[J].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 2012 (8) .

[2]郭岚.在生活中提炼, 在探究中发展——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重叠问题”案例与反思[J].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 2012 (2) .

[3]王学兵.例谈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 2011 (10) .

浅析人教版小学语文认字教学技巧 篇3

【关键词】浅析;人教版;小学语文;认字教学;技巧

中图分类号:G623.2

一、小学语文认字教学的技巧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1、游戏识字,激发兴趣

小学生认字,最重要的是培养学习兴趣,只有对文字有一定的兴趣之后才会更加努力的学习。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记忆知识是短暂的,但不得不承认他们记住汉字是很快的与此同时自然忘得也快,针对这个特点,就要想出一些办法来帮助这些小学生,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认字。低年级的小学生,他们爱玩,所以我们便可以通过做游戏的方式来帮助他们认识汉字,在娱乐中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欢腾,这样他们才会对小学语文认字环节产生兴趣。接下来,便要举例子进行详细说明:

(1)电脑版动画认字:电脑的应用,能把原本枯燥的知识变得十分生动、形象,如果加以声音配合会更加吸引这些学生的注意力。比如说在学习“采”这个字的时候,可以配上这样一幅插图,一个树上长了一堆果子,一个大手活灵活现的采摘着果子,然后配上甜美的声音:“采”树上的果子。这样的认字方式,画面鲜亮、声音甜美,这一定会吸引许多小孩子的注意力,帮助孩子们记忆汉字。再比如说,学习“走”这个字的时候,搭配这样一幅动画A:以一条宽广的大道为背景,一个疾跑的人闪现在屏幕。教学中组织学生观察,进行语言训练:(1)这是一个( )的人。这个人( )。(2)他跑得( )。 画面B:出现“走”的字理,加以解说:古人说“走”就是跑的意思。“儿童疾走追黄蝶”就是这个意思,后来才单指步行。孩子们,你们能记住这两个字了吗?你们能记得这两个字的意义了吗?你们除了在这里还在哪里看到过这两个字呢?这样的方式,才能使孩子们真正的理解我们博大精深的汉字,生动形象的表达才是培养学习兴趣的良好开始。

(2)编儿歌、编字诀在开始学习认字的时候,老师要编写一些儿歌或者是字诀之类的文字来帮孩子们进行识字,在这些孩子们学习一写字之后就让这些学生尝试着进行编写。例如:“一点一横,两眼一瞪(六)”。“一口咬掉牛尾巴(告)”。“十人打架八人拉,三人报告一人抓(李)”。“一个小日本,拿了一把刀,杀了一口人,滴了四滴血(照)”。“远看峨眉山不在(我),西下美女谁不爱(要),口中有口难开口(回),法字三点水不在(去)。”这种娱乐的方式,不仅仅增强了学生识字的趣味性同时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重要的是还能是孩子们记这些字记得又快又好又持久。

(3)拾贝壳:孩子们在学完许多字之后,可以让这些孩子们在黑板上画上形状各异、色彩各异的大贝壳,并且每个贝壳中间都写上所学的汉字,每一个上台拾贝壳的孩子都要大声朗读并带动下面的小朋友进行跟读,如果读对了、孩子们就鼓掌;如果读错了、就可以求助同班同学。这个游戏,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也会踊跃参与、争先恐过上台拾贝壳,态度认真、开心愉快,这个游戏巩固了所学知识还能融洽班级氛围。

这些实验都显示了,在认字教学的过程中,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既可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又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其实还可以开展各种有关认字的比赛,比如说让他们识记路标、辨认广告牌等,孩子们会异常兴奋和开心。一句话来说就是,低年级的孩子喜欢做游戏、喜欢竞技、喜欢课外活动,小学语文教师如果能够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那么小学语文教学认字便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多渠道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让学生会自主学习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学实际上就是对汉字、语言的教学,所以孩子们的学习资源也就无处不在,所以要培养这些孩子的的学习兴趣,努力让他们爱学习、乐学习、自主学习,做学习上的主动者。新的人教版《语文课程标准》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认字,在阅读中认字,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汉语、文字的知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汉字识写能力。

1、 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生活中认字

学习汉字、认识汉字,就要培养孩子们留意周边、留意生活、留意细节的良好习惯,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让孩子们在生活中认字,毕竟在课堂上学习的时间是少数的,最重要的还是家庭教育、家庭认字。例如说,在上课时,也可以让学生观看室内的桌椅、电器等那些我们身边常见的事物,鼓励、支持、引导学生说出这些事物的名称,然后再在纸写下来并贴在相应的事物上;回到家,这些孩子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认识室内的一些生活用品,如“衣柜”、“沙发”等;走上街道可留意店铺名称、灯箱广告、海报等。这就是所谓的处处留心皆学问,学习汉字、认识汉字就要处处留心。

2、加强课外阅读,巩固识字成果

小学生想学习汉字是非常困难的,他们还有许多字不认识也不明白其中的含义,所以就应该让这些孩子们通过多种方式积累一定量的汉字,虽然不是能记得很牢靠,但必须让他们时常运用,这样才能够真正的记住。正如古人所言:“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现在每个学生手里都应该有几本书,学校图书室也有一定量的藏书,而且经常对学生们开放,作为教师和家长应正确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好这方面的资源。对于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在校时教师要及时作跟踪调查,了解其阅读效果,家长还可以给孩子念书教他们认字、记字。老师应该对那些读书认真、效果好的学生予以表扬,对于那些读书欠认真的学生、加以引导和鼓励,调动这部分孩子阅读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巩固识字的目的,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欲望。

3、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

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不同、天分资质各异,所以不能用同一套方式来教育他们,然而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优秀获得老师和同学肯定,所以就必须让他们意识到什么才是适合自己的认识汉字的方法?当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识记汉字的时候,往往会得到心灵上的满足和愉悦,并会用饱满的热情来迎接一批又一批新的汉字的到来,他们会更积极的去探索、发现。作为老师,一定不能打击孩子们的积极性,孩子积极性一旦遭受打击就会对这个孩子造成极大的压力和困惑,他们会变得不自信、不开心,老师们不应该要求他们都一模一样,他们需要个性。比如说:孩子们在认识“司”字时,有的学生用“同”字去掉一笔“丨”就变成了“司”,有的学生用“词”去掉“讠”旁就变成了“司”。学习“李”字时,有的学生说“李”就是“十、八、子”这三个字组成的,有的学生说“李”就是“木、子”这两个字组成的。这些情况的出现,都是由于孩子的性格、资质造成的,所以必须加以鼓励、支持,这样有利于激发孩子兴趣。

二、总结:

总而言之,人教版小学语文识字量大、难度也大,给学生和老师带来的压力也大,所以对教师的要求也有所提高,只有有趣、生动、活泼的语文课堂,才能够真正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参考文献:

【1】张行涛、郭东岐主编,新世纪教师素养,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张春明等编写,有效备课,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年版

【3】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绎,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4】李树珍编著,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学苑出版社,2005年版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篇4

1、说课: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法学法、说教学程序。案例:《分数的初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模拟片段教学:说教学程序。

2、说课的“说教学程序”:复习铺垫、新授、巩固、综合运用、拓展延伸、小结等;模拟片段教学的“说教学程序”:一般说“新授”部分。

3、说课主要说“为什么这样教”,模拟片段教学重在“怎样教”。

二、模拟课堂片段教学应注意的几方面

1、要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情境;教师的语言表达:要注意教学语言的转化;教师的教学语言;学生的汇报交流:直叙、转述

2、要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如: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学课本等。

3、要体现课堂评价的多元;教师评价、学生评价适时、恰当。

4、要展示板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与课堂教学同步(及时);有所选择;字体规范;布局合理。

5、不能出现科学性的错误;如:《平行与垂直》 《认识几分之一》 《连续退位减法》。

6、要注意培养学生数学信息收集、整理和交流的能力;

7、要体现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8、要关注学生方法多样化,体现学生不同的思维方式;学生不同的解法、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表述等要能及时板书。

三、不同领域的教学内容应有所侧重

1、计算具体情境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注重算理的引导与表述(如:9加几,凑十法);板书的巧妙设计:色笔、横线、位置

2、空间与图形教师的演示;学生的动手操作;

案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3、统计与概率学生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板书不可少;案例:《复式条形统计图》

4、解决问题学生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学生解题方法的多样化。

四、其它一些问题

1、如何开头?

2、教学目标要说吗?

3、复习多长时间比较合适?《商的变化规律》

4、如何小结?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篇5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P72-74“连加、连减”

【教材分析】《连加连减》是第六单元的又一难点内容。之前我们的学习只需一步就可完成计算,而在此课,要分为两步进行计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要用第一步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为了帮助学生顺利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并克服因为看不见第一步计算的得数的计算障碍,使课堂更生动,学生积极性更高,教材编排上采取了两项措施:一是在连加、连减计算前各安排了一幅生动的插图,利用小鸡走来和离去的过程,生动地反映出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二是在算式中用线标明计算顺序,并注目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以此把第一步计算的结果变成看得见的数,从而让学生克服因记不住第一步计算的结果而无法连续计算的障碍。

【学情分析】连加、连减虽然不是加法和减法单元的教学重点,但却是本单元的难点之一。连加、连减是在学生学习了10以内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安排。通过教学,使学生体会这两类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从而扩大学生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并为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打下必须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这一知识的自身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充分引导学生联系具体情境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理解运算顺序,掌握计算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具体情境多观察、多讨论、多表述,在多样的活动中深入领会并掌握知识。

【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是对学生主体地位,教学中师生基本关系的最新论述。反复单一的练习形成计算技能,往往忽视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使计算的学习变得乏味无趣,对学生的发展极为不利。我在教学连加连减这一课时进行了这样的思考:首先一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中已对连加连减有了一定的认识,缺少的是把这些零星的数学知识的系统化;另外,一年级的孩子仍然以游戏玩耍为精神食粮,孩子需要通过半游戏半学习的过程进行学习;而且一年级孩子的注意力一般只能稳定持续15到20分钟。因此,教学时我设计小青蛙回家的故事贯穿整节课的教学,把枯燥无味的计算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在具体有趣的故事情境中主动去探究学习,通过质疑,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真正地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同时在故事中学会做人要待人友善,懂得与人分享、与人合作,学会独立解决问题,懂得孝敬长辈。【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情景建立连加、连减的数学模型,理解连加、连减的具体含义,会进行10以内连加、连减的计算。

2.培养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和能力。

4.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体会连加、连减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5.使学生学会做人要待人友善、懂得与人分享、与人合作、学会独立解决问题和懂得孝敬长辈……等等的好品质。【重点、难点】

让学生联系实际情境,体会连加、连减意义和理解运算顺序,学会计算。使学生理解图意列出算式。【教学准备】

课件、小红花 【教学过程】

(一)趣味复习、导入

1.播放动画儿歌“小青蛙找家”

一只小青蛙,呱!要呀要回家,呱!跳跳,呱呱!跳跳,呱呱!跳跳跳,呱呱呱!跳跳跳,呱呱呱!小青蛙回到了家,呱!

【设计意图:在开始就播放儿歌“小青蛙找家”让学生唱歌热身的同时,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儿歌并非只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为后面的教学创设一个有趣的故事而作铺垫。】

2. 出示小青蛙和妈妈碰面时的情境对话。

青蛙妈妈:小青蛙,你真棒!能勇敢地独自回家找妈妈,妈妈真开心!你是怎么样回来的?

小青蛙:我一路跳回来,经过池塘。池塘可大了,但有好多口算荷叶,我每答对一道口算题,我跳得可远啦!一下子就过了池塘呢!

青蛙妈妈:口算荷叶?那可是什么样子的?

3.复习口算题。(课件出示口算荷叶)

请同学们跟小青蛙一起算一算,看谁跳得最远最高!

【设计意图:一年级小朋友都喜欢听故事。在教学中把“小青蛙找家”的主角“小青蛙”带到教学中,创设小青蛙与青蛙妈妈讲述独自回家的所见所闻,讲述从池塘跳回家的路上经过的“口算荷叶”,只要答对就能跳了很高很远,这样的设计,让平常枯燥的复习题变得有趣又神奇,让学生带着好奇的心情复习旧知,同时让学生期待着“小青蛙”后面的经历——究竟“小青蛙”还遇到些什么事情?】

(二)探究新知。

1.情境延伸导入新知,初步感知“连加”。小青蛙:妈妈,我回来时给您捉了些虫子。

青蛙妈妈:小青蛙你真乖!你是在哪捉的?捉了几只?

(课件逐一出示小青蛙经过的池塘边、大树下和禾苗田)a.让学生看图,说一说小青蛙一共捉了几只虫子?为什么? b.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3+2=5(只)5+4=9(只)

c.魔法合体:同学们真利害,一下就能帮小青蛙用两道加法算式算出它一共捉了9条虫子。现在让老师来当魔法师,我能把这两个算式合成一道加法算式。我变(课件演示两道加法算式合成一道连加算式的过程)。板书:3+2+4=9(只)

d.请同学们看看,这个3+2+4=9(只)与3+2=5(只)5+4=9(只)有什么共同点和区别?

e.教师说明:像这样有2个加号连续想几个数相加起来的算式叫做“连加”。(板书课题:连加。)

【设计意图:小青蛙是一只孝顺的青蛙,回家路还不忘为妈妈捉了些虫子做礼物,青蛙妈妈问小青蛙一共捉了几只青蛙?让学生带着看故事的心情帮助小青蛙算一算,在培养学生应该学习小青蛙的孝顺的同时,老师利用课件显示把两个两位加数的加法算式合成一道连加算式,让学生在生动的变化同初步认知连加。同时,也为后面的数学故事做好铺垫。】

2.学习连加的计算方法。

课件出示小青蛙装虫子的盒子:盒子里为什么只剩下1只虫子? 【设计意图:“小青蛙明明捉了9只小虫,为什么盒子里只有1只?”这里创设了一个悬念,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带着疑问在课堂中寻找答案;为后面数学故事发展和拓展作铺垫。】

小青蛙:我又经常一条小村,遇到了5只小鸡,我们玩得可开心啦!后来跑来了2只小鸡,接着又跑来了1只。你知道我一共跟多少只小鸡交朋友?

(1)课件演示小鸡图(动态)。请学生仔细观察

a.你看到了什么?(原来小青蛙遇到5只小鸡,先跑来了2只,又跑来了1只。)

b.根据你看到的,你可以提什么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只小鸡?)

学生复述图意,指名说,同桌说,齐说。(2)尝试列式。

师:要知道一共有几只,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做?(加法)你是怎么想的?

a.随生汇报,师板书:1)5+2=7 7+1=8 2)5+2+1=8 3)5+1+2=8 b.读算式。(师:刚才的小朋友读得真不错,你也跟着他读一读吧)(3)讨论学习,研究计算方法。

请小组讨论,并说一说上面的几种算式该怎样计算?

1)5+2=7 7+1=8(原来有5只小鸡,跑来2只后就有7只;又跑来了1只,就用前面算出来的7只加后来的1只,合起来就有8只了。)

2)5+2+1=8(我也学会老师的魔法,把两道加法算式合成一个连加算式来计算,我先把前两个数5和2先合起来有7只,再把7只与后来的1只合起来就是8只了。)

3)5+1+2=8(我也是用连加的方法,但我是先把原来的5只和最后来的1只先合起来共6只,再把6只与2只合起来就是8只了。)(4)根据学生的汇报,板演方法1)和2)计算过程:

+ 2 + 1 = 8

+ 1 + 2 =8(5)小结:计算连加时我们一般先把前两个数相加,然后再把算出的得数(强调是算出的得数)加上第三个数,这样的计算,也就是说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设计意图:因为小青蛙的平易近人,所以有好多小动物喜欢跟小青蛙交朋友,从故事中让学生学会友善待人。同时在推导连加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因为学生欣赏的角度不同,列出的算式也不同,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既关注学生思维的个性化,又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实现了“思维共享”。】

3.学习连减。

课件出示小青蛙给小鸡们分虫子的(动态)情境。

【设计意图:故事中小青蛙与小鸡们分享食物,让学生体现与人分享的快乐。】

(1)同学们,在图中你能找到些什么数学信息?你知道发生什么事了吗?(学生自由编故事。)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编故事,将数学与身边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2)课件出示小青蛙的话。

小青蛙:我跟小鸡玩得可开心啦!有的小鸡饿了,于是我把自己捉的小虫拿出来8只分给小鸡们每只鸡一只虫。先有小鸡分走了2只虫子,然后有小鸡又分走了2只虫子,你猜我手上还拿着多少只小虫?能分给剩下来的小鸡吗?(3)同学们,你们会解决小青蛙的问题吗?(指名列算式,随机板书。)

①8 – 2 = 6 6 – 2 = 4

② 8 – 2 – 2 =注:如果没有学生说出算式8–2–2=4,教师引导学生把算式①8–2 =6 6–2=4中的两个算式(用魔法)合成一个算式。

(4)抽出算式8 – 2 – 2 =,这个算式与我们平常的减法算式有什么不同?你会给它取个名字吗?(板书:连减。)

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从8里去掉2后再去掉2。该怎么计算呢?(5)小组讨论计算方法,并汇报计算方法和结果。(8只虫子,先取走了2只,剩下6只,然后从6只里再取走2只,还剩下4只;所以8-2-2=4)(6)根据学生的汇报,老师小结连减的运算方法。

小结:计算连减时一般也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把算出的得数减去第三个数,也就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边小结边板书运算过程: 8 – 2 – 2 = 4

(7)说一说,最后剩下的4只小虫够分给剩下的小鸡吗?为什么?(够,因为4只虫子和4只小鸡同样多。)

【设计意图:在认识和理解了连加的基础上学习连减和连减的计算方法,学生学得轻松,让学生真正地体现成功的快乐。】

(三)联系情境,应用拓展。

小青蛙:妈妈,我把虫子都分给小鸡朋友啦,这盒子里的一只虫子是您的。

青蛙妈妈:小青蛙,你真是孝顺!可妈妈老了,有点忘记怎么计算了,你之前捉了9只虫子,先分了2只小虫,再分了2只,最后又分了4只,还剩下这一只,对吗?

1.同学们请根据自己的理解,帮青蛙妈妈算算。

2.汇报方法:(1)9 – 8 = 1

(2)9 – 2 – 2 – 4 =1(注意让学生说说为什么?)

(四)巩固练习。

1.小燕子知道小青蛙是很友善的小孩,今天都飞来跟小青蛙做朋友啦!同学们,想跟他们玩吗?(出示P73第2题燕子图。)你能算算有只几小燕子吗? 【设计意图:因为小青蛙的友善,又迎来了燕子朋友。这样的创设有效地把巩固练习与连加连减的学习自然地衔接起来。在巩固连加的同时,为下一个巩固活动作铺垫。】

2.小燕子邀请小青蛙一同去河边采荷花。同学们,你们也想参加“采荷花行动”吗?

课件出示荷花池图片:3

同学们,你喜欢哪朵荷花?喜欢它们的话就要答对它们里面的问题,它们就是你们的啦!赶快行动吧!(荷花可随机选择)

荷花1:P72页“做一做”

+ 3 +

=

-3 -

=

荷花2:P73第一题

荷花3:P74第5题 -4 -

=

-3 -

=

荷花4:P74第7题

填上数,使横行、竖行的三个数相加都得9。

【设计意图:把巩固练习组合成一个“采荷花行动”,把枯燥的练习化成一个有趣的活动,充分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和巩固知识。】

(五)课堂总结:

1.再次播放儿歌“小青蛙找家” 小青蛙玩了一天可累了,让我们一起送它回家吧!

一只小青蛙,呱!要呀要回家,呱!跳跳,呱呱!跳跳,呱呱!跳跳跳,呱呱呱!跳跳跳,呱呱呱!小青蛙回到了家,呱!

【设计意图:从新播放儿歌“小青蛙找家”,与前面的情境创设相呼应。】

2.同学们,你们跟小动物们玩得开心吗?你觉得小青蛙是一只怎样的青蛙?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这样的课堂总结既能检验学生对连加、连减的学习掌握情况,也让学生总结和学习小青蛙的友善、孝顺、乐于与人分享的好品质。】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下教学计划 篇6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面向”为指针,以唯物辩证法为基础的指导思想,以现代教学理论和心理学为依据,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适应数学学科特点与儿童特点,教与学,因材施教。

二、教学内容

1、数据收集整理

6、有余数的除法

2、表内除法

(一)7、万以内数的认识

3、图形的运动

(一)8、克和千克

4、表内除法

(二)9、数学广角

5、混合运算

10、总复习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与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用数学解决问题。表内除法的编排体现了两个特点,第一,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内除法的教学。第二,不再明确区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两种不同的生活原型(把15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24人租船,每船限乘4人),从而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万以内数的认识改变了原有的编排结构,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出现了数位顺序表和近似数。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编排具有过渡的特点: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为进一步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作好准备。本单元还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安排了解决问题教学单元,以学生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内容为素材,展示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碰到的各种问题;二结合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适时安排解决问题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学习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内容包括“锐角和钝角”“平移与旋转”。与原有教材相比,“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明显提前了,“平移与旋转”是新增加的内容。在量的计量方面,教学克和千克,突出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质量观念。在统计知识方面,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统计的意义,学习简单的数据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本册教材还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四、教学目标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比较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会用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习习惯。

3、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初步渗透变换的教学思想方法。

4、让学生亲身经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5、让学生经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过程和作用;能人、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用符号用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6、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生知道用称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7、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8、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惊醒简单的分析;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9、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扎扎实实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集体教研的作用。

3、认真研究、创造性的使用实验教材,认真备课、上课,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4、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奥数辅导,使它们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2)重点抓好学困生的辅导工作,建立学困生成长档案。

5、及时反馈总结。

教学进度表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备注

第一周

一、数据收集整理(3)第二周二、表内除法

(一)(14)

1、除法的初步认识 第三周 除法的初步认识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第四周

四、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整理和复习第五周三、图形的运动(6)4 第六周

三、图形的运动 第七周三、图形的运动

四、表内除法

(二)(10)4 第八周四、表内除法

(二)4 第九周四、表内除法

(二)五、混合运算(5)4 第十一周五、混合运算 4 劳动节放假三天 第十儿周

六、有余数的除法(6)4 第十三周

六、有余数的除法

七、万以内的认识(10)第十四周七、万以内的认识 4

第十五周七、万以内的认识端午节休一天 第十六周.七、万以内的认识

八、克和千克(2)4

第十七周

九、数学广角——推理(3)4 第十八周

人教版小学升教学设计 篇7

一、小学数学教学弊端及存在的问题

1.教师专业知识的欠缺

一些教师忽视了小学数学教学的专业性, 对于教材的认识理解不到位, 重点与难点的把握存在一定的偏差, 从而难以准确把握教学主体方向。

2.教学中角色的错位

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中, 教师往往将自身作为教学的中心, 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运用“填鸭式”的授课模式, 教师主动灌输, 学生被动接受, 死记硬背, 机械训练。

3.师生关系淡漠

教师在授课时注重学生数学知识的积累, 而忽视科学知识与身心发展的同步。教学过程中缺少对学生的关爱与鼓励, 学生对老师存在一定的畏惧心理, 从而导致师生关系的淡漠。

二、有的放矢, 制订小学数学教学的优化措施

1.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在新形势下, 数学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 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的职业, 秉承不断进步的职业操守。教育在改革, 教师教授的内容也在不断调整与变化, 一成不变的教学理念是对人才培养的阻碍。教师授课是教学相长的过程, 所以, 教师应适时听取学生的意见, 调整教学方式;定期参加教师培训, 提高职业素养, 准确把握教材方向;注重同道之间的相互渗透, 增加教学经验……这些都是教师专业素养提高的有效途径。

2.教学过程中以生为本

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与主动作用, 有利于调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同时, 这也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促进教学过程以师为本向以生为本的途径有很多。例如, 情境教学, 利用问题创设数学教学情境,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激发学习主动性;利用竞赛创设问题情境,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再如, 多媒体教学, 将传统性的“教师—知识—学生”三维教学空间向新型的“教师—信息技术—知识—学生”四维教学空间转变。利用多媒体技术强大的声音、图形、图像功能等动态形象呈现抽象数学知识。以这种抽象向直观的转变让学生领会数学知识的本质, 与此同时得到审美的愉悦, 增加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人教版小学升教学设计 篇8

关键词: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实践

一、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的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是秉持“以人为本”的基本设计思想来设计编排的,其实现了将数学知识点由难到易的排版,让学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教材在教学内容上与生活实践相联系,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比如,在三年级下册的教材中,就有“制作年历”和“校园设计”这两个实践活动,这两个实践活动能够锻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在数学算法的要求上更是多样化,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多方面思考问题的能力,避免学生学得的知识范围过于狭隘。

二、教学实践的具体要求

1.结合教材要求,站在学生的立场进行教学安排

教师对教材的使用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主要因素。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更多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动向,结合本班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制订有效的实践教学方案。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学习的薄弱点,然后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帮助学生完成小学数学学习。比如,在第二册数学实验教材中,要求学生学会认识时间,而一些学生在对时间的学习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在进行时间认识的教学前,教师可以先问学生:“同学们知道现在是第几节课吗?”树立起学生的时间观念,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时,可以先讲解时针的转动规律,接着介绍分针与秒针,由难及易,步步深入。

2.将课堂作为教学实践基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小学数学的教学形式主要是课堂教学,教师应当充分地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指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学生学好小学数学的关键,教师可以进行教学方式多元化的教学,结合教材要求,开展一些与数学学习相关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趣的最好方法就是进行游戏教学,比如,在进行10以内的加減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设置一个让学生买菜的情境,让学生在买菜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情况,帮助学生进行算术练习。

3.课后进行教学反思,优化教学方式

每次的实践教学结束后,教师应该及时地对教学进行反思,找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且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地优化。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地吸取先进的教学理念,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教学。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是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教师应当很好地结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在新课标的要求下进行教学,让学生更加全面地学好小学数学知识,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单春艳.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2]叶仁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实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3]孙艳明.小学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案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作者单位 江西省上饶市实验小学)

人教版小学升教学设计 篇9

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二年级下册,平均分例

1、例2(8-9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书中主题图课件、水果、水果图片、小猴子分香蕉课件。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直观感知“平均分” 1.情境引入,感悟平均分的特点。

师:春天就要到了,二年级的小朋友准备去春游,看,他们正在忙什么呢?课件出示书中主题图让学生观察。

师:把你看到的说给你小组同学听。师:谁愿意汇报?

生1:我看到了有的小朋友在分汽水,还有分面包的。生2:有2个小朋友分橘子,手里还拿一个。师:你猜一猜他打算放在哪儿?

生:放在2个橘子那堆里,就都是3个啦。生3:还有分糖的,每堆都是5个。2.动手实践,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师:大家观察得真仔细,今天老师也给每组同学(3人一组)带来一些水果,快打开数一数,有几个水果?(每组的水果个数不同但是大小基本相同)小组同学先商量一下怎样把这些水果分给你们组的同学,然后分一分。

学生活动,教师查看。

师:每组选个代表,把你们组有几个水果,是怎么分的汇报给大家。生1:我组有8个香蕉,我给他俩都是3个,我2个。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不够了,就剩下2个。

生2:我们组有6个苹果,每个人都是2个。

生3:我们组有7个梨,谁都分到了2个,还剩下1个。生4:我们组有9个水果,我们3个人都分到了3个水果。── 3.从学生的分配方案中,揭示“平均分”的概念。

师:听了大家的汇报,老师很感动,大家在分水果时都很公平,(师指其中平均分的几个组),看这几组每个人得到的水果个数怎么样?

生齐:同样多(还有喊一样多,一边多)

师:其实像你们刚才这些分法在数学上还有他的名字呢?你们知道吗? 生1:一样分。生2:同样多。生3:平均分。

师:名字起得不错,你们每个人分得同样多也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分 法就是”平均分”。

板书课题:“平均分”,齐读,指名读。

4.在渗透份数,每份数中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课件出示,小红拿来了8块糖,它有三种分法,你能判断出哪组是平均分的吗?小组同学互相说说你的想法。

指名汇报并说出理由。

生1:第(2)种是平均分的。因为每堆都是2块糖。

生2:第(3)种也是平均分的,因为每份都是同样多的,是4个块糖。

师:观察平均分的两组,数一数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有几个块糖。学生一边数师一边课件演示用集合圈圈起来。渗透每份的含义。

二、动手操作,探究平均分的方法 1.教学例2,课件出示书中主题图。

师:小明是个懂事的孩子,他正在给同学分橘子呢,你知道有几个橘子?他想怎样分吗?

生:小明要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师:对,同学们帮帮他,想一想怎么分呢? 2.动手操作,展示平均分的方法。

师:大家拿出15个水果图片和5个盘子,动手分一分,边分边说自己是怎样分的。学生分,教师参与学生之中,最后汇报并展示不同的分法。

生1:一个一个地平均分在5个盘里,每盘分3个苹果。

生2:我先拿2个放在一个盘子里,再拿2个放在第2个盘子里,再拿2个放在第3个盘子里……还剩下5个,我一个盘子里再放一个。生3:任意拿几个,不一样多,再把多的拿出来放到少的盘子里。

生4:我是每次拿3个放在一个盘子里,再拿3个放在一个盘子里。

师:你分得很快,谁是这样分的?(班级有三分之一是这样分的)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生1:我想口诀三五十五,我就知道每个盘子里3个。生2:我想到乘法算式3×5=15,一个盘子里就是3个。生3:我会用除法,15除以5等于3,一个盘子里就是3个。师:你们想得太好了,善于动脑,找到了简捷的方法。

师:刚才同学们可真了不起,帮着小明想出了这么多分橘子的方法,但是,不论怎样分,最后的结果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都是3个苹果,是平均分的。

3.再次操作,强化平均分。

师:如果把这15个桔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个?你还会分吗? 学生动手操作分,展示分法,学生评价。

三、应用新知,解决生活问题。1.联系实际,练习体验。

师:小明非常喜欢小动物,他买了12个香蕉,想平均分给3只小猴(课件出示:桌面上小明放有12个香蕉,下面蹲着3只小猴)你知道每个小猴分几个吗?

知道的跟你的同桌说一说,不知道的可以用学具摆一摆。学生汇报教师演示,每只小猴4个,可这时又来了一只小猴。

师:唉呀,又来了一只小猴,咱们要重新分这12个香蕉了。

生:把12个香蕉平均分给4只小猴

师:好主意,那每只小猴分几个?(学生讨论,汇报:每只小猴3个)课件演示又来了2只小猴

师:小猴越来越多,这次要把12个香蕉要平均分给几只小猴?(6只)每只小猴分几个?(学生一齐喊出来是2个)

师:噢,每只小猴只能得到2个香蕉了。

通过刚才给小猴分香蕉,从中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跟你的小组说一说。生:猴子多了,每只小猴得到的水果个数就少啦!师:你们可真聪明,能够发现这个问题。2.拓展练习

任意拿出几个盘子和水果,平均分一分,小组可以合作。

四、全课总结

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人教版小学升教学设计 篇10

杨洋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4页例

2、做一做,练习十五第1~4题。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除数是接近整十数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列竖式计算。

2、初步掌握用“四舍五入”法试商的方法,会用这种方试商法进行有关的笔算。

3、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学会列竖式计算除数是接近整十数两位数的除法。教学难点:学会试商,调商。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开火车学生口答)

20×4 = 40×6 = 18×4 = 43×5 =

30×6 = 90×5 = 24×3 = 58×2 =

50×5 = 70×3 = 2×25 = 6×25 =

80×4 = 60×7 = 6×14 = 7×24 =

2、竖式计算 280÷70 =

93÷40 =

422÷60 =

3、说一说下面各数接近的整十数。(开火车)21 46 52

二、新课

(一)、教学例2第(1)题。

1、大屏幕出示P84页例2情境图,请学生观察图后说说从图上获得哪些信息,并请学生提出问题。

2、出示问题“一本《作文选》多少元?”。请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解决,并列出算式:84÷21 =(在分析解题思路时,教师引导学生,从公式:总数÷份数=每份数,迁移至:总价÷数量=单价)

(二)、教学试商及竖式。教师谈话:我们学过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现在的除数21不是整十数,怎样来试商呢?

1、学生独立计算。

2、组织交流。

学生有可能用口算答出84除以21商4,甚至没有一个学生把21看做20来试商。此时,应肯定学生正确完成了计算。

教师谈话:要想算84里面有几个21,试商的话既要看十位,又要看个位。这道题中84、21都比较小,同学们一眼就看出商4。如果被除数、除数比较大,不能一眼看出该商几,该怎么办呢?我们来想一想,除数是整十数来试商,是不是会比较方便些。下面咱们就用84÷21来试一下。

3、共同经历试商过程。

请学生说说应把21看作几十来试商。之后,试除……

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知道:用20试除得到的商4称为“初商”。“初商”是否合适,必须进行检验。怎样进行检验呢?(余数要比除数小。)

4、强化练习。

(1)、出示:94÷31 =,让学生在同桌间说一说这道题进行竖式计算时,应该怎样进行试商。在请几个学生起来汇报。

(2)、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进行展示,检验“初商”,全班订正。

5、完成例2下面“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独立做,指几个学生汇报,说说“你是把除数看成什么试商的?”,全班交流订正。

(二)教学例2第(2)题。

1、接着上面的情境图,教师出示第(2)个问题“王老师还有196元,买39元一本的词典,可以买多少本?还剩多少元?”

2、请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解决,并列出算式:196÷39 =(在分析解题思路时,教师引导学生,从公式:总数÷每份数=份数,迁移至:总价÷单价=数量)

(二)、教学试商及竖式。

师:“这道题该如何试商呢,请同学们在四人小组间讨论一下?”

1、请几个学生进行汇报,全班交流。

2、师生共同在黑板上进行竖式计算。计算中,学生会发现把39看成40进行试商,商4,余数是40,比除数大。教师提问:余数比除数大,说明什么?(商错了,商小了。)那么该把商改成几呢?(5)

教师谈话:想这一道题我们在进行试商时,“初商”不一定合适,这时就要对商进行更改,这一过程我们叫做“调商”,也就是“调整商”。

3、完成例2下面“做一做”第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指几个学生汇报,说说“你是把除数看成什么试商的?“初商”以后需不需要“调商”,为什么?你是把几调成几?”,全班交流订正。

(三)、小结。

师:“请同学父观察一下,刚才做过的这几题,除数个位上的数分别是几?应该怎样试商?”

根据学生的回答,概括说明:试商时我们用“四舍五入”法求除数的近似数,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进行试商。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五第1题。请学生独立填写。填写后,组织交流订正。

2、完成练习十五第2题。大屏幕出示第2题,请学生齐读题目,先在四个小组里说一说每道题的“初商”错了没有,然后再说说准确的商,最后再书中把错误的更正过来。

3、完成练习十五第3、5题。

4、完成练习十五第4题。(机动)。

四、总结。

上一篇:公司考勤制度免费下一篇:党总支成立大会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