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文教卫生工作汇报

2024-09-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农村文教卫生工作汇报(共8篇)

农村文教卫生工作汇报 篇1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卫生工作,根据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围绕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发展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并积极组织实施,极大地推动了我市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现将全省农村卫生工作会议之后贯彻落实情况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开展情况等汇报如下:

一、贯彻落实全省农村卫生工

作会议情况

8月30日全省农村卫生工作会议以后,**市政府把贯彻这次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快发展我市农村卫生工作列入了近期的政府重要工作。根据省委、省政府会议的精神,按照让农民尽量少生病、有

地方看病、看得起病的要求,对照我市的农村卫生工作现状,***副市长与卫生、发改和财政等有关部门进行了认真研究,形成了初步的贯彻实施意见,现正准备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审议,并拟研究制定《关于加快发展我市农村卫生工作的若干意见》。我们的主要措施有以下三方面:

(一)全面加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让广大农民尽量少生病

1、扎实做好农民健康体检工作。根据省政府《关于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省《实施意见》)要求,建立农民健康体检专项资金,按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人数每人每年10元的标准由县(市)、区政府安排专项资金,其中市财政补助每人每年2元(我市该项政策已在省农村卫生工作会议前落实)。农民健康体检工作由乡镇卫生院设立常年体检门诊点,让参保农民免费享受每两年一次的健康体检,建立农户家庭健康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和

跟踪服务。

2、切实加强农村疾病预防控制和妇幼保健工作。根据国家和省的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明确重大疾病防治专项经费,列入市、县两级每年经常性财政预算支出,有效落实肺结核、艾滋病和血吸虫病免费查治等政策。进一步健全农村,尤其是乡镇、村两级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监控、报告和管理体系,健全“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防治机制。建立流动人口中儿童和孕产妇居住地管理制度,加强流动人口计划免疫和妇幼保健工作。

3、建立健全基层卫生监督执法体系。根据省《实施意见》要求,由县级政府安排农村卫生监督网络建设经费,坚持“划片设置、垂直管理”的原则,按照“监督全面,执法有效”的要求,到2007年底基本完成县级卫生监督派出机构的设置工作,原则上每2—4个乡镇或6—12万人口设置一个派出机构。加强农村食品、饮用水卫生安全、企业职工卫生防

护、学校卫生等的指导和管理,增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提高农村卫生安全保障水平。

4、大力开展农村爱国卫生运动。健全各级爱国卫生组织,保证爱卫工作经费,充分发挥爱卫组织的组织、协调职能,广泛开展农民健康教育与促进工作,加大改水改厕和除四害力度,协同有关部门深入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环境,提高健康水平。

(二)大力推进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让广大农民有地方看病

1、切实理顺农村卫生管理体制。根据省《实施意见》精神,明确以县为主,县、乡、村分级负责的农村卫生管理体制。县级政府对农村卫生工作承担全面责任,成立由政府领导负责,各有关部门参加的农村卫生工作领导协调小组,负责组织、协调、督查农村卫生工作的开展。明确乡镇政府的公共卫生管理和领导职能,成立相应组织机构,确定一

位领导分管卫生工作,设立乡镇公共卫生管理员,负责落实辖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村级自治组织建立村级公共卫生联络员制度,协调做好本村范围内的公共卫生管理工作。

2、加快建立新型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健全以县级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为指导,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同)为枢纽,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下同)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村卫生室是农村卫生服务的网底,根据省《实施意见》有关“村卫生室由村民委员会举办,可采取乡镇卫生院派出服务、乡村联办或其他多种形式承办,实行乡村一体化化管理”的规定,结合宁波实际,抓紧探索研究村卫生室的举办主体、承办形式和管理体制等。明确乡镇、村级卫生服务机构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建立和推广农村社区责任医生制,按照“责任分区、团队协作、综合服务”的原则,组建农村片区责任医生组,明确职责任务,使每个农村

家庭都有自己的农村社区责任医生,每个农民都能享受到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农村社区卫生服务。

农村文教卫生工作汇报 篇2

近年来, 党和政府对卫生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大。卫生惠民工程连续三年列入常州市政府重点工程。今年常州市委1号文件《关于做好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意见》, 对新农合和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均提出明确要求。2010年市政府60项重点工程中, 新农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等工作分别纳入社会保障工程和卫生惠民工程加以推进, 卫生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工作中的地位有了明显提升。同时, 政策对农村卫生扶持力度不断加大。新农合财政补助资金从人均20元提高到160元以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从人均6元提高到15元;新增了重大公共卫生项目专项资金。中央财政对常州市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农村妇女补服叶酸分别按每人100元和每人4.8元进行补助;江苏省级财政对新农合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分别按每人4元和每人3元的标准给予以奖代补, 对茅山老区农民参加新农合给予每人30元补助;常州市预计3年内投入近10亿元资金用于卫生惠民工程[1]。各级政府加大财政投入, 近年农村卫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各级政府将逐步建立长效财政投入机制, 逐步转变长期以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药养医”的运行模式, 农村卫生工作将进入一个历史性的大发展时期, 前景光明, 大有可为。

农村卫生工作任务繁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内涵丰富, 政策性强, 需要统筹城乡齐头并进, 但重点、难点还在农村, 如果没有农村卫生的发展, 医改就难说取得成功。做好农村卫生工作, 对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新农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药物制度、农村卫生机构能力建设等都是面广量大、困难多、矛盾多的工作。各地要在实践过程中理清思路, 创新举措, 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新农合发展完善的过程中, 要充分发挥卫生行政部门“一手托两家”的优势, 有效兼顾供、需双方利益, 让参保农民得到更多实惠。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中, 要按照“小病不出村, 常见病、多发病不出乡, 大病不出县”的目标, 坚持合理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强化标准建设、注重防治结合、实行乡村一体管理的要求, 不断完善服务功能, 提升服务水平。在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进程中, 要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财政补偿机制, 高效规范的机构运行机制、行之有效的基本药物使用监管机制、富有活力的绩效考核机制, 促进农村卫生机构健康运行。在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中, 要按照统一的服务项目、内容和标准, 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 要提升常规工作服务质量, 明确新增项目服务对象, 全面提高管理水平[2]。

卫生惠民服务仍需规范。改革是发展的动力, 惠民是发展的目标。今年是实施常州市卫生惠民工程3年计划的总结年, 实施效果好不好, 群众满不满意, 关键是看群众得到了怎样的惠民服务。我们要立足惠民, 按政策要求, 为广大群众提供安全、有效、规范的卫生服务, 让农村居民在数量上、质量上、服务上都有真切的感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卫生惠民服务的主要提供者, 是联系政府和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因此, 各地各单位要进一步加大农村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培养, 要进一步提高新农合保障水平和管理水平, 要进一步规范9大类22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公共卫生项目, 要进一步转变服务方式, 积极主动为农村居民提供全科团队服务, 提高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和计算机管理率, 要提高慢性病指导和管理水平, 要开展巡回医疗、双向转诊、远程会诊等便民、利民服务, 在服务过程中要加大政策的宣传, 让广大群众实实在在地享受到政府提供的各项卫生惠民服务。

2 突出重点, 扎实做好2010年主要工作

2010年全市农村卫生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 按照全省、全市卫生工作会议要求, 紧紧围绕医改和惠民两大主题, 大力实施新一轮农民健康工程, 以能力提升为重点, 加快建设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以巩固发展为目标, 加快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规范管理为手段, 加快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努力开创农村卫生工作新局面!

2010年农村卫生工作主要指标: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人口覆盖率达100%;人均筹资标准达240元以上;住院费用补偿率45%以上;基金结余率控制在10%以内。②九大类22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开展, 按常住人口人均不低于15元标准落实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经费。③实施重大公共卫生卫生项目。15岁以下人群乙肝疫苗补种率达到100%;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99%, 农村高危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100%, 财政补助标准不低于400元/人;农村妇女增补叶酸服用率达80%, 叶酸服用依从率达到60%;“两癌”检查完成省定任务。④实施基本药物制度。金坛市和戚墅堰区全面实施, 其他地区做好各项准备工作。⑤创建4个农村卫生基本现代化乡镇。⑥创建4个农村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80个农村示范社区卫生服务站。⑦新招录60名社区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 完成100名务实进修计划。⑧建设3个全国农村医疗机构中医特色专科, 重点建设5个省、市级中医“治未病”中心和服务点。⑨启动3个国家卫生镇创建工作, 争创50个省卫生村和50个市卫生村。 (10) 新增无害化卫生户厕8 500户。围绕以上目标, 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2.1 认真组织实施农民健康工程

各地要以卫生惠民工程和新一轮农村实事工程为载体, 继续推进实施农民健康工程。进一步完善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规范实施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大力开展农村卫生机构基本服务能力建设, 统筹推进农村卫生各项工作。要加强农民健康工程重点工作与医改任务的衔接, 不断丰富农民健康工程实施内涵。今年是常州市卫生惠民工程实施3年工作效果评估年, 各类报表是各地工作开展情况和工作质量的集中反映, 也是评估主要依据。各地要切实加强新农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使用进度等农民健康工程信息报表工作, 要认真培训相关人员, 做好原始数据收集, 确保各种报表质量。各辖市区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数据审核, 把好报表质量关, 要充分利用报表数据, 掌握工作进度, 及时发现问题, 研究对策, 落实措施, 为全面完成农民健康工程3年目标任务做好基础性工作。

2.2 继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以提高新农合管理质量和参保群众的受益水平为重点, 全面加强新农合制度建设, 逐步减轻农村居民就医负担。一是要稳定覆盖面和提高筹资水平。2010年全市参保率继续保持100%;人均筹资标准达到240元以上, 其中金坛市、溧阳市不低于220元, 武进区、新北区不低于260元, 天宁、钟楼、戚墅堰区不低于350元, 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按照当地农民年人均纯收入3%左右的比例确定筹资标准。二是提高参保人员受益水平。各地要结合筹资标准提高和基本药物目录实施的新形势, 以住院和门诊大病补偿为重点, 进一步完善补偿方案, 县乡两级政策范围内住院补偿比达到60%, 引导农民在县内就医。新农合最高支付额达到当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8倍以上, 住院费用实际补偿比达到45%。三是确保基金安全有效运行。今年市级财政对新北、天宁、钟楼、戚墅堰区补助标准将在原来基础上再增加5元, 达到人均30元。辖市区财政也将提高补偿标准, 各地要主动协调财政部门, 督促本辖区内各项资金及时足额到位。要严格执行新农合财务、会计制度, 加强基金的筹集、拨付、存储、使用各个环节的监管, 坚持补偿信息定期公示和基金使用年度审计制度, 要设立农民投诉信箱、举报电话等, 加强社会监督, 把好基金监管关, 确保基金安全。要加强基金运行情况的分析和监控, 提高基金使用效益, 基金结余率控制在10%以内。四是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各地要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监管, 建立监测评价体系和考核制度, 健全定点医疗机构准入和退出机制, 规范服务行为。对违反规定的定点机构, 要予以严肃处理, 并追究有关领导和相关人员责任。各定点服务机构要加强自律, 合理诊疗、合理检查、合理用药, 严格执行新农合报销基本药物目录和基本诊疗项目目录。要积极开展新农合基金支付方式改革, 探索总额预付、定额付费、按病种付费相结合的综合付费方式。要加强农民就医秩序的引导, 实行简便规范的转诊制度, 转到省市级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的要进行转诊备案。五是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要加强新农合经办机构能力建设, 继续开展新农合管理先进单位创建活动, 推行县级合管办向乡镇派驻经办审核稽查人员做法, 提高管理能力。做好省、市级定点服务机构的确定工作, 方便参合农民就医。各地要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 尽早完成新农合县级业务系统平台与省平台对接工作, 配合市卫生局做好市级定点医疗机构交换平台建设, 做到实时监控和即时补偿。协调做好新农合与医疗救助工作的无缝对接, 做到统一人员信息、统一基金管理、统一结算平台。

2.3 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建设

一是完善服务网络。结合行政区域调整, 坚持政府主导、统一规划、精简效能、分类指导的原则, 合理布局, 优化配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一步完善以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骨干、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二是推进示范机构建设。继续推进农村示范社区卫生机构建设, 年内计划创建4个农村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武进区3个, 新北区1个) , 80个农村示范社区卫生服务站 (金坛市20个, 溧阳市20个, 武进区40个) 。三是启动农村卫生基本现代化乡镇创建。市相关部门近期将联合出台《常州市关于全面推进农村卫生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 今年金坛、溧阳、武进、新北各地将创建1个农村卫生基本现代化乡镇。四是加强队伍建设。市卫生局将组织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 开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培训。今年计划招录60名大专院校毕业生参加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 争取每个乡镇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有2~3名医师接受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根据省厅统一要求, 组织实施100名乡镇卫生院医生到县医院“务实进修”计划。做好大专层次农村卫生人才定向免费培养以及在岗乡村医生中专学历补偿教育工作。规范乡村医生从业管理, 全面解决乡村医生养老保障问题。五是继续开展对口帮扶工作。落实城市医师晋升中高级职称前下乡服务制度, 加强对口帮扶医疗机构之间业务联系, 为农村卫生服务机构提供人才、技术、设备和资金等全方位的帮扶, 切实帮助基层医疗机构提高服务水平。同时, 充分利用市级机关结对帮扶茅山老区活动, 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做好结对帮扶村卫生室建设工作。

2.4 规范开展农村公共卫生服务

一是落实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各辖市区按农村常住人口15元/人标准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金坛、溧阳、武进区和新北区要落实新增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 孕妇补服叶酸和15岁以下儿童乙肝疫苗补种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二是规范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农村居民提供9大类22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农村60岁以上老年人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60%, 逐步实行居民健康档案计算机管理, 推进农村卫生信息化建设;一类疫苗全程接种率95%以上;儿童保健和孕产妇保健覆盖率95%以上;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化管理率90%以上。各地要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和省定考核标准, 加强业务指导和绩效考核, 将服务完成情况和服务质量与资金拨付相挂钩, 确保各项服务规范开展。三是抓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根据江苏省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求, 推进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继续实施血吸虫病、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防治工作, 血防任务100%完成, 结核病新发涂阳完成率100%。落实好新增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标准不低于400元/人;农村妇女增补叶酸服用率达80%, 叶酸服用依从率达到70%;“两癌”检查完成省定任务;15岁以下儿童乙肝疫苗补种任务完成率100%。四是做好重大突发卫生事件处理。继续做好甲型H1N1流感等新发传染病防控工作, 加强突发公卫事件的预测预警, 积极开展各种突发重大卫生事件应急培训和演练。五是切实抓好爱国卫生工作。启动3个国家卫生镇创建工作, 全市争创100个省、市级卫生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到95%以上, 新增无害化卫生户厕8 500户, 其中生态户厕3 000户;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覆盖率100%;继续开展《健康66条——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读本》传播活动, 知识入户率达到80%以上。

2.5 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一是明确工作目标。江苏省委省政府明确要求到2011年, 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 并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金坛市和戚墅堰区作为全省试点, 已经全面组织实施, 其他地区根据省、市医改意见和工作部署, 认真做好全面实施的前期各项准备工作。二是做好各项测算工作。对照《江苏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和编制配备标准实施意见》有关标准, 加快核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按医务人员要与当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平均工资相衔接原则, 核定医务人员工资标准。要围绕人员经费、基本建设、设备购置、公共卫生服务业务经费、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对业务的影响等各方面做好财政补助测算方案。三是建立财政补偿机制。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就是彻底转变医疗卫生机构“以药养医”的补偿机制, 建立科学合理的财政补偿机制是医疗机构执行基本药物制度的基础保障, 事关基层医疗单位能否正常运转。金坛、戚墅堰区要协调好财政部门, 将财政补偿纳入预算管理, 确保财政补偿政策到位, 其他各地也要提前落实, 纳入财政年度预算, 确保明年顺利实施。四是做好基本药物的采购和使用。金坛市和戚墅堰区要按计划抓紧落实基本药物的采购和配送工作, 同时做好目录外药品的清理, 确保基本药物制度实施45天后, 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目录内药品, 并实行零差率销售。村卫生室只允许使用307种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内的药品。要加强医务人员对基本药物和合理用药知识的培训, 规范医务人员用药行为。五是做好绩效考核。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是农村医疗服务机构补偿机制的转变, 并不是要走“平均主义”, 吃“大锅饭”的老路。各地要结合实际, 以辖市区为单位加快研究制定公开、公平、合理的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标准, 逐步完善以服务数量、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度为主要指标的绩效考核制度, 强化对医疗机构的绩效考核, 保证医疗机构的服务效率、质量和安全, 同时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确保政府投入发挥最大效益。

2.6 不断提升中医工作内涵

以“强化内涵, 发挥特色, 传承发展”为主线, 加强中医内涵建设, 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着力推进中医“三名 (名院、名科、名医) 三进 (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 ”工程, 带动和促进中医医院建设、重点中医临床专科建设、中医药队伍建设。打造一批独具疗效、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中医“名科”, 带动“名医”培养, 推动“名院”建设, 提升本地区的中医药临床研究服务能力。加强农村中医药人才培养, 加强乡村在职、在岗中医药学历教育和临床技能培训, 培养和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的中医药人才队伍。着力推进3个全国农村医疗机构中医特色专科建设, 争取有一个专科通过全国农村医疗机构中医特色专科验收。大力推广一批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简便易学、适用农村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进中医“治未病”试点工作, 在农村地区重点建设5个省、市级中医“治未病”中心和服务点。

总之, 做好2010年的农村卫生工作意义深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广大农村卫生工作者一定要理清思路, 明确目标, 坚定信心, 奋力拼搏, 为推进农村卫生事业跨越式发展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虞国良.抓住机遇, 锐意改革, 开创常州市农村卫生工作新局面[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9, 29 (3) :163-166.

农村文教卫生工作汇报 篇3

关键词:农村基层医疗卫生;财务管理;县级医院;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级卫生服务站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15-0003-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5.15.002

农村基层医疗卫生主要是由各地区县级医院、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村级卫生服务站组成,由这三部分满足农村居民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日常需求,支撑起农村公众健康卫生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否合理和快速发展决定了当地医疗卫生系统是否完善、农村居民的求医是否得到了保障以及农村卫生项目是否成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状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状况。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现状中产生的问题进行针对性分析,才能得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与措施,这样才能改善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的经营病态问题。

1 目前基层医疗卫生财务工作中的主要问题

1.1 基层医疗“以药养医”的模式依旧存在

目前,大部分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运营状况依旧不佳,收入和支出严重不平衡,严重亏损。在农村基层医疗机构中只有药品出售得相对较好,其他医疗服务性收入几乎没有,机构运营成本结果只能靠药品收入来弥补,但依旧远远不够。

1.2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运营情况不佳

目前农村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缺乏良好的财务运营管理,还不具备良好的盈利能力。在获得了大量优质医疗资源后却无法有效的合理利用,导致产生了严重的资源浪费情况。财务运营不佳则就无法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业务发展扩大。因为收入和成本不成正比,在收入增长的同时,支出的增长速度比收入更快,导致每年的运营结余不足以维持当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

1.3 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巨额负债

部分地区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因为基本建设等各种原因存在着负债,但是又因为财务运营能力不佳,无法获取足够的盈利进行偿债。这样就经过长年积累,产生了巨额的负债。

1.4 各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总体发展不平衡

众所周知,在农村中普遍存在着各级医疗机构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不同地区的相同级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不平衡,同一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同年份发展不平衡,同地区三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发展不平衡,因为卫生机构之间存在优劣之分,加上绝大部分患者都有“重优质、重高级”思想观念,这就导致了好的医疗机构发展越来越好,甚至在超负荷运转,差的医疗机构则发展越来越差,甚至出现了医疗资源浪费。纵观全国大部分农村比较得出:村级卫生服务站发展情况不佳,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比村卫生服务站稍好,县级医院是三级医疗卫生机构中发展最好的。因为发展不平衡,则无法同步进步,相互之间还会有所制约,甚至导致部分基层医疗机构业务无法拓展。

1.5 政府投入不足制约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

各地政府虽然每年都有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投入的资金,但投入资金的比例和数额几乎维持原样,导致分配到各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比例相对来说就是逐年降低。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自身缺乏盈利手段的情况下,政府

投入不足最后制约了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

2 改善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现状的建议

2.1 政府性投入资金需合理

应将地方政府的卫生财政情况加入政府每年考核中,使得当地政府能够更加重视农村基层医疗卫生财务状况以及机构的发展情况与问题。政府应能够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大投资力度,提高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每年投资总量,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彻底地落实,不再停留在纸上谈兵。制定有效合理的投资分配计划,将有限的医疗资源能够高效地分配到三级医疗卫生机构中,做到三级医疗卫生机构能够合理平衡的发展,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尤其需要重点关注和支持。

2.2 任用培训相关经济类管理人才

拥有充足资金后更需要加强合理的运营管理,不能让非专业管理人员盲目进行管理,导致资金不能发挥最大效用。需要挑选合适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学习,提高其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意识以及经营管理能力,使得其能够对机构营运支出和收入进行综合协调,能够将机构的效益最大化发挥。除了以上所述,在资产管理以及机构设施合理配置上也应进行长远规划,使得投入资产能够得到充分利用,降低因自身不了解而产生资源浪费的情况。

2.3 相关医疗保险制度需要完善

为了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利用率,需要制定一系列合理适用的配套医疗保险制度,使得广大居民能够合理地被分配到各级医疗机构就诊,要从制度上使得农村居民对于看病求医的方式得到改变,而不是一拥而上过度集中到其中某一级医疗机构就诊或是自己盲目买药胡乱治病。

2.4 完善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

根据各地不同的卫生体系建设情况,制定出不同的计划,继续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进行推进和发展,有效地提高各级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可以充分利用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合作机制,合理优化分配各级医疗机构卫生资源,减少因为系统内部上下游竞争而互相抑制发展。

2.5 系统的成本核算及适度收支平衡

为了避免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出现“以药养医”的现象,需要对整个医疗服务价格体系进行规划调整,不仅能做到将人群进行分流就诊,还能进行系统的就医成本核算,使得在业务拓展的同时,能够使得收支适度平衡。

2.6 对固定资产及各种物资进行适用管理

就当前各地区存在的同类大型医疗设备采购过多,实际效用并不高的现象,相关部门应统一对其进行盘点与管理,同时也可相互调剂,将自身不需要的设备通过折旧采购或者赠送的方式,移交给急需此类设备的医疗机构。今后应以地区为单位对大型医疗设备的采购进行规划,在对应的规划管理措施论证后,再决定是否采购;进一步建立完善大型设备库存物资及固定资产的调剂制度和流程,提高大型医疗设备的效用。

3 结语

目前的农村基层医疗卫生财务管理工作状况差强人意,依旧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可喜的是基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正在一步步发展和改革之中,通过不断抽丝剥茧式的改革,在不久的将来,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工作将会逐渐往优良的趋势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兰芳.县级卫生系统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及建议[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1).

[2] 肖律.浅析加强医疗卫生财务管理工作的相关措施

[J].财经界,2014,(27).

[3] 张莺.浅析我国基层医疗机构财务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4,(9).

作者简介:许刚(1979-),男,江苏宝应人,江苏省宝应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会计师。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汇报 篇4

一是班子的凝聚力强了,威信更高了。为了这次整治活动,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党员、干部在工作中深入农户知社情,用心为民办实事,与村民的沟通多了,感情密切了,距离拉近了,关系融洽了。村民对村干部的情绪也没了,抱怨也少了,感情也更亲切了。

二是群众的环境意识提高了,生活习惯不一样了。通过这次村庄整治的大力宣传,村民一改“只要室内一尘不染,不管室外尘土飞扬”的观念,开始注重村庄环境建设。大部分村民在实施生活垃圾袋装化后及时将垃圾倒入垃圾箱中,出此刻道路上的垃圾少了,长期的堆积物没了,卫生死角也消除了。此外,不少村民还自觉的投入到村部组织的卫生整治工作中来,参与到卫生保洁和卫生监督的行列队伍中。

三是村民的生活情趣变了,精神生活丰富了。在村庄整治过程中,我们制定了绿化管理制度,开展爱花护树活动,把村民一部分精力转移到绿化的护养上来,既陶冶了村民的情操,又提高了村民的生活品位。此外,通过建设文化乐园、农家书屋以及对休闲公园健身器械的添置,村民的业余生活变的越来越丰富了,以往的闲来麻将、无事吵架的坏现象没了,出现了早上养花谈花经、中午树下话农事、晚上学习讲国事,白天闲来动筋骨的良好精神风貌。

农村卫生暨新农合工作汇报材料 篇5

农村卫生暨新农合工作汇报材料 “MsoNormal” style=““>根据安徽省卫生计生委办公室《关于开展2014年农村卫生暨新农合重点工作落实情况调研的通知》文件精神,现将我县工作开展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MsoNormal” style=““>

一、中心卫生院基础管理达标创建工作推进和建设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活动开展情况。根据安徽省卫生计生委《关于二级以上医院对口支援中心卫生院工作实施方案》和合肥市卫生局《二级以上医院对口支援中心卫生院工作实施方案》文件精神,按照“强基层、建机制、保基本”的原则,本着为受援卫生院“解决一项医疗急需,突破一个薄弱环节,带出一支技术团队,新增一个服务项目”的目标,重点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薄弱的卫生院医疗水平,提升基层卫生院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能力和急诊急救的处置能力。我局征求辖区内各卫生院意见后制定了《**县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实施方案》,确定了以县医院对口支援朱巷中心卫生院、下塘中心卫生院,中医院对口支援罗塘卫生院、造甲卫生院。8月26日,我局出台了《**县卫生系统对口支援管理考核办法》,让对口支援双方明确职责和任务,县卫生局将每月进行一次督导,并对支援、受援单位进行评分,督促双方对派出人员的监督管理,明确奖惩措施。9月9日,支援、受援单位在县卫生局签订了对口支援协议。“MsoNormal” style=““>

二、村卫生室医疗执业风险分担统筹资金建立情况。我县根据《安徽省卫生计生委、安徽省财政厅关于建立村卫生室医疗执业风险分担统筹资金的意见》的通知要求,经

县领导批示在财政局建立**县村卫生室医疗执业风险分担统筹资金账户。资金来源实行全县统筹,总量为92.5万元,其中60%由村医承担,40%由县、省财政配套,财政配套外资金按每所村卫生室不低于3000元,在岗村医人均不低于1000元标准,由乡镇卫生院直接代缴村卫生室医疗执业风险分担统筹资金,并于10月1日前统一汇缴到**县村卫生室医疗风险分担统筹资金专户。为了保证统筹资金的运行安全、合理和便捷,我县制定了《**县村级卫生机构医疗执业风险分担统筹资金管理办法》,此管理办法的出台有效的降低了村医的执业风险,提高村级卫生机构对医疗风险的承受能力,切实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稳定。

“MsoNormal” style=““>

三、村医到龄退出补助政策落实情况。我县对具有村医执业资质、连续从事村医工作10年以上,男性满60周岁,女性满55周岁从村医岗位上退出的村医,从2014年1月1日

起,按每人每月300元的标准发放生活补助费。根据村医实际,县卫生局组织审核组分批对“物证齐全”及“物证不全和无物证”的对象进行审核,并对审核结果予以公示。共完成对772名村医的审核工作,其中第一批次“物证齐全”人员224名和第二批次“物证不全和无物证”人员538名,并在报纸、政府及卫生局网站进行公示,在公示结束无异议的情况下补助经费已打卡发放到人。村医到龄退出工作的开展,解决了村医的后顾之忧,也可以让年轻村医的能力得到更好的发挥,更好的为群众做好服务。“MsoNormal” style=““>

四、中央财政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农村卫生人员培训项目实施情况。中央财政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农村卫生人员培训项目实施情况。我县的村卫生室急诊急救培训工作按要求由好医生网站进行在线培训。

“MsoNormal” style=““>

五、基层卫生信息化项目建设、维护和使用情况。目前

已建立了一个门户网站并投入使用,运转情况良好。县级卫生综合管理平台运转正常,人力资源及固定资产录入及维护情况正常。乡、村两级his均基本建设完成并实现了乡、村两级his集中部署;完成了乡、村两级电子病历建设工作,村室门诊电子病历书写率100%,乡镇卫生院住院电子病历书写率达到90%以上,乡镇卫生院门诊电子病历也全面启动。目前,全县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为79.1%,电子健康档案使用率为36.1%。建立了一条覆盖乡村两级医疗机构卫生信息专网和一条与市平台互联互通的专网。

“MsoNormal” style=““>

六、省卫生计生委《关于加强医疗机构静脉输液管理的通知》规定的53种疾病门急诊不输液的落实情况。**县卫生局按照《关于加强医疗机构静脉输液管理的通知》规定,要求县内各级医疗机构进行院内临床科室及村卫生室人员培训,加强临床医生的安全意识,充分认识到不合理使用静

脉输液造成的医药费用上涨、就医时间延长、医疗风险增加等一系列后果,为规范医疗行为、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使患者得到更安全、有效的治疗,切实缓解群众就医负担提供了有力保障。各医疗单位组织人员除了组织培训外,还开展了合理使用输液的宣传教育,在院内用电子幕滚动播放合理使用静脉输液的宣传标语,在临床科室分发宣传材料,并在醒目处张贴不需输液治疗的常见病、多发病名称,提示群众纠正不良用药习惯。下一步,县卫生局将组织人员对静脉输液处方开展专项点评,对县内各级医疗机构进行检查,并就存在问题进行整改。

“MsoNormal” style=““>

七、新农合工作开展情况。

“MsoNormal” style=““>

1、我县为推进合作医疗支付方式改革,规范医疗机构诊疗行为和收费行为,促进医疗机构健康发展、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按照具有临床诊疗规范、疗效确切、病程

变异小的基本原则和分级医疗的总体构架,在尿毒症血液透析等疾病开展按病种付费试点的基础上,将乳腺癌等 36组疾病列入县级医院开展按病种付费,报销比例为75-85%,乡镇卫生院分别把9-16组疾病列入按病种付费,报销比例为85%。

“MsoNormal” style=““>根据市卫生局卫农合〔2014〕207号,市级新农合定点医院按病种付费工作实行分类管理,即分为“公立医院”、“社会办医院”两类管理,参照省级医院常见病按病种付费方案,公立医院确定的100个病种,实行按病种付费政策;社会办医院在确定的80个病种中依据按病种管理原则,实行定病种定点救治。计180组疾病实行按病种付费政策,我县已经信息系统维护完成并执行。

“MsoNormal” style=““>根据省卫生厅皖卫农2号文件精神,新增51个常见病病种列入按病种付费政策,我县信息系统维护完成并执行。

“MsoNormal” style=““>市级、县级“三费控制情况”:为规范市级新农合定点医院的管理,市级三费控制,根据卫农合〔2014〕66号,新农合“三费”监控、预警药品管理、即时结报、按病种付费等要求,制定了市级新农合定点医院督查考核管理办法。依据通报,向各县合管中心下达违规费用扣减通知单,县级根据通知单费用从即时结报款中扣减。“MsoNormal” style=““>县级为了尽快改变基金支出费用的猛涨势头,遏制住部分医疗机构滥收病人、小病大治现象,确保我县今年合作医疗基金的安全,为控制不合理收治,8月份按照开放床位数的使用率及平均住院日核定各定点医疗机构月住院人次数的控制上限,超出住院人次数控制上限的,合作医疗基金不予支付,由各定点医疗机构承担,从当月即时结报回款中直接进行扣减。定点医疗机构次均“三费”同比涨幅控制在15%以内。对次均“三费”超过15%以上的部分,从即时结报回款中扣减。

“MsoNormal” style=““>

2、新农合预警药品市县执行情况:

“MsoNormal” style=““>市级根据卫农合〔2014〕66号,住院预警药品费用的使用额度不超过60%;依据市级通报,向各县合管中心下达违规费用扣减通知单后,县级执行扣付。

“MsoNormal” style=““>县、乡镇级是根据合作医疗信息系统数据,按季度对预警药品进行统计,对超过部分从信息系统停止报销,2014年度对县级医院及乡镇卫生院的67品次的预警药品停止了报销。

“MsoNormal” style=““>

3、新农合大病保险工作进展情况:

“MsoNormal” style=““>为有效减轻重大疾病患者经济负担,提高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切实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根据国家及省级大病保险文件精神,2013年度我县开展了大病保险工作,是对基本医疗保障功能的拓展和延伸,是对基本医疗保障的有益补充。

“MsoNormal” style=““>我县大病保险自主承办基本情况

“MsoNormal” style=““>2014年度我县按参合人口人均15元的标准切块基金作为大病保险资金,大病保险起付线20000元,大病保险合规费用报销比例为40%-80%。并在全省率先实现定点医疗机构大病保险的即时结报,极大地方便了就医及时报销,并有效缓解了患者的大额医疗费用先期垫付的困难。

“MsoNormal” style=““>我县从2014年1至6月份共补偿大病保险727人次,补偿金额3049221.9元。其中即时结报补偿金额2900267.3元,占大病保险补偿金额的95%。

“MsoNormal” style=““>大病保险试点工作基本情况

“MsoNormal” style=““>2014年,安徽省将大病保险工作列入民生工程,将我县纳入第二批大病保险工作的试点县,并将大病保险工作交由保险公司承办。对人保、人寿及国元三家保险公司通过

招投标,评定由人保公司来承办我县的大病保险工作。按照省指导方案要求,我县与人保公司通过在投保金额、盈利率等相关承办工作内容进行审定和协商达成合同协议后,将大病保险工作移交给了保险公司承办。为了保证参合群众享受大病保险即时结报的快捷服务不打折,我县合管中心主动作为,多次与省、市、县保险公司沟通,并积极与财政部门协调,确保了大病保险工作交由保险公司承办后仍保持健康高效地运行。目前,大病保险非即时结报材料已经由保险公司直接受理报补。定点医疗机构即时结报的垫付款通过县合管中心定期将保险公司转入的结报款及时的转入的各级定点医疗机构。

“MsoNormal” style=““>

4、新农合信息系统县级平台规范化建设情况:

“MsoNormal” style=““>我县于2009年7月与全省同步建立信息系统并运行,9月县内医疗机构以及22家省市级医疗机构联网。成为全省第一家完成和所有医

疗机构联网的县,并且多家省市级医院第一我我县联网。随着定点医疗机构的增加,现已和67家省市级医疗机构、6家县级医疗机构、23家乡镇卫生院、2家民营医疗机构以及176个村卫生室联网。

“MsoNormal” style=““>2010年系统实现乡村一体化管理,科学规范的管理村卫生室门诊统筹补偿。同年使用就诊IC卡,方便群众就医,全年发卡22万张。2011年与民政救助系统联网,在与我县联网的所有医疗机构实现“一站式”服务,极大的方便了困难群众得到救助。2013年与处方集系统联网,2014年与保险公司大病保险系统已经短信平台联网。2013年我系统切换为晶奇农合系统,与县内所有医疗机构及县卫生综合平台同为一家公司管理,为稳定运行奠定基础。

“MsoNormal” style=““>我县信息系统建立并使用使用,到现在已有五年时间,一直以来运行稳定。

“MsoNormal” style=““>

5、二代证就诊推广使用以及新农合短信平台建设情况:

“MsoNormal” style=““>二代证的推广使用得益于县政府专项拨款40万元,通过招标采购了身份证读卡器,全县免费发放二代身份证读卡器260台,通过6个多月使用情况看,群众普遍接受,通过使用家庭成员身份证调取没有身份证人员身份信息,解决了没有身份证就医、补偿问题;通过增加虚拟人员,解决了双职工子女没有家庭成员身份证就医、补偿问题。使用身份证就医补偿,减轻了合作医疗管理中心补卡工作量,方便了群众,大大减少了村卫生室留卡套取合作医疗门诊补偿现象,节约了基金支出。

“MsoNormal” style=““>县合管中心于2014年2月启用居民二代身份证代替IC卡,进一步方便群众的同时也避免了丢卡补卡的现象。

“MsoNormal” style=““>短信平台建设

情况:

“MsoNormal” style=““>为了提高参合群众对新农合政策的知晓率和自身就医补偿的知情权,我县按照省卫生厅的短信管理系统建设指导意见,积极落实短信平台的建设和应用。

“MsoNormal” style=““>2013年,我县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安徽有限公司**分公司签订了《中国移动通信MAS业务合作协议》和《互联网专线合作协议》,并就短信资费及专线月费等在协议中作了明确。移动公司负责本县新农合短信管理系统的建设和维护,配合新农合信息经办机构的培训、技术支持,并负责实现新农合短信在全网发送。其中晶奇公司提供的新农合信息系统的接口费由本县新农合经办机构承担。

“MsoNormal” style=““>短信平台使用情况:

“MsoNormal” style=““>协议签订后,移动公司称,国家工信部开展短信网关端口治理,导致协议未能顺利履行。后经

过双方多次沟通和商谈,目前我县的短信平台已经开始投入试运行阶段。系统主要使用内容包括:政策宣传和参合群众报补信息的即时通知。近期,针对即将开始的2015年新农合筹资工作,以及根据省、市文件中对新农合政策及相关工作要求通过短信平台向参合群众做好宣传,让群众对我县的新农合筹资补偿等政策有一个深入的了解,进一步提高参合率和知晓率,助推我县新农合工作良性持续性发展。

“MsoNormal” style=““>

6、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新农合培训项目执行情况:

2013-2014年度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未安排我县新农合培训项目资金。

“MsoNormal” style=““>

7、县级医院临床路径下按病种付费试点工作进展情况:

“MsoNormal” style=““>县级医院临床路径下按病种付费试点工作,我县自

2012年10月在**县医院开展,2014年推广至全县中心卫生院,为了推动此项工作的开展,采取先试点,取得数据,再提高补偿费用,2014年在制定按病种付费时,在原来定额基础上,县级医院临床路径下按病种付费病种提高定额500元,主要用于完善临床路径规定的检查。医院目前执行很好,基本可以在定额基础上,完成规定的路径管理。

**县卫生局

农村卫生所建设对口支援工作汇报 篇6

正县级领导干部刘翠香

(2010年11月30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

村卫生所是农村卫生工作的前沿阵地,标准化村卫生所建设工作是党和国家为提高广大群众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巩固加强三级医疗卫生网络 “网底”建设而承诺落实的十件“实事”之一。2008年省、市党委、政府提出了从2008年至2010年利用三年时间实现所有行政村标准化村卫生所全覆盖的建设目标。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建设工作,确定了2008年建设100所,2009年建设180所,2010年建设89所三年时间实现标准化卫生所全覆盖的任务目标。三年来,为圆满完成建设任务,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建设工作,每年召开常务会议积极落实配套资金,召开专题会议重点部署建设工作,与各乡(镇)签订建设目标责任书,下发建设工作规范性文件为建设工作提供组织保障及政策支持。县政府还制订了周报、月报及定期督查制度,定期以政务信息或简报形式通报全县建设进度,保障建设工作的稳步推进。同时为了有效缓解村卫生建设资金短缺问题,县两办又于2009、2010年分别下发了《关于印发伊川县农村卫生所建设对口支援工作方案的通知》(伊办[2009]

14、伊办[2010]7号文件),1要求县直单位对各建设单位进行对口帮扶。在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县标准化卫生室建设自2008年开始,历经3年建设,截止目前,已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369个,建筑面积48970m总投资3827万元,顺利实现了369个行政村“一村一室”全覆盖的目标。现将建设工作汇报如下:

一、多措并举,圆满完成369所建设目标

点多面广、时间紧、任务重、资金少、标准高、项目实施单位基本情况参差不齐、建设过程问题千头万绪是标准化村卫生所建设工作工作的总结。三年来,在各级各类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县攻难克艰、团结协作,按照澄清底子、先易后难、分类推进的思路,采取严格标准、层层分包、坚决抓落实的措施保证了建设工作的扎实开展。主要工作措施如下:一是加强领导、成立组织。县政府及时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卫生工作的副县长任副组长,财政、新农办、计委、土地、卫生等部门负责人和乡镇长为成员的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具体职责,及时召开部门协调会,分析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县政府把村卫生室建设工作任务纳入各乡镇和相关职能部门年度目标任务考核内容,县委、县政府督查室定期进行督促检查。促使各项工作任务得尽快落实。二是严格标准,整体推进。我县严格按照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要求开展工作:村卫生室业务建设用房面积不少于100平方 2 2,米,实现诊断室、治疗室、观察室、药房、健康教育室、免疫规划室等独立设置。配备了与预防接种、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工作相适应的设备,强化卫生室的急诊急救、疫情报告、业务转诊职能。三是突出集体办医,立足长远发展。村卫生室建设以村委为主体,用地统一由集体提供,建设由村委负责。大部分村卫生室建在村委大院或学校内,部分由村委统一规划土地建设,保证了村卫生室长期集体公益的性质。四是建设资金筹措采取了政府配套、部门援建的措施。为解决村委建设资金不足问题,县政府在为每村卫生室配套5000元资金的同时,在县直单位、企业广泛开展村卫生室对口援建工作,每村得到援建资金不少于5000元。对村室建设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五是抓细节,严格把关。县村卫生室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实行工作前移,严格卫生室建设的各环节,实行三把关制度,即对村室建设规划把关,建设中布局指导,建设后逐个验收,建设小组办公室的工作人员3年来对369个行政村现场指导每村达到了3次。在注重硬件建设的同时,及时建立和完善村室建设档案。对村卫生室建设村委提交的建设申请,土地使用手续,建设资金评估,建成后的照片等相关资料进行整理,保证了每个村室的建设档案齐全。在保证建设质量同时,杜绝建设资金的变相外流。

二、369个行政村标准化村卫所全覆盖,基本卫生综合服务能力明显提高。

通过三年建设,我县369个行政村实现了一村一室村标准化卫生室全覆盖,使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得到稳步推进,我县的农村医药市场有效得到净化,区域卫生机构设置得到合理规划,杜绝了以家设室的现象,农村办医乱情况得到了根本遏制。达到了一村一所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规范了新农合门诊统筹减免工作,实现了居民健康档案以村为单位建立、规范化管理,有效保证了每村都有开展群众体检的场地,切实保障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均等化的落实。

三、存在问题。

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资金缺口较

大,对口援建工作落实不力。三年来我县共建成标准化村卫生所369所,建筑面积48970平方米,投资3827万元,其中省政府投资369万元,市政府投资134.5万元,县政府投资134.5万元,其余3189万元分别为乡村医生70%,村委25%,县直单位援建5%。2010年是我县村卫生建设的最后一年,艰难的一年,89所项目村主要分布在偏远落后地区,人口少、村委班子弱、村委经济薄弱、其中还有19个空白村,将近20个无班子村,可谓困难重重。县委、县政府为了保证建设工作的扎实开展而研究制定的对口帮扶工作计划,县两办以伊办[2010]7号文件印发了《伊川县2010年农村卫生所建设对口支援工作方案》对各县直单位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

1、支援单位对受援村每所不低于5000元的

4扶持资金。

2、按照建设标准督促受援村实施建设工作,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建设任务。

3、协调解决村卫生所建设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县政府督查室并于八月份对下发了伊督[9]号督查通知,督促各单位落实援建工作。截止目前:援建工作进展迟缓,2010年建设任务89所,参与援建单位89个,只有县卫生局、粮食局、财政局、环保局、县医院、县二院、建设局、总工会、烟草局、人大办、纪检委、二电、一铝、发改委、规划局、电业局、审计局、统战部、邮政局、工商局等20个单位落实了援建资金;县广电局、县委招待所、中医院、医药发展中心、技术监督局、法院、农开办7个单位落实了部分援建资金;土地局、政府办、人险、农村商业银行、国税局、人行、县委办7个单位承诺年底援建到位,其余55个单位至今未落实。近段时间,由于村卫生室投资较多,村委资金压力过大,不断有村委或投资人向县政府、县卫生局等单位上门、打电话或写信催促援建资金、甚至打市长热线反映,造成不良影响,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

二是由于建设资金筹集不到位造成27个村卫生所建成后无法投入使用。

三是从建设初期已经明确了村两委在村卫生所后期管理中的责任,但是大部分村委没有进入角色,没有将村集体卫生所管理当作自已的责任。

四、下步工作打算:

1、县政府将督促县直单位限期落实援建资金,并将对口援建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

2、卫生部门要积极做好标准化村卫生所的一体化管理工作,保持其健康持续发展,为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农村文教卫生工作汇报 篇7

1 课题组织建设

鉴于该项目的特殊性,适宜技术推广示范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三种力量[1]的推动。分别是行政的力量、课题组的力量与专家的力量。

第一种是行政的力量。行政支持是本课题能否顺利实施的保障。本项目中,各省均成立了由省-市-县各级政府以及科技、卫生、中医药、计划生育委员会等方面的主要领导构成的项目领导与协调小组,部分省级协调组的组长由该省的副省长担任。成立项目领导与协调小组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提供行政上的便利协助课题组进行推广工作,并对课题的进展情况进行监督,在宏观上予以控制。

第二种力量是省级课题组本身的力量。省级课题组负责人及主要工作人员在组织专家、协调、经费分配、研究、动员政府力量等方面的能力是该课题能否顺利实施的核心。省级课题组或称省级“综合组”,总课题组或综合组负责组织所有技术的培训,并对推广模式、机制等内容进行研究。本项目17个省级课题组在建制上又不完全相同,大致有3种模式。第一种模式以浙江、宁夏、河南、重庆等课题组为代表,设立1个综合协调组,设置1个课题研究小组,成立中医、西医、计生三类技术推广领导组,以上三类技术推广领导组分别组织其领域的单项技术专家进行适宜技术推广工作;第二种模式以山东、山西、黑龙江等省为代表,设立1个综合课题组,不再设置中医、西医与计生课题组,综合课题组统一组织专家进行技术的推广示范工作;第三种模式以广西为例,成立综合课题组,综合课题组下设置单项技术子课题组,并在经费分配上得以体现,给予子课题足够的权利,由子课题组自行安排适宜技术的推广培训。另外,在省级课题组的领导下,在示范县设立县级领导小组,主要负责技术推广培训过程中被培训人员的组织、技术使用情况反馈与登记等方面工作。

第三种力量即专家的力量,即每项技术持有人或培训专家的力量,专家的影响力、工作态度与积极性、传播技术技巧等是促进技术推广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本项目中绝大多数专家均为各项技术的持有人,对于推广项目的顺利实施起到积极的作用。

2 推广应用现状

自2008年1月至2010年3月,历时2年多时间,各课题组经历了需求调研、技术选择、技术培训、技术推广应用、经验总结、长效机制探索等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工作成绩。具体而言:

2.1 基线调研。

基线调研是在国家总体组的指导下,采用总体组统一设置的调查表,结合各省的实际情况进行的。基线调查工作是整个项目基础环节,按照国家总体组的要求,在技术筛选、推广过程中必须结合基线调研的结果。根据对甘肃、河南、黑龙江、湖南、江西、宁夏、山东、山西、陕西、天津、浙江、重庆等12个按照总体组要求完成基线调研并向总体组汇报的数据来看,大部分省各选择2个县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平均每个县1家县医院、1家县中医医院、1家县妇幼保健院、4家计划生育机构、4家乡镇卫生院、16家村卫生室)开展调研,浙江、山东等省开展了3个县的基线调研工作。12个省累计调研患者71845人次,其中门诊患者22803人、住院患者6806人,出院患者病历42236份,卫生技术人员2326名。

2.2 技术选择与培训状况。

2.2.1 总体情况。

适宜技术的选择要求参照需求调研的结果,同时结合本省的实际情况。根据本项目对适宜技术的定义,在技术筛选过程中,技术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成熟性与适用性 [2,3]等特点是各课题组必须考虑的内容,特别需要关注的是各省自选技术的安全性问题,具备安全隐患的技术不应当列入被推广技术之中。基于以上原则,各省确定了适合该省的适宜技术,平均每省推广适宜技术21项,其中西医技术12项、中医技术6项、计生技术3项,平均每省累计技术培训6347技术.人次(注:每人学习1项技术为1 技术.人次)。从推广的技术项数来看,浙江最多,为52项,其次是四川与河南,分别是30项与28项;从培训的技术种类来看,“十一五”期间计生技术推广数量偏低,部分省没有选择计生技术。(见表1)

2.2.2 技术来源。

部委推荐技术所占比例为36.8%,各省自选技术所占比例为53.2%。部委推荐技术主要来自于国家中医药管理“杏林计划”、国家卫生部“十年百项计划”、国家计生委推荐技术等;各省自选技术主要来自于各省在本省范围内的省级、地市级及县级医疗卫生机构收集到的中医、西医与计生技术。“十一五”期间各省对技术的需求量较“十五”期间增多,较多省项目组反映部委推荐技术数量有限,部分技术缺乏详细介绍,导致了部委推荐技术所占比例偏低,特别是国家卫生部十年百项技术所占比例更低(见表2)。

2.2. 3 推广与培训模式。

多数课题组在适宜技术推广过程中采用组织专家到培训现场或召集被培训者到省里,对被培训者进行集中讲课、技术传授等方法。部分课题组推行了多种技术推广模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技术推广并取得了较好效果:如重庆课题组实施的面上培训、重点跟进、骨干培训等推广模式;山西课题组实施的组织基层医务人员骨干培训班,统一到省里进行技术进修等方法。

概括起来,适宜技术培训模式分为集中培训与分级培训两种模式。集中培训,是指由培训部门组织技术持有的机构及专家,直接对县、乡、村各级卫生和计划生育专干人员进行培训;分级培训,是指由培训部门组织技术持有的机构及专家,对县(或乡)级卫生及计划生育机构的卫生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再由县级卫生及计划生育机构承担对乡级(或乡以下)卫生及计划生育机构卫生技术和计划生育专干人员再培训的任务(或乡对村)。

集中培训的优点是能够有效控制成本(包括经济成本与时间成本),同时由技术持有人与所有被培训者面对面交流,使得技术在传播过程中能够保持本色,适合于较简便的适宜技术;缺点是会由于被培训者的层次、知识水平与技术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带来不同的培训效果,培训效果出现“好”与“差”两种极端结果,反而导致培训资源的浪费,使得对底层(乡镇卫生院或村卫生室)被培训者的培训流于形式。分级培训的优点是能够照顾到不同层次、知识水平与技术水平的被培训者对适宜技术的消化能力;缺点是成本较高(包括时间成本与经济成本),另外,技术持有人或专家不能与底层被培训者(乡镇卫生院或村卫生室)直接接触,如果高层被培训者(县级机构医务人员)对技术掌握不牢或理解不深或理解走偏,会导致整个培训出现偏差而失去培训本身的意义,分级培训适合于较复杂的适宜技术。比较好的方式是采用集中培训与分级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于集中培训完的适宜技术,如果底层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或村卫生室)适宜技术人员反映学习效果不好,可以由高层被培训者(县级机构医务人员)对其进行强化培训。

2.3 关于长效机制的研究。

项目指南中特别指出了要开展关于长效机制的研究。本研究对长效机制的界定是,在科学、合理的理论指导下,形成规范的制度与长效的机制,促使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示范工作能够形成一种或多种稳定的模式,能够在较长的时间内沿着正确的轨道顺利开展,卫生适宜技术的推广示范工作呈长期性与稳态性,达到有效解决农村地区居民健康问题的目的。为此,各课题组开展了关于适宜技术长效机制的研究,本文总结了有代表性的尝试如下:

(1)第三部门参与理论。重庆课题组提出了第三部门参与理论并进行了试验。该理论将社会分为三个部门,分别是第一部门“政府”、第二部门“市场”、与第三部门“NPO、NGO”。该理论认为政府的主要职能是提供公共产品,但会存在“政府失灵”现象;市场的主要职能是提供私人物品或准公共产品,但会存在“市场失灵”现象;而第三部门可以弥补“政府失灵”或“市场失灵”现象,有特色的提供公共产品,如适宜技术。

根据第三部门参与理论,重庆专门设置了推广办公室,主要职责是加强与政府、企业、非营利组织、专家、患者等方面的联系,动员一切可能动员的力量推广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工作的进行。在实践过程中,重庆课题组与企业携手推动的“NS-M型移动心电远程监护系统”技术,具体办法是课题组总体组织、协调企业与基层卫生适宜机构,企业出资、提供设备, 该技术的推广工作,培训了56名基层卫生适宜技术人员,截止发稿日,数千名患者受益于该技术,技术推广示范工作取得较好的成效。

(2)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示范基地建设。浙江课题组提出了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示范基地建设的办法。基层卫生机构可以根据当地的“疾病谱”与卫生服务提供特点,申请成立某类疾病或技术的示范基地,以基地的形式寻求、引进、并推广相关的适宜技术。对于示范基地,课题组尝试建立考核与评价指标,如对推广技术的数量、种类进行规定。通过基地建设,希望形成“自下而上”寻求适宜技术的模式,形成适宜技术推广、示范的长效机制。

(3)驱动力量的恰当发挥。如前所述,行政力量、专家力量、课题组力量是推动该项目顺利实施的三大力量。通过对现有诸多研究[4,5,6,7]的总结我们发现,政府力量的充分发挥对该工作的成功具备重要的意义。市场的力量在技术推广过程中虽然能起到一定作用,但是只能满足小部分对象的需求。要促使适宜技术推广示范研究长效机制的建立,要科学的发挥政府、专家、课题组等多方面的力量。

(4)其他观点。如山西课题组提出了“四个结合的观点”,即在适宜技术推广示范过程中注重“示范县与非示范县结合”、“推广技术与其他适宜技术相结合”、“集中培训与远程培训相结合”、“省内推广与省外经验相结合”等。另外,较多的观点认为, 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的出发点与落脚点都是基层卫生服务人员,因此,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学习、应用适宜技术的积极性是该项工作成败与否及其重要的环节,所以,要建立适宜的激励机制,如与职称评定相结合、与薪水相结合、与继续教育学分相结合等策略发挥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学习适宜技术的积极性,促进该项工作长效进行。

3 技术推广示范过程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3.1 与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重大项目“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示范研究”的衔接不够。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农村卫生服务适宜技术及产品研究与应用” 项目与国家“十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示范研究”项目是一脉相承的,“十五”期间国家综合组、相关专家、各省级课题组在适宜技术推广示范[1,5,6,7]的模式、机制、存在的问题等诸多方面开展了研究并提出了许多科学的建议,“十五”期间的诸多理论、策略、实践经验、建议都值得“十一五”期间的借鉴,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十五”期间国家综合课题组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筛选出了一批适合农村地区的安全、有效、经济、适宜的中医、西医与计生技术[3,8,9,10,11,12,13]。然而,“十一五”期间大部分课题组的研究与推广工作“从零开始”,特别是有些省份“十一五”期间课题负责单位更换,使得“十五”期间被科学总结的经验或教训不能在“十一五”期间被很好地参考,“十五”期间筛选的适宜技术没有被很好地选择、利用。

3.2 技术筛选工作与需求调研的结果的结合不够。

需求调研是适宜技术推广示范工作的基础环节,是技术筛选与推广工作的指挥棒。多个省份的工作经验证明,越能及时地开展需求调研并能参照基线调研结果开展科学的适宜技筛选的省份,技术推广工作就越顺利,所推广的适宜技术就越能受到基层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的青睐与患者的欢迎。如果在技术筛选过程中不能很好地结合需求调研的结果,或者根本没有开展需求调研工作,就会使得技术筛选工作失去了理论依据,以后的技术推广工作就会越来越被动。本项目自2008年1月启动,在启动时相当比例的课题组已经确定了所要推广的适宜技术,然而,部分省的需求调研工作在2008年3月之后,需求调研工作在技术筛选工作之后发生,需求调研工作滞后性严重,导致诸多省份的需求调研工作流于形式。

3.3 技术的需求得不到满足。

自1991年卫生部“十年百项计划”推广以来,随着适宜技术带来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14]被越来越多的卫生机构与技术人员认可,基层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及病人对技术的需求呈多样化态势,项目基本要求的“15~20项”技术要求已不能满足项目县的基本需求,许多基层单位在技术的种类、技术的数量、技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等方面提出了更为具体地要求。这给项目省在技术选择方面提出了更高、严格的标准,许多省份普遍反映适宜技术缺乏,现有的适宜技术选择不能满足广大基层卫生机构的需求,但是在收集适宜技术的过程中常常碰到技术少、或者联系不到技术持有人或者缺乏技术方面的详细介绍等方面的困难,导致部分省在本省范围内按照方便的原则选择了省级或地市级或者县级卫生机构的相关技术,所选择部分技术带有随意性或缺乏适宜性,导致部分基层卫生机构人员对适宜技术的认可度与信任度降低。

3.4 缺乏培训效果方面的评价体系与策略。

适宜技术培训工作能否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直接关系到项目的最终结果,直接关系到适宜技术能否广泛的应用从而惠及广大农村地区患者。良好的适宜技术培训效果,是项目的良好愿景,是项目工作成绩的有力证明。适宜技术的培训效果受多个方面的影响,包括相关制度的建设、科学的效果评价标准的建立、培训者与被培训者的积极性与认真程度、培训学时、培训方式等等多个方面。本项目中,许多课题组在技术的推广培训工作中,在专家组织、培训组织、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调动等多方面进行了较多的工作,但是,对培训效果的评价缺乏科学的标准或策略,甚至部分课题组根本没有对于培训效果的任何评价,最终导致的局面是:许多医务人员参与了培训,但是培训过后由于对技术掌握不牢或把握不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根本没有使用技术,或者使用了理解“走形”的技术。总体组在走访过程中,调研到较多的被培训者,学习了多项适宜技术,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不敢“或”不会“使用适宜技术,导致适宜技术的培训工作”流于形式“,浪费了培训成本。

3.5 关于适宜技术推广示范过程的研究不够。

该项目在的主要任务,一方面是在农村地区推广一系列安全、有效、经济、适用的农村卫生适宜技术,这在”十一五“与”十五“期间工作内容相同;”十一五“期间的另一个工作重点是开展适宜技术长效机制的研究工作,总结好在适宜技术推广示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产生的原因,即要总结成功的经验同时要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这是项目的具体要求,也是推动该项目长期滚动、在更广范围与时间内惠及农村地区居民所必需开展的工作。截止发稿日,部分省市开展了适宜技术长效机制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然而大部分省级课题组将工作重点放在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上,而很少或根本没有对适宜技术推广示范工作中的经验与教训进行系统的研究,或者对适宜技术推广示范研究的长效机制研究不透。

3.6 行政的力量参与不够。

如前所述,行政支持是本课题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许多文章[1,2,4,7]都对行政力量的发挥提出了具体阐述。在项目省内,能够推动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示范工作的行政力量包括省级、地市级、县级科技与卫生行政部门。通过总体组对各项目省的访谈结果可以看出,部分省份行政参与力度较大,取得较好的工作成绩。但是大部分省份行政参与力度偏弱,特别是省级层面科技、卫生行政力量参与较少,省级层面科技、卫生行政力量参与不足会导致地市、县级科技与卫生行政部门重视程度不够,最终使得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示范工作缺乏保障。

4 建议

4.1 结合基线调研结果开展技术筛选工作,确保所选择的适宜技术是基层所”适宜“的,所“需要”的,是“安全”的。

4.2 在技术推广示范过程中,采取有力的措施恰当发挥好政府、课题组与专家的力量,确保适宜技术推广工作富有动力,要加强行政力量,特别是注重发挥省级科技、卫生厅(局)力量。

4.3 在技术培训过程中,建立科学合理的技术推广与应用效果评价机制与措施,使效果的评价有据可依,防止培训工作流于形式。

4.4 国家有关部门采取积极地措施,鼓励更多的专家参与,尽可能多的为基层提高安全、有效、经济、适宜的卫生技术,确保所推广的适宜技术能够满足基层的需求。

4.5 各课题组尽可能的组织人力,进行适宜技术长效机制的研究工作,为该项工作在更长时期内为更广大范围的农村地区患者服务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

摘要:文章综合分析了自2008年1月~2010年3月技术推广示范工作在课题组织建设、基线调研、技术筛选、技术培训、长效机制研究等方面取得的进展,客观探讨了技术推广示范工作存在的问题,为推动项目的顺利进展提出了合理建议。

切实加强农村卫生室建设 篇8

村卫生室用房及基础设施达不到标准。目前,我省绝大多数村卫生室是村医利用自家的私有房屋设置的,相当一部分达不到《吉林省卫生室建设标准》规定的业务用房面积不低于40平方米、占地面积不得少于100平方米和“四室”(门诊室、治疗处置室、注射输液室和药房)独立的要求。许多村卫生所房舍简陋狭小,年久失修,远远满足不了农村卫生工作的需要。

村医工资福利待遇没有保障。我省尚未建立稳定的村级卫生机构财政保障机制,村医工资补贴和社会福利得不到保障,绝大多数没有缴纳“五险一金”。大多数村卫生室自负盈亏,使得农村预防保健网络构架脆弱,功能弱化,持續发展缺乏保障,新医改在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实行药品零差率后,村卫生室将面临生死考验。

村卫生室基本诊疗设备缺乏。我省多数村卫生室医疗设备仍是简单的“老三件”(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缺少诊查床、听诊器、血压计、身高体重计、出诊箱、高压灭菌设备等基础设备,部分村医看病治疗仅靠眼看手触,凭经验,诊疗操作不规范。

村卫生室人员配备标准低。由于待遇低、缺保障,许多村卫生室很少或没有医学院校毕业的医卫人员,正规院校毕业生不愿来,即使来了也留不住。

村卫生室是非营利医疗机构性质,是农村卫生服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承担建立农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妇儿保健、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加强农村卫生室建设是农村卫生体制改革的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按照《吉林省行政村卫生室改革试点方案》要求,2011年底,全省所有行政村卫生室全部完成标准化建设任务,逐步实行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为此,我建议:

1.制定全省农村卫生室建设规划。要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规,结合我省实际,编制全省农村卫生室建设长远规划,突出村卫生室社会公益性特点,明确村卫生室职能、建设原则、基本标准、管理要求、投入补偿机制等,规范村卫生室管理与服务,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进程,完善全省农村卫生服务体系。

2.进一步加大对村卫生室基础设施的投入。根据《吉林省卫生室管理办法》规定,村卫生室以政府主导举办为主,可采取由村民委员会、乡镇卫生院、乡村联办等多种形式举办。村卫生室建设的资金投入应该以村集体经济投入为主,各级财政予以补助;原村卫生室经改造完善功能后,也可以得到财政的运行经费补助。省政府要加大对村卫生室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逐步改善农村卫生室医疗条件。

3.保证村卫生室承担公共卫生服务所需经费。根据《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对承担国家规定的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的乡村医生,其培训所需经费列入县(区)级财政预算。按照《吉林省行政村卫生室改革试点方案》的规定,对村卫生室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费用,县(区)级财政要给予补助,可从省、市、县(区)政府发给农民每年25元卫生服务费中,拿出一部分用于该项补贴。

4.有效推进村卫生室医疗卫生队伍的建设。加快中、高等医学院面向农村培养实用型人才、全科医师的步伐,采取订单式招生、定向式分配、在职培训等措施,加强本土化乡村医生的培训;提高艰苦地区的工作补助,引导和鼓励大中专医学院校毕业生到村卫生室工作;继续深化建立城市卫生支农工作的长效机制,市、县(区)医院重点面向贫困地区,建立长期稳定的对口支援关系,免费接受村医学习进修;鼓励、引进城镇退休医务人员到村卫生室服务。

上一篇: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协议下一篇:咨询热线建设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