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污水处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2024-10-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城市污水处理情况的调研报告(共8篇)

城市污水处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1

城市污水处理是指为改变污水性质,使其对环境水域不产生危害而采取的措施。今年,在审计署组织的某市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情况审计中,笔者参与调查了该市长江沿岸3个县市区7家城市污水处理厂,调查发现,该市污水处理厂的现状已成为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的隐忧。

一、城市污水处理厂的现状

(一)城市污水处理厂混合处理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多数工业园未配套专业工业污水处理厂。本次审计调查的7家污水处理厂均按工业园配套统计口径上报为各工业园污水处理厂,其中6家污水处理厂为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包括国家级高新区工业园),仅1家化工工业园污水处理厂为工业污水处理工艺。6家城市污水处理厂在实际运行中均混合处理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

(二)老城区污水处理厂超负荷运行,工业园污水处理厂运行能力闲置。调查发现2个市区的老城区污水处理厂超负荷运行,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能力小于实际收集量,每年约1116万吨污水溢出管网,未经处理直排入河。而2家工业园污水处理厂却运行能力闲置,进水均达不到设计规模,无法满足运行要求。

(三)城市污水处理厂进水COD质量浓度均较低,未充分发挥污水处理运行效能。调查发现各地污水处理厂普遍出现了进水COD质量浓度偏低的现象,有的污水不需处理就可以按照二级排放标准直接排放。如果这些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不但增加污水处理厂运行负担,浪费能源,进一步发展还会导致污水生物处理系统运行效能下降。

(四)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染排放标准较低,提标升级改造工作尚未完成。按规定经污水处理厂处理的出水,未达到污染排放标准(GB18918—20xx)表1一级A排放标准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均需要进行提标升级改造。目前除2家污水厂新建外,其他5家未完成。

二、相关原因分析

(一)工业园未将配套工业污水处理厂纳入预算,而是把城市污水处理厂作为工业园污水处理厂规划。工业污水处理设备及工艺均比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及工艺标准高,长期用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处理工业污水,一旦工业污水总量及工业污染物增加,将会造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损坏,使出水水质恶化。

(二)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规划整体滞后。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城区人口的增加,老城区污水的产生量远超处理量,急需扩建污水处理能力。而工业园污水处理厂“吃不饱”的主要原因:一是很多企业(特别是位于乡镇的企业)未进入园区;二是管网建设不配套,致使一些企业产生的工业污水流入生活污水处理厂。

(三)市政污水管道未实行雨污分流的排水体系,加上老城区排水管网使用年限较长出现破损,致使雨水、地下水、地表水渗入或流入排水管网内,使污水COD质量浓度被稀释。

(四)初建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标准较低,而现今提标升级改造工作进度缓慢、未通过环保验收等。

三、审计对策与建议

(一)将工业污水处理厂纳入工业园建设规划,督促现有工业园配套建设专用污水处理厂。加快辖区内企业入园的进度,完善园区内排污管网的建设,确保工业污水全部进入工业污水处理厂后达标排放。

(二)科学部署城市市政管网的.建设改造,采用雨污分流制,提高污水处理厂进水COD质量浓度。根据国家排水规范中“允许同一城镇可采取不同的排水体制”的规定,近期可采用截流式合流制形式过渡,远期随城区建设逐步进行分流制改造。同时,加强管网建设的质量管理和排水管道的维护管理,提高污水处理厂的进水COD质量浓度。

城市污水处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2

1 化粪池的作用

它在截留和沉淀污水中的大颗粒杂质、防止污水管道堵塞、减小管道埋深、保护环境上起着积极作用。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粪便、纸屑、病原虫等杂质, BOD5一般介于100~300mg/L, 总有机碳介于100~350mg/L, 一般呈中性或弱碱性, 适于微生物繁殖。生活污水进入化粪池后, 经过数小时以上的沉淀后, 就可将污水中的粪便、纸屑、细菌和病原体等杂质去除约50%~60%, 沉淀下来的污泥在密闭无氧或缺氧的条件下腐化进行厌气分解, 使有机物转化为稳定状态, 污泥经3个月以上的酸性发酵后脱水熟化, 便可将污泥清掏出来作为肥料。经化粪池处理的生活污水中的BOD5被削减20%左右, 在一定条件下减轻了环境污染。

2 化粪池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弊端

2.1 管理混乱

化粪池的设置分散、数量多, 需要投入一定的物力和人力, 这给环卫部门造成很大的压力, 特别是城中村, 建筑密集到拖粪车根本进不去, 造成清理不及时, 随之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如化粪池的堵塞、粪便四溢、渗漏、发生爆炸等。化粪池的溢流造成污染由于不能及时清掏, 在雨季时由于容积的减少, 化粪池常常发生溢流, 大量池内污染物随雨水进入自然水体。因此不能及时清掏的化粪池不仅未起到应有的作用, 相反成为污染环境的一个污染源。

2.2 化粪池渗漏

化粪池分为砖砌化粪池和钢筋混凝土化粪池, 钢筋混凝土化粪池因施工麻烦、造价高, 建设方更多的会选择砖砌化粪池。但砖砌化粪池的渗漏是难以避免的, 95%以上的化粪池使用1~2年后开始严重渗漏, 由于不被人重视, 化粪池渗漏问题严重污染了地下水和城市地下供水管道。更为严重的是, 化粪池长期渗漏造成建筑物基础部分的地基变软, 从而造成建筑物不同程度倾斜, 带来安全隐患。

2.3 产生大量温室气体, 沼气中毒和爆炸

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在化粪池中进行厌氧分解, 产生甲烷。细菌利用厌氧分解产生的乙酸和H2、CO2等生成甲烷。甲烷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 甲烷在空气中的含量虽然比二氧化碳少, 但是它引起气温升高的效力却是后者的24.5倍。甲烷在大气中的寿命大约是12年, 而二氧化碳的寿命是120年。抓住“短命”的甲烷采取措施, 易收到立竿见影之功效。因而可以将甲烷作为温室气体减排的“突破口”。化粪池在长期无人管理, 在较高密封程度下, 沼气满溢, 易发生爆炸事故, 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同时也会严重污染环境。清渣工作人员揭开池顶上的盖板, 进行清渣吸渣时, 会发生窒息伤亡的危险, 而且空气灌入池内, 与池内可燃气体混合还会导致爆炸, 灼伤人体。

2.4 化粪池出水水质影响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效果

化粪池的处理是先经机械沉淀, 再对沉淀截留的污染物进行厌氧消化分解, 最后上清液排入市政管网。其对BOD5的去除率通常只有10%~20%。一般的城市污水处理厂采用的都是二级处理工艺, 技术先进、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都较高, 处理效果好, 对于BOD5的去除率通常都能达到95%以上。取消化粪池对城市污水厂的运营管理是有利的, 因为粪便污水中经化粪池截留的悬浮物经过厌氧分解, 生成部分有机酸、氨、二氧化碳和硫化氢, 造成污水的酸化和恶臭, 并使进水中的BOD5进一步降低, 这些都会抑制生化细菌的繁殖, 降低处理效果。取消化粪池后, 污水中的有机质增加, 使得混合污水的可生化性增强, 有利于污染物的去除, 同时也有利于污水厂出水的达标排放。

3 生活污水经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是目前城市污水处理发展的主要方向

因为污水集中处理与分散处理相比较, 具有处理效果好、管理方便、单位水量占地面积小、投资低的优点。例如, 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BOD5去除率通常都能达到95%以上, 远远高于化粪池的BOD5去除率。随着城市下水道的普及、完善和城市污水处理厂的陆续兴建, 使得化粪池的传统作用已失去, 它对有机物的原始净化功能完全可以交由市政污水处理厂完成。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污水有诸多优点:

⑴可将分散建设的化粪池资金集中使用到污水处理厂建设中去, 变分散处理为集中处理。实际上, 在市政污水处理厂存在的情况下, 继续设置化粪池等于是对污水处理设施的重复建设, 不仅浪费建设资金, 而且也占用宝贵的城市土地。

⑵化粪池的处理功能交由污水处理厂完成后相当于增加了20%~30%进水有机物负荷, 这对生物脱氮除磷效果的提高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⑶城市中不设化粪池, 从根本上避免了甲烷气体爆炸, 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等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4 取消化粪池的建议

上述分析表明, 在城市集中式污水处理厂普遍建设的情况下, 不仅新规划城区不应再设计化粪池, 即使是对已存在化粪池的老城, 也应考虑取消化粪池, 将其废弃或改作它用。目前取消化粪池难以实施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设计规范的内容严重滞后于城市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因此, 有关方面应对此问题展开全面论证, 在有关规范中修正化粪池设置的有关规定, 明确有集中式污水处理厂的城市/城镇可以考虑完全取消化粪池。取消化粪池后, 建议建筑物室内的污、粪水管采用合流制, 室内少敷设一根立管, 便于住宅室内空间的使用;室外的管线也应相应减少, 使施工更为简单。对于已经设置化粪池的老城区, 化粪池可以废弃, 填埋后用作绿化用地, 或清理、改造用作中水或雨水利用的贮水池。

5 取消化粪池后管道堵塞的问题

取消化粪池是否会导致污水管堵塞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从上海市、杭州市取消化粪池后的实际运行情况看, 管道堵塞的原因是由于管道建设施工质量差及使用管理不善造成的, 与是否有化粪池无直接关系, 所以取消化粪池不会导致污水管道堵塞.在不设化粪池的地区, 管道系统几年来一直运行良好, 证明在有城市污水厂的地区, 取消化粪池是可行的。

6结随语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城市规模的扩张, 在城市集中式污水处理厂普遍建设的情况下, 应考虑取消化粪池, 一方面对脱氮除磷工艺有利, 防止了水体富营养化, 另一方面节约了占地面积, 减小了建设方的投资, 改善了生活环境, 避免意外事故发生。●

摘要:介绍了化粪池的原始作用, 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弊端, 探讨了化粪池的设置对污水处理厂中的脱氮除磷工艺不利影响, 建议在城市污水系统完善的情况下取消化粪池。

关键词:化粪池,污水处理,脱氮除磷

参考文献

[1]刘志勇、江有才、龚辉.广州市新城区取消化粪池的可行性调查[J]环境卫生工程200513 (2)

[2]姚高洪.取消化粪池与温室气体减排四川建筑[J]200727 (4)

[3]GB50014-200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S]

[4]GB50015-200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S]

城市污水处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3

呼伦贝尔市是内蒙古乃至全国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之一。可以说,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呼伦贝尔市是以资源开发为主而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逐步形成了以森林采伐、煤炭采掘、土地屯垦、逐水草养牧为主的资源依赖型经济,成为典型的“资源立市”型城市。长期的资源开发,使呼伦贝尔市形成为资源型城市,多数城市及城镇或“以林为主”,“以林建城”、“以林兴城”,或“以煤为主”,“以煤建城”、“以煤兴城”,形成了以资源型产业、资源型企业为主的经济格局。我们所调研的几个旗市是比较典型的资源型旗市,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森林资源型城市:即牙克石市、根河市、鄂伦春旗、扎兰屯市;二是煤炭资源型城市:满洲里市、鄂温克旗。

按国务院东北办对资源型城市界定的4个定量评价指标和6种特定情况的定性分析,并将1995年、2000年、2003年、2006年4个年份确定为样本年,满洲里市、牙克石市、根河市、扎兰屯市、鄂伦春自治旗、鄂温克旗均符合4条定量评价指标,应纳入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范围。

二、呼伦贝尔市资源型城市接续替代产业发展状况

近几年,这些旗市乃至呼伦贝尔全市,由于森林资源萎缩和国家实施“天保工程”的双重压力,加之,煤炭、有色等矿产资源开采成本增加以及运输瓶颈制约,生产方式落后、技术含量低等因素,已使经济发展受到严重阻滞,财政自给率下降,失业人口增加,低保人口比重高,民生艰难,全市面临着实现经济转型,实现经济新发展,改善民生的巨大压力。

(一)森林资源型城市接续替代产业发展状况

1、森林生态保护取得了显著成效。据调查,1998年国家实施“天保工程”后,截至目前,森林资源已经实现了长大于消。与1997年相比,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活立木总蓄积增长了8154.63万立方米,森林蓄积增长了6468.27万立方米,森林面积增长8.9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从69.95%上升到75.68%,比5年前提高了5.73个百分点,森林蓄积量由638,255,081立方米增长到665,108,715立方米,增加26,853,674立方米,人工林面积增长了7.79万公顷,人工活立木总蓄积增长了342.8万立方米,年度采伐量由1998年的500万立方米逐年下降到现在的229万立方米,在实现森林面积、蓄积量双增长的同时,野生动物物种数量大幅增加,林区森林生态功能得到极大的恢复和加强,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林业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2、林木深加工产业初具规模。内蒙古大兴安岭森工集团和森林资源型旗市为自主实现经济转型进行了积极努力,建立了一些新型的林木深加工企业。

3、替代性非林非木产业发展势头看好。非林非木产业发展对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提出到“十一五”期末,非林非木产业产值达到84.6亿元,比“十五”期末增长210%。目前,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已经基本形成以人造板、浆纸、集装箱底板等产品为主的工业经济新格局,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旅游产业方兴未艾。牙克石市凤凰山滑雪场项目:建立了凤凰山北欧风情园及冰雪旅游区项目总投资13830万元,已建成3条索道、7条滑雪索道、16栋别墅、1个滑雪中心,可同时接待200人住宿,500人用餐,索道每小时运载500人,一年四季均可开展旅游活动。目前正在修建能同时容纳400人的会展中心。阿尔山——柴河旅游景区项目:该项目于2005年初由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提出,并成立了由自治区政府牵头的“阿尔山——柴河旅游景区规划”领导小组,初步制定了《阿尔山——柴河旅游景区总体开发建设规划》,项目总体开发建设规划期限为10年,以建成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景区为总目标,以跨越大兴安岭、跨越大草原、跨越大森林、跨越大湿地、跨越温泉冰雪、跨越冬夏时空的“六越之旅”为总体特色,以建立国家生态旅游中心、国家休闲度假中心、国家火山科考中心、国家温泉度假中心、国际冰雪运动中心、国际会议论坛中心等“六大中心”为标志性旅游产品,5年后实现接待游客200万人次为设计规模,打造世界级的生态旅游景区。

5、冶金建材、绿色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异军突起。冶金建材、绿色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方面:年产30万吨的绰尔铁矿、得尔布尔万年青铜矿、二道河子铅锌矿开采项目和总投资5亿元的金属冶炼厂项目正在建设中。

(二)煤炭资源型城市接续替代产业发展状况

1.接续产业情况

灵东矿项目:总投资15亿元,由国家发改委核准立项,2007年5月已正式开工建设。

产业升级项目:已被列为国家产业升级项目的灵泉矿年产300万吨扩能改造工程总投资16746万元,累计已完成投资9064万元,该项目计划2007年全部竣工投产。铁北矿年产300万吨扩能改造项目正在做前期准备工作。

坑口电站项目:扎煤公司与深能源合资建设的2×20万KW达赉湖热电厂,正在国家审批过程中。

大雁集团雁南矿二期工程:计划2007年开工建设120万吨生产矿,使雁南矿达到设计的300万吨产量,并计划争取开工建设大雁西部区设计能力年产600万吨的扎尼河露天矿(该井田煤质较好,埋层浅,适合露天开采)。

大雁能源重化工产业基地建设项目:规划的主要项目有:大雁180万吨甲醇转120万吨二甲醚、配套2×10万千瓦电厂煤化工项目鄂温克2×60万千瓦电厂、配套2个600万吨矿井煤电一体化项目。

2.替代产业进展情况

扎煤集团全煤矸石空心砖厂项目:已投入1000余万元扩建全煤矸石空心砖厂三期工程,现已达到年产1亿块标砖规模。根据市场需求,2007年再建设煤矸石空心砖生产线2条,项目完成后,可年生产全煤矸石空心砖达到2亿块。并拟逐步启动年产5万立方米陶粒和5万立方米轻质陶粒砌块以及年产2000万块清水砖项目。项目启动后,将解决呼伦贝尔地区建筑市场对空心砖的需求,彻底消除因实心砖生产取土对土地和草原的破坏,减少因煤矸石、电厂灰渣的堆放对草原的占用和污染,对于废物利用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扎煤露天矿原采区旅游项目正在规划中。大雁集团的替代产业主要是马铃薯产业和建材产业,已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和档次。

马铃薯产业:呼伦贝尔鹤声薯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3月,是大雁集团的控股子公司,注册资金1500万元,固定资产8527万元,主要从事脱毒种薯培育和马铃薯深加工。现建有组培扩繁中心1600平方米,年产马铃薯脱毒苗200万株,试管薯500万粒;有网棚130栋,年产微型薯1500万粒;现引进和培育的有鲜食、炸条炸片、淀粉加工三大系列20多个马铃薯品种,年产脱毒种薯4万吨,鲜薯及加工用马铃薯6万吨;2004年建成1座年加工能力1万吨的精淀粉加工厂,今年计划生产精淀粉8000吨。脱毒种薯已注册 “大雁合兴”牌商标,产品已销往全国10余个省区及东南亚地区、蒙古和俄罗斯;鲜薯和马铃薯精淀粉已被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企业拟与国内同行业知名企业合作组建中国马铃薯种薯集团。

建材产业:目前公司建有煤矸石砖厂一座,设计能力为3000万块标砖/年,同时还有新型轻质环保墙板、聚苯板、塑钢窗、彩钢瓦、墙体涂料等产品。2006年生产煤矸石空心砖1400万块、煤矸石标砖560万块、粘土标砖880万块、塑钢窗8000平方米、彩钢瓦4万平方米、聚苯7000立方米,在满足本地区需要同时,实现外销煤矸石空心砖400万块。同时,今年新引进了膨胀聚苯板薄抹灰外墙保温系统粘接干粉料生产线和年产3万平方米粉煤灰混凝土路面砖生产工艺,已生产出了产品。

三、呼伦贝尔市资源型城市面临的严峻形势及存在的问题

(一)体制性制约矛盾突出,缺乏经济协调发展机制

目前,呼伦贝尔市的几个资源型城市都面临着严重的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问题,境域内大企业的体制仍然是政企不分、政事不分的计划经济体制。一方面导致企业机构臃肿,冗员负担沉重;另一方面,由于企业与地方管理两条线,互不隶属,企地各自为政,发展无序,社会事业重复建设问题比较严重,致使企业与地方形不成合力,不利于区域内经济资源整合,制约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因此,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必须解决好体制性的障碍。彻底解决体制、机制这一全局性根本性矛盾,积极推进政企分开,使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经济的主体,是解决企业活力、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协调发展,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制约资源型旗市发展障碍的根本途径。

(二)经济结构单一,后续发展乏力

一是产业结构单一,资源型城市在经济上严重依赖资源开采、加工,资源产业“一业独大”,产业链条较短,以初级产品生产为主,经济效益不高,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二是经济成分单一,国有经济比重依然偏大,非公有制、民营经济规模偏小,国企改革还远没有到位,经济发展缺乏活力,难以吸引资金和人才。

(三)企业社会负担沉重

目前,大企业同时兼有生产经营和社会行政管理和服务的双重职能的问题解决缓慢,企业仍承担着后勤服务、城管、环卫、排污、防洪、公安、消防、医疗、卫生防疫、民用供电、民用供暖、民用供水等社会职能。森工集团支付各类社会性费用达4.6亿元。扎赉诺尔矿区、大雁煤业集团两个企业此项支出1.2亿多元,沉重的社会负担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四)下岗失业人员较多,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大

森工集团现有职工21万人,失业率73.1%。全林区享受低保人员日渐增多。其中应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的有10万人,已经纳入“低保”的有8.5万,至今未纳入的有1.8万人,占应纳入总人数的17.5%。扎煤公司在岗职工最多时达3.5万人,目前仍有1.3万名退休职工实行自治区统筹,平均月收入671元(相当一批井下工作30余年的老工人只有500元)。

此外,下岗失业人员技能普遍单一,地方吸纳就业能力较弱,就业和再就业面临极大困难。

(五)职工收入水平低,生活质量差,社会矛盾积聚,不稳定因素增多

据调查林区的职工收入水平赶不上农村;居住条件赶不上农村;没有耕地,生活成本高于农村;生存压力也明显高于农民。

2003年森工集团从业人员年均工资6199元,比全市从业人员年均工资低3760元;2005年森工集团在岗职工平均工资7733元,比呼伦贝尔市在岗职工平均低6238。林业机关人员月均工资500元左右,林场等一线职工月均工资300元左右。林区有退休职工6.4万人,加上职工家属、遗属、一次性安置人员,总计10余万人,生活都十分困难。

据2004年市政协在走访11个林业局、22个林场,调查100户家庭中,温饱线以上的有39户(月人均收入200元), 达不到温饱线的有61户。

相当多的群众生活比较困难,并且呈现出贫困集聚和代际传递等特点,造成了一些严重的社会问题,群体性上访事件大幅增加。职工生活水准普遍很低,至少有一半职工一家数口、甚至几代人住在只有十几平米、一卧一厨的破旧平房中,还有相当一部分老矿工仍然住在日伪时期建造的、四壁透风、冬冷夏热的石头工棚里,其中相当一部分危房的墙体已经倾斜、开裂。绝大多数人家里除了一台小小的电视机没有任何家用电器和一件像样的家具。长期的收入低、就业难,导致地区不稳定现象时有发生,使涉企业的信访总量居高不下。现在上访大部分都是反映收入低、住房条件差、无钱就医、子女无钱上学和要求安置子女就业等生活困难方面的问题,给社会稳定造成很大的压力。部分群众认为如果不闹点事,不采取一些极端行为,问题就没人管。这是一个十分危险的倾向,希望引起国家和自治区高度重视。

(六)棚户区改造问题突出,居民居住条件亟待改善

林区现有板夹泥住房4万多户(包括山上林场1.6万户),占林区总户数的40%,面积164万平方米,近13万人居住其中。这些住房大部分建于林区开发初期,平均使用都在30年以上,绝大部分都已经成为危房,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矿区, 扎赉诺尔矿区现有棚户区居民5729户,建筑面积290500平方米;大雁矿区现有棚户区居民15367户,建筑面积695760平方米。按房屋结构和破损程度划分,其中砖木结构10190户、489120平方米,土坯结构4051户、145836平方米,危房1126户、60804平方米。群众的居住差、行路难、吃水难、入厕难十分普遍,居民生活质量低下。

(七)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尚未建立起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呼伦贝尔市资源开发走的是重生产轻生活、重产业轻城市、重经济轻生态的发展过程,长期积累形成的环境问题比较突出。一是资源开采产生大量的矸石、垃圾,其堆放结果,造成大量土地占用和地表生态的破坏。二是资源开采引起地面沉降,造成土地利用功能的丧失或破坏。扎煤公司、大雁集团矿区采煤沉陷区总面积45.22平方公里,沉陷区内很多房屋和公共设施被破坏,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三是资源开采过程中对植被、地表水、地下水有不同程度破坏,生态破坏较为严重,采煤沉陷区治理不到位。四是林区“以木取暖、以煤代木”没有解决。据调查,目前居住在林区的25万户,80万人口加上机关单位,每年需烧材约烧掉木材资源300多立方米,大于国家在2004年天保工程下达的年木材限采量。

(八)资源型城市基础设施滞后,城镇基本建设投入不足,历史欠账过多

1、公路交通建设严重滞后。2005年底,林区公路总里程1.5万公里,路网密度仅为1.46米/公顷。由于林区公路建设标准较低,95%以上的公路路面为沙石路面,85%以上的桥涵为木质桥涵,通行能力较差,每年需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养护维修。为保护沙石路面,只能采取“晴天通行,雨天禁行”的办法,严重制约了林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2、给排水建设落后。资源型旗市大多数居民不能享有安全饮水。牙克石市自来水供水需求管网长度为46公里。现已建成22公里,还需要扩建24公里管网,资金总缺口3006.53万元。根河市区用水人口为2.85万人,现供水3,300户,用水普及率为36%。许多地区排水设施趋于空白,没有完整的污水排放系统,大量污水未经处理排入地下,造成地下水的污染,使居民身体健康受到威胁,严重影响了人们生活质量。鄂伦春自治旗自来水供水普及率仅19.26%。林区饮用未达标水人数占林业总人口的88%,饮用深水井人数仅占林业总人口的18%,由于饮用不洁水源,导致林区肝炎、痢疾等传染性疾病及胃肠、心脑血管、肿瘤等疾病高发。大雁矿区水源能力不足,水质差,急需建新水源。

3、污染严重,环境保护难度大。主要反映在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严重不足。牙克石市:污水处理厂于2004年开工建设,设计规模为3.4万吨/日处理,总投资为9,980万元。现已完成投资5035万元,资金缺口4560万元。计划新增配套管网24.85公里,总投资4149.66万元。鄂伦春自治旗目前仅阿里河镇招商引资建成了一座污水氧化塘,污水处理率仅为26%。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几乎为零。

四、加快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对加入振兴东北战略,实现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工作的组织领导

建议市委、市政府与自治区相对应,尽快成立呼伦贝尔市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办公室,认真研究呼伦贝尔市的经济发展战略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对接问题。强化振东办的联络、协调、规划职能,研究制定呼伦贝尔市参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政策对策。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是国家目前正在全力推进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机遇难得,时间紧迫,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应该尽快设立“资源型城市转型办公室”,具体研究、制定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长远的目标和远景规划。

(二)各资源型旗市党委、政府、企业要提高对地区和企业经济转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明确工作思路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发[2003]11号)精神,把资源型城市实现经济转型作为“十一五”工作重点之一。

抓紧研究制定经济转型近期发展规划,有步骤地推进转型工作,从发展替代性产业,解决民生问题,完善城市综合功能等方面入手,规划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途径,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落实好各项再就业政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努力实现“四个转型”:

一是以深化改革为突破口,实现体制机制转型。大力推进政企分开,林权制度、国企产权制度等重大改革,带动其他各项改革,活化、优化企业内部机制,加快发展民营经济。

二是大力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实现由单一经济向复合经济转型,重点发展接续和替代产业。

三是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向生态园林城市转型。坚持经济转型与城市发展相结合,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四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现内向型经济向外向型经济转型。以促进就业为目标,实行税收、资本配套等措施,吸引国内外知名大财团、大企业,沿海发达地区的企业投资办厂,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和产业转型。搞好对俄蒙经贸合作,支持鼓励更多企业、林业职工、农民到俄罗斯、蒙古从事森林采伐、农业和矿产开发。

(三)建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机制,强化企地联合,协手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企地条块分割,职能重叠,各自为政,区域经济发展处于各种矛盾交织状态。森林资源型城市行政区内绝大部分资源权隶属于林业、农垦、铁路等驻在单位,地方经济建设可用资源比较有限,在公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林区畜牧业、林区矿业等接续产业发展过程中因占用林地(主要是占用森工集团的林业用地)手续繁杂,工程进度缓慢,给项目建设带来了不小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影响到了林区居民的社会保障、生活设施等切身利益。因此,应建立地方和各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机制,真正实现企地联手促进整个地区的协调发展的格局。

(四)应对东北地区经济发展需求,实施多元化产业发展战略,因地制宜地选择接续产业,改变产业结构单一的局面

呼伦贝尔地区经济发展离不开东北区域经济圈,为此,一是促进呼伦贝尔市经济与东北区域经济的融合,利用辖区内各种条件,发展有利于高水平利用本市资源的接续产业,有选择地发展地方特色的轻工业和有地方资源基础的重工业,如煤电重化工业、机械制造工业、食品工业、建材工业等。

二是本着精干主体、分离辅助、剥离社会职能、扩展发展空间的原则,鼓励资源枯竭型城市中有实力的资源开发企业实施异地开发战略,在国际上和国内其它资源富集地区寻求发展机会,转移部分过剩的生产能力,减轻企业对本地资源的依赖。

三是鼓励本地资源型企业,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发展非资源型产业。

四是促进产业间和企业间的联合发展,延长资源开发、加工的产业链,为资源型城市提供综合发展能力。

(五)进行重点项目扶持,促进经济结构加快调整,推动新型接续替代产业壮大发展

要及时总结经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对现有已开发的项目进行重点扶持,使之做大做强。建议国家充分发挥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政策,加大对林区、矿区现已形成,但仍然处在发展初期的中小企业给予政策、资金扶持,对林产工业、山野菜、食用菌培植产业、特色种养殖业、旅游业、林区矿业、尾矿、废矿开发产业等经济转型项目给予政策性贷款或无偿注入资本金,提高资源型城市地区“造血”功能,培育出走困境、持续发展的产业基础。建议加大项目支持,对属于经济转型试点城市发展接续产业且列入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的产业、产品实行增值税即增即退政策;对新办企业和改制企业实行减免所得税政策,所减少的地方税收比例部分由中央财政转移支付。

(六)把劳动就业、城市功能建设、生态环境恢复摆到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的突出的位置

1、努力实现充分就业,应该是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并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在选择项目和组织项目建设时,要优先考虑吸纳本地劳动力就业,同时引导下岗职工转变就业观念,并加强对下岗职工的培训和职业教育,提供就业服务,努力使“零就业家庭”实现至少有一人就业。

2、通过采取优化资源产业体系、扩展新兴产业发展空间、完善城市功能、培育创新环境和能力等措施,创造充分的就业环境。积极完善城市的综合功能,变单纯的“工矿城市”为功能健全的城市,大力发展城市服务业。

3、应该将资源型城市的环境综合治理作为重点工程,争取国家给予政策和项目支持。大力改善矿区和矿城生态环境,加强土地复垦、废弃物处理、开采塌陷区、矿区环境恢复等工作,加大对矿山废渣、煤矸石等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处理与利用,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还需要对城市的水环境和大环境进行综合治理。

(七)林区以生态扶贫移民工程为重点,全面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目前,林区居民生活取暖烧材成为当前对森林资源的最大浪费和对生态的最大破坏。因此,从既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又提高林区职工生活水平的角度考虑,建议国家恢复“以煤代木”补贴,通过以上级财政补贴为主,森工企业补贴为辅的方式,适当提高补贴标准,解决以煤代木的问题。或由呼伦贝尔市政府出面协调,从本区域煤炭资源富集地区向煤炭价格昂贵的林区调度平价取暖用煤,解决林区居民“取暖贵”的问题。

同时,由于实施“天保工程”后,森工企业采伐量大量减少,产生大量富余人员。目前,除大批职工买断身份进入社会求生存外,还有大量职工下岗,仅根河市境内国有林场就已由46个撤销23个,减少了一半,林业在岗职工人数由5.6万人减少到2.6万人,下岗3万人。而滞留在林区的无业职工多数从事与林业有关的种植、养殖以及山野菜、野生浆果采摘等野外施工、作业活动,容易引发火灾,且居民区距森林较近,家火极易蔓延为山火,对森林防火构成巨大威胁。建议国家应制定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和扶贫开发政策,同时应逐步实施生态移民工程,有计划地将林区人口向中心城市迁移,既可以减轻人口对森林生态环境和资源消耗的压力,又可以解决林区居民生活贫困的问题。

关于城市交通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4

一、湘东区交通基本情况

我区的交通网络主要是由公路和铁路两部分组成,本次调研重点是公路交通网络。湘东,与湖南的长、株、潭经济区毗邻,是江西的西大门,交通十分便利,浙赣铁路、昌金高速公路、320国道自东向西横穿全境,319国道由北向南贯穿全境,距长沙黄花国际机场130公里,距省会南昌290公里,周边可与莲花、芦溪、安源、上栗及湖南攸县、醴陵相接。目前,境内拥有公路总里程1615.55公里(不包括城市道路),每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为189.3公里。其中国家高速公路及连接线2条14.629公里,国道2条41.846公里,省道3条102.202公里(待定),县道14条242.267公里,乡道34条186.257公里,村道818条1028.349公里;拥有一级公路18.328公里(在建),二级公路103.106公里,三级公路69.865公里,四级公路675.797公里,等外公路737.659公里;拥有沥青路126.291公里,水泥路762公里,砂石路727.259公里;拥有桥梁291座计4392延米。到2007年底为止,全区132个行政村实现村村通油(水泥)路。

二、湘东区交通网络存在的主要问题

公路网是我区经济、社会、综合运输以及人民生产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设施。尽管我区公路网建设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路网的质量和数量仍不能满足经济跨越式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的客观要求。湘东区公路网仍然是湘东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还存在着许多有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路网发展不平衡,通畅深度不够

我区公路建设重点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核心的地带,呈放射性地向核心外围地域分布,造成了路网发展的不平衡,特别是南部东桥、广寒、白竺三个山区乡镇,路网发展相对滞后。全区132个行政村虽然已实现村村通油(水泥)路,即到村委会所在地已通油(水泥)路,但通自然村的公路大部分是泥砂路,通畅深度不够。

(二)路网等级较低

湘东区路网的技术水平偏低,到2007年底止,全区三级以上公路为202.094公里,仅占全区公路总里程的12.5%,而四级和等外公路达到1413.456公里,占总里程的87.5%,低等级公路相对较多,这远远不能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加速高等级公路的建设,提高农村公路的技术等级,应是路网建设的急中之急。

(三)路网结构有待改善

目前,我区的路网框架已初具规模,全区“三横两纵”的路网格局已经形成:“三横”包括骨架公路昌金高速、干线公路320国道及白竺崇源至排上南部经济干线;“两纵”包括干线公路319国道及荷尧萍洲(昌金高速连接线)至东桥界头公路。但南部经济干线和荷尧萍洲至东桥界头公路部分路段等级较低,没有达到二级公路的标准。要形成比较完善的公路网,干线公路必须改造成较高等级的公路(二级以上),同时,还可以适当加密。

(四)与区域外连接的公路、中心城区的进出口公路均需加强

湘东区与周边市县(包括萍乡市内的莲花县、芦溪县、安源区、上栗县和湖南省的醴陵市、攸县)相联系的主要出口路有32条,其中出入湖南的16条,出入市内相邻县区的16条。由于这些公路大部分等级偏低,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湘东区与周边市县经济往来。中心城区进出口公路以及大部分城区道路有待进一步完善,不利于发挥城镇的辐射和带动功能。

(五)公路建设资金缺口大

近年来,湘东区加快了公路建设的发展,但由于区域经济整体水平还不够发达,资金筹措较为困难。通过积极努力争取到上级的部分项目补助资金外,区、乡(镇)、村三级配套资金缺口较大,对公路建设带来了很大的阻力,资金短缺是我区交通事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六)公路养护管理任务艰巨

由于资金缺乏保障、行驶公路的车辆超限运输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区内大部分主要道路路面损毁、路况逐步恶化,公路养护管理面临巨大的压力。

三、规划湘东区交通网络的几点建议

(一)制定湘东区公路网规划

1、公路网规划目标

公路网规划目标以我区制定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为依据,打造区至乡镇半小时经济圈,以湘东城区和陶瓷产业基地为中心,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更加完善的交通网络。

2、公路网规划布局准则

一是规划线路必须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路网效益;二是服从国家、省、市交通主管部门颁发的各类公路交通规划中涉及湘东区境内有关内容;三是与区、乡两级的城镇规划以及陶瓷产业基地路网规划相结合;四是按骨架公路、干线公路、农村公路三个层次进行规划;五是尽量确保路网平衡发展;六是促进湘东公路运输业的进一步发展。

3、公路网布局方案

根据我区的公路网现状,建议将原路网框架“三横两纵”调整为“四横四纵”,“四横”包括昌金高速、320国道、南部经济干线白竺崇源至排上公路、白竺至东桥界陂公路;“四纵”包括金升高速麻山小桥至白竺源并段、319国道、荷尧上云至广寒龙泉公路、荷尧萍洲至东桥界头公路,新增一横(白竺至东桥界陂公路)和两纵(金升高速麻山小桥至白竺源并段及荷尧上云至广寒龙泉公路),使全区整体路网框架更加完善。

(1)骨架公路:

一横:昌金高速上云马冲至大义金鱼石段,湘东境内长10.795公里,已建成,往东途经青山、福田进入萍乡市区,往西进入湖南株洲市。

二纵:金升高速麻山小桥至白竺源并段(待定),湘东境内长14公里,可与芦溪、上栗相连。

(2)干线公路:干线公路在整个公路网中起着全面性和支配性的作用,是公路网规划的重点。

①主要干线公路:共6条

二横:五里至老关线(320国道,一级18.328公里,在建),往东进入萍乡城区,往西进入湖南湘、株、潭经济圈;

三横:南部经济干线白竺崇源至排上线(待定省道,二级33.8公里,在建),主要控制点为:白竺乡崇源、源头、麻山镇桃源、汶泉、麻山、景星、腊市镇庙岭、炉前、排上镇西坑、荷塘、美田桥。该线自东向西横穿湘东境内,往东与芦溪县南坑相连,往西进入湖南醴陵、攸县。

四横:白竺至东桥界陂线(新增干线公路,二级35公里),主要控制点为:319国道、白竺乡政府、黄岗、中村、广寒乡郊溪三十六湾、官溪、广寒乡政府、南岗口、东桥镇茶红、沿塘、界陂,接湖南攸县。

一纵:麻山岭背至白竺柘村线(319国道,二级23.8公里,已建),是我区的主要出口路之一,由北往南可连接萍乡城区及莲花县。

三纵:荷尧上云至广寒龙泉线(新增干线公路,二级62公里),主要控制点为:青山温盘、荷尧上云、横江、亭子岭、320国道、电厂沿河路、湘东新湄、麻山桐田、麻山镇政府、麻龙公路、白竺杉坪、白竺水洋、广寒郊溪、官溪院冲、洞溪、龙泉,接湖南攸县。

四纵:荷尧萍洲到东桥界头线,二级49公里,主要控制点为:昌金高速出口、荷尧镇萍洲、昌金高速湘东连接线、昌盛大桥、湘东镇阳干、陈家塘、下埠、排上、东桥、界头,接湖南攸县。

②与区域外连接的主要出口路

湘东区与区域外连接的主要出口路共有32条(包括几条干线公路),出口路的重要节点主要是:a、通往湖南的节点包括荷尧镇金鱼石、香山寺、老关镇关下、莲花冲、登官分水坳、排上镇官桥、美田桥、东桥镇凫田、界陂、邹家园、界头、江边、广寒乡大沙江、黄土岗、白竺乡长长坪;b、通往市内各县区的节点包括湘东镇流田、青泥岭、新湄、均圹、荷尧镇上云、泉陂、土壕、石岭、麻山镇仙锋、大山、小桥、岭背、白竺乡柘村、磨头、崇源家山庙、苏圣山。建议将这些与区城外连接的通道均建设成为三级以上的道路,重要的出口建成二级公路。

③城市进出口公路

湘东区城市进出口公路主要有11条。包括昌金高速连接线、新村至桐田公路、河洲至金鱼石公路、大江边至麻山公路、320国道、湘东至下萍洲公路、湘东城区内环线(五里至河洲)、湘东城区外环线(腊市至庙岭)、新中毛塘(东环路)至萍乡长兴馆公路、陈家塘至下埠公路、陈家塘至大路里公路(樟大线)。建好城市进出口公路,有利于发挥城市的辐射和带动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建议将城市进出口公路建设成为三级以上道路(部分公路已经建成),重要路段建成二级公路。特别是新中毛塘至萍乡长兴馆公路及湘东城区内、外环线须列为重点规划线路。

毛塘至长兴馆公路:一级10.5公里,是湘东城区与萍乡城区连接的快速通道,意义深远。主要控制点为:毛塘(湘东区东环路)、新湄、新塘、略下、长兴馆,湘东境内长5公里。

湘东城区内环线:一级10公里,沿线分布萍铝、萍电、萍钢等大型企业,同时,是湘东中心城区的一条重要环线,对于城区的快速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路线主要控制点为:320国道(五里)、大江边、昌盛、河洲(320国道)。

湘东城区外环线:一级43公里,沿线分布我区规划的陶瓷产业基地、低质煤供应区、物流园区、铝制品加工区及麻山景星煤电铝项目所在地,同时,我区境内萍钢、萍电、萍铝、巨源煤矿、上官岭煤矿等一大批大中型企业座落于外环线两侧,对于我区打造循环经济圈意义重大。路线主要控制点为:麻凤线(腊市)、陶瓷产业基地工业南大道、工业大道、320国道、荷尧镇火烧桥、湘东镇美建、五里、樟木桥(320国道)、新垅、大江边、腊市庙岭(麻凤线)。

(3)农村公路

公路网框架形成后,必须靠农村公路进一步进行网络化,才能形成比较完善的整体,有如人体必须由“骨架”、“经脉”和“毛细血管”共同组成。县道可建成三级以上的公路,重要县道建成二级公路;乡道建成四级以上的公路,重要乡道建成二、三级公路;村道逐步将等外泥砂路建成水泥路,技术等级逐步提升为四级以上。

(二)确保公路网规划的稳定性和权威性

由于公路网规划期限较长,常会因领导人事变迁或有关领导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等原因,影响规划的贯彻实施,易出现重复建设、偏离规划方案的建设等问题。为防止减少公路建设的盲目性,建议由区委、区政府审核通过后,赋给规划稳定性和权威性。

(三)拓宽资金筹措渠道

医院污水处理工程建设的情况报告 篇5

由于我院原污水处理池池体断裂,影响到我院的正常的污水处理,也对我区创国家卫生城区造成了不良影响,污水处理工程成为了区里创卫工作中的重点项目。为了迎接国家卫生城区的复查工作,并保证我院的正常工作运行,我院按照2006年1月1日起执行的《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重新建设污水处理工程,现将工程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污水处理主体工程竣工

按照上级部门的部署和要求,我院污水处理工程作为区创卫工作的重点项目,院领导高度重视,经过7月3日工程对外公开招标程序,最终确定具有乙级资质的专业废水处理工程公司XX启迪工程有限公司为此工程的承建方。全部工程包括拆除、土建、工艺设计、设备安装、在线监控、化粪池改造、周边环境绿化工程等共计余额近80万元。

按照合同要求,从7月10日开始进场施工到9月20日主体工程竣工,整个工程难度大、工期短,特别是工程期间正是我市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之时,工作条件艰苦,工程面临技术工人短缺、工作时间不足等诸多不利因素。院领导了解情况后,果断决定工期不能延后,为了保证工程能如期完成,院领导一方面亲自督促,并派出专人跟进工程队工作,一方面安排相关人员做好工人的防暑降温工作,保证工人的生命健康安全。在院方的督促和关注下,承建方充分利用早晚时间,积极安排工人加快工程进度。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污水处理工程如期完成。9月20日经我院查收竣工,并投入试运行,污水处理工程共花费58.2万元。

二、污水处理工程技术标准

该工程按照国家新标准修建完成,超过目前的污水排放标准,总工程投资逾80万元,医疗废水处理系统日处理医疗废水200 m3/天;废水处理系统运行20小时/天。该污水处理设备上采用目前市场上最先进的日产仪器,选择先进可靠工艺技术,高效节能设备、控制方式、经济合理土建结构形式,使该废水处理站能实现科学管理、运行简便可靠、成本低;系统上全部采用全自动中央控制系统,操作简便,并使污水处理系统建成后能实现自动化管理,运行简便可靠,逐步实现污水、污泥处理资源化;规划上结合我院的发展进程,兼顾将来的发展,以近期为主,考虑远期发展,可以保证我院在正常业务增长情况下使用十年,且方便下一步升级。我院成为实行新标准以来,全市第一家达到污水处理新标准的医院。

三、社会效益

污水处理站建成后,可以拦截大量的污染物质,对改善区域环境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对降低区内企业污染处理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区内人民的生活质量、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对改善下游河流特别是三峡库区的水环境质量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带来的环境效益是十分明显的。

医疗污水处理工程是一项环境保护、建设文明区域、为子孙后代造福的公用事业,其效益主要表现为社会效益。该工程实施后,可以有效地解决我院对附近及三峡库区水污染问题,为城市服务、为社会服务,可以改善院区容貌、提高卫生水平,保护人们的身心健康,保护全区及三峡库区的自然环境。

四、目前尚未完成的工程

城市污水处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6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安排,我们城建环保工委在***副主任的带领下,于6月中上旬对全市污水管网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先后赴市水务集团、建设局、经济开发区和*******等10个乡镇(街道),听取意见,了解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成效

2008年以来,市政府、相关部门(单位)和有关乡镇(街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市委《关于全面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实施意见》的精神,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统一、超前规划与分步建设相一致、积极作为与量力而行相协调、统筹安排与分级落实相衔接、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原则,积极推进城区及部分乡镇(街道)污水管网建设,强化了环境保护的基础设施支撑,推动了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领导重视,污水管网建设摆上重要日程。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污水管网建设,始终把这一民生工程作为改善城乡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内容,放到了突出位置,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快全市污水管网建设的若干意见》,对乡镇(街道)污水管网建设实施“以奖代补”政策,其中四个市

号泵站已完工,工业区泵站前端收集管网已铺设完成,中心泵站正在土建施工,已完成总工程量的**%,投资**万元,铺设完成了**公里污水管网;**镇投资**万元完成生活污水泵站建设,铺设管网**米,**线沿路学校、单位、商住楼已部分接入污水总管;工业污水泵站已完成设备安装调试,部分企业已接入工业区纳污泵站,并开始向市污水总管输送污水;**镇投资**万元的镇域2号污水泵站已建成,总投资**万元、总长**米的污水收集总管已铺设完成,目前已有部分重点企业进管排放;**镇3号泵站已完成土建施工;**镇投资**万的2号污水泵站已完成总工程量的**%以上;**镇已完成镇域中心污水泵站主体结构建设,铺设工业区生活污水收集总管**米;**镇投资**万元的1号泵站工程完工,工业功能区的污水收集主管已铺设完成;**镇污水处理厂土建工程已基本完成;经济开发区的工业废水专线改造工程和雨污管网分流工程顺利完成;杭州湾工业园区污水收集管网明移工程建成投用,全市污水收集能力明显提高。

3.强化保障,确保污水管网建设顺利实施。市政府、市污水管网建设领导小组和各有关乡镇街道能切实强化保障,努力破解要素瓶颈,确保污水管网建设各项工程顺利实施。市污水管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切实加强对工程项目监管,并建立督查通报制度,要求各建设单位定期以书面形式报告进度情况。各成员单位明确职责,齐抓共管,加大工作力度,有序组织推进。市发改局做好了项目申报的指导工作,积极争取列入上级有关项目计划;

建设要素制约等影响,导致部分项目实施进度与计划出现脱节,远远滞后于计划要求。

2.乡镇管网建设投运困难重重。乡镇(街道)污水管网的建设投运困难较多。主要表现在:一是资金压力重。镇域污水管网的建设、政策处理等资金需由镇财政承担,所需资金投入较大,而“以奖代补”政策需要乡镇先行垫入,同时管网投运后的运行养护成本大,对于当前的乡镇财政来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受此制约,有些项目建设也相对滞后。二是管理难度大。乡镇缺乏日常管道养护人才和泵站运行管理人才。三是企业进管难。按照职责分工,乡镇只能引导企业进管排污,而企业考虑到需要设备投入和缴纳排污费,目前企业运营成本难以承受,自愿进管积极性不高。目前,因乡镇管网延伸而入网的企业仅*家。四是技术支撑少。不少乡镇建成区生活污水点多、量大,加上房屋密度高、地势高低不平,要埋设污水管网的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技术力量相对不足。

3.城区污水管网建设任重道远。城市污水管网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是污水收集和集中处理的关键,是污水处理保护水资源和改善环境的必要手段。受历史原因等因素影响,城市排污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衔接不够,部分小区如**小区没有排污设施建设的预留空间,改造难度较大,生活污水直排河道,给河道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城北新区的*,**工业区,**工业区尚未铺设污水管网。老城区的排水体系除解放路、**路及**中路及部分新开发

进度,抓质量,抓投运,并做到在推进过程中进一步落实责任主体、落实资金来源、加快项目推进、保证工程质量。要进一步加大各方协调力度,强化各职能部门和乡镇(街道)的职责、明确企业的责任,确保全市污水管网各项建设任务顺利完成。

3.要加强督查考核,兑现各项建设政策。市领导小组办公室要进一步加强协调与监督,做好实施计划的细化、量化及任务分解落实工作,严格按照工作考核办法,切实加强考核。市政府有关部门要结合节能减排要求,加大监督和检查力度。要重视科学论证,对用材和施工过程加强监督检查,防止污水泄漏,造成新的污染。各有关部门和相关乡镇(街道)要加大资金筹措渠道和方式,通过建立良性资金保障体系,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从根本上保障污水管网建设项目的有序有效开展。要按照市政府《关于加快全市污水管网建设的若干意见》规定,根据工作进度,及时兑现“以奖代补”政策。要尽快协商落实土地农转用指标,切实解决部分泵站建设的土地制约问题。

城市污水处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7

1 聊城市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基本情况

近年来, 全市畜牧兽医工作以“抓发展、促保护、强监管”为重心, 实现了“确保不发生畜产品重大安全事件”这一工作目标。主要工作情况:

1.1 突出抓好“瘦肉精”专项整治工作

全市各级畜牧兽医部门始终将加强“瘦肉精”监管作为畜产品安全监管的重中之重。制定了《“瘦肉精”专项集中整治行动实施方案》, 就饲料兽药生产经营单位、生猪养殖场 (户) 、生猪调运经纪人、畜禽屠宰场、产地检疫、票证管理等项工作作出了具体安排, 确保把住关键、突出重点, 从源头上杜绝“瘦肉精”等违禁药品流入饲料和养殖环节, 从根本上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各级畜牧兽医部门严格贯彻实施检疫与“瘦肉精”检测同步进行的工作要求, 对不符合规定者, 一律不出具检疫合格证明, 不准出栏或屠宰。经进一步确认检测, 若“瘦肉精”为阳性, 及时移交公安机关处理, 并对牲畜进行无害化处理, 始终保持对非法添加“瘦肉精”行为的“零容忍”高压态势。

1.2 继续强化生鲜乳专项整治

目前, 全市生鲜乳收购站有27个, 其中, 生鲜乳生产企业自建奶站2个、养殖场开办的奶站3个、合作社开办的奶站22个。以生鲜乳收购站为重点整治环节, 强化生鲜乳质量监测与监督执法, 实现了生鲜乳持证收购和运输, 生鲜乳收购站检查率、生鲜乳质量安全违规单位查处率、生鲜乳中三聚氰胺检测合格率均达到100%, 保障了生鲜乳质量安全。

1.3 积极开展饲料质量安全整治

制定了《聊城市饲料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明确了饲料安全专项整治的工作重点和任务。在专项整治活动中, 涉及饲料生产、经营、饲养、使用等环节, 对所有的饲料生产企业、重点经营企业和部分畜禽养殖场进行了重点检查。进一步规范了全市饲料生产企业油脂使用、生产管理, 加强饲料产品质量安全, 有效防止“地沟油”等劣质油脂进入饲料环节, 保护养殖业生产, 维护人民身体健康。当前, 以集中换发《饲料生产许可证》为契机, 对全市饲料生产企业进行一次全面清理、整顿, 促进企业改善生产条件, 健全规章制度, 保证饲料产品质量。

1.4 扎实开展兽药及兽药残留专项整治

加强派驻监管, 督促兽药生产企业全面落实GMP;大力推进兽药经营企业GSP工作, 全市现已有287家兽药经营企业通过GSP认证, 有效杜绝了经营违禁药物和不合格兽药产品现象的发生。先后开展了“兽药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兽药及兽药残留专项整治活动”、“兽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检查”等专项行动, 净化了兽药经营市场, 为确保动物食品安全提供了基础性保障。对全市销售、使用的兽药产品进行了登记备案, 实施兽药销售准入制度, 凡在我市销售、使用的兽药产品必须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 保证无违禁药品, 符合动物使用安全、可靠、有效的相关要求, 同时积极开展了兽药示范门市部创建活动。

1.5 强力推进畜禽产地检疫工作

严把产地检疫关口, 按照《动物防疫法》、《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和生猪、反刍动物、马属动物、家禽、犬、兔、猫等产地检疫规程的要求, 对出栏动物全部规范实施到场、到点的现场检疫。为提高检疫监管能力建设, 对全市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人员进行了轮训。通过开展畜禽产地检疫专项整治活动, 进一步规范了产地检疫, 努力提高了产地检疫申报率, 实现畜禽产地检疫覆盖率达到100%。

1.6 努力加强蜂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对全市养蜂情况进行了调查, 掌握了全市蜜蜂规模养殖情况, 对养蜂户及蜂产品加工企业进行了备案, 建立健全了养蜂监管档案。定期对企业自有养蜂基地、合作社、养殖户开展督导检查, 严禁使用违禁药品, 杜绝掺假掺杂、以次充好行为的发生, 从源头上确保蜂产品质量安全, 实现产品质量可追溯管理, 有效预防在源头上出现掺杂掺假、制假售假事件的发生。

1.7 着力抓好无公害畜产品认证工作

无公害畜产品认证是当前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主攻方向和迫切任务, 也是提升整体畜产品生产水平的重要手段。截至2013年9月底, 全市无公害产地认定企业67家, 产品认证企业62家, 涵盖了10种畜禽及其产品。

2 制约聊城市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

2.1 对法律法规认识不到位

广大群众对国家颁布的《食品安全法》《农产品安全法》《畜牧法》《动物防疫法》认识淡薄, 导致了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问题的忽视。

2.2 畜牧业生产方式相对落后

当前全市畜牧业处于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的关键时期, 以农户为单元的小规模生产经营模式还占相当比例, 这些小规模生产经营者, 规模化程度不高, 很难做到品种、饲料、饲养技术的统一、饲养环节净化, 加强了监管难度, 制约了畜产品安全生产。

2.3 投入品使用不规范

随着现代畜牧技术的广泛应用, 饲料添加剂、兽药、疫苗等投入品的使用也越来越普遍, 但一些养殖户为了追求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 非法向饲料中添加违禁物和添加剂。而在兽药使用过程中, 存在着休药期执行不到位、操作要求不标准等问题, 影响了畜产品质量。

2.4 养殖户对无公害养殖意识淡薄

在当前传统养殖模式尚占多数的形势下, 养殖户在圈舍建设上存在选址、设计不科学, 不符合动物防疫要求, 造成圈舍周围环境、空气和水源的污染, 间接危及畜产品安全。

3 全市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措施

3.1 严格落实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工作中建立健全畜产品监管责任和责任追究制, 将饲料、兽药、养殖、收购、贩运、检疫、屠宰加工等每个环节监管责任细化分解, 落实责任到单位到人, 确保工作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经费到位, 形成条条有人管、块块有人抓的监管网络。

3.2 加强畜禽养殖场监管

对全市规模畜禽场饲养基地完善登记备案, 明确监管兽医, 要求监管兽医至少每周对养殖场巡查一次, 对饲养场的饲养管理、诊疗用药、免疫情况、消毒措施、病死畜禽等情况要建档立案, 指导养殖场完善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 确保上市产品“有据可查”, 问题产品“有根可溯”。

3.3 严格畜产品市场准入标准

严把动物产地、运输、屠宰、市场检疫关口, 做到依法检疫、有报必检、有检必严;实施市、县、乡、村四级防疫监管责任制, 将监管任务量化到个人;严禁没有检疫证明的畜禽肉进入市场销售, 对经检测不合格的产品, 依法采取查封扣押、暂停销售等措施;严查生产加工销售病死肉等违法行为。将全市畜产品卫生监督工作分区划片, 实施目标责任追究制, 确保卫生监督检查不留死角。

3.4 突出检疫监管工作

统一监管标准, 对畜禽免疫、消毒、用料、用药、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出厂前检测等各个环节进行监管, 严格把关。同时组织专门人员驻守畜禽加工企业, 实行24h驻厂制度, 加强畜禽定点屠宰管理、屠宰检疫, 确保上市畜产品质量安全。

3.5 加大畜产品抽检力度

制定抽检计划, 进一步深化监督抽查和监测工作, 延伸监测区域, 扩大监测范围, 加强对养殖业投入品和畜产品的监测, 以保证上市的畜禽产品让群众买的放心, 吃的安全。

3.6 强化投入品监管。

加大对畜牧业投入品使用环节的监管, 引导养殖场 (小区) 合理使用兽药、饲料、饲料添加剂等畜牧投入品, 规范生产技术规程, 切实推动畜产品无公害标准化生产与加工, 定期监测畜产品药物残留并严格落实监管责任制。认真贯彻实施农业部《兽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对无兽药GSP证和兽药经营许可证的兽药经营者进行彻底清理, 严厉打击销售假劣违禁药物的违法行为, 坚决杜绝人用药物流入兽药市场, 同时, 对不符合兽药GSP运行要求兽药门市部, 提出限期整改措施, 督导其按要求经营。通过日常监管, 不断规范兽药经营秩序, 提高全市兽药质量安全总体水平。

3.7 是建立信息报告网络

进一步建立健全畜产品安全信息报告工作网络, 严格执行《食品安全重大事故报告制度》, 安排好节日期间值班工作, 配备充足的应急处理工具、文书, 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准备。

3.8 抓好无公害畜产品认证和监管工作

无公害畜产品认证是当前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点, 也是提升整体畜产品生产水平的重要手段。在无公害畜产品认证工作中, 严格按照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总体部署, 以规范认证和强化监管为重点, 加强证后监管, 定期进行现场巡查, 将获证无公害企业100%纳入监管范围;增强获证单位使用标志的积极性和规范性, 确保95%以上的用标单位规范用标;规模养殖场获得无公害认证的比率提高到50%以上, 无公害畜产品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9%以上, 防范和杜绝突发性重大质量安全事件发生。

3.9 加大宣传力度

城市污水处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8

我市持续推进城市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着力加大服务供给、创新服务机制,推动公共服务向基层延伸、向群众覆盖,城市社区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但仍存在公共服务社区化社会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制约着社区服务效能的持续提升。市委政研室在实地调研基础上,对当前城市社区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工作建议。

一、城市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基本情况

为提升城市社区服务供给能力,我市积极开展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支撑的“三社联动”创新实践,在强化党建引领、搭建社区公共服务网络、提升社区服务质量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党建引领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建成社区“大党委”制度示范点*个;社区服务设施不断完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和便民利民信息化平台实现全覆盖,服务用房面积由“十二五”末的*万平方米增加到目前的*万平方米;社区服务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城市社区现有工作人员*人,社区社会组织*个,社区志愿者*人;社区服务内容逐步完善,城市区五级养老体系初步构建,社区体育公园体系建设高效推进,居民的多元化需求不断满足。

二、城市社区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掌握居民需求不精准。

居民需求发现机制还不完善,对居民日益多样化、差异化的社区服务需求掌握不精准,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服务供给不足和供需错配。比如,高密度社区对停车服务有需求,低龄儿童家庭多的社区对托幼服务有需求,老旧小区较多的社区对充电桩有需求等等,部分社区对这些需求掌握得不够、统筹考虑不足,社区服务尚不能满足居民现实需求。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社区服务居民需求的自主权不够。在社区服务内容设置上,以自上而下

“一刀切”的行政服务为主,社区作为执行者,很难根据居民需求自下而上作出调整。在工作力量分配上,受大量行政类“硬任务”的挤压,公共服务等“软任务”往往因无暇顾及而被搁置。二是社区收集需求的机制不健全。我市社区服务需求的收集方式主要以工作人员实地走访为主,综合运用“线上”“线下”等多渠道收集需求的机制尚不健全,导致部分社区发现居民需求不及时不到位。三是社区工作者发现需求的能力参差不齐。社区工作者来源多样,有原居委会留下来的,有社会招聘的,有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在工作热情、服务意识、专业能力等方面差别较大,有的能够深入群众生活、敏锐捕捉居民需求,有的却对群众需求缺乏感知甚至麻木不仁。

(二)公共服务社区化程度低。

我市公共服务社区覆盖率低、服务质量不优,与群众就近就便享受优质服务的需求相比还有差距。比如公共体育服务方面,*%以上的社区缺少功能比较完善的健身中心或社区体育公园。比如养老服务方面,尽管已初步实现社区养老设施全覆盖,但在管理运营、服务类型上还存在欠缺,尤其是老年人比较需要的康复理疗、精神慰藉等方面的服务还比较薄弱,居民对社区养老服务的满意率不足*%。比如文化服务方面,往往是政府送戏、百姓看戏的单一模式,缺乏“以需定供、按需配送”的互动式、点单式服务,导致吸引力不强、群众参与积极性不足。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公共服务资源总量有限。当前,各级财政都比较紧张,虽然用于公共服务的支出占比相对稳定,但是绝对值和购买力比较有限,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整体不强,全市范围内优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供需矛盾依然突出。二是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不均衡。公共服务资源配置逐级递减,资金、人员、设施等下沉不足,社区能够得到的资源比较匮乏。目前,主城区建成大型体育中心*个、大中型体育场馆*个,而有的社区下辖十几个小区,却只有*套基本健身器材。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尚未纳入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市*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为私营性质,社区层面公共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严重不足。三是社区承载能力不足。社区事情多、资源少的矛盾突出,服务半径过大,服务空间狭小,服务力量薄弱,无法承载越来越多的服务内容。*%左右的城市社区管辖面积超过*平方公里、服务用房面积小于*平方米、服务居民超过*户,部分社区平均*名工作人员服务*余户居民。

(三)社区服务社会化不足。

在社区服务的供给上,由政府直接提供的服务较多,由市场主体、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驻地单位等市场力量和社会力量参与提供的服务较少。比如,在社区公共服务中,通过市场化方式供给的占比不到*%,且相对集中在养老、医疗等领域,市场力量尚未形成对政府的有效补充。比如,绝大部分驻地单位的停车场、图书馆、活动室等服务资源在节假日期间处于沉睡状态,但是由于驻地单位参与社区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足,很少向社区居民开放各类闲置资源。究其原因:一是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机制不健全。政府对公共服务资金支持力度不够,政府购买或补贴的项目较少,大部分社区公共服务内容尚未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市级层面仅有文化演艺活动项目入围,区级层面仅有养老服务纳入。市场主体的引入、管理和退出机制不完善,服务标准不明确、进入门槛较低、考核评估缺失,导致提供服务的机构水平参差不齐且管理混乱,服务质量不高。集政务、医疗卫生、养老、托幼、文化、购物、休闲娱乐等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体建设滞后,市场化运营不足,社区服务供给方式还不够便捷高效。二是能够承接社区服务的社会组织少。目前,我市共有社会组织*家(其中专业化社工组织仅有*家)、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量为*家,分别是郑州的*%、*%,开封的*%、*%,*的*%、*%。同时,社会组织孵化培育能力较弱,全市只有*、*、**个区设立了社区治理与创新办公室,负责孵化培育社会组织,但也因为本地缺乏专业孵化机构,只能从外地引入,导致工作连贯性和可持续性较差。三是社会力量动员力度小。社区根据居民实际需求,主动对接社会组织、慈善机构、驻地单位等社会力量,设置服务项目、筹措服务经费、募集设施场地的实践较少,社会力量尚未充分调动起来,发挥作用极为有限。

(四)居民自我服务效能不高。

目前,我市社区服务仍以基层政府为主导,居民自我服务能力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比如,自治组织的数量不足群众性组织的*%,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虽然能够发现问题,但解决问题主要还是依靠向社区反映,自治作用发挥还不充分。比如,自乐组织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组织之间、组织与居民之间的协调组织能力不高,专业化水平参差不齐,服务自我、服务他人的能力不强。比如,志愿服务组织行政化色彩较浓,大多数志愿服务活动的项目确定、人员招募、活动开展均依托体制内力量组织完成,群众自发形成的志愿组织和自行设计开展的服务少,志愿服务的专业化、社会化不足,活动开展常态化、规范化程度较低。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意识不强。由于社区居委会均在政府职能部门和街道办事处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居民往往更倾向将其定性为一级政府,对其有较强的依赖性。同时,一些社区居民以“单位人”为主,工作之余没有时间参与社会事务,“社会人”意识和社区融入度不足。二是社区党组织、居委会引导支持不够。一方面,对群众组织的扶持力度不够,对社区群众组织在活动资金、组织协调、活动场地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和发展需求解决还不彻底。另一方面,对社区服务专业人才培育不足,我市社区工作人员中取得社会工作职业资格的仅*人、持证比例不足*%,专业能力偏低。

三、优化城市社区服务的建议

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人民群众对社区服务的内容覆盖、服务模式、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十四五”时期,党中央、国务院首次将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列为重点专项规划之一。为了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我市要认真落实中央关于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积极探索创新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的联动机制,着重在四方面下功夫。

(一)完善需求响应机制,提高服务精准度。

居民需求是社区工作的“指挥棒”,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及时准确掌握需求,积极回应需求,推动社区服务精准化精细化。一要进一步拓宽居民需求反映渠道。统筹用好“线上”“线下”服务模式,发挥便民服务站、居民微信群等基层服务窗口作用,随时接待群众反映民情;完善社区定期接访、交流恳谈、实地走访等机制,主动挖掘居民需求;引导社区社会组织发挥专业作用,有效融入社区治理,精准发现居民需求。二要完善分类分级处理机制。对收集到的居民需求进行汇总研判,并依据轻重缓急和为民、便民、安民等服务类型分级分类,建立工作台账,实现“清单式”管理。充分考虑居民需求的差异性,科学设计服务内容,有针对性地完善设施、开展活动,不断推出个性化服务,避免服务内容“一刀切”,提高需求办理的精准度。三要完善服务评价机制。健全群众满意度调查评估制度,组织开展社区服务群众满意度调查,推广社区服务“好差评”评价激励制度,推动社区服务更精准地适应群众需要。

(二)推动公共服务进社区,提高服务社区化水平。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顶层设计,增加社区公共服务供给,补齐社区公共服务短板,加快公共服务社区化进程。一要推动公共服务资源向社区下沉。按照“人随事转、费随事转、权随事转”原则,推动公共服务领域人财物下沉。聚焦“一老一小一青壮”,大力推进养老、托育、就业、医疗、文化、体育等服务资源向社区倾斜,根据社区人口密度和服务半径等合理布局社区服务设施,充分考虑每个社区对各类服务的不同需求设置服务项目,确保社区服务资源供给更均衡,让所有群众都能在家门口享受优质的公共服务。二要提高社区承载能力。通过改造办公大楼、闲置物业等现有楼宇或新规划建设等方式,积极打造社区邻里中心(城市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体),并在建成后引入第三方进行统一管理和商业化运营,促进社区服务集聚集群发展、项目化系统化供给。加快推动社区体育公园建设,科学规划公园功能区,通过阵地共享、错时使用等方式,促进空间利用效率最大化,为社区居民各类文体活动提供场地,充分发挥其作为公共服务进社区的载体作用。

(三)充分调动各方力量,提高服务社会化水平。

进一步完善党建引领、多方参与的社区服务格局,健全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服务激励政策,利用市场化手段等方式撬动社会资源,提升社区服务社会化水平。一要加大社区公共服务财政投入。根据实际将公共服务政府购买、政府补贴等专项资金纳入市、区两级财政预算,明确购买服务项目立项、经费预算、信息发布、项目管理、绩效评估等长效配套措施,引导市场主体、社会组织承接相关项目,广泛参与社区服务。二要加快完善社区服务市场化运作机制。建立健全市场主体遴选机制、考核机制、退出机制,严格制定服务规范和收费标准,鼓励优质企业开展连锁经营,让居民能够享受优质可靠的服务。三要加快培育社会组织。优化社会组织发展环境,通过政策扶持、整合高校资源等途径,重点扶持*—*家具有行业竞争力的本地社会组织孵化机构,为全市培育社会组织提供专业服务。依托各级各类社会组织服务中心,通过举办社区公益微创投大赛等方式,孵化、培育符合社区需求的社会组织,为居民提供精准服务。四要积极动员其他社会力量。鼓励社区“两委”加快对接驻地单位、慈善组织等社会力量,广泛筹措服务资金,整合场地设施等资源,为居民提供更加多元优质的服务。

(四)培育发展群众组织,提高服务自主化水平。

多措并举培育发展群众组织,推动社区居民提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一要加大孵化培育力度。以生活服务类、公益慈善类和居民互助类群众组织孵化培育为重点,加大引导和支持力度。依托各级党群服务中心、政务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等设施,探索建立群众组织培育孵化机构,通过“接受申请

上一篇:妇产科主任事迹材料下一篇:药店实习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