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监督职能

2024-12-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人大监督职能(精选8篇)

人大监督职能 篇1

监督法对各级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权的内容、形式和程序作出了针对性、操作性较强的具体规定,明确了监督工作中各级人大常委会的具体职责,明确了公民参与的渠道。其一,明确了监督重点,即,要抓住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其二,明确了监督主要形式,即,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的专项工作报告,进行执法检查等。其三,明确了具体监督程序,使监督易于“迈开步伐”。监督法对各级人大常委会各项监督活动如何启动、由谁启动、通过何种形式实施、如何处理监督中发现的问题作出了规定。其四,明确了公民参与的渠道。监督法规定了人大常委会确定专项工作报告议题的六个途径,把人民来信来访反映集中的问题和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列入其中,避免人大常委会的监督与人民群众的要求和社会现实脱节。其五,明确了对监督工作的监督。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权是人民赋予的,其行使最终必须接受人民的监督。监督法规定,各级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职权的情况,向社会公开。这意味着,在监督工作中,无论是监督者还是被监督者,都要接受监督,以防止监“软”督“宽”。

人大监督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最高层次的监督。实施监督法可以使人大监督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作用得到更为充分的发挥,提高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整体效能,进而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实现依法治国的目标。

可以预见,监督法的实施又将提升人大常委会行使法定职权的总体水平。监督工作与立法、决定重大事项、人事任免等工作之间是一种互动关系。以立法与监督的关系为例:如果执法检查富有成效,就会有效避免“立法如林,执法如零”,还可以根据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修改完善法规、改进立法工作。反之,在立法中注意增强监督意识,剔除可能出现的部门利益因素,增强操作性,也可以为执法检查的有效开展创造条件。

要在监督工作上有所突破,推动人大整体工作,这是本届市人大常委会工作伊始就突出强调的。四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和各方面共同努力,将监督选项聚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问题、群众关注的民生问题上,不断提高监督实效。比如,我们重点围绕水环境、食品卫生、劳动者权益、居住区物业管理、农村合作医疗和社区医疗卫生工作等问题开展了执法检查。监督过程中,我们注重充分发挥各级人大代表的作用,组织代表通过明察暗访、监督听证等多种方式全面深入地开展调研。为使人大代表能充分履行好职责,我们在调研前对他们进行专门的培训,调研中邀请专家讲评,从而使监督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施行。我认为,实施监督法要围绕一个着力点,提高两个度,坚持三个原则和处理好三个关系,即:推进人大监督的各项工作和制度创新,都要围绕增强监督实效这个着力点。要大力提高监督工作的社会参与度和监督审议的透明度,自觉接受人大代表和社会的监督。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依法行使职权,坚持民主集中制这三项原则,是监督工作的大前提和总原则。同时,要进一步把握好敢

于监督和善于监督、开展监督与给予支持、增强力度与把握节奏这三对关系,这也是人大和“一府两院”在政治目标一致下的监督和支持的辩证关系。

上海社保资金案的发生给我们以深刻的警示: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至关重要。人大监督是代表国家和人民进行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只能强化,不能削弱。实施监督法在今年要突出四个重点内容,即,加强对财政资金和其他公共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加强对节能工作决定的落实情况的监督,加强对群众迫切要求解决的民生问题的监督,加强对法规配套规范性文件制定情况的监督。这就要着重审查监督法明确规定的有关预算监督的六项内容,不仅要注意监督公共财力配置是否违法,也要监督公共财力使用是否合理、管理是否有效。要推动政府实行“阳光”审计,依法公开审计结果。督促政府和有关单位认真执行社会保障资金相关管理制度,进一步探索建立和完善监督财政资金和其他公共资金使用情况等方面的具体制度,从而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更好地发挥人大监督的作用。

人大监督职能 篇2

早春三月,是全国人大开会的日子,“瞩目”的范围,如今已经超越了“万众”的范围,不少国家和地区的目光也聚焦过来。今年的人大会议,预算的公开、透明是主要议题之一,也是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这一主要施政目标的实际步骤。

我国人大对预算实施监督主要通过三层主体进行,其中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法律地位和预算监督权利最高,但由于大会并不是经常召开,各级人大和人大代表的预算监督作用空间就十分有限,而加强和完善作为常设机构的各级人大常委会和专门委员会对政府预算的监督,就成为加强预算监督的现实选择。美国前总统威尔逊曾说:开会期间的国会是对公众的展览,而国会的各个专门常设委员会才是“行动中的国会”。国外也有人将这些常委会和专门委员会称为“小型立法机关”。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不实行垂直管理体制,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的常设监督机构的设置不尽相同。全国人大设财经委和预算工作委员会,但这两个机构的职责权限一直没有提高到法律层面上,这就需要今后在法律上进一步明确预工委和财经委的职能和地位,使其能够真正起到“小型立法机关”的作用。这两个机构目前存在的共同问题是专业人员稀缺,制约了监督职能的发挥。

按照部门预算编制细化的要求,一级政府组成部门少则几十个多则上百个,各级政府的部门预算大多有几百页,而人大财经委现有委员32人,预算工作委员会也只有20多名工作人员,全国上万亿元预算资金的审查监督主要由他们进行,专业人员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全国人大预算监督的主要瓶颈。在地方上,大部分省级人大设立了专门的预算监督部门,有的称为财经委,也有的设立预算工作委员会或者预算监督室。同全国人大一样,这些监督部门人力稀缺,有的只有两三个人,“小马拉大车”,谈不上有效监督。

目前在我国常设监督对预算审查和监督的结果未做到及时告知全国人大和人民代表,据有关部门解释,是出于应对突发事件和提高监督效率的考虑,但是这样做是对公共权力的不尊重,不利于形成对监督主体的再监督。前几年北京市曾作出决定,市人大常委会起草工作报告、法规草案,确定年度工作要点和立法、开展执法检查、监督计划和预算执行,要通过书面、网络等形式征集人大代表的意见,或直接邀请人大代表参加讨论。这样做,有助于加强人大常设部门和人大代表之间的沟通,提高人大的监督能力,可惜这些经验没有在更高层次和更大范围内推广。

细化预算是立法机关进行预算监督的前提和保证,政府作为公众的代理人,有必要将每一笔预算收入和支出的依据及其来源去向和效果通过预算反映出来。在美国,联邦预算的编制不仅要求落实到内部各单位,还要求细化到各办公室或局,而且各项资金的预算安排都须说明具体的法律依据。我曾经看过2009年的香港财政预算案文本,共有七大本大16开黄色封面的“大书”,最薄的一本是《政府财政预算案拨款条例草案言辞》,共42页,而分量最足的三本预算账本达1150多页,详细到添置一张桌子、一把座椅、一分钱。预算案全文一字不落地在香港财政预算案网页可以查到,打开网页,预算案言辞、案重点、账本、历年财政预算案,甚至预算案漫画版都一应俱全。只需轻轻点击鼠标,所有的资料和数据历历在目,不怕查不着,就怕嫌麻烦。

我国长期以来在细化预算方面一直有所欠缺,许多人甚至人大代表反映“看不懂”的主要原因,就是预算编制过于粗放,这是直接导致预算监督流于形式的原因。2007年政府收支科目分类调整后,政府收支科目的设置有所改变,但预算收支科目不够具体的问题依然存在。我国预算支出科目分为“类”“、款”“、项”“、目”“、节”五级,逐级相连,预算收入有目级科目而支出没有目级科目,节级科目则完全没有体现。由此,科目设置就不能清晰地说明每一笔资金的具体用途。专项支出也未在预算科目设置中详尽体现,通常只按类列出一个预算数,使得部门预算的要求完全无法落到实处。

总之,我国预算的收支分类要进一步细化,要设置必要的目级和节级基础科目,以保证更加详细的预算信息得到反映,而解决这个大问题,还是要倚赖于全国人大开好会,把预算问题作为会议的核心议题去对待,去研讨,去决定,并且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这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真正优势和实际价值之所在。

人民代表大会,中国财政议会也!

人大监督职能 篇3

【关键词】 地方人大;地方政府;监督;公共服务职能

【基金项目】 本文系河北省委讲师团2015年度项目“强化地方人大监督,促进当地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项目编号:201597)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组成员有张玉荣、李彦峰、刘方、聂静磊等。

【作者简介】 张玉荣,中共邢台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政府治理。

【中图分类号】 D6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5)07-0006-02

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各级地方政府的财政开支开始向民生倾斜,但是仍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公共服务需求,导致社会矛盾和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要实现这个目标,仅靠政府自身的变革,动力明显不足。为此,要强化地方人大对政府行政活动的监督,从外部倒逼地方政府进行服务型政府建设。

一、地方人大监督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优势

第一,权威性。在我国的政治生活中,对政府活动有多种多样的监督,除了人大的监督之外,还有政府自身的行政监察、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审计部门的审计监督和党纪检查等等。但是从法律层面来看,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在监督体系中居最高地位,比其他形式的监督更具权威性。因为人大的监督有宪法依据,能产生一定的法律效果,它是单向行使的监督,通过宣布或撤销违法的规范性文件、罢免或撤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等途径来实施因而具有强制力。

第二,有效性。人大监督是权力对权力的监督,从制度上保证国家机器按照人民的意志和需要运转。从国家制度层面来看,人大及常委会是民意表达机关,是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力和职能。从实践层面来看,人大代表是由人民选举出来的,平时也通过走访、座谈和调查研究等形式经常联系群众,最了解群众关心的问题。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根本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那么由代表人民的人大来监督服务型政府建设是最有效果的。

第三,有序性。毛泽东同志在与著名民主人士黄炎培的谈话中强调:“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和群体性事件高发、频发,而且短期内急剧下降的可能性不大。其中有很多都与政府滥用行政权力、提供公共服务不到位有关,所以我们党提出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但由于行政权天然的自我膨胀性和不受约束性,再加上政府工作人员自我革新的惰性,单靠政府本身并不能较好地实现这一目标,那么就必须由人民来监督服务型政府的建设进程,促使政府解决好引发群众不满和社会矛盾冲突的关键问题,这既是现实的要求,也是中国特色民主的体现。但人民监督绝不等于暴民政治,要化解社会矛盾,疏解长期形成的民间积怨,汇集推进改革的积极力量,就必须通过制度性安排,让人民有序参与民主政治管理,把各种积极的政治力量纳入合法的博弈轨道。从现行体制来看,最合适的博弈轨道就是各级地方人民代表大会。

二、地方人大围绕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行使监督权

1. 明确监督的方向

宪法和法律规定,地方人大监督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也就是说,本级政府履行的工作职责范围,地方人大都有权监督,但是人大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对事事进行监督,而只能对重点问题进行监督。就完善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来看,所谓重点问题,应包括五个方面。首先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简政放权的问题;其次是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方向转变的问题;第三是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推进政府绩效管理的问题;第四是控制机构编制,减少领导职数,降低行政成本的问题;第五是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的问题。

2. 明确主要监督手段

明确了监督方向后,要使地方政府切实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积极主动地当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员,地方人大就必须把公共财政预算监督作为主要监督手段,作为强化人大监督的突破口。监督的内容包括预算的执行情况、财政税收方面重大改革方案的确定和颁布,关系到民生大局的重大建设项目的确定和拨款、行政总经费和总人数的确定等。通过人大监督促使地方政府压缩非公共性的财政支出,坚决杜绝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等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关系不大的项目支出,根据轻重缓急来安排财政资金的使用,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人民群众所必需的公共产品的生产上去。

3. 明确对不同对象的监督重点

地方人大的监督对象既包括本级政府部门的领导干部,也包括其他政府工作人员。因为这两类人员拥有的权力不同,在地方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中发挥的作用也不同,人大对他们监督的重点就不一样。地方人大对本级政府领导干部的监督包括对领导干部的任免、质询等,重点监督重大项目决策者、国家专项拨款的管理者以及行政审批部门的领导干部。人大对领导干部的监督,一是了解干部的真情实绩,为任免提供依据。二是评议,将已任命的干部置于代表的监督之下。三是述职,由新任命的或已任职的干部,向常委会报告本人的工作打算或工作情况,包括勤政、良政、廉政等。四是就事论人,人大常委会在视察或审议政府某项工作时,同时了解、审查有关干部的工作。

三、围绕公共服务职能加强地方人大自身建设

1. 加强地方人大对公共财政的预算监督建设

首先是完善相关的预算法律体系,健全的法律制度对预算监督活动起着根本性的指引保障规范作用。2014年,我国的预算法修正案四审通过,这次预算法的修订有两项重要的进步,一个是强调预算的全口径公开,另外一个就是把实际预算的决定权还给人大。但要真正落实人大对政府预算的决定权,切实实现地方人大对当地公共财政的预算监督,还需要出台一些细则,如关于保密的界定、参与式预算的具体程序、预算说明的通俗化等等。其次是充分发挥专业预算监督机构的作用,改革现行审计隶属关系,设立隶属于人大的专门的审计委员会,负责定期对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日常监督检查,及早发现执行中的问题,为人大常委会提供审查报告,人大可以依据审查报告相应调整各部门下一财政年度的预算安排。审计中发现严重问题,还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政治责任和法律责任。

2. 调整地方人大专门委员会的任期

在我国人大组织结构中,各级人大设立的专门委员会分为两类。一类是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期间设立的计划、预算审查委员会和议案审查委员会,一类是根据地方组织法规设立的,在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继续开展工作的专门委员会。为了充分发挥人大专门委员会的作用,使他们能更好地协助本级人大及常委会对政府工作进行监督,必须对它们的任期时间进行调整。在监督工作中起核心作用的计划、预算审查委员会和议案审查委员会应该成为固定的专门委员会,在人民代表大会闭会开会期间都要开展相关工作,否则,人大的监督工作就跟不上政府管理,人大难以从自身体制内找到监督政府的程序。而对于后者,地方人大则要严格控制其任期,要明确它们的设立目的和结束时间。在该专门委员会的结束日期到来之前,人大常委会要对其工作进行全面审查,以决定该机构撤消与否。

3. 建立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的长效沟通机制

要建立和完善代表联系群众的长效沟通机制,首先要组织代表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了解社情民意,为代表知情知政提供条件;其次是组织代表参加常委会和专门委员会组织的视察、执法检查和专题调研,邀请代表参加常委会开展的述职评议工作,发挥代表的监督作用;再就是建立和完善代表联系选民的量化考核机制,要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代表的实际,制定、细化联系选民、服务选民工作的考核评价体系,逐步形成具有指导、评估和督促作用的考评机制,并综合运用考评结果,作为代表提名和奖励的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 曾业松.着力破解社会管理中的难题[J].理论视野,2013,(11).

[2] 杨雪冬,赖海榕.地方的复兴:地方治理改革30年[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3] 薄贵利.准确理解和深刻认识服务型政府建设[J].行政论坛,2012,(1).

人大监督职能 篇4

一、对我市人大常委会监督职能发挥作用的现状分析历届市人大常委会都将监督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履行监督职权,不断探索和实践,积累了许多比较好的经验。特别是市十一届人大常委会以来,不断加大监督力度,创新开展监督工作的有效途径和办法,努力增强监督实效,共听取“一府两院”工作汇报81项,作出决议、决定37项,听取了52部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汇报,评议了29个政府组成部门和34名“一府两院”负责工作人员,其中包括4名副市长和1名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通过监督职权的有效行使,保障了宪法和法律、法规在我市的贯彻实施,促进了“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为推动我市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总结几年来监督工作的成功做法,主要表现在:

1、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加强对全局性工作的监督。历次常委会会议都突出以审议经济方面的议题为主,就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整体实施情况、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农业产业化、行政区划调整等重大问题,听取和审议市政府有关工作情况的汇报,适时作出相应的决议、决定。围绕市委提出的工业强市的发展战略,常委会把“十五”发展规划作为哈尔滨市的头等大事,组织人大代表在人代会上分十三个专题进行了大会审议,并作出关于“十五”计划纲要的决议。为贯彻中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决策,围绕哈尔滨市委提出的“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振兴哈尔滨”的工作主题,2004年人代会上专门听取了市政府关于老工业基地调整和改造情况的汇报,常委会组织力量开展专题考察、专项调查和专门视察,作出《关于加快哈尔滨市老工业基地振兴步伐的决议》,为确保我市在中央确定的第二批改造项目中取得领先优势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强化对省委提出的哈尔滨“加快发展,当好龙头”战略实施的监督,及时加开了一次常委会,专门讨论如何为哈尔滨加快发展发挥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能作用问题,并作出了《关于充分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职能作用,大力推进哈尔滨加快发展当好龙头的决议》,较好地发挥了人大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决策、规范、推动和保障作用。

2、围绕依法治市,加强法律监督。在执法检查方式上,坚持少而精、突出重点的原则。每年常委会都确定一项涉及全市工作大局的法律法规,由常委会主任带队,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和委员参加,组成高层次执法检查组,进行检查和视察,突出了重点,提高了检查的层面,加大了执法监督的力度。各专门委员会进行的执法检查,由相关专门委员会牵头,邀请主任会议成员、驻会委员、本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对该项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形成质量较高的检查报告,提交常委会会议审议。常委会会议后,以常委会审议意见的形式向“一府两院”提出改进执法的具体要求,执行机关在一定的时限内办理,并报告办理结果,增强了执法检查的法律效力,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常委会还抓住影响较大、久拖不决的典型案件开展个案监督,狠抓重大案件查处工作,为地方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优良的法制环境,推进了依法治市的进程。

3、围绕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加强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的监督。常委会通过调查、视察、检查,建立主任会议成员接待、处理群众上访等制度,将需要解决的共性问题、重点问题作为常委会审议、监督的重要内容。例如,人民群众通过人大代表等多种渠道向人大常委会反映,要求加快建设城市后备水源,解决城市供水不足的问题。常委会党组及时向市委汇报了这一情况,取得市委的支持,把后备水源地建设作为一件大事,组织专门力量深入调查,提出建设磨盘山水库作为城市新水源地的建议,要求市政府抓紧立项报批工作。在市人大常委会的直接督促下,政府积极落实,各项工作正在按计划进行,预计在2006年向市区供水,这将使我市长期存在的用水紧张、供水污染等矛盾逐步得到解决。建设重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防病治病、维护市民身体健康的需要。去年,常委会根据部分人大代表提出的议案,向市委报告,作出了《关于建设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决议》,并督促市政府认真落实决议要求,预计2004年年底“疾控中心”即可投入使用。

4、围绕依法行使人事任免权,加强对任命干部的任后监督。特别是评议工作近几年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从2000年开始,常委会实行“两项评议”相结合。为充分体现述职评议的公开、公正,增强透明度,以常委会组成人员投票的方式确定评议对象。将评议对象在新闻媒体上进行公示,公开受理群众的信访;对被评议的政府组成人员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并形成报告;常委会成立评议组,深入被评议部门及所属基层单位进行调查,把人大常委会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有机结合起来,不仅征求本单位干部职工、直属单位班子成员、部分服务对象、各级人大代表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还拓宽利用各种民主渠道,使更多的市民了解市人大常委会对“一府两院”负责工作人员进行评议的有关情况。通过面对面谈话、个

别填写“征求意见表”、民主测评票、意见投诉等方法,充分发扬民主,创造让群众充分表达自己真实意愿的条件和氛围。考察组再根据方方面面反映的情况用写实的方式进行综合汇总,向组成人员提供全面的基础材料,并提前发给各位组成人员,待组成人员在评议中充分表达意见后,再形成有关考察材料。评议的基础上,常委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对被评议的政府组成人员的工作作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的评价。常委会会议针对被评议的“一府两院”及其组成人员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整改意见,要求限期整改并向常委会作出口头报告。常委会对整改情况跟踪问效,从而使评议监督工作既深入扎实,又富有成效。综上,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工作已经从一般性的程序性监督发展为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实体性监督,监督形式不断创新,力度不断加大,为进一步建立健全人大监督制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总结监督工作的主要启示是:

1、坚持党的领导,是做好监督工作的根本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的职能作用与我们党实现政治领导的价值目标,从根本上讲是一致的,因而,只有与党保持统一,才能保证人大监督职能的正确政治方向,这不能有丝毫含糊和动摇。坚持党的领导绝不是消极被动、畏首畏尾的单纯服从,只有自觉地按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制定监督工作的指导思想,把握监督工作的政治方向,完善人大监督的组织机构,积极争取市委对人大监督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围绕市委中心工作开展监督活动,使人大的监督工作与全市大局相统一,与全市人民的根本利益相统一,不越权,不添乱,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人大监督职权的有效行使。

2、提高监督层次,是做好监督工作的基本前提。常委会始终把监督工作列为常委会的重点工作、常规工作来抓,每年常委会都确定一项涉及全市工作大局的法律法规,由常委会主任带队,组成人员参加,组成高层次检查组,进行执法检查,通过提高监督主体层次、监督内容层次,不断扩大监督范围,加大监督力度,确保监督工作取得实效,使监督工作成为常委会工作的重要内容,是监督工作得到加强的基本前提。

3、坚持监督为民,是做好监督工作的根本原则。人大的监督职权来自于人民群众,要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要对人民群众负责,受人民群众监督,这是做好监督工作的根本原则。实践证明,人大监督工作越是公开、透明,民主程度越高,效果越明显。常委会对《刑事诉讼法》进行执法检查前,在《哈尔滨日报》上予以公布,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及群众对该法贯彻执行情况的意见和建议,历时5个月调查走访全市18个具体办案部门,召开7个座谈会,抽查1417件案件,接待群众来信来访133人次,发现存在较大问题的案件22件,提出监督意见15件,限期整改7件,使人大监督工作充分体现民权,客观反映民意,受到人民群众的好评。

4、创新监督方式、方法,是做好监督工作的重要途径。既把人大自身各种监督形式的相互结合,又探索人大监督同其他方面监督相结合的方式,是增强人大监督实效的基本途径。常委会实行述职评议和工作评议“两项评议”相结合,使评议人与评议工作同时进行、相互促进。扩大评议的广度,每位市政府组成人员和两院院长、副院长,在任期内都要接受两次评议。增强评议的力度,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听取干部、群众的意见,保证评议结果的客观公正。“两项评议”工作结合进行,既避免了一些重复性的工作,又增强了监督工作的实效性。

5、监督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是做好监督工作的基础。近年来,常委会监督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也取得了新的进展。我们本着“需要一个,制定一个”、“成熟一个,制定一个”的原则,制定了6部单项监督规定,使我市人大常委会的规范性文件审查、讨论决定重大事项、个案监督、述职评议等方面的监督工作纳入了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同时,为加强对涉及全局性政府工作的监督,建立了高层沟通协调机制。凡应提交人大常委会讨论决定的重大事项,由常委会党组请示市委,并提前与政府“通气”,督促政府及时向人大报告需要人大决定的重大事项,从而将重大事项纳入了“党委意图——人大决定——政府实施——人大监督”的决策运行轨道。但就总体来说,对监督工作的成绩估价还不能过高,必须清醒地看到,监督工作在市人大常委会的全部工作中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同时也是当前人民群众最关注、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之一。目前监督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监督工作存在走形式、不深入、表面化、实效性差等问题。一些视察和执法检查,形式上轰轰烈烈,实际上只是一般性地走走看看,发发议论,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缺少具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监督工作重形式轻实效,监督力度不大,从而影响了人大监督制约的权威性。

2、监督职权行使不到位。在监督工作实践中,常规的一般性的监督手段运用得多,而询问、质询、特定问题调查等刚性监督形式,以及罢免等硬性监督手段根本没有得到有效使用或使用不多,致使监督力度不大,效果不明显。

3、监督程序不规范,随意性强。近几年,市人大常委会综合运用了各种监督手段,特别是许多具有创新性的监督手段,由于缺乏相关制度规范,或有法律依据但规定比较笼统,实践中难以操作,致使监督工作不够规范和统一,主观性、随意性较强。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上还有一些模糊认识。对人大监督工作的模糊认识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首先是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说话含蓄、凡事讲情面是中国人的个性,恪守明哲保身的处事原则,再加上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相对落后于经济体制改革,“人治大于法治”的现象依然存在,因此,在监督主体中普遍存在着人大能发挥多大作用,权力用到什么程度才合适的疑虑,监督工作有畏难思想。其次是受社会舆论关于人大工作“二线”论影响,监督主体中普遍存在着监督工作难有作为的消极思想。再次是受封建专制思想影响,国家公职人员民主法治思想观念淡薄,认为人大监督可为可不为,监督力

国家《监督法》在近期内还不会出台,可以考虑在修改、完善现有各单项监督工作规定的基础上,总结目前创新性的监督形式,制定市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规定,将监督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使今后监督工作有章可循。

三、加强人大监督职能的保障性措施人大行使监督职权是一个动态过程,监督职权能否有效行使,归根结底取决于两个方面问题,即人大监督权如何定位和监督权如何运作的问题,监督权的定位取决于各方面对人大监督工作的认识,取决于监督主体对监督工作的思路,带有根本性、决定性意义;监督权的运作是系统论范畴的问题,它主要是由监督权力主、客观两方面因素共同决定,包括监督主体状况问题,监督方式问题,监督环境问题等,是影响监督权运作的关键所在。以下试析之:

(一)解决好加强人大监督职能的认识问题。人大监督权是一项保护人民合法权益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国家权力。根据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的规定,人大监督是我国监督体系的基础和中心,是最高层次的监督,与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权、行政机关的行政监察权、党委的纪检监督权、政协的民主监督权以及社会的舆论监督权相比,人大监督权是一项具有法律效力的国家性监督权力,它超越于其他监督权,具有明显的间接控制特征。因而,人大的监督权应侧重于对监督对象起威慑、督促、指导作用,而不是直接对具体工作进行干预和纠正。所以,解决好对人大监督的认识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要充分认识人大监督的法定地位和作用,提高对人大监督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监督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另一方面,在行使监督职权的过程中,要牢牢把握住人大监督的宏观性、间接性这个“尺度”,既不越权,又不失职。

(二)明确监督工作思路。总结市人大常委会多年监督工作的基本经验,只有坚持“三个围绕”的工作思路,即紧紧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加强对全局性工作的监督;围绕依法治市,加强法律监督;围绕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加强对解决热点、难点问题的监督,每次常委会选择若干个重点议题进行审议,才能保证人大监督工作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我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使监督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我市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起到保障和促进作用。

(三)加强监督组织保障。首先要优化常委会结构,提高组成人员素质。应逐步解决在党政机关因年纪大而转任常委会组成人员致使常委会整体年龄偏大的问题,要选一定数量年富力强的同志进常委会,优化常委会的年龄结构。应该适当增加常委会组成人员的职数,应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加若干专业人才进入常委会,构建“专家型”委员群体,优化常委会组成人员的业务结构。适当增加专职委员的比例,逐步实现常委会组成人员专职化。其次要充实常委会机关的监督工作机构。为了提高监督工作的专业化程度,应当加强预算监督、个案监督和人事任免等具体监督工作机构的建设,充实高素质的工作人员,保证监督工作机构的工作人员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为常委会组成人员开展监督工作提供优质服务。

(四)运用多种监督形式。要充分运用宪法和法律法规已经明确的人大监督职权,开展监督工作。要利用人大广泛联系人民群众的政治优势,善于把人大监督同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纪检监督结合起来,同建立健全政府的层级监督和“两院”的内部监督结合起来,使人大监督工作更加具有群众基础,更加具有民主性,更加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同时,还要积极探索改进监督工作的形式,将刚性监督手段与常规监督手段结合起来运用,将人大的信访工作与各部门的监督工作结合起来,发挥人大监督工作整体作用,使人大监督真正“硬”起来。

人大监督职能 篇5

X县人大常委会

近年来,X县人大常委会在市人大的指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始终把保障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作为重要责任,大力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和依法治县进程,着力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努力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过去成绩突出,未来任重道远。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我们深知县人大常委会在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和依法治县进程中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突出重点,注重实效,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实做好人大法制工作:

一、深化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人大法制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大法制工作是人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县级人大法制工作担负着维护司法公正,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职责。加强学习,提高对人大法制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是做好法制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县第1

十四次党代会议精神,围绕县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围绕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开展监督工作,努力为突破发展、建设陕西强县提供法治保障。要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法制理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人大工作业务知识,充分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地位、作用,牢固树立党的观念、大局观念、群众观念,立足人大法制工作自身特点,突出人大法制工作重点,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扎扎实实地做好人大法制工作,自觉为常委会行使职权服好务。通过学习,深刻认识人大法制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充分认识人大法制工作在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牢记肩负的使命,进一步增强做好人大法制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认真履行监督职能,推动“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认真贯彻实施监督法,围绕解决依法行政工作的突出问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热点问题等,综合运用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执法检查、专题调研、工作评议、涉法涉诉信访件督办等方式开展监督工作,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今年,我们将对县人民法院基层法庭和基层司法所建设情况进行调研,着力推动这两项工作深入开展。

三、深入开展执法检查,保证法律法规的有效贯彻实施。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体系形成以后,法律的贯彻实施任务更为艰巨。县人大常委会具有保证宪法、法律、行政法规

在本行政区域贯彻执行的重要职责。我们将有针对性地选择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法律法规组织开展执法检查,集中力量,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掌握真实材料,抓典型案例和共性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提交常委会会议审议。对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搞好跟踪监督落实,确保法律法规的有效贯彻执行。今年我们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进行执法检查。

四、积极推进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努力维护法制统一。加强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各级人大常委会的一项重要监督职权,是监督法规定的各级人大常委会应当开展的一项经常性监督工作,也是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统一,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我县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制定规章制度,成立工作机构,明确职责任务,狠抓工作落实,认真履行法定职责,去年按要求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备了规范性文件3件,对县人民政府报备的4件规范性文件进行了认真审查,为维护法律权威和法制统一发挥了应有作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继续提高对开展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把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机构建设,加大审查力度,努力增强审查实效,确保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及时、有序、有效地开展。

五、督促抓好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治意识。以普法工作为主要内容的法制宣传教育是建设法治社会的基础工

程,必须常抓不懈。认真落实县人大常委会关于在全县公民中开展第六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精神,切实加强对“六〃五”普法工作进展情况的检查,促进普法工作深入开展,积极推动全民学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公民权益。坚持拟任职人员任前法律知识考试,推动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知法懂法,自觉依法履职、依法办事。

六、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实现。从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高度出发,始终把代表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认真组织开展会议期间代表工作和闭会期间代表活动,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行职责,通过发挥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充分激发群众在建设法治社会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全民的法制意识。

人大监督职能 篇6

中共**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举措和重要奋斗目标。**区现有农业人口百万以上,属典型农业贫困大区,区委三届一次全委会、区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也具体提出了全区社会主义新农

村建设的要求,为我们指明了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工作的努力方向。作为地方权力机关,要紧紧围绕这一大局,按照监督法的要求,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将权为民用的理念倾注到关心、参与、监督“三农”上来,在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发展的同时,积极推动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奋力开创伟人故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找文章到☆好范文 wenmi114.com--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一、围绕区貌区情,加强调查研究,提供决策参考

通过调查,近年来,**区农业发展取得很大成效,农村面貌有了较大改观,农民收入明显增加。但我区仍然是一个国定贫困区,解决“三农”问题面临的难度非常大。例如:农业基础薄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较低;农民收入增长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农民低收入面还存在,截止去年底,全区农村人均收入625元的特困人员尚有7221户万人,约占农村人口的1.5;农村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事业远比城镇落后,医疗保障制度不完善,农民一旦遇到大病,一个本来富裕的家庭就会即刻返贫,有相当多的贫困农民看不起病的问题比较突出;农村生活环境较差,村容村貌陈旧;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我们只有牢牢抓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历史机遇,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真规划,抓好当前,着眼长远,加快发展,才有可能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最大受益者,从而对全市新农村建设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做出更大的贡献。

要把调查研究作为人大履行职能的基本功,贯穿于各个工作环节。要围绕生产发展这个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前提开展调查研究,提出意见和建议,为区委的重大决策提供参考;要围绕推进依法治区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开展调查研究,推进全区的政治文明建设和法制建设;深入开展关于农村科技进步、农村文化教育卫生事业发展等相关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帮助基层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促进农村公共事业和农村文化教育事业的较快发展;要围绕农民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始终把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人大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属,切实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加强调查研究工作、提高调查研究工作整体水平摆上重要位置,加强领导,创造条件,努力把人大机关建设成为调研型机关。常委会领导成员要以身作则,每年至少抽出一两个月的时间,带头深入到基层、深入到代表和群众中去,直接听取代表和农民朋友的意见和建议。人大机关的各个办事机构要从不同的角度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增强主动意识和创新意识。要组织驻区代表本着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审查决定地方的重大事项,为新农村建设献计献策。

二、围绕协调发展,加强工作监督,提供物资保障

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现的重要内容。新农村的新,新在农村的发展能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和谐社会的要求。对农业大区——**来讲,全面建设小康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只有农村的千家万户实现了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才能实现。今后一个时期,人大对政府的工作监督应侧重于农业和农村经济方面。一是加强对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工作的监督,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监督。在连续多年对农村结构调整工作实施监督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监督力度,增强监督实效,督促政府大力扶持、发展农业产业化,增加农业收入,改善农民生活。从调整种植结构入手,建立农业产业化基地,扶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带动市场销售,引导农民由温饱型向效益型过渡,由增产型向增收型转变,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加强对推进城镇化建设工作的监督,加快全区城镇化建设步伐,努力构建以城区为龙头、以小城镇为支撑、辐射带动周边农村的城镇化体系,以城镇化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特别要把工业化与城镇化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柚子、松针等农业资源优势,依托特色农产品搞工业项目开发,依靠工业项目建设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速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开辟农村共同富裕的新路子。三是加大对招商引资和项目开发建设工作监督的力度,促进以前锋工业集中区为龙头的工业园区建设,构筑经济发展的平台,增创经济发展的新优势。督促政府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开发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扎扎实实做好项

目的筛选论证、立项审批、包装推介等前期工作,善于捕捉信息和商机,创新招商引资的形式,提高利用外资的规模、层次和水平,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支撑。

在督促政府加强农村经济建设的同时,必须督促政府加强社会事业建设,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督促政府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力度监管和规范农村

学校收费,进一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减轻农民的教育负担,逐步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的保障水平。进一步整合农村各种教育资源,切实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务农技能和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增强农民转产转岗就业的能力。要督促政府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不断增加投入,加强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和医疗救助体系,规范农村医疗服务,切实解决农民“看病难、看不起病”的问题。要督促政府增加对农村文化发展的投入,加强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管理,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督促政府逐步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投入,探索建立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其他保障措施相配套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社会救助、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督促政府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积极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村镇创建活动,进一步发挥全国文明村——牌坊新村的示范作用,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农村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风貌。

三、围绕管理民主,加强法律监督,提供法治保障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无论是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方面,还是在发展社会事业和文化事业方面,都需要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新的形势下我们充分发挥人大职能,助推观塘镇双碑村建成全国民主法制建设示范村,进一步加强了基层民主和法制建设。区人大常委会把强化涉农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和推动农业产业升级作为监督工作的重点来抓,有效地促进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近年来,先后听取了区政府关于《农业法》、《种子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等法律贯彻实施情况的汇报,并针对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的状况,多次协调相关执法部门对农业生产资料市场进行整顿和规范,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今后要重点对《农业法》、《水法》、《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同时把实施法律监督同督促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委关于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决策紧密结合起来,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加强对普法依法治理规划的检查和落实,突出行业特点,加大法律普及教育力度;加强对《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引导村民有序参与选举活动,保障农村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促进全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要通过举行代表听证、公民旁听、征询意见等方式,察民情,听民声,聚民智,广泛开辟民主决策的渠道和途径。督促政府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活动,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增强农民的法制观念,提高农民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妥善处理农村各种社会矛盾,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打击“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为建设平安乡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要加大对农村“减负”工作的监督检查,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让“多予、少取、放活”的工作方针落到实处,在减轻农民负担中增加农民收入。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督促相关部门继续认真落实和强化中央、省、市扶持农业发展的各项惠农政策,稳定并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深化农村各项改革,逐步建立能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的良好社会环境。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规划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蓝图,为今后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换届后要深入领会、认真落实会议精神,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切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能,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应有的贡献。

人大监督职能 篇7

暂且不论该预算草案是在人代会之前被人大常务委员会两次驳回, 还是真如报道所言是在人代会上被人大代表坦诚相待、仗义执言而驳回修改。人大和政府在预算管理上的监督和被监督关系, 审议和被审议关系无疑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 预算监督的法律、法规建设得到进一步的加强。新宪法、地方组织法和预算法、审计法等法律, 明确了人大及其常委会预算监督的职权, 赋予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预算的调整变更的权力。其次, 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对财政预算的专业水平不断加强。为了能顺利、有效地对财政预算进行审核、监督, 各级人大成立了财政经济委员会, 配备了专业的工作人员, 促进了预算监督的规范性和程序性。

人大与政府预算监督与被监督关系, 应该是一个和谐的、相互推进的关系。和谐并不是指以往人大在预算监督上的不作为, 而是人大与政府双方通过监督作用的发挥, 两者达成默契, 人大集民声、纳民意, 在审议过程中提出合理化建议, 督促政府预算趋于民主, 能真实反映老百姓的需求, 而政府需将预算草案做得透明化、公开化, 将收支项目详细化, 绩效目标明确化, 清晰具体呈现每一分钱的去处, 每一分钱花的效果, 并根据采纳最广泛人民群众的意见, 不断修改, 最后完成一个预算民主化的真实进程。

虽然预算的监督法律、工作机构等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和发展, 但是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以下是本人依据现行问题提出的几点改革建议:

一、完善预算监督相关法律建设, 推进配套法规建立

我国现行法律赋予人大对政府预算的审查批准权, 仅只是原则性的规定, 而对于审批监督的范围界定、主要内容、实施程序和具体操作办法, 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等, 都没有相应的配套法规, 致使人代会对预算是否科学与合法的审查力度不够, 对预算的审查监督无法规范化、程序化, 存在较大的随意性, 甚至流于形式。因此, 我们要完善预算监督法律法规, 从法律的高度, 明确人大预算监督的具体权利以及真实操作程序, 细化预算监督具体内容, 落实职责。

二、调整财政预算年度, 硬化预算约束

财政预算年度采用公历年制, 但全国人代会往往是3月召开, 省级人代会一般在1月或2月召开, 省级以下人代会在3月以后召开。这意味着各级预算的执行监督事实上出现了法律空挡, 年度预算作为法律文件其权威性极大地被削弱了, 使得人大对预算调整的审查监督流于形式, 预算约束软化。因此, 调整财政预算时间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三、加强预算草案详细度、透明度, 实现人大、社会、审计部门的公开化监督

首先, 由于我国政府收支分类一度不够细化, 造成了各级政府编制财政预算时笼统、模糊的结果, 整整一年度的财政预算只用几张纸来说明, 导致人大代表看不懂而无法实现有效监督的局面, 增加政府腐败的机率, 财政预算流于形式化。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快对预算草案详细化、具体化的进程。只有完善预算监督这个最基础的环节, 才能确保整个预算监督有序有效进行。

其次, 要想实现人大、社会、审计部门的公开化监督, 必须不断加大预算草案透明度。曾经一度政府预算方案的封面上被盖上了巨大的“秘密”两字, 这无疑是对政府预算的本质目的的一种嘲笑与讽刺!政府预算的本质目的就是通过民众监督以达到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因此, 政府预算必须要接受人民群众的全方位公开化监督, 解决信息不对称与道德风险问题, 确保财政资金落实到实处, 明确财政资金运转的全程, 最大程度上降低腐败的可能性, 以达到政府运行效率的最大化。

四、提高人大预算监督的专业水平, 实行有效监督

人大代表来自各行各业, 政府预算的专业知识水平参差不齐, 导致预算监督的效果有待保留。在现行的预算程序中, 设置人大常委财政经济委员会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该这方面缺陷, 但仍不能最大程度发挥政府预算监督职能。因此, 政府在人代会审议期间, 一方面加紧对人大代表的预算专业知识能力的培训, 另一方面做好预算草案的“通俗化”。具体如下:在预算草案的编制上, 尽量做到可读性、具体性、准确性, 以便人大代表能够正确了解预算信息;配备专业人员为人大代表分析解读预算草案, 使人大代表对预算草案了然于心, 以提出更多可参考性建议, 提高监督效率;提供预算的原始草案与经人大常委驳回修改后的文件, 方便人大代表对比研读, 切实提高自身预算监督的水平, 形成对预算草案的“职业怀疑”能力, 避免以往预算监督走形式化的现象再发生, 充分发挥人大预算监督职能。

五、进一步完善预算监督的法律程序, 做到程序正义

通过立法明确预算监督的程序, 能做到有法可依。在预算监督过程中, 要严格按照法律程序进行, 以达到程序正义, 从而减少不必要的程序错误, 避免预算监督效果大打折扣。

建立并完善财政预算监督体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是转变政府职能的改革中的关键一环。我们要通过不断的自我完善, 建立起一个真正意义上汲取民意、回馈人民的程序性、科学性、高效性的预算监督体制。

参考文献

[1]、张洁;人大常委会预算执行监督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2]、张军;我国财政监督法律制度研究[D];安徽大学;2005年

创新人大监督新方式 篇8

8月27日下午,一场别开生面的“答辩”在江西省上饶市龙潭湖宾馆进行:32名市人大常委会委员、60余名市人大代表与“一府两院”及其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面对面”,通过一问一答或一问多答的询问方式,了解“一府两院”2012年上半年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市人大常委会对“一府两院”工作实行“一年三问”,年初问安排、年中问进度、年末问结果,作为一种全新的工作方式,在上饶市尚属首次,是上饶市人大监督工作的一次探索。

今年以来,受宏观形势影响,上饶市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同比出现回落。上饶能否继续保持全省第一方阵地位,全市上下甚为关切。

市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黄润民率先发问。他提的问题是:上半年我市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的排位如何?与其他市比较优势和差距在哪里?

市统计局局长胡建中接过话筒,详细汇报了上半年上饶市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的排位情况。从主要经济指标看,上半年上饶市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一般预算收入等四项指标排在全省前列;受世界经济萎靡不振影响,外贸进出口总值等几项指标不太理想,排位在全省相对靠后。与其他市比较,上饶市的发展优势主要体现在经济总量较大、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工业经济拉动力强和农产品供给充足。差距主要是经济增长的速度放缓、产业结构不优、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等。

工业是上饶市经济发展的主动力,而重大项目则是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抓手。市人大代表曹靖寰提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突出抓好一批投资5亿元以上工业项目的开工建设,并列举了20个重大项目。目前,有多少5亿元以上项目开工建设?

市工信委主任杨沙鸥回答说:上半年,全市完成工业投资275.2亿元,总量位居全省第三位;同比增长54.5%,增速在全省名列第一;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58.4%,首次超过全省平均占比。政府工作报告中列举的20个重大项目,目前16个项目已经开工建设,另有4个项目正在抓紧做前期工作,不久将全面开工建设。

上半年,上饶市财政总收入完成106.7亿元,首次半年超百亿元,增长31.9%;而生产总值完成537亿元,同比增长10.9%。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刘梅英提问:财政总收入的增幅远高于经济发展增幅,主要因素是什么?

市财政局局长管群良直说这是一个好问题。他说,财政总收入增幅远高于GDP增幅,主要因素是:财政总收入主要来源于第二、第三产业,而GDP则涵盖了三个产业;财政总收入是现价指标,而GDP是可比价格;上半年再生资源增值税政策有调整;社会抚养费提高标准。还有财政部门加大清理旧欠力度和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增收等。

几轮问答中,委员、代表将群众关切的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问题,一一向政府主管部门询问,寻求问题的答案。通过询问,大家对保持上饶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增强了共识、传递了信心。

随着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城市人口快速集聚。城市就业、民生保障及交通出行等方面的问题,成为市民的共同关注。

上饶市中心城区交通拥堵、停车难一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市人大内司委副主任委员付晓飞问:目前,有关部门对缓解中心城区交通拥堵、停车难问题采取了哪些应对之策?

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余宏德回应:中心城区交通拥堵是城市发展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当前,为缓解城区拥堵主要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狠抓道路交通秩序管控;二是积极寻求治堵良策,已邀请上海同济大学专家团队来饶,为缓解城区拥堵支招;三是不断完善交通管理设施,提升交通管理科技水平。余宏德表示,缓解城区交通拥堵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城建、交通、城管、交警等多个执法和管理部门,也需要市民朋友积极配合,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市交通局、市规划局和市城管局主要负责人,结合各自的职责范围,作了补充发言。大家表示,有效缓解中心城区交通拥堵、停车难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快路网改造,改善路网“微循环”,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逐步搬迁老城区商贸点,清理非法占道,拓展停车资源,强化管理和保障。

就业是民生之本。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罗玮红提问:我市是如何做好大学生、农民工和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创业工作?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程观焰回答:今年以来,全市共组织了178场次招聘会,参加招聘企业752家,提供就业岗位29万个;强化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到基层、非公有制企业、中小企业就业;加大了对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力度,零就业家庭的就业安置率为100%。同时,加强了就业创业培训,提升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创业意识。

住房是安居之本、民生之要。保障性住房,是一项重大的民生民心工程。市人大常委会城建环资工委主任程建华提问:我市“三房合一、租售并举”试点工作进展情况如何?4万套保障房建设的土地、资金怎么解决?

市房管局局长邱鹏回答:今年3月份,上饶市在全省率先举行了市、县保障性住房集中开工仪式。同时,落实了中心城市“十二五”期间将建的3万套公共租赁住房的建设用地。对于今年我市4万套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土地、资金的解决,市里已经作了统筹安排,正稳步有序地推进。邱鹏表示,房管部门将进一步抓紧各项工作的落实,力争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管理工作在年终交出更出色的答卷。

用询问的方式监督“一府两院”工作,既让人耳目一新,也令人为之一振。这种监督方式的新探索,是民主政治亦是时代发展的使然。这场备受瞩目的“答辩”,原计划询问两个小时,但委员、代表的热情硬是让主持人把会议时间往后顺延了半个小时,与会人员仍感觉时间过得太快,意犹未尽。许多部门负责人都希望尽可能多地为委员、代表解答群众关心关切的各类问题,进一步阐述上饶经济社会发展的安排部署,为上饶实现绿色崛起、跨越发展凝聚人心、鼓足干劲。询问会上,共有16名委员、代表就上饶市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反渎职侵权、民商事调解、旅游发展等21个问题开展询问。询问中,委员、代表开门见山,所提问题都是关系国计民生,都是百姓关注关心的热点问题;“一府两院”及其相关部门答得真诚,实事求是,既全面展示了上半年“一府两院”工作取得的进展,又客观分析了当前面临的形势,明确了下一步工作努力方向。

全程参加询问会的市人大代表、广丰县城管局局长周亚鹰表示:这是一种工作创新,既是人大工作方式的创新,也是询问政府工作绩效的创新,更是人大代表参政议政方式的创新。这是一种有效的驱动,采取这种方式,代表们可以对政府及其部门的工作进展进行过问与了解,等于一个小型人代会,对政府及部门工作的推动无疑是十分有效的。

上一篇:诚信贷款诚信还款承诺书下一篇:土地例行督察心得体会