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病学完整重点总结(共4篇)
一、名词解释
1、头皮:颅顶的额顶枕区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和枕额肌三层紧密附着,组成“头皮”。
2、面部“危险三角”:指两侧口角至鼻根连线所形成的三角区,此区的面静脉无静脉瓣,并经眼静脉与海绵窦交通。若发生化脓性感染,易循上述途径逆行至海绵窦,导致颅内感染。
3、腮腺床:腮腺深面有起自茎突的诸肌、颈内动脉和静脉、第四—第七脑神经共同组成的腮腺床。
4、枕三角:由胸锁乳突肌后缘、斜方肌前缘和肩胛舌骨肌下腹围成。内有副神经外支、淋巴结及颈丛皮支等。
5、下颌管:位于下颌体内,由下颌孔到颏孔的骨性管道,内有下牙槽动脉、静脉、神经。
6、颈动脉鞘:颈部深筋膜中层,气管前筋膜向两侧延续,包裹颈总动脉、颈内动静脉和迷走神经形成。
7、下颌下三角(二腹肌三角):由二腹肌前、后腹和下颌体下缘围成。三角内有下颌下腺、下颌下淋巴结、面血管、舌血管、舌下神经和舌神经。
8、甲状腺假被膜:包裹甲状腺的气管前筋膜,即甲状腺鞘。
9、甲状腺悬韧带:在甲状腺两侧叶的内侧部和峡的后面甲状腺假被膜增厚形成甲状腺悬韧带,喉返神经在其后方上行,手术时应该注意保护。
10、颈袢:上根:自舌下神经发出,为来自第1颈神经前支的纤维,沿颈内动脉、颈总动脉下降。下根:由颈丛的第2、3颈神经前支纤维组成,在颈内静脉内侧下行。上下根在颈内静脉的后内侧或前外侧联合成颈袢。
11、肌三角:底为颈深筋膜深层,顶为颈深筋膜浅层。三角内含有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肌、甲状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上腹,以及气管前筋膜和位于其深部的甲状腺、气管颈部、食管颈部等结构。
12、气管前间隙:气管前筋膜与气管颈部之间借疏松结缔组织相连形成气管前间隙。
13、颞下颌关节:由下颌窝、关节结节、下颌头、关节盘、关节囊及韧带组成。它是颌面部唯一既稳定又灵活的联合关节,参与完成咀嚼、吞咽、语言及表情等功能。
14、翼点:位于颞窝前下部,为额骨、顶骨、颞骨、蝶骨四骨汇合处,多呈“H”形,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经过,翼点是颅骨的薄弱部位。
15、颅顶“危险区”:即腱膜下间隙,是指位于帽状腱膜与颅骨外膜之间的一层疏松结缔组织。此隙范围较广,前至眶上缘,后达上项线。此间隙内的静脉通过导静脉与颅内静脉窦相通,若发生感染,可向颅内扩散。
二、填空题
1、腮腺位于(外耳道的前下方),分(浅部)(深部)和(峡部)。
2、腮腺管的体表投影(相当于自鼻翼与口角间的中点至耳屏间切迹连线的中1/3段)
3、面神经的五个分支为(颞支)(颧支)(颊支)(下颌支)(颈支)。
5、通过眶上孔的神经是(眶上神经),通过眶下孔的神经是(眶下神经),通过颏孔的是(颏神经)。
6、颈深筋膜由浅入深分为(封套筋膜)、(气管前筋膜)、(椎前筋膜)。
7、颈深筋膜中层的后上部覆盖颊肌外面和咽缩肌后面称(颊咽筋膜),与椎前筋膜之间形成(咽后间隙)。
8、颈动脉鞘包裹(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
9、肌三角由(颈前正中线)(胸锁乳突肌下份前缘)(肩胛舌骨肌上腹)围成,内容物有(副神经外支)(腹神经周围淋巴结)(颈丛皮支)。
10、颈动脉三角由(胸锁乳突肌上份前缘)(肩胛舌骨肌上腹)和(二腹肌后腹)围成。
11、斜角肌间隙由(前斜角肌)(中斜角肌)(第一肋上缘)组成。通行结构有(锁骨下动脉)(臂丛)。
12、锁骨下动脉的分支有(椎动脉)(胸廓内动脉)(甲状颈干)(肋颈干)。
13、枕下神经是第(1)颈神经的后支,枕大神经是第(2)颈神经后支。
14、甲状腺上动脉起自(颈外动脉),甲状腺下动脉起自(锁骨下动脉的甲状颈干)
15、左喉返神经勾绕(主动脉弓),右喉返神经勾绕(右锁骨下动脉),易损伤右侧。
16、颈袢是由(舌下神经的颈袢上根)和(第2、3颈神经的颈袢下根)组成。
三、问答题
1、颅顶软组织共分几层?各层有何结构特点?
答:颅顶软组织在额顶枕区,由浅入深可分为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和枕额肌、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颅骨外膜等5层。
1)皮肤:厚而致密,含有大量毛囊、汗腺、皮脂腺以及丰富的血管、淋巴管。
2)浅筋膜:由致密的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构成,并有许多结缔组织小梁,使皮肤和帽状腱膜紧密连接,将脂肪分隔成无数小格,内有血管和神经穿行。
3)帽状腱膜和枕额肌:厚而坚韧,前、后分别于枕额肌的额、枕腹相连,两侧续于颞筋膜浅层。4)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又称腱膜下间隙,是头皮和颅骨外骨膜之间的一层疏松结缔组织。此间隙范围大,出血易广泛蔓延,炎症可经此层的静脉交通扩散到颅内,故称此层为颅顶部的“危险区” 5)颅骨外膜: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借少量结缔组织与颅骨表面相连,容易剥离。
2、上颌动脉分段与每段分支
答:第一段:自起点到翼外肌下缘,分支:下牙槽动脉、脑膜中动脉。
第二段:翼外肌浅面或下头深面,分支:颊动脉
第三段:从翼外肌两头之间进入翼腭窝以后,分支:上牙槽动脉、眶下动脉、腭降动脉、蝶腭动脉。
3、气管颈部的层次由浅入深依次为
答:皮肤--浅筋膜--颈深筋膜浅层(封套筋膜)--颈静脉弓及舌骨下肌群--颈深筋膜中层(气管前筋膜)--气管前间隙。
4、甲状腺的形态、位置和毗邻?
答:形态:甲状腺呈“H”形,分为左、右两侧叶及甲状腺峡。
位置:两侧叶位于喉和气管颈部上段的外侧,甲状腺峡位于第2-4气管软骨前方。
毗邻:甲状腺的前面由皮肤、浅筋膜、颈深筋膜浅层和舌骨下肌群遮盖;左右两侧叶的后内侧紧邻喉与气管颈部、咽与食管颈部以及喉返神经;后外侧临颈动脉鞘和颈交感干。
甲状腺肿大时可能向后内侧压迫喉与气管,出现呼吸、吞咽困难及声音嘶哑;向后外侧压迫颈交感干,出现Horner综合征。
5、甲状腺手术时,结扎甲状腺血管时应注意什么?
答:1)结扎甲状腺上动脉时,应紧贴甲状腺上级,避免损伤喉上神经外支。2)结扎甲状腺下动脉时,应远离甲状腺下级,避免损伤喉返神经。
3)甲状腺最下动脉:出现率6%-13%,此动脉变异多,气管切开术或甲状腺切除术时应加注意。4)甲状腺上静脉:伴随甲状腺上动脉,注入颈内静脉。
5)甲状腺中静脉:手术分离甲状腺和颈动脉鞘时,应先结扎此静脉,以免损伤。
6)甲状腺下静脉:起自甲状腺下缘,汇入头臂静脉。两侧甲状腺下静脉在气管颈部前方常吻合成丛,低位气管切开时易造成出血。
6、椎动脉三角边界及内容: 答:内界:颈长肌 外界:前斜角肌
下界:锁骨下动脉第一段 尖:第六颈椎横突前结节
内容:椎动脉、椎静脉、甲状腺下动脉、颈交感干和颈胸神经节等。
7、二腹肌后腹浅面和深面通过的结构有哪些? 答:浅面:面神经、面静脉、下颌后静脉前支
深面:面动脉、舌下神经、舌动脉、舌静脉、颈外动脉、颈内动脉、颈内静脉、迷走神经、颈交感干。
8、颈部的筋膜间隙有哪些?其位置通向如何?
答:1)胸骨上间隙:颈深筋膜浅层沿颈正中线向下分为两层,两层筋膜间的间隙称为胸骨上间隙,其内主要有连接左、右颈前静脉的颈静脉弓通过。
2)气管前间隙:气管前筋膜与气管颈部之间借疏松结缔组织相连形成气管前间隙。3)咽后间隙:颊咽筋膜与颈深筋膜深层之间形成咽后间隙。
4)椎前间隙:颈深筋膜与脊柱颈部之间形成椎前间隙。患颈椎结核时,脓液多积于此。
9、穿经腮腺的血管、神经有哪些?其层次关系如何?
答:穿经腮腺的血管神经,纵行的有:颈外动脉、颞浅动、静脉、下颌后静脉及耳颞神经。横行的有:上颌动、静脉、面横动、静脉及面神经的分支。
它们的层次关系,由浅入深,依次为:面神经分支,下颌后静脉、颈外动脉及耳颞神经。第二章 上肢
一、名词解释
1、解剖学“鼻烟壶”:位于腕后区外侧部,当拇指充分后伸时明显。其桡侧界为拇短伸肌健,尺侧界为拇长伸肌腱,近侧界为桡骨茎突,窝底为手舟骨。窝内有桡动脉通过,可触及其搏动。
2、锁胸筋膜:附着在锁骨及其下方的锁骨下肌下缘、胸小肌上缘以及喙突之间的深筋膜,称锁胸筋膜。有胸肩峰血管、胸外侧神经和头静脉穿过。
3、三边孔:位于腋窝后壁,外侧界为肱三头肌长头,上界为小圆肌和肩胛下肌,下界为大圆肌。内有旋肩胛血管通过。
4、四边孔:位于腋窝后壁,内侧界为肱三头肌长头,上界为小圆肌和肩胛下肌,下界为大圆肌,外侧界为肱骨外科颈。内有腋神经及旋肱后血管通过。
5、腋鞘:由颈深筋膜的椎前筋膜向下外方延续,包绕臂丛及腋血管构成,亦称为颈腋管。颈部椎前间隙脓肿,可沿锁骨下血管和腋鞘蔓延到腋腔内,形成腋腔脓肿。
6、腋窝:腋区位于肩关节的下方,臂上部与胸前外侧壁上外侧部之间。上肢外展时,肩下方呈穹窿状的皮肤凹陷称为腋窝。
7、肌腱袖(肩袖):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的肌腱共同连成腱板,围绕肩关节的上、后和前方,并与肩关节囊附着,对肩关节起稳定作用,在临床上称此腱板为肌腱袖。当肩关节扭伤或脱位时,可致肌腱袖撕裂。
8、肱骨肌管(桡神经管):在臂后面,由肱三头肌的三头与肱骨桡神经沟共同构成一个自内上向外下旋绕肱骨干中份后外侧面的管道。管内有桡神经和肱深血管。
9、喙突:位于锁骨外侧1/3段下方的锁骨下窝内,在锁骨中、外1/3交界处下方约2.5cm处可触及,其内下方有腋血管和臂丛经过。
10、肘窝:是肘前区略呈三角形的浅窝,其上界为肱骨内、外上髁的连线,下外侧界为肱桡肌,下内侧界为旋前圆肌,顶为肘前区深筋膜和肱二头肌腱膜,底由肱肌与旋后肌构成。内容:肱二头肌肌腱位于中央,其内侧为肱动脉及其分成的桡、尺动脉以及伴行静脉,最内侧为正中神经。
11、腕管:由屈肌支持带与腕骨沟围成。管内有指浅、深屈肌腱、拇长屈肌腱及其腱鞘以及正中神经通过。腕骨骨折时可压迫正中神经引起腕管综合征。
12、听诊三角:位于肩胛骨的脊柱缘、斜方肌外下缘和背阔肌上缘之间。该区胸壁最薄,易听清肺部呼吸音。
13、腰上三角:位于下后锯肌下缘、竖脊肌外侧缘和腹内斜肌后缘之间,表面有背阔肌覆盖,底面为腹横肌腱膜。有肋下神经、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沟神经通过。不仅是腰疝好发区,也是腹膜后间隙脓肿穿破的部位。
14、枕下三角:其上内界为头后大直肌,上外界为头上斜肌,下外侧界为头下斜肌。三角内由椎动脉横行,头部过度旋转或枕下肌痉挛可压迫椎动脉,使脑供血不足。
15、腰下三角:位于腹外斜肌后缘、背阔肌起始部前缘和髂嵴之间。表面无肌层覆盖,为腹后壁薄弱区,是腰疝的好发部位。
16、胸腰筋膜:即腰背部深筋膜,可分为浅、中、深三层。浅层最厚,位于竖脊肌表面;中层位于竖脊肌与腰方肌之间;深层较薄,位于腰方肌的前面。
17、脊肋角:第12肋下缘与竖脊肌外侧缘的交角处称脊肋角或肾角。肾有疾患时该区常有叩击痛。肾位于该角深部,是肾囊封闭常用的进针部位,也是经腰部的肾手术切口处。
18、斜角肌间隙:在前、中斜角肌和第一肋之间,形成的三角形裂隙。有臂丛和锁骨下动脉通过。临床上将麻药注入此间隙,进行臂丛神经阻 滞麻醉。
二、填空题
1、臂丛外侧束分支有(肌皮神经)、(胸外侧神经),内侧束分支有(尺神经)、(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胸内侧神经),内外侧束共同组成(正中神经),后束分支有(腋神经)、(桡神经)、(肩胛下神经)、(胸背神经)。
2、腋动脉的第三段的三个分支是(肩胛下动脉)(旋肱前动脉)(旋肱后动脉)。肩胛下动脉分支有(胸背动脉)、(旋肩胛动脉)。
3、支配胸大肌的神经是(胸内侧神经)(胸外侧神经);支配胸小肌的神经是(胸内侧神经)。
4、上肢浅静脉有(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
5、头静脉起自手背静脉网桡侧,经(三角肌)(胸大肌)间沟,至锁骨下窝处穿(锁胸筋膜)注入(腋静脉或锁骨下静脉)。贵要静脉起自手背静脉网尺侧,注入腋静脉。
6、乳腺癌根治术时清除胸肌淋巴结时要注意保护(胸长神经),清除肩胛下淋巴结时要注意保护(胸背神经)。
7、旋前圆肌浅面经过的结构有(桡动脉)(桡静脉)(桡神经浅支),深面经过的结构有(尺血管)、(骨间前血管)。穿过该肌的结构有(正中神经)、(骨间前神经)。
8、指浅屈肌外侧有(桡神经浅支),内侧有(尺神经)、深面有(正中)神经。
9、肩胛横韧带的浅面经过(肩胛上动静脉),深面经过(肩胛上神经)。
10、胸长神经损伤表现为翼状肩,腋神经损伤表现为方肩,桡神经损伤表现为垂腕,尺神经损伤表现为爪形手。
11、肱骨中份骨折易损伤(桡神经),肱骨内上髁骨折易损伤(尺)神经。
12、旋后肌挛缩垂腕,可能压迫(桡神经深支)。
13、肱深动脉的前支称(桡侧副动脉),后支称(中副动脉)。
14、臂外侧上皮神经发自(腋神经),臂外侧下皮神经发自(桡神经)前臂外侧皮神经发自(肌皮神经)。
15、腰下三角边界为(腹外斜肌后缘)、(背阔肌起始部)、(髂嵴)。
16、掌浅弓由(尺动脉的本干)和(桡动脉的掌浅支)吻合而成; 掌深弓由(桡动脉的本干)和(尺动脉的掌深支)吻合而成。
三、问答题
1、腋腔的顶、底、四壁和内容。
答:顶:由锁骨的中1/3段、第一肋外缘和肩胛骨上缘共同围成。底:由皮肤、浅筋膜和腋筋膜构成。前壁:胸大肌、胸小肌、锁骨下肌和锁胸筋膜 后壁:肩胛下肌、大圆肌、背阔肌和肩胛骨 内侧壁:由前锯肌、上位4位肋骨及其肋间肌组成。外侧壁:由肱骨结节间沟、肱二头肌长、短头和喙肱肌构成。
内容:主要有臂丛锁骨下部及其分支、腋动脉及其分支、腋静脉及其属支、腋淋巴结和疏松结缔组织等。
2、腋腔脓肿时,脓液可能扩散的部位和途径。
答:向上经腋鞘达颈根部;向下穿腋筋膜与腋窝皮下组织相通;向前通胸肌间隙;向后经三边孔到 肩胛区,经四边孔到三角肌区;向远侧通前臂前区和前臂后区。
3、简述腋动脉分段分支及其与臂丛的毗邻关系。答:1)腋动脉以胸小肌为标志分为三段:
第一段:位于第1肋外侧缘至胸小肌上缘之间,分支有胸上动脉。第二段:位于胸小肌深面,分支有胸肩峰动脉和胸外侧动脉。
第三段:位于胸小肌下缘与大圆肌下缘之间,分支有肩胛下动脉、旋肱前动脉和旋肱后动脉。2)腋动脉和臂丛的关系极为密切:
第一段的后方为臂丛内侧束,外侧为臂丛外侧束和后束。
第二段的后方为臂丛后束,内侧为臂丛内侧束,外侧为臂丛外侧束。
第三段的前方为正中神经的内侧根,外侧为正中神经外侧根及正中神经、肌皮神经,内侧为尺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后方为桡神经和腋神经。
4、试述腋淋巴结的分群。
答:腋淋巴结分为互相连续的五群。1)胸肌淋巴结(前群)沿胸外侧血管排列
2)外侧淋巴结(外侧群)沿腋静脉远侧端排列 3)肩胛下淋巴结(后群)沿肩胛下血管和胸背神经排列 4)中央淋巴结(中央群)位于腋腔中央
5)尖淋巴结(内侧群或尖群)沿腋静脉近侧段排列
5、以旋前圆肌为标志,简述其周围神经血管的位置。
答:①旋前圆肌近止点的浅面有桡血管和桡神经浅支经过(神经在外侧)。②旋前圆肌浅、深两头之间有正中神经穿过。③旋前圆肌深面有尺血管经过。
6、为什么临床常在肘窝处进行静脉注射? 答:在肘前浅筋膜内有头静脉、贵要静脉和肘正中静脉。这些静脉管径粗大,位置表浅,比较固定,其深面有肱二头肌腱膜与深层神经血管隔开。因此,临床常在肘窝处进行静脉注射。
7、上肢的浅静脉的位置、走行及主要属支。
答:①头静脉:起自手背静脉网桡侧,沿前臂和臂的桡侧上行,经三角肌胸大肌间沟,穿锁胸筋膜,注入腋静脉或锁骨下静脉。
②贵要静脉:起自手背静脉网尺侧,沿前臂前面的尺侧上行,继沿肱二头肌内侧沟至臂中份穿深筋膜注入肱静脉或腋静脉。
③肘正中静脉:在肘窝处连接贵要静脉和头静脉。第三章 下肢
一、名词解释
1、股三角:是位于股前内侧区上1/3部,由肌肉形成的一个三角形区域。上界为腹股沟韧带,外侧界为缝匠肌内侧缘,内侧界为长收肌内侧缘,前壁为阔筋膜,后壁自内向外为长收肌、耻骨肌和髂腰肌及其筋膜。内容有股神经及其分支、股动脉及其分支、股静脉及其属支、股管、腹股沟深淋巴结及脂肪组织等。
2、收肌管(Hunter管):为位于股前区中1/3段前内侧,缝匠肌深面的间隙,长约15cm。前壁为缝匠肌和大收肌腱板,外侧壁为股内侧肌,后壁为大收肌和长收肌。内容物自前向后依次为:隐神经、股内侧肌神经、股动脉、股静脉。
3、肌腔隙: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后外侧界为髂骨,内侧界为髂耻弓。内含髂腰肌、股神经和股外侧皮神经。
4、血管腔隙: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外侧界为髂耻弓,内侧界为腔隙韧带。内有股鞘、股动脉、股静脉、生殖股神经股支及淋巴管。
5、髂耻弓:由髂筋膜增厚形成,自腹股沟韧带中份向后内连至髂耻隆起,是肌腔隙和血管腔隙的分界线。
6、股鞘:为腹横筋膜和髂筋膜向下延伸包裹股动脉、股静脉上段形成的筋膜鞘,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和阔筋膜的深方。
7、股环: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后界为耻骨梳韧带,内侧界为腔隙韧带,外侧界借纤维隔与股静脉相邻。如腹腔内容物经股环突出隐静脉裂孔,则形成股疝。
8、隐静脉裂孔(卵圆窝):阔筋膜在耻骨结节外下方3-4cm处形成一卵圆形的隐静脉裂孔,其表面覆盖有筛筋膜。出入的结构有:大隐静脉、股动脉发出的浅动脉和腹股沟浅淋巴结的输出管。
9、踝管:屈肌支持带与跟骨内侧面之间构成踝管。由前向后依次通过胫骨后肌腱及其腱鞘、趾长屈肌腱及其腱鞘、胫后血管和胫神经、踇长屈肌腱及其腱鞘。
10、髂胫束:阔筋膜在髂嵴前份连至胫骨外侧的部分特别强厚,呈带状,称髂胫束。
11、坐骨小孔:为臀部与会阴的交通孔道,由骶棘韧带、坐骨小切迹与骶结节韧带共同围成。出入结构有:阴部内动脉、阴部内静脉和阴部神经。
12、臀筋膜:即臀部的深筋膜,向上覆盖于臀中肌前部表面,并附于髂嵴,厚而致密,其深面有该肌的纤维起始。在臀大肌上缘分为两层,包裹臀大肌。
13、臀部十字吻合:在髋关节周围,臀大肌的深面,由髂内外动脉和股动脉的分支组成的丰富的动脉网,称臀部十字吻合。
14、足弓:是由跗骨、跖骨及它们之间的关节以及足底的韧带共同构成的纵、横两个凸向上方的弓,具有支持、缓冲震荡和保护足底血管、神经免受压迫的作用。
15、足底腱膜:足底深筋膜中间部厚而致密,覆盖趾短屈肌,称为足底腱膜。呈长三角形,尖向后附着于跟骨结节,底向前分成五束,附着于各跖趾关节囊和趾腱鞘。
二、填空题
1、大隐静脉的属支包括(腹壁浅静脉)、(旋髂浅静脉)、(股内侧浅静脉)、(股外侧浅静脉)、(阴部外静脉)。
2、股鞘内容物从外向内依次为(股动脉)(股静脉)(股管)。股管内含(脂肪)和(腹股沟深淋巴结)。
3、穿经收肌管的结构,自前向后依次为(隐神经)(股内侧肌神经)(股动脉)(股静脉)。
4、腹股沟韧带的深面,以髂耻弓为界分为外侧的(肌腔隙)和内侧的(血管腔隙)。
5、股深动脉分支为(旋股外侧动脉)、(旋股内侧动脉)、(穿动脉)。
6、足背动脉是(胫前动脉)的延续,在伸肌支持带下缘后方,走行在(踇长伸肌腱)和(踇短伸肌)之间。足背动脉的体表投影为(内外踝连线中点至第一跖骨底之间的连线)。
7、分布到足背的皮神经是(腓浅神经)、(腓深神经)、(隐神经)、(腓肠神经)的终支。
8、大隐静脉起自足背静脉弓的(内侧),经内踝(前方)上行,伴随(隐神经)注入(股静脉)。小隐静脉起自足背静脉弓(外侧),经外踝(后方)上行,伴随(腓肠神经),注入(腘静脉)。
9、高位结扎小隐静脉时要注意保护与其伴行的(腓肠内侧皮神经)。
10、臀上皮神经为第(1-3)腰神经分支。臀中皮神经为第(1-3)骶神经后支。臀下皮神经是(股后皮神经)的分支。
11、臀上动脉出盆腔的体表投影(由髂后上棘至股骨大转子做一连线,其上中1/3交界点处)。
12、大收肌腱与股骨之间形成了(收肌腱裂孔),它是(股血管)与(腘血管)的分界,腘动脉五条关节支(膝上内侧动脉)、(膝上外侧动脉)、(膝下内侧动脉)、(膝上外侧动脉)、(膝中动脉)。
13、膝关节动脉网是由腘动脉的(膝上内、外侧动脉)(膝下内、外侧动脉)(膝中动脉)(股动脉的膝降动脉)(旋股外侧动脉)(胫前返动脉)等互相吻合而成。
14、腓总神经沿腘窝上外侧缘向外下斜行,穿腓骨长肌起始部分为(腓深神经)和(腓浅神经)两终支。腓总神经绕(腓骨颈)处位置表浅,骨折时损伤(腓总神经)引起“马蹄内翻足”。
15、发自腓总神经的(腓肠外侧皮神经)和发自胫神经的(腓肠内侧皮神经)汇成腓肠神经,分布于小腿后。
16、比目鱼肌腱弓深面纵行结构有(胫神经)、(胫后动脉)、(胫后静脉)。
17、股二头肌长头由(坐骨神经)支配,短头由(坐骨神经)支配。
18、穿经坐骨小孔的结构有(阴部内动脉)、(阴部内静脉)、(阴部神经)。
三、问答题
1、通过梨状肌上、下孔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是什么。答:梨状肌上孔:臀上神经、臀上动脉、臀上静脉。
梨状肌下孔:坐骨神经、股后皮神经、臀下神经、臀下动脉、臀下静脉、阴部内动脉、阴部内静脉及阴部神经
2、腘窝边界和内容。
答:腘窝是膝关节后方呈菱形的间隙,有顶、底及四壁。
1)边界:顶为腘筋膜,底自上而下为股骨腘面,膝关节囊后壁、腘斜韧带和腘肌。
上外侧壁:股二头肌。上内侧壁:半腱肌和半膜肌。下内侧壁:腓肠肌内侧头。下外侧壁:腓肠外侧头和不恒定的跖肌
2)内容:正中线上由浅入深依次为胫神经、腘动脉、腘静脉,还有沿窝外上界走行的腓总神经,以及腘血管周围的腘深淋巴结。窝内主要结构之间有大量脂肪组织填充。
3、坐骨神经体表投影。
答:(1)出盆腔处位于髂后上棘至坐骨结节连线的上、中1/3交界处(2)在臀部行经股骨大转子与坐骨结节连线的中点稍内侧(3)在股后区则相当于上述连线中点到腘窝上角的连线
以上三点连成一条线,大致为坐骨神经在臀部和股后区行径的体表投影。坐骨神经痛时,常在此投影线上出现压痛。
4、试述坐骨神经的行径、分支及临床意义。
答:1)行径:坐骨神经起自骶丛,由梨状肌下孔出盆后,在臀大肌深面下行,经坐骨结节与股骨大转子连线之间至股后区,行于股二头肌长头与大收肌之间。
2)分支:在腘窝上角处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坐骨神经在内侧的分支较多,而在外侧只发出一条分支到股二头肌短头。胫神经:支配小腿后肌群
腓总神经:腓深神经支配小腿前肌群;腓浅神经支配小腿外侧群。
3)临床意义:因外侧仅有一条分支,在外科手术时应该沿着外侧分离坐骨神经以免损伤其分支。
5、小腿肌的名称和血管神经分布。
答:前群:胫骨前肌、趾长伸肌、第三腓骨肌和踇长伸肌。胫前动脉、胫前静脉;腓深神经。外侧群: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腓动脉、腓静脉;腓浅神经。
后群:浅层有腓肠肌、比目鱼肌和跖肌;深层有腘肌、趾长屈肌、踇长屈肌和胫骨后肌。胫后动脉;胫神经。
6、臀部肌肉注射,为什么将外上象限作为注射部位?
答:臀部的血管和神经多经梨状肌上、下孔出入盆腔,并在臀大肌深面的内侧和下方通过,因此臀部肌肉注射时,一般选择在外上象限内进针比较安全。
7、臀部脓肿的扩散途径。答:1)经梨状肌上下孔进入盆腔。2)经坐骨小孔达坐骨肛门窝。
3)沿坐骨神经周围疏松结缔组织到达腘窝。
8、试述踝管的组成、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答:1)组成:连接内踝与跟骨结节之间的屈肌支持带和跟骨内侧面之间构成踝管。屈肌支持带向深部发出3个纤维隔,将踝管分成4个骨纤维性管,对肌腱起约束作用,对血管和神经起保护作用。
2)内容:由前向后依次为胫骨后肌腱及其腱鞘、趾长屈肌腱及其腱鞘、胫后血管和胫神经、踇长屈肌腱及其腱鞘。
3)临床意义:踝管是小腿后区通向足底的通道,小腿后区或足底感染时,可经此管相互蔓延。外伤出血,管内结构受压,可导致踝管综合征。
9、试述大隐静脉起始、经过及其属支
答:大隐静脉起自足背静脉弓内侧端,经内踝前方,沿小腿内侧伴随隐神经上行,经膝关节内后方,再沿大腿内侧上行,并逐渐转至前面,最后穿隐静脉裂孔汇入股静脉。大隐静脉在隐静脉裂孔附近有五条属支,即旋髂浅静脉、腹壁浅静脉、阴部外静脉、股外侧浅静脉和股内侧浅静脉。第四章 胸部
一、名词解释
1、肋膈隐窝:又称肋膈窦,呈半环形,是肋胸膜反折成膈胸膜处形成的间隙。是胸膜腔的最低部位,容量大,积液常积聚于此。
2、肋纵膈隐窝:是肋胸膜前缘由前向后反折成纵膈胸膜处形成的间隙。左侧比较显著,位于胸骨左侧第4、5肋间隙左侧胸膜前界与左肺心切迹之间。
3、心包裸区:下胸膜间区的心包前方无胸膜覆盖,直接与胸骨后面相邻,称为心包裸区。
4、纵隔:是位于两侧纵隔胸膜之间所有器官和结构的总称。前界为胸骨和肋软骨,后界为脊柱胸段,两侧为纵隔胸膜,上方为胸廓上口,下方为膈。
5、动脉韧带:在胚胎时期为动脉导管,出生后闭锁为纤维结缔组织索,连接于主动脉弓凹侧和左肺动脉起始部之间,位于动脉导管三角内。
6、动脉导管三角:位于主动脉弓下方,前界为左膈神经,后界为左迷走神经,下界为左肺动脉。三角内有动脉韧带、左喉返神经和心浅丛。该三角是心脏手术时寻找动脉导管的部位。
7、心包:为一闭合的纤维浆膜囊,分为内外两层。外层为纤维心包,厚而坚韧;内层为浆膜心包,为一封闭的浆膜囊,分脏、壁两层。
8、心包斜窦:为心底后面的隐窝,前壁为左心房,后壁为心包的后壁,右界为两条右肺静脉及下腔静脉根部,左界为两条左肺静脉根部。心包斜窦形似开口向下的盲囊,为心包积液的常见部位。
9、心包横窦:为一管形间隙,前界为升主动脉及肺动脉干,后界为上腔静脉及左心房前壁。做心脏和大血管手术时,可经心包横窦钳夹升主动脉及肺动脉干,以暂时阻断血流。
10、肺门:肺部内侧面的中部凹陷处称肺门,是主支气管、肺血管、淋巴管及神经出入肺的部位。
11、腰肋三角:位于膈的腰部和肋部之间,底在第12肋的上缘。前邻肾,后邻肋膈隐窝。肾手术时应注意,避免撕破引起气胸。该处薄弱,为膈疝易发处
二、填空题
1、肋间血管神经排列顺序由上向下为(肋间后静脉)、(肋间后动脉)、(肋间神经)。
2、膈的3个裂孔:主动脉裂孔通过(主动脉)、(胸导管);食管裂孔通过(食管)、(迷走神经); 腔静脉孔通过(下腔静脉)(右膈神经)。
3、肺根结构由前向后依次为(上肺静脉)、(肺动脉)、(主支气管)。左肺根结构由上向下依次为(肺动脉)(主支气管)(下肺静脉)。
右肺根结构由上向下依次为(上叶支气管)(肺动脉)(中叶及下叶支气管)(下肺静脉)。
4、腹直肌鞘后层下缘称为(弓状线),腹直肌鞘外侧缘称为(半月线)。
5、腹前壁下部,浅筋膜浅层称(Camper)筋膜,深层称(Scarpa)筋膜。
6、腹壁下动脉体表投影为(腹股沟韧带中点稍内侧与脐的连线)。
7、腹股沟三角是由(腹壁下动脉)(腹直肌外侧缘)(腹股沟韧带)构成。
8、右肠系膜窦的组成(小肠系膜根)(升结肠)(横结肠及其系膜右半部)几乎是封闭的; 左肠系膜窦组成(小肠系膜根)(降结肠)(横结肠及其系膜左半部)(乙状结肠及其系膜根)。
9、右结肠旁沟向上通(右肝下隙),向下通(右髂窝)达盆腔。
10、网膜孔前界为(肝十二指肠韧带),后界为(覆盖下腔静脉壁腹膜),上界为(肝的尾状叶),下界为(十二指肠上部)。
11、胃的动脉血供(胃左动脉)(胃右动脉)(胃网膜左动脉)(胃网膜右动脉)(胃短动脉)(胃后动脉)。
12、肾蒂由前向后依次排列着(肾静脉)(肾动脉)(肾盂),由上向下依次排列着(肾动脉)、(肾静脉)、(肾盂)。
13、肝十二指肠韧带通过的结构为(肝固有动脉)、(胆总管)、(肝门静脉)。
14、脐带结扎后,脐静脉闭锁成(肝圆韧带),脐动脉闭锁成(脐内侧韧带)、脐尿管闭锁成(脐正中韧带)。
15、脾的膈面向左后方贴膈,脏面的脾门处邻接胰尾,前上方邻接胃,后下方与左肾、左肾上腺相邻,下方与结肠左曲相接。
16、腹内容物自腹股沟内侧窝突出称(直)疝,自腹股沟外侧窝突出称(斜)疝。
17、十二指肠分(上部)(降部)(水平部)(升部)。
18、十二指肠上部后方有(胃十二指肠动脉)、胆总管和(肝门静脉)。
19、胆总管可分为(十二指肠上段)(十二指肠后段)(胰腺上段)(十二指肠壁段)。20、结肠按其行程和部位分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
21、门静脉由(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汇合成。
22、阑尾的静脉血可通过阑尾静脉、(回结肠静脉)(肠系膜静脉)回流到肝门静脉。
23、阑尾根部附于(盲肠)后内侧壁,是(3条结肠带)的汇合处。
24、手术中辨认幽门的标志是(幽门前静脉)。
三、问答题
1、上纵隔由浅入深有哪些结构
答:由前向后可分为三层。前层:胸腺、左右头臂静脉及上腔静脉 中层:膈神经、迷走神经、主动脉弓及其三分支 后层:气管、食管和胸导管
2、后纵膈的内容
答:主支气管、食管胸部的大部分、胸主动脉、胸导管、奇静脉和半奇静脉,迷走神经,胸交感干、淋巴结等。
3、简述肋间隙内血管和神经的行程、位置关系及胸膜腔穿刺最适宜的进针部位。
答:肋间血管神经均在肋角处进入肋沟,行于肋间内肌和肋间最内肌两层之间。肋间动脉在肋角处常分出一侧副支,沿下位肋的上缘向前行。肋角前部胸腔穿刺,应在上下肋之间进针;肋角后部胸腔穿刺,由于肋间血管神经位于肋间隙的中部,应选择在下位肋骨上缘进针。
4、在锁骨中线第3肋间处,胸壁由浅入深的层次有哪些? 答:皮肤、浅筋膜、深筋膜、胸大肌、胸小肌、肋间外肌、肋间内肌、胸横肌、胸内筋膜、肋胸膜。
5、试述肺根的毗邻。
答:前方:膈神经和心包膈血管,后方:迷走神经,下方:肺韧带 上方:奇静脉(右)、主动脉弓(左)
6、试述食管胸部的毗邻及其与纵隔胸膜的关系。
答:前方:气管、气管杈、左主支气管、左喉返神经、右肺动脉、食管前丛、心包、左心房、膈 后方:食管后丛、胸主动脉、胸导管、奇静脉、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右肋间后动脉 左侧: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主动脉弓、胸主动脉、胸导管上段 右侧:奇静脉弓
食管左侧只有在食管上、下三角处与纵隔胸膜相贴,右侧除奇静脉弓处外全部与纵隔胸膜相贴。
7、试述胸导管的毗邻。
答:1)胸导管在上纵隔:①前方:左颈总动脉 ②后方:脊柱 ③左侧:左锁骨下动脉、左纵隔胸膜 ④右侧:食管、左喉返神经
2)胸导管在后纵隔:①前方有食管,②后方有右肋间后动脉、脊柱,③左侧有胸主动脉,④右侧有奇静脉和右纵隔胸膜。
8、试述乳房的淋巴回流。
答:乳房的淋巴主要注入腋淋巴结。引流方向主要有: ①乳房外侧部和中央部淋巴管→胸肌淋巴结 ②上部淋巴管→尖淋巴结和锁骨上淋巴结
③内侧部淋巴管→胸骨旁淋巴结或与对侧的淋巴管吻合 ④下内侧部淋巴管与肝淋巴管交通。⑤深部淋巴管→胸肌间淋巴结 第五章 腹部
一、名词解释
1、腹股沟三角:是由腹壁下动脉、腹直肌外侧缘和腹股沟韧带内侧半围成的三角形区域,是腹前外侧壁的薄弱区,腹腔内容物由此处突出称腹股沟直疝。
2、腹股沟镰(联合腱):腹内斜肌下部肌束形成游离弓状下缘,越过精索的前面和上方,延续为腱膜,与腹横机部分腱束会和,形成联合腱。
3、腹股沟韧带:腹外斜肌腱膜下缘卷曲增厚并连于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之间,形成腹股沟韧带。
4、腹膜腔:腹膜依其覆盖的部位不同分为脏腹膜和壁腹膜,脏腹膜覆盖在腹、盆腔脏器的表面,壁腹膜衬于腹、盆腔壁的内面。脏腹膜和壁腹膜相互延接所围成的腔隙,称为腹膜腔。
5、肝裸区:肝的膈面有一部分借纤维结缔组织与膈相接,无腹膜覆盖,称肝裸区。
6、网膜孔(Winslow孔):是网膜囊与大腹膜腔之间的唯一通道,一般可通过1到2横指。孔的前界是肝十二指肠韧带,后界是覆盖下腔静脉前面的壁腹膜,上界是肝的尾状叶,下界是十二指肠上部。
7、McBurney点(麦氏点):为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是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点,阑尾炎时此处常有明显压痛。
8、胆囊三角(Calot 三角):由胆囊管、肝总管和肝的脏面围成的三角形区域,内有胆囊动脉,是手术中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
9、十二指肠悬韧带:Treitz 韧带,由十二指肠悬肌(起自右膈脚,止于十二指肠空肠曲上部后面)和包于其下段外面腹膜皱襞共同形成。此韧带对十二指肠空肠曲起悬吊固定作用,手术时可作为确认空肠起点的标志。
10、胃床:胃后壁隔网膜囊与膈、脾、胰、左肾、左肾上腺、横结肠及其系膜等相毗邻,胃床即指这些结构与器官。
11、Oddi括约肌:肝胰壶腹周围的括约肌统称为Oddi括约肌,由胆总管括约肌、胰管括约肌和肝胰壶腹括约肌三部分组成,具有控制和调节胆总管和胰管的排放作用。
12、右肠系膜窦:呈三角形,位于肠系膜根的右侧。其内侧界为肠系膜根,外侧界为升结肠,上界为横结肠及其系膜的右半部,后面为贴附于腹后壁的壁腹膜,故此窦周围几乎是封闭的。窦内为小肠袢所占据。当此间隙有炎症时,可形成肠间脓肿或局限性腹膜炎。
13、左肠系膜窦:呈向下开放的斜方形,位于肠系膜根左侧。其内侧界为肠系膜根,外侧界为降结肠,上界为横结肠及其系膜的左半部,下界为乙状结肠及其系膜根,后界为贴附于腹后壁的壁腹膜。由于左肠系膜窦向下开放,积液可直接扩散到盆腔。
14、肝门(第一肝门):肝脏面左右纵沟之间的横沟。是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肝左右管、淋巴管及神经出入肝的部位。
15、肾蒂:出入肾门的动脉、静脉、肾盂、淋巴管和神经等结构共同组成肾蒂。
16、系膜三角:在空、回肠的系膜缘处留有小部分肠壁裸露,此裸露肠壁与肠系膜形成一三角形空隙,称系膜三角。肠吻合术时,应注意缝合此三角,防止发生肠瘘。
二、问答题
1、腹股沟管的两环四壁
答:腹股沟管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的上方,管内男性有精索通过,女性有子宫圆韧带通过。浅环:位于耻骨嵴外上方,由腹外斜肌腱膜裂开形成
深环:位于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一横指处,由腹横筋膜向外突出形成
前壁:主要为腹外斜肌腱膜,外侧1/3处有腹内斜肌起始部的纤维加强 后壁:腹横筋膜,内侧1/3有腹股沟镰(联合腱)加强 上壁:腹内斜肌和腹横肌下缘纤维共同形成的弓状下缘 下壁:腹股沟韧带
2、试述脐以下腹正中切口需要经过哪些层次可达腹膜腔。
答:皮肤--浅筋膜--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组织--壁腹膜--腹膜腔。
3、简述腹膜与腹、盆腔脏器的关系。
答:根据脏器被腹膜覆盖范围的不同,可将腹、盆腔脏器分为3类: 1)腹膜内位器官:器官各面均被腹膜覆盖。例:胃、空肠、回肠、阑尾。2)腹膜间位器官:大部分被腹膜覆盖的器官。例:肝、胆囊、子宫。
3)腹膜外位器官:仅一面被腹膜覆盖的器官。例:肾、肾上腺、输尿管、胰。
4、阑尾手术麦氏切口由浅入深经过哪些结构
答:皮肤--浅筋膜--深筋膜--腹外斜肌及其腱膜--腹内斜机--腹横肌--腹横筋膜--腹膜外组织--壁腹膜。
5、阑尾位置有哪些?术中如何寻找阑尾?化脓性阑尾炎为何引起肝脓肿?
答:1)阑尾可随盲肠的位置而变化,高位可达肝下或髂嵴之上,低位可降入骨盆腔。常见阑尾位置有盲肠后位,盲肠下位,回肠前位,回肠后位,盆位。
2)寻找阑尾的要点是:先在右髂窝找到盲肠,再沿升结肠和盲肠的3条结肠带汇聚追踪至阑尾根部。3)化脓性阑尾炎时,细菌栓子可随静脉血进入肝门静脉,引起肝门静脉炎和肝脓肿。
6、胃的位置、毗邻、固定结构及血管神经分布。答:1)位置:胃大部分在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
2)毗邻:右侧有肝,左侧有膈,后邻脾、胰、左肾、左肾上腺、横结肠及其系膜。
3)固定结构(5条韧带):肝胃韧带、肝十二指肠韧带、胃结肠韧带、胃脾韧带和胃膈韧带。4)动脉:胃左动脉、胃右动脉、胃网膜左动脉、胃网膜右动脉、胃短动脉、胃后动脉。
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最后都汇入肝门静脉系统。胃网膜右静脉汇入肠系膜上静脉;胃网 膜左静脉和胃短静脉汇入脾静脉;胃左、右静脉汇入肝门静脉。
神经:支配胃的是内脏神经。胃的交感神经纤维来自腹腔神经节和腹腔丛,伴腹腔干及其至胃的分支走行,分布至胃;胃的副交感神经来自迷走神经,迷走神经前干分为肝支和胃前支,迷走神经后干分为腹腔支和胃后支。
7、简述胆总管的合成、分段及其在小网膜右缘内主要的毗邻结构。答:胆总管由肝总管和胆囊管汇合而成。
胆总管位于肝固有动脉的右侧,肝门静脉的前方。可分为4段:
1)十二指肠上段:从胆总管起始处至十二指肠上部上缘,此段沿肝十二指肠韧带的右缘下行。2)十二指肠后段:位于十二指肠上部之后,在下腔静脉的右前方。3)胰腺段:在胰头实质内或胰与十二指肠降部之间下行。
4)十二指肠壁段:斜行于十二指肠降部后内侧壁中,在此处常于胰管汇合扩大成为肝胰壶腹。
8、大肠的血供及来源。
答:大肠分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5部分。1)盲肠和阑尾:来自肠系膜上动脉的回结肠动脉、阑尾动脉
2)结肠:右半部分来自肠系膜上动脉:回结肠动脉、右结肠动脉和中结肠动脉。左半部分来自肠系膜下动脉:左结肠动脉和乙状结肠动脉。由肠系膜上、下动脉分出的各结肠动脉相互吻合形成的结肠缘动脉。3)直肠:来自肠系膜下动脉的直肠上动脉。
9、网膜囊(小腹膜腔)的位置、边界、交通及形成的隐窝。
答:1)位置:是腹膜腔的一部分,又称为腹膜小囊或小腹膜腔,位于小网膜和胃的后方。2)边界:前壁由上而下是小网膜、胃后壁腹膜和胃结肠韧带。
后壁由上而下是横结肠、横结肠系膜及覆于胰、左肾和左肾上腺前面的壁腹膜。上壁是肝尾状叶和膈下面的壁腹膜 下壁是大网膜第2、3层的愈着部 左界是胃脾韧带、脾和脾肾韧带 右侧借网膜孔通大腹膜腔
3)网膜囊可视为腹膜腔的一个巨大的隐窝。在肝的尾状叶、小网膜、十二指肠上部和胰头之间的部分,称网膜囊前庭;囊的其余部分借腹膜包被胃左动脉所形成的胃胰襞分为网膜囊上、下隐窝。
10、简述腰穿的入路层次。
答:皮肤--浅筋膜--深筋膜--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硬脊膜--脊髓蛛网膜--终池。
11、肝周围的韧带有哪些?肝周围的间隙有哪些?
答:1)韧带:肝圆韧带,肝胃韧带,肝十二指肠韧带,左右冠状韧带,左右三角韧带,镰状韧带。2)间隙:左肝上前间隙,左肝上后间隙,左肝下前间隙,左肝下后间隙,右肝上间隙,右肝下间隙,肝的腹膜外间隙(肝裸区)
12、睾丸精索静脉曲张多发生在左侧,为什么?
答:因为左侧睾丸静脉以直角汇入左肾静脉,回流阻力大且流程较长,在行程中有乙状结肠跨过,易受其压迫,故睾丸精索静脉曲张多发生在左侧。
13、输尿管腹部的毗邻。
答:输尿管的前面为十二指肠降部、升结肠血管、回结肠血管、睾丸(卵巢)血管、回肠末段;右侧与盲肠及阑尾相邻;内侧为下腔静脉。左输尿管的前面为十二指肠空肠曲、降结肠血管、乙状结肠系膜、睾丸(卵巢)血管;内侧为主动脉腹部。
14、手术中如何区别空、回肠?
答:临床上常以十二指肠悬韧带(Treitz韧带)来确定空肠起始端。
空肠占空回肠全长近侧2/5,多位于左上部和脐区,粘膜皱襞高而密,孤立淋巴滤泡多,管径粗,壁厚,血管弓少,血供丰富色红润;
清华大学、2 北京大学、3 南京大学、4 复旦大学、5 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7 上海交通大学、8 南开大学、9 北京师范大学、10 中国人民大学、11 西安交通大学、中山大学、13 武汉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15 天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1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厦门大学、20 四川大学、21 北京科技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24 吉林大学、山东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北工业大学、28 中国农业大学、29 中南大学、兰州大学、31 华南理工大学、32 北京理工大学、33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34 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38 中央音乐学院、中国海洋大学、40 南京理工大学、41 东北师范大学、西北大学、中国医科大学、湖南大学
首都医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邮电大学、51 南京农业大学、石油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重庆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化工大学、暨南大学、60 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东华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云南大学、70 内蒙古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外交学院、苏州大学、上海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山西大学、78 东北林业大学、南京医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重庆医科大学、辽宁大学、武汉理工大学、84 华南农业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学院、河海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福州大学、大连海事大学、95 安徽大学、东北财经大学、西南石油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99 湖南师范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东北农业大学、郑州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河南大学、天津医科大学、107 汕头大学、108 中国药科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南京林业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沈阳药科大学、南京工业大学、114 河南农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中央戏剧学院、湘潭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沈阳农业大学、上海理工大学、121 北京体育大学、太原理工大学、黑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西南师范大学、中央财经大学、127 山东农业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甘肃农业大学、上海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广西医科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福建师范大学 辽宁中医学院、南昌大学 中央美术学院、昆明理工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140 湖南中医学院、西北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沈阳工业大学、河北医科大学、青岛大学、、广西大学 长春工业大学、燕山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大庆石油学院、湖北大学、153 成都理工大学、北京广播学院、、山东科技大学 上海音乐学院、新疆大学、西安理工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山西医科大学、河北大学、江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西南农业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华侨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大连铁道学院、172 扬州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广州医学院、大连医科大学、陕西中医学院、河北农业大学、山西农业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苏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上海海事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长安大学、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安徽农业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河南中医学院、天津工业大学
195 深圳大学、湖北中医学院、中南林学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新疆医科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浙江中医学院、浙江理工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烟台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聊城大学大连轻工业学院、南京邮电学院、内蒙古医学院、西南民族大学、云南财贸学院、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浙江工商大学 哈尔滨师范大学、武汉科技大学、延边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北京工商大学、昆明医学院、上海体育学院东北电力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云南民族大学、贵州大学、225 华东政法学院、宁夏医学院、安徽理工大学、、沈阳师范大学 石河子大学、上海水产大学、云南农业大学、烟台师范学院、江西中医学院、徐州医学院、山西财经大学、广州大学、福建医科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新疆农业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武汉体育学院、天津体育学院、长沙理工大学、泰山医学院、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鞍山科技大学、五邑大学、江苏科技大学、、贵阳医学院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天津理工学院、莱阳农学院
256 河南理工大学、大连大学、福建中医学院、宁波大学、西华师范大学、西北政法学院、天津科技大学、宁夏大学、四川外语学院、沈阳建筑大学、山东财政学院、山东建筑工程学院、长江大学、西安科技大学、南京财经大学、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理工大学、南通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沈阳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华北煤炭医学院、兰州交通大学、云南中医学院、广东工业大学、浙江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徐州师范大学、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安徽工业大学、河北理工学院、广西中医学院、青岛理工大学、海南医学院、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大连水产学院、重庆交通学院、浙江林学院、河南科技大学、锦州医学院、潍坊医学院、三峡大学、华北工学院
299 兰州理工大学、山西师范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江汉大学、山东轻工业学院、河南工业大学、、东理工大学 大连民族学院、、山东经济学院、贵阳中医学院、、内蒙古科技大学、西安工业、院、陕西科技大学、兰州医学院、济南大学、广东商学院、南华大学、上海电力学院、阳师范、院、武汉科技学院、哈尔滨商业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河南财经学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汉化工学院、北京服装学院、安徽中医学院、贵州工业大学、北方工业大学、西南科技大学、海南大学、东华理工学院、西安外国语学院、渤海大学、集美大学、南京晓庄学院、、南昌航、工业学院、北经贸大学、内江师范学院、河北科技大学、天津商学院、德州学院、温州师范学、、中国计量学院、遵义医学院、西华大学、、江苏工业学院、长春中医学院、西南林学院、林电子工业学院、石油大学、廊坊师范学院、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石家庄铁道学院、滨州医学院
355 武汉工业学院、西藏民族学院、广东医学院、辽宁工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浙江财经学院、京物资学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天津外国语学院、安徽财贸学院、承德医学院、广西民族、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沈阳化工学院、桂林工学院、湖北工业大学、温州医学院、潍坊学院、、农学院、株洲工学院、宜宾学院、成都体育学院、浙江海洋学院、大连外国语学院、河北工程学院、苏州科技学院、佳木斯大学、沈阳航空工业学院、齐齐哈尔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太原科技大学、西安工程科技学院、重庆邮电学院、攀枝花学院、山东工商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内蒙古财经学院、西安美术学院、、吉首大学 咸宁学院、长春工程学院、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泸州医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哈尔滨学院、重庆工学院、上饶师范学院、石家庄经济学院、西北民族大学、北京联合大学、杭州师范学院、济宁医学院、淮北煤炭师范学院、乐山师范学院、内蒙古民族大学、中国民用航空学院、盐城师范学院、甘肃中医学院、临沂师范学院、新乡医学院、416 黑龙江科技学院、皖南医学院、长春师范学院、北华大学、湛江师范学院、湖州师范学院、南阳师范学院、华北科技学院、川北医学院、湖南理工学院、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沈阳工业学院、安庆师范学院、天津城市建设学院、青海民族学院、信阳师范学院、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青海师范大学、北京机械工业学院、郑州轻工业学院、淮阴师范学院、南京审计学院 新疆师范大学、景德镇陶瓷学院、中原工学院、、西安邮电学院 牡丹江师范学院、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吉林化工学院、北京农学院、浙江万里学院、衡阳师范学院、绍兴文理学院 沈阳医学院、长春税务学院、湖北师范学院、桂林医学院、新疆财经学院、安徽建筑工业学院、湖南文理学院、广西师范学院、天水师范学院、华东交通大学、楚雄师范学院、太原师范学院、嘉兴学院 南京工程学院、华北水利水电学院、中国音乐学院、泉州师范学院、重庆工商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河北北方学院、漳州师范学院、湖北民族学院、湖南商学院、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赣南师范学院
474 涪陵师范学院、西北第二民族学院、海南师范学院、贵州财经学院、浙江科技学院、阜阳师范学院、赣南医学院、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宜春学院、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广东药学院、长春大学、唐山师范学院、鞍山师范学院、长治医学院、渝西学院、四川理工学院、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兰州商学院、孝感学院、盐城工学院、西安财经学院、重庆三峡学院、湖南工程学院、肇庆学院、湛江海洋大学、贵州民族学院、宝鸡文理学院、襄樊学院、中国戏曲学院、牡丹江医学院、哈尔滨体育学院、雁北师范学院、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皖西学院、武汉音乐学院、安徽技术师范学院、郧阳医学院、吉林师范大学、黄冈师范学院、山西中医学院、西藏大学、北京信息工程学院、延安大学、西安文理学院、忻州师范学院、鲁迅美术学院、喀什师范学院、右江民族医学院、曲靖师范学院、陕西理工学院、商丘师范学院、四川美术学院、井冈山学院、甘肃政法学院、天津音乐学院、蚌埠医学院、531 山东体育学院、黑龙江工程学院、韶关学院、湖北美术学院、广州体育学院、西安音乐学院、广西工学院、周口师范学院、广西艺术学院、咸阳师范学院、伊犁师范学院、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合肥学院、河西学院、青海大学、大理学院、玉溪师范学院、青海医学院、渭南师范学院、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塔里木农垦大学、北京印刷学院、首都体育学院、天津美术学院、常州工学院、江苏技术师范学院、557 茂名学院、山东艺术学院、嘉应学院、淮阴工学院、惠州学院、淮海工学院、齐齐哈尔医学院、四川音乐学院、北京舞蹈学院、韩山师范学院、安阳师范学院、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淮南师范学院、广州美术学院、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昌吉学院、玉林师范学院、通化师范学院
575 吉林艺术学院、沈阳体育学院、绥化学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沈阳音乐学院、大庆师范学院、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沈阳工程学院、南京体育学院、怀化学院、西藏藏医学院、平顶山学院、遵义师范学院、山东交通学院、吉林体育学院
590 云南艺术学院、莆田学院、零陵学院、台州学院、星海音乐学院、新疆艺术学院、九江学院、许昌学院、首钢工学院、东莞理工学院、丽水学院、巢湖学院、辽东学院、绵阳师范学院、泰山学院、邵阳学院、西安体育学院、滨州学院、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红河学院
610 菏泽学院、白城师范学院、邢台学院、黄山学院、安阳工学院、山东警察学院、湖北经济学院、河北体育学院、唐山学院、江苏警官学院、湖南城市学院、湘南学院、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驻马店学院、西昌学院
625 滁州学院、三明学院、平顶山工学院、陇东学院、成都学院、铜陵学院、闽江学院、运城学院、赤峰学院 龙岩学院、晋中学院、呼伦贝尔学院、榆林学院、长沙学院、广东金融学院、南昌工程学院
641 上海金融学院、宿州学院、湖北警官学院、枣庄学院、长治学院、云南警官学院、福建工程学院、厦门理工学院、南阳理工学院、河池学院 651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
全国二本大学排名列表:
代号 院校名称 理工类文史类
0060 解放军理工大学 555
2080 上海师范大学 541
2110 武汉科技大学 517
2240 江西农业大学 517 501
2441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544
2442 徐州师范大学 517 500
2470 西北师范大学 518
2480 河北科技大学 529
2490 河北师范大学 517 500
2500 长江大学 520 502
2510 山西医科大学 517 500
2520 山西师范大学 517 500
2540 沈阳医学院 521
2580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517 500
2630 辽宁师范大学 517 503
2650 河南农业大学 517
2680 山东经济学院 517 500
2740 山东建筑大学 524 500
2750 贵州师范大学 517 500
2790 首都体育学院 517 506
2820 甘肃中医学院 517
2850 贵阳中医学院 517 500
2870 云南农业大学 517 500
2880 昆明医学院 517
2910 云南财经大学 530 509
2920 青海大学 517 500
2930 青海师范大学 517 500
2940 青海民族学院 517 500
2950 宁夏医学院 517
2960 广州大学 542
2980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543
2990 新疆财经大学 517 500
3000 西安科技大学 530 500
3001 内蒙古财经学院 517 500 会计
3002 上海立信学院 543
3008 厦门理工学院 535 502
3010 山东科技大学 540
3011 金陵科技学院 517 500
3017 南京晓庄学院 517 500
3020 天津农学院 517
3030 河南理工大学 517 500
3032 山东体育学院 517 500
3034 广州医学院 543
3036 吉林医药学院 517
3042 广东警官学院 517 500
3043 云南警官学院 517 500
3050 湖南科技大学 528 506
3060 黑龙江科技学院 517 500
3080 华北煤炭医学院 517 500
3090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517 500 3110 三峡大学(面向全省)524 507 三峡大学(面向宜昌市)
3130 西安体育学院 500
3140 沈阳体育学院 517
3150 成都体育学院 517 500
3160 武汉体育学院 517 500
3170 西南石油大学 535 500
3180 新疆医科大学 517
3190 西安石油大学 531 500
3200 沈阳化工学院 520 3210 江汉大学(面向全省)527 510 江汉大学(面向武汉市)
3220 青岛科技大学 539
3240 武汉工程大学 540 514
3260 辽宁科技大学 517
3270 安徽工业大学 517
3280 内蒙古科技大学 517 500
3281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 517
3290 青岛理工大学 520
3310 成都理工大学 537 500
3320 石家庄经济学院 517 505
519 504
517 503
3330 郧阳医学院 517(本地517)
3350 西安理工大学 543 513
3360 沈阳工业大学 517 500
3370 哈尔滨理工大学 518
3390 内蒙古师范大学 517 500
3400 兰州理工大学 517 500
3410 太原科技大学 517 500
3420 北京机械工业学院 537
3430 中北大学 517 500
3438 太原工业学院 517 500
3450 沈阳理工大学 517 500
3460 西安工业大学 535 505
3470 重庆工学院 523 500
3480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549
3490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534 500
3500 北京信息工程学院 544 500
3510 南华大学 517 500
3520 东华理工大学 517 500
3530 石河子大学 517 500
3540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 523 500
3550 南昌航空大学 527 505
3560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517 500
3580 江苏科技大学 540 511
3590 沈阳建筑大学 527
3610 福建工程学院 517 500
3620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 517 500
3630 合肥学院 517 500
3650 天津科技大学 543 521
3651 天津科技大学 519 500
3660 北京工商大学 531 500
3670 郑州轻工业学院 517 500
3680 景德镇陶瓷学院 517 500
3690 天津工业大学 530 500
3700 西安工程大学 527
3720 武汉科技学院 527 507
3730 成都医学院 525
3740 山东轻工业学院 517 500
3750 浙江理工大学 549
3780 兰州交通大学 531 500
3790 大连交通大学 535 519
3810 成都中医药大学 517 503
3834 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 517 502
3860 重庆交通大学 541 518
3880 集美大学 542 521
3890 南京邮电大学 562 513
3920 西安邮电学院 530 501
3930 中国民航大学 543 511
3940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517 500
3950 广西师范大学 526 500
3960 宁夏大学 517 502
1、————————易滑路段——30;
2、————过水路面——40;
3、————渡口——35;
注意非机动车(47)
非机动车行驶(119
注意危险(54)——下穿桥位置
————注意保持车距(59)
注意分离式道路(60)
会车时停车让对方车辆先行(66)、——————会车先行(107)
——避险车道(62)
——错车道(138)
——高度公路紧急停车带(168)
观景台 139 休息区141
高速公路停车区预告(171)高速公路服务区预告(170)高速公路停车场预告(172)
停车区是短时间停车休息,停车区就是停车休息,所以要有厕所、饭馆什么的。服务区比较全,加油、餐饮、修理,至于再大一点的服务区就还有宾馆。。了。停车场是专业停车的,停放多久没有问题,停车区就是应急用的。为了方便大众临时停车困难而设置的。
交通监控设备(146)
高速公路起点(159)高速公路终点(160)
高速公路入口预告(152)
高速公路地点、方向预告(153)
高速公路地点、距离预告(154)
高速公路左侧出口预告(158)高速公路右侧出口预告(157)高速公路下一出口预告(156)
高速公路紧急电话(166)高速公路救援电话(167)
旅游区标志(173)旅游区距离(174)旅游区方向(175)
路中心黄色虚线属于——指示标线(176)
作用——分隔对向行驶的交通流(178)
路中心双黄实线——禁止标线(213)
作用——禁止跨越对向车行道分界线(214)
路中心黄色虚实线是何含义?
——实线一侧禁止越线(215)虚线可压,实线不可压,黄色是引起你注意,如图就是实线一侧禁止越线
路中心的黄色斜线填充是何含义?—— 禁止跨越对向车行道分界线(216)
路中白色虚线是什么标线——可跨越同向车道中心线(177)
路中心白色实线是何含义——禁止跨越同向车行道分界线(217)
路中两条双黄色虚线是什么标线——潮汐车道线(179)
路面上的黄色填充标线是何含义——接近障碍物标线(233)
路面上的黄色标线是何含义?B.路面宽度渐变标线(232)
图中圈内白色实线是什么标线——.导向车道线(185)具有固定行驶方向的导向车道线
图中圈内的锯齿状白色实线是什么标线——可变导向车道线186)可变导向车道的意思就是进入该车道后有不止一个车道走向,如有的路口情况允许右转和直行(即右转和直行合并为一个车道),或者调头和左转合并为一个车道(一般用于左侧车道)。可变导向车道有着灵活性,不同于普通的车道指示线,普通的车道只要进入车道直行就是直行,左转就是左转。一般这样的车道设在交通比较复杂的路段。
路两侧的车行道边缘白色实线是什么含义——禁止车辆跨越(180)
路右侧车行道边缘白色虚线是什么含义——车辆可临时越线行驶(181)
图中圈内的白色折线是什么标线?——车距确认线(189)同59
图中圈内的白色半圆状标记是什么标线——车距确认线(190)
————注意保持车距(59)
路面由白色虚线和三角地带标线组成的是什么标线 道路入口标线、道路出口标线(191.192)
红色圆圈内标线含义是什么?B.港湾式停靠站(196)
设置条件:①机非混行的道路,且机动车只有一条车道,非机动车的流量较大(1000辆/m.h),人行道宽度>=7.0m时。②机非混行的道路,高峰期间机动车、非机动车交通饱和度皆大于0.6,且人行道宽度>=7.0m时,可设外凸式港湾停靠站(非机动车交通流在驶近公交停靠站时上人行道行驶)。③机动车专用道路,外侧流量较大(不小于该车道通行能力的一半),且外侧机动车道宽度加入人行道宽度>=8.25时。④沿分隔带设置的公交停靠站,最外侧机动车道宽度加分隔带宽度>=7.0m时,应设置成港湾式停靠站。
红色圆圈内标线含义是什么C.公交车停靠站(197)
图中圈内三角填充区域是什么标线——导流线(223)导流线的形式主要为一个或几个根据路口地形设置的白色V形线或斜纹线区域,表示车辆必须按规定的路线行驶,不得压线或越线行驶。主要用于过宽、不规则或行驶条件比较复杂的交叉路口,立体交叉的匝道口或其他特殊地点。
设置导流线,目的就是要让每一辆车都可以“车行其道”,起到管制、引导、警示交通的作用,从而减少交通事故。
根据交通法第三十八条、第四十四条规定,导流线属于禁止标线的一种,车辆必须按规定的路线行驶,不得压线或越线行驶,也不得随意在导流线区域掉头或停放,一旦查处可对驾驶员处罚100元、记3分。
A交规处罚知识
一、处口头警告的
开关车门碍交通,立即改正才放行 违规停车听忠告,情节轻微给警告 遮挡污损安挂牌,可以罚款处警告
二、罚款 处50元罚款的
行车未系安全带 车门未关不提防 实习标志无粘贴,安全距离没保持 横过道路不避让,不论盲人和行人 铁道渡口不合规,室内悬挂视碍物
喇叭电话录像片,不足一成罚五十(抛洒物品)
三、处100元罚款的
喷贴标识和广告,驾证丢损超有效 违规停放碍通行,前方排队却通行 交叉路口交通堵,专用车道乱使用 超会倒掉转灯光,变更车道要一百
未系安全上高速,接听电话看录像(高速上)
四、处150元罚款的
1、普通道路,一五成 150
超过百分之十不足百分之五十的,处150元罚款
五、处200元罚款的(只要涉及高速公路都是200元)高速路上罚200,学习驾驶有教练 服用药品患疾病,设施不全有隐患 驾照被扣、记12,四个小时休20 紧急车辆不让行,不按信号和指挥 逆向行驶要不得,灯光标志生故障 未经检验超期限,遮挡污损安挂牌
六、处500、400元罚款的
饮酒驾驶处四百 特定喷涂超五十(500元罚款)
七、处1000元罚款的
不听劝阻强通行,无证驾驶、超70(吊销、暂扣或交给无证人驾驶的均视为无证)
八、处1500元罚款的
醉酒驾驶1500,擅改拼装报废车
九、处2000元罚款的 造成事故不犯罪(逃逸),非法安装警报器 高速行驶超50 公路行驶超100
十一、20元以上200以下罚款: 违规停放碍通行,超越时速5成多 不听劝阻强通行,损毁设施不犯罪 证件号牌标志假,事故逃逸不犯罪
警告(20--200):1故意遮挡污损车号牌 2.不按规定安装车牌
十二、吊销驾驶证情况:(200-2000元)(车的问题)1.驾驶拼装报废车 2.违法逾期不接受处理
3.超速50%(还可以并处200-2000元罚款)
4.把车交由未取得驾照(无照)/驾照暂扣期间/驾照被吊销期间的人驾驶。
十三、扣留机动车驾证:(200-2000元)
在一个记分周期内累积达到12分的(达到规定分值的); 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
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50%的。
未悬挂机动车号牌或未放置检验合格标志或使用其他标志。
十四、15日拘留情况:(人的问题)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驾车的;
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或暂扣期间驾驶机动车的;
造成交通事故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罚款200-2000元)醉酒后驾车。
十五、肇事判刑
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事故的,选择3年或者拘役; 肇事后逃逸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肇事后逃逸致人死亡的,7年以上15年以下有期徒刑;
十六、扣分
12分:一醉三无证,一逃一管不缴钱。(共7种)
注:一醉(醉酒),三无证(暂扣、用他照,车型不符),一逃(事故逃逸),一管(违返管制),不缴钱(不缴罚款三个月或者连续2次逾期)。6分: 一饮酒,三高超。(共7种)
注:一饮酒;三高(高速公路试学车,高速公路停车,高速公路倒逆掉车);三超(载人超20%,载货超30%,速度超50%)。
3分:基本都是高速的题目,只有4题例外(牌照未挂、弄脏牌照、违反交通灯如闯红灯、发生事故后不按规定使用灯光和设置警告标志)违反交通信号灯,超车让行故障停; 五成以下超时速,牵引挂车违规定; 熄火空挡下陡坡,无牌遮挡逆向行; 禁入高速偏驶入,骑线轧线低速行; 违规拖车厢载人,低能见度违规行。
2分:操劳超车高匝道,接打手机、中心道(没有中心线的道路); 违规牵引故障车,客二(成)货三(成)还不到; 实习期内三类车,行经路口人行道;
违反标志和标线,安全距离安全帽(头盔)。1分:不带证照乱用灯,会车倒车未成人; 司乘不系安全带,车辆标志未关门。B驾驶常识
一、自动档位:
P档是停车档位,(在驻车时、拔钥匙时、启动发动机时、转入其他档位时); L档在陡坡时使用; 2档在缓坡时使用。D档是前进挡 N档是空挡 R档是倒车档
二、标志距离设置
在普通公路上发生故障,警告标志应该设置在50米----100米之间; 在高速路上发生故障时,警告标志设置在150米以外。
九、先行让行
只有冰雪道路是下坡先行,其余都是上坡先行。如果出现两个上坡先行,就选字多的。
三、停车
50米内禁止停车:2口1弯4米宽(交叉·铁道口,急弯,宽度不足4米的窄桥,陡坡,隧道等
30米内禁止停车:三站一防(公共汽车·加油·急救站,消防栓·消防队门前)
四、最高时速
最高时速30公里为限(记忆:雾天非机动车下坡道牵引故障)
1遇雨 雾 沙尘 冰雹天,能见度50米以内,最高时速不准超过30公里;
2驶入非机动车道(驶入 驶出 非机动车道/通过铁路道口 急转弯 转弯 窄路 窄桥 掉头 下陡坡); 3下陡坡时; 4牵引故障机动车;
高速公路各个车道限速不同:
高速公路的行车速度也基本是60公里以上、90公里以上、110公里以上三个速度 1 同向两车道。左侧车道最低100。右侧车道最低60 2 同向三车道,最左侧车道最低110,中间车道最低90,最右侧车道最低60 小型载客汽车最高限速120,其他机动车最高限速100,摩托车最高限速80
五、年检
1.小型.微型非营运客车,从注册日起,(6年)以内每2年检1次 2.超过6年不满15年,每(1年)检1次
六、高速公路遇到雨雾沙尘冰雹天气(261、145、520)
1能见度小于200米时,开启雾灯、近光灯、示廓灯和前后位灯,车速不得超过每小时60公里,与同车道前车保持100米以上的距离;2能见度小于100米时,开启雾灯、近光灯、示廓灯、前后位灯和危险报警闪光灯,车速不得超过每小时40公里,与同车道前车保持50米以上的距离;3能见度小于50米时,开启雾灯、近光灯、示廓灯、前后位灯和危险报警闪光灯,车速不得超过每小时20公里,并从最近的出口尽快驶离高速公路。对于这三种情况,自己记忆为:261,145,520(首尾相连式)。
高速公路上遇到恶劣天气状况
能见度
时速
车距
<200米
<60
>100米
<100米
<40
>50米
<50米
<20
高速公路时速120~60
| 60
双车道
| 90 | 60
三车道
| 90 | 80 | 60
四车道
七、限速(3457)
1机动车在没有限速标志、标线的情况下,没有道路中心线的城市道路规定最高时速为30公里 ;
2在没有道路中心线的公路规定最高时速为40公里;
3如果同方向只有一条机动车道的城市道路,最高时速为50公里; 4如果同方向只有一条机动车道的公路规定.最高时速为70公里;
八、标志设置距离:
1在路上发生故障,难以移动,开危险报警闪光灯,在车后(50~100米)处设警告标志 2高速公路在车后150米处设警告标志(高速大雾天就不要设了 有道判断题)
九、驾证周期 领驾证后12个月为实习期; 驾驶证有效期为6年、10年和长期; 违法行为累计记分周期为12个月。
九、会车先行
1转弯的机动车让直行的机动车先行;
2道路无障碍一方先行(或有障碍一方让无障碍一方先行);
3狭窄山路 正常道路会车(上坡先行);冰雪路面坡路会车(下坡先行)4不靠山体先行(外侧); 5窄桥会车减速靠右先行;
6无信号的交叉路口(右方道路来车先行);
7无信号指挥的交叉路口相对方向行驶的,左转弯的机动车先行;
十、对安全行车影响
雨雾天、夜间、冰雪天容易照成(视线受阻、不清)的影响; 泥泞道路易造成车辆侧滑或横滑; 水毁路面无法观察暗坑和凸起路面; 山区道路坡长弯急,危险路段多。
十一、超车
通过隧道、铁道路口、窄路窄桥、急转弯、掉头时不得超车。
十二、横纵距离
高速公路超车,车速每小时100公里的,横向距离1.5米。
高速公路超车,车速每小时100公里的,安全距离100米,危险距离50米。车辆在高速公路以每小时100公里的速度行驶时,100米以上为安全距离。驾车时,纵向安全距离应为干燥路面的:冰雪天是3倍,雨天是1.5倍.十三、30公里车灯的运用
夜间行驶,车速低于30公里的使用近光灯; 夜间行驶,车速高于30公里的使用远光灯。夜间照明条件好的路段可使用近光灯;
夜间在窄路、窄桥、与非机动车交会时使用近光灯。夜间会车应当在距来车(150米以外)改用近光灯。
三、安全救助知识
1、抢救伤员时,应先救命,后治伤。
2、遇伤者被压于车轮或货物下时,不能拉曳,正确的方法是:设法移动车辆,采取相应的救护方法,搬掉货物。
3、受伤者在车内无法自行下车时,可设法将其从车内移出,尽量避免二次受伤。
4、遇重、特大事故有众多伤员需送往医院时,处于昏迷状态的伤员,应首先送往医院。搬运昏迷或有窒息危险的伤员时,应采用侧俯卧的方式。救助休克伤员时,应采取保暖措施,防止热损耗。如遇伤员无呼吸时,应立刻对伤员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5、抢救失血伤员时,应先进行止血。在紧急情况下急救伤员时,须先用压迫法止血,然后再根据出血情况改用其他止血法。
6、伤员较大动脉出血时,可采用指压止血法,用拇指压住伤口的近心端动脉,阻断动脉运动,达到快速止血的目的。
7、颈总动脉压迫止血法,常用于伤员颈部动脉大出血而采用其他止血方法无效时使用。
8、伤员上肢或小腿出血,且没有骨折和关节损伤时,可采用屈肢加垫止血法止血(在腋窝或肘窝加垫屈肢固定)。
9、包扎止血常用的物品有绷带、三角巾、止血带等。为伤员用绷带包扎打结时,不要在伤口上方,也不要在身体背后,以免睡觉时压住不舒服。在没有绷带急救伤员的情况下,可用毛巾、手帕、床单、长筒尼龙袜子等代替绷带包扎。止血带止血是用弹性的橡皮管、橡皮带,上肢结扎于伤员上臂上三分之一处,下肢结扎于大腿的中部。用止血带为伤员止血,一定要扎紧,如果扎得不紧,深部动脉仍有血液流出。
10、救助全身燃烧伤员的正确措施是:迅速扑灭衣服上的火焰,向身上喷冷水,脱掉烧着的衣服。烧伤伤员口渴时,可喝少量的淡盐水。
11、救助有害气体中毒伤员的急救措施是迅速将伤员移到有新鲜空气的地方。
12、对无骨端外露骨折伤员的肢体,用夹板或木棍、树枝等固定时应超过伤口上、下关节。关节损伤(扭伤、脱臼、骨折)的伤员,应避免活动。抢救脊柱骨折的伤员时,应用三角巾固定,保持脊柱安定,严禁乱加搬动,勿扶持伤者走动。伤员大腿、小腿和脊椎骨折时,一般应就地固定,不要随便移动伤者。骨折伤员固定伤处力求稳妥牢固,要固定骨折的两端和上下两个关节。
四、危险化学品知识:
1、危险化学品具有爆炸、易燃、毒害、腐蚀、放射性等特性。
2、爆炸品是指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火药、炸药和起爆药属于爆炸品。
3、火柴、硫磺和赤磷属于易燃固体。
4、扑救易散发腐蚀性蒸气或者有毒气体的火灾时,扑救人员应穿戴防毒面具和相应的防护用品,站在上风处施救。
5、易燃液体如油发生火灾,不能用水灭火,因为油比水的质量轻。交通警察手势信号记忆口诀 五、八种交警手势信号: 停止和靠边停车——手向上 直行——双臂直 左转——右手指向上 右转——左手指向上 变道——右手平动 减速慢行——右手斜动 左待转——左手斜动
================================ 左手过头勿前行---停车信号 右手摆动靠边停---靠边停车 两手平伸右手摆
警察叔叔让直行---直行信号 掌心向前你别动
哪手摆动向哪行---左、右转弯信号 左手侧摆须待转---左转弯待转信号 右手横摆道变更---变道信号 变道安全很重要
右手下摆是慢行---慢行信号
六、易混题:
1堵车的交叉路口绿灯亮时,车辆不能驶入交叉路口。
2驶入双向行驶隧道前,开启示宽灯或近光灯。提醒大家开启的可不是危险报警闪光灯。3进入环岛时,不用开启转向灯。
4安装防抱死制动装置(abs)的车辆制动时,可用力踏制动踏板。对。6驶入高速,应开启左转向灯。7驶离高速,应开启右转向灯。
七、其他
1造成交通事故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身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正确)
2除重型、中型等载货汽车,其他载货机动车载物高度不超过2.5米。3小型载客汽车(只允许牵引旅居挂车或总质量700千克以下的)挂车。
4行车礼让三先:先让、先慢、先停。驾驶车辆要安全行车、(文明礼让)、有好驾驶。5谨慎驾驶的三条黄金原则:集中注意力、仔细观察、提前预防。6进入环岛不开转向灯,出环岛时开右转向灯。7车辆路边停车右侧车轮与路肩距离不能超过30厘米。8驶离高速公路最佳时机是行至离出口500米处。机动车驶离高速公路前,距出口1公里处,车辆进入行车道,不得超车,不得变更车道,应做好驶出准备。9会车时不要直视对面车辆灯光,应将视线右移并减速行驶。
10夜间行车中,如果灯光照射(离开路面),有可能是车辆前方出现急转弯或大坑。11车辆驶入双向行驶隧道前,应开启(示宽灯或近光灯)而不是远光灯。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50%的,依法(扣留机动车驾驶证)。12应当报废的机动车必须及时办理注销登记。
13机动车驾驶人在一个记分周期内累积记分达到12分的,接受教育后,车辆管理所应当在二十日内对其进行(科目一考试)
14下坡路制动突然失效后,不可采用的办法是(迅速拉紧驻车制动器操纵杆)15驾驶车辆正常行驶时,对道路情况的处理要有预见性,在接近障碍时能(平稳停车)17绿色方向指示信号灯的箭头方向向左,表示准许车辆左转弯。18移动脊柱骨折的伤员,切勿扶持伤者走动,可用(硬)担架运送。
19交通信号灯红灯亮时,(右转弯)车辆在不妨碍被放行的车辆、行人通行的情况下,可以通行。
20仪表板上的“ ”灯亮,表示已开启近光灯
21小型客车行驶在平坦的高速公路上,突然有颠簸感觉时,应迅速降低车速,防止爆胎。(正确)
22交通信号灯黄灯亮时,未过停止线的车辆不许通行,已越过停止线的车辆可以通行。23机动车驾驶人有饮酒或醉酒后驾驶机动车违法行为的,一次记12分。24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除罚款外,并处15日以下拘留。25冰雪道路对安全行车的影响是制动性能极差,方向极易跑偏。
26下坡路制动突然失效后,不可采用的办法是拉紧驻车制动器操纵杆或越二级挡位减挡。27下坡路制动失效后,若无可利用的地形和时机,应迅速逐级或越一级减档,利用发动机制动作用控制车速。
28发生与前车追尾碰撞时,驾驶人应紧靠椅背,双手迅速置于脑后合并护住头后部。错 应改为:发生与前车追尾碰撞时,驾驶人应用手臂支撑着方向盘,两腿向前蹬直,身体向后倾斜,以此形成与惯性相反的力,保持身体平衡,以免在车辆撞击的瞬间,头撞到前挡风玻璃上受伤。
29撞车时抱住后脑勺是错的,躲到右边坐垫是对的,严禁跳车,但被抛出车外只好抱头用力滚或跳远一点,而只能向相反方向跳车。
30上肢肢体要弯曲固定,伸直不利血液运输。下肢肢体要伸直固定,弯曲行走易造成二次受伤
31特殊条件情况下(弯道,窄路,桥梁,掉头,下陡坡时)规定机动车时速为30公里,拖拉机为15公里。
32公共汽车站,加油站等附近规定30米内不准停车。
33铁路道口,交叉路口,宽度不足4米的窄路等规定50米内不准停车。
34小型客车行驶在平坦的高速公路上,突然有颠簸感觉时,应迅速降低车速,防止爆胎。35变更车道时,应开启转向灯,迅速驶入侧方车道。错,应该确认安全后驶入侧方车道。36驾驶车辆正常行驶时,对道路情况的处理要有预见性,在接近障碍时能平稳停车。37高速路上,车辆因故障不能离开应急车道时,驾乘人员不得下车随意走动,应在车上等候救援(错误)
应迅速将驾乘人员转移到高速公路以外的安全地带,不可滞留在右侧紧急停车带或路肩上 38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公安交通管理部门除按照规定罚款外,还可以并处15日以下拘留。
39感到车辆不可避免地要倾翻时,应尽力稳住身体,迅速跳车。(错,不能跳车)40黄色双向两车道路面中心虚线,用于分隔对向行驶的交通流,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应许车辆越线超车或向左转弯。(正确)
41《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10条第2款: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42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未按照规定投保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扣留机动车。
43黄色双向两车道路面中心虚线,用于分隔对向行驶的交通流,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应许车辆越线超车或向左转弯。44已取得驾驶小型汽车驾驶证,申请增加中型客车准驾车型的,准驾车型资格三年以上,并在申请前最近连续两个记分周期内没有满分记录;(中三二)
申请增加城市公交车、大型货车准驾车型资格一年以上,并在申请前最近一个记分周期内没有满分记录。(大一一)
45车辆行经立交桥左转弯时,应过桥右转弯,再经过一次右转弯完成。记住口决.(右转不过桥.左转过桥).46.照明、信号装置失效的故障机动车,应当使用专用清障车拖曳。47.夜间行车时,全车灯光突然熄灭,应立即制动,靠边停车。
48.夜间在没有照明条件的道路行车,当车速低于每小时30公里时,使用近光灯,当车速高于30公里时,应使用远光灯。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在没有中心隔离设施或者没有中心线的道路上,夜间会车应当在距相对方向来车150米以外改用近光灯,在窄路、窄桥与非机动车会车时应当使用近光灯; 机动车在夜间没有路灯、照明不良或者遇有雾、雨、雪、沙尘、冰雹等低能见度情况下行驶时,同方向行驶的后车与前车近距离行驶时,应使用近光灯;机动车在夜间通过急弯、坡路、拱桥、人行横道或者没有交通信号灯控制的路口时,应当交替使用远近光灯示意。夜间在没有照明条件的道路行车,当车速低于每小时30公里时,可使用近光灯;当车速高于每小时30公里时,可使用远光灯。夜间车辆通过照明条件好的路段,应使用近光灯。
49装有动力转向的车辆,驾驶人突然发现转向困难,操作费力,应紧握方向盘保持低速行驶。(错)应改为:应尽快减速,选择安全地点停车,查明原因。
50交通事故当事人对交通民警事故认定有异议的,不能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51当车辆载货质量超过桥梁限制质量标志所示的数值时,应低速通过。(错)
通过设有限制质量标志的桥梁,货运汽车的总质量超过桥梁的负荷量时,须经市政管理部门和公路管理部门的同意,并按交警部门指定的时间通过。
52港湾式停靠站标线,表示公共电车、汽车(长途客车)的分离引道和停靠位置.53汽车制动时,如果前轮单侧制动器起作用,将会引起汽车跑偏,极易发生事故。54未挂车牌扣留机动车。
55车辆行驶至单向放行的隧道口,发现对向有来车时,应在隧道外靠右停让。56前轮爆胎时,危险较大,驾驶人一定要极力控制转向盘,迅速抢挂低速挡.当意识到爆胎时,双手紧握方向盘、尽力控制不让方向盘自行转动,尽力让汽车沿原方向直线行驶。若已有转向,也不要过度校正,事实上也难以校正。
在控制住方向的情况下,并迅速抢挂低速挡,利用发动机牵阻掣动车辆。在发动机牵阻作用尚未控制住车速前,不要使用制动器停车,以避免车辆横甩或翻车事故。
57伪造、变造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机动车保险标志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予以收缴,扣留该机动车,并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58指路标志:传递到路方向、地点、距离信息; 指示标志:指示车辆和行人行进。向右100米是辅助标志。
59机动车驾驶人因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而发生重大事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构成交通肇理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60伤员四肢骨折有骨外露时,要及时还纳并固定。答案:错有骨外露时直接还原不能杀菌而且可能出现还原不到位容易感染要先固定等医生处理。61车辆在高速公路上紧急停车时,驾乘人员应迅速转移至车辆右后侧护栏以外路边,等候救援。(要躲到护兰外面,防止后车追尾对人造成伤害)
62发生轻微交通事故,当事人已办理机动车保险的,可以根据记录交通事故情况的协议书向保险公司索赔。
63申请机动车转移登记,当事人不需要向登记该机动车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交的证明或凭证是 机动车驾驶证
64车辆突然发生侧翻时的错做法是:开启车门跳车。突然翻车,跳车反而有生命危险,正确做法应该是先将身体稳住,等翻车完毕或翻车缓慢有逃生机会时,再跳车逃生 65机动车驾驶人未经考试取得的驾驶证,可以通过补考确认其驾驶许可。(错)“未经考试取得的驾驶证”是违法的。66准许机动车掉头的地方是环岛
67雾天行车应多使用喇叭,以引起对方注意。
68遇伤者被压于车轮或货物下时,应迅速将伤者拖出。(错误)69驶离高速最佳时机是500米处,1公里不得超车。70变更机动车应10日内 向(车辆管理所)交验机动车。
71出现制动失效后,应以控制方向为第一应急措施,在设法控制车速。对
72行车中当驾驶人意识到车辆爆胎时,应在控制住方向的情况下采取紧急制动,迫使车辆迅速停住。(错误)应尽量采用“抢挡”的方法,利用发动机制动使车辆减速。夜间行车时,全车灯光突然熄灭,应当紧急制动,迅速停车(错误)
73小型汽车、中型客车、大型货车准驾车型可以在初次申领时申请。(错误)74左过右不过
车辆行经立交桥右转弯时,应驶过桥后右转弯完成。是错的
车辆行经立交桥左转弯时,应不过桥右转弯,再经过一次右转弯完成。是错的 车辆行经立交桥左转弯时,应驶过桥后向右转弯进入匝道,再右转弯完成。对的
八、口诀;
吊二撤三醉五逃终身:吊销机动车证的2年,撤销机动车证的3年,醉酒的吊销5年,醉酒逃跑的吊销终身。吊销驾驶证未满2年的不得申请驾驶证。撤销驾驶许可未满3年的不得申请驾驶证。一年内有醉驾行为,两次以上吊销驾驶证的,5年内不得驾营。口五站三: 【停车规定】:①四个站:30米 ②两路两口:50米
有“口”的选50米,有“站”的选30米,剩下的全选150米,没有150的选最大,判断题全对。
关于日子的题,只有一个学习交法的是7天,其他警察办事的是10天,还有24小时,三个月啥题的不容易混
九、数字题 时间:
a【二十四小时】:①机动车违法人证件交所属单位时间 b.①交罚款 ②办学习班 ③暂扣疑问车辆基本都是15天 c.调解申请:10天 d.换证前:90天 e.补证:3天 高速:
高速公路最低时速60km/h(设计最高时速低于70km/h的不得上高速)高速公路最高时速 ①小型客车 120km/h②大型货车 100km/h③摩托车 80km/h 第一条 为超车道,第二条为行车道,第三条为紧急停车带。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最低时速为60公里。设计最低为70公里。高速公路上二车之间安全车距离为100米。高架和高速:不准停车、调头、逆向行驶、上下客。距离:
同向一条车道以上 城市 50km/h 公路 70km/h(同路:城5公7)没有中心线的混合道路 城市 30km/h 公路 40km/h(无线:城3公4)数量
除重型,中型货运汽车,半挂车外,其它不准超过2.5米
十、高速公路安全驾驶知识:
1、驶入高速公路的收费口时,应选择绿灯亮的入口。驶入高速公路匝道后,不准掉头。进入高速公路加速车道后,应尽快将车速提高到每小时60公里以上。驶入高速公路加速车道后,遇行车道车辆稀少时,可从正常行驶车辆后驶入行车道。
2、在同向3车道高速公路上行车,车速高于每小时90公里、低于每小时110公里的车辆应在中间车道行驶。最右侧车道的最低车速为每小时60公里。(60 90 110)
3、在同向4车道高速公路上行车,车速高于每小时110公里的车辆应在最左侧车道上行驶。车速低于每小时80公里的车辆应在最右侧车道上行驶。
4、车辆在高速公路上超车,车速为每小时100公里时,最小横向间距应为1.5米。在高速公路变更车道时,应提前开启转向灯,观察情况,确认安全后,缓转转向盘,驶入需要变更的车道。
5、高速公路安全距离确认路段,可供驾驶人确认在每小时100公里速度时的安全距离。车辆在高速公路以每小时100公里的速度行驶时,100米为安全距离,50米为危险车间距。
6、驶离高速公路行车道的最佳时机是行至离出口500米处,开启右转向灯,适当调整车速,平顺地驶入减速车道后进入匝道。驶入高速公路减速车道后,应关闭转向灯,注意观察车速表,进入匝道之前将车速降到标志规定车速以下。如果因疏忽驶过出口,应继续向前行驶,寻找下一个出口。
7、车辆因故障必须在高速公路停车时,应在车后方150米处设置故障警告标志,夜间还需开启示廓灯和后位灯。
8、车辆驶出高速公路隧道口时,会突然受到横风的袭击,会明显出现方向偏移。
9、高速公路行车,遇能见度小于100米时,车速不得超过每小时40公里,与前车保持50米以上距离。
驾驶证注销、吊销、撤销、扣留的区别
驾驶证注销、吊销、撤销、扣留的区别
一、注销,惩罚的意味比较少,一般有七种情况。
注销后如果条件合适,可以随时再申请驾驶证。
1、【注销不是惩罚的法律依据】违法行为的处罚种类包括:警告、罚款、暂扣或者吊销机动车驾驶证、拘留。
2、【何种情况注销的法律依据】机动车驾驶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车辆管理所应当注销其机动车驾驶证:
(一)死亡的;
(二)身体条件不适合驾驶机动车的;
(三)提出注销申请的;
(四)丧失民事行为能力,监护人提出注销申请的;
(五)超过机动车驾驶证有效期一年以上未换证的;
(六)年龄在60周岁以上,在一个记分周期结束后一年内未提交身体条件证明的;或者持有大型客车、牵引车、城市公交车、中型客车、大型货车、无轨电车、有轨电车准驾车型,在两个记分周期结束后一年内未提交身体条件证明的;或者持有残疾人专用小型自动挡载客汽车准驾车型,在三个记分周期结束后一年内未提交身体条件证明的(不用记);
(七)年龄在60周岁以上,所持机动车驾驶证只具有无轨电车或者有轨电车准驾车型,或者年龄在70周岁以上,所持机动车驾驶证只具有低速载货汽车、三轮汽车、轮式自行机械车准驾车型的(不用记);
Ps:未收回机动车驾驶证的,应当公告机动车驾驶证作废。因第五项、第六项情形之一被注销机动车驾驶证未超过两年的,机动车驾驶人考试科目一合格后,可以恢复驾驶资格。
二、吊销就不同了,吊销是一种惩罚。2年后方可重新申请驾驶证,如果是构成交通肇事罪,并且逃逸的,终身禁驾。
1、【醉酒吊销】一年内有前两款规定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行为,被处罚两次以上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2、【交给没有驾驶资格人驾驶以及超速吊销】
(二)将机动车交由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暂扣的人驾驶的;
(四)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百分之五十的;
行为人有前款第二项、第四项情形之一的,可以并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3、【驾驶拼装报废车吊销】驾驶拼装的机动车或者已达到报废标准的机动车上道路行驶的。
4、【交通肇事罪吊销】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
5、【逃逸吊销】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
6、【15日未接受处理吊销】道路交通违法行为人应当在十五日内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接受处理。无正当理由逾期未接受处理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三、驾驶许可的撤销,是因为在考驾驶证的时候,弄虚作假,查出来了,就撤销。撤销后满3年方可重新考试申请。撤销和交通事故、违章无关。
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机动车登记或者驾驶许可的,收缴机动车登记证书、号牌、行驶证或者机动车驾驶证,撤销机动车登记或者机动车驾驶许可; 申请人在3年内不得申请机动车登记或者机动车驾驶许可。
四、驾驶证的扣留
在一个记分周期内累积达到12分的(达到规定分值的); 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
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50%的。
未悬挂机动车号牌或未放置检验合格标志或使用其他标志。
五、不得申请机动车驾驶证:
(三)吊销机动车驾驶证未满二年的;
(四)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被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的;
1.经济地理学发展概况。
答:
20世纪前经济地理学的相关研究大致可分为史志描述、商业地理和经济地理学三个阶段。
(一)史志描述
史志描述——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初级阶段(17世纪以前)代表作《山海经》、《禹贡》、《地理学》等
(二)商业地理研究-经济地理学的前身 1.时间——17世纪至19世纪。2.背景
(1)资本主义发展及大规模商贸出现(2)地理大发现
3.特点:
(1)理论与实践方面推动了商业地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2)欧洲地理学中的商业地理学逐渐成为地理研究的重点之一。(3)商业地理著作的体系开始形成,对商业地理现象进行解释。(三)经济地理学研究-诞生阶段
1. 背景
(1)产业革命
(2)全球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
1760年,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在《地理考察》中首次提出经济地理学这个学科名称。
1882年,葛茨在《柏林地理学会会志》上发表《经济地理学的任务》。2.特点
经济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经济地理学主要分支学科研究全面展开
2.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本书观点)
答: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1)经济活动的内容:包括所有产业
2)经济活动区位:经济活动在什么区位发生及其原因 3)经济活动空间组织:即考虑经济活动之间关联 4)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经济活动的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经济环境等。这些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密切。
3.当前经济地理学的理论研究重点。
答: 1).人地关系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地理学研究的核心课 题,地理学发展的目标之一。(1)PRED指标体系选定问题(2)区域发展质量的科学认定(3)微观尺度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4)区域生态型经济与循环经济系统的建立问题 2.)全球与地方关系的理论研究
全球与地方关系十分复杂,且对区域和企业发展影响很大。经济地理学需要从二者的均衡点及影响因素量化分析方面,探讨建立有关理论体系。
3)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理论研究
我国开发历史悠久、各地发展的地理背景、发展条件、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什么样的格局效率最高?增长极的演进规律?如何形成增长极体系?增长极与区域的组合关系?
4)区域经济发展的公平与效率关系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是区域经济发展决策的重要理论依据。在这方面尚存在许多争议,对这些观点以及公平与效率关系做进一步分析,对经济地理学为政府决策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5)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经济地理学研究这种关系,试图找出两者相互作用的一般规律,并服务于实践。
4.区位的概念。
答:区位是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
某事物的区位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指该事物的位置,另一方面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的联系。
对区位一词的理解,严格的说还应包括以下两个方面:①它不仅表示一个位置,还表示放置某事物或为特定目标而标定的一个地区、范围;②它还包括人类对某事物占据位置的设计、规划。
5.区位论的基本含义。
答: 定义:研究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及其空间内人类活动的组合,探索人类活动的一般空间法则。占有场所的事物即为区位主体 内涵: 1)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区位主体已知)
2)人类活动的最佳组合方式和空间形态(在空间区位已知)
根据其产生与发展的先后,区位理论可以分为古典区位论和现代区位论。
古典区位论建立在古典政治经济学地租和比较成本学说基础上,产生于19世纪初,在20世纪得到较大发展。
现代区位论形成于二战以后,重视非经济区位因子及行为因素的新区位论应运而生。
★古典区位论:狭义、微观、静态,目标:经济满足。★现代区位论:广义、宏观、动态,目标:综合效应满足。
6.区位条件
答:
定义:区位条件是区位(场所)所特有的属性或资质 注意:
(1)不同的区位主体有不同的区位条件
(2)不同的时代区位主体也有不同的条件——动态观点。
7.区位因子(区位因素)
答:定义: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或制约性条件(区位因素)或能产生经济效益的区位条件
8.区位因子与区位条件的区别
答:(1)区位条件是相对于区位而言,由于场所不同而导致的生产条件不同
(2)区位因子则是对于生产者(区位主体)而言,由于场所不同表现出其生产费用或利益的差异。
9.要素投入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答:生产要素:指进行社会生产活动的基本元素。一.)土地因子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土地作为经济活动的一个影响因素主要是由其自然特性及所处的经济区位决定的。
(1)土地是经济活动的基本条件,也是经济区位的基本影响因子之一。
(2)对经济区位影响较大的是土地因子的经济属性。
(3)不同的经济活动,土地因子对其区位的影响程度不同。
二.)原材料因子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1)原材料是经济活动的物质基础(尤其是工业生产)
(2)原材料的地域分布不平衡,具有很强的地方性,从而对经济区位产生影响
(3)原材料因子主要是通过运费大小,原材料的可运性、可替代性以及价值,尤其是在产品成本中的构成状况对经济活动区位施加影响。
三.)能源因子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1)是经济活动动力基础(2)能源在地域分布上的不平衡性,使能源因子成为影响经济区位选择的主要因子之一
(3)由于常规(不可再生)能源的强污染性,更多的国家一方面致力于新能源的研究开发;另一方面,进行强污染企业的国际转移(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
四.)资本因子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1)固定资本的地域差异是大型工业企业选择区位的重要考虑因素;
(2)金融资本的流动、地区金融资本的差异直接影响到企业区位的选择,影响产业布局。五.)劳动力因子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重点)(1)劳动力质和量在空间上的差异导致了劳动成本的地域差异,进而影响企业区位的选择并成为劳动力移动的动因(发达国家小,发展中国家较大)。
(2)对性质不同的经济活动主体,劳动力对其区位的影响程度可能不同(对劳动密集型产业影响大)。
(3)现代经济活动对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要求越来越高。六.)技术与知识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1)技术与知识的进步可以产生新的经济活动及改变经济活动中的生产要素组合,因此具有改变区位选择成本或效率的可能性。
(2)技术与知识的存在区域差异,研发活动具有较强的地理集中特点。
(3)技术与知识对不同的经济活动在区位选择方面的影响程度存在较大差异。(4)高新技术园区是现代产业集聚产生的一种新的空间组织形态。
10.自然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答:1).自然环境对经济活动具有制约作用。
一些生产活动(如感光器材生产等)对环境要求严格;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也是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
2.)经济活动的环境影响特性差异,也导致其具有不同的区位选择。
如冶金石化对环境影响较大,基于对生存环境的考虑,人类制定各种形式的规范来限制一些经济活动的区位选择,从而影响相关经济活动的区域分布。
3.)各国各地区环境质量标准不同,使得传统污染企业从高标准地区向低标准地区转移。
11.通达度
答:通达度:衡量网络中点之间移动的难易程度的指标,包括: 1 通达指数:指网络中从一个顶点到其他所有顶点的最短路径
Ai=∑Dij 其中i=1,2,3…,▲ Dij为i点到j点最短距离数量之和,一般用区间数表示
▲ Ai 所有i到其它顶点的距离,也用区间数来表示
Ai值越小通达性越好!2分散指数:用来衡量网络系统中总的通达程度与联系水平的指标
D=∑∑ Dij 区内各点的通达指数之和
D值越小通达性越好!12.杜能农业区位理论概要
答:(1)背景:企业型农业的成立时代
▲德国农业制度的改革
取缔了所有依附于土地所有者的隶属关系,土地可以自由买卖、农民人身得到自由,出现了有农业企业家和农业劳动者构成的农业企业式经营。
(2)目的:农业生产方式的配置原则。
杜能提出了以合理经营农业为目标的农业生产一般地域配置原理,是一种关于农业经营方式区位的理想模式。
(3)理论前提: 杜能关于“孤立国”的假定条件
(1)肥沃的平原中央只有一个城市-市场
(2)不存在可用于航运的河流与运河,马车是惟一的交通工具-不考虑运输工具差异
(3)土质条件一样,任何地点都可以进行耕作且收成相同-不考虑生产条件差异
(4)距城市80英里之外是荒野,与其它地区隔绝-唯一商品交换中心和有限的生产地
(5)人工产品供应仅来源于中央城市,而城市的食物供给则仅来源于周围平原;(6)矿山和食盐坑都在城市附近.此外,企业经营型农业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即合理的)的农业
(二)形成机制(重点)
1.地租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一般地租收入公式 R=PQ-CQ-KtQ=(P-C-Kt)Q 式中:R——地租收入
P——农产品的市场价格(同一产品相同)C——单位农产品的生产成本
Q——农产品的生产量(等同于销售量)K——距城市(市场)的距离
t——农产品的运费率=单位产品运费
▲产品重量、产品体积、产品耐储存等性质有关
2.地租曲线——由市场点(运费为零)到耕作极限点(即地租收入为零及以下)的地租收入数值连接曲线。
每种作物(或特定生产方式)都有一条地租曲线且斜率不同,不宜运输的斜率大,反之斜率小。
(三)、杜能农业区位论的应用研究
(1)宏观尺度:乔纳森综合欧洲人口密度,各种农作物、家畜、水果的分布以及农业景观,以西北欧为中心划分7大地带。
(2)中观尺度:以大城市(市场)为中心,实证研究显示圈层结构大致反映杜能圈的环状特点,集约度有中心向外逐渐降低;
(3)微观尺度:以农村聚落为中心,呈现出同心圆状的土地利用状态。
(四)、杜能农业区位论的意义及评价(1)为地理学、区位学、经地学创建了一种思维方法、研究方法:“孤立化”的方法(演绎法)
(2)第一次从理论上系统地阐明了空间摩擦对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有较高的理论研究价值。
(3)对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客观经济活动中也有范例)
(4)农业活动、经济活动即使自然条件一致、投入的生产要素一致,但所获得的经济地租回报有一定的空间分异
(5)任何活动都有相对的优势,没有绝对的优势(五)、理论的局限性
(1)现实中不存在杜能孤立国的条件,尽管杜能对其进行修正(2)没有考虑自给性农业经营的空间问题;
(3)追求最大地租收入的行为动机与现实不完全符合;
(4)技术与交通的发展使得杜能理论中的距离因素决定性作用制约变小(5)没有考虑到城市周围地区的土地利用
13.韦伯工业区位论概要。
答:1.背景:产业革命----人口的城市化、工业的大量出现
2.目的:解决人口问题(城市)和寻找城市人口、资本集聚的内动力,人口的移动等;城市(作为消费中心)产业的空间布局问题
(一)基本概念
1.区位论的指导思想
(1)理想的工业区位应选择在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最小的点上(2)工业布局应尽量节约成本,提高利润 2.区位因子及其类型
(1)对各因子进行归类,建立因子体系(2)分析影响工业布局的主要因子
(二)理论前提
▲已知原料供给地的地理分布。▲已知产品的消费与规模。
▲劳动力存在于多数的已知地点,不能移动,成本固定且供给无限。
韦伯认为运费只和距离与重量有关,可以通过计算吨公里寻找运费最低点。
原料指数: Mi=局地原料重量Wm/产品重量Wp 区位重量=局地原料重量+产品重量/产品重量= Mi+1
最小运费原理 :
当Mi〉1时,工业布局于原料地
当Mi〈1时,工业布局于消费地(市场)
当Mi=1时,在原料地、消费地都可(自由区位)
综合等费用曲线
▲等费用曲线:指运费相等各点的连线,以某一点(市场或原料产区)为圆心的同心圆。
综合等费用线:全部运费相等点的连线(即该点所有运费的总和)
(三)劳动力成本指向论
1.注意点:
(1)劳动力成本不是绝对工资,而是单位重量产品的工资,含劳动所创造的价值
(2)假定生产区位布局于运费最小的点上,考虑劳动力费用对生产区位选择的影响
2、劳动力成本指向的判读 ▲理论上
(1)当劳动力节约额>搬迁追加的运费(可以搬迁)当劳动力节约额<搬迁追加的运费(不能搬迁)二者相等时可任意选择
(3)劳动力成本指数:即单位重量产品的平均劳动费。
当劳动力成本指数越高,搬迁的可能性愈大,但产品区位重量过大,则不可能
(4)劳动系数——每单位区位重量的劳动费
劳动系数=劳动费/区位重量
当系数>1可搬迁;
当系数<1不能搬迁
(四)集聚(分散)指向论 1.概念:
(1)集聚因子的作用两种形态:
一是由经营规模的扩大而产生的生产集聚,一般是由“大规模经营的利益”或“大规模生产的利益”所引发;
二是由多种企业在空间上集中产生的集聚,这种集聚利益主要来自企业间的协作、分工和基础设施的共同利用等。(2)集聚分为:
纯粹集聚(技术性集聚),即是由技术性和经济学的集聚利益产生的集聚;
偶然集聚, 是由诸如运费指向和劳动力指向的结果而带来的工业集中。
分散:集聚的反作用,抵消集聚因子不利影响,从而产生分散导向。2.原因——节约成本,获取最大经济效益
3.集中(分散)指向
(1)原理:在运费、劳动费定位的基础上考虑集聚、分散
当集聚(分散)节约费用(额)>搬迁时追加的运费、劳动费之和,能搬迁。当集聚(分散)节约费用<搬迁时追加的运费、劳动费时,不能搬迁 当集聚(分散)节约费用=搬迁时追加的运费、劳动费时,可自由选择(2)判断:
★等费用线:临界值=节约的集聚(分散)额
★加工系数:单位区位重量的加工价值=加工价值/区位重量,其值越大集聚的可能性越大
对韦伯工业区位论的评价: 1.积极意义:
(1)韦伯首次将抽象和演绎的方法运用于工业区位研究中,建立了完善的工业区位理论体系。
(2)提出最小费用区位原则,即费用最小点就是最佳区位点。(3)指向理论已发展成为了经济区位布局的一般理论.2.局限性:
(1)未考虑运费体制的复杂性和运价体系的差异。(2)假定的前提不够现实。
(3)工厂经营性质的差异:生计性经营与企业性经营的追求目标不同。(4)忽视了决策者的主观因素差异。
(5)未考虑技术进步对区位的影响,即原料地指向弱化、消费地指向增强。(6)交通运输的发展,使得工业区位选择余地增大。(7)未考虑地域政策因素的影响等。
14.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理论概要。(重点)
答:
一、中心地理论产生的背景与目的 ◆背景:进入20世纪,资本主义经济的高度发展,加速了经济活动集聚的进程。城市在整个社会经济中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
◆目的:探索“决定城市的数量、规模以及分布的规律是否存在,如果存在,那么又是怎样的规律”这一课题。
二、基本概念
1.中心地:是周围区域的中心,是指能够向周围区域的消费者提供各种商品和服务的地点。2.中心性 ◆概念:中心性是指中心地对周围地区的相对重要程度。也可理解为中心地发挥中心职能的程度。
◆测度:中心性一般可用下式表示:
C = B1-B2
式中:C——中心地的中心性;
B1——中心地供给和提供商品和服务的总量;
B2——中心地为自身供给和提供的商品和服务量。3.货物的供给范围—由中心地供给的货物能够到达多么大的范围。
三、中心地的等级
1)中心地等级划分及特征
中心地的等级取决于其能够提供的货物和服务的水平,一般能够提供高级货物和服务的中心地相对级别较高,反之较低。
高级中心地数量少,服务范围广,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种类也多;
低级中心地则数量多,分布广,服务范围小,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档次低,种类也少。介于二者之间的则有一些中级中心地。
2)不同等级中心地之间的关系
中心地的等级性表现在每个高级中心地都附属有几个中级中心地和更多的低级中心地。
中心地三原则与中心地系统的空间模型:
(一)市场原则与中心地系统
1、假设前提 第一,中心地分布的区域为自然条件和资源相同且均质分布的平原。人口均匀地分布,且居民的收入和需求以及消费方式都相同。中心地在区域内的任何地方都可布局。--均质平原
第二,具有统一的交通系统,且同一规模的所有城市,其交通便利程度一致。运费与距离成正比。--便捷交通
第三,消费者都利用离自己最近的中心地,即就近购买,以减少交通费。--最近中心
第四,相同的商品和服务在任何一个中心地价格和质量都相同。消费者购买商品和享受服务的实际价格等于销售价格加上交通费。--完全竞争
第五,供给中心商品的职能,尽量布局于少数的中心地、并且满足供给所有的空间(所有居民)的配置形式,不存在未被服务的空白区。--充分服务
第六,中心地职能在同一中心地集聚。--最大利润
2.单一中心商品构成的中心地分布结构—正六边形
1)均质平原上只有一个商品提供点,市场区就是园形,其服务半径为R(商品的实际供应范围)。
2)新进入的商品提供商与原有的提供商的距离应不少于2R。
3)不断有新的提供商的进入,每个提供商的市场区都是圆形的,圆与圆之间相切,留下了未被服务的空白区;
4)要不留空白区,圆与圆必须重迭。重迭区被平均分为两部分。正六边形市场区形成。
3.市场原则下的中心地系统形成
市场原则下的中心地系统
K=3系列
在市场原则基础上的克氏中心地系统特点:一是中心地具有等级性,且各级的中心地与中心职能相对应;
二是中心地按照一定的规则分布,一般是三个中心地构成的三角形的重心是低一级中心地布局的区位点;
三是各等级间的中心地数量和市场区域面积呈几何数变化:
(1)各等级中心地的市场区域数具有如下关系,1,3,9,27,81,…。K=3;K=3n-1(2)各等级中心地的数量关系,为1,2,6,18,54,…。(二)交通原则下的中心地系统
为了节约资本,各个中心地布局在两个比自己高一级的中心地的交通线的中点。因此,如果同一级的中心地间铺设一条交通线,那么在这条交通线上布局着比它等级低的所有中心地。
交通原则下中心地市场区之间的关系:
(1)各等级中心地的市场区域关系为: 1,4,16,64,256,…。K=4系列或K=4n-1系列
(2)中心地的数量关系为:1,3,12,48,192,…。
(三)行政原则基础上的中心地系统
在行政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中,低级中心地从属于一个高级中心地。各等级的中心地的市场区域数为:
(1)1,7,49,343,…,K=7系列或K=7n-1系列
(2)中心地间的数量关系为:1,6,42,294,2058,…。
三原则适合的条件
1.市场原则是基础,交通、行政原则是对其修正。
2.在新开发区、交通过境地带、工业人口多等地区,交通原则的作用较强;在国家统治力量强大、较封闭的地区,行政原则的作用较强。
3.高级中心地适宜用交通原则布局,中级中心地适宜用行政原则布局,低级中心地适宜用市场原则布局。
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理论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
(一)意义
1.引入演绎的思维方法,研究空间法则和原理,带来地理研究思维方法大革命。使地理学由区域描述走向空间规律和法则的探讨。
2.中心地理论是城市地理学和商业地理学的理论基础。2.1关于城市等级的研究;
2.2关于城市与腹地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
2.3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社会经济空间模型的研究; 2.4关于城市的区位、规模和职能方面的研究;
2.5关于零售业和服务业的区位布局、规模和空间模型的研究。3.中心地理论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理论基础之一。
对于研究区域结构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可以运用到区域规划、城市规划等中去。
2、存在的问题
(1)只重视商品供给范围的上限分析,缺乏对供给下限的详细分析。(2)K值在一个系统中固定不变。
(3)把消费者看作 “经济人”,认为其首先是利用离自己最近的中心地。(4)忽视了集聚利益。
(5)没有研究需求增加、交通发展和人口移动带来的中心地系统的变化。
15.企业增长动因及战略。
答:
企业增长动因
1.实现规模效益。随着规模扩大而带来的效益增加,即规模效益。
2.实现交易内部化。交易内部化的原因:
市场不完善导致企业之间交易成本的增加。为了减少市场交易成本,企业可通过扩大经营范围,实现内部交易。
2.技术优势的发挥。
一些具有某种技术优势的企业,将趋于在本领域内扩张,以发挥其技术优势。
4.来自竞争的压力。
原因:从积极的方面看,发展企业实力和增加市场地位,可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和行业的支配地位。
横向一体化
概念:横向一体化指企业现有生产活动的扩展并由此导致现有产品市场份额的扩大。
方式:
扩大原有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向与原产品有关的功能或技术方向扩展;与上述两个方向有关的向国际市场扩展或向新的客户类别扩展。
意义:通过横向一体化,可以带来企业同类生产规模的扩大,实现规模经济。由于该类增长与原有生产活动有关,比起其它类型的增长更易于实现。故一般来说,企业早期的增长多以此为主;且实现的方式以内部增长为主。
纵向一体化
概念:纵向一体化指企业向原生产活动的上游和下游生产阶段扩展。现实中,多数大型企业均有一定程度的纵向一体化。该类扩张使企业通过内部的组织和交易方式将不同生产阶段联结起来,以实现交易内部化。
方式:纵向一体化包括后向一体化和前向一体化。后向一体化指企业介入原供应商的生产活动。
前向一体化指企业控制其原属客户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
意义:纵向一体化是公司增长到一定阶段的主要扩张战略。据班诺克观点,公司通过横向一体化打败竞争对手,达到市场多头垄断地位后,便会进入纵向一体化扩张,以占领其供应和市场领域;一旦公司在一生产部门占领重要地位之后,向多种部门扩张便成为其惟一的增长战略 多样化
概念:多样化是一个意义广泛的概念,它可以涉及相关产品的活动,也可以涉及不相关产品的活动。由于横向一体化已涉及同类产品的多样化,纵向一体化已涉及相关但不同生产阶段产品的多样化,所以这里的多样化仅指不相关产品的多样化。
16.产品周期理论概要。
答:弗农的产品周期理论:(重点)
1.新产品阶段: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需要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保证新产品开发)、良好的通讯接触条件(联络消费者与生产者)以及较高的消费水平。
2.成熟产品阶段: 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已经实现部分标准化,无需进行较大变化.企业开始更多地关注生产成本,会在出口和投资它国生产之间进行利润权衡。当出口商品的边际生产成本加上运输成本大于在当地直接生产的平均生产成本时,企业便会选择直接投资。由于在该阶段产品的市场主要在发达国家,其直接投资的对象以发达国家为主。
3.标准化产品阶段: 产品完全定型,生产技术 标准化,生产区位的选择便以生产成本最低点为 准则。而此时产品的市场也扩延至发展中国家。企业会趋于把生产和装配业务转移到劳动力成本很低的发展中国家,并在这些国家进行专业化生产。产品生产区位转移的结果,使得初始发明此产品的国家变为该产品的进口国。
(二)邓宁的折衷理论
1.企业的所有权优势2.内部化优势3.区位优势
17.跨国投资的微观区位选择。
答:(一)集中于经济中心区布局
跨国投资者仿效东道国已有的投资格局,在经济中心区投资,可以减少因对投资地情况不了解所带来的风险和成本。(二)集中于边界地区
1.相互了解
2.政府在边界地区建立“经济特区”、“出口加工区”等,给予较优惠的政策吸引外资,加强了这种边界区位。(三)集中于社会联系密切地区
减少障碍,加强投资者与当地各有关方面的沟通和避免劳资冲突。
18.区域产业结构模式概要。
答:区域产业结构:指区域经济中各类产业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比例关系。区域产业结构模式概念:是指区域内各产业之间的典型组合方式
经济地理学通常以主导产业、关联产业和基础性产业所构建的区域结构模式。
(一)主导产业的选择
(二)关联产业配套
(三)基础性产业配套
(四)潜导产业及支柱产业发展
19.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理论概要。
答:
区域产业结构演进机制.市场机制:通过供需关系、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等引导区域产业结构变化。2.政府干预:政府运用宏观经济杠杆和产业政策对区域产业结构变化进行有目的的调控,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以推动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
演进理论:1.配第——克拉克定理
2库兹涅茨法则
3.霍夫曼定理(重点)
(1)揭示工业化进程中工业结构演变的规律
消费资料工业→生活用品的生产
资本资料工业→用于生产用品的生产(中间产品)
(2)霍夫曼比例:消费资料工业的净产值(总收入—成本)/资本资料工业的净产值
(3)据霍夫曼比例:在工业发展过程中二者的比例经过四个阶段
Ⅰ
5±1
Ⅱ
2.5±1
Ⅲ
1±0.5
Ⅳ
<1 4.雁行形态说
20.区域经济结构和区域产业结构。
答:区域经济结构指一个区域内各经济单位之间的内在经济、技术、制度及组织联系和数量关系,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决定了区域资源配置的基本模式。
区域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多数情况下以它来衡量)、所有制结构、企业结构、技术结构、要素结构等。
区域产业结构:指区域经济中各类产业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比例关系。区域产业结构是区域进行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增值的载体。在经济体制和企业效率一定的前提下,区域经济增长的效率与发展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区域产业结构的先进性及变化。21.区域空间结构的基本要素
答:1.概念
(1)点——某些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集聚而形成的点状分布 特点:
1)点的空间规模、集聚规模不等,如村、镇、市、工厂、工业区等 2)区域内点有等级关系,并形成等级体系
3)点在空间分布上多表现以某一经济活动为核心的综合经济活动中心(2)线——某些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形成的线状分布,如交通线、水源供应线、石油管道等 特点:
1)区域内线的数量与集聚程度有差异 2)具有等级并形成等级体系
(3)网络——是由区域的点、线相互联系共同构成 特点:
1)使空间中分散的点、线连为一体
2)有等级系统,有单一功能、综合功能的网络
3)使区域内人流、物流、信息流、能量流得以分散或集聚
(4)域面——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面状分布如农田、市场等
22.区域空间结构的模式。
答:1.极核式空间结构
极——最、顶端; 核——中心、核心
极核——区域中经济活动最为集聚的地方,区域内各种资源、要素向这一地区集聚,形成资源、要素的集聚中心(点状物)。.点轴式空间结构
(1)点、线构成;点规模不等的增长极、极核;线——生长轴
(2)原理:增长极在不断增长扩大的过程中,与周边地区的联系不断加强,从而使得各种线状物不断增多,使周边地区的经济不断增长。从而改善周边的经济、社会环境形成一个较理想的新的投资环境,就会出现一些新的增长点,并沿线状物进行布局形成轴(开发轴、发展轴)。若干点与轴依据一定的空间关系和等级体系就形成了点轴系统。
3.网络式空间结构
特点:
(1)线交错纵横,沟通了区域内各地区之间的联系(2)点与点之间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畅通无阻(3)点成为带动周边农村地区发展的主要经济中心(4)通过网络形成区域的增长中心体系
功能:
通过网络式将空间上分散的各种要素加以整体组织、调控使其充分发挥在系统中的功能和作用,取得最佳的结构性效益推进域面的整体发展。
4.区域城市对称分布 我国地学家(矿物学家)叶大年2000年提出地理学的对称原理,2001年进一步提出我国城市分布的5条对称原理。城市分布有8种的对称形态:轴对称、旋转对称、中心对称、平移对称、斜对称、曲线对称、反对称、色对称
23.区域空间结构的形成发展机制
答:
(一)区位指向
1)区位指向——经济活动各要素在区域内分布的不平衡性,以及不同经济活动对各要素的依赖强弱不同,因而产生经济活动的区位选择,从而使其它的经济活动、各要素向这一区位集中,导致区域空间结构的产生和发展。
区位指向性是经济活动在选择区位时所表现出尽量趋近特定区位的趋向。(2)主要的区位指向(依据经济活动对要素的依赖程度)1)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指向 2)原料地指向 3)燃料动力指向 4)劳动力指向 5)市场指向 6)运输指向
(二)集聚与扩散机制 1.集聚机制
(1)集聚——指资源、要素和经济活动在区域空间内的集中趋向与过程(2)原因
1)经济活动的区位指向。2)经济活动的内在联系。
3)经济活动对集聚经济的追求。(3)结果
1)导致区域的极化现象(资源、要素、企业等向优势区位集中)。
2)是促进发达地区、城市、城市密集区、专业化地区、产业密集区带等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力量。
3)产生区域结构的不平衡性——马太效应 2.扩散机制
(1)扩散——指资源、要素和经济活动在区域空间内的扩散趋向与过程(2)原因
1)避免集聚不经济。如人口密集、地价上涨、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等。2)为寻求新的发展机会 3)政府政策引导(3)结果
1)促进资源要素企业等趋于相对均衡; 2)缩小区域差异,促进协调发展。
3.集聚与扩散的关系:二者的对立与统一
1)二者是同时进行的,但不同阶段有主次之分。一般区域发展初期以集聚为主,成熟期以扩散为主。
2)集聚与扩散是有惯性的,某种过程一旦形成如果不是人为干预会沿固定的方向进行下去。只有出现某个过程的不经济现象,两者的地位才会转化。
(三)空间近邻效应 1.概念:是指区域内各种经济活动之间或各区域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对其相互联系所产生的影响。
在区域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发展中,各种经济活动或地区之间的空间距离不同,相互间发生联系的机会和程度也就存在差异。进而,这种差异影响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与组合。
2.对区域空间结构的影响: 1)促使区域经济活动就近扩张。2)影响各种经济活动的竞争。
3)带来各种经济活动之间在发展上的相互促进。
24.区域经济增长因素。
答:
(一)资源禀赋
1.概念:
(1)资源——指有经济价值的环境条件或环境因素(自然和社会)
(2)禀赋
禀——承受、生成的、原有的 赋——给予、赋予
资源禀赋——区域内所赋予的资源禀性即资源的数量、质量特征与结构.(二)资源配置力
(1)资源配置力——即对资源的组织、管理能力。包括经济体制、政府的经济管理能力、企业的组织水平和经济结构等。
(2)作用:
经济体制决定了制约经济运行的基本机制,进而影响到区域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和效率。
政府能够通过制定和实施各种经济政策来引导、规范企业和个体的经济行为,调节资源的部门和空间配置状况,从而调控区域经济增长。
企业是企业经济的基本活动单位,对经济增长有着直接而重要的影响。区域经济结构决定了区域资源配置的基本模式。
(三)区位条件
1.区位——经济活动单位的地理空间位置;这里的区位条件是指区域经济活动的环境条件.2.影响
(1)区位条件决定了区域的自然资源禀赋、影响社会资源的禀赋,从而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作用.(2)区位条件影响到一个区域外部发展机会,从而影响到区域经济发展(增长)及经济结构。
(四)外部环境
1.全国的经济发展格局从宏观的角度影响到一个区域经济增长的走势
(1)国家的经济战略、产业政策倾斜,使不同经济结构的区域获得不同的发展机遇,获得不同的区域经济增长势,包括增长的数量、速度、规模、方式等(2)国家的区域政策决定区域经济的增长(资源改善、良好的外部环境、优越的区位条件、良好的环境条件)2.区际经济关系
(1)区域在区际分工协作中的功能及其功能强弱
(2)区域的可介入性(自然、社会、经济、政策、文化)3.国际经济背景(国际经济环境)
(1)国际经济发展水平(高,管理水平技术、组织水平高,可以为区域发展引进、扶植发展)
(2)国际地域分工,国际经济需求(市场情况)(3)国际经济环境的稳定性、发展趋势
25.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答:(一)区域增长极理论(重点)
1.佩鲁(Francois Perroux)的增长极理论
增长极概念:所谓增长极就是具有推动性的经济单位,或是具有空间聚集特点的推动性单位的集合体。
理论内涵:经济增长首先出现和集中在具有创新能力的行业,而不是同时出现在所有的部门。这些具有创新能力的行业常常聚集于经济空间的某些点上,于是就形成了增长极。经济的增长率先发生在增长极上,然后通过各种方式向外扩散,对整个经济发展产生影响。2.区域增长极理论(1)有关增长极的解释
增长极是相互关联产业的空间聚集。
增长极是推进型产业及其相关产业的空间聚集。
增长极是位于城市中心并通过扩散效应带动周围腹地增长的相关产业的空间聚集。
(2)本书关于增长极的定义
区域经济中的增长极是指具有推动性的主导产业和创新行业及其关联产业在地理空间上集聚而形成的经济中心。(3)增长极的特点
在产业发展方面,增长极通过与周围地区的经济技术联系而成为区域产业发展的组织核心。
在空间上,增长极通过与周围地区的空间联系而成为支配经济活动空间分布与组合的重心。
在物质形态上,增长极就是区域中的中心城市。由于区域的大小不一样,增长极也有规模等级之分。
(4)增长极对区域经济活动的组织作用
1.支配效应 2.乘数效应 3.极化与扩散效应
(二)循环积累因果原理(掌握)
(三)乘数作用和加速原理(掌握)
26.罗斯托理论概述。
答: 1.传统社会阶段:
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低下,产业结构单一;
基本上是原始的农业活动,主要从事作物栽培。2.为起飞创造前提条件阶段:
农业生产技术有所改进,其效果被人口增长所抵消。手工业和商业逐渐兴起,开始进行简单的扩大再生产。
人们开始储蓄,为资本循环提供条件,投资机会和就业机会增加。3.起飞阶段
经济增长发生质变,持续、高速地增长,开始起飞。生产性投资率提高,工业部门成为主导产业高速发展,同时有一个利于现代产业扩张的政治、社会和制度结构。人均国民收入快速、持续的增长。
农村经济走向商品化,劳动力向工业领域的流动加速。资本的部门间转移加快,大量的向工业领域集中。近代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快速发展,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4.成熟阶段
经济增长的速度将逐渐趋缓,进入成熟阶段。
后起的钢铁、机械、化学等“重化学工业”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农业劳动力持续向工业部门转移,而且劳动力日益高学历化、熟练化和专业化,同时人口也继续向城市集中。5.高额消费阶段
物质生活较为丰富,经济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人均国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消费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为了满足耐用消费品需求的增长,开始生产大量的耐用消费品。企业竞争日趋激烈,垄断倾向越来越明显,消费者权益缺乏保障。社会生产能力逐渐超过了市场需求的增长,经济生活中出现市场调节和政府干预并存的局面。
6.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物质生活需求得到高层次满足之后,人们开始追求文化娱乐方面的享受。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步超过了耐用消费品的生产部门,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的主导部门。
27.产业集群概要。
答:1.概念
那些在特定领域内既竞争又合作的互相关联的公司、专业化供应商和服务商、相关产业的企业和有联系的机构的地理集中或所形成的地理集聚体
2.特征
1)在组成要素上,产业集群由生产销售部门、相关产业部门和支持机构所组成。2)在企业构成上,产业集群的主体是中小企业。
3)在内部联系上,典型的产业集群内部各企业之间存在着分工与合作的关系,表现出专业化、网络化。4)植根性明显,即指产业集群内部的各种网络关系和企业的活动是构建在地方社会结构之上的。
5)空间特征明显,即地理空间上的接近或集聚。
二、产业集群的类型 1.美国学者马库森分类:
马歇尔式产业区、轮轴式产业区、卫星平台式产业区、国家力量依赖型产业区 2.韩国朴衫沃产业集群的类型
1)马歇尔式产业集群:由小企业为主,无主导企业。2)中心和辐射型产业集群(包括两类):区内有中心企业,它控制着地方经济。
3)卫星型产业集群:区内企业多为大型企业的分支机构,企业间合作较少、地方性联系十分有限。
4)高级中心和辐射型产业集群(包括两类):新企业对地方性网络的发育产生重要作用。
5)高级卫星型产业集群(包括两类):是卫星型产业集群进一步发展。6)首创高技术产业集群:地方性网络和非地方性网络的供应者及其顾客联系都很强。
三、产业集群的形成与演化机制
(一)产业集群的形成原因
• 偶然因素 • 历史文化传统 • 资源禀赋的作用
• 本地专业化劳动力市场
• 接近相关的原料和设备供应商 • 接近最终市场或原材料集贸市场 • 特殊的智力资源或自然资源 • 政策激励等等
(二)产业集群的形成与演化机制
第一,集聚经济原理的解释(获得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节约运输成本,获得区域品牌效应)。
第二,交易费用理论的解释(减少不确定性,克服机会主义,降低交易的成本。促进分工,循环累积,集聚持续)。
第三,创新理论的解释(环境条件及竞争有利于创新)。
第四,产业组织理论的解释(集群内部组织的宽松及外部进入的壁垒较高)。
四、产业集群对区域空间结构变迁的影响
第一,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导致极化现象的加剧。第二,导致区域内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第三,对城市产业空间布局的重心转换及整体发展产生影响。第四,对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具有特别意义。产业集群对区域发展的作用: 1.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
2.区域创新系统的一种重要实现方式 3.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方式
28.区域管制。
答:
(一)概念
通过多种集团的对话、协调、合作以达到最大程度动员资源的统治方式,以补充市场交换和政府自上而下调控之不足,最终达到“双赢”的综合的社会治理方式。
(二)区域管制的特点:
区域管制是要在处理好市场机制与单纯政府上下级管理机制的基础上更有效地促进区域发展。
区域管制是要各个利益主体通过平等协商的形式解决区域发展中的问题,协调好公平与效率、近期与远期利益等关系。
区域管制需要建立一套多中心、分散化、独立与制衡的决策机制和解决争议的机制。
(三)管制的模式: 集中管制 分散管制 多中心管制
29.区域分工理论 答:
(一)区域分工的意义
1.区域分工存在的客观性——经济发展要素的区际差异;经济发展要素不能完全流动。
2.意义
1)能够使各区域充分发挥资源、要素、区位等方面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 2)合理利用资源、推动生产技术的提高和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 3)有利于提高各区域的经济效益和国民经济的总体效益
(二)成本学说
1.斯密——绝对成本学说(1)主要观点
1)每一个区域有生产产品的绝对优势,每个区域都生产占绝对优势的产品,产品的成本绝对降低。
2)用绝对价格低的产品进行国际自由贸易,会使每个区域用低的价格购买大量的低价产品,会使世界产品大量增加。(2)缺点:
1)没有优势产品的国家几乎没有发展机会
2)形成脆弱的经济生产链,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出现链锁反应,致使国际经济瘫痪。
2.李嘉图——比较成本学说
(1)每个区域都有比较优势产品。
(2)发达国家——产品优势有许多种,其中一种是最优势的;欠发达国家——大部分产品(全部)发展的劣势产品,但总有一种是有相对优势的。
(3)发达、欠发达国家都用优势(比较)的产品,参加国际自由贸易,使所有的产品处于相对的优势地位。发达国家会因此更发达;欠发达国家也有发展机会,从中得到利益。
(三)要素禀赋学说(H—O,赫克歇尔—俄林学说)
1.每一个区域都存在区域经济发展要素优势;用优势要素组织生产(资本密集、劳动密集、技术密集),并参与国际商品交流。
2.出口使用低廉生产要素比例大的商品,进口使用昂贵生产要素比例大的商品。这样,既发挥了各自的比较优势,又满足了相互的需求。
(四)新贸易理论
(五)竞争优势理论
30.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
答:
一、区域经济差异
(一)区域经济差异的概念
区域经济差异是各个区域之间经济总量上的差异。
区域经济差异包括了各区域之间的经济增长总量和增长速度方面的差异。还有人认为,区域经济差异应包括各区域之间在经济总量、增长速度、经济结构以及经济发展条件方面所存在的所有差异。
本书的观点
区域经济差异是指一定时期内全国各区域之间人均意义上的经济发展总体水平非均等化现象。
区域经济绝对差异与相对差异:
绝对差异——用绝对指标衡量的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差异,反映了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实际差距。
相对差异——用某指标的变动率来衡量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差别,反映的是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速度差异。
(二)区域经济差异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1.区域经济差异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增强发展经济的紧迫感和主动性(发达、落后地区)误导区域经济主体行为:短期行为、地方保护 强化区域经济差异:区域发展的马太效应 2.区域经济差异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1)区域经济差异„„社会发展水平差异„„人口区际迁移(2)助长地方主义
造成区域之间的心理失衡、情绪对立,增强各区域的利益保护意识、助长地方保护 各区域推卸责任、躲避风险、增强独立性
二、区域经济差异的可控性分析 区域经济差异存在的必然性:
区域之间在经济结构形成条件方面、经济基础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等存在差异。区域之间的发展机遇大不一样。
区域之间经济主体的决策、组织和管理等方面的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
区域经济差异可以进行有限度的调控 1.关于区域经济差异调控的两种观点
1)威廉逊的倒“U”形假说:区域经济差异呈小→大→小的自然变化过程。2)对区域经济差异进行人为干预,使之符合区域发展目标。2.对区域经济差异可进行有限度的调控
区域经济差异的存在和扩大对区域发展有不利影响。倒“U”形假说只是理论上成立,实践上难以完全证明。影响区域发展的因素多样,区域经济差异并不完全按照倒”U”形轨迹发展而呈现多种变化趋势。可以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干预。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涵义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概念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就是区域之间在经济交往上日趋密切,相互依赖日益加深,发展上关联互动,从而达到各区域的经济均持续发展的过程。(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途径
(1)促进区域之间经济体制环境的统一;(2)促成区域之间要素市场的统一;(3)推进区域产业协调发展;
(4)推动和规范地方政府间的区域经济合作;(5)鼓励企业跨区域发展;
(6)中央政府应在继续发展经济相对发达区域的同时,注重采取措施加快欠发达区域的经济发展。
31.经济全球化。
答:
一、全球化的概念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动,生产过程和范围所涉及的地域不断向全世界扩展,从而使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性增强的过程。
世界经济一体化:指世界各国经济之间彼此相互开放,形成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有机体。世界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制度保证,经济全球化为世界经济一体化提供了现实基础和客观条件。
二、影响因素
1.科学技术进步-为全球化提供良好的技术手段 1.1科学技术是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器
1.2交通运输和通讯信息奠定了经济全球化的技术基础 1.3信息高速公路改变了企业内外的交易方式
2.跨国公司的兴起与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核心作用 2.1跨国公司对经济全球化的促进作用
1)加速了生产与资本的国际化,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2)促进了技术进步和国际技术交流
3)跨国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扩大了国际贸易量,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4)给国际金融市场增添了新的活力
5)促进了世界各国经济政策的协调与融合 2.2跨国公司影响经济全球化的内在机制
1)生产网络 2)生产网络管制3)生产网络空间4)生产网络的地域根植性:
经济活动全球化趋势:
一、随着科技发展,世界各国经济合作条件进一步改善,有利于全球化发展
二、国际间人员、文化的交流将为经济全球化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三、国际作用交流参与各方可获利性将克服国家间利益分配上的争执,使经济全球化具有波状推进的特点
【神经病学完整重点总结】推荐阅读:
神经外科护理总结09-17
神经外科2012年终总结09-13
神经外科手术年度总结11-19
神经外科半年工作总结07-02
神经网络设计 考试要点总结11-09
神经科护理工作总结11-26
神经内科2017护理工作总结11-05
神经教案09-07
神经组织简介01-17
神经外科医师语录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