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预警管理办法

2024-07-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资金预警管理办法

资金预警管理办法 篇1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提高资金业务风险预警和突发事件的处臵能力,预防和减少资金业务风险的发生及风险造成的损失,保证资金的安全、高效运作,根据•***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突发事件应急处臵预案‣、•***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资金营运业务管理办法‣以及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工作原则:

(一)坚持以“风险预警、实时监测、报告及时、依法合规、审慎稳妥”的原则处臵资金业务风险预警,避免或减少损失,把负面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二)按照统一指挥、部门联动的原则组织实施,各部门应统一认识,按照自身的职责各司其职,服从指挥,坚守岗位。

(三)正确识别资金风险,根据不同风险类型采取不同的处臵措施,严格处臵程序,措施得力,方法得当,依法、快速、高效、稳妥地处臵风险和突发事件。

(四)注意保密,控制舆论和事态发展,防止资金风险蔓延的发生。

(五)以明确责任、信息共享、维护稳定的原则依规依法做好处臵工作。第三条

本办法风险预警的范围:

(一)因信用风险,已经或可能致使我社遭受资金损失,包括以下情况:

1、因交易对手或投资对象的经营状况恶化等原因,对我社债权已经或可能造成损失;

2、因交易对手违约已经或可能导致我社遭受资金损失。

(二)因流动性风险,使我社遭受资金损失,包括以下情况:

1、因市场资金紧张、融入资金渠道不畅或遭遇非计划内的大额资金流动等原因,已经或可能致使我社出现流动性风险;

2、因交易对手资金未能及时达账,已经或可能使我社产生流动性风险。

(三)因操作风险,已经或可能造成我社的资金损失,包括以下情况:

1、因失误导致资金划拨出错造成的损失,包括错入他人账户无法追回的资金损失;

2、因资金清算渠道不畅或人为失误等原因致使资金未能及时划付或债券未能按时交割,已经或可能造成我社的违约损失。

(四)因市场风险,已经或可能造成我社资金损失。

(五)因法律风险,已经或可能造成我社资金损失。

(六)因政策风险,已经或可能造成我社资金损失。

第二章 组织设置及职责 第四条 设臵“资金业务风险预警及应急处臵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组长由联社理事长担任,领导小组成员由联社经营班子成员及计划资金财务部、会计结算部、科技信息部、行政管理部、合规与风险管理部的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计划资金财务部,主任由计划资金财务部总经理兼任。

第五条 计划资金财务部负责资金业务风险预警及应急处臵的统筹工作。主要职责是根据业务的发展和管理需要,修订、完善资金业务风险预警及应急处臵制度。

第六条 联社资金业务风险预警及应急处臵组织机构主要职责:

(一)领导小组职责。

1、决定启动、终止资金业务风险预警及应急处臵方案。

2、统一领导和指挥应急处臵工作,并协调辖内相关部门共同开展应急处臵工作。

3、决定风险预警应急处臵措施和信息披露的相关事项。

4、负责处臵工作中重要事项的决策。

(二)领导小组成员部门职责。

各成员部门在联社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负责处理各自职责范围内的相关应急工作事项,并提出相应的应急处臵建议和措施,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工作。各成员部门具体职责如下:

1、计划资金财务部:负责资金、债券和票据等交易的联系和交割,确保资金、债券和票据融入、融出渠道的畅通。在应急处 臵过程中,计划资金财务部要发挥在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和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成员身份优势,加强纵向和横向联系,在市场上寻找信誉高、口碑好、经营状况良好的交易对手,保证资金畅通。

2、会计结算部:负责资金及时、准确清算。在应急处臵过程中,会计结算部要确保清算系统的正常运行、准确清算,正确执行资金的融出、融入指令,保证资金安全。

3、科技信息部:负责技术保障。在应急处臵过程中,科技信息部要确保联社计算机设备及网络系统有足够的软硬件技术支持,有关信息数据必须做好备份。对要害岗位的人员,至少应配臵两名替换,确保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因人员的缺岗而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

4、行政管理部:在应急处臵过程中,主要负责紧急信息的发布、联社发文、文件归档,确保领导小组成员部门之间信息能及时传递,协助计划资金财务部做好信息披露工作。

5、合规与风险管理部:在应急处臵过程中,主要负责法律法规的审核及咨询,协助资金业务风险预警及应急处臵领导小组解决法律法规相关方面等问题。

(三)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

1、负责资金业务风险处臵预案的拟定、修改和报送工作。

2、接收、处理、上报、通报有关信息资料。

3、负责资金业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建立和维护,预警指标的设定和调整。

4、收集、保管有关档案资料。

5、协助领导小组,组织协调领导小组成员及部门做好资金业务风险预警及应急处臵工作。

第三章 预防和预警机制

第七条 预防预警制度和系统建设

计划资金财务部应对资金业务存在的隐患和暴露的安全问题,建立相应的预防预警标准,设臵风险预警线,做好风险模型的预警压力测试。根据非现场监测、现场检查及其他渠道所获信息及时对资金业务风险状况做出判断,有效预防突发事件发生。

第八条 预警信息处理

计划财务部要加强对信息的收集、汇总和分析,注重对影响资金业务风险的跟踪研究,根据判断即将发生的风险预警事件及时上报主管领导。同时加强与交易成员的信息沟通,听取有关建议和意见,改进预防预警措施。

第九条 风险预警压力测试

根据•中国银监会印发†商业银行压力测试指引‡的通知‣(银监发„2007‟91号)中关于“金融机构可以依据本行业发展、风险状况和某项压力测试具体内容的程度,确定不同的测试方法”的要求,结合我社实际情况,将压力测试分为敏感性测试和情景 测试。敏感性测试旨在测量单位单个重要风险因素或少数几项关系密切的因素由于假设变动对信用社风险暴露和信用社承受风险能力的影响。情景测试是假设分析多个风险因素同时发生变化以及某些极端不利事件发生对信用社风险暴露和信用社承受风险能力的影响。压力测试中通常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等方面的内容。

第四章 资金业务风险的等级界定

第十条 根据业务的性质和影响程度,资金业务风险预警等级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

(一)一级资金业务风险预警包括:

1、交易对手或投资对象依法宣告破产、关闭、解散,并终止法人资格;或虽未依法宣告破产、关闭、解散,但已完全停止经营活动,并被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注销、吊销营业执照,终止法人资格,对我社债权已经或可能造成重大资金损失;

2、交易对手或投资对象财务状况恶化,或资金来源不稳定,对我社债权已经或可能造成重大资金损失;

3、交易对手或投资对象发生重大违规事件等原因,可能对我社债权造成资金损失;

4、交易对手违约已经或可能导致我社的资金损失;

5、因交易员的道德风险,出现恶意买空或卖空行为,经与交易对手协商,无法通过撤销交易弥补,已经或可能对我社造成重 大的资金损失及信誉风险。

(二)二级资金业务风险预警包括:

1、融资或投资业务逾期未能收回本息;

2、因市场资金紧张、融入资金渠道不畅或遭遇非计划内的大额资金流动等原因,致使我社出现短期流动性风险,影响到我社的正常支付或资金运用;

3、因质押券不足、融入资金未能及时达账或遭遇当日非计划内的大额资金流动等原因,致使我社当日头寸不足造成流动性风险;

4、因资金划拨出错致使我社遭受资金损失;

5、因交易员非恶意性质的操作风险,造成我社买空或卖空的行为,经与交易对手协商,可以通过撤销交易弥补,但需承担一定的违约损失;

6、因市场风险,使我社交易类债券资产面临较大程度的潜在浮亏,且潜在浮亏额达到债券资产总额的3%或以上;

7、因法律风险、政策风险,已经或可能对我社造成资金损失。

(三)三级资金业务风险预警包括:

1、因交易系统、簿记系统、清算系统未能正常运作或其他人为失误,造成交易无法正常进行、债券无法正常交割、资金无法正常清算,从而导致违约事件的发生;

2、因政策法规的变动,导致已经签订的合同或已达成的交易可能与新的政策法规有冲突,而需与对手协商变更合同或交易事 项的情况。

第五章 报告程序及应急处置

第十一条 一级资金业务风险预警报告程序及应急处臵。

(一)资金业务风险预警及应急处臵领导小组办公室立即将事件的具体情况直接上报领导小组;

(二)联社经营班子研制处臵措施方案;

(三)成员部门研制解决资金流动性缺口的弥补方案;

(四)向监管部门、省联社及资金市场管理机构汇报情况;

(五)及时做好相应的信息披露的工作。

第十二条 二级资金业务风险报告程序及应急处臵。

(一)资金业务风险预警及应急处臵领导小组办公室立即将事件的具体情况向领导小组主管资金业务领导汇报;

(二)资金业务风险预警及应急处臵领导小组办公室确定应急处臵措施方案,供选方案如下:

1、出售流动性高的债券、票据等回笼资金;

2、分散性地寻找尽可能多的资金融入渠道;

3、向省内资金充裕的农信社融入资金。

(三)应急处臵措施方案经领导小组组长批准后,由资金业务风险预警及应急处臵领导小组办公室实施执行。

第十三条 三级资金业务风险报告程序及应急处臵。

(一)资金业务风险预警及应急处臵领导小组办公室将事件的 具体情况向领导小组主管资金业务领导汇报,批准后由计划资金财务部总经理负责处理。

(二)资金业务风险预警及应急处臵领导小组办公室确定应急处臵措施方案,供选方案如下:

1、属买空或卖空性质的操作风险,根据风险程度和实际情况,可分别或同时采用如下方案:

(1)与对手方协商,通过撤销原交易或换券的方式解除风险;(2)尽量通过反向操作将损失减少至最低限度;(3)通过融券的方式先解燃眉之急。

2、属交易系统/簿记系统/清算系统无法正常运作引起的操作风险,采用如下应急方案:

(1)属非清算系统的,通过应急交易方式或协议方式达成交易;

(2)属清算系统的,寻求其他清算渠道;确认资金无法汇出的情况下,立即通知交易对手撤销交易或更改清算日期,对不能撤销或更改的交易,与对手方协商补偿措施,尽量将损失降至最小。

(三)应急处臵措施方案经领导小组组长批准后,由资金业务风险预警及应急处臵领导小组办公室实施执行。

第六章 后期处置

第十四条

总结评价

(一)资金业务风险预警应急处臵结束后,由领导小组组长组织相关人员对事件成因、处臵结果等进行全面剖析,检讨风险识别及应急处臵的方法、程序,提出整改意见或建议,限期改进。

(二)资金业务风险预警及应急处臵领导小组办公室应针对当次资金业务风险事件进行总结与评估,形成书面报告上报领导小组,并根据领导小组的整改意见进行改进,完善管理措施、评级体系和风险预警机制,进一步提高资金业务风险预警意识,提高应急处臵水平。

第十五条

责任认定与问责

对发生资金业务风险事件上报缓慢、隐瞒不报的,追究相关部门主要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第十六条 奖励与表彰

在资金业务风险预警应急处臵过程中,对阻止事件进一步扩大化,有效地降低事件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成功地追回资金或最大限度地减少资金损失的有功人员,给予适当奖励与表彰。

第七章 附 则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负责制定、解释和修改。

资金预警管理办法 篇2

关键词:营运资金管理,财务风险,财务预警

营运资金管理过程中的财务预警尤为重要。对企业将预警系统运用到营运资金管理这一课题进行研讨, 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营运资金管理分为四个过程:筹集资金的过程、将筹得及自有资金投入生产的过程、成品资金转变为结算资金的过程和结算资金收回的过程。

最后对每个过程进行财务预警分析, 最终构建成整个营运资金管理过程中的财务预警系统, 并对营运资金管理中的问题提出一些对策。

本文得出结论:对营运资金管理过程进行财务预警具有可行性, 预警系统有助于对营运资金进行管理。

一、研究意义

在企业资金管理中, 营运资金管理是重中之重。这是因为营运资金是企业日常流动性最大、变化最快和周转性最强的资金。现今, 我国许多企业面临着营运资金管理不当的问题。作为社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营运资金紧缺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企业危机发展过程如图1所示:

如果将财务预警系统运用到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中, 企业的损失将会被减少或者不会引发财务危机。

财务预警的关键是在危机发生前发出警报, 这样企业能够为即将到来的危机提前做准备, 避免损失。现代财务预警需要采用一些科学的分析方法和理论, 从而增加预警的准确性。

二、营运资金管理的目标

营运资金的管理目标除了通常的保持获利能力和短期偿付能力外, 还有一些目标也值得企业去考虑。

(一) 确保足够的资金满足下期生产计划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 在每个周期结束时都要为下一个周期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这些准备工作中, 确保下一周期的资金充足至关重要。一般来看, 判断资金是否充足需要分析下一期的生产计划。下一期的生产预算由财务人员编制完成, 预算的资金需求包括下一期的原料成本、机器设备的能源采购、劳动力的成本支付、以及销售过程的费用支付等等。当发现现有资金不足以供应下期生产经营活动时, 企业管理者需要及时筹集资金, 可以通过短期借款也可以使短期有价证券变现等等。

(二) 投入生产的自有资金和筹得资金结构需要得当

自有资金是企业的内部资产, 是使用成本较小的资金来源。使用筹得的外部资金, 企业需要支付利息等使用成本, 影响企业短期获利能力。企业不能过度依赖外部资金, 因为这意味着高负债经营, 风险较大。企业也不能过多使用自有资金, 因为保守的经营战略使得企业的长远发展受到影响。因此, 恰当的资金使用比例尤为重要。很多企业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资金回收很快, 存货周转率高, 且应收账款额度较小, 这样可以拥有充足的自有资金。但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日益庞大, 自有资金远不足以满足投资需要。

因此, 企业应该需要未雨绸缪, 结合现金流量预算及下期生产计划, 及早做好融资规划, 确保资金充足, 保证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

三、营运资金管理中的财务预警

本文将从营运资金的简要流程来建立营运资金管理财务预警系统, 这些流程分别是:筹集营运资金过程、筹得及自有资金转变为商品资金及部分资本性建设等其他资金过程、结算资金过程、应收账款回收过程。营运资金主要的流程如图2所示:

(一) 筹集营运资金过程中的财务预警分析

对于第一个流程, 所有涉及到负债用于营运的企业应该注意。

为了扩大生产规模或者因为自有资金欠缺, 很多企业采用负债方式来维持经营以加快企业发展。这些企业, 一旦经营状况发生恶化, 或者企业营运资金管理不当, 都会使企业面临无法偿还到期债务的风险。因此企业迫切需要预警系统的帮助来判定自身是否处于无力偿债的境地。在此, 可以选取两个指标来进行预警:指标一, 债务偿还本息偿付比率;指标二, 负债经营的实际收益与原先预测的收益之比率。指标三, 资产负债率。

(1) 设X=债务偿还本息偿付比率,

X=息税前利润/ (利息费用+债务本金/ (1-所得税率) ) 。可见, 该指标越高, 企业经营的安全性越高, 反之安全性越低。根据经验数据, 把指标值分为四个区域。

A区:X>1.50, 安全区域

B区:1.25<X≤1.50, 轻度预警区域

C区:1.10<X≤1.25, 中度预警区域

D区:1.00<X≤1.10, 重度预警区域

当X=1时, 说明企业负债经营的获利只能支付利息, 企业无利可图。

当X<1时, 说明企业负债经营的获利已经不足以支付利息, 企业需要拿出自有资金偿还利息。

(2) 设Y=负债经营的实际收益/估计收益, 可见, 该指标越高,

企业经营的安全性越高, 反之安全性越低。根据经验数据, 把指标值分为四个区域。

A区:Y>1.30, 安全区域

B区:1.10<Y≤1.30, 轻度预警区域

C区:0.90<Y≤1.10, 中度预警区域

D区:Y≤0.90, 重度预警区域

通过该指标进行预警时需要注意的是, 负债经营实际收益即使再高也不代表企业到期一定能够偿还债务。因为, 实际收益的构成可能是应收账款的膨胀。

(3) 设Z=资产负债率, 该指标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过高会给企业带来偿债风险, 过低则无法充分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 抑制企业的长远发展。一般认为资产负债率普遍超过80%, 是风险陡增的阶段。

根据经验数据, 合理区域的资产负债率应在50%上下, 因此把指标值分为三个区域。

A区:Z>80%, 危险区域

B区:50%<Z≤80%, 合理区域

C区:Z≤50%, 经营保守区域

(二) 筹得及自有资金转变为支出流程的财务预警分析

在第二个过程中, 企业需要将资金 (包括企业依靠本身信用形成的应付账款) 投入到原料支付, 此外还要支付职工工资等一些费用, 资金需求总额=原料成本+工程支付+人工成本+燃料动力+还贷+资产零购+其他非计划内费用, 其中非计划内费用支付的优先级别最低。首先分析各支付项目的优先级别, 如表1:

假设资金需求为Z=Q1+Q2+Q3+Q4+Q5+Q6+Q7, 可用资金Y=C1+C2-C3

其中C1代表自有资金, C2代表贷款余额, C3代表已到期的应付账款。

当Y大于Z时, 表示现有资金可以满足下一季度的支付计划;

当Y小于Z时, 表示现有资金不足以支付下一季度的支付计划, 预警系统发出警告, 此时的应对措施为:在合理资产负债率内向银行借款, 按优先级别支付并在不影响自身信用的情况下形成应付账款。

(三) 应收账款回收过程中的财务预警分析

在最后一个过程中, 每个赊销产品的企业都会面临应收账款无法收回或者延期收回的风险。因此, 该过程的预警对象不再属于企业内部的范畴, 而应该将预警对象转移至外部即企业客户。

建立这个预警系统需要用到可获取的其他企业对外公布的资料, 比如财务报表, 证监会发布的公告等。本文考虑通过多变量模型, 选取适当指标来判定被评测企业客户是否遭遇财务危机, 然后据此判定企业回收应收账款的风险预警。一般情况下, 客户发生经营困难的表现主要有:销售收入连续下降, 用电量下降, 应付账款明显增加等。

例如, 当客户拖欠电费时, 可以选取客户的用电量作为预警变量, 若客户用电量连续几个月下滑且幅度较高或本期用电量与上年同期用电量相比降幅较高时, 可以认为该客户经营情况不佳, 此时应采取适当措施催缴应收款项, 防止发生呆账。

四、结论与展望

本文在营运资金管理过程中建立了财务预警系统, 这个系统有助于营运资金管理的进行, 能够及时发现问题, 并及时采取解决措施。

营运资金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方面之一, 它是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正常进行的前提, 也是企业长期财务目标实现的基础。将财务预警理论融入到营运资金管理中是必不可少的, 每个企业都需要重视预警系统的构建和管理。只有不断地强化营运资金管理和完善财务预警系统, 企业的生产经营才能高效和安全地进行。值得说明的是, 每个企业都无法避免营运资金管理中的风险和问题, 但是营运资金管理是一个不断完善和改进的过程。经营不善、销售不畅、产品积压、资金短缺, 这是我国企业进行营运资本管理所面临的内部环境。预警系统的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会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有更大帮助。

参考文献

企业财务资金预警管控策略 篇3

当前,经济社会在飞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特别是近几年来,大量企业快速的盲目扩张,如果不能保证资金的正常运转,则会给企业带来很多麻烦和担忧,企业的财务资金的风险管控问题也将会频频出现。因此,也只有采用有效的财务资金管理方法, 关注企业资金管理过程中的各项风险与控制, 保持日常资金的顺畅流通,一旦在资金运转上出现问题,就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只有降低企业日常经营中出现财务风险的概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强化应收账款风险管控

应收账款直接影响到企业日常营运资金的周转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企业的资金活动与生产经营过程密不可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顺利开展,总是依赖于必要的资金支持。同时,财务应收账款作为企业的资金管理一项重要内容,则直接影响到企业营运资金的周转和经济效益。因此,我们要做好基础记录,了解用户的付款及时程度,基础记录工作包括企业各类信息、开展的信用必要条件,用户承诺的付款周期,以及用户的信用等级变化等。因此,我们就必须要明确各类业务流程,确认好风险控制关键点及关键思路,关键承训、人员等,以便提高内控控制的使用效率。

确定合理的收账程序。首先,企业要不断积极开展应收款项的清理。在方法上不断采取相应清欠措施,突出重点和难点,明确控制目标,对基准日的存货和应收款项余额进行各类型的账龄清理。减少流动资金占用,严格控制存货和应收款项规模与增长速度。其次,制定相关应收账款清理制度。制定《应收款项催收责任制度》、《应收款项台账管理制度》等各类管理制度,在机制上形成制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资金风险,确保企业财务管理的良性发展。第三,要合理缺人催收账款的程序。包括各类传真、快递、挂号信等方式,确定合理合规的法律方式。如果部分款项回收难度的确很大的,由企业专门聘请律师,对相关欠款人提起诉讼,通过司法途径解决。

强化资金风险管控

加强内部控制管理。资金活动贯穿在所有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的始终,包括从采购、加工、存储、营销的全过程。也就意味着企业所有的各部门、员工以及以企业有任何间接或直接往来的企业,只要有往来就会有资金的活动来参与。如果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纰漏,就会影响企业间的往来及内部的严重损失。所以,强化财务风险意识。严格按企业财务管理流程办理业务,将各项财务工作制度化、流程化、标准化、精细化,进一步确保资金使用安全。资金的监督、检查与考核工作。通过财务、审计和纪检等部门对资金进行全程监督,对资金支付流程、银行账户、现金等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确保资金管理安全。

建立健全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制度是企业经营管理各项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性保障,要大力推动资金运作的合法性和规范性。该制度尤其是在企业内部管理系统中能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由此可见,该制度也是为了保障企业能够正常运转,防范各类违法活动,监督管理企业内部人员,流程,经费等重要抓手,是企业能够不断降低经营成本和管理风险的重要手段,是企业全面管理的策略。因此,我们一定要依据新形式,不断建立以防范和监督形成的联合机制,要在制度上建立以防范为主要的监控思路,在制度、方式和方法上不断创新,积极探索各项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在关键点上设计和探索以预防为主的各类违法违纪活动,关注经营风险管理制度,在程序上不断约束。积极规范各项经济业务的申请审批等活动。反馈信息的检查等一些工作上的流程。因此,企业应当根据内部控制规范等法律法规及企业自身的管理需要,完善资金管理制度,强化资金内控管理。

强化财务信息化应用

推进资金管理信息化建设,将资金预算管理与资金适时监控相结合,及时准确地反映资金运行状况和风险,可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提高资金管理的及时性。对于不少企业和监管者来说,认识到企业财务资金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已经不再是个难事,而目前摆在他们面前的问题是如何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来增强风险防范和控制能力。企业通过系统化的稽核管理,将内控制度检查与业务管理有效结合,实现管理提升为企业搭建一个安全先进稳定可靠的资金管理平台,帮助企业实现资金存量和每笔资金流向实时监控,信息化会不断助力资金财务风险管控提速。

推进财务电子信息化平台建设。随着电子商务、网络信息化的发展,各企业也开始推出电商管理平台,这对企业在营收资金管理方面也有了新的挑战。财务电子信息化平台的广泛应用,将有助于提升企业的资金流通效率及风险管控水平,信息化系统提供的智能化的各项业务数据精准、全面。同时,借助科技的力量完成大量分析总结,譬如系统可自动计量风险资产,对公司各类资产、负债进行加权成本利润分析,缺口分析、流动性分析、利率敏感性分析等等,并形成分析报告,以此为据帮助决策人进行企业风险上的判断,避免企业风险损失。从而助力企业改革的顺利实施,提升企业抵抗外部经济风险的能力。

资金预警管理办法 篇4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强化风险管理,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全行贷款质量情况,建立风险迁徙信息快速上报通道,提升风险处置的决策速度,确保风险贷款能及时、准确地识别与化解,不断优化贷款质量,促进全行信贷业务稳健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 风险预警范围

第二条 公司客户贷款风险预警制度是指通过对公司客户进行现场检查和非现场检查,发现贷款的早期风险征兆,并对预警贷款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防范、控制和化解贷款风险的工作制度。贷款风险预警包括业务风险预警和管理风险预警,其中业务风险预警含表内及表外贷款业务风险预警。

第三条 业务风险预警具体包括贷款到期前30天预计不能按时归还预警、贷款按五级分类口径拟划分为后三类不良贷款预警、贷款欠息预警、贷款企业发生重大事项预警、涉及关联企业或担保企业预警、贷款企业财务指标异常变化影响贷款安全预警等。

第四条 管理风险预警具体包括越权或变相越权发放贷款预警、违规发放贷款预警、贷款发放未落实有关前提条件和管理要求预警等。

第三章 风险预警信息

第五条 贷款风险预警信息来源

(一)通过现场检查获得信息:客户经理按间隔期要求实地进行贷后检查,对发现的问题提出预警信息;贷款检查人员对客户经理提交的贷后检查报告,经分析或对贷款企业进行实地检查后,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预警信息;上级行检查中发现问题提出预警信息等。

(二)通过非现场检查获得信息:以贷款管理系统数据为基础,进行监测分析,揭示贷款的潜在风险;根据总行或分行下发的预警、检查、整改通知,查实贷款风险。

(三)通过其他方面获得信息:通过相关媒体报道、审计报告以及其他渠道获得信息。

第四章 风险预警级别

第六条 风险预警根据风险程度,建立分级预警机制。具体划分为:轻度风险预警(黄色预警)、中度风险预警(橙色预警)和高度风险预警(红色预警)。

第七条 轻度风险预警(黄色预警)是指存在危及贷款安全各类因素,有可能出现风险贷款。

第八条 中度风险预警(橙色预警)是指存在危及贷款安全各类因素较为严重,可能出现风险贷款。

第九条 高度风险预警(红色预警)是指存在危及贷款安全各类因素严重,极可能出现风险贷款。

第五章 风险预警工作机制及流程

第十条 风险预警机制包括支行风险预警工作机制、分行风险预警工作机制和总行风险预警工作机制。

第十一条 支行风险预警工作机制与流程。包括风险预警信息的上报范围、风险预警信息的报告方式、风险预警信息的处臵。

(一)风险预警信息的上报范围

1、贷款到期前30天预计不能按时归还的业务风险预警信息:客户经理对30天后到期的贷款进行还款能力检查,认为不能收回的或不能确定按时收回,风险预警金额在100万元以下的,支行应至少在贷款到期前25天将信息按预警级别上报分行。风险预警贷款金额超过100万元(含),支行应在贷款到期前30天或发现风险2日内按预警级别上报分行。风险预警贷款金额超过500万元(含),支行应在贷款到期前30天或发现风险24小时内按预警级别上报分行。

2、贷款按五级分类口径拟划分为后三类不良贷款业务风险预警信息:支行要对关注类贷款,尤其是关注三级贷款(特别关注)做到实时监控,充分观察其迁徙变化。支行与分行每月末要逐户对下月的分类结果进行预测,预计下月将有贷款列入后三类的,支行要在月内将信息按预警级别上报分行。

3、贷款欠息业务风险预警信息:贷款发生欠息,反映企业现金流量出现明显问题,支付能力不足,危及贷款安全,支行应在发生欠息后2日内将信息按预警级别上报分行。

4、重大事项预警:贷款客户一旦发生重大变化或突发事件,一律视红色预警,在24小时内上报分行。重大事项包括:

(1)外部政策不利于贷款客户的变动;

(2)客户组织结构、股权或主要领导人发生变动;

(3)客户的担保超过所设定的担保警戒线;(4)客户财务收支能力发生重大变化;(5)客户涉及重大诉讼;

(6)客户在其他银行交叉违约的历史记录;(7)其他危及贷款安全因素。

5、集团关联企业风险预警信息:集团关联企业中有一户企业发生风险预警的,其在我行有贷款关系的关联企业,均按预警级别列入业务风险预警信息上报范围。上报时间为发现问题后的2日内。

6、企业财务指标异常变化影响贷款安全的业务风险预警信息:经间隔期检查和报表分析后,发现贷款企业财务状况、经营状况等发生重大、异常变化的,按预警级别列入企业风险预警信息上报范围。上报时间为发现问题后的2日内。(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及非财务风险预警信号见附件)

(二)风险预警信息的报告方式 上述业务风险预警和管理风险预警所涉及的贷款,不论金额大小,均须书面上报分行。

1、支行要根据业务风险和管理风险预警信息,立即组成“预警风险化解小组”,由支行行长或分管贷款的行长牵头,相关人员参与组成,积极采取措施,化解贷款风险。

2、对每一笔风险贷款所做的工作均要形成书面记录,按月书面上报动态变化情况。

第十二条 分行级预警工作机制与流程。包括风险预警信息的上报范围、风险预警信息的报告方式、风险预警信息的处臵。

(一)风险预警信息的上报范围

1、业务风险预警信息的上报范围 接到支行上报的风险预警信息后,风险预警贷款金额超过100万元(含),分行应在支行上报预警2日内按预警级别上报总行。风险预警贷款金额超过500万元(含),分行应在支行上报预警24小时内按预警级别上报总行。

2、管理风险预警信息的上报范围

(1)越权、变相越权、违规放贷预警上报:贷后检查中发现有越权、变相越权及违规放贷的,要及时将信息上报总行。此类预警上报时间为发现问题后24小时内上报总行。

(2)贷款发放后未落实有关前提条件预警上报:贷后检查发现经总行或分行审批通过的贷款业务,其贷款发放时未全部落实贷款条件或管理要求的,应作为管理风险预警信息上报总行。上报时间为发现问题后的2日内。

(二)风险预警信息的报告方式 对发生100万元(含)以上贷款客户风险预警信息,要书面上报总行。

(三)风险预警信息的处置

1、分行要根据预警信息,及时召开由相关部门参加的风险化解方案汇报会,并由支行行长向分行汇报,研究化解贷款风险的措施和处臵办法。红色预警分行主要领导要亲自参与。

2、按照确定的措施与目标,对每一笔风险贷款进行跟踪,直至收回或化解风险。

3、对支行风险化解工作进行实时跟踪,协助化解贷款风险。

第十三条 总行级预警工作机制与流程。包括风险预警信息的提示与管理。

(一)总行通过各种渠道发现风险预警信息的,按预警级别下发预警信息通知书。

(二)总行定期或不定期到各分、支行进行现场检查,对有问题的贷款按预警级别下发预警信息通知书。

(三)开展非现场检查工作,根据总行有关贷款业务制度进行核实,排查所有疑问的贷款,对有问题的贷款按预警级别下发预警信息通知书。

(四)及时将系统风险、集团关联风险、行业风险等信息下发有关行。

(五)对各行开展预警信息工作进行指导和管理

第六章 风险预警工作职责

第十四条 预警工作职责包括支行级预警工作职责、分行级预警工作职责和总行级预警工作职责。

(一)支行级预警工作职责 对于发生的预警贷款要及时采取处臵措施,由支行行长具体负责,分管副行长、客户经理负责落实相关工作。

(二)分行级预警工作职责

1、落实专人负责监测、预警。各分行对信息的分析和报送要落实专人。

2、做好预警信息的收集和报告工作。将获得的有关风险预警信息及时报告总行。对贷款风险预警工作要建立档案。

3、与支行共同协商化解风险贷款的办法和措施,及早收回贷款。

4、对发生的管理类风险预警,应及时下发整改通知,并督促整改措施的落实。

(三)总行级预警工作职责

1、做好预警信息的收集和报告工作。将获得的风险预警信息及时报告行领导及授信评审部门。

2、与分行共同协商化解风险贷款的办法和措施,努力将风险降到最低,及早收回风险贷款。

3、对发生的管理类风险预警,应及时下发整改通知,并督促整改措施的落实。

第七章 风险预警报告方式及内容

第十五条 报告方式 企业发生贷款风险预警情况后,各分行要按规定期限,以正式文件或以电子文档形式上报总行。如遇紧急事件,可先通过电话报告初步掌握的情况,再补报书面材料。

第十六条 报告内容 预警信息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企业基本状况,财务状况,现金流量情况,授信状况,关联企业在我行贷款业务情况,贷款尽职调查、尽职审查、审批及贷款发放后的资金流向等情况,贷款发生风险的原因,拟采取的措施,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等。

第八章 附则

第十七条 表外信贷业务风险预警比照上述贷款风险预警执行。

第十八条 贷款风险预警工作列入分行贷后管理工作考评范围。对因隐瞒不报、延时缓报而贻误处臵时机,造成损失或其他严重后果的,总行将从严处罚。

资金预警管理办法 篇5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药品生产环节的质量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及时发现和消除药品安全隐患,预防重大药品安全事件的发生,保障公众用药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及《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菏泽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辖区内药品生产企业开展的质量安全风险管理活动。

第三条 药品生产安全质量风险是指药品生产过程中污染、差错等导致的药品质量问题的因素发生的概率及后果的严重性,该风险始终贯穿于从研发经上市直至退市的整个药品生命周期。

第四条 药品生产质量安全风险管理是指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药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对药品生产安全质量风险进行采集、评估、控制、沟通和审核的系统的科学管理活动。

第五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辖区内药品生产企业的质量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包括:基于风险的监督检查、药品生产质量第三方风险评估、药品生产企业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和药品生产质量安全风险会商。

第二章 职责分工

第六条 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市局)负责全市药品质量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监督管理和组织实施。

各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市局区分局(以下简称县区局)围绕风险防范开展对药品生产企业的的日常监督检查,及时收集、上报质量安全风险信号,落实风险控制措施。

市局相关科室和局属事业单位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对辖区内药品生产企业开展基于风险的监督检查或质量监测,并负责质量安全风险信号的收集、上报工作,落实市局制定的风险控制措施。

第七条 市局成立药品生产质量安全风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风险管理领导小组),统一协调、领导成员单位和县区局围绕防范风险开展分析、调查、评估、反馈和排除隐患等风险管理工作,召集药品生产质量安全风险会商会议,组织开展药品生产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工作。

风险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风险管理办公室)负责药品生产质量安全风险信号的收集、核实、统计,承担药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一级风险评估工作,筹备药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二级风险评估和风险会商会议,根据风险等级提出药品生产企业信用等级建议。

第八条 市药品安全专家委员会及其秘书处负责组织药品生产 2 质量第三方风险评估,选派相关领域专家参加药品生产企业风险等级评定、药品生产质量安全风险会商。

第九条

县区局和风险管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在监管工作中发现辖区内药品生产企业发生药品安全事件或者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应立即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和市局报告。风险管理领导小组收到此类信息后应立即召开风险会商会议,根据确定的风险级别研究制定进一步的防控措施。

第三章 基于风险的监督检查

第十条 对药品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包括生产许可检查、注册现场检查、专项检查、日常监督检查和药品GMP跟踪检查。

第十一条 监督检查实施前,应当对被检查企业进行风险分析,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性,确定重点检查的高风险品种、高风险环节。

第十二条 监督检查过程中,应核实企业上次监督检查缺陷的整改情况,同时结合被检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和产品工艺特点围绕重点品种、重点环节、关键系统、高风险步骤实施现场检查。

第十三条 对现场检查发现的缺陷项目应结合其出现的频率(可能性)、严重性、可检测性,逐一进行风险评估,并按照风险等级高低依次评定为严重缺陷、主要缺陷、一般缺陷,形成监督检查报告,并要求被检查企业限期改正,不能达成共识的问题另行记 3 录。被检查企业应当根据缺陷项目的风险等级进行调查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并在规定的期限内向监督检查派出机构提交整改报告。

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严重缺陷:

(一)对使用者造成危害或存在健康风险;

(二)与药品GMP要求有严重偏离,易造成产品不合格;

(三)文件、数据、记录等不真实;

(四)存在多项主要缺陷,经综合分析表明质量管理体系中某一系统未能有效运行。

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主要缺陷:

(一)与药品GMP要求有较大偏离;

(二)不能按要求放行产品,或质量受权人不能履行其放行职责;

(三)存在多项一般缺陷,经综合分析表明质量管理体系中某一系统不完善。

不属于严重缺陷和主要缺陷,但偏离药品GMP要求的为一般缺陷。

第十四条 监督检查派出机构应当对现场检查发现的缺陷进行审核,必要时应进行现场核实;经审核缺陷项目风险等级需要调整的,应当报分管领导批准后予以调整,并通知相关被检查单位。

第十五条 对存在严重缺陷或者其他重大质量安全隐患的药品生产企业,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立即采取本办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的相应紧急控制措施,防止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四章 药品生产质量第三方风险评估

第十六条 药品生产质量第三方风险评估(以下简称第三方风险评估)是市药品安全专家委员应企业申请或者市局指定,选派相关领域专家对药品生产企业进行独立的第三方现场审查。

药品生产质量第三方风险评估形成的风险评估报告及发现的缺陷项目,不作为行政处罚或者其他行政执法的依据。

第十七条 药品生产企业申请第三方风险评估的,应向市药品安全专家委员会秘书处(以下简称秘书处)提出申请,经秘书处审核后确定为被评估企业。

信用等级被确定为C级的药品生产企业由市局直接指定为被评估企业;市局可以根据日常监管结果,选择其他药品生产企业指定为被评估企业。

第十八条

秘书处应当制定评估方案,并从市药品安全专家委员会选调不少于三名相关领域专家组成评估专家组(指定其中一人为组长),独立开展现场评估。选派评估专家实行回避制度,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人员不参加现场评估;第三方风险评估应当执行《菏泽市药品安全专家委员会工作细则》所附“菏泽市药品安全 5 专家委员会技术服务工作纪律”。

第十九条 现场评估过程中,评估专家组参照评估方案,结合被评估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现场评估检查,根据专业知识和经验独立判断并及时记录存在的缺陷,分析缺陷项目产生的根本原因并提出预防纠正措施建议,形成药品生产质量第三方风险评估报告并告知被评估企业,现场评估结束后及时将评估报告连同相关资料报秘书处备案。

第二十条 被评估企业应当参照本办法第十四条的规定对评估风险的缺陷进行整改,并向秘书处提交整改报告。

第二十一条 第三方风险评估不收取费用,但评估检查产生的的交通、食宿等费用由被评估企业承担。

第五章 药品生产企业信用等级评定

第二十二条 药品生产企业信用等级依据企业存在的风险等级进行评定,包括风险信号采集报告、风险等级确定、信用等级确定、监管措施落实四个工作步骤。

第二十三条 县区局、市局药品安全监管科室和局属事业单位按照以下分工开展风险信号采集和报告工作。

(一)市局药品安全监管科和县区局每半年末月15日前收集汇总辖区内药品生产企业半年内接受监督检查发现的缺陷问题及整改情况,报风险管理办公室。

(二)市食品药品稽查支队、药品安全监管科和县区局每半年末月15日前收集汇总半年内涉及辖区内药品生产企业的案件查处情况,报风险管理办公室。

(三)市食品药品稽查支队每季度末月15日前汇总本季度外地协查本辖区内药品生产企业生产不合格药品的核查情况,报风险管理办公室。

(四)市食品药品检验中心每季度末月15日前汇总本季度计划抽验、监督抽验发现的辖区内药品生产企业生产的不合格药品情况,报风险管理办公室。

(五)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对监测、收集到的辖区内药品生产企业产品发生的群体不良事件,应当立即组织调查形成调查分析报告,报风险管理办公室。

第二十四条风险管理办公室应当在每年末按照以下规定,根据有关单位报告的风险信号对辖区内药品生产企业进行一级风险评估,以监督检查缺陷项目、质量安全信息两个方面分别将企业风险等级从高到低评估为Ⅰ级、Ⅱ级、Ⅲ级、Ⅳ级。

监督检查缺陷项目风险评估按照GMP规定分为12个评估要素,每个评估要素的缺陷项目按照风险量化标准评估为风险分值,分别为0、1、2、3,分值越大风险越高;计算风险指数,按照风险级别评估标准评估风险等级。(见附件1)

质量安全信息风险评估将8个方面的药品质量安全信息,分为44个评估要素,对每个要素根据风险量化标准评估为风险分值,分别为0、1、2、3分,分值越大风险越高;计算风险指数,按照风险级别评估标准评估企业风险等级。(见附件2)

一级风险评估为Ⅲ级、Ⅳ级的风险等级,为该企业的最终风险等级;一级风险评估结论为Ⅰ级、Ⅱ级的,该企业最终风险等级须经二级风险评估确定。

第二十五条 对一级风险评估结论为Ⅰ级、Ⅱ级的药品生产企业,风险管理办公室应当调查、核实有关情况,撰写风险分析报告,提交风险管理领导小组全体会议进行二级风险评估,必要时邀请药品安全专家委员会相关领域专家参加评估。二级风险评估要最大限度弥补一级风险评估方式存在的程式化缺陷,确保最终评估结论科学、准确。二级风险评估确定的风险等级,为被评估企业的最终风险等级。

第二十六条 风险管理办公室依据一级、二级风险评估确定的药品生产企业风险等级,按照以下标准提出药品生产企业信用等级确定意见,报风险管理领导小组批准后在市局网站公示。

(一)AA级(优秀级)企业标准:监督检查缺陷项目风险评估、质量安全信息风险评估结论风险等级均为Ⅳ级的企业信用等级为AA级;

(二)A级(稳定级)企业标准:监督检查缺陷项目风险评估、质量安全信息风险评估结论风险等级均不高于Ⅲ级的企业信用等级为A级;

(三)B级(波动级)企业标准:监督检查缺陷项目风险评估、质量安全信息风险评估结论风险等级有一个或者以上为Ⅱ级的企业信用等级为B级;

(四)C级(失信级)企业标准:监督检查缺陷项目风险评估、质量安全信息风险评估结论风险等级有一个或者以上为Ⅰ级的企业信用等级为C级。

第二十七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根据药品生产企业的信用等级,分别采取以下风险控制、预防措施。

(一)对信用等级AA级企业不需要采取特别防控措施,予以表彰,并给予以下优惠措施:

1.企业及时提交年度质量报告的情况下,下年度减少监督检查频次50%;

2.优先办理无违法违规行为证明,加快办理备案、核查、许可、认证等行政许可事项受理、转报;

3.授予“菏泽市年度药品生产质量安全管理AA级企业”称号,并通报表彰。

(二)对信用等级A级企业采取以下措施:

1.针对发现的风险组织开展调查、处理工作; 2.针对发现的风险采取必要的措施,及时排除隐患。

(三)对信用等级B级企业采取以下措施: 1.对企业进行全面调查,查找原因,排除隐患; 2.根据调查获取的证据,对企业依法进行查处;

3.对企业法定代表人、企业负责人、质量授权人进行约谈; 4.监督检查频次较原计划增加50%;

5.对存在的安全隐患未整改到位前,不予出具无违法违规行为证明;

6.必要时列为第三方风险评估企业; 7.依法采取其它必要的措施。

(四)对信用等级C级企业采取以下措施:

1.认定不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的,按规定报请山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收回其相应生产范围《药品GMP证书》,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七十九条进行处理;

2.认定不再具备药品生产条件的,报请山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依法撤销《药品生产许可证》或相应生产范围,注销相应《药品GMP证书》;

3.责令停止生产和销售存在安全隐患的产品,已上市的责令召回;

4.组织联合调查组,对企业进行全面调查,封存证据,查明流向,排除隐患,控制风险;

5.根据调查组获取的证据,依法对企业进行处罚;

6.对企业法定代表人、企业负责人、质量授权人进行约谈; 7.必要时启动应急机制;

8.监督检查频次较原计划增加100%; 9.所在地县局派驻驻厂监督组监督整改;

10.一年内不予出具无违法违规行为证明,安全隐患未彻底排除前暂停其有关备案、生产许可、GMP认证等事项受理、转报;

11.列为第三方风险评估企业;

12.及时向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调查情况和查处结果;

13.依法采取其它必要措施。

第六章 药品生产质量安全风险会商

第二十八条 药品生产质量安全风险会商(以下简称药品生产风险会商)是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以药品生产监管工作中排查、获取的风险信息为基础,通过召开风险管理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商讨的形式,集体分析研判风险因素、确定风险程度和防控措施的过程。

第二十九条 药品生产风险会商会议由风险管理领导小组组长 11 召集,市局风险管理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全体人员参加,必要时可邀请市药品安全专家委员会相关领域专家或其他相关人员参加。

第三十条 药品生产风险会商会议采取定期召开和紧急召开两种形式,也可与药品生产企业风险等级评定会议合并进行。

(一)定期药品生产风险会商会议每半年召开一次。

(二)遇重大药品安全保障任务或有发生重大、紧急药品生产安全事件的苗头时,可随时召开药品生产风险会商会议专题研究。

第三十一条 药品生产风险会商会议的主要内容为:

(一)听取上次会议确定的风险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和安全风险变化情况的汇报;

(二)分析当前的安全风险信息;

(三)研判下一阶段安全风险点及风险程度;

(四)研究确定防控对策和措施。

第三十二条 风险管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根据工作职责分工,定期排查相关药品生产安全风险信息,分析研判风险点及其风险程度,提出防控措施建议,提交会议会商。

第三十三条 风险管理办公室负责药品生产风险会商会议筹备、组织工作,根据会议确定的意见,形成风险报告或会议纪要。

第三十四条 排查和分析研判药品安全风险信息,要以事实为依据,坚持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紧密结合监管工作实际进 12 行。

第三十五条 对药品生产风险会商确定的风险点及风险程度,除采取本办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的防控措施外,还可以采取以下防控措施:

(一)有针对性地部署开展专项整治;

(二)及时发布风险预警通报、警示信息。

第三十六条 对药品生产风险会商形成的防控措施,按以下原则落实:

(一)对市局各科室、局属事业单位和县区局的具体监管问题,由相关单位负责制定具体措施落实;

(二)对涉及多个科室的问题,确定主办科室负责,会同相关科室、单位制定具体措施落实;

(三)对涉及全局性、普遍性的重大问题提交市局风险会商会议,统一组织落实。

第三十七条 对于可能发生的风险,需要发布警示信息的,由相关科室拟定,经分管局长审定后,在市局网站或其他公共媒体对外发布。

第三十八条 各有关单位应就防控措施落实情况、风险点变化及现状等及时进行跟踪、分析和整理,报下次药品生产风险会商会议进行会商。

第七章 附 则

资金预警管理办法 篇6

一、建立国库资金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的必要性

(一) 建立国库资金风险评估与预警机制是对国库资金动态控制的内在要求

由于银行对内控体系建设的不完善, 缺乏对内控体系的评价, 这也导致我国不能准确把握内控系统的整体运行, 不能及时的修补一些漏洞, 从而导致的很多方面执行不当, 落实不到位, 尽快建立一套评价主题明确, 评价依据可靠, 评价方式科学的完整的评价系统, 更好的完善内控制度, 健全内控体系, 以保证内控系统的落实和有效地发挥它的作用。另外, 预警机制的内控建设与国库资金的风险评估是离不开的, 所以必须国库资金风险评估系统的模糊化, 单一化, 不准确化, 非动态化的缺点, 让国库资金评估系统向综合化, 系统化转变, 从模糊化向准确化转变, 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 从非动态化向动态化转变, 从而促进内控系统转变为准确化, 动态化, 定性评估化和定量分析化的完备科学的内控系统。

(二) 建立国库资金风险评估预警机制体系是内控体系的延伸

国库资金内控体系是为了央行实现履行经营国库职责的目标, 通过内控体统的各种程序, 制度和方法, 提前对国库资金进行风险预测和防范, 控制中间控制, 过程监督和错误及漏洞纠正, 就目前来看, 各省各地区的对国库资金风险评估的内控体系还是很不健全很不规范的。这表现在很多方面: (1) 在把握风险事项的处理和对风险的识别存在很多差异, 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样就很难实现对国库资金的内控进行合理、有效的、充分和及时的科学的评价; (2) 内控体系对目标的评价过于简单和形式化, 只是简单的对风险做一个评估, 而风险评估的结果篇偏于单因素性, 简单化, 缺乏风险评估工作, 不能从多因素共同影响下评估国库资金的风险, 不能够进一步实现各种复杂因素共同影响下内控目标的实现和确定不同等级的风险点, 从而使风险评估与控制没有明确的依据。

二、建立国库资金风险评估与预警机制的可行性

首先应该对国库资金的风险要有一个系统的、充分的、深刻的认识, 才能为我们对国库资金的风险进行合理的评估, 为预警机制提供可能, 国库资金的风险分为制度风险, 操作风险, 监督管理风险, 道德风险, 系统的网络风险。制度风险是我国的国库资金制度存在很多漏洞, 制度涵盖的方面不全面, 有一些人钻制度的空隙, 从造成而对国库资金的风险;操作风险是对国库资金的操作人员不能严格按照和执行有关的规章制度, 他们的一些不规范操作就会导致国库资金的各种风险;监督管理风险是由于有关的监督管理人员不能有效地运用各种手段对国家资金的风险监督和管理不到位, 具备的能力不足, 管理人员对业务的不熟悉和风险意识不强从而导致一些国库资金的风险;道德风险是国库业务人员的道德素质不高, 从而对国库资金造成不可预知的风险, 从这个方面来说, 道德风险是国库资金风险中最不能把握的一个风险, 并且可能造成巨大的损失;系统的网络风险是在网络化的不断发展下的一个新的风险, 在网络化的时代, 网络技术在全世界运行, 网络交易网上购物已经成为时尚, 所以国库资金在网络上的风险就在无形之中提高了。

三、国库资金的风险评估方法分析

对国库资金造成风险的因素有几个, 对国库资金的风险意识不足, 不能严格执行相关的制度, 制度不够健全, 监督力度不够等, 我们对国库资金风险发生的可能做过调查和分析:制度风险占10分, 操作风险占20分, 监督管理风险占15分, 道德风险占40分, 网络的系统风险占15分, 由此可见道德风险在各种风险中是最为重要的一个风险, 依据相关的分数对各种风险的厉害程度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并通过对风险进行等级划分来评价国库资金的风险, 级别分别设为A、B、C、D四级, A级风险是风险值最高的一类风险, 它的风险值在80—100分, B类风险的风险值在60—80, C和D以此类推, 风险的高低程度也依次降低, 预警从A、B、C、D分别是红色预警, 橙色预警, 蓝色预警、绿色预警, 大家都知道红色预警是最严重的, 我们经常听到的比如在天气预报中的高温红色预警, 这就代表将出现高温酷暑等, 国库资金也是如此。

四、国库资金预警机制的建立

建立各种健全的制度: (1) 建立国库资金风险研究的调研制度, 及时的发现国库资金的风险, 及时的分析统计数据以便于快速地纠正和降低风险; (2) 建立月末或季末的清算制度, 在清算的过程中对国库资金可以进行有效的监督, 及时加强对风险隐患的分析; (3) 建立国库资金风险的检查制度, 加强监督的力度, 定期的检查抽查, 充分分析可能出现的国库资金风险; (4) 建立比较敏感的预警机制, 形成比较完备的预警机制, 对风险作出准确快速地判断, 及时地报出预警信号, 以便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化解风险。

五、结语

国库资金的风险存在不确定性和随时性, 只要是产生风险, 不仅对我国的国库资金造成危害, 还会影响我国的经济, 所以必须加快我国建立国库资金的评估体系和预警机制, 才能保证我国经济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上一篇:红色演讲稿下一篇:智能小区综合网络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