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乡粉尘与高毒物品危害治理

2024-12-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全乡粉尘与高毒物品危害治理(共2篇)

全乡粉尘与高毒物品危害治理 篇1

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对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监督管理,防范和减少职业危害事故的发生,保障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我乡将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在全乡范围内组织开展粉尘与高毒物品危害治理专项行动。为确保专项行动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专项行动,促进我区、各有关部门、各生产经营单位落实国家和省关于职业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规,落实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危害防治主体责任,加强职业危害防治工作,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防范重大职业危害事故发生,建立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长效机制,实现全乡职业危害防治形势的稳定好转。

二、范围与内容

(一)治理范围。此次专项行动的范围为工矿商贸领域的生产经营单位。重点是剧毒危险化学品的生产、使用企业;家具制造、装饰材料加工等生产企业,特别是产生粉尘和生产、使用高毒物品的作业场所。

(二)治理内容。此次专项行动以督促生产经营单位落实职业危害防治主体责任为主要内容。

1.建立并落实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

2.设置职业危害防治管理机构,配备管理人员;

3.建立并落实职业危害告知、申报、日常监测、防护设施维修管理、防护用品管理、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教育培训等职业危害防治规章制度和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4.根据有关规定组织从业人员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前职业健康体检,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5.主要负责人、职业健康(卫生)管理人员、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从业人员的危害防治知识培训与教育;

6.与从业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并依法参加工伤保险; 7.及时、如实申报存在的职业危害;

8.按规定委托有资质的职业安全健康检测、评价机构进行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和现状评价,并将结果向从业人员公布;

9.告知从业人员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及其危害后果,并在作业场所设置职业危害警示标识;

10.设置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并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检修和保养情况; 11.淘汰落后。采用先进技术、工艺、材料、设备; 12.职业健康防护用品配备与从业人员的管理; 13.职业危害事故的处置及报告;

14.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履行的其他法定义务。

三、成立专项行动领导小组

组长:

于国君

乡长

副组长:王甲寨

乡人大副主席

成员:

赵忠芹

乡社服中心主任

幺宝利

乡社保中心主任

刘向荣

乡工会副主席

办公室设在乡安监办,负责专项行动的具体组织协调。

四、工作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0年8月8日——20日)。乡安监办将这次专项行动的内容和要求传达给相关企业,动员企业广泛参与,确保行动取得实效。

(二)生产经营单位自查自改阶段(2010年8月——11月)。辖区内各相关企业要按照《职业病防治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河北省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及专项行动工作要求认真进行自查;要结合实际建立职业危害隐患排查制度,明确机构、人员和责任,明确排查重点和内容,对查出的问题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整改方案,能立即整改的,要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要明确责任人,在规定期限内整改到位。我乡安监办将加大力度进行巡查督导。

(三)检查复查阶段(2010年11月——2011年6月)。区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将要按照国家和省职业危害法律法规、治理标准、验收标准及本地专项行动实施办法的要求,组织对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检查复查。

对检查复查出的问题和隐患将会提出整改意见,涉及违法的将要依法对其进行处理。同时,对生产经营单位的整改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对职业危害严重且拒不整改的,将停产整顿或提请政府依法予以关闭。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我乡范围内各相关单位要高度重视,结合本单位实际,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把这次专项行动深入扎实地开展起来。

全乡粉尘与高毒物品危害治理 篇2

1 资料来源

1.1 一般情况

根据《怀柔区粉尘与高毒物品危害治理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文件精神,怀柔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10年3—5月期间,对36家专项涉及的企业进行了检测,其中检测印刷行业22家,家具制造业8家,重点企业5家,非煤矿山企业1家。

1.2 检测依据

按照GBZ 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采样规范》、《工作场所有害物质监测方法》的要求,使用气体采样器、大气采样器、粉尘采样仪采集车间空气中的毒物和粉尘样品,使用HS 5671A噪声频谱分析仪现场检测噪声。根据GBZ/T 160—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GBZ/T 189.8—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声和GBZ/T 192.1—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进行检验。

1.3 评价依据

按照GBZ 1—2002《工业企业设计标准》、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中规定的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和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限值进行评价。

1.4 质量控制

为确保检测数据准确可靠,所有检测样品均按时送检,用于检测的仪器设备确保在计量检定有效期内,用于噪声检测的噪声频谱分析仪在每次现场检测前使用HS 6020声校准器进行校准核查。

2 结果

2.1 粉尘与高毒物品危害治理专项行动企业检测结果

共有36家专项行动涉及企业对其工作场所进行了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采集化学毒物、物理因素、粉尘3大类11项893件样品。其中超标企业14家,超标样品121件,企业超标率38.9%,样品超标率13.5%。见表1。

2.2 印刷行业检测结果

印刷行业中有22家企业进行了检测,其中超标企业6家,企业超标率为27.3%;共检测样品430件,超标样品54件,样品超标率12.6%。有5家超标企业进行了复测,复测合格率100%。见表2。

2.3 家具制造业检测结果

家具制造业中有8家企业进行了委托检测,其中超标企业5家,企业超标率为62.5%;共检测样品235件,超标样品21件,样品超标率8.9%。有2家超标企业进行了复测,复测合格率0%。见表3。

2.4 重点企业检测结果

重点企业中有5家企业进行了委托检测,其中超标企业3家,企业超标率为60%;共检测样品208件,超标样品46件,样品超标率22.1%。有2家超标企业进行了复测,复测合格率100%。见表3。

2.5 非煤矿山企业检测结果

非煤矿山企业中1家企业进行了委托检测,共检测样品20件,合格样品20件,样品合格率100%。

注:家具制造业的苯复测样本数为8,复测合格样本数为0;重点企业苯和粉尘的复测样本数均为4,复测全部合格。

3 讨论

在怀柔区粉尘与高毒物品危害治理专项行动中,部分企业工作场所中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超标[1,2],而且未进行复测,超标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苯、粉尘和噪声。

苯属于高毒物质[3],对接触工人危害较大,尤其是在浓度超标的场所工作,如果个人防护不当,更容易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印刷行业使用的油墨、清洗剂,家具制造业使用的油漆和稀料等,在生产过程中不只会产生苯、甲苯、二甲苯,还有可能存在醇类、脂类、酮类、醚类等其他危害因素,更应引起监管部门和用人单位的重视。

家具制造业普遍存在一个车间包含多种工艺的现象[4],导致职业病危害因素相互影响,整个车间的粉尘和噪声均有可能超标,这种车间布局不合理的现象为急慢性职业病的发生埋下隐患。此次专项行动检测的8个家具制造业中,有5家存在粉尘、噪声超标现象,超标企业占62.5%。

通过此次专项行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提示:(1)各相关机构应高度重视职业卫生工作,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企业和劳动者职业病防治意识。(2)存在高毒物质的企业应加大职业卫生管理力度,加强工作场所的通风排毒,严格监督指导劳动者做好个体防护,定期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检查,预防和控制急慢性职业病的发生[5]。(3)为降低劳动者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减少职业危害,建议样品检测超标的企业,结合检测机构提出的技术性建议,针对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超标的工作场所进行机器设备的维修或改造,或者及时调整机器设备运转数量和工人实际工作时间,工作环境得到改善后,企业应立即进行委托复测。(4)针对职业健康管理基础薄弱、职业危害严重的企业,相关部门要加大日常监管和督促指导力度,促进企业加强职业健康管理,提高职业危害防治水平,推进企业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摘要:目的 了解北京市怀柔区粉尘与高毒危害企业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为改善作业场所环境提供技术支持,为监管部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依据国家有关标准、规范,使用气体采样器、大气采样器、粉尘采样仪采集车间空气中的化学物质和粉尘样品,噪声频谱分析仪现场检测噪声。结果 对存在粉尘与高毒物品的36家企业工作场所进行了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共采集化学毒物、物理因素、粉尘3大类11项893件样品。其中超标企业14家,超标样品121件,企业超标率38.9%,样品超标率13.5%。结论 该区部分企业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提示各相关机构应高度重视职业卫生工作,加大监管和宣教力度,提高企业和劳动者的职业病防治意识,促进企业加强职业卫生工作管理,推进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预防和控制急慢性职业病的发生。

关键词:粉尘与高毒,检测分析

参考文献

[1]GBZ 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S].

[2]GBZ 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S].

[3]卫法监发[2003]142号.高毒物品目录(2003年版)[Z].

[4]冯洪杰.北京市大兴区家具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调查[J].职业与健康,2010,26(13):1453.

上一篇:10kV电能计量装置影响线损的分析下一篇:时代光华在线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