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评论演讲稿(共8篇)
各位亲爱的商业评论网会员,由于中秋假期调整,HBR下午茶9月暂停一次,敬请期待10月活动!
注册商业评论网,赠送《案例精选集》 随便看看 | 免费注册 用 户: 记住我
密 码: 忘记密码 登 录 找文章
按姓名 按行业 按职位 找博文 找博主 搜书籍 搜百科 搜问答 首页
公司观察
管理人物
商业环境
历史人文
领导力
战略
创新
人力资源
销售与营销
更多
运营管理
金融与服务
信息技术
服务管理
创业
组织行为
变革管理
自我管理 企业社会责任
综合管理
案例分析
读书
管理专栏
社区
百科
问答
当前位置: 首页 > 商业评论 > 文章
像乔布斯一样去演讲
2人分享此文 作者:杨澍 发表于:2010-08-17 加入收藏 电邮给朋友 打印文章 写信给编辑 苹果粉丝也有不买苹果帐的时候。2009年苹果公司的Macworld大会就遭到粉丝的抗议,要求退票,原因是苹果公司宣布乔布斯将缺席他持续多年的主题演讲。
“我还记得2007年,有一天我跟外甥打了一下午球,然后他迫不及待地要回自己家,拒绝了我请他吃饭的邀请。他那时候刚从高中毕业,我想他是不是约了朋友要去闲逛。我猜中了一部分,他的确约了朋友去闲逛,不过逛的地方就在苹果商店门口,他们结伴在那里排队等着iPhone发售。”乔布斯的苹果引爆了全世界拥趸心中持续的热情,而高潮正是从那次被卡迈恩•加洛称为“最棒的乔布斯演讲”开始的。“如果你想看非凡的演示,那就应该看那次iPhone发布会上的乔布斯。我在书中对这一部分做了很全面的分析,那次展示的华彩部分在于乔布斯对iPhone出场的介绍。”加洛兴奋地说。在发布会上,乔布斯并没有草草带过开场——“现在我们有了一部令人激动的电话,我现在向大家介绍,这就是??”——然后直奔iPhone的功能介绍,而且费尽笔墨以取悦听众。乔布斯说:“我们要向大家介绍三款革命性的产品:一个新的iPod,一部电话,还有一台网络交流设备。明白吗?这是一个设备,我们把它称之为iPhone。”在场的听众发出欢呼声,加洛说:“乔布斯满面笑容,他彻底赢得了听众,这是多么欣慰和自豪的事情。”
加洛曾是一名电视新闻工作者。“在UCLA和西北大学完成学业以后,我当了15年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之后做了CNN的财经新闻记者。”加洛热爱媒体工作,“但是做媒体不能释放我所有的热情,与报道一家公司相比,我更想自己去运作一家公司。”作为媒体记者,加洛发现,一部分参与节目录制的企业高管和访谈嘉宾总是会被重复邀请,“他们的共同点是,都很善于讲故事,一件事情经过他们的描述往往变得清楚、明白,能唤起听众的热情。”加洛开始了“媒体训练”的实践,开始为企业高管接受媒体访问做培训。“媒体训练是我所从事的工作的很小一部分,但是其中的很多技巧是适用于所有商务沟通的。”
其实加洛从2005年就开始研究乔布斯的演讲技巧。“2007年,在他的iPhone演讲之后,我深受震动。如果说1984年的乔布斯有非凡的号召力,那么2007年Macworld大会上的乔布斯已然成为一位完美的演讲者。我给《商业周刊》写了一篇文章,后来又就同一个话题写了一系列的文章,文章反响不错,我发现人们对这方面的内容很感兴趣,那些明白其意义的人想成为更出色的演讲者,为什么不从做得最好的人那里学呢?乔布斯是全世界企业家中最会讲故事的人。在过去的30年里,他已经把产品发布和展示发展成为一门艺术。所以我决定在2009年写一本书。”
演讲技巧已经成为现实的商务沟通工具,演讲越精彩,给客户和同事留下的印象也就越深。“我记得我曾经看过一本Bill Lane写的书,他是前GE CEO杰克•韦尔奇的讲稿写手。他说在韦尔奇宣布退休之后,最终成为CEO候选人的都是在GE公认的演讲高手。”
加洛回顾自己的职业生涯,对于他自己并没有什么印象特别深刻的事情,哪怕是曾经获得美国电视艾美奖,反而是那些曾经交流的嘉宾、演讲者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中很多人都是沟通交流的行家里手,他们所用的词汇以及组织词汇的方式都令我激赏,乔布斯就是他们其中的一位。”
“乔布斯的演讲像一出戏剧性的表演”
“优秀的小说家不会在小说开始的第一页就泄露全部的情节和结局,他会通过慢慢堆积素材、催化情绪来实现。”加洛说。乔布斯的演讲往往是从回顾和评价苹果已经创造出的“革命性”产品开始,对他来说,“革命性的产品总是结伴同行,相继到来。苹果公司很幸运,已经为这个世界创造了它们当中的一部分。”在2001年iPod的发布会上,乔布斯回顾了1984年苹果推出麦金托什电脑,它改变了整个电脑行业;而iPod的出现则改变整个音乐产业。在背景的铺陈之后,乔布斯用一种戏谑的方式来吊听众的胃口。“就像他在发布iPhone时所做的那样,他调侃听众,设置悬念,最终出现的iPhone彻底颠覆了大家的预期。”当大屏幕上出现iPhone的图片,乔布斯说,今天苹果重新发明了手机。“乔布斯像驾驭一支交响乐队一样控制演讲的节奏,有起伏,有渐变,有高潮,最后为听众创造一个意料之外的结果。” 不仅是演讲的内容,乔布斯通过自己声音的抑扬顿挫,掌控着听众的兴奋点。“这是一个优秀的演讲者必须具备的技巧,自如地变化语速,在恰当的时间提高或者降低声调。”当他回顾过去开场的时候,语速慢,声音低,甚至是以一种谦卑的语气在说话,这样的声调一直延续到他宣告iPhone的诞生。
“一张幻灯、一个观点,这是最有力的方式。”加洛说。乔布斯在介绍那三款“无中生有”的产品时,并没有用一张幻灯展示出三种产品,他为每个产品都制作了一张幻灯,宽屏iPod、手机、网络交流设备,每张幻灯上出现一种产品的图片。“真正有效的演讲幻灯,每张只传达一个信息。对于真实的信息是这样,对于那些有意制造效果、渲染气氛的信息也一样。”加洛说。对于幻灯片所展示的内容,乔布斯也极尽简化,没有要点提示,也不用冗长的数据,尽可能发挥图片的视觉作用。“人更善于图片记忆,而简化的内容更容易让听众关注演讲者所说的话。太多文本会分散听众的注意力,所以演讲者在准备幻灯片时应该是图片导向,专注关键点。”
在iPhone发布的时候,乔布斯使用了大量的形容词来描述这一新产品,包括“非凡的”、“革命性的”、“酷的”,对触屏技术,他甚至使用了“魔幻之作”的说法。加洛说:“如果你相信你的独特产品和服务会改变世界,那就直接说出来。很多演讲者都害怕在介绍自己产品的时候太夸张,变成自吹自擂,于是他们走到了另一个极端,让演讲非常无趣。你为你的产品、服务、企业激动兴奋,那就直接告诉你的听众。你要允许自己释放这样的热情,表达出来为自己找乐。”
“乔布斯也是练出来的”
乔布斯并没有把演讲的成功当做想当然的事,事实上,长时间的排练才换来演讲过程中表面上轻松、不拘小节和亲和力。乔布斯通常提前几个星期就开始为演讲做准备,检查要展示的产品和技术。“一个原苹果公司的员工曾经回忆说,这些演讲看上去只是一个身穿黑色上衣和蓝色牛仔裤的人在谈论新的技术产品,真实情况是每场演讲都包含了一整套复杂、精细的商品宣传、产品展示。为了5分钟的舞台演示,他的团队曾经花了数百个小时做准备。”加洛说。演讲前,乔布斯用整整两天的时间反复彩排,咨询在场产品经理的意见。在幻灯片制作方面,他亲自撰写并设计了大部分内容。相反地,“我能列举出一大堆企业CEO、高管,他们青睐即兴演讲。这让我很奇怪,企业的领导者花费大量的金钱来设计产品发布、技术演示,但是在临门一脚的时候,他们却没有时间彩排。”
当年乔布斯正在为发布iMac进行彩排,按照设计,他话音一落,新款的iMac从一块黑色幕布后面滑出。乔布斯对当时的照明状况不满意,他希望光线更亮一些,出现得更快一点。照明演示的工作人员一遍又一遍调试,始终不能让乔布斯满意,而他的情绪也越来越糟。最后终于调试好了,乔布斯在礼堂里兴奋得狂叫。“如同乔布斯的朋友所说,他追求品质的态度近乎神经质。我们应该想一想,最后一次为准备演讲进行筋疲力尽的排练是什么时候?答案也许是,从来没有。”加洛说。
本文来源《商学院》杂志原创文章([ 标签: 苹果 乔布斯 演讲技巧 ] 分享这篇文章: 2人分享此文 声明:本文由
因此, 从目前媒体发展的实际出发, 对重要的时政活动、新闻事件、民生问题、舆论监督等, 都应纳入党报评论的范畴, 及时发出权威、高端、有思想深度的声音。
二是形式上的创新。随着评论范畴的扩大, 党报评论的外在形式也应当与时俱进, 不断创新。3年来, 河南日报在保持社论、评论员文章等传统评论形式外, 还积极向《人民日报》、《深圳商报》等报纸学习, 创造性地推出了“何平”大型时政评论文章, 在要闻版开辟了《今日社评》专栏, 设立了《中原时评》专版。
“何平”是“河南日报评论”的化名, “何平”文章是向人民日报“任仲平”文章学习, 在河南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 适时予以分析、评说、引导。集团编委会提出, “何平”文章要紧扣重大时政主题, 进行翔实、严密、深入、大气的论证。应当说, 要求非常之高, 写作难度也很大。近年来, 我们在报业集团编委会的领导和指导下, 先后撰写了《正确认识河南省情奋力实现中原崛起》、《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中原大地涌动着一股英雄豪气》、《努力走在中部崛起前列》、《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中原崛起》等多篇“何平”文章, 这些文章高屋建瓴, 大气磅礴, 起到了统一思想, 振奋精神的作用, 受到省委的高度评价, 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像2004年刊发的《正确认识河南省情奋力实现中原崛起》, 在经济发展有一定积累的形势下, 分析了河南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 指出了跨越式中起到了明确目标、鼓舞干劲的作用, 得到了很多高端读者的肯定。
《今日社评》专栏是河南日报重点打造的一个评论专栏, 目的是为了填补社论、评论员文章留下的巨大空白。这个专栏的评论以灵活多样见长, 涉及内容非常广泛, 上至省委主要领导的重要讲话、全省的重大活动, 下至基层工作中的新现象、新经验、新做法, 中间还有大量社会的热点问题, 《今日社评》都及时跟进, 从党报的角度进行分析评论。这个专栏的评论刊发速度很快, 基本上每周都有3篇, 有时甚至达到了一天一篇。特别是在与重要新闻的配合上, 基本做到了同步进行, 成为河南日报近年来报道上的一大特色。在集团领导的重视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 《今日社评》专栏影响力日益扩大, 省委领导和上级宣传部门每逢重要活动, 经常点名要求该专栏撰写相关评论。省委书记徐光春专门给河南日报报业集团领导写信称赞《今日社评》栏目:“《今日社评》主题鲜明, 内容新鲜, 导向正确, 文字简练, 既有指导性, 又有可读性, 是一个很有特色的评论栏目。”
开设《中原时评》专版, 目的是为了适应现在媒体即时性新闻时评的需要。如果说社论、评论员文章、“何平”、《今日社评》都更多的是为了满足高端读者, 那么《中原时评》的目标主要是关注民生, 瞄准的是广大的普通读者。《中原时评》的创新之处, 不仅在于文笔的犀利、风格的泼辣, 更在于突出从不同角度看问题。我们开辟的《双声道》栏目, 就是针对同一个事件, 刊登不同的观点, 从而能够给读者以启迪;《我说两句》同样是用简明、独到的观点去评价新闻事件;《淬淬博客》则是通过与新媒体的结合, 吸收了网络媒体的优势, 增强与读者的互动。这些点点滴滴的创新综合在一起, 使《中原时评》的影响也在逐渐扩大, 许多时评类、杂文类稿件经常被人民网、新华网、大河网转载, 得到了众多网友的跟帖响应。
三是写作上的创新。怎样把党报的评论写深、写活、写得更能够吸引人, 是一个难点, 但也是我们必须面对并认真加以解决的重要问题。再好的观点, 如果表述不好、没有人愿意看, 同样起不到理想的传播效果。因此, 评论写作必须不断锤炼语言、不断改进文风, 在立论的同时, 更要写论就不能带有感情。相反, 对有的新闻事件进行评论, 应该在字里行间带有饱满的感情。如果一篇文章连作者自己都不感动, 何以去感动人、打动人、说服人?因此, 我们在写评论时, 经常尝试把自己的感情融进去, 从而赢得了读者的强烈共鸣。比如, 为当代孝子张尚昀通讯配发的评论《有这样一种感动》、为“中国最美的女记者”曹爱文真情救人撰写的评论《用生命温暖生命》、为陕县支建煤矿69名被困矿工成功获救撰写的评论《这一刻我们热泪盈眶》等, 都是饱含热情、真情和激情。这些评论都得到了读者的极高评价, 因为他们从中感受到了党报的平民化视角和真诚的人文关怀, 道出了他们共同的心声。这样的评论同样也得到了中宣部《新闻阅评》的高度称赞。2006年8月1日, 中宣部《新闻阅评》出版专期《河南日报图文并茂赞“最美女记者”曹爱文》。阅评员认为, “7月20日的《河南日报》在头版头题位置, 以评论配图片的全新形式, 刊发‘今日社评’《用生命温暖生命》, 并在7版用一个整版进行了背景链接, 对河南电视台23岁女记者曹爱文在新闻现场抢救溺水少年的感人事迹给予热情讴歌”, 在大段引用评论原文后, 阅评员指出:“《河南日报》等众多媒体, 特别是许多知名网站倾情宣传曹爱文的事迹, 具有巨大的冲击力, 也是新闻同行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可贵秉持和实践, 反映了新闻战线的一种正气。”
评论文章同样要写出气势, 富有文采, 特别是对“何平”文章这样的大型政论, 如果没有气势、没有文采, 四五千字的评论是很难让读者一口气读完, 也很难让读者产生阅读快感、受到启发和震撼的。要写出气势和文采, 就要多运用传统的赋、比、兴手法, 多用短句子和排比, 巧妙运用富有哲理的警句、诗词等。人民日报的“任仲平”文章在这方面堪称范例, 值得从事党报评论的评论员认真学习借鉴。
值得一提的是, 近年来, 河南日报在评论的版面处理上同样大胆创新。重要评论经常上一版头题, 并采用文配图、新闻与评论相结合等多种形式, 不但强化了评论的冲击力, 真正发挥了评论的旗帜作用, 而且突出了版面语言, 体现出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大事大处理的魄力。
当前党报评论存在的弊端
内容苍白,无关痛痒。部分党报的言论扣不住党委中心工作,抓不住工作要点,跟不紧形势,把握不住大局。地方党报评论往往不能突出地方特色,不能结合当地实际,只是抄大报讲过的话,成为上级党报新闻评论的“复印件”。由此,就难免高谈阔论,隔靴搔痒,离当地读者关心的问题太远。还值得注意的是,评论文章常给人居高临下之感,动辄“应该”如何,开口“必须”怎样,而不是以理服人。
文风空泛,语言干瘪。不少党报评论缺乏文采,或者干巴巴、客话套话缺乏新意;或者官话空话、通篇说教。评论是针对重要新闻事件而发的,要阐发事实中蕴涵着的重要道理,怎么把道理讲出来,让读者心悦诚服、记忆深刻,文风和语言的锤炼是关键。党报评论的文字,应该或如投枪匕首,尖锐泼辣,直中要害,入木三分;或如行云流水,旁征博引,有理有据,揭示主题;或如拉家常,亲切自然,娓娓道来,在谈心式的话语中阐述大义,晓之以理。
指导不力,指向模糊。我们说评论是报纸的旗帜和灵魂,讲的就是评论能够在社会发生变动时对这些变动的意义进行阐释,能够让广大读者认清现象背后的本质,直至引导公众采取合适的行动。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变动频繁,写评论的人并不了解这些变化及其对群众的生活、工作究竟有什么意义,有的仅仅是配合政府工作部署而敷衍了事,有的是看到了问题但不深入。这样的评论,不能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棍扫一大片,却都不着要害,说服力不强,读者自然不会感兴趣。
增强亲和力和共鸣度,做活主导评论
就一张党报来说,应有主导评论。社论和评论员文章最能体现党报公信力和权威性,因而写好主导评论始终是党报第一位的任务。
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社论和评论员文章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如越来越讲究快捷和时效性;越来越跳出评论写作的传统模式,追求行文的自由度和多样化;越来越注重容纳来自民间的声音,追求思想的原创性;越来越注重缘事而议,据事分析;越来越讲求平等和互动;越来越倾注人文关怀,以人文精神观照世事人生和社会生活。笔者认为,社论和评论员文章的撰写,要在坚持党性原则,坚持高扬正确舆论导向旗帜的前提下,着重增强亲和力和共鸣度。
社论、评论员文章往往担负着论述大政方针、中心工作等重任,因此有必要保持庄重风格,但这并不妨碍这类“大言论”增强亲和力。增强亲和力的途径很多,就我的体会而言,觉得以写群众性言论的思维方式和表现手法来运作“大言论”,是一个不错的办法。比如,尽可能细化选题,尽可能少摆大架势,少来八股腔;多用生动平实的民众语言和大实话来表情达意,来阐述深刻的思想、重要的主题等。共鸣度是衡量评论是否“三贴近”的一个重要标志。凡引起强烈共鸣的评论,多是贴近性比较强的评论。提高共鸣度,我们认为最关键的是要抓住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发议论,说出人们心里想说的话。如果谈问题让人们解渴、批歪风让人们解气、论道理让人们心服,那就能产生共鸣。
突出特色,做强专栏评论
长期以来,大家都认为社论、评论员文章等大型评论文体最能发挥旗帜作用,因而对大型评论重视有余,而不注重通过多种形式和风格的评论文体来传达观点和意见。
事实上,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读者从接受心理、阅读习惯到价值判断等都发生了变化,党报评论也应该适应这种变化。要针对读者群进行细分。道理讲得都对,但谈话对象不对,是宣传的大忌。入脑入心的程度总是和读者的工作、生活状况以及最关注的问题和最迫切的需要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就一张党报来说,在写好社论和评论员文章等主导评论的前提下,还需要各种形式和题材的言论配合,其中一个重要的方式就是办好专栏评论。
一要突出专栏的特色。顾名思义,专栏就是要有专门的定位和特色。没有特色,就彰显不出“这一个”的个性,就形不成独特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二要善于选择、培育、组织最能彰显专栏个性和最有可能为专栏增光添彩的话题、题材、稿源。这些是支撑起专栏的“骨架和血肉”。编辑不能只是被动地选编自然来稿,而更要积极主动地组织重点稿源。专栏编辑要将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力、发现力、洞察力运用到能动地设计、策划、组织专栏所需的优质稿源上。
三要把握好专栏及所发作品的导向。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一个专栏及其所发作品,如果出现导向错误,那是最失败的。尤其是具有“旗帜和灵魂”功能的评论类专栏,评是非、论道理更不能出现导向偏差。专栏编辑组稿编稿,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政治敏锐性,来审视每一个题材尤其是每一篇拟发稿件的导向价值;同时,要注意将来稿中的个人意气剔除,将其原创诉求融入理性的评说之中。这方面,最需要处理好揭露问题和立足于正面引导的关系。作为言论,大都要讲究针对性,要注意针砭时弊,但针砭时弊并不是要一味地揭露问题或止于揭露问题。要注意将落脚点放在针对问题提出建设性的见解上,从而使专栏所发作品既篇篇关痛痒,又始终发挥团结、稳定、鼓劲的正确导向功能。
四要着力于提升作品的思想价值。群众性言论专栏,大多选用群众来稿。这些稿件除重点组织的和一些成熟作者撰写的相对较好外,大部分不够理想,总的说好稿稿源比较稀缺。有些来稿所谈的话题可以但囿于就事论事,缺乏必要的高度、深度和厚度,对此,作为编者,一方面要十分珍惜这些资源,不以个人好恶定取舍;另一方面,更要对这些资源加以开掘、加工、升华,使其能够为彰显专栏的整体质量服务。编辑劳动从根上说是一种创造性劳动。编稿最大的功效,不只是看你砍掉了多少枝蔓,删改了多少文字,而更是看你为原稿贡献了多少智慧。可以说,为原稿增加新意、注入思想、深化道理、升华价值,是编辑最核心的能力,正所谓“删文不能伤文意,改稿要让稿增色”。在选编稿件中,对题材可取、素材可用、有一定基础的可塑稿,要调动编辑的智力,从升华立意、注入思想、深化议论等方面加以完善。
五要强化作品的逻辑力量。就言论性专栏所发作品而言,具有逻辑力量非常重要。所谓逻辑力量,在这里主要是指符合事物客观规律、符合理性思维规律,经得起正反推敲,具有问不倒、推不翻的理性指向力量。言论的立论和论述,如果被问上几个问号就不能自圆其说,那是不会有什么逻辑力量和战斗性的。所以,编者编发言论稿件,对每一个论点、每一句论证、表述,都要从正反两个方面多设想几个问题自问一番,都要细细地琢磨是否周全。这里最值得注意的是要力避绝对化、片面性。专栏言论大多不长,大多是“侧重一面,说透一点”,但“侧重一面,说透一点”,一定要防止滑向“只重一面,只说一点”的误区。
总之,我们写评论不是为写而写,而是为指出和解决“问题”。要抓准“问题”,把理说透,要服务于群众,让群众接受,使评论真正发挥旗帜作用。
主要党报党刊投稿地址
今日新疆tougaos@jrxjnet.com;社区党建sqdj001@163.com;中国组织人事报zgzzrsb@163.com;中国人事报(组织人事大学生村官基层党建)zzgz002@vip.163.com;党建导刊djdkbjb@163.com;党建文汇杂志djwh23221319@163.com;党建研究1postmaster@zgdjyj.com;党建研究qikantg04@126.com;党建研究内参djyj@djyj.cn;党建杂志总编室djzbs@vip.sina.com;光明日报理论党史gmrbds@163.com;光明日报理论核心价值gmhxjz@126.com;光明日报理论经济学gmjjx@sina.com;光明日报理论实践gmrbsj@gmw.cn;光明日报理论世界史shijieshi@gmw.cn;光明日报理论史学llxs@gmw.cn;光明日报理论政治ll@gmw.cn;光明日报文学评论gmrbwx@yahoo.cn;今日新疆xjtoday@163.com;领导科学ldkx@vip.163.com;领导科学理论部ldkxlub@126.com;农村党建ncdj001@163.com;企业党建论坛qydjlt@163.com;人民日报rmrb@peopledaily.com.cn;人民网学习与实践kxfz@peopledaily.com.cn;上海组织人事报rc@zzrsb.cn;新疆日报邮箱xjrbdzb@xjdaily.com;人事报组工干部谈党性zzrsb1984@sina.com 阿克苏党建aksdwzzbdys@126.com;党建文汇dylndy@163.com;党政干部论坛luntan588@126.com;机关党的建设jgdjbjb@163.com;今日新疆二tougaox@jrxjnet.com;求是杂志qiushi@qstheory.com;人事报(公务员)zggongwuyuan@163.com;人事报人才服务rencaifuwu2010@126.com;新疆党员之友xjdyzy@163.com;新疆农村党员报xjncdyb@163.com;新疆日报文字xjrbctb@xjdaily.com;中国人事报 人事人才renshirencai2008@163.com;中国人事报(新闻)rsbnews001@163.com;中国人事报文稿理论与实践llysj@163.com;中国组织人事报(基层党建版专用)jcdj005@163.com;组织人事报(干部工作)ysy@zzrsb.cn;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之际,为了深入贯彻全国和全省全市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党报党刊发行工作会议,这充分说明市委对党报党刊发行工作的高度重视。刚才,会议宣读了市委关于认真做好2014党报党刊及《七台河日报》发行工作的通知,安排部署了2014党报党刊发行工作任务,宣读了关于表彰
2013年《七台河日报》发行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XX社长和XX局长做了很好的表态发言。首先,我真诚地代表市委向大家表示衷心感谢,向获得2013发行工作先进荣誉的集体和个人表示祝贺,向辛勤工作在发行战线的各位同志表示慰问。下面,就如何做好2014我市党报党刊发行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党报党刊发行工作的重大意义,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巩固扩大党报党刊发行。
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宣传思想工作一定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在当前,搞好党报党刊发行工作,就是宣传思想工作的大局、大势、大事。
党报党刊是我党重要的舆论工具,是党的喉舌,党报党刊发行工作的重要意义,就是三句话,党报党刊肩负着重要使命、发挥着重要作用、承担着重要职责。
党报党刊肩负的重要使命就是:宣传贯彻中央和省市委各项战略部署。党报党刊是“三个主渠道”。一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思想理论成果的主渠道。二是宣传中央、省、市委重大决策部署的主渠道。三是宣传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伟大实践的主渠道,其肩负的重要使命不可替代,战略意义十分重大。
党报党刊发挥的重要作用就是:引导社会舆论、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党报党刊有“四个作用”。一是坚持正确导向的作用,二是传达党的声音的作用,三是反映人民意愿的作用,四是引导舆论走向的作用。
党报党刊承担的重要职责就是:统一思想、凝聚力量、营造氛围。党报党刊有“四个职责”。一是宣传群众、动员群众的职责。二是营造氛围、鼓舞士气的职责。三是树立典型、推广经验的职责。四是传播科学知识、提高公民素质的职责。目前,全市人民正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为“推动四个发展、加快经济崛起、建设幸福之城”而努力奋斗。只有做好党报党刊发行工作,才能更好地发挥党报党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作用,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作用,营造氛围、推动工作的作用,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因此,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全市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为即将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抓好党报党刊发行工作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把党报党刊发行工作放到讲政治、讲大局、讲党性、讲和谐、讲发展的高度来认识,不断增强做好党报党刊发行工作的政治责任感,坚定信心,抓实抓好。
在深刻认识了党报党刊发行工作重大意义的同时,我们还要对今年党报党刊发行工作面临的形势保持清醒头脑。
从不利因素方面看,用三句话概括就是: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加大,我国经济外贸出口严重萎缩,国内煤炭市场持续低迷。龙煤七台河分子公司出现严重亏损,全市地方小煤矿大部分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这对于我们这个以煤焦化产业为主导产业的城市经济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煤炭经济的不景气,又会传导给相关产业,直接影响我市经济的健康发展,这会给我们党报党刊发行增加极大的难度。
从有利条件和机遇上看,一是我国经济保增长的力度在加大,经济仍然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我市经济虽然受到煤炭市场影响,但也不会出现大波动,这为我们党报党刊发行工作奠定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二是中央、省市委越来越重视党报党刊发行工作,每年都召开专门会议,专题进行安排部署,这为我们做好党报党刊发行工作提供了政治保证。特别是在不久前的全市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市委书记张宪军同志在谈到办好主流媒体时强调指出,“要做好党报党刊发行工作,越是困难时期越不能削弱,这是一项政治任务,各单位一定要按照要求完成。”三是我市党报党刊发行工作一直走在全省前列,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认识明确、态度积极、措施得力,效果较好,这是我们全面完成2014党报党刊发行工作的宝贵财富。
纵观今年党报党刊发行工作面临的形势比较复杂,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同在,机遇和挑战共存。只要我们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巩固和发展有利于党报党刊发行工作的好形势,我们就一定能够全面完成党报党刊发行工作任务。
二、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确保完成我市2014党报党刊发行任务。
党报党刊的发行工作与新闻宣传的效果密切,发行网络健全、渠道畅通、覆盖广泛,才能把党和国家的声音传送到千家万户。近年来,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发展机遇和矛盾凸显,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日益多样化,如何发挥党报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舆论引导作用,如何做好党报发行工作,成为新时期报业发行工作者不容忽视的话题。现笔者就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结合当前市场经济多元化竞争形势,对如何做好党报发行工作谈几点意见和看法。
一、现阶段党报发行面临的压力和挑战
党报发行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声音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关系到党的形象和权威。做好党报党刊的发行工作,是关系到党的舆论阵地能否守好和巩固的政治问题。随着社会局势的发展,党报的发行正经受着外界多种杂志报纸竞争的压力,发行工作面临着诸多新出现的难点与问题。
(一)传统党报的特殊性决定发行的受众群过于狭窄
尽管各级党报的办报宗旨都是面对全体社会大众,但由于受我国的历史传统、政治格局、党报使命等诸多因素所掣肘,在参与市场竞争时显然不具备都市报的某些优势,因而其发行的受众面就没有都市报广泛,党报目前的实际受众主要是各级党、政部门以及其他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党报的受众群体决定了其发行方式的单一和狭窄,据中国记协最近对省级党报的一项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省级党报的发行量主要依靠公费征订,其平均比例约为省级党报发行量的90%以上。”
(二)报业市场竞争不断挤兑党报的发行空间
中国报业进入市场化竞争后,报业发展的格局出现了变化,一批市场化程度较高的都市报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如《南方都市报》、《华西都市报》都是其中的佼佼者,《南方都市报》在日发行量稳定在100万份以后,明确地提出要成为“主流报纸”,他们提出的口号是“办中国最好的报纸”。而《华西都市报》经过二次改革后,提出要成为一张以政经为报道主流的严肃报纸,大幅砍掉了一些反映街巷闾里琐事的“软性新闻”,要向主流报纸的目标迈进。反观一些传统党报,由于办报理念的制约,不能及时地与市场接轨,以致发行量下降,读者群流失,广告额剧降,以党报为主导的一些报业集团的赢利模式是以子报养母报,这样在目前晚报、都市报、生活类报纸空前繁荣的情况下,党报的公费、自费订阅 的比例逐年下降。省级党报总体呈现逐年下滑趋势,地市党报发行量也不容乐观,即使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如宁波),地市党报的发行量也只有10多万份,许多地方的地市党报只有几万份,而且呈稳中有降的态势。发行量下降意味着党报的社会影响力有所减弱。可见,报业市场的竞争压力给党报发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发行工作难度可想而知。
(三)实际效果不佳的发行占有一定比重
实际效果不佳的发行,即指并没有发挥实际效用的发行。一部分经济实力强劲的企业由于种种原因,出资支撑了党报的相当一部分发行量——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这些企业所订的报纸,大量用于赠送有关单位和个人。诚然,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扩大党报宣传的作用,但在通常情况下,公费赠送的报纸并非被赠与者的首选,也并非其特别关注者,因而它们的被阅读率、被传阅率往往不高,传播效果不容乐观。而党报的这一部分发行量,对于吸引广告主投放广告经费、提高党报的经济效益,实际上并不能产生应有的作用。
二、党报发行工作的几点思考
随着报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党报已经处于发展机遇与竞争挑战并存的状况之中,党报发行工作唯有努力开拓进取,才能抓住机遇,才能在激烈的竞争挑战中经受住考验,成为竞争的强者、胜者。报业竞争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现笔者就针对存在的诸多难点,谈几点想法和主张:
(一)增强党报亲和力,为发行工作创造优势条件
亲和力是党报与生俱来的品质。这种亲和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政务报道要抓住群众关心的话题。以往的政务报道中很多是为了突出少数领导人和部分职能部门,而把领导人活动和会议本身作为新闻来报,对会议研究部署的工作内容、领导活动想解决的问题,这些群众最想知道的东西,湮没在了长篇大论的程序化报道中。对此,可以对党报报道内容进行一些新的尝试,抓住群众关心话题,报道内容详尽,切实说明社会百姓普遍关注的人和事,让广大读者感受到党报的可亲、可敬。其次,让广大读者参与办报,形成互动局面。党报要站在群众的立场上办报,多表现一些党和政府的亲民之情,多刊发一些表现老百姓喜怒哀乐的人和事,多使用老百姓语言,让读者看后情有所动。同时还要为百姓多开办一些栏目,让广大读者能在我们的报纸中看到他们的影子,组织力量围绕百姓工作生活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搞好策划,让广大读者参与办报,形成互动的良好局面。再其次,要使用点睛传神的编排方式。对重要的有价值的新闻稿件应该
敢于强化处理,对一些真正有价值的新闻并非说一定要上头条,而是在视觉效果上进行强化,使这篇稿件有夺目之感,同时运用好化繁为简,将主要内容通过标题或用提要的形式表现出来,便于阅读。
因此,增强党报的亲民亲和力是当前党报工作的重要内在自身条件,做好了这一点,就会有更多读者愿意去读、想去读,这无疑是做好党报发行工作的一条有效可行的路径。
(二)提高发行队伍核心竞争力
拥有一支思想好、业务精、作风硬的发行队伍是发行竞争中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保障,是提升发行核心竞争力、实施差异化竞争的基础。首先要强化发行队伍的招聘和优秀人才引进,发行队伍建设关系到报社未来的发展,要从战略高度给予充分重视,坚持以内部培训、自行培训提高为主,外部学习为辅,可以聘请部分相关领域的专家不定期开展讲课,积极引进优秀人才的队伍建设方针,发行员、零售员的培训应以发行站集中组织学习自编的发行资料为主要方式,并定期开展诸如分报、合报等技能的联系和技能比武。推行目标绩效考核,以每10天为一个考核周期,避免以往发行员中月初闲、月底忙的现象,同时任务指标考核到人,奖惩和投递工资同发行员挂钩。通过树立优秀发行员典型,发扬榜样力量,带动和激励发行员,营造一种人人学先进、人人争先进的内部竞争环境。同时,可以在报社内部开展以深入学习先进事迹为契机,号召报社全体人员学习优秀典型的拼搏、进取、奉献精神,进一步增强全体发行员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创新发行手段
党报评论分量增加, 传播更加有力度
综观中外的报纸, 如解放前的《大公报》, 其社论写作出手快, 强度高, 成为《大公报》最有影响力的品牌;国外大报如《纽约时报》、《泰晤士报》, 其言论从来都是强势出击。就目前党报系统的状况来讲, 存在着党报评论强度不足的客观情况。要提高党报评论的强度, 一方面是质, 一方面是量。量是强度的基础, 如果评论在一份报纸中只是十天半月才出现一次, 只是节庆时候的一个“新闻仪式”, 只是版面的一种点缀, 那么在量都得不到保证的情况下, 何谈形成言论强势出击的效果?当前, 增量很要紧, 有增量才能突破分量不足、份额小的瓶颈, 足够的数量, 是评论形成立体化传播格局的基础。
目前, 各级党报扩版已是常事, 从大多数的对开8版到16版, 报纸的版面增加了, 但评论的分量却少有增加, 很多还保持在对开8版时候的水平, 评论的量相对来说反而减少了。一些党报仍然处于以前的主要刊发社论和评论员文章的阶段。而一些都市报如《南方都市报》每天却安排一个评论专版, 并设置《社论》、《街谈》、《批评与回应》、《来论》等丰富的评论栏目, 凭借自己的言论经营而声名鹊起, 成为一个品牌。那么, 以引导主流舆论为己任的党报, 就更应该重视评论这样一种直接表达观点的新闻样式了。党报评论的增量不仅要扩大评论所占的版面, 增加评论的数量, 还要扩大评论面, 增大空间与时间的覆盖率。党报评论要减少“漏评”、减少不“参与”, 社会生活中的热点事件, 群众已经议论纷纷, 网络上已经热闹非凡之时, 党报不能选择沉默。党报在这样的时刻“失声”, 便失去了舆论引导的阵地。增量就是把规模搞上去, 一篇篇评论层出不穷, 势如连弩, 从而确保党报新闻评论在多元化的社会舆论面前发出自己的声音, 无缺阵、不中断、少空白, 更多、更快、更广。 (1) 量的增加, 为质的提高提供了条件。
《人民日报》在2009年7月1日由16个版扩为20个版 (周六、周日仍为8个版) , 中国传媒大学党报党刊研究中心对扩版后的《人民日报》相关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 见下表:
结果显示《人民日报》扩版后, 在报道和评论当日的文字稿中, 评论同比增加1.66%, 署名文章同比增加1.48%, 报道减少3.08%。 (2) 党报评论数量的增加, 为党报发挥言论优势, 形成立体化的言论格局, 提供了基础和保障。《人民日报》扩版后呈现出的评论数量增加的趋势, 为各级党报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有益的借鉴模式。
党报评论趋于细分化, 形式更加多样
在市场营销里有一个重要理念, 叫市场细分化, 专门研究特定商品的用途及为哪类消费者服务。细分, 才能对商品的特色和性能作出明确定位, 才能生产出适销对路的商品。对党报评论进行细分, 形成一种立体化、多层次的言论格局, 可以提高党报言论的质量, 切实增强指导性、启迪性和影响力。如《人民日报》的评论结构基本分为四个层次, 称为要论的社论、评论员文章, 主要是针对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和重要思潮发言, 强调宏观性、全局性和指导性。偏重思想性的《人民论坛》, 主要是选取社会生活中一些带有全局性、代表性、倾向性的问题和较普遍的社会现象、社会思潮作为评论对象, 注重思想性, 针对广大党员的思想认识误区, 释疑解惑。隶属各个版面的专业评论, 针对该版面的相关内容发表评论, 如经济版的《感言》, 其口号就是“感悟经济生活, 言说企业思想”, 国际新闻版的《国际论坛》主要是针对国际上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发言。还有针对热点事件、热点问题、热点话题发言的评论专栏, 如《今日谈》。
就一张党报而言, 应该有主导言论, 如代表同级党委发言的社论、代表报社意见的评论员文章, 社论和评论员文章是最能体现党报权威性的言论, 写好要论始终是党报的重要任务。但就一家党报而言, 仅有社论和评论员文章是不够的, 还需要其他的评论形式作为补充和支撑, 以形成立体化的言论格局, 形成舆论引导的“组合拳”。各种层次的评论承担着不同的任务, 需要澄清、统一和强化的问题, 由社论、评论员文章发言;实用层面上的方法, 由一般评论解决;而对热点新闻事件的评价, 由小言论出马。而目前我国的党报言论经营中, 社论、评论员文章受到较高的重视, 缺少的是其他的评论样式。因此在一些热点事件、热点问题上不能及时地传达出有力的声音。像这样的情况在党报系统中并不是个别现象, 党报普遍存在评论品种单一的情况。然而同样是省级党报, 《河北日报》则在社论、评论员文章之外开办了如《燕赵论坛》、《杨柳青》、《纵横谈》、《群言堂》等言论专栏,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中《燕赵论坛》在河北大学新闻学院以及河北日报社组织的多次受众调查中, 其知名度和影响力一直位于各言论专栏榜首, 成为《河北日报》的“招牌菜”之一。1998年, 该专栏发表的《迎着老百姓的方向走》一文获中国新闻奖言论一等奖;2001年该专栏发表的《“真抓”与“假抓”》再度荣获中国新闻奖言论一等奖;2003年, 该专栏发表的《走出浮躁》获得中国新闻奖三等奖。一个省级报纸的言论专栏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3次获得全国新闻奖最高奖, 这在国内非常少见。有些在社论、评论员文章中不好讲、不能讲的观点, 在《燕赵论坛》中通过个人署名文章的形式发表, 及时地引导了舆论。 (3)
对党报评论进行细分, 让不同层次的评论承担不同的功能, 使党报评论能够形成立体化、多层次的言论格局, 以更好地引导舆论, 是党报评论发展与创新的一个趋势。
党报评论将更多地与新闻报道组合出现, 传播更加有厚度
新闻报道和评论是报纸的两种最重要、最基本的传播手段。在引导舆论和反映舆论方面, 它们各自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新闻观念的发展变化, 新闻评论和新闻报道正由各自独立呈现的状态转变为相互结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把传播“意见性信息”与“新闻性信息”有机地结合, 可以使传播效果更加优化。在“新闻性信息”的旁边以恰当的方式配上恰当的“意见性信息”, 及时指出新闻事件的意义, 有助于深化新闻报道的主题, 而且也使评论有了新闻事实作为依托, 发言更加有理有据。评论与新闻报道的配合如果得当, 将实现双赢的效果。
以《贵州日报》为例, 笔者统计了2007年8月27日至9月27日一个月的新闻和评论组合出现的情况。结果显示在这一个月内, 《贵州日报》头版出现的给重要新闻配评论的情况有8次, 如2007年8月27日头版头条新闻《“两基”攻坚谱写贵州教育新篇章》, 同时配发题为《生动的启示》的短评, 评论点出了贵州的“两基”攻坚在过去的5年内取得了重大成果, 正是党中央支持农村教育、关注农民生活的生动体现;2007年8月28日头版头条新闻《文化为旅游披上漂亮的嫁衣———黔东南苗乡侗寨见闻》同时配发了题为《文化是旅游的灵魂》的评论。这种新闻报道加新闻评论的立体化传播模式在实践中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趋势。笔者还统计分析了2010年4月6日至4月20日《贵州日报》头版刊发的关于兴义市则戎乡冷洞村抗旱的报道, 2010年4月3日温家宝总理到兴义市则戎乡冷洞村指导抗旱救灾工作后, 《贵州日报》对冷洞村的抗旱救灾工作进行了全方位的报道。其中与新闻报道配合发表的就有社论《大旱中挺立的贵州精神》1篇, 小言论系列《来自冷洞村的启示》5篇。《贵州日报》通过新闻报道配发新闻评论的形式, 对冷洞村的抗旱救灾精神进行了全方位的报道和解读, 在全省抗旱救灾的关键时刻, 引起了受众的强烈反响, 及时引导了全省的抗旱救灾工作。
党报的新闻报道和评论相互配合, 言论为新闻报道画龙点睛, 延伸了报道思想, 新闻报道也增强了言论的新闻性和可信度, 立体化的传播格局强化了传播效果。
抓准党报评论核心受众, 形成有效的两级传播
党报评论的核心受众是谁, 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党报评论的定位、传播策略、文风等。党报评论的阅读和接受对象, 是对社会变动较为敏感、渴望了解事实、拥有一定的文化知识, 并且需要根据媒介提供的信息作出判断和决策的人群。从社会结构分层理论来说, 这一部分群体应该是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经理人员、私营企业主、专业技术人员等社会文化精英阶层。这一群体拥有较丰富的政治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 在社会变动和社会决策中拥有一定的社会话语权, 他们习惯于从党报评论中获取相关的政治信息, 这一部分受众应该是党报评论的核心受众群。他们在所在的群体中, 容易成为“意见领袖”, 能引导群体成员的态度, 影响他们的选择。抓住了这样的核心受众, 从传播效果来讲, 容易实现有效的两级传播。
部分对社会发展敏感的党报已经对此作了有益的探索。《南方日报》在2002年8月进行第一次改版时就宣称:“我们确定要把《南方日报》办成一张权威性政经大报, 做主流新闻, 争主流读者, 办中国最好的党报。”按照新的报纸定位, 《南方日报》提出的口号是“高度决定影响力”。高度, 指的是做主流新闻, 更权威、更有高度和深度;而影响力则来自主流新闻所吸引的主流读者, 即影响到有影响力的人群, 进而增强报纸的核心竞争力。《新华日报》在改版方案中也提出, 党报的主要读者群是机关干部、知识界和企业家。这些读者, 可能是党员或机关干部, 所以改版要以新闻的眼光、记者的眼光、从读者关心的角度, 报道党和政府的重要决策和重大工作, 从中发现和报道有价值的新闻。 (4) 从《南方日报》、《新华日报》等报纸先后改版的情形分析, 党报及党报评论核心受众的确立是党报评论发展与创新的一个关键。抓准党报评论的核心受众, 形成立体化的两级传播模式, 能够有效地增强传播效果。
加强网站党报评论板块的建设, 强化纸质加网络的传播格局
在网络媒体日益发达的今天, 省级以上党报所在的报业集团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 形成了纸质加网络的传播格局。如人民日报社开办的人民网、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开办的四川在线、大众报业集团开办的大众网等。这些网站为报业集团充分挖掘和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提供了新的平台。
笔者在浏览了众多报业集团开办的网站后发现, 这些网站中的大多数和普通的门户网站如搜狐、新浪等相比, 特色并不鲜明。而加强党报评论板块的建设正是其形成特色的有效手段之一。如人民网就建立了《人民日报》重要言论库, 网民可以很方便地找到《人民日报》近期发表的重要言论, 如社论、评论员文章等。而一些省级报业集团的网站首页上新闻报道比较突出, 而评论却较弱化, 要想在网站上查询到所属党报近期发表的社论、评论员文章等重要言论, 却无法找到。其实要把党报的重要言论上网, 以便于受众查询和阅读, 从技术层面来讲是比较简单的。各报业集团要加强所属网站党报评论板块的建设, 形成纸质加网络的党报评论立体化传播格局, 是充分发挥党报评论舆论引导力的有效手段之一。
摘要:为了增强党报评论的传播效果, 更好地传递党的声音及引导社会舆论, 党报评论将适应新的社会环境的要求, 朝着立体化传播的方向发展。第一, 党报评论在版面中所占的分量应增加, 传播更加有力度。第二, 党报评论将趋于细分化, 形式更加多样, 层次更加丰富。第三, 党报评论将更多地以新闻报道组合出现, 传播更加有厚度。第四, 党报评论要抓准核心受众, 形成有效的两级传播。第五, 党报所在报业集团的门户网站应该加强党报评论板块的建设, 形成纸质加网络的传播格局。
关键词:党报评论,立体化,传播效果
注释
1 龙钢跃:《党报新闻评论:有位与有为》, 《新闻战线》, 2006 (4) 。
2 中国传媒大学党报党刊研究中心课题组:《〈人民日报〉扩版数据抽样报告简析》, 《新闻记者》, 2010 (4) 。
3 吴忠华、李忠志:《在“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中保持持久影响力》, 《新闻战线》, 2006 (2) 。
一、主题
研读党报党刊 拓展时政视野 夯实理论根基
二、活动时间
2010年4月—6月
三、活动内容
(一)开辟党报党刊专栏。由各院系在学生宿舍区设置专门的读报宣传栏,定期向同学推荐党报党刊的精华文章。
(二)集中学习活动。各学生党支部要开展至少三次的集中学习活动,可通过剪报评比、读报会、心得交流等多种形式进行。学习内容可结合热点时政、专业学科等来开展,每名学生党员至少撰写并向所在党支部提交一篇读报(刊)心得。
(三)举行党报党刊学习总结会。各院系应定期总结党报党刊的学习成果,对学生党员学习心得进行评选,可通过宣传栏、院系党建网、博客等形式,对优秀学习心得进行展示和宣传。
四、活动要求
1、各院系向各学生党支部和党员明确活动意义,按照学校的要求,认真组织、广泛宣传,及时下发活动方案。
2、各院系和学生党支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积极组织学生党员进行集中学习;各学生党支部应围绕活动主题,主动组织和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在同学中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