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没有灰尘》经典习题(共10篇)
基础题:
一、把括号内不恰当的字划掉。
(既 即)使(蔬 疏)菜(固 故)然
依(附 付)(颗 棵)粒(蔚 尉)蓝
二、缩写下列句子。
1、灰尘在吸收太阳部分光线的同时向四周散射光线,如同无数个点光源。
2、阳光经过灰尘的散射,强度大大削弱,因而变得柔和。
设计意图:通过多练习,区分形近字,从而使学生能从理解词语到正确熟练的使用;掌握缩句的方法,会提炼句子主干。
阅读题:
一、在括号中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1、()大气中没有灰尘,天空()将变成白茫茫的一片。
2、()这些小水滴对阳光的折射作用,()才会有气象万千的自然景色。
3、()灰尘是人人讨厌的东西,有碍环境卫生,()人类的生息离不开灰尘。
设计意图:学会关联词的运用,体会关联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二、修改病句。
1、他经常回忆过去有趣的往事。
2、自然科学对我很感兴趣。
3、我们要坚持革命传统。
4、下午开会的时候,全班同学基本上都到齐了。
阅读题: 灰尘颗粒的直径一般在百万分之一毫米到几百分之一毫米之间。人眼能看到的灰尘,是灰尘中的庞然大物,细小的灰尘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见。陆地上空灰尘的主要来源是工业排放物、燃烧烟尘、土壤扬尘等。
灰尘在吸收太阳部分光线的同时向四周散射光线,如同无数个点光源。阳光经过灰尘的散射,强度大大削弱,因而变得柔和。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强烈的阳光将使人无法睁开眼睛。
1.灰尘的主要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灰尘是怎样使阳光变得柔和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往今来,人们总是“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古往今来”是指________;“拂拭”是指_______,“勿”是_______的意思,“尘埃”就是_______。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_______。
大气中的气体容易散射紫、蓝、青三色光,所以一般情况下天空呈现蓝色。灰尘则不同,它不加选择地散射七色阳光。我们看到遥远的天空随高度降低而逐渐由蓝变白,就是因为底层大气中的灰尘含量较高。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由于只存在气体对阳光的散射,整个天空将始终是蔚蓝色的。
1、找出本段中表示颜色的词语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灰尘在散射太阳光时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在地面上看到的天空是蔚蓝色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天空将变成什么颜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工业排放物、燃烧烟尘、土壤扬尘等。
2.灰尘在吸收太阳部分光线的同时向四周散射光线,如同无数个点光源。阳光经过灰尘的散射,强度大大削弱,因而变得柔和。
3.从古到今;擦拭;不要;灰尘;从古到今,人们总是经常擦拭灰尘,使物品不沾染尘埃。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假如没有灰尘》是一篇略读课文。全文共6个自然段, 第1段从人们对灰尘通常的认识写起, 指出灰尘的危害;第2自然段笔锋一转, 以问句设疑, 发人深思, 自然导入下文;第3自然段简要介绍了灰尘的大小和主要来源。第4至6自然段从不同的角度详细说明了灰尘的特点和作用。文章思路清晰, 层次分明, 说明有序, 浅显易懂, 语言准确、生动, 知识性、趣味性很强。作者运用了假设、列数字、对比等说明方法, 清楚明白而又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灰尘与人类的重要关系。教师在教学时要以学生自学为主, 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通过点拨引导, 让学生在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在受到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的同时, 继续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 学习作者准确用词、形象表达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激发学习兴趣
1.对灰尘你们有什么了解?
2.灰尘是人人讨厌的东西, 它有碍环境卫生, 危害人类健康。所以人们要“时时勤拂拭, 勿使染尘埃”。
3.请说一说“时时勤拂拭, 勿使染尘埃”的意思。 (“拂拭”是指掸掉或擦掉灰尘, “勿”是“不要”的意思, “尘埃”就是尘土。这句话的意思是:从古代到现在, 人们总是经常擦拭灰尘, 使物品不沾染尘土。)
4.假如世界真的没有灰尘, 我们的生活又会变得怎么样呢?今天, 我们通过学习《假如没有灰尘》这一课, 将从另一个角度去了解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设问引导学生交流, 并重点理解:“时时勤拂拭, 勿使染尘埃”这一谚语, 让学生体会到原来灰尘在人们心中的危害是那么的大, 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二、阅读导语, 理清课文脉络
1.阅读导语, 明确要求。自读课文的阅读提示, 想一想阅读提示是如何要求我们学习课文内容的, 把要求勾画出来。
2.默读课文, 思考问题。 (1) 说一说灰尘有哪些特点和作用。 (2) 作者是怎样介绍灰尘的特点和作用的?
3.反馈交流, 感知内容。 (1) 灰尘的特点。出示句子:“灰尘颗粒的直径一般在百万分之一毫米到几百分之一毫米之间。人眼能看到的灰尘, 是灰尘中的庞然大物, 细小的灰尘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1) 读句子, 说一说你从句子中的哪些词或者是数字感受到灰尘的“小”, 这句话是怎样写出灰尘的“小”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 抓住“庞然大物”一词,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是用肉眼看到的灰尘与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灰尘作比较, 说明灰尘的微小。 (3) 抓住“百万分之一毫米到几百分之一毫米”的数字作比较, 说明灰尘的细小。 (4) 让学生明白作者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方法突出了灰尘非常细小的特点, 这两种说明方法的运用能更具体、更真实地突出事物的特点, 增强可信度。 (5) 灰尘如此微小, 让我们感到惊讶。让我们带着惊讶的情感读读这段话。 (2) 灰尘的作用:让学生抓住课文4—6自然段的内容, 了解灰尘的作用是 (1) 使阳光变得柔和; (2) 使天空由蓝变白; (3) 具有吸湿性。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 通过自主阅读、思考, 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 使略读教学落到实处, 在理清课文脉络的同时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三、细读课文, 感受说明方法
1.品读课文。灰尘的作用真不小!下面请同学们从第4—6自然段中任选一段, 细细品读, 用“因为大气中有了灰尘, 所以_________”这个句式来说说灰尘的作用, 并想想课文在表达上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 (1) 课文在这三个自然段的表达上有一个共同特点, 都是先介绍灰尘的特点, 然后再具体说明灰尘的作用, 结尾都运用“假如没有灰尘”这样的句式, 对其重要作用加以强调和总结。 (2) 课文在说明灰尘的作用时都用了假设的说明方法。)
2.交流互动。通过学习课文, 我们了解了灰尘的特点和作用。假如没有灰尘, 我们将面临怎样的情形呢?请你用“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 _________”的句式说一说。 (1) 学生同桌交流。 (2) 指名交流。 (3) 教师小结:作者运用假设的说明方法, 讲述了假如没有灰尘, 强烈的阳光将使人无法睁开眼睛;假如没有灰尘, 天空将只有单调的蔚蓝色;假如没有灰尘凝结成小水滴, 就没有云、雾、雨、雪来调节气候, 就会影响生物的生存。有了灰尘, 才有气象万千的美景。
3.感情朗读。灰尘的作用真神奇, 难怪作者在文章的结尾用了一个感叹号。作者为什么要用感叹号?带着赞美的语气齐读最后一句。
设计意图:在学生理清课文脉络、理解课文内容之后, 启发学生注意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及说明方法的作用, 引导学生品味词句, 感受作者的表达方法,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说明方法重组文章材料, 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四、比较感悟, 课外延伸拓展
1.出示句子, 回答问题。
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 强烈的阳光将使人无法睁开眼睛。
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 整个天空将始终是蔚蓝色的。
假如空中没有灰尘, 地面上的万物将是湿漉漉的。
假如空中没有灰尘, 大自然将多么单调!
(1) 指名读, 齐读。 (2) 读了这些句子, 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预设:人们看成有害的东西往往有其不可忽视的存在价值, 要正确认识事物的两面性。)
2.再读课文, 进行比较。那么, 作者开头是怎么写的?请同学们再读第1自然段进行比较。
3.联系生活, 有效拓展。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也像灰尘一样具有两面性, 请举例说明。
4.结合课文, 读写结合。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收集的资料, 以《我是灰尘》为题, 写一篇短文。
设计意图:把4、5、6自然段中的一句话改为一首小诗, 再与第1自然段对比朗读, 让学生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受到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通过指导学生进行写作, 做到读写结合, 既是对文本内容的补充训练, 也是对学生掌握说明方法的检验。
在人们眼中,灰尘通常是污染环境、传播病菌、危害人类健康的罪魁祸首。然而,这篇课文却向我们介绍了灰尘鲜为人知的另一面:
人类的生息离不开灰尘。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强烈的阳光将使人无法睁开眼睛;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天空将始终是蔚蓝色的;假如空中没有灰尘,地面上的万物都将是湿漉漉的,更为严重的是,大气中的相对湿度不断上升,就会影响生物的生存。
此外,假如没有灰尘,大自然也将会变得非常单调。作者正是通过灰尘的作用,揭示出一个深刻的哲理:事物往往都具有两面性,只有正确地认识它们,才能趋利避害,造福人类。
全文共6个自然段,层次分明,条理清晰。首段先从人们对灰尘通常的认识写起,指出灰尘的危害,接着笔锋一转,第2自然段以问句设疑,发人深思,自然导入下文。第3自然段简要介绍了灰尘的大小和主要来源。第4至6自然段从不同的角度详细说明了灰尘的特点和作用,解答了第2自然段所提出的问题。第6自然段是重点段,由“灰尘大多具有吸湿性能”这一特性入手,层层推进,说明了灰尘的重要作用。此外,这三个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先介绍灰尘的特点,然后再具体说明灰尘的作用,结尾都运用“假如没有灰尘”这样的句式,对其重要作用加以强调和总结。
这篇说明文语言准确、生动,知识性、趣味性很强。作者运用了假设、列数字、对比等说明方法,清楚明白而又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灰尘与人类的密不可分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
1.继续了解说明文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
2.让学生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3.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和说明事物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正确读记“然而、面临、颗粒、来源、飘浮、削弱、柔和、性能、依附、稳定、朝晖、单调、湿漉漉、古往今来、庞然大物、气象万千”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3.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
4.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四、教学过程:
1.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因此,古往今来,人们总是“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
“古往今来”是指从古代到现在;“拂拭”是指掸掉或擦掉灰尘,“勿”是“不要”的意思,“尘埃”就是尘土。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从古代到现在,人们总是经常擦拭灰尘,使(物品)不沾染尘土。
②灰尘颗粒的直径一般在百万分之一毫米到几百分之一毫米之间。人眼能看到的灰尘,是灰尘中的庞然大物,细小的灰尘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庞然大物”是指庞大的东西。这段话首先运用列举数字的方法介绍了灰尘的大小,接着又运用对比的方法突出了灰尘非常细小的特点。这两种说明方法的运用,使说明的事物更加具体、真实、生动。
③阳光经过灰尘的散射,强度大大削弱,因而变得柔和。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强烈的阳光将使人无法睁开眼睛。
“削弱”就是变弱。这段话先写阳光经过灰尘的散射,强度变弱,因而光线柔和、不刺人眼;接着又运用假设,说明没有经过灰尘散射的阳光非常强烈,使人睁不开眼睛。通过对比说明,突出了灰尘的重要作用。
(2)对词语的理解。
生息:生活;生存。
湿漉漉:形容物体潮湿的样子。
日晕:日光通过云层中的冰晶时,经折射而形成的光现象。在太阳周围形成彩色光环,内红外紫。日晕常被看做天气变化的预兆。
2.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思路清晰,说明有序,浅显易懂,因而教学时应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适时点拨引导。导入课题时,可先让学生说说灰尘有哪些危害,然后再大胆设想一下,假如没有灰尘,人类和自然界将会怎样。接着让学生默读课文,将自己的想法与课文的内容相印证,看看有哪些异同,引起学生的思考。之后,再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灰尘的特点和作用,并请学生用一段话回答课文第1自然段最后一句话的设问:“假如自然界真的没有灰尘,我们将面临怎样的情形呢?”最后,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想一想:从灰尘的危害和作用中,你能悟出什么道理?使学生懂得:灰尘太多确实会污染环境,但适量的灰尘存在,对大自然和人类都有好处。
3.领悟说明文的表达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在学生理清线索、理解内容之后,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精读课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自读自悟。可以让学生围绕“作者是怎样说明灰尘的特点和作用的”这一问题读书思考、讨论交流。教师既要引导学生注意,文中哪些词语或句子表达得很清楚,或表达得很生动;还要启发学生注意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认真体会这些说明方法的作用。
4.在学生理解、感悟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方法之后,可以让学生自我总结学习收获,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进行总结,如,说一说通过学习知道了什么,懂得了什么道理,掌握了哪些表达方法。
5.本课教学之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具有两面性,请学生运用掌握的说明方法仿写一个事物,从而实现读写的有效迁移。
《假如没有灰尘》教学反思
《假如没有灰尘》揭示了科学家们的重大发现,解释了灰尘与人类的重要关系。
学生在学习新课文之前,已经有了不同程度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他们的知识背景不同,学习的原始状况也不相同,所以,我们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目标,虽然不可能为每一位学生制定有特色的个性目标,但我们一定要保持教学目标的弹性化。备课前我认真思考了这些问题:什么样的目标能使更多的学生知识储备达到最优化?对于课文及其相关的内容,有多少学生了解?不同层次的学生大致达到什么程度?
在教学时以学生自学为主,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适时点拨引导。导入课题时,创设了灰尘博士参加联合国评选环保卫士,被拒之门外的情景,先让学生说说为什么灰尘博士被拒绝了,然后让学生找出灰尘博士能参加大会的证据,体会假设的说明方法,再大胆设想一下,假如没有灰尘,人类和自然界将会怎样?引起学生思想上的震撼。然后,引导学生先学习新闻发布会的要求,再现场举办“灰尘的作用新闻发布会”,最后,引导学生想:为什么灰尘有这么多的优点,还不能参加评选大会呢?让学生懂得:灰尘太多确实会污染环境,但适量的灰尘存在,对大自然和人类都有好处。万事万物都要一分为二,既要看到他们的优点,也要看到他们的缺点。
领悟说明文的表达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在学生理清线索、理解内容之后,我引导学生精读了一个说明灰尘作用的自然段,然后让学生用学到的阅读方法自读自悟。让学生围绕“作者是用怎样的说明方法来突出灰尘和作用的”这一问题熟读精思、讨论交流。还启发学生认真体会说明方法的作用。
让学生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呢?
课前我创设了让灰尘博士参加评选大会的这个情景,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引导学生学习灰尘的作用,明白没有灰尘,大自然和人类都将发生许多变化,通过在班里组织“灰尘作用新闻发布会”,让学生充分了解灰尘的优点,并回到创设的情景中,同意灰尘博士参加评论大会来理解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灰尘太多确实会污染环境,但适量的灰尘存在,对大自然和人类都有好处。因此我们看事物要看到它的两面性,全面地分析,趋利避害,为我所用。一个情景,一场新闻发布会,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不少知识。身为教学的组织者,何乐而不为?
在人们眼中,灰尘通常是污染环境、传播病菌、危害人类健康的罪魁祸首。然而,这篇课文却向我们介绍了灰尘鲜为人知的另一面:人类的生息离不开灰尘。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强烈的阳光将使人无法睁开眼睛;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天空将只有单调的蔚蓝色;假如空中没有灰尘,地面上的万物都将是湿漉漉的,更为严重的是,地球上的水就会越来越少,最后完全干涸,生物就不能生存。此外,假如没有灰尘,大自然也将会变得非常单调。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这篇说明文语言准确、生动,知识性、趣味性很强。作者运用了假设、列数字、对比等说明方法,清楚明白而又生动地说明了灰尘的特点作用及和人类密不可分的关系。
学习目标:
1.认识4个生字。正确读记“然而、面临、颗粒、来源、分裂、飘浮、削弱、柔和、性能、依附、稳定、朝晖、单调、古往今来、庞然大物、气象万千”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3.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
4.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学习重、难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和说明事物的表达方法。明白灰尘与人类的关系,懂得任何事情事物都有两面性。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诗句:“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 读一读,谈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拂拭”是指掸掉或擦掉灰尘,“勿”是“不要”的意思,“尘埃”就是尘土。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从古代到现在,人们总是经常擦拭灰尘,使(物品)不沾染尘土。)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灰尘有哪些危害?
3.假如没有灰尘,人类和自然界将会怎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2课《假如没有灰尘》。”板书课题。
二、默读课文,印证设想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并想想:自己的想法与课文的内容是不是一样?有哪些异同点?
2.学生交流。
三、依照提示,自学讨论
1.读阅读提示,想想:这篇文章要我们了解什么?
2. 默读课文,看看灰尘有什么特点?用“——”画出来。灰尘有什么作用?用“~~”画出来。
3.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4.教师巡回指导,要及时表扬合作很好的小组。
5.小组汇报。
6.总结说明方法:从这篇课文中,你学会了哪些说明方法?
四、小结感悟,延伸拓展
1.指名读4、5、6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人们看成有害的东西往往有其不可忽视的存在价值,要正确认识。)
2.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也像灰尘一样,具有两面性,举例说明。(如鸟粪、电视、网络,鹿和狼的故事,水、看课外书、用电、汽车的使用、电脑。)只有我们正确认识它并且趋利避害,那样有害的东西也同样能造福人类。这也是一个哲学道理。)
一、说教材
本文是新课程教材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是一篇说明文。这篇说明文语言准确、生动,知识性、趣味性很强。作者运用了假设、列数字、对比等说明方法,清楚明白而又生动地说明了灰尘的特点作用及和人类密不可分的关系。
二、说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灰尘的特点和作用。(2)领悟作者的说明方法并学习运用。
(3)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三、说教学重难点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体会说明方法的作用并学习使用。
四、学情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生以自学为主,通过前几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对说明文学习的情况基本可以掌握。
五、说教法和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采取引导法,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最后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科学相整合的特点。
六、说教学过程
我的课堂结构是:质疑导向——自主阅读探究——合作探究体验——全班交流,学习升华——拓展延伸。谈话导入,请同学们说说灰尘有哪些危害。(结合查 1 找的资料说说)课件出示灰尘的害处。板书课题。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质疑,提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这时学生可能会提出:假如没有灰尘会带来怎样的结果?灰尘究竟有怎样的特点、作用?„„ 确定好了学习目标后,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合作探究,这样就为理解和探究作好铺垫,使探究确定了方向。
接着进入教学的第二阶段——自主阅读。探究定向后,我用信任而又带鼓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自由读文,在文章中寻找问题的答案。自主读文后请大家交流学习的收获,即自己读懂了哪些问题。这时教师进行适当点拨:灰尘究竟有哪些特点和作用?课文是怎样说清楚的?下面请大家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学生通过读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后就进入了下一个环节:全班交流,点拨指导。这个环节主要以小组汇报的形式展开,小组汇报时,要通过读表现出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小组汇报中教师相机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下列句子,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学习说明方法,并练习朗读:(出示课件)
1、①灰尘很小很小。
②灰尘的颗粒的直径一般在万分之一到百万分之一毫米之间。人眼能看到的灰尘,已称得上是灰尘中的庞然大物了;细小灰尘只有再高倍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A、能用①代替②句吗?
B、②句是怎样写出灰尘“小”的?(指出说明方法)
“直径十万分之一到百万分之一毫米之间”(列举数字说明方法)人眼看到的是庞然大物;高倍显微镜才能看见(对比的说明方法)C、会说明的好处:更具体 真实地突出事物的特点,增强可信度
D、接着直奔重点,理清思路,让学生自学思考,灰尘有哪些特点和作用? E、出示表格,让学生交流汇报完成。F、练习朗读背诵
①指名读4.5.6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这句式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用了假设的说明方法,对其作用加 2 以强调和总结)(人们看成有害的东西往往有其不可忽视的存在价值,要正确认识。)
②你还能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被看成有害的东西其实也有很大的作用呢?(学生上网查找相关资料)
③交流查找的资料:说说灰尘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④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具有两面性,举例说明 ①如鸟粪、电视、网络„„②练习说话③试着写话 ④交流、师点拔
⑤根据事物有两面性的观点,仿照下面的句子,再造两个句子 说明文小练笔
1、学生继续以《假如没有灰尘》为题写下去,可以写生活中没有灰尘的益处,要求有科学或生活实践的依据。
2、运用说明方法仿写一种事物。例如:假如没有电话(手机、电视、书、网络、游戏机、电脑、高速公路等)
七、板书
12、假如没有灰尘
危害大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离不开它
(说明方法: 列数字 作对比 假设)
八、教学反思
温馨寄语:我自信,我成功,我快乐,我成长。
12、假如没有灰尘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文中有关词句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2、教材分析:
《假如没有灰尘》一课,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是说明文单元,对学生的学习要求是:抓住课文的要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并是试着加以运用。《假如没有灰尘》一课,是本单元的第四篇课文,略读课文。
《假如没有灰尘》是一篇非常吸引人的说明文,他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向我们介绍了人见人烦的“灰尘”原来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作者在讲述灰尘的作用的同时,还向读者揭示出了一个深刻的哲理:事物往往具有两面性,只有更加全面的了解,才能更加正确地认识,才能趋利避害。
本文共六个自然段构思精巧、别具匠心。“假如没有灰尘”这一设问从课题开始反复出现了六次,“作假设”成为这篇说明文最突出的说明方法。文章以此为题起到了吸引读者,引起读者好奇的作用。文中的反复出现是为了强调说明灰尘的重要作用。结尾处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而文中这样反复地出现“假如没有灰尘”也使得文章的主题更加鲜明节奏更加紧凑。本文除了“作假设”还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这些说明方法清楚明白而又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灰尘与人类密不可分的关系。这篇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文章的4-6这三段结构相同,都是先介绍灰尘特点,再具体说明灰尘作用。
3、学情分析:
由于这是本单元最后一篇说明文了,学生对于本单元课文中的说明方法以及起到的作用,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他们能够从文章中找到常用的说明方法,并且分析出使用效果。这又是一篇略读课文,文字浅显,所以应以学生自学为主。由于,“作假设”这种说明方法在本单元其它文章中体现不明显,但在本文中非常突出,应充分引导学生感受它的效果。另外,“我们应该辩证看待事物”这一哲理,学生在自悟中很难体会到,也需要教师进行指导。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正确读记“然而、面临、颗粒、来源、分裂、漂浮、削弱、柔和、性能、依附、稳定、朝晖、单调、湿漉漉、古往今来、庞然大物、气象万千”等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3、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甚至多面性,受到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评价任务:
1、让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重点体验“作假设”这一说明方法的使用。渗透一些段式教学。
2、让学生品读语句、随文批画、设计填写表格、讨论交流。知识链接: 灰尘按粒径的大小大致可分为三种: 粉尘:粉尘是由于物体粉碎而产生和分散到空气 凝结固体烟雾:凝结固体烟雾是物质在燃烧、升华、蒸发和凝聚等过程中形成的。其粒径一般在0.1μm至1μm。它与粉尘不同,凝聚力很大,大多是在金属物质熔化过程形成的气体,在空气中冷却后,凝结成固体烟雾,粒子形状较为规则。课前积累:
灰尘有个“怪脾气”,容易反射光波较短的紫、蓝、青三色光,而“喜欢”吸收光波较长的其他色光。由于下层大气中的灰尘含量较高,我们在地面上看到的天空才是蔚蓝色的,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天空将变成白茫茫的一片。
课 前
学案自学:
1、反复朗读课文3——6自然段,我知道了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1)我从这句话 知道了灰尘的(特点),它的作用我是从这句话 知道的。
(2)我还从这句话 知道了灰尘的(特点),它的作用我是从这句话 知道的。
2、通过学习我们对灰尘的特点和作用有了了解,假如没有灰尘,我们将面临怎样的情况呢?
假如没有灰尘。
3、我从灰尘的危害和作用中,悟出的道理是。我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
4、在预习的过程中,我遇到的问题是
课 中
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
上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新型玻璃,知道了它对我们的生活有着许多帮助,我们都对科学家的创造发明感到欣喜,可你们知道吗,我们身边最不起眼的灰尘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呢。
二、小组合作:
1、默读课文,看看灰尘有什么特点?用“──”画出来。灰尘有什么作用?用曲线画出来。
2、与同组同学互相交流。
三、班级展示:
灰尘的特点:
1、小。从哪里感受到的?
2、来源于土壤和岩石。
3、在空中飘浮。灰尘的作用:
1、反射光线。
2、反射光波较短的光波,吸收光波较长的光线。
3、灰尘具有吸湿性能。
通过学习我们对灰尘的特点和作用有了了解,假如没有灰尘,我们将面临怎样的情况呢?出示句式:假如没有灰尘。
四、质疑探究:
学习至此,你还有不懂的问题吗?如还有疑问及时提出,大家共同探讨。
五、自悟自得:
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及感悟。
六、达标测评:
小练笔:生活中还有很多事物像灰尘一样,具有两面性。如鸟粪、网络、电视……请选择其中的一项仿照《假如没有灰尘》这篇课文的写法写一写。
课 后
课后反思:
蛇毒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足以致人死地,却依旧可以制成宝贵的中药,救人性命。按语文的手法来说,是一个语法错误:互相矛盾。可是这的确是一个事实。没有蛇毒所制成的药物,甚至比蛇毒进入体内更可怕。
回收废品早已成为节约的美德,这也可以看得出废品也有两面,一面是没用的垃圾,一面是精巧可爱的工艺品,我想,所有的人都会开始对废品产生一定的好感吧。
其实,所有的事物都有两面,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我们只要利用这一特性,可以为自己造出更多的物品。这也是在诉说一个做人的道理,我们不必为自己所有的缺点而感到自卑,得扬长避短,发挥优点,事物况且有好坏两点,更何况是人呢?
一个小故事:《笨小孩》中的主人公什么也不会,却成为了一个做衣服的跨国企业总裁,因为他可以牢牢地将钮筘缝住的裁缝。
又一个月过去了,在它们茂密的叶子里,透出了一朵朵紫红色的花。
()一个多月过去了,鸡冠花越长越大,越长越高,有我身子一半高。
()它的样子和颜色真像大公鸡的冠子,在阳光下,显得那样鲜艳,那样美丽!
()园子里有两棵鸡冠花苗,它们矮矮的个子,长着几片嫩绿的小叶儿,在微风中摆动。
()它们嫩绿的“外衣”也早已脱去了,换上了一件深绿色的长袍。
()每天傍晚,我给小花苗浇水、除草,有时还松一松它周围的泥土。
瞧瞧我的阅读天地
洁净的天空是生命的要素,可是灰尘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它给人们带来无尽的烦恼。读下面短文,看看文中是采取哪些方法减少灰尘,净化空气的?除了这些方法,你还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前几年,我们房子周围的污染一直令人们头疼,灰尘像无忧无虑的爱旅行的小娃娃。它们可是无处不钻,眼睛里、喉咙里、家中、衣服上、鼻孔内,它可真令我烦恼。只要它一高兴,嬉闹起来可把人们害哭了,随风到处乱飞。当我打开电视,哎呀,沙沙的像下雨,看了也难受,原来又是灰尘在捣乱。爸爸只得拿起电吹风朝里吹,结果反而弄得满屋子都是灰尘。
【《假如没有灰尘》经典习题】推荐阅读:
假如没有灰尘练习题07-23
《假如没有灰尘》语文教学反思06-16
假如没有灰尘一年级100字想象作文06-27
没有假如-作文07-03
假如世界没有笑声作文06-27
假如没有水作文500字07-10
假如生活中没有树的作文650字07-24
人生没有太晚的开始经典美文12-02
师德征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06-26
暑期师德培训心得:没有爱就没有教育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