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石油大学文件(通用11篇)
校设字[2006]8号
西南石油大学仪器设备验收管理办法
为进一步健全仪器设备(以下简称设备)验收制度,规范设备验收工作,保证所采购的设备符合设备计划和采购合同要求,特制订本管理办法。
第一条设备验收原则
坚持技术验收和实物验收双验收制度。新购设备到货后,使用单位应尽快安装、调试,进行技术验收,并填写《西南石油大学设备使用单位验收报告》,然后再由设备处负责进行设备的实物验收。凡单价800元(含800元)以上设备,不论何种经费来源所购置或捐赠,其产权属于学校的仪器设备,由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以下简称处)办理实物验收以及领用手续。凡未经设备处验收的仪器设备,财务处不予报账。
第二条设备验收的程序
1、单价在10万元以下设备
(1)由使用单位负责组织有关人员及时开箱清点检验,并进行技术验收。以合同和技术说明书为依据,逐条检验设备的技术指标和性能,验收合格后由使用单位填写《西南石油大学设备使用单位验收报告》或《西南石油大学使用科研经费自购设备使用单位验收报告》,并交设备处存档。
(2)对使用单位技术验收合格后的设备,由设备处负责进行实物验收,实物验收合格后,填写《西南石油大学固定资产(设备)验收、领用单》,使用单位经办人办理设备验收、领用手续。
2、单价在10万元(含10万元)以上、或配套总价10万元以上设备
单价在人民币 10万元以上的设备;或单价不足人民币 10万元,但属成套使用的整套价值超过人民币10万元的设备,均属大型精密贵重设备。
(1)大型精密贵重设备的开箱验收。大型精密贵重设备到校后,由使用单位、设备处和相关职能部门共同进行常规清点检查,主要检查外包装是否完好(如有破损应由设备处对其进行拍照存档备查),在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和厂家确认无误后开箱,按合同和装箱单检查设备和有关附(备)件是否符合合同规定。
(2)大型精密贵重设备的技术验收。常规检查通过后,由厂家或使用单位组织对设备进行安装调试,正常运行一段时间后,由设备使用单位主管领导组织使用管理人员、专家、供货商(厂家)进行技术验收。验收合格后,由使用单位填写《西南石油大学大型精密贵重设备安装验收报告》(一式二份),分别由使用单位、设备处各存1份。
(3)使用单位技术验收合格后的设备,由设备处负责进行实物验收,实物验收合格后,填写《西南石油大学固定资产(设备)验收、领用单》,使用单位经办人办理验收、领用手续,同时上交设备的说明书和相关资料到设备处,使用单位如果需要可以向设备处档案室借用。
3、接受捐赠的设备
接受捐赠的设备,按照同类设备的市场价格或者有关凭证验收入账(接受捐赠时发生的相关费用计入设备价值)。
4、验收过程中发现设备有损坏、附件短缺、技术资料不全、精度性能指标不符合要求等情况时,使用单位应及时书面报告设备处。由设备处按程序办理退、赔、换、补等手续。进口设备应在索赔期(一般从货物到港之日起计算三个月)结束前 30 天,由设备处报商检部门核准后,出具证明办理索赔手续。
第三条验收工作的相关要求
验收工作必须在学校设备处、实验室等规定的工作场所进行,严格按设备计划、采购合同要求等进行验收。逾期不开箱验收和安装而造成损失的,应追究有关人员责任。使用单位办理设备验收、领用手续的人员必须是实验室仪器设备专职管理员或学校在职教、职工,非在职人员不能办理设备验收、领用手续,严禁由供货商、学生代为办理验收、领用手续。
第四条本管理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行,解释权属设备处。
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二00六年十一月
关键词:校园一卡通,建设,信息孤岛
1.引言
西南石油大学是新中国创建的第二所石油本科院校,目前全校师生员工大概有33000人,在日常生活中,师生员工需要携带不同的证卡,用于食堂就餐、图书借阅、上机缴费等,由于师生员工携带的证件较多,容易丢失而且补办比较麻烦,需要到各个发卡部门去补办,同样给办理者也带来了一定的不便。同时由于各个应用系统相互独立,没有实现数据、资源的交换和共享,“信息孤岛”现象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现有资源的一种浪费。有鉴于此,需要在较高的层面上构建一个平台,将目前校园内部各种信息资源进行整合,以实现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2.校园一卡通目前建设情况
为此,我们通过与西南石油大学各个二级单位沟通、了解,整理西南石油大学本次校园一卡通系统建设内容。
首先,在学院建设校园一卡通软、硬件系统平台;在建设校园网基础设施平台的同时上,构建校园一卡通系统硬件平台(包括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各应用子系统服务器以及校园一卡通VLAN网络系统的搭建)。其实,建立校园一卡通系统软件平台(包括数据库管理系统、翼机通管理平台系统、卡务中心管理系统等的搭建)。
在建设、完善校园一卡通软、硬件平台的基础上,实现日常生活消费、日常管理的校园一卡通通用,按类型可分为两类:
1、消费类应用:
食堂消费系统、宿舍控水管理系统、开水控水系统等。
2、身份认证类应用:
图书馆管理系统、图书馆门禁管理系统、车辆出入道闸管理系统、上机管理系统。
校园一卡通系统安全稳定高效地运行,达到以卡为媒介,实现校园内商务消费、身份识别、财务结算和信息共享与集成等活动的数字化信息化,从而实现“以卡代证、以卡代币”,“一卡在手,走遍校园”的目的,使得广大教师职工和学生的工作、学习,特别是生活方面带来了极大便利,提高了活动的质量,进而使学校的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目前,西南石油大学校园一卡通系统的建设实现多项功能。
1.商务消费:实现以卡代币,在校园内的商业经营网点进行消费结算,充当电子钱包的职能,具体可以应用到学校的食堂、宿舍用水、宿舍用电、机房等需要收费的场所。
2.身份识别:实现以卡代证,在校园内需要身份识别的地方进行认证,具体可以应用于宿舍、办公楼、校门、图书馆、机房等需要身份验证的场所。
3.道闸、门禁系统管理:校园一卡通身份识别系统的运行可以有效控制人员的出入,提高了学校的人身和财产的安全和日常的管理秩序。
4.统一收费管理:通过校园一卡通系统的实施实现各个应用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与数据集成,同时也消除了乱收费、缴费难等管理混乱问题,提高了系统之间的透明度。
5.校园一卡通系统的建设与运行,促进了学校的网络基础建设,整合和带动其他应用系统的建设或者功能提升,提高了各管理部门综合信息服务的能力。
6.校园一卡通系统建立应用支撑平台,作为数字化校园的应用子集,实现校园内一卡通体系的互通互连和数据共享。平台通过分层、原子级的组件、全面标准的接口、工作流引擎、界面定义引擎、报表引擎等技术,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可快速响应学校未来不断变化的应用需求。
3.校园一卡通二期建设介绍
随着西南石油大学校园一卡通的不断建设,在校园一卡通系统的二期建设中,还将实现多种功能。
1.以系统的应用为根本、以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规划为基础,一卡通系统的构建不仅仅可以实现体系内的数据和功能集成,同时预留一定的技术储备,为将来应用需求的发展以及与数字化校园的教学教务系统、OA系统、人事系统、财务系统等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与集成,也为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打下一定的基础。
2.信息共享与集成:翼机通系统与学校的教学、科研、学籍、奖励、人事、财务、医疗等各部门的管理信息系统对接,实现各类信息的查询、统计、分析,为学校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3.金融服务管理:通过与银行圈存系统的连接,为师生员工提供自助和协议圈存银行转账等金融服务。
4.节能管理:通过翼机通系统控水、控电系统可以有效地节约能源和资源,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层次。
4.校园一卡通建设意义
川大之美,非一般高楼大厦、亭台水榭所能替代。川大之美,美在其百年名校的人文气息,美在其无处不在的文化底蕴,更美在其海纳百川的宏大气魄。华西老校区的古典气息,望江老校区的宏伟气息与新校区的现代气息,相互融合便形成了川大这种独特的美。
川大有三馆最具特色。其中图书馆藏书250万册,有不少国内罕见珍本和孤本,是国内41家中心图书馆之一,又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英文出版物收藏中心、国家教委文科文献信息中心和科技查新中心之一。川大的博物馆是国内历史最悠久的博物馆之一,其建立要追溯到二十世纪初,迄今为止历经了百年的风雨沧桑与文化洗礼,如今已经成为一座蕴涵深厚价值的综合性博物馆,也是在我国高等学府中首所该类型的博物馆。博物馆有藏品5万多件,以汉唐文物及石刻、明清书画、少数民族文物、道教文物和民间工艺品最具特色。另外,川大的档案馆也是国内高校馆藏丰富的著名大馆之一,是研究所现代中国高教史和四川史的重要信息库。其中动植物标本馆有58万多份藏品,被列入世界植物学会编选的《世界植物标本室名录》中,是我国入选的几个标本室之一。
四川最具特色的还有火锅,川大依靠地理位置优越和学生人数众多,吸引了很多火锅店开在这里。川大北门一带火锅店云集,主要集中于红瓦寺附近。
国内最美大学同处在西南的还有一所西南大学,2005年由原西南师范大学和原西南农业大学合并组建而成。曾有一句话是这样形容的:“重大的牌子,重师的妹子,西师的园子。”其实不单是在重庆,在整个西南地区,西师的校园都是出了名的美。作为西师园子的继承者,西南大学当然也很美。
碧绿的崇德湖水、宏伟的地理学院大楼、夕阳中的鲁迅先生像、夜幕下的校园星空……西南大学的角角落落都美得让人陶醉。曾有摄影师拍摄了一组西南大学的图片发到网上,立刻掀起了一股“西大风”,就连重庆的官方微博也自豪地给自己土地上的大学打起了广告:“这不是风景名胜,这不是厦门大学,这是咱们重庆的西南大学,西大的同学们,你们在哪里?同学们快来转发围观母校。”
【西南政法大学排名】西南政法大学特色专业-西南政法大学录取分数
线
西南政法大学是一所以法学为主,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工学、哲学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高等政法学府之一。建校60余年来,学校共为国家培养了各级各类高级专门人才20多万人,是全国培养法学专门人才最多的学校。
一、历史沿革西南政法大学原名西南政法学院,其前身是1950年成立的由刘伯承元帅担任校长的西南人民革命大学,1953年,以西南人民革命大学政法系为基础,合并重庆大学、四川大学、贵州大学、云南大学、重庆财经学院的法律院(系)正式挂牌成立。建校伊始,学校得到了时任西南局负责人邓小平、刘伯承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关怀,原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将军出任首任院长。1958年,中央公安学院重庆分院又并入我校。特殊的建校背景,使我校既会聚了法学名流又吸纳了实务精英,既秉承了深厚的法学传统又融入了公安教学的特色。学校也因此被誉为新中国法学教育的“西南联大”。学校先后经历了由西南大区、司法部、四川省、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重庆市管理等多次隶属关系变更。“文革”期间曾一度被迫停办,1977年学校经中央批准恢复招生。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是司法部部属政法院校中唯一的重点大学。1995年,学校更名为西南政法大学。2000年,由司法部直属划转重庆市人民政府管理,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为主的管理模式。2007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成绩。2008年,学校成为教育部支持重庆市重点建设的高校。经过60余年来的建设,学校已经形成了从本科教育到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教育,从继续教育到留学生教育等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养格局;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工学、哲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在法学教育方面,成为全国公认的规模最大、学科体系齐全,教学科研力量雄厚,社会贡献突出,在全国法律界有良好影响的高级法律人才培养基地。
二、发展现状学校现有渝北校区、沙坪坝校区和宝圣湖校区三个校区,占地总面积3130余亩,全日制在校学生23000余人。学科专业 学校设有民商法学院、经济法学院、法学院、行政法学院、国际法学院、法律硕士学院、刑事侦查学院、政治与公共事务学院、管理学院、经济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外语学院、应用法学院等13个学院,18个职能处(部)、室,5个教学辅助单位,有21个本科专业、29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是全国首批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和全国首批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单位。学校有经济法学科和诉讼法学科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法学省部级重点一级学科覆盖10个法学二级学科,哲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新闻传播学、公共管理以及工商管理等7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学校拥有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省部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在教育部对全国数百所高校的法学一级学科评估中,我校法学学科排名全国第六;在中国管理科学院科学研究所主持的大学研究生院二级学科评价中,我校经济法学科在全国同类学科排名第一。科学研究 学校坚持为法治建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科研方向。2005以来,全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325项,其中国家级项目54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A级1项、重点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234项(其中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项),横向课题96项,大型国际合作项目7项。其中,以李昌麒教授为首席专家的“改革发展成果分享法律机制研究”项目,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A级),这是重庆市高校首次实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零的突破。2005年以来,学校获得各级各类省部级奖74项,其中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4项,司法部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奖22项,重庆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40项,中国法学会中国法学优秀成果奖3项,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社会科学)2项,第五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优秀奖1项,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提名奖1项,中国社会保障论坛2008年主题征文奖一等奖1项。学校多名教师应邀为中央、地方党政部门领导授课,受托参与134部法律、地方法规的立法、咨询工作。学校图书馆各类馆藏文献420余万册,拥有两种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现代法学》和《西南政法大学学报》。其中,法学专业刊物《现代法学》为中国中文核心期刊,并被国际权威机构评为世界著名期刊,成功入编CS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师资队伍 我校现有教职工1307人,其中专任教师1028人。学校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的专家22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的4人,获得“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称号的2人、提名奖的5人次,重庆市教学名师2人,重庆市“322重点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才5人,获准设立“巴渝特聘教授”岗位2个,特聘教授2人,重庆市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35人,进入重庆市“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序列59人。人才培养 学校始终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建立健全了教学质量测评体系,实施并完善了学分制、主辅修制、选修制、导师制、督导制等富有成效的本科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有效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升。我校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6门、重庆市级精品课程16门。2001年以来,我校共获得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励28项,其中有两项教学研究成果分获第四、五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00年以来,有4部教材获得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二等奖,9部教材分获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评奖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9部教材获准进入“十一五”规划教材项目序列。学校是全国首批“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之一,素质教育成果显著。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先进班集体(3个)、全国“三好”学生标兵(2人次)、中国百名优秀青年志愿者(1人次)等荣誉称号;1999年至今,学校连续多年被重庆市和团中央授予“全国大中专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称号;2004年、2005年、2006年,我校青年法学会、演讲辩论协会和大学生社会调查中心相继被团中央授予“全国百优社团”称号;2001年和2007年,学校代表队两次获得全国“贸仲杯”国际商事仲裁模拟辩论赛冠军;我校代表队在第四届、第五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荣获银奖,是唯一连续两次进入决赛的政法类院校;2007年,我校男子排球队包揽全国大学生沙滩排球赛冠亚军,同年,又在首届中国大学生排球联赛中获得亚军,并作为亚洲唯一受邀请的排球队于9月29日赴维也纳参加世界大学生校际运动会。在2010年“创想青春-2010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高校世博辩论大赛”中,力挫北京大学等名校,获得总冠军。学校一大批毕业生成为国家经济建设和法治建设的骨干,有的已经成为相关领域的领军人物。在2005年8月《当代中国法学名家》首批收录的176名法学名家中,我校教授和校友共37名入选;在已进行的六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评选中,我校共有18位学子当选;在全国各高等院校法律院(系)中,均有我校毕业生执掌教鞭,我校也因此被誉为“中国法学师资的培养基地”。我校还有近50位校友担任省部级领导职务,27人被任命为大法官和大检察官,22人担任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9位中共“十七大”代表.合作交流 学校顺应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坚持走开放办学的道路,先后与美国、法国、德国、日本、泰国、韩国等国家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17个国家和地区的60所高校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学校坚持长期聘用外籍专家,接受外国留学生,并选派本校师生出国学习、交流。学校还设有“中国国家高级法律人才培训中心”、“联合国训练研究所地方政府国际培训重庆中心”,面向海内外进行学位培训、管理培训等,为学校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提供服务。当前,学校正处于“第三次创业”的关键时期,全校师生员工将继续秉承“博学、笃行、厚德、重法”的校训,坚持“以人为本”、“特色强校”的办学理念,弘扬“心系天下,自强不息,和衷共济,严谨求实”的“西政精神”,立足重庆,服务全国,面向世界,凝心聚力,追求卓越,着力“卓越人才培养”、打造“卓越师资队伍”、建设“卓越学科专业”、追求“卓越科研成果”、完善“卓越校园”,搭建“卓越办学平台”,全面提升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地发展,实现以“转型升格”为核心内容的“三步走”发展战略,为把我校建设成为具有特色专业和特色研究领域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研究型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
西南石油大学(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简称“西南石大”(SWPU),主校区坐落于四川省成都市,由教育部、四川省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共建;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并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国家“111计划”、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联盟、中俄“长江—伏尔加河”高校联盟成员。
1958年,四川石油学院在四川南充成立,隶属于原石油工业部;1970年,更名为西南石油学院;年,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所属的部委院校划转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四川省人民政府管理为主的普通高等学校;,学校主体搬迁到成都市新都区;20四川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并入;20,学校更名为西南石油大学。
许愿、收礼物、耍男生,各种平时不太敢尝试的行为,在今天都有了狂欢的理由,因为今天是“女生节”。不愿被称为“妇女”,又不想放弃节日特权的女生们,特选在三八妇女节的前一天过“女生节”。
3月7日11:30,由校女生部主办,石工院和土建院女生部协办,各院系女生部参加的“活力三月,糖果girl”——女生节活动在一食堂门前拉开大幕。一开始,委员们在一食堂搭建活动地点,摆出“心愿墙”,让所有的女大学生都可以将自己的心愿粘贴在上面,许下自己美好的愿望。委员们会挑选出其中很有意义的心愿,通过全体女生部成员的努力来帮助女生实现心愿。与此同时“lucky color”活动也在旁边火热展开,在活动现场,找出身着规定颜色的女生,由男生志愿者为幸运女生献上神秘礼物。
最吸引大家眼球的莫过于香车载美人了。在女生节当天下课期间,各院系女生部委员会负责一个活动区域,让参加女生节的男生志愿者骑单车在活动区域(教学区)等待,女生可以搭车去学校任意一个地方,通过这种特殊方式为女生送温暖,送关怀。让广大女生过一个与众不同的女生节。
随后女生部还展开《女生节logo》征集大赛的报名工作,女生可以在报名之后,为女生节设计并绘制出主题鲜明而又新颖的LOGO标志,为女生节增添不一样的风采。
这次女生节活动的开展为女大学生们提供了学习和锻炼的平台。许多大学生认为举行女生节意义深远。不仅可以丰富校园生活,体现学校尊重女生、关爱女生的风尚,还能促进男女同学间真挚地交流,和展现学生的青春风采。
据《中国青年报》消息, 读10本学校推荐的名著并通过考试, 可以得到两个学分。这是西南大学推行的一项新规定。这个规定一经颁布, 就在校园里引发了师生们的争议。赞成者和反对者都不在少数。西南大学颁布的《西南大学本科生阅读名著考核与管理试行办法》规定:学校组织专家推荐120本 (种) 阅读书目, 分文学、哲学、历史学、美学、艺术学、伦理学、人类学、社会学、法学、科学、人物传记等十一大类。阅读分精读和泛读。精读要求学生在本办法所推荐的书籍中, 在本专业领域以外每个大类精选1-2本 (种) , 共计10本 (种) 书籍进行阅读。每读一本 (种) 书, 要求撰写不少于1500字的读书笔记或小论文, 或创作1500字以上的文学作品, 并参加精读书籍结业考核。结业考核实行有限开卷笔试。结业考核及格者, 可获得名著阅读通识教育两个学分。泛读指学生在校期间, 读完至少30本 (种) 本办法所推荐本专业领域以外的书籍, 读完每本 (种) 书时, 需撰写不少于1500字的读书笔记或小论文, 或创作1500字以上的文学作品, 经所在学院 (部) 及主管部门审核通过, 可以申请领取学校制发的《西南大学名著阅读A级证书》。西南大学教务处副处长林萍向记者解释学校推出这项新规的初衷:早在2003年, 学校就曾通过专家挑选为本科生提供过130本名著必读书目, 只是由于当时缺少辅助和督导的机制, 很多学生并未重视起来。此次读名著加分的政策出台, 把阅读名著直接与学生课程教学考核挂钩, 可以提高同学阅读名著的兴趣, 营造“好读书”的风气。反对者也不少。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大一学生杜轶一说:“快餐文化已成为主流, 整个社会呈现的都是浮躁的状态。学校的初衷是为了提高同学们的修养, 学会细嚼慢咽地深入阅读。殊不知, 学校采取修学分的方式考核, 本身就是功利行为, 很多学生也只是为了学分敷衍了事。”
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我校在各地生源质量普遍好于往年。根据教育部要求,2010年全国70%以上的省份实行平行志愿投档,2010年有22个省在本科一批次录取实行了平行志愿。在这种情况下,我校在各省的录取最低分普遍有所提升,录取最低分高于当地重点分数线20分以上的省市达18个,占招生总省市数的58.06%;有7个省的理科录取最高分均高出控制线100分以上。在重庆,今年我校一批次的生源质量与往年相比也有很大提升。
华东政法大学:法学(国际金融法方向)、金融学(金融工程方向)2010年第一次招生,其中金融学(金融工程方向)只招收理科生。
《求学》:哪些专业对高考的学科成绩有要求呢?
西南政法大学:所有专业原则上要求外语、语文单科成绩及格;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会计学、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专业原则上要求数学单科成绩及格。外语专业和国防生只招收英语语种考生;其余专业外语语种不限,但在本科教学中,大学外语只开设英语教学班,部分专业课程使用英语教材,非英语语种的考生填报志愿时应慎重。
华东政法大学:我校日语专业限招英语、日语语种,其他专业限招英语语种。报考英语、日语专业的考生英语口语成绩要求达到C及C以上(若该地区英语口语测试只有合格与不合格两个成绩等级的,则考生英语口语成绩达到合格)。
《求学》:录取时投档比例是多少?调剂的时候会不会和考生联系?
华东政法大学:实行平行志愿的省市(批次)投档比例为1:1.05以内,其他投档比例为1:1.2以内。考生志愿表上填写“愿意调剂”,实际上就是一种授权表示,我校将根据专业的录取情况,作相应的调剂,不再与考生联络。
《求学》:是不是文理兼收?对加试科目有限制吗?
华东政法大学:金融学(金融工程方向)、行政管理(电子政务方向)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只招收理科生,其余专业文理兼招,招生名额详见《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招生计划表》。对加试科目无限制。
《求学》:招生录取时有男女比例吗?
华东政法大学:根据有关文件规定,侦查学、治安学、边防管理等专业招收女生比例不超过15%;国防生各专业只招男生;其余专业无男女比例要求。
《求学》:贵校有没有哪些专业对考生的身体情况有特殊要求?具体的要求有哪些?
西南政法大学:针对部分专业的特殊性,报考重点提前录取批次公安武警类专业的考生,我校不单独组织面试和体能测试,但考生必须符合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法部法规教育司《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学院、西北政法学院和中央司法警官学院提前录取专业招生办法》(教学司〔2003〕16号)文件的有关政治及身体条件的规定;报考应用技术本科法学(刑事执行方向)专业的考生按国家相关规定参照上述文件执行,并参加面试、体测合格;报考国防生的考生,必须符合《中国人民解放军院校招收学员的体格检查标准》,达到指挥类合格的相关要求,且参加省军区、考生所在学校和考生户口所在地组织的政审、面试,并签订相关协议;报考应用技术本科的法学(公安法制方向)、治安学(交巡警方向)、经济犯罪侦查(金融商贸侦查方向)、刑事科学技术(现场勘查技术方向)专业的考生,必须符合公安部、教育部《公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暂行办法》(公政治〔2000〕137号)文件的有关政治及身体条件的规定,并参加面试、体测合格。其余各专业要求考生身体健康、五官端正、口齿清楚、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强,在同等条件下,男生身高在1.68米、女生在1.58米以上的优先录取(请登录我校招生网查看以上各项文件规定)。
华东政法大学:1.侦查学、治安学、边防管理按照国家教育部、司法部有关文件规定,对报考这些专业的考生身体条件的基本要求有:(1)裸眼视力任何一眼不低于4.7;(2)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广东、广西、海南、江西八省(区)的男性考生身高应在1.68米以上,女性考生身高应在1.58米以上;其他各省份的考生,男性考生身高1.70米以上,女性考生身高1.60米以上;(3)无色盲、色弱;(4)无口吃;(5)未婚,年龄在22周岁以下。其他具体要求请参考《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学院、西北政法学院、中央司法警官学院提前录取专业招生办法》(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法部法规教育司2003年3月11日)。2.国防生(法学、行政管理)限招应届高中毕业男生,考生除符合法学和侦查学本身的招生条件外,还应符合参军入伍政审和部队院校招收学员体格检查标准,年龄在20周岁以下(截至当年8月31日),具体要求详见《中国人民解放军院校招收学员体格检查标准》(后发[2006]6号)和《关于军队院校招收普通中学高中毕业生和军队接收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政治条件的规定》([2001]政联字第1号)。
《求学》:贵校有哪些特招政策和特殊政策?
西南政法大学:我校是教育部批准的具有招收保送生和全国建设高水平运动队资格的高等学校。对获得一级运动员、运动健将、国际健将证书及符合教育部规定的保送生条件的考生,由我校进行考核合格后,经考生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校招生办公室核准,可免于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学校对特别优秀的考生设置了新生奖学金,分别奖励四年学费和两年学费。这些优秀的考生包括高考成绩名列前茅的学生、艺术特长生和高水平运动员。
华东政法大学:根据上海市高校自主招生实施办法的有关精神,对第一志愿报考我校的上海地区优秀生、特长生,在达到我校投档线的基础上予以优惠加分录取。具体加分政策及申请程序请查阅《2010年上海地区招生优惠加分办法和程序》。
所有学生进入华政一年后,本专业计划招生人数的5%优秀学生可以申请转专业。
《求学》:本科生有没有机会出国学习?
华东政法大学:我校有多项与国外大学合作办学的项目,多年来我校优秀本科生有机会到荷兰、比利时、香港等地高校交流学习,并且相互承认学分。
《求学》: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考生填报志愿有哪些意见和建议?
西南政法大学:考生填报我校志愿时一定要注意外语、语文单科成绩均须及格;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会计学、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专业还要求数学单科成绩及格。
《求学》:近年来,艺术类报考比较热,贵校招收艺术类考生吗?近三年的报考情况如何?
西南政法大学:我校招收具有艺术特长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凡参加并通过清华、北大等国家“985”工程的重点高校的学生文化艺术专业考核,获得艺术等级一级(A级)及以上且经教育部“阳光招生”信息平台公示的新生,学校要给予新生奖励。
《求学》:2010年的新生都到松江大学园区就读吗?收费多少?
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新生全部在我校松江校区(松江大学园区)住读。松江大学园区位于上海市西南的松江区,北临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南倚历史文化名镇——松江,有良好的历史文化氛围和优越的学习研究环境。目前进入松江大学园区的高校除华东政法大学外,还有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东华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立信会计学院和复旦大学视觉艺术学院等高等院校,各校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法学专业(国际经济法方向合作办学)19500元/年,其余专业5000~6500元/年,住宿费均为1400元/年,具体请查询招生章程。
《求学》:请问贵校有哪些特色专业呢?这些特色专业的优势在哪里?
西南政法大学:现有18个本科专业,法学、侦查学、行政管理都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国际经济与贸易、新闻学、刑事科学技术、英语专业被列为重庆市高等学校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史是国家级重点学科,经济法学、刑法学为上海市重点学科,外国法与比较法研究院为上海市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际法律与比较法研究中心为上海市高校高水平特色研究项目。外国法制史、中国法制史、经济法学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法学综合实验教学中心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法学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开放型国际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为教育部建设项目,国际经济法学等13门课程为市级精品课程,侦查学、知识产权为上海市特色专业建设点,法学、政治学、侦查学、知识产权为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项目。
我校法学专业共有五个方向,分别是民商法律方向、刑事法律方向、经济法方向、国际经济法方向和国际金融法方向。这五个方向14门法学主干课程完全一样,只是在专门课程方面有所差异、有所侧重。毕业时符合条件的均授予法学学士学位,毕业证书不再注明专业方向。
学校设有法学博士后流动站,拥有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硕士学位授予权。
《求学》:贵校的奖助学金制度是如何的呢?是否能够给农村学生提供一些经济上的减免政策和照顾?
西南政法大学:具体奖项详见学校学生工作部网站:http://zs.swupl.edu.cn。
华东政法大学:家庭经济困难,且年满18周岁的学生,可申请在校期间利息全部由国家财政补贴、毕业后自付的国家助学贷款。对孤儿、烈士子女以及因家庭遭灾等重大变故发生经济困难的学生,我校实行学杂费减免和临时特困补助,以保证贫困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而辍学。同时,我校学生勤工助学服务中心还积极为广大学生提供勤工助学服务。《求学》:针对学生的就业,贵校是怎么做的呢?怎样保证学生就业率呢?西南政法大学:我校务实人才培养和论辩文化的办学特色,与全球近30个国家交流合作的国际化视野,有效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坚持把学生就业工作当作一切工作的重中之中,将每一位辅导员老师都培训成为学生的职业指导师,注重学生就业能力的全面指导及执业资格能力教育。本科学生司法考试每年参考通过率均在50%以上。学校设立了创业扶持基金,对就业困难的学生开展专门的帮扶计划及经济扶持,大力奖励到西部基层就业,每年举办各类招聘会达500余场,同时在全国九省设立了异地就业指导中心,形成了覆盖全国的就业指导网络,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就业。
华东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近三年的平均就业率都在95%以上。毕业生主要就业流向包括国家机关(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公司企业、银行、律师事务所等。2009届毕业生主要就业为:党政机关工作14.7%,事业单位5.9%,银行7.9%,公司企业25.4%,律师事务所5.9%,基层就业比例为2.7%,升学18.9%,出国12.4%。
《求学》:贵校有哪些报考方式呢?2011年贵校招生简章什么时候公布,考生如何解读招生简章呢?
西南政法大学:就读我校一般通过国家高考统一报名考试,我校面向全国分提前批和本科第一批两个批次录取。本科第二批和本科第三批仅在重庆进行录取。此外还可通过报考我校保送生、国防生、第二学士学位生、高水平运动员、内地西藏班和港澳侨生等特殊类别招生就读。2011年招生简章按照往年惯例,一般是在2011年4月左右公布。
华东政法大学:咨询热线电话:021-67790220(松江校区);E-mail:zsb@ecupl.edu.cn.
《求学》:您如何看待目前的大学录取?对未来大学报考与录取您有什么期待?
西南政法大学:目前绝大部分考生仍然通过传统的高考录取进入大学,按照国家十二五教育发展纲要要求,要进一步扩大高校的自主招生,尽可能地选拔综合素质高的人才。
《求学》:面对新一届学生和广大的考生家长您有什么话要对他们说吗?
7月9日我们来到美丽的西南大学进行为期一周的培训,短短几天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各位专家、教授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案例给我们呈现各种专业的知识,很感谢他们。其中王正青老师的《课堂教学如何有效互动与促进生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谈谈自己的粗浅感受。
王老师的讲座从五个方面进行介绍:课堂教学的本质与要素构成、课堂互动与课堂生成的内涵、影响课堂互动与生成的因素、课堂互动与生成的常见问题、促进互动与生成的具体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王老师说所谓课堂互动指的是师生双方或学生之间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相互间的交往、交流,不断调节教学活动的过程,而课堂生成则是指师生双方或学生之间在课堂教学中,生成超出教学预设方案之外的新的学习主题的过程。所以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缺少教师的引导,学生不可能对同伴的方法进行合理的取舍,更不能主动地把自己与别人的差异转化成学习的资源。老师不能埋头在自己对教案的设计中,对学情的预设中,而应该在教学中抓住学生的课堂的闪光点、生成点,让课堂教学锦上添花。
老师结合具体案例为我们解惑,如:每当上课老师讲得津津有味时,希望学生可以互动一起回答问题。但是问题一抛出来,学生迅速地低下了头,教室鸦雀无声。你觉得这种现象的出现,有哪些原因?这是一线老师常会遇到的问题,经过剖析、研究,认为为了避免这个问题,老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充分考虑问题不能太泛,应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应该多互动,传统的教学容易使学生的思考力丧失。发现问题还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好比看病就该对症下药,这样才能药到病除。王老师告诉我们:1.精心备课,柔性预设:对课堂环节、教学过程预先做板块式设计。2.鼓励参与,深层对话:愿意表达不同意见,通过对话将思考引向深入。3.赏识评价,促进生成:师生间相互赏识,但不等于乱鼓励、瞎表扬。4.善于捕捉,机智应对:灵感稍纵即逝,火花瞬间即灭,利用一些意外笔误、口误。5.展示风采,丰富表达:恰当地运用书面语言、肢体语言,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6.小组合作,良性竞争:组内合作组间竞争,以集体的荣誉调动学生参与。
孙丽萍
这个假期有幸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赴西南大学的培训活动,一颗求知的心很是期盼。
培训时间虽然短暂,单内容丰富,充满了教育智慧,是我开阔了眼界。但是耳濡目染的东西很多,面对不同的专家教授,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撞。激励着我去潜心的思考,专心的做事,用心的去创造。学习过程中,我被专家和教授的关于教育方面前沿的思考,精辟的理论,独到的见解所吸引,使我对教学,对学生有了更高层次的感悟与思考。讲座内容触及我内心深处,使我不由自主的扪心自问,我该怎么办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通过学习开阔了我的视野,开拓了我的教学思路,让我能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的教育工作,让我学到了更多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的方法和捷径。促使我不断反思自己的工作,更努力的思考目前面临的挑战,找出自己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努力弥补自己工作中的不足。这次培训让我有了更大的学习动力。
王小毅老师的培训不是枯燥的理论讲授,也不是研究者的作态,而是自己原创的有价值的观点,王老师讲课语言生动,指向性明确,让我感受到他对课堂教学水平极高,能够研透教材,研透学生。在王老师的讲座中有一线教师的图像,有获奖教师的案例,在精彩生动的实力中、在轻松的氛围中我学习到了之前没有认识到的东西。王老师提到的这几点我都有认识,也在努力的做,但是听了老师的讲座我觉得自己还需再努力:从关注教材内容转向关注课程内容,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关注学生的学,从关注知识取向转向关注能力取向。这几个方面我认为很重要,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课程内容、更加关注学生的学、更加关注能力取向。这几在以后的工作中会做的更好。王老师把语文教学分为三种水平,第一种水平:教一篇课文,知道一个故事。第二种水平:教一篇课文,明白一个道理。第三种水平:语言习得,形成能力,发展思维,陶冶情操。通过分析语文课的这三种水平我想到了数学课也是一样的:第一种水平也就是交给孩子一种方法;第二种水平就是让学生明白一种方法;第三种水平就是形成数学思想,数学素养。教学真是需要我们教师去专研,去感悟。
王正青老师的讲座课堂教学如何有效互动与促进生成我也感触颇多。在教学互动中我们 应该创设一些情境,设计一些发散性的问题,这会为互动及生成提供了有效的前提。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教学过程是一种信息互动的过程。课堂上不能只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所具有的资源作用,而这些资源学生是非常丰富的。这些资源对学生来说体验深刻,更具有活力。通过生生互动,可以把教学建立在广阔的交流背景之上。我觉得课堂教学在互动中英加强生生互动,并且要提高生生互动的有效性,这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抗战开始,平津相继失陷,北大、清华、南开三大学随即南迁到长沙,联合成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春,又西迁入滇,在昆明建校,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5月4日上课。一个多月后,6月24日,教育部令各学校把校歌“呈部备查”。西南联大刚在昆明立足,各项工作头绪纷繁,无暇顾及,于是向教育部报告:“本校创立未久,未备校歌,待编成后再行呈核。”教育部毫不理会,10月3日再以训令相逼。不得已,10月6日的常委会决定成立校歌委员会,聘请冯友兰、朱自清、罗常培、罗庸、闻一多为委员,冯友兰为主席,专门从事这一工作。不久,委员之一的罗庸写出一首歌词,还配上了曲谱,提交校歌委员会。10月30日下午,校歌委员会第一次开会,“接受了罗的词,但未通过曲”〔1〕。至于“罗的词”是什么内容,日记未提。下次开会在11月24日下午,经过讨论,决定先把已接受的歌词报告常委会。朱自清这天的日记记着:下午在冯家开校歌委员会。校歌之词如下:
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绝徼移栽贞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尽笳吹弦诵在山城,情弥切。
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便一成三户,壮怀难折。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待驱除倭虏复神京,还燕碣。〔2〕
歌词作者是谁,日记未提,联系上次开会“接受了罗的词”,可以断定是罗庸无疑。附带说一句,《三松堂自序》未提这篇日记,是忽略还是掩盖,不得而知。
常委会对这首歌词没有表态。“有人觉得形式太旧,不像个校歌样子”。这是冯友兰在1968年7月5日所写的“交代材料”(见《冯友兰先生年谱初编》)中透露的一点消息。《满江红》是词,还用了些典故,如“一成”“三户”,不加注释还不易理解。西南联大一贯传承新文化,又不缺少新诗人,为什么不写一首新诗作为校歌,像当时的抗战救亡歌曲那样?选作为校歌委员会主席的冯友兰自告奋勇写出如下的一首富于时代精神的白话诗:
西山苍苍,滇水茫茫。这已不是渤海太行,这已不是衡岳潇湘。同学们,莫忘记失掉的家乡,莫辜负伟大的时代,莫耽误宝贵的辰光。赶紧学习,赶紧准备,抗战建国都要我们担当。同学们,要利用宝贵的辰光,要创造伟大的时代,要收复失掉的家乡。
校歌委员会有了可供选择的两首歌词,可惜都没有曲谱。委员之一的朱自清想起清华研究院毕业生、正在广西宜山浙江大学任教的张清常。他能谱曲,曾与朱先生愉快地合作过,于是就把这两首歌词一起寄去浙大。张清常也乐于为母校效力。他收到两首歌词,反复吟诵、比较,再三考虑,认为罗词上阕悲愤,下阕雄壮,是一首好词,适合于作校歌,就把它谱成男女声四部合唱曲,用五线谱和简谱各抄一份,及时寄回昆明,封面上写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歌《满江红》,罗庸词,张清常曲”,简谱那份还记下:“廿七年十二月于广西宜山。”
张清常只给罗词谱了曲,冯词的曲谱还得另外找人来完成,这大概花去不少时间。最后总算由马约翰和沈有鼎两位教授分别为冯词谱了曲。马谱用的圆舞曲的形式,四分之三拍子,沈谱是四分之二拍子的进行曲。校歌委员会把这三支待选的校歌油印出来,组织专人练唱。1939年6月14日下午,在南区一间刚建成的大教室(还没课桌椅的空屋)里举行扩大的校歌委员会,除校歌委员外,列席的尚有为冯词谱曲的马约翰、沈有鼎,另外,还邀请了一位音乐造诣颇深的外文系教授杨业治先生。此外还有一些演唱这三首校歌的学生。朱自清日记是这么写的:“下午开校歌委员会,听校歌演唱。接受冯的歌词和马的谱。但谱嫌单调,因此决定由马、杨、沈负责修正。”〔3〕值得注意的是日记中第一次提到“冯的歌词”,是与马谱联系着的。在这次会上,杨业治看了三份校歌(读谱?雪后,“立即主张采用罗庸词、张清常曲的《满江红》为校歌。《满江红》词的意境与岳飞的《满江红》有很多相似处,它受到了岳词的启发。历史环境的相似,悲愤激昂的情绪相似,甚至个别处遣词亦相似。歌词与曲调非常吻合。前半阕的悲怆沉着,后半阕的高昂兴奋,表达了我们百年来的积愤和今日雪耻图强的决心。这即是我们那时的情怀”〔4〕。他记不起校歌演唱的情景,只是读了三首歌词和曲谱后作出的结论,这次校歌委员会没有讨论,只对马谱提出了须修正的意见,还请三人负责进行。实际上,一支乐曲是一件完整的艺术品,让三个人来修正不过是句空话,是“否定”的婉转说法。两个星期后的6月30日下午,校歌委员会开会专门讨论张清常谱的曲子,最后通过了罗词张曲的《满江红》作为西南联大校歌。朱自清日记记着:“三个委员同意张的曲子,他们认为曲调比歌词更重要。冯的歌词早为大家所接受。”〔5〕最后一句再次提到“冯的歌词”,似与上文语气不相连贯,说“早为大家所接受”,也与实际情况不合(半个月前才接受,说不上“早已”)。这次讨论并通过的张清常的曲谱,他谱的是罗庸所作的《满江红》,而这一歌词是半年前(1938年10月30日)就已接受,并上报给常委会的。因此,这里的“冯”字当是“罗”字之误。日记原是写给本人看的,个别笔误实属难免,只须参考相关资料,很易订正。冯先生抓住这句话来证明他是《满江红》的作者,是经不起推敲的。纵观前引的四则朱自清日记,谁是联大校歌的作者,读者自可作出回答。
6月30日的校歌委员会上通过了罗词张曲的《满江红》作为联大校歌,立即上报常委会,由主席冯友兰具函,委员五人签名。7月11日第112次常委会作出决议:依照校歌委员会所拟校歌通过。15日,向学校各部门咨照校歌通过事。最后审定公布的歌词有一处改动:“倭虏”改为“仇寇”。19日,备文向教育部呈报,同时撤销包括校歌委员会在内的已完成任务的六个专门委员会。
冯友兰的歌词既然在6月30日的会上落选了,他就以《拟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歌——录作七七抗战二周年纪念》为题,在7月7日的《云南日报》上发表了。文字略有改动:“西山”改为“碧鸡”,“滇水”改为“滇海”,“的”全改为“底”,保持他的文字风格。
再说在广西的张清常,当他得知自己的作品终获通过,自然无比兴奋和激动。他也看到了给冯词谱曲的马、沈的作品。他年少气盛,觉得马、沈没有谱好,自己倒可一试。他给冯词谱成一首男高音独唱曲,穿插在他另外创作的一首题为《敬献西南联合大学》的组曲里。这首组曲包括五个乐章,第一乐章是“同唱校歌”(罗庸作《满江红》);第三乐章是男高音独唱曲,是他称作“勉词”的白话诗(冯友兰作),他认为这诗大多是祈使或命令语句,作为老师对学生的勖勉之词,还是挺合适的,所以称为“勉词”。由于当时他还在浙大,不知道该诗发表时有所修改,采用的歌词仍是保存在他手头的初稿。“组曲”于7月底完成,寄到昆明时,校歌委员会已不存在。辗转传到冯友兰手中已是10月中旬,冯看到后就以个人名义具函常委会汇报此事,同时把曲谱附呈。梅贻琦常委阅后,在原函上批:“文书组函张先生致谢。乐谱留存。”这已是11月1日。
1940年秋,张清常应聘来西南联大师范学院任教。他一到学校,发现当时印发的校歌歌谱略有差错,亲自动手订正,重新铅印分发。新生入学时,他亲自给他们教唱。他还挑选一批爱好唱歌的学生组成校歌合唱队,练唱他作的那首《敬献西南联合大学》的组曲,后来在1941年11月1日联大举行第一次校庆活动时演出,获得很大成功。梅贻琦常委说,他还没有见过哪个学校的校歌是以这样庄严、优美的形式来演唱的。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联大完成战时联合办学的历史使命,行将结束,三校也准备复员,只因平津校舍尚待接收与修复,加上交通工具紧张,复员工作一时无法进行,学校决定在昆明续办一年。1946年春,张清常在那首“组曲”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创作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进行曲》。除了原有的罗作“校歌词”和冯作“勉词”外,他还特地请冯友兰作“引”(八年辛苦备尝,喜日月重光,愿同心同德而歌唱),又从冯友兰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铭辞》中摘录一些,与校歌下半阕配合,称作“凯歌词”(千秋耻,终已雪,见仇寇,如烟灭。欠一统,无倾折。中兴业,继往烈。维三校,如胶结。同艰难,共欢悦。使命彻,神京复,还燕碣)。他组织联大附中的学生合唱队练唱,于1946年5月4日联大举行结业典礼时演出。这一歌谱(每一部分歌词都分别注明作者)流传颇广,1967年3月1日台湾新竹版《清华校友通讯》第19期上重新刊载的那份《联大进行曲歌词》,就是一位校友自美返台度假时带去的。联大档案里自然也保存着这一珍贵资料。1986年冬张清常写的回忆文章《忆联大的音乐活动——兼忆西南联大校歌的创作》〔6〕可以参看。
西南联大校歌诞生的不寻常的经历告诉我们:罗庸作的《满江红》(张清常曲)是西南联大校歌。冯友兰也写了一首白话诗,没有选上,就以《拟……校歌》为题发表的,张清常也为它谱过曲,称“勉词”,收入“组曲”和“进行曲”里。几十年以后,冯先生忘记了自己写过并发表的那首《拟……校歌》,错把《满江红》当作自己的作品,又因他坚信自己的记忆力没有失去,一再宣称自己是联大校歌《满江红》的作者,他不仅在《自传》、《三松堂自序》中谈到,还写成“条幅”“册页”传出,很多人相信他说的都是真话。为他作传的也好,为他撰年谱的也好,都轻易地采用了他的说法,实际上都受了蒙蔽。如果查一查有关档案,一切都会明白。历史是客观存在,无法被某一个人所改变的,大师也不例外。
注释:
〔1〕〔2〕见《朱自清全集》卷9,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557、560~561页。
〔3〕〔5〕《朱自清全集》卷10,第31、34页。
〔4〕杨业治:《从南岳到蒙自——抗战初期的片断回忆》,收入《西南联大在蒙自》,云南民族出版社1994年版,第27~32页。
【西南石油大学文件】推荐阅读:
西南石油大学简介11-12
西南石油大学教学资源06-22
西南石油大学教务处09-27
9096西南大学07-05
西南大学大学生10-02
西南科技大学是一本07-03
西南大学什么专业最好09-11
西南大学教育法学作业11-16
西南民族大学民族理论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