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的田野散文

2024-10-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希望的田野散文(精选15篇)

希望的田野散文 篇1

人是一种奇怪的生物,总是在不经意间回味早已经流逝的岁月,那村、那人、那些琐琐碎碎的事物,时而清晰时而模糊,总是想抓住什么,又总是什么也没有抓住,心底里涌现出来的是无奈的感叹。

落日黄昏,走在村街上,早春的风凉爽地吹来,袅袅的炊烟不断在小村上空升腾,为红色的晚霞增添了青灰色的云朵,吃过晚饭的村民也在大街上行走,见到我散步,就热情打招呼,询问我何时回来的,两只手握在一起的瞬间,我这才明白,我要寻找的就是记忆中那份不变的纯情。

小孩们见了我也不陌生,有叫三爷的,有唤三姥爷的,我竟然不知道都是谁家的孩子,询问过后才明白,那个时候他们的父亲,或是他们的母亲,不过是拖着鼻涕满街疯跑的小蛋子或是丫头片子。看见他们的笑脸,一种感叹迷失了我的双眸,人生苦短,岁月催人老啊!

我的脚步拖着我的躯体走向老宅。老宅还是本家的几位兄弟住着,并没有传给外人,只是老宅太老了,前后左右都布满了岁月的沧桑。最小的老弟占福眼角也爬满了皱纹,古铜色的脸膛都是欢欣。“三哥,回来一次不容易,多呆几天吧。”

“能多呆几天。”

老宅是八间房,大伯家搬走之后,东面的三间就是老叔家,中间的两间是二娘家,最西面的三间是四叔家,老宅的房后一条道相隔就是吵吵巴火的六婶家,六叔在我的记忆中只是一片模糊的影子,任我如何去回忆都无法清晰起来。看到中间的`两间房,我不仅想起了小脚二娘,也想起了二娘家的三位亲堂兄,他们的父亲和我的父亲是亲兄弟。生命的无常,谁都不知道什么时候走完生命的旅途。或许,黄昏的西天之上,三位兄长正注视着我们,正祝福着我们。

去塔河买车票,没有卧铺也就拖了一天,再次去塔河的时候,我就买了当天的火车票,我并没有在意明天就是春节后最后一个节日――二月二。到二姐家一看,二哥、三姐、四妹都在,这次的小聚会只缺少远在秦皇岛的小妹。晚餐很丰盛,猪头肉、猪耳朵、巧舌、猪蹄、猪尾巴,还有几样素菜,满满的一大桌子,人也是满满的一大桌子,没有凳子的只能站着,过节嘛,要的就是这个氛围。

刚做完手术的二姐夫精神不是很好,由于刀口的原因,不敢高声说话,也不敢大声笑,更不能吃得太多,影响排气,也不利于病情的恢复。家里人谁都没有告诉二姐夫,怕他承受不了更糟。二姐夫与大哥不同,大哥是医生,那年在哈医大二院做手术前,姜学海主任问道:“占学,怕死吗?”大哥笑了,姜学海告诉大哥:“好好活吧,你还有四年寿命。”后期在唐山肿瘤医院做化疗,大哥还笑嘻嘻地和医生探讨治疗方案,齐大夫笑着说:“刘院长,我看你不像癌症病人啊!”大哥打破了姜学海的预言,活了五年半。二姐夫的心态未必有大哥好,不告诉他也属于正常。

二哥家的新房坐落在村子的最东面,一条道相隔,再往东就是另一个大队了。二哥家门前的道南,有几株白杨,高高的树冠,枝条努力向上伸展着,一个很大的喜鹊窝修建在枝丫间,两只喜鹊“嘎嘎”叫着,不时飞进飞出。站在庭院,东官道一览无余,两三米高的黄土崖子的东面,最早是冯大脑袋家,想起冯大脑袋,我又一次想起顽劣的少年时代。

原本是一个自然村,一条道路相隔,就是红头和兰头之分,有了这条界线也就产生了矛盾。傍晚的东官道两侧就开始叫阵:“兰头后,脸皮厚,机关枪,打不透。”这是纯粹有地域特色的儿歌,谁是始作俑者已无关紧要,反正都是我们叫阵的最好武器,这还不算,我们手中的武器也是纷纷出手,子弹横飞。由于距离远,多半都是中途坠地,也有招呼到身上的,弄得抱头鼠窜,鬼哭神嚎。街上响起了吆喝声,战争才谢幕。两个村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到现在都想不明白,或许就是本位主义作祟吧!两个村的孩子的战争是否还在继续就不得而知了,因为大了的缘故,早已经退出江湖。后来,冯大脑袋当了本村的姑爷,相见时谈及此事也是相视一笑。孩子嘛,当不得真。

虽然有下一代甘愿服务也是觉得麻烦,那一天吃过早饭,三姐对我说:“去通江咱姐俩走路去。”“好啊!”于是,我们姐俩沿着村街向西走去,不断和村人打招呼,或者是笑骂几句。

走过石桥,走上赶牛道。顾名思义,赶牛道最原始的动机,就是为放牛娃放牛开辟的一条通道。都是土道,晴天扬灰,雨天泥泞难行。现在,赶牛道变成了林带,旁边的道路铺上一层石子,雨天也不会难行。

桥南就是大片的土地,路东叫横头子,路西叫西洼子,有其名也就必有其缘故。土地都是南北垄,为的就是增加光照的均匀。记得从村子到公路只有一条林带,公路的两侧也是光秃秃的,现在不仅多了一条林带,公路的两侧都是挺拔的白杨,高高的白杨树形成一条长廊,五米宽的水泥路被挤压,给人的感觉就是窄窄的一条。林带的作用就是防风固沙,减少土地的沙化。林带的两侧都是机耕道,便于耕作和收获,路面被各种车轮碾压得很光滑,阳光下泛着土灰色。

现代化交通工具的不断更新,那条羊肠小路早已经成为历史。我和三姐没有走公路,公路上车辆多噪音大,也不便于我们姐弟闲聊。我们选择第二条林带的南端,没有车辆,没有行人,只有我们姐弟二人不紧不慢地走着。

现在这个季节还早,田野还没有春整地,到处都是萧条的黄,此情此景也可以想象出去年的丰收景象。对乡下的男孩子来说,最美丽的田野只有两个季节,春天和秋天。对他们来说,这两个季节都是收获的季节,春天收获快乐,秋天收获硕果。

那个时候,南方迁徙的鸟儿铺天盖地,鸟儿在头上盘旋的时候可以遮蔽太阳,我们这些村娃瞄准的就是这些可怜的鸟儿。鸟儿的迁徙有季节性,也是我们最忙碌的季节,上学前,放学后都滞留在田野里,星期天更是不回家,早晨出去,拿一个饼子、几块咸菜,还有饮水,一整天都和鸟儿较劲,不但满足了童心,还可以改善伙食,只是不懂得这样的杀戮是一种不公平。记得几年前的那个季节,我走在田野上,那些鸟儿没有出现在我的视野里,我知道各种各样的网,使他们集体遇难,我梦中百鸟欢鸣的景象再也无法回归了。我在想,这个世界假如只有人类自己,是不是一种悲哀?

鼠是一种动物的总称,与鼠字有染的成语多半都是贬义词。贼眉鼠眼、抱头鼠窜、蛇鼠一窝……总的感觉这种动物就是害群之马,被列为四害之一也是罪有应得。秋天的田野是希望的田野,喜悦洒在每一位农民的脸上,老鼠也在这个时候开始不齿的盗窃行径,大肆掠夺农民的血汗,于是,我们开始袭击他们的家园。一把铁锹,一个口袋,我们在秋收后的田野四处乱窜,机警的眼睛搜寻它们的洞穴,无情的铁锹使它们狼狈而逃,它们的口粮成了鸡鸭鹅的供给。也能换一些好粮食,炒爆米花。冬季的乡村都是两顿饭,正在长身体的我们饿得发慌,爆米花是为了充饥。

希望的田野散文 篇2

曾几何时, 农村财务与会计工作徘徊在业界视野的边缘:“国际化”、“走出去”的讨论热火朝天之时, 相当部分行政村的会计工作没有账簿、没有统一科目设置、没有凭证票据;当企事业单位会计实务工作者为中高级职称、CPA或MPACC的证书再接再厉时, 大多数农村会计的文化程度为初中、高中甚至小学;在理论研究领域的前沿课题与各类论坛中, 包含我国大多数人口、面积辽阔、作用最为基础的农村, 被人提及的篇幅屈指可数……

当他们为人们所淡忘、忽视时, 希望悄然在这片田野中酝酿着。我国农村地区村级组织既要自主履行村务管理职能, 又要协助政府从事诸多行政管理工作。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 以及农村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村民自治活动在我国农村蓬勃发展起来。在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 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治理结构的一项重大改革。

农村集体经济财务是组成我国宏观经济体最基本的核算单位之一。农村村务治理改革的核心是村集体经济各种收支情况和资产资源的管理。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到本世纪初, 随着农村工业化与乡村城市化的推进, 农村集体资产规模日益扩大, 同时随着农村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村民财务维权意识日益增强。

此时, 村会计工作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地位尤显重要, 作用越来越大。加强农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是广大农民群众的强烈愿望, 是各级各部门的重要职责, 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明确要求, 是关系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头等大事。农村会计工作与财务管理不仅是一项艰巨的经济工作, 同时也是一项意义深远的政治工作, 是农村基层组织、思想、政权建设的需要。此时, 村集体财务治理开始施行会计集中办公、会计监理、村账乡 (镇) 代理、村钱乡 (镇) 双代理、会计委派制等财务治理模式机制。

2006年, 英山县试水村级财务委托代理服务;至2008年, 旧账清理、基础建账工作眉目已清;而后至今, 他们思考与实践着这一工作向纵深化、精细化方向发展的问题。在没有现成模式可照搬, 没有成熟经验可借鉴的条件下, 他们充实和扩展着“为村里做清楚账”的内涵, 将每个村的小账本与国库集中收付、财政总账、预算编制等财政资源综合对接相结合, 与管好用好国家的支农惠农资金相结合, 与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保值增值相结合, 从而带领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他们在一路尝试一路积累中, 让会计工作的价值和作用体现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程中, 闪现于我国经济发展统筹城乡, 破解城乡差距的时代潮流中。

希望的田野上 篇3

枸杞红了采摘工乐了

诺木洪地区的清晨,空气中散发着丝丝的清香。凌晨六点多,刚从梦中醒来的宗加镇上,从十里八乡赶来的枸杞采摘工把小小的街道围了个水泄不通。“今天我家的枸杞要进行第二茬采摘,需要六十个人,要去的人快点上这辆手扶拖拉机……”顿时,小镇的宁静被打破。从甘肃省赶来的枸杞采摘工马穆萨,好不容易挤上了手扶拖拉机,满足的笑容挂在他憨厚的脸上。

朝阳普照下的诺木洪地区的枸杞地里,到处是采摘工忙碌的身影。而在宗加镇,随处可见一顶顶搭起的帐房,这里也成了来自省内外采摘工们的临时家园。在诺木洪村的一片树林里,来自甘肃省广河县的枸杞采摘工马哈木们的帐房就搭建在这里。第一茬枸杞采摘已结束,第二茬采摘还没有开始,马哈木从甘肃带来的八十多名乡亲正在这里休息。男人们在聊天,女人们纳着鞋底,小孩在玩耍,一股乡间恬静的气息扑面而来。

在树荫下,记者与马哈木寒暄了起来,他娓娓地向记者道来他成为枸杞采摘工的经历:“2008年,我到诺木洪地区找亲戚,在这里采摘了一个多月的枸杞,收入了两千多元。去年,我们来了六十多人,采摘了两个多月,每人收入了近五千元。今年,我们村又有八十多人来这里寻‘光阴’(意为挣钱),而我们甘肃省可能来了两千多人的枸杞采摘工。枸杞采摘活不重而收入好,我们有的家庭来了三、四个人,这样在两、三个月的采摘期,一个家庭就有了一笔可观的收入。”

时至中午,从河南省濮阳县来的枸杞采摘工们正在地头吃着莴笋炒菜,就着馒头,很快,一顿简单的中午饭就结束了,喝了两口水后,他们又走进了枸杞林开始劳作。来自香日德镇的十四岁藏族小女孩久毛措利用暑假跟着母亲银措也来采摘枸杞,别看她岁数不大,但手底下动作却很麻利。不一会,她就摘满了一小桶枸杞,黑里透红的小脸显得那样地动人。

“我们有的人一天可以摘一百多斤枸杞,摘一斤枸杞可以拿到一元左右的采摘费,这样有的人一天就能挣一张红版(意为一百元人民币),而且钱可以当天就能拿到。”银措笑着说。“阿妈,我这几天也挣了好几张红版吧!回去,你要给我买个新书包,还要给我买身新衣服……”久毛措向母亲要求。“好的好的。”听到母亲肯定的回答,久毛措采摘的劲头更足了。

枸杞红了,采摘工乐了,随之而来的是当地乡镇经济也火了。从八月至十月,平时只有两千多人的宗加镇却涌进了近万人。一时间,这里蔬菜店的生意火了,当地新开的小宾馆客房满了,到饭馆吃饭的人多了,当地农牧民们做起小生意的人多了,小集镇的人气旺了……

枸杞红了农民笑了

宗加镇诺木洪村的王生昌老汉今年种植的十八亩枸杞已经进行了第一茬采摘,8月23日,他的枸杞准备进行第二茬采摘。一大早,他请了八十多名采摘工前来采摘枸杞,同时,急性子的王生昌老汉立马把家人也发动了起来,老伴负责晾晒枸杞,弟弟负责枸杞的过秤,儿子负责枸杞的拉运,自己则理所当然地成了总指挥。

“这颗树的枸杞还没有采摘,过来一个人摘一下,老伴,快点把这些枸杞晾晒上…… ”王生昌老汉的身影一会儿出现在自家的地头,一会儿又出现在了晾晒场上。当忙里偷闲地在枸杞树下抽上一支烟时,王生昌老汉的眼睛还是紧紧地盯着给他带来发家致富希望的那些“小红果”。

在王生昌老汉的枸杞地里,记者与他拉起了家常:“种枸杞比种小麦那个合算,得实惠多?”“过去我们种地是老三样——小麦、青稞、油菜,一亩地的收入满打满算也就一千多元,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我从2008年在政府引导下开始种枸杞,今年我的枸杞树开始进入盛果期,一亩地可以采摘干果400斤左右,一斤干果家门口的收购价就是24元,这样一亩地就可以收入8000多元,刨去各种开支,我的18亩地的纯收入也很可观。”王生昌老汉滔滔不绝,“俗话说,‘人勤地不懒’,种枸杞人就得要勤快,要及时给枸杞苗抹芽、剪枝、施肥等,只要这些措施得当,枸杞收入不亏人。当我们老百姓把钱装到了口袋里时,那就是得到了实惠。”

赵元吉,诺木洪村村委会主任,对村里发展枸杞产业他有自己的一套独特见解。“我们村有165户700多人,2600多亩耕地,过去村民们到诺木洪农场打工,看到人家通过种枸杞个个发了家,许多人在西宁买了房子,像候鸟一样冬天飞到西宁,夏天回来种枸杞。看到这些,村民们个个眼热得不行,现在我们村的耕地全部都种了枸杞,还有许多人从农场承包了地专门种枸杞。”赵元吉说,“过去许多人农闲了就是打麻将、晒太阳,现在村民是起得比鸟早,睡的比鸟晚,整天在枸杞地里忙碌着,但当一张张“红版”装进口袋时,村民们种枸杞的劲头就更大了。而且州、县政府对我们种植枸杞的支持力度很大,给每颗枸杞苗补助1.15元,州农牧局、农科所的有关专家还到田间地头无偿给我们做技术指导,解除了我们的后顾之忧。我们村许多人开始谋划,把钱攒足了就在县城买套房子,也过过城里人的生活。”美好的心愿,陶醉了村民,也醉了我们。

哈西娃村,是一个全部由蒙古族群众组成的纯牧业村,千百年来,他们一直演绎着祖辈们逐水草而牧的生活。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2008年,该村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村委会主任温国忠从诺木洪农场承包了34亩地开始种枸杞,当年就从枸杞种植中收回了投资。2009年,“狡诈”的温国忠想了一个“诡计”,他决定把他承包的34亩地转让给别人,他请了村里的许多人帮他丈量土地,当牧民们亲眼看到,温国忠通过枸杞地的转让,轻松地就赚了十几万块钱时,他们坚定了一个信念:“要向温国忠学习,走出大草原,承包土地来种植枸杞,达到致富的目的。”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2009年,这个牧业村的许多牧民把牛羊和草场承包给别的牧民,他们自己承包了农场的613亩土地种枸杞,今年枸杞种植规模则达到了1713亩,41户牧民中有近30户出来种枸杞。温国忠板着手指头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家如果有400只羊,一年的羊羔和羊毛等各种收入也就是5万元左右,而人每天都要围在羊屁股后面转,一天也不能得闲;如果承包十几亩地种枸杞,一年的收入可以达到6.7万元,人只忙7个月,剩余的时间还可以干点别的事情,增加收入。而那十几户放牧的牧民由于扩大了放牧规模,从中也得到了实惠,这样真是达到了双赢。”

宗加镇党委副书记唐以华告诉记者,近年来,宗加镇进一步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依托当地有利的自然地理条件,大力引导农牧民发展枸杞产业。该镇从2007年开始把种枸杞以扶贫项目推广,到今年已经达到1万多亩的规模,加之诺木洪农场大约有近5万亩的枸杞种植,这一地区枸杞种植面积达到了6万亩,这一新兴产业对农民增收、脱贫致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枸杞红了产业活了

地处柴达木盆地东南部的都兰县是海西州的农牧业生产大县,具有土地面积大、自然资源丰富、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地表及地下水资源相对比较丰富等特点。独具特色的高原大陆性气候使得都兰县诺木洪地区的枸杞鲜果玲珑剔透,红艳欲滴,状似红宝石,色红粒大,果实卵圆形,籽少肉厚,大小均匀,无碎果,无霉变,无杂质,成为枸杞中的上乘佳品。

酒香不怕巷子深。诺木洪枸杞以其优良的品质,吸引着省内外的客商前来收购、设立加工厂。在诺木洪枸杞合作社的烘干一分厂,工人们正在头顶烈日紧张地烘干收购的枸杞,已烘干的枸杞也晾晒了一院子,一片殷红向人们展示着今年大丰收的景象。

谈起诺木洪地区枸杞的品质,从宁夏来的客商薛军赞不绝口:“诺木洪枸杞与宁夏枸杞比起来,具有个大、肉厚、糖分高、口感好、无污染的特点。今年宁夏地区的枸杞收购价只有19元左右,而诺木洪的枸杞收购价则达到了24元左右,从中不难看出,诺木洪枸杞堪称是枸杞中的上品。”

六年前,薛军来诺木洪地区旅游,当他看到这一地区枸杞独特的优势时,精明的他抓住了商机。投资数百万元,进行枸杞的收购加工。“现在我每天能收购枸杞十几吨,一年达到几百吨。进行简单的初加工后,主要向天津发货。” 薛军告诉记者,“我想要做大诺木洪地区枸杞产业,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扩大枸杞种植规模,大力引进一批有实力的企业前来进行枸杞的精深加工,全力打造无污染的有机枸杞品牌。”

如今的诺木洪地区,已经有了大大小小的数十家枸杞烘干厂,招商引资进来的青海大雪山实业有限公司和都兰县合华农牧开发有限公司也正在进行土地平整、厂区建设等前期工作,准备大干一场。在宗加镇的香乐村,总投资240多万元、占地730亩的枸杞苗圃已经建立了起来,1700多万株枸杞苗已培育成功,正在茁壮生长,为当地大力发展枸杞产业提供苗木支撑。

都兰县县长哈斯巴图在接受采访时,为记者描绘了这样一幅蓝图:“现在,都兰县枸杞种植规模已达12万亩。今后,我县将全力打造‘一红’、‘一黄’、‘一绿’,即发展枸杞、马铃薯、蔬菜产业,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按照以水定地,科学规划,集中连片的原则,使枸杞种植规模达到40万亩;同时,积极引进一批有实力的大企业前来都兰从事枸杞产业的精深加工,进一步延伸枸杞产业链,从而全力向枸杞大县迈进。”

希望的田野作文 篇4

意志在艰难和困苦中坚强,挫折在顽强和拼搏中茁壮,思想在徘徊和热情中成熟。

金色的夕阳令人陶醉,然而那却意味着一天的完结;玫瑰色香俱全,然而那却意味着采摘时被刺出鲜血;昙花固然美丽迷人,然而却意味着片刻后的凋谢。万事万物都不完美,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陷。

风依然很大,雨依然漫天飞舞,坐在座位旁,向窗外望去,无意中发现了两只蝴蝶跌入了一潭泥水里,一只退却了,绝望了,被污水淹死了,而另一只微微颤抖着翅膀,同艰难困苦做斗争,最终爬出了污水,得救了。这一切启示我:生命的美不在于过着虚荣的生活,而在于同艰难困苦作斗争的勇气和决心,以非凡的生命向命运挑战,我要做第二只蝴蝶。

不要总是叹息心痛,不如在已经拥有的草地上采撷些许新绿,把握现在不再错过。现在的我们,留恋于一时的欢乐中,竟忘了前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漫漫人生路,需要我们认真的去翻阅,细细地去咀嚼,也许前一刻,我们是阅览观画的读者,而后一刻,却成了书中主角、画中人物了,于是处处美丽。

我成功是因为我自信,我知道成功背后有许多泪水和汗水,我也懂得梅花香自苦寒来,人生有太多太多的梦想,而我们有太多太多的……要想把梦想变成永恒的美丽,需要我们付出艰辛,我将会朝着我的梦追下去。现在如此,将来也如此。泪水带给我们的只是伤,只是痛,只是希望后的失望,失望后的绝望。高三,教会了我很多,明白用汗水去换取一切,而不是泪水,也许我们面对了,承受了,才能够成为我们自己,我们才会心安,才会面对人生路上更大考验。

“田野”的希望作文 篇5

热烈

在希望的田野上,映入眼帘的是如火如荼的一望无际的红色画卷,它代表着热烈、奔放、激情澎湃。它使人啥然显现对成功火一般的追求与向往,是在“寒风刺骨”、“鹅毛大雪”的黑暗世界中。冰冻的心渴望被融化,成为源远流长的溪流:水冲刷心灵的污迹,敲打自信的歌,催人奋起,激人博发,他使你------山成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悠扬

在希望的田野上,荡漾着响彻云霄的笛声,那声音婉转而奔放,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最终是永远的大彻大悟。他使你心中波澜起伏,拍打着心灵两侧的“悬崖峭壁“无可畏惧,勇往直前……

面对

在希望的田野上,搭起的是一座座经历风雨后的彩虹,弯着腰,拱着身子在那无边的尽头,托起自信的玉盘。红黄绿、青蓝紫,各色应有尽有,在单调乏味又略带几分木纳的空中,在暗淡无光的内心深处,谱写了光辉的“铿锵玫瑰”让花香与灿烂荡漾心田……

接受

在希望的田野上,是一幅绿的透亮,绿得如无瑕翡翠的西洋画。闪,是绿色的;谁是绿色的;草是绿色的。一切是无然之色。绿的那么鲜明,它使人的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服贴,三万六千个毛孔,想吃了人参果,无孔不畅快。清新与自然驱走了郁闷与沉重,绿点燃了内心的航向……

行走在希望的田野上 篇6

为延续2016年上半年举办的第一期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田野调查业务骨干培训班的成功做法,提高非遗保护工作人员的田野调查、影像采集和报告编写能力,为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重点调查奠定基础,11月29日,2016年第二期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业务骨干培训在云龙县开班。

云南省文化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杨德聪,大理州文体局副书记李建华,中共云龙县委书记段冬梅,中共云龙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伯川,云龙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李瑞杰,省文化厅非遗处处长蔡永辉,省非遗保护中心主任尹家玉等领导、授课专家以及来自16个州市的180余名参训学员出席开班仪式。

此次培训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田野调查、申报材料撰写、申报片拍摄和档案数据库建设为主要内容,选取了诺邓火腿制作技艺(传统技艺)、白族舞蹈“力格高”(传统舞蹈)、白族吹吹腔(传统戏剧)三个项目作为田野调查培训示范点。以项目为依托,以州市为范围组成项目组。采取集中学习、分组进村入户、再集中分享成果的方式,将理论讲授与实践紧密结合,旨在提高非遗保护工作人员的田野调查、影像采集和报告编写能力,提升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水平。

进村

云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编审孙敏、云南省非遗保护中心研究馆员胡荣梅、云南省非遗保护中心三级录音师梁跃敏分别以田野调查方法、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建设与管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采集录音技巧为主题,给学员集中授课。

集中授课后,根据培训分组安排,来自丽江市、普洱市、玉溪市、曲靖市、迪庆州五个州市的参训学员及大理州部分县市的学员参加传统技艺类项目(诺邓火腿制作技艺、井盐制作技艺)的田野调查培训。传统技艺组结合前期调查诺邓火腿制作技艺、井盐制作技艺两个非遗项目的实际情况,并在了解地州参训学员的人员构成及设备配备的基础上,进驻项目所在地诺邓村与当地村民同吃、同住,开展田野调查。

由于诺邓村属典型的山地地形,车辆无法进入村内,于是便在诺邓村上演了一幅“马驮人背”的景象。传统技艺组不仅调查了井盐、火腿制作技艺的工艺流程,还注重深入挖掘项目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探讨盐马古道与诺邓井盐兴衰变迁的渊源关系。在影像资料采录上,采取了“外景主持”的方法,使专题片更显生动,用自己独特的方法讲好诺邓故事。

吹吹腔

大理、怒江、楚雄、西双版纳、德宏、保山等6个州市的47名学员及省非遗保护中心8名教员组成的田野调查组进驻云龙县功果桥镇,围绕“白族吹吹腔”项目开展为期5天的田野调查及相关专业技能培训。

白族吹吹腔又名“吹腔”、“唢呐戏”,是流传于大理州云龙、大理、洱源、鹤庆、剑川等地的一个古老戏曲剧种,尤以云龙县功果桥镇保存最为丰富和完整。吹吹腔演出活动与白族的宗教信仰和民俗活动有着重要联系,自古以民间业余剧团的传承为主。由于传统戏剧类项目内容丰富、覆盖面广,各州市学员从自身实际出发,分工合作,对白族吹吹腔的历史渊源、演出习俗、行当划分、表演程式与身段、音乐与唱腔、舞台陈设、戏剧服饰、乐器、道具、剧本、唱词及传承情况、保护措施等方方面面进行了调查了解。如,怒江州民俗类非遗项目丰富,在本次调查中,以白族吹吹腔请戏神、敬本主、谢戏神等系列演出习俗为切入点开展调查,掌握了一定的调查方法及数字化采录经验。楚雄、德宏、保山的学员在调查过程中注重举一反三,将彝剧、傣剧、皮影戏等项目的田野调查经验与白族吹吹腔田野调查相结合,在实?`中不断反思,不断进步。

人的舞

昆明、红河、文山、昭通、临沧五个州市及大理州的部分学员参与了白族舞蹈“力格高”组的田野调查。“力格高”亦称“力格歌”,汉语译为“人的舞”,是一种白族民众的自娱性舞蹈,主要流传在大理州云龙县,以及洱源县和永平县的山区白族聚居村寨,或白族和彝族杂居的地区,在云龙县的宝丰乡、关坪乡、长新乡、检槽乡、功果桥镇和诺邓镇,都有自发跳“力格高”的群众组织。调查组经过综合考虑,选取宝丰乡和关坪乡为主要调查点开展培训。为了更科学、准确、全面地记录力格高的动作套路,学员们不仅认真听取了我省传统舞蹈类非遗专家曹天明老师的教学,学习如何用规范的专业术语记录舞蹈动作,还向传承人和当地文化站工作人员学跳力格高,通过亲身体验,品味力格高的动作韵律和风格特征。调查期间,一位年近80的老奶奶主动走到摄像机前跳起了力格高,古朴大方的舞蹈动作让学员赞叹不已,更为宝丰白族群众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和自豪倍感钦佩。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田野调查是近距离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宝贵机会,也是与民间艺人“心换心”的过程,学员们在调查过程中与传承人建立了深厚情谊,为云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所吸引,为民间艺人的坚守而感动,更深深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这份职业的光荣崇高与任重道远。

成果交流

2016年12月5日,各调查组从田野调查地返回云龙县城,开展调查情况汇报和经验交流,分享调查成果。省非遗保护中心主任尹家玉、省非遗保护中心研究馆员胡荣梅、省文化厅非遗处副处长董艳玲先后介绍了三个组的调查学习情况,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了调查成果。来自十六个州市的学员代表纷纷上台发言,交流心得体会,为下一步的培训开展献计献策。

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赵自庄、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苏保华先后发言,指出此次培训在组织工作、调查方法及成果呈现上均有很大提高。调查视野开阔,深入细致,不仅有所收获,也让非遗工作者的心靠得更近。大理州文化体育局调研员、副局长杨建宇也来到现场,发出了“走近非遗真好”的感叹。

田野调查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工作,也是每一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必备的基本技能。从基本功抓起,从基层抓起,从每一位保护工作者抓起,是解决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人员匮乏、专业能力薄弱、人才队伍不稳定等诸多问题的根本途径。

2001年,中国的昆曲艺术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得到迅速普及,并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巨大浪潮。如今,“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我国第30个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非遗项目。这令所有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者们备受鼓舞。

希望,在田野上 篇7

蓦然回首2008, 南方冰雪成灾, 拉萨“藏独”骚乱, 火炬传递被扰, 汶川地震惊天, 北京奥运成功, “神七”大显雄威……艰难, 悲伤, 振奋, 辉煌, 跌宕起伏的心潮, 伴着我们在严峻的考验中度过每一个浸着血和汗的日夜。

常言道“秋风萧瑟”。的确, 突如其来的全球金融风暴和经济危机的冲击, 给原本是暖秋的2008秋末平添了几多寒意, 扰乱了人们品赏金秋的心绪。然而, 透过这肃杀的气氛, 却有一阵阵春风般的温暖向我们迎面扑来, 沁人心脾。

十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重大原则和各项措施, 特别强调了在城乡一体化的背景下解决三农问题。在全会通过的决定中明确指出,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必须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 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要繁荣发展农村文化、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促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加强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强化农村社会管理。其后, 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医改征求意见稿》也从农村三级卫生网络的建设、科学制定基层卫生机构和各级医院建设及设备配置标准、改善城乡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待遇等多方面, 提出了强化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具体意见。十一月下旬又传来好消息: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民生工程被列为中国今年新增投资的重要领域, 国家安排专项投资48亿元, 用于支持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聆听着中南海传来的声音, 我们仿佛看到一座座功能齐全的新型卫生院在边远的乡镇拔地而起, 一批批乡村医生精神饱满地走村串户防病治病, 医学院来的老教授面对着基层医生倾心传授毕生经验……随着以新农合建设为标志的农村卫生事业迅猛发展, 农村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日益健全, 农民将逐步得到安全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这一切, 使我们不由得要对长期战斗在农村基层贡献自己智慧和汗水的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道一声:新年好, 你们辛苦了!

2009年, 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将迎来新的契机, 沉甸甸的担子落在了你们的肩上。作为多年来为你们服务的医学科技期刊编辑, 我们也将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提高杂志的质量, 继续当好你们的后援团队。你们可以看到, 中国乡村医药杂志的封面样式和版式设计焕然一新, 纸张、印刷质量明显改观;栏目设置调整后简洁明了, 不同学科的文章按专题分期相对集中发表, 更便于大家在同一平台上相互学习交流;更多的医学专家来到我们中间传授他们的宝贵临床经验, 带来医学科技发展的最新信息, 帮大家答疑解惑;在专家审稿团队的支持和指导下, 本刊发表的论文专业水平和质量将进一步提高。总之, “注重质量, 内外兼修”是我们的工作要旨, 诚心诚意为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服务, 做城乡基层医疗卫生工作者的助手与挚友, 将是我们永远的努力方向。

“奔小康, 要健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催人奋进。让我们共同努力, 为在广阔大地上辛勤劳作的父老乡亲建起牢靠的健康屏障, 和他们一起洒下汗水, 播种希望, 收获美好的理想。

在希望的田野上 篇8

七月,迎来了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生日。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9周年,北京市档案局(馆)举行了“学经验、强作风、促发展”主题党日活动。组织新党员入党宣誓、老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凝视着鲜红的党旗,领悟镰刀和斧头的深刻含义,让心灵接受红色的洗礼,不仅增强了党员的责任意识,而且使档案工作者进一步感受到了对党、对人民、对历史负责的重要使命,坚定了更好地为首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服务的信念。

近年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为加强新农村档案工作,北京市档案局(馆)把建好档案、服务“三农”作为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开展了村级档案规范化管理,认真指导村级建档工作,积极开发农村档案资源共享系统,为实现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发挥重要作用。乡镇是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重要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加强和健全乡镇档案工作是做好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关键。《论乡镇档案部门在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乡镇档案工作的发展对策研究》两篇文章论述了乡镇档案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发展对策。同时,档案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服务是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重点之一。搞好村级组织换届选举,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农村基层领导班子整体素质的重要工作,是保证农村党员群众行使民主权利、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途径。《高度重视农村换届选举过程中档案的移交归档工作》一文为我们解决农村换届选举工作中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系列建议。

七月,炎炎夏日,捧一杯香茗,随手翻开本期的“京城茶座”,《消失的北京游乐园》、《鲁迅在京旧影寻踪》、《大栅栏》等文章将带你重温童年的快乐和梦想,去寻访名人的历史足迹,感受北京胡同文化的历史底蕴。

在希望的田野上作文 篇9

这么明媚的春光,不身临其境去品味一下,太可惜了。我夹上一本书。踏着轻盈的步子,在校园的水泥路上漫步,可真称得上是一种惬意的享受。

碧空是那么蓝,蓝得那么可爱。远处,一大片白云镀着金边.轻轻地飘过来。蓝白相互映衬,宛如一条小姑娘蓝白相间的花裙子,煞是好看。不远的地方.一两只小鸟在高空快活地飞来飞去.不时送来一阵悦耳动听的歌声,把碧空衬得更加深远,更加广袤。

头顶上是一片绿的海洋。层层绿叶中间,偶尔横出几条粗黑的树枝,把嫩叶映衬得更加娇嫩动人。金色的阳光洒在上面.嫩叶更显得翠绿欲滴了。还真得感谢那“似剪刀”的二月春风哦!

柔柔的微风迎面拂来,轻轻地,像母亲的手在抚摸着你。一种奇妙的感觉涌上我的心头,偶有一绺头发滑下来,也不忍心把它拨上去……

身后仿佛有轻轻的脚步声,像下小雨似的。我不由得转过头,没看见人,却看到了久违的桃花!啊!那是故乡的桃花林。一小片,夹杂在绿树丛林当中,嫩叶和粉红的花瓣互不谦让,似在媲美,然而这恰恰又构成了一幅最美的画。一阵微风吹来,花瓣楚楚欲动,不一会儿便纷纷落下,似一阵花雨。此刻,“片片桃花雨后娇”,也就成了“片片桃花风中娇”了。

又一阵微风迎面拂来,隐约送来一串银铃般的笑声。循声望去,只见花园里一阵红红绿绿的动,似有人在表演什么。再走近一看,原来是一群七年级的学弟学妹们正在表演英语对话。其中有个小女孩特别引入注目:着一件鲜艳的黄上衣,格子裤,红皮鞋,乌黑的齐耳短发。此刻她正用手比划着什么,脸上的表情,既认真又不乏天真。其他的个个都是一本正经,正细心聆听。夕阳的余晖照在他们恬静的脸上,花花绿绿的衣服上,闪出一道道彩色的光环。好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不知不觉就踏进了花园。嗬!花园竟一派新气象,与昨日迥然不同。高大挺拔的柳杉,此时正威武地耸立着,树上多了一个个辞旧迎新的绿点;往日墨绿的桂花树,此刻正披红戴绿,显得婆娑多姿;特别是那棵参天古樟,更是英姿焕发,越发显得葱茂了。紫罗兰抖擞地挺立着,一簇簇,就像迎接远客的卫士;玫瑰和月季正悄悄地抽出暗红色的新芽,它们似乎又多了几个花苞。

柳杉后突地冒出了一个低头看书的小鬼。她两手托着书,眼睛一刻不眨地盯着课本,连清脆的鸟叫都没有听到;花园的栏杆上坐着两个背对背的九年级学生,她们正小声地读着英语,生怕影响他人,连说话也是轻轻地嘀咕;离她们不远的地方有三个七年级的同学,也都在全神贯注地看书。她们看一会儿,又托腮思考一下,像在思索一道难题,又像在琢磨以后该如何更好地学习。

夕阳已西下,晚霞把大地上的一切都染成了金色,我不得不离开花园。走了不远,“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又一幅清晰的画卷映入眼帘。在宽阔的草坪中央,用铝制柱子围成的亮晶的围子边,两三个学生正在欢快地交谈着。她们都拿着书,看那认真的样子,一定在讨论一道问题吧?她们面向围子里面,那里有金黄色的小花,巨大的书群立体图和地球模型。“飞向明天”四银光闪闪的大字正在小阶梯上向她们微笑……

随笔田野里带来的希望 篇10

初到亲戚家,我还是有点不情愿的。简陋的农家小屋,几口牲畜,还有一望无际的麦田。我不明白父母为什么要让我来这里体验生活,滚沸的阳光把大地烤得炽热,空气里流动着炎热的气浪。

在那金黄的稻田里,有时会看到一个稚嫩的身影,那是亲戚家的孩子,明年就要考高中了。终日生活在阳光下,他原本白皙的脸变得黝黑起来,帮父母干活,也练得他手上起了小茧子。

“你要考哪个中学?”在一个午后,我好奇地问了他一句。他那明亮的大眼睛里泛着光,一口带着乡音的普通话传入我的耳朵,“我要考平度一中。”阳光这时恰好透过玻璃窗洒在他脸上,一瞬间他好像更成熟稳重了。“啊?”我不由的吃惊起来,一个农村娃子怎么可能考上呢?“我听爸妈说你学习很好,你有什么秘诀,透露给我听听。”他摇了摇头,拉着我的手来到了他的房间。来到他的房间,我更吃惊了,不足几平米的房子里,只有一张小床,和一套不正规的桌椅,床上放着一个打着补丁的.书包,还有一件洗的发白了的校服。墙上贴满了奖状,像油漆一样把破旧的墙皮又补了一遍。真是太令人难以置信了,我瞪大眼睛张大嘴巴,半天合不拢嘴。他的窗很大,正好可以有充足的阳光,阳光照在奖状上金灿灿的,发出一股香味。我的心突突的跳着,惊讶之情已经不能用语言来形容了。想到自己家里堆得像小山一样的辅导书,还没有考到最好,我更是自愧不如。“你是怎么学习好的?”我紧紧握着他的手,怀着恳求的目光。“我……我也就是努力学罢了,没有什么秘密武器。”他被我问的不知所措,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从那明亮的眼睛里,我似乎看到了他远大的希望。

夜已经很深了,我放下书本,打了一个打哈欠准备睡觉了。“你怎么还不睡啊?”我强睁开眼睛,迷迷糊糊的来到他身边,拍拍他的肩膀,关切的问道。“你先睡吧!我待会再睡。”他握着笔飞快地写着字,泛黄的本子里密密麻麻的爬满了字,他瞪大的眼睛像箭一样射向书本,在微弱的灯光下,似乎更有神了……

在希望的田野上 篇11

原财政部纪检组组长、党组成员、中国财政摄影家协会主席贺邦靖与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邓维出席开幕式并致辞。贺邦靖强调影展以《在希望的田野上》为题,组织动员全国财政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用自己拍摄的摄影作品,真实记录、形象展现了财政支农工作的历史进程与财政人心系“三农”、理财为民的精神风貌。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邓维指出,本届影展具有三大亮点和特色:一是紧扣“三农”主题,较为全面、系统地梳理并再现了财政支农的各项工作成就和整体进程;二是大量釆用多图组合的表现手法,并配有详实的图说文字和数据,准确解读了国家的大政方针;三是全部作品源于财政干部之手。

本届影展共收到全国各地财政部门800多名作者报送的11000多幅作品。经影展评委会评选,共有303件作品入选展览,其中85件作品分获金、银、铜质收藏作品和优秀作品奖。展会举办的同时,中国财政摄影家协会组织召开了第二届“财政与摄影”研讨会。

据悉,原陕西省委书记安启元、原陕西省委副书记范肖梅、陕西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主任方玮峰以及西安、杨凌等地的部分领导应邀出席影展开幕式并为获奖作者颁奖。财政部教科文司、经济建设司、农业司、社会保障司、金融司、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6家指导单位和杨凌示范区管委会、中国农业产业发展基金等机构代表出席了开幕式。

希望的田野散文 篇12

项目名称:2015年米兰世界博览会中国国家馆

设计单位: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与Studio Link-Arc工作室

地点:意大利米兰

建筑面积:4590平方米

完成时间:2015年5月

_缘起:具有中国典型农业文明特征的田野

中国是世界农业文明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 也是世界农作物起源的中心地之一, 拥有灿烂而悠久的农耕文明和农业文化。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天、地、人、和”深刻影响着农业生产, 其形成的“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 也成为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这一价值观, 契合了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趋势。中国馆的主题为“希望的田野, 生命的源泉”, 旨在展现中国有效利用资源, 保障粮食安全, 提供充足、健康、优质食品的不懈努力以及对未来发展的展望。“田野”是粮食和食品的来源, 是人类繁衍生息的生命之源。“希望”是期待与展望。“生命的源泉”则揭示了粮食、食物与人类生存繁衍的密切联系。中国馆围绕与世界可持续发展方向相一致的“天、地、人、和”的思想理念, 通过建筑设计、建筑技术、建筑空间等, 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过去、呈现了中国的现在、描绘了中国的未来。

谈起中国馆的设计, 设计方之一、北京清尚建筑设计研究院的副院长宋捷称:“最大的特点是艺术性强。同时, 新颖的建筑形式和创新的建筑材料也提高了中国馆的表现力。”在中国馆前区, 有约1000平方米的室外园林景观。那是一片具有中国典型农业文明特征的田野。作物和植物密布的田野上, 镶嵌着具有舞台功能的先农坛、具有舞台背景功能的故宫红墙、具有疏散功能的背景胡同、具有主通道功能的意象江河等。这些景观元素与群山型的建筑相呼应, 呈现出一片壮阔的中国大地景观。

_构想:建筑希望田野上的一片“麦浪”

中国人依天、地与智慧, 创造出符合中国气候特征、地理地貌和文化伦理的传统建筑结构和形态, 这一形态在世界建筑艺术中独树一帜。中国馆吸收中国传统建筑中具有高度民族性和辨识度的结构和形态, 结合现代 (现代装修效果) 技术, 形成了具有强烈中国传统建筑意象的中国馆形象。

中国馆以“天、地、人、和”为设计原点, 凝练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农业文明与民族希望。主建筑正立面, 是整个建筑流线最高潮的部分——高耸的胶合木结构屋架, 宛如“群山”造型。中国馆的建筑外形提取了传统歇山式屋顶的造型元素, 从空中看, 如同希望田野上的一片“麦浪”;从正面看, 如同自然山水的天际线;从背面看, 又像是城市的天际线。设计师采用木质结构, 与中国传统的抬梁式景观设计颇为形似。主结构上盖着PVC防水层, 并由遮阳竹板支撑, 最上层是由竹条拼接的遮阳表皮。屋顶采用具有中国象征意义的竹编材料覆盖, 在意大利灿烂阳光的照射下, 折射出金色的光彩。对应米兰的日照轨迹, 屋顶竹编面材通过传统编制工艺选择不同的透光率, 将自然采光引入室内, 满足照明要求, 降低能耗, 大幅度降低材料成本, 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在希望的田野上500字作文 篇13

如果说你的梦想离奇古怪,我的则让你大跌眼镜。我的梦想是当农民。在我眼里是个即普通又骄傲的职业。

我是个在农村长大的孩子,从小看着那垂直的瓜田,看着油绿的蔬菜而长大。我家后面有一棵树,听爷爷说,这棵树在我出生的那天,就开满了淡黄色的小花,我的哭声就沉浸在花香里,这些回忆都在我心中不可泯灭。花开花落,花落花开。花开了三年,也落了三年。我也三岁了,我回到了城市,会到了没有花香,没有田野的地方。可那‘冷酷’的水泥,也没有泯灭心中的梦想。

每当回家,我都会出神的望着田野,那里有着我儿时的理想,还有哪棵高大而魁梧的树和那淡淡的清香,我都多想把它带走,随着我的记忆留在城市。可……不能……

飞吧梦想,飞吧梦想,随着泥土的希望飞到异国他乡,随着我的记忆飞翔

在希望的田野上读后感550字 篇14

一个人要想幸福地生活,他必须有所期盼,期盼着未来日子中的愿景,这是人幸福生活的源泉。同样,一位教师如何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呢?我想,就是在成绩面前永不自满,期盼着自己能做出更大的成绩,这就是希望,这种希望就是工作不断改进的动力。

用不同的角度看待教学工作,你就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果。如果你把教学工作程式化为传授知识,简单化为在讲台上讲课,那么你的工作将会变得枯燥无味,你的教学生生涯将会变得平淡无奇,你充其量是一个“合格”的教书匠。如果你终生从事教育的话,你的一辈子将会有无尽的等待,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假,等待着退休。你生命的颜色注定是灰色的。这时,你就会同当官的比权力,同商人比金钱,同农民比自在。那么,最终,一辈子的结论是:下辈子绝不当老师。

让我们换一个角度来审视教学工作,教学工作的本质是人与人的交流,是世界上最富创造性的工作。如果你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教学就是不断提高自己修养的过程。并把这些经验形成文字,这时你就会发现教学工作充满了乐趣。尤其是在你在教师节收到你现在的学生和已往学生的问候之时。设想许多年以后,当你桃李满天下之时,当你功成名就之时,你一辈子的结论是:下辈子我还要当教师。

希望的田野散文 篇15

一、基本情况

幸勤农机合作社位于七琴镇东郭村, 该村80%的青壮年劳力在福建水头从事石材企业。以前由于劳力严重不足, 该村不少土地只种一季稻, 甚至撂荒。2009年, 合作社理事长邓冬孙和邓牛根等人瞄准时机, 承包了这些土地, 依靠国家购机补贴政策扶持, 购买了插秧机、联合收割机等机具, 成立合作社, 当年就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带动了很多人种粮、购机的积极性, 土地也得到升值。

该社按照《合作社法》要求, 成立了理事会、监事会, 办全了组织机构代码、工商、税务等三证照, 建立了工作和财务管理等制度, 并全部张贴上墙。目前该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 现有社员63人, 均以实物形式入股, 现有联合收割机25台、插秧机11台、手拖38台、耕整机143台及其他设备, 固定资产原值达192.44万元。该社2011年开展农机作业面积30600亩, 其中机耕10000亩、机插1800亩、机收16500亩, 植保作业2300亩, 总收入274万元, 实现利润121.86万元。因成效显著, 2009年被县农机局评为“先进农机合作社”, 2010年被市农机局评为“标兵农机合作社”, 喜获插秧机一台。

二、运作模式

实行集中管理、分散经营、工资与效益挂钩的原则, 把所有的社员分成五个组:机耕组、机收组、机插组、维修组、财务组。各组指派了负责人, 明确了业务。

(一) 坚持六统一, 规范高效运转

一是统一联系业务。合作社与缺机农户签订长期合作协议, 机耕、插秧、收割全过程承包。农忙时节, 合作社还派出专人到周边地区跨村跨镇联系业务, 再分派给社员。

二是统一采购农机物资。合作社根据现有农机具的情况以及社员的需求, 统一采购柴油、配件, 供应本社社员, 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 方便了社员。

三是统一作业价格。由合作社统一制订机耕、机插、机收等作业价格, 统一标准核算成本, 大家严格遵守。

四是统一调配。由于农户种植水稻品种不同, 栽插等作业进度不一, 造成机具作业“忙闲”不均, 合作社就及时掌握各地作业信息, 合理调配各种机械, 抢占了农时, 提高了机具使用效率, 增加了收入。

五是统一培训。东郭村是县农机局的一个科技示范基地。考虑到合作社新机手较多, 操作水平低, 合作社在县农机局的支持下, 依托阳光工程培训项目, 每年都至少要举办两期培训, 由农机局技术专家传授农机驾驶维修知识, 大大提高了机手的实际操作技能。

六是统一维修。社员的农机一旦出现故障, 维修人员都会在第一时间内免费上门维修, 极大地节约了修理时间和成本, 方便了广大社员。

(二) 增强安全意识, 创建平安农机合作社

幸勤合作社坚持“安全生产”第一的理念, 积极创建“平安”农机合作社。平时在每期培训时, 都要请县农机安全监理站的同志上一堂安全知识课, 新机手一定要经过培训方可下田操作。

(三) 严格财务管理, 坚持公平公正

在财务管理上, 严格按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核算。合作社统一收取作业收入后, 先提取10%作为管理费后, 剩余部分60%按社员作业量返还, 40%按注册份额股金返还社员。及时公布财务状况, 虚心接受社员的质询, 真正坚持了公平公正的原则, 使广大社员放心。

(四) 拓宽服务领域, 扩大社会影响力

一是提升服务质量。合作社要求机手在服务质量上狠下功夫。机耕时尽量把土块打细打碎, 收割时尽量减少稻谷损耗, 小秧田和偏远田也一样收割, 赢得农户的认可, 拓宽了业务范围。精湛的技术, 良好的服务, 吸引了周边乡镇的农户也主动上门联系业务。特别是机插技术, 降低了生产成本, 减少了劳动力, 增产效果明显, 更是得到广大农户的亲睐。今年该村基本上采用机械化育插秧。

二是济危救困, 赢得社会赞誉。该合作社成立二年来, 始终心系群众。对于孤寡老人、特困户家庭或种粮大户, 他们或免费提供技术、秧盘或减收免收作业费用。累计免费提供秧盘2万只, 减免费用近2万元。2010年6月, 该镇遭遇特大洪涝灾害, 合作社迅速出动, 义务为农户检修农机具, 免费为特困户家庭翻耕绝收稻田, 赢得了政府部门和农户的高度称赞, 同时也扩大了影响力, 增加了经营收入。周边农户只要遇到农机故障或购买农机具等问题, 都会首先想到幸勤合作社, 找邓冬孙理事长帮忙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缺一个大型的机具库棚和维修中心。目前, 幸勤合作社规模不断扩大, 机具逐年增加, 没有仓库, 机具只能散放在社员家中, 有的露天存放, 日晒雨淋, 缩短了机具寿命。维修场地也狭窄, 设备不够先进, 零配件不多。

二是缺维修人才。现有的机具品种多复杂, 仅依靠农机部门的技术培训, 发生故障后社员还不能完全应付。而厂家的三包维修人才又因路途远无法及时赶到, 农忙季节影响很大。

三是缺资金扶持。这几年, 尽管县农机局安排了一些项目资金对该合作社予以扶持, 但资金缺口太大, 难以扩大生产。

四、几点建议

为推动我县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更好地促进农业增产, 农民增收, 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要把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建设列入全县新农村建设内容中, 规划出部分场地给合作社兴建机具库棚和维修中心。

上一篇:中科曙光公司简介下一篇:《春天》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