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堂教学中良好师生关系构建策略研究》实施方案(精选7篇)
课 题 实 施 方 案
课题负责人:张霞2017年2月
王建
小学课堂教学中良好师生关系构建策略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课题负责人:张霞 王建
一、课题的提出背景
1、师生关系的现状调查:
对于稚嫩天真的孩子来说,小学可以说是他们迈入社会的第一驿站,而小学老师是他们人生的重要导师,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但有调查表明,目前小学师生关系不容乐观。从小学教师队伍来看:随着教师大批退休,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步入社会,“独生子女”青年教师在小学教师队伍中所占比例正呈上升趋势。从小学生群体来看:一方面,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明显增多,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教师传递的价值观念往往受到社会和家庭的冲击。另一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学生身心发育提前,尤其表现为独立自主意识增强、思想更加活跃,加之“独生子女”大多“养尊处优”,很少受到委屈、遭受挫折,容易形成执拗甚至过激的性格。因此,师生之间存在的专制、疏远、分歧、冷漠、对抗和冲突等矛盾日趋明显。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当前教学改革中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2、师生关系是提高教育效能和质量的切入点、核心和杠杆。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朱小蔓教授指出:‚在学校教育诸多关系的和谐中,追求师生关系的和谐运动最为基本和核心。‛教与学的活动是教育活动中最基本的活动,对小学生而言,基本素质的发展、和谐师生关系的确立,在教与学的领域内,在课堂这一阵地上表现得最为淋漓尽致。因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内容和目标,也是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共同发展的基本要求。在目前还还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素质教育中,师生往往急功近利,教学变成了一种任务和负担,大量学生厌学,产生学习倦怠;许多教师厌教,产生职业倦怠。教师和学生之间没有建立起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情感关系冷漠、缺乏沟通,师生情谊缺失,甚至产生了师生对立现象。在面临二十一世纪、素质教育将取代传统的应试教育之时,教育观念要转变,教育手段要更新,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也日益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素质教育呼唤良性的师生关系。为改变这种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式,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已成为每一位教师的工作要求和任务。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关于师生关系的理论,在国外已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体系。最早对师生关系论述的专著是德拉梅特德的《教师中的互动论》,他第一次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对师生关系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之后随着各国对教学质量的重视,关于课堂教学的研究日益增多,其中也包括颇有影响的教师期望效应和师生关系中非言语行为方面的研究。但受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等思潮的影响,师生关系的研究也曾一度受到冷落。直到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师生关系才重新得到心理学家们的关注。近些年来人们开始倾向于根据亲子关系的理论来分析师生关系的结构、功能及影响因素,进一步促进和深化了师生关系的研究。
近20年来,我国教育界理论界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对师生关系进行了一些探讨和研究,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相关理论的深化与发展。但是,目前国内关于师生关系问题的研究仍有不足之处。第一,在研究方法上,研究者大多进行概念分析和理论建构,只有少数研究者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分析。因而研究多停留在描述层面,缺乏实证性和可操作性。第二,在研究内容上,大多数研究还属比较抽象的认识论上的研究,对一般意义上的师生关系阐述较多,很少对实践课题进行研究,也鲜有对具体情境中的师生关系如教师与特殊学生群体的关系、教师惩戒学生行为等特定师生关系进行探究。因此,这种研究对具体的教学实践缺乏实践指导意义。
三、支撑本课题研究的重要理论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邓小平的“三个面向”教育思想、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师观和学生观都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此外,支撑本课题研究的理论观点还有:
1、交往教学论。以马克思的交往思想、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为基础的交往教学论把教学过程视为交往过程,把师生关系看作是影响教学的关键因素,认为师生合作、自由民主的教学交往是“解放”学生个性的重要途径。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人的心灵具有自觉的能动性,教师和学生分别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世界的理解,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对世界意义进行合作性建构的过程,而不是客观知识的传递过程,这就要求教学过程中要建立起平等和谐的良好师生关系。
3、多元智力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它有8中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构成。每一种智力都是一个单独的功能系统,这些系统可以相互作用,产生外显的智力行为。多元智力理论为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提供了理论支持。
4、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以(美)马斯洛、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倡导以儿童为本位的教育观,倡导“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认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关键在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特定的心理气氛因素”,即良好的师生关系。人本主义教育从根本上讲就是以人为本。
5、和谐教育理论。苏霍姆林斯基的和谐教育理论和王守仁的和谐教育思想都强调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反对传统的师道尊严,认为要真正促进学生个性全面、自由地发展,这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必不可少的前提。
四、课题核心内容的界定
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以“教”和“学”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是学校最基本的人际关系。
良好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融洽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它的宗旨是本着学生自主性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它应该体现在:一方面,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
“良好师生关系构建策略的研究”就是要研究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如何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对话、交流与合作,形成平等、民主、和谐的良好师生关系。所谓平等,即教师与学生是两个任务不同的平行个体。双方的唯一区别仅仅是分工的不同,教师不具备凌驾于学生之上的权利,教学双方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所谓民主,即教师与学生在平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你教我学、互查错误、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取长补短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好是为了学好,学好是为了更好地教。所谓和谐,最重要的是教与学的双方保持一分良好的愉悦的心态,教与学的行为成为发自心底的最本质的要求。
五、研究目标
1、结合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通过本课题的实践研究,调查分析目前师生关系现状,了解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影响因素,积极探索积极探索建立与新课改精神相适应的师生关系的方法、途径与策略。
2、促进师生之间相互信任、理解、热爱,并能够与人、与世界交流、对话,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科学、人文、开放的育人环境,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实现学校全面、协调、充分发展,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
3、通过研究,让学生的学习环境变成焕发生活活力的课堂,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发展潜能和创新能力,深入实施新课程理念,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4、通过研究,提高研究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参研人员真正更新观念,树立终身学习意识,进而提高学校教育科研整体水平,同时影响其余教职工均能更新教书育人观,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思路
1、调查与分析我校师生关系的现状,并进行整理与分类。
在我校分别进行学生、家长、教师三方面的问卷调查,调查研究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通过实施问卷、个案、并利用网络进行深入细致、系统周密的调查研究,对调查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为调查实验研究的开展提供第一手资料,从而加强实验的针对性,提高实验的有效性,减少盲目性。
2、研究良好师生关系构建策略的影响因素,积极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策略。⑴、分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找到影响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因素,积极探索建立与新课改精神相适应的师生关系的途径、方法、策略与基本构建原则。探索课堂教学中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方法、途径和评价的策略,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⑵、在课堂教学中,实验教师应如何通过课堂40分钟的教学,促进师生之间相互信任、理解、热爱,在课后如何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良好师生关系。
3、研究如何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策略
⑴、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养和教育科研能力,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提高教师的实现学校全面、协调、充分发展,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学生有探求新知的好奇心,有主动探究知识的愿望,有积极的学习态度,作为人类文化传播者的教师,更应该好学不倦,拥有宽厚的知识。
⑵、加强学习,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对课堂和谐、师生关系和谐的再认识,改变教师的学生观、质量观、人才观。
⑶、与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结合起来。在系列有助于良好师生关系和谐的教育活动中,加强师生合作,建立师生平等互爱的师生关系,让师生的感情在活动中得到加深,并对全体师生进行相应的心理辅导,使师生关系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
⑷、研究充分渗透到学科教学过程之中,这将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途径。要建立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真正意义上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⑸、不断加强师生关系和谐的经验交流。让更多的教师去体验良好师生关系给我们教师带来欣慰和快乐,不断扩展课题研究的外延。在研究过程中,对于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经验,及时的组织教师进行交流,以便共同提高,并能应用推广到其他学科的教学中。
七、研究过程设计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6年12月——2017年4月)
(1)、成立课题组,准备开题,对教师进行科研动员,进行教育理论学习和方案讨论,营造课题研究的氛围。
(2)、进行理论研究,为课题的进一步开展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
(3)、调查研究学生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实施问卷、个案、并利用网络进行深入细致、系统周密的调查研究,对调查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为调查实验研究的开展提供第一手资料,从而加强实验的针对性,提高实验的有效性,减少盲目性。
(4)、论证课题的可行性,制订课题实施计划和实验研究方案,收集课题学习资料准备进行研究,做好课题研究的前期工作。本阶段负责人:张霞、王建、刘月华、董静
2、第二阶段:探索实施阶段(2017.5——2018.9)
(1)、按照课题方案和研究计划开展实验,建立课题资料档案,设计问卷调查,记录、汇总学学校师生关系调查情况、对调查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形成调查报告
(2)、研究良好师生关系构建策略的影响因素,积极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策略。(3)、加强师资培训,定期理论学习,开展交流会,开展教学实践,讨论实践成效。根据交流结果,上好研究示范课。
(4)、加强主研教师的交流与学习,定期理论学习,开展交流会,根据交流结果,上好研究示范课。
(5)、针对在科研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进行反复的研讨、实践,力求做到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及时反思调整,再研究。
(6)、进行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总结和评估,并及时做好阶段性资料的积累总结工作,并撰写有关论文和调查报告。本阶段负责人:张霞、王建、刘月华、康传广、刘峰。
3、第三阶段:总结与结题阶段(2018.10——2018.12)
(1)、根据研究过程,对研究成果进行全面评价、反思、梳理,提升理论和实践价值,整理材料并汇编。
(2)、总结研究成果,上升理论高层得出研究结论。
(3)、完成实验结题报告,形成研究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报告、研究报告等),申请课题成果鉴定。
本阶段负责人:张霞、王建、刘月华、康传广。
八、研究方法设计
1.观察法:我们将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实地观察教师与学生的情绪、态度、心理等,了解师生关系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对课堂上的教学生成状况进行观察分析。
2.案例分析法:对某一典型的学生个体、小组和有关师生冲突的事件进行追踪研究,透过典型案例分析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3.行动研究法:我们将主要采用边设计边实施的研究方法,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摸索师生关系和谐的方法、途径和策略,行动者参与研究,研究者参与实践,并根据研究中遇到的具体情况分析、论证,使理论与实践、成果和应用有机地统一起来。
4、文献法:主要指搜集,根据研究的需要,寻找 “师生关系”、“生成性教学”等资料获取所需。
本课题主要采用以上方法进行研究,并辅之以文献法、调查法、谈话法、数据统计和情景分析法等方法。
九、可行性分析及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一)可行性分析:
1、本课题是在充分了解我校师生关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的,本课题符合当前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具有现实针对性,理论依据充分、科学。
2、本课题研究理论假设合理,目标内容清晰,实施的可操作性较强,阶段实施过程与目标都很明确,完成课题的可行性有充分保障。
3、课题负责人的教学研究能力与实践经验丰富。两位负责人就都主持过市级课题,更加清晰明白了课题研究的具体操作过程,有着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能够承担该课题研究的担子。
(二)保证措施
1、基础优势。我校我校教育科研气氛较浓,有一支科研能力极强的教师队伍。课题负责人的教学研究能力与实践经验丰富。自2005年以来,两位负责人都主持过市级课题,更加清晰明白了课题研究的具体操作过程。课题研究理论知识不断完善,能力不断上升,所以,能够承担该课题研究的担子。以往这些课题研究为师生关系的构建研究奠定了很好的实践与理论基础。这些教育教学工作都为本课题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条件优势。
学校硬件、软件条件合适:图书资料、电教设备保证,保持所有现代化设施的正常运行,整合校长室、教导处、教科室、信息中心、教研组等机构的研究力量,制定专项研究计划,为研究提供有力支持。研究资料齐全,搜集方便。研究经费有保障且充足。有利于课题的顺利开展。
3、人员优势。
本课题组成员事业心强、业务能力强,其中,一级教师4人,二级教师2人,全部为大学本科学历,都主持或参与过市级、县级科研课题的研究。都先后承担过市、县级以上公开课任务,有一定的教学实践经验,并且潜心于教学,善于反思,潜心研究,同样具备研究素质。绝对可以与我积极愉悦合作,完成该课题研究。
4、课题组将定期邀请专家、教研员来校作理论讲座,并指导实验研究工作。
十、预期研究成果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进教师教学观的转变,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也促进教师教学理论水平的提高,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2、结合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通过本课题的实践研究,积极探索建立与新课改精神相适应的师生关系的途径、方法、策略与基本构建原则,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策略。
3、低、中、高年级段不同学科、不同课型典型教学实例及活动案例;
4、阶段性成果以课堂教学纪实、教师优秀教学案例、教学论文(体会、随笔、教学反思等)、教学报告等呈现。
5、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分析和谐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找到影响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因素并提出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策略,探索各科课堂教学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方法、途径和评价的策略,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6、总结经验材料汇编,完成结题报告。预计在2018年12月完成本课题的研究。
这一阶段,边计划,边论证,边学习,边实施,边研究,边总结。每学期在全校举行1-2次公开课观摩活动。注意搜集有关本课题的典型案例、课堂教学录像、CAI课件等资料。充分利用学校校园网等现代教学手段,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良好师生关系,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并及时做好阶段性资料的积累总结工作,并撰写有关论文和调查报告。
十一、课题研究组人员 课题组负责人:张霞 王建
课题组成员:刘月华
康传广
董静
刘峰(2)、课题研究指导
程建春(西关小学校长,高级教师)
关键词:声乐教学,师生关系,构建
声乐教学是以歌唱为基本手段, 传授学生声乐演唱的知识和技能的一门课程。声乐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系统的歌唱发声呼吸训练, 树立正确的声音观念, 培养良好的歌唱习惯, 具备演唱中外艺术歌曲、歌剧选曲, 以及创作歌曲的能力。在教学中,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形成统一, 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教学从来都是师生共同完成的, 声乐教学更以其特殊的关系, 离不开师生间密切的配合, 良好的互动。师生关系的处理将直接影响教学的进展和效果。教师要实施有效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 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构建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这种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 对于促进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具有实质性的作用。
一、民主平等与互相尊重是构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前提
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的核心问题。无论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转变, 还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 或者是教学质量的提高, 最终都要依靠师生良好的互动与交往来达到教育目的。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互相理解、真诚相待、共同进步的关系, 在声乐教学中, 这一点尤为重要。
1. 声乐教师应该树立民主平等的思想, 积极营造教育民主的氛围。
在声乐教学中, 教师与学生的人格是完全平等的, 教师不应居高临下地教导学生, 而应以一个引路人的角色来帮助、点拨学生, 注重与学生的交流, 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教师要毫不犹豫地抛弃师道尊严, 成为学生平等的合作者、谦虚的倾听者、真诚的赏识者、个性张扬的促进者。
2. 师生之间应该互相尊重、互相信任。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要使之有效地进行, 就要建立起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 师生之间互相理解、互相尊重。教师尊重、热爱学生, 对学生持肯定、接纳的态度, 能缓解学生内心的紧张, 从而激发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力;而学生则应对教师表现出尊重、信任, 积极地配合教学。师生积极地进行配合, 形成有效互动, 才能使教学有效地进行。
3.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建立有效的师生互动。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成为师生良好互动的创造者、交流机会的提供者, 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的主体反应使其积极参加到教学中来, 师生之间形成有效的互动,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全方位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4. 师生之间互相学习、共同发展。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 面对无穷无尽的知识和信息的海洋, 教师作为知识拥有者的权威地位受到了严峻挑战。韩愈提出的“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得到了有力的例证。教师固然在专业知识上比学生精深, 但在知识的广度上可能有所不及。面对每个学生, 面对各种扑面而来的信息, 声乐教师应该抱有谦虚的态度, 凭借自己的传统经验引导学生, 学生也可以凭借自己的敏锐、朝气影响教师。教学不再是教师生硬的灌输, 而是师生之间智慧与智慧的启迪, 思维与思维的碰撞, 是师生之间共同探讨、共同成长、共同发展的一段美好历程。
二、提高声乐教师的自身素质是构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必要条件
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教师的职业是“太阳底下最高尚”的职业。教师必须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 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声乐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 具备高尚的道德修养。
教师是塑造他人灵魂的人, 因此自己首先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教师有了比较高的文化品位, 高尚的美德修养, 就能影响学生向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在思想道德方面, 要让学生以教师为楷模, 比理想、比正气;在学习上要以教师的敬业精神为动力, 比成绩、比进步;在生活上以教师的高雅、朴实、庄重的形象为镜子, 学会时常对照自己, 修正自己。
2. 具有丰富的知识水平。
声乐教师要不断提高业务能力, 精通本学科的专业知识, 熟知本学科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对教材内容理解透彻, 根据教学需要丰富施教方法及手段, 及时调整教学活动的进程。同时还要不断地更新知识, 了解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 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此外, 教师还要拥有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必要的青少年心理学知识等, 为声乐教学提供一切有力的保障。
3. 必须具有“对症下药”的能力。
每一位学生在声乐学习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歌唱发声技巧和歌唱艺术表现上的问题, 声乐教学实质上就是师生合作, 及时发现问题和使用有效的训练手段逐步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不妨把声乐教师比喻为医生, 把声乐学生比喻为患者, 教师用听觉去判断学生的歌唱发声, 就相当于医生通过望、闻、问、切和运用先进的仪器检测设备, 为患者诊断出病因, 而用有效的训练手段解决学生的问题, 则相当于“对症下药”, 做到药到病除。
4. 具有较强的歌唱示范能力。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 具备示范歌唱能力的教师可以使“言传”与“身教”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教学更具魅力, 更令人信服。声乐是一门抽象的学问, 它不像舞蹈可以用眼睛看, 学生只能靠耳朵听教师的范唱, 凭感觉去模仿, 所以好的范唱是激发学生兴趣最有力的手段。学生通过聆听教师的范唱, 不仅可以直接模仿教师的歌唱方法, 而且可以体会教师对歌曲的理解和艺术表现, 达到对作品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
此外, 声乐教师还要善于推广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如利用电声技术、视听等多媒体手段来辅助教学。通过聆听实际音响, 学生能产生积极的情感反应, 对好的、优秀的声乐作品有丰富的感性认识, 激发歌唱的欲望, 树立理想的声音形象和目标, 提高学习效率。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听自己演唱的录音, 这样学生可以抛开内耳听觉, 对自己的演唱有一个更加客观、准确的认识。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自己歌唱的优缺点, 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逐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声乐这门抽象艺术的能力。
三、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是构成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渠道
在声乐教学中, 教师要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使学生处于良好的心境状态。心境会影响学习的效率, 也会影响自我评价。在良好的心境下, 学生的学习效率能够提高, 自我效能也能够提高。歌唱是由情而发的艺术, 演唱“乐器”必须由歌唱者自己现场创造。在轻松的状态下学生才能舒展身体, 从而形成良好的歌唱状态。学生很难在紧张、焦虑、沮丧的状态下练好声、唱好歌, 所以在声乐教学中, 教师应该注重营造一种良好的教学氛围,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 教师自身要保持良好的情绪。
情绪具有传染性, 教师对学生情绪的影响很大。一个乐观、开朗、自信的教师能带给学生安全感、轻松感, 营造出一种富有生机和活力的课堂氛围。在这样一个心理环境中学习、歌唱, 学生才能动力足、效率高。因此, 教师在进入课堂前应提醒自己保持一份好的心情。
2. 发展学生的自信心。
声乐技巧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是要经历一个循序渐进、漫长的学习过程。因此, 声乐教师要做有心人, 学生掌握技巧不足的地方, 正是需要教师特别关注的地方。在学生掌握技巧不足时, 教师要相信自己的教育, 相信学生, 要以尊重、理解、信任和鼓励的强大精神力量去诱导学生, 积极地锻炼学生, 争取让学生保持自信的情绪和饱满的歌唱状态, 达到学习声乐的自主进步性, 从而提高掌握歌唱技巧的能力。
3. 采取多种教学组织形式, 使课堂教学最优化。
在学生学习的每个阶段, 教师都应采取多种教学组织形式, 抓住学生在演唱中点滴的闪光点, 引导学生发现在演唱技巧中所存在的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 提示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技巧有效地继续提高演唱能力, 从中得到创新和演练的机会, 使课堂教学最优化。
四、结语
综上所述, 在声乐教学中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不仅需要教师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更新教学观念, 更需要声乐教师真正做到时刻体现以学生为本, 尊重学生, 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施教方法, 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如此, 教师才能更好地实施教学计划, 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 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邹本初.歌唱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0.
[2]石惟正.声乐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2.
[3]余笃刚.声乐艺术美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5.
[4]曲洪志.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4.
一、改变教学模式,教师注重激励思考
作为新世纪的教师,要适应未来社会教育的需要,就必须突破传统师生关系上的领导与被领导、管理与被管理的状况,构建科学、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从观念到行为都要发生重大转变。在传统教学中,学生依靠课堂和教科书,听从教师的安排,尽管也有学生之间的互动性,但是书本和教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自尊心、自主性和自信心都得不到发展,学生的思维停止,而这时如果老师善于启发、积极引导,就能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励学生的思考。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中有四幅图片和文字资料,并要求讨论: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的特点与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这个问题可用几分钟就解决,但如果教师启发,把这个问题交给学生,结果就不一样了,学生会提出:骆驼刺的地下根为什么会比地上部分长很多?海豹胸部的皮下脂肪厚度为什么能达到60毫米厚?并能自主得出结论:生物的这些特点都是与环境相适应的结果。
二、改变教学策略,教师要热爱学生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只有全心全意地爱学生,才能取得学生的信赖;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唤。它需要教师从情感上热爱学生,从学习、生活的细微之处关爱学生,处处想学生之所想,帮学生之所难,尤其有是那些身处逆境的孩子,教师更应用自己的热情去温暖他们,不失时机地给他们一个微笑,一句安慰的话,甚至一件微薄的礼物,让他们感到你是他们的贴心人。例如,在课堂提问中,要设计一些容易回答的问题,使学习吃力的学生有回答问题的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在探究实验活动中,要让各类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例如在七年级下册中“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的探究中,我把学生每四人分为一组,并进行合理分工,这样一来使每一位同学都有施展才能的机会。教师要学会用自己高水平的情商给学生以润物细无声的关怀,不但会使学生爱你所教的学科,产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的情感效应,还会促使学生情感的健康发展和健全人格、良好品质的形成。
三、改变角色,教师与学生一起成为科学探究的参与者
新课程标准就是让学生从课堂教学中体验到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和友爱,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指导和建议,形成积极、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所以教师应调整过去教学中的主导角色,变为对学生进行指导。如果师生之间缺乏交流,缺少对话,也就没有理解,更没有精神上的交融。因此生物教师应以伙伴的角色关注学生,与学生一起关生物知识,如共同探讨:克隆羊多利的身世、人类基因图谱等问题,这样既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促使教师更多、更全面、更及时地了解这些相关知识,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例如:在七年级生物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中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这时既是导师又是此项活动的参与者;如在进行“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的探究时,教师可与学生一起对“楼层越高尘埃越少吗?一天中的不同时间同一地点的尘埃粒子数一样多吗?教室内与教室外的尘埃粒子一样多吗?”等问题进行探究、共同分析,使学生对实验探究感兴趣,能积极主动分析并得出结果,同时针对室内的尘埃多提出良好的建议。
又如在实验“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中,材料用具要求用尾鳍色素少的活小鱼,但学生对此表示怀疑“为什么一定要用尾鳍色素少的鱼呢?我说你们可以动手做一做,结果他们用小金鱼进行了实验,发现实验效果很明显。在这里教师首先肯定了学生的怀疑是正确的,并且鼓励他们要敢于向书本挑战,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又增加了学生敢于向书本挑战的勇气。”
在知识、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教师要不断调整自己的角色。同时要充分尊重和相信每个学生的巨大发展潜力,充分了解和发现每一个学生的爱好、特长和兴趣,从而让每个学生的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和谐教学正是建立在师生合作的关系上,融入师生和谐的情感交流,强调师生在一种愉快、宽松和民主的气氛中进行教学。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和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大胆质疑,哪怕是标新立异的设想、荒诞不经的问题,教师都要耐心倾听,并给予适当的评说。爱心、微笑和激励永远是教师手中的法宝,宽松、民主、和谐永远是课堂的格调。
作为一名教师是光荣的,那我们如何与学生搞好关系,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呢?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值得我们所有教师深思的问题。
首先,教师要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教师良好的思想品行将是教师最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教师就像那默默奉献的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娇艳。
其次,“爱”是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这种爱是稳固的、深厚的。要爱中有严,严中有爱,严慈相济,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这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好老师。
学生的主要特点就是未成熟或待发展,学生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尝试、探索的过程。在这些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错误,教育的宗旨就是不断纠正这些错误,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中小学生年龄特点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差。在某些方面就是无知,这也是他们缺点形成的主要原因,因此,不可避免地犯错,最重要的是帮助他们改正,很多时候人不犯错误就根本意识不到错误的存在,对犯错误的学生,宽容就是教师爱的体现,宽容本身就是教育,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条件。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课题计划及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现在的小学生,学习发展水平有差异,家庭环境天差地别,同时身体成长快于心理成长,正是逆反心理严重的时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不恰当,有的学生就会常常为一点小事心存芥蒂,甚至和教师发生冲突,影响到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的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要求我们学校和教师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学习,提高认识,提高教育教学艺术,改进教学方法,与学生建立起新型、民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适应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促进教育环境的进一步优化和学生的健康发展,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因此,很有必要开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实验研究”。
二、课题研究目标:
通过课题的研究和实施,促进我校教育环境的进一步优化,创建默契和谐的师生教育关系。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形成 “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一滴不漏的学习要求,始终如一的学习习惯”的良好学风;全体教师的学科素养和教师的综合素质大幅度提高,形成“严谨务实,敬业合作,探究进取”的教风;全体师生“诚信、励志、笃学、创新”。做到“以人为本、关爱学生,共铸和谐”,创立一个师生成功、成才的平台,使我校教育教学水平稳中有升,努力打造市区一流、省级规范化中学。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学校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班主任与学生间的关系、任课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依赖于师生间情感的关系,依赖于教师的教育教学艺术,研究“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主要从构建班主任与学生间的和谐关系、构建任课教师与学生间的和谐关系两方面入手,教师自愿组合成若干研究小组,进行研究、实验。
政教处和班主任主要从“积极情感教育目标体系的研究”、“班主任如何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研究”,“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运用案例分析法教会学生与人相处的实践研究”四个方面展开。
从教师队伍中选出业务能力和科研能力强的部分优秀教师,开展教学艺术和方法的创新研究,开展“语文自读课文教学模式研究”,“学生语文预习能力培养研究”,“课内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与指导研究”,“提高学生作文自改水平的策略研究”,“数学教学中迁移能力的培养研究”,“学生自主学习可行性研究”,“如何让学生的作文亮起来的课题研究”,“课堂教学目标的分层设计与有效达成研究”,“学生思维类型、思维方式和解题思路研究”,“探究性学习在历史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三板’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讨论法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共设16个课题研究小组。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教育实验法:教师运用新的教学理念,通过尝试改进教育手段,改进教学方法来促进师生和谐关系的构建。
2、调查法:借助于一系列的学生和教师问卷调查活动,对师生间的矛盾冲突、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考察,通过对收集到的各种事实资料进行分析处理,开展课题研究,从而得出结论。
3、案例法:通过对个案的分析研究,寻求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方法和途径。
4、比较研究法:根据课题的特点,立足于实践调查,对相关的案例、活动调查和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研究。
5、经验总结法:教师通过对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
五、具体措施
1.组织“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征求意见活动。全体教职工开展“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大讨论,提出开展这项工作的建议,找出课题突破口。通过讨论,撰写体会,把全体教职员工的思想统一到“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
系”上来。
2.加强宣传。利用升旗、集会、宣传栏、板报等,营造气氛,创建适合我校健康、和谐发展的办学环境。
3.组织师生学习“文明用语”,组织教职工结合育人工作实践,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等教育理论,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教学技巧,普及教育科研知识。
4.组织骨干教师攻关。从教师中选定部分优秀教师自愿结合,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申报研究课题,定时间、定地点研讨课题,以点带面。
5.加强制度建设。通过修订 “教职工考核办法”等,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其中。
6.建立师生情感交流手记。以此为抓手,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一个素质高的教师不仅自己要有健康的心理,而且还要善于观察、了解学生的心理,有针对性进行疏导,让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对学习、对生活充满信心。
7.通过学生家长联谊会等方式,请家长协助开展工作,听取家长建议和意见,及时调整学校工作,做到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和谐。
8.加强和谐管理体系建设,做到校园处处有和谐。开展师生篮球、接力、拔河、踢毽、文艺表演等系列活动,从课外培养和谐情感,奠定和谐的师生情感基础。
9.加强督导检查。学校成立督导检查小组,定时对全校教育教学、科研工作、文明守纪等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10.开展好学生评教、感恩教育、心灵对话等活动与调查。
六、教科研管理
采用层级式管理模式,学校成立教育科研领导小组。成立以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务处、教科室领导和各学科教研组长为成员的学校“小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小课题”研究的领导,指导、实施、评审等工作。管理过程中实行法制——制度管理,也实行人治——人本管理。每学期初,校委
会要专门计划、反思、讨论教育科研情况。
(一)课题领导小组:
组长:汪清湖
小组成员:肖军华王绍明李友东王兰华张延华吴丽丽孙立峰
(二)激励机制
【摘要】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完善将进一步推动素质教育的向前发展,并能迸发出更强的教育能量,促进教育效果的不断提高,创造最优质的教育。
【关键词】教师;学生;情绪;相互期待;良性互动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角色的转变从过去的主导者转变成了今天的参与者。指导者这一角色的转变,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怎样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是一个值得我们每一个教师深思的问题。“爱其师得信其道”,生爱师是师爱生的必然结果。当学生发现或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喜爱、激励时,他们同样会对教师油然而生喜爱之情,萌发学不好老师的科目,就愧对老师的动情效应。其结果表现在十分喜欢老师的课程,愿意接近老师和老师谈谈自己的心里话,这样老师容易掌握学生的动向,学生乐于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甚至把教师当成父母一样爱戴和信任。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教育教学,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僵化,对立情绪严重的现象还较普遍。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国春秋时期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有着融洽的师生关系。这种师生关系的形成,其成因又是多因素的,但与其在长期的教学中所提出的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启发诱导等具有创造性的教育方法是有必然的内在联系的。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任课教师班主任都应该认真了解和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特点、水平和状态,才能建立长久的良性互动效应的师生关系。所谓良性是正确的方向、期待是共同的目标、互动是双边活动、效应是积极效果。遵循这一规律,才能促进教师对学生的深化了解,鼓动学生“沟通”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正确对待并尊重后进学生。即使一个学生在别人的眼中是一个一无是处的“坏学生”,甚至会三番五次的‘犯错误’,教师都应该发现他们的潜力并且为他们制定一个合理的发展目标,不急躁耐心等待并且实施合适的教学方法,让他们在现有的知识基础上逐渐有所提高,让他们在错后不断有所反省。此话属老生常谈,而且大家都懂得,可就是实施难,因此在教师的理性世界必须懂得这一过程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只要保持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保鲜的教育思路、良好的心态和发展的观念、长远的目标,后进学生也会感受到教师无穷的温暖情怀,以及积极前进的动力,逐渐提高、成长并走向成熟。全国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老师当初派到一所新学校接受一个新班级任教时,初次遇到初一的一名同学:他数学成绩只考“8”分,魏老师没有嘲笑他,让他拿来自己的数学课本看到几乎是新书时说:你真聪明!连书都不看能考8分。这名同学很吃惊:自从上学就没有老师表扬过我,不是挨批就是罚站,不是请家长就当全班反面的活教材,可魏老师怎么了,我考8分都要表扬?不难看出这种应呼,就是魏老师良性的导向引发了学生良性的苏醒,产生了互动效应,满足了学生长久的期待,这名同学期末成绩能达到35分,八年级能考及格或优良成绩,在中考会考时居然在本地区以数学状元夺魁。这就是师生良性期待、互动效应的典型写照。学生的期待教师主动了解给予满足,学生也就朝教师期望的目标努力发展,或者说教师满足了学生的期待,学生就实现了教师的期待目标。
了解尊重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始终认为学生是一个有感悟、有情绪的人。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每个人都在体力、智力和情绪等方面有一个状态好和不好的时期,教师在教学过程要体贴学生这种身心阶段的状态,而不能机械刻板冰冷地按照自己的情绪状态对待学生。平时教师愉快则学生就跟着愉快,教师不高兴学生就跟着不高兴;学生遇到隐晦的日子,教师五彩阳光,则天下灿烂,如果学生心境不好表现出不怎么规则的举动,恰巧教师今天也是隐晦的日子,那学生就要遭殃,‘州官可以放火,百姓不能点灯’。教师可以随便发一通脾气,随意指责学生;面对学生有不良情绪的表现,教师‘横挑鼻子、竖挑眼’。教师情绪的表现却不给学生任何情绪表达的机会,这种情况是教学过程中经常发生的极不公平的现实,应该引起同仁们的高度思考:我们都是人。教师不仅要对学生与学生一视同仁,对教师与学生也要一视同仁,只有这样良性的师生关系方可建立。教师与学生发生互动,学生的努力期待促进教师转变认知态度、改进教学方法;教师的宽宏公正、勤奋刻苦,也照样是他们努力学习、人性彰显的榜样。相互期待,能不良性互动?
教师应该是学生的师长、学习的参谋、生活的.朋友、工作的顾问。师生人格上平等了,教师才能与学生建立平等友好的协作关系;教师对学生盛气凌人,或者实施严重的身心体罚,都可能发生师生关系的僵化以及不平等心态的“强势”对“弱势”俯瞰而造成不和谐。如果教师能摆正自己是学生学习的参谋、生活中的朋友,教师在课间是学习的引路人,课余又是学生们的伙伴,师生才能平等互动。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感悟是:当先生和弟子在一起玩到连先生自己不知道自己是先生的时候,你才是真正的先生。日常教学能保持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那么你的教育空间将是轻车熟路、阳光满道、招手既来的鲜花世界。学生的学习生活也是五彩缤纷、春意昂然的温暖岁月,在这样温馨的校园,有朋友般园丁的抚育,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叶、正确的思想态度如茎、健康的学习生活方式如花,茁壮成长结出累累生命之果不难实现。
【关键词】英语;教学;师生关系;构建;方法
教师的对象是有思想有灵魂的学生。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作任务的过程。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然而,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呢?
一、爱生如子,无私奉献
爱生是教师的天职。也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和关键。常言道:这种爱是对学生严格要求和尊重信任的统一,是对学生未来的深切关注,这种爱应该是经常性的、是公平的,不能只给学习好的同学,而对“后进生”冷若冰霜。因为教师的歧视和偏心,会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挫伤自奠心,从而导致他们拒绝教师的一切要求,产生逆反心理,自暴自弃,觉得前途渺茫,最终就会弃学。教师要想赢得学生的尊敬,就必须主动的接近学生,了解学情,热爱本职工作,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把自己所有的知识全部传授给每一个学生。真诚是一个教师必须具备的品质,也是热爱学生的具体体现。如果学生犯了错误,教师要及时批评教育;教师本人有了错也应该学会说“I’m sorry。”并注意改正,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学会包容,满怀期待
期待也是一种激励的方式,这种激励可以激发学生积极而热烈的情绪,使他们能够克服一切困难,攻克一切难关,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期待本身也是社会的一种要求,它可以使人们懂得怎么样去做一个受人疼爱的人,怎么样去尊敬别人。所以,作为教师就应该对自己的学生满怀希望、充满期待,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德、智、体等诸方面会逐步得到完善。每个人都有被别人所信任的希望,学生一旦得到了这种满足,他们就会感到鼓舞和振奋,就会产生巨大的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反之,则会失去一切信心,学习成绩就会直线不降。
三、语言风趣,吸引学生
语言是教师传递知识、影响学生的主要手段。教师的语言只有做到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生动活泼,有逻辑性,才能紧紧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所以,教师在语言表达中既要注意准确性、又要使其富于艺术性、要有感召力,尤其是英语教师应讲究语音、语调、节奏的抑扬顿挫,要有一定的动作和表情来帮助对语言进行渲染,使其能更加强烈地吸引学生。有些演员在表演时,什么道具都没有,却能把观众的心紧紧抓住,这就是语言的魅力。由于初中学生活泼好动,教师更要做到语言形象、生动和直观,而且运用的描述或比喻要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实践。
四、坚持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地位
教是为了更好的不教,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融会贯通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内容,把握教材的精髓,要选一些少而精的具有代表性、扩展性、趣味性和生活性的话题,使学生在话题中能充分发挥所学知识,这样既锻炼了语言交际能力,又复习巩固、创造性地应用了新旧知识,能激发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英语知识。教师在课堂上要用启发式教学,话题提出来,并不一定要在课堂上把什么都讲完,应留有余地,也不一定有问必答,给学生一些启示,激励他们课堂外的自主学习。
五、师生平等,相互尊重
在教学中,教师不能高高在上,必须和学生建立朋友关系,这样才会让学生感到轻松,才能调动他们的学习情趣,使其积极主动地运用所学英语知识在创设的语境中参与自由交流,这样,我们英语教学才会达到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小学课堂教学中良好师生关系构建策略研究》实施方案】推荐阅读:
《和谐的师生关系对高效课堂教学影响的研究》开题报告05-26
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09-22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竖笛教学动态的生成策略06-04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互动交往策略07-07
全市中小学构建高效课堂实施意见11-01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有效性策略06-20
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课堂实践中的应用研究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