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尔德童话集快乐王子读后感(精选5篇)
王尔德被誉为“才子和戏剧家”。的确,他是当之无愧的戏剧家。1888年5月,他的第一部童话集《快乐王子及其它》(包括《快乐王子》、《夜莺和玫瑰》、《自私的巨人》、《忠诚的朋友》和《神奇的火箭》)出版了。这本书立刻轰动一时,书的作者也成了人们注目的中心。
《快乐王子》
快乐王子的雕像高高地耸立在城市上空—根高大的石柱上面。他浑身上下镶满了薄薄的黄金叶片,明亮的蓝宝石做成他的双眼,剑柄上还嵌着一颗硕大的灿灿发光的红色宝石。
世人对他真是称羡不已。“他像风标一样漂亮,”一位想表现自己有艺术品味的市参议员说了一句,接着又因担心人们将他视为不务实际的人,其实他倒是怪务实的,便补充道:“只是不如风标那么实用。”
“你为什么不能像快乐王子一样呢?”一位明智的母亲对自己那哭喊着要月亮的小男孩说,“快乐王子做梦时都从没有想过哭着要东西。”
“世上还有如此快乐的人真让我高兴,”一位沮丧的汉子凝视着这座非凡的雕像喃喃自语地说着。
“他看上去就像位天使,”孤儿院的孩于们说。他们正从教堂走出来,身上披着鲜红夺目的斗篷,胸前挂着干净雪白的围嘴儿。
“你们是怎么知道的?”数学教师问道,“你们又没见过天使的模样。”
“啊!可我们见过,是在梦里见到的。”孩子们答道。数学教师皱皱眉头并绷起了面孔,因为他不赞成孩子们做梦。
有天夜里,一只小燕子从城市上空飞过。他的朋友们早在六个星期前就飞往埃及去了,可他却留在了后面,因为他太留恋那美丽无比的芦苇小姐。他是在早春时节遇上她的,当时他正顺河而下去追逐一只黄色的大飞蛾。他为她那纤细的腰身着了迷,便停下身来同她说话。
“我可以爱你吗?”燕子问道,他喜欢一下子就谈到正题上。芦苇向他弯下了腰,于是他就绕着她飞了一圆又一圈,并用羽翅轻抚着水面,泛起层层银色的涟漪。这是燕子的求爱方式,他就这样地进行了整个夏天。
“这种恋情实在可笑,”其他燕子吃吃地笑着说,“她既没钱财,又有那么多亲戚。”的确,河里到处都是芦苇。
等秋天一到,燕子们就飞走了。
大伙走后,他觉得很孤独,并开始讨厌起自己的恋人。“她不会说话,”他说,“况且我担心她是个荡妇,你看她老是跟风调情。”这可不假,一旦起风,芦苇便行起最优雅的屈膝礼。“我承认她是个居家过日子的人,”燕子继续说,“可我喜爱旅行,而我的妻子,当然也应该喜爱旅行才对。”
“你愿意跟我走吗?”他最后问道。然而芦苇却摇摇头,她太舍不得自己的家了。
“原来你跟我是闹着玩的,”他吼叫着,“我要去金字塔了,再见吧!”说完他就飞走了。
他飞了整整一天,夜晚时才来到这座城市。“我去哪儿过夜呢?”他说,“我希望城里已做好了准备。”
这时,他看见了高大圆柱上的雕像。
“我就在那儿过夜,”他高声说,“这是个好地方,充满了新鲜空气。”于是,他就在快乐王子两脚之间落了窝。
“我有黄金做的卧室,”他朝四周看看后轻声地对自己说,随之准备入睡了。但就在他把头放在羽翅下面的时候,一颗大大的水珠落在他的身上。“真是不可思议!”他叫了起来,“天上没有一丝云彩,繁星清晰又明亮,却偏偏下起了雨。北欧的天气真是可怕。芦苇是喜欢雨水的,可那只是她自私罢了。”
紧接着又落下来一滴。
“一座雕像连雨都遮挡不住,还有什么用处?”他说,“我得去找一个好烟囱做窝。”他决定飞离此处。
可是还没等他张开羽翼,第三滴水又掉了下来,他抬头望去,看见了——啊!他看见了什么呢?
快乐王子的双眼充满了泪水,泪珠顺着他金黄的脸颊淌了下来。王子的脸在月光下美丽无比,小燕子顿生怜悯之心。
“你是谁?”他问对方。
“我是快乐王子。”
奥斯卡·王尔德生于爱尔兰首府都柏林的一个家世卓越的家庭,是家中的次子。他的父亲威廉姆·王尔德爵士是一个外科医生,他的母亲是一位诗人与作家。王尔德自幼便显示很高的天赋,精通法语、德语和古典文学。王尔德自都柏林圣三一学院(Trinity College)毕业后,获得奖学金,于1874年进入牛津大学莫德林学院(Magdalen College)学习。在牛津,王尔德受到了沃尔特·佩特的审美观念影响,成为唯美主义作家,主张为了艺术而艺术。
王尔德是英国十九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以其剧作、诗歌、童话和小说而著名。在他颓废唯美、狷狂放浪的表面姿态下,是一颗纯美纯善、永难泯灭的童心。而这童心一经与卓绝才智结合,便诞生了《王尔德童话》。它不仅为作者奠定了文学声名的基石,而且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传世佳作。
与德国的格林兄弟和丹麦的安徒生相比,王尔德童话没有安徒生童话的温情,更没有格林童话的大团圆结局,他的童话中充斥的都是死亡和悲哀的结局,一反童话的常态,从而在深层次上体现了作家思想上的矛盾,他“试图建立美的象牙塔却无法割舍对尘世的关注,试图将艺术独立于功利和道德说教却总是功败垂成”。于是,在他的童话中便有了美与残酷的交融、善与恶的矛盾,形成了独特的魅力。他将与现实碰壁后产生的悲观和虚无之感投射到本应美好而温暖的童话结局中,摒弃了常规的”从此以后,王子和公主过着幸福的生活”的套路,用藏在童话外衣下的残酷开创了童话的另一片天地。
在王尔德童话中,《快乐王子》是流传最广、最受孩子们欢迎的童话。王子活着时生活在快乐窝里,无忧无虑,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因而认为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像他一样过着幸福的生活,然而在他死后,塑像被安放在一根高高耸立于城市上空的立柱上,他才俯瞰到了人间的种种苦难与不幸,因而伤心难过,决心尽可能帮助那些最不幸的人。一只快乐的小燕子帮了他的忙,无私地一次次舍弃到南国避寒的机会,把王子的宝石、眼珠和身上的一片片金叶子送到了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不幸的人手中,结果冻死在快乐王子的脚下,快乐王子因此痛碎了一颗铅制的心。整篇故事都笼罩在悲剧美中,读后使人欲罢不能。
二、人物性格分析
尽管是一部短篇童话,但王尔德却非常成功地塑造了快乐王子、小燕子和许多其他的鲜明的人物形象,使读者沉浸在这种悲剧美中。
1. 小燕子在去与留的矛盾中所体现的悲剧美
小燕子因爱上芦苇而与伙伴分离,当伙伴纷纷飞往埃及避寒时,只有她拖延下来。后来她慢慢对自己的恋人厌倦,终于也决定去追赶伙伴。她选择在城市的塑像下寄宿,因此结识了王子,而王子的眼泪和善良打动了她,第一次被迫选择留下。小燕子同样充满着爱心,送去红宝石后用翅膀为生着病的小男孩减轻痛苦。第二天,燕子满心欢喜地再次准备启程,在王子的哀求下,不得不哭着将他的一颗蓝宝石眼睛送给穷困潦倒的年轻作家,第二次选择留下。看见河边的水手们的集体劳动,燕子想起了自己的伙伴,于是她叫道:“我要到埃及去了。”没人理睬,伙伴已在远方,自己孤零一人。天气的日益寒冷和伙伴的召唤让她再次向王子告别,可王子却让她取下自己的仅有的另一只眼晴送给那个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三次选择留下,也是最后一次,因为她决定永远陪伴着王子。每一次去与留的抉择,都让小燕子一步一步地走近死亡。前两次的选择是犹豫的,远方伙伴的呼唤和埃及温暖天气的召唤督促着燕子前行的脚步,可王子的善良和哀求却深深触动了她的心灵,本性同样善良的她抛下了自己的个人利益。第三次面对双目失明的王子,燕子毅然决然地说:“我要一直跟你在一起。”主动选择留下,以生命为代价,在那一刻,燕子从王子的舍身奉献中汲取了力量,作出了去与留的抉择。连燕子都从王子的自我牺牲中受到感召,而人呢?受助者却只关心自己眼前的生活,毫无感恩之心;“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有权阶级肆意侮辱失去外表美的快乐王子,工人们将快乐王子放在炉子里熔化,更将铅心扔在垃圾堆上。这是一个何其冷漠无情的世界,残酷的社会现实就这样将快乐王子和小燕子一步步推向死亡。
在作品中作者描述了埃及的温暖如春,与当时所处的天寒地冻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小燕子一次次说疲乏:“有人在埃及等我呢。”给快乐王子提到了河马、狮子和鳄鱼等的悠闲生活。她一次次被快乐王子挽留,尽管有些不情愿,但良知还是让她决定无私地帮助人。最后一次,王子催促她去埃及,但她已经被王子所感动,也从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得到了幸福和快乐,所以她义无反顾地决定留下。
2. 快乐王子在生与死的矛盾中所体现的悲剧美
身前快乐王子不知忧伤为何物时快乐地活着,只注重自己感官的享受,拒绝思考与关怀的权利,从而混淆了享乐与快乐的定义,“如果享乐就是幸福的话,我的确是幸福的”,这不是一个作为社会组成部分的生命体应有的生存状态,更谈不上拥有快乐的生活。人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应当对社会有关怀、有贡献,如果纯粹是为自己而存在,为自己而活,何来快乐可言?就像小燕子为贫苦的裁缝送去宝石后,在寒冷的天气“却感到暖和多了”,这种温暖是心灵得到净化后油然而生的,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温暖。
死去后的王子高高耸立在城市中间,看到了这个世界的丑恶和穷苦,他竭尽自己所能地帮助别人,希冀可以改变这个世界。然而当王子用自己的美去拯救这个世界时,他作为雕像的审美价值已不存在,其生命也就结束了。在那个极可怕的严寒天气里,燕子冻死在脚下,自己把美转化成了真善,王子什么都没有了,他的心裂因悲痛至极,瞬间爆裂成两半。
那究竟什么是生,什么是死?快乐王子真正活着的时候如同行尸走肉,整日游玩,不关心民间疾苦;而死后却用铅心感受到了世间冷暖、悲欢离合。生与死之间的矛盾交织正是作家内心世界冲突的反映。
3. 贵族阶层的自私贪婪所体现的悲剧美
小燕子与快乐王子无私地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因此感受到了巨大的幸福。反观那些贵族阶层,本有能力去帮助别人,却只在乎自己的享乐,甚至以压榨剥削穷人为乐。王子让小燕子取下自己剑柄端上的红宝石给做针线的女工和她生病的孩子,女工正往一件缎子外衣上绣西番莲,让女王最可爱的宫女穿上参加下一次宫廷舞会。她的脸又瘦又憔悴,一双手红红的,很粗糙,被针扎得到处都是针眼儿,已好几天没有休息。小燕子飞过白色的大理石上刻满天使的大教堂塔楼;飞过了宫殿上空,听到了舞会的声音,女王的宫女正和她的情人在外面的阳台谈情说爱,并抱怨“那个女裁缝懒死了”。仅仅几句话就把统治阶级的丑恶嘴脸描述得淋漓尽致,并对穷苦人民怀有深深的同情。
小燕子决定留下来陪王子度过寒冷的冬天,王子让小燕子把人世间的苦痛告诉给他。于是燕子在城市上空飞翔,看见富人在他们美丽的宅邸寻欢作乐,而乞丐坐在朱门前行乞。他飞进了黑黝黝的小巷,看见挨饿的孩子面色惨白,无可奈何地望着黑乎乎的街道。在一座桥拱下面,两个小男孩儿紧紧依偎着取暖。“我们饿得不行了!”他们叹道。而巡警这时不准他们躺在桥下,两个小男孩只好蹒跚走进雨中。
小燕子被冻死后,王子也心碎而死。当市长和议员们看到这尊寒碜的塑像和死鸟时,不约而同要把塑像拉倒,并决定再建一尊新的塑像。然而每一个议员都决定建造一尊自己的塑像,并为此事吵得不可开交。王尔德把这些议员们的贪婪自私和小燕子快乐王子的大公无私作了鲜明的对比。
三、结语
尽管童话的结局是王子和小燕子都死去,但上帝并没有抛弃他们,并称铅心和死鸟为世界上最珍贵的两件东西。由此可见王尔德并不是单纯营造悲剧美,而是和读者讨论一个深刻的问题:什么是美?什么是快乐?世俗之人认为不美,但上帝认为仍然很美,于是铅心和死鸟都进了天堂。快乐王子曾经“幸福”过,自从了解到民间疾苦后就不幸福了;为不幸的人们解除痛苦后,他终于又幸福了。作者把快乐与唯美主义,以及心之美联系起来,使读者读后能一直思索。
摘要:王尔德是一位非常出色的童话家。区别于传统的童话作家, 其作品结局充斥的一般都是死亡和悲哀。本文着重分析了他的代表作《快乐王子》, 试图找到人物性格体现的悲剧美的原因。通过对三种矛盾的分析, 我们可以发现藏在童话外衣下的残酷。
关键词:王尔德童话,《快乐王子》,悲剧美
参考文献
[1]张婷.王尔德童话的宗教原型解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6, (01) .
[2]曲彬.消费文化下的唯美主义大师——王尔德的矛盾性解析[J].理论界, 2006, (09) .
[3]奥斯卡·王尔德著.苏福忠张敏译.快乐王子[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9.01.
读了《王尔德童话》这本书,我觉得王尔德是一个嫉恶如仇的人,他的故事都有好人与坏人的鲜明对比,讽刺了那些心怀不善的坏人,赞扬了忠诚善良、无私奉献的好人。
其中我最喜欢《快乐王子》这个故事,当快乐王子发现了人间的悲伤和苦难,他心如刀割,泪如雨下,他把身上贵重的宝石都给了需要帮助的穷人。小燕子虽然很想去旅行,但是为了给快乐王子当信使,放弃了一次又一次去埃及的机会。最终,无情的寒冬夺走了它的生命。还有那些唯利是图、卑鄙可耻的官员都觉得快乐王子的雕像太丑陋,他们纷纷议论,还争抢着把自己的雕像立在快乐王子的位子。但是,上帝知道这个城市里最宝贵的东西就是快乐王子的雕像和小燕子的尸体……故事虽小,但却告诉我们一个很深刻的道理:美丽的外表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善良的心。
《自私的巨人》故事中,巨人原本是一个很自私的人,他认为花园是他的,不能让孩子们进来玩。就因为他那么冷酷无情,冬天请来西北风和大雪来作客,于是他的花园里再也没有过春天的气息。但是后来巨人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他变得越来越友好,他让孩子们在花园里奔跑、歌唱。于是原本还是寒冬的花园立刻变得春暖花开、生机勃勃。看完这个故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当我们帮助了别人,自己也会收获快乐。虽然巨人曾经令人讨厌,但是他知错就改也正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快乐王子》是王尔德童话里最著名的一个童话故事,内容非常丰富、非常优美,我很喜欢这本书里的快乐王子这篇故事,故事主要讲了快乐王子活着的时候,不知道什么叫忧愁和贫困。在他死后被塑成雕像,俯瞰着整座城市,虽然他的心是用铅做的,但他看到了所有的罪恶和不幸也忍不住要流泪。快乐王子身上有很多金片和宝石,小燕子有很好的办事能力,全心全意的做好了快乐王子的信使。快乐王子心地非常善良,和他认识的小燕子一起帮助贫苦人民,对最底层的贫困的人奉献了他们的所有,他们被上帝誉为了最珍贵的神。
让我感动的不仅仅是快乐王子把自己宝剑上的红宝石送给了女缝衣工给它生病的孩子看病,而且还把自己世上稀有的蓝宝石眼睛送给了写剧本的年轻人,让他买柴火取暖完成他的作品,同时把另一只蓝宝石眼睛送给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最后她把一片片的金子分给了穷人。为了帮助贫苦的人,快乐王子的眼睛瞎了,他什么都没有了,只有小燕子陪伴着他,我很欣赏他们无私的爱。
《王尔德童话》这本书,我虽然没看完,但是这本书很有价值,丰富了我的业余生活,也让我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唯美主义是以艺术的形式美作为绝对美的一种艺术主张,王尔德的童话就散发着美的气息。
王尔德童话集
王尔德童话《自私的巨人》
每天下午,孩子们放学后总喜欢到巨人的花园里去玩耍。
这是一个很可爱的大花园,长满了绿茸茸的青草,美丽的鲜花随处可见,多得像天上的星星。草地上还长着十二棵桃树,一到春天就开放出粉扑扑的团团花朵,秋天里则结下累累果实。栖息在树枝上鸟儿唱着欢乐的曲子,每当这时,嬉戏中的孩子们会停下来侧耳玲听鸟儿的鸣唱,并相互高声喊着,“我们多么快乐啊!”
一天,巨人回来了。原来他到自己的妖怪朋友科尼西家串门去了,在妖怪家里一住就是七年。七年的时间里他把要讲的话都讲完了,便决定回自己的城堡。进了家门,他一眼就看见在花园中戏耍的孩子们。
“你们在这儿于什么?”他粗声粗气地吼叫起来,孩子们都跑掉了。
“我的花园就是我自己的花园,”巨人说,“谁都清楚,我不准外人来这里玩。”于是,他沿着花园筑起一堵高高的围墙,还挂出一块告示:
闲人莫入
违者重罚
他的确是一个非常自私的巨人。
从此可怜的孩子们没有了玩耍的地方,他们只得来到马路上,但是街道上满是尘土和硬硬的石块,让他们扫兴极了。放学后他们仍常常在高耸的围墙外徘徊,谈论着墙内花园中的美丽景色。“在里面我们多么快乐啊,”他们彼此诉说着。
春天又来了,整个乡村到处开故着小花,处处有小鸟在欢唱。然而只有自私的巨人的花园却依旧是一片寒冬景象。由于看不见孩子们,小鸟便无心唱歌,树儿也忘了开花。有一朵花儿从草中探出头来,看见那块告示后,它对孩子们的遭遇深感同情,于是又把头缩回去,继续睡觉了。只有雪和霜对此乐不可支。“春天已忘记了这座花园,”他们叫喊着,“这样我们可以一年四季住在这儿了。”雪用她那巨大的白色斗篷把草地蓝得严严实实,霜也让所有的树木披上假装,随后他们还逸来北风和他们同住。北风应邀而至,穿—身毛皮大衣,他对着花园呼啸了整整一天,把烟囱管帽也给吹掉了。“这是个令人开心的地方,”他说,“我们还得把冰雹叫来。”于是,冰雹来了。每天三个钟头他不停地敲打着城堡的房顶,房上的石板瓦被砸得七零八落,然后又围着花园一圈接一圈地猛跑起来。他浑身上下灰蒙蒙的,呼出阵阵袭人的寒气。
“我真弄不懂春天为什么迟迟不来,”巨人坐在窗前望着外面冰天雪地的花园说,“我盼望天气发生变化。”
然而春天再也没有出现,夏天也不见踪影。秋天把金色的硕果送给了千家万户的花园,却什么也没给巨人的花园。“他太自私了,”秋天说。就这样,巨人的花园里是终年的寒冬,只有北风、冰雹,还有霜和雪在园中的林间上窜下跳。
一日清晨,巨人睁着双眼躺在床上,这时耳边传来阵阵美妙的音乐。音乐悦耳动听,他想一定是国王的乐师路经此地。原来窗外唱歌的不过是一只小红雀,只因巨人好长时间没听到鸟儿在花园中歌唱,此刻感到它妙不可言。这时,巨人头顶上的冰雹已不再狂舞,北风也停止了呼啸,缕缕芳香透过敞开的窗廓扑面而来。“我相信春天终于来到了,”巨人说着,从床上跳起来,朝窗外望去。
他看见了什么呢?
他看见了一幕动人的景象:孩子们爬过墙上的小洞已进了花园,正坐在树枝上,每棵树上都坐着一个孩子。迎来了孩子的树木欣喜若狂,井用鲜花把自己打扮一新,还挥动手臂轻轻抚摸孩子们的头。鸟儿们在树梢翩翩起舞,兴奋地欢唱着,花朵也纷纷从草地里伸出头来露着笑脸。这的确是一幅动人的画面。满园春色中只有一个角落仍笼罩在严冬之中,那是花园中最远的一个角落,一个小男孩正孤零零地站在那儿,因为他个头太小爬不上树,只能围着树转来转去,哭泣着不知所措。那棵可怜的树仍被霜雪裹得严严实实的,北风也对它肆意地咆哮着。“快爬上来呀,小孩子!”树儿说,并尽可能地垂下枝条,可是小孩还是太矮小了。
此情此景深深地感化了巨人的心。“我真是太自私了!”他说,“现在我明白为什么春天不肯到我这儿来了。我要把那可怜的孩子抱上树,然后再把围墙都推倒,让我的花园永远成为孩子们的游戏场所。”他真为自己过去的所做所为感到羞愧。
巨人轻轻地走下楼,悄悄地打开前门,走到花园里。但是孩子们一看巨人,都吓得逃走了,花园再次回到了冬天里。唯有那个小男孩没有跑,因为他的眼里充满了泪水,没有看见走过来的巨人。巨人悄悄来到小孩的身后,双手轻轻托起孩子放在树枝上。树儿立即怒放出朵朵鲜花,鸟儿们也飞回枝头放声欢唱,小男孩伸出双臂搂着巨人的脖子,亲吻巨人的脸。其他孩子看见巨人不再那么凶恶,都纷纷跑了回来,春天也跟着孩子们来了。“孩子们,这是你们的花园了,”巨人说。接着他提起一把大斧头,把围墙统统给砍倒了。中午12点,人们去赶集的时候,欣喜地看见巨人和孩子们一起在他们所见到的最美丽的花园中游戏玩耍。
他们玩了整整一天,夜幕降临后,孩子们向巨人道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