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学善管,促进学校科学发展(通用11篇)
——喀喇沁旗锦山中学党支部
锦山中学是喀喇沁旗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五个试点单位之一。学校现有63个教学班,教职工260人,党员78名,学生4000人。学习实践活动开展以来,锦山中学突出“促进科学发展,创建品牌学校”这一主题,认真做好规定动作,精心设计自选动作,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并呈现出了活动氛围浓郁、学习调研深入、分析查摆到位、整改落实有力、试点效果明显等五个特点,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精心组织,活动氛围浓郁
锦山中学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作为学校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突出活动主题,结合学校特点,努力营造舆论氛围,呈现出了上下联动、内外促动、师生互动的良好局面。
(一)主题明确。活动领导小组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和广大师生员工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试点工作与学校教育教学实际相结合,明确提出了“促进科学发展,创建品牌学校”的活动主题。校领导班子经过深入研究提出“推进教学改革,形成教学品牌;推进教育改革,形成教育品牌;推进队伍建设,形成团队品牌;推进依法治校,形成管理品牌;推进服务改革,形成服务品牌;推进硬件建设,形成条件品牌;不断扩大开放,建设环境品牌”的品牌战略和“正视危机,推进改革,扩大开放,文化立校,走向全国”的“九年大成”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二)载体丰富。为确保活动取得实效,坚持以人为本,精心设计活动载体。为解决教师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组织实施了“温暖工程”、为解决贫困学生读书难问题,组织实施了“寸草春晖工程”、为养育师生精神陶冶师生情操组织实施了“书香校园工程”。
(三)氛围浓厚。为使广大师生充分理解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全面了解学校学习实践活动进展情况,学校利用广播、电视台、板报、橱窗等进行大力宣传,共印发学习教育活动简报20期、校园电视台播放专题新闻9次、《田园》校报刊登专题报道4次、校内工作简报报道8次、制作横幅宣传标语7条、电子屏幕滚动宣传10次,营造了良好的活动氛围。
二、多措并举,学习调研深入
按照“内容精干、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原则,优化学习内容,创新学习方法,注重学习调研实效。
(一)优化学习内容。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和教师,研读《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文献,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重要讲话要求,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准确把握中央和旗委的有关要求。同时,把学习调研与创新工作机制、与查找突出问题、与加强和改进领导作风结合起来,做到了学习与调研同步推进,真正使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步入校园、进入课堂、深入教材。在学好规定内容的同时,还组织教职工学习了《教育的责任与使命》、《帕夫雷什中学》、《给教师的建议》等教育名著。
(二)灵活学习方式。校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宣讲、带头参加研讨、带头撰写心得体会,并为党员、校委会成员作学习辅导。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开展了科学发展观知识竞赛活动,提高了党员教师队伍素质。在学校网站上登载了学习科学发展观实施方案、活动安排、知识问答、学习资料、宣传图片、心得体会等,使师生在参与活动的基础上,有的放矢,群策群力,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通过领导带头学、集中辅导学、宣传带动学等方式,全体党员干部和教师集中学习10次40小时,每名党员、教师自学时间都达到了30小时以上,做到了内容充实、笔记详实,体会深刻。
(三)深入调查研究。围绕“促进科进学发展,创建品牌学校”这一主题,结合学校师生队伍建设实际,分别召开校委会、年级部主任、教育教学工作会议,深入到教师职工和学生及学生家长中去,围绕实现“九年大成”的奋斗目标和“七大品牌”建设,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对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意见和建议,深入查找影响和制约学校发展的突出问题。
三、严格要求,分析查摆到位
为抓实抓细分析评议阶段各个环节,加强活动指导,强化措施落实,确保了分析查摆阶段各项工作“不走样”。
(一)广纳谏言,征求意见。广泛征求家长意见。分别组织召开高
一、高二家长会,发放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满意度调查表,通报学校发展情况,面对面征求意见。召开各级干部座谈会,发放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查表,围绕“加强精致管理是创建品牌学校的关键”,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完善学校管理机制。深入征求教职工意见。深入年级部、教研组和老师办公室,召开党员干部教师座谈会征求意见,坚持开好每个学期的教代会。深入班级召开学生座谈会,倾听学生的声音和想法,开展学生尊戴度评价,完善评价机制,科学分析评价结果,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二)深刻分析,提高质量。民主生活会突出“四带头”。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围绕“正视危机、推进改革、科学发展”这一主题,深刻剖析自身在思想观念、工作能力和工作作风等方面问题,明确了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班子成员之间互相谈心、交流思想、化解矛盾、增进团结,积极探讨促进学校如何发展的思路,达成了带头学习、带头增进团结、带头真抓实干、带头健全机制的共识。组织生活会突出“三提”。个人提缺点问题,每位党员干部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个人在解放思想、践行科学发展观方面和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班子提改进措施,结合征求群众的意见建议、交流谈心中提出的问题和专题调研发现的问题,提出具体整改措施。组织提改进要求,党组织结合加强班子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意见和建议,针对每一名党员干部的实际,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和努力方向。
(三)深化学习、解放思想。引导党员和教师职工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集中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深刻意识到教学管理方式、方法需要改革创新;重知识轻能力的学生培养观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生源质量下降也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等,通过深入分析制约学校发展的问题,深入分析党员干部在思想、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突出问题,客观分析,正视危机,科学定位,创新思路,进一步强化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共识,形成了解放思想、大胆探索、破解难题、创新工作的氛围。
四、突出重点,整改落实有力
把整改落实作为活动的重中之重,将整改与学校中心工作、推进教学改革、教师自身发展、学生党校建设相结合,精心制定整改方案,强化措施落实,建立健全整改机制。
(一)精心制定整改方案。继续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规定篇目,明确学校及校内各部门的职能职责,做到了整改方案既符合上级党委要求,又符合部门职能实际。整改方案形成后,听取党员和群众的意见,并接受党员干部、家长、学生和群众的监督。遵循由小到大、由易到难、由近到远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做到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把梳理出的6类、10个问题,分层分类建立落实台帐。
(二)强化整改措施落实。领导班子成员带头落实整改措施,发挥表率作用。采取有力措施,切实解决教师、学生和家长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解决涉及师生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解决影响学校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增强整改的针对性、实效性、可操作性。对查找梳理出来的问题做到“六个明确”和“一个满意”,即明确责任人、明确整改内容、明确整改时限、明确整改原则、明确整改措施、明确整改实效,最后达到群众满意。
(三)建立完善整改机制。整改落实与健全学校体制机制相结合。属于全局性的问题,由学校领导班子分管领导牵头,召开班子成员会议、全体教师职工会议,相关部门和办室配合解决。属于办室性的问题,由相关职能办室负责,分管领导督促解决。属于上级的政策性问题,经归纳梳理后向上请示解决,并争取上级相关部门的支持,层层明确整改责任,落实整改措施。总结活动中学习讨论、征求意见、分析评议、整改提高、服务发展等方面好的做法和经验,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完善基层党组织建设、党员学习培训、党员教育管理、发挥党员作用、对照检查、谈心谈话、整改定期公示、服务群众等长效机制,不断推动工作落实,巩固和扩大整改成果。
五、边学边改,试点效果明显
学习实践活动中,学校确立了“正视危机,推进改革,扩大开放,文化立校、走向全国”的指导思想,大力发扬“信仰、仁爱、责任、创造”的锦中精神,努力打造一所高考指标持续攀升、办学条件全市一流、品牌团队基本形成、大师精神和书院气派特色凸显的品牌学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更新教育观念,打造名师队伍。高度重视名师培养工作,采取让干部教师外出考察学习、请国内专家来校讲学做课,承办全市教学能手比赛等方式,着力打造名师队伍。通过广泛学习开阔教师眼界,了解本学科教学的前沿动态,吸收他人先进的教学方法,给自己的教育教学注入源头活水,补充新鲜血液,不断提升内涵,丰富素养,增长见识。在名师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教师的学生满意率由2006年的73.9%提高到96.6%,一批科研型教师脱颖而出。
(二)强化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大力推进教育改革,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作为重中之重,狠抓行为养成教育,为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提供基础和保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开发校本课程,《走进田家炳》、《阅读启功》、《贡桑诺尔布》等多本校本教材投入使用,受到了广大学生的好评,大力推行课堂教学改革,总结并打造出了“精讲、堂清、两会、两要”的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乐学”态度、“爱学”心态,大大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学校成立24个不同种类的社团,周日下午专门安排社团活动和各种兴趣选修课,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打造阳光体育品牌,将体育做“强”做“优”
“女子篮球”是我校最具影响力的特色项目,已经6次获得苏州市第一名,8次获得张家港市第一名。女篮运动的发展也带动了学校体育其他项目的发展,近些年,学校向各级各类学校输送体育人才100多人,多次获得市大课间活动评比一等奖、市冬季三项比赛第一名、市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前三名,男子篮球也进步显著。下个阶段,我们要思考如何将体育这一品牌做“强”做“优”。做“强”,我们要继续巩固学校在各级各类体育竞赛的优异成绩,并严格按照《国家体质学生健康标准》,强化训练,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做“优”,我们重点研究如何将“衡”文化与体育特色相结合。在普及篮球运动上进一步扩大参与面、扩大运动量、扩大影响力,以班级篮球特色项目、年级集体球操表演等形式将课外文体活动形成一定的规模。
好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开展阳光体育顺从孩子的天性,在玩和动中强身健体,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科学文化。因此,我们的思路是首先要追求体育项目的优质发展,其次要推进体育特色文化、体育精神的同步发展,再次是以阳光体育为龙头,带动学校阳光教学、阳光德育、阳光管理、阳光教师和学生的评价等,促进学校阳光教育品牌建设,推动学校均衡发展、内涵发展、高位发展。
打造阳光课堂品牌,将教学做“真”做“简”
阳光的课堂就是一种自然的、原生态的课堂,一种充满人情之味、人性之美的生命课堂,一种互动愉悦、和谐共生的课堂。课堂教学要回归原点,回归“本真”,就不能站在成人的角度对学生进行灌输,进行强硬的训练,甚至对学生进行心灵的摧残。要将课堂还给学生,尊重、理解和爱护学生,让孩子生活在他自己的世界里,让孩子在一种安全、民主、平等、宽松、自由、愉悦、和谐、灵动的课堂氛围中学习。课堂教学要回归“简约”,就不能再搞繁琐哲学,不能再搞形式主义“走过场”,不能再搞“花拳绣腿”,要力求简单,力求平淡,力求扎实。在平实中富于创新,在创新中凸显智慧,在智慧中闪烁人性的光辉。
“自然、生态、和谐、共生”始终是阳光课堂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的基本目标要努力达到“三有三无”,即有序、有趣、有效教学,态度无歧视、内容无作秀、时间无浪费。为此,教师要落实“三把六善”举措,要“把微笑和赞美带进课堂,把活动和体验让给学生,把问题和思考留给自己。”尽力做到“六个善于”:善于革新,精心设计教学预案,筛选既适合自己也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方法;善于启发、点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而不直接“告诉”学生问题的答案;善于正确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鼓励和赏识学生,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善于将学生的学习错误转化为教学资源,为完成教学目标服务;善于耐心等待,给学生留有学习和思维的时间、空间;善于反思,关注课堂点滴、课堂细节,关注过程,加强二次备课,不断生成更新颖、更实在、更有效的教学设计。
打造阳光德育品牌,将德育做“实”做“新”
学校的德育工作忙忙碌碌,但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我们充分利用、挖掘、整合、拓展本校所拥有的各类资源,经过班子集体讨论,决定重点打造阳光德育这一特色。应该说,打造阳光德育是符合“衡”文化的主体特征的,也是符合学校实际的,学校的校歌是“我是阳光”,学校的德育阵地是“七色光网站”“七色光电视台”,学校外来务工者子女所占比例相当大,有省级立项规划课题“外来务工者子女养成教育的研究”,有闸上、杨东两所分校,所有这些都为我们开展阳光德育提供了可能。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我们觉得阳光的七种折射色正好象征着不同的教育内容,赤表示热情、温暖,突出责任教育、爱心教育;橙表示光明、警示,突出自护教育、安全教育;黄表示温馨、成熟,是华夏儿女的本色,强调爱国、爱校、爱集体教育;绿表示自然、清新,突出环保教育、生命教育;青表示冷静、沉思,是科学的象征色,突出科技教育、勤学教育;蓝表示明朗、宁静,突出诚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紫表示高贵、优雅,突出文明礼仪教育。具体用七色花、七色果的争章达标形式进行考核评比,贯穿于平时日常教育教学、日常生活,使德育更加贴近孩子、贴近生活、贴近日常教学,内容实在、形式新颖,扎实有效。
打造阳光管理品牌,将管理做“精”做“细”
经过多年的探索,学校在管理追求上逐渐形成了均衡教育的特色品牌,《光明日报》、新华社等中央媒体来校联合采访。下个阶段,我们要进一步围绕“衡”文化将“精细”管理和“人文”管理相结合,缔造高位和谐,重点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工作。
一是要加强分校建设,实施总校分校一体化管理机制,牢固确立“一体两翼、大鹏展翅”的大局观。我们要继续按照“三新二议”的管理策略协调好分校工作,要促使闸上、杨东两所分校实现跨越式发展。二是要加强文化建设,牢固确立“精致管理”的思想观。我们的精致管理要追求规范、细腻、有效、创新,要将“衡”文化渗透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三是加强学科建设,牢固确立“均衡发展”的质量观。目前,我校的大部分学科教学质量稳定,但英语学科相对薄弱,已经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虽然其中有着一些客观因素,如外来务工者子女较多,但我们还是认为更多的责任在于学校和教师自身。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花大力气,想尽一切办法提升英语学科的教学质量。四是继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牢固确立“学校兴衰、教师第一”的师本观念。着力推行“人文关怀”,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赏识、激励教师,开掘其潜能;用正确的引导、适当的加压、耐心的雕磨等手段,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加速其发展。五是继续做好校务公开,落实科学民主管理观。后勤财务上增加透明度,实施阳光操作;重大决策上倾听多方意见,融集体智慧;处理问题上公正公平,做到以理服人。
打造阳光评价品牌,将评价做“严”做“活”
阳光的考评应该是一种以赏识、激励为主的考核与评价,是一种公开公平公正合理的评价,是一种促进教师与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的评价。在阳光学生考评中,从教育内容上讲,将实施七色花评价机制,根据《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具体条款,将划分为七大板块内容,对低、中、高三个年段的学生分别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重点考评学生的基础道德品质以及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情况;从学生素质上讲,将实施七色果评价机制,结合课程标准、教材要求,重点考评学生读、写、算、科技、体育、艺术、劳动等七种技能、素质,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具体评比实行达标制、激励制,落实每一个评价过程、评价环节,严格操作、灵活实施,追求有效评价、有效教育。在阳光教师考评中,首先实施七星教师的评估激励机制,主要评比师德之星、教学之星、科研之星、管理之星、才艺之星、导师之星、新苗之星等七大单项先进。其次综合评比阳光教师,实施“1+2”模式,即阳光教师必须是师德之星,另加其他两星。
评价有多把尺子,评价的方式方法灵活多样,目的都是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每一个教师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使学校教师形成“北斗七星阵”,造就师资队伍建设的强势、优势。
紧密围绕人才培养这一根本任务,推进学校党的建设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高校党组织就必须要把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方向,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做到“三个结合”,努力成为新时代需要的拔尖创新人才。
引导学生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努力吸收中华优秀文化和人类文明成果,丰富科学文化知识,夯实理论功底,提高专业素养。推进学生党建工作,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加强品德修养,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远大志向,把个人发展融入社会进步的洪流,续写清华人爱国、成才、奉献的时代篇章。
引导学生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强化育人特色、推进优势转化,努力把学校百年发展形成的综合性学科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高水平科学研究、高层次国际交流、高质量后勤保障等多种办学优势,自觉主动地转化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新优势。完善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体系,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激发求知欲和探究兴趣。完善创新性实践教育体系,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提高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为其将来成为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学科的创建者、新事业的开拓者打下基础。
引导学生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推进学生集体建设,加强体育和艺术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的关系,实现德智体美相互促进、全面发展。完善学生评价激励体系,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创造个性化发展、多样化成长的空间和条件,鼓励学生发展兴趣和专长、彰显个性和本色、发挥优势和潜能,努力成为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新型的优秀人才。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关键在于有一支一流的师资队伍。学校已经把“人才强校”战略确立为新百年发展的核心战略,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制定、落实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培养、引进、支持、流动多措并举,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大力加强师德建设尤为重要,要认真研究教师激励和评价的机制和政策,充分肯定教师为人才培养所做的努力和指导学生的辛勤付出,倡导“育人”绝不只是政治思想工作者的任务,而是每一位教师的天职。例如,在专业教学中结合科学技术的发展,引导学生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树立崇尚科学、追求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又如,研究生导师在指导研究生时,关心学生的思想、生活以及前途、成长,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再如,在科研工作中,积极争取国家重大项目,尊重科学规律,努力拼搏攻关,使参与研究工作的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清华人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责任,受到严谨科研作风和创新思维方式等方面的熏陶。要鼓励广大教师自觉加强道德修养,率先垂范,为人师表,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学识风范教育并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紧密围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这一中心任务,开展学校党的建设
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是党和国家对我们的期望与要求。学校要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改革创新,奋勇争先”的要求,动员全部力量,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把世界一流、中国特色、清华风格统一在办学实践中。
坚持世界一流,就要勇于承担建设一流大学的国家责任,始终保持永创一流的不懈追求。拥有世界一流大学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和有力保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一个永无止境、不断超越的过程。学校要深刻认识一流大学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把握时代前进脉搏,警惕精神懈怠、能力不足的危险,时刻保持永不满足、敢为人先的精神状态,克服消极心理、保守思想,用长期扎实的努力推动学校发展。学校还要牢固树立世界眼光和战略意识,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不断完善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努力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竞争力、善于协调和处理跨文化事务的优秀人才,要追求真理、探索新知,为人类认识客观世界、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以及应对全球性重大挑战创造新的前景。同时,要深入探索一流大学建设规律,把国外现代大学的先进经验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构建我国大学独特的教育思想体系,把握好各办学要素关系,统筹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各项任务,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创造新的经验。总之,要牢固树立一流意识和国家意识,坚定不移地提高办学质量,向着世界一流的目标迈进。
坚持中国特色,就要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自觉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要加强党的领导,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和组织优势,最大限度调动全校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师生头脑、指导办学实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着力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坚持把服务国家现代化作为办学的根本追求和中国特色的集中体现,自觉把一流大学建设放在国家发展的大舞台上,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把满足国家战略需要和引领国际学术前沿“两个战场”统一起来,努力解决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等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和关键问题,为经济社会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和科技支撑。要大力传承创新中华文化,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扬弃旧义、创立新知、引领未来,始终成为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坚强阵地。
坚持清华风格,就要大力继承和发展百年清华的办学传统,不断激发创造活力。百年积淀的优良文化传统和光荣革命传统,是学校的宝贵精神财富和独特魅力所在。我们要认真总结各个时期的教育理念和办学经验,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以教师队伍为根本保证,以学生为本、学者为先、学术为基、学风为要,恪守“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秉承“中西融会、古今贯通、文理渗透”的办学传统,遵循“顶天、立地、树人”的科研宗旨,积极落实“优势转化战略”,强化“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的育人特色。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大力弘扬人文日新,坚持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并举,营造开放包容、多样和谐的校园氛围,创新发展模式,鼓励独立思考、自由探索,激发师生创造活力。要十分珍惜学校长期形成的求真务实之风,发扬学校党组织爱国奉献、又红又专、实事求是、深入群众的光荣传统,坚持“不唯书、不唯上、不唯洋、不唯他、只唯实”的思想作风,一切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不急功近利,不随波逐流,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建一流,大力弘扬“行胜于言”的校风和“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发扬实干精神和团队精神,通过每个人的点滴努力最终实现学校发展质的飞跃。
世界一流反映了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中国特色体现了中国国情、社会制度和民族文化对高等教育的基本要求,清华风格是学校百年办学的优良传统、精神气质以及发展模式的高度凝练,三者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是普遍规律和具体实际的结合。这是学校关于一流大学建设规律不断深化的认识,是长期以来,特别是新时期清华人勤于实践、勇于创新的智慧结晶,是推动学校新百年发展、实现长远目标的必然选择。我们要把世界一流、中国特色、清华风格有机统一起来,正确处理共性与特色、当前与长远、重点突破与全面推进、物质条件与精神力量等若干重要关系,努力走出一条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成功之路。
紧密围绕抓好基层、打牢基础这一重要支撑,深化学校党的建设
基层党组织处在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第一线,是推动学校科学发展的有力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我们必须把党和国家对高校的方针政策及各项要求,切实落实到基层,把党建工作的重点放到抓好基层、打牢基础上,全面推进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努力提高学校党建的科学化水平。
坚持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党员和干部的思想政治水平。要认真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组织广大干部和党员深入学习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增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积极探索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方法措施,完善理论学习制度,创新理论学习形式和载体。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发挥文科院系的学科优势,围绕热点难点、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形势政策研究和宣传辅导,使理论研究成果更好地服务于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改进理论宣传,加强新闻媒体建设,用好宣讲团等有效方式,贴近基层、注重实效,积极宣传师生中的先进典型和基层创造的先进经验,为学校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坚持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学校工作中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坚持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努力构建内容协调、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发挥党委全委会对重大问题的决策功能,完善党委常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完善“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推进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的票决制,落实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的制度。要充分发挥院系党委(总支)在本单位工作中的政治核心作用,以党政联席会议形式决定重要事项。进一步完善党支部设置,党支部要研讨本单位工作中的重要问题,支部书记要参与本单位重要问题的讨论和决定。坚持基层出经验、基层出政策,发挥师生的首创精神,注重总结推广基层的新鲜经验。
坚持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以优良党风促进校风学风建设。充分运用创先争优活动中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启示,建立创先争优的长效机制,推动创先争优的常态化、长效化,使创先争优融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日常工作,成为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价值追求。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努力做好新形势下的学校群众工作。注意听取群众意见,最大限度地集中全校师生员工的智慧和力量。加快推进党务公开,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完善学校党内情况通报、领导班子年度民主评议和党内选举制度,落实好党代会代表任期制和提案制,建立健全代表参与重大决策、参加重要干部推荐和民主评议、列席党委有关会议、联系党员群众等制度和办法,发挥民主党派和工会、共青团组织的作用,增强群众工作合力。引导党员和师生自觉坚持优良校风学风,弘扬高尚师德,坚决杜绝学术不端行为,保持良好精神风貌。关心师生员工的学习、工作、生活,尽心竭力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努力化解矛盾纠纷,切实维护校园和谐稳定。
2012年4月,学校召开了第13次党代会,总结了过去几年来学校党建的成绩与经验,进一步明确了未来的发展目标。学校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代会提出的各项任务,扎实落实学校“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努力成为知识创新的策源地、深化教育改革的试验田、扩大开放的桥头堡,以优异的办学成绩向党的十八大献礼!
(审定:胡和平、陈旭,执笔:范宝龙)
类别:科技创新论文
单位:
姓名:梁 X X
电话:134
中小学校如何开展科学教育促进科技创新
【摘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前进的不竭动力。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而科学技术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这就需要我们培养一批懂科技的专业人才和富于创造的创新人才。这些人才的培养靠的是科学的教育,靠的是专业的师资队伍、科学创新的理念和教育方法。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祖国明天的希望,我们国家也一直提倡“科教兴国”,科技创新从娃娃抓起,通过青少年的科学教育对促进科技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从青少年的科学教育对科技创新的促进意义,根据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和中小学教育的特点,对如何开展对青少年的科学教育来促进科技创新,提出了几点本人不成熟的看法与方法途径〃〃〃〃〃〃
【关键词】青少年
科学教育
科技创新
中小学校如何开展科学教育促进科技创新
一、青少年科学教育对促进科技创新的意义
(一)科学教育传授科技创新的知识从而促进科技创新
创新与传承是相联系的,世上没有凭空产生的创新,我们需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进行创新,它能让我们节省时间和少走弯路。这就需要我们通过科学有效的科学教育,来掌握先人已经掌握的知识经验和技术。在科技突飞猛进的今天,我们要以最高效的教育使青少年掌握科技创新的现有技术、科学原理、材料属性等等,只有把这些必备的知识融会贯通了,我们谈科技创新才显得充满意义。
(二)科学教育培养科技创新的能力从而促进科技创新
知识本身不会产生生产价值,我们只有把这些知识转化成技术,再运用到生产和管理中,知识才具有了生产力。科学教育通过理论结合实践,使青少年具备一些观察分析、合作探究、实验推理、动手实践等科技创新中必备的能力素养。科技创新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工程,不能纸上谈兵,今日的青少年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能力,才能使将来的科技创新成为可能,否则就会出现我们常说的“有心无力”。
(三)科学教育树立科技创新的意识从而促进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和科教兴国虽然一直提倡,然而大部分人对此认识不足,只把它当作一个口号。我们在教育中,通过一些古今中外发明家的事迹,以有趣的科学故事,以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的巨大进步等激发青少年科技创新的意识。有了这种意识动机,青少年才会觉得科技创新的重要性,科技创新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巨大动力。
(四)科学教育激发科技创新的兴趣从而促进科技创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新更是需要一腔发自内心的热情。科技创新需要静心、耐心,其中有艰辛有快乐。青少年的科学教育并不是要让他们现在产生多大的效益,而是要让他们主动地去学习各种知识,以后有能力的时候仍会充满兴趣、坚持去搞科技创新。教育过程中,要正确结合青少年好探究的特点,多创设有利情境让学生体会科技创新的乐趣。科技创新,从娃娃抓起,激发了好了青少年的科技创新兴趣将产生意想不到的收获和突破。
二、青少年科学教育对促进科技创新的途径与要求
(一)建立科学教育培养机制提供科技创新保障
制度是个良好的激励机制,在中小学校,可以组织成立科技创新发明兴趣小组,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有共同兴趣志向的人在一起交流探究成长。同时学校还应派一个科技创新辅导老师指导兴趣小组。在其它方面,还应健全激励机制和管理机制,不能让这项工作走形。对那些在比赛中获奖的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等应进行奖励和宣传。
(二)创设科学教育环境培养科技创新意识
环境对人能起到一个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环境育人亦是条很有效的教育途径。学校应设立专门的科技创新实验室,室内配置一些做实验必备的工具,如:显微镜、度量用具、科技教学用具等。张挂古今中外的发明家的发明经历和事迹,感受科技创新对社会的贡献。此外阅览室还应有科技读物供学生们阅读。在学校走廊,宜结合校园文
化建设设立科普画廊,科技发明创作展览栏等。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播放科技校园广播······总之营造出一个浓厚的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让师生的价值在此得到体现和发展。从而激发师生的热情,提高认识,树立科技创新意识。
(三)立足教学课堂培养科技创新知识素养
学校教育,课堂教学仍是一个主阵地。学校选派一批专业化强、热爱科技创新的老师担任《科学》课程教学,对学生系统的讲授科学基础知识、原理等,科学课程不应被所谓的“主科”所占用。在其它课程教学中也应因课因文制宜的进行渗透,例如语文课中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创意识,数学课中可以培养学生数学知识在科学中的运用和作用等等。对于科学老师,可以组织参加一些校际或科教领域的培训交流,及时不断的学习和传播科技教育信息,本校之间也可以召开座谈会与报告会等。只有我们的老师科学素养高了,学生的科技素养才能更上一个台阶,名师出高徒。
(四)通过科技创新实验培养科技创新意志
历史上的每一项发明都经历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都是在一次次的失败总结和思考中创造出来的。在科学教育中,可以通过科学实验探究,重现历史上典型发明的发明创造过程,让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的现象与数据,体会实验探究的模式,经历发明中的失败与成功,抓住事物的本质联系······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科技创新的思维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力,为今后的科技创新培育良好的品质。
(五)开展科学发明活动培养科技创新兴趣
青少年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他们很喜欢把学到的知识进行动手操作以得到大人的赞可。为此学校可以多组织学生进行科技创作大赛,科技知识大赛等活动,将学生有创意的小制作、小发明进行展览。老师也可以进行指导和完善化,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写科技小论文,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出版校刊。让广大的师生体验科技创新的成就感和价值感,从而从小激发和培养青少年的科技创新的兴趣。
(六)结合生活实践发明培养科技创新能力
知识转化为能力需要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就是知识的实践,在这里就是科技实践发明。发明不一定要伟大的发明,小发明也蕴含大智慧。我们可以根据所学的知识,结合生活经验,利用自己身边的废弃材料进行创新创作,从而产生科技创新的价值。比如,通过对家里工具的改造使得更加方便实用······这些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青少年的科技创新能力。
(七)拓宽学习研究渠道培养科技创新视野
创新,思维和视野很重要。我们需把青少年的眼光引向广阔外界,要拓宽学生的接触面和学习渠道。CCTV-10的我爱发明就是个很好的栏目,我们可以组织或培养学生去收看,去琢磨,去发现······久而久之,我们自然也就多少受到熏陶,提升了科学素养。
有知识,有能力,有意识,有意志,有兴趣······也就具备了科技创新的基本素养,而我们的科学教育正是通过各种手段、形式、教育方法来培养这些科技创新者应该具备的优良品质,通过培养科技
创新人才来促进科技创新。在科学教育的过程中,涉及的因素很多,方法也不止一种,我们只要是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的科学教育就能推动科技创新。在这些人群中,青少年是祖国的下一代,是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他们充满青春与活力,充满了创新精神,为此,青少年的科学教育能很好的促进科技创新发展。
参 考 文 献
[1]杨永平科学教育促进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2]李 永 科学教育促进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科学发展
摘要:基于资源、环境和人口三方面问题,分析了我国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内和国际背景,论述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意义,认为建设生态文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以人为本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的更高要求;更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选择.最后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措施建议.作 者:王秀荣 赵炳元 作者单位:中共宿州市委党校,安徽宿州,234000期 刊:宿州学院学报 Journal:JOURNAL OF SUZHOU UNIVERSITY年,卷(期):,25(1)分类号:X-4关键词:生态文明 科学发展 环境保护
以科学发展观促进外贸出口工作发展2010-06-29 18:54:06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以科学发展观促进外贸出口工作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促进外贸出口工作发展(2)按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要求,结合我县外贸出口实际进行了调研分析,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当前总的形势
我县外贸出口历来是弱项,由于规模小,产品单一,附加值低,竞争力差等因素的制约,去年前7个月仅完成8万美元的出口任务,仅占出口计划的%,到年底通过代理完成外贸出口任务万美元,今年截止到目前,完成任务
是空白。我县仅有6家企业拥有外贸自营进出口权,其中有两家因企业改制停业;有一家因原材料供应不及时而时开时停,仅剩的两家也无产品出口。去年新增加的一家出口权手续办妥后正全力开工生产筹备出口,但目前仍无多大实质性进展。因此,要想完成今年的出口任务,必须开辟新的途径采取有力的措施。
从调查研究的情况看,我县外贸出口存在主要困难和问题:
1、我县出口产品单一,属一般性产品,价格廉,附加值低,竞争力差,利润少,创汇水平低。绝大多数属资源性产品,缺乏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优质高效的出口产品。由于国家对高污染和资源性出口产品进行政策调整,皂素、重晶石粉、大理石加工行业近半年都没有产品出口。
2、企业缺乏国际贸易知识,难以自主开展国际贸易,目前我县有6家拥有自营出口权的企业,大部分对外贸知识、技能和要求、规定不太了解,不知如何开展出口贸易,多年来保持着委托出口的思维定势,企业没有专门外销的相关人员,不熟悉出口业务,导致企业多以间接出口为主,难以掌握贸易自主权。
3、受国家调整出口政策的影响,黄姜医化产品出口受限转移。
4、利融石艺有限公司近年来因原材料调运不正常而时开时停生产一直处于不正常状态。
二、2009年外贸出口工作的安排
为了完成今年的出口任务,我局已着手通过多种途径,一是促进新登记的一家出口企业--郧西明星矿业有限
公司将该企业的锑品出口,二是要抓住国家“东桑西移”的大好机遇,大力支持我县桑蚕产业发展,力争今年引进一家茧丝绸加工出口企业;三是服务好外资企业郧西菲律宾塑胶城项目建设;四是依托我县的木耳种植,积极引进一家包装加工出口企业。实现出口任务的完成。
三.重点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受其他基本建设影响,我县仅有的出口企业利融石艺有限公司也因道路不通,原材料调运受阻而生产不正常。
二是百科皂素主要是受水源区产业政策的调整限制,现在处于停产状态。今后只能治污达标才能恢复生产。
三是重晶石粉出口企业也存在道路受阻问题,不过涧池乡又新建了两家
加工企业,这需要做的工作就是请大企业出口代理。
四、措施建议
1、提高进口和加工贸易比重,扩大对外贸易规模。在加快一般贸易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加工贸易比重。积极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着力吸引企业把技术水平高、增值含量大的加工制造环节提高加工深度,延长产业链,努力形成一批大进大出的产业群,带动我县出口规模的迅速扩大。
2、优化出口市场和产品结构,提升外贸出口竞争力。一是加大市场的开拓力度,努力形成多元化的出口市场格局。二是调整出口商品结构,提高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比重。三是指导和帮助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充分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提升农副产品加工档次,不断改变原料型、初级产品加工现状,提高
产品出口附加值。
3、鼓励企业“走出去”,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走出去”战略是新形势下我国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重大举措。我县企业要具备国际竞争力,就必须走向国际市场参与竞争、经受磨练,以提高企业国际化和产业国际化的程度。关键是要把握机遇,敢于迈出国门,带动国内生产设备和技术的出口,更好地跻身国际经济大循环。
4、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开展有效服务。一是制定激励措施。建议县政府制定激励政策,在企业创出口品牌、境外参展等方面适度予以补贴,以充分调动企业的出口创汇积极性。二是用好用足国家扶持政策。目前国家和省对外经贸企业在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技术改造、产品研发、出口信用保险、公平贸易、创品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均有资助或补贴,为此一方面要想方设
一、确立幼儿园主流价值观, 引领幼儿园科学发展
幼儿园的主流价值观对幼儿园的发展方向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主流价值观是教师都认可的幼儿园发展的价值观, 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形成的园所精神。它体现了园所意志的精神层面的成果, 是幼儿园发展的精神力量, 对教师具有导向与感召作用。幼儿园的发展如果缺少这种提供精神动力的主流价值观, 发展就会迷失方向, 尤其在市场经济背景下, 容易受眼前利益的驱使, 偏离办园的正确轨道。因此, 为了确立主流核心价值观, 我们通过召开不同层级的座谈会, 广泛征求教师们的意见, 在广泛征取意见的基础上明确幼儿园的主流价值观。这样提出的价值观容易得到教师的认同与接受, 并且可以把实践核心价值作为教育教学的自觉行为, 推进幼儿园保教中心工作的有效运行。
二、践行幼儿园主流价值观, 激发教师敬业乐业精神
首先, 我们将教师的师德教育活动与践行幼儿园的主流价值观有机结合起来, 把幼儿园的发展与教师个人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并且塑造有助于幼儿园与教师发展的愿景, 从而教师甘于乐业敬业, 塑造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
其次, 营造团结协作的校园人际环境, 树立团结、真诚、宽容、互助的教师队伍形象, 构建团结、和谐、共进的同事关系, 形成用文化凝心聚力的团队合作局面。通过文化建设的引领作用, 让教师体验自身与他人的工作价值。
另外, 建设人本性的管理制度, 改变传统管理制度的强制性, 以新型管理制度的引导性, 实现幼儿园的人性化管理。因为传统强制性的管理制度, 很容易给教师带来逆反心理, 增加工作中的不良情绪, 而通过引导式的人本管理制度, 可以缓解教师因强制管理而带来的负面情绪, 进而唤醒教师的职业良知, 使其甘于奉献, 为其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提供更宽阔的空间。
三、加强形象文化建设, 促进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
1. 树立保教质量形象。保教工作是幼儿园取得社会及家长信任的重要途径, 也是幼儿园工作的中心。因此, 幼儿园教师要具有强烈的服务意识, 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儿童观, 创新保教工作模式, 树立保教质量形象。我们根据幼儿园核心价值观, 加强对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 提高其职业岗位意义的认识, 通过各种技能培训, 提高教师的业务技能。让教师认识到提高保教质量, 是保障幼儿园持续发展的保障。根据现代幼儿园对保教工作的新要求, 不断调整保教思路, 创新适应社会、家长要求的保教模式, 提升教师的思想水平与业务能力。
2. 树立幼儿园良好的社会形象。幼儿园的社会形象, 是保障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这对幼儿园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理者不仅要从教育的角度, 还要从确立符合实际的办园宗旨, 确立正确的办园价值观、营造良好的园风园貌, 加强幼儿园环境文化建设, 强化校园文化载体的教育性; 并且发挥人本化制度规范的引领作用, 使教育活动有序开展, 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与发展。通过这些工作提升幼儿园在社会中的知名度、美誉度以及在社会公众中定位的高度。
四、加强制度文化建设, 促进教师与幼儿的共同发展
首先, 制度文化建设要体现以“教师为本”的原则。教师是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主导者, 理应成为幼儿园管理的主角。通过制度文化建设, 端正幼儿园管理者与教师的关系, 管理者要遵循“对自身要严, 对教师要和, 对孩子要爱”的管理原则, 营造和谐的干群关系, 将幼儿园的管理权限下放给教师, 增强教师管理好幼儿园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强化自我管理意识, 提升自觉做好管理与教育教学工作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其次, 制度文化建设要体现以“幼儿为本”的原则。保教工作是幼儿园工作的中心, 围绕这个中心工作, 要通过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文化熏陶, 提升保教工作的质量。幼儿园文化建设是全体教师和幼儿共同参与、认同内化的过程, 幼儿园文化建设最终也要通过保教工作的质量与幼儿的发展变化来检验。幼儿文化建设要以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为核心, 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 通过游戏等教育活动满足幼儿合理的心理需求及精神需要, 要因材施教, 相信每个孩子都可以在教师的呵护与引导下发挥自身的潜力, 最终成为人格健全的人。
总之, 幼儿园文化建设要以提升保教质量为中心, 将文化建设体现在幼儿园管理的各个环节。这对于调动教师教育活动的积极性, 增强教师队伍的凝聚力, 提升保教质量与社会形象都有巨大的力量。另外, 在文化建设中要特别注重遵循以教师为本与幼儿为本的原则, 促进教师的职业成长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摘要:在市场经济背景下, 幼儿园必须探索新的管理模式, 走出传统制度管理的困境。实施幼儿园的文化管理, 是提升幼儿园管理水平、做好保教中心工作的必然要求, 也是促进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文化管理,策略
参考文献
[1]白燕, 任凯.文化管理——幼儿园发展的新趋向[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14 (03) .
学科建设是高校教学发展的重要任务,有助于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因此,各种类型的高校都在积极进行学科建设。北京工商大学作为北京市属院校之一,拥有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8个,而环境工程学科作为其中之一,2002年被评为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2007年通过重新评审进入第二轮建设周期。此建设周期分为2008年~2010年和2010年~2012年两个阶段,该学科建设中期(2008.1.1~2010.7.31)已经超额完成任务,学科建设的发展日新月异。
首先,学术队伍建设成绩显著。北京工商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在引进学科人才方面开展了很多工作,包括从其他知名高校引進优秀人才,以及积极培养和提高已有队伍中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目前,学术队伍具有年龄和职称结构合理、高学历的特点。该学科的学术队伍主要分为4个研究团队:水污染控制理论与应用研究团队、大气污染控制理论与应用研究团队、资源利用与清洁生产研究团队、环境生态研究团队,分别以汪苹、钱枫、任连海、田媛教授为学科带头人,在相关领域都取得了突出的科研成果。其中,汪苹教授在2011年2月12日荣获科技部颁发“‘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执行突出贡献奖”。
科学研究方面,该学科在原有的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环境生态修复和清洁生产与资源综合利用等学科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与食品科学、生物工程、材料科学等学科的交叉和渗透,使环境工程学科的教学科研水平得到明显提高,硬件条件显著改进和改善。自2008年以来,已经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支撑项目、北京市自然基金项目、北京市教委科技发展项目以及其他各类项目共计52项,科研经费达957.96万元。获得国家环保总局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轻工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授权发明专利5项,并申请发明专利3项。同时,发表研究论文110篇,出版专著6部。
另外,专业人才培养和条件平台建设方面,也在不断发展。关于人才培养,从2008年开始,研究生的招生规模稳中有升,招生和授学位人数都逐年增加。条件平台建设包括两方面,一是基地建设,经过几年的努力,本学科至今已经拥有4个学科基地和1个研究中心,分别为:北京工商大学中水站、北京环卫集团、北京排水集团北小河污水处理厂 、莲花味精集团和清洁生产技术中心;二是实验室的建设,已建有环境通用检测平台、环境微生物实验室、环境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大气颗粒物采集分析平台和环境生态试验平台。
在学科建设不断发展的基础上,该学科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标志性成果,为国家尤其是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如:在水污染控制研究方面,已逐步形成以生物处理为核心,发展以环境微生物、氮磷污染生物控制技术、生物反应器为切入点的学科发展链,建立了较完善的环境微生物实验室和环境微生物保藏中心;该学科研究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技术已成功转让,用于江苏省吴江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河南省莲花味精集团污水处理厂 、内蒙古阜丰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污水处理厂等,运行平稳,达到预期效果,并均通过工程验收。
--------罗田县水政监察大队工作初见成效
罗田县水政监察大队改组以来,以水利部《水政监察工作章程》为依据,以加强河道治理为突破口,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执法、热情服务”为宗旨,全面展开水政监察工作。
据统计,今年1~7月,罗田全县共处理水事违法案件
起,执法领域已覆盖全县,有效地推进了水利管理工作,提升了水利部门的监管能力和社会地位。近年来,我县防汛费、水资源费征收均超额提前完成,征收进度在黄冈市各县、市中也是名列前茅。
高标准规划水政监察工作
我县水政监察工作起步较晚,工作条件和经验与发达地区比较有一定差距。为了尽快打开工作局面,县水电局严格按照水利部关于水政监察队伍建设“八化”的要求,即“执法队伍专职化、执法管理信息化、执法行为合法化、执法文书标准化、考核培训制度化、执法统计规范化、执法装备现代化、监督检查经常化”。争取用2~3年的时间,规范罗田县河道、水库等管理范围内的违建、采砂等问题,规范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费征收以及防汛费征收的问题。争取用3年左右的时间,建成一支权责明确、业务精通、行为规范、廉洁高效、保障有力的水政监察队伍。
健全水政执法工作机制
我县水政监察大队一直不遗余力推进水政执法制度,健全执法工作机制,进一步规范水政监察人员的行为,不断提高工作效率,按照
简洁、适用、有效和以制度规范执法的行为,以制度管理公务活动的原则,大队全体成员会议对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其中违法案件受理登记制度、水政执法目标责任制度、执法巡查制度、水政执法档案管理制度、水政执法统计制度、水政监察人员评议考核制度等均在研究制定中。
规费征收、超额完成半年计划
自规费站与水政大队合并后,规费工作由水政监察大队统一管理,大队将规费征收、纳费企事业单位普查作为工作重点,迅速展开工作。截止到今年7月低,河道工程维护费、水资源费、防汛费等规费征收项目已完成万元,与去年同期增加
万元。其中河道工程维护管理费完成万元,水资源费完成万元,防汛费完成 万元。
河道、水库巡查,工作进展有序
水政监察大队将河道、水库巡查和水事案件查处作为工作重点,进行人员分工,划区管理。一是全面展开普查工作,在相关职能部门的配合下进行了违章建筑物、取水许可登记情况的全面普查,为查处水事违法案件打好基础。二是加大中、小水库在建工程巡查力度,建立巡查日志、巡查登记、举报受理、案件查处及处罚等制度。截止目前已受理水事违法案件
起,查处违法占用河道土地
处,制止河道违法采砂
起。
深化“作风建设”,树立良好形象
县水政监察大队在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涂春凯大队长的带领下,积极深化“作风建设”,严格执行“四条禁令“,切
实做到廉洁自律,时刻自警、自醒,尽心尽力,尽职尽责。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防洪法》、《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加强队伍管理,依法行政,依法治水,依法管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积极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热心接待群众,细心听取反映,耐心解答问题,诚心提供帮助,真心解决问题。这是罗田县水政监察大队全体成员的承诺。
在水电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按照自身职责,攻坚克难,为营造良好的水事秩序积极工作。
罗田县水政监察大队
昌吉市榆树沟镇中心学校
孙宝库
2009年1月20日
优化学校管理 促进学校发展
昌吉市榆树沟镇中心学校
孙宝库
一、学校现状
昌吉市榆树沟镇中心学校位于榆树沟镇政府向南300米处,承担着榆树沟镇的初等教育任务,覆盖镇域6个行政村(包含21个村组)、机关、4个小农场。现有学生1122人,有汉、回、哈、维、东乡、壮等民族,少数民族比重超过70%;教师76人(其中维族1人、哈族22人、蒙古族1人),学历和教师资格达标率100%。教学班25个,其中包括1个哈语班。原有400余名学生寄宿,由于今年8月部分宿舍出现裂缝,现正在进行加固,但还有110名学生寄宿。近几年来,学校按照以建设昌吉市农区一流学校为发展目标,强化管理,扎实进取,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教育教学质量连续3年位居农区前列,依法治校、以人为本、以制度管理为核心、规范高效的工作程序逐步形成,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十五周岁初等教育完成率100%,教师在国家、区、州、市各类教育教学比赛中已有67人次获奖。虽然学校的发展有了一定得成绩,但是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存在差距。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部分教师对所从事的教育工作的目的性还不够明确。
部分老师认为当老师只是为了谋生,对于“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认识不足。
原因:学校的政治学习和思想教育力度还不够,存在形式化现象。
2、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参差不齐,阻碍了学校教育质量的整体发展。学校在激励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管理制度上还有待完善,现有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存在着较大差距,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利用率不够广泛,部分老师缺乏学习提高的主动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发挥的效果还不理想。原因:随着学校布局调整的落实,我校已经实现了完全合校,原先的管理制度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形势,而合校所带来的建设任务繁重、寄宿生增多等问题,也同时产生了很多负担,加上近几年调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中青年教师,而遗留下来的教学能力弱的老师、不能胜任汉语教学的民语老师却在增加。学校建立的各种教学评价制度、教师考核方案等尚有不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急需进行修订和完善。在民语教师向汉语岗转化的工作办法不多。
3、形成办学特色,提高办学品位的管理模式有待提高。
办学特色还没有探索出较好的方式和方法,师生以特色创品牌的意识不强,学校的文化内涵、育人氛围还不够浓重,学校的特色尚不突出。
原因:一是中长期的规划缺乏指导性和前瞻性;二是符合我校校情的校本课程开发不足。
4、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问题尤为突出。
教师结构性缺编,尤其是民语教师问题较突出,学校合校后形成了民语教师不能进入一线课堂,而汉语部分学科教师短缺,民语教师得不到消化,缺编教师得不到及时补充,使得一些学科教师兼课较多,尤其是语文数学老师工作量大,还要担任班主任,学校目前仍然存在聘用代课教师现象。这些都影响了学校教育可持续发展。
原因:原有两所哈语学校,而今只剩六年级10个学生,每年我校将彻底成为纯汉语学校,因此出现了20多名哈族老师过剩,他们中仅有极少数能担任汉语班教学。
5、学校后勤管理工作有待于完善。
寄宿和中午需要用餐的学生增多,生活指导老师主要是由哈族老师充当,学校住宿饮食管理比较薄弱。安全工作难度较大。
原因:一是学校后勤管理责任机制不够细化和健全;二是生活指导老师的水平不高,敬业精神不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培训、预防突发事故的应急演练没有形成常规化,制度化。
6、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学校发展的意识有待加强 学校合并后,虽然办学条件大大提高,集中办学的优势逐步凸现。但在教学常规管理和教研教改的推进上有所滞后。
原因:一是管理者在教学管理上意识还没有及时转变,对当前的新情况不能及时应对;二是学校师资力量不足,优秀教师太少,并且存在调整工作单位的不稳定因素,诸如全面推行集体备课等改革的条件尚不成熟。
7、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还需加强。
学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抓党建,促进教育和谐健康发展的良好工作机制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个别党员意识淡化,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不好,党员教育管理、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存在薄弱环节,党内关怀、激励机制还需创新。
原因:基层支部对党员教育不够,办法不多,有畏难情绪,党员教育管理机制不完善,党组织生活不够丰富,发挥党员作用工作缺乏活力,调动积极性的载体和平台少。
三、对策与措施:
1、进一步加强教师的政治学习和思想教育,建设一支政治思想过硬的教师队伍。
一是领导班子成员围绕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等内容,进行走访座谈,在师生中深化认识,明确办学思想,完善各类制度,建设和谐校园,提高明辨是非能力。二是把政治学习与当前时事政治结合起来。例如祖国改革30年来的巨大变化,“7·5”事件的危害和对教育工作者的启示等,让老师们正确认识教育工作所肩负的使命,从而有效抵制“三股势力”渗透等问题,明确“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认识。
2、加强学科教研组建设,全面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
一是自本学期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考核方案》,从规范制度、评价方案、科学管理上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二是制定中长期教师发展规划,在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学科教研工作计划中明确每个阶段的发展目标。并认真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培训,采取“走出去 请进来”的办法,加强与我市名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全面提升教师综合素质;三是加强教研室及学科组的建设,采取定目标、定任务、看成效方式对学科组的职能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和评价,通过公开课、优质课、新老教师结对子、民汉教师结对子活动,提高课堂效益;四是坚持开展面向全体教师每学期征集一篇教学反思、论文、教案、课件等活动,采用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内课题研究,发挥学科骨干的引领示范作用,培养带动大家增强业务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五是提高远程教育优质资源的利用率,通过考核等手段,促进教师自觉浏览学习网上资源、整合媒体资料、多用电教手段上课,提高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技能。
3、以特色求发展,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是积极营造浓郁软硬件特色文化氛围,处理好特色办学与教学质量的关系,在上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发掘学校和周边一切教育资源,大力开发校本课程,形成特色,争取技能类和其它特色类校本课程有计划逐步开发。二是细化特色建设方案,创建特色管理模式,在保证普及的基础上突出音乐、美术、书法、球类等项目,抓精品、创特色,全面促进学校特色教育的有序科学发展,同时制订特色学校建设规划和较为详细的实施方案,每学期进行效果展示。三是要建立特色项目检查制度,定期和不定期对特色项目开展情况进行检查指导,不断完善和丰富活动内容,使特色项目活动有条不紊地开展。四是挖掘校内现有专业人才资源,对参与特色项目活动的教师,在工作量上给予照顾,并对工作成绩突出的教师进行表彰奖励。
4、解决教师队伍结构性超缺编问题
一是建议上级部门出台具体特殊政策,妥善分流安置不能进入一线民语教师,补充新人;二是通过自我改造,使一部分年轻的民族老师经过几年的锻炼,逐步胜任汉语班的教学工作。目前我校有两名哈族教师已经成为出色的数学老师了,还有5人也有潜力得到转化。转化的方法是,给他们担任汉语班教学的机会,并由教研组组织民汉教师结对子,作为教育活动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扎实开展课堂教学的研评活动,促使民族教师缩短转化周期。从而最大限度的消化部分民族教师,缓解因结构性缺编的矛盾。
5、切实加强学校后勤管理和安全工作。
加强后勤管理工作,提高管理者和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并落实相应的管理细则,促进后勤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要制定中远期规划,对从事生活指导工作的老师进行业务培训和思想教育,规范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水平。加强对宿舍、食堂等的管理,为学生创造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
安全工作一是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按照“谁主管 谁负责”的原则,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建立健全学校安全工作长效机制,形成师生广泛参与的安全防范体系;二是抓好师生安全教育工作,将学生的安全教育培训及火灾、地震、食物中毒等突发事件的演练纳入学校常规性工作之中,形成制度化,提高广大师生自防自救和互救能力;三是加强交通法规知识的宣传,健全交通标志,安排专人负责校车接送,严禁交通车辆超载,确保师生安全;四是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及门卫值班检查制度,加大投入,在学校大门、教学楼、宿舍、围墙安装红外线探头,加大保安对校园及周边环境的巡查力度,进一步完善学校人防、技防、设施防安全保障体系,全面落实学校安全“零整改制”,确保学校安全。
6、增强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学校发展的意识
加强学校领导班子的理论学习,多向先进学校学习管理经验,开阔视野,形成调查研究的工作制度,结合学校的新变化,进一步提高规章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以规范办学行为、管理行为、教学行为,切实提升学校各项管理中的运行效率。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努力为师生办好事、办实事,着力解决好全体教职工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困难,让教师体验到幸福指数,增强凝聚力,努力推进学校各方面工作又快又好发展。在学校逐步推行年级组制度,提高教师业务学习的效率,在条件成熟的基础上,实行集体备课制度,既减轻老师的负担,又能体现优势互补的好处,对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起到积极作用。
7、进一步强化学校党建工作。一是进一步落实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以创建“五好党组织”建设为抓手,为学校发展凝心聚力;二是认真开展党员主题实践活动,以“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争做五种人”为载体,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三是强化党性宗旨,党纪教育,抓好三会一课,办好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通过争先创优,党员责任区,党员目标管理,党员奉献日,民主评议党员,“十个一”活动等方式,创新党员教育和党组织生活方式,充分调动党员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四是继续坚持“党员示范班、党员示范岗”活动,把创建工作和学校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增强学校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昌吉市榆树沟镇中心学校
“二十一世纪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才”,这是本世纪比较流行的一句话,在我大学毕业后去人才市场招聘时常常会听到这句话,大学生们向招聘单位自荐时说自己是人才,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是掌握了某种专业技能的人才,但招聘单位的主管对你说一句我们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才,一句话让你目瞪口呆,无言以对。但是国家、单位、企业等都一直在不停的说我们缺少人才,缺少人才储备。这是什么原因,当然国家就不用说了,国家缺少的是高端的、顶尖的技术人才,这个是缺,缺了上百年了。可做为地方,小地方,小单位为什么也要说缺少人才,他们用得上高端的高技术人才吗?我看未必!国家都提出人才要以用为本,才是人才发展的重要方针,我认为地方人才很多,就看你怎么用,用了就有人才。不用,什么人才也不会自己飞出来,就算飞出来那么几个,我看用人的也未必能看到。对此,我就对人才发展,以用为本谈下自己一点浅薄的认识。
一、“以用为本”的科学内涵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人才发展要“以用为本”,这是新时期人才思想的又一次重大创新,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深化和落实,是对科学人才观的精辟概括,深刻理解、把握和运用好这一理论成果,将对我国未来人才事业的发展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起到重要作用。
人才作为一种特殊资源,只有使用才能创造价值,也只有通过“用”,人才才能成长。胡锦涛同志对人才工作提出了“人岗相适、用当其时、人尽其才”的要求,深刻揭示了“以用为本”的科学内涵。“人岗相适”,就是要科学配置人才资源,把合适的人放到适合的位置,使其能力、水平与所从事的工作相统一,以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事尽其功的目的,是量才录用、各得其所的内在要求。人才各有所长,能力有大有小,岗位性质和职责各有差异,把合适的人放在适合的位置,才能体现出人的才能。现在金昌市的大学生就业后在岗位安排上就能体现出很多“业不专岗,岗不专业”的好多问题,尤其在乡镇政府中这种问题最为明显,一个大学本科体育专业生能给你分到计生站去当个“四术员”,一个会计专业的能给你分到农技中心去搞农技推广,一个学农业园艺的能分到村镇办去做城镇规划等等的,虽然这些优秀的大学生们在新的岗位上也能做出出色的成绩,但比到用自己的所学之长大多人也就是只能胜任现任的工作了,出类拔粹就有点难度了,这也许就是“人岗不相适”了吧,也许这样的分配有着各种的原因,这个在这里我也就不过分追究了。我们的人才使用离“人岗相适、用当其时、人尽其才”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以用为本”既是人才发展的衡量标准,也是人才发展的最终目的。它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的内涵,是科学人才观的最新发展。把握和运用好这一理论成果,必将对我国未来人才事业的发展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起到重要作用。
二、不符合“以用为本”的现象
我们强调人才以用为本,是因为社会上还存在着大量不符合以用为本的现象。比如,对人才不是使用,而是利用。有人把用人分为几
个档次:重用,使用,利用,不用,弃用。利用,带有机会主义特征。不是真心用人,而是为了达到某种个人目的,利用人家一把。人才本人也会产生被利用感。这么做,并不能产生向心力,而且影响领导者的声望。
再如,对人才只知使用,不加培养。这样下去,就是非常能干的人才也会才情枯竭。如果在发达国家,人家管这叫“被剥夺了发展权”。在现实生活中,不少潜人才当初曾经显露出较为突出的才华,也作出了一些业绩,但是由于领导者对其只是使用不加培养,以致日后没有能够成长起来,而落入自生自灭的境地。每当看到、听到这种现象,常常让人为之惋惜。
再比如,对人才用而不信。有的人才,也曾得到领导的使用,但是时隔不久就发现他们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原来是有人从中挑拨,用谣言、不实之词离间了他们的关系。从此,人才不再被信任,也影响了事业的发展。春秋时期的晏子,看穿了离间者的把戏和领导者的糊涂,指出“国有三不祥”:有才而不知,知而不用,用而不信。对人才的不信之举,极大地伤害了他们的积极性。黄钟毁弃,瓦釜雷鸣,不止是人才的悲剧,也是事业的悲剧。怀才不遇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发生过多少次,延续了多少年?
三、怎样才能做到“以用为本”
做到人才以用为本,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这既需要国家、社会舆论的积极倡导,又需要各级各类领导者树立科学的用人观,掌握用人科学、用人艺术。
要做到人才以用为本,一方面需要树立以用为本的理念,克服论资排辈、封闭循环,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等陈旧落后的用人观念,另一方面更要破除不利于人才成长、流动、使用的体制性障碍,重点围绕用好用活人才、提高人才效能,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人才的培养开发,要坚持以国家发展需要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学以致用、以用为本。人才的评价和发现,要坚持实践第一、德才兼备,在实践中发现人才,以贡献评价人才。人才的选拔任用,要坚持民主、公开、择优、竞争,唯才是举、机会均等,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人才的科学配置,要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中介组织等各方面的作用,合理流动、优化配置,务求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才的激励保障,要结合工作业绩、体现人才价值,激发广大人才的内在动力。只有形成一整套更加科学合理的机制,才能构筑起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人才发展环境,人才的使用效能才会不断提高。
我认为政府、领导在用人上要做到三点。第一是要学习知人之术。不会知人,何谈用人?要知道你的部下到底是怎样一个人。这包括知道一个人的道德人品,才能特长,脾气秉性等等。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是一件不大容易的事。有的人不是不能干事,而是被领导者放到了他并不擅长的岗位上,别别扭钮难受了一辈子,最后退休。第二是在认准一个人才能的前提下,还需努力做到用当其位,用当其时,用当其酬。大才小用、小才大用都是不宜的。时机因素也不能不考虑。一个有才能的人,一拖再拖不加任用,也会造成人才埋没的悲
剧。第三是要把人才才能是否得到发挥,是否作出贡献当作人才是否用好的检验标准。人才工作所涉及的环节大致有五个: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其中,任用是带有根本意义的重要一环。其他环节都是围绕这一环节而运转的。抓住了这个环节,就抓住了人才工作的根本。
【勤学善管,促进学校科学发展】推荐阅读:
同心协力破解难题促进学校科学发展06-13
信息技术促进学校发展11-11
学校教育促进个体发展01-15
烟草企业加强廉政监督促进企业科学发展12-15
关爱学生健康成长促进学校和谐发展06-07
加强廉洁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和谐发展12-29
以“千里马”校园文化促进学校内涵发展07-12
勤学励志故事07-03
关于勤学的名言06-19
立志勤学 我争先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