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段考试卷

2024-09-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一历史段考试卷(推荐6篇)

高一历史段考试卷 篇1

高一历史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

1.中国许多地名和称谓都有悠久的历史。比如山东被称为齐鲁,河北被称为燕赵,山西被称为三晋等。这些称谓起源于()A.宗法制度

B.西周分封

C.当地地理特征

D.古代地名

2.“中国人总是作为他家庭中忠诚的成员生活着,非常关心亲族关系,对于辈分、男女性别和身份的区别很是敏感,从古代起,女儿都是嫁到别家去,儿子则将媳妇娶进自己家里。”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体现了宗法制等级森严及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特点 B.宗法制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有利于权力的分配 C.宗法制的形成有利于宗族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D.体现了大宗和小宗的关系,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3.“秦的统治虽然如此短命,却给中国留下了深刻且持久的印记”。材料中“深刻且持久的印记”主要指()A.完成了国家统一

B.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C.修筑了万里长城

D.暴政而亡为后世留下惨痛教训

4.秦朝时期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决裁。这一做法使()A.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B.民主观念开始渗入到政治体制

C.君权在事实上遭到了弱化

D.君主专制造成了决策失误有所减少 5.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发生过多次重大变革。创立省制,使省成为地方一级行政区划是在()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元朝

6.广西一些地方有“状元村”“状元桥”“状元及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

9.隋唐时期,宰相都是可以坐的。到了宋朝,太祖认为坐着对皇帝不敬,就把椅子撤走了。到了明清时期,大臣奏事必须跪着。由坐到站再到跪的变化,说明了()A.中央集权的强化

B.封建等级秩序的模糊 C.君主专制的加强

D.古代礼仪制度的不断发展

10.中英《南京条约》附件中规定:英国的侨民、商人同中国人发生冲突,犯了法或成为被告,只能由英国驻中国的管事官——领事去裁判,中国政府不得过问。这说明中国丧失了()A.领土主权

B.贸易主权

C.司法主权

D.关税主权

11.近代某一不平等条约规定:“中国国家应允由诸国……会同酌情数处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通断绝之处。如诸国驻防之处,系黄村、廊坊、杨村……山海关。”其影响是()A.严重侵犯了中国的领海主权 B.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

C.清政府处于外国军队控制之下 D.中国通商口岸数量增加

12.从维护国家统一角度讲,左宗棠在历史上最杰出的贡献是()A.主张向西方学习

B.编练新式军队 C.率兵收复新疆

D.兴办洋务企业

13.有义和团揭帖写道:“焚黄表,生香烟,请来各洞众神仙……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德哭连连。洋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定江山。”义和团这种狂热情绪主要来自于()A.朴素的爱国热情

B.对社会矛盾的科学分析 C.知识分子的宣传

D.对清朝政府的正确认识

14.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创建了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并开始播音。1940年最可能播报的新闻是()A.九一八事变

B.卢沟桥事变

C.南京大屠杀

D.百团大战 15.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抗日战争中死难的中国同胞,全国人大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下列关于抗日战争胜利的评价,不准确的是()A.中国自此取得了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B.促成民族觉醒,唤起民族团结

C.大大增强了中华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D.为国际地位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16.有一首歌的歌词是:“红日照遍了东方,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看吧,千山万壑铜墙铁壁,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气焰千万丈,听吧,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我们在太行山上,我们在太行山上……”在太行山上的这支军队应是()A.新四军

B.八路军

C.义勇军

D.抗日联军

高一历史月考试题

17.钱穆在他的讲演中提出了一些对太平天国的看法:“他们对下层民众,想推行均田制度,粗浅一些的社会主义,大抵他们是有此想法的。”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有力证据是()A.定都天京

B.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C.发动金田起义

D.提出《资政新篇》

18.从时代特征的角度看,太平天国运动与以往农民运动的最大不同在于()A.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地主阶级 B.主张建立“均贫富”的理想社会 C.进行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

D.提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

19.“

25.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坚持人民当家做主,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经之路。下列中国的各项民主制度中最能反映讲话主旨的是()A.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一国两制”的基本国策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6.1980年8月,邓小平在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扎奇提出的“怎样才能避免或防止再发生诸如‘文化大革命’这样可怕的事情”时,指出“这要从制度方面解决问题”。为此,我国采取的主要举措是()A.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C.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提出并实践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27.全国法制宣传日的主题为“弘扬法治精神,推进依法治国”。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是在()A.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

B.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六大 28.“你可知Macao,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在20世纪90年代末,这恐怕是华夏儿女最为熟悉的歌曲。Macao能够顺利回归,其因素包括()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导 ③英国的积极配合 ④回归是人心所向,符合历史潮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9.2015年3月,习近平主席为两岸关系定调,强调“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地坚持共同政治基础”、“坚定不移为两岸同胞谋福祉”和“坚定不移携手民族复兴”。这些大政方针实现的基础和前提是()A.必须坚持“九二共识” B.海协会、海基会的沟通 C.两岸“三通”的扩大

D.政党之间的交流合作

30.2016年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58周年。58年来,两地经济快速增长,工农业生产总值连年翻番,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两地发展的最成功的经验是()A.党中央正确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两地人民的辛勤劳动 C.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

D.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高一历史月考试题

二、材料解析题 31.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有利于防止专制和腐败,但其能否实现与制度设计、社会环境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监察制以专制王权为中枢;监察制以服膺皇权为最高原则;监察官为维护皇权而监察百官,是天子耳目之任等等不。

——方乾 《论中国古代监察制的不独立性》 材料二

换言之,汉代由宰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而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树立了“国民全体”作为“国家主权”拥有者的崇高地位,……废除了绝对的不受任何限制的最高权力,……是革命党人将权力关进牢笼的一次勇敢的、大胆的尝试。

——杨天石《帝制的终结》

材料四

在中国这样一个有两千多年帝制传统的国度里,国家最高权力的所有者从皇帝变成了总统,民众都不太适应。而国会的运作,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的分立制衡等西方话语,中国人也一直不是很清楚。

——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秦朝在中央设置的“监察官”是什么?据材料一,指出古代建立监察制度的根本目的。(4分)

(2)据材料二,指出唐代实行的是什么政治制度?该政治制度在权力运行机制方面有什么特点?(4分)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革命党人是如何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尝试“将权力关进牢笼”的?(3分)

(4)纵观上述材料,反思古代、近代的这些尝试,归纳要实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应该从哪些方面提供保障?(3分)

32.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近代中国没有按照正常的发展规律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走上了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道路,这是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相结合的结果。压迫和阻止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东西,是帝国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 高一历史月考试题

主阶级。

——苑书义《论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

材料二 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一面少了两件,另一面却多了两件。多了两件什么东西呢?一件是帝国主义的压迫,一件是封建主义的压迫……因此,我们要破坏帝国主义,要破坏封建主义。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材料三:经过艰苦卓绝的抗战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下图为1945年日本向中国政府投降的签字仪式。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是什么?提出这一主题的依据是什么?(4分)(2)材料三所反映的战争有人说是十四年抗战,有人说是八年抗战,请根据相关史实对此加以说明:为什么有两种说法?(4分)

(3)抗战胜利以后,重庆一家报纸以“日本无条件投降”为谜面,要求打一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当时的谜底有两个:屈原(原子弹),苏(苏联)武。结合抗战的历史,说说抗战取得胜利的原因究竟是什么?(4分)

33.诗词是诗人心情以及客观现实的反映,阅读下列毛泽东在不同革命时期创作的诗词作品,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 西江月·井冈山(1928年秋)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白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材料二 七律·长征(1935年10月)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材料三 五律·挽戴安澜将军(1943年3月)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黑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竞殒命,壮志也无违。材料四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年4月)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材料一反映了井冈山的斗争岁月。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历史意义。(2分)(2)材料二中红军进行这次“远征”的原因是什么?与长征初期郁闷压抑的心情相比,毛泽东此时的心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高一历史月考试题

(3)材料三中毛泽东为什么会为一个国民党将军写诗?(4分)(4)材料四中“解放军占领南京”有什么意义?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4分)

高一历史月考试题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篇2

高一历史学科组

试题评价

高一历史期中试卷紧扣教材及学考考点,试题难易接近于学考题难度,选择题分布较合理,涵盖了必修一到五大部分知识点。侧重考察学生的识记以及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归纳、分析及应用能力。通过测试本试卷的及格率为百分之二十左右。

试卷分析

题型与得分情况 得分情况 失分原因

较低4、8、12、16题,其中第8

基础知识不够扎实;题出错的达到33人,12题出错的选择题30小题共60知识的联系比较迁达到37人,17题 出错人数达到分;最高分58分,最移能力差,部分题分43人,24人出错人数达到40人。

低分18分 析题干时理解不到较好1、2、3、4、7、9、15、18、位 21、22题

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对教材知识不熟最高10分,最低0分,平均分6,31题,10分 悉,不能正确分析概得分率是百分之四十点一六

括史料,不会从材料里提炼有效信息 审题不准,不能找到非选关键词句和做题的最高15分,最低0分,平均分8,择题32题,16分 突破口,知识迁移能得分率百分之三十六点八

共40力欠缺,知识体系混分 乱

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答题过最高13分,最低0分,平均分4,程中答案俗语太多,33题,14分

得分率是百分之二十点九 不能准确答出历史

专业术语和标准知识点

突出问题

1在平时历史学习中学生思想上不够重视,行动上不落实,导致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2材料理解偏差,审题不准,不能找到关键词句和做题的突破口,知识迁移能力欠缺,知识体系混乱 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答题过程中答案俗语太多,不能准确答出历史专业术语和标准知识点

四 整改措施

1针对思想不重视的学生,多和学生谈心,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对于基础知识不牢固的现状,必须要在平时教学中严格要求学生,牢记基础史实,并学会应用。引导学生学会积累知识,运用与拓展知识。每堂课的小结部分再强调重难点,让学生学会总结。

2加强课后的复习,向学生提出复习要求,这包括课堂上的要求以及课堂作业的要求。每一单元学完之后,出一些测试题,多多锻炼学生的卷面答题能力。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总结 篇3

一、本学期按照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制定了学科组工作计划,根据工作计划完成了预定的教学任务。现从以下方面进行总结:

1、很抓基础知识的落实。

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把知识要点和教师补充的相关知识点落实到教材上,这样使集中注意力,课堂听课效果提高,同时便于以后的积累与复习。

通过课堂提问及时反馈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利用前两分钟,朗读、背诵前一天所学要点内容,上课后提问,发现问题再讲解、强调。

每一单元学完之后,要求学生列出单元知识体系表,前几个单元老师完成,之后由学生自己动手,整理归纳。

2、注重课堂、自习的教学效率。

课堂上要求学生纪录整理,随时提问反馈。自习课明确学习任务,做作业或练习册,比如做练习册时明确到具体某页某题,然后当堂反馈检查。

3、加强解题能力的训练。

本学期采取了多做基础题,以题带基础知识的做法。除了两本练习册以外,每课一练一评,题量是7-8个选择题,一个很基础的非选择题,做到小步子快反馈。每单元一测一过关,如果发现学生出现错误较多的知识点,再讲解、强调、错题重做。

实验班适当做稍难题,在周测时适量出一些高考题或高考模拟题,提升能力,拓展视野。平行班以练习册上的题为主,要求学生全做,教师祥讲。

4、培养答题技巧和规范答题。

教会学生审题:单项选择题教会学生抓材料和问题的关键词,关注肯定项和否定项。非选择题,教会学生提炼材料,找要点结论,注意时间断限。

5、注重史学基本理论和史观教学。

例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原理内容及运用;全球化、现代化、文明史观等史观。

6、在期中考试前制定了详细的复习计划,把主要知识点按复习日期列表,下发到每个

学生手中,强化学生背诵。

一、期中考试分析

1、成绩方面:

总平均分:三校第一

各班平均分 :实验班1年9班 名次下降,1年10班不变。

单科最高分 : 一年10班卢成媛90分。

2、存在的问题:

① 学困生的提质

②基础知识记忆

③进度过快

④语言归纳能力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及提质措施

1、在完成余下的教学任务时,放慢进度,边讲边巩固

2、把练习册的基础题弄透,加强实验班的基础知识教学。

3、继续制定详尽的期末复习计划。

4、5、做好差生提质工作,采用一帮一的措施,教师及时检查督促,课堂多提问,课后个

高一历史上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篇4

1-5.ADCBB 6-10.CDCCB 11-15.CDBCC 16-20.ABDAB 21-25.CDACD

二、非选择题

26.(17分)答案:(1)中国:借鉴性,较全面地借鉴了美国政治制度和两方政治理论;(2分)进展快速,不到一年就建立 起来;(2分)曲折性和持久性,屡遭挫折,人民不断努力追求。(2分)

(2)原因: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向西方学习的进程缓慢;照搬西方体制。 (4分,任答两点即可)

观点:同意。理由:共和体制有名无实;人民没有获得真正的民主权利。

观点:不同意。理由:结束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5分,观点1分,理由4分——1点2分 2点满分 只有观点无理由不得分)

(3)新视角:打破史学界长期使用的“革命史框架”,将辛亥革命放到更加宏大的历史时空中去研究(或突破时段,进行贯通的长时段研究)。(2分)

27.(18分)答案:(1)原因:土司残害所辖人民,扰乱地方秩序;为加强中央集权,推行中央政令;(4分)

基本原则: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笼络各民族的上层分子;大事集权,小 事放权;因地制宜进行行政管理。(回答出两点即可 2分)

(2)中国共产党主张各民族团结一致共同对外。(2分) 中国共产党完善了“中华民族”的内涵,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各民族共同抗战。(4分)

(3)经济上有利于加速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政治上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文化上有利于加强对多元一体文化的认同。(回答出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4分)

认识:言之有理即可(如: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促进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正确的民族政策,不仅用于民族间和睦相处,也有利于增强民族的凝聚力;民族和谐,促进了各民族的共同发展等,回答一条即得2分)

28.(15分)答案(1)主要特点:世界被分成三大部分;美苏大国主导;两极全面对抗;第三世界局部冲突不断。(4分)

(2)主张:建立由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2分) 目的:为美国独霸世界提供理论支持。(2分)

高一历史必修1期末试卷 篇5

高一历史考试试题

(本试卷共8页,共35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09年4月肇庆市二模)西周宗法制度是国家权力继承和分配的重要基础,强调“亲亲”、“尊祖”与“敬宗”,希望凝聚宗族力量。但宗法制度发展到一定程度,也可能无法继续维持封建秩序。下列哪一现象可以说明这种变化? A.宗庙祭祀活动频繁,规模日大,导致民穷财困 B.邦国各自发展,亲戚关系日远,甚至相互兼并 C.强宗大族垄断土地,使政府无法获得足够税收 D.公卿大夫世袭,握有政权,促使官僚体制发展

2.(2009年5月淮安市高三第四次调研)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种“社会政治大转型”主要是指 A.从土地国有到土地私有 B.从分封制到郡县制 C.从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 D.从奴隶制到封建制

3.(2009年5月山东省滨州市模拟)伏尔泰认为中国的竞争性考试,使管理地位人人皆可争取,并非生而有之,欧洲不能与之相比,应加以采用。下列发源于中国,推行于全世界,成为今日全球公务员考试制度滥觞的是 A.秦朝军功爵物度

B.明清时期八股取士制度 C.隋唐时期科举制度 D.汉朝时期察举制度

4.(2009年5月苏、锡、常、镇四市调查(二))大学士叶向高言: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这里的“我朝”是指 A.汉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 5.黄宗羲言:“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这里的高皇帝是指

A.李世民

B.汉武帝

C.朱元璋

D.雍正帝

6.洪武十二年,明王朝颁布了《大明律》,它规定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内乱等为“十恶”重罪,属于“常赦所不原”;“大臣专擅选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交结近侍官员”、“擅为更改变乱成法”等列罪条款又为明律所特有。这些规定

A.表明皇权专制的继续强化 B.规范内阁机构的运作程序

C.协调了君权与相权的关系 D.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7.(2007年山东东营一中月考题)伯利克理说:“我可断言,我们每个公民,在许多生活方面,能够独立自主;并且在表现独立自主的时候,能够特别地表现温文尔雅和多才多艺”其中的“公民”是

A.全体国民 B.全体成年国民

C.所有的成年男子 D.祖籍本邦,拥有数量不等的财产的成年男性

8.“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是一句英国格言,典型地说明了民主宪政的特点。宪政就是让两个魔鬼友好地相处并相互制约,把恶作剧减少到最低的程度。这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关键和核心是

A.全体公民的参与程度 B.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C.市民的整体素质 D.革命的彻底性

9.79岁的杨老先生少年时的习作“不要放鞭炮”写道:新年到,放鞭炮,蹦硼,蹦硼,虽热闹,金钱耗去太无聊!如今国仇还未报,不如省钱买枪炮。枪炮价格高,只要万众心一条,莫看轻,省下是丝毫,千门万户数目就不小!救国不靠空口号,实地工作最紧要!这首童谣写作的时期是

A.甲午中日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10.广西曾流传一首民谣:“姊妹亲,同个房睡共口针。如今姐随洪杨去,妹也跟随一路行!”民谣反映姐妹俩参加的是

A.抗英斗争 B.太平天国起义 C.义和团运动 D.抗日战争 11.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其中对“煮豆燃萁”的评述不正确的 A.是指“天京变乱” B.是太平天国运动由盛到衰的转折 C.反映了农民阶级的狭隘性和局限性

D.作者认为:因为“煮豆燃萁”所以对洪秀全的评价难以定论 12.蔡元培曾撰写过这样一副挽联:“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他悼念的是

A.孙中山 B.宋教仁 C.陈独秀 D.鲁迅

13.“试观这次学生运动,不过因被激而发,而于此甚短之期间,收绝伦之巨果,可知结合即强也。”这次运动是指

A.太平天国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整风运动 14.《中国近代经济史纲》记载1922年一民族资本家言:“我之廉价工人,彼(日本)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日本)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况彼来者皆该国一流工厂,资本较吾雄厚,技术较吾高深,对工厂之管理经营,亦皆养之有素,吾更何恃而不恐,吾将何术以善后。” 结合材料知识分析,你选择解决这种态势采取的方法为

A.必须首先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建立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障碍

C.冲破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双重压迫 D.发动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抵制洋货

15.遵义会议后,红军攻克娄山关,毛泽东填写了《忆秦娥·娄山关》一词: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对这一词句的理解,最贴近其历史寓意的是 A.遵义会议后,红军长征从此一路坦途

B.遵义会议,中国革命经历了生死攸关的转折 C.中国革命在此前彻底失败,必须从头再来 D.革命道路漫长而艰巨,前途不容乐观

16.(2009年4月肇庆市二模)花鼓戏原是在农村流动演出的民间戏曲,某一时期,在城市风行,引起政府的查禁。不过禁者自禁,演者仍演,尤其是在租界区,还开了不少新戏馆。据此推断“某一时期”是指 A.19世纪末20世纪初 B.18世纪末 C.20世纪中晚期 D.19世纪初

17(2009年4月肇庆市二模)新华社北京2003年10月25日电: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25日给宋美龄亲属发去唁电,对宋美龄女士逝世深表哀悼。唁电全文如下:“„„宋女士一生历经世事沧桑。半个多世纪前.民族危亡存续之时,投身全民抗战„„”这段话表明了对

A.国民党政府片面抗战的谅解

B.宋美龄女士反对日本侵略的赞扬 C.宋美龄女士毕生事业的赏识 D.蒋介石推行亲美政策的肯定

18.(2009年5月徐州市第三次调研)2003年l2月,温家宝在哈佛大学演讲时说:“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它的许多珍贵品,许多人民性和民主性的好东西。”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对我国“民主性”的贡献有①推翻清王朝结束封建制度②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④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②③

19.(2009年5月深圳市高三第二次调研)下图为1833~1915年“共和”、“民主”这两个关键词在部分著作和报刊中出现频率的统计图。

1905~1913年“共和”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民主”的频率,其原因包括

①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 ②三民主义思想的影响

③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④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毛泽东是一个杰出的共产党领袖,他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 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这个马克思主义的原则。”为此,他做出的选择是

A.只依靠农民阶级进行革命 B.发动国民火革命

C.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D.开展社会主义革命

21.(2009年5月珠海市高三第二次调研)有老人回忆说,在上个世纪40年代后半期,县城的一些店铺,只要挂起“美孚火水油(煤油)代 理处”的招牌,各路兵勇就不敢进店勒索,此招牌有秦琼、尉迟恭的作用。此事从本质上反映了

A.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敲诈勒索 B.为了自保小店铺都挂起洋代办招牌 C.兵勇恶霸不敢随便冒犯外国代办 D.美国是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的靠山

22.(浙江省2009届高考押题卷)“文化大革命”中“破四旧”指的是破除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焚烧山东曲阜“万世师表”匾额这一“破四旧”行为造成的危害

①破坏了文物

②导致了社会制度的倒退

③冲击了中国的传统美德 ④破坏了社会秩序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3.(2009年5月珠海市高三第二次调研)据人民网报道:1974年,为打击侵入我西沙群岛的南越当局,中国政府决定东海舰队“直接通过台湾海峡”驰援南海。台湾蒋介石海军不仅没有阻拦、还友好地亮起“请通过”信号。2008年马英九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后,很快促成两岸直接“三通”。这说明台湾国民党当局

A.拥护“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希望与共产党结成统一战线 C.认同和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D.与共产党和民族根本利益一致

24.(2009年4月肇庆市二模)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含义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新中国成功运用这一思想的外交政策或事件不包括

A.“一边倒”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D.中日关系正常化

25.(吉林省2009届高考压轴卷新课标试题)有人将新中国半个多世纪的外交政策分为“革命外交——发展外交——和谐外交”三个阶段。下列新中国的外交举措中,属于“和谐”外交的是()A.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B.中美“乒乓外交”

C.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D.胡锦涛为出席北京奥运会的贵宾举行欢迎宴会

26.(2009年5月福建龙岩市质检)古罗马《民法大全》:“父亲的罪名或所受的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因为每一

方的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而任何一方都不得被指定为另一方所犯罪行的继承人。”材料所体现罗马法的主要原则是 A.保护弱者

B.人人平等

C.公正合理

D.注重证据

27.(2009年5月山东省滨州市模拟)一学者这样评价某国政治制度演进:“较少的腥风血雨,较少的声色惧厉,较少的深思高论,只有一路随和,一路感觉,顺着经验走,绕着障碍走,怎么消耗少,怎么发展快就怎么走,„„温和中包含着刚健,渐进中累积着大步。”他评价的是

A.英国君主立宪制

B.德国君主立宪制 C.美国总统共和制

D.法国共和制

28.(2009年5月珠海市高三第二次调研)在高考历史备考专题复习中,如果老师要同学们对世界近代史的基本发展趋势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进行概括,那么你认为下面各项中不够准确的是

A.从君主制过渡到共和体制 B.从专制主义到政治民主 C.从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 D.从封建神学到科学理性 29.(2009年5月苏、锡、常、镇四市调查(二))二战后,美国驻苏联代办凯南认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是水火不相容的,美国必须把苏联看成是政治上的敌手。美国若拥有足够的武力并准备使用它,那就用不着真正动武,便可遏制住

苏联,迫使它退却。他声称必须用消除非共产主义世界中存在的大片软弱地区的方法,来遏制苏联。这个观点的依据不包括

A.美国要推广其社会制度 B.美国确立了世界霸权地位 C.苏联能与美国抗衡 D.西欧传统强国普遍衰落

30.(吉林省2009届高考压轴卷新课标试题)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关岛发表演说中谈到:“西欧和日本都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这说明二战后美国极力扶持西欧和日本的政策()

A.事与愿违 B.得不偿失 C.福兮祸所伏 D.好心没好报

31.(2010年广东省揭阳市高三二模)有人这样评价当今世界:“当今世界,巨人林立。美国是萎缩的巨人,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如果说这一评论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概括性的话,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A.当今世界是美、日、欧、俄、中共同主导的多极世界 B.众多“巨人”的出现标志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最终形成 C.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开始呈现多极化趋势

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正在发展之中,而且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32.(2010年3月山东省日照市一模16题)一位年轻旅行者叙述自己的生活经验:“小时候,每天走过一个广场上学,可以看到马克思与列宁的铜像,后来铜像拆了,国歌换了,就连使用的钱也改了。原本哪里都不可以去,现在可以在世界各地旅行。倒是最近又换了一种钱,还不太适应。”根据你的历史知识判断,这位年轻旅行者的原国籍是

A.法国 B.苏联 C.南斯拉夫 D.民主德国

二、非选择题(3小题,共52分)

33(2009年4月肇庆市二模)(20分)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后,孙中山回到上海,着手写《会议通则》一书,后改名为《民权初步》。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集会者,实为民权发达之第一步。然中国人爱集会之厉禁。合群之天性殆失,是以集会之原则、集会之条理、集会之习惯、集会之经验,皆阙然无有。以一盘散沙之民众,忽而登彼于民国主人之位,宜乎其手足无措,不知所从,所谓集会则乌合而已。

【材料二】会长为全体之公仆,非为一部分或一人而服务,是故彼虽为一会之长,而非一会之主人翁也.彼以事体之秩序,而纠率会众,使一切皆循公正平等而行。彼维持秩序及额数,如遇秩序紊乱之时,当立呼“秩序!”会员之义务,在能以竭助会长维持秩序。而维持之道,则当从自己始。如在会场,须戒出声,戒旁语,戒走动,并戒一切之能扰乱会场而阻人言听者。

【材料三】以动议及表决而处事,重要之步调有六,其秩序如下:

一、会员起立而称呼主座。

二、主座起立而承认会员。

三、会员发动议而坐。

四、主座接述其动议。

五、主座界机会以讨论。

六、呈动议以表决,并宣布表决之结果。大多教者,即过半数也;较多数者,即半数以下之最多数也。„„一切社会之职员选举,最少须有一票过半乃能当选,庶几合大多数之常例。

问题:

(1)据材料二、三,孙中山认为开会应该遵循什么样的规则?(不得摘抄原文)(8分)

(2)根据上述规则,孙中山是怎样理解民主的内涵的?(6分)

(3)为什么孙中山认为国民学开会是实施民权的第一步?(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这一认识产生的主要背景。(2分)

34(浙江省2009届高考押题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满洲国以五族(日、汉、满、蒙、朝)协和、建设王道乐土为口号,由于重工业的迁入,促进了经济发展,中国人大量涌入。„„东京审判认定日本军在1937年占领南京时,杀害了许多中国民众(南京事件)。关于该事件,资料上有许多疑点,见解也各种各样,目前有关争论还在进行。„„日本军队向南方的推进还成为加速亚洲各国独立的契机之一。

——引自日本文部科学省审定的“合格”的初中历史教科书

材料二 2007年是南京大屠杀70周年祭。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影片,有一部片子是不得不说的,那就是《南京梦魇》,制片人是美国人郎恩·乔瑟夫,他曾经因拍摄《希特勒》而知名。《南京梦魇》的制作前后筹备近十年,从2005年初开始拍摄,从最初的120分钟版本到现在的77分钟版本,历经数十次修改。中文版制片人和配音是中央电视台的吴海燕。《南京梦魇》的拍摄得到了许多华侨的赞助,因为作为第三方个人行为拍摄的真实历史事件,历史的真实得到了还原,使人们更加清楚地了解那段历史。华侨们捐款就是为了使这部纪录片能够得到有效推广,使更多人能够看到和了解真相。另外,《南京梦魇》2007年也在日本上映。它披露了不少鲜为人知的事件,有力地回击了日本右翼分子的叫嚣。

——摘自中学历史教学网

回答:

(1)从材料一看,日本一再歪曲历史、否认侵略、美化战争,依据所学知识,对材料一所提的几个事件的观点进行批驳。(6分)

(2)日本上述言论出现是与其经济发展分不开的。试分析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5分)

(3)对材料二中的郎恩·乔瑟夫作为第三方个人行为拍摄《南京梦魇》一事,你如何认识?(3分)

35(2009年广东省高考预测[三])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以下问题:(18分)

材料一 „„不久爆发了朝鲜战争,美国海军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空军第十三航空队进驻台湾,致使台湾问题没能及时解决„„我们党进一步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的思想,并且提到同国民党实行第三次合作。在党的台湾问题新方针指导下,对台工作曾取得一定进展,后来发生了“文化大革命”,使对台工作受到严重干扰„„30年来,我们党的三代领导人为追求祖国和平统一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在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方面先后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政策论述。„„2005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高票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经过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实现了历史性第一次“汪辜会谈”。因李登辉和陈水扁“台独”立场干扰破坏,“海协会”和“海基会”中断联系多年„„两岸政党高层领导的频繁接触,充分证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良好势头。

——纪念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

材料二 „„1950年6月27日,杜鲁门又发表声明,宣称:“共产党占领台湾直接威胁美国在太平洋的安全”。他还公开否定了美国在《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中的立场,声称:“台湾未来地位的决定,必须等待太平洋安全的恢复,对日和约的签订,或经联合国考虑。”

材料三 2008年12月17日报道 美国政府15日对台海两岸正式启动空运直航、海运直航以及直接通邮表示欢迎。另外,“美国在台协会”新闻组长暨发言人何志也在昨天就两岸实现“大三通”表示,美国欢迎两岸“大三通”的建立,因为这对于区域和平有帮助。何志说:“美国认为两岸互动的增温,包括台海两岸‘大三通’的实施,对于区域的和平稳定与繁荣有相当程度的帮助。

——东方日报

材料四 “我写的是一部抗争与泣血的回归史。‘两岸统一’不是人为的遐想,也不是标语式的口号,而是被生生割裂的海峡两岸发自生命本身的呐喊,是历史与现实的必然。”

——阎延文(《台湾风云》作者)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台湾问题由来,阻碍台湾问题解决的因素并概括海峡两岸为了解决台湾问题所作出的努力。(8分)

(2)

阅读材料一、二、三,指出美国对台湾问题态度发生怎样转变?简要分析其原因。(4分)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实际,两岸基本实现“大三通”的意义。(3分)

(4)

材料四为什么说两岸统一“是历史与现实的必然”?(3分)

答案

1.【解析】B 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维系统治的一种政治制度。随着血缘关系的疏远,这种维系作用越来越弱。题中信息所反映的正是这一点。解答本题时要注意题中的限定条件:“无法继续维持封建秩序”,各选项逐一排除即可。B项正确,反映出当宗法关系遭到破坏后,分封制亦无法维持下去。

2.【解析】B 注意材料中的限制:政治大转型,C项属于思想方面的文化。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A项与商鞅变法有关;商鞅变法中设县制,秦始皇灭六国后实行郡县制,汉武帝时期通过推恩令等措施解放地方王国问题。D项属于社会形态的变化。

3【解析】C 注意题中要求:对后世考试制度的影响。由此可排除A、D两项;B项八股取士是科举考试的一种形式,故正确答案为C项。

4【解析】D 明朝初期废丞相,设内阁以备皇帝顾问。

5【解析】答案:C。黄宗羲坚决反对君主专制,材料中的前一句“有明之无善治”指明朝没有很好的政治,后一句“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 指从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开始,故应该选C。

6【解析】答案:A。从“大臣专擅选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交结近侍官员”等选用的材料可以看出,《大明律》对明朝大臣作了种种限制,而且这些列罪条款还是明律所特有,由此分析,明朝皇权专制与过去朝代相比,又得到继续的强化。

7【解析】答案:D。在罗马有大量的奴隶和外来移民,他们都没有公民的权利,妇女也没有政治权利,所以答案为D。

8【解析】答案:B。从材料中的“友好地相处并相互制约”的表述来看,符合这两个方面及其相互关系的只能是“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9【解析】答案:C。同上题一样,只要通过计算就可以推断出正确答案,当然要注意“79岁的杨老先生少年时的习作”“不要放鞭炮”“国仇还未报,不如省钱买枪炮”“救国”等信息。

10【解析】答案:B。由材料中的“洪杨”,再结合题首指明的地方“广西”可以初步判断“洪杨”是指洪秀全、杨秀清,而联想到太平天国主张男女平等,就很容易判断正确答案。11【解析】答案:D。“煮豆燃萁”是指“天京变乱”,但不能因为“煮豆燃萁”就不可以去评价洪秀全,更不能完全否定洪秀全,他的反侵略和把农民战争水平推向高峰等还是应该肯定的,当然像“煮豆燃萁”等局限性的方面则要否定。12【解析】答案:A。“三民五权”是对孙中山三民主义、五权宪法的概括性表述,所以答案应该是A。

13【解析】答案:C。题目中明确指出是学生运动,而且运动时间短,成果大,故很容易选出答案。

14【解析】答案:A。压制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各种因素中,帝国主义是最主要的因素。材料反映的是日本向中国资本输出,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劳动力制造产品,利用其自身的优势与在中国享受的优惠条件,对中华民族资本主义进行挤压、打击,因此要改变这种状况,只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首先民族独立,才会从根本上改观。

15【解析】答案: B。毛泽东的词句中“而今”是转折,说明此前是“雄关漫道真如铁”,对照历史词句写作时前后的历史可知,正确答案应该是B。

16【解析】A 由题中的“租界区”可判断该时期应在1840-1842年鸦片战争之后。1843年,英国曲解《南京条约》附件中关于“可以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的条款,在上海取得了在中国的第一块租界。由此可直接排除B、D两项。20C中晚期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租界”已经成为历史。

17【解析】B 解答本题注重对材料信息的准确把握和所学知识的结合。从题中“半个多世纪前”以及“投身全民抗战”可推算时间大致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是对宋美龄反对日本侵略的赞扬。

18【解析】D ①表述有错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并没有结束封建制度。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的是新文化运动,故④错误。

19【解析】D 本题可用排除法解答。从时间限制入手即可。①是在甲午战争之后(1895年),1898年9月,戊戌变法失败;③始于1915年。

20【解析】C 材料反映了毛泽东没有照搬苏联革命道路的模式,走一条不同于苏联“城市暴动”的道路,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21【解析】D 提取信息:上个世纪40不带后半期正处于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解放战争时期,美孚石油公司是美国的石油公司,题中信息反映了在解放战争时期美国在中国强大的势力,是国民党发动战争的靠山。

22【解析】A “文革”时期,我国社会制度没有变,排除包含②的B、C、D三项,①、③、④的分析符合史实。

23【解析】C 提取信息:1974年和2008年面对不同的形势,但是台湾当局都秉承一个中国的原则,做出了最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决策。

24【解析】A 孔子的“和而不同”说的是事物之间存在相同之处亦有不同之处,处理问题时允许存在意见的不同。延伸到国家的外交层面,国家之间存在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但在推动世界和平和发展方面又存在着共性的一面。A项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包围和封锁,我国在外交方面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不属于对题中涉及的孔子思想的运用。

25【解析】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和运用、调动知识的能力。A、B为改革开放之前的“革命外交”;C为加强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内容,属于“发展外交”;D符合“和谐”外交内容实际。

26【解析】C 材料意思是父亲犯罪,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父亲或儿子犯罪,任何一方都不能继承其犯罪行为。这体现了罗马法倡导的公正合理的法律理念。27【解析】A 英国在1640-1688年资产阶级革命后,于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确定了君主立宪政体之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君主立宪政体不断得到完善。B项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专制主义色彩;C项经历了美国内战;D项确立的历程是曲折艰难的。

28【解析】A 君主制过渡到共和制不能反映出历史的发展阶段,因为无论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还是资本主义社会,都要可能出现君主制或者共和体制。29【解析】B 二战后期,美国实力很强力图确立在世界上的霸气地位,所以B项说美国确立了世界霸权地位,这种说法不准确

30【解析】C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阅读材料和分析理解能力。二战后初期,美国对西欧和日本的扶植达到了当时的目的,所以并不是事与愿违,也不是得不 10

偿失;西欧和日本长期追随美国的冷战政策,所以也不是好心没好报;复兴西欧和日本等于扶植了未来的竞争对手,故选C。

【解析】D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局势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是暂时形成的是一超多强局面,故ABC的表述都与史实不符。

【解析】D本题可用排除法。由“马克思与列宁的铜像”可排除A项;再由“最近又换了一种钱”可判断该钱币为欧元,德国是欧元区国家,故D项正确。33(20分)【解析】(1)本问的答案从材料所给信息中提取,但要注意答题要求:不得摘抄原文。可分别从会长的职责及应坚持的原则、会员的义务、会议的进程及结果的达成等角度说明。

(2)本问的解答依据(1)的答案:即开会应该遵循的规则出发,可从平等的角度、少数与多数的关系、对规则、权威的遵守和尊重等角度回答。

(3)可从中国人对民权的认识层次分析回答;其产生背景可从国内、国外两角度回答。

参考答案:

(1)会长的职责是维持会场秩序:会长应该坚持公正平等的原则:会员要协助会长维持会议秩序:会员要保持文明的举止;会议要依照既定的程序来进行;会议的结果要过半数人同意才能通过。(答出1点给2分,总分不能超过8分)(2)规则面前人人平等;少数服从多数;按照规则办事;尊重合法的权威。(每点2分。总分不能超过6分)(3)中国人长期受专制制度的压抑,丧失了合群的天性;中国人不懂得如何有效地开会;中国人不懂得如何在开会中实施自己的权力。(每点2分,总分不能超过4分)外因:受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影响;内因:封建帝制虽然已被推翻,但封建残余的影响根深蒂固。(2分,其它合理表述也赋分)34(14分)【解析】2007年是南京大屠杀70周年,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中学历史教学不容推卸的责任。要求学生对日本侵华的相关史实加深理解和认识。另,要注意经济决定政治的基本观点的运用。

【参考答案】

(1)满洲国问题:“满洲国”的地域是我国的东北三省,居住的民族不包括日本民族。(1分)“满洲国”是受日本支配的汉奸政权。(1分)

“南京事件”问题:“南京事件”是日本惨绝人寰的大屠杀。(2分)“独立”契机问题: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是为了争夺亚洲及世界霸权;其血腥掠夺(或殖民统治),使亚洲人民陷入战争的灾难。(1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特别是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的胜利鼓舞了亚洲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1分)

(2)进行比较广泛的社会改革,进一步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美国的大力扶植;朝鲜战争后,美国的军事订货;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制订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强政府投资和重视教育;引进大量先进技术,积极发展电子等新型工业;提出“贸易立国” “出口第一” 的口号。(任答四点给5分)(3)郎恩·乔瑟夫作为第三方个人行为拍摄《南京梦魇》,揭露了日本制造南京大屠杀的罪行,还原了历史真相,是正义之举;(1分)日军的暴行及隐瞒罪行的做法激起了公愤,乔瑟夫的做法有利于激发我国人民的民族意识;(1分)有利于世界人民更好地认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伤害,增强维护世界和平的信心。(1分)(言之有理即可)

35(18分)【解析】

本题以热点问题:台湾问题为考察点,涉及了台湾问题的由来,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态度的变化及原因,“大三通”的意义,和两岸统一的原因展望。题目关注热点,基础知识突出,涉及的知识范围广泛,是一道很好的综合性题目。

参考答案:(18分)(1)由来:解放战争,蒋介石失败,退居台湾。(2分)

阻碍因素:①美国的介入②文化大革命干扰③台独势力(只要答中其中任意2点即可2分)

作出的努力:《告台湾同胞书》,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提出、汪辜会谈、九二共识、《反分裂国家法》、两岸政党高层领导的频繁接触(只要答中其中任意4点即可,4分)

(2)表现:从武力威胁、干涉内政向欢迎两岸实现大三通转变(2分)

原因: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中国综合国力增强,美国霸主地位的削弱。(只要答中其中任意2点即可2分)

(3)意义:①方便了两岸人们的生活 ②促进两岸经济文化的交流 ③有利于实现国家的和平统一 ④有利于区域的和平稳定与繁荣(3分)

高一下期末历史试卷附有答案 篇6

括()

一、选择题。(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A.铁路设备、柴油内燃机B.电灯泡、蒸汽织布机

1、下列关于右图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C.蒸汽锤、铁路设备D.电话机、水力纺纱机 A.是继汉代犁耕发展后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

12、下列关于世界市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自此之后,牛耕得到广泛的推广)

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卷

C.与旧犁相比具有省力、提速、耕作随心所欲的特点D.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2、下列灌溉工具或灌溉工程出现的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翻车②筒车③都江堰④坎儿井

A.①②③④B.③④①②C.③④②①D.③①②④

3、促使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因素是()

A.私田的大量出现B.各国的税制改革

C.商鞅变法D.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现

4、明朝的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廛”。这一

材料反映了()

①商品经济的发展②佃农对地主的依附关系减弱

③农民有权支配自己的劳动产品④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增强

A.①②③④B.①②C.①②③D.②③④

5、南方正式成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所在是在()

A.南朝B.中唐以后C.北宋D.南宋

6、私营手工业在诸多行业中已超过官营手工业,并占据了主导地位是在()

A.明朝B.宋朝C.元朝D.清朝

7、在明清统治者为固守重本抑末的政策下,许多商人“以末敛财,以本守

之”,这种现象所导致的直接后果是()

A.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B.不利于手工业再生产的扩大

C.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8、苏州的工匠每黎明立于桥头,坊前“听大户呼织”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商品经济的发展B.农民有了人身自由

C.自然经济解体D.雇佣关系的出现

9、以下不属于清王朝实行抑商和禁海政策的理由的是()

A.“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B.“开矿必当聚众,聚众必

当妨乱”

C.“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D.防范“外夷”和沿海人民的反抗斗争

AB ..在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丧失了“世界工厂”的地位C.一国发生经济危机不会波及其他国家D.世界市场是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的 13、19世纪90年代在通商口岸或内地市镇、城乡,出现了“衣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七八”的局面,这一局面的出现说明了()A.中国经济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自然经济完全解体C.中国完全沦为列强的殖民地D.人们的服饰观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14、以下对洋务运动评价,不正确的是()A.其根本目的是“自强”“求富” C.对中国的现代化起不小的推动作用B.其创办过程中存在种种弊端D.是中国人在近代化探索道路上迈出的重要的第一步 15、19世纪70年代后,中国出现民族工业的背景是()①外商企业的刺激 ②洋务企业的影响③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④资产阶级独自创办 A.①②③B.①②C.①②③④D.①②④

16、中华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是指()A.甲午战争后B.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C.19世纪六七十年代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17、中国素有“衣冠王国”的美誉,近代社会特有的服饰景观是()A.长袍马褂B.西服革履C.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并行不悖D.华冠儒服

18、近代中国出现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是()A.《中外纪闻》B.《国闻报》C.《申报》D.《 新青年》

19、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行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它突出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集中全国物力以供战时所需B.取消一切商品贸易C.生活必需品由国家集中分配D

.挫伤了农民的积

极性

20、下列各项对苏俄实施的新经济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B.苏俄实施的新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是小农经济占优势

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体现了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D.恢复了自由贸易与资本主义经济秩序2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资本主义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B.资本主义社会的贫富两极分化

C.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D.无限制的股票投机

22、下列不符合福利国家的出现对社会产生的影响的是()A.福利制度使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了基本保障 B.缓和了社会矛盾,调动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C.使一些国家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D.扩大了社会消费

23、赫鲁晓夫在工业方面的改革中尝试推出“物质利益原则”的主要目的是()

A.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B.冲破传统体制C.实行私有制D.调动生产积极性

24、在中共八大会议上,分析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人民政权和国内反动势力的矛盾B.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C.中国人民与国际敌对势力的矛盾D.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 25、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八字方针,其中“调整”的主要含义是()A.调整阶级斗争与经济建设的关系B.调整党的知识分子政策

C.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间失衡的比例关系D.调整中共与民主党派的关系

26、在1992年10月召开的中共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实行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经济体制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D.继续实行改革开放战略

27、我国逐渐形成的对外开放的格局是()

A.经济特区-沿海地区-内地D.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区-内地B.农村-城市-少数民族地区

28、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是

A.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地位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中国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D.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

29、下列关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它源于1944年一次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 ②它确立了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统治地位 ③它对世界经济的复兴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④适应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

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30、从20世纪八九十年年代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等相继成立,这表明()A.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B.世界经济集团的相互依赖程度加深

C.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D.世界经济走上可持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8分,第32题10分,第33题8分)

31、阅读下列图像:

图一

图二

请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图一所示城市的名称及所处朝代。(4分)

(2)比较图一和图二,说明北宋东京与图一所示城市相比,在商业活动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如下图

材料二: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

材料三:大洋州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且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步东印度群岛。……

——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的记述

材料四: ‚松、太利在梭布,较稻田倍蓰。……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 ‚(顺德县)自西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佛山)1854年后……纺业停顿‛。……茶叶‚卖与收购商贩,收购商贩或将茶运到通商口岸去出卖,或在当地卖与茶商,洋商又从茶商之手购买‛。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15、16世纪什么重大的历史事件?其最大的意义在于?(2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一有何内在联系?(2分)

(3)材料三反映了19世纪中期英国所处的地位如何?这种地位形成的关键是什么?(2分)

(4)材料四反映了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与材料三有何关系?(4分)

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经济全球化是近年国际问题中的热门话题,专家认为‚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陈宝森《经济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

材料二:技术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凭借全球性技术(如:无线电通讯技术、核武器、洲际运载火箭、计算机网络等)而形成的经济、军事力量,无疑会为掌握这些力量的国家带来巨大的利益,准确地说,全球将处在掌握全球性技术力量的国家主导之下‛。材料三:‚有一种……观点认为,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

-江时学《发展中国家怎么办-拉美国家的实践》 材料四:

-世界银行《1994年世界发展报告》 请回答:(1)根据上述材料,评价材料三的观点。(5分)

(2)我国应怎样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3分)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4题7分,第35题7分)

34、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谈到中华民族工业,我们不要忘记四个人„„轻纺工业不要忘记张謇„„”

为什么毛泽东对张謇作出这样的评价?请结合相关的历史知识加以说明。(7分)

35、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中出现的一些经济现

象:跃进产量高

三年经济困难

凤阳农民庆丰收

开放中的浦东

结合所学的知识,谈谈你对上述经济现象的认识,从中得到什么启示。(7分)

一、选择题(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5 BBDAD;6-10 ABDCA; 11-15 CCAAB

16-20 BCCDD; 21-25 CBDBC; 26-30 ADBBC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31题8分,32题10分,33题8分,共26分)

31、(1)长安;唐朝。(4分)

(2)突破坊、市的空间限制;突破坊市制的时间限制。(4)

32、(1)新航路的开辟;人类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的世界。(2分)(2)材料二反映了材料一所进行的历史活动的动机是寻找黄金等贵重物品。(2分)(3)英国处于“世界工厂”的地位;关键是率先完成工业革命。(2分)

(4)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分)因果关系。(2)

33、(1)材料三的观点是片面的。(2分)一方面,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历史的进步趋势,不可抗拒;

(1分)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确实加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1分)因此,对经济全球化的作用应辩证地分析。(1分)

(2)一要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融入世界,把握发展的机遇,迎接挑战;二要努力争取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经济新秩

序;三要建设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增强自身竞争力。(3分)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34题7分,35题7分,共14分)

34、参考答案:涉及背景可得2分;事迹可得2分;评价可得2分;表述清晰评述合理可得1分。

(甲午战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为了实现“实业救国”的抱负,他兴办了通州大生纱厂等一系列民族工业企业。他出于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思考,走上了兴办实业的共同道路,具有爱国和进步的意义;他的探索和实践,对中华民族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35、能准确地把握每一幅图片产生的时代背景,分析其中的因果关系(3分)

上一篇:石家庄一中期末考试题下一篇:新年联欢计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