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广东一模作文

2024-12-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三语文广东一模作文(共11篇)

高三语文广东一模作文 篇1

执笔:王汉文 审阅:万宇平

一、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标题式的命题作文,既不同于传统的只给个标题的命题形式,又不同于近年流行的材料加标题的命题形式,它选取宋代唐庚《文录》中保存下来的仅有两句的唐人轶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的后一句,别具匠心地加个问号,形成一道命题。不仅要求考生理解这句流传广泛、已被公认的哲理名言,而且要求考生运用创造性思维对之重新审视。

1.题意理解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亦作“一叶知秋 ”,最早出自《淮南子•说山训》:“以小明大,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原意是:“看见一片落叶,就知道秋天将要来了。”比喻从事物的某些细微迹象,可预料到事物的发展趋势或变化。《现代汉语词典》《汉语规范词典》与《成语词典》分别作如下解释:“发现一点预兆,就料到事物发展的趋势”;“从细微的变化中可以洞察到事物发展的趋势”;“从个别细微的现象,测知事物发展趋向与结果。”

“一叶落”比喻个别的、细微的变化,或个别的、细微的现象,或个别的、细微的事情; “知”理解为预测、预知、推知;“天下秋”比喻带有普遍性、本质性的趋向或结果;“?”可以理解为设问也可以理解为反问。

2.题意项评分标准 以下角度视为切合题意:

⑴以“一叶落知天下秋”作观点,即可以从个别的、细微的变化或个别的、细微的现象或个别的、细微的事情中预测、预知事物发展趋向或结果;

⑵以“一叶落未必知天下秋”作观点,如果那“叶”不具有“秋”的特征(事物的“代..表性”),就不一定可以从这细微的现象或个别的事情中预测、预知事物发展趋向或结果;

⑶以“一叶落是否知天下秋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为观点,作辩证分析,能自圆其说即可。以上角度有交叉重叠,阅卷时应全面考虑,根据实际增补观点。无论选什么角度,写什么文体,都要考生论述自己的观点,或叙说自己的故事,或抒发自己的情感。

切合题意的立意举例: ⑴见微知著; ⑵以小见大; ⑶窥一斑而知全豹; ⑷不能以偏概全; ⑸不能以个别代替一般; ⑹不能只看现象不看本质。以下角度视为符合题意:

⑴没有表现出“一叶”(个别的、细微的变化,或个别的、细微的现象,或个别的、细微的事情),而写成了重大事情的;

⑵把“知”(预测、预知、推知)理解为“一般联想”或“知道”的,等等。以下角度视为基本符合题意:

⑴不提“知”,或没有体现预测、预知、推知这一过程的,直接讲结果的; ⑵不提“一叶落”,只谈如何“知天下秋”的;

⑶若即若离的,即开头和结尾略作点题,但作文其它内容与“叶落知秋”丝毫无关的。

用心

爱心

专心

⑷全文大谈“细节决定成败”,通篇不提“一叶知秋”的,等等。以下角度视为离题: ⑴只写环保问题的;

⑵写“不必拘泥小节”的,等等。

二、答题情况

广州市八区评卷场的情况如下:平均分38.1分,难度0.64,标准差8.23,最高分58分,最低分0分。

(一)主要优点

1.模式化作文少了,形式主义文风的势态有所遏制。多数考生都不再用那种简单的三段论,而是注重提高文章内容的质量,虽然还有种种不足,但能明显地看到师生们努力发展的方向。

2.文章所用的材料有了一些变化,不再是铺天盖地的司马迁、李白、苏轼等等古人,联系现实生活的材料多了,如:三鹿奶粉、金融危机、藏独事件、圆明园兽首拍卖等等都写进了作文。

3.语言比以往质朴了,那些无内容的排山倒海的排比句和比喻句少了很多。

(二)主要存在问题 1.审题不够准确

A.有的考生不懂命题作文的题目是不能更改的,自己重新拟了一个题(可能是当作了话题作文),有的考生把题目中最重要的问号给丢掉了,更多的考生是在情急之下不知如何去审这个题。如:把题目理解为“悲秋”,大抒悲秋情怀的;把题目理解为要乐观,写如何重拾信心的;把观点定为“失败是成功之母”的;也有把文章写成“辩证法”有什么好处的;总而言之,他们都不是从标题本身的要素出发,根据其结构特点进行分析,从而准确地把握题意,而是随意地抓一个词进行任意的发挥,并以此来确立文章的中心观点。

例1.叶子旋转着身子,在空气里飘摇着打了几个转儿,然后静静地躺下了。它只知道广袤的大地是它的归宿,却不知有心人如我,在它身后拾起一片秋天的心情。

例2.一叶落知天下秋?不,那是因为人看到绿叶变黄,秋风一过,黄叶禁不住这一阵摇晃而落地,才知道秋天已经来了。

楚王勾践一出兵,伍子胥就知道吴必败,这是因为他看到楚王忍辱负重所积聚的力量和夫差的大意。勾践的成功在于他的长久的坚持,而不只是一朝一夕的努力。一出兵则吴必败是因为他不放弃,解除了夫差对他的怀疑。要达到目标,就要向楚王学习他的坚持,不放弃忍受苦难,我们才能成功。

例3.人生总是充满着希望,就好比一片叶子,当一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时,这说明了秋天来了吗?并不是,也许是春天到了,大地急需营养,于是它随着风儿投向大地;又或许是,夏天到了,树上的果实硕大地急需空间,于是它谦让地腾出位子让果实发育,所以说,一叶落未知天下秋。

B.①许多考生没能理解“一叶落知天下秋?”的意思,以为只要写到“叶”和“秋”就行了,如:“叶落了,秋来了,父母老了,儿女该孝顺了”。②有的考生不能把握“叶落”与“秋至”是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如以下立意:生命之叶落,希望之秋在。③有考生没能理解

用心

爱心

专心

“一叶落知天下秋”中的“一”与“天下”是少与多、小与大、个别与一般的关系。如以下的立意:一片叶子落了,只要努力,还可以化作春泥去护花。④有考生文章不提“知”,或把“知”理解为“一般联想”或“知道”,或没有体现预测、预知、推知这一过程的而直接写结果,如以下的立意:团结就是力量,个人离不开集体,积少成多、积小成大。⑤更多考生是将“一叶落知天下秋”作为立论的依据,推导出要重视“一叶”的观点,如以下立意:细节决定成败;不必拘泥小节;能做小事者才能做大事。⑥有的甚至又演绎出如何重视“一叶”的观点,如以下立意:重视细节需要严谨;关心个别,以人为本。

例4.“一叶落知天下秋?”答案是否定的。一片叶子(一件事)落了,就能知道秋天来了(决定以后的命运),这就犹如“命由天定”的谬论。然而,大凡成功的人都不会服从这个谬论。

例5.当秋天来临,树叶便要掉落。当树叶掉落也就预示着秋天来了。但不同地方的秋天并不完全在相同的时间来临。所以一落叶不代表天下秋。

接下来该考生再也没有回到“一叶落知天下秋?”的论证上来,而是讲到两会关注民生,学生自杀率越来越多,食品安全问题,等等。最后以“中国要发展得更强大,必须制定长远的发展计划。应该更多地深入民心,走进百姓。真正关注百姓的生活。从低处改善起。才能越走越稳。越来越强盛。”结尾。

2.文体比较单一

议论文或议论性散文占有压倒优势,大约有九成。记叙文很少,想找几篇不同不同层次的标杆文都很难。其他文体基本绝迹。

3.思维不能保持同一性

此类情况有二:其一是没有保持文章题目与文章内容的一致,完全文不对题——也许这类考生有部分人的作文法宝就是一个“套”字,此类作文完全不理会文章的标题自顾自海阔天空地发挥去了,其内容与“叶落知秋”毫无关联。其二是没有保持文章开头的观点与行文思路及文章结尾的一致,主要表现为有的考生写起文章来只是蹭了一下题目,就拐到另外一边去了——这类考生有的后来又拐回来了,有的则永远拐不回来,更多的考生表现出的则是思维的漂移不定,一会儿这样,一会儿又那样,似在与读者捉迷藏。

例6.一叶落知天下秋?

叶子旋转着身子,在空气里飘摇着打了几个转儿,然后静静地躺下了。它只知道广袤的大地是它的归宿,却不知有心人如我,在它身后拾起一片秋天的心情。

知诗秋。品读诗歌时,总觉得似一种天籁般的召唤与灵魂的共鸣。诗人用柔韧的笔触把他们如丝如缕般的欢喜与哀伤,针尖似的缝进我的思绪。席慕容何等睿智,将自己比作金匠,说:“我日夜打造,将痛苦打造成那薄如蝉翼的透明哀伤。”此段字句空灵而细腻。对于虚伪的世事,她叹道:“我如戏子,在别人的故事里流着自己的眼泪。”有多少人大声呼喊 “人生如戏”?成千上万只手举起来了。有多少人勇于坦承“我如戏子”?席慕容站出来了。如今,会写几句唐诗,憋几句古韵的学生,老师便会大加赞赏并树其为生之典范。于中国这一诗之国度,学会品诗写诗不该是学生之本分吗?诗的秋天也就如此了吧。

知画秋。从战国开始,古老的中国便开始酝酿体内的画功,经过历史的沉淀与时间的洗礼,画成了别有追求的人们的寄托。朋友的父亲是岭南山水画画家,其名下统领整个岭南画

用心

爱心

专心

派,甚是有所作为,令我钦佩。画家对画界的后继之人们抱有很大的期望,曾用坎坷曲折的作画经历激励他们,宣传的不仅是个人价值的追求,更是为岭南画派“延续香火”。但若画家来美术课堂看看,不知作何感想呢?毛笔课上,少了专注的笔尖,却有到处涂墨的搞怪;素描课上少了细致的作业,却有无厘头的作品;鉴赏课上少了体会品味的气氛,却有调侃讪笑的语气……并非每个人都必须成为艺术家,但欣赏与敬畏之心必不可少。望着屋内的《墨梅》、《墨竹》摹本,想起作家的期盼。画之秋也就如此了吧。

何止诗与画在经历着秋天?多少本崭新的书被弃臵一旁,一双双明眸只会移动鼠标,忘了翻动书页时的新奇;毛笔艺术被忽略到了何种程度,以至人们叫着“看不懂便不关我事”,手指只识键盘而写出的字丑陋难辨……

何时秋会去?何时春又来!这些问题应该只有被抽去了叶子的寒冷树枝会想。这些美好并珍贵的存在,是不是也终将如叶子般,有着同样的宿命,落入混浊的泥土,被时代前进的车轮、脚步碾碎?那一地的沧桑又有谁来哀叹与捡拾。

望着一地的残叶,每片叶子在断了与树枝的联系时,就开启了一个秋天的思绪。我带着思绪,归去。

例7.一叶落知天下秋?

当树叶掉落的时候,就知道秋天要来了;当燕子低飞的时候,就知道快要下雨了;当公鸡啼叫的时候,就知道已经是早晨了……

事物的发生和变化,都是有一定原因的,而我们能通过观察这些细微的变化,从而了解到一些事情。如果你是忠诚,我们终究会了解;如果你是奸诈的,我们终究会知道;如果你是坚强的,我们终究会体会到……

1984年,朱自清疾病交加,非常的辛苦,不能再吃那些粗粮了。有人建议他去购买一些美援面粉。但朱自清却回答“宁愿饿死,病死,我也不会吃美国的面粉”,最后朱自清去世了。在病逝之前,他对妻子千叮万嘱,“不能购买由国民党发配的美国面粉,怎样都不可以”。

宁愿失去自己的生命,也要坚持自己的原则,一叶落知天下秋,朱自清是伟大的,是爱国的,是不怕痛苦,是坚强的中国人。

毕加索是意大利有名的画家,所画的画也非常地受欢迎,一是冒仿他作品的人也越来越多。但是毕加索却不采取相关的法律行为去惩罚他们,制止他们,看到假冒的作品,最多只是擦去上面的名字。别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回答到“冒仿的人不是老朋友就是画家,我又没有什么损失,又何必让别人为难呢?而且那些辨别真假画的专家,也要干活挣钱的啊!”

他不追究这些不道德的行为,处处为他们着想,他理解他们的行为,他是宽容的人,他的心胸是广阔的。

由于叛徒的背叛,方志敏被敌方禁锢了。敌人劝降失败后,就露出他们残酷的一面了,让方志敏吃沙石,坐板凳,灌辣椒水等,苦不堪言。在这个地方非常的潮湿,蛇虫鼠蚁到处都是,本来患有肺病的方志敏,病情变得更加严重了,但他依然忍耐着。敌人拿来纸和笔,要他透露出党的机密,于是他利用这个机会在牢房里创造出一部部伟大的著作,对后世影响深远。

在如此的逆境中,方志敏依然能够忍耐,况且他是疾病缠身呀!一叶落知天下秋,就此,我们就能知道他的意志坚强,勇于挑战逆境的人。

一叶落知天下秋,一些事情,即使我们不说出来,别人也会知道,因为你所做出的行为,这是你性格、思想、道德的体现。

用心

爱心

专心

一叶落知天下秋!

4.用例目的不明

学生在论证自己观点时,不能选择合理的论据进行论证,有些例证与观点完全没有联系,导致论证不当,表达缺乏力度。如:

例8.一叶落知天下秋,成就阔达人生。

“不事权贵”的青莲居士,曾放荡不羁地笑骂孔夫子,曾让”一骑红尘妃子笑”的杨玉环为其碾墨,让高力士为其脱靴.这是多么“异端”之举,多么荒谬之行。然而太白见不容于世之滋垢,明白到官场的黑暗。正所谓:一叶落知天下秋。因此,太白愤然离去。没有易安居士那“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忧伤。也没有柳三变那“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悲哀。一句“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植一杯水”的笑叹而已。

5.分析说理不到位

考生在文中一定要十分清楚地揭示:“叶”指什么,“秋”指什么,两者之间是怎样的一种联系。不能随意变更其概念内含,使论证游移不定;而论证过程中也必须扣住这一点来分析阐述。

引用材料时,应先有合理的表述,再作自己的分析,如果在论证过程中,只是罗列事例,缺少分析——“材料+观点”,或者在对事例进行分析时没有抓住最佳的角度,泛泛而谈,就不能发挥出论据的作用。

6.部分学生书写不工整

三、备考建议

1.加强作文讲评,用优秀的范文引领,(让考生适当读一些典型的范文)对照范文找差距,学校、班级、个人都要找到自己的突破点。

2.加强标题作文的审题训练。重点理解命题中的关键词,从“是什么”的角度把握其内涵,从“有哪些”的角度把握其外延,特别要把握词语在具体句子中的特定含义。如“一叶落知天下秋?”中的“一叶”“天下秋”“知”,它们分别是什么意思,比喻什么,就要理解得透彻。

3.适当进行列提纲训练,提高考生保持同一性的逻辑思维能力。4.进行多种文体的训练,要有针对性的进行记叙文的写作训练。5.加强书写指导,减少错别字。

用心

爱心

高三语文广东一模作文 篇2

从高三直接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整个一个学期的作文教学,我都会制定一个大致的训练规划;中途可能会临时穿插一些其他的训练,但大体规划是不变的。现将我的计划大体罗列如下,仅供参考:

1.暑期有三十天左右的自主学习时间(8月1日——9月30日),这段时间要求学生将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一——必修五)上的内容按主题(如爱国、思乡、反战等)进行课本素材的梳理、积累;根据前两年所写的周记,自选其中的优秀篇目两篇,以电子文档的形式发送给我,开学前编订一本作文集并发送到每一个学生手中;

2.9月1日-11月30日,花大力气对学生进行作文的审题训练:先从命题方式的角度(命题、话题、材料)练审题立意,后从材料作文的小角度进行作文审题训练(叙述性材料、哲理性材料、寓言性材料);

3.12月1日——1月20日左右,加大作文结构思路的训练,作文训练时不断强化学生作文中的体裁意识;上学期大约写8篇大作文;

4.寒假大约20天左右的时间,要求学生在高三上学期所写的作文、周记中自选其中的优秀篇目,以电子文档的形式发送给我,开学前编订一本作文集并发送到每一个学生的手中;

5.3月1日——4月30日,训练作文的拟题、开头、结尾,片段作文与整篇作文相结合进行训练,强调审题与文体;

6.5月1日——6月30日,综合作文训练,多讲作文的规范,包括书写、卷面、字迹、标点等;

制定了作文的教学计划,那么,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又是怎么做的呢?

首先,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让孩子们找到成就感。

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第一要建立开放的阅读观。回到写作的本原,写作不就是一种表达吗?也即写作就是用文字记载与刻画自己对生活的认识、感受和期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有生活就会有写作。有些孩子将写不好作文简单地归因于生活的单调与枯燥,认为每天过“三点一线”式的生活不可能写出生动的内容来。殊不知作文水平的高低最终还是取决于心灵表达的深浅与厚薄。所以要起真正提高写作水平,就要扩大自己的写作空间。空间大了,材料丰富了,写作也就容易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古至今都是文人追求的一种上佳境界。所以一定要建立开放的阅读观,既要关注课内,更要关注课外。让学生在课外书籍中,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我们应该认识到让学生多读实际是让学生与智者对话,与作家交朋友,是用最好的精神食粮滋养他们干涸的心灵。

高三学生,学习紧张,时间有限。为了方便学生的阅读,我在班级设置了一个图书角,发动学生捐书,每日至少两本,捐书无上限,能放置二三百本书籍(包括杂志),学生随时可以翻阅到对自己口味的书籍,努力让学生向“读万卷书”的目标靠近;至于“行万里路”,我主要还是借助于网络,不间断地通过网络的各种励志演讲(比较著名的如俞敏洪的演讲、周立波的著名清口相声段子等)、央视的经典栏目(有关历史文化方面的,如“文化正午”这类弘扬社会正能量的栏目)扩大孩子们的眼界,增长他们的见识。

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其次要让学生在写作上找到成就感。

学生时代是最纯洁的时代,他们应该具备最真诚的情感,这些真实的情感应该或多或少流露在学生的作文中。美国学者认为:“写作技能是未来公民生存的第一技能,也是每一个人必须具备的技能。”从教师教学的成就感来说,我们作文教学的目的,也不是为了培养少数的几个作家,而是千千万万普通的劳动者,他们所需要的并非创造文学作品的技巧,而是具有广泛意义的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和创造能力。叶圣陶也说过:“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是生活本身。”一般人都要认识文字,练习写作,并不是为着给自己一个“读书人”或者“文学家”的头衔,而是使自己的生活更见丰富、更见充实。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觉得在高三作文教学开展之初,我们首先要让孩子们找到只属于他们的成就感。于是,我做了这样的事:把孩子们在高一、高二阶段经过自由写作的文章(周记和小作文)和限时写作的文章(大作文)梳理一遍,这些作文或多或少都流露了孩子们的真情实感。我找出其中比较优秀的篇目,让孩子自主选择,每人至少从中选出两篇自己喜欢的文章,以电子文档的形式发送给我,由我统一进行编辑、排版、印刷成册,发到孩子们的手中。我们可以想见,当孩子们捧着散发着油墨香味,署着自己名字的文集时,心里是多么的激动!当写作成为孩子们内在的一种需要时,那么,写作又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啊!

我做的第二件让孩子们找到成就感的事是自己办报纸。我们班按人数分了6个小组,每组6到7人不等,每次出报,都有专人负责,一月一评,给予一些奖励。孩子们每次都能将报纸出得丰富多彩,这些美丽的手工报纸,每次都被及时地张贴上墙,这让参与办报的孩子都能找到成就感、幸福感。我也常在他们的报纸前流连忘返,赞叹不已。

我做的第三件让孩子找到成就感的事就是在语文课上预留了五分钟的时间,让孩子们分主题进行演讲。别小瞧这课堂上的五分钟,它让我看到了孩子们令人惊喜的表现和变化:由最初的在讲台上的结结巴巴变成最后的侃侃而谈,由最初的手足无措变成最后的潇洒自如,由最初的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变成最后的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孩子们通过演讲,不仅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而且还大大地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日常的生活交际中,内向的孩子胆变大了,外向的孩子更加活泼可爱了!

孩子们写作的兴趣慢慢地被调动了起来,可很多时候,要写作文了,孩子们还是感到心中千言万言,下笔千难万难。高三阶段,孩子们要过的还有素材关。如何积累素材呢?我想到了以下的办法:首先,向教材要素材。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孩子们最熟悉的恐怕是我们的语文教材了。暑期有三十天左右的自主学习时间(8月1日——9月30),这段时间我要求孩子们将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一——必修五)上的内容按主题(如爱国、思乡、反战等)进行课本素材的梳理、积累,并把素材抄写到摘抄本上;其次,向课外书籍、报刊杂志要素材。这方面,我做的工作比较多——平时看书看报时觉得非常具有教育意义的、打动人心的文章,我随时都会把它们裁剪下来,印发给孩子们,让他们把这些文章都订成小册子,方便随时翻看。还有,向自身要素材。有自己文章的文集,每次演讲累积起来的文章,自己每周的摘抄,这些都是孩子们作文时宝贵的材料。最后,向媒体要素材。前面已讲过,这里不再赘述。

怎样在写作中做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呢?

第一步,培养学生在模仿中进行创新写作的能力。

创新来源于模仿,这是我从多年教学经验中得到的一个重要的结论。没有学生上来就能写出富有新意的文章,我们总是能从一篇优秀的文章中找到熟悉的影子,这就是“天下文章一大抄”的真实写照,而我们对高中生的要求是不求最好,只求更好。但是在实际的写作中,很多学生却打着模仿的幌子大言不惭地进行作文的抄袭,所谓的抄袭便是换面不换心,对于这样的学生我绝不会吝啬自己的批评,让学生用心记住抄袭作文所带来的后果。当然在作文写作中,我非常支持学生进行仿写,仿写也是一种水平,要是能掌握好仿写的技巧,也是十分了不得的。尤其是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每天都要面对着繁重的学业压力,让学生写出完全创新的文章不仅在时间上有所限制,学生的写作水平也很难达到完全创新的要求,所以高中生的写作仍要以模仿为主,但是同时我们要让学生在自己仿写的文章中标出自己创新的内容,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感受,都是值得称赞的。

第二步,巧拟题目,增添作文的亮色。

有人曾说,作文最大的文采就是有一个精准而深刻的立意,这一点我非常赞同。但一篇文章最能体现立意的却非题目莫属了。人们常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文好题一半,说得对极了。阅卷中,改卷人对没有文题的作文是深恶痛绝的。而没有一个新颖、别致的文题,读者对于整篇文章,从心理上说,一开始就有一种慵懒、困倦的情绪。文题拟得好,对一个有一定学养,训练扎实的高中学生来说,文章已成功了大半。在考试不可回避的现实中,写作教学“戴着镣铐跳舞”是一种必然。高三的写作教学就不能不抱着一丝功利心了。从功利的角度来说,好好拟题,巧妙包装,是获得阅卷者青睐的第一要务!高考前一个月,我都在对学生进行作文拟题的训练。

第三步,凤头豹尾,直抵人心。

元代乔梦符认为文章开头应像凤头小巧华美。明代谢榛则认为开头要像爆竹,清脆响亮,先声夺人。南京十三中的王夫成老师说,开头体现“快人快语”,尽快“放电”。开头切忌平平淡淡唠唠叨叨,切忌大量直接抄录原材料。某年南京市模拟考试的作文题是这样的: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诗人北岛曾痛心地指出,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细节的时代。商业化和娱乐化的时代正从人们生活中删除细节。

有个孩子的开头是这样写的:

街巷间卖酒酿师傅一声长长的吆喝,孩童时期手掌触碰大树花草泥土的细腻质感;桂花香浸润心扉的袭人气息……(《这是记忆》)

多么令人神往的画面,可谓直抵人心!

至于结尾,有个孩子是这么写的:

此刻,请记住这样一句诗,同样来自诗人北岛:“在没有英雄的时代里,我只愿做一个人。”(《细节即自我》)

结尾尖锐,充满哲理,令人回味无穷!

最后,我想说的是,写作中你立意再深刻,内容再充实,条理再清晰,都要依靠于文字之上,所以我们要注意规范书写,给看的人一个好的印象,让学生的作文处处体现其用心的良苦。我觉得规范书写包括以下几点:

1.三清: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

2.三不:不写错别字,不错用标点,不轻易涂改。

3.三适:快慢适可,大小适中,总体适目。

4.三要:时间要留足50分钟,每小节前要空两格,字数要达到规定要求。

高三语文广东一模作文 篇3

纵观新课标全国卷I近五年高考作文题:2011年,《中国青年报》和新浪网调查中国崛起的六个特点;2012年,油漆工刷漆顺便补洞,船主孩子驾船出海得救;2013年,师傅指导徒弟成功切割钻石:不去想价值的事,手才不会抖;2014年,规则是学生相遇时将对方抵下桥自己通过为胜,一组相抱转身双双通过独木桥;2015年,女大学生小陈举报了父亲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这一事实,引发多角度的讨论。连续五年,命题形式均为新材料作文,且命题材料趋向为情节叙述型的,注重社会问题的思考分析,材料角度呈多样性,体现较强的思辨性。今年高考结束后,于丹老师这样评价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I的作文题:“每个人看见的都是他的主观世界,这道题也是鼓励每个人各自发挥的,这个类型的题目在今天更有意义,是因为它在颠覆标准答案的传统思维。”面对这样的命题趋势,我们要有相对应的作文复习策略。

1.强化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训练

审题立意是作文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这一步如果走错,将满盘皆输,因此备考复习,必须重视审题立意训练。除了两周一次的大作文训练,我们还要进行专门的审题训练,审题训练的的时间和形式都可以多样化的。时间上要有先对集中的时间作系统化的训练,把新材料作文审题的步骤和方法教给学生。常用的如:主旨倾向法(概括材料的要点,确定材料的性质,筛选材料的观点);抓关键词、句法(找出材料中具有暗示材料主旨的词语和句子);求同分析法(此种方法适合于材料多则且内涵具有相同点的)等。

2013年广西高考作文题,材料大意:年轻人捡到尚先生的手机,尚先生要求归还,可年轻人不愿意。后来尚先生出2000元把手机买回来,可是年轻人又改变主意,无条件归还。原因是年轻人看见手机里面很多内容是关于地震尚先生捐助的内容。

把这个题目拿到班级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审题,其中一位学生把写作角度确定为“批评年轻人的见利忘义”,就是属于对材料主旨倾向把握步准确的。年轻人虽然动过把手机占为己有的念头,但当他得知尚先生前不久刚给芦山灾区捐过款时,还是无条件归还手机。年轻人受尚先生所感动,守住了道德底线。整则材料要宣扬的时正能量,善的力量,爱的传递等。

学生如能运用“主旨倾向法”,确定材料的性质,明确出题者的命题倾向,审题就不会出现偏差。

学生掌握了以上的审题方法之后,课堂上,老师提供材料,要求学生运用相应的方法进行审题,然后说出自己的审题思路和写作角度。

除了相对集中的训练,审题训练还要贯穿于平时的教学当中,偶尔拿出一节课作审题训练,或以布置课外作业的形式:老师提供一组材料,让学生课外审题,然后把写作角度和写作提纲写在作业本上上交,老师要即时批改即时反馈。

2.注重作文素材的积累

“世事洞明皆学问”,我们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注重丰富生活的积累,热爱生活,用心感受生活,仔细观察生活,多方位地感知社会,感知人生,把握当今时代脉搏,生活是最生动的写作素材。

我们还要引导学生通过读书、阅报、看电视、上网等手段,多渠道的积累写作素材。每位学生都要有一本专门的素材本子,每天至少积累一则素材,老师定期检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只有积累足够丰富的写作素材,方能在写作时做到游刃有余。

3.加强议论文思辨思维训练

作为一名高三的学生,应该具有一定的思辨能力,在写作议论文時懂得在思辨中理论构思,在论证分析中体现思辨色彩。

如何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呢?可以适当开设几节思辩思维训练课,给学生推荐一两本比较简单的哲学书,最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养成深入看待事物的思维习惯。高三的学生,看待事物,看待问题,不能还只停留在表面上,而应该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注意现象和本质之间的联系,揭示问题的原因所在。

在一次的作文训练当中,一位学生的论题为“失败是成功之母”,他从正面举了两个事例:“史泰龙经历了1849次碰壁之后,终于在第1850次获得成功”和“爱迪生经历了25000次失败之后,发明了蓄电池”。然后该生分析,“可见失败是成功之母,人只要有面对失败的勇气,坚持不懈地努力,一定能取得最后的成功。”这样的分析表面上看没什么问题,但现实生活中屡败屡战,最后终于没有取得成功的,也大有人在,一个反面的例子能把他的分析驳倒。可见我们不仅要有面对失败的勇气,还要有面对失败的智慧,在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才能在不懈的努力之后走向成功。

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思辨能力,能较全面深入地看问题,才能将这种能力转移到作文中,作文才能更具思辨色彩。

4.重视作文修改和作文升格

每次作文批改完成之后,老师要把学生作文中的典型毛病打出来,让全班同学一起来修改,避免同样的毛病在下一次作文中重复出现,特别是对于那些成绩一般的学生,优秀作文对他们来说似乎太遥远,但毛病是可以避免的,毛病一样一样的避免了,作文水平也就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

学生中的优秀作文也要打出来,让全班同学一起来欣赏学习,同学的优秀作文,比网上来的什么名校学霸的作文更有说服力,因为它就实实在在在我们身边。这样,让学生在欣赏优秀作文的过程中获得写作的方法,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写作能力。

老师评讲完作文之后,让学生着手修改自己的作文,在修改中获得启示,升格自己的作文。

此外,还要加强议论文的开头段结尾段的训练,加强拟写标题训练,加强书写训练等,还要让学生了解作文阅卷标准,鼓励学生写作,提高学生写作自信心。

东城高三语文一模作文 篇4

舞台上的曹操白脸、阴险、奸相毕露;演义中的曹操狡诈、多疑、冷血残暴。但生活中的曹操却是个善弃“小义”而存“大道”之人。

史书记载,东汉末年,社会动荡,起义不断,战火连天,国家困敝、民不聊生。为稳定大局,曹操领军平定战乱,安邦定国,此乃黎民所盼,众望所归也。

其实,早在任任丘知县时,他就反对迷信,惩治宦官之戚,为百姓谋得福利,受人敬爱。这样的人,怎么可以说是冷酷无情呢?

身为宦官之孙,却反对宦官专权,这种魄力不是常人所能够拥有的。弃小义而存大道也。他本可以大力拥护宦官专权,来为自己的家族集团积累更多的财富,为自己的步曲充实更多的力量,但他没有这样做。这样的人怎么可以说是自私呢?

天下纷争,曹公煮酒论英雄。他本可以乘机除掉刘氏,以绝后患,不过举手之劳而已,但他慧眼识珠,胸怀宽广,对于自己未来的对手,他没有这样做。试想,假若曹公当真出手除刘,然后挥旗南下,直取东吴,岂不可以早点成就霸业!然而,呈一时之快,博兄弟之欢,杀一刘氏而失信与天下,次此等贪“小义”,而失“大道”之举曹公不为也。

孔融,七岁让梨,兄弟争死,又是孔子的后世。其身份自是尊贵,然而孔融就躺在这身份上整日游手好闲无所事事,还喝酒破禁,弃法律不顾,违反了曹公颁布的禁酒令。此等欺世盗名之辈,只有一个下场。曹操杀孔融,被很多人误解,可是我们想一想,禁酒令是为了稳定军心,壮实军队力量,提高战斗力的,而孔融一再犯禁,而且还针锋相对写文章,扰坏人心。没有真才实干,白混饭吃,这样的人就是放在现在能活得下去吗?曹公严格自律,执法如山,陷自己于“不义”,却顾全大局,维护了大道。

曹公弃小义,明大道,保护皇帝,保住汉室朝廷,使多少有“皇帝梦”的野心家望而生怯,百姓得以安定地生活。袁绍之子逃到渤海,曹操本可以赶尽杀绝,以绝心腹之患。可是他没有这样做。

弃小义,明大道。曹操是英雄。是英雄,就会弃小义。曹操没有立曹否为太子,因为曹丕与曹操太相似,但是国家不可以像自己过去那样以武治国,再给百姓带来战乱。因此,曹操希望国家由曹冲来接管,只可惜没能成行。假若天下如曹操设想的那样,历史也许需要重新改写。

只有英雄才会做到为大道而舍弃小义,即使当时背黑锅,不被别人理解,但英雄始终坚持自己的大道。

北京高三语文一模作文 篇5

那不知道是多少年前的我了,抱着《彼岸》,轻轻地,小心翼翼地又一次敲响了画师的⻔。“咚,咚咚。”声音回荡在走廊里,无人应答。我还是不死心,又一次敲着画师的门。“咚咚咚……”声音飘了许久“吱——”⻔终于开了。画师满脸胡渣,眼眶里显着红润,神情憔悴,连头发都毛躁了起来,一身酒气,默然。他就这么盯着我一会,突然出声:“孩子,别学画了,没有用的。以后,你就听你母亲的,以后做个教师。”“为什么?”我吃惊了。“别问了,我明天就离开了,这画……这画我帮你留着吧。以后就好好学习,上个好大学吧。”画师默默地说着,拿走了我手中的画。“我的画……没有用的……我也教不了你什么……你以后就自己加油吧。”画师红着眼,关上了他的⻔。

天桥上,兄弟突然问我,“你还想念曾经吗?”我闷了口酒,没有搭理他。

时间再早一点,那是我和画师在一起作的画。“嘿,画师,我又来了。”画师还在画着,“嗯”了一声便没了下文,我坐在画师的家里给画师调色,提建议。画很快就画完了。画师才又问我:“来我这儿学画,你妈妈同意了?”“没呢,早晚会的,你不是说我很有天赋,以后一定会成画家吗?”画师笑了笑,“对,所以你认真学。”我在画师那待了一会儿,便回了家。

我看着我的瓶子空了,扭头对兄弟说:“想,很想。”时间再往前推一点。我还在上课时在书上画着小人。老师突然停了下来,指着我:“这位同学,你来读一下这段文章。”我马上红了脸,不知所措。班上的同学说了一句,“老师,你看看他书。”老师捧起了我的手,都是各种各样的小人。“老师您翻翻,能动呢!”班上哄堂大笑。这是我第一次成为班上最后一个走的。但就因为这次,我发现在我家楼下的是一个画师。他发现了我的天赋,我们成为了朋友。

兄弟向我举起酒瓶,问:“你后悔吗?”“不后悔。”“想念曾经吗?”“想。”如果再有一次机会,你会放弃吗?”“不会的。”我笑了。可是,我知道的,人生只有一次,你所做的选择,永远都没有机会后悔。即使你很想念曾经,要做千百件事情来承担选择的后果,你都要毫无怨言。想念曾经,也只是为了鼓励自己罢了。

“那个画师画卖不出去,所以去谋生了。走的时候,只带了你的画走,一下子就有人来买,高价……他没卖……后来我遇⻅他了,听说了我是你哥,他就把画给我了,让我告诉你——彼岸还在,正好花开……”

2022东城一模作文语文高三 篇6

天机星智多星吴用聪明绝顶;

天英星小李广花荣武艺非凡;

天杀星黑旋风李逵鲁莽性急;

我把书翻到《吴用智赚玉麒麟》一章,边看边啧啧不绝,不住赞叹。吴用打扮成算命先生,利用卢俊义(玉麒麟)正为躲避“血光之灾”的恐慌心理,口占四句卦歌,可卢俊义哪里有心细察这四句卦歌中所隐藏的“卢俊义反”四个字呢?果然,这四句诗写出后,被官府拿到了证据,大兴问师之罪,到处捉拿卢俊义,终于把他逼上梁山。吴用的这招“借刀杀人”如此英明,自己不费吹灰力气,就将卢俊义赚到手。吴用,你真不愧为智多星,我为你点赞。

“哗——”书又被翻到《花荣大闹清风寨》一章,我越看眼睛越亮,不禁被花荣的武艺折服。花荣得知宋江被刘高捉去,立马披挂整齐,带好武器,率领三五十名军士气势汹汹地直奔刘高寨。救回宋江后,刘高率两个新教头带二百多人前去夺人。花荣独自一人坐在大门正厅之上,说要射掉左门神的骨朵头,要射到右门神的朱缨上。果然不出所料,两支箭不偏不移,正中点上,吓得刘高众人一哄而散,纷纷逃跑。花荣,你武功盖世却一身正气,行侠仗义,我为你点赞。

翻呀翻,又翻到了《李逵沂岭杀四虎》一章,我津津有味地看着,心中不住夸赞李逵。李逵背着他娘到沂岭,娘觉得口渴了,他就将娘放在大青石上歇息,但等他辛辛苦苦找回水后,却发现他心爱的娘不见了。他急得满岭找,最后终于在虎穴里找到娘的尸骨。他勃然大怒,用拳奋力打死两只小虎,又用刀使尽浑身气力捅死雌虎,杀死雄虎。李逵不怕危险,不顾后果,勇于与四虎奋力搏杀,他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报杀母之仇,平时看起来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黑旋风李逵尽有如此孝顺的一面。李逵,我为你点赞。

……

2022奉贤语文一模高三作文 篇7

林语堂在《读书的艺术》一文中以洋洋千言,其意旨大抵亦走不出一个“乱”字——说什么唯有率性、随意、发乎性情地翻书阅卷,方是“读书的真艺术”。其实,依我看,光读他那信手拈来的轶闻隽语、漫心铺展的议论析理,便已颇得“乱”的神韵。

另一位文学巨匠周作人先生,他的文字,依小生拙见,亦合是雅中见乱、乱中显雅的。他的名篇《故乡的野菜》与《乌篷船》,那从书卷上扑面而来、馥郁清香的乡土气息,窃想,定是一读难忘的。心中同时产生的另一个设想是,周先生生前必是“乱”翻书的高人,若不,哪来如此多的笔记闲话诉诸笔端?而这,恰恰也是先生文字所以雅脱之至吧。

上述两位大师的文字,都宜在“乱”的境界中寻找真意:或沏上一杯香茗,铺卷青灯下,耳边缭绕的是或清扬或古沉的丝弦管竹,想入非非;或铺书成席,于真正的“书丛”中,放怀恣肆地饱嗜一番,纳山川宇宙于一室。然而,浮躁纷乱的心境是万万要不得的,否则,好比是在沙漠中插花,文中情致早已在江涸山寂的心灵中消失殆尽。心静,方可品“乱”。

在寄宿学校念书的日子里,挑灯夜读已然成了一种平常并准时于一日三餐的生活习惯。在漆黑的夜幕中,苍白的电筒光,沙沙的翻书声,书中高哲源深的智慧、灵动的语言,书外人跳跃的思绪、闪亮的眸子,俨然成了这黝黯的阒寂中,唯一勃发生气的地方。而正是在此番氛围中,我得以尽情地玩味“乱”的真意。我盘膝坐在床上,脚边散乱着几本散文集和诗词本子,随意地翻检出一本《背影》,或者《纳兰词》,背倚着墙,惬意地看起来;或以棉被为台,铺卷细读,不时振奋地抓起笔,在书页或稿纸上漫记一番。在书卷中穿庭过院目不暇接之时,偶一回神抬首,竟觉时间荏苒,晃眼三更,乃至拂晓……有时难免会惹来白日下一双惺忪的睡眼,却也无悔。面对室友起初不解的目光,我唯有迎上一脸幸福的憨笑,日子一长,便仅须会心的交目,两心早已释然。

崇明高三语文一模作文例子 篇8

小天慢腾腾地收拾好书包,孤零零的走向教室外,看着奔跑的同学,他默默的低下了头。想着那个所谓的家的方向,挪动着脚步。

走在回家的路上,空气中弥漫着微微的火药香。柴草垛,荒芜的房子,空旷的耕地到处是同学们耍闹过的痕迹。小天也幻想着和他们一起玩,他要放一个最大的炮仗,震耳欲聋的那种。他要藏在最隐蔽的柴草垛中,让谁也找不到。他要在最高处的房顶上跳下来,去证明他是最勇敢的人……然而这不过是他心中的幻想罢了,谁又愿意和这样一个没人要的野孩子一起玩呢?

小天的父母在他很小很小的时候就去城市里打工了,小天只是知道那座城市里他家很远,远到让他忘记了父母的模样。小天从小就和叔叔婶婶生活在一起,婶婶对他这个多余的人早就感到厌烦了。

等他回到家已经是傍晚了。小天拖拖沓沓的走进家门,院子经被打扫得干干净净,大红灯笼像火一样在寒风中摇曳,连那一棵树都贴上了一个大大的的福字。

小天看了看他自己的装束,一双露着脚趾的布鞋,褂子上已经是打满了补丁,裤子是叔叔剩下的裤子截了一段,长度还可以,可是穿在小天瘦弱的身躯上如同套了一条破裙子,裤腿被风吹得鼓鼓的。

“这熊孩子,下站着干什么,不想吃饭了?”婶婶刺耳的呼喊声打断了小天的思绪,他乖乖的走到堂门前。哇,真香啊!有肉吃啊!小天火急火燎的坐在饭桌前面,等到叔叔婶婶坐下来,才小心翼翼的端起碗筷。他刚想夹起一块肉就看到婶婶防贼的目光在盯着他。他重重的低下头,立马意识到他在这个家中的地位,也完全明白了这个新年完全和自己无关。

小天连饭都没有吃完就呆呆的离开了餐桌,隐约听到婶婶说了一句:“真是浪费粮食!”他的脚步愈加沉重。小天走到自己的那间小房子前面。与其说是房子妈还不如说是用树枝和塑料布搭起来的小帐篷。他摇摇晃晃地走进去,一屁股坐在床上,被冰凉的木板硌得生疼。但他仿佛失去了知觉一般,一动不动的坐在那儿,视线停留在那被风吹的啪啪作响的塑料布门上。眼睛间或一转,或许可以证明他是一个活物。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小天被钻进被子里的老鼠给惊醒了,睁眼一看,叔叔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坐在他的床边。他刚想起身,叔叔示意他躺下,说:“孩子可真是苦了你了。不过还好,你的爹妈也许快回来了。”小天没精打采的眼里突然放射出一道光。叔叔走后,小天还沉浸在喜悦中。虽然父母的面容已经模糊了,但那打断骨头连着筋的亲情仍可以温暖她瘦弱的身躯。

他仿佛已经看到了新买的棉袄,时髦的玩具,美味的糖果……虽然不知道父母什么时候回来,可能是后天,也或许是明天,甚至是今天。“我一定会见到父母的!”小天坚定的想。

他马上爬起来,三下五除二的穿上了衣服,跑到大门旁边,脸上洋溢着新年的喜悦直盯着通往村口的路。有时看到过路人她还会笑眯眯的打招呼。

夜,渐渐的吞噬了大地。小天有些失望的回到他的小屋子内。虽然今天还没有回来,但他想明天一定可以的。心中对父母的期盼愈发的强烈了。这一晚,小天是带着笑容入睡的。连老鼠发出的吱吱声也变成了悦耳的乐章。

天亮后,小天急匆匆的赶出去,依旧守候在大门前像一尊木雕的佛像。

此后几天他都机械的展在大门前,但心中的期盼渐渐消散。望着来往的人,他的眼神中多了一份呆滞与空洞。

十多天小天都在希望与失望的交织中度过。原本就瘦削的脸庞此时已是皮包骨头了,像一个长期沉溺于鸦片的老头子,如果还能看清脸上的颜色,那就是他的双眼边的大黑眼圈。

年为浓厚了起来,小天的心也渐渐淹没在失望中。

直到大年三十,小田依旧是没有等来打工回家的父母。

吃年夜饭也许是最有味道的时刻了,但这种热闹并不属于小天,他如同一个作定了的老僧,坐在彻骨寒的创办上,一动也不动。仿佛全身的力气都被抽干了一样,只是凭着坚硬的脊梁直挺挺的固定在那里,嘴里还在嘟囔:“我会见到他们的……”

终于那目光也像是被风给吹灭了一般,扑的一声灭了。

大年初一时,村庄里拜年的人开始活动了起来,前几天路过这里的人随口问叔叔:“你家那守在门口的小木头人呢?”叔叔的目光躲躲闪闪,换顾左右而言他,可以在回避这个问题。是啊,谁愿意在新年第一天里提及这么晦气的话题呢?

闵行区高三语文一模作文 篇9

这里是高三,是还有不足三百天就要踏向以笔为刀枪剑戟的高三!处暑已过,白露未晞,时光匆匆,白马不留……夏虫已为我沉默,沉默在黄昏日落,然而我不甘沉默,我们不甘沉默,我们心中有话要说:我们手中的笔还未停止,青春的奋斗正在此时,想当年“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八千越甲可吞吴”的楚王项羽、越王勾践,想当年,凿壁偷光的匡衡,囊萤映雪的孙康。青春的热血开始沸腾,心中的号角永鸣不灭。我们要在这个充满梦想的地方,书写奇迹的辉煌!

忘不掉的过往,生命在风中飘荡,思念如蒲公英般悠扬,载着梦想,飞向远方!

高三,梦想者的天堂,死生为虚妄,而奇迹诞于我们的疯狂!金庸先生说:“草木竹石皆可为剑。”而在我们的高三,为了高考,“笔墨纸砚皆可为剑”!

这是我们真实的生活,平凡而又伟大,我们善于对世界充满好奇,当然也善于为了我们的好奇,为了我们的梦想而竭尽全力。高考,是一座桥,一座不那么宽敞的独木桥,桥下,河流湍急,猛浪若奔;桥上,惊涛拍岸,江山如画;而桥边,摩肩接踵,千军万马!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但其中的诱惑足以使我们热血沸腾!这是渴望,是对高考的渴望!

退缩或前进,只在一念之间,但只要选择了勇往直前,哪怕失败,虽败犹荣!只是一场意志之间的战争,一个拥有“一个人可以被打败,但不可以放弃”的伟大意志的人,终会欣赏到,独木桥上的绝好风光!而选择了退缩的人,定不会触碰到梦想的光芒!

我在高三,我们在高三,这里有人生的奥秘、世界的传奇,这里有拼搏的快乐、付出的苦涩,不要问为什么!原因只有一个,这里是我们的高三啊!

丰台区高三语文一模作文 篇10

——读《活着》有感

“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她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的来临。”福贵带着他的老牛缓缓消失在苍茫的大地上,走远了一代人,留下了一种精神。

《活着》是不失朴素粗粝的史诗,斗争与生存的故事,给人留了不可磨灭的残酷与善良的形象。读《活着》是一次残酷的精神之旅,余华没有煽情,他甚至用一种近似冷漠的笔调漫不经心的叙述着一切却使得每一个悲剧愈加沉痛,难以释怀。小说将背景放在中国国民党统治后期到新中国改革开放之前着在中国历史中与众不同无法抹杀的四十几年,主人公福贵在这个苦难动荡的时代里苦苦挣扎然而与他一生相伴的是“丧”与“挨”——丧父,丧母,丧子,丧妻,丧女,丧婿,丧孙直至孑然一身,挨弹,挨打,挨饿,挨冤如老牛般默默承受一切。中国过去几十年发生的一切灾难,都一一发生在福贵和他的家庭身上,在余华笔下,人在动物的本能和人性之间苦苦挣扎,接踵而至的打击也许令读者无从同情,可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福贵在谈起这一切时说“我是有时想想伤心,有时想想有很踏实,我的亲人都是我亲手埋的”我想在着轻描淡写中蕴藏的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是一种精神,那是活着。

活着,不仅仅是生存。生存是一种被动的接受,只要有一丝气息即使行尸走肉般生活也无可无不可;而活着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渴求和呐喊,不仅坦然承受命运加诸的一切更不失对生活的希望与追求。福贵正是这样的,“丧”和“挨”穿插他的一生,“接受”与“追求”也融贯他的一生,踏实的送走亲人,满足的和老牛共度晚年。余华用他至诚至真的笔将福贵塑造成了一个存在的英雄当小说完结时,活着的渴求是福贵身上不能剥夺的东西。

时至今日,我们已经送远以福贵为代表的一代人,但留下的活着的精神却还在闪光。在阅读福贵的故事时我总会想起爷爷的故事,一个同样历经过多磨难的人。父亲每每谈起“三年自然灾害”时总会说老实的爷爷拉着牛在地里从清晨干到夜深。一到可以回家的时候,耕牛连爷爷都不等,低着头就走,拉也拉不住。爷爷是那个时代的牺牲者,但是他活着的时候无论再没有粮食也想办法要沾沾酒即使是开水兑高浓度酒精。我想那是一种追求,贫困与灾难面前也想极力追求更好,咬咬牙将苦难扛在肩上,昂起头将渴求的目光投向远方。我同情这样的一代人,我佩服这样的一代人。

忆苦思甜,在二十一世纪似乎已经失去了市场,金钱,物质,欲望充斥着这个浮躁的世界,当一个人的生命完结时,他留下的是物质和空洞的脆弱的心灵。我不愿过多指责那些为了些许挫折就寻死觅活,意志消沉的人,但我至少可以说他们还没有认识“活着”的价值与意义。活着就意味着承受,活着因为希望与追求而不同,正如史铁生说“死是一件必然将降临的节日”,的确我们要思考的是如何好好活着。

福贵越走越远,渐渐消失于这熟悉的令人踏实的土地,一代苦苦挣扎的人越走越远,渐渐消失在历史的车轮下,唯有活着这一精神长存于世。今日之中国已非做昨日之中国,明日之中国亦非今日之中国,生活在这个时代是我们的幸运,而若失去一种“活着”的精神则将是我们的不幸。提出令人激动的伟大中国梦,我想一个没有“活着”精神的人不足以做梦,一个没有伟大“活着”精神的民族不足以圆梦。“活着”所以追求,“活着”所以屹立,:“活着”所以我们有实现中国梦的动力与能力。

德国《柏林日报》评价《活着》说“伟大”这个词在这本书面前也显得渺小,从教会人活着的角度上,这个评价是中肯的。最后我想用一段歌词向这一代人,这一种精神致敬,也激励所有与我一样奋斗于个梦和中国梦中的中国人:

或许,可怕的不是人生风雨,而是放弃不再争取

或许,可悲的不是身如柳絮,而是闭不上眼的结局

际遇,说起的时候便过去

过去,就是再苦也不会继续

所以微笑,人才不会在逆境中恐惧

所以施予,才懂得生命不朽的荣誉

宝山区高三语文一模卷作文 篇11

——题记

那时候的天空很蓝很蓝,白云载着我们的梦在飞舞,欢笑中我们一起成长,一起放飞梦想。你总喜欢凝望天空,静静地向我诉说着令人向往的童话;你总爱走在阳光下,拾起一片片落叶悄悄夹进书里;你还总喜欢摸着我的头故作老成叹一句:“唉,你这孩子,怎么就这么不开窍呢?”其实,那时的你,也不过是个比我稍大点儿的丫头片子。你常常向我微笑,带着我奔跑,在欢乐中我们的笑声回荡在天空的每一个角落,那是淋漓尽致的畅快与感动。

而这一切的一切,都被那一年的雪永远地凝固在那一刻。一个人的孤单就这样突然降临,我亲眼看见飞鸟拥有着广阔无际的自由,却迷失方向。不觉间,那时候的欢乐和幸福却成了此时的感伤,这感伤犹如凋零的花,枯落的黄叶,勾起了我的串串思念……

我们如同叶子一样,从一个地方散落天涯,各自飘落在陌生的街道,会停留,却不会找到自己真正的位置,似乎那些快乐也这样散落天边。繁华与喧嚣在这一刻都退后了,我清楚地明白,那时候的天空已不再清澈,那时候的人亦不在身边,那时候永远地过去不会再回来,只留下我,与风吹的寂落……

最后一片黄叶从枝头飘落,菊花也消隐于秋风的萧瑟,我站在季节变换的十字路口,怀念那曾经的忧伤和欢乐。

恍然间觉得,如果再美的相聚都要以分离收场,那么一切注定是不能言说的伤,让我想隐藏却欲盖弥彰。都说时光会教人遗忘,说过晚安就是天亮。可是黑夜那么在,没有你善良的信任,我要如何抵御前途的风霜;没有你来缝补翅膀,我该如何继续飞翔。而你却在我流泪之前教会了我坚强,教会了我成长,教会我再沮丧也不放弃和退让,你曾为我唱倾城的月光,曾为我映着落雪的窗画未来的模样,你就像一个天使,给了我一个秋天的童话。

上一篇:高三数学微课教学设计下一篇:创建陕西省普通高级中学标准化学校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