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村级经费管理的意见(精选8篇)
关于增加嘎查村级组织运转经费的意见
保障嘎查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全面推进农村牧区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自2010年起,我旗依据《关于进一步完善嘎查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的意见》(内党办发 [2010]7号)的文件精神,将嘎查村级组织活动经费由原来的2.5万元提高至3.7万元。嘎查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包括嘎查村办公经费和其他必要支出。嘎查村办公经费主要指必要的办公品费、水电费、取暖费、报刊征订费等维持嘎查村组织正常运转所必要的开支;其他必要支出指嘎查村内治安、卫生防疫、垃圾收集等社区管理服务支出,这两项嘎查村基本支出按照全区最低保障标准分别为每个嘎查村每年2.5万元和1.2万元,由旗财政列入旗财政预算“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发放”。
我旗现有五十个行政村,其中:超过1500人的行政村有三个(团结村3210人,三支渠村1809人,五支渠村1745人)。农牧区人口总数为24779人,党员人数1218人,党员数占全旗农牧区人口的4.9%。按照《关于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嘎查村级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内党办法[2012]14号)文件精神要求,从2013年开始,全区嘎查村办公经费和其他必要支出经费最低标准分别核定为每个嘎查村每年3.5万元和1.5万元,共计5万元。随着嘎查村基础设施建设、信访维稳、党员教育等压力不断加大,对于人口超过1500人的行政大村,5万元行政经费用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嘎查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受到限制。因此,依据自治区党委办公厅、市委相关文件精神,建议将嘎查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分为三个标准:第一,人口在1000人以下(含1000人)嘎查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按照最低标准5万元由财政统一拨付;第二,人口在1000人—1500人(含1500人)嘎查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按照6万元由财政统一拨付;第三,人口在1500人以上的,嘎查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按照7万元由财政统一拨付.
建国以来,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教育经费投入的大幅增加, 我国教育事业 (规模) 取得了跨越式发展。《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以法律形式明确了“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的教育经费投入体制和一系列保障教育经费不断增长的措施。至2012年,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 (GDP) 的比例首次达到了4% (总额达2万亿元) , 在校学生生均经费也有了显著提高。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推进和对教育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 教育经费投入仍将持续增长。
伴随财政性教育投入的大幅增长, 全社会对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日益关注。一方面, 切实加强教育经费使用管理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明确要求, 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 是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迫切期待, 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另一方面, 当前教育经费使用管理确实存在着不少突出问题, 如各环节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经费使用管理不规范现象, 个别高校科研人员贪污科研经费, 严重损害了教育形象, 影响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十八大明确提出了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而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离不开增强教育经费监管和增加教育经费投入。进一步优化投入结构, 加强经费监管, 用好管好每一分钱, 让人民群众放心, 让广大师生受益, 是当前一个阶段非常紧迫的任务。为推动、指导各地、各校进一步用好管好教育经费, 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教育部于4月15日印发了《关于开展“教育经费管理年”活动进一步用好管好教育经费的通知》 (教财[2013]3号) , 就加强经费使用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各地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高校纷纷就切实做好“教育经费管理年”活动做出了部署。本文以开展“教育经费管理年”活动为契机, 着眼长远制度、队伍和长效机制建设, 谈谈对高等学校健全管理措施、强化教育经费管理的认识与思考。
二、我国高校教育经费管理的现状和主要问题
1、高校教育经费主要来源
在我国教育经费投入体制下, 高校教育经费主要来自政府财政性拨款、学费收入和高校从事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筹集的科研经费。财政性教育经费包括依据学生人数拨付的维护学校正常运转的部分以及相关专项费用 (如211、985、中央地方共建等专项资金) 。高校科研经费根据来源分为纵向经费和横向经费。纵向经费是来自科技部门、财政部门及教育主管部门的财政性拨款和高校内部预算安排拨付的资金。横向经费为来自于社会各界的技术开发、技术协作、技术支持、部门培训、科技成果转让等社会投入性的资金。除上述两种科研经费外, 还有部分高校自筹的纵、横向配套经费或高校自己立项研究的科研经费。
2、教育经费严重短缺的状况将日趋缓解
随着财政性教育投入的持续增加, 尤其是2003年高校扩招政策实施以来, 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持续多年超过教育总投入的30%。高等学校大规模基本建设已基本完成, 高校的基础设施、仪器装备水平和固定资产规模已达到相当水平。高校的发展已从前期的重视规模扩张向注重质量提升转变。与此同时, 高校的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能力也不断增强。全社会对教育的重视, 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对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渴求, 大大拓宽了高校筹集资金的渠道。政府财政性教育经费以外、高校通过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筹集的经费 (如科研经费) 总额和比例不断增加。我国长期存在的高等教育经费总需求不断增加与总供给严重不足的矛盾将日趋缓解。
3、教育经费使用效益有待提高
当前高校教育经费管理从预算、执行到监管各个环节均存在较多问题, 突出表现在预算管理薄弱、执行弱化、管理效率不高、责任意识不强、信息质量差等方面。教育经费的预算申报阶段, 往往缺乏总体性和前瞻性规划, 主要着眼于多要钱;预算编制过粗, 科学化、精细化的预算管理机制和全面预算管理有待健全和提高;预算执行不严格, 随意更改、与预算脱节情况严重, 支出进度不合理, 年终突击花钱现象普遍, 预算的严肃性和有效性被人为破坏;高校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和处置等环节问题较多, 国有资产流失现象普遍;学校财务信息不公开, 经费使用绩效评价和问责机制不健全, 不能发挥实际作用;和一段时期以来社会上浮躁、奢华和浪费类似, 高校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贪污腐败、浪费严重等现象。
4、科研经费管理亟需规范
高校科研经费的获得总量和产出效益是衡量高校科研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指标。项目立项数量和经费总量关乎学校声誉, 大部分高校制定了相应的激励机制, 鼓励教师和科研人员争取更多的项目和经费, 甚至允许他们自由支配获得的经费。相较于对科研项目数量和规模的重视, 对科研经费的执行监管的重视不够。对科研经费, 由于缺乏普遍适用的行之有效的监管方案, 各高校往往是依据自己具体情况独自探索。大部分高校财务部门对科研经费的管理限于表面账目往来, 无法对经费支出的合理性做到有效监管。个别高校出现了一些科研经费使用不当的现象, 甚至发生了违法违纪行为。高校财务部门无法实现对科研经费有效监管的主要原因在于:高校科研经费来源渠道的日益多元和复杂化, 对项目的要求也各不相同;科研工作的专业性和一定程度的不可预知性;科研人员人数众多, 对科研预算和经费使用的规范性和严肃性认识不够;财务和科研部门缺少完善的科研预算审核和科研经费会计核算制度或专职队伍。对此, 教育部和财政部专门发文要求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
三、高校开展“教育经费管理年”活动的思路及建议
1、总体思路
针对当前全国范围内教育经费管理方面的普遍问题, 教育部及时提出开展“教育经费管理年”活动, 对各地区和学校进一步用好管好教育经费产生了积极影响。但为避免形式主义和走过场, 作为开展活动的重要主体单位, 各个高校应立足当前教育经费管理方面的问题, 着眼长远制度、队伍和长效机制建设, 有针对性地设计活动内容, 力争使活动产生持久长期效应。
2、活动内容和工作方式
(1) 以点带面, 深入调研, 梳理主要问题。由于高校教育经费来源多样且复杂, 不可能在短时间内面面俱到, 涉及所有经费。应根据经费类别, 分别对事业经费、专项经费、科研经费的使用和管理进行普查。在普查基础上选择有代表性的经费, 深入调研, 对照通知要求, 梳理出经费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财政性教育经费中可选择985、211或中地共建项目等专项资金, 科研项目经费可选择国家“973”、“863”、“支撑项目”等纵向项目以及有代表性的重大产业化项目。
(2) 健全、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在深入分析问题原因, 理出共性管理问题的基础上, 对照问题和现有管理制度, 按照“立、改、废”的要求, 健全、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对于制度空白点, 抓紧订立完善, 做到制度全覆盖;对与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文件不一致的部分条款, 及时修订完善;对与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文件抵触、不适应新形势要求的, 坚决废止。
(3) 加强财务人才队伍建设, 提高服务和管理水平。为保障教育经费管理制度的实施, 各学校要按照财会工作需要和内控制度要求足额设置岗位, 配备专业人员, 同时加强财务人员业务培训, 提升队伍整体水平。事实上, 当前相当部分经费管理中的问题, 并非是缺乏制度引起的, 而是由于缺乏专业人员保证执行力。
(4) 设置科研专职岗, 加强科研经费监管。科学、合理的预算是各种教育经费规范、高效使用的前提。当前教育经费, 特别是科研经费管理中普遍存在预决算脱节, 事前、事中监控不力的现象。很大一部分是由于科研人员对科研经费预算和经费使用的规范性和严肃性认识不够, 而科研和财务部门缺少完善的科研预算审核和科研经费会计核算制度或专职队伍协助。各高校应在财务部门或科研部门设立专职岗位, 协助项目负责人, 按照政策相符性、目标相关性和经济合理性的原则, 科学、合理、真实地编制项目预算, 并加强财务监督, 提供全过程服务。学校财务部门应加强科研项目的核算, 确保核算内容和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针对日益增长的科研及专项经费, 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试行对学校二级单位 (学院、研究所等) 建立财务管理人员制度。由人事部门招聘并在财务部门或会计核算中心培训后委派到各二级单位, 委派人员工资由相应二级部门发放。委派人员主要管理科研经费及专项经费, 负责票据审核报销, 确保业务合法合规, 同时也担负部分秘书工作。由于这些人员受过财务业务培训, 熟悉财务报账系统, 可在保障经费规范使用的同时, 减轻学校财务人员的负担。
(5) 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 逐步推进财务信息公开。拓宽财务信息公开渠道, 接受教职员工监督。及时更新财务软件系统, 实现教育经费的科目余额控制, 改事后监管为过程监管, 保障预算的执行力。
(6) 认真做好高校协同创新过程的经费投入监管问题。教育部今年实施的“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 (即“2011计划”) 是继“211工程”和“985工程”两项重点工程之后的第三个重大战略工程, 旨在提升高校创新能力。“2011计划”不同于以往的“211工程”和“985工程”, 该工程专项资金将用在现有体制投资不能解决的问题上, 如高水平队伍组建、协同机制、学者流动机制、学生培养方式以及资源共享方式等。旨在突破高校内外部机制体制壁垒促进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创新能力提升。“2011计划”将是未来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一项重大推动力, 也是财政性教育经费重点投入方向之一, 加强“2011计划”经费的高效使用和监管是加强教育经费监管的重要组成和重点。高校应及时学习“2011计划”经费相关要求和规定, 做好队伍和制度建设。
摘要:本文在分析我国教育经费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以开展“教育经费管理年”活动为契机, 论述了对高等学校强化教育经费管理的认识与思考, 提出了高校开展“教育经费管理年”活动的思路和建议, 指出高校应着眼长远制度、队伍和长效机制建设, 从教育经费来源、使用和监督各环节加强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关键词:高校,教育经费,管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开展“教育经费管理年”活动进一步用好管好教育经费的通知[Z].教财[2013]3号.
[2]张营广:加强高校教育经费管理研究——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有感[J].教育财会研究, 2011, 22 (4) .
[3]胡玉玲、申福广:国际视野中的我国教育经费层级配置结构[J].教育发展研究, 2013 (5) .
[4]赵富平:高等教育经费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路径研究[J].现代商业, 2013 (6) .
提升村级财务管理认识高度。县、乡、村充分认识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重要性、紧迫性。各乡(镇)相应成立了村级财务管理领导小组,县、乡(镇)两级将执行制度情况纳入党委和政府工作的目标管理,作为考核乡(镇)、村两级干部的重要内容,定期检查和监督。
提高村级财务管理素质培训。加强对农村财务管理方面的法规、规章和政策的学习、培训,提高对农村财务会计“村财乡管”的认识,切实杜绝不合规、不合理的各种开支,将农村集体资金用在“刀刃”上,使有限的农村集体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益。
村级财务管理制度更加健全。各乡(镇)根据《会昌县村级财务管理制度(试行)》要求,制定相对应的规章制度,如村干部任期届满经济责任和离任审计制度、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土地补偿费监督管理制度等。
村级财务管理更加规范。各乡(镇)建立村级财务管理服务中心,配备管理人员或设置主管会计,各村有一名报账员。完善委托代理,实行村级财务由乡(镇)代管制度。开设银行专户,每个村委会都在所在乡(镇)农商银行开设一个基本存款账户,用于办理日常转账结算和现金收付。
监督更加到位。民主理财制度不断完善,财务公开制度逐步规范,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进一步落实,村民参与村务管理、村财监督方法和途径更加有效,过去出现的“跑冒滴漏”等财务问题得到有效遏制,村民对财务管理的满意度有了进一步提高。
(江西省会昌县财政局许祖菁供稿)
责任编辑:欣文
关于加强村级后备干部培养管理工作的意见
各村: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苏州市先锋工程要求,加强基层执政能力建设和村级干部队伍建设,选拔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村级年轻干部,为我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现就我镇村级后备干部培养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四化”标准,优化村干部结构,努力建设一支思想政治素质好、“双带”能力强、群众公认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供数量充足的后备力量。
二、村级后备干部管理的原则
1、党管干部的原则。
2、公开公平、择优选拔的原则。
3、群众公认、注重实效的原则。
4、注重发展潜力、重视培养提高的原则。
5、备用结合、动态管理的原则。
三、村级后备干部的选拔
(一)选拔条件
1、政治素质好,能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联系群众,清正廉洁。
2、事业责任心强,思想解放,开拓进去,勇于创新,勤奋敬业。
3、坚持“四化”标准,年龄在35岁以下,具备高中(中专)以上文化。
4、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和组织领导能力,基本具备担任推荐岗位所必须的知识和发展潜力。
(二)选拔程序。采用民主推荐、组织考察、择优选拔等程序进行。
1、民主推荐。采用群众推荐,党员推荐,党组织推荐和青年个人自荐相结合的推荐方式,对推荐出来的人员按照本村定员干部的1:1.5确定考察对象。
2、组织考察。对确定的对象,由镇组织部门进行严格考察审核。考察坚持走群众路线,充分发扬民主,实行领导和群众相结合,认真广泛的听取干部、党员、群众和本人的意见,按照德、能、勤、绩、廉的标准,要突出注重个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工作能力水平和党员群众公信度。
3、选拔使用。根据考察情况,每个村择优录用1-2名村级后备干部,明确岗位职责,安排工作任务,并执行一年试用期。
四、村级后备干部的培养
1、加强后备干部政治修养。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把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摆在首位,有计划地加强对后备干部的政治理论培训,进行较为系统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教育,党的基本知识和党规党纪教育,使他们增强党性,筑牢防线,拓宽视野,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和理论素养。
2、提高后备干部的政策水平。以党校、成校为阵地,采取集中学习,外派接受培训,加强个人自学的方式,了解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以及现代科技、法律法规和相关实用技术知识,夯实理论基础。
3、重视后备干部的学历提升。鼓励、支持后备干部参加各大专院校的在职学历继续教育,努力提高科学文化知识。对在取职得专科及以上学历的,学费由所在村和个人按一定比例分别负担。
4、加强后备干部的实践锻炼。根据各村实际情况,分别采取实行岗位锻炼,安排与培养方向相关的职务,分配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等方式进行。确定的村级后备干部不
占村“两委”干部职数,其政治待遇和村“两委”班子成员一样,经济待遇按照所在村实际岗位同类人员执行。
五、村级后备干部的管理
1、对后备干部实行一年一考察。考察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思想品质、工作表现和廉洁自律情况;政治理论、市场经济理论、现代科技、法律和相关实用技术的学习情况;与培养目标的距离以及原有缺点、不足的纠正情况等。注重考察后备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工作实绩、廉政情况和发展潜力。在定期考察的同时,注意做好经常性的了解工作。考察结果作为后备干部培养、使用、提拔的依据。
2、对后备干部实行动态管理。在考察的基础上适时对后备干部队伍进行调整充实,使后备干部队伍始终保持充足的数量、较高的素质和合理的结构。后备干部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调整出后备干部队伍:
(1)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党风廉政等方面出现问题;
(2)严重违反工作纪律或工作失职造成较大损失或不良影响的;
(3)试用期满考核不合格的;
(4)由于健康问题不能担负繁重工作任务的;
(5)年龄偏大的;
(6)因其它原因,不适宜作为后备干部的。
3、建立后备干部档案。档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后备干部简要情况表、考察材料及培养方案、民主评议情况、考核情况、培养和奖惩情况等。
4、建立村级后备干部工作责任制。各村党政主要负责人对后备干部培养管理工作负有主要责任,镇党委每年要听取1到2次后备干部培养管理工作的汇报,研究解决后备干部工作中的问题。
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是新形势下全面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我镇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治本之策,更是我镇农村基层党的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各村党组织要进一步提高对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确立超前培养意识,把加强村级后备干部工作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来抓,纳入党委(总支)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党组织书记要切实负起总责,副书记(党务委员)要具体负责,精心组织,确保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健康有序地推进。
中共常熟市梅李镇委员会
二○○七年九月二十四日
主题词:后备干部培养管理意见
抄送:镇机关各部门
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构建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全面加强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根据省、市、县村级管理员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特对全镇村级计生管理员正规化建设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和人才观,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村级队伍为核心,改进村级队伍选拔、管理、使用的方式和方法,积极探索村级人口计生队伍正规化建设的有效途径,提供强有力的村级组织保证,推动全镇人口和计划生育再上新台阶。
二、目标任务
认真落实“五项”制度,构建村级计生管理员队伍正规化建设的管理体制,建设成一支思想好、作风正、懂业务、会管理,善做群众工作的村级计生管理员正规化队伍。
三、管理体制
村级计生管理员实行“市指导、县管理、乡负责、村使用”的管理体制,乡、村各负其责。
四、工作要求
(一)落实公开选聘制度
1、按照村级计生管理员管理办法,对空岗的村级管理员进行公开选聘。
2、公开选聘村级管理员按10项进行:
(1)建立组织。成立村级计划生育管理员选聘工作指导组,负责我镇村级计划生育管理员选聘的组织领导和日常工作。
(2)制定方案。制定村级计划生育管理员选聘方案并指导实施。
(3)发布公告。在全镇显眼位置张贴选聘公告,大力宣传选聘村级计划生育管理员的重要意义和办法,形成人人支持、参与的良好氛围。(4)组织报名。村委会组织符合应聘条件物人员统一报名。
(5)资格审查。村级计划生育管理员选聘工作领导小组对各行政村报名人员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政治表现、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情况等进行严格审查把关,确定参加竟聘人选。
(6)笔试面试。由县人口计生委统一命题,镇组织集中闭卷考试。镇组织参加参加竟聘人员围绕如何做好村级计划生育工作进行答辩。
(7)民主测评。各村分别召开由村组干部、全体党员、群众代表参加的民主测评大会,对报名人员进行民主评议。
(8)组织研究。根据况聘对象的笔试和面试答辩成绩、民主测评结果,由党委、政府集体研究,确定村级计划生育管理员人选。
(9)任职公示。对拟聘人员在村内进行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10)颁发聘书。聘书由县人口计生委统一制作,镇负责发放,并签定聘用合同。
3、村级计划生育管理员每届聘期5年,聘期届满,按选聘程序重新选聘。
4、参加公开选 聘的村级管理员不少于3人,新选 聘的村级管理员必须在35岁以下,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模范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有从事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经验或具有医学中专以上学历的可放宽到40岁;
5、续聘年龄不超过50周岁,表现特别优秀的须经县人口计生委审核同意后,方可继续聘用;
6、在考核中连续五年被评为称职以上等次的村级计划生育管理员可以续聘。
(二)落实教育培训制度
1、新选聘的村级管理员,必须参加县人口计生委组织的初任培训培训合格后,发放资格证,实行持证上岗;
2、县人口计生委分别在每年举办一次,村级管理员不少于三于学习时间的知识更新培训,由业务股负责人进行授课,培训结束进行考试,考试成绩分优秀、良好、一般、差四个等级登记备案;
3、乡镇计生办一季度举办一次业务培训,培训计划和教案需经县人口计生委审核把关,确保培训质量,县人口计生委包乡责任人实施监督和指导。
4、县乡每年组织一次计生管理员”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素质展示”和争做“新时期最可爱的人”活动,提高村级管理员的服务水平,增强服务意识;
5、乡镇要落实好村级管理员例会制度。例会在每年3号前召开。在例会日,村级管理员汇报总结上月工作,乡镇计生办安排下月工作任务,听取意见建议,进行知识培训。例会日不得随意变更,县人口计生委包乡责任人参加乡镇村级管理员例会;
6、村级人员计生管理员充分发挥作用,做到“四清”、“五及时”。“四清”:育龄群众生育状况清、避孕节育情况清、生殖健康情况清、流动人口情况清;“五及时”:生殖保健服务及时、“四术”随访及时、避孕药具发放用时、宣传教育及时、各种人口信息资料整理上报及时,育龄群众满意率达到95%以上。
(三)落实待遇保障制度
1、村级计生管理员干部待遇,1000口人以下的村管理员每月80元,1000-2000口人的村管理员每月100元,2000口人以上的村管理员工资120元;
2、村级计生管理员工资由乡镇计生办编印一造册,县财政局统一拔会到县人口计生委帐户,按照村级干部待遇统一发放。县人口计生委协调有关金融部门银行专户,为每一名村级计划生育管理员办理一个银行专用工资存折,每月10前统一发放,按照“一卡通”的要求,直接发放到村级管理员手中;
3、村级管理员的工资衽绩效工资,工资的80%为基本工资,按月发放,20%部分根据本人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浮动,按季度发放。
(四)落实考评奖惩制度
1、乡镇与村计生管理员签定《目标管理责任书》,将工作细化,量化、落实责任。
2、村级计生管理员的绩效内容:参加会议、村室管理、组织康检、培训学习、台帐管理、作用发挥。村级管理员的考核评估工作纳入乡镇目标考核内容。
3、乡镇负责村级计生管理员的绩效考核,实行季度考评,年终总评的管理办法。乡镇每季度对村级人口计生管理员工作进行一次评估,年终将每季度评估情况进行汇总,按照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等四个档次综合评定出每个管理员业绩的等次,并将每次的评定情况报县人口计生委备案。年终综合考核优秀的,多发一个工资进行奖励;连续两年考核优秀的,增发二个月工资;连续五年考核优秀的,乡镇政府为其办理养老保险,解决其衙顾之忧。年终综合考核较差的,实行戒勉谈话,给予红色警告,连续两年被评为较差的,解除聘用;
4、在计划生育工作年终表先中,每年表彰10名村级计生管理员标兵,村级计生管理员标兵列席所在乡镇政府关于计划生育重大决策方面的会议。
(五)落实分流辞退制度
1、对超过聘用年龄予一定的生活补贴,聘用5年以上的,按原来工资标准,发放6个月工资的生活补助费,聘用10年以上的,发放一年工资补助费,并通过一定程序安排在村“两委”或计生协任职;
2对解聘的村级计生管理员,乡镇要提出解聘意见,上报县人口计生委备案;
3、对主动辞职的村级计生管理员,本人须写申请,村委会讨论通过,乡镇签署意见,报县人口计生委备案;
4、制定七条解聘辞退意见:一是工作责任心不强,边续丙年综合评定落后的;二是本人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三是提供虚假计划生育工作信息的;四是计划生育台帐管理混乱的;五是连续两年未参加或完成教育培训内容的;六是利用职权包庇子女、亲属政策个生育的;七是有贪污、受贿等违法违纪行为的。
五、保障措施
1、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村级计生管理员正规化建设工作,切实加强此项工作的领导我镇成立了由计生、人事、财政、纪检等部门计要领导参加的村级计生管理员正规化建设领导小组,认真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做到思想到位、工作到位、责任到位;
2、村级管理员正规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县、乡、村三级密切配合,共同努力,把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新学期已经开始,各项工作已安排就绪,特别是财务工作,义保经费的使用应引起各位领导和各位职工的高度重视。现就2011年义保经费的管理与使用提出如下意见:
一、领导重视,职责明确
孙疃中心学校在过去的几年,高度重视义务教育经费改革工作。将义保经费改革作为大事、要事,放在学校突出位置。要切实加强领导,成立了领导小组、民主理财小组,并在本内,要有领导小组,民主理财小组的活动计划和记录。各校校长是第一责任人,亲自过问,亲自抓,总负责,分管同志具体抓,分工到位,责任明确,层层抓落实,中心学校领导小组制定并下发义保经费使用方案,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在义保经费使用中出现的新问题,充分发挥工会、职代会的作用。定期对义保经费管理进行监督检查,为少花钱多办事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二、强化义保经费的管理,实行收费公示制度
2011年,各学校要认真贯彻财政、教育主管部门义保经费使用的范围、规定和新政策精神,全面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免费为学生提供教科书,对家庭贫困的住宿生给予生活补助,给在校孤儿发放生活补贴。为把政策落实到位,各校要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广播、宣传栏、黑板报等形式宣传义保经费使用政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这个新机制,这项惠民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在新的里要积极推进校务公开,严格实行收费公示制度,开学初要写出收费工作总结和收费自查报告。
三、加强财务管理,合理用好资金
为加强财务管理,规范财务程序,严明财务纪律,实行财务公开制度,合理用好资金和经费,各校制订《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监督制度》、《物品登记和管理办法》,要账据相符,账物相符,及时登记固定资产账目,要强化支出范围和标准,建立物品管理程序,严格财务审批制度,开支票据手续齐全、规范。
在新的一年里,各校要严格按照《安徽省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暂行办法》,进行操作,上级下拨的经费主要用于教育业务与管理,教育培训、实验实习,文体活动、教学资源,印刷、水电、取暖、交通差旅、邮电、仪器设备,图书资料、教学软件等购置,房屋建筑物及食品设备的日常维修等,学校的培训经费应等于或大于经费5%。
四、加强资产管理,建立物品登记台账
各校要在新的一年里,加强对固定资产台账的账务管理,建立固定资产和物品购置登记台账,对购进的物品要及时进行登记,要报废的固定资产及时报批核销。对固定资产、物品每年都要清查一次,做到账账相符,账据相符。
五、加强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1. 加强学习培训, 提高防疫员政治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
村级动物防疫员承担着对所在行政区域内畜禽规模养殖场防疫工作的督查指导和对畜禽散养户的免疫注射等工作职责, 工作任务重, 责任大, 相对各项待遇不高, 要求防疫员必须具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 富有奉献精神和一定的业务技能水平, 才足够胜任此项工作。我们要采取把专家“请进来”和让防疫员“走出去”、举办专题培训、业务技能比赛、专题学习讨论等多种形式加强对村级动物防疫员的思想教育和技能训练, 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光荣感和使命感, 学政治、学法律、学技术, 熟悉国家相关政策法律法规, 熟知疫病传播知识, 熟练疫苗注射操作技能, 做到正确领会工作意图, 认真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及时掌握基层第一线疫病流行动态, 为动物防疫可追溯体系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第一手材料。
2. 出台优惠政策, 鼓励防疫员兴办畜牧经济实体
根据防疫员的工作性质, 在选择村级防疫员人选时, 严格按照思想觉悟高、年富力强、接受新知识能力强等标准, 在村委会、支委会两委成员、乡村兽医和从事畜牧兽医行业相关生产经营的人员中选取。村级防疫员工资待遇, 财政补助50~100元/月。根据防疫员的工作量, 财政补助标准远不适应工作需要, 要确保防疫员队伍稳定, 政府要出台优惠政策, 在土地、税收、信贷、项目申报等方面予以支持, 鼓励防疫员积极兴办畜牧兽医相关行业经济实体, 包括规模养殖场、饲料兽药生产经营、专业合作社等发展模式, 在专业部门的指导下, 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 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通过防疫员的创业经历, 感受政策支持、资金扶持、政府关怀, 激发热爱本职岗位的极大热忱, 形成干一行, 爱一行, 精一行的良好工作氛围。
3. 采取多种形式, 提高动物防疫工作的效率
村级防疫员每年最大的工作量是春秋两季的集中免疫。目前, 小规模、大群体的养殖方式在广大地区依然存在, 由于交通、电力等条件制约, 防疫工作应因地制宜, 在基层防疫实践中有许多好的作法和经验值得借鉴。比如在地域广阔养殖分散的山区安泽县, 全县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采取了“十户联防”的工作机制, 每十户选一名户长, 负责畜禽防疫工作, 村级防疫员与户长联系疫苗、消毒剂发放事宜, 由户长负责完成免疫注射工作, 十户责任实行联保, 风险责任同担。在平川区的洪洞县, 针对交通便利, 散养户较少等特点, 由3~5名村级防疫员组成一个小组, 相互协作完成免疫注射任务。曲沃县、霍州市对规模养殖大户实行免疫申报制, 规模养殖场每月向防疫员申报生产计划, 由防疫员统一进行核实后再上报乡 (镇) 和县畜牧局, 规模养殖场定期到县级动物防疫部门领取国家强制免疫疫苗。这样有效地防止了基层因断电、长途运输等因素, 引起疫苗失效、效价降低等问题, 避免造成免疫失败。诸如此类工作方法, 在实践中应加强推广应用。
4. 加强法律宣传, 强化动物养殖户和村级动物防疫员的责任意识
依照《动物防疫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畜牧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 村级防疫员要明确岗位防疫和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责任, 要尽职尽责, 对辖区内的各类畜禽养殖数量、规模、饲料、兽药使用, 都要登记造册, 建立档案, 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时, 要开展执法信息报送工作, 兼任畜牧兽医综合执法信息员, 对不佩戴耳标、不进行产地检疫出售畜禽、使用违禁药品等行为, 要及时发现, 予以上报。把各类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村级防疫员在明确自己职责的前提下, 同时还要宣传养殖场 (户) 的防疫主体责任, 强化第一责任人意识, 养殖场户要依法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不能一发生疫情就找政府补偿, 而不从自身找原因, 要增强法制观念, 服从政府和专业部门的监督管理, 要学习专业技术知识, 认真执行免疫程序和技术操作规范, 极大地保障畜禽机体健康, 为取得养殖经济效益奠定坚实的基础。
5. 建立考核机制, 提高村级动物防疫员工作主动性
推行岗位责任制, 签订责任书, 明确区域界限、岗位职责、权利义务, 制定奖惩指标, 每月和每季度对完成任务情况进行评比排队, 年终进行考核, 对表现突出的进行荣誉表彰和物质奖励。对出现重大责任事故的要依照各自职责追究相关责任, 不断增强村级防疫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是多数村集体经济薄弱,收入渠道单一,尽管目前村级经费保障水平比税改期有明显提高,但与其所承担工作的经费需求相比,收入仍然比较紧张,压力普遍较大。据调查,2011年25个村级集体组织经济及其他收入村平仅2万元,其中有的村就是转移支付补助和附加,有的甚至是无集体财产、无集体资源、无集体企业、无集体收入的“四无”村和“空壳”村。在这种情况下,除了上级下达固定的转移支付补助和附加外,村里无其它收入,导致村级组织运转比较困难。
二是财力与事权不匹配,村级承担事务过多。在农村税费改革后,省财政虽然以两税附加补助形式替代了税改前用于村级的提留款,但是上级转移支付补助是一个相对比较固定的数字,没有建立相应的增长机制。而村级承担的事务越来越多,诸如党建、民生、低保、医保、综治维稳、计划生育、征地拆迁、防汛抗旱、公益事业等大量社会事务性工作,有的还有硬性标准。村级为了完成任务,花钱费米,达标迎检,繁重的村级社会事务使有限的村级财力显得襟见肘。
三是公益事业建设压大,“一事一议”难落实。普遍反映目前除了类似修路、建桥、文化体育场所等之类的事还能通过“一事一议”筹资财政奖补资金落实外,其他大型水利建设如水库维修、渠道疏通等工程不能用“一事一议”筹资财政资补资金来完成。因“一事一议”筹资,财政奖补资金是有限度的,加之一些水利工程只能靠机械作业来完成。我镇24个行政村2011年于防洪、抗旱、水利冬修支出就达60余万元,村平2.5万元。
四是村级债力压力大,旧欠新债难消化。村级老的债权债务权责不对,按规定村民原欠行政村的债权无法清收,而村级债务则要偿还,包括各种旧欠,税改后村级收入得到规范,经费来源比较单一,债务难以消化;近年来村级公益事业发展迅速,在一些地方村级建设性债务有上升趋势。如我镇的一个行政村去年修了4.5公里的通组公路,总投资14多万元,除上级补助6万元外,本村成功人士捐资6万元,还有2万元至今无着落。
五是集镇社区一些事务未纳入财政转移支付补助范围。社区由于不在农村税费改革范围,因此没有税改转移支付补助。但社区组织除承担一般行政村相同的事务外,还承担了更重的社区维稳、卫生防疫、社会保障等工作,理应安排工作经费。
解决的办法
一是进一步落实、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确保村级财力与事权对等。《村民自治法》明确规定村委会是自治组织,当前没有完全落实好村民自治制度是目前村级组织经费保障出现一系列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有关部门在安排相关工作时,必须充分尊重村委会的自治权,严格按照其属自治组织而非“下级政府”来对待;必须坚持“谁下派任务、谁出钱”,凡是村民委员会自治要求之外的事务都应有经费保障,严格制止随意给村委会派工作、下任务、定标准。与此同时,有关部门要结合村级相关工作实际,加大对村委会转移支付力度,使村委会的工作义务与权利对等、财力与事权匹配。
二是奖励和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增强村级组织自我发展和自我保障能力。目前不沙农村集体经济薄弱,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来源单一,单靠转移支付资金很难维持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因此,要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增强村级组织的自身“造血功能”,推动农村经济健康发展,提高村级组织执政能力。建议:第一,从新农村建设资金中安排适当比例资金,用于支持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因地制宜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第二,制定扶持政策,优化集体经济发展环境;第三,鼓励有条件的村及集镇社区利用店面、工商用房等集体固定资产,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第四,盘活村集体资产、资源增加村集体收入。
三是进一步完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机制,推进村民自治、村务公开等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在坚持“村民自愿,民主决策,量力而行,上限控制”的原则基础上,充分发挥“一事一议”在农田水利建设、村级道路修建、改水改厠等集体公益事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同时,针对目前“一事一议”存在的“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的问题,有关部门要切实负起推动责任,落实奖补政策,对不符合目前农村实际的内容进行修改,积极推进利村利民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是加大村级转移支付力度,建立与支出需求及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的村级补助增长机制。转移支付补助固定化,则是导致目前村级经费紧张的另一原因。为此,建议上级财政部门对村级转移支付资金逐年递增。今后,各地要在确保村干部基本报酬的基础上,按照上年度农村农动力平均收入增幅给予递增,并列入年度预算,建立科学合理的补助增长机制。
五是进一步规范村级财务收支管理,全面推行“村账乡代理”管理方式,加强财务监督。建议从现在起,要全面推行“村账乡代理”,切实规范村级财务管理机制。要制定《村级财务管理办法》,合理界定村组收支范围、项目、标准,完善村级财务建账、记账、报账制度。同时,要加强对村级财务人员业务培训,提高财务人员专业水平,逐步推行村级财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要切实规范村级会务费管理,加强对村级会务费的监督检查,将会务费列入村务公开项目,接受群众监督,全面规范财务收支,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强化村级经费管理的意见】推荐阅读:
村级经费使用情况报告12-04
强化高校学籍档案的网络化管理07-16
村级应急管理机制12-19
强化药房管理07-19
强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若干建议09-19
村级财务管理讲话01-03
强化管理抓基础11-02
强化管理 落实措施11-20
强化计划过程管理12-04
免费村级财务管理制度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