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资管理工作

2024-09-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三资管理工作(精选8篇)

三资管理工作 篇1

强化“三资”管理 提高服务水平

穆棱市福禄乡经管中心

2012年12月8号

近年来,福禄乡经管站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纪委全会精神,把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作为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和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一件大事来抓,创新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机制,周密安排部署,积极稳妥推进,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基本情况

福禄乡位于穆棱市东部,总面积667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3个自然屯,有农户4686户,农业人口1.7万人,是一个以烟、牛、菌为主导产业的农业乡。2012年预计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3.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800元。

全乡农村集体“三资”主要以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资产和农村土地资源为主。截止2012年10月末,村集体资产总额达938,8万元,农村集体土地28.8万亩,其中耕地20万亩,林地9679亩,“五荒地”等其它土地78321亩。

二、主要做法

为了切实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我们主要做了以 1 下四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领导,建立“三资”组织机构

穆棱市于2009年9月制定出台了《穆棱市推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制实施方案》之后,我乡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于2009年10月8日成立了以乡农村经济管理中心为依托的“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乡长为主任,经管站站长为副主任,司法所、财政所、林业站、水利站等相关涉农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当日召开了福禄乡“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工作推进会议,传达了《牡丹江市推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制实施方案》、《穆棱市推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制实施方案》和《福禄乡推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制实施方案》,与16个村3个自然屯签订“三资”委托代理协议,签订率达100%,并由乡三资代理核算中心对各村进行了详细的业务培训,使其了解“三资”清理工作的相关政策,明确清理对象,把握清理重点,掌握清理工作的程序和操作方法。配齐了以乡(镇)纪检工作室主任为组长,乡纪检书记为副组长,乡司法和纪检等人员为成员的“三资”委托代理监管小组。“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办公室设在乡经管站,工作人员4人,通过财政预算投资2万余元,配备了电脑、打印机、扫描仪、照相机、档案柜等办公设备,保证了“三资”管理工作有效运行。

(二)整章建制,认真开展清产核资 一是制定相关文件。按照我市出台的《村集体收入管理制度》《村集体支出管理制度》、《村集体财务预决算制度》等相关制度,制定了“三资”代理工作流程图、集体资产资源监管流程图、“三资”代理各项制度和“三资”代理组织机构等工作图板,并悬挂上墙。向各村分别发放了“三资”清理表格,包括村机动地明细表、固定资产明细表、固定资产汇总表、集体资源登记卡、集体资源汇总表,损毁、报废固定资产(产品物资)审批明细表等,为村级清产核资打下了基础。

二是加大宣传力度。我乡对各村统一下发了《村级制度汇编》手册,印制发放“三资”入户明白卡4000余份,内容涉及村级财务收支审批管理制度、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办法、村民理财小组职责等。各村相继分别召开了村“两委”会议、村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加大了农村“三资”管理的宣传力度。

三是实施全面清查。2009年12月份,我乡完成了对村级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清查、财务移交、调账建账等工作,对于权属不明、存在争议的资产,先暂时予以登记,待权属明晰后,再做调整,做到了村级所有的资金、资产、资源清查登记不重不漏。在全面清查工作中,重点把握三个关键环节。首先是严格规范各村的现金、存货、固定资产的清查盘点,对往来款项和银行存款进行核实。对均分到户的土地必须建立土地承包登记簿,逐户登记,不与村集体的资源 性资产台账混在一起管理。其次是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对村集体资产、资源情况进行登记造册,并向村民进行公示。凡是群众要求查账的,由乡纪委协同乡“三资”代管核算中心统一受理。再次是加强清查结果的处理。对盘点中出现的报废、有账无物等不实资产,原则上由村“两委”查明原因,拟定处理意见,向乡有关领导小组报批。对于确实不能处理的,可以暂时挂账处理,但在台账中说明。对公示无异议的资产、资源清查登记表,报乡三资代管核算中心建立集体资源账册,进行账务处理,实行动态管理。

(三)民主决策,严格规范操作程序

一是坚持民主理财原则。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村民自治条例》等法律法规,正确引导和帮助村民参与“三资”管理,不干预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乡三资代理核算中心,按规定将村级资金、资产的财务收支情况逐笔、逐项的进行登记管理。在每年的年终,由市经管站对各村的财务进行常规审计,推动了各村在工作中要争先进位、争创一流,较好地完成了乡党委、政府下达的各项经济指标,加强了各村负责人的责任心。

二是实行统一管理制度。全乡统一制定了严格的村级财务、货币资金管理、开支审批等管理制度,对村务、公务支出等相关内容作出明确规定,保证村集体资金收支有序。对各村原始收支凭证进行统一严格审核,实行谁审核谁负责的岗位责任制,对不符合村财务民主管理规定的票据凭证,退 回重新补办手续;对违反财务管理制度的不予入账,并迅速纠正。对所服务的行政村实行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统一编制会计报表和财务公开表。村设报账员负责各村日常收支活动,按照财务制度及时到乡“三资”代理核算中心结算,严禁坐收坐支。各村的财务公开内容由乡“三资”代理核算中心统一提供,财务逐笔逐项每季公开,公开栏旁设置意见箱。各行政村移交的“三资”档案由乡“三资”代理核算中心统一建档、集中管理,分村设立档案。

三是坚持规范操作程序。为切实做好农村村帐乡管工作,我乡严格按照规范的工作程序操作。规范账户设置,取消各村在银行或金融机构开设的所有账户,由乡“三资”代理核算中心在金融机构开设“村级资金核算专户”,村级所有收入必须缴入“村级资金核算专户”。各村将所有的财务收支纳入乡“三资”代理核算中心核算,严禁坐收坐支,严禁私设“小金库”。规范票据管理,使用由市经管部门统一印制“村级收入专用票据”,并由乡“三资”代理核算中心采用“分次限量、核旧领新、票款同行、以票管收”进行管理。规范核算管理,对各村的财务管理,严格执行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制度,并对原始收支凭证进行严格审核,村集体所有开支,必须先填制村财务开支预算审核表,经村民理财小组或村民代表会讨论通过,由村支书、主任签字、村委会盖章、报经管站审核及政府乡长审批签字后,方可支出现金。现金支出之后所报票据必须写明时间、事由、金额、经 手人、批准人、理财小组意见。支出单据内容要与预算支出申请表所列用途进行审核,审核有关单据的真伪,所有手续合格后,才可以报账,确保了村级财务管理规范。规范招投标程序,村集体资产的报废、转让、出租、变卖、抵债及处理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均由村委会开会研究后提出申请,经村民理财小组和村民代表通过后,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7天,村民无异议后填制资产处置审批表,报乡“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审核、政府乡长审批后方可处置,否则无效。村集体资源要通过拍卖、出售、转让、公开发包等形式处置,促进了集体资源所有权合理流转,实现了资源保值增值,所有资源均实行竞价处置,由乡纪委、乡司法所、乡“三资“代理核算中心和村民主理财小组监督实施。

(四)运用科技,实现“三资”电算化管理

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三资”管理工作,派业务骨干,参加了省经管处组织的“三资”管理软件培训班,投入专项资金购买了“三资”管理软件,实现了农村集体“三资”信息化管理,为全面开展“三资”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三资”软件赋予有关领导和管理人员相应的查询、管理、操作权限,加强了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动态监管。我乡自开展“三资”管理以来,一直实行手工记账和电算化记账并行,真正实现了资金、资产、资源的全部电算化,确保我乡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范健康运行。

三、取得的成效 通过推行农村集体“三资模式”管理,使我乡“三资”管理程序进一步规范,管理效率进一步提升,村干部违纪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一)确保了“三资”保值增值,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推行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模式,解决了“帐目不清、产权不明、管理混乱、随意处置、铺张浪费、挤占挪用”等“三资”管理方面的问题,实现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总量清、资产价值清、资源分布清、管理运行清、使用处置清的目标,确保了村级“三资”的保值增值。通过“三资”管理,使全乡村集体资产盘活,增收13.9万元;使村集体资源发包收入增加18.6万元;有效的遏制村级不合理支出16.7万元。促进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使其能更好的为农村稳定、农民增收搞好服务。2010年,我乡成德村在处置40亩集体林地时,村委会集体研究决定以20万元的价格对外发包,后来通过公开招投标价格上升到30万元,实现了村集体资产的增值。

(二)推行了民主决策,促进了基层民主管理 在“三资”管理重大事项决策方面,通过推行“五议三公开”工作法,促进了“三资”管理从“为民作主”向“由民作主”,从“干部定事”“群众做事”向“群众定事、干部干事”的方式转变,群众参与村务管理的积极性显著提高,有力推动了农村基层民主管理。2011年,国光村在机动地发包工作中,主动邀请村民代表和普通党员参与讨论。通过民 主决策,提高了工作透明度,使村年发包收入由原来的10万元提高到13万元,村集体年收入净增3万元。

(三)推进了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 推行农村集体“三资模式”管理,变事后监督为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督,将事后出问题再处理,变为事前抓防范、事中抓规范,使教育、制度、监督融为一体,从源头上遏制了基层腐败现象的发生,促进了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我乡光明村过去由于集体资产管理不善,集体资产流失问题比较严重,群众对此意见很大,多次进省上访,通过开展清产核资,规范资产运营等措施,光明村集体资产管理水平有了明显提高,集体资产每年增加10.6万元。通过开展“三资”管理,集体经济实力增强了,村容村貌得到了改善,干群关系得到了进一步好转。

三资管理工作 篇2

1 晋城市农村“三资”管理现状

1) 机构设置情况。“三资”管理由各县、市农经管理部门具体承担。据调查, 目前, 全市现辖的6个县 (市、区) 只有沁水县设有沁水县农经局 (为正科级规格) , 其余均为县农委、县农业局内设的经营管理站。全市各个乡镇都依托经管站成立了农村会计服务中心, 并建立了服务大厅, 配置了必要的办公设备, 实行了柜台式公开办公方式。

2) 人员设备情况。全市共有县级在岗农经人员49人。其中:在编39人, 不在编10人。乡镇在岗会计服务中心人员438人, 其中:在编252人, 不在编187人。平均每个乡镇5人, 每人代理5个行政村的账务管理。全市县级农经机构共有电脑7台, 打印机6台。乡镇农经机构共有电脑148台 (其中:126台是老式电脑, 47个乡镇只有一台电脑) , 打印机85台。41个乡镇有上网条件, 43个不具备上网条件, 不能享受共有资源。

2“三资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会计委托代理责任不明确

全市84个乡镇已全部设立了会计服务中心, 承担农村会计委托代理工作。但机构全部依托经管站成立, 除沁水县经县政府批准过之外, 其余5个县 (市、区) 没有明确的法人资格。没有明确的法人及法人责权, 一旦出现问题, 无法执行责任追究制[1]。

2.2 人员设备投入不足

全市84个乡镇会计服务中心全部依托经管站成立, 没有明确的编制。从事会计委托代理工作的人员大多是乡镇经管站人员, 一手做农经工作, 一手做会计委托代理工作, 人手少, 工作多。乡镇会计服务中心人员严重不足, 急需补充。全市县级农经机构及乡镇会计服务中心电脑数量少, 且不少电脑使用年限长、运行慢, 急需配置更新电脑及打印机。

3 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的思路和措施

总体思路如下:通过对农村三资管理工作的完善, 逐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初步建立“三资”管理有效机制, 使其适应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布局, 逐步建立起公开透明、公众监督、责任明晰、先进科学的农村“三资”管理体制。基本实现以下目标:集体资金使用做到公开透明, 拥有规范的资产管理体系, 其资源配置符合市场要求, 配合多元的监督手段, 达到运行机制阳光化的目标[2]。

3.1 进一步完善管理服务体系

1) 加强组织建设。市、县成立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委员会, 下设办公室, 由农廉办和农业委员会合署办公。乡镇设立“三资”管理中心, 下设会计委托代理中心、土地流转中心、资产管理中心、资源管理中心四个部门, 承担明确的农村“三资”管理职能。

2) 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完善相关制度, 重点针对清产核资过程中发现的突出症结和问题, 建立健全必要的管理细则, 明确相关单位负责人、业务岗位的工作职责, 明确违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定的责任追究办法。同时, 为乡镇代理站配置和建设好必要的硬件设施, 安装调试“三资”管理软件并试运行。

3.2 搞好清产核资

1) 清产核资、界定产权。在已开展的村级集体资产调查摸底基础上, 采取先帐内、后帐外, 先资金、后资产、再资源的办法, 逐步逐项逐笔清查。清查的资金主要指集体所有的现金、存款、有价证券及应收应付类的往来结算款项等;清查的资产主要是集体所拥有的固定资产 (包括房屋建筑物、水泥道路、机械设备、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办公设备、农用水利设备及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公益设施) 、库存的低值易耗品等;清查的资源主要是依法属于村集体所有、管理、使用的自然资源 (包括集体土地、山林、林地、果园、荒地、水面等) 情况及其租赁、发包的明细现状, 以及依法属于集体所有的无形资产及其它资源。

2) 登记造册、分类归档。定期召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清产核资工作会, 清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资金项目, 全村资产和资源则需要进行全面的摸底、核实并登记在册。清查结果在规定时间内张贴在村务、政务公开栏, 并随时接受村民的监督与咨询。如若有村民提出意见, 则需要作出整改, 再提交村民代表会议审议认定, 认定的实有“三资”, 由村民代表统一签字后登记, 建立管理台帐, 报送镇三资办和代理站备案[3]。

3.3 健全监督体系

建立“三资”管理网络平台。引进现有的多功能“三资”信息化管理系统应用软件, 在原先的农村经营管理软件的基础上, 增设原始票据、合同文本、资产资源实物图片点击查询功能, 村级重大建设项目支出程序自动锁定等功能, 建立一套更便于管理和查询的“三资”动态网络平台。

建立“三资”管理查询系统。触摸屏查询系统能够方便农民对各村“三资”管理情况进行监督, 操作起来简单方便。因此, 要摸清各村触屏查询系统的配备情况, 确保各村均已配备此系统。将各村查询点与所属镇查询点建立直接链接, 确保各村村民在全镇各地都能随时查询, 及时监督各村“三资”管理情况, 实现公开化、透明化。

参考文献

[1]高纪争.泰安市农村集体三资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济南:山东大学, 2014.

[2]孙恩会.农村“三资”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

扎实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 篇3

近年来,农村基层组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集体开支随意性大、财务混乱,财务不公开或公开不符合要求,资产资源的处置不当,集体资产流失严重等问题,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有的甚至引发严重的干群矛盾,影响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随着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深入,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的管理已成为基层老百姓所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群众主人翁意识越来越强,对集体“三资”管理的参与积极性越来越高,迫切希望知悉村里的三资管理运行状况,积极要求参与村级事务的管理。

二、当前农村“三资”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1.农村“三资”复杂性强,管理难度大

农村“三资”涉及面广、项目多,既有现金的,又有实物财产的,还有资源性质的;既有可移动的,又有不动的;既有国家支农资金、各项补偿补助款,又有集体收入,还有筹资、捐资等,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多样性,带来管理难度较大。

2.“三资”登记的台账管理不完善

首先是“三资”的底子不清;其次是台账登记管理不全面,对资金、资产还好一些,而对土地(机动地)、“四荒”等的登记就不全、不细或没有台账登记。

3.层层截留、挪用

主要是对税改财政转移支付等支农资金在一些地方存在着比较普遍的层层截留、挪用问题。

4.民主管理和村务公开不规范

一些地方存在着发包不按照民主程序,不民主公开、不招标投标;村务公开只强调财务公开,不注重“三资”管理的公开。

5.合同签订不规范,集体利益得不到有效保证

合同条款不完善,甚至没有书面合同等;寅吃卯粮,发包期限过长,指标降低,集体“三资”承包收益减少。甚至个别地方存在着农村恶势力强占强霸,随意侵占集体资产,任期内的村干部图安宁,不愿惹;群众敢怒不敢言,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致使集体资产安全无法保证,造成集体资产的流失。

三、关于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的几点建议

1.切实做到“四清四防”

首先要对农村“三资”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查登记,界定产权;建立健全“三资”台账,加强档案管理,做到“四清四防”。

1.1家产要清,防产权模糊

成立农村集体“三资”清产核资专门组织,形成由农经部门牵头,镇(街道)农经站组织实施,村民委员会及村民代表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采取“台帐式”管理办法,在对镇、村、组三级集体资源进行产权界定的基础上,分别就集体货币资金、固定资产、集体资源、经济合同和债权债务进行清查登记,摸清家底,明晰产权后,进行公示。每年底还要对集体“三资”进行一次清产核资,对因涉及征地拆迁、资产出售和土地复垦、中心村规划建设,集中居住等因素形成的集体资产资源数量增减的情况,应及时记录归档,完善台帐,实行动态管理,年底前与民主理财结果一起向社会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1.2财务要清楚,防管理混乱

镇村两级应加大对村级财务的管理力度,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坚决取消村级行政招待,严格压缩非生产性支出,对照标准执行村干部工资报酬及各项补贴,健全“三资”管理档案,完善各项承包合同,做到应收尽收,杜绝跑冒滴漏。扎实抓好民主理财,民选产生理财人员,在理财结果的公布上既要有财务公开的内容,更要突出集体“三资”管理的公开,充分体现客观全面、真实可信,努力使村级财务和“三资”管理结果让群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1.3资产处置要清白,防暗箱操作

个别村在集体资产、资源对外出售、租赁和发包过程中,不按照民主程序,不民主公开,不搞招投标,只凭个别人说了算,让少数人以明显低于市场价格获得承包权和所有权,而个别干部则借机牟利。有的村干部政策法律水平不高签订合同不规范,合同条款不完善,集体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有的为缓一时资金所缺,寅吃卯粮,发包期限过长,指标降低,为下一任留下一个烂摊子。所以应对村级招投标事宜进行规范运作。村在制定“三资”处置方案时,首先应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广泛征求意见,确定最佳处置方案,通过后,交由乡镇招投标中心,统一向社会竞价,进行招投标。各村不再自行组织招投标活动。这样可有效减少村干部“暗箱操作”的机会。

1.4干部要清廉,防个人独断主

要加大对农村基层干部尤其是村支部书记的思想教育力度,在保障其村务自治权利的基础上,切实加强监管,建立约束机制,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公开透明,阳光操作。切忌个人独断,一意孤行,凡事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把群众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作为工作的评价标准。

2.健全制度,加强管理

建立健全农村“三资”管理的各项制度,做到有章可寻,制度约束。具体有:全面清查界定产权的台账登记制度、民主公开管理制度、审核审批制度、招标投标制度、债权债务管理制度、承包合同管理制度、集体资产发包或产权变更的资质评估制度、农村“三资”年度检查制度、保值增值的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产权改革、有序流转制度和“村财乡管”的财务管理制度等。

3.“村财乡管”,强化监督

全面推行农村会计委托代理制度,以村财乡管的“农村会计服务中心”为平台,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实行台账登记、审核审批、年度检查、审计监督、资质评估、招标投标、财务管理等有效管理。

4.重拳出击,严肃查处

要提高各级各有关部门对加强农村“三资”管理主要性的认识,加强有关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将“三资”管理纳入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建立健全农村“三资”管理各项制度的基础上,与纪检、监察、财政等职能部门联合执法,加大监督检查和查处的力度,严格制度管理,开展村务公开,给予工作保障,严肃处理处罚。

四、结语

农村三资管理工作计划 篇4

1.村集体的一切经济收入,包括原有积累,发包、经营租赁收入、土地补偿、资产变卖收入、财政拨款及借入资金以及其他收入均纳入资金监管范围。

2、村集体所收取的各种款项必须由镇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和村会计办理相关手续。严禁其他人员出具凭证收取各种款项。

3、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制度,村集体收取的各种款项必须及时足额存入村集体收入专户,并及时办理入账手续,发生一笔存入一笔不能怕麻烦,不得坐收坐支,不得设立“账外账”和“小金库”。对私设小金库的已经支出的部分由主持人和承办人承担,村集体不予核销。并将收入金额记入村集体财务账面上。收支差额剩余现金部分要存入集体收入专户。

4、各村所有收入款项,应按照合同(协议)规定的时间和要求及时收取。

5、承租、承借。承包方等未按合同(协议)规定的时间和要求办理交款手续的,应按原签合同或协议所履行的程序提请村两委会或村民代表会集体讨论、研究,及时提出处理意见。

6、各村对所签订的各种合同(协议)包括因特殊情况需要变更而签订的变更后的合同(协议)等必须由“三资代理”服务中心监督参与执行,并报三资代理服务中心一份作为备案用。

二、村集体支出管理

1、村集体支出,必须执行收支两条线原则,严禁坐收坐支,一经发现按责任追究制度严肃处理。

2、严禁以村集体名义向任何单位或个人提供任何担保,一经发现对主要责任人一律免职,并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

3、村级支出应按程序制定预算,并报镇三资代理中心审批后,按批复预算进行办理相关手续。

4、支出票据必须具备以下要素,时间、事由、金额、经手人、民主理财小组盖章、批准人签字。

5、对村级开资实行限额审批制,发生1000元以下支出的,由两委联席会议提出计划,村民理财小组审查,报镇“三资”代理中心审核,开支在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由村两委联席会议提出计划,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通过,村民理财小组审核后报乡镇三资代理中心付主任审批。超过5000元支出的按上述程序办理后报镇三资代理中心主任审批。

6、村集体一切工程项目,都要先制定预算,并将方案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后再上报镇三资代理中心审批,镇三资代理中心批复后方可实施,村民或村民代表会议记录要妥善保管。

三、票据管理

1、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要使用农业部门监制的统一专用收款凭证和付款凭证,不得自行印制、外购使用其他收、付款凭证。农村开展“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使用省农民负担管理部门监制的专用“一事一议”收据和用工凭证。

2、村集体经济组织向单位或个人收取款项时,应使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统一收据。使用时要加盖使用单位财务专用章。

3、村集体经济组织要严格规范支出单据。所有支出票据应为国家税务部门印制的统一发票同时要附有具备发生时间、名称、用途(事由)、经办人、参加(在场)人、审批人等基本要素的单据,对跨年度的支出票据一律不予入账。

4、严格控制使用无据支出凭证。对确因客观情况不能取得原始凭证的支出。一律由经手人填写统一印制的单据,手续必须完备。镇“三资”代理服务中心严格审查,如果发现违规的,要退回或追回,并追究相应责任。

四、资产、资源管理

各村资产和资源出售、转让、承包、租赁等必须严格按照资产、资源监管工作流程,由村两委制定方案向镇三资代理中心提出申请,镇三资代理中心必须在5个工作日内对需要评估的资产组织专业人员和村民代表评估作价并对村级申请做出批复,标的额在5000元以下的由经管中心主任批复,标的额5000元以上的需要经管中心主任,镇三资代理服务中心主任批复,交由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及时公示,公示期为七天,公示期满,按照相同条件,村民优先的原则,村集体经济组织采取竞价方式 进行公开招标,标的额在2万元以下的由镇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到现场指导、监督;标的额2万元以上的,由镇三资代理服务中心报市“三资”代理服务监管组织复核。市三资代理监管组织到现场指导监督,审核并签字盖章,镇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具体指导村集体和承包方签订规范的经济合同,将相关资料及合同文本归档管理,同时在乡村两级及时公示。

五、债权债务管理

1、对于农田基本建设和其它公益事业项目建设的安排,应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一般不得举债。确因经济发展需要借贷资金的,先由村委会提出方案,经村民理财小组讨论,村民代表大会通过,并报“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审批。所借入资金按会计制度核算,实行专款专用。

2、未经上述程序而新增的债权债务,村民主理财小组有权否决,并拒绝在相应的票据上加盖民主理财专用章经管中心不予入账,谁经手、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村集体不承担利息和还款责任。

六、土地承包管理(含林地)

20**年发包的机动地,开荒地以及其它资产各村现在就要着手准备,特别是机动地、开荒地,鱼池、林地等资产资源机动地的承包年限原则上一年一包,最长不超过3年,也就是说不能超过我们这一届村委会的任期,鱼池水面的承包年限最长不超过,林地的承包年限为50-70年,20**年发包工作就要开始了,各村一定要按着资产,资源监管流程进行,召开两委会议研究承包方案,向镇三资代理服务中心提出申请(书面)加盖村委会公章。待三资代理中心批复后,召开村民代表大会 ,村会计要做好会议记录及表决记录,填定“乡级监管表”,底价在两万元以上的上报市三资监管办公室,填写市级监管表,张贴公告,公示期为7天,拍摄公告照片、公告上要具体写明参与竞价者携带抵压金的方式 ,数额及报名时间,写明竞价日期,各详细时间、地点等,绘制标的图纸,拍摄现场照片,由村委会起草合同草稿,由镇三资代理中心审核把关。镇三资代理中心到现场监督,指导竞价过程底价在两万元以上的必须由乡镇上报到市监管办公室一同到现场监督,指导竞价过程,鉴订合同3份,进行公开公示,款项存入账户,资料装订存档。

今后我们经管中心要加大三资监管力度,切实覆行职责,认真执行两个监管流程(即资金监管工作流程,资源、资产监管流程)采取有效措施坚决遏制坐收坐支,公款私存、村集体资金体外所循环现象发生,从下周开始利用两周时间对全镇9个村20**-20**年两年坐收坐支情况进行专项审计,将审计结果在全镇通报,并上报党委。作为村干部绩效工资考核的依据。

三资管理制度 篇5

为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规范财务收支行为,管理用好集体资产、资源、资金,规范我村“三资”管理工作,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财务管理制度

1、依法、合理组织收入,加强货币资金管理。

2、收入主要包括:上级和部门对村级的专项补助和拨款、兴办集体公益事业“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收入、上级转移支付以及奖励、救济扶贫补助、补偿资金、社会捐赠资金、集体建设征地补偿费,以及各种代收、借贷等其他收入。

3、严禁私设小金库、坐支、截留、挪用或擅自抵顶债务。上级转移支付以及奖励、补助、补偿资金等须直接拨入村集体帐户,统一支付管理。

4、各项支出应做到集体理财、民主管理、公开透明。

5、支出主要包括:办公费、会议费、差旅费、广播通讯等管理费、集体统一经营支出、公益事业支出、生产建设支出、经营性支出、其他经审核许可支出。不得开支招待费。

6、财务开支事项发生时,经手人必须取得合法有效的原始凭证,注明用途并签字(盖章),经村书记和村主任共同审批同意并签字,定期交村民主理财小组审核。大额开支,村民主理财小组审核后须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讨论决定。财务开支严禁“白条”做帐。

7、所有开支必须经村纪检小组审核并签字后方可实施。

8、每年年初应当提出当年资金预算方案(包括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方案),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后交村理财小组审核。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方案须履行相关程序,经村纪检小组审核后方可实施。

9、应严格执行预算方案。确需调整的,由村民委员会提出调整方案,说明调整原因,需经村纪检小组审核后方可实施。

10、村集体经济组织年终应当及时进行决算,并将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结果向全体成员公布。

11、应当将财务公开作为村务公开的重要内容。应当对以下内容进行公开:(1)财务预算;(2)各项收入;(3)各项支出;(4)资产资源及处置情况;(5)债权债务;(6)收益分配;(7)村民承担的费用和劳务;(8)其他应向村民公开的事项。

二、资产管理制度

1、集体资产包括:村集体投资和劳动积累形成的、外单位和个人捐赠的建筑物、农业机械、机电设备、交通通讯工具、农电水利设施、村级道路、教育(学校)、文化等资产。

2、定期进行资产清查,重点清查核实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各种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做到账实、账款相符。

3、集体所有的固定资产,按资产的类别建立固定资产台账,及时记录资产增减变动情况。实行承包、租赁经营的,应当登记承包、租赁单位(人员)名称,承包费或租赁金以及承包、租赁期限等。已出让或报废的,应当及时核销。

4、集体经济组织以招标投标方式承包、租赁、出让集体资产,以参股、联营、合作方式经营集体资产,集体经济组织实行产权制度改革、合并或者分设等,应当进行资产评估。评估由农村经营管理部门或具有资质的单位实施。评估结果按权属关系经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会议或成员代表会议确认。

5、集体资产实行承包、租赁、出让应当制定相关方案,明确资产的名称、数量、用途,承包、租赁、出让的条件及其价格,是否招标投标等事项;同时履行民主程序。集体资产承包、租赁、出让经营时,应当签订经济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违约责任等,并向全体成员公开。经济合同及有关资料应当及时归档并报乡镇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备案。

6、集体资产实行承包、租赁、出让经营的,要加强合同履行的监督检查,公开合同履行情况;收取的承包费和租赁金归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纳入账内核算。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的资产,要明确经营管理责任人的责任和经营目标,确定决策机制、管理机制和收益分配机制,并向全体成员公开。集体经济组织实行股份制或者股份合作制经营的,其股份收益归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纳入账内核算。要定期对集体资产的使用、维护和收益进行检查,确保集体资产的安全和保值增值。

三、资源管理制度

1、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土地、林地、草地、荒地、滩涂等集体资源性资产,应当建立集体资源性资产登记簿,逐项记录,并建立电子文档。

2、资源性资产登记簿的主要内容包括:资源的名称、类别、坐落、面积等。

3、实行承包、租赁经营的集体资源性资产,还应当登记资源承包、租赁单位(个人)的名称、地址,承包、租赁资源用途,承包费或租赁金,期限和起止日期等。

4、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以及发生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事项等要重点记录。

5、资源登记簿由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登记,乡镇农村集体财务代理中心负责管理。

6、集体所有且没有采取家庭承包方式的土地、林木、山岭、园地、荒地、滩涂、水面等资源性资产的承包、租赁,应当采取公开协商或者招标投标的方式进行。同等条件下,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优先权。

7、承包、租赁集体资源方案应交由村纪检小组审核并报乡纪委审查备案。重大事项应召开成员会议或代表会议讨论。

三资管理 篇6

(一)加强村级集体资金的管理、建立完善制度。按照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村级财务资产管理规范化建设的意见》(余党办〔2006〕 62 号)规定,各村要建立健全财务预决算、银行存款账户管理、集体资金审批领用、收支结报、票据使用管理、债权债务管理、财产清查、财务档案等财务制度。制订和完善村干部报酬、补贴、出差、用车、通讯等支出的标准和程序,规范和控制非生产性开支。

2、规范现金和银行存款管理。严格实行库存现金限额管理,不准坐收坐支,不准白条或预领条抵库。全面清理银行存款账户,每村原则上只能开设一个银行户头,因工作需要确需开设一个以上户头的,应由村提出书面申请,经村民主理财小组同意,报乡镇、街道(包括余姚经济开发区,下同)经管站审核,经乡镇、街道批准同意后,报市农林局备案。未经批准多头开户的,多开户头一律取消。规范财务印鉴管理,各村银行存款印鉴原则上实行村出纳和会计服务站分开保管,其中村财务专用章由会计服务站保管,以加强代理会计对各村货币资金支取的事前监督。除按规定可以使用现金支付外,村各项经济往来收付款均必须通过银行转账结算,严禁设账外账、小金库、公款私存、挪用公款、多头存款和大额现金支付等,严禁违规出借集体资金或用集体资金参加商业保险,严禁将集体资金用于购买股票、期货或基金,严禁为任何人或单位提供担保。

3、规范票据管理。村各种收入款项必须开具市统一的收款收据,并及时入账,不得使用自购收款收据;村各支出款项必须取得合法有效凭证,并须写明用途或事由,严格审批手续,严禁白头发票入账。

(二)加强村级工程建设项目和资产资源交易项目管理

1、加强村级工程项目管理。开展村级工程项目建设首先要考虑村级经济承受能力,防止村集体经济超负荷运行。要加强村级工程建设项目立项审查、项目招标、合同签订、项目变更、质量安全、竣工验收和工程审计等各环节的管理,市直有关部门要研究制定《余姚市村级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和《余姚市村级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各乡镇、街道要结合实际制订村级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实施细则,确保村级工程建设项目规范操作。

2、加强村级资产资源交易项目管理。村级集体资产及资源承包、出租、转让和大额批件物品采购等事项必须经村班子集体讨论后,提交村社员(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并形成书面决议。市直有关部门要研究制定《余姚市村级集体资产和资源交易管理办法》,各村集体资产资源交易项目在民主决策基础上,严格按照《余姚市村级集体资产和资源交易管理办法》规定进行规范操作。

3、加强项目合同签订和结算兑现管理。村级工程项目和资产资源承包、出租、转让及大额批件物品采购等必须签订书面合同(协议),合同(协议)要内容完整、条款齐全合理、手续完备。对工程建设项目和物品采购项目,严格按照合同规定的时间、金额支付工程项目资金,不得擅自支付工程款;工程发票必须由工程建设单位开具全额的统一税务发票。对村资产资源承包、出租和转让等,要建立合同台账,按合同规定及时足额收交承包款(租金、转让款),防止集体资产流失。

(三)加强资产资源的日常管理、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建立固定资产台账制度,规范固定资产明细核算,定期或不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盘盈盘亏均要查明原因,及时处理,做到账实相符。

2、加强债权债务管理。建立债权债务明细登记簿,对村各项债权债务,按其类别和用途,将债权债务发生的时间、数量及经手人、证明人等情况登记入簿,切实掌握村债权债务明细情况。同时要及时催收各项应收款。对确实已成呆账的,按规定程序进行核销。坚决制止新增不良债务,严禁举债垫付各种税费,严禁借新债还旧债,严禁举债盲目上工程建设项目。3、加强资源管理。重点加强法律规定属于村集体所有的土地资源(包括耕地、林地、杂地、荒地、滩涂、水面等)的管理。要进一步规范村集体土地发包或征用程序,完备相关手续,建立村集体土地征(占)用台账,对村集体土地征(占)用单位、征(占)用时间、地块、面积、价格、补偿资金总额、实际到位总额等情况及时记入台账。加强对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的管理,进一步建立健全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备查登记制度,对非农建设用地的取得、使用情况在备查账中进行详细记录,并向村民公开。农户承包土地依法征用后,要按《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管理办法》规定及时做好土地承包合同和土地承包权证的变更工作。

(四)加强会计服务站建设、注重配齐配强代理会计。各乡镇、街道要按照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村级财务资产管理规范化建设的意见》要求,根据服务站所代理的村的多少和承担业务工作量的大小,配齐配强力量,原则上每 3 个村配备一名代理会计。坚持代理会计公开招聘原则,严格坚持招聘条件,确保代理会计政治素质好、责任心强、会电脑、懂业务,有财务电算化证和会计从业资格证。会计服务站代理会计属乡镇、街道聘用人员,由各乡镇、街道与代理会计签订聘用合同,会计服务站工作经费和代理会计工资报酬列入各地财政预算,原则上不低于所在乡镇、街道在编村干部平均工资报酬水平,切实解决代理会计的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问题。、配备必要的办公设施。各乡镇、街道要为会计服务站配备必要的电脑、打印机、档案室(柜)等硬件配套设施,做到人均一台电脑,每村一套档案柜。

3、建立健全考核及工作制度。各乡镇、街道要加大对会计服务站工作的考核力度,考核结果要与工资奖金挂钩,以切实增强会计服务站的服务职能和代理会计的工作责任心。要积极指导服务站建立健全学习培训、定期下村、财务收支结报、财务电算化、村收款收据发放核销、财务分析报告、财务档案管理等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加强业务培训,规范技能操作,充分发挥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和会计服务的职能。

(五)加强村级财务管理队伍建设、加强农经干部队伍建设。各乡镇、街道要按照省政府《关于改革和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通知》(浙政发〔2005〕32 号)要求配足配强农经干部,按乡镇、街道人口规模,一般 1 万人以下的配 1 人,1—3 万人的配 2 人,3 万人以上的配 3 人,确保农经队伍与当前所承担的农经工作任务相适应。同时要切实稳定农经队伍,明确工作职责,建立健全激励机制,落实农经工作经费。2、加强村财会队伍建设。各乡镇、街道要积极指导各村配齐配强村出纳会计,对业务知识缺乏、年龄偏大、责任性不强的及时进行调整。出纳会计的调整更换需由村提出申请,报经乡镇、街道审批,并报市农林局备案。要健全村级出纳员从业资格证管理,全面实行持证上岗制度。

3、加强村级财务业务培训。市直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农经干部、代理会计、村财务负责人、村财会人员的业务培训,重点抓好新规定、新制度的培训以及财会人员的上岗培训和后续教育。各乡镇、街道要加强对村干部、村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的财务知识培训,增强其依法行使民主权利、保障合法权益的意识与能力。

二、完善“三资”监管机制

(一)加强民主监督进一步发挥村民监督委员会的作用,深化村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村民主理财小组须实行按月理财,逐笔审查财务收支原始凭证,并加盖民主理财专用章,对手续不全或不合理的开支要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村按有关规定进行整改落实。对村重大“三资”管理事项实行全过程监督,真正发挥民主监督作用。

(二)加强会计监督会计服务站代理会计要严格把好凭证的审核关,对不符合制度规定和手续不完备的收支凭证要予以退回,并督促村限期整改落实。严格把好资金使用监督关,对村提取银行存款事项,代理会计须实行事前监督。各村在提取银行存款前,要填写银行存款支取审批单,代理会计必须对村用款事项审批单内容进行审核,对符合制度规定并规范审批的,及时予以办理相关手续;对审批手续不齐全的,要求补办完善后予以办理;对不符合有关规定的,不得办理。严格实行对村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的盘点核实制度。代理会计须每月一次对村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进行盘点核实,发现问题要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同时向乡镇、街道经管站或“三资”监管中心书面汇报。建立财务分析报告制度,会计服务站要每月或每季度对各村总收入、总支出、非生产性开支额、债权债务回收压缩数额、库存现金控制及白头发票等情况进行分析,并以列表形式在本乡镇、街道范围内进行通报。

(三)加强审计监督各乡镇、街道要按照《浙江省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办法》(147 号省长令),进一步加强审计队伍建设,配强配齐专职审计人员,按乡镇、街道人口规模,一般 3 万人以下的配 2-3 人,3 万人以上的至少配 3 人。按照“百村审计”要求,扎实推进村级财务“三年一轮审”工作,重点围绕村级财务收支、土地征用补偿费、村级工程建设项目、资金资产管理和村干部经济责任、信访问题开展审计和专项审计,加大对村集体经济的审计监督力度。加强对村级审计的考核检查,抓好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进一步推进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扩大审计监督的透明度和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严肃查处村干部违法乱纪行为,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四)加强财务网络监督在市、乡镇(街道)两级联网的基础上,加快推进村级财务计算机监管网络建设,实行全市三级联网,为村出纳网上记账报账和“三资”监督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实现对财务核算的实时查询、实时分析、实时监管。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建议 篇7

1“三资”管理存在主要问题

近年来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 不断加强制度建设, 积极探索监管模式, 规范处置行为, 有效促进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但也有一些地方清产核资不彻底, 个别地方工作进展缓慢, 导致“三资”管理无从下手;有的地方工作机构不健全, 责任主体不明, 工作力量薄弱, 管理乏力;有些地方会计委托代理事项不全, 集体资源的承包、租赁缺乏有效监管, 特别是建立农廉网后少数干部认为“三资”管理都在平台上操作, 村财务工作被“阳光化”, 放松了财务管理制度建设, 少数村组干部在“三资”管理方面存在违纪违法的行为。为解决农村“三资”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笔者结合多年来的经历, 就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提出如下建议。

2 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建议

2.1 清产核资夯实“三资”管理基础

2.1.1 全面完成清产核资

已完成清产核资工作的要进行“回头看”, 进一步巩固成果, 查缺补漏, 及时更新相关情况;还未完成的要集中力量完成产核资工作。通过清产核资, 全面摸清村组集体所有的“三资”存量、结构和管理使用状况, 达到账账、账款、账物相符;通过界定所有权, 把应归集体所有的“三资”全部纳入管理范围, 理顺产权关系;通过建立台账, 及时反映“三资”变动情况, 实现农村集体“三资”动态化管理。

2.1.2 建立定期清理机制

要建立定期财务清理、资产清查、资源登记的长效工作机制, 原则上一年一次, 做到账账、账证、账物相符。要强化农村集体各类经济合同的管理, 认真组织对各类合同进行清理, 依法规范完善合同条款, 加强签订履行合同的管理和监督, 纠正不规范的合同行为。

2.2 健全工作机制推进管理规范

2.2.1 明确监管职责

县乡政府及农经部门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负有指导、服务和监督的职责;乡镇农经站具体负责做好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机构的日常管理、业务指导和农村财会人员的业务培训等工作。

2.2.2 建立健全委托代理机构

要依托乡镇农经站建立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 负责农村集体“三资”的代理工作。已经开展农村会计委托代理业务的机构, 如果运转规范, 有承担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意愿的, 可以开展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业务, 代理工作要接受农经站指导。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要与村集体经济组织签署委托代理协议, 按照程序合法、手续齐全、服务规范的要求, 将农村集体“三资”全面纳入委托代理服务的内容。要以村组为单位建立健全会计账簿、资产管理台账和资源管理台账, 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属的全部资金、资产、资源统一纳入账内管理。

2.2.3 强化工作队伍建设

乡镇农经站具体承担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没有单独组建乡镇农经站的, 受乡镇政府委托, 农村经济经营管理职能纳入乡镇农业综合站的, 要加挂农经站牌子, 保留公章, 并配好农经干部, 保持农经干部的相对稳定, 不再随意调换或抽调;既没有组建乡镇农经站, 也没有纳入乡镇农业综合站的, 要尽快建立乡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机构, 配齐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职人员。

2.3 强化资产、资源管理

2.3.1 推进产权改革

以清产核资、资产量化、股权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充分合理有效利用农村集体“三资”, 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 采取入股、合作、租赁、专业承包等方式, 经营集体资金、盘活集体资产、开发集体资源, 增加村集体财产性收入。

2.3.2 明晰资产界定

将集体房屋、建筑物、工具设备、公益设施、无形资产等全部纳入管理范围。对国家投资、社会捐赠、集体和农民筹资筹劳等多渠道筹资建设形成的产权不清的资产, 按照有利于管理维护、有利于发挥效益、有利于维护稳定、有利于促进发展的原则明晰产权。国家无偿投资形成的由村级管理使用的资产, 原则上界定为农村集体资产。

2.3.3 强化资源管理

一是建立健全资源登记簿, 对属于集体所有的土地、林地、荒地、滩涂等集体资源, 要按规定进行登记。二是建立健全公开招投标拍卖制度。一次性出让集体资产、资源金额超过3 000元的, 实行出让前公告制, 面向社会公开招标, 招投标方案、招标公告、招标合同和相关资料等要由乡镇公共资源交易站把关, 并报乡镇农经站备案, 必须在乡镇公共资源交易站进行交易。三是建立资产资源承包、租赁合同管理制度。集体资产资源的承包、租赁应当签订书面协议, 并由乡镇农经站鉴证。

2.4 加大监管力度提升管理工作水平

2.4.1 推进“三资”监管网络建设

要制定建设计划, 落实建设资金措施, 全面启动农廉网建设工作。县乡农廉网监管中心要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实时查询、实时预警、实时分析、实时监管功能, 创新网络公开和即时答疑、远程指导监督、网络管理等方法, 实现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科技化、信息化、网络化。

2.4.2 强化村级会计基础工作

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 县经管站要强化村级会计基础工作, 统一制定会计凭证、票据和账簿, 统一建立财务操作流程。

2.4.3 加强农村集体财务审计

县乡农经站负责对农村集体财务、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监督。要结合本地实际, 确定审计工作的重点, 在做好日常财务收支、预决算、收益分配等常规审计的基础上, 开展对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集体资产和资源、农民负担、村级债权债务等专项审计, 对集体土地征用补偿费和涉农财政资金进行重点审计。有取得财政资金的村、对运用财政资金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进行审计。开展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2.4.4 完善民主监督管理机制

凡村级集体“三资”管理的重大事项, 要决策民主, 实施结果公开。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定期公布“三资”运营情况, 认真听取其成员对“三资”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接受成员的监督。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 明确监督职责, 创新工作机制, 实行村财务公开, 村组织的财务计划、各项收支、各项资产资源以及债权债务和收益分配等内容要全面公开;征收土地补偿费、直接补贴给农民的资金等要逐项逐笔公开;“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农业小型基础设施建设补助等拨付到村使用的财政资金要全程公开。

2.4.5 建立联动督查机制

对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的浅见 篇8

关键词 “三资”管理;农村

中图分类号:F302.6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27-0-02

农村“三资”包括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三资”管理关乎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抓好农村“三资”管理,是基于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有效践行,有利于改善基层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有利于巩固和壮大集体经济,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强农村“三资”管理,是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农村工作的重点之一。

1 农村“三资”管理的现状

近年,农村“三资”管理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在各基层乡镇扎实开展,2014年8月下旬,安徽省农业委员会牵头,组织省、市、县三级有关部门领导对该项工作进行了检查,肯定了工作效果,发现了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努力的方向。据调查,目前,农村“三资”管理存在的主要矛盾有因国家、厂矿企业等建设征地而引起农户与农户、农户与集体之间的纷争;因承包耕地和非家庭承包的其他土地资源而发生的纠纷;村民因土地流转而导致的纠纷;个别人不履行合法手续,票据不规范,挪用集体资金,无偿使用集体资源,财务公开不及时不细致等,因此,加强农村“三资”管理,创新管理机制也愈发重要。

2 农村“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健全的管理台账

农村集体资产产权登记不完善,不规范,具体表现在村级资源性资产的分布、类别、四址、地力等级等记载不规范,不全面,导致农村“三资”管理基数不清,引发后期管理上的麻烦。

2.2 农村财务不透明

农村财务现存的普遍问题是因缺乏民主监督机制,导致财务管理不全面,财务不透明。有的村集体的大额资金支出没有相关的会议记录或者公开说明,少数人独断专行;有的村集体非生产性支出多、挪动村集体资金办私事、用公款请送单位或部门领导、乱支滥补;有些村集体村主要领导不带头执行财经制度,坐收坐支多。此外,由于财务明细不公开,有的村民没有认识到村财务明细公开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民主意识薄弱,加上村财务公开的形式、时间、内容等方面的不规范,使得村民缺乏獲取信息的渠道,导致村民对本村的额财务状况一知半解,没办法对村财务支出进行监督。

2.3 集体资金管理缺位,资产收益管理不规范

资金管理不规范,使得村干部在向村民收取的各种款项出据手续不及时,存在某些村干部私吞公款、坐支现金现象,给农村集体资金安全带来不少的安全隐患。资产收益管理不规范,如村集体资产经营收益,被某些人员私自保管,长期不登记入账;村集体资产收益用其他费用冲抵承包款、租金等;或者资产的收益使用没有详尽的使用规划,存在超前消费现象,村民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2.4 合同管理不规范

合同管理不规范,使得产权不清晰,权责不明确。主要表现在签订的合同不规范,合同要素不齐全、条款不明晰,权利和义务不对等,对签订的合同后期不按照要求履行权利和义务,合同的变更随意性较大,等等。某些村干部违规发包,暗箱操作,不按照民主程序,甚至在对集体资产处置时,擅自变更集体决定,违规发包集体资源,私自延长合同的承包期。

3 农村“三资”管理问题的原因

3.1 管理工作不到位

农村“三资”管理是乡镇“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的重要管理职能。这项工作具体到乡镇就是财政所和农经站承担实施任务。但由于上级各项目标考核任务重,中心工作多,耗费人力、物力多等原因,出现专业人员外调频繁,使得从事农村“三资”管理的专业人员数量不足,人力、物力、财力相对缺乏,无法形成有效的管理工作,监督力量严重不足。

3.2 监督不力

第一,群众监督的乏力。由于农村政务宣传工作不到位,广大村民集体观念、民主意识观念薄弱,或部分村民忙于生计,没有闲余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村集体工作的监督管理,使得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多流于形式。第二,村干部内部监督不力,没有明确地监督机制。村理财监督审计公章被少数村支部书记保管,村民理财监督名存实亡,无法对“三资”进行强有力的监督。第三,农村财政人员的业务培训不足,导致财务人员对业务技术水平、财经法律法规不熟悉;对基层人员的思想政治和廉洁自律教育工作不到位,导致基层工作人员思想上的懈怠,最终出现对村集体资金管理不规范。第四,“三资”管理没有纳入县、乡两级政府的目标考核,出现人力、物力和管理脱节。

4 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对策

4.1 严格考核机制

把农村“三资”管理纳入县、乡两级目标考核。加强领导组织建设,明确县、乡、村各级的工作职责、任务、考核指标、奖惩措施。强化宣传,层层签订责任状,营造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的浓厚氛围,推动农村“三资”管理健康持续发展。

4.2 建立村务公开制度,实现“阳光”政务

村集体每年必须将“一事一议”工程建设、债权债务、民生工程项目发包、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使用纳入村务公开范畴,把群众最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详细公开,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村务要在村的宣传公告栏公告,公开的内容和格式要严格参照村务公开项目的相关要求,且村务公开的信息保存时间至少60 d,以方便村民查询、监督。

4.3 建立严格的民主管理、审计监督制度

一是成立村务、财务监督小组,建立村民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制度,大力推行农村“三资”民主监督管理机制;二是建立完善的农村“三资”审计制度及监督渠道,乡、镇政府组织要进行定期审计、专项审计并及时公布审计结果。做到乡镇牵头,村民代表参与,上下联动,注重效果。

4.4 严格执行农村“三资”监管制度

由乡镇“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采取“台账式”管理办法进行有效管理,对村级资产资源登记造册,建立资产管理台账。各村台账一式两份,村委会和“三资”服务中心各一份,每年组织一次盘点,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

4.5 加强农村“三资”管理队伍建设

县、区主管部门加大对乡镇、村“三资”管理服务工作人员教育培训力度,定期开展教育培训工作,组织“三资”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学习、思想教育,不断提高管理人员业务能力水平和良好的政治素养,确保其切实为民办实事、做好事,最终达到依法依规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的目的。

4.6 建立健全强农村“三资”管理监督体系

严格健全监督体系,严肃纪律,查处农村“三资”违纪案件。乡镇以纪委为龙头,以“三资”管理中心为依托,严格查处村干部违纪违法案件,重点查处以权谋私、挪用、侵吞、私分涉农的各项补贴的行为及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处置、管理过程中各种违纪行为。对这些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教育农村基层干部要自觉遵纪守法,洁身自好,清政廉明,切实做好农村“三资”的管理,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树立村干部的廉洁形象和工作威信,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5 结语

加强农村“三资”管理,关键在于机制,目的在于维护农民的利益。农村“三资”管理有利于促进农村和谐,推动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抓紧农村“三资”管理工作不仅是助推经济良性发展和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需要,也是党第二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体现,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有利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体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实现农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公务员政策法规下一篇:浅谈农村小学管理的几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